李白读后感(通用)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李白读后感

时间:2024-05-22 09:36:02 诗人大全 我要投稿

李白读后感(通用)

  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哦。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李白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李白读后感(通用)

李白读后感1

  过采石悼李白

  白居易

  采石江边李白坟,绕田无限草连云。

  可怜荒冢穷泉骨,曾有惊天动地文。

  但是诗人多薄命,就中沦落不过君。

  渚蘋溪藻犹堪荐,大雅遗风不可闻。

  我想这首诗白居易不仅是在悼念李白,压实在悼念自己的将来。白居易和李白都是我非常喜欢和欣赏的两位诗人,虽然两人同时生活于唐朝,但命运却大不相同,李白生于唐朝“开元之治”的鼎盛时期,而白居易生于唐朝中期,政治局势动荡,诗人看不到未来,才作此诗。

  而白居易以此诗悼念李白,也充满了英雄惺惺相惜之情。李白性格豪放,他的诗亦是如此,豪迈轻快,清新飘逸,且不畏世俗,留下千古名句“天子唤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这一点,也是白居易作此诗的原因。

  而这首诗置于现代,也令人动容。21世纪中不乏科技人才,但是却缺少文学方面有足够造诣的人,而那些所谓文学大师背后也充斥着功名利禄,少了真正纯洁的文字。

  也表达了白居易怀才不遇的愤愤之心。

  我们不能太过于追求科技发展,也要关心文学发展。那样,人类之会变成和机器人一样,事实上,我们是有血有肉有思想的。

  也体现出现代社会,人们都向着科技发展前进,文学却停滞不前,再没有一个“李白”,或一个“白居易”出现了。

  我们是有思想的,应该更多地培养孩子们的文学素养,而不是让孩子从小就体会到名利是多么的重要。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历史文化,缔造了多少文学作品,现在却没有了。

  就算获得再多的钞票,也买不走来自灵魂深处蕴藏着的小宇宙。文学不是光嘴上说说,要有好的作品问世,不要让那“惊天动地文”只曾经存在于历史中。至少我认为一个满腹诗书的人比一个手握无数财富的人更加富有,因为满腹诗书的人拥有的是灵魂深处的满足。

  常言道:“富有诗书气自华。”我坚信就算你没有比尔·盖茨那么多的`财富,只要你有文学素养,金钱对于你来说就不难么重要了;反之,如果你手握世界上所有的财富,而肚里空空,也只能算一个“暴发户”。

  我也坚信,天才是不被世人所理解的,他们往往更加感性,脑袋中充满思想,而不去在意金钱名利,就像李白那样,即使天子邀请,也从容不迫,淡定自若,不为虚名而动容。皇帝身边有着多少溢美的阿谀奉承之词,李白偏偏我行我素,不为五斗米折腰。

  也是因为李白的才华横溢仓让他有资格去做这些事,这不是李白的高姿态,做作,二是由内而外散发出的不羁气质,高洁气度。

  但是天妒英才,让李白离开人世,让白居易生活在那样一个不堪的时代。

  不管时代怎么变,真正的文学不会变;不管世界怎么变,真正纯净的人心不会变;不管宇宙怎么变,我依然会以李白和白居易为楷模,走我自己的路,学真正的文学,做纯洁的人。

李白读后感2

  李白,字太白,盛唐时期的诗人,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人称“诗仙”。

  我来谈谈我看到的李白: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我看到的,是一个不媚权贵,不涉足于官场之人,一个高洁,一个孤傲的李白。命令高力士拖鞋,让杨运忠为其磨墨,除了他,谁还可以这样?不肯屈服于人,心直口快,面对不平敢于出手相助,这注定了他的一生与官场无缘。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短故事

  我看到的,是一个洒脱,放荡不羁的人,一个仗剑走天涯,一个浊酒行千里的人。“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的李白,自命不凡,孤芳自赏。难道他没有理想,没有抱负吗?不!“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是他的理想,“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是他的政治抱负。他之所以不去追求,是因为他洁身自好,不想同流合污,想过那种“世人皆醉我独醒”的.生活。

  唐朝兴起的科举制成就了李白的名气,但自古的封建官僚扼杀了李白的未来。这样一个放荡不羁,一个豪情壮志的人,就是古代思想的牺牲品。不过,李白终究是成功了,他名字会超过所有的帝王,永载史册。

  这就是我读到的李白。

李白读后感3

  今天,我读了《李白的故事》这本书我感受到了李白的高深的学问与智慧。特别是他的诗,既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繁荣气象,也揭露和批判了统治集团的.荒乱和腐败,表现出蔑视权贵,反抗传统束缚,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积极精神。他不但有学问还具有许多人的气质和擅长,例如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

  读到这我就更敬仰他了,我要学习他那风趣,巧妙的语言来愉悦我们的生活。

李白读后感4

  初遇《大唐李白》,只缘于书店的一次注目——“以百万字篇幅再造诗仙的一生。”于是,我翻开书页,与张大春笔下的李白相识。世俗往往对这一浪漫化的诗人形象的期许过甚,书中的李白似传闻中的潇洒不羁、超凡脱俗,却也曾迷茫无助、身陷迷途,有着人生理想的诸多不得意。这样的李白,鲜活且让人深思,我似乎也能从他的身上望见自己的倒影。

