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的第一轮复习建议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高三地理的第一轮复习建议

时间:2024-08-30 09:29:01 晓丽 高三励志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高三地理的第一轮复习建议

  随着高考的日益临近,高三学子们正站在了人生的重要转折点上,而地理作为文综或理综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第一轮复习的成效直接关系到后续冲刺的效果。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高三地理的第一轮复习建议,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三地理的第一轮复习建议

  高三地理的第一轮复习建议

  1.根据联系,整合知识

  第一轮复习要求狠抓基础,较全面地覆盖所有知识点,因此,其所花时间较长,知识点较多也相对分散,同学们不容易抓住重点知识以及知识之间的联系,不能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和较高的应用能力。第二轮复习就应当根据知识间内存的联系,突出重点,突出主干,重组体系培养自身能力方面多下一些功夫。有的同学可能认为,这种梳理工作太费时间,不如多做几套试题实惠,其实这种想法是不对的。

  按照下面所列的要点在脑子里回顾一遍应该要不了很多时间吧?例如(这些东西在同学们手中的复习参考资料里都有):

  (1)结合时间变化,对具有季节性和发展变化的地理现象进行重组:如:地球运动一太阳直射点的季节位移一季节变化一大气运动一大气运动一不同气候类型的季节特征一水文特征一植被特征一生产活动。

  (2)结合空间分布,对具有空间联系和因果关系的地理事物进行重组:如:大洲大洋地形特点一板块构造-全球地震火山带分布-年轻褶皱山脉的分布-年轻的高原的分布-古老高原的分布-某些矿床资源的分布-人类的活动等。

  2.三类知识,区别对待

  地理科知识结构包括: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及其在区域地理中的运用。

  (1)自然地理,充分理解原理和规律,形成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自然地理知识较难,但规律性强,分清地理概念,弄懂地理原理和规律,并通过典型题例和变化图,或结合区域实际,强化对概念的理解或原理的运用能力。需要强调的是,一定要把握这些原理或规律的本质,而不能是只重表象。

  (2)人文地理,应结合案例分析,培养自己的知识迁移能力。人文地理知识理解并不难,但内容分散,不容易抓住重点,需要记忆的东西多,因此在复习方法与策略上,应抓住核心知识,即区位因素(工、农业的区位因素、城市的区位因素、交通的区位因素等),剖析典型案例,理清知识线索,并应用于其他案例的分析。

  (3)区域地理,应运用系统地理的原理进行分析,提高综合思维能力。复习某个区域时,可按如下思路展开:先确定其位置(包括经纬度或海陆位置)及地形特点,在此基础上推测气候的特点和分布,进一步分析其它自然地理特点和经济地理特征(河流、自然带、工农业生产、人口城市分布等内容)。同时还应进行跨区域比较(就某个要素比较或综合比较),如中亚的干旱与西亚、大洋洲、北非、南美安第斯山南段东侧等地干旱的成因、特点比较分析等,不仅形成全球空间概念,还对地理学区域差异有更深刻的认识,使思路更为开阔。

  3.抓住共性,强化读图

  地图既是学习地理必不可少的工具,也是地理知识的重要载体。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的试题经常以地图作为切入点,再设置历史、地理、政治3门学科相关的问题。读图、作图的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地理成绩的好坏。

  近年的文科综合试题中,地理部分出现较多的图形类型有:日照图、模式图、等值线图、地理数据统计图(表)或区域地图等等。虽然种类繁多,变化各异,但其本质都是反映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时间变化、地理事物之间的关系(数量关系、逻辑关系等),因此在复习时应注意对图进行分类整理,抓住其共性,总结读图规律。

  在做有图(表)题时,可以按以下步骤展开:先看图名,若是区域图,可知道其所在的位置,若是统计图,可知道其反映的是什么地理事物之间的关系;其次是观察图例或注记;最后观察图像内容,根据题目要求或图中信息,解决问题。解此类题的关键是会透过现象(图的形态特点或事物的分布等)看本质(揭示这一现象的原因或内在规律)。

