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就业指导论文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就业指导论文15篇(必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论文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提高我们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论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就业指导论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就业指导论文1
论文关键词:高职教育;就业指导;全过程
论文摘要:随着高职教育的发展,高职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它不仅直接关系到高职大学生自身的成长和发展,也关系到高职院校在市场经济中的形象和地位。由于我国高职教育发展较晚,就业指导工作还不能完全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学生的需求。因此,就高职院校来说,必须依据自己的办学特色,转变观念,准确定位,促进就业指导工作的专业化和全程化。
1 加强高职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现实意义
1.1加强高职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客观上要求通过市场配置人才资源,而作为高等人才资源之一的高职毕业生的就业也就必然走向市场。如何指导高职毕业生把握高职教育的特色,准确定位,正确选择用人单位,选择职业,如何指导高职毕业生确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职业意识、职业选择观、职业价值观等新观念,使高职毕业生主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已成为高职院校必须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
1.3加强高职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是高职大学生实现人生价值的客观要求。高职大学生由于在校学习和生产实践任务较重,对劳动力市场变化的具体趋势缺少了解,在职业选择中存在很大的盲目性,加强高职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根据毕业生的就业心理和追求动向,正确引导他们转变就业观念,培养健康的择业心理,在思想上、政策上、信息上、心理上、技巧上给予具体的指导,是毕业生顺利就业,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前提。
2 把就业指导的工作落实到整个高职教育之中的措施
2.1根据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从专业设置和学生入学职业生涯规划阶段就开始筹划就业工作。毕业生能否就业关键看两条,一是所学的知识是否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二是学生的能力素质是否符合用人单位的要求。要满足这两条,必须从专业设置和新生的职业生涯导航开始。作为地方高职院校,必须为地方服务,必须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按照地方经济发展的需求设置专业。把对相关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就业预测作为专业是否开设的重要依据,聘请人事、劳动部门和行业、企业负责人论证专业设置的必要性,并为教学计划的制订出谋划策。
职业生涯规划,就是在新生入学之初,就开始帮助他们进行未来职业设计,让学生知道未来职业所需的素质和能力,从而将在校学习和将来的就业目标有机结合起来。从专业创办开始,就非常强调职业生涯规划,把就业贯穿于办学的全过程。同时从就业岗位对员工需具备的技能和素质的要求来构建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在教育教学各个环节,始终以就业为导向开展工作。应设置专业化的职业实训课程,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目标与必须具备的知识与职业能力,指导学生规划职业生涯,让学生明白自己的能力素质与自己的未来职业需求之间的差距,明确在校期间努力学习的方向。
2.2充分发挥课程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实现职业指导课堂化。要开设《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课程,职业指导教师要加强职业指导有关知识的学习和更新,掌握职业指导的内容和方法,搜集职业指导的案例和信息,积极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考核办法,切实提高职业指导课的教学质量。通过职业指导课程的教学,从学生职业需求出发,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良好的职业道德,增强职业意识,提高职业素质,为学生毕业时劁顺利就业、创业、转岗奠定坚实的基础。基础课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与学生职业相关的内容,根据专业特点和学生实际,寻找课程与职业能力素质训练的切合点,适时开展职业指导工作,使单纯、枯燥的课堂教学变成教师进行职业指导、学生进行职业训练的舞台。专业课教师更要成为学生职业指导的导师,要加强学生的专业思想教育,帮助学生了解本专业对应职业群及相关职业群的演变趋势和职业资格。更要让学生知道取得这些证书应具备的学识、技术和能力即资格标准,为学生能结合自己的'专业方向进行生涯设计奠定基础。帮助学生了解与所学专业相应的职业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作用、发展状况及其对从业者素质的要求,使学生学习掌握一定的求职就业、开拓创业的知识、技能和方法。专业课教师耍有意识地根据专业牦和学生实际,强化专业技能的训练,指导和帮助学生获取相关培训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
2.3将就业指导全面渗透在学校各项教育教学活动中,实现职业指导的全员化。职业指导应全方位融入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以贴近社会、贴近职业、贴近学生为耗,让学生感到亲切、实际。职业指导不是单纯的就业指导,因而不仅仅是就业指导处的事情,学校各个部门都必须有责任和义务、所有的教职员工都是学生的职业教师,随时随地都可以对学生职业指导。学生管理部门包括班主任要把学生的德育和日常管理工作与职业指导很好的结合起来,从职业指导的角度引导学生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和纪律,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不但容易被学生接受,而且能够得到家长配合,还便于各项制度落实和各项活动的实施,使“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落在实处。团委和学生会要从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的目的出发,积极组织开展各种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社会实践和课外活动,强化学生相关的职业能力的培养、锻炼,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学管理部门要加强教学管理,特别是实训教学环节的管理,积极开展课程改革,组织开展学生课程竞赛和技能比武活动,为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提供有利条件。培训部门要加大职业资格认证考试的宣传力度,使学生全面了解职业资格考试的重要性,强化职业资格考试培训,拓展职业资格考试的范围,提高职业资格考试的过级率。就业指导工作部门要加强与用人单位、劳动人事和其他相关政府部门及社会就业中介服务组织的联系与合作,广泛收集人才和劳动力市场需求信息。要利用建立人才信息网、组织供需见面会等形式,为学生提供瓤世信息,进行就业辅导和求职就业行为训练。
2.4将就业指导全面贯穿学生在校期间的始终,实现职业指导的全程化。职业指导只有在新生刚入校就开展并贯穿在校期间全过程,才能发挥其最佳效益。把职业指导工作贯穿到学校各年级教育的全过程,并应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而侧重点不同。在高职一年级主要开展就业八门教育,在这一阶段帮助他们进行未来职业设计,帮助学生明确就业竞争是个体问综合素质的竞争,而实力来源于在校期问的全部努力。要通过帮助学生了解社会、了解职业、了解自己,使他们珍惜在校生活,挖掘潜能、完善自我、设计未来、奋发图强,主动适应即将从事的职业,适应即将开始的职业生涯;在高职二年级主要开展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教育,开展素质教育是提升职业院校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重要途径,引导学生将初步形成的正确职业观念,落实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树立“以能力为核心,以素质为本位”的人才培养思想,以“会学习、会做事、会合作、会发展、会服务、会生活”的素质拓展为理念,强化素质拓展教育,着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良好的特长发展、个人潜能发挥和技能培养的平台。提高学生主动适应社会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继续学习的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高职三年级主要开展就业教育,职业指导的完成阶段在毕业年级针对学生即将迈入社会的实际及其特殊心理需求,拾遗补缺地进行以就业为重点的教育,通过指导学生学习写求职信、掌握求职面试技巧和进行必要的求职礼仪训练等,提高学生就业求职的能力。对学生重点做好形势与政策、面试与择业技巧、择业心理以及初涉职场、求职维权、职业测评、创业经验等具体的择业与世指导工作;通过举办专题讲座、报告会、咨询服务以及在“校园网”上开设“职业指导”专栏等方式,提高学生对就业现状的认识,使他们对当前的就业形势做出正确的判断与估计,做好心理调适,缩短适应期,提高他们选择适合自我牦的岗位工作的能力,为将来顺利地实现就业做好知识和.理准备。
2.5建立就业跟踪反馈长效机制。加强跟踪服务是开展职业指导和就业服务工作的重要环节,是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的重要措施。建立就业跟踪反馈长效机制,及时将跟踪调查结果反馈到专业的设置和课程调整与建设中去,使人才培养工作与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计划紧跟社会的需求。
就业指导论文2
摘 要:近年来,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形势让人们越来越关注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本文针对我国高校就业指导课程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加强就业指导课程建设的对策,以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增强学生的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高校;就业指导课;问题;对策
就业指导课程是高校开展就业指导工作的主要的渠道,但当前的高校就业指导课程还存在着很多问题。要切实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还需要推进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建设。
一、就业指导课程模式现状
在1995年,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在高等学校开设就业指导选修课的通知》,要求高校在大三或大四的时候开设就业指导选修课,并明确将该课程纳入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系列。就业指导主要涵盖三门课程――就业指导、生涯发展以及创业教育。为了加强就业指导的连续性,全程就业指导课程要求从大一开始就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就业指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成才观、择业观、人生观与价值观,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
二、就业指导工作的问题
1.课程开设不均衡,没有科学整合教育资源。大学一年级是学生从高中生到大学生的重要转折点,为了让学生更加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正确认识了解自己以及自己所学的专业,很多高校在大学一年级时开设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在大学二年级或三年级时开展就业指导课和创业教育课。而目前,就业指导课较为成熟,生涯发展课日趋完善,创业教育课急需加力。
2.课程安排随意性大,规范化制度不完善。高校对就业指导课程的安排没有统一规范化的要求,导致学时不一,学期不一,学生不一,机构不一。学时不一即有的学校是32课时的课程,而有的民办院校却没有相关安排;学期不一即有的高校开设七个学期的就业课程,而有的高校只开设一个学期的就业课程;学生不一即有的高校面对本科生和专科生,而个别高校还面对研究生;机构不一即管理部门有些混乱,有些高校是就业指导中心主管就业指导课程,有些是社科部负责就业指导课程等。
3.授课方法单调,缺乏个性化辅导。多数高校开设的就业指导课程以教师的说教为主,而不是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内容枯燥,针对性不强。或者较为常见的方法就是就业指导讲座,以灌输为主,缺少反馈,缺乏针对性和个性化辅导。
4.专业化程度不高,师资整体水平有待提高。发达国家对就业指导人员有很高的专业性要求,必须是心理学、教育学等专业毕业和受过专业培训的人员。而在我国,教授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师队伍规模和整体素质却与实际工作相差甚远,缺少学科专业依托。
三、就业指导课程建设的几点对策
2.提高就业指导人员素质,加强就业指导队伍建设。高校应该重视对就业指导师的培训,提升就业人员的素质。担任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师还应有企业的实际工作经验。此外,高校可以邀请企业有经验的人员来学校担任学校的就业指导师,加强就业指导队伍建设。
3.因材施教,实现个性化的就业指导。就业指导教师还应该结合学生的个体情况进行个性化就业指导。首先,就业指导教师可以依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家庭情况、学习规划、职业发展等进行分类指导。其次,还可以进行预约咨询,咨询可以以面对面或网上咨询的形式展开。
参考文献:
李琦.高校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思考[J].高教论坛,20xx(6).