  一首诗,能传几条街。李白的笔下,诗不但超越了形式与阶级,融合了庶民世界简白流畅的语言,还以夸张、以豪迈、以横决奇突的想象,勾人惊诧,引人噱叹,让人想起矫健百端的龙、苍茫千变的云、汹涌万状的潮浪以及高洁孤悬的明月。他让奔流而出的诗句冲决着由科考所构筑起来的格律藩篱,就像他的前辈——那个因碎琴而成名的陈子昂一样,让整个时代的士子为之一震,并忽然想起:诗,原本可以如此自由。

  但那时的自由并不是一个孤立的价值。若是某诗人吟唱着“一任喧阗绕四邻,闲忙皆是自由身”的句子,街坊便会明白:他现在没有了官职。至于诗的自由,则更不为人所知所贵。当盛世的朝代以诗文铺就士族的阶梯,诗篇成就的地位,成为了绝大多数不能诗的人所艳羡的虚荣。李白借由无双的诗篇登上殿堂,却在侍从游乐的阴霾下独独不得出。“但怀天下之心,无语不能动鬼神。”豪迈壮阔的诗篇下,他胸怀“达则兼济天下”的政治理想,却无法被帝王理解赏识,只以浪漫之作供贵人花前月下的并无实际价值的赏玩。一边是纸醉金迷的繁华无忧,一边则是种种抱负施展无门的踽踽独行,世人常误会是处世逍遥最甚的李白,其之困顿却不曾亚于杜甫。

  我感念诗仙的浪漫洒脱。“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他以随手而得之,又随手而散之的资本和诗篇,抚慰生平往来的贵官下僚、士人匹夫、疗人寂寞。我更共情于他的惆怅迷茫、离合悲欢。“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不羁的背后所隐藏的.心血苦泪,锻炼成独属于李白的气质和风骨。正如梁衡所说,有思想光芒而又有艺术魅力的诗人,离不开时代的碰撞与挤压,更离不开挫折的历练和打磨。在张大春笔下的际遇里,李白从《少年游》的踌躇,到《凤凰台》的踯躅,到《将进酒》的行止自如,他的自信如“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并不是与生俱来的狂傲,而是由外而内的吸纳与觉醒。

  当我在书中,真正面对一个诗人的苦苦求索与欣然忘机,无不时刻随着他的际遇而思绪辗转,心潮起伏。读史可以明智,知古方能鉴今。李白的一生何尝不有我们每个人的侧影?从挫折到奋起,从否定到重塑,即使没有李白那样超世的才华,我们也在经历着自己的提升和进步。将进酒,觉有情,希望你我都能有承担困难、解决问题的决心,在历经风雨,蓦然回首之时,仍有“银鞍白马度春风”的少年心气。

  天下纷纭毕至,我也随李白取一瓢饮。

李白读后感5

  李白著名唐代诗人,生于(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

  王同宗。他性情爽朗又大方,爱饮酒舞剑和作诗,也爱驶一叶扁舟游走江湖,去广交天下好友。

  在唐代李白也称得上是一位浪子,他的诗歌读者们应该都不陌生吧!敢说在文界无人不识这个位性情豪爽的诗仙李白,他的诗词歌赋至今也流传海外。

  他写景时,有“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那种大气磅礴,更有将长江拥入怀中之感,这也许就是他心中的江湖,没错,也让人感觉他丝毫不像一位诗人,更像一位江湖剑客。剑,也是他平生一大爱好,他喜欢舞剑,当舞剑和诗词都算不得他的挚爱,舞剑当然得配美酒,他一生挚爱美酒,唐太宗也对他的醉剑表示赞赏,他的酒后作诗也是一道风景,而且酒后的李白更加诗兴大发,所写的诗歌也算得天马行空。

  他喝酒时有“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佳句出现,但是在古代所喝的酒其实酒精度数并不高,所以在电视剧里看到一些文人和好汉大碗喝酒大块吃肉,表现了古人豪爽情怀之外,也表露了那时期的酒度数并不高,这也是有史书记载的。

  美酒,肯定就有明月相伴,这个明月可不是电视剧《还珠格格》里的丫鬟明月,而是这位诗仙老李,对月亮极其喜爱,当然描述月亮最为让人记忆犹新,当属三岁孩童都会背诵的《静夜思》了,你是否还记得儿时背诵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因此诗传于后世,后人皆以明月寄托思乡之情。

  李白乃性情中人,他曾说:江湖有美酒,月下有佳人。他果真是位风流才子?那这位风流才子所写关于佳人的诗,最为流传度高的,当属《清平调.其一》“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这诗据说当时是唐皇下令为杨贵妃所作,没错就是为那唐代第一美女杨玉环杨贵妃所作,当时贵妃是否与李白是旧相识,此事在唐代就作罢了,这也许就是最早的.八卦新闻了。当然,所作的时候玉环妹子已经是贵妃了,而且是唐太宗最爱之妃,没错就是那位最爱吃荔枝的贵妃,据说杨贵妃美貌极佳,而且有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称号,还有一副贵妃醉酒图流传后世。倾国倾城的她是非常喜欢吃荔枝,唐代诗人杜牧为此写下《妃子笑》一诗流传后世,唐代都以胖为美,杨贵妃的美貌嘛!在我猜想应该是位微胖型的美女,而且是位比较贪吃贪喝的美女,哈哈!也许吧!现在后人也常说:美酒好喝莫贪杯容易胖,荔枝好吃却最容易上火。