  4.脱掉“外衣”,透视热点

  近些的高考中,虽然常常对热点问题进行考查,可是如果透过热点问题的“外衣”,我们就会发现,它其实只是作为考查教材核心主干知识的一种手段,一种使试题新颖化的一种手段,同学们在复习的时候没有必要花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追踪“热点”。

  高三地理的第一轮复习建议

  地理二轮专题复习总的任务和目标定位为:在巩固深化一轮复习“双基”成果的基础上,通过专题综合,实现地理能力的提升。概括起来就是“深化”、“综合”、“应用”三个方面。

  一、深化:是指二轮复习的全过程中要继续关注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落实。与一轮复习不同的是,二轮专题复习更要突出对“双基”的深化,这种深化主要体现在:

  1.深入研究考纲:根据其能力要求,重点培养三个能力一个方法,一是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二是如何培养学生的描述性的能力,即注意地理学语言的准确使用;三是培养学生如何去读图表,分析图表,挖掘图表所反映的显形和隐性因素,然后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四要帮助学生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帮助学生总结规律,尽量做到深入浅出。

  2.复习内容的拓展。一轮复习注重对高考知识点的落实,二轮复习则进一步在更高的层次上回归书本,整理学科知识结构,形成学科知识网络,有效地帮助学生查漏补缺。这样做可以进一步把握高考知识点之间、各个知识专题之间、书本知识与社会实际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形成以学科核心概念和主干知识为基点,点线面体相统一的知识能力架构。

  3.复习目标的提升。一轮复习注重对基础知识的“识记、理解”,二轮复习则进一步提升为“理解和应用”,特别是对核心概念和主干知识,更要综合地理解和综合地应用。

  4.复习方法的改变。一轮复习主要依据教材的学科逻辑关系以及学生原有的认知为基础,以重温教材的方式进行;二轮复习则进一步改变为以相同或相近范畴为线索,打破现有的教材逻辑关系,建立起相对独立的、跨单元、跨年级的新逻辑体系,所以在复习方法上更强调从整体出发,立足专题,着眼全局。同时,要教会学生如何看书、如何查漏补缺,切忌简单地重复。要鼓励学生大胆的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5.对于成绩较差的学校,希望在后阶段能加强最基本的知识和技能的训练,确保学生能做到易题不失分,中等题多得分,从而提高总分。同时加强客观试题的训练,提高选择题的解题速度和正确率。

  二、综合:是指专题的设计与落实要以高考知识点的内在联系为基础,以主干知识为线索,突破教材原有逻辑体系,建立以综合理解和综合应用为目标的新逻辑体系。新逻辑体系的建立必须解决和处理好“选、讲、练、评”的关系。

  (一)专题的选择(如何进行专题整理?如何进行专题复习?)

  1.为什么要采用专题复习的形式?

  什么是专题——相关知识的归纳、整理、贯通和应用

  专题的主要任务是(1)建立知识框架(2)分析要素之间的关系(3)总结知识规律(4)拓宽知识层面(5)比较知识异同(6)归纳知识特征。所以建立专题的目的是为了构建完整有效的知识结构,实现自然与人文;自然与区域;人文与区域之间实现知识的重组与创新,拓宽思路,发现问题、综合分析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尽管现行教材不再过多强调学科体系,但在近年来的高考命题时,仍然在强调学科知识的系统性,突出表现在高考地理试题主要以专题知识呈现的方式出现。

  沙尘暴问题、海洋经济问题、东北的振兴问题、人口老龄化问题、三农问题、西南地区开发问题、能源问题、城市化问题、全球增温问题

  2.哪些内容可以采用专题复习形式?

