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下《吆喝》教学反思
《吆喝》教学反思1:
第一课时要学生整体把握课文的写作脉络,自由读文后,思考:1、文章从哪三个方面描写了北京的吆喝声,给你印象最深的又是什么?2、通过找总起句、中心句的方法,迅速地了解主要内容:课文的第一到四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五、六段又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学生很快就从书上找到了答案。我趁势强调这是一种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好方法。
小组合作学习第一部分时,我让学生模拟小贩,选择自己喜欢的吆喝声表演一番,学生饶有兴致。特别是周志诚模仿的一句“混沌喂───开锅!”声音响亮、厚实,很有小贩的味道,同学们朗声大笑。对比读句子“硬面饽饽”与“硬面───饽饽”,体验轻声读法与大声吆喝的不同。学生读到“烤白薯哇真热乎”一句时,似乎闻到了白薯的香味,童年的记忆里都有这谗猫一样的风趣故事。
拓展练习的环节我设计了两个题目。一是观察菜场的吆喝声,写一段话。学生写得很生动形象,比如:卖白菜的阿姨吆喝:“又青又嫩的小白菜,水分足咧”,声音清脆悦耳;满脸皱纹的老爷爷卖鸭脖子这样吆喝:“香辣鸭脖子咧,十元钱两根,不好吃不要钱。”声音低沉厚重。卖金鱼的叔叔嗓门大,声音传得远:“走过路过不要错过,大甩卖呀,活蹦乱跳的大金鱼哟,只剩两条啦!”(其实还有很多条,表现夸张的叫卖方法)。学生写得很有生活风味,我很满意。二是要学生编写广告词推销某种产品(比如一件衣服),学生编的语言还不够简练,有的没有突出事物的重要特点。这需要深厚的功底。
总之,孩子们学习这篇课文很快乐,既学到了知识,又联系了生活体验,很好。
《吆喝》教学反思2:
学习萧乾《吆喝》一课,重点学习的是让学生准确把握文章的结构,品味语言感受民俗文化的.魅力,理解“吆喝”的文化底蕴,拓展延伸到对本土民俗威化的理解1、我重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阅读的能力。课堂上我把时间充分的留给学生去阅读、概括、去体会、去感悟品味,去探究,尽管学生回答的问题不是完全正确的,但我认为只要有计划、有目的的持之以恒地坚持去训练去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概括能力会得以质的飞跃。
2、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这一节课围绕以上两个学习重点,首先要求学生快速默读课文,理清文章的思路,学生结果各种各样,但我觉得学生思考的过程就是他们的思路清晰的过程。然后提醒学生找出语段之间的衔接过度语句和起概括作用的总起句,引导学生分析这些句子分别承转了哪些内容,然后让学生思考文章的思路。最后师生共同梳理文章结构。学生的思考、概括、表达的能力在于老师的培养,不能操之过急,必须循序渐进。
3、体味“吆喝”的魅力,我让学生先细细品味作者的描写,再让学生从作者的描述中体会如果自己就是小贩大声吆喝出来,学生尽兴发挥,场面热烈。在让他们展现收集本土吆喝。
4、通过作业设计把学生学习兴趣由课内引向课外,让学生通过课外学习获取更多的知识。
由于充分调动了学生,为了课堂时间,在从艺术的高度品味吆喝时,教师讲析太多,学生兴趣不高,完全没有达到我的预期目标,还需加以改进,如利用课件播放一些带有唱腔的吆喝声让学生品味吆喝的音韵美等。
《吆喝》教学反思3:
(1)掌握.学生.认知规律,总结归纳,清晰思路
小事情,小人物.本就引不起旁人的注意,更何况是稀松平常的口头吆喝。加之以地域文化的差异,要理解作者包蕴于文中的浓情厚意,实非易事。而课堂上.我避难就易,用学.生所熟悉的“问.题阅读法”导入,简单的三个问题“谁在.吆喝?怎样.吆喝?吆喝.什么?”很快就让学生进入了状态,沉入文本解读中。
(2)课堂里融入生活
对于这节.课的生成,印象最深.的当属“找吆喝”和“现吆喝”两.个环节的处理。学生在这.两个环节中有独立思考.,也有合作学习的过程,正是当前新课标所推崇.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热情,把课堂交..给学生,给予学生充分的创作与表现空间。但这两个环节之所以能有序进行.,跟杨老师.在.教学环节中的细.节处理是分不开的。在“找吆喝”之后,我有意让.学生“亮嗓子”,并且运用.多媒体课件播放道地的京腔“吆喝声”,营造气氛,预热情绪,这一细节.看似平常,但却至关重要。简单的.处理却开.出了绚烂的.花朵。
【八年级下《吆喝》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吆喝》教学反思03-22
《吆喝》教学反思范文05-06
八下《吆喝》优质教学设计05-06
八年级语文下《吆喝》优质教案05-06
吆喝初中八年级下语文教案03-18
《吆喝》教学设计04-03
《吆喝》教学实录05-06
八年级语文《吆喝》教学设计05-06
《吆喝》教学设计范文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