  读李白唐诗有感550字六篇

李白读后感6

  在浩瀚的中国古典文化中,也许人们最初只是为了模仿,后来竟形成了一种习惯。如男子悲秋,人们自然而然会想到宋玉;女子伤春,人们就会想起杜丽娘一样。而正是因为这一春一秋,秋去春来,才让人更加深切的体会到,思念,是年年岁岁、无时无刻不在的。《长相思》一中,男子在秋夜因思念心上人发出了“长相思、摧心肝”的呐喊,对女子的相思之苦,诗人又是怎样来描绘的呢?“日色欲尽花含烟,月明如素愁不眠”一句,季节、时间、环境、情绪全出来了。春日的一个黄昏,日色将尽,夜幕降临,花辨上也似乎含着缕缕烟雾,女主人在干什么呢?月亮已经升起来了,明如镜、皎如绢,一种淡淡的愁绪让她开始感到闷倦,难以安眠。这样一衬托,一幅温婉细腻的场景率先浮现在了读者面前。

  紧接着一副工整的对仗“赵瑟初停凤凰柱,蜀琴欲奏鸳鸯弦”。古代赵国的妇女善鼓瑟,故称赵瑟,蜀中有桐木宜作琴,相传司马相如曾奏蜀琴来挑逗卓文君。诗人用这两句排比在暗喻什么呢。从字面上来看,赵瑟刚弹过,凤凰状的瑟柱停下来了,又不知不觉的拿起蜀琴,准备开始奏起鸳鸯弦。而凤凰、鸳鸯都是成双成对生活,正是男女之情的一种见证!哦,原来女主人是在思念她的爱人了。

  再来看下句“此曲有意无人传,愿随春风寄燕然”,男人在思念至极呐喊“天长地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一片如火之热情。女人那么如水,她不怨恨,她只是把满怀心事托与春风,希望春风能把因凤凰柱、鸳鸯弦带给她的那深切的别离之苦捎给远方的心上人。“寄燕然”一句告诉我们,原来她的丈夫是从征去了。心事已经寄予春风了,春风真的能给爱人带去自己的`一片相思吗?女人心里依旧一片茫然,于是她发出了一声沉重的叹息:“忆君迢迢隔青天”!山水迢迢,对你的思念如此遥远,就象隔着那苍茫的青天。

  “昔日横波目,今为流泪泉”,一句想象奇特、大胆夸张的对偶把这个美丽的女子形象刻画出来了,旧日的那对顾盼灵秀、眼波如流的双目,如今却变成了泪水的源泉,可知二人分开之后,女子除了长夜无眠和深深叹息之外,竟是常常的以泪洗面。

  末句“不信妾肠断,归来看取明镜前”,使这个女子的形象更加鲜明饱满了,你看她娇嗔的说道:如果你不相信我因为思念你而肝肠寸断,等你回来时,在明镜前看看我憔悴、疲惫的面容就知道了。一副天真、淘气的样子跃然纸上,让人倍加爱怜和心痛。诗人虽不是女子,却能刻画如此生动、细腻的女子形象,就好似曹雪芹不是女人,却能读懂天下形形色色的女人一样,我想,世间无论男女,也许不必太多的在意付出,只要能真正的读懂对方,此生足矣!

李白读后感7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这是余光中《寻李白》诗中的几句。

  我们从“举头望明月”的孩提时代,就知道那位“铁棒磨成绣花针”的李白,到上学读诗知道了他除了思乡与努力——他还桀骜轻狂到贵妃捧砚力士脱靴,他自信乐观语长风破浪直挂云帆,他也抑郁不满言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他雄奇,他浪漫,他夸张的诗词,瑰丽的人生,绚丽了盛世斑斓的大唐,也浪漫了文明灿烂的中华!

  一、故乡与少年

  李白在蜀地的青莲,那里有富足安逸的生活,有奇绝壮美的山水之气,有赵蕤的教导,有父亲的培育,还有磨针老太婆的点蒙。他成了用工、用力,有理想、有气运的青莲子弟;他有了居士的初萌,有了十五作赋凌相如的抱负,有了夜梦子云宅的道家之隐、侠士之风。

  当然,故乡给他的还有一弯明月——那是半轮山歌的峨眉山月;那是床前疑霜的故乡月光;那是峨眉照沧海、与君万里长相随的故乡明月!

  蜀地与青莲的奇绝壮美;

  少年与故乡的清风明月;

  这里是李白“梦笔生花”的萌芽之地,当他开始写诗,他笔下的花会开满大唐的江山,会开遍中华文明的历史山河!

  我的家乡,没有青莲的奇绝壮美,没有难于上青天的气魄蜀道,更没有诗仙曾旅曾住的底蕴,但他不好吗?他当然好!

  他没有耳熟能详的`青莲大名,但他有梁邹大地范公故里的优乐情怀,有每次提到都令人捧腹的“邹平西伯利亚”,有历史典故的“归来苏州”的小骄傲。

  他没给我东严子赵蕤的历史,没让我遇见磨针老太婆的故事,但他不知给我多少爷爷奶奶趣闻传奇,大爷大妈的悉心照顾,兄弟姐妹的关心扶持,更有父母双亲天高地厚的恩遇!

  他有我魂牵梦绕的根在这里。

  我的故乡没有明月吗?但他为什么也如出峨眉长相随的李白情丝一样缱绻着我……

  我的家乡,我的故乡,他就算哪里都没有李白的好,但就是谁都替代不了!

  他也给了我童年、少年,我的青年、壮年都会奉献给他!

  李白壮年后就再没回去过,而我应该庆幸,我的晚年,有他会陪着我!

  李白出蜀只带出了一轮明月,而我的家乡把怀抱全给了我!

