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徐悲鸿励志故事
徐悲鸿励志故事1
高尚是一种境界,使精神升华;拥有一颗谦卑的心,大师亦让我们备感亲切。
徐悲鸿原名徐寿康,自幼喜好绘画。一次,他到亲友家喝喜酒,许多有钱子弟都身着绸缎,徐悲鸿却穿了一件布大褂,因而遭到他人奚落。后来他想进洋学堂读书,但父亲拿不出钱。他向别人借钱,可谁都看不起他这个穷小子。这使他深感世态炎凉,不禁悲从中来,犹如鸿雁哀鸣,遂改名为悲鸿。
此后,他发奋绘画,终成闻名中外的艺术大师。
1929年,时任北平艺术学院院长的徐悲鸿,发现齐白石的作品富有浓郁的民族特色,两次请他“出山”担任学院教授,都被谢绝。
第三次请时,齐白石道出了苦衷:“我没读过书,怎么能教大学生呢?”徐悲鸿说:“你的画好,画给学生看就是教学,可以为人师。”终于打动了齐白石。
赴任那天,徐悲鸿亲自来接。上完课,又把齐白石送回,并搀扶他下了车。对徐悲鸿的礼贤下士,齐白石直言:“生我者父母,知我者徐君也。”
1931年,徐悲鸿到庐山写生,许多美术爱好者前来请教,其中有傅抱石。看了他的画,徐悲鸿赞赏不已。因等待的人太多,就请他留下地址再详谈,傅抱石怅然而归。
第二天一早,下起雨来,家境困窘的傅抱石想:“徐悲鸿哪会注意到自己呢?”忽然听到有人敲门,一看正是徐悲鸿。见大师冒雨登门,傅抱石夫妇感激不尽。看完画后,徐悲鸿说:“你的前途不可限量。”他多方游说,筹措经费,让傅抱石出国深造,最终成就了一位中国著名的.山水画大师。
一次,徐悲鸿举行画展,观者如潮。正当他向众人介绍作品时,一位老农上前说:“这幅画错了:您画的是雌麻鸭,它的尾巴哪有这么长?”旁边的人训斥说:“你乡下人懂什么?”徐悲鸿马上制止,走到《写东坡春汀水暖诗意》画前,老农接着说:“雌麻鸭毛为麻褐色,尾巴很短。而画中羽毛鲜艳,尾巴很长。”徐悲鸿仔细看了看,确实如此。他真诚地认错,并向这位乡下人鞠躬致谢。
几天后,他重新画了一幅,专程赶到老农家中请指点。一时间众人对徐悲鸿交口称赞。
往事随风飘逝。徐悲鸿的绘画成就是一笔巨大财富,其谦卑的待人方式和高尚人格,更让我们受益匪浅。
徐悲鸿励志故事2
一、抓住文章“文眼”展开教学
教学伊始,我就让学生找出徐悲鸿立的“志”——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整个教学过程,都贯穿着这句话展开教学,也就是抓住了文章的“文眼”,然后再开始研读文本。
二、紧扣“励志学画”来组织教学
这篇课文从结构上来,叙事清楚,脉络分明。围绕“励志学画”这个重点来逐层叙述。因此,我在设计教学时,紧扣了“励志学画“设计了三个问题来引导学生学习。第一个问题:徐悲鸿为什么励志学画?通过朗读外国学生的话,读懂这句话的内涵,说出徐悲鸿励志学画的原因,体会徐悲鸿的满腔爱国心。第二个问题:徐悲鸿怎样励志学画?学生能说出徐悲鸿励志学画的两个方面。体会徐悲鸿学习的勤奋和努力。第三个问题:徐悲鸿励志学画的'结果如何?重点理解关键句”功夫不负有心人“,”有眼不识泰山“。通过朗读,体会徐悲鸿的成功。
三、教学中渗透写作手法
这篇课文的写作特色有好几个,我想重点讲其中的两个。
第一个是过渡句,过渡句的运用。比如课文的第四自然段,承上启下,是个过渡段。但是对于第二部分中的后两个自然段的具体叙写而言,这一自然段又是总写,概括写徐悲鸿更加发奋努力。学习完这个过渡段,接着在学课文第三部分的时候,再来找找“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个过渡句,让学生体会“承上启下”的作用。
我的设想是这样的教学,但事实是高估了刚进入四年级的学生,对句子和段落在全文中的结构不太了解。比如“过渡句”,三年级的时候可能老师讲过,但本学期没有复现过,因此同学们都遗忘了。所以我在这里只能以“告知”的方式,告诉同学们这个第四自然段的作用。我想课后在讲评作文的时候,再重点讲讲这个“过渡句”“过渡段”,结合学生的作文来讲,进一步体会“过渡”的作用。
第二个是中心句的用法。课文中写到徐悲鸿发愤图强,用两个方面围绕此处中心句展开,让学生学会这样的写法。所以我让学生模仿这样的写法,进行一个片段练习:我的同学真爱看书。让他们围绕中心句写具体。
如果学生能学会这两个训练点,那么这节课就是高效的了。
徐悲鸿励志故事3
一天,一个外国学生很不礼貌地冲着徐悲鸿说:“徐先生,我知道达仰很看重你,但你别以为进了达仰的门就能当画家。你们中国人就是到天堂去深造,也成不了才!”
