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上册《一枚金币》优秀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四年级语文上册《一枚金币》优秀教学设计

时间:2024-11-08 07:41:21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四年级语文上册《一枚金币》优秀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四年级语文上册《一枚金币》优秀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四年级语文上册《一枚金币》优秀教学设计

四年级语文上册《一枚金币》优秀教学设计1

  教材简介:

  课文记叙辛勤劳动,省吃俭用把儿子养大成人的老人,看到儿子懒惰成性,万般痛心与无奈,只好打算将所有的财产送与别人。母亲在两次放纵儿子蒙骗老人之后,只好劝儿子自己挣一枚金币,老人一连三次把金币扔进火炉里,直到相信金币是儿子挣来的故事。通过这个故事,让孩子懂得只有亲手创造的财富,才会珍惜的道理。

  教学目的要求:

  基础知识:

  1、独立认识汉字3个,学习会写3个汉字。

  2、通过查资料了解钱的作用。

  3、进一步积累词语。

  能力目标:

  1、引导学生感悟课文的写作特点,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从不同视角透视金钱的`价值;

  2、熟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理解词的意思,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要以诚实的劳动换取金钱的道理。

  2、通过学习课文,学会从小认识金钱,懂得正确对待金钱。

  教学重难点: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交流“钱能做什么”的课前问题

  1、互相汇报调查结果:10元钱能做什么?

  2、小结钱的重要性

  二、复习预习课文的方法,预习课文。

  1、小组交流。

  A认识多音字:

  B指导书写

  C理解生字新词:

  辩解、筋疲力尽、懒惰、熊熊大火

  2、朗读课文,想一想:

  A 本文写谁?写了一件件什么事?

  B尝试给课文分段,归纳大意。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一枚金币》,昨天讲到短短的文章中,介绍了一件怎样的事情呢?

  教师小结,随机板书

  [板书]

  儿子父亲

  二、讲授新课:

  (一)学习1—8自然段:

  1、学生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思考:老人为什么“再也受不了“?

  2、小组内交流,要求每个人都要发表自己的意见,可以互相进行补充。

  3、指导想像儿子懒惰的程度让父亲受不了?

  读读父亲痛恨的话,再次体会父亲的“受不了”

  4、指学生进行集体交流,为什么父亲要这样做?

  (二)学习9—26段

  熟读课文,找找课文中写了父亲与儿子的几次对话?

  引导质疑;

  前两次父亲扔掉儿子的金币,儿子只是笑笑,第三次为什么会是那样?

  引导学生一边读一边想,小组内交流讨论。想像儿子在一个星期的工作中都遇到了哪些困难?

  指导学生读出儿子的愤怒的语气。

  对比儿子上两次的表现,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

  通过刚才的学习,你能试着说说父亲为什么要这样做?

  三、课堂小结:

  今天学习了这篇文章后,你觉得这篇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通过学习,你的体会是什么?写在日记本上。

  布置作业

  通过学习,你的体会是什么?写在日记本上。

  作业设计:通过学习,你的体会是什么?写在日记本上。

四年级语文上册《一枚金币》优秀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有两个:

  1、文章通过父亲三次扔金币让儿子明白劳动才会换取金钱的道理;

  2、通过学习让同学们明白只有亲手创造的财富才会珍稀的道理,从小给同学们树立正确对待金钱的观念。

  教学设想

  我之所以选择这篇课文,是因为这篇童话的故事性比较强,会调动同学们的兴趣,更好的参与进来;备课时,我先反复读课文、查字典,把握准生字词读音,理解字词含义,找准切入点,确定中心问题,以提问学生“大家有没有花过钱,花钱买过什么,花的谁的钱”等小问题很自然的导入,然后引出课题“今天,我们来看一下一个成天花父母钱的人他明白了什么道理”齐读课题“一枚金币”

  接下来我以父亲三次扔金币的过程为线索展开课文的讲解,第一、二次的过程相仿,我讲解第一部分,而第二部分以学生自学为主,并比较两次的'异同点,整篇文章的中心在第三部分,第三部分来重点讲解,通过前两次扔金币,导出主题“劳动才会换

  取金钱,只有亲手创造的财富才会珍稀”的道理,在讲解的过程中通过老师学生的共同努力课文的重点、难点在学生们的专题研究中一一攻破。

  教学实施

  一、导入

  上课之前老师要问同学们一个问题,希望大家诚实回答,相信大家都花过钱吧,那大家花钱买过什么呢?都花的是谁的钱呢?那大家有没有挣过钱呢?好,大家每天都要花钱,而且都没挣过钱,花父母的钱,那大家有什么感受呢?从前有这么一个人,他也没挣过钱,花父母的钱,而且花钱如流水,但是后来他明白了一个道理,大家想不想知道他明白了什么道理呢?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这篇来自格鲁吉亚的童话,题目就是(齐读课题并板书)《一枚金币》