  二、壮年

  故乡的一江春水送行舟万里,李白二十四五岁间学业初成,辞亲远游,白衣出蜀,仗剑去国——他的漫游又开始了!

  我觉得李白到安陆去,许是司马相如的神导,李白定是做过某种梦,梦中他从《子虚赋》中的云梦大泽起飞,同风一日大鹏起,九万里上扶摇,入朝堂,平天下,功成身退,又飞升太虚,与管晏、谢安、鲁仲连在“凌烟阁”醉饱剑舞!

  书中说李白是矛盾体,我不以为然,似徐凤年所说“我都要!”,狂迈的人,从政与学道他似是都想要吧。谁还没做过一夜暴富又才貌双全,迎娶白富美,走向人生巅峰的梦,对吧。

  读到书中每处,那朗月清风之相,仙风道骨之神,都逸在眼前。李白,他羡慕司马相如的人生,他爱孟夫子的风流,他喜二元与紫阳的神仙之交,他眷许紫烟的长长相思。这样的人生于你我已是神仙的日子,可他不,只因他是李白——他是一只大鹏鸟,他有他的九万里神空。这就理解为何他说:酒饮安陆,蹉跎十年了……

  我看到许紫烟、胡紫阳、元丹丘时,我在想,若果是我,就足矣了。又想到苏轼自诩飞鸿踏雪泥之时……当然,我们壮年遇到的一点小挫折实不敢与飞鸿与大鹏二位相比了。

  想起我的壮年……

  二十四五,初入世,眼迷离,酒后失态撞车马;梧桐去,凰飞离,白发一夜亲鬂至;如太白干谒屡碰壁,行路难,行路难。

  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要始终信:入桃花源前,定是初极狭,才通人,需复行数十步,饿体肤劳筋骨,空乏身苦心志,才能豁然开朗!

  我更应庆幸在一个会起风的时代,我不是大鹏太白,当然也不是猪,只是借风一乘,不求破浪只愿行舟的一个蓬蒿人而已。

  你有紫烟,我有玉兰,你有二元,我有“众娟”;

  你有你的风流,我有我的浪漫。

  三、长安长安

  李白在长安,又去长安,忽想起了郑钧《长安长安》那首歌,郑对长安有一种家与根的执念。而李白对长安的执念是一种理想飘忽于梦的执念。

  李太白仰天大笑往长安,一如蜀道上青天。

  他带着深邃热烈的生命力,从蜀地千里迢迢终到长安,希望倾尽一身才能为盛世效力,却无力摆脱命运的捉弄,这崎岖的入世之路与蜀道何其相似,激荡的情绪在心中郁结已久,于是,李白写下了千古名篇《蜀道难》。他带着强烈力度的想象,穿梭于历史时空,横亘于自然天地……

  我是带着一丝激动读李白的,但看到翰林供奉的《清平调》与“青莲居士谪仙人,酒肆藏名三十春”时,也感叹“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李狂客是不开心的吧!

  李白,他究竟是诗人!

  这蜀道之难,是仕途之难,也是世路之艰。我感觉他应是跨不过去了……

  入京第二年,一个深夜,在院落里自酌自饮的李白,写下了名篇“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他想走了,唐明皇也答应了……

  他又开始了漫游,不同的是,上一次是壮年游,意气风发,虽自言蹉跎十年却也醉酒豪干。这一次——一朝去京国,十载客梁园。

  李白,他究竟是客了……

  但他是李白啊,无论如何又如何!一曲《将进酒》醉酒销愁!不是仙人,哪能吟出此词。

  李白终不属于宫墙深处,他有更广阔的路——

  他目之所及应是天上来的黄河水奔流东海不复回!

  他心事所向应是天上明月共把酒朝丝暮雪销万愁!

  他属于诗歌,他属于时代,他属于历史!

  他本就是中华文明皇冠上最闪亮璀璨的明珠!

  他本就是诗歌的图腾!

  李白与杜甫相遇了,在那个伟大时代的映衬下,如天空中太阳与月亮的见面!

  四、李白--归去兮

  又十余年寻仙漫游、泛舟东海的太白侠客终是放不下那功成才能身退的功名之心。我这么说似有些偏颇了,许是安史之乱的战火又高燃起了李白心中汹涌的爱国热情,才让他随永王李璘出动吧!不管如何这一次定是比上一次纯为功名富贵高尚了许多,但天真的诗人于政治总是不敏感、不成熟的。永王李璘被消灭了。李白,成了谋逆的政治犯。

  我总觉得这本书哪读起来怪怪的,不似毛宗岗批《三国演义》般主观到令人生厌,也不似虚头巴脑耍小聪明的文章使人无趣。读到此处——李白被判,被流浪夜郎,又被赦;又看到作者说李白看透一切,憎恶一切,一切又认命了。就有点不以为然了。又查了点资料,被赦后的李白作《早发白帝城》,而不是作者说的出蜀下江陵;而李白《别内赴征》也不是作者所说的初入长安时所作,应为赴李璘征时。所以我不得不对这位“清华四剑客”之一的李长之先生抱有一丝怀疑。当然,更大的可能是本人读书少,见识浅,不得长之先生要领,不解李太白真意了。

  李白是何人,谪仙人,自诩大鹏鸟。在经历了很多磨难后,他必然仍怀抱着对国家的热爱,也必然自信与为盛世王朝出力发光,而他也必然相信他的王朝会用他。哪怕几近丧命的磨难也绝浇不灭李白心中的热血,即使他不再拥有青春强健的体魄,但刻在骨子里的盛唐精神,依然会让他无比自信!