就业指导论文3
【摘 要】近年来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毕业生的就业制度需要不断的改革来顺应广大毕业生就业形势的需要,这也使得高校就业指导课程的改革变得越来越重要。文章通过对新时期大学生就业现状的分析,找出了影响高校就业指导课程构建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高校;就业指导;课程体系;构建
一、新时期我国高校就业指导课程的现状
近年来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毕业生的就业制度需要不断的改革来顺应广大毕业生就业形势的需要,这也使得高校就业指导课程的改革变得越来越重要。由于就业竞争的激烈,全国很多高校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越来越重视,不断进行完善就业指导课程的构建和就业指导中心的设立,地方政府部门也都出台了各种规范毕业生就业的政策。虽然有政策的支持,高校也在不断地改进就业指导的工作,但是,目前我国的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比如很多高校尚未真正落实学校制定的政策,开设的就业指导课程也只是流于表面的形式,缺乏专业的教师队伍进行指导,更不用说构建科学规范的就业指导课程,因此,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必须通过专业的就业指导者或者教师,构建出具有创新理念的课程,才能促进和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率。目前,高校的就业指导课程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对就业指导课程高校的重视程度不够,没有固定的上课时间,有较强的随意性和临时性。很多高校并未将就业指导课程列为必修课程或者选修课程,对该课程缺乏明确的认识,学校对开设改课程没有统一的规范和要求,因此,开设改课程的随意性较大,比如,开设在晚上,很多学生晚上都有自己的安排,没有时间去上就业指导课,而且大学生对就业指导课的重要性没有足够的认识。
第二,就业指导课程的内容缺乏系统性,且指导的方式单一。目前高校的就业指导课程基本是针对毕业生的,因此课程体系没有做到全程性。在指导方式的选择上,由于课程内容以及就业形势的原因,大多以商业性的内容为指导,比如面试应聘技巧、求职包装等,忽略了学生应该加强自身素质的提高。再者,就业指导课程的形式极为不规范,大多以讲座的形式存在,过于临时和零散。
第三,高校就业指导教师缺乏专业的训练,讲授的课程重理论缺乏实践。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一批批的就业指导辅导员也随之扩招,多渠道招聘的辅导员使得就业指导的质量和专业性失去了保障,因此,解决教师队伍素质的专业化是目前高校就业指导工作面临的最大的难题。
二、影响新时期我国高校就业指导课程构建的主要因素
(一)新时期高校大学生的心理特点。由于新时期大学生与以往大学生所处的成长环境不同,因此,新时期的大学生在自我意识以及思维能力方面显示出更加成熟的特点,但也有一些大学生存在幼稚和不成熟的心理特点。首先,新时期的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较强但是不成熟。处在青春期的大学生在身心发展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大学的生活环境为他们自我意识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但是,他们的世界观尚未成熟和定型,因此,大学生对社会的经验不足,也缺乏对自己客观的认识。其次,新时期大学生的逻辑思维得到很大的提高,尤其是抽象思维能力,但是思维具有很强的主观色彩。再次,大学生在大学校园可以体验丰富的生活,也会产生丰富的情感,对生活、对国家、对朋友的感情等,但是大学生的情绪和情感波动比较大,经常处于矛盾中不能自拔。最后,大学生具有较为坚强的意志力,但是缺乏长久的稳定性和平衡性,容易盲从,缺乏果断的心理。大学生的心理特征决定了他们对自我的认识,也影响了就业指导课程的发展方向。
(二)用人单位的需求。新时期对高校就业指导课程的构建,一方面要考虑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专业能力,另一方面必须要了解用人单位的需求,只有知己知彼,才能在求职的过程中有的放矢,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一般来讲,用人单位比较青睐具备以下特点的毕业生:
第一,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认同所应聘单位的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和支柱,只有员工认同了企业的文化,才能与企业共同成长。因此,有的企业在招聘的过程中会直接表示认同企业文化是招聘的原则之一。第二,能够忠诚与企业。据调查显示,很多国企,外企以及民企的人力资源在招聘员工的过程中,宁可招聘能力差一点,但是具有忠诚心的员工,也不愿意招聘具有高能力但朝三暮四的员工。第三,具备敬业精神的专业的技术能力于职业素养。敬业精神和职业素质体现的是人的情商和心理素质的高低,而专业技能主要是考查毕业生的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因此,大学生要想在当今的就业中脱颖而出,就必须重视对以上三个方面能力的培养。
三、构建新时期我国高校就业指导课程的对策
首先,明确新时期就业指导的理念,重视对大学生实践能力的锻炼和对未来职业生涯的合理规划。很多高校目前对大学生就业的指导顶多算是出谋划策,而非真正培养大学生的生存技能和实践能力,因此,在新时期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的构建中,应该弥补对大学生生存技能的训练,帮助大学生做好未来的职业规划。
其次,高校就业指导课程应该建立与企事业单位之间的联系,为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提供实践的平台,只有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真正实现价值。新时期我国高校的就业指导课程体系要以国家的就业指导内容为基础,在此基础上联合企事业单位,更好地促进大学生的就业。
最后,高校需要将就业指导课程归入学习的总体教学计划之中。为了适应时代的变迁、社会的需求以及达到对大学生就业指导对职业生涯规划的目的,新时期我国高校应该将就业指导课程纳入各个高校的总体教学计划中,开设为必修课程,每个年级以不同的内容和重点有层次地递进,增强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的重视,这是每一位从事高校就业指导工作者的责任。
参考文献
[2] 程绪彪.对高校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建设的思考[J].池州师专学报,
[3] 王玉江,颜彬,段善利,于德华.就业指导课程体系的建设初探[J].中国大学生就业,
就业指导论文4
论文摘要:高校大学生就业问题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大学生就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高校应针对就业指导工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学习、借鉴发达国家开展就业指导成熟的理论和经验,研究、探索一条适合我国国情.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才市场要求,切合学校和学生实际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体系的路子,进一步完善高校就业指导工作。
论文关键词:构建 就业指导 体系 探析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迅猛发展,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加快,高校毕业生数量迅速增加,大学生就业问题越来越突出。当前,我国虽然逐步建立起“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大学生就业市场机制,但大学生就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目前由于我国人力资源市场机制不完善,与大学生就业问题相关联的政府、社会、学校、学生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认识不深,自身作用发挥不够,导致客观上存在大学生就业难现象。
高校毕业生作为国家培养的高级专业人才,是推动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发展的重要的人力资源,他们能否顺利、合理、充分地就业,对于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才效益,对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都将起到重要的作用。如何有效地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指导,建立适合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指导体系,已成为亟待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一、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面临的形势及现状
(一)当代大学生就业的严峻形势
(二)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分析目前我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主要有以下特征:第一,注重就业形势教育,加大思想政治教育的力度。任务就是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渗透到就业指导工作中,落实到求职道德、择业标准、成长道路等方面。第二,注重就业政策和就业信息指导。通过相关的政策及信息宣传.使学生了解国家和有关部门、学校制定的就业政策,帮助学牛消除择业困惑;向学生及时公布就业信息.指导学生掌握主动搜集需求信息的方法,有针对性地进行选择。第三,注重就业技巧指导。由于毕业生普遍存在思想准备不足,对各种具体求职择业方法、技巧缺乏必要的了解的问题,通过指导避免一些由于方法不当而带来的求职择业障碍。"
从以上特征可以看出.就业指导工作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就业指导对象局限于大学四年级毕业生。缺乏教育的系统性和连续性,教育的内容比较肤浅,具体表现为讲择业的多,讲敬业的少;讲成功的多,讲失败的少;讲面试技巧的多,讲排忧解难的少;泛泛而谈的训导多.个性化、人性化的指导少。总体来说。第一,就业指导目标不明晰,使得大学生就业观念存在误区;第二,就业指导工作形式单一。内容简单.缺乏连贯性:第三.就业指导教学力量薄弱,难以适应就业形势、就业市场的需要。主要体现在:l,对就业指导课重要性的认识及重视程度远远不够,课程设置有待于调整。2.就业指导教材陈旧,难以满足大学生择业、就业的实际需要。3.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人、财、物配备严重不足。4.由于授课教师受到所学专业和其他方面因素的影响。教师在理论研究和教学经验上比较欠缺,师资队伍整体水平不高等等。
二、构建完善的就业指导体系,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指导是高等院校的重要功能
(一)从思想上认识大学生就业指导是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
学校的工作是育人,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是否符合社会的要求,是否能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绝大部分学生是否能顺利就业。这把尺子既是对学生个人的检验,更重要的是对学校的检验。就业率的高低已成为社会、家长衡量一个学校好坏的标志。因此,我们要从思想上认识就业工作同学校整体工作的关系,摈弃那种学校只要能在现有资源、规模上多招生,并保证学生能如期毕业就行了的思想,摈弃学生就业是政府和社会的事,跟学校无关的思想,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
(二)大学生渴望有针对性、实效性的就业指导
当前,高校部分毕业生中存在许多错误的观念和认识:过高的期望值及对于择业理解不全面有的学生期望值过于理想化,过分注重收益、地域、单位性质;有的学生择业意识模糊,缺乏明确的择业目标.面对激烈的择业竞争感到恐慌和紧张,缺乏自主、目强的信心;还有部分学生对自己的职业适合性缺乏应有的了解等等。同时就业指导的层次化、体系化、规范化等方面的建设存在很大的不足,在就业指导的实践、内容、方式等方面急需加强。因此,在就业指导工作中,要通过多种渠道,帮助毕业生确定恰当的就业期望值,使大学生能够在正确评价自己的基础上.积极面对社会的选择;要加强对毕业生的创业教育.增强大学生适应社会需要和科技发展潮流的意识.为学生提供全面系统的择业、面试、沟通、人际关系、工作态度、纪律等方面的教育,并结合学生个体特征,进行个人事业发展策划及管理培训,为学生提供更个性化、更有针对性、更有效的就业指导和服务。
三、构建新形势下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体系
(一)建立和完善就业指导理论体系
就业指导是一个工作体系。它也有自己的理论体系.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在发展心理学、人本心理学理论基础上完成了从“职业指导”到“生涯辅导”的理论进步。形成了成熟的职业生涯辅导理论.成为西方发达国家现代职业指导及大学生就业指导的理论基础。生涯发展理论认为职业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连续性的发展过程.职业选择不是在面临就业时才有的单一事件,而是一个发展过程。凶此职业指导工作也应该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作。应贯穿于长期的教育工作中
生涯辅导的目标是促进个体的生涯成熟。即协助个人实际地达到他应该达到的生涯发展阶段。因此,学校的生涯指导应贯穿于不同教育阶段的始终.承认每个人的才能是有差别的.重要的`是在指导过程中发现并发掘个人的潜能,给予个人充分发展的机会,以独特的方式去发展及表现他的才能。协助个人适应快速变迁的社会与职业环境.考虑比较灵活和弹性的方式,以达到个体的生涯发展目标。"
从以上要求看,我国高校就业指导的理论体系和工作体系与之相差甚远.需要我们在_[作中不断研究、完善并努力实践.构建适合社会发展和大学生实际发展需要的就业指导理论体系。做好就业指导工作。
(二)建立专门的就业指导体系
成立专门的大学生就业指导机构是做到就业指导机构专门化、指导人员职业化、指导工作社会化、服务途径信息化的组织保证。根据要求高校都成立了以党政一把手任组长。主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和主管教学的副校长任副组长的就业工作领导小组:成立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针对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实际,建立“学校就业指导中心+院系就业领导小组”的就业工作体系,共同完成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高校对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视体现在对机构的设置、人员配备、办公条件、经费保障等方面给予的重点支持。建立独立的就业指导机构.使就业指导人员专业化.由分散的、零碎的指导和服务,提升为完整的系统指导和服务。形成就业指导人员职业化、专家化,只有这样就业指导才能科学地、规范地发展
(三)建立有针对性、形式多样的就业服务体系
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主要是由市场调节来实现的,高校就业指导部门功能更大程度地体现在引导和服务。所以提供咨询,开展就业心理、技术训练,在毕业生与用人单位问牵线搭桥是高校就业指导部门的主要工作。第一,要为学生提供有关就业信息咨询服务.充分利用毕业生就业信息专栏,通过多种渠道广泛收集需求信息,及时准确地公布。第二,和用人单位密切联系,推荐毕业生。召开大型毕业生就业招聘会.将各级各类单位请进学校;邀请公司,私、民营企业的老板或负责人来校与毕业生交流,彼此增加了解;发挥学院全体教职_工的聪明才智,使全体教职工关心毕业生就业工作.扩大毕业生就业空间等等。第三,实施就业心理、就业技巧训练。引导毕业生及时调整择业过程中的焦虑与不适心态.明确就业方向,使学生了解求职择业的准备、求职择业的基本程序、求职择业的方法与技巧、如何利用网络求职、我国现行的就业政策与就业形势分析以及如何签定就业协议和就业协议中所涉及的法律问题等.及时解答毕业生的困惑,开展个性化的择业指导.有针对性、有重点地做好毕业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和就业帮助、指导。第四,开展多种形式的就业服务系列活动。邀请近年在就业和再就业过程中有建树的我校历届毕业生回校谈他们就业及创业的体会;邀请有关专家和有经验的工作人员举办就业专题讲座积极与有关职能部门联系沟通,为毕业生争取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条件,积极有序地帮助毕业生完成各种资格证书的申报、审核、发放。鼓励本科毕业生“考研”.鼓励专科学生“直升本”或成人“专升本”,缓解就业压力等,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地开展就业指导活动
(四)建立毕业生就业市场的研究和开发体系
