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

时间:2024-08-19 07:52:27 古诗大全 我要投稿

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听说过或者使用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形式。究竟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

  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 篇1

  回乡偶书

  唐·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夜雨寄北

  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淮上与友人别

  唐·郑谷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唐·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扬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江南春

  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登飞来峰

  宋·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望岳

  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观沧海

  三国·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次北固山下

  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唐·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雁门太守行

  唐·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天净沙·秋思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渡荆门送别

  唐·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唐·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著。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西江月

  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饮酒

  晋·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悠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 篇2

  归园田居(其三)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 篇3

  竹里馆

  王 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作者简介] 王维(约701—761),字摩诘,祖籍太原祁县(今山西祁县),唐代诗人、画家,官至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其诗、画成就都很高,苏东坡赞他“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尤以山水诗成就为最,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著有《王右丞集》。

  [赏析] 这是一首写隐者的闲适生活情趣的诗。诗的用字、写景(幽篁、深林、明月)、写人(独坐、弹琴、长啸)都极平淡无奇。然而它的妙处也就在于以自然平淡的笔调描绘出清新诱人的月夜幽林的意境,融情景为一体,蕴含着一种特殊的美的艺术魅力,使其成为千古佳作。以弹琴长啸反衬月夜竹林的幽静,以明月的光影反衬深林的昏暗,表面看来平平淡淡,似乎信手拈来,随意写去,其实却是匠心独运、妙手天成的大手笔。

  [参考译文] 月夜,独自坐在幽静的竹林里,间或弹弹琴,间或吹吹口哨。竹林僻静幽深,无人知晓,只有明月陪伴,殷勤来相照。

  春夜洛城闻笛

  李 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诗人。与杜甫齐名,世称“李杜”。《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等诗,皆为人传诵。有《李太白集》。

  [赏析] 全诗紧扣一个“闻”字,抒写诗人闻笛的感受。这笛声不知是从谁家飞出来的,那未曾露面的吹笛人只管自吹自听,并不准备让别人知道他,却不期然地打动了许许多多的听众,这就是“谁家玉笛暗飞声”的“暗”字所包含的意味。“散入春风满洛城”,是艺术的夸张,在诗人的想象中,这优美的笛声飞遍了洛城,仿佛全城的人都听到了。

  笛声飞来,乍听时不知道是什么曲子,细细听了一会儿,才知道是一支《折杨柳》。所以写到第三句才说“此夜曲中闻折柳”。这一句很讲究,不说听了一支折柳曲,而说在乐曲中听到了折柳。这“折柳”二字既指曲名,又不仅指曲名。“折柳”代表一种习俗、一个场景、一种情绪,“折柳”几乎就是离别的同义语,它能唤起一连串具体的回忆,使人们蕴藏在心底的乡情重新激荡起来。“何人不起故园情”,好像是说别人,说大家,但第一个起了故园之情的不正是诗人自己吗?

  [参考译文]灯火渐熄的夜晚,谁家传出悠扬的玉笛声,笛声随着春风,飘满整个洛城。这种夜晚听到《折杨柳》的曲调,有谁不会萌发思念故乡的深情。

  逢入京使

  岑 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作者简介] 岑参(约715—770),荆州江陵(今湖北荆州)人。唐代诗人,天宝进士。曾随高仙芝到安西、武威,后又入封常清北庭幕府。安史之乱后入朝任右补阙,官至嘉州刺史,世称岑嘉州。对边塞生活深有体验,善于描绘异域风光和战争场景。代表作有《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赏析] 第一句是写眼前的实景。“故园”指的是在长安的自己的`家。“东望”点明长安的位置。离开长安已经好多天,回头一望,只觉长路漫漫,尘烟蔽天。

  第二句带有夸张的意味,强调自己思忆亲人的感情,这里暗暗透出捎家书的微意了。“龙钟”在这里是指泪流纵横的样子。“龙钟”和“泪不干”都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对长安的亲人无限眷念的深情。

  三、四句完全是行者匆匆的口气。走马相逢,没有纸笔,也顾不上写信了,就请你给我捎个平安的口信到家里吧!岑参此行是抱着“功名只向马上取”的雄心,此时,心情是复杂的:一方面有对帝京、故园相思眷恋的柔情,一方面也有开阔豪迈的胸襟。

  这首诗的妙处在于不假雕琢,信口而成,而又感情真挚。诗人善于把许多人心头所想、口里要说的话,用艺术手法加以提炼和概括,使之具有典型的意义。

  [参考译文]回头东望故园千里,路途遥远,两袖都沾湿了,涕泪依然不干。途中与君马上邂逅,想写信却无纸笔,唯有托你捎个口信,回家报个平安。

  晚 春

  韩 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

  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

  惟解漫天作雪飞。

  [作者简介]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河阳(今河南孟州)人。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卒谥文,世称韩文公。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与柳宗元并称“韩柳”。为“唐宋八大家”之首。有《昌黎先生集》。