  当然,他可能如作者说的“看透”“憎恶”“任命”一般,有些成熟的变化罢。我认为是更接地气了,因为李白为盛唐擘画山河壮丽、气象万千的天空,而接下来,大地就要有另一位诗歌的行者来描画了,他的笔是沉郁苍凉的,所以李白作为交接,大鹏鸟触地的那一下,应也是接了一丝地气吧!

  762年,人生的冬天来到李白门前,仙界似在呼唤大鹏——归去,归去兮……

  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

  馀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左袂。

  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

  大鹏高飞九万里,却未到南冥。世间坎坷,雪满太行,塞川黄河;青天蜀道之磨难,激发诗人想象无限。他把盛唐的山川大河、奇绝壮美纳入诗篇,又用瑰丽夸张的想象,营造出一幅雄奇壮美、自由奔放的诗仙世界!

  从此,他的名字也镶嵌在了唐诗的王冠上,刻画在中国文学的画卷中,闪烁在中华文化的长河里。

  如那一地月霜、一头明月挂在每个中国人的心上!

  写在后面:

  五、李白是这样一个诗人

  李白是这样一个诗人——他弃从政,幻学道,醉清风明月与酒……

  李白是这样一个诗人——他历盛世,经天宝,天上人间他都梦到、游到……

  李白是这样一个诗人——他倨傲自大,恃才享乐,但他又不慕权贵,坦率潇洒……

  李白是这样一个诗人——他刻苦学习,逢“钢梁磨绣针”;他傲骨不屈,令力士脱醉靴;他爱国爱民,书《吓蛮书》、歌盛唐世……

  李白是哪样一个诗人——我寻他、识他的故事,也才刚刚开始!

李白读后感8

  纵使那长安城仕场混乱,却无法遮隐你闻名整个中原的意气;纵使千年的风雨淡退了琉璃繁华,却无法消磨你馥郁整个王朝的才华。

  从小开始,李白便有着“李花怒放一树白”的惊艳,而后“今一登望,如上九天流”的初露头角,“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的重情重义。至此,他拾好自己的满腹经纶,走上了干谒求荐的道路。

  刚开始的李白怀揣着满腔热血和锐气,对国家治理更安定的希冀和对社会现实的不满让他深陷佞臣的谗言和陷害——终于,在他才华所触动之下,唐玄宗召见了李白。那应该是他的事业最鼎盛的时候。一纸《和番书》削减了朝廷中奸佞小人的锐气,一曲清平调,使得天子贵妃,无不称颂。然而他所做的一切,却被小人使做把柄,在皇帝面前煽风点火,被迫辞别长安。虽写下“长风破浪会有时”的壮志,却被打击得苦闷孤独。经过长时间在风景中的畅游,李白渐渐从失意中走出。而唐朝也面临了灭国的危险,安史之乱使救国之心再次在李白身体中燃烧。然而误投永王的错误,又成为他的转折点,这个命运多舛的才子再次被流放。

  还是一把长剑,一身白衫,可心中有的却只是看透凡尘的念想,身上留的也只是剩千丈白发。轻舟一日渡万的释然,花前月下独醉的惆怅。与杜甫惺惺相惜的感动,将进酒诗酒合一的光影迷离。命运和灵魂交织在一起攀扬又坠落,终为坠落谷底的无奈,最后仰面大喝“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荡气回肠!

  在浊酒和浊场间,他醉倒在与惨痛现实形成鲜明对比的梦境中,饮酒万千,醺醺地绣口一吐便半个盛唐,管不管千年之后,抛不抛一腔忧愁,酒与他体内的滚烫血肉融合在一起,在他灵魂与肉体交汇之地怒吼着自己无力的抱负,感叹着自己绝望的生不逢时。

  李白一生胸怀远大,志向不凡,以大鹏自比的一生,是何等壮心。“以红糜为线,明月为钩”是何等冰心傲骨,然他与这个肮脏的`世道格格不入,空有才华却无人赏识。也许正因为他的这番冷落轻狂和淡然,才让他在政路路上步履难艰,却又谱写了一篇篇可以为后人所回味的佳作和一段段在诗坛上千年以不朽的传奇。

  然而,在感慨李白传奇一生的同时,我们是否也在感叹“壮志不筹”的原因?李白是由太白金星转世而生,天生带有超凡脱俗的气场,他过人的才华与他人格格不入,所以他独具傲气,独具不论年龄的轻狂和清高。李白与杜甫上见李邕时,李白在李邕面前表现得过于自负,以致于李邕对李白不太满意和接纳。虽然李白当时有雄心壮志,士气满满,但过于有才华使他太傲,遂招奸人陷害。以李白为鉴,可以懂得时时自省,处处谦逊,审时度势,学会适度适境地“左右逢”,才有机会实现自己的理想。而李白,恰因如此,恰因他的才华和冷傲,不屈于软糯,才不适应泯浊的官场,而骑鹏飞向干净的天境。

  李白太干净了,这个一生不染的仙人无法适应人间。他终究无法实现自己的报负,而是驾着大鹏回到了属于他的仙境乐土。伤痕累累的他早已无意官场,只在银河九天中轻滴几滴美酒,醉红了,云朵。

  纵使过往千年,如今若再提杯对月,不知你是否仍在夜下刀光剑影,舞袖翩翩,驭鲲鹏与我共啖美酒,共赏圆盘。

李白读后感9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家族中排行十二,也称李十二。李白的诗雄奇飘逸,艺术成就极高。李白涉猎的内容广泛,除儒家经典外,还浏览诸子百家,他很早就喜欢道教,喜欢隐居山林,求仙问道;同时又有建功立业的政治抱负。

