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古诗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李白古诗

时间:2024-06-06 18:17:26 古诗大全 我要投稿

李白古诗

  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许多人都接触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狭义的古诗,是指产生于唐代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现的近体诗(又名今体诗)相对的一种诗歌体裁。古诗的类型多样,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李白古诗,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李白古诗

李白古诗1

  1、《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注释

  ①此诗《文苑英华》题作《陪侍御叔华登楼歌》,则所别者一为李云,一为李华。李白另有五言诗《饯校书叔云》,作于某春季,且无登楼事,与此诗无涉。诸家注本多系此诗于天宝十二载秋,然于"叔华"、"叔云"均含糊其辞。待考。《新唐书·李华传》:"天宝十一载迁监察御史"。《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二上:赵郡李氏西祖房景昕子仲云,左司员外郎;叔云,监察御史。宣州:今安徽宣城县一带。谢朓楼,又名北楼、谢公楼,在陵阳山上,谢眺任宣城太守時所建。李白于天宝十二载(753)由梁园(今开封)南行,秋至宣城。李白另有五言诗《秋登宣城谢朓北楼》。校书:官名,即校书郎,掌管朝廷的图书整理工作。叔云:李白的叔叔李云。

  ②酣高楼:畅饮于高楼。

  ③蓬莱:此指东汉時藏书之东观。《后汉书》卷二三《窦融列传》附窦章传是時学者称东观为老氏藏室,道家蓬莱山"。李贤注:"言东观经籍多也。蓬莱,海中神山,为仙府,幽经秘籍并皆在也"。建安骨:汉末建安年间,"三曹"和"七子"等作家所作之诗风骨遒上,后人称之为"建安风骨","七子"分别是,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汤,刘真。

  ④小谢:指谢朓(tiǎo)。后人将他和谢灵运并举,称为大谢、小谢。清发:清秀俊爽。

  ⑤逸兴:超脱飘逸的兴致,多指山水游兴。王勃《滕王阁序》:"遥襟甫畅,逸兴遄飞"。李白《送贺宾客归越》:"镜湖流水漾清波,狂客归舟逸兴多"。壮思飞:卢思道《卢记室诔》:"丽词泉涌,壮思云飞"。

  ⑥览:通"揽",摘取的意思。是明月或是日月有争议,⑦。散发:不束冠,意谓不做官。古人束发戴冠,散发表示闲适自在弄扁舟:乘小舟归隐江湖。参《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注25。

  2、《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注释

  1、黄鹤楼: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传说有神仙在此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是中国著名的名胜古迹,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属于长江下游地带,传说三国時期的费祎于此登仙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原楼已毁,最新一次修葺黄鹤楼,竣工于1985年。

  2、故人: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孟子第33代。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

  3、之:往,去。

  4、广陵:扬州的旧名。

  5、碧空尽:消失在碧蓝的天际。尽:尽头,消失了。空:一作“碧山”。陆游的《入蜀记》云:“八月二十八日访黄鹤楼故址,太白登此楼送孟浩然诗云:‘孤帆远映碧山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盖帆樯映远,山尤可观,非江行久不能知也。”

  6、西辞:黄鹤楼在广陵的西面,在黄鹤楼辞别去广陵,所以说“西辞”。

  7、烟花:指柳如烟、花似锦的明媚春光。

  8、下:沿江顺流而下。

  9、尽:消失。

  10、唯见:只能见到。

  11、天际:天边。

  译文

  老朋友在西面的黄鹤楼与我辞别,在三月份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春天去古扬州。孤船的帆影渐渐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长江浩浩荡荡地向天边流去。

  3、《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尽,轻舟已过万重山。

  注释

  1、白帝城:在今重庆市奉节县城东白帝山上。杨齐贤注:"白帝城,公孙述所筑。初,公孙述至鱼复,有白龙出井中,自以承汉土运,故称白帝,改鱼复为白帝城"。王琦注:"白帝城,在夔州奉节县,与巫山相近。所谓彩云,正指巫山之云也"。前人或以此诗为李白青年出蜀時所作。然细审"千里江陵一日还"诗意,可知曾从江陵上三峡,此当为返还之作。应是乾元二年(759)被流放夜郎途中,到白帝城時忽遇赦命,即回舟抵江陵時所作。

  2、朝:早晨。

  3、辞:告别。

  4、彩云间:因白帝城在白帝山上,地势高耸,从山下江中仰望,仿佛耸人云间。

  5、还:返回。

  6、啼:鸣、叫。

  7、住:停息。

  4、《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注释

  ⑴荆门:山名,位于今湖北省宜都县西北长江南岸,与北岸虎牙山对峙,地势险要,自古即有楚蜀咽喉之称。山形上合下开,状若门。

  ⑵远:远自。

  ⑶楚国:楚地,今湖北、湖南一带。其地春秋、战国時属楚国境域。

  ⑷平野:平坦广阔的原野。

  ⑸江:长江。大荒:广阔无际的田野。

  ⑹月下飞天镜:明月映入江水,如同飞下的天镜。下:移下,下来。

  ⑺海楼:海市蜃楼,海市蜃楼,亦称“蜃景”,是光线经过不同密度的空气层,发生显著折射時,把远处景物显示在空中或地面的奇异幻景。这里状写江上云雾的变幻多姿。这里形容江上云霞的美丽景象。

