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导学案设计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记承天寺夜游》导学案设计

时间:2021-03-19 13:53:54 八年级上册 我要投稿

《记承天寺夜游》导学案设计

  【学习目标】

  1、诵读:熟读成诵,读出文章韵味。

  2、积累:掌握文中重点字词句的含义。

  3、感悟:感受作者的特殊心境,领悟作者的人生态度。

  【重点难点】

  1、诵读:熟读成诵,读出文章韵味。

  2、积累:掌握文中重点字词句的含义。

  3、感悟:感受作者的特殊心境,领悟作者的人生态度。

  【自主导学】

  1.苏轼,字 ,号 ,北宋著名的 ,在诗词、散文方面都有杰出成就,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均在“唐宋八大家”之列。 本篇课文就出自苏轼的一部笔记 ,仅83字的写景小品,看似单纯写景,实则是有寓意的,要耐心寻味。

  2.给下列字注音。

  遂(  ) 寝 (  ) 藻(  ) 荇( )

  3.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6分)

  ①念无与乐者( ) ②遂至承天寺( )

  ③相与步于中庭( ) ④庭下如积水空明( )

  ⑤盖竹柏影也( ) ⑥如吾两人者耳( )

  4.积累古人写“月”的诗句。

  【自主合作探究】

  5.本文“记”的要素是:

  ⑴时间:

  ⑵地点:

  ⑶人物:

  ⑷事件:

  6.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②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③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7.默写出文中描写庭中月光澄澈的句子,并对其写景的妙处试作简要的分析

  8. 全文没有一处直接写友情,但可以从字里行间看出来,请找出能表现苏轼与张怀民友情的句子(写出两句),并以其中一句为例,说说你选择的理由。

  9.全文以“ ”为线索,依据作者的行踪,以诗的笔触描绘了 图,创设了一种清冷皎浩的意境,表达了作者旷达心境。

  【反馈检测】

  10.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今义。(4分)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①但 古: 今: ②闲人 古: 今:

  11.下面对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念无与为乐者(思念) B.遂至承天寺(于是,就)

  C.怀民亦未寝(睡觉) D.相与步于中庭(共同,一起)

  12.对“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哪里都有月夜、竹柏,只是缺少我们两个这样的赏月的闲人罢了。

  B.表现了作者为大自然的美景所陶醉,而产生了异常欣喜的心情。

  C.表现了作者在政治上受排挤,心情苦闷,只好去大自然中寻找快乐和解脱。

  D.表现了作者超然物外、旷达乐观的生活态度。

  13.文中表现兴奋和喜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它与“___________”一句相照应,显得一起一伏,一沉闷,一活跃。(2分)

  14.本文的构思角度是()。(2分)

  A.托物言志B.即景生情C.类比象征D.以物喻人

  15.“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这幅月夜图,作者没有直接写月,却处处在写月,这样写妙在何处?(3分)

  16.“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是全文的点睛之笔,请参考下面的背景材料,说说为什么作者称自己为闲人,这体现了作者当时怎样的心境?(4分)

  背景材料:苏轼才华横溢,有济世之志,力主政治改革,但对王安石变法的激进之处持有不同意见,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实际如同流放,《记承天寺夜游》即写于此时。

【《记承天寺夜游》导学案设计】相关文章:

《记承天寺夜游》优秀导学案06-27

《记承天寺夜游》学案设计12-14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10-23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10-26

《记承天寺夜游》课件设计09-01

《记承天寺夜游》优秀教学案例05-11

《记承天寺夜游》人教版教学设计10-30

记承天寺夜游优秀教学设计05-06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设计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