就业指导工作从内容上看,是一个与高校其它活动相连续的、环环相扣的连锁循环中的一环。一方面高校的就业指导不能脱离学校的人才培养规格和专业方向:另一方面,由于就业指导活动的过程体现为一个信息反馈的过程,它所反馈的信息又是高校确定和调整人才培养规格和专业方向。进而提高就业指导活动成效的一个重要依据它需要高校的就业指导部门对就业市场进行深入的观察和分析,将触角向社会纵横渗透,并注意那些为学校所遗忘、所忽略的空白市场地带,这样才能紧贴市场需求变化,随时把握市场脉搏.使学科、专业设置和调整真正适应社会实际。
总之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改革和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丁程,不单单是高等教育发展和改革的问题.同样受经济发展和社会用人制度改革以及社会市场经济的发育和成熟,法制的健全和完善等因素的影响,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必须予以高度重视。高校要从长远发展的高度整体规划,统筹安排,密切配合,尽快完善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体系,以积极的态度,科学的方法与时俱进地做好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
就业指导论文5
随着高校的逐渐扩招,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经收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根据相关调查显示,土木工程专业女大学生的就业率更低。土木工程专业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久,其中涉及到就业政策、观念和土木工程专业女大学生自身的问题。本文从三个方面分析了土木工程专业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成因,并提出了相关的对策。
当前,我国大学生中,土木工程专业女大学生的比例约为45%。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土木工程专业女大学生的数量也在逐渐增加,其所占的比例也在逐年提高。近年来,大学生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在这样的情况下,土木工程专业女大学生的就业就变得越来越困难。根据官方的调查数据,在专业和成绩相同的条件下,土木工程专业女大学生的就业机会只有男生的87.8%,土木工程专业女大学生的初次就业率仅为63.3%,所以,为了社会的发展和稳定,一定要正视土木工程专业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提高其就业率。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全球经济的发展,高校大学生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我国的就业方式和就业结构在该形势下发生了巨大变化,自主创业成为了一种新型就业形式。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如何加强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对大学生创业的成功与否有直接影响。本文对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及高校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对当前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及教育体制进行了改革,有效缓解了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1.土木工程专业女大学生难就业的原因分析
1.1性别歧视降低了土木工程专业女大学生的就业率
尽管我国现在处于新时代,法律也明确规定了男女平等,但是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观念已经深深扎根在了人们的脑海中,社会对女性更多的要求是相夫教子,不期望她们进入职场,成为职场精英。所以,由于受到我国传统的观念影响,用人单位在招聘的过程中更加倾向于男性,造成土木工程专业女大学生的就业率低。另外,由于女生性格的原因,大多数女生都希望工作稳定,竞争意识较弱,这也影响了她们的就业。
1.2土木工程专业女大学生的劳动成本较高,是影响土木工程专业女大学生就业的另一原因
从经济学的角度出发,每个企业都希望用最少的人力资源成本,创造企业的最大利益。所以,用人单位在招聘的过程中,也会计算劳动力的“性价比”,期望投入最少,产出最高。土木工程专业女大学生的劳动成本较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由于每个女性都有生育问题,所以她们一定会有产假这个阶段,在此阶段企业还要为她们提供工资,还影响企业业务的开展。由于女性的退休时间较早,比男性提前退休5-10年,此外,一般的女性寿命比男性的强,这就意味着她们要领取更多的退休金。由于女性的工作年限比男性要少,所以,对于企业来说,女性的年平均培养费用比男性高,并且利用率相对较低。
1.3高校人才培养比较盲目,和社会的人才需求不相符
从我国目前的高校设置的培养目标来看,很多学校都不了解该专业、领域的用人要求,培养目标的设置具有盲目性,培养的学生不能达到用人单位的要求,实践水平低,理论知识不牢固。现在的大学生就业出现一种矛盾的局面就是:很多企业招聘不到自己需要的人才,与此同时,很多大学生找不到工作,并且很多学生进入工作岗位都要先进行培训,导致用人单位的百般挑剔。在这样的情况下,用人单位也将性别作为了招聘的指标之一。此外,学科专业也影响着女学生的就业,比如电气自动化专业,用人单位都倾向于男生,女生在这个专业的就业十分困难。
2.提高土木工程专业女大学生就业率的对策
2.1提高土木工程专业女大学生的自信心,树立自立、自强意识
要想提高土木工程专业女大学生的就业率,她们一定要进行改变,梳理自立和自强意识,更新就业观念,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正确面对性别歧视。在就业的过程中,每个土木工程专业女大学生都可能遭遇性别歧视,此时,不要灰心,据理力争。不断完善自己,了解行业的需求,不断扩充自己的知识,提高岗位的适应性,改变女生高分低能的印象。正确面对求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由于土木工程专业女大学生刚毕业,工作经验为零,社会经验也不丰富,在求职过程中,难免会受到用人单位的质疑,此时,一定要坚强,向用人单位展示自己的勇气和信心,敢于和用人单位接触,从而找到自己存在的问题,查缺补漏,不断改变和充实自己,从而最终找到合适的工作。④脚踏实地,追求人格的独立。在市场经济的社会背景下,人格是否独立,和钱息息相关,并且关系到自己的终身幸福,所以,我们一定要具备赚钱的能力。也就是说,我们要好好学习,提高自己的才学,才能找到好工作,拥有美好的未来。所以,这就要求土木工程专业女大学生在择业的过程中,脚踏实地,不要幻想,吃苦耐劳。
2.2制定相关政策,加强用人单位的引导
很多用人单位在招聘的过程中,找出种种理由拒绝土木工程专业女大学生,主要是因为①她们将来的产假会影响企业的发展,提高了企业的.人力成本;她们的体力较弱,工作效率较低。对于这样的情况,需要妇联组织进行维护,在社会上加大男女平等的呼声,并要求相关的政府部门积极配合,制定相关的政策,积极解决这些问题,从而提高土木工程专业女大学生的就业率。对于,企业人力成本高的问题,相关的政府部门可以按照用人单位中的女性比例,适当调节税费,适当补偿用人单位因为女性而提高的人力成本。
2.3提高高校教育和土木工程专业女大学生就业的紧密联系程度
由于现在的就业竞争比较激烈,而且刚毕业的土木工程专业女大学生心理比较脆弱,竞争意识淡薄,影响了她们的就业,所以为了提高她们将来的就业虑,高校可以针对性的培养她们的就业能力,因社会需求施教,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土木工程专业女大学生的就业难题。主要做法如下:开设发挥女性特长的课程。由于女性具有细心等优势,学校在培养的过程中,可以将她们的优势发挥到最大,并全面提高她们的综合素质,提高她们独自面对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磨练她们的意志,提高她们的心理承受能力,拓宽她们的就业渠道。开设专门的土木工程专业女大学生就业心理指导课程。高校就业指导部门要开设一些心理课程,对她们在就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疏导,让她们看到自己的价值和优势,提高就业的自信心。
3.高校在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教育上存在的问题
高校在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教育环节仍存在较多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高校对创业教育工作认识不足,对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工作没有给与足够重视。很多高校会将学生的就业率同招生计划相挂钩,对学生的就业问题给与过多重视却忽略了学生创业教育,很多院校只将创业教育相关课程作为选修课。(2)在学生创业能力培养教育上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所采用的培养方法较为单一,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应变能力较为缺乏,无法充分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受到了严重阻碍。当前高校往往是通过讲座、创业计划比赛、课堂讲授等传统形式对学生进行创业教育的,无法得到理想的教育效果。(3)高校师资力量较为薄弱。当前高校多数从事创业教育工作的教师往往只停留在理论层面上,缺乏真正的创业实践经验,师资结构安排不够合理。(4)缺乏政策支持。当前我国还没有建立完善的创业扶持政策,虽然各级政府为支持大学生创业相继出台了各种支持政策,但其扶持力度普遍偏低,大学生在创业期间仍会受到多重阻挠。(5)缺乏个性化、针对性创业培养方式。大学生因个体差异其创业志向及创业能力也会有所不同,当前的培养方式针对性不强,该模式下学生的潜在能力无法得到充分发挥。
4.如何加强高校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
4.1对创业能力教育工作给与足够重视
创业能力对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促进了新兴产业的兴起与发展,大学生自主创业是缓解就业困境的有效途径。高校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对创业能力教育工作给与足够重视,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高校应该将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作为自身教学目标,加大创业教育力度,将学生放在创业教育的主体地位,教师做好引导、启发工作,充分调动学生创业的积极性、创造性和能动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思维能力、选择能力、观察能力、创造能力、实践能力,为学生创新潜在能力的发挥奠定良好基础。
4.2加强课程内容的创新力度,优化课程教学体系
高校应该完善《创业学》、《创造学》等与创业相关的课程内容,通过开设公共选修课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创业教育,并将这些创业教育内容适当的渗透到各专业课教学当中。高校在完善创业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还应该建立完善的创业能力教育教学体系,对现有的课程教学体系进行优化改革,注重课程之间的渗透结合,将创业教育渗透到各类学科教育当中,通过《创造学》等创新创业相关课程及演讲、创业计划竞赛、课外学术作品竞赛等创业相关活动的有效结合,使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4.3政府加大学生创业支持力度,出台与创业教育相匹配的政策法规
各级政府应该应该加大学生创业支持力度,出台与创业教育相匹配的政策法规,制订一些能够激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政策,建立完善的创业培训、扶助和政策体系,在大学生创业初期在政策、信息、资金、培训、场地、指导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服务和政策优惠,为大学生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促进大学生自主创业。
4.4其他改良措施
此外,高校还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加强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工作:(1)开展创业计划大赛、创业专题讲座等多种形式的创业模拟活动。(2)加强校企合作,使学生深入企业,在企业实习中学习管理、运营。(3)加强创业教育中的实践教学。(4)培养创业型师资建设等。
5.结束语
因为我国处在社会发展的转型时期,在这个时期中难免会存在很多问题,大学生的难就业问题就是其中之一。所以,面对这样的情况,尤其是土木工程专业女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面对的性别歧视问题,我们要尽量解决。首先,土木工程专业女大学生要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实力,进而获得更多的工作机会。其次,政府部门也要制定相关的政策,为土木工程专业女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以此来解决这个就业难题。
就业指导论文6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误区
论文摘要:目前社会上各种形式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存在一些应该引起关注和需要认真改善的地方,以防止“以其昏昏,使人昭昭”,让就业指导变成了“就业误导”。对大学生就业指导这一带有“时代特点”和长期性的社会问题,给予应有的重视和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使就业指导更具有“方向性”和“教育性”。
伴随着全社会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关注,如何进一步改进毕业生就业李旨导工作,也成为大家关注的热点,很多人认为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不过是,平时贴贴就业信息广告,签合同时盖盖章,偶尔联系几家用人单位,学生毕业前做一次讲座而己。有学生形象地把学校就业指导内容描述成“‘老三篇,一一开场白是老师不厌其烦地强调今年的就业形势是多么严峻,让本来就饱受打击的大学生们对就业又增加了一层恐俱;然后就是教导大学生们要放低心态去就业,拉下脸皮不要挑三拣四;再次就是大谈学校今年宏伟的就业目标,鼓舞一下士气。絮絮叨叨一番人人皆知的大道理之后,学生们除了灰头土脸地离开什么也没得到。”学生们对学校开设的就业指导课最大的不满是:与用人单位和社会缺乏交流与沟通,认为学校的就业指导课“不实用”、“信息量小”、“内容太陈旧”。高校就业指导本该为学生提供一些实用的求耳时支能和就业信息,在企业和学生之间搭建就业平台。空泛无力的“老三篇”就业指导课与学生心中的要求相去甚远,不仅没有及时为学生指点迷津,反而让洲门心头蒙上阴影以至更加不知所措。种种情况都反映出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存在着认识不足,理解不透,操作不灵现象,说明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本身需要改革,还存在着很多的误区。
1.指导时间上的误区
传统意义上的大学生就业指导,认为是针对大学毕业生而然的,是毕业前的事,其实这是就业指导时间上的一个误区。大学生的就业过程只是一种形式,是大学生在多年学习、工作中所积累的知识和技能的表现,这种成功的背后包含着许多苦水、泪水甚至是血水,是十几年来不懈努力的结果,就如同我们在看奥运会比赛一样,我们看到运动员取得冠军那只是一个结果,在这个结果的背后是教练几年甚至是几十年培养训练的结果。所以全面开展的就业指导,要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全过程,就业指导课应从低年级起就开设,课程要紧密结合实际,要针对不同的学生介绍各类职业的职业素质要求,使他们对自己将来选择何种职业有所准备。一般新生一人学就进行就业意识和就业方向的培养,到大二、大三主要进行专业上的指导,毕业前侧重择业技巧和面试技巧的传授,让大学生们明确明天的成功是来自于今天的努力,在这四年的大学生活里,不断进行知识的积累、技能的移累和心理承受能力的积累,实践表明你付出得越多,准备的越充分,在毕业及毕业后的收获就越多,在就业竞争这个大舞台上才能技压群雄,才能赢得用人单位的亲赖。
2.指导内容上的误区
就业指导内容的误区主要表现在“重技巧,轻能力”,“重理论,轻实践”,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首先要有扎实的知识和熟练的专业技术。扎实地掌握宽厚的基础知识,不仅可以提高对事物的分辨能力,而且可以按照自身生理、心理规律的特点,更好地完成学业。专业知识是从事岗位工作最直接的`知识。随着科学技术进步,知识在不断的更新,应加倍学习;注意本专业学科发展脉搏,及时了解和努力掌握最新动态,使所学专业知识保持在学科专业的前沿。忽略了大学生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大学生就业就成了无源之水和无本之木。必须要明白的一点是,有些东西不是靠临时装出来的,修养和知识,是平时的养成和积累。只有外在修饰与内在涵养有机结合,才能在那关键一刻塑造一个真实的、完美的毕业生。在就业指导过程中,过多的强调技巧性的东西,对学生的就业是很不利的。学生初人社会,本来就带有着原始的淳朴,过分的修饰,会给人一种不相衬的感觉。再有,对求职中面临的困难估计不足,在找不到满意的工作,或找到的工作不满意时,往往不能用一种正确的心态去面对。因此在就业指导过程中,应该充分体现大学的教育职能,使大学生通过在校的几年学习,在走向社会之前熟练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具有一定的技能技巧,为即将走向社会,从事某项专业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让每个学生牢固树立这样的共识:就业就像自己的健康一样,它的钥匙永远或最终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倘若忽略了这点,缺乏独立思考,独立工作的学生,即便找到工作,其就业压力仍然会转化为从业的压力。