  ⑻仍:依然。怜:怜爱。一本作“连”。故乡水:指从四川流来的长江水。因诗人从小生活在四川,把四川称作故乡。

  ⑼万里:喻行程之远。

  译文

  在荆门之外的西蜀沿江东下,我来到那古時楚国之地游历。

  重山随着荒野出现渐渐逝尽,长江流进了广阔无际的原野。

  月影倒映江中像是飞来天镜,云彩变幻无穷结成海市蜃楼。

  我依然怜爱这来自故乡之水,不远万里来送我东行的小舟。

  5、《送友人》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从兹去,萧萧班马鸣。

  注释

  ①郭:古代在城外修筑的一种外墙。

  ②白水:明净的水。

  ③一:助词,加强语气。为别:分别。

  ④孤蓬:又名“飞蓬”,枯后根短,常随风飞旋。这里比喻即将孤身远行的友人。

  ⑤征:远行。

  ⑥浮云:飘动的云。

  ⑦游子:离家远游的人。

  ⑧兹:此。

  ⑨萧萧:马的`嘶叫声。

  ⑩班马:离群的马。

  译文

  青山横亘在城郭的北侧,清澈的河水环绕在城郭的东方。

  我们即将在这里离别,我的朋友要踏上万里征程了。

  空中的白云飘浮不定,你从此游荡各地,我无法与你重逢;即将落山的太阳不忍沉没,好似我对你的依恋之情。

  我们挥手告别,就此分别,友人骑的那匹载他远离的马,好像不忍离去,萧萧地嘶叫着,增加了我的离愁别绪。

  6、《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

  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

  何時石门路,重有金樽开。

  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

  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

  7、《灞陵行送别》

  送君灞陵亭,灞水流浩浩。

  上有无花之古树,下有伤心之春草。

  我向秦人问路歧,云是王粲南登之古道。

  古道连绵走西京,紫阙落日浮云生。

  正当今夕断肠处,黄鹂愁绝不忍听。

  8、《赤壁歌送别》

  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

  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

  君去沧江望澄碧,鲸鲵唐突留馀迹。

  一一书来报故人,我欲因之壮心魄。

  9、《金陵酒肆留别》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10、《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古诗2

  侍从游宿温泉宫作

  [唐] 李白

  羽林十二将,罗列应星文。霜仗悬秋月,霓旌卷夜云。

  严更千户肃,清乐九天闻。日出瞻佳气,葱葱绕圣君。

  九月十日即事

  [唐] 李白

  昨日登高罢,今朝更举觞。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挂席江上待月有怀

  [唐] 李白

  待月月未出,望江江自流。倏忽城西郭,青天悬玉钩。

  素华虽可揽,清景不可游。耿耿金波里,空瞻鳷鹊楼。

  太原早秋

  [唐] 李白

  岁落众芳歇,时当大火流。霜威出塞早,云色渡河秋。

  梦绕边城月,心飞故国楼。思归若汾水,无日不悠悠。

  江行寄远

  [唐] 李白

  刳木出吴楚,危槎百馀尺。疾风吹片帆,日暮千里隔。

  别时酒犹在,已为异乡客。思君不可得,愁见江水碧。

  忆崔郎中宗之游南阳遗吾孔子琴抚之潸然感旧

  [唐] 李白

  昔在南阳城,唯餐独山蕨。忆与崔宗之,白水弄素月。

  时过菊潭上,纵酒无休歇。泛此黄金花,颓然清歌发。

  一朝摧玉树,生死殊飘忽。留我孔子琴,琴存人已殁。

  谁传广陵散,但哭邙山骨。泉户何时明,长扫狐兔窟。

李白古诗3

  原文:

  在水军宴赠幕府诸侍御

  月化五白龙,翻飞凌九天。

  胡沙惊北海,电扫洛阳川。

  虏箭雨宫阙,皇舆成播迁。

  英王受庙略,秉钺清南边。

  云旗卷海雪,金戟罗江烟。

  聚散百万人,弛张在一贤。

  霜台降群彦,水国奉戎旃。

  绣服开宴语,天人借楼船。

  如登黄金台,遥谒紫霞仙。

  卷身编蓬下,冥机四十年。

  宁知草间人,腰下有龙泉。

  浮云在一决,誓欲清幽燕。

  愿与四座公,静谈金匮篇。

  齐心戴朝恩,不惜微躯捐。

  所冀旄头灭,功成追鲁连。

  译文:

  月亮化为五条白龙,飞上了九重云天。

  范阳叛军如胡地黄沙飞离北海,闪电一般横扫洛阳。

  胡虏的箭雨一般射向宫阙,皇帝的车驾逃往四川。

  英明的王子秉受朝廷的谋划,执掌兵权靖清南边。

  军旗漫卷,如大海波涛;武器森列,似江上的云烟。

  一人指挥百万大军,张弛聚散,号令森严。

  御史台来了众多英贤,在南方水国,举起了军旗。

  绣衣御史宴集一起,杰出的永王借给楼船。

  好似登上黄金台,谒见紫霞中的神仙。

  我藏身于茅屋里面,不问世事四十年。

  岂知隐居草泽的人,腰里有着锋利的龙泉;

  一剑挥去,劈开浮云,发誓要扫清幽燕。

  如今很想与诸位御史.静心讨论金匮兵书。

  大家都感谢王子的恩德,不惜献出自己的生命。

  所希望的是平定叛乱,功成身退,追随鲁仲连。

  注释:

  1.“月化”句:《十六国春秋·后燕录》载,后燕慕容熙建始无年,太史丞梁延年梦月化为五白龙。梦中占之曰:“月,臣也;龙,君也。月化为龙,当有臣为君。”比喻安禄山称帝。

  2.皇舆:皇帝坐的车,代指唐玄宗。播迁:流亡。

  3.英王:指水王李璘。庙略:指朝廷的谋划。

  4.秉钺:持斧,借指执掌兵权。

  5.霜台:御史台,御史职司纠弹,严肃如霜,故名。此处借以赞美永王幕府诸侍御。

  6.戎旃(zhān):军旗。奉戎旃,谓参加永王军队。

  7.绣服:指传御。

  8.天人:才能杰出者,谓永王璘。

  9.黄金台:又称金台、燕台,故址在今河北易县东南北易水甫。战国时,燕昭王筑此台,置千金于台上,延请天下贤士。

  10.编蓬:编结蓬草以为门户,喻平民居处。

  11.冥机:息机,不问世事。

  12.龙泉:即龙渊,古代传说中著名铸工欧冶子干将所造的利剑。

  13.决:劈开。《庄子·说剑》:“上决浮云,下绝地纪。”

