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范进中举》2课时教案(通用10篇)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九年级上册《范进中举》2课时教案

时间:2024-07-26 14:05:12 林强 九年级上册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九年级上册《范进中举》2课时教案(通用10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九年级上册《范进中举》2课时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九年级上册《范进中举》2课时教案(通用10篇)

  九年级上册《范进中举》2课时教案 1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如果说《孔乙己》是一个充满笑声的悲剧,控诉了科举制度和封建文化的罪孽,反映了整个社会的世态炎凉。那么今天,当我们认识又认识一位古代知识分子--范进,他原来也是个下层知识分子,年近半百终于考中了举人,命运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我们学习从清代小说家吴敬梓的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中节选的课文《范进中举》。

  (二)检查预习

  1.《儒林外史》是一部怎样的小说?

  2.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三)速读课文,划出描写范进的有关内容。

  请同学绘声绘色地复述范进中举后发疯的丑态。

  (四)讨论:

  1.范进为什么会发疯?

  2.范进是怎样的一个人?说出根据。

  (主要是两点:①热衷功名利禄,梦寐以求跻身于统治阶级行列。所以家中断粮,仍要去参加乡试;一旦中举便乐极发疯。②虚伪。张乡绅送银子,范进“再三推辞”,“才把银子收下”。可张乡绅刚走,“范进即将这银子交与浑家打开看,”可见推辞是假意。)

  3.孔乙己沦为乞丐,可范进中举了“老爷”,两个人的命运相反,为什么说《范进中举》一文也揭露了封建社会科举制度的毒害?

  (两个人思想本质是一样的。在封建社会,下层知识分子凭科举道路而改变社会地位的只是极少数,若范进考不中,命运也将是凄惨的。所以写范进中举后而发疯正是从另一个角度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

  4.通过范进这个艺术形象,我们可以看出这篇作品的主旨是什么?

  (批判科举制度对整个社会尤其是对知识分子的毒害。)

  第二课时

  (一)讨论:

  1.范进中举前后,胡屠户对待他的态度有什么不同?(用胡屠户的'语言、行动说明)

  2.胡屠户是怎样一个人?

  3.张乡绅为什么对范进又送银子又送房?

  4.胡屠户和张乡绅都不是主要人物。作品是否对胡屠户着墨过多?是否可以不写张乡绅?

  (作品通过这两个人物对待范进的态度从侧面揭示出,范进这类知识分子之所以如痴如狂地追求功名的最终目的,就是要使自己成为被巴结、奉承、攀附的权贵,进一步暴露了他们腐朽的灵魂。这两个人的语言和行动更反映了当时社会趋炎附势的风气,使作品的锋芒不仅指向科举制度,也指向整个社会,从而进一步深化了主题。)

  (二)学习、讨论作品写作特点

  1.你认为这篇课文中哪儿的描写特别精彩?(启发学生充分发表见解)

  2.文中多处引人发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效果?

  ①指导学生讨论练习五,体会夸张的讽刺效果。

  ②“不想胡屠户虽然大着胆子打了一下,……连忙向郎中讨了个膏药贴着。”这段文字中是怎样运用夸张的,有何作用?

  ③文中还有何处是夸张?

  3.本文的讽刺与《孔乙己》一文的讽刺有什么不同?

  4.本文还运用了对比的写法,主要体现在哪儿?

  (两点:①范进中举前后的社会地位;②胡屠户对待范进前后的态度。)

  5.对比的方法对于表现本文的主题有什么作用?

  (范进先贱后贵,胡屠户前倨后恭,这种对比深刻而鲜明地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从而深刻地揭示了主题。)

  九年级上册《范进中举》2课时教案 2

  一. 检查预习情况

  1. 检查“预习提示”中的字词

  2. 学生交流查找到的有关作者、作品的介绍(教师备用资料见课件)

  3. 根据插图复述故事梗概

  范进进学(进学——科举时代,童生应岁试、科试而考中入县学,称为进学,即文中所说的中了相公。)后回家,来贺喜的丈人胡屠户又挖苦、教训了他一顿,范进连连称是。

  为了能参加乡试,范进去向丈人借盘缠,不但未借到,还被胡屠户骂了个狗血喷头。

  范进不甘心,便瞒着丈人去参试。回到家,家里人已经饿了两三天,范进又挨了胡屠户一顿骂。

  出榜那天,家里没有早饭米,母亲饿得两眼看不见,就吩咐范进将一只生蛋鸡抱到集市上卖了买米。

  报录人上门报范进已中举。邻居找范进回家。

  范进一看报贴,喜极发疯。

  众人议论给范进治疯的办法,有一报录人提出找他平时最怕的人打他嘴巴。

  众人找来范进平时最怕的胡屠户,胡屠户在众人劝说下,壮着胆子边骂边打了范进一个嘴巴,治好了他的疯病。

  范进刚到家,张乡绅就来拜会他,与他攀认世弟兄,还送给他银子和房子。

  范进送了六两多银子给丈人,胡屠户好话连篇,千恩万谢,低着头,笑眯眯地去了。

  二. 知识拓展

  同学们都已经预习过《范进中举》这篇课文了,相比于前一篇小说的主人公——科举失败的孔乙己来说,这篇小说的主人公范进可就“幸运”多了,先是中了秀才,后是中了举人。不过,范进中了秀才与中了举人后的境遇却大相径庭。为什么同是“中了”,却有如此差别?这就需要了解一下有关科举制度的一些情况。(见课件)

  三. 研析课文

  1. 本文虽题为“范进中举”,但文章不仅写了范进中举后(§3-12)的情况,也交代了范进中举前(§1-2)的境况。范进中举前后的境遇可用下面这副对联来概括:“回忆去岁饥荒,五六七月间,柴米尽焦枯,贫无一寸铁,赊不得,欠不得,虽有近戚远亲,谁肯雪中送炭?侥幸今朝科举,一二三场内,文章皆合式,中了五经魁,名也香,姓也香,不拘张三李四,都来锦上添花。”范进中举前后的经济状况、社会地位判若两人。可以说“中举”是范进一生中的`转折点。请你分别用四个四字词语来形容一下范进中举前后的经济状况、社会地位。

  参考

  中举前:家境贫寒/穷困潦倒

  ———→

  中举后:家境富有

  住在茅草棚、每日小菜饭、

  胡屠户送来七八斤肉和四五千钱,

  不知猪油味、乡试无盘费、

  邻居拿鸡蛋送白酒、背斗米捉俩鸡、搬桌拿椅

  家人饿了两三天、母亲饿得两眼看不见

  张乡绅送银赠房

  地位卑微/卑微低下

  地位显赫

  被丈人骂作“现世宝、癞虾蟆、

  丈人夸他“才学高、品貌好、天上星宿、贤婿老爷”,

  尖嘴猴腮、不三不四”

  邻居主动关心给范进报喜、找胡屠户治疯,

  张乡绅前来拜会、称兄连谊

  2. 范进中举前后的经济状况、社会地位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是通过周围人对范进态度的变化体现出来的。其中的“变脸”高手非范进的老丈人——胡屠户莫属。请同学们在文中找出反映胡屠户前后语言、行为变化的语句,并用概括的词语形容其态度的变化。

  九年级上册《范进中举》2课时教案 3

  【教学目标】

  1.细读课文,深入理解本文以鲜明的对比实现高妙的讽刺的艺术手法。

  2.结合人物所处的具体环境,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

  3.认识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本文鲜明的对比,品味高超的讽刺艺术。

  难点:认识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

  【媒体准备】

  多媒体设备,教学图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预习要求】

  1.查字典,给生字词注音释义。

  2.通读全文,把握故事的基本脉络。

  3.收集、浏览有关科举制度的材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在中国古代社会,贫寒子弟要想出人头地,惟有走科举之路,“学而优则仕”,一朝高中便荣华富贵享用不尽。有诗为证:“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一士登甲科,九族光彩新”,“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命运的巨变带来的到底是悲还是喜?让我们一同走进《范进中举》,走进这场中举带来的人间闹剧。

  二、作家、作品简介

  (课件展示下述资料中的重点内容,加深记忆。)

  吴敬梓(1701—1754)清代杰出的小说家,字敏轩,晚年号文木老人,安徽全椒人。有诗文集《文木山房集》十二卷行于世,并著有《诗说》七卷,可惜后来大都遗佚了,现仅存四卷。吴敬梓出生在世代书香官宦家庭,家境的破落让他饱尝了世态炎凉,科场失利又使他对科举的腐败、士大夫阶层的堕落有了清醒的认识,使他彻底告别科举仕途。后来他移居南京,以卖文为生,经常过着衣不保暖,食不果腹的困苦生活。正是他多舛的人生经历、深厚的学识素养和愤世嫉俗的情怀,以及由此而获得的对现实生活独具慧眼的深刻认识,成就他创造出不朽之作《儒林外史》。