  一是涉及地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内容(等值线图的判读);

  二是涉及自然地理基本原理、基本规律和主要过程的内容;

  三是涉及人文地理、区域开发和整治的内容(黄土高原);

  四是和地理热点相关的内容(我国的能源安全问题及其解决)。

  3.怎样进行专题整理

  人文地理专题的整理

  (1)以高中人文地理部分内容为线索;

  (2)从初中相关内容中获得素材

  (3)用高中的原理进行分析和归纳。

  例:农业生产

  (1)农业生产活动的特点和区位选择(相当于原理和基本理论)

  (2)世界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

  (3)世界各大洲(或主要国家)的农业特点、分类和区位因素分析

  (4)我国各区域农业特征和区位因素分析

  自然地理专题的整理

  以河流为例

  (1)河流的定义和形成;

  (2)河流的水系特征和水文特征及其形成;

  (3)不同地区河流特征比较;(关于航利)

  分类方法:按照河流背景环境分类;按照河流补给特点分类。

  (4)世界大河分析。

  4.专题的基本类型

  知识性专题——基础性专题——以教材内容为蓝本的专题,比如地理环境要素相关

  例:知识型专题——《气候》

  ⑴分析气候形成因子

  三大自然因子对气候形成的内在决定作用

  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过程

  ⑵掌握气候特征的描述方法

  抓住气候的两大要素

  适当使用地理术语——如高温多雨、温和湿润……

  掌握各种气候的主要特点:单一型气候特点

  ⑶了解气候类型和判别步骤

  根据特征气温的特点确定气候带。

  根据降水数量、季节分配判断气候型。

  寻找气候分布规律

  大陆西部——干湿组合,形成季变型气候;干干或湿湿组合,形成单一型气候

  大陆东部——在热带、亚热带、温带地区分布着三种季风气候

  温带大陆中部——大陆性气候

  南半球——可以套用对称模式推论,但季风气候和大陆性气候不显着。

  ⑷建立气候全球分布模式

  ⑸挖掘气候的内涵、进行气候的拓展

  外延——自然带知识系统

  内涵——气候资源与灾害防治

  技能型专题——方法型专题——以操作内容为蓝本的专题。

  比如怎样读图,等值线判读

  热点型专题——时事型专题——以重大问题为蓝本的专题

  例:热点型专题——《东北工业基地的振兴》

  ⑴东北工业基地的地理背景定位(包括基本条件、工业发展历程、基地现状分析)

  ⑵国外同类基地的历史变迁过程

  ⑶东北工业基地振兴的前景分析(包括政治、经济、科学、市场、资源、交通的前景,以及国内同类基地的比较)

  ⑷新东北工业基地发展方向分析(包括国内、国外的潜力和竞争,自身区位的优劣)

  ⑸总结工业基地分析的一般方法

  ⑹新情境下的实践——长江三角洲工业基地的发展

  5.注意事项

  在高考复习时要十分注意系统性知识(某一要素知识构成)与专题性知识(某一要素为主,相关要素合成)的联系与区别,充分发挥两种知识整理方式的作用。

  (二)专题的复习方法——讲

  专题复习首先要 解决好 老师怎么讲的问题。像一轮复习不能搞成新授课的简单重复一样,二轮专题复习更不能搞成一轮复习的翻版。根据二轮专题复习的目标任务,这一阶 段 老师的讲显得更有必要、更有意义。因为二轮专题复习的内容是综合的,是打破教材原有逻辑结构的,是学生无可凭照的。教师应从本学科、本专题的全局着眼,运用“综合”的方法讲好“专题综合”,把“综合”作为老师讲专题复习课的第一要务,克服单打一,防止片面性。

  常见的“案例”法:

  第一步:老师以“案例”分析的方法进行专题整理示例

  第二步:建构、分析专题的“模式”

  第三步:学生自己完成专题,老师在方法上进行具体指导,检查学生整理的专题质量

  要求:?

