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上册《詹天佑》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六年级语文上册《詹天佑》教学反思

时间:2021-03-16 10:00:30 六年级上册 我要投稿

六年级语文上册《詹天佑》教学反思

  《詹天佑》一文在其所在单元是一篇很重要的讲读课文,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六年级语文上册《詹天佑》教学反思范文,欢迎阅读参考!

六年级语文上册《詹天佑》教学反思

  六年级语文上册《詹天佑》教学反思一

  我在教《詹天佑》时,以“自读自悟”教学模式为主,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 “勘测线路”部分时,我分三步走:

  第一步、让学生带着明确的学习目标充分自由读:边读边用你喜欢的符号划出这一段中最使你感动的语句,并想想这些语句为什么使你感动?

  第二步、围绕这一学习目标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学生:最使我感动的语句是: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这类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因为这段话使我体会到詹天佑具有一丝不苟的工作精神。……)学生在宽松自在的氛围中漫读,尽情表达自己的所思所得,充分比较分析自己与别人的差异,进行自发反馈、调整补充。

  第三步、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自主感悟。詹天佑的“语言”部分让学生转换角色朗读,体会人物品质:假设你是詹天佑你会怎样对工程技术人员说这番话?“一千个读者读哈姆雷特,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的语言告诉我:他们心目中的詹天佑或语重心长,或和蔼而不失严肃……“行动”部分让学生想象画面朗读,体会人物品质:读了以后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此时此刻你心里是怎么想的?“心理活动”部分让学生假设情境朗读,体会人物品质:这条铁路一旦修不成就会使中国工程师失掉信心,如果修成了,就能鼓舞人民,突出詹天佑的爱国心。学生深情并茂的朗读,使我感受到:他们对詹天佑怀着无比崇敬之情。

  在教学“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线路”时,我采用了画一画,演一演的教学方法。居庸关隧道和八达岭隧道开凿的方法各自不同,前者采用从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的办法,后者采用中部凿井法。这部分内容让学生在自读讨论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用简笔画画出简单的开凿办法示意图,无须多讲,学生就能明白。詹天佑在修筑京张铁路工程中,最能突出表现其杰出才干的地方,就是设计了“人字形”线路。讲解时,让学生亲自进行火车在人字形线路上的运行路线的实物演示,揭示詹天佑不仅是我国的爱国工程师,而且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六年级语文上册《詹天佑》教学反思二

  《詹天佑》这篇课文以人物姓名为题,重点写了詹天佑一生中最主要的事迹——主持修筑了第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京张铁路,说明詹天佑是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表现了中国人的智慧和力量。通过本课的教学,让学生了解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詹天佑,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科学、勇于创新、立志为祖国作贡献的思想感情。学习文章前后照应的写作方法。

  在课上,我围绕文章的中心词“杰出”、“爱国”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主动探索,让学生体会詹天佑的杰出和爱国。这样在学生的主动探索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习探究的能力,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并在学生互相讨论、合作、欣赏中增强学习自信心。

  在课堂上,我力求做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与参与者。比如在与学生探讨两种开凿法时,既注意认真倾听学生的意见,又注重适时的点拨,学生在读读、说说、画画、看看中明白了两个隧道的掘进方法,体会到了詹天佑工作的细致和工作中遇到的困难以及他深入实践、新的思维。通过画图,再现了火车在“人“字型线路行驶的情形。就这样,学生的疑难全在读书和动手实践中水到渠成地解决了,课文的重点也得到了突出。在第四自然段教学中,我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边读边做标记,用“当我读到________,我感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进行回答。在读中理解,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了质疑、解疑的能力,从而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这一课教学我的重点是:

  1、生字、新词。

  2、重点语句的理解。

  3、背诵4、5、6自然段。

  六年级语文上册《詹天佑》教学反思三

  问题设计不仅是教学过程的关键,还是一节课的灵魂。问题设计是否恰到好处,是否艺术,是评价一节课优与劣、成功与否的一把很好的尺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考虑问题设计的容量,把握其容量“五要”。