3.指导层次上的误区
一般意义上的就业指导是指,给被指导者传递就业信息,帮助其求职与择业,为其与具体职业的结合牵线搭桥,充当二者的“中介人”角色,简单说就是帮助求职者找工作。至于这份工作是否适合于大学毕业生,能否在工作中发挥大学生的专业特长就不得而知了,所以这样的就业指导是浅层次的,狭义上的就业指导,是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层次上的误区,所谓的大学生就业指导是以大学生的自身特点、意愿与社会职业的需要相协调为前提,帮助和指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意识,选择井确定有利于发挥个人才能和实现个人理想的职业;帮助大学毕业生按照国家就业政策的导向,及时就业或自行创业、并为就业后发展成才,创立事业提供帮助和指导,使其正确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大学生就业和自身价值的实现是密不可分的,每位毕业生都想找到一份工作环境好,经济收人高,自己又很喜欢的工作,这是非常正常的,这个目标与大学生自身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实现是相一至的,是相辅相成的,因为,大学生找到了自己喜欢的工作,就能更大地发挥他个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就能很好地、创造性地、出色地完成这份工作,因此他的工作效率就高,工作的业绩也就大,对社会创造的价值也就大,否则工作不理想,每天闹情绪,在工作上很难有出色的表现,甚至会造成工作的失误,这样不仅是他个人的损失,也是社会的损失。所以说个人努力和自我价值、社会价值的实现是相一致的,站在更高的层次上,帮助大学生倒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毕业生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能力。"
4.指导角度的误区
大学生是就业指导的对象,也是就生指导活动的主体。要使就生指导工作富有成效,就必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一些指导教师在指导过程中,有意无意的就把自己个人的工作意识和喜好者被指导者,将自己的工作经历和对职业的好恶作为择业的标准,引起就业指导角度的错位。传统的应试教育导致应试指导。长期以来,洲门注重的是升学率、高分和文凭,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教育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然而,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我们又看到了应试教育的影子,相当一部分高校的就业指导人员把就业指导变成了应试指导和应付面试的指导。事实上,只讲择业不讲敬业,误把应聘面试当成一种游戏。当前的就业指导工作,过多地强调了解燃眉之急,大多是现场传送技巧,忽视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供需关系和经济规律所起的作用,未能从J拙朗勺走向和市上到现律对就业深刻釉向方面,来解决大学生就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所以,就业指导必须打破应试教育的模式定势,把重点放在指导大学生基本素质综合能力和择业心态上,关注就业的质量和合理的就业结构上。就业指导工作是一门人性化很强的工作,他要求指导者把话说到学生的心坎里。手把手地帮助大学生解决就业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将那些深奥的彭剑业理论与具体的就业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大学生通过职业生涯规划,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职业,确定符合自己兴趣与特长的生涯路线,是就业指导者必须重视的一个问题是。大学目徽业指导是以大学生自身特点和社会职业需要为基础的,学生通过分析,估计自己的能力,评价自己的智慧确认自己的性格,判断自己的情络找出自己的特点,发现自己的兴趣;明确自己的优势,衡量白己的差距。以此足夸遴自己的障碍,成功地把握自己,真正使自己的能力得到发挥,个性得到发展。就业指导仅仅是一种外因,是一种辅助胜因素,指导者不可能把就业意识、就业观含及职业素质简单地转化为学生个人的内在品质,也不可能决定学生的就业方向。学生就业指导实际上是在指导者的引导帮助下,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过程。
总之,近几年高校不断扩招,高校毕业生的数量成倍增长,而今后几年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增加幅度不会有大的变化,所以就业工作任务还是相当繁重,大学生就业竞争将更加激烈。高校的就业指导部门有责任和义务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意识,并为其选择职业、准备就业,以及在职业中求发展、求进步等提供知识、劳动力市场以及推荐介绍、组织招组织有关的综合性社会咨询服务活动。使大学生就业,就好业。以其达到使无业者有业生会就业,就者敬业,敬业者乐业,乐业者创业的就业指导的最高境界。
就业指导论文7
论文关键词:职业教育;就业指导
论文摘要:根据目前国内就业形势的需要及职业教育就业指导的现状,高职教育就业指导应做到:办学定位准确,合理制定符合实际的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形成全程就业指导体系,突破“短期培训”的模式;改变现有的指导方式,加强实践教育和案例分析;加强就业指导从业人员队伍的建设;充分利用网络提供就业信息,提高就业指导能力。
近几年来,我国高职教育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势头。与此同时,高职毕业生能否顺利就业则关系到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进程,关系到高职教育的健康发展。在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的形势下,高职院校做好就业指导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甚至从某种意义上讲,在整个高职教育过程中,就业指导应该是处于核心地位的。本文拟就高职院校如何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作一些粗浅的探讨。
一、就业指导的内涵及现状
就业指导是帮助学生成功地实现就业和再就业的重要手段,是高质量、高水平的就业服务,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就业指导是指帮助学生寻求职业而进行的以方法性和技巧性为主的指导,包括求职准备、求职心理、求职简历的制作以及面试技巧、交际礼仪等各方面的指导;广义的就业指导除了包含狭义的内容之外,更主要的是从社会需要出发,对学生的政治立场、思想道德、身心修养、业务知识、文化艺术素养,以及学习、组织、管理、创新、协调、交流、表达等各种能力的指导,全面提升学生的内在素质。狭义的就业指导主要在学生临近毕业时进行,而广义的就业指导则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大学生涯。由此可见,从学生进入校园伊始,指导他们从适应社会和自身发展要求出发,努力培养和提高自身的全面职业素质,为走向社会和创造未来打好基础、积蓄力量,是高职院校开展就业指导工作的基本要求。
就业指导最早起源于欧美。在20世纪初期的一些美国学校中,就业指导培训的最初课程主要建立在简单逻辑和常识的基础上,而且主要依赖于观察及资料收集技能。
如今在国外,就业指导在高校中往往处于中心地位。它以政府、用人单位、高校和大学生作为就业指导的主体,以“市场就业制度”或“自由就业制度”为基础,配备专职人员在大学生中开展内容全面、形式多样、方法先进的就业指导,帮助学生及时了解就业市场的变化,培养学生的职业兴趣和职业定向意识,提高学生的就业技能和就业方法。国外高校就业指导的形式主要有讲座、报告、咨询服务、模拟实验和心理测试等,并利用互联网等现代科技手段来收集整理并提供就业信息。
新中国成立后很长一段时间里,大学毕业生由国家统一分配工作,基本不存在就业指导的问题。这种局面一直持续到上世纪90年代初期。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毕业生就业形势的转变,各大学相继设立就业指导中心,初步开展了就业教育与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经过多年的努力,就业指导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与毕业生的需求仍有一定的距离。我国现阶段的就业指导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整体水平不高,存在教材指导性不强、信息来源不够、就业指导工作流于形式、从业人员经验欠缺等问题,各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投入经费和人员配备、硬件设施与国外同等大学相比较仍明显不足。
二、对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几点思考
针对我国目前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现状,笔者认为,提高我国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水平应该从以下五个方面努力:
1.办学定位准确,合理制定符合实际的就业指导课程体系
就业为国计民生之本。高职教育的科学发展观公开申明“以就业为导向”,就足以说明高职教育在其根本属性上就是一种以国计民生为本的教育。为此也就产生了一种更本质的判断——高职教育就是就业教育。所以高职院校一定要定位准确、目标明确、脚踏实地制定科学的教学计划,增加实践课的教学时数,减少纯理论课的教学时数,本着理论够用的原则,按照经济全球化和市场化对人才的要求,逆向思维来设置课程。高职院校在教学理念上要转变观念,不要跟在普通高校的后面跑,要有自己的特色,在拓宽知识面、动手能力等方面下功夫。学校要把技能鉴定和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分层次教学把实验、实习等内容和相关工种职业技能的鉴定紧密结合起来,加大实践性环节,突出能力培养;把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融为一体,根据不同对象(工种)和班级,实行不同的培训方式,突出外语、计算机、营销、法律等知识的学习。"
2.形成全程就业指导体系,突破“短期培训”的模式
就业指导作为指导学生获得一种就业能力和面向社会的生存能力的手段,不能仅局限于为毕业生的就业提供必要的帮助,更要为大学生可持续发展的终身就业能力提供帮助。目前,在开展就业指导教育时,一些高校任课教师只注重对毕业班学生进行求职择业技巧性短期促销的模式指导,如如何加强与用人单位的联系、如何依托各种关系收集处理就业信息、如何制作有份量的自荐材料、如何应对面试和笔试、如何把握机会展示自己的才能等等,而并没有重视对学生整体的职业素质的教育,缺乏全程就业指导体系的理念。
目前很多高校的就业指导课只为毕业班开设,作一些求职准备、求职心理、求职简历的制作以及面试技巧、交际礼仪等技巧方面的知识讲座。这样就容易把学生引向一个误区:就业指导的内容是技巧性的、片面性的,可以通过突击掌握,不需要花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准备。笔者认为,为了更好地发挥就业指导的作用,要逐步建立全程就业指导体系。具体讲,从学生入学起就使之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学习目的,认清自己的发展道路,对自己的职业生涯作出全方位的规划;针对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主体,制定不同的学习任务与目标,开设各具特色的就业指导课,适当引导非毕业班进行阶段性的实践活动,比如暑期社会实践、平时的兼职等;同时,就业指导课的内容还可再具体化,针对某种具体职业,进行具体的指导。
3.改变现有的指导方式,加强实践教育和案例分析
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教育,不能仅仅重视就业指导的'理论教育,而忽略了实践教育和案例分析。目前,国内各高校就业指导教育主要以课堂理论讲授为主,很少组织学生到用人单位及人才市场参观学习并进行必要的案例分析。所以就业指导普遍显得单调,缺乏生气与活力。其实,就业指导应该经常组织学生参观学习或者邀请一些专业人士给学生开讲座和案例分析,以提高学生对就业指导课的兴趣,加强指导效果。学校还应该针对学生个体提供相关的细化服务。首先,就业指导应逐步向个性化发展,建立学生心理、个性能力等方面的测评体系和档案,帮助学生正确全面地认识与评价自己,并参照测试结果对学生进行指导,不断调适其心理状态,调整其发展目标;其次,就业指导应从低年级起,紧密结合实际,针对不同的学生提高其不同的职业素质,使之对将来的选择有所准备。
4.加强就业指导从业人员队伍的建设
近年来,我国逐步建立起了职业指导师资格认证考证制度,但是这个制度还很年轻。教育部只是要求各个高校必须按一定比例配备专职就业指导工作人员,并没有真正严格执行从业资格的准入制度。从发达国家的就业指导来看,从事就业指导与培训工作的人员,大多数都接受过广泛的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社会学等知识的培训,并且是在比较成熟的理论指导下开展工作的。因此,我国各高职院校要搞好就业指导工作,必须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有计划地培训一定数量的专业人员,建立一支合格的就业指导队伍。
5.充分利用网络提供就业信息,提高就业指导能力
美国、加拿大等经济发达国家的就业指导,很早就形成了国家、社会、学校、企业、家庭网络化格局。日本的职业前途教育、苏联的职业定向教育、德国的职业咨询也均形成了网络化指导格局。我国应借鉴这些国家的经验,搞好就业指导工作。
就业信息是毕业生选择职业的基础,获取足够的信息是求职的先决条件。收集信息、扩大信息渠道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信息服务是最重要的服务,信息化手段是最重要的手段。首先,要加快就业信息网站建设,建立信息短信服务平台,充分利用网络查找用人单位的最新需求信息,通过网络宣传学校,推荐毕业生,向毕业生介绍就业政策,进行就业指导;另外,要多渠道联系用人单位,广泛收集用人单位需求信息,同时要对毕业生进行信息指导,引导学生学会及时全面收集信息,判断信息,选择信息,反馈信息。可以预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通过网络求职,应当是今后择业和就业的首选方式。
综上,随着高职教育的不断发展,就业指导在高职教育过程中显得日益重要。高职教育就业指导工作要转变观念,改变传统教育方式,拓宽就业指导工作的内容以及扩展就业指导工作的时空,满足社会和人才发展的需要。
就业指导论文8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体系;队伍建设;理论研究
论文摘要:分析当前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现状问题。提出了构建适应新形势需要的就业指导工作体系的原则和内容.以及加强就业指导工作队伍建设和理论研究的措施。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迅速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加快,连续几年的高校“扩招”,高校毕业生的数量增加,大学生就业问题越来越突出。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社会十分关注的问题。又由于我国人力资源市场机制的不完善和有关各方对大学生就业问题认识不深,自身作用发挥不够,使这一问题更为突出。同时,随着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也对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职责和功能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高校如何适应新形势,新要求,构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新体系.合理配置毕业生资源,指导和帮助毕业生顺利地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充分发挥高校毕业生这一知识群体在国家建设中的作用,使他们能够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搞好大学生就业指导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有效的就业指导,能够使大学生接受到最适合自己特点的职业教育,确切地了解所选职业的特点、职业素质的要求,帮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为他们事业匕的成功和人生价值的实现提供良好的开端。对社会来讲,有效的就业指导能帮助用人单位选择到所需要的劳动者,实现生产资料与劳动力的有机结合,为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提供前提条件。同时还能减少社会劳动力的非正常流动,有利于降低失业率,减少社会不安定的因素。所以必须进一步转变观念,强化服务,构建适应新形势需要的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体系,切实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充分发挥高校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主动作用。
