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读后感15篇(热)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李白读后感

时间:2024-05-21 17:19:45 诗人大全 我要投稿

李白读后感15篇(热)

  读完一本书以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李白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李白读后感15篇(热)

李白读后感1

  李白小时候就展现出了他的才能,他青年的时候开始跟他爸爸李客学剑。李客教他的剑法他很快就学会了,后来他爸爸还把祖传的削铁如泥的宝剑。过了不久,他去拜赵蕤为师。有一次,赵蕤拿着他的最好的琴让李白来弾。李白很会弹琴,但是他喝醉了,弹不出曲子来。于是他拿起笔,写了一首诗: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师父虽然没有听到李白弹琴的样子,但得到了李白做的`一首诗,心里很高兴。

  李白跟师父赵蕤告别后,去游山玩水。在游山玩水的时候李白结交了许多的朋友,也写了许多的诗。有一次他到酒馆里喝酒,有五个人欺负一个少女,李白看见了去大声地骂了几句,那五个人都轻蔑地笑他,实际上那个少女已经被他们买了,但是他们还想打李白。好在李白学了一身好剑术,最后他把五个人都打死了,但是他自己也中了一剑,而且还是毒箭,李白因此差一点丢掉了性命。李白这种打抱不平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李白他很喜欢喝酒,因为他不喝酒的话,他就写不出诗。有一次,因为身上没有钱喝不到酒,夜里就在床上发愁,一首诗都想不出来。第二天,有一个酒店老板请他喝酒,他很快就喝醉了,写了《望天门山》这首诗。从此这个酒店名声大作,很多人千里迢迢赶过来看这首诗,并饮酒。

  李白是一个文武双全的诗人,他不仅可以写出很美的诗句,还有一身好剑术,他是我们的榜样。

李白读后感2

  李白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写诗善用比喻、夸张,想象奇特,被人们称为“诗仙”。从古至今有多少人崇拜李白啊!又有多少人想走近他,了解他呀!

  今天,我终于实现了我的愿望,走近了李白,了解了李白的一生。李白的一生是辉煌的一生,是璀璨的一生,是痛苦的一生,是艰辛的一生,是黯淡的'一生,也是没有实现理想和抱负的一生。李白生于盛唐时期,可谓生不逢时。他的一首《蜀道难》赢得了贺知章的赏识,随后贺知章就把他推荐给了唐玄宗,可这时的唐玄宗已经不是那个胸怀大志,励精图治的开明君主了,而是一个贪图享乐的昏君了,他看中李白是想要李白为自己写歌功颂德的诗,所以李白的抱负就没有实现,这一切都是被封建王朝所害。

  再看看现在,我们是多么的幸福啊!各行各业都充斥着大量的人才,各行各业都提供给他们舞台,供他们发挥才干,形成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局面。我作为一名小学生,应该珍惜时间,珍惜现在,努力学习文化知识,锻炼身体,培养自己的情操,在自己的人生舞台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李白读后感3

  李白的诗词,为大众耳熟能详,而我对他的直观认识只有在课本上危襟正坐的画像和《妖猫传》中边饮酒边念出“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面露华浓”的那个形象。

  直到,我翻开了这本《通天之路——李白传》……抱着一种看八卦的心态去了解某个神话、某代历史或某个人物,这是我从究究那儿学来的,也是我阅读这本书时的心态。

  时间轴被拉回到公元七百年时,李白的爸爸李客带着一家从西域迁回四川(what?李白居然和我一样出生在西域?母亲还是少数民族,甚至可能是土耳其人?),成为了富甲一方的大家庭。为了维护家庭利益,李客希望聪明伶俐的儿子李白能够从政,欲达目标,他对李白的教育投入,比其他儿子更多。

  但在唐代,商人是没有社会地位的,官府在任何时候都可以没收他们的财产。而平民跻身仕途的道路又竞争激烈,李白甚至因为自己的出身无法参加考试。

  纵使李白学问扎实、能力全面,从治国方略、哲学典籍到诗文剑术,样样精通,他也没有能够通过走上推荐和殿试的道路实现他的政治抱负。

  父亲对李白精神上的鼓励和物质上的支持,让李白十几岁就能够离家云游, 其后,这位伟大的.诗人一生,也在不断地游荡中度过。

  李白一生游览之地众多,他的诗歌既有成长过程中的浪漫与潇洒,又有因性格导致达不到功名无法实现梦想的挫折和苦恼。可以想象,李白一生,内心必然是惆怅徘徊的。

  李白交友也众多,杜甫、孟浩然、高适都是他的朋友,在他的好友列表中,也有其他三教九流的人物,包括道士、农夫、公主和和尚。

  李白晚年被朝廷放逐,心中一定是落寞的,他追求一生的富贵和求仙也都没有回报。然而在世人眼中,他的一生却是精彩的,如果说他是一颗璀璨的流星,那他在他的时代留下了炫目光芒;如果说他是一颗耀眼的恒星,那他照耀了中国古代文学,为我们留下了脍炙人口的众多诗歌。

  哈金的《通天之路——李白传》,将李白的人生故事讲的生动完整,与众不同,让我这样不了解李白的读者,有兴趣一读到底,更萌生了去阅读李白诗歌的念头。或许,你也可以试着读一下?

