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龙应台的语录汇总89条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龙应台的语录89条

时间:2024-02-07 10:16:47 经典语录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精选龙应台的语录汇总89条

  仁民爱物是一种道德理想,我们希望每个人都能努力以赴,可是,你不能因为一个人做不到仁民爱物的标准而判他十年徒刑;仁民爱物是一个道德的上限,必须当他碰到下限——譬如杀人——的时候,你才能惩罚他。误上了贼船的人,我们希望他有所觉醒,在"工作与良知"之间毅然有所抉择,跳海也在所不惜,但这又是一个道德的期许,不是判罪的标准。把上限的道德期许拿来作为判罪惩处的下限标准,岂不失之太苛乎?人,没有那么干净吧?出处:人在欧洲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龙应台的语录89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精选龙应台的语录汇总89条

1、海枯石烂的永恒也许不存在,但是如果一粒沙里有一个无穷的宇宙,一刹那里想必也有一个不变不移的时间。

2、而我,突然觉得人性是极容易判断的:世上只有两种人,好人和坏人;喜欢孩子的都是好人,不喜欢孩子的都是坏人。

3、这些传教士早在义和团的骚动中预见自己的死亡,但是他们的信仰给予他们视死如归的精神力量。然后他们原本崇高的精神力量,在时代的大景中看来,却显得荒谬。传教士在追求个人信仰的实现时,一点儿也不知道自己其实同时是帝国侵略主义的一只爪牙。无私的、奉献的、崇高的个人,在历史的大漩涡里,却变成一个欺凌的、不公不义的集体。

4、传统的气质氛围并不是一种肤浅的怀旧情绪,当人的成就像氢气球一样向不可知的天空飞展,传统就是绑着氢气球的那根绳子,紧连着土地,使你仍旧朴实地面对生老病死,使你与春夏秋冬共同呼吸,使你的脚仍旧踩得到泥土,你的手可以触摸到水感,你的心灵可以和两千年前的作者对话。所以传统不是怀旧的情绪,传统是生存的必要。

5、时间只有这么多吗?当他牵着她手在垃圾堆里穿来穿去,她有一时的错觉,恍惚他是自己大学时代的情人,两人正谈着人生中最纯洁而且绝对不会再有一次的恋爱,那种抚摸一下头发、不小心碰一下肩膀就令人魂魄摇动的恋爱。这个人明天要去布拉格,从此走出我的人生。她心里涌上一阵自己不能理解的悲戚。总是这样,美好的东西像泡沫,彩色缤纷的泡沫。

6、对历史的尊重,对异质文化的包容,是文化很重要的条件。

7、某些人在某一个特定的时机热烈主张某一特定的正义,其中隐藏着深不可测的不正义。

8、边缘的位置,我相信,容易使一个人变成观察者。因为是一个边缘的人,所以对主流的东西永远有一个距离。从边缘的角度去看中心,与从中心的位置看出来,世界是完全不一样的。

9、曾经相信过历史,后来知道,原来历史的一半是编造。前朝史永远是后朝人在写,后朝人永远在否定前朝,他的后朝又来否定他,但是负负不一定得正,只是累积渐进的扭曲变形移位,说"不容青史尽成灰",表达的正是,不错,青史往往是要成灰的。指鹿为马,也往往是可以得逞和胜利的。

10、这个世界有太多的问题最后只有自己知道答案。或者没有。

11、我想要嚎啕大哭,但我没有眼泪。我想要逃走,但我没有脚。我想要狂吼,但我没有声音。

12、不是渐行渐远,而是有一天终要重逢。——龙应台《目送》

13、但是人生,除了自己,谁可能知道?一个曾经爱得不能自拔的人死了,蔡琴,你的哪一首歌,是在追悼;哪一首歌,是在告别;哪一首歌,是在重新许诺;哪一首歌,是在为自己做永恒的准备?

