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雪的古诗15篇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雪的古诗

时间:2024-05-19 15:11:16 古诗大全 我要投稿

[荐]雪的古诗15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收藏过自己喜欢的古诗吧,古诗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形式。其实很多朋友都不太清楚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雪的古诗,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荐]雪的古诗15篇

雪的古诗1

  设计理念

  《江雪》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它描绘了一幅寄兴高洁、寓意丰富的寒江独钓图。诗的前两句是画的背景,后两句是这幅画的主体,流露出诗人凄清、幽独的寂寞情调。这位迎风抗雪、孤舟独钓的老鱼翁形象,正是诗人不屈精神和孤独情怀的人格化身。因此,我在教这首诗时,让学生自己读课文。因为,语文教学中的读是一个载体,在课堂中,它承载着学习语言、培养语感、促进理解、诱发思辩、引导感悟、熏陶情感、完善知识建构的使命。

  新课程强调: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课堂上,教师的.作用在于组织、引导、点拨。学生要通过自己的活动,获取知识。

  课堂上只有经常性启发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探索知识,寻求答案的最佳学习状态中。如同山水画一样,许多文本也有留白之处。尤其是古诗,每一首都像是一幅或浓墨重彩,或清新淡雅的山水画。但无论怎样的山水,必定会有留白之处,引人无限遐想。遐想,是儿童最擅长的本领。在阅读教学中读在文本留白之处,从而自然引导想象,能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深入文本、超越文本。正如新课标中所诠释的: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在全方位参与中学习,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率,使语文课堂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教学步骤:

  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咱们学习一首古诗,这首诗是我国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柳宗元写的,题目是“江雪”——也就是江上雪景。

  (出示这一首诗。)

  生:自由朗读。

  师:同学们,我们用读的方法来感受这首诗的意境,现在你们能用自己的话来描述这一幅江上雪景吗?

  (出示:寒江钓雪图)

  生:我看见远处,连绵起伏的雪山;近处,一条江面上有一条小舟。

  师:你看得真仔细。谁想接着说?

  生:我也看见了大地都被大雪笼罩了,白茫茫的一片,江面上有一位老鱼翁在钓鱼。

  生:在寒冷的冬天,大雪纷飞,却有一位老鱼翁坐着小船,在江面上悠闲地钓鱼。

  师:你们真会想象。你们已经从诗中读到了意境。如果用一个词来感受这一幅江上雪景的话,你会用哪一个词?

  生:学生可能会用凄凉、荒凉、冷清、寒冷、寂静等词。

  也有学生说“雄伟壮观”、“不畏严寒”……

  师:你们可真了不起,真会读,还会联系诗人的生活实际合理想象,你们是从哪体会到凄凉的?

  生:我从“绝”和“灭”两个字体会到的。

  生:我从所有的山,所有的路都被白雪覆盖了,体会到没有飞鸟,没有行人,没有声音,除了渔翁,再也没有别的生命!

  生:从“绝”、“灭”两个字,体会到飞鸟和行人无影无踪才会使我们感觉这里一片荒凉、寒冷、寂静。

  师:你们真会开动脑筋,理解得真不错。

  生:我也从“寒”字,体会到在寒冷的天气中,鸟儿无处觅食,只好躲在巢中避寒;这么寒冷的天气,人们也只好呆在家中取暖。

  师:说得真好。谁能把“千山万径”的寒冷凄凉读出来。

  (朗读指导)

  生:有感情地大声朗读。

  师:同学们,诗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虽然寥寥几字,却往往包蕴着丰厚的历史、人物、环境等等,希望大家能喜欢上诗歌,积极去学习,去研究,去拓展,去诵读诗歌,做真真正正的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者。

雪的古诗2

  《游子吟》这首古诗,我很早就会背诵了,但对“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却不理解。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学会上网查资料了。十天前的一个晚上,我在网上看到了三篇有关母爱的文章,三个画面令我泪流满面:在中国西南边陲的一个偏僻山村里,一位身患残疾的妇女在丈夫突发奇病死去的情况下,连续三年走街串巷乞讨米粮为读高中的孩子交伙食费,最终把孩子培养成大学生。

  在大别山区,有一个母亲穷得连一个电话费也打不起,她和在读大学的儿子约定:每周六中午12点准时打电话到邻村的一个小店,她不会接。这位母亲的家离小店要走两个小时的路。当她在12点听到电话铃响起,又用两小时的时间赶路走回家,一路上,她高兴得脸上泛起了红晕,因为她知道儿子在大学的校园里平安。

  一位单身的母亲是个哑巴,早年丧夫,生活濒临绝境,但她很坚强,靠着稚弱的身躯和勤劳的双手把孩子养大。

  孩子要上大学s,母亲提出了一个小小的要求:让儿子把他的欢笑声录音起来,孤独时可以听听……看着这三个感人的故事,泪水夺眶而出,迷糊了我的双眼。此时此刻,我深切感受到母爱是最高尚,最纯洁,最深沉,最伟大,最质朴,最神圣的爱。

  思绪宛如轻风任意飘飞,打开我尘封已久的记忆之门。我感冒发烧不退,妈妈一连几天整夜不合眼守着,眼睛熬红了。炎热的夏夜,蚊子太多了,妈妈拿着扇子为我扇风驱蚊子,让我进入了甜蜜的梦乡。

  天下暴雨,气温骤然下降,妈妈送衣送伞到学校那是经常的事……母爱像一道防洪大堤筑起的水库,自始至终让我泛舟在微微的涟漪中。

  滚滚长江东逝水,流走的是时光,在我心里却留下了慈母般的爱。望着明媚的阳光,望着充满生机的小草,我要尽情高声吟咏:“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母亲,一个多伟大而温馨的名字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当我读到《游子吟》便不由地想起我的母亲来。每逢放学回家,我的'心情总是很激动,恨不得立刻长出一双翅膀,飞到家中,因为家里有母亲迎接我的笑容,有母亲为我做好吃的。每读到“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时,我的心也在思考,母亲对子女的恩德子女们能报答完吗?自从我降生到这个世界上,母亲就照顾我的每一衣每一食。冬天,母亲怕我被冻着,就千方百计地让我穿得暖,每吃顿饭,总要关切地询问吃饱了吗?

  天下的母亲是一样伟大。《游子吟》虽然是一首短短的诗文,但是它所体现的是母亲对儿子的深切关爱,以及儿子对母亲的恩德的报答。母亲在孩子心中是最慈善、是美的。我想到了自己的行为。和母亲顶嘴是我最大的坏毛病,我很后悔。每当我想到这些,想到母亲那无微不至的关怀,我总是无地自容。

  通过解读了《游子吟》,我更深刻地理解了母爱的伟大。理解母亲,尊重母亲,孝敬母亲,应该从我做起,这就是我从《游子吟》中得到的启示。

  母亲,一个多么伟大而温馨的名字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当我读《游子吟》之时,便不由想起我的母亲来。每逢放学回家,我的心情就很激动,恨不得立刻长出一双翅膀,飞到家中,家里有母亲迎接我的笑容,有母亲为我做的好吃的。

  每当读到:“谁言寸草心,报的三春归”时,我的心也在思考,母亲对子女的恩德能够报答完吗?自从我降生到这个世界上时,母亲就照顾我的每一衣,每一食。冬天,怕我冻着,就千方百计的让我穿得暖;没吃一顿饭,总要关切的询问吃饱啦吗?好吃吗?等等……

  天下的母亲是一样的伟大!

  ?游子吟》虽然是一首短短的诗文,但是,他所体现出来的却是母亲对儿子的深切关爱,以及儿子对母亲恩德的报答。

  母亲在孩子心中总是最慈爱,最美的。

  我想到拉自己的行为。和母亲顶嘴这是我最大的坏毛病,我很后悔。每当想到这些,想到母亲那些无微不至的关怀,我总是无地自容……

  通过解读《游子吟》,我更深刻地理解啦母爱的伟大。理解母亲,尊重母亲,孝敬母亲,应该从我做起,这应该是从《游子吟》中得到的启示。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小时候常常听见哥哥姐姐吟唱这首《游子吟》,只知道哇哇地学唱。慢慢的长大了,每当我读到这首诗时,我的眼前就会出现一位慈祥的母亲双手不停地飞针走线为将要出行的儿子赶制衣服,在儿子临行前缝了又缝,担心孩子此去难得回归,谁能像小草那样,可以报答春晖般的恩惠?这首诗歌千百年流传不断,深受人们的喜爱,把中华儿女孝敬父母、知恩图报的优良品质表现得淋漓尽致。

  岳母刺字、孟母三迁母爱是如此伟大!

  小时候总以为母爱是无用的唠叨。每天早上,天还没亮,妈妈催到:起床了,七点了,上学要迟到了。接着又唠唠叨叨的说:上课要认真,东西要带齐,过马路要小心可现在因为在学校里,再也听不到妈妈的唠叨声,还真有点不习惯呢!原来有母亲的唠叨也是一种幸福呀!

  小时候,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妈妈总会起来给爱踢被子的我盖被子;每当我难过的时候;妈妈总会千方百计的逗我笑;每当我遇上困难的时候打退堂鼓的时候,妈妈总会给予我鼓励与帮助每天给我洗衣、做饭、教我做人的道理都是妈妈!

  啊!母亲世上最伟大的人,他不仅给我们生命,还把我们教育成人。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块宝,没妈的孩子像根草!母亲像一把大伞,为我们撑起一片晴空;母亲就像黑暗中的一颗繁星,为我们照亮前途;母亲就想寒冬的一堆火,为我们带来温暖现在我们长大了,母亲去一天一天的衰老。我想要报答母亲,但即使尽我们一生的心意也无法报答母亲对我们的爱。可怜天下父母心,可敬天下父母心!多多体谅母亲、以优异的成绩回报他们!

  母爱如诗,让我们慢慢的吟唱。

  我爱我的母亲!愿天下间所有的母亲幸福快乐!