李白读后感4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喝酒能喝成这样,想必大家已经猜到了他是谁,不错,他是李白。我十分喜爱李白,自认为与他有“三同”,且听我一一道来。

  “一同”:喜远游四方

  “大丈夫必有四方之志,乃仗剑去国,辞亲远游。”李白年少便远游四方,志向远大,历经各地,所到之处,所写即所想,天地渺茫,皆在笔墨之下。

  远游四方不仅是我的目标,更是我心之所向。“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我愿与鹏同翔,飞至名山大川,飞到九霄之上。

  “二同”:喜笑傲江湖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他进不离身武功高强,不慕富贵,才华横。因为他清高自傲,所以招惹了不少人,我却认为他是“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最后虽然有高力士等人的挑拨离间,他被赐金还乡,却仍然潇洒无比。

  我或许不能像他一样说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种话,我却能像他一样,做个“仰天大笑出门去”的蓬蒿人,广结好友,交谈甚欢,笑谈磨难。

  “三同”:喜吟诗作赋

  “李白斗酒诗百篇”,每每想到李白酒杯一拿,一饮而尽,大手一挥,笔墨横飞,脍炙人口的诗就写了出来,流传至今,便觉得那是何等的`潇洒飘逸。

  我这点远不及他,毕竟“诗仙”可不是白叫的,而正是这点更加重了我对他的敬爱,我要向他学习。

  他人尽皆知,而我顶多算个无名小辈。

  不过,正是如此,我要做个李白,与鹏同来;我要做个李白,明震天外;我要做个李白,逍遥自在;我要做个李白,被人崇拜……

  白即我,我即白。

李白读后感5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喜欢阅读各种各样的课外书,但我最喜欢诗意童年系列中的《跟在李白身后》。它是著名儿童作家、诗人王立春的一本具有探索意义的`儿童诗集。

  读了《跟在李白身后》这本书,让我从文字中真正的感受到古诗之美,仿佛我自己身临其境,比如唐代诗人李绅的《悯农》《其二》。烈日下,戴着草帽的老农,在诗里已经锄了一千多年。老农就这样,弯着腰在烈日炎炎的中午,那尊严的姿势,让我们敬仰,就像敬仰一颗长在土里延续我们生命的光荣的粮食。

  读了这首诗,我的脑海里仿佛看到了烈日炎炎下的农民伯伯在辛勤的劳作着,汗水都滴落在土地里。这首诗让我明白了,粮食来之不易,我以后一定要爱惜粮食,不浪费一粒粮食,也不去糟蹋粮食。

  粮食是农民伯伯用心血和汗水换来的,让我们每一个人都行动起来,让我们从节约一粒米开始,爱惜粮食,珍惜粮食吧!让我们大家用实际行动来珍惜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吧!

  书是知识的源泉,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会阅读更多的书,让我的知识更加丰富多彩。小朋友,你们也来一起阅读吧!

李白读后感6

  读了李白的一生,让我对李白有了更深的了解。虽然他的文采琼华横溢,但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却屡次受挫,他不气馁,始终在寻找报效国家的愿望,但事与人违。别人都是通过科考制度一点一滴向上走,而他却在寻找贵人为此推荐,最后在朋友的帮助下,玉真公主成了他的推荐人,把他推荐给唐玄宗,唐玄宗却让他做了一个翰林供奉,就是陪侍皇帝游戏诗文的官,让他很是苦恼。最后因为小人的迫害,他离开了皇宫。李白开始了自己的漫游生活。看到这儿,我就发现有一些人他并不适合官场,可他却一直往里挤,弄的头破血流也没有挤进官场,最后一命呜呼。

  李白的一生跌宕起伏,这也为他提供了写作大量诗歌的情感,有人说,李白不适合那个时代,“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这等的豪放之情是旧时封建王朝的所认可的,也许李白能在充满活力的盛唐崭露头角,但盛世转衰,封建制度的丑陋面展现出来的时候,李白只能成为时代的弃儿,颠簸流离,最后抱憾病逝。李白注定不是周转于官场的世俗之人,他是诗仙,是游离于整个时代甚至是超凡脱俗的佼佼者。

