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的古诗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鹿的古诗

时间:2024-07-05 12:38:33 古诗大全 我要投稿

鹿的古诗

  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古诗吧,古诗的格律限制较少。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更具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鹿的古诗,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鹿的古诗

鹿的古诗1

  清晓因兴来,乘流越江岘。沙禽近初识,浦树遥莫辨。渐到鹿门山,山明翠微浅。岩潭多屈曲,舟楫屡回转。昔闻庞德公,采药遂不返。金涧养芝术,石床卧苔藓。纷吾感耆旧,结缆事攀践。隐迹今尚存,高风邈已远。白云何时去,丹桂空偃蹇。探讨意未穷,回艇夕阳晚。

  注释

  (1)鹿门山:在今湖北襄阳市东南三十里,旧名苏岭山。

  (2)乘流:乘船渡江;江岘:指汉江沿岸的岘山。

  (3)沙禽:沙洲上的`水禽。

  (4)浦:水边。

  (5)翠微:指青绿色山气。

  (6)庞德公:东汉时隐士。南郡襄阳人,夫妻相敬如宾,后来携妻子登鹿门山,因采药而不返。

  (7)芝:灵芝草。术,即山蓟。均为滋补植物。

  (8)隐迹:指庞德公隐居遗迹。

  (9)高风:高尚风操。

  (10)探讨:指寻幽探胜。

  赏析

  歌先写清晨由水路赴鹿门山沿途所见,再写登临怀古和日暮归去的情景。诗人寻访名胜古迹,登临凭吊先贤的行事,感叹古人高风久逝,丹桂犹存,表达对名哲先贤的缅怀。明代李梦阳评价此诗说:“思致郁密。”

鹿的古诗2

  《夜归鹿门歌》

  唐:孟浩然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贺新郎·晚打西江渡》

  宋:吴潜

  晚打西江渡。便抬头、严城鼓角,乱烟深处。无限珠玑双手接,颇觉奚囊暴富。强载月、空舟回去。劝子不须忧百草,四周维、自着灵鳌柱。互今古,只如许。杭州直北还乡路。想山中、猿呼鹿啸,鹭翔鸥舞。尽道翁归真个也,只怕颜容非故。愿从此、耕云钓雨。盘谷幽深空谷杳,但书来、时寄相思句。千里外,镇延伫。

  《梦游天姥吟留别》

  唐:李白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脚着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时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夜归鹿门歌》

  唐:孟浩然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路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夜来去。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唐:李白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雨浓。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

  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浣溪沙》

  宋:苏轼

  照日深红暖见鱼。连溪绿暗晚藏乌。黄童白叟聚睢盱。糜鹿逢人虽未惯,猿揉闻鼓不须呼。归家说与采桑姑。

  《鹧鸪天·每上春泥向晓乾》

  宋:曾觌

  每上春泥向晓乾。花间幽鸟舞姗姗。年华不管人将老,门外东风依旧寒。投簪易,息机难。鹿门归路不曾关。羡君早觉无生法,识破南柯一梦间。

  《好事近·平旦出秦关》

  宋:陆游

  平旦出秦关,雪色驾车双鹿。借问此行安往,赏清伊修竹。汉家宫殿劫灰中,春草几回绿。君看变迁如许,况纷纷荣辱。

  《满江红·秋满漓源》

  宋:张孝祥

  秋满漓源,瘴云净、晓山如簇。动远思、空江小艇,高丘乔木。策策西风双鬓底,晖晖斜日朱栏曲。试侧身、回首望京华,迷南北。思归梦,天边鹄。游宦事,蕉中鹿。想一年好处,砌红堆绿。罗帕分柑霜落齿,冰磐剥芡珠盈掬。倩春纤、缕鲙捣香齑,新篘熟。

  《鲁山山行》

  宋:梅尧臣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

  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

  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赞美梅花鹿的现代诗句

  《迷鹿》

  天空斑驳

  因生锈而泛着枯萎,光华剥落

  已成一种痼疾。

  伴随着雨,它们在洼地再次聚集。

  积水映不出倒影,它只是一潭流动虚空的外化。

  我们不能认识所有的黑,那些都是迷。

  远方微光下林立着尖细光秃的树木

  像是黑铁铸成的餐具。

  山火正逆风生长着,向上迅疾地攀爬

  玫瑰下锋利的倒刺一般燃烧。

  四周弥漫着炭化的味道,咝!

