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望岳》优秀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古诗《望岳》优秀教学设计

时间:2024-09-04 08:05:30 古诗大全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古诗《望岳》优秀教学设计

  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古诗吧,从格律上看,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那些被广泛运用的古诗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古诗《望岳》优秀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古诗《望岳》优秀教学设计

古诗《望岳》优秀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准确流畅的背诵诗歌。

  2、搜集资料,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初步了解杜甫诗歌的创作风格。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意境,品味诗中的美点。

  2、把握重点词语,分析景物意象,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3、通过想像与联想,体味诗歌的深层意蕴。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年少立下远大志向的胸怀。

  教学重点

  1、反复诵读,感知诗歌的意蕴美。

  2、通过想像与联想,把握诗歌的景与情。

  教学难点:体会最后一联的深层意蕴。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介绍作者情况。(屏显)杜甫与“诗仙”李白齐名,世称李杜。李白的诗歌浪漫、飘逸、豪放,带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杜甫的诗歌沉郁、凝重,是现实主义的典型代表。他是我国古代伟大的诗人。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其人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奉为“诗圣。今天我们学习《望岳》,体会作者在诗中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

  二、资源共享

  1、补充作者的资料及写作背景。请一位同学给大家念一下。(屏显)

  杜甫(七一二-七七零),字子美,生于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县),因曾居长安城南少陵,故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三十五岁以前读书与游历。天宝年间到长安,仕进无门,困顿了十年,才获得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职。安史之乱开始,他流亡颠沛,竟为叛军所俘;脱险后,授官左拾遗。乾元二年(七五九),他弃官西行,最后到四川,定居成都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有杜工部之称。晚年举家东迁,漂泊鄂、湘一带,贫病而死。

  这首诗是杜甫的早期的作品。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年轻的诗人离开了长安,到衮州(今属山东省)去省亲—其父杜闲当时任衮州司马。此后大约三四年内,他一直在山东、河北一带漫游,结交了不少朋友。这首诗就是这期间写的。诗中热情地赞美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也透露了诗人早年的远大抱负,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篇。

  2、欣赏泰山的雄伟景象。(屏显)泰山,古称东岳,又名岱山、岱岳、岱宗、泰岳,为五岳之首。 泰山拔起于齐鲁丘陵之上,长达二百公里。主峰突兀,山势险峻,峰峦层叠,形成“一览众山小”和“群峰拱岱”的高旷气势。泰山多松柏,更显其庄严巍峨葱郁;又多溪泉,故而不乏灵秀与缠绵。缥缈变幻的云雾则使它凭添了几分神秘与深奥。它既有秀丽的麓区、静谧的幽区、开阔的旷区,又有虚幻的妙区、深邃的奥区;还有旭日东升、云海玉盘、晚霞夕照、黄河金带等大自然奇观及石坞松涛、对松绝奇景观,宛若一幅天然的山水画卷。

  三、整体感知

  1、朗读

  大声朗读,注意节奏,读准字音。多读几遍。

  读准字音:岱 dài 夫fǘ 眦zì 曾céng

  2、理解诗歌内容

  反复朗读,对照注释,理解内容。

  思考题:这首诗歌描写了泰山怎样的特点?首句发问“那泰山的景色是怎么样的呢?”诗人望见了什么?

  指名回答。

  明确:这首诗主要描写了泰山地域之广阔,景色之优美,山势之高峻。热情歌颂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

  四、细致研读

  1、诗中每一联都有“望”的意思,但角度和内容不同,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请同学们展开想象和联想,看图说话。

  (大屏幕依次展示图片,生思考,小组讨论交流,合作探究,准备作答)

  明确:首句设问,极写诗人初见泰山时兴奋不已,令人顿生悬念,次句作答,总写泰山地域广阔,以上远望。

  三句写泰山的神秀之气,四句写山势之高峻,以上两句近望。

  五六句情由景生,诗人的胸怀随泰山之云雾缭绕而激荡,眼界因极目仰望而为之开阔。以上细望。

  七八句化用“登泰山而小天下”之句,深化主旨,也表达诗人誓欲大展宏图于未来的雄心壮志。以上两句是望中所感。

  2、品味诗歌语言。

  引导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品味诗歌语言之妙。

  生思考、交流

  明确:“钟”字拟人,写泰山独享“神秀”之天赋,也展现了作者的爱慕之情。“割”字,突现南阳北阴的景色,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跃然纸上。

  3、七、八句中的“望”并不是实写,而是作者的想象。大家再读一读,结合当时的背景,你从中领悟到什么哲理呢?

