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与高适薛据同登慈恩寺浮图》古诗和赏析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对那些朗朗上口的古诗很是熟悉吧,古诗是古代中国诗歌的泛称,在时间上指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中国的诗歌作品。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与高适薛据同登慈恩寺浮图》古诗和赏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与高适薛据同登慈恩寺浮图》古诗和赏析1
【诗句】秋色从西来,苍然满关中。
【出处】唐·岑参《与高适薛据同登慈恩寺浮图》
【翻译】萧瑟的秋风从西吹来,苍茫茫的秋色弥漫了整个关中。
【全诗】
与高适薛据同登慈恩寺浮图
[唐]岑参
塔势如涌出,孤高耸天宫。
登临出世界,磴道盘虚空。
突兀压神州,峥嵘如鬼工。
四角碍白日,七层摩苍穹。
下窥指高鸟,俯听闻惊风。
连山若波涛,奔凑似朝东。
青槐夹驰道,宫馆何玲珑。
秋色从西来,苍然满关中。
五陵北原上,万古青濛濛。
净理了可悟,胜因夙所宗。
誓将挂冠去,觉道资无穷。
【全诗赏析】
先看起句:“塔势如涌出,孤高耸天宫。”此叙诗人身在塔底,猛见七层之塔直耸云霄的瞬间印象,不仅发语突兀,而且著一“涌”字,顿有一种强烈的“生成”感:那塔仿佛才从地下冲涌而起,就扶摇直上,刹那间便穿透云空;其“孤高”自得之态,竟把缥缈森严的“天宫”,也逼得退避三舍。笔端带有何等气势!至于杜甫,作诗既在其后,又有与岑参一比高下之心,开篇自亦吐语惊人、毫不相让:“高标跨苍穹,烈风无时休”——以“跨”字状貌高塔横出青穹的'雄影,又烘托以烈烈不息的天半之“风”,气势虽不若岑参,境界则更见阔远,可谓旗鼓相当。
接着四句叙登塔。由于诗人巧妙地把塔外世界作为登高的参照物,那愈升愈高的景象,便带有了奇幻飘渺的错觉。随着逐层的升登,诗人仿佛一步步踏“出”了人间的大千“世界”。仰看头上的“蹬道”,因为有塔外碧天白云的衬托,便似乎不是架设在塔身之内,而是无所凭借地盘升于“虚空”之上!到了楼近塔顶的高处,感觉就更奇幻了:那峥嵘高峻的宝塔,仿佛不是从地上耸起,倒是靠了鬼斧神工之力,从悬浮的万里云空,突然压向了神州大地——“蹬道盘虚空”、“突兀压神州”两句,正是从诗人登高俯、仰的错觉中,表现慈恩寺塔的峻高,不仅富于动态感,而且造出了一个惊心动魄的奇境。比较起来,杜甫之叙登塔,就略显逊色了:“自非旷士怀,登兹翻百忧。方知象教力,足可追冥搜。仰穿龙蛇窟,始出枝撑幽”——方始登高,便生“百忧”,自是忧国忧民的“诗圣”襟怀。但就对升登之境的描摹看,杜诗毕竟太跳脱了些,反不如岑作之奇妙真切。
《与高适薛据同登慈恩寺浮图》古诗和赏析2
【诗句】突兀压神州,峥嵘如鬼工。
【出处】唐·岑参《与高适薛据同登慈恩寺浮图》
【翻译】耸然而出雄视着神州大地,峥嵘峻险非人力营建之工
【全诗】
与高适薛据同登慈恩寺浮图
[唐] 岑参
塔势如涌出,孤高耸天宫。
登临出世界,磴道盘虚空。
突兀压神州,峥嵘如鬼工。
四角碍白日,七层摩苍穹。
下窥指高鸟,俯听闻惊风。
连山若波涛,奔凑似朝东。
青槐夹驰道,宫馆何玲珑。
秋色从西来,苍然满关中。
五陵北原上,万古青濛濛。
净理了可悟,胜因夙所宗。
誓将挂冠去,觉道资无穷。
【全诗赏析】
天宝十年 (751),岑参第一次出塞回到长安,此诗即留在长安期间同诗人杜甫、高适、薛据、储光羲同游慈恩寺塔而作的写景名诗。
杜甫讲: “岑参兄弟皆好奇。”这首咏塔诗就充分展示了岑参诗歌好奇的一面。这种奇瑰的诗风和佛塔的.神秘莫测非常和谐,真正达到了情景交融,内在情感和外在表征和谐统一的诗歌境界。诗在描摹慈恩寺塔的巍峨高大方面,可谓匠心独运。“如涌出”、“耸天宫”、“碍白日”、“摩苍穹”等等,语语奇绝,令人有身临其境之感,让人为之击节赞叹。
【《与高适薛据同登慈恩寺浮图》古诗和赏析】相关文章:
《雪后与群公过慈恩寺》古诗赏析01-23
高适《塞上听吹笛》古诗赏析与翻译11-29
关于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的赏析及译文04-20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古诗注释译文及赏析04-12
高适封丘作原文及赏析06-25
高适写的经典古诗(精选17首)07-13
《别董大》高适古诗鉴赏11-17
古诗宫词薛逢赏析12-21
《登太白峰》古诗赏析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