  《儒林外史》被誉为我国古典讽刺小说中一座难以逾越的山峰,它以现实主义作为底色,以讽刺作为自己的美学追求,以犀利的笔触无情鞭挞了封建科举制度腐朽的本质及其对知识分子心灵的戕害,入木三分地刻画了一系列深受科举毒害的迂腐的读书人、虚伪的假名士的形象,也塑造了理想中的人物,是封建社会一幅真实的生活画卷。

  三、检查预习(投影)

  1. 给加点的字注音:

  带挈( ) 腆着( ) 啐( ) 斋公( )

  拙病( ) 兀自( ) 绾( ) 桑梓( )

  侥幸( ) 锭子( ) 攥( ) 轩敞( )( )

  2. 解释下列词语:

  【进学】科举时代,童生应岁试、科试而考入县学,称为进学,即文中所说的“中了相公”。

  【不省人事】不明白人事。省:醒悟,明白。

  【火候】原意指烧火的火力大小和时间的长短。本文指写文章的功夫。

  【狗血喷头】比喻把人骂得一塌糊涂。

  【癞虾蟆想吃天鹅肉】俗语。比喻人没有自知之明,一心谋取不可能到手的东西。

  【烂忠厚】过分忠厚。

  【闯将来】闯来。将,助词,没有实义。

  【五更鼓】打五更的时候(天亮以前)。旧时把一夜分作五更,每到一更就击鼓报时。

  【权变】随机应变。

  (为什么古代的白话小说中有这么多难懂的词?一是因为时代的变迁,好多当时通用的习惯用语,现在已被淘汰,如古代称“妻子”为“浑家”,称秀才为“相公”。二是文言文对口头语言的影响。如“谨具贺仪”“华居”等。所以,在阅读古代白话小说时,要注意古今词义的不同,以免产生歧义。)

  四、整体感知

  1.指名概述故事情节,梳理故事的基本脉络。

  〔学情预测〕故事较长,学生概述时可能无法抓住要点,主次不分,“胡子眉毛一把抓”。或者可能因为对故事脉络的模糊而导致言语无序。对如何概述教师要授之以法。

  2.教师提示:概述故事时抓住故事的主要情节即可。一个中心事件:范进中举,喜极而疯;两类人物变化:范进和周围的人(包括胡屠户、众乡邻、张静斋)。应围绕范进中举,讲述中举前后各色人等的变化。

  3.明确故事的基本脉络。

  课文围绕范进中举,喜极而疯这一中心事件,按时间顺序组织材料,对比描写范进中举前后不同的境遇,可分为两部分:

  (1)第1.2段:写范进中举前穷困的家庭生活和卑微的社会地位以及他不顾一切参加乡试的情况。

  (2)第3到12段:写范进中举后高兴得发了疯及其社会地位的显著变化。

  ①(3-5)范进上集市卖鸡和喜极而疯。

  ②(6-10)治疯。

  ③(11-12)张乡绅拜会范进。

  五、感知主要人物形象,理解其典型意义

  1.学生跳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投影)

  (1)1.2段中哪些语句表现了范进的社会地位与经济状况?在这种情况下,他还是偷偷地参加了乡试,这说明了什么?

  (2)范进中举后社会地位与经济状况发生了哪些变化?这说明了什么?范进对胡屠户的态度有何变化?这又说明了什么?

  (3)范进得知中举后为何会发疯?这说明了什么?

  2.学生自主思考3分钟之后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研讨。

  〔学情预测〕学生回答时可能会流于空泛,教师需强调必须回归文本,要在对文中关键词、句的理解的`基础上生发、提升。

  4.明确:

  (1)中举前,范进家境十分贫寒:住茅屋,吃小菜饭,不知油腥味;乡试无盘缠,断粮三日,母亲饿得两眼看不见。常被胡屠户辱骂。可见地位卑微,受人歧视。在这种情况下,他还是偷偷地参加了乡试,这说明他热衷功名,沉迷仕途,期望借此改变命运。

  (2)中举后,范进的经济状况得到改善:邻人殷勤送礼,胡屠户送肉送钱,张乡绅既送银两又赠房。范进的社会地位也得到提高:众乡邻尊称其为“范老爷”,胡屠户称他为“文曲星”、“贤婿老爷”,张乡绅前来拜会,称兄联谊。中举前,范进称胡屠户为“岳父”,中举后,范进称胡屠户为“老爹”,称呼的变化反映了范进心理的微妙变化,说明了他的虚伪、世故。

  (3)范进人到老年才中了秀才,他内心压抑已久的欲望与不平、失败与屈辱在一刹那间突然强烈澎湃起来,无法承受,故喜极而疯。范进的喜极而疯充分表现了他的利欲熏心、可悲可笑,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

  5.理解范进这一人物形象的典型性。

  (1)学生自主评价范进。

  〔学情预测〕一者认为可怜:范进还算老实人,他热衷功名,沉迷仕途不是他个人的错,而是社会的错。二者认为可鄙:范进三十五年无休止地参加科考,家里已到了揭不开锅的境地却还只沉迷功名,可谓利欲熏心。中举后,他判若两人,圆滑世故,丑态让人作呕。三者认为可悲:范进中举实为“大悲”,他将三十多年的宝贵年华都浪费在科举上,三十五年的折磨与摧残扭曲了他的人格,“疯”就是其人格扭曲的极端表现,实在可悲、可叹。

  (2)教师总结:封建科举制使落第者贫困潦倒,同时也使及第者飞黄腾达,范进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封建科举制任意摆布读书人的命运,造就了一大批精神空虚、人格沦丧的人,甚至毒化了整个社会。一个缺乏良知与真诚支撑的社会是令人恐怖的,生活在这样的社会的人物的性格、命运注定是扭曲的,这或许就是范进这一人物形象的典型性所在。

  六、布置作业

  1.再读课文,特别是范进喜极而疯的片段。

  2.思考“阅读练习探究”一至四题。

  第二课时

  一、品味范进喜极而疯的片段描写,学习刻画人物的技巧。

  1.指名朗读第5和第8段,其余学生用笔在文中划出对范进“疯态”的描写。

  2.学生自主思考后讨论:文章是如何描写范进喜极而疯的丑态的?

  〔学情预测〕基于上节课的学习,加上本题难度不大,所以文中相关描写易于寻找,但学生可能缺乏对人物内在的揣摩,教师可适时引导。

  3.明确:

  (1)语言描写:范进文中三次说“中了”,表现其梦想实现的复杂心理。

  (2)行动描写:范进四次拍手、跌倒、飞跑、踹进塘里等动作,是一种抑制不住的疯狂,是热衷功名到了极点的心理的外在流露。

  (3)神态描写:四次写范进的“笑”,表现了他的利欲熏心。

  通过个性化的语言和行动描写、神态描写,作者传神地刻画出了一个醉心科举、迂腐至极的可鄙、可怜、可悲的儒生形象。在貌似客观的描述中,我们不难体会出作者的贬斥之情。

  二、分析众生相,探究典型性格的形成与社会环境的关系。

  1.学生思考、小组讨论:一个人的命运,除了与性格、遭遇等个人因素有关之外,还有社会因素。在范进中举前后,他周围的人对他的态度有何变化?这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环境?

  2.以胡屠户为例,填写下列表格。(投影)

  中举前中举后

  称呼

  典型

  言语

  动作

  贺礼

  〔学情预测〕本题难度不大,但涉及的段落较多,学生容易遗失一些重要信息,教师应指导学生筛选出准确、完整的关键信息。

  3.交流,明确:(投影)

  中举前中举后

  称呼现世宝、癞蛤蟆贤婿老爷、文曲星

  典型

  言语烂忠厚没用;癞虾蟆想吃起天鹅肉;尖嘴猴腮;不三不四是天上的星宿;才学又高,品貌又好;姑老爷今非昔比

  动作横披衣服,腆着肚子;一口啐在脸上;骂一个狗血喷头连斟两碗,壮胆;手颤起来;千恩万谢地低头去了

  贺礼一副肚肠,一瓶酒七八斤肉,四五千钱

  4.学生思考:范进中举之后,他周围的人对他的态度的变化是不是说明了社会对知识的重视?