雪的古诗3

  1、露凝霜重渐倾欹,宴赏才过小雪时。作者:曹雪芹《残菊》

  2、入世冷挑红雪去,离尘香割紫云来。作者:曹雪芹《访妙玉乞红梅》

  3、瞧,冬姑娘把准备了一年礼物送给了我们。那洁白无暇六角片宛如一个个坠入人间精灵。它们那轻盈娇小身躯,再配上雪白衣裳,好似一只只晶莹蝴蝶于空中飞舞。它们以铺天盖地之势迅速笼罩了整个大地。一切都被染白了。

  4、雪,盖满了屋顶,马路,压断了树枝,隐没了种种物体外表,阻塞了道路与交通,漫天飞舞雪片,使天地溶成了白色一体。

  5、雪,于下着,飘飘扬扬地从天上落下,落到屋顶上,落到地上,很轻盈,如小猫脚步一般。雪中,有几块晶莹冰块,于闪闪发光。树,被雪穿上了衣服,白帽子,白棉袄,白围巾,好一个纯白天地。

  6、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观猎》

  7、花坛上,一片片枯叶落上面,雨后成了一碗碗甘甜的泉水。走在梧桐道上,一片片梧桐叶堆在地上,北风吹来,他们像一群调皮可爱的小人蹦蹦跳跳地跑到了大路上,北风也在我的衣服里蹿来蹿去。

  8、残雪楼台,迟日园林。——韩疁《高阳台·除夜》

  9、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王维《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

  10、雪仍旧下着,却越发细心温柔了,连那轻纱摩挲似的细碎声响都一概不闻,如倾沙一般,只管无声无息地下着。地上雪积得愈厚,深一脚浅一脚,踩上去松软而踏实。印下的脚印里,明明暗暗的,阴影的边缘镶满了碎钻般的金色细芒。

  11、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作者:张谓《早梅》

  12、雪月最相宜,梅雪都清绝。作者:张孝祥《卜算子·雪月最相宜》

  13、笙箫吹断水云间,重按霓裳歌遍彻。作者:李煜《木兰花·晓妆初了明肌雪》

  14、雪终于停了,茫茫田野一片雪白,房舍、群山披上了银装。雪,似一团团松软鹅毛,把白日中被搅得一片混乱沙滩,又铺得格外平展。

  15、春雪——这北国之春使者,你委实太美丽了,虽说冬雪洁白可爱,但哪抵得春雪潇洒自然?冬雪太庄严了,是沉静,又哪有春雪体柔骨净呢?

  16、雪仙子于尽情地挥舞着衣袖;于飘飘洒洒弹奏中,天、地、河、山,清纯洁净,没有泥潭。

  17、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雪梅》

  18、雪大片地覆盖着土地,同时也将屋顶、树梢侵占为自己领土。可孩子们却可以在雪地上无所顾忌地追逐嬉戏,唱啊,跳啊,撒下一串串清脆的笑声。看啊!一个白绒团炸弹似的飞了过来,在一位小朋友身上绽开了花。此时,那铜铃般响亮笑声便在雪地上此起彼伏,瑟瑟寒风不但没有吹散孩童的热情与活力,反而将欢声笑语带到每个角落,吹得楼上小朋友心里也痒痒的。

  19、大雪北风催,家家贫白屋。——环山樵《薛宝钗·雪竹》

  20、如此凄美的雪景,如此妩媚的月色,实在是使人难以忘怀。但也许是我太过于多情了。唉,残雪化蝶入梦飞,夜尽天明几时回。

  21、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作者:祖咏《终南望馀雪》

  22、已随江令夸琼树,又入卢家妒玉堂。作者:李商隐《对雪二首》

  23、散关三尺雪,回梦旧鸳机。作者:李商隐《悼伤后赴东蜀辟至散关遇雪》

  24、风越来越大了。那朵小云变成了一片白色浓云,慢慢地升了起来,扩大起来,渐渐遮满了天空。下起小雪来了。陡然间,落起大块雪片来了。风呜呜地吼了起来,暴风雪来了。一霎时,暗黑天空同雪海打成了一片,一切都看不见了。

  25、我认出,那些雪地上凌乱闪烁脚印,是诗;而被踩得黯淡板结路,是散文。落于树上雪,不是嫁接,而是塑造。披上雪纱世界,终于出现了轮廓。

  26、雪,似柳絮一般雪,似芦花一般雪,似蒲公英一般雪于空中舞,于随风飞。

  27、我读此篇日,正当寒雪时。——《赠崔立之》

  28、雪已落了两天,上午刚停止,强烈的冰冻凝固了无限大的积雪面。在雪底下,二百四十个矿村偃卧着,仿佛已经消失了。没有火的房子,和路上的石块一样冷,不能融解屋瓦上的`厚层的雪。在白色平原里,这只是一堆白矿石,看来很像死了的村庄,罩上它的殓尸布。

  29、同为懒慢园林客,共对萧条雨雪天。——白居易《雪夜小饮赠梦得》

  30、冬天的雪掩盖了世界的荒芜,却掩饰不住自己的苍白冰冷。

  31、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作者:王维《观猎》

  32、檐流未滴梅花冻,一种清孤不等闲。作者:郑燮《山中雪后》

  33、云容冱雪,暮色添寒,楼台共临眺。作者:施岳《解语花·云容冱雪》

  34、下雪了,先是小朵小朵雪花,柳絮般轻轻地飘扬;然后越下越大,一阵紧似一阵。

  35、冬季残歌,寒风萧瑟,伫立落雪盼着你细步而来,待安好笑颜。听,雪花飘零梅树枝头,傲骨寒梅正迎风雪笑,你是否会有几丝欣慰吧。

  36、雪,是从遥远国度飞来白色精灵?是天使翅膀上落下来白绒毛?还是严冬特意为大地准备白被子?是,雪,似芦花;似棉絮;似蒲公英那带绒毛种子。她飘飘洒洒,她纷纷扬扬,她婀娜多姿……

  37、色洒妆台粉,花飘绮席衣。——《咏雪》

  38、每天早晨推开门出去时,刺骨的寒风呼呼地吹着,不时地向我袭来。并且,偶尔会有顽皮的小雪花纷纷扬扬地落下来,就像跳舞一样。六角形的雪花各式各样:有的像银针,有的像落叶,还有的像碎纸片…煞是好看。落在地上,仿佛给大地铺上了厚厚的毛毯;落在树上,像穿上了银装;落在汽车上,就像刚刚出炉的新鲜奶油蛋糕。这美丽的雪景使人们沉浸在清新的空气里。到处银装素裹,美不胜收。

  39、千尺阴崖尘不到,惟有层冰积雪。——辛弃疾《贺新郎·用前韵送杜叔高》

  40、天仙碧玉琼瑶,点点扬花,片片鹅毛。——薛昂夫《蟾宫曲·雪》

雪的古诗4

  1、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高骈《对雪》

  2、白雪纷纷何所似撒盐空中差可拟。――谢安《咏雪联句》

  3、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如手。――李白《嘲王历阳不肯饮酒》

  4、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和不似都奇绝。――吕本中《踏莎行》

  5、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春雪》

  6、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陈毅《青松》

  7、玉千峰笋石千株玉,万树松萝万朵云。――元稹《南秦雪》

  8、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

  9、不知庭霞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开。――谢道蕴《咏雪联句》

  10、不知庭霰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开。――唐?宋之问《苑中遇雪》

  11、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

  12、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李白《北风行》

  13、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张谓:《早梅》

  14、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纳兰性德《长相思》

  15、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唐?岑参《白雪歌送武》

  16、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王维《观猎》

  17、孤飞一片雪,百里见秋毫。――李白《观放白鹰?其一》

  18、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9、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王维《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

  20、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高骈《对雪》

  21、林下春晴风渐和,高崖残雪已无多。――王守仁《春晴》

  22、晨起开门雪满山,雪晴云淡日光寒。――郑燮《山中雪后》

  23、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4、燕支长寒雪作花,蛾眉憔悴没胡沙。――李白《王昭君二首》

  25、残雪压枝犹有桔,冻雷惊笋欲抽芽。――欧阳修《戏答元珍》

  26、轻淘起,香生玉尘,雪溅紫瓯圆。――米芾《满庭芳?咏茶》

  27、余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张岱《湖心亭看雪》

  28、去年相送,馀杭门外,飞雪似杨花。――苏轼《少年游?润州作》

  29、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苏轼《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

  30、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满长安道。――舒《虞美人?寄公度》

  31、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2、千尺阴崖尘不到,惟有层冰积雪。――辛弃疾《贺新郎?用前韵送杜叔高》

  33、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杜甫《阁夜》

  34、雪消门外千山绿,花发江边二月晴。――欧阳修《春日西湖寄谢法曹歌》

  35、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周朴《春日秦国怀古》

  36、五月天山雪,无花仅有寒。――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

  37、江涵雁影梅花瘦,四无尘雪飞云起,夜窗如昼。――卢祖皋《贺新郎?挽住风前柳》

  38、瀚海百重波,阴山千里雪。――李世民《饮马长城窟行》

  39、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崔涂《除夜巴山道中除夜书怀除夜有怀》

  40、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杜甫《对雪》

  41、今我来思,雨雪载途。――佚名《出车》

  42、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陈羽《从军行》

  43、今年春浅腊侵年。冰雪破春妍。――苏轼《一丛花?今年春浅侵年》

  44、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二首》

  45、朔方正月雪澌澌,单于策马至京西。――沈约《昭君辞》

  46、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

  47、遥知独听灯前雨,转忆同看雪后山。――纳兰性德《于中好?送梁汾南还为题小影》

  48、飞雪带春风,裴回乱绕空。――刘方平《春雪》

  49、雪照山城玉指寒,一声羌管怨楼间。――刘著《鹧鸪天?雪照山城玉指寒》

  50、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春雪》

  51、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王维《观猎》

  52、江带峨眉雪,川横三峡流。――李白《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

  53、昆仑之高有积雪,蓬莱之远常遗寒。――王令《暑旱苦热》

  54、一声画角谯门,丰庭新月黄昏,雪里山前水滨。――白朴《天净沙?冬》

  55、昔去雪如花,今来花似雪。――范云《别诗》

  56、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卢梅坡《雪梅?其二》

  57、白雪关山远,黄云海戍迷。――李白《紫骝马》

  58、水晶帘外娟娟月,梨花枝上层层雪。――杨基《菩萨蛮?水晶帘外娟娟月》

  59、冬宜密雪,有碎玉声。――王禹《黄冈竹楼记》

  60、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杜甫《野望》

  61、看雪飞苹底芦梢,未如鬓白。――吴文英《瑞鹤仙?秋感》

  62、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63、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卢梅坡《雪梅?其一》

  64、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卢梅坡《雪梅?其一》

  65、不知庭霰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开。――宋之问《苑中遇雪应制》

  66、剑河风急雪片阔,沙口石冻马蹄脱。――岑参《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67、春雪满空来,触处似花开。――赵嘏《喜张h及第》

  68、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卢纶《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三》

  69、将军玉帐貂鼠衣,手持酒杯看雪飞。――刘基《北风行》

  70、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其一》

  71、天将暮,雪乱舞,半梅花半飘柳絮。――马致远《寿阳曲?江天暮雪》

  72、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偏吹行路难。――李益《从军北征》

  73、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柳中庸《征人怨征怨》

  74、增冰峨峨,飞雪千里些。――屈原《招魂》

  75、侵陵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杜甫《腊日》

  76、烟霏霏。雪霏霏。雪向梅花枝上堆。――吴淑姬《长相思令?烟霏霏》

  77、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李清照《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

  78、溪深难受雪,山冻不流云。――洪升《雪望》

  79、辔摇衔铁。蹴踏平原雪。――张炎《清平乐?平原放马》

  80、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81、垂钓板桥东,雪压蓑衣冷。――释敬安《题寒江钓雪图》

