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下科学课件(通用13篇)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小学三年级下科学课件

时间:2022-05-27 15:26:17 三年级 我要投稿

小学三年级下科学课件(通用13篇)

  课件要明确教学目标、要突出重点难点、要有灵活的教学形式、教学对象要有针对性。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小学三年级下科学课件,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小学三年级下科学课件(通用13篇)

  小学三年级下科学课件 篇1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树是活的植物,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是有生命的物体。

  过程与方法:

  初步认识真正的观察应该是有目的的,制订观察的方法和步骤有利于观察的进行;

  用各种感官观察大树;

  借助放大镜、皮尺等简单的工具对大树进行观察和测量;

  用简单的词语记录观察的结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

  懂得从图片上获得的信息是有限的,亲自观察事物会对事物有更多的认识;

  发展观察大树的兴趣,体会到生命体给我们带来的生机勃勃的感受;

  在观察过程中,培养与他人合作的习惯。

  【教学重点】

  了解观察的目标和方法,认识到观察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

  能够学会记录和学会讨论、学会倾听。

  【教学准备】

  一些观察用的测量工具(如皮尺、放大镜等),观察记录本。

  【教学过程】

  一、 直接出示课件(梧桐树的照片)

  1.你看到了什么?这是一棵什么树呢?(这是一幅梧桐树的照片)

  2.请大家仔细地看图,你能发现有关这株梧桐树的哪些特点?

  3.学生汇报:(要求仔细倾听,并大胆说出新的发现,同时区分哪些是真正从照片上获得的信息)

  二、 回忆中的大树

  1.引导:照片拍得很清楚,可是我们从照片上发现的东西并不多,刚才很多发现都是大家平时看到大树时留下来的印象。那么生活中你曾经看到过的大树与这照片上的有什么不一样吗?

  2.学生汇报:(补充图片上没有的知识)

  3.激发兴趣:同学们的汇报内容真丰富,有的内容大家都看见过,有的内容有人还从来没看见过,而有人可能从来都没真正看过一棵大树呢?想不想去仔仔细细地看一棵真正的大树呢?

  4.学生合作交流:为什么想看真正的大树?(再去看一看,是不是能看到更多的内容!会不会也有树瘤?是不是也有小动物?是不是还有其它东西?)

  5.小结:这样带着目的去仔仔细细看大树的时候,我们的观察活动就开始了。

  6.小组合作交流:如果现在来到一棵大树下,你想观察什么?我们怎样才能观察到更多的内容?

  三、 观察真正的大树

  1.交流汇报:引导孩子们交流在头脑中制订好的观察大树的个人计划。(观察内容、观察方法、需要借助的工具等)

  2.观察注意事项:进入到草丛中,观察大树时,我们要注意什么?把观察到的信息,我们该怎么办?(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简短的词语、画画等方式记录在观察记录本上)

  3.研讨:回教室后每小组互相交流各自的观察内容,说说从不同的记载中如何体会到观察的大树是一个生命体。同时推选一位同学的记录单张贴于科学活动专栏内供大家欣赏,其它同学的记录单上交给老师阅读欣赏。(张贴的记录单要有典型特色)

  四、 课外延伸

  1.总结:观察一棵树让我们获得了这么多的信息,观察一棵树让我们发现了一个生机勃勃的生命世界,那么,观察更多的树呢?

  2.课外作业:观察跟课堂中不一样的大数并做好记录。

  3.准备材料:记录本、一张纸,一支铅笔(蜡笔),一把软尺,一个放大镜。

  【板书设计】

  1.我看到了什么

  观察内容:树枝、树干、树瘤等等

  观察方法:看、摸、闻、听

  借助工具:绳子

  【教学反思】

  总结: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三年级科学教案相关内容,小朋友们掌握了吗?希望大家认真学习,不断进步。

  小学三年级下科学课件 篇2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学习掌握播种技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设计适宜的实验,观察种子的萌发过程;根据研究植物生长变化的需要,确定观察、记录的内容和方法;根据对种子萌发状况的预测,确定本阶段观察的重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用事实阐述观点的意识,即科学的实证思想;培养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播种的方法

  【教学难点】

  长时间坚持管理、观察和记录凤仙花生长变化情况。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小铲、花盆、泥土、凤仙花种子、透明塑料杯、吸水纸等。

  【教学过程】

  一、学习播种方法

  1、师:“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播种的好季节。今天,我们来种植凤仙花。怎样种植凤仙花呢?

  2、师:请大家看P4页中的“播种方法”。

  3、生:阅读P4页中的“播种方法”。

  4、师:指一名学生说说播种的方法。

  5、师:播种凤仙花的方法是选种、放土、下种、浇水。

  二、关注种子变化

  1、师:播种了凤仙花以后做什么?