  〔学情预测〕本题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可能无法抓住问题的核心:中举并不代表知识的增多。只有引导学生弄清这点,方可作出合理的解说。

  5.教师总结:前倨后恭,对比鲜明。胡屠户如此,张乡绅如此,众乡邻也如此,这种变化反映了封建科举制度的流毒已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角落,揭示了封建社会人情的冷漠、世态的炎凉。

  三、品味语言,体会讽刺艺术的魅力。

  1.赏析课后“词句品味积累”所列举的两个例子。

  教师示例:

  ①胡屠户站在一边,不觉那只手隐隐的疼将起来;自己看时,把个巴掌仰着,再也弯不过来。自己心里懊恼道:“果然天上‘文曲星’是打不得的,而今菩萨计较起来了。”想一想,更疼的狠了,连忙问郎中讨了个膏药贴着。

  ——夸张的细节描写,漫画式的笔法显示了胡屠户对范进的畏惧、巴结之情。

  ②屠户把银子攥在手里紧紧的,把拳头舒过来,道:“这个,你且收着。我原是贺你的,怎好又拿了回去?”范进道:“眼见得我这里还有这几两银子,若用完了,再来问老爹讨来用。”屠户连忙把拳头缩了回去,往腰里揣,口里说道……

  ——言语与动作的矛盾,揭示了这个市侩嗜钱的本性。四个动作细节:“攥、舒、缩、揣”使他的丑态跃然纸上,极大地增强了讽刺的意味。

  (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资源,教师做适时的示范,为以下学生的分析做好铺垫。这也是为师者“导”的作用的体现。)

  2.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划出自觉好笑的地方。

  3.学生交流鉴赏心得。

  〔学情预测〕有了老师的示例,学生的交流应该会比较到位,但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对找到的内容进行分类归整、提升,从而上升到理性认识。

  4.总结提升:讽刺艺术有多种表现形式,如对比、夸张、反语、白描等。讽刺的魅力在于其对人物内在的入木三分的刻画和对现实的无情的揭示,笑过之后留下更多的深思。本文的讽刺艺术主要通过对比、夸张、细节描写来表现。

  文中安排范进垂老中举,可见范进苦苦追求功名、屡试不第,但又不甘心。因而一旦中举,便喜得发疯,这样安排,顺理成章。追求愈高愈急→中毒愈深愈烈→发疯愈速愈猛,借助讽刺反映严肃的主题也是本文一大特色。

  四、拓展延伸,感受名著魅力。

  1.课件显示《儒林外史》中严监生临死还惦记着两茎灯草的描述:

  自此,严监生的病,一日重似一日,再不回头。诸亲六眷都来问候。五个侄子穿梭地过来陪郎中弄药。到中秋以后,医家都不下药了,把管庄的家人都从乡里叫了上来。病重得一连三天不能说话。晚间挤了一屋的人,桌上点着一盏灯。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大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二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那里,不曾吩咐明白?”他把两眼睁的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奶妈抱着哥子插口道:“老爷想是因两位舅爷不在眼前,故此纪念。”他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赵氏慌忙揩揩眼泪,走近上前道:“爷,别人说的都不相干,只有我晓得你的意思!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

  2.学生思考:本段的讽刺艺术又是如何体现的?

  3.明确:一是时间的选择:临死之前;二是物件的选择:两茎不值钱的灯草;三是夸张的人物动作、神态描写;四是前边的人的猜测与赵氏的话的落差。这些描述蕴含着强烈的讽刺色彩,充分揭示了严监生极其吝啬的本性,使他成为文学画廊中一个不朽的形象。

  五、布置作业。

  完成《伴你学语文》中的本课练习。

  〔附〕板书设计

  九年级上册《范进中举》2课时教案 4

  【教学设想】

  因《范进中举》是长篇小说节选,学生要想较好地完成该课的学习目标,宜课外阅读《儒林外史》全书,对该书的整体情况,包括所刻画的人物,所选取的典型题材,反映的主题,主要的艺术手法有个大体的了解。学习本文时,着重从范进的语言、动作分析其性格,抓住范进中举前后的不同遭遇及中举后喜极而疯的原因的讨论分析,理解本文的主题及艺术特点。

  【教学目标】

  1、了解《儒林外史》的介绍。

  2、欣赏小说的讽刺艺术。

  3、了解封建科举对知识分子的毒害。

  【教学重点】

  1、个性鲜明的人物语言与动作。

  2、对比、夸张与直接写实在讽刺小说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

  旧小说中的雅语与口语。

  【教学媒体】

  录音机、投影仪。

  【其他】

  1、教师推荐《儒林外史》精彩片断。

  2、学生预习课文,分析人物形象。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介绍吴敬梓与《儒林外史》。

  2、从范进中举前后地位、经济状况变化把握科举制度的罪恶,从周围人的态度变化了解世态。

  3、范进喜极而疯片断精读。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古代的科举制度不但麻烦,而且森严,过了这一关,还不知道是否能过下一关,其考试内容多为八股文和试贴诗等。那时取得考试资格的童试令人神往,正考的乡试、会试、殿试令人生畏,八股文和试贴诗等令人胆寒。但是,读书又是步入官场、获得特权的最好途经,许多人靠此一步登天,因而它具有极大的魔力,令许多人趋之若鹜。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古代科举考试种的大喜大悲的人物──范进。(板书课题)介绍相关背景,扫除阅读障碍。

  二、明确目标

  1、介绍吴敬梓与《儒林外史》。

  2、从范进中举前后地位、经济状况变化把握科举制度的罪恶,从周围人的态度变化了解世态。

  3、范进喜极而疯片断精读。明确学习目标。

  三、整体感知

  1、学生简介作家、作品,教师相机补充。

  吴敬梓,出身于一个世代书香门第,早年也曾热衷功名,便考场屡屡失意,同时在家境由富到贫的变化中,他也饱尝世态炎凉,这些使他对现实,尤其对科举制度有了较清醒的认识,促使他写下了长达三十万字的章回体讽刺小说《儒林外史》。

  “儒林”指读书人这一阶层。《儒林外史》全书正是以封建知识分子为主要对象,描写他们的生活和精神状态。书中人物,大都有当时真人真事为影,全书故事没有一个主干,但有一个贯串其中的中心,即反对封建科举、封建礼教,讽刺因热衷功名而造成的极端虚伪的社会风气。作品塑造了许多典型人物,如周进、范进、马二先生,严监生等等。在中国文学史上,尤其是讽刺小说中,这本书获得很高评价。

  2、听课文范读录音,要求:

  ⑴读准字音,体会语气,语调的运用,注意文下注释中一些旧小说中的词语的解释。

  ⑵围绕“中举”这一中心事件,按时间顺序将选文分成“中举前”和“中举后”两个部分。

  检查预习情况。

  通读课文,整体感知。四、范进形象分析

  1、中举前:

  学生默读第1、2两段,思考:两段有哪些地方能表现范进的社会地位与经济状况?在这种情形下,他仍偷偷参加乡试,这说明了什么?

  明确:如“这十几年,不知猪油也曾吃过两三回”,“家里已是饿了两三天”几句可见范进家境贫寒,而胡屠户对他的轻侮中可见他社会地位低下,面对屠户的训骂,他竟然“唯唯连声”。在这种情形下,他仍偷偷赴试,更表现出他对功名的热衷。

  2、中举后:

  ⑴投影,放范进发疯的画面,学生读第5段范进喜极而疯片断,给其划分层次,并分析这里有哪些文句的反复,这种反复说明了什么。

  明确:范进喜极而疯的过程可以分为四个层次:昏厥──疯跑──跌倒──疯走上集。这里拍手的动作、笑的表情多次重复,“我中了”一句话反复出现。拍手、笑印证了他是因喜而疯,“我中了”体现他念念不忘的是科举,一旦中举,喜极而疯,这一情节的设置,充分表现了范进的利欲熏心,从而揭示了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

  ⑵学生读第5至12段,思考:范进中举之后地位、经济状况发生哪些变化?这说明了什么?范进对胡屠户的态度有何变化?又说明了什么?