  公元626年玄武门之变后,李白的爷爷因逃难来到了西域胡地。李白在胡地长大,父亲李客却依然教他读书写字,以及一些大唐礼节。公元710年,李白十岁,这一年李白一家才返回大唐。生性顽皮的小李白,还是一样爱玩,直到有一天遇上了一个磨铁杵的老婆婆,悟出了“只要工夫深,铁杵磨成绣花针”的道理,才开始发愤读书。十二岁那年,李白就作出了“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样的不朽之作。十五岁时,李白就告别家人,上大康山拜师赵征。二十岁又上峨眉山师从东岩子。五年后,李白告别东岩子,此后便浪迹天涯。

  李白一生最大的愿望就是入仕为官,清除天下的恶人恶事,扫除大唐的乱臣贼子,精忠报国。可是无奈“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偌大的大唐帝国竟没有李白的容身之所,或许是生世使然,或许是造化所为,最后几经周折弄了个翰林待诏之职。虽受人羡慕,礼遇,但李白是思想主义者,希望把理想框架搬到现实中来,又怎么可能不碰壁呢?他总是认为自己是诸葛亮、管仲这类贤才,所以总是觉得自己怀才不遇。李白感到,纵使宫深似海,也容不下李白一人,于是主动请辞。

  李白曾在《梦游天姥吟留别》写道:“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他的一生也正是这样做的。难怪杜甫回忆起李白时,会写下这样的诗句:“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名士设宴款待李白,李白都不去。坐在小道的酒家里,喝几杯小酒,唱一段小曲,这才是自在人生——达官权贵,王侯将相。在他眼中根本不屑一顾

  晚年被贬谪了,被流放到了夜郎,曾经他写诗送王昌龄“随君直到夜郎西”,现在轮到他了。江行几千里,海月十五圆,到巫峡了,他已经在船上呆了十五个月了,一个年近花甲的老人,他曾有着无比远大的抱负,现在所有的理想都破灭了,贫病交加还要被流放到边区,身体上的病痛精神上的折磨同时加在他的身上。他没有几年好活了……

  但是面对如此困境59岁的`李白仍“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他还是这么天真浪漫。他傻么?感觉不到生活带来的痛苦么?并不是。罗曼罗兰说过:“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他面对人生的坎坷竟是如此的乐观。每当大家谈论贝多芬时,总会说他扼住命运的咽喉;每当大家谈论保尔柯察金时,总会说“我已把我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奋斗。”每当人们在谈论他们的时候,总不忘谈及他们的苦难。可是,没有人谈论李白的苦难。李白,他虽然生活窘迫,虽然仕途失意,虽然身患顽疾……但千百年来,李白一直是中国最浪漫的人。

  “如果能重来,我要选李白!”——什么非要选李白呢?可能正是李白身上蕴含着我们天真浪漫、意气用事、无拘无束的青春。当我们白发苍苍,垂垂暮老的时候,再去读李白,定会别有一番感悟。

李白读后感7

  过采石悼李白

  白居易

  采石江边李白坟,绕田无限草连云。

  可怜荒冢穷泉骨,曾有惊天动地文。

  但是诗人多薄命,就中沦落不过君。

  渚蘋溪藻犹堪荐,大雅遗风不可闻。

  我想这首诗白居易不仅是在悼念李白,压实在悼念自己的将来。白居易和李白都是我非常喜欢和欣赏的两位诗人,虽然两人同时生活于唐朝,但命运却大不相同,李白生于唐朝“开元之治”的鼎盛时期,而白居易生于唐朝中期,政治局势动荡,诗人看不到未来,才作此诗。

  而白居易以此诗悼念李白,也充满了英雄惺惺相惜之情。李白性格豪放,他的诗亦是如此,豪迈轻快,清新飘逸,且不畏世俗,留下千古名句“天子唤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这一点,也是白居易作此诗的原因。

  而这首诗置于现代,也令人动容。21世纪中不乏科技人才,但是却缺少文学方面有足够造诣的人,而那些所谓文学大师背后也充斥着功名利禄,少了真正纯洁的文字。

  也表达了白居易怀才不遇的愤愤之心。

  我们不能太过于追求科技发展,也要关心文学发展。那样,人类之会变成和机器人一样,事实上,我们是有血有肉有思想的。

  也体现出现代社会,人们都向着科技发展前进,文学却停滞不前,再没有一个“李白”,或一个“白居易”出现了。

  我们是有思想的,应该更多地培养孩子们的文学素养,而不是让孩子从小就体会到名利是多么的重要。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历史文化,缔造了多少文学作品,现在却没有了。

  就算获得再多的钞票,也买不走来自灵魂深处蕴藏着的小宇宙。文学不是光嘴上说说,要有好的作品问世,不要让那“惊天动地文”只曾经存在于历史中。至少我认为一个满腹诗书的人比一个手握无数财富的人更加富有,因为满腹诗书的人拥有的.是灵魂深处的满足。