1 当前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现状
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在高校招生制度和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推动下,近几年各高校开展了一些就业指导工作,但从总体上看就业指导工作的体系还不完善,就业指导工作仍然比较薄弱,在学校教育中所占比重较小,还未将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全过程。
1.1 对就业指导工作的内涵理解不够全面
有些高校虽然建立了大学生就业指导机构,但其行政管理职能比较突出,服务职能有所欠缺,还未将就业指导作为一门课列入教学计划;有的高校对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认识不足.甚至狭隘地把就业指导工作单纯理解为找工作,忽视了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教育功能,没有充分发挥就业指导工作在人才培养方面的积极作用。
就业指导人员不仅要向学生讲解就业政策,分析就业形势.而且要帮助学生自我评价、正确定位,因此需要掌握心理学、劳动人事学、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法律等方面的知识。而目前大多数就业指导人员没有经过专门培训,就业指导理论知识欠缺,对就业指导工作的理论研究探索不够,因而就业指导工作针对性不够,效果不够理想。"
1.3 指导的内容、形式和对象有局限性
目前就业指导工作的随意性较大,过分强调实用性和时效性,形式和内容比较单一,仅仅停留在讲解就业政策、分析就业形势、指导学生择业等方面。同时,将就业指导工作与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相提并论,强调对毕业生的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和职业观的教育.以服从和服务于国家需要为大前提,很少能够顾及到大学生的个性、兴趣、能力和特长,加之受到经济、条件、手段等限制,高校主动收集到的社会用人信息量小,致使就业指导提供的需求信息无法满足毕业生的需要和选择,因而难以适应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和职业发展的多种需求。
2 新形势下就业指导工作的内容及体系
2.1就业指导工作的内容
要构建新时期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体系,必须首先明确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内容,针对就业指导的内容,建立一整套适应当前高校就业制度改革发展要求的就业指导工作体系。
从发达国家多年来的大学就业指导实践和我国近年来的指导工作经验看,就业指导工作概括地讲有以下三方面的内容:第一,关于职业的具体介绍。通过就业指导,向大学生介绍职业分类、职业性质、活动内容和特点以及对就业者素质的要求等,使大学生能全面地了解职业、认识职业、以满足他们的需要。第二,关于个性职业分析、测量和鉴定。通过对大学生职业兴趣、能力及个性心理特征的测量与分析,使大学生比较客观地理解和认识自己.由此帮助他们选择到自己想干而又能干的职业岗位。初步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第三。关于职业选择的艺术方法。就业指导关键是要帮助大学生找到理想的职业.这中间涉及到许多的职业选择活动,如职业预测、职业信息收集、职业选择步骤与方法、自我介绍和职业洽谈艺术、职业选择误区等,这些问题既有理论方面也有实践方面。大学生在挥业过程中不可能完全掌握,只有通过就业指导.为大学生提供就业参考建议、职业信息,培训就业技能.使他们能借鉴别人的'经验,更好地指导自己的择业活动。只有根据以上三方面的内容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才能基本适应大学生自主择业的需要。
2.2构建就业指导体系的原则
2.3构建适应新形势的就业指导体系
新形势下,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应从高校和社会两个层面构建两个体系:
(1)构建高校全过程的就业指导体系。所谓全过程就业指导,就是以职业生涯与发展理论为基础,将就业指导贯穿于学生教育的全过程,而不是临近学生毕业、择业时才开展的临时性工作。高校要以系统论观点为指导,把就业指导作为一个系统.构建一个完善的就业指导工作体系。其特征是:就业指导工作与学生的职业发展愿望相结合,与高校的培养目标相结合.与市场的需要相结合。在具体工作中应按照不同阶段的不同任务对学生实施具有针对性的指导,使学生做好心理、知识和能力准备,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
(2)构建社会全员性的就业服务体系。大学生就业是一项系统工程。搞好就业工作,既要求高校的指导应与市场的需求和职业的要求紧密结合,更需要全社会的积极参与。在全员性就业服务中达到增强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和就业竞争力、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促进办学活动和人才培养的针对性等目的。其服务形式主要有:建立产学研基地,与用人单位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邀请用人单位的人力资源主管定期来校咨询;充分利用中介机构,将教育与市场紧密结合起来,分层次、多渠道地做好毕业生就业推介工作。"
3 加强就业指导队伍建设和理论研究
3.1机构和队伍是做好就业指导的依托
就业指导中心应成为实体机构而不是虚拟机构。应有专职人员、固定的场所和必备的工作手段和条件,包括资料室、录放像设备、查寻信息和网上求职的设备以及咨询室和洽谈室等。根据我国高校学生工作模式的特点,应明确学生工作干部即为就业指导人员,各院系党总支副书记、辅导员要具备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的素质,包括有一定的理论修养、正确的工作方式、以及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
3.2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的理论研究
就业指导人员不仅要研究某一专业适应职业的范围.还要研究专业与专业之间的关系,这就可以指导学生在某一专业社会需要不足的情况下就近调适,增强就业能力。从我国人才市场就业指导实践来看,这一部分的理论研究还非常薄弱,尚处在始发阶段,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尤其是针对高校毕业生需要的就业指导理论。而在高校内部也没有一支有组织、有领导的专门研究力量。已开展的大学生就业指导的理论研究也较肤浅,与其相应的实践工作基本没有开展。因此在新时期,我国应借鉴国外一些成熟的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理论,组织各方面力量系统研究适应各层次择业者需要的就业指导理论体系.高校更应发挥研究能力强的优势,丰富和发展大学生职业选择指导理论。
3.3树立大就业指导观
所谓大就业指导观不仅要求就业指导贯穿于大学生活的全过程,而且要主动介入到教学中的选课指导等工作,使就业指导横向拓展。目前学校增加了选修课的比重,开设了辅修专业,为增强学生的专业能力、提高就业面向提供了条件保障,但学生往往较为盲目。就业指导应发挥指导学生选课和根据专业的社会需要帮助学生选择辅修专业方向的功能,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使其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
3.4加强人的个性认识与职业特点研究
就业指导涉及两个最重要的因素:一个是人,一个是职业。对人的认识问题,就业指导人员要有宽泛的知识(如心理学、生理医学等),从多角度帮助学生实现自我认知,做出较为正确的自我评价。对职业特点的认识,最重要的就是对职业分类中各种职业对人的素质和能力的要求,而这种要求不是笼‘统的,而应是细化的、具体的。目前的就业指导尚缺这一重要内容,应组织专家进行协作研究,使之尽快用于就业指导的工作实践。
3.5重视就业指导的科学化建设
就业指导是一门专业,其科学化的要求:一方面是专业化的专家队伍:另一方面是科学的学科建设。其中专业化的专家队伍最为重要。如果没有相对稳定的专家队伍对就业指导进行系统研究,就会使其成为理论苍白、方法单一的生硬、空洞的说教;同样,没有专家队伍作为支撑,学科建设也无法进行,而大多数兼职就业指导人员也就没有了理论和方法上的依据。因此,通过培训、交流、支持立项研究,促进专家队伍的成长、成熟乃是就业指导工作的当务之急。
就业指导论文9
论文关键词:以人为本 高职院校 就业指导
论文摘要:当前,高职毕业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搞好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已经成为当务之急。在此形势下,高职院校如何科学、规范、高效地开展就业指导工作,提高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成为摆在高等职业教育工作者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对从业者的索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等职业教育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因此,高职毕业生就业率的高低、就业质基的好坏是衡量高职院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它不仅影响到一个学校的招生形势和生源质量,也直接关系到一个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在此形势下,高职院校如何科学、规范、高效地开展就业指导工作,提高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成为摆在高等职业教育工作者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由于我国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作尚处于起步和摸索阶段,与社会经济发展和学生的需求相比,存在着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
1.在就业指导的功能和内容上:目前我国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主要是围绕当年的毕业生就业工作而展开的,就业指导的内容主要是对就业形势进行介绍。对就业政策、规定进行诠释,为学生提供就业信息,联系企事业单位到学校进行招聘活动等。而就业指导的内容应包括:政策指导、思想指导、技术指导和信息指导。因此,目前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工作缺乏全局考虑和总体安排,就业指导工作功能单一,内容狭窄,在对高职学生进行学业观念和价值取向的引导方面,在职业判断和选择能力的培养、创业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等方面着力较少,难以适应当前就业形势的要求。
2.在就业指导的方法和手段上:目前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较为常见的方法是通过大会灌输,即召开“毕业生就业动员会”和“就业形势报告会”,而缺乏针对学生个体特点的专门咨询和有效指导。同时由于缺乏对地方经济和人才需求变化趋势的了解,致使就业指导工作缺乏有效性和针对性。具体表现为:第一,形式单一,学校对学生所做的就业指导工作仅在入学时的一次专业介绍、教学计划中增加一门就业指导课程和最后毕业前的一些面试等方面技巧的介绍;就业指导课程大多缺乏对学生进行就业观指导、择业心理调适和引导;组织学生到用人单位、人才市场等参观学习少、实战演练少。第二.专业介绍不到位。泛泛的专业介绍致使不少学生不清楚所学专业人才规格要求,不知道自己要“学会什么”,“能做什么”,不清楚自己所学专业的就业趋向和具体岗位。第i,就、指导工作缺乏自我完善机制,就业指导中心非常注重就、信息的收集和统计,但缺乏对企业用人策略和倾向性的分析,分析结论未能及时反馈到各系部;就业指导相关部门信息不能共享互补,导致工作重复;指导工作缺乏个别指导,总体效果甚微。
3.在就业指导的机构建设和队伍建设上:尽管目前高职院校都设立了指导毕业生就业的指导机构,但由于指导思想、体制、人才的束缚,很难进行全面的就业指导。11作。事实上目前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机构由于于应付大量的与就业有关的事务性工作,难以有固定时问和精力来开展针对性的就业指导工作,而且由于缺乏长期系统的业务培训.就业指导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无论是在占有信息方面,还是在知识储备方面均难以达到就业指导应有的效果。
二、高职院校加强就业指导工作的对策
目前,根据教育部倡导的“全程指导”精神,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决不只是一个简单的求职、找工作的过程,也绝不应当只停留在学生毕业这一个环节,而应该贯穿大学生在校期间的整个学习过程,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分段实施,连续进行。因此,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内容,总的来说,应该包括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素质教育、职业能力培养、职业道德培养和职业心理辅导等。笔者认为高职院校加强就业指导工作主要从以下六个方面进行:"
1.就业观念指导。就业观念是影响大学生就业选择的关键,高校职能部门、思想政治工作者和全体教师要将就业形势、就业政策的宣传解释作为一项经常性的工作。让大学生真正认识到中国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时代,“大众化”教育背景下的大学生不再是计划体制下的“宠儿”,毕业时需要公平地参与社会竞争,成为普通劳动者。但当前仍有部分毕业生,特别是家长,就业观念落后,思想认识上依旧残留着计划经济体制的深深烙印,就业观念上仍存在着“包分配”、“包当干部”的意识,就业态度上存在着“等、靠、要”的思想,工作选择上存在着“高、大、铁”(高待遇、大公司、铁饭碗)的倾向。通过就业观念的指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成才意识,使他们形成一个正确的价值观和自我评价体系,转变就业观念,克服“等、靠、要”的就业态度,树立竞争就业,自主就业的意识,实现从“精英学子”到“普通员工”、从等待就业向自主创业等一系列就业观念的转变,特别是高校的职业指导要在大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培养上有所突破,通过对大学生的创业指导教育,使大学毕业生能够实现自主创业、自谋发展。
2.择业心理辅导。择业心理辅导是运用心理咨询的技术和手段,为大学生提供职业常识、自我认知、择业决策、就业准备、面世技巧和事业发展等方面的知识,启发大学生自助的过程。在职业咨询过程中,可以采取不同形式的心理辅导方式:一是问题解决式择业心理辅导。学生因缺乏有关个人的环境的信息而产生问题,指导人员通过提供有关信息,澄清问题,协助学生处理特定的事情或作出决定。二是能力培养式择业心理辅导,这种心理辅导不仅在于解决学生的具体问题,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决策能力和其他适应能力,为大学生未来自行解决职业问题创造条件。三是职业发展式心理辅导。学生在了解自己的特点和职业要求的基础上,借助职业指导的帮助,选择一项既适合自己特点又有可能获得的职业。指导人员除注重各种决策技巧和适应能力的培养外,结合心理测量软件“职业能力倾向”进行测试,对大学生的职业兴趣、职业价值观、职业人格进行心理分析,增进学生的自我了解,将职业选择与个人发展结合起来,帮助大学生对自己的'职业发展定位作出一个正确的判断。四是自我发展式心理辅导。这种心理辅导方法重视个人内在品质的发展与完善,不是告诉他们应该怎么做,而是培养他们能动的自我价值观。
3.就业形势与政策指导。帮助大学生认清毕业时将要面临的就业形势与就业压力,让学生明白就业是自己的事,就业过程中最具核心竞争力的是自己的能力与素质;帮助学生将就业压力转化为整个大学阶段的学习动力,帮助学生掌握国家有关毕业生就业的方针政策,掌握学校有关毕业生就业方面的规定,明确自己在就业过程中的权利和义务。学校还须通过各种市场活动和就业网站为大学生提供丰富的就业信息,为毕业生提供用人单位真实可靠的信息与资料。
4.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指导。通过职业生涯规划的辅导和有关素质测评系统的应用与分析,帮助大学生发现和了解自己的性格、兴趣和专长,帮助大学生结合自己所学的专业,制定出符合个人成长与发展的目标,让学生明白社会对人才素质与能力的要求,大学生应该具备何种能力与素质才能适应人才市场的需要,帮助学生探讨培养自身能力与素质的途径与方法。
5.求职技巧与法律知识指导。帮助大学生培养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通过就业过程各个环节的技巧指导与训练。让大学生掌握正确求职的技巧与方法;通过就业法律知识的指导,让大学生了解或掌握国家有关劳动与就业方面的法律知识,能够利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利益。帮助大学生树立诚信意识,在就业过程和今后的工作中遵纪守法,诚实守信。