  2、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3、师:播种了凤仙花以后,我们要关注凤仙花种子的变化。请大家阅读P5页顺数1~10行内容。

  4、生:阅读P5页顺数1~10行内容。

  5、师:注意观察透明玻璃杯中的种子生长变化情况;注意观察花盆中的凤仙花生长变化情况。

  三、记录生长日记

  1、师:种植植物是一项长期研究的观察活动,要做好管理、观察和记录等工作。要随时观察记录凤仙花的生长变化情况。每周要测量一次凤仙花的植株高度、观察凤仙花叶的形状和数量。

  2、师:把你测量和观察的数据填写在P5页中表格中。

  3、师:期末,每个学生要写一篇“凤仙花生长变化的日记”。

  四、实地指导播种

  1、师:实地指导学生在花盆里种植凤仙花;在玻璃杯里种植凤仙花。

  2、师:督促学生养成长时间坚持管理、观察和记录的好习惯。期末,对长时间坚持管理、观察和记录做得好的学生进行奖励。

  【作业布置】

  家庭作业:在自己家的阳台上,种植凤仙花。

  【板书设计】

  种植我们的植物

  记住播种方法:选种、放土、下种、浇水。

  关注种子生长:先长什么、再长什么、根向什么方向生长。

  小学三年级下科学课件 篇3

  教学目标

  1、知道气候特征是一定地区的规律性天气现象。

  2、知道季节是根据特定气候划分的时间段。

  教学重点

  了解四季的气候特征。

  教学难点

  了解一些动植物夹套保温泵的季节性变化。

  教学准备

  准备有秋季特征景致的图片或录象资料。

  关于动植物的季节性生活规律变化的图片,录象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复习引入。

  2、学生展示自己收集有关LC型罗茨泵春季、夏季、冬季气候特征的图片。

  二、自主学习

  1、引导学生观看本课图片,了解在一定的地区,天气现象总有一定的规律,这种规律称为该地区的气候特征。

  2、四人小组讨论。

  3、秋天气候的特征。

  4、其他季节的气候特征。

  5、小组汇报。

  6、师生小结。

  7、在不同季CB系列齿轮油泵节里,动植物有什么变化?

  8、小组讨论后汇报。

  9、教师小结。

  三、课后作业

  1、观察小动物。

  2、观察植物。

  3、把自己观察到的动物或植物,记下它在不同时期的变化。

  小学三年级下科学课件 篇4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学会自制“液体温度计”。

  经历对液体热胀冷缩性质的探究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实验的过程中,培养科学探究的兴趣。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滴瓶或小药瓶、橡皮泥、红墨水、空玻璃管水槽或大烧杯(无条件的可用矿泉水瓶剪成杯子)、热水、冷水、酒精、煤油(其它液体)等。

  教学导入

  1.上节课我们认识了许多的温度计,提问:你们想自己有一支温度计吗?

  2.教师介绍伽利略和雷伊发明的温度计。

  3.这两种温度计利用了空气与液体的什么性质?让我们来研究吧!

  一.活动 自制“液体温度计”

  1.指导学生自制“温度计”。

  (1)出示器材:小药瓶、橡皮泥、红墨水、空玻璃管。

  (2)要求:聪明的同学们,能否利用这些器材和以学的知识讨论这怎样来制作“液体温度计”?

  (3)小组讨论制作方法。

  (4)制作“液体温度计”,对于学生作品,教师组织进行评价。

  2.观察自制“温度计”在热水和冷水中液柱的变化。

  (1)以4人小组为单位进行观察。

  (2)对学生的实验、记录、描述提出要求并予以方法上的指导。

  (3)学生观察。

  (4)汇报观察到的情况。

  3.研究不同液体制作的“温度计” 在热水和冷水中液柱的变化。

  (1)以4人小组为单位进行观察。

  (2)预测:我们会看到什么现象?

  (3)方法指导。

  (4)学生观察。

  4.整理分析实验记录,形成概念得出结论。

  (1)实验中,几种“温度计”发生了哪些共同的变化?

  (2)引起变化的实验条件是什么?

  (3)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

  (4)结论:液体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二.学生解释自制“温度计”的原理。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经历对气体热胀冷缩性质的探究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实验的过程中,培养科学探究的兴趣。

  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让学生明白科学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

  科学知识

  1.知道气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教学准备

  一.教学导入

  1.复习: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

  2.提问:空气是否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二.活动 空气是否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1.实验的设计:

  (1)教师组织学生针对两个问题进行充分的思考和讨论:

  ①把空气装在什么容器里?

  ②用什么方法能看到空气的膨胀和收缩现象?

  (2)学生汇报讨论结果,教师补充或完善:

  ·借助其他能鼓凹的物体来发现。启示:可以在烧瓶口上套小气球。

  ·借助因受热膨胀而冒出的空气在水中冒泡,因受冷空气收缩,外界气压将水压入管中或瓶中来发现。

  ·通过容器的鼓凹来发现。空气总是充满容器的空间,当容器凹时,说明空气体积变小。当容器鼓时,说明空气体积变大。

  (3)评价:在此环节思维活跃的同学给予肯定。

  (4)形成各自完整的实验方案。

  2.实验现象猜想。

  3.按设计的方法完成实验。

  4.描述观察到的现象。

  5.分析比较,我们的猜想和观察到的现象一致吗?

  三.小结:

  空气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四.学生解释伽利略温度计的原理。

  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经历对固体热胀冷缩性质的探究过程。

  2.观察认识多种物体在受热受冷时的体积变化,合理分析实验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实验的过程中,培养科学探究的兴趣。

  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3.让学生明白科学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

  科学知识

  1.知道固体、液体、气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2.知道一些液体、气体、固体热胀冷缩在生活中相关应用。

  教学准备

  小气球、酒精灯、火柴、固体热胀冷缩演示仪、踩瘪的乒乓球等。

  一.教学导入

  1.阅读指南车信箱。

  2.液体、空气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思考:固体会不会也热胀冷缩呢?

  3.让我们一同来研究研究吧!

