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怨王孙·湖上风来波浩渺》李清照宋词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怨王孙·湖上风来波浩渺》李清照宋词

时间:2021-03-08 16:31:01 全宋词 我要投稿

《怨王孙·湖上风来波浩渺》李清照宋词

  《怨王孙·湖上风来波浩渺》的作者是李清照,这首记写秋天郊游的词作,当写于词人南渡前的早期。下面一起来欣赏下!

《怨王孙·湖上风来波浩渺》李清照宋词

  怨王孙·湖上风来波浩渺

  作者:宋·李清照

  湖上风来波浩渺。秋已暮、红稀香少。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

  莲子已成荷叶老。青露洗、蘋花汀草。眠沙鸥鹭不回头,似也恨、人归早。

  【注释】

  1、红稀香少:鲜花衰萎,空气中飘散的香味也淡薄了。红,与李清照《如梦令》“绿肥红瘦”中的“红”用法相同。

  2、苹:多年生水草,又名“田字草”。

  3、汀:边平地。

  4、似:《历代诗余》等作“应”。

  【讲解】

  湖上风来波浩渺,秋已暮、红稀香少

  起句勾勒出一幅水波荡漾、红荷凋残的画面。你看,在明朗清澈的秋空下,湖水倒映着远山,不时有清风徐来,湖面上泛起层层涟漪,放眼望去,清波微澜,渺无边际。此时,已是暮秋时节,荷花大多已经凋谢,只剩下零零星星的一些,稀疏地点缀在湖面上,空气中散发着淡淡的余香。

  “浩渺”,水势辽远,既表现了涟漪扩展的情景,又说明湖面之广。“暮”,将尽。“红稀香少”,有类“绿肥红瘦”,简洁形象地写出了暮秋荷花的景象。“红”,指荷花。

  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

  “一叶落而知天下秋”,一般来说,秋天的叶落花残,容易引起人的伤感,正如宋玉所说:“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九辩》)然而,李清照面对暮秋景物,不仅没有萧瑟之感,反而觉得景物宜人,美不胜收。你看,湖水湛蓝,秋山淡远,水光山色交相辉映,与人格外亲近。这一切是多么美好啊,该怎样描述呢?即使千言万语,也是说不完道不尽的。

  山水“与人亲”,这是拟人化的手法。山与水是自然景物,没有知觉和感情,词人不直说自己如何亲切自然,为之陶醉,而是寄情于物,借彼言己,正所谓“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

  莲子已成荷叶老,清露洗、苹花汀草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荷叶虽已老去,香气消歇,然而它的莲子已经成熟了,湖面上一朵朵莲蓬正挺立着。而那湖边的苹花和岸上的小草,就像被清莹的露水洗过一样,看上去青翠欲滴。

  “莲子已成”一句,有果实累累、老叶凌风之态,一扫败荷零落的凄楚颓唐之意,给人以丰盈充实的喜悦。后二句进一步写湖边的花草,使画面景物更为丰富多姿。“苹花”,多年生草本植物,茎柔软细长,生在浅水中,初秋开花。“汀草”,指水岸平地上的草。“清露洗”,含有很丰富的内容:一是显示出花草的滋润,色泽鲜明;二是展现出生气勃勃、欣欣向荣的景象。大概词人此时的心情也正如此吧。

  眠沙鸥鹭不回头,似也恨、人归早

  词人眼前看到的,不仅是花草,还有禽鸟。看,在那湖畔的沙地上,有几只鸥鹭在休憩,它们是那样的安静淡然,当我走过,连头也不回一下,似乎是恨我归去太早,不肯道别。

  结尾二句,词语婉曲柔和,含蓄有味,反映出词人与鸥鹭为友、寄情山水的乐趣及依恋之情。鸥鹭哪能懂得恨人归早呢?分明是词人舍不得离开荷湖鸥鹭,以反写正,含蓄有趣。

  张炎《词源》卷下“制曲”条说:“过片不要断了曲意,须要承上接下。”此词上下承接,意脉不断。“莲子已成荷叶老”之句,与上片的时空、景物紧密衔接,直到曲终拍煞,词意接转连贯如一。上片末句是“说不尽,无穷好”,结拍为“似也恨,人归早”,声韵词意,无不动听悦目。

  【评解】

  此词上片写游赏秋景的喜悦,下片写归去时的依恋不舍。全词用语浅显通俗,表意不落窠臼。自古逢秋悲寂寞,宋玉有“悲哉秋之为气也”(《九辩》),杜甫叹息“万里悲秋常作客”(《登高》),许多文人写过迟暮的秋天。李清照本人也写过“人比黄花瘦”的销魂之感,包含着浓重的悲秋成分。此篇晚秋景色却写得宏阔俊朗,清新亲切。由于词人乐观情绪的点染,词中的“水光山色”、“苹花汀草”,以及“眠沙鸥鹭”,无不使人感到可亲可爱,心情愉悦。

  此词基本保持了婉约词的当行本色,但又不同于一般婉约词的缠绵蕴藉,而直说“秋已暮”,直夸“无穷好”。如此写来,既不隐晦,又不直露;既有景物的描绘,又有感情的抒发。这种含意明白而又不逐一点破的写法,丰富了婉约词的表达方式,使其既有意味深长之隽永,又有晓畅欢快之清新。这在北宋词坛上,乃至古代闺阁词人中,并不多见。