  反复读,悟。

  明确:尾联是作者的望中所感,体现出作者勇攀峰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壮志,因而成为千古名句。

  小结:这首诗歌突出的`艺术特色是以一“望”字统摄全诗,结构严整,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精于炼字炼句。

  学生读、背诗歌。

  五、体味意境

  通过以上的学习,同学们都理解了诗歌内容,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和感受诗歌的意境。

  思考,指名回答。

  明确:这首诗主要描写了泰山地域之广阔,景色之优美,山势之高峻。热情歌颂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并流露出诗人早年“兼济天下”的远大抱负。

  六、课堂小结

  《望岳》写的是诗人游历山川名胜,表达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自己的远大抱负,其感情基调热情奔放。同学们通过这首诗,把握诗人早期的思想感情,从而为理解诗人思想发展的轨迹打好基础。

  七、作业

  1、背诵默写《望岳》。

  2、预习新课。

  板书

  望岳

  杜甫

  地域广阔

  望 景色秀美 歌颂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山势高俊 表达了早年誓欲大展宏图于未来的雄心壮志。

  远大抱负

古诗《望岳》优秀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生平及写作背景知识。

  2、朗读诗歌,了解大意,领略泰山雄伟壮丽的景色。

  3、体会诗句所表现的情感,感悟诗人蓬勃的朝气和远大的抱负。

  4、学会赏析名句,领悟诗歌的哲理。

  【重点、难点】

  体会诗句所表现的情感,感悟诗人蓬勃的朝气和远大的抱负。

  赏析名句,领悟哲理。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文学常识:

  1、关于作者:

  《望岳》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杜甫,字,子美;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他有“诗圣”之称。他的诗被誉为“史诗”他是我国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齐名,世称“李杜”,其代表作有:“三吏”“三别”,这是一首咏东岳泰山的`诗。

  “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2、了解“五岳”:东岳泰山(xxxx米),位于山东泰安市。西岳华山(xxxx米),位于陕西华阴县。南岳衡山(xxxx米),位于湖南长沙以南的衡山县。北岳恒山(xxxx米),位于山西浑源县。中岳嵩山(xxxx米),位于河南登封县。(东西南北中泰华衡恒嵩)

  三、朗读诗歌

  初读诗歌,强调字音,把握节奏,明确体裁。

  (1)学生自己默读诗歌,教师则强调一些字的读音,如“岱”、“夫”、“了”、“眦”等。

  (2)学生划分诗歌停顿的节奏,同桌互读,指名读,教师总结、评价,最后,再集体朗读诗歌。

  四、感知探究

  1、再读诗歌,理解诗句含义。(学生借助课下注释逐句理解,小组内同学间互相交流,掌握诗句的含义。)

  完成后,教师再点名检查、集体点拨自学情况。学生集体复述句义,再读诗歌。

  2、细读诗歌,哪些诗句是写景?前六句诗句具体描写了泰山景色的什么特点?

  3、全诗以“望”字贯穿全诗,诗中句句都是写“望”字,只是望的角度不同,有虚有实。那么每句分别

  五、背景介绍

  六、品情感,赏名句

  1、谈谈你对“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句话的理解。

  (温馨提示:赏析名句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1、分析内容2、抒发情感3、蕴含哲理4、运用修辞5、炼字角度)

  1)一定要登上泰山的最高峰,举目四望所有的山都是那么的矮小。表达了作者希望登上山顶,俯视群山的意愿。

  2)表现了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豪迈气概。

  七、拓展延伸

  1、总括泰山的全貌,突出它的雄伟高大的山势的句子是:

  2、描写近望泰山神奇秀丽的景色和巍峨高大的形象地句子是:

  3、诗人细望泰山而时间之久,表现对祖国河山的热爱的诗句是(表现诗人欣赏泰山而入神的句子):

