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古诗赏析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古诗赏析

时间:2022-12-09 09:11:01 古诗大全 我要投稿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古诗赏析

  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经典的古诗吧,广义的古诗,泛指鸦片战争以前中国所有的诗歌,与近代从西方传来的现代新诗相对应。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古诗赏析,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古诗赏析

  逢雪宿芙蓉山刘长卿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山雪。

  雪罗隐尽道丰年瑞,丰年事若何。长安有贫者,为瑞不宜多。

  沁园春·雪毛主席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馀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雪韩愈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唐)

  北风卷地白草拆,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著。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孟郊·唐】夷门雪赠主人夷门贫士空吟雪,夷门豪士皆饮酒。酒声欢闲入雪销,雪声激切悲枯朽。悲欢不同归去来,万里春风动江柳。

  饥雪吟饥乌夜相啄,疮声互悲鸣。冰肠一直刀,天杀无曲情。大雪压梧桐,折柴堕峥嵘。安知鸾凤巢,不与枭鸢倾。下有幸灾儿,拾遗多新争。但求彼失所,但夸此经营。君子亦拾遗,拾遗非拾名。将补鸾凤巢,免与枭鸢并。因为饥雪吟,至晓竟不平。

  晚雪吟贫富喜雪晴,出门意皆饶。镜海见纤悉,冰天步飘飖。一一仙子行,家家尘声销。小儿击玉指,大耋歌圣朝。睿气流不尽,瑞仙何夐寥。始知望幸色,终疑异礼招。市井亦清洁,闾阎耸岧峣。苍生愿东顾,翠华仍西遥。天念岂薄厚,宸衷多忧焦。忧焦致太平,以兹时比尧。古耳有未通,新词有潜韶。甘为酒伶摈,坐耻歌女娇。选音不易言,裁正逢今朝。今朝前古文,律异同一调。愿于尧琯中,奏尽郁抑谣。

  拓展: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注释赏析

  [唐]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注释:

  【1】逢:遇上。

  【2】宿:投宿;借宿。

  【3】芙蓉山主人:芙蓉山,各地以芙蓉命山名者甚多,这里大约是指湖南桂阳或宁乡的芙蓉山。主人,即指留诗人借宿者。这首诗通过雪夜借宿山村的情形,巧妙地写出山村景象与农家生活。

  【4】日暮:傍晚的时候。

  【5】苍山远:青山在暮色中影影绰绰显得很远。苍:青色。

  【6】白屋:未加修饰的简陋茅草房。一般指贫苦人家。

  【7】犬吠:狗叫。

  【8】夜归人:夜间回来的人。

  作品赏析:

  这首诗用极其凝炼的诗笔,描画出一幅以旅客暮夜投宿、山家风雪人归为素材的寒山夜宿图。诗是按时间顺序写下来的。首句写旅客薄暮在山路上行进时所感,次句写到达投宿人家时所见,后两句写入夜后在投宿人家所闻。每句诗都构成一个独立的画面,而又彼此连属。诗中有画,画外见情。

  诗的开端,以"日暮苍山远"五个字勾画出一个暮色苍茫、山路漫长的画面。诗句中并没有明写人物,直抒情思,但使读者感到其人呼之欲出,其情浮现纸上。这里,点活画面、托出诗境的是一个"远"字。它给人以暗示,引人去想象。从这一个字,读者自会想见有人在暮色来临的山路上行进,并推知他的孤寂劳顿的旅况和急于投宿的心情。接下来,诗的次句使读者的视线跟随这位行人,沿着这条山路投向借宿人家。天寒白屋贫"是对这户人家的写照;而"贫"字,应当是从遥遥望见茅屋到叩门入室后形成的印象。上句在"苍山远‘前先写“日暮”,这句则在'白屋贫"前先写"天",都是增多诗句层次、加重诗句分量的写法。漫长的山路,本来已经使人感到行程遥远,又眼看日暮,就更觉得遥远;简陋的茅屋,本来已经使人感到境况贫穷,再时逢寒冬,就更显出贫穷。而联系上下句看,这一句里的"天寒"两字,还有其承上启下作用。承上,是进一步渲染日暮路遥的行色;启下,是作为夜来风雪的伏笔。

  这前两句诗,合起来只用了十个字,已经把山行和投宿的情景写得神完气足了。后两句诗"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写的是借宿山家以后的事。在用字上,”柴门“上承”白屋“,"风雪"遥承"天寒",而"夜"则与"日暮"衔接。这样,从整首诗来说,虽然下半首另外开辟了一个诗境,却又与上半首紧紧相扣,不使读者感到上下脱节。但这里,在承接中又有跳越。看来,"闻犬吠"既在夜间,山行劳累的旅人多半已经就寝;而从暮色苍茫到黑夜来临,从寒气侵人到风雪交作,从进入茅屋到安顿就寝,中间有一段时间,也应当有一些可以描写的事物,可是诗笔跳过了这段时间,略去了一些情节,既使诗篇显得格外精炼,也使承接显得更加紧凑。诗人在取舍之间是费了一番斟酌的。如果不下这番剪裁的功夫,也许下半首诗应当进一步描写借宿人家境况的萧条,写山居的荒凉和环境的`静寂,或写夜间风雪的来临,再不然,也可以写自己的孤寂旅况和投宿后静夜所思。但诗人撇开这些不去写,出人意外地展现了一个在万籁俱寂中忽见喧闹的犬吠人归的场面。这就在尺幅中显示变化,给人以平地上突现奇峰之感。

  就写作角度而言,前半首诗是从所见之景着墨,后半首诗则是从所闻之声下笔的。因为,既然夜已来临,人已就寝,就不可能再写所见,只可能写所闻了。"柴门"句写的应是黑夜中、卧榻上听到的院内动静;"风雪"句应也不是眼见,而是耳闻,是因听到各种声音而知道风雪中有人归来。这里,只写"闻犬吠",可能因为这是最先打破静夜之声,也是最先入耳之声,而实际听到的当然不只是犬吠声,应当还有风雪声、叩门声、柴门启闭声、家人回答声,等等。这些声音交织成一片,尽管借宿之人不在院内,未曾目睹,但从这一片嘈杂的声音足以构想出一幅风雪人归的画面。

  诗写到这里,含意不伸,戛然而止,没有多费笔墨去说明倾听这些声音、构想这幅画面的借宿之人的感想,但从中透露的山居荒寒之感,由此触发的旅人静夜之情,都不言自见,可想而知了。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古诗赏析】相关文章: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唐诗赏析01-28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的小升初语文考试古诗赏析04-25

改写《逢雪宿芙蓉山主人》12-21

改写〈逢雪宿芙蓉山主人〉05-28

改写《逢雪宿芙蓉山主人》12-21

改写〈逢雪宿芙蓉山主人〉05-28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的唐诗鉴赏01-20

关于《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诗歌鉴赏03-31

五年级语文上册《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教案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