  死亡在呼吸,在吐出分叉的信子,在拔出利剑。

  宴会即将呈上。

  尽量欢愉吧,尽量欢愉呵,尽量欢愉啊!

  迷失的雄鹿,永不驯服的残躯!

  趁着你还有前进之力去追赶她们,还能让自己和爱侣低鸣,还能够射jing。

  多么悲凄!

  我在死去。

  多么悲戚!

  当我低鸣。

  我也曾历经漫长的迁徙啊,道路艰险,信念动摇。

  为何还是这样,对待生命犹如野草般不屑?

  即使

  鹿角已是森森白骨,强加的冠冕,昼夜分裂不止,深棕色皮毛上

  盛开着六角形的衰亡之花。

  当我离群,独自涉过浅溪之时,当我休憩,卧在荒无土地之时,当我沉默,并恍惚地四处观望。

  一层阴翳始终笼罩着虹膜,整个世界灰蒙蒙的",覆盖着尘埃。

  我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思考,也无人被赋予这样的生命。

  因此,盛宴值得期待,而我们最多不过是一道佳肴。

  《鹿》

  你说:他舍不下,故而

  走不进心中的清寂

  他说:若可能,他愿

  逃出世外,辟荒耕田

  临水而居

  世外多好啊,隐居的花

  绽放着清浅

  山腰白云,桑田青青

  可以耕织,竹林里听雨

  茅屋里煨茶。你磨墨

  他则在一枚红叶上题诗

  真的,真想遁入

  遁入那座深山,那片古林

  黄昏中彼此温暖和沉浸

  这时,一只小鹿意外闯入

  精灵般的注视,让他忘却红尘

  以及红尘的`,前世今生

  《春天是一只小鹿》

  春天是一只活泼的小鹿

  将花朵开在身上

  内心砰然的心动

  只是一种表象

  目光所及

  点燃所有的想象

  春天是一幅泼墨的水彩

  总是牵动你多情的目光

  站在春天的阳光里

  总有温暖燃烧你的渴望

  总有一丝感动激活你的梦想

  静坐在时间的肩头

  听,春天嘀哒、嘀哒

  让灵魂把耳朵叫醒

  让心情将眼睛擦亮

  春天是一只玩皮的小鹿

  一不留神

  就溜出了人们的视线

  而我却醉卧春闺

  听光阴呢喃

  花朵芬芳

鹿的古诗3

  【年代】:唐【作者】:孟浩然——《夜归鹿门歌》

  【内容】: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路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夜来去。

  【作者小传】:

  孟浩然(689-740)本名浩,字浩然,襄阳人。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主要作家之一。诗与王维齐名,号王孟。其诗每无意求工而清超越俗,正复出人意表,清闲浅淡中,自有泉流石上,风来松下之音。有《孟浩然集》。

  【注释】:

  渔梁:地名,在河北省襄阳东。鹿门:诗人当时所居的襄阳鹿门山。庞公:庞德公、东汉隐士。

  【赏析】:

  先写渡口的喧闹,再写居所只有自己独来独去的幽静。因为东汉时的.著名隐士庞德公也曾在这里住过,追慕和自照便自然地融为一体,浑然成篇。

  这是歌咏归隐情怀志趣的诗。首两句先写夜归的一路见闻;山寺传来黄昏报钟,渡口喧闹争渡,两相对照,静喧不同。三、四句写世人返家,自去鹿门,殊途异志,表明诗人的怡然自得。五、六句写夜登鹿门山,到得庞德公栖隐处,感受到隐逸之妙处。末两句写隐居鹿门山,心慕先辈。