  二.活动 研究铁轨间为什么留缝隙

  1.实验研究:固体的热胀冷缩

  (1)教师演示:介绍酒精灯的使用步骤:

  ①左手扶灯体,右手摘下灯帽,口朝下倒扣在桌上。

  ②划着火柴,让火焰朝上接近灯芯点燃酒精灯。

  ③甩灭火柴,将熄灭的火柴梗投入污物桶。

  ④讲解火焰的分层,指出外焰温度最高,加热时要使用外焰。

  ⑤熄灭酒精灯时,左手扶灯体,右手取灯帽,快而轻地盖上,待火焰熄灭后,提起灯帽,再盖一次。

  (2)学生练习使用酒精灯(交待注意事项。)

  (3)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铜球的热胀冷缩实验。

  (4)描述实验过程和看到的现象,分析:实验现象告诉了我们什么?

  2.补充实验:玻璃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1)老师演示:注射器的玻璃活塞(熟玻璃制成的,受冷受热不易炸裂)可以顺利地进入管内到达底部,用酒精灯加热注射器的活塞,再放入管内,你们想,会有什么现象?接着使活塞受冷后,把它再放入注射器内,你们又推想一下会发生什么现象?

  (2)组织学生描述实验的过程和看到的现象。

  (3)分析:实验现象告诉了我们什么?

  (4)固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三.小结

  固体、液体、气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四.拓展:生活中的热胀冷缩现象

  (1)解释教材出示的三种现象。

  (2)找一找,我们周围还有哪些热胀冷缩现象?

  小学三年级下科学课件 篇5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会描述不同天气现象的特点。

  能用游戏等方式来表现天气对人们生活生产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欣赏美丽的天气。

  知道我国古代就有了天气现象的各种记录。

  科学知识

  知道各种不同的天气现象

  知道天气可以用一些可测量的量来描述。

  体验到天气对人类工作、生活的影响。

  教学准备:

  各种天气现象的图像资料;有关天气现象的诗歌、成语(课件);各种天气现象的卡片与之相适应的人们生活、生产活动的卡片。

  一.教学导入:

  1.课件出示:古代有关天气现象的记录。

  2.提问:我们知道有哪些天气现象?

  二.活动欣赏天气现象

  1.认识各种天气现象并描述其特点。

  (1.)课件出示:教材第16的插图。

  要求:仔细观察,认识各种天气现象。

  (2.)提问: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天气的特点。

  (3.)组内同学互述。

  (4.)指名全班描述。

  (5.)教师总结概括不同天气的特点。

  2.收集有关天气现象的诗歌与成语。

  (1.)课件出示教师搜集的有关天气现象的诗歌、成语。

  (2.)学生欣赏,教师针对资料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

  (此环节能实现科学与语文、美术等学科的整合。)

  (3.)布置学生课后收集资料并编成小报进行传阅与展示。

  三.活动我们与天气

  1.布置任务:设计用游戏来表现天气与人们生活、生产的关系。

  2.指导学生看教材的两幅图,提问:从图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3.交待游戏规则与注意事项。

  4.学生游戏。

  四.小结

  1.总结不同的天气现象及其特点。

  2.评价在每一环节中表现好的小组和个人。

  小学三年级下科学课件 篇6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外部特征各不相同;种子有自己特殊的结构,在适宜的条件下可以萌发生长成一株植物。

  过程与方法:用感官和放大镜观察种子的外部形态特征;根据植物生长的已有知识,预测植物种子的内部结构。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发关注植物生长变化的兴趣。

  【教学重点】

  引领学生产生问题并积极思考,能用适宜的方式将自己的认识清楚地表达出来,并能想办法证明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

  【教学难点】:

  观察各种植物的种子。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猫给小猫哺乳的图片、鸡妈妈带小鸡吃食的图片、向日葵小苗的图片、各种植物的种子(向日葵、花生、四季豆、南瓜、小麦、玉米、绿豆等)、白纸、放大镜。(学生准备)各种植物的种子、白纸、放大镜。

  【教学过程】

  一、 听听说说

  1、师:小猫是谁生下来的?小鸡是怎么来的呢?向日葵小苗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2、生:思考后,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3、师:(出示图片)验证学生说出的答案。

  4、师:植物的一生都要经历出生、成长、繁殖、衰老直至死亡的过程,它的一生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二、想想画画

  1、师:用图画和文字将植物一生的生长变化过程画下来和写下来。

  2、生:在P2页“我知道的植物生长过程”的画板里画图。

  3、师:展示学生画的作品。

  4、师:指名学生说说自己画的作品的意义。

  5、师: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茎、叶繁殖后代,但是,我们熟悉的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它们新的生命的。

  三、观察种子

  1、师:每个人把自己带来的白纸放到桌面上,将带来的植物的种子放到白纸上,观察植物的种子,边观察边记录。可以借助放大镜观察。

  2、师:观察植物的种子,你准备观察种子的什么?

  3、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4、师:你们说对了,我们观察植物的种子,要观察种子的形状、大小、颜色等。

  5、生:观察植物的种子。

  6、师:通过观察植物的种子,你发现了什么?

  7、生:汇报自己的发现。(师:关注学生的汇报)

  8、师:不同植物的种子,从外观来看,它们的形状不一样、大小不一样、颜色不一样、种皮不一样等。种子的里面有什么呢?

  9、师:要知道种子的里面有什么,该怎么办?