  ⑴专题知识点及完整的知识结构。

  (2)专题与高考的关联度:已考过哪些内容,何种角度,题型考查,考查了哪些能力;可能考查哪些内容,适合何种题型考查。

  (3)借助专题典型题目,展开针对性讲评,剖析解题思路和方法。

  (三)专题训练的广度、深度、强度应比一轮复习更进一步。每一次考练都要注意五个不同的层次和领域:

  ①针对重点考点内涵知识要素的综合考练(多元性训练)。

  ②针对主要考点之间内在联系线索的综合考练(多向性训练)。

  ③针对专题知识面内共性问题的综合考练(共性和规律性训练)。

  ④针对专题知识体系中各种构成部分相互关系的综合考练(整体性训练)。

  ⑤针对讲评重点问题的综合考练(矫正性训练)。

  而要达到上述不同层次和领域的训练目的,优化命题结构是关键。要彻底改一改“一刀切”、“一题练”的做法,在优化命题上下功夫。地理学科的命题设计应有三个组成部分:一是面向大多数考生的基础性的常规性的能力训练题,这要占50%左右。二是面向中上游学生的应用型、能力型的题目,这要占40%左右。三是面向尖子生的灵活性、综合性题目,这要占10%左右。这些题目应是综合的、具有创新思维要求的题目,提供给那些有余力、感兴趣的学生进行研究、尝试,由他们自主选择。这对培养尖子生和优秀生极为重要。命题要注重新情境、新条件、新问题的设置,注意以“陌生”考“熟知”的训练。

  (四)专题复习中的评,应兼顾知识能力两方面。就知识方面而言,老师既要评到基本知识点,又要评到本专题涵盖的基本知识面,这是对基本知识点的拓展和深化。就学生能力而言,既要评到学生在识记、理解、应用知识方面的能力,又要评到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认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创新方面的意识和能力,还要评到学生在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时所采用的过程、基本方法、技巧,以及考生所具备的思维方式和精神状态。具体要求是:

  ⑴尽可能多地批阅试卷,通过批阅试卷准确掌握学生的答题情况,保证讲评有的放矢。

  (2)认真统计学生考卷出现的典型错误,分析出错的原因,找出改正错误的方法,强调避免错误出现的方法。

  (3)重视研究典型题目的解法指导。教师要善于抓住典型题目的要害,找准突破口,设计好点拨和引导学生思考的结合点,启发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题目的解答,进而总结出此类题目的审题方法、解题规律。在此基础上,要尽可能地对这些题目进行拓展延伸和变式训练,还要注意类似题目的比较分析,借此加深学生对这类题目的理解,巩固对相关知识的掌握,使解答这类题目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收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

  (4)考试中出错的内容要进行补偿考试。必须消除那种认为考过、讲过就万事大吉的想法。补偿考试的形式应该灵活多样,视具体情况而定,既可以分散在讲评的各题之间进行,也可以在所有内容讲评完之后一块进行。由于考试内容是针对错误而确定的,所以不必要求每个学生都做,允许他们有所选择。补偿考试后,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检查,确保补偿考试不走过场。

  三、应用:是指运用所学基本理论认识、分析、解决社会实际问题,这是学科能力和高考能力的最高层次。在素质教育和新课改模式下,“应用”能力不仅是“实用”,更重要、更富成效的是“创意”。高考中几乎所有学科都鼓励和引导考生以创新精神实现知识应用过程中的“创意”,所以二轮专题复习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应特别关注三点:

  一是运用已知知识推出未知知识;

  二是凭借考生已掌握的基本知识、形成的基本能力和整体素质去分析解决自然和社会发展中、人类在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实践中需要解决的矛盾和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方法。

  三是书本知识与社会实际的关系。与一轮复习以落实书本基础知识为主不同,二轮专题复习则更应突出社会信息的灌输以及基本理论与社会实际的结合,每一专题都应将理论与实际结合作为复习线。首先要重视社会信息的输入,这些社会信息主要包括:

  ①与考生密切相关的社会生活与社会实践;

  ②国内国际出现的重大人文;

  ③国家改革发展的大政方针;

  ④人类共同关注的自然与社会、经济与政治等领域的热点、焦点问题。

  其次,要将书本理论与社会实际沟通联系起来。最后要解决运用书本基本理论解决社会实际问题的思路、方式和方法,这是实现二轮专题复习终极目标的关键一

  高三地理的第一轮复习建议

  相比一轮复习,二轮复习是在第全面扫描基础上的提高和深化。一方面时间较短,总计只有两三个月的时间;另一方面,复习任务很重,既要巩固还要提高。因此复习中采用合理的技巧和策略就显得十分重要。二轮复习应分专题对学科主干知识和学科核心能力进行梳理、概括、综合、强调和训练,构建一个前后联系、主干清晰的知识网络。在复习中须做到、做好以下重点工作。