  全诗虽歌咏归隐的清闲淡素,但对尘世的热闹仍不能忘情,表达了隐居乃迫于无奈的情怀。感情真挚飘逸,于平淡中见其优美,真实。

鹿的古诗4

  [明]周诗

  淹薄武林游,重轮忽四望。

  兴谐谢客幽,迹类向长放。

  崇岭遵逶纡,澄湖泛滉瀁。

  莲刹诣诸天,香台遍昭旷。

  聊因杯度慈,一遣迷津妄。

  泉挹气冽清,洞历石攒障。

  侧足凌层梯,迥与丹霞傍。

  烟绵百雉联,<山截>两峰向。

  晒越吴山巅,观涛海门上。

  衰莽吊遗墟,怀往情亦怆。

  攀践匪一途,灵异信多状。

  景物无遁形,微尚自兹畅。

  会心既以玄,感来宁弗亮。

  结侣得应刘,调逸每相抗。

  倾座激悬河,芳飙企予仰。

  绸缪林中娱,万事等飘坱。

  发咏互酬答,真赏繇郢唱。

  凄其徂岁阴,曰归介征榜。

  踟蹰行复留,念此意弥广。

  断梗惜临流,抚膺吐深恨。

鹿的古诗5

  《鹿鸣》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将。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我有嘉宾,德音孔昭。视民不恌,君子是则是效。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

  呦呦鹿鸣,食野之芩。我有嘉宾,鼓瑟鼓琴。鼓瑟鼓琴,和乐且湛。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

  《鹿鸣》译文

  一群鹿儿呦呦欢鸣,在那原野悠然自得的啃食艾蒿。一旦四方贤才光临舍下,我将奏瑟吹笙宴请宾客。一吹笙管振簧片,捧筐献礼礼周到。人们待我真友善,指示大道乐遵照。

  一群鹿儿呦呦欢鸣,在那原野悠然自得的啃食蒿草。一旦四方贤才光临舍下,品德高尚又显耀。示人榜样不轻浮,君子贤人纷纷来仿效。我有美酒香而醇,宴请嘉宾嬉娱任逍遥。

  一群鹿儿呦呦欢鸣,在那原野悠然自得的啃食芩草。一旦四方贤才光临舍下,弹瑟弹琴奏乐调。弹瑟奏琴勤相邀,融洽欢欣乐尽兴。我有美酒香而醇,宴请嘉宾心中乐陶陶。

  《鹿鸣》注释

  呦(yōu)呦:鹿的叫声。朱熹《诗集传》:“呦呦,声之和也。”

  苹:藾蒿。陆玑《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藾蒿,叶青色,茎似箸而轻脆,始生香,可生食。”

  簧:笙上的簧片。笙是用几根有簧片的竹管、一根吹气管装在斗子上做成的。

  承筐:指奉上礼品。毛传:“筐,篚属,所以行币帛也。”将:送,献。

  周行(háng):大道,引申为大道理。

  蒿:又叫青蒿、香蒿,菊科植物。

  德音:美好的品德声誉。孔:很。

  视:同“示”。恌:同“佻”。

  则:法则,楷模,此作动词。

  旨:甘美。

  式:语助词。燕:同“宴”。敖:同“遨”,嬉游。

  芩(qín):草名,蒿类植物。

  湛(dān):深厚。《毛传》:“湛,乐之久。”

  《鹿鸣》赏析

  《小雅·鹿鸣》是《诗经》的“四始”诗之一,是古人在宴会上所唱的歌。据朱熹《诗集传》的说法,此诗原是君王宴请群臣时所唱,后来逐渐推广到民间,在乡人的宴会上也可唱。朱熹这一推测该是符合事实的,直到东汉末年曹操作《短歌行》,还引用了此诗首章前四句,表示了渴求贤才的愿望,说明千余年后此诗还有一定的影响。

  此诗主题,历来有争论,大致有美诗和刺诗两种意见。全诗三章,每章八句,开头皆以鹿鸣起兴,自始至终洋溢着欢快的气氛,体现了殿堂上嘉宾的琴瑟歌咏以及宾主之间的互敬互融之情状。