6.大学生就业咨询指导。第一,建立“以人为本”的就业指导理念,在择业指导过程中,注重对大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就业辅导,把学生个人的全面发展作为重点,以一种长远发展的眼光来指导学生的就业,使学生能够终身受益。
第二,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确定专业走向和择业目标。从学生入学开始,学校就业部门就可以通过心理测试等方法帮助学生对自身的性格、兴趣、能力等做出评价,使学生在自我评价的基础上进行专业和职业的定向;进入就业阶段,通过咨询方式与学生面谈,着重指导学生选择薪水高而又有发展前途和有意义的职业,而不是盲目选择高薪职业。第三,开展形式多样的就业指导培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最后,举办各种就业实习活动,给学生提供更多的熟悉社会的机会,帮助学生进一步正确认识自我,客观地评价自我,协助学生走近社会、了解工作环境、发掘职业潜能,提高就业竞争能力。同时,我们在丰富发展大学生职业指导内容的同时,必须注意阶段性和连续性的有机结合,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学校与社会的有机结合。
总之,就业指导工作是高职院校改革和发展中的大事,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级领导及教师共同努力。只有通过实践和创新逐步建立起适合高职生特点的就业指导工作新机制,才能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进而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的持续、健康、协调发展。
就业指导论文10
摘要:针对目前存在的普通高校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文章在阐述大学生就业联动机制内涵特征的基础上,论述了大学生就业联动机制的实现途径,以期对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实现高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有效对接具有必须的借鉴好处。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联动机制实现
大学生就业难是目前高校就业工作面临的一个普遍问题。究其根本原因,主要是高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脱节,表现为社会对人才的有效需求与高校无效供给、社会有限需求与高校过多供给的矛盾。实践证明,靠高校、政府或者企业等单方面的发奋来解决这一矛盾,几乎是不可能的。务必建立高校、政府、企业联动的大学生就业机制,实现高校人才供给与社会需求的对接,促进大学生的顺利就业。
一、普通高校大学生就业联动机制的.内涵
普通高校大学生就业联动机制,是指高校、政府、企业等主体以共同利益与制度约束为基础,以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实现大学生供需平衡为导向,共同承担职责,加强优势整合,实现互利共赢的一种合作过程和方式。其内涵包涵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利益共同体的重构。在此构架下,高校、政府、企业在大学生就业中目标一致、职责共担、利益共享。二是就业工作实现高校、政府、企业一体化整合,充分加强和发挥政府的桥梁、激励与导向功能,促使各方利益与职责的有效联接。三是透过联动实现大学生就业平衡。高校根据社会的需求,主动调整学科专业结构,不断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力,促进社会用心吸纳大学生。
二、普通高校大学生就业联动机制的实现
(一)加强三大主体整合
1.构成校企联盟
企业透过设立大学生奖助学金、创新基金,以及开展与高校合作办学,加大对人才培养的介入力度,增强大学生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匹配性;透过建立大学生联合培养基地,接收大学生到企业实习,激活企业学习创新的氛围,为选拔所需的人才带给机会。高校充分利用企业资源改善办学条件,调整培养模式,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
2.加强高校与政府合作
政府应加大对高等教育的投入,强化对大学生创业、就业的职能,完善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扶持政策。高校应善于将政府的优惠、扶持政策转化为自身的办学资源,充分利用自身的智力优势为政府排忧解难,保障政府重点工程、基础工程、创新工程对高层次创新人才的有效需求。
3.用心推进高校、政府、企业三方联动
高校要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以及自身条件,确定办学定位与人才培养目标与模式;企业应及时向高校反馈人才需求与要求,用心参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并在产学研合作等方面发挥更加用心、有效的作用;政府应根据区域特点和发展规划,对高校和企业进行人才的联合培养与使用带给科学化的推荐与制度化的扶持。
(二)优化资源配置,创造大学生就业联动机制实现的条件
1.拓宽办学主体来源
普通高校应立足当地经济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扎根区域经济与地域文化,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能够引领社会发展的高层次精英人才推动高等教育发展。要拓宽办学途径,以地方为主,社会与企业参与,争取海内外各界支持,鼓励有资质的个人或民间团体兴办各级各类学校。
2.整合优质教育资源
应开放高校、科研院所的实验和研究中心,引导和鼓励具备相应规模和条件的企业兴建实习基地和就业基地,或者与高校共建产学研人才联合培养基地,用心吸纳大学生参与就业前培训和实践锻炼。要充分利用高校、政府、企业以及其他方面的专家、领导、企业家、知名人士参与大学生就业指导与创业课程建设,加强创业教育,建立创新创业基地,带给创新创业条件,建立健全完善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体系。
3.调动各方面的社会力量
应建立社会化的高效就业人才市场和人才测评机构,完善就业预警机制,发挥市场机制在就业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要加强信息共享、政策发布、网上招聘、远程面试、指导咨询五位一体的网络信息平台建设。在全社会树立“人才为本”、“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创造人尽其才的环境和机制,推进就业观念的转变,营造激励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良好氛围。
(三)改善制度环境,强化大学生就业联动机制实现的保障体系
1.完善法律保障体系
一是建立完善促进大学生就业联动长效机制的法律制度体系。要在《就业促进法》的基础上,出台针对大学生人力资源开发的法律法规,明确高校、政府、企业在高校人才培养和大学生就业中的权利和义务,并根据财力状况确定各自的资源投入强度与方式。二是加强对大学生就业联动实施状况的执法力度。要完善大学生就业联动的执法依据,明确执法目标,强化执法程序,充分发挥司法机关在执法中的重要职能作用,切实推动高校、政府、企业各自职责与功能的依法发挥。建立由高校、政府、企业代表组成的大学生就业联动争议仲裁机构,主动协调三方责、权、利的不平衡、不对等现象,用心处理各种利益纠纷与矛盾。三是增强法律意识。大学生就业联动机制作为一种新的职责、利益协调机制,有关方面应加紧相关法律法规的研究与制定。高校、政府、企业就应统一思想,转变观念,自觉增强大学生就业联动的法制意识。
2.健全政策保障体系
政府应利用财政、税收、金融等方面的调控优势,发挥在大学生就业联动中的推动作用,促进高校与企业在大学生就业中的合作。政府应将企业产学研人才联合培养基地、实习基地的建设纳入统一的创新创业基地建设体系,拨划专项经费给予支持。产学研人才联合培养基地、实习基地的确立与建设要采取项目申报制和评估制,对考核合格的基地,给予建设企业税收减免、项目支持、贷款担保等优惠配套政策。同时,用心开展大学生就业竞争力评估,实现资源投入与大学生就业挂钩。加强对创新教育的投入力度,降低大学生创业门槛,营造相对宽松的创业氛围。为到基层就业的优秀毕业生落实待遇,增加柔性发展机会。
就业指导论文11
引言
时间过的匆忙,大一刚入学时的情形还在眼前浮现,可转眼间大学四年的生活即将走到终点,逍遥自在的日子也不复存在。我们带着对未来进入社会的心情进入大四的生活,大四的我们应该为未来的就业问题着想。
据人民网报道,20xx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将达680余万人,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依然十分严峻。面对这样的就业形势,大学生又应该何去何从呢? 现在大学生,特别是大学本科生正处于一个非常尴尬的境地,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比上有研究生在前面挡路,比下有专科生在下面拦截,而本科生正是处于这样一个境遇,在找工作求职择业中就自然会遇到很多能预料但是却不想改变的问题,面对这些问题大学生只有先改变自己,力求适应现在的形势,在这竞争激烈的就业路上闯出自己的一条路来。值此秋季大学毕业生择业旺期,提出在求职择业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愿能对大学毕业生成功就业有所帮助。
一、就业心理问题
1、自卑心理及其调适
内容需要下载文档才能查看
也不要忽略。人都有所长利用自己的优势以长补短寻求成功的经验增强自信可以有效克服自卑感。其次要经常自我鼓励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比如说“好样的做的很好”“相信自己一定能做好”等。再次当面对失败时要鼓励自己克服惧怕心理,正确认识失败、分析原因重新找回自信。
2、焦虑感及其调适
没有社会经验的大学生面对选择职业这一重大人生课题时,产生焦虑情绪是很正常的现象。心理上过度地焦虑、沮丧、不安,自己又不能在一定时间内化解这些情绪,就会产生心理障碍,会严重影响学生本人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影响择业进程,甚至造成择业失败。克服焦虑心理,关键是要更新观念,打破中国传统的事事求稳、求顺的思想,树立市场竞争的新观念。大学生求职过程就是竞争过程,有竞争必定有风险和失败,确立了竞争意识,不怕风险和挫折,必定能克服或缓解焦虑心理。当然,还应克服求职心切、急于求成的思想,客观的分析自己,合理的设计求职目标,尽量减少挫折,增强求职勇气,也会减轻焦虑情绪。
3、嫉妒心理及调适
嫉妒心理在大学生求职过程中是常见的心理现象,是对他人的成就、特长或优势地位既羡慕又嫉妒的情绪。有的同学看到别人某些方面求职条件好,或找到比较理想的工作时,就
会产生羡慕,转而痛苦、又不甘心的心态,甚至为不让别人超过自己,而采取背后拆台等不良的手段。在择业中嫉妒心会使人把朋友当对头,使朋友关系恶化,人际关系紧张,嫉妒者本人也会增加内心痛苦和烦恼,甚至影响求职的顺利进行。要克服嫉妒心理,
内容需要下载文档才能查看
主要靠加强自爱。如果体察到自己有嫉妒心,就要通过自我意识的控制、调节,及时把这种不良意识排出在自我人格之外。
4、盲目攀高心理及调适
盲目攀高即对主客观条件的估量不够准确,不能正确评价自己的素质和条件,一心追求大城市、大公司、高工资。由于毕业生没有完全正确的认识自己,自我评价过高,所以求职中不肯屈就,对稍有不对胃口的用人单位就抱拒绝态度,结果是错过机遇,难以就业。还有的毕业生没有调整好自己的择业心态,只是想找待遇及工作条件最好的单位,或者是最热门的单位及最前沿的行业,而不顾自己的专业或自己的某些缺陷是否适合这一行业。克服这种心理,就要正确客观的评价和认识自己的优点和缺点,然后根据自己所学的专业谨慎的进行分析,看看什么样的行业或单位既可以让自己学以致用,又可以很好地发挥自身特长,发展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充分展现自己的个性,而不是盲目地找寻社会上的热门行业和前沿行业。
5、消极依赖心理及调适
有的学生不是积极主动、千方百计地“推销自己”,而是一味地等着家里亲戚、朋友给自己找路子,或者自以为自己有某些优越的条件,坐等学校帮忙落实单位。这样便与当前的激烈竞争社会不合拍,往往最终结果不理想。 克服消极依赖心理就是要使毕业生认识到这个社会是一个激烈竞争的社会,是一个需要每个社会成员积极参与竞争的社会。要充分认识到自己是求职的主体,要发挥自身的积极主动性,树立起强烈的主体意识。
二、求职定位问题
在求职择业之前要先对自己做合适的定位,即“三定”:
“定方向”—确定自己的专业方向和适合自己兴趣的职业岗位;
“定点”—确定自己职业发展的地点;
“定位”—确定自己水平、能力、薪酬期望、心理成熟度等相适应的定位。
三、撰写个人简历问题
大学毕业生求职择业,向招聘者提供一份详实、全面、清晰的《自荐书》,对于自己能否被招聘单位录用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份较完美的《自荐书》能让招聘者对你产生比较好初步了解和认识,为下步面试和应聘成功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撰写《个人简历》的主要内容
1、自然情况。即:姓名、性别、民族、出生年月、学历、学位、政治面貌、毕业院校、所学专业、家庭住址、联络方式、学习经历、工作经历等基本情况。
2、自我评价。即,对自己在思想品德、性格特长、掌握专业和其他科学理论知识程度、在社会交往和社会实践中的应变能力以及在事业心责任感等方面的`综合评价。
3、求职愿望。即,写出根据自己的特长、特点及掌握知识和能力等实际情况,期望能够成功应聘什么样的工作职位。
4、对应聘成功与否的态度。即,对自己应聘成功后如何对待和对应聘不成功如何对待等问题进行简要表述、表态。
(二)撰写《个人简历》应注意的问题
1、撰写内容要尽可能全面,能够反应自己目前的全貌,使招聘者阅后对你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和认识。
2、撰写内容要真实可靠,是什么情况则写什么情况,是什么程度就写什么程度,切忌为应聘成功而不切实际乱写。
3、撰写文字要简明扼要,切忌长篇大论。
4、撰写《个人简历》要用A4纸打印,并保持书面整洁。
5、在向招聘者递交《个人简历》时要用优美的语言和举止。
四、应对面试问题
大学毕业生进入市场求职择业必然要通过面试过程,而面试过程往往又是用人单位决定选用人的关键环节。对于大学毕业生而言,能否顺利通过面试是实现成功就业的关键所在。为此,大学毕业生求职择业要特别重视应对面试问题。
(一)注意外表形象,给予招聘者以良好的第一印象,促进彼此间进一步的交流与沟通
1、着装得体整洁。男士的着装一般是西装加领带,体现既简单又实用。女士的着装要给人以端庄、干练的职业形象。无论应聘何种岗位,都应该体现自然与大方结合、庄重与朴实结合,透露出一股朴实、和谐、情趣高雅的美。
2、仪态仪容美。仪态方面,要有良好的站姿、走姿和坐姿。仪容方面,无论男女都应保持面容干净、整洁、面带微笑。男士要将胡须刮干净,女士化妆要以轻柔、优雅的淡妆为主,切忌浓妆艳抹。
3、行为举止要体现谦恭有礼、自然大方。求职者的举止不但反映了求职者的心理活动,而且也是其修养、阅历的客观写照,所以求职者的举止应当自然、大方、文明、优雅。在面
试时,一定要沉得住气,临阵不慌,举止动作要自然大方,有条不紊,给招聘者留下充满自信的良好印象。举止动作还要优雅,这有助于塑造出自身的高雅形象,也很容易使面试人员产生好感,进而有助于成功就业。
(二)注意语言表达,加深招聘者对你整体印象,使自己的形象更加完美
1、在语言的组织和运用上要做到条理清晰、层次分明、简明扼要。一是自我介绍。主要谈自己的基本情况,突出专业方面;二是说明特长。主要把自己适合应聘职位的特长和优点做出展示和表达;三是介绍专业。简要介绍所学专业达到了一个相应水平,适合应聘职位的要求,并注意详略得当,重点突出,简明扼要;四是表达愿望。在即将结束自述时要适时不卑不亢地表达自己的愿望,希望能聘用自己。
2、在语言语调和讲话方式上,要做到声音洪亮,富有节奏,表达流畅,不疾不缓。同时还要借助眼神、表情来增强语言的感染力。要增强语言的幽默感,把平淡的内容变得诙谐、有趣而不失逻辑性和科学性。要体现自己是有广博的专业知识和丰厚的相关科学知识,游刃有余地调节自己的语言信号,给招聘者留下良好的印象。
(三)注意行为举止,强化角色意识,实现招聘者的角色期待
在面试过程中,应聘者要换位思考,按照假如我是招聘者的角度准确了解招聘者的角色期望,站在招聘者的立场上,体验在此情形中的期望和情感。在此基础上,控制和调节自己的行为举止,使自己的表现符合招聘者的期望,进而达到自己角色获得的目的。
五、总结
内容需要下载文档才能查看 内容需要下载文档才能查看
空的闪耀也一样美丽。相信自己在求职的大军行列中会取得自己理想的工作。
就业指导论文12
摘要:阐述大学生造成大学生就业困难的社会现象,从大学生和高校两个层面分析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应对大学生就业困难问题,从大学生综合素质、面试技巧和学校职业指导等方面来引导大学生就业。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指导
大学生就业难这是目前社会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是多样的,分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能够具体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来看待:
1。大学生就业观束缚于传统观念,就业市场化意识薄弱。传统文化重视人际关联和权力等级,
“学而优则仕”的观念对就业选取还有很深的影响力;计划经济时期的“干部意识”之上又加上了新经济时代的“白领情结”,大都要求去大城市的好单位,影响了大学生的就业期望值和择业取向。同时,社会缺乏创业氛围。社会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舆论,优秀人才不能在商界脱颖而出;用人单位注重以“物”为中心的发展观;缺乏以“人”为中心的发展观。许多用人单位都只看到人才使用的短期行为,不愿作长期投资。大学生缺乏创业观和市场化观念,如果换个思维,将开辟就业的崭新天地。
