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的测试题及答案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的测试题及答案

时间:2021-04-23 14:12:16 九年级上册 我要投稿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的测试题及答案

  一、积累运用(共20分)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的测试题及答案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寒噤(jìn) 孜孜不倦(zī) 发窘(jiǒng)

  B.觅食(mì) 滞碍(zhì) 脊梁(jǐ)

  C.汲取(jí) 秕谷(bǐ) 恣睢(suì)

  D.琅琅(1áng) 滞碍(zhì) 味同嚼蜡(jué)

  2、下列书写有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玄虚 潮汛 歇斯底里

  B.仓皇 推敲 格物致知

  C.傅彩 鄙夷 与日俱增

  D.激变 渺茫 不求甚解

  3、理解默写。(5分)

  (1)辛弃疾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词人,他一生最大的理想就是收复失地,为国建功立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最能体现这一点的句子:

  (2)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中表达自己报效国家的宏愿和伟大气魄的句子:

  (3)范仲淹《渔家傲》中表达诗人虽有乡愁但却以忧国忧民保家卫国为使命的句子

  (4)古代诗人常以“落花”寄寓情感,请写出一组诗词名句,并写出其作者或出处。

  (5)当我们想念远方的亲人,又不能团聚时,可以引用古代诗词中的名句来表达情怀。请举出你喜欢的连续的两句,并注明作者和出处。

  4、下面是一则谜语,它的谜底可以用一种化学物质(容器)来替代。它的谜底应是( )(2分)

  “老者生来脾气躁,每逢喝水必高烧,

  高寿虽已九十八,性情依旧不可交。”

  A.生石灰 B.烧碱 C. 酒精灯 D.浓硫酸

  5、理解句式特点,在具体的语境中完成下面的句子。(3分)

  希望是如此的神奇,能让一个人在黑暗中看到光用,在 ,在 ……只要我们自己不放弃,就没有力量能够摧毁我们心中的希望。

  6、根据语段内容,在横线上写一句恰当的话。(4分)

  在科学创造方面,我们可以列举历史上一些著名人物取得成果的年龄:伽利略17岁发现钟摆原理;牛顿20岁创立微积分,24岁提出万有引力定律;爱迪生21岁取得第一项专利,30岁发明留声机,32岁发明白炽灯,33岁发明电车;徐霞客22岁开始周游各地,进行地理考察;杨振宁34岁时与30岁的李政道共同发现了宇称不守恒原理,荣获诺贝尔物理奖……上述事实证明:

  二、阅读理解(50分)

  (一)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日:“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日:“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日:“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日“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呜呼日:“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7、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发间左/谪戍渔阳九/百人

  B.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

  C.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D.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8、填空。(3分)

  《陈涉世家》选自 ,它是一部 巨著,也是一部 巨著。鲁迅赞誉为“ 。”

  9、对下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適戍:强迫去戍边。B.等死:坐等死亡。

  C.指意:意图。 D.惊恐:又惊奇,又害怕。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两个句子。(4分)

  ①天下苦秦久矣。

  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11、用自己的话说说节选部分是怎样表现陈胜非凡的领导才干的?(3分)

  (二)阅读《藏根草》,回答12—16题。

  好一座颇有古堡风度的万佛阁,被人遗忘在大殿的背后,断了香火,受了冷落。

  “瞧,那是什么?”

  我们从它的身边走过,忽然发现它那灰暗的阁壁上,飘出来一缕又一缕鲜鲜活活的生命亮色,宛若一群藏在阁楼里的少女抛洒下来的掩面绿纱,情怯怯地朝我们招摇。

  是长青藤么?长青藤没有它这样的优雅;是牵牛花么?牵牛花没有它这样的美丽。

  我们认不出,更猜不透:在这石头墙上,存不得雨水,见不到土壤,这柔弱的小草,它是怎样活下来的?它的根又会藏到哪里?

  守庙的老人来了。

  他告诉我们,这些藏根的小草是何首乌。

  他告诉我们,这青山古刹,有股生生不息的“感应泉”,泉水流到哪儿,哪儿便可寻到何首乌家族的绿色庄园。它是人类的朋友,它是病魔的克星。它可以让白发人萌生一头乌亮的美发,它可以使失眠者做得成甜甜的美梦。

  他还告诉我们,现在寻不到了。那些贪婪的采药人,寻求的是它生命的老根,它躲到哪里,人们便追到哪里,它也只好收起根来,藏进这石头缝里;扒不得这万佛阁,休想再夺它的根……

  自然是一部伟大的书,只要你认识了它,你在这个世界上便寂寞时不再寂寞,穷困时不再穷困;苦恼时有安慰,挫折时有鼓励;软弱时有督责,迷失时有指南针。

  请问藏根的小草,我的朋友,你在自然这部大书里,写下的是怎样的一笔?

  还有那被人遗忘了冷落了的万佛阁,你呢?

