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爬山虎的脚》教学建议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爬山虎的脚》教学建议

时间:2024-09-12 19:15:45 诗琳 四年级上册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人教版《爬山虎的脚》教学建议

  在日常过程学习中,很多人都经常追着老师们要知识点吧,知识点也可以理解为考试时会涉及到的知识,也就是大纲的分支。哪些知识点能够真正帮助到我们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爬山虎的脚》教学建议,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人教版《爬山虎的脚》教学建议

  《爬山虎的脚》教学建议

  1、如果有条件,课前可以布置学生实地观察爬山虎。

  2、本文的教学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选择两种不同的教学思路:

  一种思路是从课题入手,直奔重点段落,研读爬山虎的脚是怎样的,它是怎样一步一步爬上墙的,然后再学习其他段落,弄明白爬山虎“叶尖一顺儿朝下”与爬山虎一脚一脚往上爬的关系;另一种思路是按照课文的顺序,先理清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爬山虎的,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然后逐一研读爬山虎各部分的特点及爬山虎爬墙的过程。

  3、对课文的重点段落,即描写爬山虎脚的部分,在教学时要采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读懂,并充分交流读书的收获。

  关于爬山虎脚的样子和颜色,可以引导学生通过以下步骤理解:

  ⑴读有关段落,找出描写爬山虎脚的位置、形状、颜色的词语读一读,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⑵动手画一画,看看理解得是否准确。

  ⑶同桌互相看看画的是不是像课文所写的那样。

  ⑷再读课文,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⑸课后观察爬山虎,对照课文内容,了解爬山虎脚的样子。

  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这部分内容有一定难度,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爬山虎的脚触着墙时的一系列变化:“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巴住墙就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特别要启发学生体会“弯”“拉”“紧”等有因果关系:由“直”到“弯”,缩短了距离,所以产生了拉力;由于产生了拉力,使它在墙上贴得很紧。为了突破这一理解上的难点,可以采取实物演示的办法,或展示爬山虎紧贴着墙往上爬的课件,也可以让学生用简笔画表现出爬山虎往上爬的情景。一边画,一边讲,通过直观形象的手段弄清楚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

  课文的最后一部分,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对比的方法进行学习。没触着墙的,抓住“萎了”“痕迹”来理解;触着墙的,抓住“变成灰色”“相当牢固”来理解。通过对比,了解爬山虎的脚触着墙与没触着墙的不同结果,以及爬山虎的脚与墙的依赖关系。

  4、在理解了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基础上,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讨论:爬山虎叶子的叶尖为什么一顺儿朝下?建议学生把第2自然段和后几个自然段联系起来,弄清楚爬山虎的脚、茎、叶子之间的相互联系,体会段与段之间的内在联系。

  5、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相机引导学生了解作者是怎样抓住特点观察事物的。一是细心观察,所以才能看见“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才能发现爬山虎的脚是“枝状的六七根细丝”及“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二是连续观察,所以才会发现原先直的细丝,后来变弯了;才会发现没触着墙的脚“不几天就萎了,后来连痕迹也没有了”;才会发现“细丝和小圆片逐渐变成灰色”。教师要让学生找出这些体现作者细心观察、连续观察的语句多读几遍,借以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

  6、本课的生字词可以分散在各个教学环节中随机进行。如,可以结合揭示课题认读“虎”字,并指导书写笔顺和字形结构。在初读课文时,重点放在指导读准字音上,如,“均、匀”要读准前鼻音;“重叠”的“重”是多音字,在这里应读作 chóng;“触着墙”的“着”不读 zhe,应读 zháo,表示已经达到目的或有了结果。要求会写的字中,“逐”是半包围结构,要注意字形和结构特点;“叠”的结构比较特殊,下面是“且”,不能多加一横;“茎”的第四笔是横撇,不能分成两笔写。

  7、学生熟读课文之后,要引导学生把课文背诵下来,还可以有意识地进行积累语言的练习,让学生找出课文中写得好的句子抄写下来。在学生抄写之前,可以留出时间充分交流一下,说说自己为什么认为这些句子写得好,在相互交流中品味词句,提高鉴赏力。如果时间允许,还可以进行小练笔,如,用第一人称写写“爬山虎脚的自述”,或是自己观察一种植物后写一写。

  8、课后可以布置学生开展一些实践活动,如,观察自己感兴趣的动物或植物,并做记录;或是做个小实验,连续观察实验中的变化。在开展活动之前,要认真读读“阅读链接”的内容,使学生体会到观察特别是连续观察是一种好习惯,并能有意识地运用于自己的生活实践,也能留心观察、写观察日记。

  《爬山虎的脚》教学建议

  《爬山虎的脚》是叶圣陶先生的一篇经典散文,文章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描写,向读者展示了爬山虎独特的生长方式及其脚的奇妙功能。在教授这篇课文时,可以采用以下教学建议,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1. 预习导入,激发兴趣

  预习任务:课前布置学生观察身边的植物,特别是有攀爬特性的植物,记录它们的生长特点。

  导入新课:课堂开始,可以通过展示爬山虎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体验,引入《爬山虎的脚》一文,激发学生对爬山虎独特生长方式的好奇心。

  2. 精读文本,深入理解

  朗读品味:组织学生分段朗读,注意情感的投入,体会作者对自然细致入微的观察和描绘。

  细节分析:引导学生找出文中描述爬山虎脚的形状、颜色、生长位置及作用的关键语句,通过小组讨论或思维导图的形式梳理爬山虎脚的特点和其生长过程。

  语言赏析:选取文中精彩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分析其表达效果,提升学生的语言鉴赏能力。

  3. 观察实践,学以致用

  实地观察: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带领学生到校园或附近有爬山虎的地方进行实地观察,对照课文内容,验证并补充自己的认识。

  动手实验:可以设计简单的科学小实验,如模拟爬山虎的攀爬机制,使用简单材料(如胶带、纸条)制作“爬山虎脚”,探究其如何附着和攀爬,加深理解。

  4. 创意写作,拓展思维

  仿写练习:鼓励学生模仿叶圣陶先生的写作风格,选择一种自己感兴趣的植物,细致观察后,写下它的生长特点和自己观察的感受。

  创意故事:以爬山虎为角色,编写一个简短的故事,发挥想象,讲述爬山虎的“冒险”或与周围环境的互动,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叙事能力。

  5. 总结反思,情感升华

  总结交流:课堂结束前,组织学生分享学习本课的收获,包括新知识、观察技巧、写作感悟等,教师适时总结,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性。

  情感教育:引导学生思考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培养他们爱护自然、尊重生命的意识。

【《爬山虎的脚》教学建议】相关文章:

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05-27

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09-10

《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05-25

《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热门)12-27

语文《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04-23

《爬山虎的脚》的教学设计优秀11-14

《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附教学反思)03-21

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15篇05-27

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15篇)06-09

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18篇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