徐悲鸿被激怒了,但是他知道,靠争论是无法改变别人的无知和偏见的,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
从此,徐悲鸿更加奋发努力。他像一匹不知疲倦的骏马,日夜奔驰,勇往直前。
那个外国学生,看了徐悲鸿的.作品,非常震惊。他找到徐悲鸿,鞠了一躬说:"我承认中国人是很有才能的。看来我犯了一个错误,用中国话来说,那就是'有眼不识泰山'。"
徐悲鸿画马。
杰出的画家徐悲鸿特别爱画马。他笔下的许多骏马图成了艺术珍品。
1934年春天,徐悲鸿到莫斯科国立博物馆举办画展,并为观众现场作画。那天,观众把展览厅挤得水泄不通。徐悲鸿从容地磨墨、铺纸,转眼之间,一匹活生生的骏马便出现在纸上了。观众被徐悲鸿的高超技艺征服了,大厅里响起雷鸣般的掌声。这时候,一位身材魁梧的元帅拨开人群,走到徐悲鸿面前,彬彬有礼地说:
“徐先生,我能要这幅画吗?不然,我会发疯的!”
徐悲鸿被这位元帅的诚意感动了,他点头微笑,挥笔题上字,把这幅画送给了元帅。元帅高兴得像打了胜仗似的,和徐悲鸿热烈拥抱,大声称赞道:“徐先生,你不但是东方的一枝神笔,而且是世界的一枝神笔。你笔下的马,比我骑过的那些战马更壮美!”
由于徐悲鸿经常画马,他对马有一种偏爱。和马在一起,听着马蹄得得,看着马御风奔驰,他觉得是一种精神享受。他的心仿佛和马一同驰骋。
徐悲鸿励志故事4
1919年3月17日,徐悲鸿带着媳妇蒋碧微去法国留学。当时,《申报》登消息说:“徐悲鸿为中国公派留学美术第一人。”
到法国后,徐悲鸿进入了巴黎朱利安学院,从最基础的素描开始学习。刚开始很不习惯,因为以前在国内时画的大多是写意的中国画,现在对着物体画素描时,觉得自己的观察和描写都很不准确,手上没准,“如无缰之马,难以控制”。为了改变过去作画的习惯,徐悲鸿不画中国画了。
过了两个多月,徐悲鸿才开始对素描稍稍找到了些感觉。1920年,徐悲鸿报考了设在巴黎的法国国立最高美术学校绘画科。这个学校书多,老师好,学费不用缴,就是入门考试严。考试考了1个月,徐悲鸿以百人中第十四的名次被录取了。
学画的过程枯燥而艰苦,对一位来自中国的穷学生而言就更难。为了省钱,徐悲鸿节衣缩食,有时连续几周每天以面包和冷水充饥。他尽量不画耗材费用很高的油画,把重点放在了素描上。没钱请模特,他就画蒋碧微,有时在家里对着镜子画自己,我们现在看到的许多徐悲鸿自画像都是他在这一时期创作的。
1921年夏天,由于国内政局动荡,北洋政府一度中断了给留学生的生活费,徐悲鸿被迫来到消费较低的德国柏林。在德国将近两年的时间里,徐悲鸿不放过每一个学习的机会,他求教于柏林美术学院院长康普,到博物馆临摹著名画家伦勃朗的画作。只要生活能维持,徐悲鸿就拼命画,每天作画十几个小时,从不间断。为了画好狮子行走时提起的一只后腿,徐悲鸿一连3个月到动物园写生。
在德国期间,徐悲鸿见许多美术复制品非常精良,他便向别人借钱,尽量多买一些,准备将来带回国内。他的房间到处塞满了购买的各种资料。借钱买这些东西,对家庭生活却照顾不多,徐悲鸿常常引起妻子的不满。
有一次,徐悲鸿在街上偶然看到有家画店出售康普等画家的作品,价格非常便宜。他非常兴奋,马上意识到这是收藏大师作品的极好机会,可眼下两手空空,自己已经一年多没拿到生活费了,并且欠了朋友很多钱,哪里还有钱再去买艺术品呢?无奈,徐悲鸿去求助同在德国留学的宗白华等几位好友,这才勉强买下了康普的两幅油画和一些速写。现在这些作品都收藏在北京徐悲鸿纪念馆。