  12、文中“它是怎样活下来的?”的疑问,从侧面表现出“它” 。(2分)

  13、“它是人类的朋友”一句中的“它”是指 。(2分)

  14、作者问藏根草:“你在自然这部大书里,写下的是怎样的一笔?”请你根据文意,代藏根草回答。(4分)

  15、文章最后说:“还有那被人遗忘了冷落了的万佛阁,你呢?”根据文意,作者问万佛阁的问题的具体内容是什么?(4分)

  16、对于第23题的问题,万佛阁将会怎样回答?请你代它回答。(4分)

  (三)阅读《新知识的摇篮——创造力》,下面文章,回答17-23题。(22分)

  ①相传有一个英国人,名叫亚克敦,可以算是世界上书读得最多的人。他除了把自家的七万册藏书都读遍了,还博览群书,做了大量的读书笔记和校勘。可是,他却连一篇文章也写不出来,终生一事无成。这是为什么呢?俄国剧作家克里雅日宁的话,或许能给我们一些启示:“读书有三种方法:一种是读而不懂,另一种是既读也懂,还有一种是读而又懂得书上所没有的东西。”

  ②□□□□不行,□□□□不够,读了而又能创造才是读书的真谛。许多人读书

  只满足于简单的求知欲,没有把读书作为提高主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的创造性过程。他们的创造力被闲置了。托尔斯泰曾经告诫说:“如果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的结果,使他自己什么也不会创造,那他的一生将永远是模仿和抄袭。”这是多么严重的结局。

  ③所以,要真正学会读书,必须培养创造力。

  ④创造力,就是能提出新见解、解决前人和自己不曾解决过的.问题、在解决问题时会另辟途径的能力。

  ⑤创造是怎样开始的?独立见解便是创造的萌芽。

  ⑥读书时人们重复着著书者走过的道路。如果读时产生的想法,仅仅就是书上所告诉你的,那你的思想只起到替别人录音的作用,没有产生自己的东西。我们应当在学习的基础上,把所有的知识消化吸收,变成自己的血肉,然后(a)“站到巨人的肩上”得出自己独到的见解。

  ⑦请珍视自己的独到见解。尽管其中不乏虚谬的花影,但创造的花蕾也孕育其中。宋朝的欧阳修,对韩愈的文采章法十分钦服,反复研读韩愈的著作,开始模仿着写作,进而不断创新,形成了自己的风格,结果,他学韩愈的文章,而写出的文章并不像韩愈,成为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之一;但他学韩愈的诗,写的诗却很像韩诗,终于不能独成一家。清朝的学者袁枚总结了欧阳修的治学经验说:“平居有古人,学而力方深”,(b) 落笔无古人,而精神始出。”即学习时要尽可能吸收前人的知识,但创造却必须超过古人。独立见解源于两方面。一是在读书中深刻理解,见识高人一筹;二是在强烈的创新意识激励下,潜心钻研。两者往往互相作用。爱因斯坦谈到自己是如何创造时说过:我自己侥幸发现了一些东西,例如相对论的建立,这我可以解释为由于我多少保存了一些感到诧异的能力,(c)当绝大多数的物理学家从学校出发继续前进,完全不加怀疑地使用牛顿的空间和时间的公式时,我却尝试着对他不信任,重新来考虑全部问题。可见,凡是不满足于现成结论、善于独立思考的人,他的创造力就强。

  17、根据第①段有关内容,在第②段方框内应填人词语依次是 、 。(四字短语)(4分)

  18、第③段在结构上的作用是 。(2分)

  19、第⑥段中画横线句(a)的含义是 。(3分)

  20、第⑦段中写欧阳修写文成功的关键是 ,写诗失败的原因是 ,画线句(b)的意思是 。(3分)

  21、根据第⑦段画线句(c)的意思,在下列各项中选出与它意思相同的一项( )

  A.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B.书非借不能读也

  C.尽信书不如无书

  D.思而不学则殆

  22、选出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启示人们一个深刻的道理,培养创造精神就要认真读书。

  B.本文告诉我们:学习不只是模仿,更要仓U新,要培养创造力。

  C.文章采用层进式结构,说理清楚,逻辑性强。

  D.作者在议论中运用正反对比的方法,使论述更深刻。

  23、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亚克敦、欧阳修、爱因斯坦的事例,分别写一句话,使之构成排比。(4分)

  三、写作实践(50分)

  24、一个深圳中学生代表团访问日本,在一片已收成的果园里发现了一个很奇怪的现象,每棵树上都还有一些成熟的果实没有采摘。同学们纷纷询问缘由,果园的主人回答说:“那是留下来给鸟儿们吃的。”大家一时无语,陷入了沉思。

  造物主的赠予,我们不能尽数带走,还得留下什么,人类为自然留下什么,历史为今天留下什么,岁月为人生留下什么……常言道,“前人栽树,后人乘凉”,“送人玫瑰,手有余香”,其实,无论自然、社会,还是家庭、个人,每天都在为自己、为他人留下什么。

  请以“留下”为话题,写篇文章,不少于600字。题目自拟,文体不限。如写诗歌,不少于20行。书写端正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