  李白,对待朋友非常真诚。与汪伦离别时,他说“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与元丹丘、岑夫子喝酒时他说“蒸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可见他对待朋友是及真诚之人。也只有这么豪放的性情,才能写出如此诗句。

  李白,一生仕途不顺,官方记载李白因元丹丘被公主举荐,进而被唐玄宗任用为翰林供奉。翰林供奉其实算不上一个正式的官职,主要的职责是陪同皇帝吟诗作赋。杜甫评价李白的诗句,“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只不过是杜甫想突出李白不侍权贵的形象而已。在当时的.历史环境和李白所处的社会地位而言,他根本不可能做到天子呼来不上船。李白的大才体现在诗词歌赋上,但在政治方面,李白是否具备真正的大才?从后来他参加永王的军队及那个时期所写的诗句来分析。李白在政治方面,还是非常幼稚的。

  李白,是在符道士。“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中的紫烟就是道教的说法。李白进入仕途的方式比较有意思,用现代人做事逻辑来分析,李白是先把自己打造成为一个“网红”。当然李白是非常有才华的,他在当时就有一大批粉丝。又因他有很多与常人不同的行为,被很多人推崇和赏识。贺知章评价其为谪仙人。就是一个例子!但掌权者会任用一个“网红”人士来帮自己治理国家吗!答案是否定的。这也注定了李白的政治命运!

李白读后感10

  他桀骜不拘,他放荡自如,他不是一个不求上进的纨绔子弟,他也曾满怀壮志,力求在政治上有所作为,“无令管与鲍,千载独留名”,他在事业顶峰,曾有贵妃捧墨,力士脱靴之待遇,但不肯摧眉折腰事权贵,终究让他与世俗格格不入,而被众人排挤,从高处跌入谷底,他就是李白,一位浪漫主义的诗歌大家。

  李白的一生跌宕起伏,这也为他提供了写作大量诗歌的情感,有人说,李白不适合那个时代,“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这等的豪放之情是旧时封建王朝的所认可的,也许李白能在充满活力的盛唐崭露头角,但盛世转衰,封建制度的丑陋面展现出来的时候,李白只能成为时代的弃儿,颠簸流离,最后抱憾病逝。李白注定不是周转于官场的世俗之人,他是诗仙,是游离于整个时代甚至是超凡脱俗的佼佼者。

  世人不懂李白,“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这样的李白才能在仕途不顺时尽情在自然美景中游玩,“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样的夸张手法更彰显李白写诗时思绪的开阔,用词的奔放,“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大鹏一日同风起,抟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显示出了李白超凡的想象力和别具一格的创作风格,通过诗句描绘出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画面来,“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消万古愁”、“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等等,李白的诗中酒是个永恒的话题,李白爱喝酒也爱写酒,他曾经自诩为酒中仙,“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酒和诗歌一样对于李白来说是生命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酒可以使李白暂时忘却坎坷的仕途,暂时不去管人间琐事,而能翱翔在他自己建立的梦想世界当中,符合他追求浪漫主义的一生。

  李白的个性在他的作品中展露无遗,他热爱祖国山河,踏足五洲;他重视友情,赠友怀友之诗无数;他思绪活跃,想象丰富,梦幻神游。他写下了多少千古流传的名篇让无数后人吟诵,他用诗歌描述了自己极富传奇色彩的一生,用诗歌谱写了一个时代的点点滴滴,当我们现代人缅怀这位伟大的.诗人的同时,也为他乐观的人生观,豪放不拘的性格所折服。反观现在物欲横流的社会,虽说我们一向自诩人类的文明在不断的进步,但现在又有多少人能活得像李白那么潇洒自如,爱憎分明呢,李白是位大家,飘逸的诗篇,洒脱的人格。

李白读后感11

  生活好像是在品一杯茶,又像是夜深人静时,笼罩在柔和中看出首诗,回味其中的酸甜苦辣……

  试看,人间有多少人,胸无半点志向,只是浑浑噩噩的活了多少年;也有的人刚踏上社会,不能说无雄心大志,但稍遇挫折,便哀叹“既生瑜,何生亮”,而一振不蹶。他们的沉沦丧志,归根到底,是没有能把握住自身存在的价值。

  诗仙李白在《将进酒》一诗中写道“天生我材必有用”,一个人活着,起码得有这样的自信,在任何挫折失败面前,敢于逆风行船,不屈不挠,沉着奋战,这样才可能获得成功。春秋时期,吴越相争,吴胜越王,勾践称为阶下囚,但他不干屈服,忍辱负重。经过长期准备,终于战胜了吴国,在历史上留下了“卧薪尝胆”这一美谈。这就是一个实例。

  在一定意义上,“天生我材必有用”还体现在成才目标的自我调节上。一个人能否成才,固然需要树雄心、下苦功,但能否正确的确立成才目标,也有着重大关系。齐白石30岁前当木工,师傅骂他连刨口都磨不平,后来他该学国画,成了一代国画大师。还有道尔顿、契诃夫等例子。

  人物,他失败次数之多是令我们难以想象的,若换做一般人,大概尝试了几次,失败了几次,就撒手不干了,但爱迪生坚持下来了,因为他相信失败只是暂时的,他相信下一次会成功,他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于是,他为世界带来了光明。他没有因失败否定否定自己,他的坚持,他的自信,赢得了世人的尊重与赞叹。不必怨天怨地,踏实地做好自己;不必伤心苦恼,微笑面对下一次,成功总会来临。