  诗共三章,每章八句,开头皆以鹿鸣起兴。在空旷的原野上,一群糜鹿悠闲地吃着野草,不时发出呦呦的鸣声,此起彼应,十分和谐悦耳。诗以此起兴,便营造了一个热烈而又和谐的氛围,如果是君臣之间的宴会,那种本已存在的拘谨和紧张的关系,马上就会宽松下来。故《诗集传》云:“盖君臣之分,以严为主;朝廷之礼,以敬为主。然一于严敬,则情或不通,而无以尽其忠告之益,故先王因其饮食聚会,而制为燕飨之礼,以通上下之情;而其乐歌,又以鹿鸣起兴。”也就是说君臣之间限于一定的礼数,等级森严,形成思想上的隔阂。通过宴会,可以沟通感情,使君王能够听到群臣的心里话。而以鹿鸣起兴,则一开始便奠定了和谐愉悦的基调,给与会嘉宾以强烈的感染。

  此诗自始至终洋溢着欢快的气氛,它把读者从“呦呦鹿鸣”的意境带进“鼓瑟吹笙”的音乐伴奏声中。《诗集传》云:“瑟笙,燕礼所用之乐也。”按照当时的礼仪,整个宴会上必须奏乐。《礼记·乡饮酒义》云:“工入升歌三终,主人献之。笙入三终,主人献之。间歌三终,合乐三终,工告乐备,遂出。……知其能和乐而不流也。”据陈澔注,乐工升堂,“歌《鹿鸣》、《四牡》、《皇皇者华》,每一篇而一终。三篇终,则主人酌以献工焉。”由此可知,整个宴会上是歌唱以上三首诗,而歌唱《鹿鸣》时又以笙乐相配,故诗云“鼓瑟吹笙”。乐谱虽早已失传,但从诗的语言看,此诗三章全是欢快的节奏,和悦的旋律,同曹操《短歌行》相比,曹诗开头有“人生苦短”之叹,后段有“忧从中来,不可断绝”之悲,唯有中间所引“鹿鸣”四句显得欢乐舒畅,可见《诗经》的作者对人生的领悟还没有曹操那么深刻。也许因为这是一首宴飨之乐,不容许杂以一点哀音吧。

  诗之首章写热烈欢快的音乐声中有人“承筐是将”,献上竹筐所盛的'礼物。献礼的人,在乡间宴会上是主人自己,说见上文所引《礼记》;在朝廷宴会上则为宰夫,《礼记·燕义》云:“设宾主饮酒之礼也,使宰夫为献。”足可为证。酒宴上献礼馈赠的古风,即使到了今天,在大宾馆的宴会上仍可见到。然后主人又向嘉宾致辞:“人之好我,示我周行。”也就是“承蒙诸位光临,示我以大道”一类的客气话。主人若是君王的话,那这两句的意思则是表示愿意听取群臣的忠告。

  诗之二章,则由主人(主要是君王)进一步表示祝辞,其大意则如《诗集传》所云:“言嘉宾之德音甚明,足以示民使不偷薄,而君子所当则效。”祝酒之际要说出这样的话的原因,分明是君主要求臣下做一个清正廉明的好官,以矫正偷薄的民风。如此看来,这样的宴会不徒为乐而已,它也带有一定的政治色彩。三章大部与首章重复,唯最后几句将欢乐气氛推向高潮。末句“燕乐嘉宾之心”,则是卒章见志,将诗之主题深化。也就是说这次宴会,“非止养其体、娱其外而已”,它不是一般的吃吃喝喝,满足口腹的需要,而是为了“安乐其心”,使得参与宴会的群臣心悦诚服,自觉地为君王的统治服务。

  《鹿鸣》创作背景

  这是周王宴会群臣宾客时所作的一首乐歌。针对历史上不同的看法,邓庆红从主题和成诗时间进行考证,认为《小雅·鹿鸣》的成诗时间当在西周中后期的宣王时代,故而应为强调“等级观念及宗族团结”的美诗。此诗是对君王“燕群臣嘉宾”之和乐盛况的描绘。