  14.幽燕:今北京市、河北北部以及辽宁西部一带,是安禄山的根据地。

  15.众匮篇:兵书名。《隋书·经籍志》有《太公金匮》二卷。

  16.旄头:即昂宿,胡星。旄头灭,指平定安史之乱。

  17.鲁连:即战国时鲁仲连。曾为赵国退秦军,事后不受赵国赏赐,功成身退。

  赏析:

  奚禄诒日本篇:“首序禄山之乱,次入永王,次入诸侍御,次自序,末勉诸公以报国。”正道出了全诗的结构及其主题。

  开头六句叙写安史叛军的嚣张气焰及其叛乱的主要过程。其中“胡沙惊北海”、“电扫洛阳川”、“虏箭雨官阙”等句对当时的形势做了高度的艺术概括。“皇舆播迁”四字则道出了唐王朝腐败,不堪叛军一击的可悲情况。诗句间诗人的爱憎感情是很鲜明的。

  接下六句叙写永王承朝廷委任,率军南下的情景。“云旗卷海雪,金戟罗江烟’’两句,是描写永王的旌旗舒卷有如海涛,武器罗列有如江烟的雄壮气势。“聚散百万人,弛张在一贤”两句是对永王璘的热情赞美。

  再下六句赞扬诸侍御才华出众,同时也表达了自己身赴宴会“如登黄金台,遥谒紫霞仙”的畅快心情。

  再下六句是抒写自己的`爱国之志。表明他尽管是一个“草间人”,但是他的腰下却有“龙泉”宝剑,意在强调自己有非凡的才干,“浮云在一决,誓欲清幽燕”两句是紧承上面四句,作一收束,直抒胸臆,表达自己愿为国家平定叛乱的雄心壮志。这几句写得词情慷慨,意气挥放。

  最后六句勉励四座诸公要齐心协力,不惜微躯,尽力报国。这几句既是勉励大家,也是激励自己,所以最后又归结到自身上来,表明自己平素所怀的功成身退的理想。全诗共分五层,每六句一转,结构井然,气韵流动,有力地抒发了爱国的豪情。诗中先叙安史之乱,次述永王的率军平乱;再次赞美诸侍御的清正严明;最后表明自己渴望为平定叛乱贡献出一切力量,并勉励大家尽力报国,表现了诗人的爱国思想。

李白古诗4

独不见李白古诗阅读材料

  白马谁家子?黄龙边塞儿。

  天山三丈雪,岂是远行时。

  春蕙忽秋草,莎鸡鸣曲池。

  风催寒梭响,月入霜闺悲。

  忆与君别年,种桃齐蛾眉。

  桃今百馀尺,花落成枯枝。

  终然独不见,流泪空自知。

独不见李白古诗阅读题目

  ①下列对本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首诗写白马子(边塞儿)远戍边塞,闺中人忆之而流泪,款款深情,感人至深。

  B.“春蕙忽秋草”四句写出了从春天到秋天,闺中人孤独难耐,承受着思念的苦痛。

  C.“忆与君别年”两句写当年离别时种下的桃树十分矮小,表达了岁月易逝的悲痛。

  D.“终然独不见”两句点明题意,使用一个“空”字,饱含了闺中人思夫绝望之感。

  ②简析“桃今百馀尺,花落成枯枝”中数词使用的艺术效果。(4分)

  ③清代学者王琦说:“杨升庵曰:太白诗:‘天山三丈雪,岂是远行时。’又云:‘水国秋风夜,殊非远别时。’‘岂是’‘殊非’,变幻二字,愈出愈奇。”请结合诗句内容分析这两个词语使用的妙处。(5分)

  附:

  送陆判官往琵琶峡

  李白

  水国秋风夜,殊非远别时。

  长安如梦里,何日是归期?

独不见李白古诗阅读答案

  ①(3分)C

  ②(4分)

  【答案示例】

  “百馀尺”运用夸张手法与“种桃齐蛾眉”形成对比,令人产生无限的遐想,写出桃树之高,时间的流逝,表达了闺中人对丈夫的思念之苦。(言之有理即可)

  ③(5分)

  【答案示例】

  “天山三丈雪,岂是远行时”意思是天山雪深三丈,难道是远行的时候吗。“岂是”一词使用反问语气,借女子对丈夫在如此艰苦恶劣的`情况下仍要戍守边塞的不解,表达了诗人的反战情绪。

  “水国秋风夜,殊非远别时”是说在水乡秋夜风月的美好时光,本非远别的时候。“殊非”一词使用否定口气,加深了诗人不愿离别的感情程度。

  (言之有理即可)

独不见李白古诗阅读译文

  骑在白马上翩翩而驰的,那是谁家的少年,是在龙城边塞戍城立功的征戍之人。天山如今天寒地冻,积雪厚有三丈,这个时候怎么适合远行呢?春日的蕙兰忽而变得枯萎,变成了秋草,闺中的美人也已经到迟暮之年了。在这凄清落寞的深秋,曲池边传来阵阵吱吱呀呀梭子的声响。那是风吹动寒梭发出的声响,月亮伴着清霜,更显出秋天深居闺中的女子的无限伤悲。还记得与丈夫离别的那年,门前种的桃树与她齐眉。如今桃树已经高百余尺了,花开花落几十年过去,很多枝条已经枯萎了。始终不见丈夫归来,只有凄伤的眼泪独自空流。