徐悲鸿是我国著名的画家。他的画,尤其是他画的马,在全世界都很有名。
徐悲鸿年轻的时候,曾经在法国巴黎徐梁画院和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校学习绘画。那时,清朝政府虽然垮台了,换上来的北洋军阀政府也同样腐败无能。在外国留学的中国学生,不仅在经济上很困难,就是政治上,也还像过去一样,常常遭到外国人的侮辱和歧视。
就在徐悲鸿考进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校的时候,有一位富有的外国学生十分无理地向他挑衅,说:“你们中国人愚昧无知,生来就是当亡国奴的材料,即使是把你们送到天堂里去深造,也成不了什么大材。”
徐悲鸿出国学画的留学故事
徐悲鸿听了这句话,非常气愤,他用炯炯的目光狠狠地盯着这个富有的外国学生,毫不示弱地对他说:
“先生,你不是说我们中国人不行吗?那好,现在,我代表我的.国家,你代表你的国家,我们比试比试!等到学习结业时,看看到底谁是人才,谁是蠢才!”
从此以后,徐悲鸿就下定决心,一定要学好绘画,为祖国争气,为中华民族争光。为了实现这个崇高的目的,他不仅十分认真地学好了学校里安排的所有课程,还经常利用休息时间到罗浮宫、凡尔赛宫和巴黎各大博物馆去临摹世界名画。而且常常是带着一块干面包和一壶水去的,一去就是一整天,不到闭馆时间决不出来。许多法国画家看到他这种刻苦学习的精神,都很感动。有一位叫做达仰的法国画家说,他从这位没有奴颜媚骨的中国青年身上,看到了中国人的坚强毅力和对未来的信心。从此,他就主动邀请徐悲鸿到他家做客,并且还主动把自己的画室借给徐悲鸿,让他安心画画。
一年以后,徐悲鸿就画出了一幅很好的油画,受到了法国有名的艺术家拉蒙先生的好评。以后,在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校的几次比赛考试中,徐悲鸿都赛过了当时在这个学校里学习的各国学生,多次获得了比赛的第一名。
不久,徐悲鸿又在巴黎展出了自己的油画《远闻》《怅望》《箫声》和《琴课》等。由于这些油画技法高超、构思新颖,且出神入化地表现了画中各种人物不同的性格,轰动了整个巴黎的美术界。许多观众看过之后,都称赞:“中国人真了不起”!就连那个曾经向徐悲鸿挑衅过的外国学生,这时也不得不承认自己不是中国人的对手。
徐悲鸿终于用自己的努力为中国人争了一口气。
徐悲鸿常说:“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他面对那位外国学生的挑衅所表现出来的中国人的傲骨,是多么可贵啊!
【徐悲鸿励志故事】相关文章:
徐悲鸿的名人励志故事(通用12篇)06-21
徐悲鸿画马的故事08-10
徐悲鸿三请齐白石的故事04-06
徐悲鸿赠马的名人故事09-21
名人故事:徐悲鸿三请齐白石04-23
《徐悲鸿励志学画》教案(精选13篇)12-09
徐悲鸿作文04-03
苏教版四上《徐悲鸿励志学画》课文原文12-01
徐悲鸿三请齐白石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