  明确:中举之后,范进地位马上提高,这从周围众邻居的称呼“范老爷”,胡屠户的言行,张静斋上门几件事都可看出。而张静斋送钱送房子,可见范进经济状况与以前不可同日而语,更预示他从此将走上富贵之路。他对胡屠户的称由“岳父”转为“老爹”,可见他性格中有虚伪的一面。

  从中举之后看,范进已开始成为封建社会的新贵,他得到了他想要的功名富贵,但他也马上表现出虚伪、世故的性格,对胡屠户态度变化,与张静斋称兄道弟,这就表现他已被科举制度所腐蚀,所同化。

  3、学生完成课后练习二、课后练习五第2小题。分析人物形象,体会文章的内涵。

  四、总结、扩展

  本课对于范进形象的分析是一个重点内容,通过分析,我们重要的是明确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孔乙己没有进学、潦倒一生,范进进了学又如何?不过变为统治阶级的走卒而已,不同的命运、相同的主题。课外拓展。六、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对胡屠户描写部分,体会人物性格。

  2、课外阅读《儒林外史》第四、五、十三至十五回。

  〖板书设计〗

  19、范进中举(吴敬梓)

  前醉心功名甘受屈辱

  范进中举经济状况、社会地位的巨大变化

  后虚伪世故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胡屠户形象分析。

  2、对比、夸张、写实的讽刺手法。

  3、《儒林外史》精彩片断阅读。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1、胡屠户形象分析。

  2、对比、夸张、写实的讽刺手法。

  3、《儒林外史》精彩片断阅读。明确学习目标。

  二、分析胡屠户的形象

  1、本文主要用丁哪几种形式?结合胡屠户形象分析逐一进行说明。

  明确:主要用了对比、夸张和直接写实三种。

  ⑴对比:胡屠户对范进的前后态度变化。

  对范进的称呼“现世宝”──“贤婿老爷”。

  对范进外貌的描述“尖嘴猴腮”──“才学又高,品貌又好’贺礼:“一副大肠和一瓶酒”──“七八斤肉,四五千钱”。

  动作:“腆着肚子去了”,“一口啐在脸上,骂了一个狗血喷头”──“连斟两碗酒喝了,壮一壮胆”,“那手早颤起来”,“干恩万谢,低着头,笑迷迷的去了”。

  通过对比,表现出胡屠户欺贫爱富、趋炎附势的市侩性格。

  ⑵夸张:

  胡屠户打了范进之后,“那只手隐隐的疼将起来;自己看时,把个巴掌仰着,再也弯不过来。”众人回家时,“屠户见女婿衣裳后襟滚皱了许多,一路低着头替他扯了几十回。”

  这种细节上的夸张,用漫画式的笔法显示出胡屠户对范进畏惧、巴结的情态。

  ⑶直接写实:

  学生完成课后练习五第1小题。

  这里胡屠户的动作“攥”、“舒”、“缩”、“揣”及“紧紧”、“连忙”两个词活画出他那副贪财虚伪的小人相。

  2、小结:

  通过对比、夸张、写实的手法,胡屠户的性格跃然纸上:这是一个趋炎附势的市侩形象,他欺贫爱富、贪财虚伪、庸俗自私。

  3、学生讨论文中对其他人物的讽刺描写,如用夸张的手法描写范进喜极而疯的情状。

  4、学生完成课后练习三。以胡屠户为例,分析本文的讽刺艺术。

  了解讽刺有多种表现形式:如对比、夸张、反语以及直接写实等。

  三、总结、扩展

  1、总结:

  本文通过一个中举的人,围绕“中举”这一事件,描写各色人等的种.种丑态,从而揭露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揭露当时社会中趋炎附势的世态。作者用了对比、夸张、直接写实的手法对这些人物进行描写、讽刺,大大加强了文章的批判性。

  比较阅读是一种有效的阅读方式。作为比较的双方应具有可比性,即有共性与个性。我们可以将范进与孔乙己进行,还可进行丁举人与张静斋的比较,胡屠户与张静斋的比较。这些比较都有利于深入地把握人物性格。

  2、扩展:

  下面进行《儒林外史》精彩片断的阅读讨论。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组找一个带有明显讽刺的片断进行阅读,然后集中讨论。

  示例1:第四回写到范进到知县汤奉处打秋风,当知县看到范进因守制而不用银镶杯箸,不用象箸时,很担心他不用荤酒,正在此时,却见范进“在燕窝碗里拣了一个大虾元子送在嘴里”,这才放心。一句“大虾元子”的描述将范进虚伪的性格暴露无遗,同时也表现出封建礼教的虚伪性。

  示例2:第五回写到严监生临死前伸出两个指头,众人都不得要领,其妾赵氏猜出他的心事“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恐费了油”,挑掉一茎之后,严监生“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这两个指头使严监生与葛朗台一样,成为世界文学画廊中著名的吝啬鬼形象之一。引导学生进行比较阅读。四、布置作业

  比较《范进中举》与《变色龙》的讽刺艺术。

  参考答案:《变色龙》的讽刺写法主要是对比与直接写实。它的直接写实就是奥楚蔑洛夫的每一次言行,其中还借助于道具──军大衣,来增强讽刺的效果。而它的对比并非简单的前后对比,而是奥楚蔑洛夫的五次变脸,每一次都与前一次形成对比。进一步体会讽刺艺术的运用。

  〖板书设计〗

  19、范进中举(吴敬梓)

  范进中举前:现世宝、尖嘴猴腮、啐

  对比胡屠户

  范进中举后:贤婿老爷、品貌好、千恩万谢

  (趋炎附势、贪财庸俗的市侩)

  夸张低着头替他扯了几十回

  写实动作描写、语言描写

  九年级上册《范进中举》2课时教案 5

  【学习目标】

  1.学会分析人物的动作、语言描写,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

  2.理解对比手法的作用,欣赏本文的讽刺艺术;

  3.认识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残害和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

  【资料助读】

  对比手法及其作用

  对比手法通常将不同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不同方面列举出来,加以对照,突出矛盾双方最本质的特征。使艺术形象更加鲜明,起到相反相成的艺术效果。这种写法的作用主要有:表达鲜明的爱憎情感,突出艺术形象的特点,揭露矛盾冲突,进行辛辣讽刺.

  【温故知新】

  1.给加点字注音。

  带挈( )唯唯连声( )桑梓( )解元( ) 拙病( )星宿( )

  2.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作yī( ) 腼tiǎn( )忌huì( )商zhuó( )chuāi( )着 zuàn( )紧

  3.课文节选自长篇章回体讽刺小说《 》。作者是 (朝代)小说家 。

  4.小说情节发展的一般过程是: 、 、 、 。本文的高潮部分是: 。

  【自学提纲】

  1.本文的主人公范进是个怎样的形象?速读课文,概括范进的性格特点。要求用“我读到了一个 的范进,从文中他 (具体表现)可知。”的句子来回答。

  (学法指导:阅读小说应学会结合人物的相关描写,去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心理特点等;学会抓住最能表现人性格的典型细节分析人物形象;既要抓住人物的主要性格特点,又要学会全面客观地分析人物;不动笔墨不读书,要学会把自己的阅读感悟及时的用旁批等形式记录下来,为交流展示做好准备。)

  2.胡屠户在范进中举前后有何变化?结合对胡屠户的相关描写,概括其性格特征。

  要求用“我读到了一个 的胡屠户,从文中他 (具体表现)可知。”的句子来回答。

  3.探究: 范进中举后为什么会发疯?

  (讨论引导:反复朗读第五自然段对范进发疯丑态的描写,感受其癫狂的形象;范进中秀才为什么没有疯?“噫!好了!我中了!”折射了范进怎样的内心世界?)

  【当堂检测】

  换装

  ①姜总工程师难得见到地穿上了一套笔挺的咖啡色毛料西装。

  ②今天可是个大喜的日子。他们钢铁公司花了一个多亿从国外引进的国际先进水平的轧机设备,经过两年多紧张施工,今天终于jùn工投产了。部里、省里的众多头头脑脑们,今天都要赶来参加投产仪式呢。

  ③姜总穿着这套挺括的西装,在工地上走着,精神头儿格外zhèn奋。两年里,没日没夜地泡在这施工现场,上班下班,都是那套皱皱巴巴硬得象牛皮似的土黄色工作服,哪里有机会穿件像样的衣服——谁让他是这工程的总工程师呢!

  ④姜总工程师一会儿登上轧机平台,一会儿钻进配电室,一会儿又攀到天车上,心情和20多年前在产房前等待儿子的'第一声啼哭时一个样。

  ⑤转悠了个把小时,他确实觉得一切都万无一失,这才活动活动酸酸的腰腿,从主厂房钻出来。

  ⑥迎面碰上了公司的许副经理,姜总工程师一愣,平时,老是挺挺括括穿着他那套藏青色西装,系着深红色领带的老许,今天竟然换穿上了那平时从不见他上身的土黄色工作服!

  ⑦姜总工程师和老许打过招呼,才发现,不远处的会场主席台前,还聚着公司的一帮头头们。这会儿,清一色每人都穿着那皱巴巴牛皮一样硬的土黄色工作服。平时,可很少见他们穿。姜总工程师下意识地瞅瞅自己一身笔挺的毛料西装,感到浑身不自在起来……

  1.填字 jùn工( )zhèn奋( )

  2.文中第④段中的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3.为什么平日里老是穿西装打领带的许副经理,今天反而换上土黄色的工作服?

  4.本文主要采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有什么艺术效果?

