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问题孩子的原因及教育
问题孩子,顾名思义是指在师长眼里有着各种不良行为习性或坏毛病且屡教不改的孩子。且长期因为各种问题不能健康成长。以下小编为你整理了问题孩子的原因及教育,希望对你有所参考帮助。
问题孩子的原因及教育
一般来说,问题孩子有多种复杂问题具体表现为行为叛逆、上网成瘾、厌学逃学、早恋、自闭、对亲情冷漠、经常性打架等。对于问题特别严重的孩子,如果不对其进行及时有效地教育,那么问题孩子很有可能由此走上刑事犯罪的不归之路。
一、问题孩子成因
探讨关于问题孩子的成因,青少年教育专家、湖南春雷青少年特训学校校长胡奇辉提出如下看法:
首先,家庭教育的失误,是导致问题孩子产生的首要原因。
家庭教育的失误主要表现为教育目标和教育方法的失策。比如在学业上家长以过高标准来要求孩子,家长的期望值超出了孩子自身的现实情况及主观愿望,导致孩子厌学情绪高涨,并逐渐发展到悲观厌学,不思进取,听之任之。还有就是父母教育方法出现分歧,使孩子无所适从,不知听谁的好,最后干脆都不听了。
其次,社会教育的失效,是导致问题少年产生的间接原因。
社会教育的失效主要表现为社会道德教育的失效,根本原因在于社会相关职能部门未对各种娱乐场所进行有效的控制,包括网吧不遵守规定对未成年人开放,有的进行恶意诱导等。这些场所潜移默化地对青少年进行了错误的引导,诱发了问题孩子的产生。
第三,学校教育的失当,是导致问题少年产生的直接原因。
在应试教育的驱使下,学校最关心的是学生的成绩、考试分数。在不断给孩子增加学习压力的同时,却忽视了对孩子道德品质和心理素质的教化和提升。成绩出现波动的孩子必然会受到来自学校、老师和家长的责难。无法承受来自各方面的压力的孩子便通过各种方式与家庭、学校抗衡,结果导致恶性循环,成绩一降再降,最终导致学业的失败,从而诱发各种问题的产生。
二、问题孩子的教育
1,家长必须统一教育思想和教育目标。即家长要在“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怎么培养孩子”这两点上达成共识,从而制定出符合孩子自身实际的、切实可行的标准。这些标准是孩子能够接受的,并在预期内能够努力达到的。家长要力戒以建立在自己主观愿望基础上的标准来要求孩子,而要使自己的主观愿望与孩子自身的实际情况和主观愿望相吻合。
2,社会有关部门应加强治理整顿,营造良好的社会育人氛围。各级立法、执法、司法部门以及相关部门要加强对社会环境的治理,加大对各种娱乐场所的清查力度,对于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娱乐场所要予以整治和清除,此外,要严厉打击盗窃、斗殴等犯罪团伙,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加强社会公德教育,创造良好的社会育人氛围。
3,学校要适当调整教育的目标方向,教师应提高自身素质,用科学合理的方法育人。
学校不能片面的追求升学率,而要注重对孩子进行身心健康教育,而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更要时刻注意加强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知识的理论学习,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和知识水平,并在教育、管理学生的实践中掌握教育、教学的艺术,采取灵活有效的方法来教育学生,发现了问题,不急不躁,沉着冷静处理,少用训斥、打骂等简单方法,多用说服教育、鼓励、正面引导、沟通交流等方法来疏导、引导学生朝积极方向发展。
4,家庭、学校、社会要加强联系,增进彼此之间的合作,定期定点对问题孩子的教育进行协商,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方案,提出有效的措施,尽快实现问题孩子的教育转化。
孩子总出问题,是孩子原因还是我们教育原因,我们应该反思什么?