  功名利禄,素来为人所恶,却又是素来为人所求的的,有用之材,不为其所苦。“人生得意须进欢,莫使今樽空对月”。追求自己所爱所好,不为身外之物忧心劳神,只为在失败的过程中得到其以外的乐趣。不用在意结果,纵使千般无奈万般愁,依然“人生乐时直须乐”。只专心做自己喜爱的事,在某一方面自己做不好,不热衷,但在另一方面,总会发现自己所想,自己所喜欢并且能将它做好的事情,并确定其为自己的最终目标,为之而不懈努力,就能有上有所成就,李煜,一代亡国之君,可以说,他没有做君主的才能,致使一国沦陷,自己也成为了阶下囚。但他却留下了许多流传至今,朗朗上口的辞赋,亡国之前的词绮丽柔靡,亡国后的冷清凄凉,极富感染力,表露出他不同时期的不同心境,他写词的才华,令人注目。若非生在帝王之家,李煜也许能成为一代词人,留下更多歌风咏雪的著作。李煜在作词上的`成就,表明了他对事物的喜爱,并将它们以词的形式表现出来,表达出自己当时的心境,抒发自己对人生的感慨,以求得心中的平静,虽不能“人生得意需尽欢”,也能找到自己所爱之事,寄托自己的忧思。

李白读后感12

  李白的诗句很多都很人一种愤世嫉俗的感觉,在感叹命运不公的同时,也会吐槽其他人的成功。

  一个人当时的处境和年龄有关。如果说20出头的年轻人似乎会更倾向于自我实现的目标,如果这个人像是李白这样在年轻的时候还有很多资源的话,自我实现的目标似乎就更容易像李白一样成为一生的追求。

  而一个步入中年的人,或者在年轻的时候经历了坎坷的人就更容易追求人生的幸福总量。比如王维,就是这种人的代表。但是即便是王维心中依然有着对理想的向往,只不过行动的时候更符合现实的要求,也只有在诗中能够排解这种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假如人生只有三条路可选,一是“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二是“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三是“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你愿意选择哪个?

  我觉得可以综合的利用这些生活方式,人应该有远大的目标,但是在完成大目标的路上也可以确保自己的小确幸。比方说熊逸提到的.健身养生的问题,活得长是一个大目标,所以锻炼身体就变得很重要,但是对大多数人来说锻炼却是一件很辛苦的事。

  我觉得可以通过转变思路让健身变得没那么辛苦,而且可以变成一件很快乐的事,比方说看到自己外观改变的满足感,健身中定下一系列的小目标,通过完成小目标来完成自己的小确幸。这样结合起来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做到“鱼与熊掌兼得”的效果。我觉得生活中的很多看似辛苦的问题也可以用类似的思路转换的方式变得有乐趣,而且发现自己的“可能性”也是这些转换思路的重要方式。

  虽然不是所有事都能这么考虑,但能转变一些思路也就能让自己走的更远、更快乐。作者:半支烟

李白读后感13

  李白是一位大诗人,我们学过很多李白的诗句,最近我读了李白的故事,给了我很多的感触。

  李白小时候学习很不用功,他看见别人出去玩,就也想出去。父亲看他学习不好还要出去玩,就不让他出去玩,让他在家里学习。李白在父亲的督促下,就去读书了。但是李白读了一会儿书,就觉得枯燥无味。他趁父亲不在,就偷偷地溜出去了。他跑到小溪边,看见鱼儿很活泼地在水里游来游去,他想:它们多么自由啊!我每天读那么多的书,一点自由都没有。这时候,他看见一位老奶奶在磨一根很粗的铁杵,李白很奇怪,就上前去问老奶奶:老奶奶,您为什么要磨这么粗的铁杵呢?老奶奶就说:我这是在磨绣花针呢!李白说:老奶奶!你可真会哄小孩!老奶奶说:你可别看这个铁杵粗,只要我每天都磨,肯定会被我磨成绣花针的'!听了老奶奶的话,李白想:是啊,只要我努力读书,以后肯定会成为一代文章大师的!从此以后,李白发奋读书,最后李白成了一个大诗人,人们都叫他诗仙。

  李白的诗流传到现在,有900多首呢!李白的故事告诉我们的是: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绣花针!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水滴石穿,绳锯木断!

李白读后感14

  如果你感到压力山大,失落、绝望、无助、那就来看看诗仙李白怎样走出人生低谷的吧!

  最近忙里偷闲阅续《李白传》分享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还有三分啸成剑气,秀口一吐半个盛唐,这就是李白。

  李白是兴圣皇帝,莲武兆王李暠的九世孙,妥妥的官二代,可是因为祖上被贬的原因,李白不但没有受过官二代的特权待遇,连正常的科举考试都不能参加。

  他仰天长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真是喝口凉水都塞牙呀!李白也是富二代,他父亲从商可谓富甲一方,有《古朗月行》中的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为证。

  因为家境殷实李白喜欢喝酒,而且动辄就是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值万钱。与之相比,诗圣杜甫这一生就显得穷困潦倒,喝酒也是潦倒新停浊酒杯,可见李白家境之殷实。

  言归正传,既然官二代和富二代的身份,都不能成为李白进入仕途的敲门砖,怎么办呢!他做到了如下四点实现了人生逆袭。

  1)发奋读书未雨绸缪,虽然现实很骨感但是理想必须丰满。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真,富贵必从勤苦来,男儿须读五车书。