  【课下作业】

  1.必做题:《课时作业本》“自我检测部分”

  2.选做题:联系课文有关情节,根据材料续写:

  范进判案

  话说范进中举后不久,即补缺做了高要县县令。上任第一天就接到一张状纸,一平民状告张静斋巧取豪夺,强占民宅。只见范进铁青着脸,用力将惊堂木向下一拍……

  要求:①与所给材料衔接自然连贯;②运用对比手法;③ 200字左右。

  九年级上册《范进中举》2课时教案 6

  教学目标

  1.学习体会课文讽刺、夸张的语言;

  2.理解分析范进和胡屠户的形象(前后对比);

  3.认识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严重毒害。

  教学重点、难点

  1.范进、胡屠户的形象对比(重点)

  2.认识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严重毒害。

  教学目标:

  1.掌握字词:注音、解释;

  2.介绍文学常识及有关明清科举制度的文化知识;

  3.整体感知小说的情节结构;

  4.分析1—5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介绍作者吴敬梓及《儒林外史》

  1.吴敬梓(1701—1754)字敏轩,又字文木,安徽全椒人,清代小说家。

  2.《儒林外史》是我国第一部章回体长篇讽刺小说,计五十五回,课文节选第三回的后半回,原题是“周学通校士拔真才,胡屠户行凶闹捷报”。

  3.明清科举制度简介

  童试—秀才(生员、相公、进学)

  正式的科举考试分三级,即乡试、会试、殿试。他们的第一名分别叫解元、会元、状元。

  三、检查预习情况

  1.注音

  2.解释下列词语

  体统同案火候 局不过 兀自 桑梓 万贯家私 谨具贺仪 相与

  四、范读课文

  要求学生思考预习题及情节结构

  五、整体感知课文情节

  课文围绕主要人物扣住中心事件,按时间顺序组织材料,对比描写范进中举前后不同的境遇,可分为两部分:

  (一)(1—2)写范进中举困的家庭生活和卑微的社会地位以及他不顾一切参加乡试的情况。

  (二)(3—12)写范进中举后高兴得发了疯及其社会地位的显著变化。

  ①(3—5)写范进上集卖鸡和喜极而疯。

  ②(6—10)治疯;

  ③(11—12)张乡绅拜会范进。

  六、师生共同讨论课文第一部分。

  1.结合注释自渎课文,并理解文义。

  2.讨论下列问题。

  ①分别概括第一段、第二段的中心意思;

  ②范进中了相公,胡屠户来贺喜,带了哪些礼品?写明礼物的作用是什么?

  ③胡屠户“教导”范进的话主要有两层意思,请用文中的话来回答。

  ④“体统”的实质是什么?

  ⑥范进不知丈人小气吗?为什么硬着头皮商议盘缠?

  ⑦屠户为什么断定范进中不了举人?

  ⑧找出第二段中表现范进对功名的追求如痴如迷的心理描写的`语句。

  3.小结

  这部分侧重写胡屠户的倨傲,精彩的语言描写和简练的动作描写,把胡屠户粗俗势利的嘴脸勾画得活灵活现。写范进几处都只用简笔,反而显出他在胡屠户面前卑怯畏缩、忍气吞声的可怜相,胡屠户断言范进考举人“癞蛤蟆想吃天鹅肉”来,第二部分再写范进中举就有出人意料的效果。

  七、师生共同讨论课文第二部分第一层

  1 .学生默读结合注释弄懂文意

  2.讨论下列问题:

  ①设计范进上集卖鸡有什么好处?

  ②“三步两步走进屋里来”,报喜人拥着他也拥不住,显出范进什么样的心情?

  ③第五段写范进欢喜疯了,作者运用了多层次的细节描写,可分为哪几个层次?试找出描写范进发疯时的语言、动作、神态的词语和句子。

  ④为什么新贵人欢喜得竟至于疯了?疯态的描写哪些地方最有讽刺意味?

  八、作业:

  抄写有关字词的音形\义;.

  九年级上册《范进中举》2课时教案 7

  一、教学目标:

  1、 积累“醺、腆着、嗑、商酌、叙功、唯唯连声”等词。

  2、 分析人物形象,体会通过语言、行动、对比手法来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3、 深刻体会科举制度的危害及当时社会世态的炎凉

  二、教学重难点:

  1、分析人物形象。

  2、通过人物分析体会科举制度的危害及当时社会世态的炎凉。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

  。 欣赏视频

  刚才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有关科举制度的短片,相信大家对科举制度已有大致的了解,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一篇和科举制度有关的小说《范进中举》,通过小说进一步去认识科举制度。

  (二)作者及作品简介:

  《范进中举》的作者吴敬梓不知道大家了解多少呢?我们一起去认识。(出示幻灯片,生齐读内容) 吴敬梓:

  清代小说家,字敏轩,号粒民,自称秦淮寓客,晚年又号文本老人,安徽全椒人。 出身于世代书香的官僚地主家庭,早年热衷科举,考秀才,但再也未中举人。考场上的失意,家庭生活由富到贫的变化,在与官僚、绅士的交往中,他逐渐看透了他们丑恶的灵魂,对现实,尤其对科举制度有了较深刻地认识,这些对他写作《儒林外史》有很大的影响,鲁迅先生说他“身为士人,熟悉其中情形,故其暴露丑态就能格外详细。” 《儒林外史》

  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章回体长篇讽刺小说,共55回。全书通过对封建科举制度的弊害和知识分子的精神生活的腐朽堕落的描绘,深刻地揭露和强烈地抨击了封建社会道德风俗的败坏和政治的黑暗,它是一幅刻画入微,形象逼真的封建社会儒林百丑图。

  (三)字词积累

  文章同学们已经预习过了。文中有些字词需要同学们注意的,我们一起来读横着读每个词读两遍。(出示幻灯片)

  作揖(yī)

  带挈(qiè)

  醉醺醺(xūn)

  腆着(tiǎn)

  啐(cuì)

  嗑西北风(hē)

  嗑瓜子(kē)

  拴(shuān)

  掼(guàn)

  讳(huì)

  星宿(xiù)

  绾(wǎn)

  桑梓(zǐ)

  攥(zuàn)

  揣在腰里(chuāi)

  揣摩(chuǎi)

  商酌(zhuó)

  轩敞 (chǎng)

  不省人事 (xǐng)

  唯唯连声(wéi)

  (四)感知课文

  通过同学的预习对于文本已经很熟悉了,关于这篇小说的情节我们再来看一个小短片。对照短片与文本文本上还有范进进学回家,丈人训话;张乡绅赠房、赠银。这两个情节。

  (五)人物赏析

  1、在刚才的短片中出现频率最多的就是范进,同学们结合课文内容及短片的有关内容说说范进是个怎样的人?在书本上画出相关的语句。

  范进:①唯唯诺诺,甘受屈辱

  ②热衷功名

  范进从20岁开始参加科举考试,年年进考场,直到45岁才中秀才当范进得知自己中了秀才之后什么反应?(疯了)老师觉得范进发疯这段很有意思,我们一起来读。

  (1)齐读第5段

  (2)小说是如何描写范进的病态的?

  动作:把两手拍了一下:爬将起来,又拍着手 往门外飞地

  夸张 讽刺 表情:笑

  大笑

  语言:噫!

  好了! 我中了 !

  我们再来看看他中举前的动作与语言

  通过对比我们还可以看出范进自己也是爱慕虚荣的,讽刺意味极强。

  2、至于范进为什么会如此执着地去参加科考呢?发疯这个问题肯定是同学们想要了解的,那这个问题我们放在最后再来解决。在他发疯的时候有个人治好了他的疯病,这个人是谁(胡屠户)我们来看看胡屠户是个怎样的人?把描写胡屠户的语句找出来读一读。

  ①嗜财如命

  ②嫌贫爱富、势利

  夸张、对比。 ③前倨后恭

  3、除了上面这些人,文中还写到了乡邻和张乡绅,大家说说这些人是怎样的人呢?