李白古诗5

  “望庐山瀑布。日照……”教室里传出了同学们的读书声。我不耐烦地拿着书,嘴巴一张一闭,假装在高声读书。因为昨晚看电视太晚了,所以今天无精打采,眯眯呼呼想睡觉。“呼……”我趴在桌子上睡着了,开始了梦游庐山。

  我到了Q博士家,问:“Q博士,最近有没有发明些有趣的东西?”Q博士抬了抬眼镜,说:“我最近发明了一种时光机器,可以到你想去的时代。”我半信半疑的问:“真的吗?”Q博士说:“当然是真的!我老Q什么时候骗过人。你想去哪个时代?”我说:“未来必然好!可是,我更想了解唐朝。”Q博士自信的说:“好吧!我就让你去唐朝。”只见Q博士在一台电脑上按了几个数字,然后对我说:“把眼睛闭上。”我闭上了眼睛,心中紧张得像一只小鹿在跳。只听见一阵急快的风,我连忙睁开眼睛。展现在眼前的是,没有污水,没有臭气,没有车子声,只有一些穿着袍子的男女。“哇!”我真的到唐朝来了,该怎么玩呢?”这时,一位穿着黑色袍子,背着个包的书生。当时我还没看出来,后来才想起古诗《望庐山瀑布》的那幅图上的诗人和他长得一模一样。我惊喜的叫起来:“莫非,他就是李白!”我心里嘀咕着:嘿嘿!正好可以让他教我学古诗,顺便让他给我写几首诗,让我也威风下。我怀着激动的.心情,追上去,庄重的对李白说:“heiio!李白诗人。”李白回过头来,莫名其妙地说:“什么是‘哈楼’?你是谁呀?”我兴奋地说:“哦!那个‘哈楼’就是你好的意思。我是21世纪的小学生。想让您教我学您自己写的一首诗。”李白为难的说:“我要去庐山了,没时间。”我高兴的说:“我也去!”到了庐山,我和李白站在桥上,只见远处香炉峰在阳光下,出现了紫色的烟云,远处的瀑布像一条大河,那瀑布长如银河一般。我这时正准备记李白的诗词。李白见奇景,诗兴大发,立刻吟出诗词:“‘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好诗好诗!”我笑眯眯的说:“谢谢您教我!”

  “张婧虹!张婧虹!”老师叫道。我被叫醒了,老师说:“你把《望庐山瀑布》这课背一遍,并说出诗意。”不知怎么的,我背得滚瓜烂熟,说得仔仔细细,老师也心服口服了。

  下课了,我望着那首诗,心里甜滋滋的。

李白古诗6

  1、山际逢羽人,方瞳好容颜。李白《游泰山》

  2、春风无复情,吹我梦魂散。李白《大堤曲》

  3、黄河从西来,窈窕入远山。李白《游泰山》

  4、咳唾落九天,随风生珠玉。李白《妾薄命》

  5、相思无因见,怅望凉风前。李白《折荷有赠》

  6、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李白《古朗月行》

  7、云阳上征去,两岸饶商贾。李白《丁督护歌》

  8、石壁望松寥,宛然在碧霄。李白《焦山望寥山》

  9、竹色溪下绿,荷花镜里香。李白《别储邕之剡中》

  10、东风洒雨露,会入天地春。李白《送郄昂谪巴中》

  11、摇笔望白云,开帘当翠微。李白《赠秋浦柳少府》

  12、春风余几日,两鬓各成丝。李白《赠钱征君少阳》

  13、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李白《沙丘城下寄杜甫》

  14、长安白日照春空,绿杨结烟垂袅风。李白《阳春歌》

  15、素手青条上,红妆白日鲜。李白《子夜吴歌春歌》

  16、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李白《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17、秀眉霜雪颜桃花,骨青髓绿长美好。李白《山人劝酒》

  18、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李白《赤壁歌送别》

  19、淇水流碧玉,舟车日奔冲。李白《魏郡别苏明府因北游》

  20、子胥既弃吴江上,屈原终投湘水滨。李白《行路难其三》

  21、预拂青山一片石,与君连日醉壶觞。李白《早春寄王汉阳》

  22、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23、楚山秦山皆白云,白云处处长随君。李白《白云歌送刘十六归山》

  24、忆君迢迢隔青天,昔日横波目,今作流泪泉。李白《长相思其二》

  25、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李白《把酒问月故人贾淳令予问之》

  26、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李白《把酒问月故人贾淳令予问之》

李白古诗7

  送友人

  唐代: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译文

  青翠的山峦横卧在城墙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围绕着城的东边。

  在此地我们相互道别,你就像孤蓬那样随风飘荡,到万里之外远行去了。

  浮云像游子一样行踪不定,夕阳徐徐下山,似乎有所留恋。

  挥挥手从此分离,友人骑的那匹将要载他远行的马萧萧长鸣,似乎不忍离去。

  注释

  ⑴郭:古代在城外修筑的一种外墙。

  ⑵白水:清澈的水。

  ⑶一:助词,加强语气。名做状。

  ⑷别:指的是告别。

  ⑸蓬:古书上说的一种植物,干枯后根株断开,遇风飞旋,也称“飞蓬”。作者用“孤蓬”喻指远行的朋友。

  ⑹征:指的是远行。

  ⑺浮云游子意:曹丕《杂诗》:“西北有浮云,亭亭如车盖。惜哉时不遇,适与飘风会。吹我东南行,行行至吴会。”后世用为典实,以浮云飘飞无定喻游子四方漂游。浮云,飘动的云。游子,离家远游的人。