  《鹿鸣》名家点评

  孔颖达《毛诗正义》:“鹿得蓱,呦呦然鸣而相呼,恳诚发乎中。”

  朱熹《诗集传》:“(一章)兴也。此燕飨宾客之诗也。盖君臣之分,以严为主;朝廷之礼,以敬为主。然一于严敬,则情或不通,而无以尽其忠告之益。故先王因其饮食聚会,而制为燕飨之礼,以通上下之情。而其乐歌,又以鹿鸣起兴,而言其礼意之厚如此。庶乎人之好我,而示我以大道也。《记》曰:私惠不归德,君子不自留焉。盖其所望于群臣嘉宾者,唯在于示我以大道,则必不以私惠为德,而自留焉。呜呼!此其所以和乐而不淫也欤?”“(二章)言嘉宾之德音甚明,足以示民使不偷薄,而君子所当则效,则亦不待言语之间,而其所以示我者深矣。”“(三章)言安乐其心,则非止养其体、娱其外而已。盖所以致其殷勤之厚,而欲其教示之无已也。”

  《鹿鸣》后世影响

  《小雅·鹿鸣》作为早期的宴会乐歌,后来成为贵族宴会或举行乡饮酒礼、燕礼等宴会的乐歌。东汉末年曹操还把此诗的前四句直接引用在他的《短歌行》中,以表达求贤若渴的心情。及至唐宋,科举考试后举行的宴会上,也歌唱《鹿鸣》之章,称为“鹿鸣宴”,可见此诗影响之深远。

鹿的古诗6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路向江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注解

  1、渔梁:在襄阳东、离鹿门很近。

  2、庞公:庞德公、东汉隐士。

  译文

  山寺钟声鸣响,天色已近黄昏,渔梁渡头,一片争渡的喧哗声。人们沿着沙岸,向着江村走去,我也乘着小船,摇橹回到鹿门。鹿门月光照亮轻烟缭绕的树木,我忽然来到了庞公隐居的`住处。岩壁当门对着松林长径多寂寥,只有我这个幽人在此自来自去。

  赏析

  这是歌咏归隐情怀志趣的。首两句先写夜归的一路见闻;山寺传来黄昏报钟,渡口喧闹争渡,两相对照,静喧不同。

  三、四句写世人返家,自去鹿门,殊途异志,表明诗人的怡然自得。

  五、六句写夜登鹿门山,到得庞德公栖隐处,感受到隐逸之妙处。末两句写隐居鹿门山,心慕先辈。全诗虽歌咏归隐的清闲淡素,但对尘世的热闹仍不能忘情,表达了隐居乃迫于无奈的情怀。感情真挚飘逸,于平淡中见其优美,真实。

鹿的古诗7

  孟浩然《夜归鹿门歌》

  山寺鸣钟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唯有幽人独来去。

  孟浩然家在襄阳城南郊外,岘山附近,汉江西岸,名曰“南园”或“涧南园”。题中鹿门山则在汉江东岸,沔水南畔与岘山隔江相望,距离不远,乘船前往,数时可达。汉末著名隐士庞德公,因拒绝征辟,携家隐居鹿门山,从此鹿门山就成了隐逸圣地。孟浩然早先一直隐居岘山南园的家里,四十岁赴长安谋仕不遇,游历吴、越数年后返乡,决心追步乡先贤庞德公的行迹,特为在鹿门山辟一住处。偶尔也去住住,其实是个标榜归隐性质的别业,所以题曰“夜归鹿门”,虽有纪实之意,而主旨却在标明这首诗是歌咏归隐的情怀志趣。