  10、生:先预测种子的里面有什么,再掰开种子看一看。

  11、生:继续观察植物的种子。观察后汇报。

  12、师:(小结)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种皮等各不相同,但种子的里面是相同的,都有胚根和胚芽。

  四、做好准备

  1、师:本学期,让我们种植凤仙花,观察它的生长变化过程。

  2、师:

  ①准备凤仙花的种子。

  ②查阅凤仙花的有关资料,了解凤仙花的栽培方法。

  ③准备播种所需要的材料和工具。

  【作业布置】

  家庭作业:准备凤仙花和四季豆的种子。

  【板书设计】

  植物新生命的开始

  外部:形状、大小、颜色

  植物的种子

  内部:胚根、胚芽

  【教学反思】

  小学三年级下科学课件 篇7

  教学目标

  1、知道风吹来的方向叫做风向,风速叫做风级。

  2、了解一些判断风向和风CB稠油泵力的.方法,认识风向标和风力计。

  3、知道不同等级的风造成的自然现象。

  教学重点

  会用多种方法来观测风向,会根据观察自然现象估测风力的大小

  教学难点

  能够制作风向标,并知道怎样使用。了解风向标的工作原理。

  教学准备

  手绢、纸巾、纸ZB燃烧器泵屑等轻飘物体。

  观测天气的器材、记录本、笔。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检查学生带来的观测风向的物品。

  2、复习引入。

  二、自主学习

  1、组织学生到教室外看看,今天刮CLB型沥青泵的是什么风?风吹来的方向。

  分小组进行观测。

  2、将自己记录风向和风力的方法写在活动记录上。

  3、小组汇报。

  4、教师小结。

  5、组织学生熟读并背颂这首风级歌。

  6、动手制做风标和风力计。

  7、准备好制做材料。

  8、做好后在小组内进行评价。

  9、连续观测一周的CG高温齿轮油泵天气情况,把结果记在活动记录上。

  三、课后作业

  小学三年级下科学课件 篇8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肥皂泡,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2、学会归纳、总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学科学、用科学、做科学的科学志趣。

  3、小组合作,运用探究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4、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确定自己小组研究的问题并知道如何去研究。

  教学难点:用自己准备的材料进行合作性的研究。

  三、教学准备

  “七彩”(吹肥皂泡的器具)、肥皂泡的相关资料、录像(彩虹的形成和各种肥皂泡)

  四、教学时间:

  第一课时

  五、教学活动过程

  (一)教学导入,激发学生研究肥皂泡的兴趣

  1、谈话:课间我看到有的同学在玩肥皂泡,同学们兴趣很浓,我们这节课就来研究一下它,好吗?

  2、生回答。(好!)

  (二)自主学习,研究肥皂泡

  1、教师:请带了“七彩”的同学吹一吹,大家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现象?你能提出关于肥皂泡的哪些问题?

  (1) 学生活动。

  (2) 学生回答问题。(鼓励学生大胆提)

  2、教师:同学们观察得非常仔细,提出了很多问题。请思考一下,这些问题归纳起来有哪几个方面?

  3、生回答。(颜色、形状、大小、弹性)

  4、教师:请你选择一下最感兴趣而且是你可以研究的问题来研究。

  (学生选择问题)请大家按选定的问题自由结组。

  (学生自由结组)

  5、教师:每组同学对你们的问题先进行一下讨论,你认为这个问题是怎样的,准备怎样研究?

  (学生讨论)

  6、教师:请各组选一位代表,汇报一下你们的研究方案,其他同学可以给他们提出建议和意见。

  (生汇报方案)

  (三)观看录像,改进自己的方案

  1、教师:老师也准备了一些资料,看完后,也许对你们的研究有所帮助。

  2、学生观看录像,改进研究方案。(可与学生先探讨一下)

  (四)扩展

  教师:同学们的想法非常好,下课后,请同学们努力搜集有关资料,继续丰富完善你们的研究方案,分工合作,准备研究所需的各种材料,也可以请老师、家长帮忙。

  小学三年级下科学课件 篇9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和叶;植物的根总是向下生长的;植物的根能够吸收水分和矿物质;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过程与方法:用适宜的方法记录、交流所观察到的现象;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提出问题;根据已有的经验和所观察到的现象,作出有依据的预测;用观察、实验的方法验证推测;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根吸收水分的实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观察植物生长变化的兴趣;树立科学是讲求实证的意识。

  教学重点:

  观察植物根的生长变化;根吸收水分的实验。

  教学难点:

  根吸收水分的实验。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前一周种植在玻璃杯里的四季豆,试管、水、食用油、一颗有根有叶的小植物。

  教学过程:

  一、(导入活动)问题导入

  1、师:一棵大树,我们要把它从土壤中拔出来是很困难的;一株小草,我们要把它从土壤中拔出来,容易吗?

  2、生:思考后回答。

  3、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植物的根来。(出示种植在玻璃杯里的四季豆)我们种植的四季豆,你先看到了什么?

  4、师:揭示并板书课题:我们先看到了根。

  二、(观察活动)观察植物根的生长

  1、师:我们种下的四季豆已经发生了变化,现在请你们认真地观察观察,看看能发现什么?

  2、生:学生观察自己在前几天种植在玻璃杯里的四季豆。

  3、师:刚才,你们认真观察了种植在玻璃杯里的四季豆,有什么发现呢?

  4、生;汇报自己的发现。

  5、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小结:通过观察,我们发现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和叶;植物的根向下的方向生长,根的生长速度快。

  三、(研究活动)植物的根有什么作用

  1、师:我们给凤仙花浇水时,一般往哪里浇?为什么大部分都浇到土壤上?

