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教学反思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教学反思1: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是一篇用浅易的文言文写成的演讲词。蔡元培就如何做一名优秀的北大学子,明确提出了三点要求,并列出自己的计划。他高屋建瓴地匡正大学的性质,明确求学的目的;他着眼于学生品行,引导其砥砺德行,以身作则,承担起匡正流俗的责任;他倡导团结向上的学风,希望师生友爱,维护北大荣誉。结尾所作计划,务实而细致。“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读罢全文,并浏览有关资料,不由使人对“学界泰斗,人世楷模”这一高度评价有了更深层的理解。
本文是高一必修二第四单元演讲词的首篇。思路清晰,层次清楚。难点在于,作品具有较强的时代感,学生如何能切身体会先生的谆谆教诲。学生底子极差,文言现象又限制了其深入理解。这些基础问题不解决,学生读之如同嚼蜡,兴味索然。本文作为演讲稿的语言特色及触动人心的力量无从谈起。
我把学生在自学过程中遇到的难点全部列出来,竟多达五十多处。小组合作后仍然有二十多处。即使已经解决的问题,要深入人心也十分勉强。如何让枯燥的文言知识鲜活起来,从而给学生情感精神上的触动?我想,何不把所有难点集中编写在一篇短文中,以当今社会风气与学生现状为切入点,激励他们树立正确远大的学习目标?于是有了下面这则小文。
视今之当轴,即才能卓绝,多为人诟病。何也?追本溯源,其求学多以为干禄之终南捷径。视事之初,规行矩步。官阶既高,则败德毁行,违背民意,为人訾詈。其原始之宗旨既乖,肩以重任,必误国误民。
汝等自乡邑而来,年方二八,风华正茂。三年攻读,或按时肄业,或学成毕业。成绩之高低,分数之多寡,姑不具论。为学之宗旨,不可以不正大也。
师之教授,惟图诸位潜心自修,旁稽博采,切磋学问,容有底止。学成任事,有所裨益于家国。此固父母之所望,时势之必需也。
兹有生之放荡冶游者,宗旨且不知为何物,终日敷衍塞责。实验既终,叹息悔恨,事后则如烟云。贻误花季,遭人讥谤。然弭谤莫若自修,苟能以勤奋之行,易怠惰之态,力矫邪风,则无虞受人指摘,为人轻侮。
德之不修,学之不讲,余常悲之。同学相处,毁誉共之,理当道义相勖。师生同堂,实则缘分,益盼教学相长。
言之当否,有心之人,心必了然。学风匡正,学业有成,尙赖诸位。
实践证明,这个办法是行之有效的。学生对文言词语异常热情起来,七嘴八舌地开始翻译,小组成员自动凑在一起探讨老师写给他们的文字。他们一会儿从原文中寻找对应的词汇,一会儿举手请老师帮他们解决分歧。就这样,当我在小组间边巡视边解答到第三遍的时候,再没有学生提出问题。这时候,再请各个小组的代表分担各段内容的讲解,他们竟解释得十分流畅到位。回头再来读《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显而易见,他们对于文本的理解加深了,带着感情,带着对于求学之道的思考,他们的学习状态渐入佳境。下课的时候,我突然有了一个想法,何不借这个短文请学生给老师写封信,谈谈自己的感想呢?文言很好,白话也可,半文半白也可以。没想到想法一出口,全场欣然称好。
课堂上,看到学生充满激情和感动的表情,我感慨颇多。这帮孩子底子实在太差了,有的孩子识字能力和读写能力近乎小学生的水平。令许多老师摇头叹息,无奈抱怨。我刚接到这两个班的时候,也着实惊诧了几天。但是很快调整了心态。老师的作用,就是要帮助学生走向优秀。消极抱怨,不过是误生误己。我们的领导和老师总是和重点中学比,比来比去,学来学去,人家的做法学不会,反打击了自己的积极性,把所谓的改革搞得一塌糊涂。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不顾学生实际,不相信自己的能力。请相信,只要诚心教学,结合实际,敢于创新,就一定能破冰突围,为学生和自己打开一条宽阔的出路。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教学反思2:
当看到自己的课题是新教材中的新增课文后,我心里有一种挑战的冲动:这是一篇谁也没有讲过的新课,我一定要把它讲好!心态很重要,也许是对这篇课文的主动接受的缘故,从开始准备这篇课文到正式讲授结束,我一直处于一种兴奋而快乐的状态中。在学习这篇课文中,我觉得自己也受到了情感上的熏陶,尤其折服于北大之父蔡元培的人格魅力。我想我要把这种熏陶传递给学生,让学生一定要有收获!
