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诗词方面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诗词方面

时间:2023-01-29 18:54:22 诗词名句 我要投稿

关于诗词方面

关于诗词方面1

  《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

关于诗词方面

  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上李邕》

  唐·李白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世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无题》

  唐·鸟窠禅师

  来时无迹去无踪,去与来时事一同。

  何须更问浮生事,只此浮生是梦中。

  《鸟鸣涧》

  唐·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明·杨慎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卜算子·咏梅》

  宋·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关于诗词方面2

  韵是古典诗歌格律的基本要素之一。作者在诗歌中用韵,叫“押韵”。从《诗经》一直到以后的诗歌,包括民歌,几乎没有不押韵的。

  所谓韵,就是相当于汉语拼音中的韵母。一个汉字的拼音一般都有声母,有韵母。

  例如:

  “方”字拼成fāng,其中f是声母,ang是韵母。再看“帮”bāng,“长”cháng,等,它们的韵母都是ang,所以他们是同韵部的字。

  凡是同韵部的字都可以押韵,也就是把同韵的几个字都放在句尾,所以也叫“韵脚”,一首诗里都用一个韵部的韵脚,就叫“押韵”。

  例如:

  闺怨[唐]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chóu),春日凝妆上翠楼(lóu)。

  忽见陌头杨柳色(sè),悔教夫婿觅封侯(hóu)。

  这里的“愁”、“楼”、和“侯”押韵,因为它们的韵母都是ou。“色”字不押韵,因为它读作sè,它的韵母是e,跟“愁”、“楼”、“侯”不是同韵字。依照诗律,像这样的四句诗,第三句诗是不用押韵的。

  在汉语拼音中,a,o,e的前面有时还有i、u、ü,如ia,ua,ie,üe;后边有时还有i,o,n,ng,如uai,ao,iao,an,ian,uan,üan,iang,uang,iong,un,ueng,ün等,这种i,u,ü叫做韵头;i,o,n,ng叫做韵尾。不同韵头、韵尾的字也算是同韵字,因为它们的韵干(韵的主干)也可以押韵。

  例如:

  蚕妇[唐]杜荀鹤

  粉色全无饥色加(jiā),岂知人世有荣华(huá)?

  年年道我蚕辛苦,底事浑身着苎麻(má)?

  “加”、“华”、“麻”的韵母是ia,ua,a,韵母虽不完全相同,但它们的韵干都是a,因此也是同韵字,押在一起,读起来时同样谐和的。

  押韵的目的是为了声韵的谐和。同类的'音韵在同一位置上的重复,这就构成了声音回环的美。但是,为什么当我们读古人的诗的时候,常常会觉得它们的韵并不是十分和谐,甚至很不和谐呢?这是因为时代变迁,语音起了变化,我们用现代的语音去读古诗词,自然就会有这样的现象了。

  例如:

  寒食[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huā),寒食东风御柳斜(xié)。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jiā)。

  xié和huā,jiā不是同韵字,但是,唐代“斜”字读像jiá,和现代上海、杭州等地“斜”的读音一样。因此,在当时是谐和的。

  又如:

  江南曲[唐]李益

  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qī)。

  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ér)。

  在这首诗里,“期”和“儿”都是押韵的;但是按今天普通话去读,qī和ér就不能算押韵了。如果按照上海话的读音念“儿”这个字,念像ní音(接近古音),那就谐和了。

  今天我们当然不太可能(也没必要)完全按照古音去读古人的诗歌;不过我们应该明白这个道理,才不会去怀疑古人所押的韵是不和谐的。同样,如果你日常所说话的语音如果不是属于北方语音区的,写作古体诗歌的时候,就可以纯熟地运用你所熟悉的家乡方言的语音来押韵了。

【诗词方面】相关文章:

爱情方面的诗词05-08

做人方面的诗词03-18

教育方面座右铭01-29

环保方面标语11-12

学习方面的谚语04-03

教育方面的格言02-01

做人方面的格言01-31

礼貌方面的格言01-31

气象方面的谚语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