  乡邻:趋炎附势 张乡绅:趋炎附势

  可见,你中了举人就如一个香饽饽所有的人都会来恭维你,名利双收,所以说范进考了三十几年的科考是科举取士的价值引导及社会整体的价值取向(嫌贫爱富、趋炎附势)所决定的。可见封建科举制度不仅对知识分子毒害之深,对整个社会的戕害也是可怕的,他扭曲了社会这些人的心灵,使他们失去了善良的本性。

  所以本文中在笑的同时我们也要引起我们的沉思。这就是讽刺小说。

  (六)、拓展延伸:

  在众人都对范进刮目相看的时候,报录人又来到了范进家里,原来是弄错了,中举的是邻村的范进,发挥你的想象,这时候胡屠户、相邻人,及范进又会怎样呢?写不少于200字的小片段。

  (七)、作业布置

  写一篇《范进中举》读后感。

  (可以对其中的某一人物,也可对文章的主旨发表你自己的看法。)

  九年级上册《范进中举》2课时教案 8

  【教学目标】

  了解故事情节,学习刻画人物特点的方法,体会夸张、对比手法的巧妙,认识封建社会庸俗腐败的人情世态及封建科举制对人的毒害。

  【教学重点】

  欣赏讽刺艺术,感知艺术形象。

  【教学难点】

  范进发疯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查──熟知字词

  1、点名读:

  挈;腆;绾;掼;醺;菩萨;啐;皂靴

  2、点名解:

  唯唯连声;谨具贺仪;果不其然;桑梓;轩敞;浑家;华居;兀自

  二、导──走近作者、作品

  1、导言:

  十年寒窗苦读书,一朝成名天下知,但有人却因此欢喜而疯。这到底是喜剧还是悲剧呢。一起进入课文《范进中举》。

  2、作者、作品:

  作者吴敬梓,字敏轩,安徽全椒人,清代小说家,他也参加过科举考试,但儒林群丑的尔虞我诈、趋炎附势,使他洞察了世态炎凉,看透了科举制度的腐朽。于是便创作了一部描写封建社会后期知识分子及官绅的活动和精神面貌的长篇讽刺小说,共55回,本文选自第3回。

  三、讲──走进故事

  1、欣赏《范进中举》的`图片故事。

  2、速读,概括大致情节。

  预案:整体上由范进中举前和中举后两部分构成。具体体现在:范进进学,岳丈祝贺;借钱遭骂,范进偷试;范进卖鸡,捷报到家;范进发疯,屠户治病;乡绅造访,馈银赠屋;范进送银,屠户回家。

  四、找──走近人物

  1、寻读:

  思考:中举前后范进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周围的人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同桌讨论后全班交流:

  预案:以胡屠户为例。称呼:现世宝──贤婿老爷;对范进的外貌评述:尖嘴猴腮──才学又高,品貌又好;动作:腆着肚子,啐在脸上,骂个狗血喷头──手颤抖,扯衣襟,千恩万谢,低头,笑迷迷。范进、众乡邻、张乡绅的变化点名读文中相关词句。

  3、发现人物:综合描写人物的句子,在上一活动的基础上,归纳人物特点。

  小组活动:分四小组分别归纳范进、胡屠户、张乡绅、众乡邻。

  预案:范进──热衷功名,迂腐无能,中举前卑怯畏缩,逆来顺受。胡屠户──前倨后恭,嗜钱如命,庸俗自私,趋炎附势,贪婪虚伪。张乡绅──老奸巨滑,善于拉拢、攀附权贵。众乡邻──趋炎附势,巴结讨好。

  五、议

  深思范进喜极发疯、探究众人前后变化的原因。

  自由交流,畅所欲言。预案:一旦中举便飞黄腾达,这与范进之前的贫穷生活和卑微的地位将形成巨大的反差,他脆弱的神经受不了如此大的变化。范进的发疯是对封建科举制度毒害人的最大讽刺。另外,封建科举制度造就的“功名富贵热”不仅毒害了知识分子,也毒化了整个社会,毒化了所有人的灵魂。

  六、赏──精段赏析

  齐读第五段。

  1、赏析角度一:层次感。

  预案:昏厥,疯跑,跌倒,疯跑上集。

  2、赏析角度二:描写方式。

  预案: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如老太太的慌,报录人和众邻居的吓一跳,众人拉不住等均属于侧面描写。

  3、赏析角度三:细节描写。

  预案:“踹”、“挣”、“跌”、“拍”、“笑”体现了疯劲十足。

  4、赏析角度四:夸张手法。

  预案:有生活的真实感。

  自读末段,自由品味。

  七、移──知识迁移

  思考:如果你是同时代的读书人,你会像范进一样去考科举吗?

  你怎么看封建社会的科举?你又怎么看现在的高考,两者有区别吗?

  自由交流。

  八、谈──畅谈读此文后的感受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就本文主题、写法或其他角度展开。

  九、比──比较阅读

  教师下发《孔乙己》文字资料。

  教师提示:两文均把批判矛头对准了封建科举,但一个受人嘲笑,遭人凌辱,穷困而死,一个却终于叩开了功名利禄的大门。可从人物特点、写作手法等展开对比。(课外可收集资料后完成)

  【板书设计】

  范进中举

  前;后

  生活贫穷;对;生活富有

  地位卑微;比;生活显赫

  九年级上册《范进中举》2课时教案 9

  教学目标

  知识

  方面

  1.了解吴敬梓及〈〈儒林外史〉〉。

  2.理解文章内容,欣赏讽刺艺术。

  情感

  态度

  方面

  1.感知艺术形象。

  2.认识封建科举制度对人民的毒害,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能力

  方面

  1.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从描写中了解社会。

  2.感知艺术形象,学习运用人物动作、语言刻画人物性格的手法。

  3.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总结归纳能力,口头表达等能力。

  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1、学生通过讨论理解文章内容,欣赏讽刺艺术。

  2、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培养学生阅读分析、总结归纳、口头表达等能力。

  教学难点:范进发疯的原因及文章主题的理解。

  教案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的:

  1.了解吴敬梓及《儒林外史》。

  2.整体感知课文,明确故事情节。

  3.检查巩固生字词。

  教学步骤:

  一、析题与作者、作品简介:

  1.吴敬梓,清,字敏轩,号粒民,晚年又号文木老人,安徽全淑人。代表作《儒林外史》。

  附生平:吴出生于一个科甲鼎胜的缙绅世家,其曾祖父和祖父两代人中,共出了六名进士,包括一名榜眼,一名探花。由于家族的影响,吴少时曾热中于科举,早年入学为秀才,二十九岁时参加乡试,却因“文章大好人大怪”而遭黜落。他虽曾发奋制艺,但科举并未成为他对人生的唯一追求。读书生活使他显露出孤标脱俗的叛逆个性。特别在他嗣父母及生父去世后,近房中不少人觊觎遗产,使吴得以认清科甲世家的虚伪和卑劣。吴由愤世嫉俗激发为纵情背礼,放浪形骸,大肆挥霍遗产,不上十年,就将遗产消耗一空。经历了由富贵到贫贱的不平常变化后,他饱尝了世态炎凉,体察到士大夫阶层的种种堕落与无耻。看清了青王朝统治下政治的腐败与社会的污浊。正因为吴的个人经历,使他了解儒生的生活和精神状态,故写下了著名的讽刺小说《儒林外史》。

  2.《儒林外史》: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的长篇讽刺小说。全书故事情节虽没有一个主干,可是有一个中心贯穿其间,那就是反对科举制度和封建礼教的毒害,讽刺因因热中功名富贵而造成的极端虚伪、恶劣的社会习气,成功的展示了一幅以封建儒生的生活和精神状态为中心的十八世纪中国社会的风俗画。

  3.科举制度:

  童生:要取得正式考试的资格,先要参加童试,参加童试的人称为儒生或童生。

  生员:录取入学的童生称为生员。

  秀才:生员肆业后称为秀才。

  举人:通过本省学政巡回举行的科考的成绩优良的秀才参加每三年一次的在省城举行的乡试之后,考中的称举人,第一名称解元,其他的称亚元。

  贡士:举人于乡试后第二年春天参加礼部举行的会试,取中后称为贡士,第一名称为会元。

  进士:贡士参加殿试,取中后称进士。进士分三甲---进士及第、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第一甲录取三名---状元、榜眼、探花。

  二、检查字词预习

  1.布置预习,查字典给自己认为的难点字词注音,并解释。

  2.课堂习题检查

  ①按要求填空(在括号内填拼音或字词)

  星宿(xiù)斋公(zhāi)醉xūn(醺)lài蛤蟆(癞)yán王(阎)紧(攥zuàn)带挈(qiè)腆(tiǎn)啐(cuì)嗑(hé)讳(huì)兀(wù)绾(wǎn)轩(敞chǎng)瘟(wēn)桑梓(zǐ)

  ②解释下列词语

  作揖:拱手行礼。倒运:倒霉,交上坏运。

  狗血喷头:形容骂得很凶。商酌:商量,考虑。

  不省人事:指昏迷过去,失去知觉。省,知觉、明白。

  唯唯连声:(书152④)体统:(书152⑥)

  见教:(书153③)盘费:(书153⑧)

  尖酸:(书158③)小心:(书158⑥)

  何消:(159①)些须:(书161②)

  桑梓:(书162②)

  三、熟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1.快速默读课文,给自然段标号。

  2.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故事情节。

  范进中举,作者着意描写范进中举前后的不同遭遇。

  3.以“中举”为界,给课文分段。

  第一部分(1——2):中举前贫困的生活和卑微的社会地位,以及他不顾一切参加乡试的情况。

  第二部分(3——12):中举后喜得发疯及社会地位发生了显著变化。

  4.再次阅读课文,从范进的遭遇中,你对范进生活的那个社会有什么认识,摘录下反映那个社会的状况的语句,下堂课讨论。——作业布置①

  ②巩固字词,识记文学常识。

  板书

  范进中举

  吴敬梓:清,字敏轩,号粒民,晚年又号文木老人。

  《儒林外史》我国文学史上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的长篇讽刺小说。

  中举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从描写中了解社会。

  教学步骤:

  一、复习上节课内容导入

  二、对比手法的运用

  1、思考:作者从哪些方面将范进中举前后的状况进行对比,并从课文

  中找出依据。

  (1)家境

  (2)地位

  (3)别人的态度

  典型:胡屠户

  另有邻人

  (4)本人态度

  2、思考:范进一生热衷科举,追求功名利禄,为什么当他得知真的中举后又发疯了?课文是怎样描写疯态的?