  ⑻兹:指的是声音词。此。

  ⑼萧萧:指的是马的呻吟嘶叫声。

  ⑽班马:指的是离群的马,这里指载人远离的马。班,分别;离别,一作“斑”。

  赏析

  这是一首情意深长的送别诗,作者通过送别环境的刻画、气氛的渲染,表达出依依惜别之意。首联的“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交代出了告别的地点。作者已经送友人来到了城外,然而两人仍然并肩缓辔,不愿分离。只见远处,青翠的山峦横亘在外城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绕城东潺潺流过。这两句中“青山”对“白水”,“北郭”对“东城”,首联即写成工丽的对偶句,别开生面;而且“青”、“白”相间,色彩明丽。“横”字勾勒青山的静姿,“绕”字描画白水的动态,用词准确而传神。诗笔挥洒自如,描摹出一幅寥廓秀丽的图景。未见“送别”二字,其笔端却分明饱含着依依惜别之情。

  接下去两句写情。作者借孤蓬来比喻友人的漂泊生涯,说:此地一别,离人就要象那随风飞舞的蓬草,飘到万里之外去了。此联从语意上看可视为流水对形式,即两联语义相承。但纯从对的角度看不是工对,甚至可以说不“对”,它恰恰体现了李白“天然去雕饰”的诗风,也符合古人不以形式束缚内容的看法。此联出句“此地一为别”语意陡转,将上联的诗情画意扯破,有一股悲剧的感人力量。古人常以飞蓬、转蓬、飘蓬喻飘泊生涯,因为二者都有屈从大自然、任它物调戏而不由自主的.共同特征。所以,此句想到“逢”的形象时十分沉重,有不忍之情,非道一声珍重可比。太白集王琦注云:“浮云一往而无定迹,故以比游子之意;落日衔山而不遽去,故以比故人之情。”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深切关心,写得流畅自然,感情真挚。

  颈联“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大笔挥洒出分别时的寥阔背景:天边一片白云飘然而去,一轮红日正向着地平线徐徐而下。此时此景,更令作者感到离别的不舍。这两句“浮云”对“落日”,“游子意”对“故人情”,也对得很工整,切景切题。作者不仅是写景,而且还巧妙地用“浮云”来比喻友人:就象天边的浮云,行踪不定,任意东西,谁知道会飘泊到何处呢?无限关切之意自然溢出,而那一轮西沉的红日落得徐缓,把最后的光线投向青山白水,仿佛不忍遽然离开。而这正是作者此刻心情的象征。

  此句也可理解为游子将行未行的恋旧情意,有欲行又止,身行心留之复杂意绪。落目的形象既可理解为故人的眷恋之情,亦可理解为对友人的祝福之情。“夕阳无限好”、“长河落日圆”,但愿友人前路阳光灿烂,诸事圆满遂心,呼应了“孤蓬万里征”一句。

  尾联两句,情意更切。“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送君千里,终须一别。“挥手”,是写了分离时的动作,作者内心的感受没有直说,只写了“萧萧班马鸣”的动人场景。作者和友人在马上挥手告别,频频致意。那两匹马仿佛懂得主人心情,也不愿脱离同伴,临别时禁不住萧萧长鸣,似有无限深情。末联借马鸣之声犹作别离之声,衬托离情别绪。李白化用古典诗句,用一个“班”字,便翻出新意,烘托出缱绻情谊,是鬼斧神工的手笔。

  这首送别诗写得新颖别致,不落俗套。诗中青山,流水,红日,白云,相互映衬,色彩璀璨。班马长鸣,形象新鲜活泼,组成了一幅有声有色的画面。自然美与人情美交织在一起,写得有声有色,气韵生动,画面中流荡着无限温馨的情意,感人肺腑。

李白古诗8

  【将进酒】

  李白〔唐代〕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倾耳听一作:侧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不足贵一作:何足贵;不愿醒一作: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古来一作:自古;惟通:唯)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行路难·其一】

  李白〔唐代〕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羞同:馐;直同:值)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雪满山一作:雪暗天)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碧一作:坐)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蜀道难】

  李白〔唐代〕

  噫吁嚱,危乎高哉!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也如此一作:也若此)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三五七言】

  李白〔唐代〕

  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

  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早知如此绊人心,何如当初莫相识。(后三句存疑)

  【静夜思】

  李白〔唐代〕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唐代〕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唯通:惟)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唐代〕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随君一作:随风)

  【望庐山瀑布】

  李白〔唐代〕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李白〔唐代〕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同交欢一作:相交欢)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送友人】

  李白〔唐代〕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李白古诗9

  一、《望天门山》

  作者:唐代李白

  1、原文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zhi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2、译文

  天门山从中间断裂是楚江把它冲开,碧水向东浩然奔流到这里折回。

  两岸高耸的青山隔着长江相峙而立,江面上一叶孤舟像从日边驶来。

  二、《望庐山瀑布》

  作者:唐代李白

  1、原文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译文

  太阳照耀香炉峰生出袅袅紫烟,远远望去瀑布像长河悬挂山前。

  仿佛三千尺水流飞奔直冲而下,莫非是银河从九天垂落山崖间。

  三、《早发白帝城》

  作者:唐代李白

  1、原文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2、译文

  清晨告别白云之间的白帝城,千里外的江陵一日就能到达。

  江两岸的猿在不停地啼叫着,轻快的小舟已驶过万重青山。

  四、《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作者:唐代李白

  1、原文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2、译文

  旧友告别了黄鹤楼向东而去,在烟花如织的三月漂向扬州。

  帆影渐消失于水天相连之处,只见滚滚长江水在天边奔流。

  五、《赠孟浩然》

  作者:唐代李白

  1、原文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2、译文

  我非常敬重孟先生的庄重潇洒,他为人高尚风流倜傥闻名天下。

  少年时鄙视功名不爱官冕车马,高龄白首又归隐山林摒弃尘杂。

  明月夜常常饮酒醉得非凡高雅,他不事君王迷恋花草胸怀豁达。

  高山似的品格怎么能仰望着他?只在此揖敬他芬芳的道德光华!