  [赏析]一、二句写花草树木探得春将归去的消息,便各自施展出浑身解数,吐艳争芳,色彩缤纷,繁花似锦,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花草树木竞相开花、争妍斗艳的美丽景象,想象之奇,实为诗中所罕见。三、四句写那本来乏色少香的杨花、榆荚也不甘示弱,化作雪花随风飞舞,加入了留春的行列,表达了诗人惜春的思想感情,同时也提示人们应抓住时机,乘时而进,创造美好的未来。

  [参考译文]花草树木知道春天即将归去,都想留住春天的脚步,竞相争妍斗艳。就连那没有美丽颜色的杨花和榆荚也不甘寂寞,随风起舞,化作漫天飞雪。

  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 篇4

  1、 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南朝·吴均《山中杂诗》

  这两句诗大意是:鸟在人家的房檐上飞,云彩竟然从窗户里飘了出来。生动形象的写出了诗人住在山中的有趣生活。

  2、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唐·王维《竹里馆》

  诗句的大意是:篁林幽深,别人都不了解自己,只有明月与自己相伴。写出了夜静人寂,明月相伴的高雅、优美的意境。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

  3、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唐·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诗句的大意是:这个夜晚听到了这支《折杨柳》的曲调,谁能不涌起思念自己的家乡和亲人呢?写出了听者共同的感受,点明了诗歌的主题。

  4、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唐·岑参《逢入京使》

  诗句的大意是:我骑马奔赴安西的途中,遇到了骑马回京城长安的使者,没有纸笔可以让我写一封家书,就拜托使者捎口信给长安的亲人,告诉我平安的消息。诗句率性而成,用语自然本色,韵味醇厚隽永。表达了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

  5、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唐·韦应物《滁州西涧》

  诗句的大意是:春雨绵绵,河水上涨,到傍晚雨下得更大,河里的水流更急。郊野的渡口空无一人,只有空空的渡船自在地漂浮着。这两句以飞转流动之势,衬托闲淡宁静之景,可谓诗中有画,景中寓情。

  6、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唐·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诗句的大意是:正是江南风景最美好的时候,在落花飘零的时节又与君相逢。诗句写出了时势之衰,抒发了无穷的感慨。用美丽的江南美景反衬时世之凋敝丧乱,用落花暗喻人生之凄凉飘零。

  7、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宋·赵师秀《约客》

  诗句的大意是:江南夏初,黄梅时节的雨夜,乡村池塘中传来阵阵蛙鸣。诗用对句的`形式写景,富有时令与地方特色。

  8、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清·赵翼《论诗》

  诗句的大意是:国家代代都有很多有才情的人,他们都能引领诗文创作几百年。通过诗句我们可以看到诗人主张诗歌创作贵在创新,诗歌要随时代不断发展,诗人在创作时也应求新求变,并非只有古人的作品才是最好的,每个时代都有属于自己的诗人。

  9、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木兰诗》

  这是两句很工整的对偶句。夸张地描写了木兰身跨战马,万里迢迢,奔往战场,飞跃一道道关口,一座座高山。

  10、 朔气传金析,寒光照铁衣。——《木兰诗》

  描写了木兰在边塞军营的艰苦战斗生活的一个画面:在夜晚,凛冽的朔风传送着刁斗的打更声,寒光映照着身上冰冷的铠甲。

  11、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木兰诗》

  此句概述了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将士们十年征战,历经一次次残酷的战斗,有的战死,有的归来。

  12、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木兰诗》

  此句以双兔在一起奔跑,难辨雄雌的隐喻,对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十二年未被发现的奥秘加以巧妙地解答,妙趣横生而又令人回味。

  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 篇5

  (一)课外诗词默写

  1、《山中杂诗》南朝(吴均)____________________,云从窗里出。

  2、《竹里馆》 (王维) 深林人不知,__________________。

  3、《峨眉山月歌》(李白)____________________,思君不见下渝州。

  4、《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逢入京使》唐(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________________。

  6、《滁州西涧》(韦应物)春潮带雨晚来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江南逢李龟年》(杜甫)正是江南好风景,________________。

  8、《送灵澈上人》(刘长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约客》(赵师秀)黄梅时节家家雨,__________________。

  10、《论诗》(赵翼)江山代有人才出,__________________。

  附:理解性默写:

  ①杜甫《江南逢李龟年》中常被用来表达久别重逢,幸会难得的心情的两句是:

  , 。

  ②韦应物《滁州西涧》中以飞转流动之势,衬托闲淡宁静之景的是:

  , 。

  ③赵翼《论诗》中写后人可以超过前人,不必一味泥古守旧的两句是 :

  , 。

  (二)课内诗歌默写

  11、《木兰诗》(北朝民歌)

  ①写木兰毅然决定代父从军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描写木兰征前准备工作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写木兰辞别父母踏上征途情景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描写木兰奔赴战场时矫健英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描写边塞夜景,烘托木兰勇敢坚强性格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描写征战激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说明木兰战功卓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⑧描写木兰一家迎接木兰胜利归来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⑨描写木兰恢复女儿装时喜悦心情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⑩比喻作结,抒情议论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假如生活欺骗了你》(默写全文)

  13、《伤仲永》

  ①自是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 。

  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 ,不使学。

  ②仲永“泯然众人矣”原因的句子是 , ,

  。

  14、《口技》(林嗣环)

  表现深夜一家四口由睡到醒、由醒入睡的过程:

  ①由远到近,由外而内,由大而小,由分而合。当是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②由大而小,由密而疏,微闻余响。未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妇梦中咳嗽。

  ③表现从失火到救火的情形:

  响声大作,由少而多。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儿齐哭。

  ④描述观众的反应: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作者的评论:

  a一时齐发,___________________。

  b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交代道具的简单:

  a口技人坐屏障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已。

  b撤屏视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已。

  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 篇6

  《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注解】:

  1、幽篁:幽是深的意思,篁是竹林。

  2、长啸:长声呼啸。

  【韵译】:

  月夜,独坐幽静的竹林子里,

  间或弹弹琴,间或吹吹口哨。

  竹林里僻静幽深,无人知晓,

  却有明月陪伴,殷勤来相照。

  【评析】:

  这是一首写隐者的闲适生活情趣的诗。诗的用字造语、写景(幽篁、深林、明月),写人(独坐、弹琴、长啸)都极平淡无奇。然而它的妙处也就在于以自然平淡的笔调,描绘出清新诱人的月夜幽林的意境,融情景为一体,蕴含着一种特殊的美的艺术魅力,使其成为千古佳品。以弹琴长啸,反衬月夜竹林的幽静,以明月的光影,反衬深林的昏暗,表面看来平平淡淡,似乎信手拈来,随意写去其实却是匠心独运,妙手回天的大手笔。

  这首小诗总共四句。拆开来看,既无动人的景语,也无动人的情语;既找不到哪个字是诗眼,也很难说哪一句是警策。

  诗中写到景物,只用六个字组成三个词,就是:“幽篁”、“深林”、“明月”。对普照大地的月亮,用一个“明”字来形容其皎洁,并无新意巧思可言,是人人惯用的陈词。至于第一句的“篁”与第三句的“林”,其实是一回事,是重复写诗人置身其间的竹林,而在竹林前加“幽”、“深”两字,不过说明其既非庾信《小园赋》所说的“三竿两竿之竹”,也非柳宗无《青水驿丛竹》诗所说的“檐下疏篁十二茎”,而是一片既幽且深的茂密的'竹林。这里,象是随意写出了眼前景物,没有费什么气力去刻画和涂饰。

  诗中写人物活动,也只用六个字组成三个词,就是:“独坐”、“弹琴”、“长啸”。对人物,既没有描绘其弹奏舒啸之状,也没有表达其喜怒哀乐之情;对琴音与啸声,更没有花任何笔墨写出其音调与声情。

  表面看来,四句诗的用字造语都是平平无奇的。但四句诗合起来,却妙谛自成,境界自出,蕴含着一种特殊的艺术魅力。作者王维《辋川集》中的一首名作,它的妙处在于其所显示的是那样一个令人自然而然为之吸引的意境。它不以字句取胜,而从整体见美。它的美在神不在貌,领略和欣赏它的美,也应当遗貌取神,而其神是包孕在意境之中的。就意境而言,它不仅如施补华所说,给人以“清幽绝俗”(《岘?说诗》)的感受,而且使人感到,这一月夜幽林之景是如此空明澄净,在其间弹琴长啸之人是如此安闲自得,尘虑皆空,外景与内情是抿合无间、融为一体的。而在语言上则从自然中见至味、从平淡中见高韵。它的以自然、平淡为特征的风格美又与它的意境美起了相辅相成的作用。