  常言道:“富有诗书气自华。”我坚信就算你没有比尔·盖茨那么多的财富,只要你有文学素养,金钱对于你来说就不难么重要了;反之,如果你手握世界上所有的财富,而肚里空空,也只能算一个“暴发户”。

  我也坚信,天才是不被世人所理解的,他们往往更加感性,脑袋中充满思想,而不去在意金钱名利,就像李白那样,即使天子邀请,也从容不迫,淡定自若,不为虚名而动容。皇帝身边有着多少溢美的阿谀奉承之词,李白偏偏我行我素,不为五斗米折腰。

  也是因为李白的才华横溢仓让他有资格去做这些事,这不是李白的高姿态,做作,二是由内而外散发出的不羁气质,高洁气度。

  但是天妒英才,让李白离开人世,让白居易生活在那样一个不堪的时代。

  不管时代怎么变,真正的文学不会变;不管世界怎么变,真正纯净的人心不会变;不管宇宙怎么变,我依然会以李白和白居易为楷模,走我自己的路,学真正的文学,做纯洁的人。

李白读后感8

  大家好,我是7号选手,今天我给大家推荐的好书是《李白传》。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在盛世里,他翩然走来,高举一壶酒。他傲岸不羁,放浪形骸,诗意流淌,剑气纵横。他是诗人,也是被贬人间的真仙人。

  杜甫这么评价他:“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余光中说:“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没错,他是李白。

  现在,让我们一同进入《李白传》,来看看李白的一生。

  在书里,那是一个活生生的李白!书中写到:落拓豪放的性情,大气磅礴的诗篇,纵横四方的快味,傲视权贵的清高,组成了李白独特的人生。

  或许我们都想不到,洒脱的李白,也会有豪情壮志,或惆怅,或无奈,或忧愁。

  书中说,这位谪仙人竟也想像诸葛亮那样,辅佐君王,平定天下,然后“深藏身与名”。“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并且官场这样踩着别人尸体上位的地方,他这种两袖清风的诗人终不适合。

  于是他带着微薄的行李开始流浪。他来到了长安,初到长安,他是喜悦的。他开始阅读它,很古老,很厚重且很繁华。可他不知道的`是,这盛世的背后,已经有暗潮开始蠢蠢欲动。大唐就这样渐渐失去光彩。最后他带着失望离开。他对于长安来说,不是归人,只是一个过客。李白始终是流浪的。

  在夜里,他会举着酒杯,在杯酒中抒情。他说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他说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可他也说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他的内心像是挂着一条瀑布,从三千尺的高度飞流直下。人们总会拍手叫好,全然不知那颗撞在岩石上,碎了一地的心。

  即便是这样,在最初与最后,李白都是同样的念想,就那样生根发芽,犹如行路上的一盏灯,照着高山流水。可他不是垂钓渭水的姜子牙,也不是躬耕南阳的诸葛亮,宰相这个位置对他来说还是遥不可及。最终因为执着,所以寥落了。

  病逝前,留下了一首《临终歌》。高飞的大鹏终究会累,于是此去无声。

  书中最后说“他是璀璨夺目的,更是无可取代的。”李白就那样走了,洒脱的来到世间,然后安静离去。抑或许这就是李白的模样,他会在入世与隐俗中徘徊,但,他始终坚定着那个理想,哪怕遥不可及,也会用尽一生去丈量。

  他从未放弃。大概就是这样。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我记得他曾说:“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事实上,这只大鹏并未“直上九万里”。但在我心里,他已经飞了很久很久,甚至超过了九万里。

  或许提起李白,人们常常会想起的是“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又或者“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但在读完这本书后,我才更加了解李白。他不仅仅是一个浪漫主义诗人,他也会想英雄豪杰那般拥有豪情壮志。事实上,他的理想并未实现,但是他的精神却永久留在世间。

  在当下,我们要像李白一样,朝着梦想前进,哪怕一波三折,也定不放弃。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我们不妨打开《李白传》,回到大唐,回到那个夜晚,去寻找那位洒脱的诗人。

李白读后感9

  我读过很多本书,其中最令我感触万千的书就是描写李白悲壮坎坷一生的《李白传》。它告诉了我们要刻苦努力,勤奋学习的道理。

  这本书主要描写了李白从小就聪明过人,连作诗都会,但他依旧努力学习。想达到更高的水准,成年后,他才华横溢,更是作诗无数,受到很多人的敬仰,人人都想接待他,最后还是被皇上看中,做了大官,虽然被陷害在晚年过的并不好,但毕竟辉煌了大半辈子,这都得益于他一直刻苦好学。