  2、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3、师:植物的根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有什么作用呢?下面,我们来研究植物根的作用。

  4、师:同学们想一想,是什么能使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5、生:讨论后回答。(根有固定植物的作用)

  6、师:我们来做一个有趣的实验,看植物的根还有什么作用?实验步骤如下:

  参看P8页书上的内容,教师边讲边操作。

  ①选择一棵带根的植物装入有水的试管中。

  ②将植物的根浸泡在试管里的水中。

  ③在水面上滴一些植物油,试管口塞一些棉花,使试管中的水不会被蒸发到空气中去,并在水面处做好标记。

  ④观察试管中的水量有什么变化。

  7、师:过几天,试管中的水量变化说明了什么?

  8、师:(总结)植物的根有固定植物的作用;植物的根能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矿物质。

  作业布置:

  家庭实验:参看P8页书,制作一个“植物的根有吸收水分的作用”的实验装置,并注意观察实验装置里水量的变化。

  小学三年级下科学课件 篇10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1.知道蚕的幼虫生长过程中伴随着眠和蜕皮现象。

  2.知道蚕的生长发育需要适宜的温度、水分、氧气和食物。

  3.知道蚕的身体能够感知外界环境的刺激。

  4.知道蚕的幼虫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身体有口、眼、足、气门等结构,与取食、运动、呼吸等功能相适应。

  科学探究目标

  1.能通过查阅资料和积累经验,掌握正确的养蚕方法。

  2.能用文字和图画描述幼蚕的形态特征。

  3.会借助尺子、放大镜等工具观察幼蚕的生长变化。

  4.能基于观察到的现象,推测幼蚕身体变化及生命活动现象。

  科学态度目标

  1.对养蚕活动及研究蚕的生长变化保持浓厚的兴趣。

  2.能够领悟生命的可爱和可贵,懂得珍爱生命。

  3.能够理解坚持做好观察记录的重要性。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能体会动物健康生活需要适宜的环境,人类行为影响动物生存。

  2.知道蚕丝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体会到人类生活与动物息息相关。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交流养蚕过程中的新发现,观察蚕幼虫的生命活动。

  难点:认识蚕幼虫的身体结构及对应的功能。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4龄期的幼蚕、桑叶、棉签、放大镜、尺子、蚕的幼虫生命活动观察记录表、学生活动手册。

  教师准备:蚕吐丝结茧的视频、给蚕结茧用的小架子或小格子、教学课件。

  聚焦

  1.引入:(教学提示:提前通知学生把自己养的蚕连同蚕房及桑叶一起带到学校。)同学们饲养的蚕宝宝现在长得怎么样了?(预设:长大了;长得白白胖胖的。)

  2.布置任务:蚕宝宝就是蚕的幼虫。请相邻小组之间互相观察对方养的蚕,看看哪一组的蚕长得好,并交流养蚕的成功经验,分析失败的原因。

  聚焦

  3.提问:大家还记得刚出生的蚕的幼虫是什么样的吗?(预设:黑色的,小小的,像蚂蚁一样,身上有很多细毛)

  4.揭题:长大一些的蚕的幼虫又是什么样子的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长大的蚕。(板书:蚕长大了)

  【设计意图】

  通过互相观察养的蚕并交流养蚕经验,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养蚕方法。引入幼虫的概念,使学生将生活词汇转换成科学词汇。再引导学生回顾刚出生的蚁蚕的样子,并提问“长大的蚕又是怎样的”,激发学生探索长大的蚕的兴趣,同时揭示本课主题。

  探索与研讨

  探索一:观察蚕的幼虫的生命活动现象

  1.过渡:蚕的幼虫在生长过程中,有哪些生命活动呢?它们的“家”有什么变化呢?让我们来仔细观察一下。

  2.活动:指导学生分组观察蚕和蚕生活的蚕房,并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观察记录表中。(教学提示:以学生带来的蚕和蚕房作为观察对象,若一组带来多份蚕和蚕房,可选择生长状况最好、接近4龄期的蚕进行观察;若学生养的蚕不够,教师需准备一些供观察的蚕。)

  3.提问:我们怎么知道蚕还活着呢?(预设:蚕在动;蚕在吃东西;蚕在排便;……)这一次看到的和上一次有什么不一样?(预设:身体更大一些,颜色更白一些,周围的丝更多一些。)

  4.追问:为了让蚕健康地生长,我们应该保证蚕的哪些生命需求呢?(预设:及时更换新鲜、晾干的桑叶,定期清理残叶和粪便,保持蚕房干净卫生。)

  5.讲解:蚕的生长需要进食和排便,因此需要定期清理蚕房以保持卫生。蚕生长到一定阶段,会长出新皮,换下旧皮,这个过程叫蜕皮。蚕蜕皮前不吃也不动,好像睡着了一样,称作“眠”。从蚁蚕到吐丝结茧,蚕共需蜕4次皮。蚕每蜕一次皮增加一龄,5龄蚕开始吐丝结茧。

  探索二:观察并描述蚕的幼虫的外部形态特征

  1.过渡:我们刚才观察了蚕的幼虫的生命活动现象,接下来,我们就来观察它们的外部形态特征吧!