这是一篇演讲词,我就设想以学生都熟悉的人物且能引起大家兴趣的奥巴马的竞选演说的视频来导入,吸引学生们走进新课。从课堂反应来看,这个环节起到了它应有的效果,但也有可以改进的地方,比如说导入语言优美些、煽情些会更好。
这是一篇半文言的课文,虽然对于学生来说,理解课文内容不是太难的'事情,但还是有一些字词上的障碍,所以在检查预习这个环节,我把学生易读错的字和他们不懂的、重要的词加以总结,解决了学生疏通文意的困难。
本单元是演说单元,而本文又是本单元的第一篇,所以让学生掌握演说辞的特点是必要的,但为了不影响我的整个授课思路,我没有专门给学生介绍,而是穿插在教学过程中,比如在整体感知环节,让学生分析作者的构思、思路时,让学生了解了演讲词结构清晰,中心突出的特点;在分析“三点要求”时,让学生感受到了演讲词的针对性。但遗憾的是我没有引导学生感受演说的另一特点——内容的鼓动性和语言表达的综合性,现在想想真是遗憾。还好我给学生布置了总结演讲词特点的作业,希望学生们能认真地加以总结,领悟演讲词的特点,相信他们以后会用到的。
在整体感知课文部分,我其实设置了三个问题:本文的整体结构、三点要求是什么以及为什么提这三点要求。在分析第三个问题时,穿插了背景介绍。我个人认为这个环节设计的较为合理,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感知了课文,又了解了背景,而且还了解了演讲词结构上的特点。达到了三维目标中“知识与能力目标”的要求,也使“知识与能力”与“过程与方法”联系了起来。
整体感知课文之后,我就通过分析关键语句的方法,使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在问题的设置上,我非常注重问题之间内在的逻辑性,所以使问题形成了环环相扣的特点。这个环节中,学生在充分预习课文的基础之上,都能够积极地思考,并踊跃地举手回答问题。在这儿,我由衷地感谢这些可爱的孩子们,他们对知识的渴求让我感动。学生表现得非常好,相比之下,我在这一环节,却有需要完善的地方。比如,在学生回答不太精确的情况下,我忽略了分析原因,而急着把课进行下去。
在拓展延伸部分,我设置了一个让学生谈三点要求现实意义的话题。问题的设计也非常明确,学生有话可说,有感可发,且联系课文,又深入现实。我对这个环节的设计非常满意。而学生的话也的确发自内心,我也是在用心与他们交流着。我清楚的记得有一个女生在谈“抱定宗旨”的现实意义时,我深深地感动了,我为学生能有这样的认识而感动,所以我发自内心地对她赞誉到:“如果蔡元培听到你的这番话的话,他会由衷地为你欣慰;如果你是他的学生的话,你一定是他最骄傲的学子!”宋伟富老师说:“没有生成的课不是精彩的课。”我认为“生成”不仅仅时对学生而言的,教师也应该“生成”才对,教师如果没有自己的情感投入,怎能让学生有所“生成”呢?
关于这节课,我认为自己需要提高完善的有两个方面:一是自己的课堂语言需要更凝练、优美、富有情感;二是在对学生评价时,需要学会一些技巧。我不否认自己的缺点,正视缺点,才能有更大进步!有缺点,说明自己还有成长的空间!我也希望其他的同仁们也能这样想,让我们共同进步!
很感谢这次优质课活动,它使我更懂语文课,更爱语文课!
【高一语文《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高一《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教学实录04-26
高一语文《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课文04-23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教学实录04-18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教学设计11-11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教案精选05-24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的课文分析01-28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课文原文04-18
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原文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