  六、《静夜思》

  作者:唐代李白

  1、原文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译文

  明亮的月光洒在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霜。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七、《赠汪伦》

  作者:唐代李白

  1、原文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2、译文

  李白乘舟将要离别远行,忽听岸上传来踏歌之声。

  桃花潭水即使深至千尺,也比不上汪伦送我之情。

  八、《客中行》

  作者:唐代李白

  1、原文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2、译文

  兰陵美酒甘醇,就像郁金香芬芳四溢。兴来盛满玉碗,泛出琥珀光晶莹迷人。

  主人端出如此好酒,定能醉倒他乡之客。最后哪能分清,何处才是家乡?

  九、《宣城见杜鹃花》

  作者:唐代李白

  1、原文

  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

  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

  2、译文

  在遥远的故乡,曾听过子规鸟凄恻的鸣啼;如今在异乡宣城,又看到盛开的杜鹃花。

  子规鸣叫悲啭,使人愁肠寸断。暮春三月鸟鸣花开之时,游子正思念他的故乡三巴。

  十、《苏台览古》

  作者:唐代李白

  1、原文

  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

  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2、译文

  山上荒台与残破的`宫墙对着新绿的杨柳,山下采菱人的歌声中一派春光锦绣。

  当日这里的欢歌盛舞到何处去寻?只有那曾照吴王宫里人的西江月依然如旧。

  李白著名古诗

  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李白古诗10

  1、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2、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3、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李白《早发白帝城》

  4、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李白《望庐山瀑布》

  5、哀哀歌苦寒,郁郁独惆怅。

  6、富贵未可期,殷忧向谁写?

  7、含光混世贵无名,何用孤高比云月?吾观自古贤达人,功成不退皆殒身。——李白《行路难·其三》

  8、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李白《峨眉山月歌》

  9、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10、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古诗11

  1、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2、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3、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4、何当一来游,惬我雪山诺。

  5、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6、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7、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8、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9、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0、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11、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12、明朝挂帆去,枫叶落纷纷。

  13、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14、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15、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16、将欲辞君挂帆去,离魂不散烟郊树。

  17、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18、青云当自致,何必求知音。

  19、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20、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李白古诗12

  目录

  作品简介《春夜洛城闻笛》是唐代诗人创作的一首诗。此诗抒发了作者客居洛阳夜深人静之时被笛声引起的之情,其前两句描写笛声随春风而传遍洛阳城,后两句写因闻笛而。全诗扣紧一个“闻”字,抒写自己闻笛的感受,合理运用想象和夸张,条理通畅,感情真挚,余韵无穷。

  作品原文

  春夜洛城闻笛

  [唐]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作品注释

  ⑴洛城:即洛阳城,今河南省洛阳市。

  ⑵玉笛:华美的笛,玉制或锻玉的笛子。暗飞声:因笛声在夜间传来,故云。

  ⑶满:此处作动词用,传遍。

  ⑷闻:听;听见。折柳:即《折杨柳》笛曲,乐府“鼓角横吹曲”调名。胡仔《苕溪渔隐丛话》:“《乐府杂录》云:‘笛者,羌乐也。古曲有《折杨柳》《落梅花》。’故谪仙《春夜洛城闻笛》云:‘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杜少陵《吹笛诗》:‘故园杨柳今摇落,何得愁中曲尽生?’王之涣云:‘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皆言《折柳曲》也。”一方面内容多写离情别绪,一方面又暗含一种习俗:人们临别时折柳相赠。柳,暗指“留”。

  ⑸故园情:怀念家乡的情感。故园,指故乡,家乡。

  作品译文

  是谁家的庭院,飞出幽隐的玉笛声?融入春风中,飘满洛阳古城。

  客居之夜听到《折杨柳》的乐曲,谁又能不生出怀恋故乡的深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唐玄宗开元二十二年(734年)或二十三年(735年)李白游洛城(即洛阳)时所作。洛阳在唐代是一个很繁华的都市,时称东都。当时李白客居洛城,大概正在客栈里,偶然听到笛声而触发故园情,因作此诗。

  作品鉴赏

  此诗写乡思,题作“春夜洛城闻笛”,明示诗人因闻笛声而感发。题中“洛城”表明是客居,“春夜”点出季节及具体时间。起句即从笛声落笔。已是深夜,诗人难于成寐,忽而传来几缕断续的笛声。这笛声立刻触动诗人的羁旅情怀。诗人不说闻笛,而说笛声“暗飞”,变客体为主体。“暗”字为一句关键。注家多忽略这个字。因为不知笛声来自何处,更不见吹笛者为何人,下此“暗”字,十分恰当。这里“暗”字有多重意蕴。主要是说笛声暗送,似乎专意飞来给在外作客的人听,以动其离愁别恨。全句表现出一种难于为怀的心绪,以主观写客观。此外,“暗”也有断续、隐约之意,这与诗的情境是一致的。“谁家”,意即不知谁家,“谁”与“暗”照应。第二句着意渲染笛声,说它“散入春风”,“满洛城”,仿佛无处不在,无处不闻。这自然是有心人的主观感觉的极度夸张。“散”字用得妙。“散”是均匀、遍布。笛声“散入春风”,随着春风传到各处,无东无西,无南无北。即为“满洛城”的“满”字预设地步;“满”字从“散”字引绎而出,二者密合无间,同时写出其城之静,表达诗人的思乡心切。