  可以想见,诗人是在意兴清幽、心灵澄净的状态下与竹林、明月本身所具有的清幽澄净的属性悠然相会,而命笔成篇的。诗的意境的形成,全赖人物心性和所写景物的内在素质相一致,而不必借助于外在的色相。因此,诗人在我与物会、情与景合之际,就可以如司空图《诗品?自然篇》中所说,“俯拾即是,不取诸邻,俱道适往,著手成春”,进入“薄言情悟,悠悠天钧”的艺术天地。当然,这里说“俯拾即是”,并不是说诗人在取材上就一无选择,信手拈来;这里说“著手成春”,也不是说诗人在握管时就一无安排,信笔所之。诗中描写周围景色,选择了竹林与明月,是取其与所要显示的那一清幽澄净的环境原本一致;诗中抒写自我情怀,选择了弹琴与长啸,则取其与所要表现的那一清幽澄净的心境互为表里。这既是即景即事,而其所以写此景,写此事,自有其酝酿成熟的诗思。更从全诗的组合看,诗人在写月夜幽林的同时,又写了弹琴、长啸,则是以声响托出静境。至于诗的末句写到月来照,不仅与上句的“人不知”有对照之妙,也起了点破暗夜的作用。这些音响与寂静以及光影明暗的衬映,在安排上既是妙手天成,又是有匠心运用其间的。

  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 篇7

  《陋室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译文】

  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出名。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显得有了灵气。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长到台阶上的苔痕颜色碧绿;草色青葱,映入帘中。到这里谈笑的都是知识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平时可以弹奏清雅的古琴,阅读泥金书写的佛经。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这有什么简陋呢?”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

  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译文】

  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晋代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人大多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从积存的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生蔓,也不长枝。香气传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竖立在水中。(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莲),而不可轻易地玩弄它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和我一样的还有谁?(对于)牡丹的喜爱,人数当然就很多了!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译文】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事务,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学官吗!我只是让你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务繁多,谁像我?我经常读书,自己觉得获益很多。”吕蒙于是开始学习。当鲁肃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一起谈论议事,鲁肃十分吃惊地说:“你现在的(军事方面和政治方面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原来的那个吴县的(没有学识的)阿蒙了!”吕蒙说:“读书人(君子)分别几天,就重新另眼看待了,长兄你认清事物怎么这么晚呢?”鲁肃就拜见吕蒙的母亲,和吕蒙结为朋友后分别了。

  《河中石兽》

  纪昀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译文】

  沧州南部有一座寺庙靠近河岸,佛寺的外门倒塌在河中,门前两只石兽一起沉入河中。过了十多年,寺僧们募集金钱重修寺庙,在河中寻找两只石兽,到底没能找到。寺僧们认为石兽顺流而下了,于是划着几只小船,拖着铁钯,向下游寻找了十多里,没找到它们的踪迹。

  一位讲学家在寺庙里设馆教书,听说了这件事笑着说:“你们这些人不能探求事物的道理,这石兽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洪水带走呢?是石头的特点应该是又硬又重,河沙的特点是又松又轻,石兽埋没在沙里,越沉越深罢了。顺流而下寻

  找它们,不是很荒唐吗?”大家都很信服,认为这是正确的言论。

  一位老河兵听说了之后,又笑着说:“凡是落入河中的石头,都应当在上游寻找它。因为石头的特点是又硬又重,河沙的特点是又松又轻,水不能冲走石头,但河水撞击石头返回的冲击力,一定会将石头底下迎着水流的地方冲刷成为坑洞,越冲越深,当坑洞延伸到石头底部的一半时,石头必定倾倒在坑洞里。照这样多次冲刷,石头又会多次向前翻转,不停地转动,石兽反而逆流而上了。到下游寻找石兽,本来就荒唐了;在原地寻找它们,不是更荒唐吗?”

  寺僧们依照老河兵的话去做,果然在几里外的上流找到了石兽。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其一,不知道其二的情况太多了,怎么能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呢?

  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 篇8

  一、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试题。

  竹里馆【唐】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解释词语

  幽篁:__________啸:_________

  2.苏东坡评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诗中所展现的画面。

  3.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能体现诗人思想感情的词语有哪些?

  4.“独”是中国古代文人追求的一种精神境界,或表达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傲岸人格,或表达对独立人格的'追求。说说“独”字好在哪里?

  《春夜洛城闻笛》

  【唐】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1.解释词语:

  玉笛:__________

  折柳:__________________

  故园:______________

  闻:____________

  2.诗中能揭示主旨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它表达了诗人听到《折柳曲》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3.触发诗人故园之恋的句子是此夜曲中闻折柳。简单作一下分析。

  4.古人写诗非常讲究炼字,常有一字传神的妙处,赏析诗中“暗”和“满”的表达效果。

  逢入京使 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1.解释词语:

  故园:_______________

  漫漫:___________

  龙钟:_____________

  凭:_________

  传语____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3.“凭君传语报平安”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理?