  82、三日柴门拥不开,阶平庭满白皑皑。――韩愈《酬王舍人雪中见寄》

  83、昨夜醉眠西浦月。今宵独钓南溪雪。――洪适《渔家傲引?子月水寒风又烈》

  84、数萼初含雪,孤标画本难。――崔道融《梅花》

  85、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李白《北风行》

  86、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白居易《卖炭翁》

  87、梅花大庾岭头发,柳絮章台街里飞。――李商隐《对雪二首》

  88、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89、雪纷纷,掩重门,不由人不断魂,瘦损江梅韵。――关汉卿《大德歌?冬》

  90、迎醉面,暮雪飞花,几点黛愁山暝。――吴文英《十二郎?垂虹桥》

  91、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张谓《早梅》

  92、行人日暮少,风雪乱山深。――孔平仲《寄内?试说途中景》

  93、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白居易《夜雪》

  94、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李清照《清平乐?年年雪里》

  95、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96、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李颀《古从军行》

  97、雪月最相宜,梅雪都清绝。――张孝祥《卜算子?雪月最相宜》

  98、春还草阁梅先动,月满虚庭雪未消。――王守仁《元夕二首》

  99、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姜夔《扬州慢?淮左名都》

  100、溪深古雪在,石断寒泉流。――李白《寻高凤石门山中元丹丘》

  101、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齐己《早梅》

  102、雨雪自飞千嶂外,榆林只隔数峰西。――朱彝尊《出居庸关》

  103、吹灯窗更明,月照一天雪。――袁枚《十二月十五夜》

  104、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佚名《采薇》

  105、何处飞来林间鹊,蹙踏松梢微雪。――辛弃疾《贺新郎?把酒长亭说》

  106、罗襟湿未干,又是凄凉雪。――张淑芳《满路花?冬》

  107、城里夕阳城外雪,相将十里异阴晴。――王守仁《次韵陆佥宪元日春晴》

雪的古诗5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译文

  当暮色降临山苍茫的时候就越来越觉得路途遥远,当天气越寒冷茅草屋显得更加孤零零。

  柴门外忽传来犬吠声声,原来是有人冒着风雪归家门。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注释

  逢:遇上。

  宿:投宿;借宿。

  芙蓉山主人:芙蓉山,各地以芙蓉命山名者甚多,这里大约是指湖南桂阳或宁乡的芙蓉山。主人,即指留诗人借宿者。这首诗通过雪夜借宿山村的情形,巧妙地写出山村景象与农家生活。

  日暮:傍晚的时候。

  苍山远:青山在暮色中影影绰绰显得很远。

  苍:青色。

  白屋:未加修饰的简陋茅草房。一般指贫苦人家。

  犬吠:狗叫。

  夜归人:夜间回来的人。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鉴赏

  诗词大意

  这首诗描绘的是一幅风雪夜归图。前两句,写诗人投宿山村时的所见所感。首句中“日暮”点明时间:傍晚。“苍山远”,是诗人风雪途中所见。青山遥远迷蒙,暗示跋涉的艰辛,急于投宿的心情。下句“天寒白屋贫”点明投宿的地点。“天寒白屋贫”:主人家简陋的茅舍,在寒冬中更显得贫穷。“寒”“白”“贫”三字互相映衬,渲染贫寒、清白的气氛,也反映了诗人独特的感受。

  后两句写诗人投宿主人家以后的情景。“柴门闻犬吠”,诗人进入茅屋已安顿就寝,忽从卧榻上听到吠声不止。“风雪夜归人”,诗人猜想大概是芙蓉山主人披风戴雪归来了吧。这两句从耳闻的角度落墨,给人展示一个犬吠人归的场面。

  这首诗用极其凝炼的诗笔,描画出一幅以旅客暮夜投宿、山家风雪人归为素材的寒山夜宿图。诗是按投宿的顺序写下来的。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清贫生活的同情。

  反客为主

  唐代诗人刘长卿的《逢雪宿芙蓉山主人》一诗可谓广为流传,家喻户晓,其中最后一句“风雪夜归人”甚至为剧作家借用为剧名,遂使此诗在当代更为著名。然而对此诗的理解,窃以为问题颇大,通常的讲析很难令人信服。

  主要问题是两个,

  一是标题,前面“逢雪宿芙蓉山”六字似已申足诗题,何以还要加上“主人”两字?于是有人以为此乃衍文,“主人”两字应该删去;

  二是“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一联,诸多赏析者都展开神思,想象为:诗人夜宿于芙蓉山某农户家,夜闻农家主人雪夜归来,犬吠人答,所谓:“这些声音交织成一片,尽管借宿之人不在院内,未曾目睹,但从这一片嘈杂的声音足以构想出一幅风雪人归的画面。”(《唐诗鉴赏辞典》406页) 此诗不但运用了“反客为主”——出奇制胜的艺术构思,而且还采用了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艺术技巧。

  由此可见,刘长卿的`这首小诗,上联写贬谪中的投宿,重在客观描写,下联写投宿时的感受,重在主观抒发,自然婉转,一气呵成。在表现形式上则相辅相成,相得益彰,音律上也如弹丸圆美流转,自有其美,并不存在所谓脉络的跳跃。诗虽全用赋体,然仍意在言外,启人深思。至此,标题中“主人”两字所特含的暗示意味,也就不言而喻,迎刃而解了,这个芙蓉山“主人”,不是别人,正是诗人之自谓也。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赏析

  这是一首诗,也象一幅画.全诗仅以寥寥二十个字,便勾勒出一个严冬寒夜的山村景象和一个逢雪借宿者的形象.

  诗一上来,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漫无边际的霭暮笼罩着远处的千嶂万壑,旷野茅屋在凛冽寒气的侵凌下显得是那么孤零安谧.起联不写行人的兼程寻宿,而先写他已找到安顿处后从远处看到的山村景象,这在布局上既避免平铺直叙,又给下联创造了一个广阔的空间和一种萧瑟的气氛。

  下二句,由远景逐渐移入近处,写白屋有人归来,引起了柴门外的犬吠声,这声音来得多么突然,又是多么可喜可亲!如果说,上联已构成了一幅寒寂清冷的风景画,那么下联便是在这幅画的显眼处,纳入了声响和人物,添上寒风和飞雪,经这样的渲染、照应,就把遥见的"苍山"、"白屋",近闻的"犬吠"和眼下的"风雪"交织成章了.

  刘长卿这首诗的意境是从"夜"这个中心词生发开去的"夜"是全诗的脉络,"天寒"和"风雪"加深了"夜"的寒意.这夜,是眼前客观现实的寒夜,也是诗人内心对时势有所感受的象征意味的寒夜.刘长卿是一个"魏阙心常在,随君亦向秦"(《送王员外归朝》)的入世者,但现实生活却使他沦为一个寄迹楚湘的谪臣。

  他痛恨上司诬加的罪名,也深知代宗的圣意难违.在诗人心目中朝廷和官场的现状就如同这"风雪夜"一般,他既不愿随波逐流、攀龙附凤,又无力拨乱反正,自然只好怆然喟叹.由于在人生道路上长期奔波,当诗人这一次于风雪之夜得到芙蓉山主人的接待,其内心的复杂思绪:悲凉、辛酸之感中夹杂着某种庆幸和温暖的慰藉,是可以想见的

  这首诗的遣词造句颇见功力.用"苍山"对"白屋",山是苍色,屋是白色,二者遥相映照,便构成一个银白苍茫的世界.再以"远"和"贫"真(这里的"贫"是少、乏的意思)来点出眼前的空旷浩茫,这就准确地表达了从远处看到的景象.第三句中的"柴门"和"犬吠".既照应了"白屋",又是"白屋"的延伸.特别是句中一"吠"字,响亮有声,划破了日暮天寒山村的宁静,唤起了寂寥群山的回响,给沉睡的郊野带来了生气.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赏析分歧

  该诗释义上的分歧主要有三:第一句“日暮苍山远”之“苍山”是特指还是泛指,“远”是尚远还是似乎更远;第二句“天寒白屋贫”之“白屋”是简陋之屋还是覆雪之屋,“贫”是稀少还是感觉贫寒;第三句“柴门闻犬吠”之“闻”是诗人闻还找人闻。

  在思想感情上的分歧是,一种意见认为该诗表达了“作者对贫 寒人家的同情”:且诗句“风雪夜归 人”应解释为“主人为谋求生活,在 外劳碌奔波,夜里才回家。”;而另一种意见认为“风雪夜归人”应解释为:“行人在风 雪之夜终于找到了可以投宿的地方,并受到主人热情款待,而感到像 回到了自己家里一样。”古诗表达了作者对芙蓉山主人的感激之情,同时赞扬 主人热情好客、与人方便的美德。关键是诗人的立足点在哪里。前者,诗人是在“白屋”外,在风雪途中;后者,诗人在“白屋”内,或前两句在屋外,后两句在屋内。

  这首诗用极其凝炼知诗笔,描画出一幅以旅客暮夜投宿、山家吠雪人归为素时知寒山夜宿图。诗是按时间顺序写下来知。首句写旅客薄暮在山路上行进时所感,次句写到达投宿人家时所见,逢两句写入夜逢在投宿人家所闻。每句诗都构成一个独立知画面,而又彼此连属。诗中有画,画外见情。

  诗知开端,以“日暮苍山远”五个字勾画出一个暮色苍茫、山路漫长知画面。诗句中并没有明写人物,直抒情思,但其人呼之欲出,其情浮现纸上。这里,点活画面、托出诗境知是一个“远”字,从这一个字可以推知有行人在暮色来临知山路上行进时知孤寂劳顿知旅况和急于投宿知心情。

  撇下来,诗知次句使读者知视线跟随这位行人,沿着这条山路投向借宿人家。“天寒白屋贫”是对这户人家知写照;而一个“贫”字,应当是从遥遥望见茅屋到叩门入室逢形成知印象。上句在“苍山远”前先写“日暮”,这句则在“白屋贫”前先写“天寒”,都是增多诗句层次、加重诗句分量知写法。

  漫长知山路,本来已经使人感到行程遥远,又眼看日暮,就更觉得遥远;简陋知茅屋,本来已经使人感到境况贫穷,再时逢寒冬,就更显出贫穷。而联系上下句看,这一句里知“天寒”两字,还有其承上启下作用。承上,是进一步渲染日暮路遥知行色;启下,是作为夜来吠雪知伏笔。

  这前两句诗,合起来只用了十个字,已经把山行和投宿知情景写得神完气足了。

  “柴门闻犬吠,吠雪夜归人”,写知是借宿山家以逢知事。在用字上,“柴门”上承“白屋”,“吠雪”遥承“天寒”,而“夜”则与“日暮”衔撇。这样,从整首诗来说,虽然下半首另外开辟了一个诗境,却又与上半首紧紧相扣。但这里,在承撇中又有跳越。看来,“闻犬吠”既在夜间,山行劳累知旅人多半已经就寝;而从暮色苍茫到黑夜来临,从寒气侵人到吠雪交作,从进入茅屋到安顿就寝,中间有一段时间,也应当有一些可以描写知事物,可是诗笔跳过了这段时间,略去了一些情节,即使诗篇显得格外精炼,也使承撇显得更加紧凑。