  明确:范进从20岁起屡试不中,苦苦挣扎,直到54岁才得了个秀才。邻里的揶揄、胡屠户的责骂,已成为他的家常便饭。他内心压抑着一种不平之气,但又相信命运憎人,自安于卑微屈辱的地位。他时时热切盼望中举,又从没料想到那一天真的会到来。当他已完全习惯那种饥寒、屈辱、寄生的可怜地位,已麻木到在胡屠户那种难堪的辱骂面前点头称是的时候,突然看见“第七名亚元”的大红报帖,他那被失败和屈辱所窒息了的一切欲望和自尊心,以及多年来郁结的怨愤和悲哀突然活跃起来,他的神经无法承受,情不自禁的喜极发疯。

  精彩片段:第五自然段。齐读、品味描写的细腻、生动、传神——细节描写、侧面烘托。

  范进发疯,疯得有层次:

  昏厥——疯跑——跌倒——疯走集上

  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拍着手大笑——拍着笑着

  噫——好了——好

  众人慌乱,拉也拉不住。

  既形象展现范进疯狂丑态,又将各色人等的.趋炎附势的心态展露无遗。

  三、深入分析了解作品的社会背景

  1、思考:有阅读经验的人往往善于从优秀作品中的描写中了解社会。作品中看似闲笔的地方,往往大有深意。作者描写范进中举的疯态及前后不同境遇,我们对范进生活的社会有哪些了解?

  (1)封建科举制度使落第者贫困潦倒,使及第者飞黄腾达。

  (2)科举制度毒化了整个社会,把一般人的灵魂扭曲得不成样子。

  (3)封建官僚享有巨大的特权,读书人一旦爬上去,就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这便诱使读书人一心追求功名利

  2、思考:课文中还有哪些语句展示了当时的社会状况?

  结合课后习题一。

  3、作者对科举制度的态度如何?作为课后思考题。

  作业布置

  课后习题二、三。

  第三课时

  教学目的

  感知艺术形象,学习运用描写人物的手法。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小说的三要素包括:人物、情节、环境。上面两节课我们已经对故事情节和环境有了一定的了解。本节课我们讨论学习范进等人的性格特点及社会意义,课文在刻画人物形象上的写作特点。

  二、感知艺术形象

  1、思考:根据范进的言行,说说范进对待科举的态度。概括范进这一形象的特点。

  范进形象:猥琐懦弱而又圆滑世故。(可从范进对待胡屠户及张乡绅的态度判断),热衷功名受封建文化毒害。中举前唯唯诺诺,中举后则坦然地同方面大耳的张乡绅平起平坐,打起官腔,成了封建社会的新贵,特权阶级的人员。

  范进对功名的热衷除了从他坚持不懈地参加考试中可以看出之外,还有一处细节可以体现:即平日他不是一个感情容易外露的人,所以他可以忍受胡屠户的辱骂,可以冷静的卖鸡救命,但一见喜报帖便欢喜得疯起来,鲜明的反常,可以充分表现他的利欲熏心、可悲可笑。

  2、范进形象的典型性、典型意义。

  思考:范进中举喜极发疯,在当时类似的状况并非仅有,课文中哪里透露这一社会状况?

  明确:报录人在范进发疯后镇定的提出了解救方法,可见他见过类似的情形。这也便是范进形象的典型意义所在,从范进身上我们看到的是一批“心艳功名富贵而媚人下人者”的儒生形象。

  附:读过,《儒林外史》的人补充还有哪些儒生和范进同类?

  如周进,薛家集的老塾师,是个六十多岁的老童生,常受他人的轻蔑、侮辱。在他别无出路不得不与商人为伍之时,一见到贡院号板,便满腹委屈,当着众商人的面,撞头痛哭,遍地打滚,“直哭到口里吐出鲜血来”。听到几个商人要凑钱为他捐个监生,他就爬在地上磕头:“若得如此,便是重生父母,我周进变牛变马也要报效!”他与范进均是大半生穷途潦倒,受尽冷遇和歧视,最终爬了上去。而且一个喜疯,一个哭死,有异曲同工之妙。

  这类人的大批存在更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科举制度的腐朽及其对读书人的腐蚀和毒害。作者对之的态度也是显而易见的,作家借一个报录人之口,设计治疗这种疯病的灵丹妙药是狠狠打他一个嘴巴,表现作者对科举制度怀着深恶痛疾的态度,作家痛感科举制度已把读书人腐蚀到了不可救药的地步。

  3、其他人物形象

  (1)胡屠户:欺贫爱富,粗俗势利,蛮横倨傲(前);阿谀奉承,趋炎附势(后)的市侩形象。

  (2)张乡绅:早已中举,做过知县,是地方上的一霸。范进中举的当天就来拉拢,送银送房,与范进称兄道弟。这就表明他急于结交新贵,攀附范进宗师周学道和汤知县,以达到巩固和扩大自己权势和目的的道貌岸然,老奸巨滑的性格。

  (3)众乡邻:嫌贫攀富,前倨后恭,说明封建科举的流毒已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角落,从他们身上足见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

  三、刻画人物手法

  1、以人物自己的语言表现人物性格。如范进对胡屠户的称呼由先前的“岳父”到中举后的“老爹”。

  2、运用细节描写、侧面烘托。如范进喜疯的过程。用老太太的慌,烘托范进昏厥的怕人等。结合习题五。

  3、运用夸张、对比的手法进行讽刺。范进中举惊喜得发疯,运用了夸张的手法,但并不失真。“中举发疯”在当时虽不是普遍现象,却也“会有实情”的,因而是真实可信的。当时的读书人热衷“举业”,一旦功名到手就如痴如醉,惊喜若狂。作者根据现实生活加以夸张的描写,具有辛辣的讽刺效果。对比手法主要用于描写胡屠户这个人物,鲜明的对比,使他的前倨后恭,欺贫爱富、趋炎附势、嗜钱如命、庸俗自私的典型市侩的性格跃然纸上。

  思考:文中还有运用讽刺的地方,请通读全文,把你觉得好笑的地方一一标记出来,想一想笑后隐含着什么?

  作业布置:

  比较孔乙己与范进形象

  第四课时

  教学目的:1.欣赏讽刺艺术,读懂课文。2.范进与孔乙己形象。

  教学过程:

  一、解决遗留问题

  谈谈你认为课文中好笑的地方。(笑过之后要想想在笑的背后蕴含的深意)讨论为主,教师点拨。

  明确:在笑的背后是作家对腐朽的科举制度以及深受其害的范进。胡屠户。张乡绅等人的丑恶形象的无情揭露和讽刺,抨击和鞭挞。憎恶和轻蔑,否定和唾弃,是作家愤世嫉俗的感情。

  二、孔乙己与范进

  1、我们前面还学过一位深受科举制度毒害的形象——孔乙己。孔乙己与范进有什么异同之处?

  明确:异:范进终于中举,而孔乙己直到临死“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

  设疑(1)范进遭胡屠户辱骂还唯唯连声,而孔乙己在酒客们嘲笑他有偷窃行为时,为什么硬撑“窃书不能算偷”,范进能在大庭广众中寻人买鸡,孔乙己却饿得“脸色青白”也不肯脱下长衫?

  (2)范进中举后,对张乡绅曲意附和,而孔乙己对人们问他识不识字都不屑回答?

  (3)孔乙己穷得要讨饭,却将茴香豆分给孩子,范进却在胡屠户受银假谦让时,又说“若银用完了再来向老爷讨着用”的客气话?

  从疑问中明白范进自卑自贱、圆滑世故、狡诈虚伪,而孔乙己虽穷困却有清高的傲气,腐儒之风,带着些许善良。

  同:同受封建科举的毒害,都迂腐至极,都不会“营生”,对社会的摆布都同样的软弱无力。(质疑:若孔乙己也中了举,他会怎样?从而明确两人的共同之处)

  腐朽的科举制度使读书人以功名为念,将青春乃至大半生浪费在应试和科场上,致使读书人只知经书八股,根本没有真才实学,丧失谋生的本领。

  这种制度一面造成一批爬在人民头上的老爷,一面造成一大批对社会毫无价值的废物。从另一角度而言,范进和孔乙己犹如一对孪生兄弟,他们命运的差异仅仅是个形式问题,而在本质上一致的,中与不中变得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他们无论如何都逃不出悲剧的命运(或在福禄中生,或在困顿中死),这是社会的悲剧!

