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别》古诗原文和赏析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送别》古诗原文和赏析

时间:2022-11-29 15:11:01 古诗大全 我要投稿

《送别》古诗原文和赏析

  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许多人对一些广为流传的古诗都不陌生吧,古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又称古体诗或古风。那么问题来了,到底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送别》古诗原文和赏析,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送别》古诗原文和赏析

  《送别》古诗原文和赏析 1

  【诗句】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

  【出处】唐·王维《送别》。

  【译注】请你下马喝一杯美酒,我想问问你要去哪里?

  【全诗】

  《送别》

  [唐]·王维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赏析】

  这首诗系送别友人之作。从诗中“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句意看,此君当是仕途失意而归隐南山的,因而诗中除送别外,还含有劝勉宽慰的意思。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饮君酒即劝君饮酒之意,言友人辞归,置酒饯行。句前置“下马”二字,并不一定就是友人下马相饮,带有自然随意的味道。从此可看出其友人洒落旷达之情怀,如李白诗所说的“人生在世不得意,明朝散发弄扁舟”这种放达潇洒之风格。复言“问君何所之”,也并不是不知所之,而是借以引出下文。作者以此发端,既以交待别事,又更深一层地说明仕途失意而于人生仍有无限的情趣。接下二句“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是友人的回答,与李白之不得意则散发弄扁舟正相似,反映唐人的一种处世精神。南山即终南山,在今陕西西安南面。唐代有许多名士曾在此隐居,调适待机,以图再进仕途,所以曾有“终南捷径”之说法。正因为友人此去是归卧南山,所以作者才说: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这似是全诗意旨所归。本来有许多劝勉的话,有不少道理要说,但却不知从何说,也无暇细说,于是一语道尽: “白云无尽时”。沈德潜尝谓此句: “白云无尽,足以自乐,勿言不得意也”(《唐诗别裁》),以为是劝解之辞。实际上这一句机智含蓄,包蕴无限内容。一方面是说:世道万变,功名利碌只如过眼烟云,何如归卧南山,看白云悠悠自乐,人生之情味亦无穷;另一方面,说南山白云不尽,似乎还隐含有终南捷径、仕路前程正未可知的意思。显然从宽慰友人角度讲,这样看似乎更周到一些。

  这首诗感情自然真挚,语言明朗,不假雕饰,具有一种淳朴深厚之美。尤其末了两句,高步瀛谓其“妙远”(《唐宋诗举要》)。这种“妙远”除了指诗中情思无限外,似乎还含有一种穷尽世理,领悟超妙之意。嵇康诗中有“手挥五弦,目送归鸿”(《送秀才入军》)句,既写情又寄理,一片玄机,只在心解。王维以“白云无尽时”作结,此意亦颇同嵇康,不惟以写景来表情说理,更在于从中表现出心灵的体悟,这也就是它含蕴无限,言说不尽的关键所在。这种写法是技巧,也是一种纯自然的无技巧。

  《送别》古诗原文和赏析 2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出自近代诗人李叔同的古诗作品《送别》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煮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几时还,来时莫徘徊。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别离多。

  【鉴赏】

  李叔同在日本留学时,日本歌词作家犬童球溪采用《梦见家和母亲》的旋律填写了一首名为《旅愁》的歌词。而李叔同作的《送别》,则取调于犬童球溪的《旅愁》。

  《送别》不涉教化,意蕴悠长,音乐与文学的结合堪称完美。歌词以长短句结构写成,语言精练,感情真挚,意境深邃。歌曲为单三部曲式结构,每个乐段由两个乐句构成。第一、三乐段完全相同,音乐起伏平缓,描绘了长亭、古道、夕阳、笛声等晚景,衬托也寂静冷落的气氛。 第二乐段第一乐句与前形成鲜明对比,情绪变成激动,似为深沉的感叹。第二乐句略有变化地再现了第一乐段的第二乐句,恰当地表现了告别友人的离愁情绪。

  这些相近甚至重复的乐句在歌曲中并未给人以繁琐、絮叨的印象,反而加强了作品的完整性和统一性,赋予它一种特别的美感。“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淡淡的笛音吹出了离愁,幽美的歌词写出了别绪,听来让人百感交集。首尾呼应,诗人的`感悟:看破红尘。

  《送别》古诗原文和赏析 3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这首诗写送友人归隐,看似语句平淡无奇,细细读来,却是词浅情深,含着悠然不尽的意味。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第一句叙事。“饮”是使动用法,“使……饮”的意思。一开始就写饮酒饯别,是点题。第二句设句,问君到哪里去。由此引出下面的答话,过渡到写归隐。这一质朴无华的问语,表露了诗人对友人关切爱护的深厚情意。送别者的感情起始就渗透在字里行间。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不得意”三字,显然是有深意的。不仅交待友人归隐的原因,表现他失意不满的情绪;同时也从侧面表达诗人自己对现实愤懑不平的心情。这三字是理解这首诗题旨的的一把钥匙。诗人在得知友人“不得意”的心情后,劝慰道:“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你只管去吧,我不再苦苦寻问了。其实你何必以失意为念呢?那尘世的功名利禄总是有尽头的,只有山中的白云才没有穷尽之时,足以供你娱乐排遣了。

  这两句表现了诗人很复杂的思想感情:既有对友人的安慰,又有自己对隐居的欣羡;既有对人世荣华富贵的否定,又似乎带有一种无可奈何的情绪。联系前面“不得意”三字看来,在这两句诗中,更主要的则是对朋友的同情之心,并蕴含着诗人自己对现实的愤激之情,这正是此诗的着意之处和题旨所在。从写法上看,前面四句,写得比较平淡,似乎无甚意味,至此两句作结,诗意顿浓,韵味骤增,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当然,这两句也不是平空而起的,而是由前面看似乎平淡的四句发展而来的,如果没有前四句作铺垫,这两句结尾也就不会给人这样强的“清音有余”(谢榛语)的感觉。