  诗人在取舍之间是费了一番斟酌知。如果不下这番剪裁知功夫,也许下半首诗应当进一步描写借宿人家境况知萧条,写山居知荒凉和环境知静寂,或写夜间吠雪知来临,再不然,也可以写自己知孤寂旅况和投宿逢静夜所思。但诗人撇开这些不去写,出人意外地展现了一个在万籁俱寂中忽见喧闹知犬吠人归知场面。这就在尺幅中显示变化,给人以平地上突现奇峰之感。

  此诗不但运用了“反客为主”——出奇制胜知艺术构思,而且还采用了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知艺术技巧。全诗四句,每一句都足以成为一幅独立知艺术画面,每个画面又都蕴涵着情与景对立统一知艺术韵味。

  第一句“日暮苍山远”,是一天将尽与旅途遥远知对立,从而强化了贬谪知悲凉气氛;

  第二句“天寒白屋贫”,是雪天知寒冷与贫穷知白屋间知对立,农家虽然贫寒,白屋尽管粗朴,但对于漂泊于旅途,急于遮雪避寒知人而言,亦不啻于一份人间难得知享受;

  第三句“柴门闻犬吠”,柴门荆扉,是贫寒知标志,然而犬吠却透露出生机与活力,适与前者形成强烈知对照,也是诗人倍感亲切与人生感悟之所在;

  第四句“吠雪夜归人”,“吠雪”意味着艰辛与寒冷,而能得以“夜归”,却包含着情志知归趣与超脱逢知人间温馨,也是遭受磨难以逢心灵知领悟。

  所谓达则吠鹏、云龙,穷则冥鸿、雾豹,在吠雪中夜归,其象征知意味也是很明显知。由于四幅画面在对立中求统一,在交织中融于一体,余味不尽,所以能给人以特别强烈知感受。

  另外此诗在用词知音律上也颇有值得注意知地方,首句“日暮”是入、去,“远”乃上声,加上“苍山”知两平声,一句之中已构成平、上、去、入四声交错知声律之美,余下三句也大致如此,或平声中有阴、阳知变化,如“天寒”、“归人”二字;仄声中有上、去知变化,如“犬吠”、“雪夜”,及尾字中知“远”与“吠”,遂使此诗在自然吐纳之中,极富高低错落、抑扬顿挫之美。

  由此可见,刘长卿知这首小诗,上联写贬谪中知投宿,重在客观描写,下联写投宿时知感受,重在主观抒发,自然婉转,一气呵成。在表现形式上则相辅相成,相得益彰,音律上也如弹丸圆美流转,自有其美,并不存在所谓脉络知跳跃。诗虽全用赋体,然仍意在言外,启人深思。至此,标题中“主人”两字所特含知暗示意味,也就不言而喻,迎刃而解了,这个芙蓉山“主人”,不是别人,正是诗人之自谓也。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创作背景

  大约在公元773年(唐代宗大历八年)至公元777年(十二年)间的一个秋天,刘长卿受鄂岳观察使吴仲儒的诬陷获罪,因监察御史苗丕明镜高悬,才从轻发落,贬为睦州司马。《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写的是严冬,应在遭贬之后。

雪的古诗6

  教材简析:

  古诗《雪》节选了4句,作者尤袤抓住子夜雪的两个特点,将夜雪景色描写得生动逼真,表达出作者对大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

  《江雪》是一首五言绝句,这首古诗塑造了一个在漫天大雪中孤舟垂钓的老渔翁的形象,表现了诗人清高、孤傲、凛然不可侵犯的心志,流露出自己不愿与当权者同流合污的感情。

  设计理念:

  打破串讲的传统古诗教学模式,力图避免逐字逐词逐句讲析的做法,给学生以自主学习的权力,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诵读诗歌,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是第1学段古诗教学的重点。因此,利用多媒体辅助手段,再现古诗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让诗中的画面和诗人的感情在学生脑中“活”起来,把诗人创造的意境在学生的心中再现。

  教学目标:

  1、能用自己的语言简单说出诗的大意,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

  3、认识7个生字和两个多音字;会写11个生字,学会雨字头、穴字头。

  教学重、难点:

  1、朗读、背诵两首古诗。

  2、学会书写11个生字。

  3、通过诵读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每当冬季来临,我们就会经常看到雪花那轻盈的身影,夜里漫天飞舞的雪花,有月光的映照下,更是一道独特的风景。南宋诗人尤袤是怎样赞颂这雪景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实处古诗。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指导朗读,感知诗意。

  1、请同学们轻声自由读诗,可以借助拼音,把古诗读准确。

  2、同桌互相读,听一听,他读得是否正确、流利。

  3、指名读。

  4、这首诗,怎样读才能把它读得更美呢?想不想听老师读一读啊?(师范读,指导学生读出节奏和重音。)

  5、请你像老师这样读,一定会有不一样的体会!(自由练读,读中体会。)

  6、指名读,师生共同评议。

  三、合作交流,理解诗意。

  1、这么美的诗句,你知道每句诗的意思吗?下面就请同学们小组合作,互相说说对诗句的理解。

  2、指名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古诗的意思,整体感知全诗内容。对学生理解困难的词语重点指导。

  3、由文入画,提升理解。

  学生观察插图,理解全诗,图文结合,同桌合作交流,理解全诗内容。

  四、感悟诗境。

  1、作者尤袤就是用这样朴实的语言,自然真实地将一幅夜雪图展现在我们眼前。看到此景,你的心情是怎样的?(赞美和喜爱之情。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

  2、配乐反复吟诵,体会诗境。

  五、识字与写字。

  1、课件出示生字,检查字词读音是否准确。

  2、合作交流识记方法,重点指导“雪、窗、照”3个字。

  3、学生练习书写。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上节课,我们欣赏了南宋诗人尤袤笔下的夜中雪景,然而,你们看见过在漫天大雪里钓鱼的情景吗?唐代诗人柳宗元主看到了这样的景象。这节课我们学习古诗第2首《江雪》。

  二、初读感知,想象画面。

  1、听老师配乐朗读,结合插图在脑海中想象出诗中所描绘的画面。

  2、轻声自由朗读,读准字音,想象画面。

  3、指名朗读。

  4、说说你脑海中的画面有些什么,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三、进入情境,自主学习。

  1、对于这首诗,同学们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学习。能用自己的话描绘诗句景象的,可以试着说一说;喜欢朗读的可以有感情地读一读;擅长画画的同学可以画一画。

  2、学生交流。

  (1)说。

  ①配乐,指名用自己的话说诗句描绘的景象:冬天到了,北风呼呼地吹着,接着下起了鹅毛大雪,一连几天也不停,到处是白茫茫的一片。所有的山上都看不见一只鸟在飞,所有的路上也看不见行人的足迹。但在冰天雪地里,一个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老翁,却孤零零地坐在一条小船上,独自在寒冷的江面上钓鱼。(注意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

  ②谁还有什么补充的?(指导对“蓑笠翁”的理解。他身上穿着的是——蓑;头上戴着的是——笠;整个词的意思就是——头戴斗笠、身穿蓑衣的老翁。)

  ③与第1首《雪》对比,此时两位作者的心情感受相同吗?说说你的理解。

  ④带着你的体会再读一读(自由练习、指名、齐读)。

  (2)画。

  ①展示有代表性的简笔画。

  ②用诗句来描绘自己的画。

  ③引导讨论:“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是如何在画面上表现出来的?

  (3)读。

  ①指名读。

  ②集体评议。

  师指导朗读停顿、节奏、韵脚。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③练读。

  想同学所描述的情景,边想边读。

  听音乐感受诗的意境,边听边读。

  ④背诵。

  四、识字与写字。

  1、课件出示生字,检查字词读音是否准确。

  2、合作交流识记方法,重点指导“惊、独、钓”3个字,特点:左窄右宽。

  3、学生按照田字格练习书写汉字。

雪的古诗7

  古诗原文

  寒更传晓箭,清镜览衰颜。

  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

  洒空深巷静,积素广庭闲。

  借问袁安舍,翛然尚闭关。

  译文翻译

  寒冷的更声已经传报拂晓时刻,明镜中先看到自己的衰老容颜。

  隔窗听风声乱撼着窗前的丛竹,推门见大雪盖满了对面的群山。

  飘洒空中使那深长的小巷宁静,皑皑的积雪更觉庭院宽广清闲。

  试问胡居士您在家里会怎么样,想必是坦然高卧柴门依旧紧关。

  注释解释

  胡居士:名字生平未详。古代称信佛而不出家的人为居士,也指隐者。

  寒更:寒夜的更点。唐骆宾王《别李峤得胜字》诗:“寒更承夜永,凉景向秋澄。”晓箭:拂晓时漏壶中指示时刻的箭,常借指凌晨这段时间。箭:古代计时仪器漏壶中的箭标,上面刻有度数,随着漏壶里的水不断下滴,箭标上的刻度依次显露出来,依据时刻报更。唐薛逢《元日楼前观仗》诗:“千门曙色锁寒梅,五夜疏钟晓箭催。”

  清镜:明镜。南朝齐谢朓《冬绪羁怀示萧咨议虞田曹刘江二常侍》诗:“寒灯耿宵梦,清镜悲晓发。”衰颜:衰老的容颜。隋尹式《别宋常侍诗》:“秋鬓含霜白,衰颜倚酒红。”

  牖(yǒu):窗户。《说文》:牖,穿壁以木为交窗也。段玉裁注:“交窗者,以木横直为之,即今之窗也。在墙曰牖,在屋曰窗。”

  洒空:指下雪。《世说新语·言语》载,谢安曾在下雪时把子侄们聚在一起,问他们雪下得和什么东西相似,侄子谢朗应声答道:“撒盐空中差可拟。”

  积素:积雪。《文选·谢惠连〈雪赋〉》:“积素未亏,白日朝鲜。”李周翰注:“言积雪未销,白日鲜明。”宽阔的厅堂。引申为公开的场所。广庭:清朱仕琇《送叶蔚文南归序》:“ 颜斶王斗绌世主之怒,笑谑广庭,高揖而去。”

  袁安:东汉大臣。字邵公(《袁安碑》作召公)。汝南汝阴(今河南商水西北)人。有一年大雪下了一丈多深,穷人都扫雪出来讨饭,只有袁安家门前被雪封住。洛阳令以为他已冻死,命人扫雪而入,却见他躺在床上睡觉。问他为什么不出去,他说:“大雪天大家都在挨饿,不该去求人。”这里用以指胡居士。

  翛(xiāo)然:一任自然,无拘无束貌。《庄子·大宗师》:“翛然而往,翛然而来而已矣。”成玄英疏:“翛然,无系貌也。”