  “渔梁”是地名,诗人从岘山南园渡汉江往鹿门,途经沔水口,可以望见渔梁渡头。首二句即写傍晚江行见闻,听着山寺传来黄昏报时的钟响,望见渡口人们抢渡回家的喧闹。这悠然的钟声和尘杂的`人声,显出山寺的僻静和世俗的喧闹,两相对照,唤起联想,使诗人在船上闲望沉思的神情,潇洒超脱的襟怀,隐然可见。三、四句就说世人回家,自己离家去鹿门,两样心情,两种归途,表明自己隐逸的志趣,恬然自得。五、六句是写夜晚攀登鹿门山山路,“鹿门月照开烟树”,朦胧的山树被月光映照得格外美妙,诗人陶醉了。忽然,很快地,仿佛在不知不觉中就到了归宿地,原来庞德公就是隐居在这里,诗人恍然了。这微妙的感受,亲切的体验,表现出隐逸的情趣和意境,隐者为大自然所融化,至于忘乎所以。末二句便写“庞公栖隐处”的境况,点破隐逸的真谛。这“幽人”,既指庞德公,也是自况,因为诗人彻底领悟了“遁世无闷”的妙趣和真谛,躬身实践了庞德公“采药不返”的道路和归宿。在这个天地里,与尘世隔绝,惟山林是伴,只有他孤独一人寂寞地生活着。

  显然,这首诗的题材是写“夜归鹿门,读来颇象一则随笔素描的山水小记。但它的主题是抒写清高隐逸的情怀志趣和道路归宿。诗中所写从日落黄昏到月悬夜空,从汉江舟行到鹿门山途,实质上是从尘杂世俗到寂寥自然的隐逸道路。

  诗人以谈心的语调,自然的结构,省净的笔墨,疏豁的点染,真实地表现出自己内心的体验和感受,动人地显现出恬然超脱的隐士形象,形成一种独到的意境和风格。前人说孟浩然诗“气象清远,心悰孤寂”,而“出语洒落,洗脱凡近”(《唐音癸签》引徐献忠语)。这首七古倒很能代表这些特点。从艺术上看,诗人把自己内心体验感受,表现得平淡自然,优美真实,技巧老到,深入浅出,是成功的,也是谐和的。也正因为诗人真实地抒写出隐逸情趣,脱尽尘世烟火,因而表现出消极避世的孤独寂寞的情绪。

鹿的古诗8

  《诗经·小雅·鹿鸣之什·采薇》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靡室靡家,猃狁之故。不遑启居,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岂不日戒?狁孔棘!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春秋·无名氏

  【赏析】

  早在尚未读过《诗经》的懵懂年代,我就听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彼时的我并不知道这句话的意思,单纯地觉得这句话很美,如初春拂过脸颊而不觉寒的杨柳微风,如寒冬赛过梅花三分白的皑皑白雪。没有缘由,这句诗给我的第一感觉是在“燕子来时,绿水人家绕”的江南。江南春色里,有“杨柳青青江水平”,有“碧玉妆成一树高”,待到柳絮纷纷时,枝上柳绵吹又少。

  我自小在江南长大,记忆中的儿时,经常与玩伴在山野间奔跑嬉戏,追着蝴蝶,采着野花。山坡上密密麻麻长满了野豌豆,起先是绿油油的一片,过了不久那一片绿色之中就会开满星星点点的紫色小花,看在眼中,有种说不出的美。彼时的我只是嫌花太小,摘下来也不好看,根本不知道那就是大名鼎鼎的《采薇》中的“薇”。

  “薇”又名大巢菜,又叫野豌豆、野苕子。我们家乡一带习惯叫野豌豆,在山坡,田野,或者山间的路边上经常能看到。这种在我们眼中只是很普通的野草,不仅可以食用,《本草拾遗》中记载其还有药用价值。

  “狁”又叫“猃狁”,是中国古代的一个少数民族。也许跟“鲜卑”、“契丹”等耳熟能详的民族来比,“猃狁”比较生僻,但说起它另外一个名字,可能听过的人就多了,那就是“犬戎”,具体的地理位置大概在现在的山西、甘肃一带。西周进入中期,力量削弱,犬戎经常入侵,边疆战乱频繁。到了周宣王时期,周朝积蓄了一定的力量,并派遣将士出征犬戎,取得了很大的胜利。因此这首诗被认为大约是写于周宣王时期的。