  李白用他的一生告诉我们,人只有刻苦努力,勤奋好学才可以获得一些成就,从而站在高处被万人敬仰,得到别人的称赞。

  反观我这个废材少年,一天天漫无目的,听到学习就暴跳如雷。天天就想着玩游戏,考试成绩更是往零分努力,在看看人家李白,比我聪敏还比我努力,身为一名新时代的.好少年,我的脸该往哪放呀!再不改变改变,我就真废了。书中有一句话说“有一种力量叫榜样的力量”,李白就是我的榜样,我一定要向他学习,只有现在刻苦努力,才会有美好的未来。

  我们做任何一件事时,都要认真努力,此外还要好好学习,只有那样,才能获得属于自己的荣誉,像李白一样受万人敬仰。

  《猎人海力布》读后感《青鸟》读后感450字读《李白传》有感《慈母情深》读后感读《朝花夕拾》有感850字

李白读后感10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家族中排行十二,也称李十二。李白的诗雄奇飘逸,艺术成就极高。李白涉猎的内容广泛,除儒家经典外,还浏览诸子百家,他很早就喜欢道教,喜欢隐居山林,求仙问道;同时又有建功立业的政治抱负。

  李白,对待朋友非常真诚。与汪伦离别时,他说“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与元丹丘、岑夫子喝酒时他说“蒸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可见他对待朋友是及真诚之人。也只有这么豪放的性情,才能写出如此诗句。

  李白,一生仕途不顺,官方记载李白因元丹丘被公主举荐,进而被唐玄宗任用为翰林供奉。翰林供奉其实算不上一个正式的`官职,主要的职责是陪同皇帝吟诗作赋。杜甫评价李白的诗句,“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只不过是杜甫想突出李白不侍权贵的形象而已。在当时的历史环境和李白所处的社会地位而言,他根本不可能做到天子呼来不上船。李白的大才体现在诗词歌赋上,但在政治方面,李白是否具备真正的大才?从后来他参加永王的军队及那个时期所写的诗句来分析。李白在政治方面,还是非常幼稚的。

  李白,是在符道士。“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中的紫烟就是道教的说法。李白进入仕途的方式比较有意思,用现代人做事逻辑来分析,李白是先把自己打造成为一个“网红”。当然李白是非常有才华的,他在当时就有一大批粉丝。又因他有很多与常人不同的行为,被很多人推崇和赏识。贺知章评价其为谪仙人。就是一个例子!但掌权者会任用一个“网红”人士来帮自己治理国家吗!答案是否定的。这也注定了李白的政治命运!

李白读后感11

  李白,字太白,盛唐时期的诗人,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人称“诗仙”。

  我来谈谈我看到的李白: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我看到的,是一个不媚权贵,不涉足于官场之人,一个高洁,一个孤傲的李白。命令高力士拖鞋,让杨运忠为其磨墨,除了他,谁还可以这样?不肯屈服于人,心直口快,面对不平敢于出手相助,这注定了他的一生与官场无缘。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短故事

  我看到的,是一个洒脱,放荡不羁的人,一个仗剑走天涯,一个浊酒行千里的人。“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的李白,自命不凡,孤芳自赏。难道他没有理想,没有抱负吗?不!“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是他的理想,“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是他的政治抱负。他之所以不去追求,是因为他洁身自好,不想同流合污,想过那种“世人皆醉我独醒”的生活。

  唐朝兴起的科举制成就了李白的名气,但自古的封建官僚扼杀了李白的.未来。这样一个放荡不羁,一个豪情壮志的人,就是古代思想的牺牲品。不过,李白终究是成功了,他名字会超过所有的帝王,永载史册。

  这就是我读到的李白。

李白读后感12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李白的诗总是那么气势澎湃,气宇非凡,像闪电,穿越千年的风雨,震憾着我的心。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这又是何等的豪放!我一提笔写作文就会想起口袋作文,所以转发了这篇文章;若你为写作文发愁,请访问()。

  李白是个豪放的诗人,但也不乏柔情衷肠,他的一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竟也让人黯然神伤:“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难怪孟浩然听了这首诗后伤感得久久说不出一句话来。

  我一直弄不清是什么力量造就了旷世奇才李白。读了《李白传记》后才明白,李白是以生命在写诗,所以才有了不朽的.诗文。他那坎坷曲折的一生造就了一个伟大的浪漫诗人。

  公元626年玄武门之变后,李白的爷爷因逃难来到了西域胡地。李白在胡地长大,父亲李客却依然教他读书写字,以及一些大唐礼节。公元710年,李白十岁,这一年李白一家才返回大唐。生性顽皮的小李白,还是一样爱玩,直到有一天遇上了一个磨铁杵的老婆婆,悟出了“只要工夫深,铁杵磨成绣花针”的道理,才开始发愤读书。十二岁那年,李白就作出了“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样的不朽之作。十五岁时,李白就告别家人,上大康山拜师赵征。二十岁又上峨眉山师从东岩子。五年后,李白告别东岩子,此后便浪迹天涯。