  听到笛声以后,诗人触动了乡思的情怀,于是第三句点出了《折杨柳》曲。古人送别时折柳,盼望亲人归来也折柳。据说“柳”谐“留”音,故折柳送行表示别情。长安灞桥即为有名的送别之地,或指那个地方的杨柳为送行人攀折殆尽。《折杨柳》曲伤离惜别,其音哀怨幽咽。晋代太康末年,京洛流行《折杨柳》歌,有“兵革苦辛”的词语。北朝《折杨柳歌辞》中说:“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蹀坐吹长笛,愁杀行客儿。”大约都是据曲意填的歌词。所以,诗人听到这首《折柳》曲,便引起客愁乡思。一般说,久居他乡的人,白天还没有什么,可是一到日暮天晚,就容易想念家乡。在春秋季节,人们也常是多愁善感。《折柳》为全诗点睛,也是“闻笛”的题义所在。三、四两句写诗人自己的情怀,却从他人反说。强调“此夜”,是面对所有客居洛阳城的人讲话,为结句“何人不起故园情”作势。这是主观情感的推衍,不言“我”,却更见“我”感触之深,思乡之切。

  全诗扣紧一个“闻”字,抒写自己闻笛的感受。诗的第一句是猜测性的问句。那未曾露面的吹笛人只管自吹自听,却不期然而打动了许许多多听众,这就是句中“暗”字所包含的意味。第二句说笛声由春风吹散,传遍了洛阳城。这是诗人的想象,也是艺术的夸张。第三句说明春风传来的笛声,吹奏的是表现离情别绪的《折杨柳》,于是紧接一句说,哪个能不被引发思念故乡家园的情感呢!水到渠成而戛然而止,因而余韵袅袅,令人回味无穷。

  短短的一首七言绝句,颇能显现李白的'风格特点,即艺术表现上的主观倾向。热爱故乡是一种崇高的感情,它同爱国主义是相通的。诗人的故乡是他从小生于此,长于此的地方,作为祖国的一部分,那种形象尤其令诗人难以忘怀。李白这首诗写的是闻笛,但它的意义不限于描写,还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这才是它感人的地方。李白的老家在四川,二十多岁就离家东游,后长期居住湖北、山东,春夜闻笛《折杨柳》曲,触发深长的乡思当是再自然不过的了。因此情真意切,扣人心弦,千百年来在旅人游子心中引发强烈的共鸣。

  作品点评

  明代桂天祥《批点正声》:唐人作闻笛诗每有韵致,如太白散逸潇洒者不复见。

  明代胡应麟《诗薮》:太白七言绝,如“杨花落尽子规啼”、“朝辞白帝彩云间”、“谁家玉笛暗飞声”、“天门中断楚江开”等作,读之真有挥斥八极、凌属九霄意。贺监谓为谪仙,良不虚也。

  明代李攀龙、叶羲昂《唐诗直解》:次句不独流逸,亦且稳定。看他下句下字,炉锤二妙。

  明代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意远字精,炉锤巧自天然。

  明末清初黄生《唐诗摘钞》:前首(按指《与史郎中饮听黄鹤楼上吹笛》)倒,此首顺;前首含,此首露;前首格高,此首调婉。并录之,可以观其变矣。

  清代朱之荆《增订唐诗摘钞》:“满”从“散”来,“散”从“飞”来,用字细甚。妙在“何人不起”四字,写得万方同感,百倍自伤。

  清代黄叔灿《唐诗笺注》:“散入”二字妙,领得下二句起。通首总言笛声之动人。“何人不起故园情”,含着自己在内。

  清代王尧衢《唐诗合解》:“忽然闻笛,不知吹自谁家。因是夜闻,声在暗中飞也。笛声以风声而吹散,风声以笛声而远扬,于是洛春夜遍闻风声,即遍闻笛声矣。折柳所以赠别,而笛调中有《折杨柳》一曲。闻折柳而伤别,故情切乎故园。本是自我起情,却说闻者‘何人不起’,岂人人有别情乎?只为‘散入春风’,满城听得耳。”

  清高宗敕编《唐宋诗醇》:与杜甫《吹笛》七律同意,但彼结句与黄鹤楼绝句出以变化,不见用事之迹,此诗并不翻新,探情自见,亦异曲同工也。

  清代宋宗元《网师园唐诗笺》:“折柳”二字为通首关键。

  清代宋顾乐《唐人万首绝句选评》:下句下字炉锤上妙,却如信笔直写。后来闻笛诗,谁复出此?真绝调也。

  清代朱宝莹《诗式》:此首闻笛与前首听笛(按指《与史郎中饮听黄鹤楼吹笛》)异。听笛者知在黄鹤楼上,故有心听之也;闻笛者不知何处,无意闻知也。开首“谁家”二字起“闻”字,“暗”字起“夜”字,“飞声”二字起“闻”字。二句“散”字、“满”字写足“闻”字之神。三句点“夜”字、便转闻笛感别,有故国之情。曰“何人”,即己亦在内。不必定指自己。正诗笔灵活处。(品)悲慨。

  近代俞陛云《诗境浅说续编》:春宵人静,闻笛声悠扬,及聆其曲调,不禁黯然动乡国之思。释贯休《闻笛》诗云:“霜月夜徘徊,楼中羌笛催。晓风吹不尽,江上落残梅。”同是风前闻笛,太白诗有磊落之气,贯休诗得蕴藉之神,大家名家之别,正在虚处会之。

  现代沈祖棻《唐人七绝诗浅释》:“‘谁家’、‘暗飞声’,写出‘闻’时的精神状态,先听到飞声,踪迹它的来处,却不知何人所吹,从何而来,所以说是暗中飞出。”

  日本近藤元粹《李太白诗醇》:潘稼堂曰:此与《黄鹤楼》诗异:《黄鹤楼》是思归而又闻笛。此是闻笛而始思归也。因笛中有《折柳》之曲,忽忆此时柳真堪折,春而未归,能不念故国也?