  创作背景

  王维的《冬夜对雪忆胡居士家》当作于天宝(唐玄宗年号,742—756)年间。胡居士,名不详。只知他家境清寒,信奉佛教,住处距王维不远。王维有《胡居士卧病遗米因赠》《与胡居士皆病寄此兼示学人》等诗,从诗中可知胡居士贤而贫困,王维曾经周济过他。

  诗文赏析

  此诗前六句写山居的静寂,雪景的清幽,结尾处的对雪怀人之情,就是在雪中思友这样一个特定的环境中自然地触发出来的。

  首联对仗,“寒更”对“清镜”,“清镜览衰颜”有迟暮之感。颔联写开门所见,先倒叙一笔夜来听到的响动:“隔牖风惊竹”,然后反扣眼前所见的景象:“开门雪满山”,诗情跌宕起伏,奇趣横生。颈联继续写雪,从空中写到地上,特别表现晨雪带来的闲静。透过雪景传达无处不在的寒冷,为转写对胡居士的忆念蓄势。尾联用袁安卧雪的典故喻胡居士,以想象的.手法十分贴切地表达了作者对这位贤达而固穷守志的胡居士的仰慕与忆念。

  此诗中间二联是写雪景的名句。一般人好用鹅毛柳絮(如谢道韫)、碎琼乱玉(如施耐庵)等来写雪景。王维写雪,笔墨空灵,感觉细腻而有层次。诗人先从听觉着笔,写他夜里隔着窗子听见风吹动竹子的声响;接着写视觉所见:清晨开门一看,才发觉皑皑白雪已铺满了山头。“风听竹”有声,“雪满山”有色,境界空阔,又紧扣着诗人隔窗“听”和开门“看”的动作神态,一惊一叹的内心感受,这就使人如临其境。接下去的一联,“洒空”二字摹写动态,描绘雪花纷纷扬扬、漫空飞舞之态;“积素”二字写静,表现给地面上已积起厚厚的一层白雪。“深巷静”、“广庭闲”、则渲染雪夜里深巷、广庭环境的清寂,传达出诗人的心境。诗人通过“惊”、“满”、“静”、“闲”四个动词和形容词,细致地表现了自己在雪夜里的思绪变化。王维吸取了前人写雪的艺术经验,同样运用不粘滞于物象而纯从感觉印象着以淡墨的表现方法,绘出一幅清寒、寂静而又有声息、光色、动感和生气的夜雪图。

  这首诗的主题和艺术构思,对后来的大历诗人韦应物的《寄全椒山中道士》、《秋夜寄邱二十二员外》等名作,都有一定的影响。

雪的古诗8

  1、数萼初含雪,孤标画本难。——崔道融《梅花》

  2、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杜甫《野望》

  3、北风夜卷赤亭口,一夜天山雪更厚。——岑参《天山雪歌送萧治归京》

  4、霰淅沥而先集,雪粉糅而遂多。——谢惠连《雪赋》

  5、更可惜,雪中高树,香篝熏素被。——周邦彦《花犯·小石梅花》

  6、欲往从之雪,侧身北望涕沾巾。——张衡《四愁诗》

  7、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祖咏《终南望余雪》

  8、昆仑之高有积雪,蓬莱之远常遗寒。——王令《暑旱苦热》

  9、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卢纶《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三》

  10、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佚名《采薇》

  11、吹笳暮归野帐,雪压青毡。——陆游《汉宫春·初自南郑来成都作》

  12、昔去雪如花,今来花似雪。——范云《别诗》

  13、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李白《北风行》

  14、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5、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其一》

  16、梅花散彩向空山,雪花随意穿帘幕。——王旭《踏莎行·雪中看梅花》

  17、冬宜密雪,有碎玉声。——王禹《黄冈竹楼记》

  18、俄而未霰零,密雪下。——谢惠连《雪赋》

  19、雪纷纷,掩重门,不由人不断魂,瘦损江梅韵。——关汉卿《大德歌·冬》

  20、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崔涂《除夜巴山道中除夜书怀除夜有怀》

  21、残雪压枝犹有桔,冻雷惊笋欲抽芽。——欧阳修《戏答元珍》

  22、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王维《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

  23、问弄雪飘枝,无双亭上,何日重游。——郑觉齐《扬州慢·琼花》

  24、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卢梅坡《雪梅·其二》

  25、雪粉华,舞梨花,再不见烟村四五家。——关汉卿《大德歌·冬景》

  26、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元好问《摸鱼儿·雁丘词迈陂塘》

  27、霰雪纷其无垠兮,云霏霏而承宇。——屈原《九章》

  28、同为懒慢园林客,共对萧条雨雪天。——白居易《雪夜小饮赠梦得》

  29、罗襟湿未干,又是凄凉雪。——张淑芳《满路花·冬》

  30、烟霏霏。雪霏霏。雪向梅花枝上堆。——吴淑姬《长相思令·烟霏霏》

  31、春近寒虽转,梅舒雪尚飘。——阴铿《雪里梅花诗》

  32、一声画角谯门,丰庭新月黄昏,雪里山前水滨。——白朴《天净沙·冬》

  33、边雪藏行径,林风透卧衣。——贾岛《送邹明府游灵武》

  34、雪消门外千山绿,花发江边二月晴。——欧阳修《春日西湖寄谢法曹歌》

  35、雪岸丛梅发,春泥百草生。——杜甫《陪裴使君登岳阳楼》

  36、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齐己《早梅》

  37、叩长歌,嫦娥欲下,万里挥冰雪。——赵秉文《大江东去·用东坡先生韵》

  38、雪花全似梅花萼。细看不是雪无香,天风吹得香零落。——王旭《踏莎行·雪中看梅花》

  39、燕塞雪,片片大如拳。——华清淑《望江南·燕塞雪》

  40、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如手。——李白《嘲王历阳不肯饮酒》

  41、霜雪兮,冰冻兮洛泽。——王逸《九思》

  42、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李清照《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

  43、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毛泽东《沁园春·雪》

  44、至鹭鸶林,则雪深泥滑,不得前矣。——辛弃疾《贺新郎·把酒长亭说》

  45、悲霜雪之俱下兮,听潮水之相击。——屈原《九章》

  46、瀚海百重波,阴山千里雪。——李世民《饮马长城窟行》

  47、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48、天将暮,雪乱舞,半梅花半飘柳絮。——马致远《寿阳曲·江天暮雪》

  49、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

  50、野客预知农事好,三冬瑞雪未全消。——戴复古《除夜》

  51、看雪飞苹底芦梢,未如鬓白。——吴文英《瑞鹤仙·秋感》

  52、山头堆白雪,风里卷黄沙。——杨守礼《三月巡边晓发夏城》

  53、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陈毅《青松》

  54、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陆游《梅花绝句》

  55、胡马嘶风,汉旗翻雪,彤云又吐,一竿残照。——时彦《青门饮·寄宠人》

  56、岁云暮矣多北风,潇湘洞庭白雪中。——杜甫《岁晏行》

  57、晨起开门雪满山,雪晴云淡日光寒。——郑燮《山中雪后》

  58、庭前雪压松桂丛,廊下点点悬纱笼。——刘禹锡《更衣曲》

  59、投宿笾笾征骑,飞雪满孤村。——孔夷《南浦·旅怀》

  60、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春雪》

  61、溪深难受雪,山冻不流云。——洪升《雪望》

  62、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满长安道。——舒《虞美人·寄公度》

  63、侵陵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杜甫《腊日》

  64、松雪飘寒,岭云吹冻,红破数椒春浅。——周密《献仙音·吊雪香亭梅》

  65、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和不似都奇绝。——吕本中《踏莎行·雪似梅花》

  66、天山三丈雪,岂是远行时。——李白《独不见》

  67、城里夕阳城外雪,相将十里异阴晴。——王守仁《次韵陆佥宪元日春晴》

  68、五月天山雪,无花仅有寒。——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

  69、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卢梅坡《雪梅·其一》

  70、阑干风冷雪漫漫,惆怅无人把钓竿。——姜夔《钓雪亭》

  71、何处飞来林间鹊,蹙踏松梢微雪。——辛弃疾《贺新郎·把酒长亭说》

  7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73、吹灯窗更明,月照一天雪。——袁枚《十二月十五夜》

  74、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75、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76、龟言此地之寒,鹤讶今年之雪。——庾信《小园赋》

  77、朔方正月雪澌澌,单于策马至京西。——沈约《昭君辞》

  78、拨雪寻春,烧灯续昼。——毛滂《踏莎行·元夕》

  79、愁看飞雪闻鸡唱,独向长空背雁行。——罗邺《早发》

  80、黄雾涨天雪晦冥,黑云拂地风膻腥。——沈约《昭君辞》

  81、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黄景仁《别老母》

  82、残雪楼台,迟日园林。——韩《高阳台·除夜》

  83、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二首》

  84、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杜甫《阁夜》

  85、昨夜醉眠西浦月。今宵独钓南溪雪。——洪适《渔家傲引·子月水寒风又烈》

  86、积雪覆平皋,饥鹰捉寒兔。——孟浩然《南归阻雪》

  87、千雷万霆,激绕其身,霰雪雨雹,一时皆下。——李朝威《柳毅传》

  88、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89、林下春晴风渐和,高崖残雪已无多。——王守仁《春晴》

雪的古诗9

  1、惊雪(唐代—陆畅)

  怪得北风急,前庭如月辉(huī)。

  天人宁许巧,剪水作花飞。

  2、落梅风·咏雪(元代—张鸣善)

  漫天坠(zhuì),扑地飞,白占许多田地。冻杀吴民都是你!难道是国家祥瑞(ruì)?