  李白游历过许多山川湖泊和名胜古迹,这不但开拓了他的视野,更使他的心灵得到了滋润。他每到一个地方,总要结交几个豪杰之士,或是接济一些落魄文人。他不仅是诗人,也是豪侠。

  李白的一生总是生活在现实与理想的冲实中。他对政治很有抱负,但因才盛遭忌,只做了两年的翰林学士,以致鹏鸟展翅翱翔的壮志受挫。他终日沉溺在诗酒中,其实是“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旷世的诗仙李白,他的诗如长江黄河般直泻千里,波澜壮阔,是中国文学史上不朽的奇迹!李白有着太多能令我们学习的地方,他对学习的态度、方法;他对政治的抱负、看法;他崇尚自由的生活态度;不畏权威的无畏精神……

李白读后感13

  《蜀道难》凸现了大气磅礴的崇高美,演绎了迅疾变幻的运动美,奔涌出参过失落的音韵美,真正谱写了一首浪漫主义的绝唱。

  诗篇开头“噫吁嘻,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诗句,表达了李白胸中激荡着狂涛巨澜。

  总观全诗内容,真正表达了一种雄健伟岸,高峻奇险,浑然天成的崇高美,一种气象非凡的壮阔美。

  由于奔放不羁,豪迈恣肆,古乐府单一古板的句式,已远远适应不了李白那如长江大河般奔涌的情感了,于是,突破旧乐府的句式特点,也就成为必然。三字句,四字句,五字句,最长的九字句,这些长短不齐,流转自如的句式。也只有这些句式,轻重缓急地表达出诗人奔放如风,迅疾如电的豪迈情怀,才能涂抹出气象非凡的浪漫主义的壮丽画卷。

  笔力的雄浑洒脱,龙腾蛇行;语言的参过失落,摇曳生辉,都使狂放浪漫的绝唱,平添了酣畅的流转美,起伏的参差美和动人撼人的节奏美!《蜀道难》,一首狂放的浪漫的绝唱,从内容到形式,无不都是诗人狂放之情主宰下的鬼斧神工般的走笔渲染,写意泼墨!

  知道李白的《蜀道难》的人,应该很多,他给人以辽阔的远景,一种地平线的宽广的感觉,又有一种崩天开地的豁然。这是一种我们民族的本质,艰辛却坚决,不易却执著。

  如果我们现在去四川的话,会认为李白《蜀道难》中“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写得十分夸张,其实并不是这样的。

  因为当时这首诗,大约是唐玄宗天宝初年,李白第一次到长安时写的。当时又没有公路,当然十分不好走了,再加上诗中所说的':“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这就写出了一个十分危险的风光变幻,险象丛生。在十分惊险的气氛中最后写道蜀中要塞剑门关。诗人用西晋张载的《剑阁铭》中的“形胜之地,匪亲勿居”的语句,揭露了蜀中豺狼的“磨牙吮血,杀人如麻。”从而表达了对国事的忧虑与关切。

  我爱《蜀道难》,我爱古文,我更爱书和知识的海洋。

李白读后感14

  在浩瀚的中国古典文化中,也许人们最初只是为了模仿,后来竟形成了一种习惯。如男子悲秋,人们自然而然会想到宋玉;女子伤春,人们就会想起杜丽娘一样。而正是因为这一春一秋,秋去春来,才让人更加深切的体会到,思念,是年年岁岁、无时无刻不在的。《长相思》一中,男子在秋夜因思念心上人发出了“长相思、摧心肝”的呐喊,对女子的相思之苦,诗人又是怎样来描绘的呢?“日色欲尽花含烟,月明如素愁不眠”一句,季节、时间、环境、情绪全出来了。春日的一个黄昏,日色将尽,夜幕降临,花辨上也似乎含着缕缕烟雾,女主人在干什么呢?月亮已经升起来了,明如镜、皎如绢,一种淡淡的愁绪让她开始感到闷倦,难以安眠。这样一衬托,一幅温婉细腻的场景率先浮现在了读者面前。

  紧接着一副工整的对仗“赵瑟初停凤凰柱,蜀琴欲奏鸳鸯弦”。古代赵国的妇女善鼓瑟,故称赵瑟,蜀中有桐木宜作琴,相传司马相如曾奏蜀琴来挑逗卓文君。诗人用这两句排比在暗喻什么呢。从字面上来看,赵瑟刚弹过,凤凰状的瑟柱停下来了,又不知不觉的拿起蜀琴,准备开始奏起鸳鸯弦。而凤凰、鸳鸯都是成双成对生活,正是男女之情的一种见证!哦,原来女主人是在思念她的爱人了。