  2)行万里路,开元13年在当时交通条件闭塞,环境恶劣的情况下,17岁的'李白心怀系苍生安社稷的政治报复,以内心磅礴吞天的野性仗剑走天涯,游历近半个中国,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

  长期的游历让李白领略了祖国名山大川之风流,将天地灵气融汇于胸,从而达到了落笔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艺术境界。以旷世之作为名片,请名人为自己向朝廷推荐,作为草根向上攀登的阶梯。

  3)结交高端人脉,李白以一篇横空出世的《蜀道难》倾倒了当朝部长,就是那位写了二月春风似剪刀的诗人贺知章,从此二人成了忘年交,贺部长冠以谪仙人的雅号给了李白,而且受到了唐玄宗的妹妹玉贞公主的青睐,并得以向唐玄宗鼎力推荐。

  4)成为超级网红,拥有千万粉丝实现人生逆袭,读了李白慷慨激昂的文字之后呢,当朝皇上惊呼李白是文曲星下凡,最终成为李白的超级粉丝,由此呢李白应诏入朝实现了逆袭,于是便有了李白“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李白读后感15

  读了李白的一生,让我对李白有了更深的了解。虽然他的文采琼华横溢,但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却屡次受挫,他不气馁,始终在寻找报效国家的愿望,但事与人违。别人都是通过科考制度一点一滴向上走,而他却在寻找贵人为此推荐,最后在朋友的帮助下,玉真公主成了他的推荐人,把他推荐给唐玄宗,唐玄宗却让他做了一个翰林供奉,就是陪侍皇帝游戏诗文的官,让他很是苦恼。最后因为小人的迫害,他离开了皇宫。李白开始了自己的漫游生活。看到这儿,我就发现有一些人他并不适合官场,可他却一直往里挤,弄的头破血流也没有挤进官场,最后一命呜呼。

  李白的一生跌宕起伏,这也为他提供了写作大量诗歌的情感,有人说,李白不适合那个时代,“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这等的豪放之情是旧时封建王朝的所认可的,也许李白能在充满活力的盛唐崭露头角,但盛世转衰,封建制度的丑陋面展现出来的时候,李白只能成为时代的弃儿,颠簸流离,最后抱憾病逝。李白注定不是周转于官场的世俗之人,他是诗仙,是游离于整个时代甚至是超凡脱俗的佼佼者。

  公元626年玄武门之变后,李白的`爷爷因逃难来到了西域胡地。李白在胡地长大,父亲李客却依然教他读书写字,以及一些大唐礼节。公元710年,李白十岁,这一年李白一家才返回大唐。生性顽皮的小李白,还是一样爱玩,直到有一天遇上了一个磨铁杵的老婆婆,悟出了“只要工夫深,铁杵磨成绣花针”的道理,才开始发愤读书。十二岁那年,李白就作出了“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样的不朽之作。十五岁时,李白就告别家人,上大康山拜师赵征。二十岁又上峨眉山师从东岩子。五年后,李白告别东岩子,此后便浪迹天涯。

  李白一生最大的愿望就是入仕为官,清除天下的恶人恶事,扫除大唐的乱臣贼子,精忠报国。可是无奈“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偌大的大唐帝国竟没有李白的容身之所,或许是生世使然,或许是造化所为,最后几经周折弄了个翰林待诏之职。虽受人羡慕,礼遇,但李白是思想主义者,希望把理想框架搬到现实中来,又怎么可能不碰壁呢?他总是认为自己是诸葛亮、管仲这类贤才,所以总是觉得自己怀才不遇。李白感到,纵使宫深似海,也容不下李白一人,于是主动请辞。

  李白曾在《梦游天姥吟留别》写道:“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他的一生也正是这样做的。难怪杜甫回忆起李白时,会写下这样的诗句:“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名士设宴款待李白,李白都不去。坐在小道的酒家里,喝几杯小酒,唱一段小曲,这才是自在人生——达官权贵,王侯将相。在他眼中根本不屑一顾

  晚年被贬谪了,被流放到了夜郎,曾经他写诗送王昌龄“随君直到夜郎西”,现在轮到他了。江行几千里,海月十五圆,到巫峡了,他已经在船上呆了十五个月了,一个年近花甲的老人,他曾有着无比远大的抱负,现在所有的理想都破灭了,贫病交加还要被流放到边区,身体上的病痛精神上的折磨同时加在他的身上。他没有几年好活了……

  但是面对如此困境59岁的李白仍“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他还是这么天真浪漫。他傻么?感觉不到生活带来的痛苦么?并不是。罗曼罗兰说过:“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他面对人生的坎坷竟是如此的乐观。每当大家谈论贝多芬时,总会说他扼住命运的咽喉;每当大家谈论保尔柯察金时,总会说“我已把我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奋斗。”每当人们在谈论他们的时候,总不忘谈及他们的苦难。可是,没有人谈论李白的苦难。李白,他虽然生活窘迫,虽然仕途失意,虽然身患顽疾……但千百年来,李白一直是中国最浪漫的人。

  “如果能重来,我要选李白!”——什么非要选李白呢?可能正是李白身上蕴含着我们天真浪漫、意气用事、无拘无束的青春。当我们白发苍苍,垂垂暮老的时候,再去读李白,定会别有一番感悟。

【李白读后感】相关文章:

诗仙李白12-14

采访李白06-04

忆李白09-14

诗仙-李白09-16

李白的故事08-17

李白的古诗01-06

李白的诗句12-25

李白经典诗12-27

李白经典诗句01-23

李白的唐诗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