  2.活动:指导学生用肉眼观察蚕的幼虫的颜色、形状、大小以及它的食物,并提醒学生蚕的幼虫非常柔弱,不能用手触摸。

  3.提问:你们观察到了什么?(预设:蚕的幼虫是白色的,形状是圆圆胖胖的,约5厘米长,它吃的桑叶都留下弧形的咬痕。)

  4.布置任务:蚕的幼虫身体呈圆筒形,包括头、胸、腹三部分。那么,蚕的各个部分具体是怎样的呢?请大家用放大镜继续观察,并将观察结果用画图的方式记录到学生活动手册中。

  5.提问:这次,你们又观察到了什么?(预设:蚕的头部有嘴巴,可以吃桑叶;蚕的身体有很多节,有几节上长了脚,可以帮助爬行;蚕的身体两侧有小黑点;……)

  6.讲解:(教学提示:出示蚕的身体结构图。)蚕的头部有口,主要作用是取食;胸部由3个体节组成,每节有一对胸足,主要用于协助蚕进食;腹部由10个体节组成,有4对腹足,主要作用是运动;身体两侧的小黑点叫气门,主要作用是呼吸。

  7.提问:大家试着用棉签轻轻触碰蚕身体的各个部分,它有什么反应?(预设:蚕会躲避棉签的刺激。)

  8.讲解:蚕的头部还有眼,它是用眼和皮肤等器官来感知环境的。

  【设计意图】

  先从多个方面观察蚕的幼虫的生命活动现象,帮助学生构建对蚕的幼虫的生活习性的认知。再通过引导学生进行细节观察并用画图的方式记录蚕的幼虫的外部形态特征,帮助学生了解蚕的幼虫并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提升研究动物外部形态特征的能力。

  研讨汇报

  拓展与小结

  1.过渡:蜕完皮的蚕下一阶段会怎样呢?(教学提示:播放蚕吐丝结茧的视频。)

  2.讲解:蚕蜕皮4次后再经过约一个星期的时间就不再吃桑叶,身体变得发黄发亮,并开始寻找吐丝结茧的地方。如果熟蚕没有合适的地方来结茧,就容易出现丝中毒而死亡的情况。

  3.布置任务:为了让蚕更好地吐丝结茧,请大家利用课后时间在蚕房中搭建一些小架子或用纸做些小格子,为蚕结茧做准备。然后观察蚕吐丝的过程,并用画图的方式记录下来。(教学提示:出示做好的小架子或小格子,演示制作方法,并提醒学生将具有即将结茧特征的蚕放到架子上或格子上。)

  【设计意图】

  告知学生准备开始结茧的蚕的特征,并指导学生为蚕制作结茧的小架子或小格子,帮助学生提前做好准备,以便及时观察和记录。

  教学反思

  学生在第1课就启动了蚕的饲养活动。通过一段时间对蚕宝宝的'照顾,以及观察记录活动,学生对自己饲养的蚕有了一定的感情,对观察记录蚕的生长变化也保持着浓厚的兴趣。本课通过引导学生交流养蚕经验引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组织学生采用从整体到局部的方法,先用肉眼观察蚕的颜色、形状、大小,认识蚕的头、胸、腹三部分结构,然后用放大镜重点观察蚕吃东西用的口器、运动用的腹足和身体两侧的小黑点(气门),从而建构对蚕的外部形态的认知。最后针对前面的观察活动进行交流,引导学生基于观察记录的信息进行思维加工,形成对蚕的幼虫的生命需求、生命活动现象及生长变化过程的认识。

  课后作业

  见“状元成才路”系列丛书《创优作业100分》对应课时训练。

  小学三年级下科学课件 篇11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1.知道动物的一生都要经历出生、成长、繁殖、死亡的生命历程。

  2.知道不同动物一生所经历的时间不同,身体形态发生的变化不同,繁殖后代的方式也不同。

  3.知道像鸡那样,卵生、身上长有羽毛和翅膀的动物属于鸟类。

  4.知道像狗那样,胎生、身上长毛、吃妈妈乳汁长大的动物属于哺乳动物。

  5.知道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身体特点各不相同。

  科学探究目标

  1.能基于不同动物的一生的相关资料,归纳出鸟类及哺乳动物一生的共同特点。

  2.能根据动物的共同特征,区分更多的动物。

  科学态度目标

  1.对更多动物的一生产生持续的探究兴趣。

  2.乐于尝试用不同的方式了解更多的动物,体会探究的乐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体会到珍爱生命、健康生活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动物和人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不同形态特征。

  难点:从多种动物的生命过程中发现共同的规律。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学生活动手册。

  教师准备:“狗的一生”视频、“动物特殊行为”视频、“蚕和狗的特点”维恩图、教学课件。

  聚焦

  1.引入:(教学提示:出示蚕在各生长阶段的图片。)蚕的一生经历了哪些阶段?(预设:卵、蚁蚕、蚕宝宝、蚕蛹、蚕蛾。)

  2.讲解:蚕的一生经历了出生、成长、繁殖和死亡的生命历程。根据身体形态特征,蚕的一生也可以分为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

  3.提问:(教学提示:出示更多动物的图片。)其他动物的一生又会经历哪些过程呢?(教学提示:引导学生根据图片进行描述或介绍自己知道的事例,鼓励学生踊跃表达。)

  4.揭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几种动物的一生。(板书:动物的一生)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基于已有经验和知识,结合生活中发现的现象和真实事例提出假设,激发学生对其他动物的一生进行探究的兴趣。

  探索与研讨

  探索一:了解鸡的一生

  1.过渡:出示蚕和鸡一生的生长变化过程图片,引导学生对比观察。

  2.提问:鸡的一生与蚕的一生有哪些相同与不同之处?(预设:相同之处是鸡和蚕都是从卵开始它们的生命历程的,不同之处是鸡要孵卵,鸡不经历蛹的阶段,没有变态的过程,而且鸡的寿命比较长。)

  3.讲解:母鸡孵蛋时将鸡蛋放在身体下面,用自己的体温保持鸡蛋温度相对恒定。21天左右,小鸡破壳而出。刚出壳的小鸡身上长满绒毛,1个月左右绒毛褪去,换上羽毛。6个月左右,小鸡长成成年鸡,母鸡开始产卵繁殖后代。