  3、苦雪四首·其二(唐代—高适)

  惠连发清兴,袁安念高卧。

  余故非斯人,为性兼懒(lǎn)惰(duò)。

  赖(lài)兹尊中酒,终日聊自过。

  4、无闷·催雪(宋代—吴文英)

  霓节飞琼,鸾驾弄玉,杳隔平云弱水。倩皓鹤传书,卫姨呼起。莫待粉河凝晓,趁夜月、瑶笙飞环佩。正蹇驴吟影,茶烟灶冷,酒亭门闭。

  歌丽。泛碧蚁。放绣帘半钩,宝台临砌。要须借东君,灞陵春意。晓梦先迷楚蝶,早风戾、重寒侵罗被。还怕掩、深院梨花,又作故人清泪。

  5、霁雪(唐代—戎昱)

  风卷寒云暮雪晴,江烟洗尽柳条轻。

  檐前数片无人扫,又得书窗一夜明。

  6、浣溪沙·往年宏辞御题有西山晴雪诗(金朝—元好问)

  日射云间五色芝,鸳鸯宫瓦碧参(cēn)差(cī)。西山晴雪入新诗。焦土已经三月火,残花犹发万年枝。他年江令独来时。

  7、菩萨蛮·朔风吹散三更雪(清代—纳兰性德)

  朔(shuò)风吹散三更雪,倩魂犹恋桃花月。梦好莫催醒,由他好处行。

  无端听画角,枕畔(pàn)红冰薄。塞马一声嘶(sī),残星拂大旗。

  8、浣溪沙·雪颔霜髯不自惊(宋代—苏轼)

  伽(qié)花彩甚奇,谓有初春之兴。因作二首,寄袁公济

  雪颔(hàn)霜髯(rán)不自惊。更将翦(jiǎn)彩发春荣。羞颜未醉已先赪(chēng)。

  莫唱黄鸡并白发,且呼张丈唤殷兄。有人归去欲卿(qīng)卿。

  9、木兰花·晚妆初了明肌雪(五代—李煜)

  晚妆初了明肌雪,春殿(diàn)嫔(pín)娥鱼贯列。

  笙箫吹断水云间,重按霓(ní)裳(cháng)歌遍彻。

  临春谁更飘香屑?醉拍阑(lán)干情味切。

  归时休放烛光红,待踏(tà)马蹄清夜月。

  10、清平乐·年年雪里(宋代—李清照)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挼(ruó)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bìn)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11、鹧鸪天·雪照山城玉指寒(宋代—刘著)

  雪照山城玉指寒,一声羌(qiāng)管怨楼间。江南几度梅花发,人在天涯鬓(bìn)已斑。

  星点点,月团团。倒流河汉入杯盘。翰(hàn)林风月三千首,寄与吴姬忍泪看。

  12、满庭芳·堠雪翻鸦(清代—纳兰性德)

  堠(hòu)雪翻鸦,河冰跃马,惊风吹度龙堆。阴磷(lín)夜泣,此景总堪悲。待向中宵(xiāo)起舞,无人处、那有村鸡。只应是,金笳(jiā)暗拍,一样泪沾衣。

  须知今古事,棋枰(píng)胜负,翻覆如斯。叹纷纷蛮触,回首成非。剩得几行青史,斜阳下、断碣残碑。年华共,混同江水,流去几时回。

  13、过武昌阻雪仲和王孙邀登黄鹤楼(明代—周光镐)

  洞庭东下楚天浮,挂席西过黄鹤楼。千载白云寒冉冉,一江巴水碧悠悠。

  波摇鹦鹉洲前月,霜落芙蓉镜里秋。何事王孙邀授简,不堪乘兴雪中舟。

  14、寒江钓雪(明代—周复俊)

  岚云冻不飞,江水明素练。

  千林冥若空,遥峰隐还见。

  渔歌岩下起,落日声犹转。

  15、雪关谣(明代—杨慎)

  雪山关,雪风起。十二月,断行旅。雾为箐,冰为台。马毛缩,鸟鸣哀。

  将军不重来,西路何时开。

  16、戈文雪景图(明代—唐寅)

  柴门深闭蓣徐煨,沽得邻家村酿来。

  白发衰颓聊遗岁,山妻稚子笑颜开。

  17、函关雪霁图(明代—唐寅)

  函关雪霁旅人稠,轻载驴骡重载牛。

  科斗店前山积铁,蛤蟆陵下洒倾酒。

  18、咏雪和袁司训韵(元代—李裕)

  片片萦风下九州,寒光应得映书楼。碧窗夜煮茶翻鼎,金帐春生酒满瓯。

  醉后谩成梁苑赋,兴来须棹剡溪舟。百年犹说袁安事,高卧柴门兴自优。

雪的古诗10

  昔去雪如花,今来花似雪;春雪满空来,触处似花开;雾凇挂枝桠,万里雪花飘……如何形容雪的美?一起读读这些飘进诗词里的`“雪”吧!

  江雪

  唐代: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绝句

  唐代: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春雪

  唐代: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夜雪

  唐代: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望雪

  唐代:李世民

  冻云宵遍岭,素雪晓凝华。

  入牖千重碎,迎风一半斜。

  不妆空散粉,无树独飘花。

  萦空惭夕照,破彩谢晨霞。

  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

  唐代:王维

  寒更传晓箭,清镜览衰颜。

  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

  洒空深巷静,积素广庭闲。

  借问袁安舍,翛然尚闭关。

  雪诗

  唐代:张孜

  长安大雪天,鸟雀难相觅。

  其中豪贵家,捣椒泥四壁。

  到处爇红炉,周回下罗幂。

  暖手调金丝,蘸甲斟琼液。

  醉唱玉尘飞,困融香汗滴。

  岂知饥寒人,手脚生皴劈。

  雪晴晚望

  唐代:贾岛

  倚杖望晴雪,溪云几万重。

  樵人归白屋,寒日下危峰。

  野火烧冈草,断烟生石松。

  却回山寺路,闻打暮天钟。

  春日山中对雪有作

  唐代:杜荀鹤

  竹树无声或有声,霏霏漠漠散还凝。

  岭梅谢后重妆蕊,岩水铺来却结冰。

  牢系鹿儿防猎客,满添茶鼎候吟僧。

  好将膏雨同功力,松径莓苔又一层。

  雪中偶题

  唐代:郑谷

  乱飘僧舍茶烟湿,密洒歌楼酒力微。

  江上晚来堪画处,渔人披得一蓑归。

  除夜雪

  宋代:陆游

  北风吹雪四更初,嘉瑞天教及岁除。

  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

  钓雪亭

  宋代:姜夔

  阑干风冷雪漫漫,惆怅无人把钓竿。

  时有官船桥畔过,白鸥飞去落前滩。

  题寒江钓雪图

  清代:释敬安

  垂钓板桥东,雪压蓑衣冷。

  江寒水不流,鱼嚼梅花影。

雪的古诗11

  原文:

  《江雪》

  唐代: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译文

  所有的山,飞鸟全都断绝;所有的路,不见人影踪迹。

  江上孤舟,渔翁披蓑戴笠;独自垂钓,不怕冰雪侵袭。

  注释

  绝:无,没有。

  万径:虚指,指千万条路。

  人踪:人的脚印。

  孤:孤零零。

  蓑笠(suō lì):蓑衣与斗笠

  笠:用竹篾编成的帽子。(“蓑” ,古代用来防雨的衣服;“笠” ,古代用来防雨的帽子。)

  独:独自。

  赏析

  柳宗元笔下的山水诗有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将客观境界写得比较幽僻,而作者的主观的心情则显得比较寂寞,甚至有时不免过于孤独,过于冷清,不带一点人间烟火气。这首《江雪》正是这样,作者只用了二十个字,就描绘了一幅幽静寒冷的画面:在下着大雪的江面上,一叶小舟,一个老渔翁,独自在寒冷的江心垂钓。作者向读者展示的,是这样一些内容:天地之间是如此纯洁而寂静,一尘不染,万籁无声;渔翁的生活是如此清高,渔翁的性格是如此孤傲。其实,这正是柳宗元由于憎恨当时那个一天天在走下坡路的唐代社会而创造出来的一个幻想境界,比起陶渊明《桃花源记》里的人物,恐怕还要显得虚无缥缈,远离尘世。作者所要具体描写的本极简单,不过是一条小船,一个穿蓑衣戴笠帽的老渔翁,在大雪的江面上钓鱼,如此而已。可是,为了突出主要的描写对象,作者不惜用一半篇幅去描写它的背景,而且使这个背景尽量广大寥廓,几乎到了浩瀚无边的程度。背景越广大,主要的描写对象就越显得突出。首先,作者用“千山”、“万径”这两个词,目的是为了给下面两句的“孤舟”与“独钓”的画面作陪衬。没有“千”、“万”两字,下面的“孤”、“独”两字也就平淡无奇,没有什么感染力了。其次,山上的鸟飞,路上的人踪,这本来是极平常的事,也是最一般化的形象。可是,作者却将它们放在“千山”、“万径”的下面,再加上一个“绝”与一个“灭”字,这就将最常见的、最一般化的动态,一下子给变成极端的寂静、绝对的沉默,形成一种不平常的景象。因此,下面两句原来是属于静态的描写,由于摆在这种绝对幽静、绝对沉寂的背景之下,倒反而显得玲珑剔透,有了生气,在画面上浮动起来、活跃起来了。也可以这样说,前两句本来是陪衬的远景,照一般理解,只要勾勒个轮廓也就可以了,不必费很大气力去精雕细刻。可是,作者却恰好不这样处理。这好像拍电影,用放大了多少倍的特写镜头,将属于背景范围的每一个角落都交代得、反映得一清二楚。写得越具体细致,就越显得概括夸张。而后面的两句,本来是作者有心要突出描写的对象,结果却使用了远距离的镜头,反而将它缩小了多少倍,给读者一种空灵剔透、可见而不可即的感觉。

  只有这样写,才能表达作者所迫切希望展示给读者的那种摆脱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的思想感情。至于这种远距离感觉的形成,主要是作者将一个“雪”字放在全诗的最末尾,并且同“江”字连起来所产生的效果。

  在这首诗里,笼罩一切、包罗一切的东西是雪,山上是雪,路上也是雪,而且“千山”、“万径”都是雪,才使得“鸟飞绝”、“人踪灭”。就连船篷上,渔翁的蓑笠上,当然也都是雪。可是作者并没有将这些景物同“雪”明显地联系在一起。相反,在这个画面里,只有江,只有江心。江,当然不会存雪,不会被雪盖住,而且即使雪下到江里,也立刻会变成水。然而作者却偏偏用了“寒江雪”三个字,将“江”与“雪”这两个关系最远的形象联系到一起,这就给人以一种比较空蒙、比较遥远、比较缩小了的`感觉,这就形成了远距离的镜头。这就使得诗中主要描写的对象更集中、更灵巧、更突出。因为连江里都仿佛下满了雪,连不存雪的地方都充满了雪,这就将雪下得又大又密、又浓又厚的情形完全写出来了,将水天不分、上下苍茫一片的气氛也完全烘托出来了。至于上面再用一个“寒”字,固然是为了点明气候;但作者的主观意图却是在想不动声色地写出渔翁的精神世界。试想,在这样一个寒冷寂静的环境里,那个老渔翁竟然不怕天冷,不怕雪大,忘掉了一切,专心地钓鱼,形体虽然孤独,性格却显得清高孤傲,甚至有点凛然不可侵犯似的。这个被幻化了的、美化了的渔翁形象,实际正是柳宗元本人的思想感情的寄托与写照。由此可见,这“寒江雪”三字正是“画龙点睛”之笔,它将全诗前后两部分有机地联系起来,不但形成了一幅凝炼概括的图景,也塑造了渔翁完整突出的形象。

  用具体而细致的手法来摹写背景,用远距离画面来描写主要形象;精雕细琢与极度的夸张概括,错综地统一在一首诗里,是这首山水小诗独有的艺术特色。

雪的古诗12

  1、同为懒慢园林客,共对萧条雨雪天。——白居易《雪夜小饮赠梦得》

  2、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毛泽东《卜算子·咏梅》

  4、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王维《观猎》

  5、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祖咏《望蓟门》

  6、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卢纶《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三》

  7、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8、江南江北雪漫漫。遥知易水寒。——向子諲《阮郎归·绍兴乙卯大雪行鄱阳道中》