  4.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一下前两句所展现的画面。

  5.“双袖龙钟泪不干”中的“龙钟”是什么意思?在这里有何表达效果?

  6.一二句“龙钟”“泪不干”的浓重色彩与三四句“凭君传语报平安”的轻描淡写似乎有些矛盾,你是怎样理解的?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晚春 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1.请说出“百般红紫斗芳菲”中的“斗”的修辞手法,并简析其妙处。

  2.请发挥想像,用自己的话描绘“扬花”“漫天作雪飞”的情景。

  3.本诗的主旨有人认为是劝人珍惜光阴的,你同意这种看法吗?为什么?本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4.花褪残红的暮春,在古代诗歌中一般带有凋零感伤的特点;但本诗所描绘的暮春之景,却是“生气勃勃”,请结合全诗的内容和表现手法,简析本诗是怎样描绘这一景象的?

  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 篇9

  木兰诗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运用起兴手法,以织机声开篇,展现木兰当户织的情景。木兰停机叹息,无心织布,不禁令人奇怪,由此引出一问一答,导出木兰的心事。】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可视为父母与儿女的问答,也可以视为叙事人的拟问拟答】昨夜见军帖,【木兰什么时候知道这一消息的?昨天夜里。征兵的文告连夜发到应征的人家,说明军情紧急。】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运用夸张手法,意在渲染情况严重和出征催促之急。】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从两个角度讲同一个意思,强调家中无人能替代年老体衰的父亲出征,让人明白了木兰叹息和代父从军的原因。】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第一节:木兰决定代父从军。木兰之所以叹息,不是因为个人的心事,而是可汗征兵,父亲在被征之列。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为什么从四个地方买?四个方位是虚指。这样写,可表现准备工作的紧迫。这种循序铺排的手法,层次分明,表现了民歌的风格。前四句在叙事中写出木兰忙忙碌碌准备戎装的情景,真实地刻画出木兰的心情。】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后八句以反复的句式、夸张的手法,借用木兰的心里状态,表现了木兰行进的神速、军情的紧迫、心情的急促,使人感到紧张的战争气氛。勾画了征途上的景物。】第二节:木兰准备出征,奔赴前线。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运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征战之遥,表现了战士木兰身跨战马飞驰,万里奔赴战场,穿过关隘、飞越层峦、一路征战的矫健身姿。】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运用对偶,描写了边塞军营生活的.艰苦。】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运用对偶和互文的手法,概述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将士们历经一次次残酷的战斗,有的战死,有的归来,而英勇善战的木兰,则是有幸生存、胜利归来的一人。】第三节:概写了木兰多年来的征战生活。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木兰还朝辞官归乡,既表现了木兰不慕荣华富贵及对家园生活的眷念,也说明了自有秘密所在:即她是女儿身。】第四节:写木兰还朝辞官。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为何姐姐不从军?)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描写家中欢乐气氛,展现了浓浓的亲情。木兰建功还乡,全家都很兴奋,都在为迎接木兰而忙碌,让木兰感受到浓浓的亲情和欢乐的家庭气氛。】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反映了当时的民间习俗。)。【对木兰一系列的动作描写,表现了她对故居的亲切感情和对女儿装的喜爱,表现了她归家时的喜悦。】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惶。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恢复女儿装束的木兰和伙伴相间的喜剧场面,是故事的结局和全诗的高潮。用同伍士兵的惊诧和赞叹,侧面烘托了木兰从军时的机敏和谨慎。】第五节:写木兰还乡与亲人团聚。

  雄免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第六节:结尾以双兔在一起奔跑难辨雌雄的比喻,对木兰女扮男装未被发现的奥妙加以巧妙解答,妙趣横生而又令人回味无穷。

  作家作品:为北宋郭茂倩所编,《木兰诗》属于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长篇叙事乐府民歌,收录在《乐府诗集》。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回朝,建功受封,辞官还家的故事,充满传奇色彩。至今仍然在百姓中间广为传唱。

  经典考试题型展现:

  (1) 成语是扑朔迷离出自《木兰诗》,比喻事物错综笔杂、难于辨别的,诗中原句是: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2)《木兰诗》中夸张地描写木兰的矫健雄姿的句子是: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3)《木兰诗》中概述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的句子是: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4)《木兰诗》中描写边塞夜景的句子是: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5)《木兰诗》中用比喻对木兰代父从军未被发现的谨慎和机敏进行赞美的句子是: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6)《木兰诗》中用排比句渲染木兰准备出征时的操办急切的诗句是: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7)《木兰诗》中写军情紧急,将士奔赴前线,行军疾速的句子是: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8)《木兰诗》中表现木兰功劳大、天子赏赐多的句子是:策勋十二传,赏赐百千强。