14、这世间的风景于我的心如此"明白",何尝在我"心外"?相机,原来不那么重要,它不过是我心的批注,眼的旁白。于是把相机放进走路的背包里,随时取出,作"看此花时"的心笔记。

15、说"不容青史尽成灰",表达的正是,不错,青史往往是要成灰的。指鹿为马,也往往是可以逞和胜利的。

16、父母啊,只是你完全视若无睹的住惯了的旧房子吧。

17、如果科学家能把一滴眼泪里所有的成分都复制了,包括水和盐和气味、温度——他所复制的,请问,能不能被称作一滴"眼泪"呢?——龙应台《目送》

18、冬夜的街,很黑,犬吠声自远处幽幽传来,听起来像低声呜咽,在解释一个说不清的痛处。 ——龙应台 《目送》

19、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龙应台 《目送》

20、农村中长大的孩子,会接触更真实的社会,接触更丰富的生活,会感受到人间的各种悲欢离合。所以更能形成那种原始的,正面的价值观——"那"愚昧无知"的渔村,确实没有给我知识,但是给了我一种能力,悲悯同情的能力,使得我在日后面对权力的傲慢、欲望的嚣张和种种时代的虚假时,仍旧得以穿透,看见文明的核心关怀所在。 ——龙应台 《亲爱的安德烈》

21、曾经相信过正义,后来知道,原来同时完全可以存在两种正义,而且彼此抵触,冰火不容。选择其中之一,正义同时就意味着不正义。而且,你绝对看不出,某些人在某一个特定的时机热烈主张某一个特定的正义,其中隐藏着深不可测的不正义。 ——龙应台 《相信不相信》

22、我们拼命地学习如何成功冲刺一百米,但是没有人教过我们:你跌倒时,怎么跌得有尊严;你的膝盖破得血肉模糊时,怎么清洗伤口、怎么包扎;你痛得无法忍受时,用什么样的表情去面对别人;你一头栽下时,怎么治疗内心淌血的创痛,怎么获得心灵深层的平静;心像玻璃一样碎了一地时,怎么收拾? ——龙应台 《目送》

23、一半的人在赞美我的同时,总有另外一半的人在批判我。我有充分机会学习如何"宠辱不惊"。至于人们的"期待",那是一种你自己必须学会去"抵御"的东西,因为那个东西是最容易把你绑死的圈套。不知道就不要说话,傻就不装聪明。你现在明白为何我推掉几乎所有的演讲、座谈、上电视的邀请吧?我本来就没那么多知识和智能可以天天去讲。 ——龙应台 《亲爱的安德烈》

24、文化,根本没有"固有"这回事。它绝不是一副死的挂在墙上已完成的画——油墨已干,不容任何增添涂抹。文化是一条活生生的、浩浩荡荡的大江大河,里头主流、支流、逆流、漩涡,甚至于决堤的暴涨,彼此不断的激荡冲撞,不断形成新的河道景观。文化一"固有",就死了 ——龙应台《百年思索》

25、生活是抑郁的,人生是浪费的,可如果拉长来看,却是在抑郁中逐渐成熟,在浪费中逐渐累积能量。因为,经验过压迫的人更认识自由的脆弱,更珍惜自由的难得。你没发现,经过纳粹历史的德国人就比一向和平的瑞士人深沉一点吗? ——龙应台 《亲爱的安德烈》

26、黑沉沉的海上,满缀着灯火的船缓缓行驶,灯火的倒影随着水光荡漾。十五岁的少年正在长高,脸庞的棱角分明,眼睛清亮地追问你世界从哪里开始。

27、要真正地注视,必须一个人走路。一个人走路,才是你和风景之间的单独私会。

28、因为无法打开,看不见沙漏里的沙究竟还有多少,也听不见那漏沙的速度有多快,但是可以百分之百确定的是,那沙漏不停地漏,不停地漏,不停地漏……

29、曾经不信"性格决定命运",现在信了。曾经不信"色即是空",现在信了。曾经不信"船到桥头自然直",现在有点信了。曾经不信无法实证的事情,现在也还没准备信,但有些无法实证的感觉,我明白了,如李叔同圆寂前的手书:"君子之交,其淡如水……"信与不信间,彷佛还有令人沉吟的深度。——《相信不相信》

30、一个沙漏里的细沙流完是一段时间;一炷馨香袅袅烧完是一段时间;一盏清茶,从热到凉是一段时间;钟表的指针滴答行走一圈,是一段时间。

31、有时候,我们用眼睛看得见的"坏"去量时间。一栋每天路过的熟悉的房子,从围墙到班驳剥落的门拄的腐蚀倾倒,然后看着它的房顶裂缝一寸寸扩大直至垮陷,有一天野树爬藤从屋中昂然窜出,宣告完成需要多少时间?