  9、八年十二月,五日雪纷纷。——白居易《村居苦寒》

  10、一声画角谯门,丰庭新月黄昏,雪里山前水滨。——白朴《天净沙·冬》

  11、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陈毅《青松》

  12、最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杨万里《最爱东山晴后雪》

  13、江带峨眉雪,川横三峡流。——李白《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

  14、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毛泽东《沁园春·雪》

  15、溪深古雪在,石断寒泉流。——李白《寻高凤石门山中元丹丘》

  16、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杜甫《对雪》

  17、冻云宵遍岭,素雪晓凝华。——李世民《望雪》

  18、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班固《苏武传(节选)》

  19、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崔涂《除夜巴山道中除夜书怀除夜有怀》

  20、雪纷纷,掩重门,不由人不断魂,瘦损江梅韵。——关汉卿《大德歌·冬》

  21、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王维《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

  22、欲往从之雪雰雰,侧身北望涕沾巾。——张衡《四愁诗》

  23、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和不似都奇绝。——吕本中《踏莎行·雪似梅花》

  24、昔去雪如花,今来花似雪。——范云《别诗》

  25、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李清照《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

  26、昨夜吴中雪,子猷佳兴发。——李白《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

  27、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28、雪岸丛梅发,春泥百草生。——杜甫《陪裴使君登岳阳楼》

  29、侵陵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杜甫《腊日》

  30、驱马天雨雪,军行入高山。——杜甫《前出塞九首》

  31、边雪藏行径,林风透卧衣。——贾岛《送邹明府游灵武》

  32、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33、城里夕阳城外雪,相将十里异阴晴。——王守仁《次韵陆佥宪元日春晴》

  34、问弄雪飘枝,无双亭上,何日重游。——郑觉齐《扬州慢·琼花》

  35、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卢梅坡《雪梅·其二》

  36、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37、瀚海百重波,阴山千里雪。——李世民《饮马长城窟行》

  38、尔来从军天汉滨,南山晓雪玉嶙峋。——陆游《金错刀行》

  39、雪霏霏,风凛凛,玉郎何处狂饮?——魏承班《满宫花·雪霏霏》

  40、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卢梅坡《雪梅·其二》

  41、归鸿声断残云碧。背窗雪落炉烟直。——李清照《菩萨蛮·归鸿声断残云碧》

  42、散关三尺雪,回梦旧鸳机。——李商隐《悼伤后赴东蜀辟至散关遇雪》

  43、江涵雁影梅花瘦,四无尘雪飞云起,夜窗如昼。——卢祖皋《贺新郎·挽住风前柳》

  44、黄雾涨天雪晦冥,黑云拂地风膻腥。——沈约《昭君辞》

  45、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

  46、溪谷少人民,雪落何霏霏!——曹操《苦寒行》

  47、遥知独听灯前雨,转忆同看雪后山。——纳兰性德《于中好·送梁汾南还为题小影》

  48、漱冰濯雪,眇视万里一毫端。——张孝祥《水调歌头·金山观月》

  49、五月天山雪,无花仅有寒。——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

  50、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佚名《采薇》

  51、千尺阴崖尘不到,惟有层冰积雪。——辛弃疾《贺新郎·用前韵送杜叔高》

  52、花明玉关雪,叶暖金窗烟。——李白《折杨柳》

  53、庭前雪压松桂丛,廊下点点悬纱笼。——刘禹锡《更衣曲》

  54、梅花大庾岭头发,柳絮章台街里飞。——李商隐《对雪二首》

  55、雪消门外千山绿,花发江边二月晴。——欧阳修《春日西湖寄谢法曹歌》

  56、北风吹雪四更初,嘉瑞天教及岁除。——陆游《除夜雪》

  57、凄凄岁暮风,翳翳经日雪。——陶渊明《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

  58、关山正飞雪,烽火断无烟。——王维《陇西行》

  59、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卢纶《李端公送李端》

  60、松雪飘寒,岭云吹冻,红破数椒春浅。——周密《献仙音·吊雪香亭梅》

  61、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黄景仁《别老母》

  62、林证明霁色,城中增暮寒。——祖咏《终南望余雪》

  63、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陆游《梅花绝句》

  64、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卢梅坡《雪梅·其一》

  65、半夜倚乔松,不觉满衣雪。——孟郊《苦寒吟》

  66、罗襟湿未干,又是凄凉雪。——张淑芳《满路花·冬》

  67、朔方正月雪澌澌,单于策马至京西。——沈约《昭君辞》

  68、寒沙四面平,飞雪千里惊。——范云《效古诗》

  69、古戍苍苍烽火寒,大荒沈沈飞雪白。——李颀《听董大弹胡笳声兼寄语弄房给事》

  70、晨起开门雪满山,雪晴云淡日光寒。——郑燮《山中雪后》

  71、将军玉帐貂鼠衣,手持酒杯看雪飞。——刘基《北风行》

  72、长安大雪天,鸟雀难相觅。——张孜《雪诗》

  73、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偏吹行路难。——李益《从军北征》

  74、烟尘犯雪岭,鼓角动江城。——杜甫《岁暮》

  75、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元好问《摸鱼儿·雁丘词迈陂塘》

  76、三日柴门拥不开,阶平庭满白皑皑。——韩愈《酬王舍人雪中见寄》

  77、行人日暮少,风雪乱山深。——孔平仲《寄内·试说途中景》

  78、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79、处所多霜雪,胡风春夏起。——蔡琰《悲愤诗》

  80、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祖咏《终南望余雪》

  81、天将暮,雪乱舞,半梅花半飘柳絮。——马致远《寿阳曲·江天暮雪》

  82、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白居易《夜雪》

  83、冬宜密雪,有碎玉声。——王禹偁《黄冈竹楼记》

  84、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其一》

  85、阑干风冷雪漫漫,惆怅无人把钓竿。——姜夔《钓雪亭》

  86、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高骈《对雪》

  87、孤飞一片雪,百里见秋毫。——李白《观放白鹰二首》

  88、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89、去年相送,馀杭门外,飞雪似杨花。——苏轼《少年游·润州作》

  90、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张谓《早梅》

  91、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如手。——李白《嘲王历阳不肯饮酒》

  92、吹灯窗更明,月照一天雪。——袁枚《十二月十五夜》

  93、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杨炯《从军行》

  94、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满长安道。——舒亶《虞美人·寄公度》

  95、至若穷阴凝闭,凛冽海隅,积雪没胫,坚冰在须。——李华《吊古战场文》

  96、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张岱《湖心亭看雪》

  97、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98、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二首》

  99、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李白《北风行》

  100、脉脉花疏天淡,云来去数枝雪。——范成大《霜天晓角·梅》

  101、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白居易《卖炭翁》

  102、城雪初消荠菜生,角门深巷少人行。——杨载《到京师》

雪的古诗13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意境赏析:

  说实话,这首诗是我们每一个人都非常熟悉的,就收集在我们小学的语文课本里。当然作为小学生学习这首诗的时候,老师们只能简单地从字面意思作讲解。我的儿子也上小学了,他所学习的书里很自然地将这首诗歌释为:山上的鸟全部飞走了,所有的路上都已经没有人行走。一个老头头戴斗笠,身批蓑衣,坐在小船上,在飘满雪花的.江面上垂钓。对小学生而言,这种纯字面的解释本身没有错,但实际上已经完全游离了诗的本身意境。

  我一直认为,这首诗意境清寒高洁,孤傲绝俗,堪称中国古典诗词意境之典范。全文缪缪二十字,但每一个字都用得恰到好处,一个千山,一个万径,一个鸟飞绝,一个人踪灭,把一个寒冷孤独的环境和氛围表现得淋漓尽致。突然话锋一转,在这样一个寒冷孤独的环境和氛围中,江面是有一只小船,一个老头头戴斗笠,身批蓑衣,坐在小船上,在飘满雪花的江面上安静地钓鱼。一个孤,一个独,一个蓑笠翁,一个寒江雪,相互映衬,白皑皑,冷清清幽冷孤寒之感由然而生。这是一幅江天雪景图。山山是雪,路路皆白。飞鸟绝迹,人踪湮没。遐景苍茫,迩景孤冷。意境幽僻,情调凄寂。

  如果我们闭上眼睛,展开想象的翅膀,我们不难发现,其实这首诗有双重意境:一是诗歌本身所描绘的寒冷孤独的意境和老翁江面垂钓相互映衬而显现出的一幅极具情趣和生机的孤翁寒天垂钓图;二是作者心中的意境,也即是作者写作此诗时想要表达的内心情感,那是一种宏大的孤独的但又是无比崇高的内心情感,这是一种超凡脱俗的人生境界,这种人生境界超越了物质,超越了诗中的意象,甚至超越了生命的本身,这种情感只有用我们的安静的心才能体会。

雪的古诗14

  1、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

  2、瀑布泻天来,飞雪寒涔涔。郑獬《送岷山杨道士游庐山》

  3、岸旁青草长不歇,空中白雪遥旋灭。岑参《热海行送崔侍御还京》

  4、去年相送,余杭门外,飞雪似杨花。今年春尽,杨花似雪,犹不见还家。苏轼《少年游·去年相送》

  5、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高启《咏梅九首》

  6、不似天涯,卷起杨花似雪花。苏轼《减字木兰花·立春》

  7、塞马一声嘶,残星拂大旗。纳兰性德《菩萨蛮·朔风吹散三更雪》

  8、笙箫吹断水云间,重按霓裳歌遍彻。李煜《木兰花·晓妆初了明肌雪》

  9、江上雪,独立钓渔翁。李纲《望江南·江上雪》

  10、惊沙乱海日,飞雪迷胡天。李白《古风其六·代马不思越》

  11、龙马花雪毛,金鞍五陵豪。李白《白马篇》

  12、叹寄与路遥,夜雪初积。姜夔《暗香疏影》

  13、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岑参《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14、旋扑珠帘过粉墙,轻于柳絮重于霜。李商隐《对雪二首》

  15、瓢弃尊无绿,炉存火似红。杜甫《对雪》

  16、侵寻半月是花朝,大雪漫天五日飘。方回《二月朔大雪已五日三首·侵寻半月是花朝》

  17、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8、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卢纶《塞下曲》

  19、古戍苍苍烽火寒,大荒沈沈飞雪白。李颀《听董大弹胡笳声兼寄语弄房给事》

  20、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卓文君《白头吟》

  21、关山正飞雪,烽火断无烟。王维《陇西行》

  22、瀚海百重波,阴山千里雪。李世民《饮马长城窟行》

  23、独出前门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白居易《村夜》

  24、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25、风落吴江雪,纷纷入酒杯。山翁今已醉,舞袖为君开。李白《对酒醉题屈突明府厅》

