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王维的古诗大全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听说过或者使用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古诗作为一种诗歌体裁,指的是与近体诗相对的古体诗,又称古风、往体诗。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生王维的古诗,欢迎阅读与收藏。
第1首、《鹿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第2首、《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第3首、《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王维的诗全集小学
第4首、《竹里馆》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第5首、《过香积寺》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第6首、《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馀落日,墟里上孤烟。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第7首、《相思》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第8首、《终南山》
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第9首、《送钱少府还蓝田》
草色日向好,桃源人去稀。
手持平子赋,目送老莱衣。
每候山樱发,时同海燕归。
今年寒食酒,应是返柴扉。
第10首、《渭川田家》
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第11首、《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吴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第12首、《山中》
溪清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第13首、《积雨辋川庄作》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野老与人争度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第14首、《山居即事》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
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
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第15首、《书事》
轻阴阁小雨,深院昼慵开。
坐看苍苔色,欲上人衣来。
第16首、《送祢郎中》
东郊春草色,驱马去悠悠。
况复乡山外,猿啼湘水流。
岛夷传露版,江馆候鸣驺。
卉服为诸吏,珠官拜本州。
孤莺吟远墅,野杏发山邮。
早晚方归奏,南中才忌秋。
第17首、《桃源行》
渔舟逐水爱山春,两岸桃花夹古津。
坐看红树不知远,行尽青溪忽值人。
山口潜行始隈隩,山开旷望旋平陆。
遥看一处攒云树,近入千家散花竹。
樵客初传汉姓名,居人未改秦衣服。
居人共住武陵源,还从物外起田园。
月明松下房栊静,日出云山鸡犬喧。
惊闻俗客争来集,竞引还家问都邑。
平明闾巷扫花开,薄暮渔樵乘水入。
初因避地去人间,及至成仙遂不还。
峡里谁知有人事,世中遥望空云山。
不疑灵境难闻见,尘心未尽思乡县。
山洞无论隔山水,辞家终拟长游衍。
自谓经过旧不迷,安知峰壑今来变。
当时只记入山深,青溪几度到云林。
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
第18首、《酬张少府》
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
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群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第19首、《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圣代无隐者,英灵尽来归。
遂令东山客,不得顾采薇。
既至金门远,孰云吾道非?
江淮度寒食,京洛缝春衣。
置酒长安道,同心与我违。
行当浮桂棹,未几拂荆扉。
远树带行客,孤城当落晖。
吾谋适不用,勿谓知音稀。