32、至于人们的"期待",那是一种你自己必须学会去"抵御"的东西,因为那个东西是最容易把你绑死的圈套。——《亲爱的安德烈》

33、无法表达自己的人——不论是由于贫穷,或是由于不自由,或者单单因为自己心灵的封闭,而无法表达自己的人,我最同情。因为我觉得,人生最核心的"目的"——如果我们敢用这种字眼的话,其实就是自我的表达。——《亲爱的安德烈》

34、华安坐在录音机前,正在专心致志地把录音磁带从匣中抽拉出来,已经拉出来的磁带乱糟糟缠成一团。若冰看着妈妈去抢救那些录音带,坐立不安地说:"他不会静静地坐下来看书吗?"妈妈拿了支铅笔插进录音带,边卷边说:"若冰,你看过小猴子静静地坐着看说吗?"

35、你可以说:"孩子你慢慢来",可是有时候,快快地"放手"或许也是必要的。

36、回教徒和犹太人在彼此屠杀,衣索匹亚的老弱妇孺在一个接一个地饿死,纽约华尔街的证券市场挤满了表情紧张的人——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这个孩子从从容容地把那个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

37、"你不用道歉,我明白我不是你最重要的一部分。那个阶段,早就过去了。父母亲,对于一个二十岁的人而言,恐怕就像一栋旧房子:你住在它里面,它为你遮风挡雨,给你温暖和安全,但是房子就是房子,你不会和房子去说话,去沟通,去体贴它,讨好它。搬家时碰破了一个墙角,你也不会去说"对不起"。父母啊,只是你完全视若无睹的住惯了的旧房子吧。 我猜想要等足足二十年以后,你才会回过头来,开始注视这没有声音的老屋,发现它……

38、无法表达自己的人——不论是由于贫穷,或是由于不自由,或者单单因为自己心灵的封闭,而无法表达自己的人,我最同情。因为我觉得,人生最核心的"目的"——如果我们敢用这种字眼的话,其实就是自我的表达。

39、我们都知道了,母亲要回的"家",不是任何一个有邮递区号、邮差找得到的家,她要回的"家",不是空间,而是一段时光。——龙应台《目送》

40、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41、道德、宗教、乌托邦,种种高贵的理念,原来都是人类愿望的投射,但借助于投射作用,镜子里外的世界其实是相反的。

42、我知道他爱我,但是,爱,不等于喜欢,爱,不等于认识。爱,其实是很多不喜欢、不认识、不沟通的借口。因为有爱,所以正常的沟通仿佛可以不必了。——龙应台《亲爱的安德烈》

43、比做女人更重要的,是做一个纯粹而完整的人。——龙应台《女子与小人》

44、我一直以为大学校长是高瞻远瞩,指导学术与教育大方向的决策人,而不是管馒头稀饭的保姆。——龙应台《野火集》

45、或者说,二十年里,价值翻转到一个程度,所谓思考、判断,所谓勇气、良知,都不再是一种值得追求的价值?——龙应台《野火集》

46、读书用功,不是因为要跟别人比成就,而是因为,我希望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当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义,你就有成就感。——龙应台《亲爱的安德烈》

47、二十多岁的人,可以是惊世才华正初露头角,可以是碌碌凡人却胸有成竹,而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如果我们执意将他当作"孩子",他,也就众望所归地变成一个"孩子"。——龙应台《这个动荡的世界》

48、你可以说:"孩子你慢慢来",可是有时候,快快地"放手"或许也是必要的。我知道,这很难,难极了,但是如果你记得我们儿时的甜蜜时光,如果你知道你在我们心中永远的位置,或许,它就会容易一点点。——龙应台《孩子你慢慢来》

49、日后的人生旅程,当然还是要漂萍离散——人生哪有恒长的厮守?但是三年的海上旗语,如星辰凝望,如月色满怀,我还奢求什么呢?——龙应台《亲爱的安德烈》

50、年轻时发生在我们身上使我们一夜之间突然长大的那些事情,不管愿不愿意,在发生的那一刻即已成为我们自己的一部分。日后在我们以为早已摆脱或相忘的时候,它就在我们最漫不经心的一瞥中突然涌现,竟然已经成为我们看出去的眼瞳。——龙应台《这个动荡的世界》