  一、处理好几种关系

  1.一轮复习和二轮复习的关系

  一轮复习应以课本为本,遵循全面、系统的原则来进行。其目的是查漏补缺、夯实基础。二轮复习以专题复习为主,遵循深化、提高的原则,其目的是进一步完善学生的知识网络,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从一轮复习到二轮复习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两者之间并没有严格的界线,但也不能没有区分度,如果过早地练综合性过强、知识跨度过大的题,就容易产生恐惧心理,导致思维障碍,对以后的复习不利。

  2.地理与文科综合的关系

  应贯彻“重单科复习、少跨学科综合”的原则,以提高复习的有效性和针对性。目前,大部分省区实行“3+文综”考试,命题以学科内综合为主,近年文综卷就是政史地知识的拼盘。因此文综复习必须坚持抓好单科的学习和复习。

  3.初中与高中地理知识的关系

  在重点复习高中系统地理知识的同时,还要正确处理好初中与高中地理知识的有机结合。初中与高中的地理知识是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只要高中地理中涉及的初中地理知识,都应该掌握,绝不能含糊。要正确处理好高中系统地理与初中区域地理之间的关系,以高中系统地理为主,兼顾初中地理,当涉及相关初中地理知识时要进行串联复习,并落实到区域图上。

  二轮复习要通过对地理知识的整合完善知识结构。主要是以人地关系为主线,以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为骨架,把初中区域地理知识有序地附着在高中地理基本原理上,形成条理化、网络化的有机体系,促进理解记忆,加强地理学科自身知识的贯通,提高知识迁移能力,培养综合意识,增强学科内综合能力。同时,也只有把具体的地理事物或现象落实到具体的区域中,才能更深刻地理解它产生的原因、特点,预测它的发展变化趋势。如复习高中地理“地壳运动”时应一并复习初中地理中的“地形和地形的变化”。

  通过这样处理,不仅使初高中地理知识紧密结合,形成一个有机整体,而且便于提高综合分析地理知识的能力。可见,抓住多角度观察地理事物的空间性质,综合分析地理系统内部与外部物质、能量和信息的运动与转化这些大问题,一方面能使地理知识学习更加透彻、完整。另一方面又能提高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拓展思考与解答地理问题的深度与广度。

  4.地理学科和热点问题的关系

  地理复习中要牢牢地把握学科的主干知识体系,这是解决问题的核心、基础、关键。热点问题只是试题的背景材料,是试题的“切入点”。高考命题中可用于设置的情景材料、背景材料极为广泛,因此,在二轮复习中,应把重点放在教材主干知识的复习上,可立足于学科知识,适当关注、思考热点问题,切忌刻意地去追逐热点。对热点问题的把握要注意两方面:一是能和中学地理基本原理、基本规律、基本方法有机结合的热点事件;二是长期的热点问题,比如可持续发展问题。

  二、突出学科基础知识,注重查漏补缺

  学科基础知识是我们应对复杂多变的的常规武器,也是我们以不变应万变的高考理念,它是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知识依托,是决胜高考的支撑点。

  随着高考改革的深入和命题立意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的转型,考生会产生一种认识上的误区,好像现在高考重能力轻知识。其实高考命题立意的变化,对基础知识的要求不仅没有降低,反而要求考生具有更厚实的基础。因为知识是能力的载体,没有厚实的基础知识,能力便无从谈起,如果我们不能跳出这一认识误区,其后果不堪设想。因此在复习应考中,我们要重视基础,善于提炼主干知识。

