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滨孙漂流记》教学反思
鲁滨孙在岛上的经历艰难、惊险,遇到的不是一般的困难,"难"中处处透着"险",而鲁滨孙面对困难毫不畏惧,想尽办法,利用可以利用的一切,历尽艰难,勇敢地活着,对于这样的鲁滨孙你佩服吗?
篇1:《鲁滨孙漂流记》教学反思
《鲁滨孙漂流记》是英国作家笛福写的长篇小说,鲁滨孙是书中的主人公,本课是该书的缩写。课文按鲁滨孙历险的时间顺序记叙,写了鲁滨孙“遇险上岛”“建房定居”“养牧种植”“救‘星期五’”“回到英国”。这些故事情节,处处紧扣“险”,塑造了一位不畏艰险、机智坚强、聪明能干的主人公。在教学时,我主要围绕“险”字展开教学。 一是用语言创设情境感受险。
在我们的面前有这样一个荒岛:没有名字,没有人居住,到处是乱石野草。当你意外地来到这个荒岛时,你感受到的是什么?你最需要的是什么?这两个问题使学生的兴趣被激发了起来,他们纷纷说出自己的答案。孩子们在各抒己见中感受到荒岛的“险”,认识到在荒岛上生存下去是一件不容易的事,需要坚强的意志。 二是抓住重点词句品读险。
在教学时,我首先提出问题:文中的主人公---鲁滨孙,他在这个荒岛上是怎样解决“居所、食物、安全、孤独”这四大问题的呢?请孩子们边读边划边写体会。然后通过讨论交流,找出重点词句,借助“引读、小组读、个人读、集体读”等多种形式指导学生品读,在读中品味其中的险,感受鲁滨孙敢于战胜困难的积极的生活态度。 三是联系生活实际谈胜险。 为了使学生感悟鲁滨孙面对厄运的积极的人生态度,并从鲁滨孙在荒岛上独立生存的非凡经历中悟出学会生存的道理。我首先组织学生谈谈从鲁滨孙的经历中想到什么,从鲁滨孙的身上学到什么。然后引导学生讨论: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现代社会,人们应该如何“学会生存”“学会竞争”?最后总结出遇到困难应该毫不畏惧,利用周围可以利用的一切,想办法去克服它,以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战胜困难。
篇2:《鲁滨孙漂流记》教学反思
《鲁滨孙漂流记》是一部长篇小说,而课文内容由梗概和精彩片段两部分组成。教学时,我先让学生阅读梗概,整体把握梗概内容,读后,先要求学生用一句话概括故事主要内容;然后扩为几句,把内容概括得较为具体;最后,要求学生不看课本口头复述故事梗概。这一训练,既督促学生抓住了故事主要内容,又训练了他们概括能力与口头表达能力。
在整体把握梗概的基础上,我引导学生浏览精彩片段部分,交流片段的精彩之处、以及自己对鲁滨孙的评价或读后的感受。大部分学生读过这本书的原著,所以,在谈精彩之处时,许多学生还谈到课文没有写到的部分,兴趣很浓。
学完课文后,我鼓励学生选择自己读过的一本书,利用双休日仿照课文的形式,在日记本上写出该书的梗概和精彩片段,要求语句要通顺流畅,所选片段要有精彩之处,然后专门用一节课进行交流。在我预想中,完成此项作业的,不过是班里学有余力的几名好学生,而交流课上,他们却让我大吃一惊,除班上几个学习确实有困难的学生外,大部分学生完成了此项作业,而且完成的很好。通过交流,学生对其他同学介绍的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在交流时便向同学借书,班里又掀起一阵读书热。
这样的课外延伸,既锻炼了学生概括能力与写作水平,又提高了他们的阅读兴趣,何乐而不为呢?
篇3:《鲁滨孙漂流记》教学反思
第四单元,这组课文是外国名篇名著的阅读欣赏。选编的四篇文章呈现的方式有两种:一是《卖火柴的小女孩》和《凡卡》,它们是安徒生和契科夫短篇小说中的名篇;一种是外国名著《鲁滨孙漂流记》和《汤姆索亚历险记》的片段,是采用梗概加精彩的编排方式。作为单元整组教学中的一节感悟课,我力图以单元整组教学的理念来指导教学设计。如果说我以前的导读课是属于策略型的学习形式,学生通过学习交流补充,达成学法上的共识,为后面的学习做铺垫,那么我今天的感悟课就是实践和运用这学习的方法。基于此,我的这次教学设计从以下几点进行落实。
1.以导读课上的学习计划展开过程。上课一开始便回顾出导读课上制订的学习计划,并交流课前学习情况。课中围绕学习计划中的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人物情感,关注人物命运开展学习。在课快结束时引导学生关注学习计划中的学习后策略展开活动。同时,教学过程总注意提醒学生积累学习方法,为《汤姆?索亚历险记》、《口语交际》和《习作》积累经验,以体现教材内容和学习方法的整合。
2.用读“整本书”的要求进行指导。本课“作品梗概+精彩片段”的呈现形式,在以往的小学语文教科书中还没有出现过,这一形式对于学生来说是全新的。其特点在于,引导学生在了解作品全貌的基础上读其中的精彩片段,由感知整体到深入部分,读精彩片段后更想读整部的`作品,驱动学生读“整本的书”。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通过学习梗概把握作品主要内容,通过学习精彩片段体会人物情感,并学会寻找梗概和精彩片段的连接点。这样,课上读梗概,读片段,课后读原著,不断加强对读“整本的书”的引领力度。这些学习方法将迁移到下一课的学习中。
3.围绕三维教学目标切入教学重点。精彩片段中“好处”、“坏处”对照表,是本课最具特色的表达方式。通过这一内容和形式,既体现了鲁滨孙在极度困难的条件下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又能帮助学生今后用这样的方法克服困难。通过自读自悟----对照比较---对读感悟,落实知识、方法、态度三维目标的整体达成。这个教学重点的突破,也为学生在口语交际中“学会生存”的话题交流打下基础。
课堂是活生生的,有灵性的,在实际的操作中总有这样那样的问题。通过这一课的教学我觉得几个大的框架和流程走得比较顺利,学生学习状态还是很棒的,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积极性都很高,发言非常积极活跃,只是自己太在意教案的过程,在精彩片段的预设还不够精细,在个别环节的连接上,语言不够流畅简洁,绕来绕去废话多了点,原因主要是对教案还不够熟悉,预设还不够充分,太依赖教案的流程。今后的教学中还要精心备好每一堂课,扎扎实实锻炼自己的课堂教学艺术。
【《鲁滨孙漂流记》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语文《鲁滨孙漂流记》教学反思(精选5篇)03-02
《鲁滨孙漂流记》教学实录10-25
《鲁滨孙漂流记》教学设计10-25
小学六年级下册《鲁滨孙漂流记》教学反思10-25
读《鲁滨孙漂流记》有感_650字01-24
鲁滨孙漂流记优秀读后感09-12
公开课《鲁滨孙漂流记》教案04-26
六年级下册《鲁滨孙漂流记》教学实录03-08
读《鲁滨孙漂流记》有感(汇编15篇)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