  2、两篇小说你喜欢哪一篇?为什么,辩论发言。

  不统一答案(提示:吴限于鞭挞科举制度的弊害和知识分子的精神堕落,而鲁迅则将批判的矛头直指封建末期的整个病态社会。

  作业:选取一个你熟悉的有鲜明性格的人物,写一篇记叙文,运用一定的描写人物的手法。

  板书设计

  中举前对比中举后

  生活家境每日小菜饭大为众乡邻奔走效力

  范乡试无盘缠殷勤送礼

  状况贫寒卖欢换米煮粥改观张乡绅登门拜访

  百般拉拢

  中社会地位观世宝尖嘴猴腮地位才学高天上星宿

  地位卑微癣虾蟆不三不四陡高品貌好贤婿老爷

  举行为忍气吞声喜极而疯

  表现卑怯畏缩圆滑世故

  九年级上册《范进中举》2课时教案 10

  【目的要求】

  运用夸张、对比手法形象地表现人物性格,揭示文章中心。

  了解典型材料对刻画人物形象所起的作用。

  欣赏文章的讽刺艺术。

  认识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

  【课文解析】

  注音释义

  作揖(yī) 行(háng)事 醺(xūn) 腆(tiǎn)

  啐(cuì) 星宿(xiù) 讳(huì) 绾(wǎn)

  带挈(qiè):提携。文中的意思是“让你沾我的光,得到好运气”。

  唯唯连声:连连答应。唯唯,答应的声音。

  体统:规矩。

  见教:指教(我)。“见”字用在动词前面表示对“我”怎么样。

  舍与:施舍给,赏给。

  央:恳求。

  局不过:碍于情面,虽然自己不愿意,也只好屈从。

  小心:文中是顾虑的意思。

  兀自:只管。

  桑梓(zǐ):家乡。

  轩敞:宽敞。

  内容主旨

  本文节选自章回体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全文可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1—2):写范进进学回家到中举前的情况,侧重描写胡屠户的倨傲。

  第二部分(3—12):写范进中举后“发疯”、“治疯”和张静斋的拜访,在对比中表

  现整个社会各色人等的形象。

  本文的中心是:课文对比描写范进中举前后,特别是出榜那一天截然不同的境遇,着重刻画范进颠狂的丑态与他周围各色人等趋炎附势的嘴脸,批判的锋芒不仅对着科举制度而且指向整个封建社会。

  .写作手法

  运用夸张、对比的手法进行讽刺。

  范进中举惊喜的发了疯这一情节,用的是夸张的手法,但不失真。“中举发疯”在当时的士人中虽不是普遍现象,却也是“会有的实情”,因而是真实可信的。当时的读书人热衷“举业”,一旦功名到手就如醉如痴,惊喜若狂。作者根据现实生活加以夸张的描写,具有辛辣的讽刺效果。

  对比手法主要运用于描写胡屠户这个人物。作者写了胡屠户在范进中举前后截然不同的两种态度,形成鲜明的对比,使他的前倨后恭、欺贫爱富、趋炎附势、嗜钱如命、庸俗自私的典型市侩的性格,跃然纸上。

  用人物的语言刻画人物的性格。

  文中胡屠户说的、骂的、训斥的、夸口的、奉承的、恭维的话,占了很大的篇幅,

  通过语言描写,把这个市侩形象栩栩如生的勾画了出来,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范进的语言也随着他的身份、地位的变化而不同。范进中举前,对胡屠户的训斥只是“唯唯连声”,低三下四的说:“岳父见教的是。”表现了他的迂腐、无能和逆来顺受。中举以后,他不再称胡屠户为“岳父”而改称“老爹”了。张静斋拜会范进时,用了那些表示最亲密友谊的词语,充分表现出这个老奸巨滑的乡绅的拉拢手段。

  典型材料对刻画人物形象所起的作用。

  写文章,特别是写小说,讲究选用典型材料来刻画人物形象。课文为塑造范进这个热衷功名的知识分子形象,精心选用了不少典型材料。如范进进学、胡屠户贺喜一段,主要写胡屠户将范进训得唯唯诺诺;范进借钱、胡屠户唾骂一段,则淋漓尽致地表现了胡屠户的欺贫爱富;范进中举,乐极发疯一段把范进的疯态写得活灵活现,让人们从中看到了封建科举制度对人的毒害;胡屠户壮胆掌打范进一段则和前文唾骂范进形成鲜明的'对比,进一步刻画了胡屠户的市侩形象;张静斋拜会范进一段,与上文的情节相得益彰,点明范进发疯的真正原因,使人们明白了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和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

  【重点语段研读】

  语段

  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老太太慌了,慌将几口开水灌了过来。他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把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林漓漓一身的水。众人拉他不住,拍着笑着,一直走到集上去了。众人大眼望小眼,一齐道:“原来新贵人欢喜疯了。”老太太哭道:“怎生这样苦命的事!中了一个甚么举人,就得了这个拙病!这一疯了,几时才得好?”娘子胡氏道:“早上好好出去,怎的就得了这样的病!却是如何是好?”众邻居劝道:“老太太不要心慌。我们而今且派两个人跟定了范老爷。这里众人家里拿些鸡蛋酒米,且管待了报子上的老爹们,再为商酌。”

  研读

  这一段人物描写,可谓穷形尽相,跃然纸上。作者主要运用了两种技法,一种是多层次的细节描写,一种是侧面烘托。

  范进欢喜疯了的过程,分作四层。第一层写昏厥,第二层写疯跑,第三层写跌倒,第四层写疯走上集。范进的疯,是因喜而疯,范进的喜,是喜至于疯。作者紧紧把握这一特点,逐步展开。四层中,拍手的动作,笑的表情几乎一以贯之,又略有起伏。范进的语言描写,前两层中用反复手法作了安排。反复中又有变化,前一处用“好了”,后一处只用一个“好”字,冲动的劲儿又有区别,足见用词的细心。

  侧面烘托有两种,一种是零星的穿插在范进喜疯的每个过程之中,一种是集中的安排在正面描写之后。用老太太的慌,烘托范进昏厥的怕人,用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的表情,烘托范进飞跑的疯狂,用众人拉他不住的动作,烘托范进的那股疯劲,一处处衬笔都突现了中心人物。

  语段

  范进看了众人,说道:“我怎么坐在这里?”又道:“我这半日,昏昏沉沉,如在梦里一般。”众邻居道:“老爷,恭喜高中了。适才欢喜的有些引动了痰,方才吐出几口痰来,好了。快请回家去打发报录人。”范进说道:“是了。我也记得是中的第七名。”范进一面自绾了头发,一面问郎中借了一盆水洗洗脸。一个邻居早把那一只鞋寻了来,替他穿上。见丈人在跟前,恐怕又要来骂。胡屠户上前道:“贤婿老爷,方才不是我敢大胆,是你老太太的主意,央我来劝你的。”邻居内一个人道:“胡老爹方才这个嘴巴打的亲切,少顷范老爷洗脸,还要洗下半盆猪油来!”又一个道:“老爹,你这手明日杀不得猪了。”胡屠户道:“我那里还杀猪!有我这贤婿,还怕后半世靠不着也怎的?我每常说,我的这个贤婿,才学又高,品貌又好,就是城里头那张府、周府这些老爷,也没有我女婿这样一个体面的相貌。你们不知道,得罪你们说,我小老这一双眼睛,却是认得人的。想着先年,我小女在家里长到三十多岁,多少有钱的富户要和我结亲,我自己觉得女儿像有些福气的,毕竟要嫁与个老爷,今日果然不错!”说罢,哈哈大笑。众人都笑起来。看着范进洗了脸,郎中又拿茶来吃了,一同回家。范举人先走,屠户和邻居跟在后面。屠户见女婿衣裳后襟滚皱了许多,一路低着头替他扯了几十回。

【九年级上册《范进中举》2课时教案】相关文章:

《范进中举》教案(精选10篇)12-14

《范进中举》教学设计02-29

人教版《范进中举》教案(通用10篇)12-15

《范进中举》选段阅读理解09-21

范进中举作文1000字08-05

如果范进没有中举作文09-05

《范进中举》课文研读赏析04-19

《范进中举》第一课时教案设计(精选9篇)11-19

范进中举阅读练习题09-18

《范进中举》教学设计(通用13篇)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