  在二轮复习过程中要突出重点,加强基础知识的复习。对于重要的概念、原理和规律要准确理解、清晰记忆、切实把握、灵活运用。对于世界和中国的各个主要区域要能准确定位。为此要对主干知识进行挖掘、整理、归纳,同时加强横向和纵向联系,以干带支,形成完整的知识系统和网络。同时加强运用原理和规律解决区域中实际问题的训练。对于知识和能力上的漏洞要认真查找,重点加强。

  三、梳理知识、形成体系

  经过一轮比较细致全面的复习,学生的基础知识得到了较大的充实,但略显散乱,就像一股脑地塞进电脑的各式文件,没有经过系统地分类整理,要用的东西在短时间内却调不出来。针对这种情况,可以对整个中学阶段的地理知识进行拆分、重组,形成有主线、有知识内在联系的专题,这样就如同为电脑中的文件建立各级目录。经过专题复习,有助于梳理知识,使之系统化、条理化,并使考生在考试中面对不同的问题情境,能准确快捷地调动和运用相关知识来解决问题。

  四、加强地理学科思维和地理学科能力的训练

  高考命题的视角较为新颖,问题与材料的结合较为巧妙,因此,应对高考题,需要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但有一个良好的和训练有素的地理思维习惯也非常重要。这就需要我们在平时的训练中要有意识地进行培养,从而形成地理学科思维习惯和地理学科能力。因此在复习过程中,重点应放在以下方面:

  ①构建地理知识体系,通过地理知识的系统化、网络化、结构化、规律化、形象化、技能化的训练,培养综合分析、比较分类、归纳演绎、概括推理等地理学科的能力;

  ②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社会热点,培养应用能力,如让学生掌握地理学科广泛应用和社会价值性,运用地理知识和技能,去解释一些自然现象,解决一些实际的社会问题;

  ③加强学科联系,培养综合能力,如注重学科间知识的交叉点: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各种地理事物,从生态保护、资源开发、人力资源的利用、历史、经济发展战略、国际国内环境等方面去思考世界和我国有关地理方面的开发利用问题(如我国西部大开发、全球经济一体化、区域经济集团化等)。

  五、掌握基本原理,训练解题思路

  明确地理原理、掌握地理规律,有利于更好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因此要注意理解重要的地理原理、规律和观点,训练答题思路,提高答题水平。在建立完整的地理知识结构的基础上,总结、归纳地理原理、地理规律,弄清自然地理要素(地形、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等)、人文地理要素(人口、资源、城市、市场、交通、劳力、技术、政治、经济、文化等) 间的相互联系,自然环境与人文活动之间的联系、影响等。对于容易混淆的地理概念,注意进行对比分析。可纵向对比分析,如按时间顺序比较三次技术革命对工业生产、工业布局的影响;也可以进行横向对比分析,如比较热带草原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的成因、气候特征、地区分布,比较几种农业地域类型的发展条件、主要特征等。还可采取列表分析,也可以通过图像来设计题目进行对比分析。认清相似问题的相似性和差异性,明确知识间的联系,有利于掌握概念的实质内容,排除干扰因素,形成正确的认识。在二轮复习中要加强方法总结,进一步突出空间思维、综合思维、因地制宜、人地和谐等地理思维和思想的训练,培养学生用“地理眼光”看问题的意识,用地理思维分析现实问题的习惯。同时要加强地理阅读能力、获取地理信息能力、地理实践能力、地理探究能力等多种能力的训练。在二轮复习时还要安排地理图表阅读的专题。总结常用地理图表阅读和绘制的正确方法,加大图文转换、图图转换的训练,认真观察、填绘、阅读、分析图表,形成空间概念,提高再认区域地图和读析图表的能力。

【高三地理的第一轮复习建议】相关文章:

高三第一轮复习的方法06-09

高三语文寒假复习规划及建议03-20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建议03-17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建议08-24

小升初语文复习的建议:改错别字复习指导04-10

优秀高三日记:期中考试复习建议09-16

初三语文第一轮复习教案(通用11篇)06-11

小学语文毕业总复习的建议05-27

初三语文第一轮复习的教案设计(通用10篇)07-02

高三地理下册说课稿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