  (9)描写木兰出征后思念亲人的心理活动的句子是: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10)“乐府双”璧是《木兰诗》和《孔雀东南飞》。

  (11)中心主旨:这首北朝乐府民歌,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乐观勇敢的爱国精神以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歌颂了劳动人民崇高的精神品质,体现了劳动妇女也希望自己摆脱封建束缚,发挥自己聪明才智的英雄主义理想。

  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 篇10

  山中杂诗(选自欧阳询《艺文类聚》)

  (南朝梁)吴均

  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译文】

  山与天相接的地方缭绕着阵阵岚气云烟,竹林的缝隙里洒落下夕阳的余晖。鸟儿欢快地在房檐上飞来飞去,洁白的云儿竟然从窗户里飘了出来。

  【赏析】

  诗歌描写的是诗人住在山中的有趣生活:山峰环绕,竹木茂盛,鸟在人家的房檐上飞,云彩居然从窗里飘出来。此幽居荡尽了人间的尘滓,随意而传神地表达了诗人惬意闲适的心情。全诗不过短短四句,一句一景,然句句不离“山中”的主题。烟岚弥漫着山谷,在山峰间飘来荡去,这正是幽静深邃的山中所常见的现象。落日西沉,只能在竹林的间隙中窥见其脉脉的斜晖,由此可见竹林的茂密青葱,山间的幽趣在首两句中已曲曲传出。屋檐上的飞鸟来来往往,白云穿窗而过,都说明诗人所居之处地势高峻,而且在茂林修竹之中。

  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译文】

  月夜,独坐幽静的竹林子里,间或弹弹琴,间或吹吹口哨。竹林里僻静幽深,无人知晓,却有明月陪伴,殷勤来相照。

  【赏析】

  这是一首写隐者的闲适生活情趣的诗。诗的用字造语、写景(幽篁、深林、明月),写人(独坐、弹琴、长啸)都极平淡无奇。然而它的妙处也就在于以自然平淡的笔调,描绘出清新诱人的月夜幽林的意境,融情景为一体,蕴含着一种特殊的美的艺术魅力,使其成为千古佳品。以弹琴长啸,反衬月夜竹林的幽静,以明月的光影,反衬深林的昏暗,表面看来平平淡淡,似乎信手拈来,随意写去其实却是匠心独运,妙手回天的大手笔。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译文】

  峨眉山升起半月(农历15左右)的秋月(应该是明月不然怎么会有影子),月影(月亮在水中的倒影)映入青衣江随着江水流流动。夜晚诗人乘坐(的)小船从清溪(地名)出发驶向三峡(地名),

  思念你(诗中说的是月亮)却不能让你(诗中说的是月亮)看见我乘的船已经到达了渝州(表达对朋友的思念)。

  【赏析】

  这首诗是在李白初次出四川的历史背景下创作(当时李白还很年轻)音韵流畅,意境明朗,语言浅近,诗人从峨眉山的月亮写起并用一个秋(因入韵关系倒置句末)字点明他离开的季节是秋季。月影又说明了秋高气爽。然而他描述的月亮又只有“半轮”(一半的月亮),让人联想不断(是什么原因只有一办呢)。作者运用“入”和“流”这种连动式谓语结构,意思是月亮的影子倒入水中又和水一起流动。应了那首歌“月亮走,我也走我送阿哥到村口到村口~”,并且只有船移动才有如此景象,这句不仅写了美景还为下句做了铺垫。意境空灵入妙首尾相应。本来,绝句因为短不善表现时空变化,经过作者之手却能随意超越时空,驰骋自由的空间跨度不得不让人佩服。整首诗二十八字却有5处地名,地名就有12字,在绝句中极为罕见。

  《春夜洛城闻笛》

  (唐)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译文】

  阵阵悠扬的笛声,是从谁家中飘出的?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全城。就在今夜,听到令人哀伤的《折杨柳》,有谁的思乡之情不会油然而生呢?