2。大学生面试技巧潜质有待提高,缺乏求职技巧训练。由于传统经济模式的影响,人们一向都很少关注到求职技巧这一领域,就像没有被微波信号覆盖的“盲区”一样被人遗忘。学校毕业的学生也是一样,我们学校对求职技巧同样没有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重视,根本不存在求职技巧的问题,计划经济时期学生一毕业就被国家分配到企事业单位工作,无需要理会什么求职技巧,只要学好书本知识即可,不需要掌握求职的技巧的知识。虽然到了市场经济的这天,毕业生就业双向选取的状况经过几年,但求职技巧的训练仍然得不到应有的重视。
我们过去的计划经济对“求职技巧”的要求是淡泊的,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这天,劳动力的价值务必透过市场来实现,有市场存在就会有竞争,而劳动者在竞争过程中,如果不掌握必须的“自我推销”艺术,纵使有一身好“功夫”,也有可能被招聘单位冷落,发挥不出应有的作用。
3。高等教育的.有效供给不足与结构性失衡,高等教育质量难以保障。我国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已经不再是简单扩大供给的问题,而是如何扩大有效供给的问题。在一个有效的市场上,能够透过价格机制来调节某种商品的供求平衡,而在高等教育市场上,价格机制很难奏效,出现了结构性矛盾,其原因在于供应主要由政府控制。政府垄断高等教育造成“市场失灵”与结构失衡,高等教育的个人投资回报率没有到达均衡点,私人高等教育投资收益率过高,致使高等教育有效供给不足,大学生内在质量下降,国有高校出具名不符实的文凭,这是大学生就业难的根本原因。
4。高校专业设置与社会发展需求存在脱节现象,高校职业指导工作没有市场化。当前,高校在专业设置、课程设置及人才培养方面面临的主要问题是:首先,一些高校的专业设置过窄过细,导致培养的毕业生就业面较窄,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就业机会就少。其次,一些学校的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模式不合理,滞后于社会的发展的需求,没有随着社会的发展而调整,教学计划、教学模式和教材陈旧,与时代脱节,培养的毕业生在知识潜质,思维模式等方面与社会的需求有着较大差距,使人与职匹配产生错位,构成了结构性就业矛盾,影响了大学生的就业。最后,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中存在的就业指导资料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就业指导形式单一,就业指导过程过短的问题,在必须程度上也影响了大学生的就业。
应对大学生就业困难的问题,我们需要从原因中找到有针对性的职业指导对策来引导大学生就业,这个关联到我们社会经济发展的社会问题,我们能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针对化的指导工作:
首先,引导职业社会化观念,循序渐进地改变传统就业取向。大学生就业观的构成需要一个过程,职业选取随着年龄的增长,受到个人兴趣和志向的转变以及就业环境变化的影响。因此,对学生的就业指导要落实到日常的工作中。应充分调动专业教师的用心性,把就业指导渗透到各科教学中,任课老师不仅仅要教授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阐明它们在职业领域中的应用,引导学生选取正确的职业方向。同时,各专业学院可根据自身实际状况,号召教授、副教授担任学生导师,带领学生进入项目组,培养学生专业实践潜质,并利用自己在做项目和做科研过程中与用人单位建立的联系,用心向有用人需求的单位推荐优秀毕业生,全员促进就业。
第二、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强化学生实践潜质,优化人才培养结构。太学毕业生是高校生产出的“教育产品”,在教学活动中,大学就应加强实践环节的设计,为学生创造机会与用人单位接触,让学生早日介入就业市场,为就业早做准备。我们应当为学生带给创新的氛围,培养创新意识。为今后走向工作岗位就提前做好准备。
第三、进行求职技巧的训练,提高面试成功率。面试一般有较为固定的程序和模式,但招聘者在招聘人才时往往要经过一番精心策划,巧妙地向应聘者提出各种不期而至的怪题难题,令你防不胜防,从而使你褪去包装露出“庐山真面目”,迫使求职者临场发挥潜质的现显。这时,你不仅仅要有备而来,更要沉着冷静,不卑不亢,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应变潜质,真实地展现自己最优秀的一面,在众多的求职者中被挑选出来。
最后,大学生要善于自我调适,进行科学职业规划。大学生也应应对市场需求,做出用心的调整,在心态和观念上,并发奋提高自身的就业技能。大学生自身的心态应逐步调整与完善:客观评价自我,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每一个大学毕业生首先要认清自己,有一个适当的自我定位,客观评价自己,明白自己能干什么和不能干什么,其次要认清当前就业形势的严峻性,同时树立职业的社会意识和长远意识,在求职和择业的过程中,既有对自己正确的评价,也有对社会长远的认识和决定,从而准确定位自己的职业坐标,设计好自己的职业生涯,将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结合起来,把自己的理想和现实结合起来,构成开放的大职业观。客观认识竞争,持续良好心态。良好的心态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是不可缺少的,正因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同时作为社会的一分子,都有自己相应的位置和不一样的分工,在求职择业中遇到挫折是正常的,切不可因此自卑,应对求职失败,就应认真反思,吸取经验教训,发奋争取新的机会。在对部分成功就业毕业生调查中,绝大多数都谈到自己在择业过程中,注重发现自己的“卖点”、自身的优点或长处,并设法在应聘中突出自己的“卖点”,最终到达目的。
就业指导论文13
摘 要:随着市场经济快速发展,高校扩张,大学生面临严重的就业压力,如何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是摆在高校乃至全社会面前的重大课题。因此,高校应结合社会现实,学生实际,认真做好大学生职业规划。该文试从大学生职业规划的含义和现状出发,重点阐述了大学生就业指导的认知定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高高校就业指导水平的策略。
关键词:大学生 职业规划 就业指导
随着高校扩招,我国的高等教育从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大学毕业生人数增多,而近年来全球大环境下的经济形势变化,使大学生就业形势愈发严峻,人才供需矛盾更为突出。因此,为增强大学生综合能力,提高大学生就业率,高校需要认真做好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大学生职业规划不仅存于理论方面,更多的是需要在对大学生职业性格、职业能力进行科学合理评价的基础上,结合大学生个体差异、性格特征等方面有针对性地开展职业规划教育,增强大学生的职业素养,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
1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
1.1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含义
职业生涯规划,就是对个人的职业生涯进行的规划,指对一个人的性格、兴趣、技能和价值观等各方面因素进行分析,结合社会各种职业需求,确定自身的职业分动目标,并为实现该目标而制定的各种安排、规划。职业规划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它对整个社会、家庭和大学生都具有重要意义,大学生应当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
1.2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近年来,在社会上也应运而生了一些专门从事职业生涯规划的服务机构,但是由于创立时间不长,理论与实际结合不足,缺乏经验等各种原因,在实践发展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些不适应的现象。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机构作为一个新兴行业,在我国从事这类服务的机构和专业人员比较少,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因此,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和服务,主要是依托高校内部的机构和部门展开的。
同时,为了更好地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指导,我国高校大多设立了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但其主要功能都是为大学应届毕业生进行就业临时指导,较难做到“量体裁衣、系统规划”,有些学校缺乏专门的指导老师,通过学校行政人员进行简单粗放式管理。从内容上来看,一些就业指导中心实际上的主要工作就是解答毕业就业合同的相关问题和就业政策咨询,很少会开设针对性较强的就业指导课程,对学生的就业起到就业管理与服务工作为主,较少指导作用。尽管近年来许多高校逐渐重视学生的就业指导,但很多还处于起步阶段,因此,各高校必须加强职业生涯规划观念,并成为大学生教育的必备内容,而不是仅仅针对毕业班学生进行管理与服务而已。
大学阶段是职业生涯规划的准备阶段,也是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初始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制定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并为未来从事某种职业打下基础,也就是说,大学生应当在大学期间就制定职业生涯的发展规划。但由于各种原因,如大学生对自身情况认识不足,实际工作中高校就业指导出现了一些定位偏颇,没有发挥好自身引导作用的情况,没有做好职业规划准备,使得许多大学生没有制定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在面临毕业时,迫于社会、家庭等各方面的压力,而随大流、听家长或被迫选择了不喜欢或不擅长的工作,这是近年来出现的部分大学生在毕业较短时间内就进行了二次择业现象的原因之一。进一步来看,大学生没有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对职业抱着走一步看一步的心理,这样不仅造成大学生就业目标不明确,也影响了大学生的长远发展,因此,做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不仅是学生自己的事情,也是高校素质教育面临的重大课题。
2 大学生就业指导的认知定位
大学生择业是社会普通关注的问题,就业指导是一项复杂的综合性工作,需要根据大学生自身的性格、兴趣、能力、价值观以及外部社会环境等各方面因素综合判断。
2.1 大学生就业指导的目的
大学生就业指导应当贯穿于整个大学阶段,高校在指导过程中,要结合社会实际情况,在了解不同阶段学生的特征、性格、爱好等方面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制定行之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并在规划基础上,增强今后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能,因此,大学生就业指导的目的是根据各种主客观因素,结合个体差异、爱好、能力等因素,指导学生制定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并帮助和服务学生逐步实现。
2.2 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本质
大学生刚从中学期间进入大学校园,对社会充满好奇,自我意识还不成熟,对今后职业方向还不明确,但大学时期是进入社会的预备阶段,从全国范围来看大部分大学生毕业后都会直接进入社会工作,然而,由于大学生职业意识观念不强,容易受到外界影响,因此,高校必须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指导,其就业指导的本质在于培养大学生的职业意识和职业荣誉感,帮助大学生做好职前准备工作,使其在进入社会参加工作前,具备一定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因此,为了更好地做好大学生职业规划,必须结合社会职业需求实际和学生自身特征,进行有针对性地就业指导,帮助学生判定自己的职业就业方向。
2.3 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原则
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原则主要有系统性原则和整体性原则。大学生就业规划指导是一个系统性规划,贯穿于整个大学阶段,不仅是要指导学生制定职业生涯发展规划,还要帮助学生树立职业意识和职业观念;同时,大学生就业指导也是一个整体性规划,不是针对应届毕业生毕业时的临时指导,而是要将大学生就业指导列入大学教育体系规划中,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开展不同的就业指导。比如,针对大一新生,可结合新生入学教育的契机或大学生涯规划等课程,先了解大学生的性格特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培养他们的职业意识,帮助学生进行试探性的职业规划;针对二年级学生,可以重视拓宽专业学习领域,试探性确认职业目标;针对三年级学生,可以结合学生自身专业和性格、能力等因素,通过就业能力、求职技巧提升等课程,培养学生的就业优势及就业的社会适应性;针对四年级学生,可以通过就业政策讲解、就业技巧训练、实习调查等方式加强学生择业指导等。
3 提高高校就业指导水平的策略
就业指导是帮助大学生制定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增强大学生就业能力的重要举措,也是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课题。
3.1 开展终身教育,培养学生职业意识
职业规划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作,其本质在于培养大学生的职业意识和职业观念,提升大学生的职业素养。高校在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时,需要结合社会主客观因素,职业需求,在了解学生个体差异、性格、能力等各方面基础上,帮助学生指导其制定行之有效的职业发展规划,并在此基础上提升大学生职业能力。大学生职业规划贯穿于整个大学阶段,高校要开展各种形式的就业指导工作,利用大学课堂、专题讲座、调查实习等方式开展个性化指导。近年来,我国经济形势变化,就业压力愈发增大,因而高校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和职业意识,帮助学生摒弃不良的职业观念显得尤为重要。
3.2 加强职业测评,提高职业规划的科学化水平
大学生是职业规划的主体也是职业发展的实践者,然而由于每个人的性格、兴趣、能力等有所不同,对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指导也不能一概而论,需要结合每个大学生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制定职业生涯发展规划。这就要求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者要充分掌握各种职业评估方式和测评工具,借助其准确把握大学生的各种特征,针对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职业发展规划,增强高校职业指导的科学化水平。
3.3 开展就业信息库建设,提高职业规划的社会化程度
近几十年的教育发展,我国高校已初步形成以政策指导、就业咨询服务为主要形式,校园招聘、个别就业指导为主要方式的职业就业指导模式,但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传统就业指导模式已不再适应高校教育的发展。部分大学生已对传统就业指导模式和教学方式的满意度有所下滑。目前高校在就业指导机构和指导人才方面的专业度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可以进一步将大学生就业指导纳入高校素质教育体系中来,而非零星地对部分学生进行指导,形成更加系统科学的指导模式,针对性就业指导不够。因此,高校应结合社会职业供需实际,结合高校自身情况,在了解学生特征、职业意愿和能力等基础上,辅以科学的测评技术和测评方式,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进行科学合理地指导和规划,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身特点和能力,增强学生的职业意识,提升大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高校需开展就业信息库建设,针对不同年龄、不同性格的学生制定行之有效的就业信息库,努力提高高校学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同时,在信息库内容结构上,还需包含对就业市场进行正确的预判,畅通就业信息渠道,与就业市场和各类企业建立相互衔接的就业服务机制。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为大学生制定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增强大学生职业意识,提高大学生就业技能,为大学生择业提供更广阔的选择空间。
参考文献
[1] 胡雪飞.我国高等教育中的职业生涯设计[J].社科纵横,20xx(4):120.
[2] 罗双平.积极行动:实现职业生涯规划的途径[J].中国青年研究,20xx(8):43.
[3] 苟萍,丁伟.高等院校开展学生职业生涯设计初探[J].中国流通经济,20xx(增):23.
