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诸子登岘山》古诗赏析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与诸子登岘山》古诗赏析

时间:2022-10-08 15:15:13 古诗大全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与诸子登岘山》古诗赏析

  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经典的古诗吧,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究竟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与诸子登岘山》古诗赏析,欢迎阅读与收藏。

《与诸子登岘山》古诗赏析

  《与诸子登岘山》

  [唐]孟浩然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题解】

  此诗写秋日登岘山所见风景以及因古迹而引起的感叹。发语平淡至极,至“水落”、“天寒”的索寂景色描写,诗意由平淡转入深沉,进而使“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变得凝重。此诗感染力极强,之所以能引发人们强烈的共鸣,或许在于作者所咏叹的“时间永恒、人生短暂”是古今中外无不同慨的自然法则。诸子:指同游的几位朋友。

  创作背景

  《与诸子登岘山》即创作于诗人在家乡隐居读书、写诗自娱期间。诗人与几个朋友登上岘山游玩,凭吊羊公碑,想起羊祜说过的“自有宇宙,便有此山,由来贤者胜士登此远望如我与卿着,皆湮灭无闻,使人伤悲”的话,正与诗人的处境正相吻合。由此借古抒怀,写下了这首诗。

  【注释】

  ①代谢:新陈交替。

  ②胜迹:著名的古迹。

  ③“水落”两句写登山远望之所见:鱼梁洲因水落而显著,云梦泽因天寒而深沉。鱼梁,洲名,在襄阳附近汉江中,汉末隐士庞德公曾隐居。梦泽,即云梦泽,古代大泽名,今洪湖、梁子湖等湖泊,皆古云梦遗迹。

  【译文】

  人事变化更替不断,古往今来连绵无限。山川大地留下历史遗迹,我辈又来登高临远。水落石出,鱼梁洲清浅;天寒木落,云梦泽广袤无边。晋人羊祜纪念碑尚在,读后令人涕泪涟涟。

  【鉴赏】

  诗中写的岘山,又称岘首山,在襄阳县南,是一名胜之地。山上有晋代镇守襄阳的羊祜的庙碑,是羊祜死后襄阳人民为纪念他的功业而建立的。羊祜在任时,常造访岘山,尝顾谓从事邹湛等曰: “自有宇宙,便有此山,由来贤达胜士,登此远望,如我与卿者多矣,皆湮灭无闻,使人伤悲!”岘山的羊祜的庙与碑的存在,说明羊祜并没有随着历史的古今代谢,而“湮灭无闻”,孟浩然对此情景,感慨万端,写下了这首情绪比较复杂而风格又比较含蓄的五言律诗。

  孟浩然登岘山拜谒羊祜的碑庙,这件事本身就是非常矛盾的,无限的感慨都出自这个矛盾。他本人求仕不成,隐居襄阳故家,尽管自作放达,想多从隐逸生活中寻求仕途栖栖者所不能体验的乐趣,比如春夜里卧听雨摇花落,吟诵“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春晓》)暮色中闲看归人争渡,构思“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夜归鹿门山歌》)但是心中总还有一种不安,这就是当年在诗中写下过的愿望: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此刻虽已隐居颇深,但仍有“端居”为憾之感;更为令其恨憾的是, “荷风送清香,竹露滴清响,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夏日南亭怀辛大》)而且诗人预想到,在生活中也很难遇到对自己知音又能有力援引的人物,因而深感未来渺茫,“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早寒江上有怀》)孟浩然就是带着这种心情到古人的遗迹中去找慰藉,要使自己无可寄托的心情,得到一个对象化的表现。可是当孟浩然一旦进一步思维与感觉到这个历史遗迹的意义时,他就发现晋代羊祜这个人物的作为,与他自己现在的处境又是极为反向的,因为羊祜是以“德冠四海,道嗣前哲”,功业重世,遗爱人间,才被人纪念的。其业绩不是隐居者的闲处逸为,对比之下,自己正是怀有羊公的希求,而在行为上却又在走着与之相反的路,诗人在羊祜的对象存在中观照了自己,认识了自己的存在,他更痛感到,这有碑铭绩的羊祜,此刻才能真正理解自己,成为异代不同时的知音者。“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真正的底蕴原来在此。

  这首诗在艺术风格上的含蓄之处,是诗人对于隐居闲处感到十分孤寂,对于岁月空过感到非常惋惜,对于功名求取感到特别渺茫,对于知音知己感到实为难遇,把这些思想感情,全都表现在诗的形象之中,而在文字的表面却不露一丝痕迹,读者若了解诗中的情意,必须透过形象,从中寻求其情调,细加品味,感知酸楚。而人们一当把握了诗的情调之后,含蓄之中又觉特别清楚,决不朦胧飘忽,更不能随意解释。这就有了含蓄格调与真实具体情态的恰当结合。

  【全诗鉴赏】

  这是一首吊古伤今的诗。此诗借登山远眺,吊古伤今,抒发了自己身世不 遇、无所作为的伤感之情。晋代羊祐,镇守荆襄,政绩卓著,百姓立庙建碑,岁时祭祀。 孟浩然携诸子登上岘山,见羊公碑在,流芳至今,内心能无振荡乎?首联言人有生老病 死,家有悲欢离合,人事在不断地消亡变化;春去秋来,时光流逝,朝代也在不断循环更 替。此联概括了自然、人生、社会及万事万物的变化规律,具有极强的哲理性。次联紧 承上联“古”“今”二字,江山胜迹在,我辈来登临,其心事浩茫,能不怅然! 颈联抓住时 令特点,描写远望寒冬之景象:冬水下落,鱼梁高露,溪水更清浅;寒天萧森,云梦广阔, 大泽益深远。此境清寒空阔,以冬景衬心境,愈显心情之悲凉也。尾联因景生情,抒发 感慨:四百余年过去,诗人读罢碑文,为何如此伤悲?诗人想到人事变迁,羊公能与山 河同在,能无景仰之意?再想想自己,一介布衣,一事无成,死后湮没,能无悲伤之情? 此诗“俯仰古今,寄慨苍凉”(俞陛云《诗境浅说》);写清空之景,静悟哲理,抒发真情,颇 有意趣,乃上乘之作。

  作者介绍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孟子第33代。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更多古诗欣赏文章敬请关注“可可诗词频道”的孟浩然的诗全集栏目。

  孟浩然是唐代第一个倾大力写作山水诗的诗人。他主要写山水诗,是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之一,他前期主要写政治诗与边塞游侠诗,后期主要写山水诗。其诗今存二百余首,大部分是他在漫游途中写下的山水行旅诗,也有他在登临游览家乡一带的万山、岘山和鹿门山时所写的遣兴之作。还有少数诗篇是写田园村居生活的。诗中取材的地域范围相当广大。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与诸子登岘山》古诗赏析】相关文章:

古诗秋登兰山寄张五赏析10-14

《登太白峰》古诗赏析04-14

《山行》古诗赏析06-29

山行的古诗及赏析09-17

登幽州台歌古诗赏析10-26

《登黄鹤楼》古诗赏析03-26

古诗《山行》的原文及赏析10-29

山行古诗译文及赏析06-11

山行古诗译文及赏析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