  再来看下句“此曲有意无人传,愿随春风寄燕然”,男人在思念至极呐喊“天长地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一片如火之热情。女人那么如水,她不怨恨,她只是把满怀心事托与春风,希望春风能把因凤凰柱、鸳鸯弦带给她的那深切的别离之苦捎给远方的心上人。“寄燕然”一句告诉我们,原来她的丈夫是从征去了。心事已经寄予春风了,春风真的能给爱人带去自己的一片相思吗?女人心里依旧一片茫然,于是她发出了一声沉重的叹息:“忆君迢迢隔青天”!山水迢迢,对你的思念如此遥远,就象隔着那苍茫的青天。

  “昔日横波目,今为流泪泉”,一句想象奇特、大胆夸张的'对偶把这个美丽的女子形象刻画出来了,旧日的那对顾盼灵秀、眼波如流的双目,如今却变成了泪水的源泉,可知二人分开之后,女子除了长夜无眠和深深叹息之外,竟是常常的以泪洗面。

  末句“不信妾肠断,归来看取明镜前”,使这个女子的形象更加鲜明饱满了,你看她娇嗔的说道:如果你不相信我因为思念你而肝肠寸断,等你回来时,在明镜前看看我憔悴、疲惫的面容就知道了。一副天真、淘气的样子跃然纸上,让人倍加爱怜和心痛。诗人虽不是女子,却能刻画如此生动、细腻的女子形象,就好似曹雪芹不是女人,却能读懂天下形形色色的女人一样,我想,世间无论男女,也许不必太多的在意付出,只要能真正的读懂对方,此生足矣!

李白读后感15

  如果有人问我,你知道诗仙李白吗?

  我大概会很诧异的回答:怎么可能不知道。这位从小到大,课本里出现过最多次的,中国有史以来最著名的诗人,谁会不知道?

  如果有人继续问我,你了解李白吗?

  我不得不迟疑,扪心自问:我了解李白吗?他盛名背后的那段真实人生,到底是什么样的?我真的还答不上来。李白,这个见多最多次名字的唐朝诗人,不过是一个最熟悉的陌生人啊。从小到大学过那么多李白的诗,我对李白所谓的“知道”,到底是什么?

  李白,字太白,盛唐时期著名诗人,被称为诗仙。

  这是我脑子里能跳出来的,用来形容李白的句子。很好笑,毕业了那么多年了,关于李白,也就记得这么官方的说法。这些形容确实没错,却无比的苍白,就像流水线传送带上全自动滚动的货品,没有任何感情。是的,我曾经学过那么多李白的诗词,却对李白这个活生生的度过那么多岁月的人,一点感情也没有。我学习那些诗词也就是为了考试吧,我应该从来没有在乎过,写出这些浪漫而豪气字词的人,到底有过一个什么样的人生。

  孟子曰:“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那个诗词背后,真实的李白到底是什么样的呢?在《康震讲诗仙李白》里,能得到了一些答案。

  作为一本传记,康震从他的角度写了李白一生的故事。这个爱喝酒、信道教,桀骜不驯的李白,想要当宰相或成为皇帝的老师,是他在政治上的不凡志向。从他二十四岁出蜀各处游历开始,直到四十二岁,李白才终于获得了唐太宗的召见,从一个布衣之士直接跃上了龙庭。可惜身在翰林院,并未得到政治上的重用。皇帝看中的,还仅仅是他诗词上的才华。短短的一年多之后,李白离开了长安。李白再次获得参与政治的机会,是在“安史之乱”开始之后,在庐山避难,却苦恼报国无门的五十六岁的李白,收到了永王李璘的邀请,可惜李璘战败后,李白入狱,好在保住了性命,可这一次,为他的政治生涯画上了一个悲惨的句号。梦想着要东山再起的李白,收到了被流放夜郎的惩罚,后来虽然大赦得以获得自由,可终究还是“年六十有二不偶,赋《临终歌》而卒”。原来真实的李白,是这样度过这一生的。

  作为一本传记,康震在写法上,也充满了思辨。很多问题并不是平铺直叙。而是通过展示同一个李白相关的历史事件的几种不同的说法起头,通过一些证据来探讨哪一种是更正确的.说法。

  通过这本书,那个原先只是著名诗人的李白,他真实一生的地图在眼前展现,另一个活生生的李白,在脑海中逐渐建立,是一次很好的学习体验。可从阅读体验来说,这本书的结构稍微有一些瑕疵,逻辑上会有些奇怪。