  不得不说,《诗经》中的大多数诗都像我们小时候学的儿歌一样,叠字很多,念起来朗朗上口,“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若不去认真探究它的意思,恐怕很难理解这竟是一首边塞军旅诗,描写的是戍边士兵从背井离乡上战场到归家的情形。

  “采薇呀采薇,薇菜已经发芽了。说回家呀说回家,一年又过去了。”字字坎坷,诉说的尽是士兵对家的思念。出征保家卫国,何时才能还乡?在这烽火连天的战场上,驻地不稳,谁能帮忙把家书带回家?

  提到家书,不由想到了杜甫的《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想给家里捎一封家书该有多难。写了不一定能捎回去,捎了家人也不一定能收到,更别说是家里寄来的书信了。

  也许只有真正在战场上浴血奋战过的士兵们才能体会到“家书抵万金”的'感受吧。

  采薇呀采薇,那时的薇菜发了芽,转眼半年过去,薇菜已经变老,回家依然遥遥无期。战争不断,烽火连天,我的心里是那样的苦,不知什么时候才能还乡。那盛开的是什么花?是美丽的棠棣。将军驾着车带着我们往前,军情是那样紧急。还记得当初阔别家乡的时候,杨柳依依,如今回来的路上,白雪纷飞。我的心里伤悲,谁能知道我的哀痛。

  内心独白的话语,默默诉说。戍边战士心中的苦,又岂是只言片语能够道得尽的?离开家的时候,想的是保家卫国;在战场上,想的是早日结束战争回到家乡;然而终于踏上了回家的归途,心里却是无限伤悲。近乡情怯,越是离家近,越是思绪千万,感慨万千。

  《世说新语》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谢公因子弟集聚,问:“毛诗何句最佳?”遏称曰:“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谢公即东晋政治家谢安,“遏”是东晋名将谢玄的字。谢安问谢玄《诗经》中哪一句最美,谢玄的回答是:“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著名的国学大师王国维也说:“‘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诗人体物之妙,侔于造化。然皆出于离人孽子征夫之口,故知感情真者,其观物亦真。”从古至今,文人墨客对这句诗的评价都是极高的。

  关于采薇最早的典故,出自《史记·伯夷列传》。伯夷和叔齐都是商朝孤竹国国君的儿子,国君原本想把王位传给叔齐,可是等他去世的时候,叔齐却想把王位让给伯夷。伯夷认为父亲的遗命不能违背,于是逃走了。叔齐不肯继位,也逃走了。国人只好立孤竹君的另一个儿子为王。

  贵族子弟,一旦离了家,便很难生活下去。伯夷和叔齐听说西伯侯姬昌关心赡养老人,就一起去投奔他。可是等他们到了那里,西伯侯已经死了,继位的是后来周武王姬发。姬发正要讨伐纣王,他们拉住武王的马说:“父亲死了不安葬,却大动干戈去打仗,这难道是孝道吗?身为臣子却要去杀害国君,这难道是仁义吗?”武王身边的人要杀了他们,被姜太公阻止了,姜太公说:“他们都是义人啊!”

  后来武王推翻了商朝的暴政,天下易主,伯夷和叔齐为了表示对商的忠诚,拒绝吃周朝的粮食,隐居在首阳山中,采薇菜充饥,并作了一首歌:“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于嗟徂兮,命之衰矣。”没多久便饿死了。后人都称赞伯夷和叔齐有气节,甚至还有人想去效仿,但是在后世的人看来,其实大可不必如此。

  采薇啊采薇,等到薇菜开花的时候,是否能够回到阔别已久的故乡呢?

【鹿的古诗】相关文章:

古诗夜归鹿门歌原文、译文及赏析11-25

鹿与马09-20

鹿与马09-15

醉鹿08-15

鹿的作文09-15

象鹿桥10-09

刺猬和鹿08-10

呦呦鹿鸣08-15

老人和鹿08-15

鹿妈妈之家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