  【讲解】

  这是一首秋景词,词人以其独特的方式,细腻委婉又具体形象地传达出一种特色鲜明的阴柔之美。这首词当写于词人南渡前的早期。秋天给人们带来的常常是萧瑟冷落的感觉,自宋玉“悲秋”以来,文人笔下的秋景,总呈现出一种悲凉萧瑟之色。然而李清照这首《怨王孙》中的秋景,展现的是一幅清新广阔的画图,词人不仅赋予大自然以静态的美,更赋予生命和感情,由此见出词人不同凡俗的情趣与襟怀。

  “湖上风来”句起语不俗,避开俗套。秋高气爽,常见风平波静,而一旦朔风初起,便会吹起悠远的水波,宣告着深秋到了,所以说“秋己暮”。而一句“红稀香少”,更通过自然界色彩和气味的变化,进一步点染了深秋的景观。大自然总是宜人的,深秋季节却别有滋味,这里,作者不说人们如何的喜爱山水,倒说“水光山色与人亲”,将大自然人情化、感情化了。正是这“与人亲”,方换得人与景亲,也才能真的领略到大自然的水光山色中的景物美,所以,作者所说的“说不尽、无穷好”言之有根,是从心田深处发出的真诚的赞颂之语。

  下片虽然仍是对秋景色的继续描绘,但却不是简单的重复。莲实叶老、露洗苹草,都标示着深秋的时令,人所共见,却易于忽略,一经作者点染,便觉秋意袭人。而沙滩上勾头缩颈睡眠的鸥鹭等水鸟,对于早早归去的人们头也不回,似乎以此表示了它们的不满。这里,鸥鹭也人格化了,与上片的山水的感情化似是同样手法,但却一反上片的山水“与人亲”,而为鸥鹭对人恨,这一亲一恨之间就带给读者以清新多样之感,且通过人们郊外的不能久留,更深一层地透露出深秋的到来。

  这首词造景清新别致,描写泪细密传神,巧妙地运用拟人化手法,写出了物我交融的深秋美意,耐人寻味。

  【赏析】

  此词,作者以亲切清新的笔触,写出暮秋湖上水光山色的优美迷人,表现了她对自然风光的喜爱之情。从情致上看出,她此时的生活是安静、平和、闲适、欢快的',此词当属李清照早期的作品。

  这首记写秋天郊游的词作,当写于词人南渡前的早期。秋天给人们带来的常常是萧瑟冷落的感觉,自宋玉“悲秋”以来,文人笔下的秋景,总呈现出一种悲凉萧瑟之色。然而李清照这首《怨王孙》中的秋景,展现的是一幅清新广阔的画图,词人不仅赋予大自然以静态的美,更赋予生命和感情,由此见出词人不同凡俗的情趣与襟怀。

  “湖上风来波浩渺,秋已暮、红稀香少”,词作开首,词人叙己泛舟湖上,时值深秋,触目所见,秋风阵吹,湖面烟波浩渺,湖上的荷花已是香消玉殒。首二句的描述,似埋下萧瑟的氛围,悲秋的情调,然而接下却笔触一转,写出:“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词人心胸宽阔、朗爽,不仅不感到悲,反以为喜、以为亲。这里词人不说自己面对湖光山色感到亲切,反说“水光山色”与人亲近。这种移情于物的表现手法,把自己陶醉山水之情更真切地表达了出来。李白诗有“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辛弃疾词有“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表现手法略同,只不过李清照写得更自然明白和直接罢了。

  词作下片,词人集中笔触描绘湖面景致。“莲子已成荷叶老,清露洗、苹花汀草”,湖面上已无夏日那种“十里荷花”盛景,和“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的情致,但词人睹此情形,丝毫没有惆怅、悲凉之感,而是觉得枯老的荷叶和饱满的莲房,也一样给人以欢愉。更何况还有临近岸边的苹花汀草,似经过清露泼洗过一番,清爽,葱俊。这里用“洗”字,既把秋天肃爽、静朗的特征勾划出来,也把词人不同一般的阔大胸襟给表现了出来。“眠沙鸥鹭不回头,似也恨、人归早。”这里的表现手法与上二句“水光山色与人亲”相似。词人明明是自己留恋这里的湖光山色,深深地沉醉其中,不愿离去。但却不明说,反婉转地说是眠沙鸥鹭舍不得游人离去,以致不肯理睬归去的游人。这种表达手法,更深切、更含蓄地表现了词人的情怀。

【《怨王孙·湖上风来波浩渺》李清照宋词】相关文章:

古诗《怨王孙·湖上风来波浩渺》赏析04-10

《怨王孙·春暮》李清照宋词12-01

李清照宋词精选09-22

《忆王孙》宋词鉴赏02-01

《全宋词》李清照07-05

宋词精选:李清照的词06-07

李清照经典爱情宋词01-17

《长亭怨/长亭怨慢》宋词鉴赏01-25

李清照关于爱情的宋词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