  4.追问:(教学提示:出示更多鸟类的一生的图片。)这些动物有哪些共同特征呢?(预设:都是卵生,身上都长有羽毛和翅膀。)

  5.小结:像鸡那样,卵生、身上长有羽毛和翅膀的动物,属于鸟类。鸟类的一生会经历“卵(蛋)→幼年(雏鸟)→成年(成鸟)”三个主要阶段,幼年期生长较快,成年期开始繁殖后代。

  探索二:了解狗的一生

  1.活动:播放“狗的一生”视频,引导学生认真观看。

  2.提问:和鸡相比,狗的一生有什么不同?(预设:小狗是胎生的;刚生出的小狗眼睛闭着,耳朵听不见;小狗需要吃狗妈妈的奶长大;狗活的时间比较长;……)

  3.讲解:狗是胎生动物,母狗怀胎2个月左右会生出小狗。刚出生的小狗闭着眼睛,耳朵听不到声音;2~3周后,小狗眼睛睁开,靠吃妈妈的奶获取营养;6个月左右,小狗长出恒牙,可以咀嚼食物;12~18个月,小狗发育成熟,开始繁殖后代。

  4.追问:(教学提示:出示更多胎生动物的一生的图片。)这些动物有哪些共同特征呢?(预设:都是胎生的,身上都长毛,都是吃妈妈乳汁长大的。)

  5.小结:像狗那样,身上长毛、胎生、吃妈妈乳汁长大的动物叫哺乳动物,哺乳动物出生后都会经历“幼仔→成年”的生命过程。

  探索三:了解我们的一生

  1.过渡:我们了解了鸡和狗的一生,那么,我们人类的生命历程又是怎样的呢?(教学提示:出示一组不同年龄的人的图片。)

  2.活动:指导学生整理这些图片,并按照年龄排序,然后说明理由。

  3.小结:我们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叫胎儿,出生后我们会经历“婴儿→幼儿→青少年→成年→老年”几个主要阶段。人从出生到年老,除了身体长高长大,外部形态特征没有明显的变化。

  4.提问:如果人生经历这样几个阶段,你们会对不同年龄段的自己说些什么呢?(教学提示:引导学生认真思考,并鼓励学生踊跃发言。)

  探索四:对动物做出判断

  1.过渡:通过本单元的学习,相信大家一定对动物有了新的认识。动物是有生命的物体,我们把有生命的物体叫作生物。你们认为生物与非生物有什么区别呢?(教学提示:出示一组生物与非生物的图片。)

  2.布置任务:请大家分组讨论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达成一致后将结论记录在学生活动手册中。

  3.活动:指导学生完成“蚕和狗的特点”维恩图。

  【设计意图】通过了解鸡的一生,引导学生认识常见的鸟类的共同特点;通过了解狗的一生,引导学生发现哺乳动物的特征;通过开展资料整理活动,让学生知道人的一生会经历的几个阶段,感受珍爱生命、健康生活的重要性;最后整理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巩固学生对动物的认识。这个学习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也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合作能力和整理信息的能力。

  研讨汇报

  羽毛:被覆在体表,质轻而韧,略有弹性,具防水性,有护体、保温、飞翔等功能。

  鸟类:体均被羽,恒温,卵生,前肢成翼,有时退化,多营飞翔生活。

  拓展与小结

  1.拓展:为了生存和繁殖后代,动物的行为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发生一些奇特、有趣的事情。有的动物身体会随着环境变化而变化,如变色龙;有的动物行为会随着季节变化而变化,如冬季来临,大雁南飞、兔子换毛、蛇冬眠等。(教学提示:播放“动物特殊行为”视频。)

  2.布置任务:请大家课后了解更多动物,收集动物一生中的有趣事情,做个科学小报。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认识动物行为的多样性,了解更多动物一生中的有趣事情,理解这些行为都是为了生存和繁殖后代。从这个角度出发,做一个主题明确、内容丰满的科学小报,能使学生更好地认识动物的生命活动现象。

  教学反思

  本课由“蚕的一生经历了卵、幼虫、蛹和成虫的过程”引出“其他动物的一生又是怎样的呢”的问题,这是由对个别事物的研究推广到对普遍现象的关注,是提出问题常用的一种思维方式。根据生活经验和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对生活中常见动物的种类及其他相关知识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本节课依然以蚕为切入点,与前几节课相呼应,引导学生回顾蚕的一生经历的几个阶段,更容易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然后通过搜集证据和交流的方式总结其他动物的生命过程,使学生的探索能力又一次得到锻炼。最后把研究的对象转为人类的生命历程,又大大增加学生探究的兴趣和欲望,也进一步加强学生对“生物的多样性和共同性相统一”观点的建构。

  课后作业

  见“状元成才路”系列丛书《创优作业100分》对应课时训练。

  小学三年级下科学课件 篇12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1.知道太阳、地球和月球有不同的主题颜色。

  2.知道地球的资源十分丰富,颜色也是五彩缤纷的。

  科学探究目标

  1.能用比较科学的方式获取、加工、筛选、整理信息。

  2.能基于所学知识,制订简单的制作海报的计划,包括海报主题、分工合作等。

  3.能掌握制作主题海报的方法,更充分全面地认识地球。

  科学态度目标

  1.能分工合作,进行多人合作的探究学习,在小组合作中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2.乐于展示交流自己的观点,善于学习他人优秀的做法和观点。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体会到地球的资源十分丰富,适合人类的居住。认识到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需要我们共同保护。