  一、问题设计必须是教师深钻教材的结果

  问题设计必须是教师认真钻研教材、提炼教材精华的结晶。教师只有吃透了教材,设计起问题来才能目的明确、得心应手。

  拿《詹天佑》一文来说,问题设计前,教师必须搞清楚本课在本单元中的位置和作用;本课主要写了什么,作者的思路怎样,目的是什么;通过本课的教学,在基础知识、能力、思想方面,教师要教给学生些什么,学生要学到些什么;本课的重点、难点在什么地方?教师要采用怎样合理的方法去突破它;以及教师要怎样来优化课堂结构、怎样进行学法指导等内容。教师只有对上述内容好好地琢磨、消化,把文章读厚又读薄,梳理好教材中各个知识点了,才具备了驾驭教材的能力,才为问题设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才为问题设计扫清了障碍,正如诸葛亮借东风在万事俱备时一样。

  二、问题设计要把握重点,明确目标

  问题设计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因而,问题设计要把握文章重点,体现明确的训练目标。也就是说,问题设计只有具有明显的具体性和可测性,教师才能有效地组织教学。

  《詹天佑》一文在其所在单元是一篇很重要的讲读课文,它与本单元的训练项目“注意当时当地的情况”有重要的联系。教学时,要凭借这篇课文引导学生联系事情发生的年代和当时当地的环境,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教师对教学应充分考虑到这些,问题设计就要把握这一重点,明确这一目标。

  我在讲解本课时,问题是这样设计的;詹天佑在接受修筑京张铁路前、后(a、勘测线路b、开凿隧道c、设计线路)时,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怎样克服?表现了他怎样的品质?(结合有关的词句,说说理由。)问题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就是为本文训练目标而精心设计的。学生看到这一问题,自然会联想当时当地的`情况:清政府的fu败无能、帝国主义的阴挠、工程技术人才缺乏、劳动工具落后、在勘测路线时地势又险峻、气候又恶劣、在开凿隧道时又要过很多高山(居庸关山势那么高岩层那么厚、八达岭隧道又是那么长);在设计线路时,青龙桥附近的坡度又特别大等。尽管当时当地的困难很大,可是,詹天佑毅然接受了任务,一丝不苟地工作(周密地勘测线路;采用了不同的凿进方法;设计了巧妙的“人”字形线路。)并提前两年竣工,给了藐视中国的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这样设计的问题,教师教的目的明确,学生学的也明白。通过对这一问题的认真思考、讲出学生对“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这一中心句有较深刻的理解。詹天佑强烈的爱国之心及杰出的才干会深深地铭刻在每位学生的心里。再加上教师不失时机地点拨、引导,学生就会懂得:不管是写文章还是读文章一定要“注意当时当地的情况”。读文章,注意了当时当地的情况,才可以对文章了解得更加透彻;写文章注意了当时当地的情况,才可以使文章表达得效果更好,真切感人。

  三、问题设计要少而精

  讲解一篇文章,切忌出现一系列的过碎的没有意义的问题。能设计一个问题解决的,决不设计两上问题。否则,会把学生的脑袋提问大了,提问胀了,提问麻木了。最后,可能搞得连老师都会觉得乱七八糟、不知所云,很难把握文章的重点,就甭提如何突破了。

  《詹天佑》一文,我在教学文章重点段落(2—6)小节(本文共7节)时,只设计了上面提到的一个问题,学生就以此为线索,读书、勾划、讨论,对文章进行梳理。学生学得挺带劲,自然本文的教学目的就能达到了。

  值得注意的是:文章选择的三个典型事例a。b。c。是平行关系。教师在出示问题时,可以对它进行特殊处理(如用双面胶带纸把写着“勘测线路”“开凿隧道”“设计线路”的纸卡按从上到下的顺序叠在一起),讲课时一个一个地出示,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学习a,而后b,c,可以自学。

  四、问题设计要融教法与学法于一体

  在教师“教”学生“学”这一双边教学过程中,设计的问题是链条,把“教”与“学”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能融教法与学法于一体的问题,必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教与学产生“二合一”的共振效应。