  4、充分表现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成为千古名句的句子是(明全诗主旨并表达作者远大的理想和抱负(有人生哲理)的诗句是:

  5、包含一切有所作为的人都应具有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哲理的诗句是:

  附:板书设计

  望岳

  杜甫

  写景:巍峨高大神奇秀丽

  抒情:凌云壮志远大抱负

古诗《望岳》优秀教学设计3

  一、导入新课

  大家都知道五岳之首的泰山吧?你能否用词、短语或语句来描绘你印象中的泰山呢?(出示视频及图片,请同学们自由发言。简单点评后转入杜甫的《望岳》)

  二、教学新课

  (一)作者及背景简介(出示幻灯)

  (二)朗读诗歌

  1、配乐诗朗诵《望岳》(出示视频和音频材料)。学生听读,要求听准字音,把握五言古诗的诵读节奏。

  2、全体学生配乐齐读。(古筝曲)

  3、学生推荐朗读,其他学生点评。

  4、教师范读,学生轻吟。

  (三)了解诗的内容

  1、学生参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诗句,理解诗意。(学习小组交流,有否疑难及互答)

  2、全班交流问题及解答。

  3、学生说说诗句的含义。

  (四)再次播放配乐诗朗诵(加幻灯图片),要求学生一边听一边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和意境,想象诗人当时望岳的情景,出示问题,小组研讨。

  1、杜甫眼中的泰山有何特点?从哪些地方看出来?

  2、诗题叫《望岳》,可见作者并未登上泰山。全诗没有一个“望”字,却句句写向岳而望,并且角度有别,有远有近,有虚有实。试以两句一组看看“望”的角度有怎样的'不同?

  --研讨后,师生共同赏析:

  “岱宗”两句:“远望”(补充背景常识:此句说的是泰山山脉,它在山东中部,从东平湖东岸一直延伸到淄博市南,长约200公里。)

  问(1):“夫”是个虚词,首句意思只在“如何”(怎么样)上,试比较“岱宗如何”和“岱宗夫如何”在语气上有什么不同?(加“夫”则惊奇、赞叹之情更明朗,也更强烈。)

  问(2):此句写出了泰山的什么特点?诗人是如何写的?对你有何启发?(没有抽象地说,而是别出心裁的写出自己的体会,以距离之远来烘托出泰山的高。

  “造化”两句:“近望” 问:能否通过对这两句品度,各用一个字分别概括诗人眼中泰山的特点?(“神”或“秀”,“高”。这两句诗突出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

  “荡胸”两句:“细望” 问:展开合理的联系和想象,用你的语言再现当时的画面。

  “会当”两句:由“望岳”想到了将来的“登岳”。

  (五)进一步感悟作者情感

  1、问:年轻的诗人科举不第后游历齐赵,见到了泰山,写下了这首诗,在诗中你能看出任何科举败后消极颓废情绪吗?那整首诗给你的感受是什么?(诗人热情赞美了泰山的神奇秀丽,流露出了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尤其是最后两句,直抒胸臆,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魄,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你还能联系到意境相同的哪些诗句?(王之焕“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敢于进取,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2、再次齐读诗歌,读出感情来。(配乐)

  (六)感受诗人高超的写作艺术,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问:这首诗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绝唱,谈谈这首诗什么地方岁吸引你,指出来并说明理由。

  (七)背诵古诗。(齐背)

  三、拓展补充《春望》,试比较两首诗风格的异同。

  (《望》--形象高大,已经壮阔,显示出气势磅礴,雄放健拔的风格。

  《春》--感情凝重,景象凄清,风格沉郁,具有悲怆美。)

  四、布置作业。

  写出《春望》的赏析感言。(100-200字)

【古诗《望岳》优秀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人教版《望岳》教学设计03-28

《望岳》教学设计最新02-20

古诗望岳翻译11-05

杜甫古诗《望岳》赏析11-24

《望岳》教学设计(通用10篇)04-18

人教版《望岳》教学设计(精选10篇)11-09

杜甫的励志古诗之《望岳》06-06

杜甫古诗《望岳》原文及赏析01-27

《望岳》古诗词鉴赏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