51、那天黄昏,安安和弗瑞弟关在房里听音乐、看图画书。录音机放着一支安安非常喜爱的歌……神用他的手,抚摸着大地,春草深又深……——龙应台《孩子你慢慢来》

52、你可以说:"孩子你慢慢来",可是有时候,快快地"放手"或许也是必要的。——龙应台《孩子你慢慢来》

53、你一震,醒来的时候,仍旧闭着眼,感觉光刺激着眼睑,但是神智恍惚着,想不起自己是在哪里?哪一个国家,哪一个城市,自己是在生命的哪一段二十岁?四十岁?做什么工作,跟什么人在一起?开始隐约觉得,右边,不远的地方,应该有一条河,是,在一个有河的城里。你慢慢微调自己的知觉,可是,自己住过不止一个有河的城市河,从哪里来?

54、贫穷的记忆,在事过境迁之后,像黑白片一样,可能产生一种烟尘朦胧的美感,转化为辛酸而甜美的回忆。——龙应台《目送》

55、生命败坏的过程,其实就是走向失去。于是,所谓以智慧面对败坏,就是你面对老和死的态度了。——龙应台

56、回忆真的是一道泄洪的闸门,一旦打开,奔腾的水势慢不下来。——《目送》

57、爱情能持久多半是因为两人有一种"互利"的基础。——龙应台语录

58、凡是出于爱的急切都是可以原谅的。——龙应台语录

59、我坐在风暴中心,四周却一片寂静,这是寂寞的感觉,像沙尘暴的漫天黑沙,以鬼魅的速度,细微地渗透地包围过来。出处:目送

60、空荡荡的街,只有我,和那生了我的女人。出处:目送

61、什么样的工作比较可能给你快乐?第一,给你意义;第二,给你时间。你的工作是你觉得有意义的,你的工作不绑架你使你成为工作的俘虏,容许你去充分体验生活,你就比较可能是快乐的。 当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义,你就有成就感。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有尊严。成就感和尊严给你快乐。出处:亲爱的安德烈

62、真正能看懂这世界的,难道竟是那机器,不是你自己的眼睛、你自己的心?出处:目送

63、中国人没有这个问题。8月份在北京农村,走过"大队"的高墙,我问那在村子里生长的妇女:"文革时候欺凌别人的坏蛋,今天都到哪里去了?"她笑笑,指指高墙。"在里头哩!"中国人喜欢讲宽恕,因为宽恕不但道德上好听,而且用起来方便。有了速食面似的宽恕,人就可以饱饱的上床,倒头就睡。我倒是再喝一杯咖啡,今晚就要失眠了。出处:百年思索

64、生活是抑郁的,人生是浪费的,可如果拉长来看,却是在抑郁中逐渐成熟,在浪费中逐渐累积能量。因为,经验过压迫的人更认识自由的脆弱,更珍惜自由的难得。你没发现,经过纳粹历史的德国人就比一向和平的瑞士人深沉一点吗?出处:亲爱的安德烈

65、[处世心理]人总要慢慢成熟,将这个浮华的世界看得更清楚,看穿伪装的真实,看清隐匿的虚假,很多原本相信的事便不再相信。但是,要相信,这个世界里美好总要多过阴暗,欢乐总要多过苦难,还有很多事,值得你一如既往的相信。出处:不相信

66、有一个年轻人,在长安的街头,夹在人潮里看热闹。执金吾的车骑盛大壮观,威风凛凛的驶过街市。年轻人暗暗对自己说:"仕官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人潮里另一个年轻人,他也惊诧于车骑的豪华,暗暗对自己说:"这是剥削阶级,有一天消灭它。"哪一个年轻人对呢?出处:百年思索

67、这个世界,凡有爱的事情都好办一点,怕的是恨,不是爱。出处:孩子你慢慢来

68、"矫讠伪行,以迷惑天下之主,而欲求宝贵焉,盗莫大于子。天下何不谓子为盗丘,而乃谓我为盗跖?"大哉斯讠!用现代的语言来说,监狱里的抢劫犯也许只盗了数得出的钱,高居要职的达官贵人所盗的可能是整个国家。谁是真正的大盗。得看用的是谁的标准。出处:百年思索

69、从哪里来,往哪里去,心中渐渐有一分明白,如月光泻地。出处:目送

70、我感觉到你信里所流露的惆怅和不舍。难道,你已经知道,"毕业"藏着极深的隐喻?难道,你已经知道,你不仅只在离开你的小镇,你的朋友,你同时在离开人生里几乎是唯一的一段纯洁无忧的生活,离开一个懵懂少年的自己,而且是永远地离开?——《亲爱的安德烈》