第20首、《送别》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王维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家,他的思想以四十岁左右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的诗表现了爱国热情,后期的诗主要写隐居终南、辋川的闲情逸致的生活。他的诗作境界超然,显出一派空灵冷寂、悠然自得的情趣,这显然与禅学的浸润有关。
王维出生于一个佛教气氛十分浓厚的家庭,他的母亲崔氏就笃信佛教三十多年,褐衣蔬食,持戒安禅。在母亲的熏陶下,王维和弟弟王缙“俱信佛,不茹荤血”。《旧唐书 王维传》说他“亡妻不再娶,三十余年孤居一室,屏绝尘累”,可见佛教对他影响之深。中后期,随着时局的变化,王维渐渐觉得仕途生活“既寡遂性欢,恐遭负时累”(《赠从第司库员外球》),就开始了“万事不关心”的亦官亦隐生活。甚至对他个人生活有很大影响的安史之乱,在他诗里几乎没有什么积极的反映。到了晚年,他更是抱着“一生几许伤心事,不向空门何处销”(《叹白发》)的心情,完全变成一个“以禅诵为事”的佛教徒了。
王维被后世尊为“诗佛”,他的许多诗作都蕴含着浓浓的禅意。如《秋夜独坐》:
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白发终难变,黄金不可戍。欲知除老病,唯有学无生。
秋天雨夜,更深人寂,诗人独坐空堂,潜心默想。他觉悟到万物有生必有灭,大自然是永存的,而人及万物都是短暂的。只有信奉佛教,才能从根本上消除人生的悲哀,解脱生老病死的痛苦,以至根除一切人生苦恼。又如《终南别业》,则在自然山水和田园生活的'描写中蕴含禅意: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诗歌叙述自己中年以后即厌尘俗、信佛教,在辋川别墅赏景怡情,自得其乐,随处若有所得,不求人知,自己心会其趣的超然风采。
王维诗歌的禅意集中表现在空与寂的境界。在人世间无法实现,便寄兴于空山寂林,如《鹿柴》所写的完全是王维追求的那种远离尘嚣的空而寂的境界: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诗作描绘鹿柴附近的空山深林在傍晚时分的幽静景色。先正面描写空山的杳无人迹,紧接着用“人语响”来反衬山林的空寂。空谷传音,愈见空谷之空,空山人语,愈见空山之寂。人语响过,空山复归沉寂;而且由于刚才那一阵人语响,这时的空寂感就更加突出。一缕夕阳的返照透过密林射在青苔上,更点缀了环境的凄清、静而近于空无,幽而略带冷寂。同样《竹里馆》所写的也完全是一种空寂的境界: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诗人独坐在幽深的竹林里弹琴长啸,无人知晓他的存在,只有明月相伴。他欣赏着环境的冷漠,体验着内心的孤独,沉浸在一种寂的快乐之中。
王维诗中的禅意还表现为无我的境界。他对于空寂的追求,有时连他自己的存在也忘了。如《戏赠张五弟堙》(其三):
我家南山下,动息自遗身。
入乌不相乱,见兽皆相亲。
云霞成伴侣,虚白侍衣巾。
无我,是佛教的基本教义。佛教认为“我”乃是由“色”和“名”两部分组成的。“色”,此指肉体,肉体的生长毁灭是人自己不能控制的,所以,肉体并不是属于人自己的东西。“名”属于心理现象,是由思维、感觉、意识等组合起来的,它也不停地生灭变化着。因此,并没有一个常驻不变的“我”存在。在这里,诗人与自然万物相互契合,相互融合,忘乎自我,顺乎自然,与飞禽鸟兽相亲,与白云彩霞为伴,连自己的存在都遗忘了。又如《书事》:
转阳阁小雨,深院昼慵开。生看苍共色,欲上人衣来。
诗人从自我感受出发,写深院青苔的美丽可爱,从中透露出对清幽恬静生活的陶醉之情,他好静的个性与深院小景浑然交融,创造了一个物我相生的意境。
【拓展】王维轶事典故
辋川别业
王维四十四岁左右时,为供“志求寂静”的母亲用以修行静养,于“蓝田县营山居一所”,即辋川别业。此后苦心经营为一片山水胜地,成为他“诗意栖居”的精神家园。唐冯蛰《云仙杂记》说:“王维居辋川,宅宇既广,山林亦远,而性好温洁,地不容浮尘,日有十数扫饰者,使两童专掌缚帚,而有时不给。”在王维的庄园中,仅专掌扫地的童仆就有十数人,需要两个童子专门扎扫帚,还时常供不应求,可见其规模之大,更可见其对“洁净”的极高要求。
常年素食
王维全家均虔信佛法,茹素戒杀。王维母亲崔氏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带发修行,一生“褐衣蔬食,持戒安禅”。王维自己也是常年素食,到晚岁就更加严格。他相信仁德博厚可以感动天地万物,宇宙苍生可以各得其所,相敬相和。他还不止一次恳求朝廷允许自己将所得的职田献出,作为周济穷苦、布施粥饭之用。王维临终之际给平生亲故留下遗言,多是敦厉朋友奉佛修心之语。洵为正念分明,从容不迫。
音乐天才
有关王维在音乐上的天赋,《唐国史补》曾有这样一段故事:一次,一个人弄到一幅奏乐图,但不知为何题名。王维见后回答说:“这是《霓裳羽衣曲》的第三叠第一拍。”请来乐师演奏,果然分毫不差。
【小学生王维的古诗大全】相关文章:
王维《终南山》古诗赏析12-29
王维山中送别古诗赏析07-11
古诗赏析:王维《山居秋暝》04-02
终南别业王维古诗鉴赏08-04
春节的古诗大全01-17
爱国的古诗大全12-24
古诗句大全11-10
描写雪景的古诗大全01-22
描写思乡的古诗大全01-23
描写梅花的古诗大全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