01家庭教育方面
爸爸妈妈可能会发现,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总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小问题,有的孩子厌学,有的孩子不爱说话,有的孩子总是和家长对着干……
总之,当谈起自己的孩子的时候,每个家长都是愁眉苦脸。
更有家长发现,别的孩子有的问题自己孩子有,别的孩子没有的问题自己孩子也有,孩子就像是一个“问题制造者”。
面对这些总是出问题的孩子,我们多半总是把责任推卸给孩子。
难道我们的教育就一点问题都没有吗?并不是,教育也是时候反思一下自己了。
传统的教养模式下,父母和老师其实更像是一位木匠。
木匠会按照图纸将木头塑造成最终的产品,他们不允许任何混乱和变异,精准和控制是他们的盟友。
木匠式教育就是传统的教养模式,目的在于让孩子按照预期的目标去发展,孩子只要有一点越出了边界,就会被木匠用刀削掉。
在这样的教养模式下,孩子很少有自由,父母已经给他们画好了“大饼”,孩子多半会产生逆反心理,也就常常会和家长对着干。
实际上,父母应该尊重孩子。
心理学家马斯洛就曾经提出:每个孩子都是自我实现的人,他们都有自己的目标。之所以你发现自己的孩子还十分懒惰,就是因为他还没找到努力的方向。
作为教育者,我们不应该过分的约束孩子,而是为孩子的自我实现营造良好的氛围,尊重孩子的意愿。
02学校教育方面
班级授课制下,一位教师面对许多学生,孩子就像是流水线上的产品一样,被一个模子刻画。
这样的孩子是缺乏个性的,缺乏创造力的,是不完整的。不完整的孩子自然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个孩子身心发展都是有规律的,其中差异性规律指的是,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认知、人格发展特点,这就要求我们因材施教。
在实际的学校生活中,我们的教育应该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充分依托大数据和互联网技术,为学生精准推送学习资源,满足学生个性化的需要。
同时,教师在教学的时候也应该关注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避免用同一种教学方法去“应对”所有学生。
曾经有一位小学老师,每天在放学的时候都会用一句话评价学生今天的表现,这种方法就是一种个性化的教学方法。
学生觉察到了自己被关注,学习动机也会更强。
03社会教育方面
社会教育相对于家庭与学校教育来说,对孩子的影响更加潜移默化,社会风气、社会舆论等等都会对孩子产生很大的影响。
如今,我们对知识、对人才的重视程度还不够高,我们的孩子长大之后更希望成为明星,没有几个人愿意成为科学家。
许多孩子出现厌学的问题,实际上也是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
只有在崇尚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环境下,我们才能塑造出有知识有文化的新时代青年。
这需要媒体的宣传、需要每个社会成员的示范,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为我们的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教育环境。
当发现自己的孩子总是出现问题,千万不要只从孩子身上找原因,教育也应该反思一下自己。
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家庭、学校、社会教育的三方合力,使教育发挥出塑造人、培养人的最终目的,从而解决孩子出现的各种问题,让孩子能更好的生活。
一样、孩子常见的问题行为有哪些?
1.沉迷网络:部分孩子达到痴迷状态,个别孩子为了打游戏耽误了学业甚至会逃学。
2.生命状态弱:听课走神,做事消极被动,懒散,无力,脾气暴躁。
3.喜欢撒谎,伪装, 不愿意主动做事,缺少诚信和担当。
4.经常打架,有错不改。习惯高高在上,指责他人,根本看不到自己的问题。
5.乱发脾气,顶撞父母和老师 ,没有敬畏之心。
6.考前过度紧张,焦虑,失眠,担心过多,经常心事重重,生活十分压抑。
7.严重者找不到生活的乐趣和意义,有离家出走,甚至自伤的想法和行为……
孩子生下来都是一张白纸,善良可爱,经过不同家庭,不同父母潜移默化地教育,在与父母和家人朋友互动中渐渐习得做事的模式,慢慢形成自己的习惯,信念,每个孩子都带着自己家庭的烙印聚在一个班级,慢慢的部分孩子的问题行为也越来越明显,这些问题行为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二、孩子问题行为背后的原因
1.缺和谐的亲子关系。