  【赏析】

  这首诗全篇扣紧一个“闻”字,抒写自己闻笛的感受。这笛声不知是从谁家飞出来的,那未曾露面的吹笛人只管自吹自听,并不准备让别人知道他,却不期然而然地打动了许许多多的听众,这就是“谁家玉笛暗飞声”的“暗”字所包含的意味。“散入春风满洛城”,是艺术的夸张,在诗人的想象中,这优美的笛声飞遍了洛城,仿佛全城的人都听到了。诗人的夸张并不是没有生活的依据,笛声本来是高亢的,又当更深人静之时,再加上春风助力,说它飞遍洛城是并不至于过分的。

  《逢入京使》

  作者: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译文】

  回头东望故园千里,路途遥远迷漫;满面龙钟两袖淋漓,涕泪依然不干。途中与君马上邂逅,修书却无纸笔;唯有托你捎个口信,回家报个平安。

  【赏析】

  诗写游客邂逅京使,托他捎带口信回家的情境。诗来自生活,反映生活,信手写去,不事雕琢,亲切不味,真挚感人。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是生活中常见之事,一经艺术提炼概括,多么典雅感人,富有生气!这是一首边塞诗,盛唐时代,是边塞诗空前繁荣的时代,出现了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派,他们的创作为百花齐放的盛唐诗坛,增添了一支奇葩。

  《滁州西涧》

  作者:韦应物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译文】

  我独爱那自甘寂寞的.涧边幽草,树荫深处黄莺发出诱人的叫声。晚潮加上春雨水势更急,郊野的渡口空无一人,只有空空的渡船自在的漂浮着。

  【赏析】?

  这是写景诗的名篇,描写春游滁州西涧赏景和晚潮带雨的野渡所见。首二句写春景、爱幽草而轻黄鹂,以喻乐守节,而嫉高媚;后二句写带雨春潮之急,和水急舟横的景象,蕴含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可奈何之忧伤。全诗表露了恬淡的胸襟和忧伤之情怀。

  《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译文】

  当年在岐王宅里,常常见到你的演出;在崔九堂前,也曾多次欣赏你的艺术。没有想到,在这风景一派大好的江南;正是落花时节,能巧遇你这位老相熟。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绝句中最晚的一篇,作于唐代宗大历五年(770年)。《明皇杂录》中记载:“开元中,乐工李龟年善歌,特承顾遇,于东都大起第宅。其后流落江南,每遇良辰胜景,为人歌数阕,座中闻之,莫不掩泣罢酒。杜甫尝赠诗(即指此诗)。”杜甫少年时代正是开元盛世,曾与李龟年相熟;四十年后国家已经衰败,两人穷途相遇,不胜今昔之感,就写下了这首深沉的诗。

  《送灵澈上人》

  作者: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译文】在苍翠的竹林寺院中,远远传来深沉的晚钟。他身背斗笠披着晚霞,独自归向青山最深重。

  【赏析】?这首小诗,是写诗人送名诗僧灵澈返回竹林寺的情景。诗的意境清晰,画面秀美,人物动人。诗人即景生情,构思精湛。先写寺院传来暮钟声声,勾起人的思绪,再写灵澈归去,诗人目送。表达了诗人对灵澈的真挚情谊。诗一反送别感伤之态,而富于清淡雅气,成为中唐山水诗的名篇之一。

  《约客》宋●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诗文大意】梅子黄时,家家户户都笼罩在烟雨之中。远远近近那长满青草的池塘里,传出蛙声阵阵。已约请好的客人说来却还没有来,时间一晃就过了午夜。我手拿棋子轻轻地敲击着桌面,等着客人,只看到灯花隔一会儿就落下一朵……

  【赏析】

  全诗通过对撩人思绪的环境及“闲敲棋子”这一细节动作的渲染,既写了诗人雨夜候客来访的情景,也写出约客未至的一种怅惘的心情,可谓形神兼备。全诗生活气息较浓,又摆脱了雕琢之习,清丽可诵

  赵翼《论诗》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赏析】

  这两句诗不仅饱含着深刻的哲理,更从文学发展的角度,揭示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从诗的前两句看:“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大意是说:李白、杜甫的诗坛地位尽管光焰万丈,他们的诗作经过历朝历代也一直万口相传,但随着时代的推移,这些作品也未免使人感到已有些许陈旧。于是承着这两句,作者提出了“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这一颇有历史唯物史观的结论。历史的发展向来是新陈代谢,推陈出新,后浪超过前浪。时代在发展,人类在进步。每个历史时期都会有新的人才涌现,但他们的影响也不过几百年而已。作者这两句话,不仅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更从文学创作的角度上,提出了文学创作上必须遵循的一个基本准则:后人在继承前人成果的同时,必须顺应时代的发展,在求变创新上下功夫,如果只是一味模仿,跟在古人后面亦步亦趋,那么在文学上将不会留有个人的印记。