  《送别》古诗原文和赏析 4

  渡荆门送别——[唐]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荆门:山名,在湖北省宜都县西北。战国时属于楚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渡远,是“远渡”的倒写。来从,是“来作”之意。这两句的意思是说,诗人乘船远渡荆门,是来楚国做一次旅游。

  楚国:古楚国之地,泛指今湖北、湖南一带。

  江:长江。

  大荒:广阔无际的原野。

  月下:月亮下移。

  海楼:海市蜃楼。

  仍怜故乡水:仍,频频。怜,爱。故乡水,指长江,李白早年住在四川,故有此言。全句的意思是说,我依然怜爱这来自故乡之水。

  自荆门之外的西蜀沿江东下,来到楚国境内旅游。在旅途中,沿江两岸的崇山随着荒野的出现渐渐消失,奔腾的长江也就在无边的野上浩浩荡荡地蔓延开去,变得开阔、舒缓了。皎洁的明月在空中流转,如同凌空飞下的明镜,云气蒸腾缭绕,在大江面上变幻莫测,如同海市蜃楼一般。我依然怜爱这来自故乡流水,不远万里,送我的远行。

  李白(701—762年)字太白,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附近),其先世于隋末流徙中亚,他就诞生在中亚的碎叶(今俄罗斯托克马克)。五岁时随父亲迁居绵州的彰明县(今四川江油县)清廉乡。从李白自叙青年时代的阔绰生活来看,他的家庭原来可能是一个富商。幼年时,他的父亲对他进行过传统的文化教育,青年时曾接近过戴天山的道士和纵横家赵蕤,也受过儒家的影响,思想比较复杂。总的说来,手纵横家和道家的思想影响较深。这些思想支配着她的生活,使他沿着一条传奇式的生活道路,度过了自己光彩而有坎坷的一生。

  李白的诗歌以豪迈的气魄歌唱自己的进步理想,抨击权贵,藐视礼教,揭露封建社会的黑暗,表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但也时时流露出怀才不遇、人生如梦等消极情绪。在艺术上,他的诗歌具有丰富的想象力,运用大胆的夸张和深入浅出的语言,形成了豪爽的风格,是继屈原之后我国古代鸡鸡浪漫主义诗歌的杰出代表。传世作品有清王琦注《李太白全集》较为详尽。

  诗的标题是《渡荆门送别》,但是实际上并没有写诗人送别什么人,看起来似乎令人费解。但是从作品的最后两句我们不难看出,这里的“送别”指的是“故乡水”送别故乡人,即载舟送别远游之诗人。李白的童年和少年时代都是在蜀地度过的,他对家乡的山山水早就产生了深厚的感情。他二十五岁时才开始远游长江、黄河中下游各地,这首诗就是他出蜀远游时写的。在这里,诗人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表达了对故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的深切留恋之情。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这两句是在说诗人这次远离养育自己多年的故乡,乘船渡过千里之外的荆门,来到战国时期的楚国属地漫游。这两句诗没有惊人之处,但它是总写,起着统领全的作用,是作品的总起。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四句是回过头来写的,作品采用了倒叙的写法,写诗人乘船去楚国属地荆门时一路上的所见所感。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两句写的是诗人坐在船上延长江顺流东下时一路上眼前景色的变化。这两句诗容量特别大,诗人乘船从峰峦叠嶂的故乡蜀地出发,穿过崇山峻岭,一直来到辽阔的湖北平原,随着船的前行,高山峻岭逐渐消失了,奔腾咆哮的长江也渐渐地平静下来,在无边的旷野上蔓延开去,平缓东流。这两句诗时间持续长,立体空间大,在读者的头脑中构建了一种具有行进感的动感画面。有时间的变化,也有行进过程中地理位置的变化。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两句写的是夜空景观。诗人坐在船上,遥看长空皓月,犹如天上飞旋而下的一团明镜,那升腾飘荡着的缭绕的云雾,仿佛即刻幻化成了绮丽壮观的海市蜃楼。比喻的形象既虚幻,又鲜明,这两句都是用鲜明的形象作比,描绘太空的迷人景致,表现了诗人超凡的想象力。

  仅仅四句,诗人从高山写到平川,从地下写到天上,从白昼写到黑夜,跨越了时间,也跨越了空间,容量大,内涵丰富。

  最后两句“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紧扣“送别”的作品主题,与开头两句写诗人离蜀远游的诗意遥相呼应。前面说过,李白自记事起至二十五岁之前,都是在蜀度过的,他对故乡的山山水水有着浓厚的感情,此时突然别离家乡到异地远游,自然会产生惜别之情,这可能就是人们常说的“离情别绪”吧。这两句诗的妙处就在于,明明是诗人有离乡惜别的情思,却反而采用拟人化的手法,说“故乡水”对自己怀有深情,不辞劳苦,从遥远的故乡四川一直送他到荆门外,即“万里送行舟”,含蓄蕴藉,别有一番情趣。

  这首诗在艺术上曲折含蓄,构思巧妙,层次清晰,脉络井然,结构波澜起伏。特别是“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两句,写得大气,写得出人意料,令人叹奇。

【《送别》古诗原文和赏析】相关文章:

《山中送别》古诗原文及赏析02-09

《送别》古诗原文以及赏析04-29

李白古诗送别原文、翻译及赏析04-09

《双黄鹄歌送别》古诗原文及赏析03-30

李白《渡荆门送别》古诗原文赏析03-30

送别古诗赏析04-04

《送别》古诗赏析03-30

《红豆》古诗原文和赏析01-20

《春晓》古诗原文和赏析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