关系大于教育,亲子关系差,父母说的再正确,孩子也不听。孩子感受不到父母的真心关爱,成了无根的小树,自然就少了枝繁叶茂,慢慢变得枯萎。父母有时看不到孩子努力的过程,只看到结果,当成绩不理想时,父母训斥,指责,埋怨多。成绩好时,为了防止孩子骄傲, 父母肯定,表扬也少,有时迫于压力,父母总是不满足,好了还要求更好,孩子感受不到父母的爱,自己心中也没有爱,问题行为就接踵而来,有时想通过做坏事来试探或索要父母真心的关爱,要到了,慢慢变好,没要到,就制造更多麻烦,表面是孩子的问题,其实折射的是父母的问题,我们自己是否忙于工作,没能用心支持到孩子,特别是缺少内心深处的链接和关爱。父母无条件的关爱是治疗孩子问题行为的良药。当然无条件的爱不是纵容。
2.不正确的分离。
因为父母忙于工作,孩子小时候被寄养在爷爷奶奶或姥娘姥爷家,其实孩子更愿意与父母在一起,但因为父母工作忙,没法照顾好孩子,孩子不得不与父母分离,分离没有问题,关键是分离的方式有问题,父母有时是偷偷的或通过善意的谎言突然离开孩子去上班的,爸爸妈妈陪伴在孩子身边,孩子幸福的睡着了,但醒来爸爸妈妈都突然不见了,还有的妈妈说自己要出去给孩子买好吃的,结果一去就不回来了,孩子很难接受这种突然分离。有朋友试过,好好与孩子说清楚,实话实说,孩子会明白和理解的,否则有被骗的感觉,长大后孩子也会撒谎。有的孩子抱着妈妈睡过的枕头入睡,妈妈的枕巾和被罩,孩子都不让换洗,因为有妈妈的味道,闻着妈妈的味道才有踏实感。不正确的分离让孩子没有安全感,长大容易引发问题,变得非常敏感,所以有的孩子抱住妈妈就是不让妈妈走,也不睡觉,因为害怕自己睡着了,妈妈就不见了。可以与孩子实话实说,然后拥抱孩子,妈妈人去上班了,但爱始终陪伴着孩子。
3.缺父母关爱。
特别是单亲家庭的孩子,如果处理不好父母的关系,就影响到孩子,缺少父母的关爱,相比较而言,单亲家庭的孩子更容易有问题行为。但并不是所有单亲家庭的孩子都不幸福。谷爱凌也是单亲家庭的孩子,同样健康快乐。单亲家庭的爸爸妈妈处理好与孩子的沟通交流等问题同样孩子健康快乐。
4.禁止即诱惑。
禁止即诱惑,父母越不让孩子做什么,孩子就越要偷着做,父母越是严禁孩子玩游戏,孩子越想法设法偷偷的玩,有时当成娱乐手段,父母与孩子一起玩,学到游戏背后的团结,灵活,及时鼓励等,即加深了感情,又互相都有成长,孩子一般都会赢了父母,还增强了自信。可以进行疏导,就是严禁也要让孩子明白严禁的意义和价值,找出严禁背后对孩子的好处,孩子也就不会偷偷去做了。
5.三无家庭
三无家庭就是无志向,无目标,无梦想,父母常在家打麻将,只关注吃喝玩乐的家庭环境容易滋生问题孩子,父母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 。父母自己的做到就是最好的引领。孩子优秀,父母也差不到哪里去,父母优秀,孩子也会跟随,谷爱凌的妈妈也是女中豪杰。父母做好榜样,孩子自会跟随。
6.父母经常吵架。
父母经常吵架,孩子容易有问题行为,看到爸妈在吵架,孩子内心深处很烦,因为都是亲人。估计大家都感受过看到父母吵架时的心情。踢猫效应,孩子也会去外面发泄自己的不满。肥沃的土地才能长出硕果累累,家庭环境就是孩子成长的土壤。和谐的关系就是成长需要的阳光雨露。
三、如何应对孩子的问题行为?
1.鼓励肯定相信孩子。
肯定结果,也肯定过程。一个孩子很会用零花钱,妈妈说孩子是理财高手,将来能做财政部长,孩子就非常开心,我们说出的每一句话都是增加能量而不是卸掉能量。常受到父母鼓励肯定的孩子总是信心满满。
2.关注发扬优势。
学会转念,看到孩子行为背后的正面意义和价值,学会把期待说成现实,多看孩子好的一面,经常被父母鼓励肯定的孩子内心有满满的爱,孩子也会朝向父母期待的方向努力。任何事情的发生都是最好的安排,多看到有利于孩子发展的地方,永远看到希望。
3.不包办代替
孩子带着好奇,愿意尝试一切,这就是最初的求知欲,父母担心孩子不安全或受伤害,或做的不如自己好,不允许孩子去做,其实孩子非常想自己试试看,父母给与指导就好。父母强孩子弱,如果父母包办代替,孩子就失去锻炼成长的机会,父母鼓励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适当放手换来的是孩子大胆尝试,包办代替的结果是孩子缩手缩脚。
4.家庭和谐。
创造和谐的家庭氛围,爸爸爱妈妈,妈妈爱孩子,爸爸是天,妈妈是地,天清地宁,家出神童,天崩地裂,家出神经,家里每天是轻松快乐,笑声不断,孩子也会心情愉悦,改变自己是神,改变别人是神经病,要想家庭和谐多改变自己。
5.自我成长。
活到老,学到老。父母喜欢学习,给孩子创造了学习的环境,孩子也会紧紧跟随,孩子问题行为背后都是来提醒父母要面对当前的现实问题,父母积极应对,做好榜样引领。问题即成长,磨难即辉煌 ,改过就是进步,生活处处皆精彩。父母学习的到10楼水平,自然会支持到二楼水平的孩子。
每个问题孩子背后都有自己的原因,我们带着耐心,爱心和感恩心看到原因,积极解决,问题即成长,磨难即辉煌,有了问题不可怕,关键是怎么解决问题。祝福每一个孩子健康快乐成长,祝福每一个家庭和谐幸福,祝福我们伟大的祖国繁荣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