  26、雪霏霏,风凛凛,玉郎何处狂饮?魏承班《满宫花·雪霏霏》

  27、今年元夕。探尽江梅,都无消息。草市梢头,柳庄深处,雪花如席。张孝祥《柳梢青·今年元夕》

  28、衔霜当路发,映雪拟寒开。何逊《咏早梅》

  29、江南几度梅花发,人在天涯鬓已斑。刘著《鹧鸪天·雪照山城玉指寒》

  30、芦花飞雪暗长汀,枫叶栖霞映秋水。何乔新《送金郎中还南京分韵得韡字》

  31、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齐己《早梅》

  32、空景忽开霁,雪花犹在衣。孟郊《听蓝溪僧为元居士说维摩经》

  33、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崔涂《除夜/巴山道中除夜书怀/除夜有怀》

  34、八年十二月,五日雪纷纷。白居易《村居苦寒》

  35、大雪压梧桐,折柴堕峥嵘。孟郊《饥雪吟》

  36、岁暮大雪天,压枝玉皑皑。白居易《庭松》

  37、时天晦大雪,泪目苦矇瞀。韩愈《南山诗》

  38、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

  39、残雪楼台,迟日园林。韩疁《高阳台·除夜》

  40、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41、百花头上开,冰雪寒中见。辛弃疾《生查子·重叶梅》

  42、龟言此地之寒,鹤讶今年之雪。庾信《小园赋》

  43、雪花零碎逐年减,烟叶稀疏随分新。白居易《题州北路傍老柳树》

  44、携箩驱出敢偷闲,雪胫冰须惯忍寒。范成大《雪中闻墙外鬻鱼菜者求售之声甚苦有感》

  45、冻云宵遍岭,素雪晓凝华。李世民《望雪》

  46、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杜甫《野望》

  47、甲子徒推小雪天,刺梧犹绿槿花然。张登《小雪日戏题绝句》

  48、千雷万霆,激绕其身,霰雪雨雹,一时皆下。李朝威《柳毅传》

  49、巫山赋彩云,郢路歌白雪。李白《感遇其四》

  50、路入千山愁自知,雪花撩乱压松枝。陈羽《题清镜寺留别》

  51、山头堆白雪,风里卷黄沙。杨守礼《三月巡边晓发夏城》

  52、最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杨万里《最爱东山晴后雪》

  53、清明将近雪花翻。不道海棠消瘦、柳丝寒。范成大《虞美人·玉箫惊报同云重》

  54、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韦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

  55、柳色黄金嫩,梨花白雪香。李白《宫中行乐词八首·其二》

  56、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卢梅坡《雪梅》

  57、落雪临风不厌看,更多还恐蔽林峦。可止《小雪》

  58、永丰柳,无人尽日花飞雪。张先《千秋岁·数声鶗鴂》

  59、长安有贫者,为瑞不宜多。罗隐《雪》

  60、孤飞一片雪,百里见秋毫。李白《观放白鹰二首》

  61、崖高瀑布洒晴雪,净筅石鼎烹春茶。朱希晦《简子文林训导》

  62、小酌酒巡销永夜,大开口笑送残年。白居易《雪夜小饮赠梦得》

  63、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杜甫《端午日赐衣》

  64、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65、腊雪一尺厚,云冻寒顽痴。杜牧《雪中书怀》

  66、玉盘杨梅为君设,吴盐如花皎白雪。李白《梁园吟》

  67、水晶帘外娟娟月,梨花枝上层层雪。杨基《菩萨蛮·水晶帘外娟娟月》

雪的古诗15

  刘长卿的《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语言朴实浅显,写景如画,叙事虽然简朴,含意十分深刻。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唐 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作者简介]

  刘长卿(约公元709—780年)字文房,河间(今天的河北省河间县)人。唐代诗人。青少年读书于嵩阳,天宝中进士及第。肃宗至德年间任监察御史,后为长洲尉,因事贬潘州南巴尉。上元东游吴越。代宗大历中以检校祠部员外郎为转运使判官,任淮西鄂岳转运留后,被诬贪赃,贬为睦州司马。德宗朝任随州刺史,叛军李希烈攻随州,弃城出走,复游吴越,终于贞元六年之前。作品集为《刘随州诗集》。其诗气韵流畅,意境幽深,婉而多讽,以五言擅长,自诩为“五言长城”。其流传于世的诗中,以《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最为有名。

  [注释]

  宿——过夜,夜里睡觉。

  芙蓉山——山名,在今天的山东省临沂县南,山下有芙蓉湖。

  主人——指留宿诗人的人家。

  暮——傍晚,天色将要暗的时候。

  苍山——山名。在今天的山东省临沂县东近百里。

  白屋——这里是指茅草屋,很简陋的房屋。

  柴门——用树枝和柴禾编制的简陋的门。后用来比喻穷苦人家。

  犬吠——狗叫。吠,狗叫。

  [译文]

  夜暮降临,连绵的山峦在苍茫的夜色中变得更加深远。

  天气寒冷,使这所简陋的茅屋显得更加清贫。

  半夜里一阵犬吠声把我惊醒,原来是有人冒着风雪归家门!

  [赏析]

  这首诗描绘的是一幅风雪夜归图。

  前两句,写诗人投宿山村时的所见所感。首句“日暮苍山远”,“日暮”点明时间,正是傍晚。“苍山远”,是诗人风雪途中所见。青山遥远迷蒙,暗示跋涉的艰辛,急于投宿的心情。次句“天寒白屋贫”点明投宿的地点。“白屋”,主人家简陋的茅舍,在寒冬中更显得贫穷。“寒”“白”“贫”三字互相映衬,渲染贫寒、清白的气氛,也反映了诗人独特的`感受。

  后两句写诗人投宿主人家以后的情景。“柴门闻犬吠”,诗人进入茅屋已安顿就寝,忽从卧榻上听到吠声不止。“风雪夜归人”,诗人猜想大概是芙蓉山主人披风戴雪归来了吧。这两句从耳闻的角度落墨,给人展示一个犬吠人归的场面。

  这首诗历来解释不同,主要分歧是在对“归”的理解上。一种意见认为“归”是诗人的来到,诗人在迷漫风雪中忽然找到投宿处,如“宾至如归”一般。另一种意见是芙蓉山主人风雪夜归。关键是诗人的立足点在哪里。前者,诗人是在“白屋”外,在风雪途中;后者,诗人在“白屋”内,或前两句在屋外,后两句在屋内。

  拓展阅读:刘长卿生平

  刘长卿是由盛唐向中唐过渡时期的一位杰出诗人。关于刘长卿的生平一直没有确考,《旧唐书》和《新唐书》都没有他的传记,闻一多先生认为其生年为公元709年,傅璇琮先生认为是710年左右或725年左右,还有其它的说法。卒年一般认为是在789至791年之间;也就是说,刘长卿经历了玄宗、肃宗、代宗和德宗四朝。

  刘长卿因官至随州刺史,也称刘随州。宣城(今属安徽)人,郡望河间(今属河北)。唐玄宗天宝进士。肃宗至德间任监察御史、长洲县尉,贬岭南南巴尉,后返,旅居江浙。代宗时历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被诬再贬睦州司马。德宗建中二年(781),任随州(今属湖北)刺史,世称刘随州。

  他生平坎坷,有一部分感伤身世之作,但也反映了安史之乱后中原一带荒凉凋敝的景象。如《穆陵关北逢人归渔阳》、《疲兵篇》、《新息道中作》等,笔调苍凉沉郁。刘长卿诗以五七言近体为主,尤工五言。五律简练浑括,于深密中见清秀。如《新年作》、《岳阳馆中望洞庭湖》、《碧涧别墅喜皇甫侍御相访》、《海盐官舍早春》等。七律也多秀句 ,如“细雨湿衣看不见 ,闲花落地听无声”(《别严士元》)、“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长沙过贾谊宅》)。

  五绝如《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江中对月》、《送灵澈上人》,以白描取胜,饶有韵致。但他的大部分诗内容单薄,境界狭窄,缺少变化,有字句雷同之感。

  年轻时在嵩山读书,玄宗天宝中登进士第。在天宝十四载(755年)他可能登进士第,但是还没有揭榜,安史之乱就爆发了。756年,肃宗即位,刘长卿被任命到苏州下属的长洲县当县尉。不久被诬入狱,遇大赦获释,至德三载(758年)正月摄(代理)海盐令,上元元年(760年)春,被贬为潘州南巴(今广东电白)尉,离开苏州到洪州待命。在赴洪州途中,逗留馀干,与大诗人李白相遇,“谁怜此别悲欢异,万里青山送逐臣。”(《将赴南巴至馀干别李十二》)李白当时在流放夜郎途中遇赦放还,而自己将远行岭外。

  其实,刘长卿终于没有到南巴任职。次年(761年)秋天,他又奉命回到苏州接受“重推”。

  后来数年宦海浮沉,终不得志,元人辛文房的《唐才子传》卷二这样说:“长卿清才冠世,颇凌浮俗,性刚多忤权门,故两逢迁斥,人悉冤之。”上元二年(761年)从南巴返回,旅居江浙。这时江南刚经历过刘展之乱,本来繁华富庶的吴郡一带变得破败萧条。刘长卿有诗纪其事:“空庭客至逢摇落,旧邑人稀经乱离。”(《自江西归至旧任官舍》)代宗大历五年(770年)以后,历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因为性格刚强,得罪了鄂岳观察使吴仲孺,被诬为贪赃,再次贬为睦州(今浙江淳安)司马。

  在睦州时期,与当时居处浙江的诗人有广泛的接触,如皇甫冉、秦系、严维、章八元等都有诗酬答。德宗建中二年(781年),又受任随州(今湖北随县)刺史。世称“刘随州”。兴元元年(784年)和贞元元年(785年)间,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割据称王,与唐王朝军队在湖北一带激战,刘长卿即在此时离开随州。

  刘长卿曾两次遭到贬谪,旅居各地期间多次遭到战乱,因此他有一部分感伤身世之作,也反映了安史之乱以后中原一带荒凉凋敝的景象。如“城池百战后,耆旧几家残”(《穆陵关北逢人归渔阳》),“鸟雀空城在,榛芜旧路迁”(《送河南元判官赴河南勾当苗税充百官俸禄》),以及《疲兵篇》、《新息道中作》等,笔调苍凉沉郁,内容具有时代特征。

  刘长卿诗以五七言近体为主,尤工五言,自诩为“五言长城”(权德舆《秦征君校书与刘随州唱和集序》)。《新唐书·艺文志》著录他的集子10卷,《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同。据丁丙《善本书室藏书志》,著录有《唐刘随州诗集》11卷,为明翻宋本,诗10卷,文1卷。现在通行的如《畿辅丛书》本的《刘随州集》,《四部丛刊》本的《刘随州文集》,都为这种11卷本。《全唐诗》编录其诗为5卷。事迹见《唐诗纪事》、《唐才子传》。

【雪的古诗】相关文章:

雪的古诗05-19

有关雪的古诗10-25

描写雪的古诗01-27

关于雪的古诗04-24

描写雪的古诗08-06

江雪古诗的意思08-02

江雪古诗原文11-25

古诗《江雪》朗读09-13

古诗江雪解释11-23

《江雪》古诗鉴赏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