  【译文】

  李白和杜甫的诗篇曾经成千上万的人传颂,现在读起来感觉已经没有什么新意了。我们的大好河山每代都有才华横溢的人出现,他们的诗篇文章以及人气都会流传数百年。

  七年级语文古诗学习方法

  一、知诗人

  学习古诗,首先要了解诗人。如:李白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杜甫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孟浩然是田园诗人,而岑参、高适是边塞诗人,等等。还要了解诗人当时写诗的背景,如李白写《赠汪伦》的背景是:当年李白游览泾阳(今安徽省泾县)桃花潭,当地人汪伦常用美酒款待他。临走时,汪伦又来送行,李白深受感动,于是作了这首诗留别。这对于我们了解李白和汪伦之间的深情厚谊有很大帮助。

  二、解诗题

  古诗的题目有的很难理解,我们只有理解了诗题的意思,才能进一步学好古诗。如:《山行》的意思是山中行走;《早发白帝城》的意思是早上从白帝城出发;《暮江吟》的意思是吟咏暮色降临的江上景色。对于诗题中比较容易混淆的字眼要搞清楚,如《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山东”不是指山东省,而是指华山以东王维的家乡蒲州。

  七年级语文古诗学习技巧

  理解诗意,是学好古诗的关键。我们可以通过抓重要的字眼来理解诗意。如“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我们可抓住“登高”和“茱萸”来理解。“登高”,民间风俗,重阳节这一天,人们都要外出登高。“茱萸”,一种有浓烈香味的植物。古人重阳登高,将茱萸插在头上,据说可以防灾避疫。理解了诗中关键的词语,全诗的意思也就明白了。

  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 篇11

  必背古诗

  《山中杂诗》吴均(南朝梁文学家)

  山际见来烟,竹中窥日落。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竹里馆》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峨眉山月歌》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顺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逢入京使》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滁州西涧》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词语积累。

  (一)通假字。

  日扳仲永环谒于众人。( )

  (二)一词多义。

  自:1.并自为其名( ) 2.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

  闻:1.余闻之也久( ) 2.不能称前时之闻( )

  其:1.其诗以养父母( ) 2.稍稍宾客其父( )

  然:1.父利其然也( ) 2.泯然众人矣( )

  宾客:1.稍稍宾客其父( ) 2.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 )

  (三)重点字词解释。

  ①世隶耕( ) ②未尝识书具( ) ③并自为其名( )

  ④指物作诗立就( ) ⑤稍稍宾客其父( ) ⑥或以钱币求之( )

  ⑦环谒于邑人( ) ⑧不能称前时之闻( ) ⑨泯然众人矣( )

  ⑩受之于天( ) ⑾贤于材人远矣( ) ⑿得为众人而已耶( )

  (四)词类活用。

  1.邑人奇之:2.宾客其父:

  3.利其然:4.父异焉:

  阅读题的技巧和方法

  某段或某句在文中的作用体型

  在首段----总领全文、首尾呼应、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为下文做铺垫、与下文进行对比,反衬出……

  概括某段大意

  要准确的概括出段意,首先要读懂段落每句话的意思,还要弄清楚段内各句的相互关系,找出能揭示全段意思的.主要句子,即所谓的中心句(中心句的位置多数在段首或段末,个别也有在段中的)。如果没有中心句的,就要抓住全段的中心意思,自己总结概括。

  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

  文章的中心思想就是作者的写作意图、目的。它是通过文章的字、词、段、篇的结构形式表达出来的。我们要归纳中心思想,首先必须读懂文章的主要内容、段意或文章的中心句来概括总结,也可以从审题、文章的开头、结尾、重点段、议论部分或从考题中得到提示入手。

  如何联系问题去阅读

  阅读全文之后就要开始进入做题阶段了,初中生在做阅读理解的时候应该学会带着问题去阅读,并且能在短文中寻找自己想要的答案。学生在阅读的时候可以采用“倒读法”,因为这种方式阅读节省了很多阅读的时间,并且,倒读可以直接的去理解题目和文章中叙事的人物、或者地点,可以一目了然。

  同时在阅读的时候要学会在文章中做标记,在做阅读理解的时候把有用的地方,或者某一句有用的句子给划出来,对于存在疑问的句子也可以做一下重点标记。可以有效的帮助到在答题中解决问题。

【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相关文章:

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十首06-10

七年级语文下册必背古诗文02-02

语文古诗下册《所见》教学设计03-27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名句赏析06-07

七年级下册语文《20.口技》课文古诗赏析07-24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课外古诗词赏析06-19

初二下册语文全部古诗03-13

七年级下册语文作文[经典]05-25

七年级下册语文作文05-16

七年级语文下册作文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