[4] 刘更生.新形势下大学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三点思考[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xx(4).
[5] 罗双平.青年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步骤[J].中国青年研究,20xx(8):25.
就业指导论文14
摘要:由于大学不断扩招,现在的本科教育逐渐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因此毕业大学生越来越多,造成了很大的就业压力。是考研还是就业面对着两难的选择我们应该怎么做?
关键词:大学生 就业 考研 综合能力
时间转瞬即逝,不知不觉间来到大学已经三年多了,正面对在考验还是就业的十字街头,是考研,还是就业,我们都很迷茫,不过这个学期,有幸的是老师给我们大四学生安排就业指导课,学时虽然不多,但是感觉受益匪浅。 回忆这几次课程,每一节课给了我很深的印象,看似平淡无奇的一句话里面里面实际上蕴含着大学问,大道理。
“就业还是考研”难取舍。由于大学不断扩招,现在的本科教育逐渐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因此毕业大学生越来越多,造成了很大的就业压力。如果现在选择就业,单单一个本科学历含金量实在不是很高,能否成功地敲开意向的用人单位的大门是一个很大的问题;面对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形势,相当一部分大学生都考虑到了用考研的方式来减少和规避就业风险。一份初步意向统计表明:在即将毕业的大学生中,有86%的人表示曾经考虑过要考研。就业指导专家他们解释道,虽然从20xx年起,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数量也不断增加,但是如此快速的增长不可能满足更快增长速度的考研队伍,因为我国现有的研究生教育毕竟是高级别的精英教育,不可能成为一种大众化的义务教育。①这就意味着必定会有一部分一门心思想通过考研的大学生最终无法考上,从而也就错过了就业的机会。再者,即使有一部分人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了研究生,那么两三年以后他们所学专业的就业形式与现在一样吗?事物总在千变万化,这种变化谁也不可能很准确地预料到。第三,研究生毕业后即使起点高了,但社会经验和实践经验与已经就业数年的同行比起来,必定会显得单薄些,这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不利于就业。因此我们不能以考研为幌子来逃避就业压力。
20xx年全国高校毕业生532万人,全国平均就业率为70%。而20xx年中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再创新高——达到610万人,再加上100多万历年没有就业的大学生,加之金融危机导致部分企业发展失利,求职人数的激增、经济增长的放缓,使得中国应届毕业生在就业问题上面临着不同以往的难题,而去年不期而遇的经济危机使得原本就困难的就业形势雪上加霜,今年全国经济虽然好转,但是再加上去年的待业人员,就业形势还是很困难的。
②中国社会调查所最近在上海、北京、深圳、石家庄、郑州、成都、沈阳、武汉、厦门、哈尔滨、西安等地抽取一千位应届大学生进行调查显示, 10年大学生就业率整75%,调查样本显示,就业者总体满意度为近三成八,有三成五的人认为工作一般,仅有约二成七的人表示对工作满意。对现有工作不满意的原因主要集中在工作性质及内容、薪金待遇、人际关系三方面。反映出所学与所用之间,学校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对人际关系的不满意反映学生初入职场时对社会的不适应,人际交往能力欠缺。此外,约七成一受访者认为当前就业形势严峻不好找工作。对于“对未来的就业前景是否存在焦虑情绪”的提问,有五成六的受访者表示非常焦虑。 样本显示,最理想职业中,二成八的大学生选择国家机关,之后是国有企业、科研单位、学校这些较稳定的企事业单位;还有为数不少的大学生放弃继续求职碰壁,选择职业技能再培训。选择民营私企、自主创业的学生最少。
③面对这么两难的境地,不少专家称,“先就业再考研”也不失为一种两全其美的方法。在有较好就业机会的条件下就先就业,经过几年的职场历练后,就可了解目前的市场所需,市场缺什么样的人才,自己考研就有了一个明确的方向,不至于像无头苍蝇一样到处乱撞,造成人力资源浪费;而且此时自己已经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不用太担心考研而带来的经济压力。究竟是选择考研好还是就业好呢,就业指导专家指出这一点要因人而异,每个人的学习、身体和经济等方面的条件都是不同的,关键是要根据自己的特点来作出适合自己的选择。而考研是否利于就业,至今也没有一个明确的定论。不过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不管你是选择就业还选择考研,都必须要摆正自己的心态,认清自己的位置,只有这样才能得到有利于自身特点的结果。④因此我们不管是考研还是还是就业都应该先提高自身的素质,不过对于自己的未来我们应该根据自己的情况,要有目的的选择应该提高的自己的哪方面的能力。
为了能够给在校大学生提供一个很好的参考在了解大量的成功人士后,将以后人生的所必须具备的能力总结出来,希望自己能够时刻注意,将自己培养成一个具备综合素质的`人,也好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立于不败之地。
一、解决问题的能力。每天,我们都要在生活和工作中解决一些综合性的问题。那些能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迅速作出有效决断的人行情将持续升温。
二、专业技能。现在,技术已经进入了人类活动的所有领域。工程、通讯、汽车、交通、航空航天领域需要大量能够对电力、电子和机械设备进行安装、调试和修理的专业人员,特别的是我们城市规划专业,只有拥有丰厚的专业知识,才能做出更好的作品。
三、沟通能力。所有的公司都不可避免地面临内部雇员如何相处的问题。一个公司的成功很多时候取决于全体职员能否团结协作,城市规划的设计与创作都是一个团体的合作,只有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再能在整个团队中很好的承担起自己的作用。
四、计算机技能。如果你能够利用计算机满足某个公司的特定需要,那么你获得工作的机会将大大增加。因此,在现在计算机成为办公必备工具的时候,能够掌握良好的计算机能力,将使你拥有更多的机会。
五、培训技能。现代社会一天产生和搜集到的数据比古代社会一年的还要多。因此,能够在教育、社区服务、管理协调和商业方面进行培训的人才的需求量逐年增加。
六、理财能力。随着平均寿命的延长,每个人都必须仔细审核自己的投资计划以保证舒适的生活以及退休后的生活来源。
七、信息管理能力。信息是信息时代经济系统的基础,掌握信息管理能力在绝大多数行业来说都是必须的。
八、外语交际能力。现在全球的大量信息都是有英语进行印刷和保存的,因此想要更快更好的了解世界新的知识,必须掌握外语,工作后的与人谈判有时候也需要外语,因此掌握一门外语将有助于你得到工作的机会。
九、商业管理能力。生意就是生意,掌握成功运作一个公司的方法是至关重要的。这方面最核心的技能一方面是人员管理、系统管理、资源管理和融资的能
力;另一方面是要了解客户的需要并迅速将这些需要转化为商机。
总的归纳起来,我们要对自己练习两点:1、练内功策略: 2、练外功策略试想如果你在面试时,外在的长相容貌端正,服饰打扮整洁,言谈举止优雅和待人接物温文尔雅,内在的包括知识修养非常高,思想品质端正,心理状态很好和工作能力突出,面对一个谈吐稳重、穿着得体、举止大方、沉着老练、谦虚谨慎、文明礼貌的毕业生,求职能不要嘛。同时,拥有良好的专业知识考研应该也是不费吹灰之力的事情。⑤
因此,不管是先就业在考研还是先考研再就业,先储备好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综合技能是最为重要的。只有掌握了丰富的专业知识,不管事就业还是考研,前途都将一片光明现在我们的未来掌握在我们自己的手中。
参考文献:
① 大学生全程就业指导 王新文 南京大学出版社; 第1版 (20xx年7月1日)
② 中国教育报. 大学生就业现状面面观. 丁义浩 刘玉, 20xx
③ 联合日报 大学生就业:观念决定前途 ., 王东升20xx (20xx-07-20) ④ 大学生就业指导 葛海燕 高桥 清华大学出版社; 第2版 (20xx年4月1日)
⑤ 中国人事报 大学生怎样提高就业能力 云飞扬, 20xx .
就业指导论文15
【论文关键词】辅导员 就业指导 作用 方法
【论文摘要】当今大学生就业困难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高校辅导员是高校从事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成员,本文论述了高校辅导员在就业指导中的作用及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应如何开展就业指导工作。
一、当今大学生的就业形势
国家对大学生就业问题也越来越关注。党的十七大提出“就业是民生之本”,并把扩大就业作为改善民生的重点工作之一。如何做好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党、国家、各级地方政府以及高校都面临考验。
二、高校辅导员在就业指导工作中的作用
在高校特别是高职院校中,辅导员工作既包括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同时还包括对学生的日常教育和管理,担负着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学习指导、心理疏导、生活辅导和成才向导的任务,尽管国内各高校基本上都建立了各自的就业指导中心,成立了专门的就业指导部门,但是细化并最后落实就业指导工作的,主要还是处于学生管理第一线的辅导员。辅导员是高校从事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成员,对大学生就业指导可以起到积极的作用。
1.职业指导作用
对于正在求职的大学生来说,求职方法与技巧是比较欠缺的。辅导员运用就业指导课程的理论知识和方法技巧,结合每位学生的个人特长、性格特点、兴趣爱好、表达能力等因素,帮助学生制定个性化的求职方案,掌握恰当的求职技巧,引导学生在正确认识自我的基础上,正确认识社会客观需求,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同时积极采取措施,帮助学生拓宽就业渠道。
2.政策宣讲作用
紧密结合社会就业形势与政策,为学生做好就业指导。一方面积极宣传和贯彻毕业生就业方针和政策,进一步确立“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机制,使毕业生做到熟悉政策、了解市场、参与竞争、诚信就业。
3.发布就业信息的作用
辅导员为毕业生搜集和发布大量准确的就业信息,在举办人才市场笔试、面试、签约办理、派遣手续等诸多环节上,为毕业生提供全面周到的服务。一是以职业能力、职业倾向、职业适应性和心理个性特征测量为主要内容的网上就业测评服务;二是网上就业信息及时发布,学生可以及时上网了解最新就业信息。
三、辅导员做好就业指导工作的方法
1.对学生做好思想教育工作,改变就业观念。
受传统观念误导,大学生往往认为留在大城市、大单位才能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因此择业过程中,他们过分追求物质待遇和地域条件,好高骛远,重名利,轻事业,轻贡献,缺少艰苦奋斗的精神和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2]辅导员要教育学生改变就业观念,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全面衡量自身的综合素质。在应聘走上就业岗位前,对自身素质有多高,专业知识有多少,实际工作能力有多强,自己能干什么、会干什么;在步入市场经济社会后,如何寻求自己生存和发展的空间,找到自己较理想的位置,都要做到心中有数。而不应好高骛远。对大学生来说,要切实认识到从“学生”走向“社会人”,进而走向“职业人”的角色转变,把社会的职业需求和个人的职业理想、职业素质很好的结合起来。
2.树立全程化的就业指导意识
就业指导工作是一项系统化的`长期工程,而不是一朝一夕之事,辅导员在进行就业指导工作时,要树立全程化的就业指导理念,将就业指导工作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3]辅导员应指导学生从入学开始就明确各阶段的目标:一年级,初步了解职业,提高人际沟通能力。二年级,提高基本素质。主要内容有:通过参加学生会或社团等组织,锻炼自己的各种能力,同时检验自己的知识技能;主要尝试兼职、社会实践活动,并具有坚持性;提高自己的责任感、主动性和受挫能力。三年级,提高求职技能,搜集公司信息。主要内容有:参加和专业有关的暑期工作,和同学交流求职工作心得体会;学习写简历、求职信。四年级,工作申请,成功就业。主要内容有:开始毕业后工作的申请,积极参加招聘活动,在实践中检验自己的积累和准备;预习或模拟面试、参加面试等;积极利用学校提供的条件,了解就业指导中心提供的用人公司资料信息、强化求职技巧、进行模拟面试等训练,尽可能地在做出较为充分准备的情况下进行施展演练。
3.重点帮扶就业困难群体
在做好就业服务的同时,辅导员应该重点对特殊群体的就业进行帮扶。由于主观或客观原因造成自身在就业竞争环境中处于劣势或在竞争能力上不足的群体被定义为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4]对因家庭经济困难或心理欠健全等因素存在就业困难的毕业生,辅导员应采取提供重点指导、优先提供就业信息、优先推荐就业岗位等措施,保障就业困难群体学生充分就业。
4.建立有效的信息发布途径
辅导员要起到企业和毕业生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就必须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通过学院与企业产学研结合的机遇积极与企业联系,了解企业的岗位需求;利用校园宣传栏发布就业信息;利用网络资源,了解最新的招聘信息,利用校园就业信息网、班级QQ群、博客、邮件、飞信等发布就业信息,可及时、便捷的将就业信息发布到学生手中。
5.做好跟踪调查工作
学生就业并不意味着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结束,辅导员要做好加强毕业生的跟踪调查反馈工作,及时了解毕业生离校后的就业工作情况,听取用人单位和毕业生的意见是毕业生就业工作中极其重要的环节。它既是对前阶段就业工作的检验,又是指导今后就业工作的依据,因此辅导员要对毕业生做好跟踪调查的工作。
目前,做好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是关乎学校的生存与发展、关乎学生的切身利益的大事。辅导员在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为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开创一个崭新的局面。
参考文献
1 姜 霞.浅谈大学生如何树立正确的就业观[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xx(6)
2 刘红斌.浅谈辅导员如何做好就业指导工作[J].商场现代化,20xx(10)
3 黄 芳.就业困难学生职业发展指导[J].新课程(教育学术版),20xx(6)
【就业指导论文】相关文章:
就业指导论文05-29
就业指导的总结05-24
就业指导的总结(经典)05-25
就业指导课程答案01-11
学习就业指导心得05-12
就业指导讲座心得11-25
就业指导心得感受与收获10-26
中专生就业指导10-09
就业指导心得体会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