  教学重难点

  重点:围绕某一主题收集相关资料,制作地球主题海报。

  难点:收集和整理与地球有关的图片和文字资料。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海报资料、双面胶、彩色笔、卡纸、剪刀、计算机等。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示范海报及海报设计说明。

  聚焦

  1.引入:太阳、月球和地球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通过之前的学习,相信同学们已经对太阳、月球和地球有了一定的了解。

  2.提问:(教学提示:出示太阳、月球和地球的图片。)每个天体都有各自的特点,如果让你用不同颜色代表太阳和月球,你会选择什么颜色?(预设:太阳温度高,是个大火球,用红色;月球的光比较柔和,可以用黄色。我要给太阳涂上黄色或红色,因为太阳是火的星球,温度很高;我要给月球涂上银灰色,因为从照片来看,月球灰蒙蒙的。)

  3.揭题:和太阳、月球相比,地球上有水、土壤、岩石和形态多样的动植物等。今天,我们就来给地球做一张海报。(板书:太阳、月球和地球)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颜色表现对太阳和月球的认识,既增强了教学的趣味性,又能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

  探索与研讨

  探索一:给太阳和月球涂上颜色并说明原因

  1.交流:指导学生分组讨论,明确太阳和月球的颜色。

  2.活动:指导学生活动,并完成活动帮助卡。

  【设计意图】让学生给太阳和月球涂上颜色并说明原因,有利于学生表现对二者的认识,同时能方便教师进行评价。

  探索二:为地球制作一张主题海报

  1.过渡:地球与太阳、月球相比,十分特别,因为地球上有生命,有丰富的资源。如果我们要做一张有关地球的海报,应该用什么主题颜色呢?(预设:可以用森林的绿色、海洋的蓝色、火山的红色……)

  2.活动:出示海报制作流程图,引导学生阅读。

  3.提问:收集和选用与地球有关的图片和文字资料时,你们觉得可以通过什么方式获取这些资料?(预设:用电脑搜索;去图书馆查资料并记录;向长辈求助……)

  4.讲解:收集资料的方式比较多样,大家可以自由选择。

  小学三年级下科学课件 篇13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树是活植物,生长在一定环境里,是有生命物体。

  过程与方法:

  初步认识真正观察应该是有目,制订观察方法和步骤有利于观察进行。

  用各种感官观察大树。

  借助放大镜、皮尺等简单工具对大树进行观察和测量。

  用简单词语记录观察结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

  懂得从图片上获得信息是有限,亲自观察事物会对事物有更多认识。

  发展观察大树兴趣,体会到生命体给我们带来生机勃勃感受。

  在观察过程中,培养与他人合作习惯。

  【教学重点】

  了解观察目标和方法,认识到观察重要性。

  【教学难点】

  对大树观察要指向生命体这个核心概念。

  【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一些观察用测量工具(如皮尺、放大镜等),观察记录纸。

  【教学过程】

  一、引言

  1.校园里、大路旁、山坡上……到处我们都能看到植物,同学们对校园里植物最熟悉是哪些呢?

  2.就让我们从身边熟悉植物——大树开始观察研究吧。

  二、看照片上大树

  1.教师讲解:这是一幅梧桐树照片,请大家仔细地看图,你能发现有关这株梧桐树哪些特点?(你能发现几点?)

  2.学生汇报:从图上看大树,我看到了什么?(要求仔细倾听,并大胆说出新发现,同时区分哪些是真正从照片上获得信息。)

  三、回忆中大树

  1.教师引导:照片拍得很清楚,但是我们从照片上发现东西并不多,那么生活中你曾经看到过大树与这照片上有什么不一样吗?

  2.学生汇报:回忆我大树,我曾经看到过什么?

  3.教师激趣:同学们汇报内容真丰富,有内容大家都看见过,有内容有人还从来没看见过,而有人可能从来都没真正看过一棵大树呢?是不是?想去仔仔细细地看一棵真正大树吗?

  4.学生交流:为什么想看真正大树?(再去看一看,是不是能看到更多内容!会不会也有树瘤?是不是也有小动物?是不是还有其它东西?)

  5.教师总结:这样带着目去仔仔细细看大树时候,我们观察活动就开始了。

  6.学生小组交流并汇报:如果现在来到一棵大树下,我想观察什么?我们怎样才能观察到更多内容?

  四、观察真正大树

  1.交流:教师引导孩子们交流在头脑中制订好观察大树个人计划。(观察内容、观察方法、需要借助工具等)

  2.活动:现在让我们一起去观察一棵真正大树,我们肯定有更多发现。同时把观察到信息,用简短词语记录下来。(在保证安全情况下老师带学生按计划开展真正实地观察活动。)

  3.评价:回教室后每小组互相欣赏各自观察内容,说说从不同记载中如何体会到观察大树是一个生命体。同时推选一位同学记录单张贴于科学活动专栏内供大家欣赏,其它同学记录单上交给老师阅读欣赏。(张贴记录单要有典型特色。)

  4.总结:观察一棵树让我们获得了这么多信息,观察一棵树让我们发现了一个生机勃勃生命世界,那么,观察更多树呢?请在课外继续观察不同树。

【小学三年级下科学课件(通用13篇)】相关文章:

小学五年级科学课件(通用6篇)12-02

三年级下语文翠鸟课件03-24

三年级下语文荷花课件11-03

三年级下认识小数课件09-22

小学三年级课件10-25

小学三年级风筝课件04-20

小学三年级蜜蜂课件10-31

小学三年级分数课件10-30

小学三年级翠鸟课件10-26

小学三年级荷花课件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