  先从目录来看一下全书的结构。本书一共十章。

  第一章 身世家世,通过讨论李白的出生地,李白是不是唐玄宗的亲戚,李白为何做倒插门女婿以及李白有没有后代子孙,把李白从出身到去世的概况,串在了一起。

  第二章 出仕之路,第三章 翰林生涯,第四章 长安失意,第五章 从军永王,第六章,被捕入狱,第十章 流放与亡故,把他人生节点中的重大事件拉出来详述。

  第六章和第十章之间的三章,分别是第七章 思想信仰,第八章 交游往来,第九章 经济来源,从三个不同的角度来丰富李白的人生。

  作为一本传记,一般通常作者会采用时间的顺序来完成,可这十章的内容,如何从时间线来串,并不完全符合。如果把第一章的内容看成是总分结构里的“总”。“分”的内容里的第七、八、九三章的内容并不是按照时间线来顺的,无法承上启下。因为从内容上看,第六章被捕入狱和第十章流放与亡故,才是可以无缝连接。

  那么作者为什么要这么操作呢?在这里也许可以理解为,作者把流放与亡故的部分放在最后,是希望结尾部分是和李白的人生轨迹相符合的。而作者本人又很想说说关于李白的思想、交游和经济来源这三个问题。到底是不是这样呢?

  我在网上搜索的时候,在“百家讲坛”里发现了新的线索。原来这本书的内容是来源于康震早年在百家讲坛里关于李白十讲内容的文字稿。这十次讲座内容分别是:

  李白出道之谜、李白翰林之谜、李白遭谗之谜、李白参军之谜、李白入狱之谜、李白家世之谜、李白交游之谜、李白收入之谜、李白信仰之谜、李白死亡之谜。

  根据讲座的内容来看,基本上这本书是讲座的文字版本,作者在出版的时候,把标题和顺序做了一些调整。那这本书本的出版,不是从写一本传记的出发点来写的,而是要把讲座内容都组合进去,这样就能理解阅读时,在结构上的不适应了。不过,所谓瑕不掩瑜,这本关于诗仙李白的书,看完还是受教颇丰的。至少可以让我反思一下关于古诗词学习的问题。

  不知道现在学校里的古诗词学习是什么样的,我读书的时候,基本就是诗人相关最简单的文学常识知识点一讲,诗词说的内容是什么一说,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情绪一定,一首诗就讲完了。坦白说,离开学校后,我不太记得我学过些什么,偶尔能用的几句诗词还是小时候就会的那种。

  20xx年中国诗词大会开始播的时候,才重新唤起我对诗词的记忆。坦白说,我并不是完全不喜欢古诗词的类型。爸爸很喜欢古诗词,家里很多相关的书籍,我小时候还挺喜欢翻翻那些很厚的唐诗宋词三百首的词典的。就是诗人传记看的不多,只有李清照的传记,我是认真看过的,小时候也很喜欢她的诗词。不同于学习里的古诗词学习,中国诗词大会这个节目还是设计的很好的,每年在春节期间播放,擂台赛的比赛形式挺新颖的,配上全场百人团集体答题,增加了可看性。点评的老师都是相当专业的,讲了很多诗词相关有趣的故事,每次都能看的津津有味。不仅展现了很多参与者对古诗词的热爱,也激发了很多人对古诗词学习的热情。

  那我们在学校里的古诗词学习,如何能更有趣一些呢?我也许不是能回答这个问题最合适的人,但也总有些事情可以去尝试的吧。至少,我可以把这本关于李白的传记介绍给孩子们,让他们看看书里写的这个李白,和在课本上的诗词里仅仅拥有姓名的李白,有着怎样的不同。

  我很喜欢一位热爱古代文学的老师向孩子们提问”我们为什么要学古诗词“时候,她的答案:

  “我们为什么要学古诗词呢?我们不要以为我们要学的古诗词太多了,我们现在能看到的这些古诗词,只是在中国五年多年历史里,被留存下来的很小的一部分,还有很多都遗失了。你们不觉得诗词很神奇么,可以让我们知道那么千百年前的人是怎么生活,怎么思考的?我们现在学习并传承这些古诗词才能让这个后来人也能继续知道这些,这是我们这个民族的记忆。“

  是啊,我们作为现代人有必要让这些古诗词永远继续流传下去,大概是为了让我们这个民族的后来人,还能有机会在看着月亮念出”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时候,能觉得自己和李白,看到的是同一个月亮。

【李白读后感】相关文章:

诗仙李白12-14

采访李白06-04

忆李白09-14

诗仙-李白09-16

李白的故事08-17

李白的古诗01-06

李白的诗句12-25

李白经典诗12-27

李白经典诗句01-23

李白的唐诗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