  还以上述问题来说,“结合有关语句,说说理由”不就是学法的指导吗?通过学习,学生就会明白读文章要抓住重点词句及人物的语言、行动、思想活动去思考;写文章时,更要主动运用这种刻画人物的方法,使文章有声有色。还有对“注意当时当地的情况”这一定作特点传授的过程,不也正是学法指导的过程吗?五、问题设计要体现教学目标的层次性

  语文教学要体现“传授学法→逻辑思维→渗透德育”教学目标的层次性。问题设计自然为其服务。上述问题设计就充分体现了教学目标的层次性。

  总之,包含了上述“五要”的问题设计才能算得上一个好的问题,才真的不失为一节课的灵魂。

  六年级语文上册《詹天佑》教学反思四

  《詹天佑》是一篇写人的记叙文,是思想品德教育和语言文字训练的好教材。文章选材典型,详略得当,修筑京张铁路的经过只选取了勘测线路、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线路三件最困难的事来写,很能说明问题。而开凿隧道,只选山势高、岩层厚的居庸关和长度长的八达岭两处记叙,很有代表性。执教了这篇课文之后有这样的几点反思:

  一、创设情境在我的开场白介绍的感染下,将学生带到詹天佑的“画像”面前,使学生对这个人物产生兴趣,做到激发动机时入情。而且在整堂课中教师都很有激情,在语言上努力打动学生,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

  二、体现多种形式的读法。例如对于“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这句话,我为学生创设了三种情境进行情景体验。对于“遇到困难,他总是想……失掉信心。”这句话又让学生体会:你想强调那个词?教师引导学生体会理解的角度不一样,朗读的侧重点也不一样。

  三、以一个开放性的问题贯彻课堂教学的始终来进行阅读理解、感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感悟,使詹天佑这个人物形象在学生的心目中越来越丰满,受到其人格的熏陶。

  四、对于教学难点的处理采用了比较直观的方法。这篇课文理解的难点就是“开凿隧道”和“设计人字型线路”这两部分内容。这两个技术性比较强的问题我主要采取了直观教学的手段,让学生观看课件解说,从而也能感受到人物的杰出与伟大。

  但从课堂效果来看学生的情感体验还不是很深刻,学生的回答也还是停留在比较浅的层面上,谈得也比较泛泛。我想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尽管采用了多种形式的读,但是读的时间和遍数还不是太充分。阅读教学还是应该以读为本,让学生在充分读书的前提下,去感悟,去体验,学生自然容易“见文生情”。

  2、因为我在这堂课中处理的内容是“直接写詹天佑修筑京张铁路的那部分内容”没有以理解“社会环境中的困难”作铺垫,把任务放在了背景之外,那么学生的情感当然很难调动,所以导致学生谈起来苍白无力,语言多是贴标签式的词语。

  3、在处理“开凿隧道”和“设计人字型线路”的两部分内容时,我尽管采用了比较直观的方法,学生也理解了设计的巧妙,但是对于詹天佑的设计并没有产生真正意义上的赞叹之情。我想如果结合“连外国的工程师也不敢轻易尝试”这个内容以及当时的施工条件来看詹天佑的设计,学生体会詹天佑的“杰出”水到渠成。同时这也是教给了学生一种读书的方法,即联系上下文。

  4、中心问题“找出最使你感动的地方,为什么?”针对性不是很强,并不是任何一篇课文都适合。对这篇文章来说,既然是写人的文章,就要从詹天佑这个人身上做文章,可以让学生谈谈你认为他是个怎样的人?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从而让学生们在表达上做到言之有理,言之有据。同时又是抓住文章的灵魂,精髓之处,让学生读中悟情,品味语言和内容及情感融为一体,也可以提高课堂效率。

  通过这篇课文的教学,让我明白了每一篇课文都有自己独特之处,要针对文章特点选择教学方法,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高效率、高质量。

【六年级语文上册《詹天佑》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六年级语文上册《詹天佑》的教学反思02-11

六年级上册语文《詹天佑》教学反思05-26

语文《詹天佑》教学反思04-24

语文《詹天佑》教学反思08-12

人教版的六年级语文上册《詹天佑》的教学反思02-08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詹天佑教学反思02-12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詹天佑》教学反思04-01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詹天佑》教学反思06-09

詹天佑语文教学反思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