71、我在自己的生活里拒绝奢华,崇尚简单,以便于"对得起"那千千万万被迫处于贫穷的人,但是我不会加入什么扶贫机构,或者为此而去竞选市长或总统,因为,我的"道德承受"也有一定的限度。我也很懦弱,很自私。 ——《亲爱的安德烈》

72、对于行路的我而言,曾经相信,曾经不相信。但是面对时间,你会发现,相信或不相信都不算什么了。

73、我们这一代人,错错落落走在历史的山路上,前后拉得很长。同龄人推推挤挤走在一块,或相濡以沫,或怒目相视。年长一点的默默走在前头,或迟疑徘徊,或淡漠而果决。前后虽隔数里,声气婉转相通,我们是用一条路上的同代人。

74、我其实也诚实地在问自己,思考了之后我自己觉得,天呀,如果我的孩子能够平安而且快乐,不管杰不杰出,我都已经很感谢了,所谓的 成功好像真的不重要。事实上,这种情形已经发生了,很多我台北、香港的朋友,他们的儿子女儿都在哈佛、剑桥读书,顶尖的优秀,我的儿子还在寻找人生的意义和方向,而且并不以杰出作为人生志向。以不能输在起跑点上的逻辑来说,他已经差一大截了。但是那一次的阳台夜话,我整理了自己的思绪,是的,我可以接受我的孩子平庸,重要的是他们在人生里找到意义。

75、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76、拜祭,终究也只是生者的一份安宁。

77、一个政府发言人的责任,在对准了舆论界,将早已作好决定的政府立场转达给民众。而作成决定的政府是否在撒谎、欺骗,不是发言人的责任。甚至于即使他分明知道由自己嘴里讲出来的话是谎言,有悖他自己的良知判断,也不会有人指责发言人为欺骗者。他只是执行任务罢了。应该负责的,是那个存心欺骗的政府;或者说,是那个无法防御欺骗的、不完美的政府制度。

78、所谓了解,就是知道对方心灵最深的地方的痛处,痛在哪里。

79、斜坡上的杂化野草,谁说不是一草一千秋,一花一世界呢?

80、修行的路总是孤独的,因为智慧必然来自孤独。

81、世上六十亿人里,没有追求幸福的权利的,可能居大多数。

82、人生其实就像一条宽阔的平原走进森林的路,在平原上,同伴可以结伴而行,欢乐的前推后挤,相濡以沫,一旦进入森林,草丛和荆棘挡路,各人专心走各人的路,寻找各人的方向,那推推挤挤的情感,那无忧无虑无猜忌的同侪深情,在人的一生中也只有少年拥有。离开这段纯洁而明亮的阶段,路可以愈走愈孤独。

83、凡事都有定期、天下万物都有定时,生有时、死有时、寻找有时、放手有时,难的是,你如何辨识寻找和放手的时刻。——龙应台《目送》

84、能说他在跟五万个人一起欣赏民歌吗?还是说,他的坐着,其实是奔波,他的热闹,其实是孤独,他,和他的政治对手们,所开的车,没有R档,更缺空挡。

85、你知道饮酒时的碰杯怎么来的吗?中世纪时,如果你要害死一个你恨的人,你就在他喝的啤酒里下毒。很多人是这样被毒死的所以就开始流行碰杯,厚厚的啤酒杯用力一碰,啤酒花溅到别人杯里,要死就跟对方一起死。同时,一起喝啤酒,碰杯,醉倒,表示你信任坐在你身边的人,渐渐地就变成社会习俗了。 ——《亲爱的安德烈》

86、我怕你变成画长颈鹿的提摩,不是因为他没钱没名,而是因为他找不到意义。我也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就,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 ——《亲爱的安德烈》

87、至于金钱和名声,哪里是快乐的核心元素呢?

88、因为,请问品味是什么?它不就是细致的分辨、性格的突出,以及独立个体的呈现吗? ——《亲爱的安德烈》

89、思想需要经验的累积,灵感需要孤独的沉淀,最细致的体验需要最宁静透彻的观照。累积、沉淀、宁静观照,哪一样可以在忙碌中产生呢? ——《亲爱的安德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