  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诗风雄奇豪放,想像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30卷。

李白古诗13

  1、《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境,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2、《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尽,轻舟已过万重山。

  3、《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4、《咏苎萝山

  西施越溪女,出自苎萝山。

  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颜。

  浣纱弄碧水,自与清波闲。

  皓齿信难开,沉吟碧云间。

  勾践徵绝艳,扬蛾入吴关。

  提携馆娃宫,杳渺讵可攀。

  一破夫差国,千秋竟不还。

  5、《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山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6、《夜宿山寺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7、《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8、《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9、《独坐敬亭山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9、《客中行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10、《登金陵凤凰台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11、《送友人下蜀

  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

  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

  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

  12、《秋登宣城谢眺北楼》

  江城如画里,山晓望晴空。

  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13、《关山月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14、《春思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15、《月下独酌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16、《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17、《忆秦娥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

  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

  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18、《塞下曲六首

  之一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之二

  天兵下北荒,胡马欲南饮。

  横戈从百战,直为衔恩甚。

  握雪海上餐,拂沙陇头寝。

  何当破月氏,然后方高枕。

  之三

  骏马似风飙,鸣鞭出渭桥。

  弯弓辞汉月,插羽破天骄。

  阵解星芒尽,营空海雾消。

  功成画麟阁,独有霍嫖姚。

  之四

  白马黄金塞,云砂绕梦思。

  那堪愁苦节,远忆边城儿。

  萤飞秋窗满,月度霜闺迟。

  摧残梧桐叶,萧飒沙棠枝。

  无时独不见,流泪空自知。

  之五

  塞虏乘秋下,天兵出汉家。

  将军分虎竹,战士卧龙沙。

  边月随弓影,胡霜拂剑花。

  玉关殊未入,少妇莫长嗟。

  之六

  烽火动沙漠,连照甘泉云。

  汉皇按剑起,还召李将军。

  兵气天上合,鼓声陇底闻。

  横行负勇气,一战净妖氛。

  19、《军行

  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

  城头铁鼓声犹震,匣里金刀血未干。

  20、《赠孟浩然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李白古诗14

  【原文】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qiāng)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zhuàn)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lè),斗酒十千恣欢谑(xuè)。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jìng)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jiāng)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作者简介】

  李白 (701—762年),生日701年2月8日,汉族,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在我国历史上,被称为诗仙。其诗风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与杜甫并称“李杜”,是华夏史上最伟大的诗人。

  李白的诗歌的题材是多种多样的。代表作有:七言古诗(《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梁甫吟》)等,五言古诗(《古风》59首);有句汉魏六朝乐府民歌风味的《长干行》,《子夜吴歌》等,七言绝句(《望庐山瀑布》,《望天门山》,《早发白帝城》)等都成为盛唐的名篇。李白在唐代已经享有盛名。他的诗作“集无定卷,家家有之”,为中华诗坛第一人。

  【词语解释】

  青丝:指黑发。

  雪:指白发。

  会须:正应当。

  岑夫子:指岑勋,李白之友。

  丹丘生:元丹丘,李白好友。

  杯莫停:又作“君莫停”。

  钟鼓馔玉:泛指豪门贵族的奢华生活。钟鼓,指富贵人家宴会时用的乐器。馔玉:精美的饭食。

  【诗文解释】

  你难道没有看见,汹涌奔腾的黄河之水,有如从天上倾泻而来?它滚滚东去,奔向东海,永远不会回还。你难道没有看见,在高堂上面对明镜,深沉悲叹那一头白发?早晨还是满头青丝,傍晚却变得如雪一般。因此,人生在世每逢得意之时,理应尽情欢乐,切莫让金杯空对皎洁的明月。既然老天造就了我这栋梁之材,就一定会有用武之地,即使散尽了千两黄金,也会重新得到。烹羊宰牛姑且尽情享乐,今日相逢,我们真要干杯三百。岑夫子,丹丘生,请快喝不要停,我为你唱一首歌,请你们侧耳为我细细听。在钟鼓齐鸣中享受丰美食物的.豪华生活并不值得珍贵,但愿永远沉醉不愿清醒。自古以来那些圣贤无不感到孤独寂寞,唯有寄情美酒的人才能留下美名。陈王曹植过去曾在平乐观大摆酒宴,即使一斗酒价值十千也在所不惜,恣意畅饮。主人啊,你为什么说钱已经不多,快快去买酒来让我们一起喝个够。牵来名贵的五花马,取出价钱昂贵的千金裘,统统用来换美酒,让我们共同来消融这无穷无尽的万古长愁!

李白古诗15

  1、《春日忆李白》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尊酒,重与细论文。

  2、《饮中八仙歌》

  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麴车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

  左相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避贤。

  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

  苏晋长斋绣佛前,醉中往往爱逃禅。

  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

  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雄辩惊四筵。

  3、《寄李十二白二十韵》

  昔年有狂客,号尔谪仙人。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声名从此大,汩没一朝伸。文彩承殊渥,流传必绝伦。

  龙舟移棹晚,兽锦夺袍新。白日来深殿,青云满后尘。

  乞归优诏许,遇我宿心亲。未负幽栖志,兼全宠辱身。

  剧谈怜野逸,嗜酒见天真。醉舞梁园夜,行歌泗水春。

  才高心不展,道屈善无邻。处士祢衡俊,诸生原宪贫。

  稻粱求未足,薏苡谤何频。五岭炎蒸地,三危放逐臣。

  几年遭鵩鸟,独泣向麒麟。苏武先还汉,黄公岂事秦。

  楚筵辞醴日,梁狱上书辰。已用当时法,谁将此义陈。

  老吟秋月下,病起暮江滨。莫怪恩波隔,乘槎与问津。

【李白古诗】相关文章:

李白的古诗01-06

李白的经典古诗05-16

李白古诗大全09-03

李白古诗欣赏09-08

李白古诗鉴赏07-18

古诗大全李白08-24

李白思乡的古诗12-30

李白的送别古诗08-12

李白古诗句05-09

李白思乡的古诗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