  二、检查预习

  课前老师已经要求大家回家预习过课文了,现在老师检查一下预习的情况

  1、首先抬头看大屏幕,看同学们生字都会读了没有?开火车方式朗读

  大家读的都很正确能看出大家都经过预习了,而且还不错,2、现在找同学来朗读课文,(找三位同学朗读,1——13,14——20,21—28)

  在朗读时,其他同学考虑一个问题“这篇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最后由一位同学总结

  三、学习新课

  1、大家先根据刚才说的,把稳重三次扔金币的过程都划出来,第一次扔是哪几段;第二次又是哪几段;第三次呢?快速浏览课文,画出来,(指名回答)

  2、现在大家快速朗读一下第一次扔金币的过程,画出父亲所说的话,体会父亲是怎样的心情,以及母亲在这个过程中是怎样做的?

  画出后,找同学回答

  a、谈父亲的心情。

  b、母亲是怎样做的?为什么?

  C、哪儿自找母亲的话做了吗?那我找同学回答一下父亲相信了吗?他是怎样做的?(把爸爸金币扔进了火炉里)那儿子呢?(儿子笑着走开了)

  3、那第二次扔金币和第一次的过程是否一样呢?下面请同学们分小组讨论,自学14—20段,好看一下子学要求,我请同学起来朗读一下

  同学们注意,一定要先读再找问题

  师:好了大大家坐好下下面我檢查一下大家自學的效果誰誰起來匯報一下好了,大家坐好,下面我检查一下大家自学的效果,谁起来汇报一下?

  A、父亲说的话,(与前面的一样)

  B、在这次过程中母亲是怎样做的?那儿子照母亲的话做了吗?爸爸相信了吗?(没有)他是怎样做的?

  C、这两次过程中儿子的反应一样吗?(一样)大屏幕显示“儿子笑着走了”大家齐读一下儿子的反应

  D、父亲那么生气,为什么儿子却笑着走开了呢?

  过渡:大家理解得很好,就在这个时候,妈妈知道再这么做是骗不了爸爸的于是妈妈第三次对儿子说(大屏幕出示)大家齐读

  A、妈妈此时的心情是怎样的?(矛盾)好我们带着这种心情朗读一下妈妈说的话

  B、儿子听了妈妈的话是怎样做的?(指名读)

  那大家猜一下,当父亲第三次把金币扔进火炉时,儿子还会笑着走开吗?为什么?

  大家回答的不错,大家看大屏幕,找出在这一过程中那个次最能体现儿子当时的心情的词语。

  A、他为什么受不了了?

  B、儿子受不了了这时他是怎样做的?

  大家体会一下“雄雄大火”如果有这么大的火你们敢伸手吗?(不敢)那为什么儿子敢呢?“齐读26段”

  当父亲看到儿子的表现时他相信了什么?齐读28段

  儿子明白了什么道理?(儿子明白了钱的来之不易,挣钱需要付出很多劳动,并懂得只有通过亲手劳动得到的财富才会珍惜的道理)

  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同学们又明白了什么道理?哪位同学来总结一下

  下面大家分角色朗读一下,读出各个不同人物的不同心情,体会其中的感情

  五、布置作业

  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回家讲给自己的弟弟妹妹听。

  板书设计

  一次扔笑

  二次又扔又笑

  三次扔抓

  教学反思

  在课堂上,学生积极性的提高对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这堂课上,学生思维还算活跃,课堂积极性也较好;可有的地方,我还未能抓住,引导学生进一步去理解。因此,作为教师,若要做到对教学能调控自如,则必须钻研教材,精心备好教学对象,把握学生的学习心理,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水平,才能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面对学生的回答,胸有成竹,游刃有余。

四年级语文上册《一枚金币》优秀教学设计3

  一、教学设计思路:

  1、让学生先整体感知课文,了解人物,引导学生通过三次的不同事件反应对比质疑分析,体会儿子“受不了”的心情。

  2、指导学生质疑:父亲为什么这样做?分析体会父亲的良苦用心——是想让儿子知道,金钱是辛勤劳动,甚至流血流汗换来的,要知道珍惜。

  3、拓展延伸,让学生切合自身的实际谈生活中如何体谅父母的辛劳,做父母的好孩子,在领悟及情感的升华中分角色朗读课文,感悟真情。

  二、教学目标

  1、阅读课文,进一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儿子“受不了”时的心情,感悟老人这么做的目的。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重难点:

  体会儿子“受不了”时的心情。感悟老人这么做是想让儿子懂得金钱是辛勤劳动,甚至流血流汗换来的,要知道珍惜的道理。

  四、教具准备:

  小黑板

  五、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进入故事情境

  这节课上一节语文课,看老师写课题(师板书课题),请同学们带着自己的理解齐读课题

  上节课我们已经初读了课文,了解了课文的内容。由一枚金币我们认识了两个主要人物,还记得他们是谁吗?(板书:父亲、儿子)一个勤劳俭朴的父亲却把儿子给他的金币扔进了火炉里,这是为什么呢?这节课让我们深入学习课文,共同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

  (二)体会人物情感

  师:读懂人物,首先要读懂文章。下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边读边体会父亲和儿子都是怎样的人?

  1、先体会父亲的勤劳俭朴,儿子的懒惰花钱如流水

  (学生自由谈,重点讨论儿子懒到什么程度)

  师:每一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可这位父亲却有这么一个不挣钱,却花钱如流水的无用的儿子,老人是什么心情?

  你能通过朗读把老人失望、痛苦的心情表现出来吗?

  2、父亲还是个怎样的人?从哪体会出来的?读父子俩三次对话的部分,思考父亲面对儿子给他的三枚金币是怎么做的,儿子有什么表现?边读边画,然后和同桌说一说。

  (生汇报,师板书)

  3、观察父亲的做法和儿子的表现,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可能会问:

  (1)为什么前两次儿子都笑了,而第三次却“受不了”了?

  (2)父亲为什么要把金币扔进火炉里?

  (3)前两次父亲怎么知道那钱不是儿子挣的?

  确定第一问为研读重点,朗读讨论,前两次儿子为什么笑了。

  4、分角色朗读前两次对话。

  指导朗读,引导读出母亲对儿子的溺爱与纵容,读出父亲的失望与痛苦。

  第二次对话中,抓住“筋疲力尽”、“满头大汗”,读好儿子骗父亲的话。

  5、对比阅读第三次对话,体会儿子“受不了”时的心情。

  (1)指名朗读。

  (2)评价,重点评儿子的话读得怎么样。

  (3)创设情境:要想读好儿子的.话,就要像演员一样去体验生活。第三次这枚金币是怎么挣来的?学生默读这部分,勾画出重点词、句交流。

  说说儿子为挣这枚金币付出了怎样艰辛的劳动;抓住“苦差使”、“当牛当马”、“干了整整一个星期”来体会劳动的辛苦。最后归纳出这枚金币是辛勤劳动、流血流汗换来的。

  (4)角色互换,体会儿子“受不了”时的心情。

  激情、交流:儿子辛勤劳动,流血流汗流泪挣来的金币,却被扔进了火炉,那扔进去的,不只是金币,而是他整整一个星期的血汗啊!同学们,假如你是儿子,你想对爸爸说什么?

  文中的儿子和你们一样满腹的委屈愤怒,所以他大声叫道:(指名读儿子的话)

  这句话很难读,老师也练了好几遍,让老师试试行吗?

  你们也练练,相信一定比老师读得好。

  让我们齐读这句话,共同体会下儿子心中的伤心、愤怒,好吗?全体起立,师引读。

  6、读到这刚才同学提出问题能解决了吧。(回答各自的问题,重点明确父亲把金币扔进火炉的用意。从而明白金钱是辛勤劳动,甚至流血流汗换来的,要知道珍惜。)

  (三)、联系实际,激情导行

  同学们,此时我们的父母都在不同的岗位上工作着,有的可能在地里收庄稼,有的也可能在给人盖房子,现在你最想对你们的父母说点什么?

  师小结:听了你们的心里话,老师不禁要为你们的进步喝彩。相信你们一定会成为一个热爱劳动,勤俭节约懂得珍惜的好孩子。

  (四)、作业

  把你想对父母说的心里话写在日记里,读给父母听,相信他们一定会非常高兴。

  《一枚金币》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一)以读为主、读中感悟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阅读教学要以读为主,让学生在不同形式的读中体会文章的含义,感悟其中的思想感情。本节课我安排了丰富、多层次、多形式的阅读。一次读有一次的目的,一次读有一次读的效果。让学生在读中想像,在读中思考,在读中感受人物心理。我觉得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角色互换,体会人物心情

  学生在阅读中易形成一种角色认同,我利用这点,让他们进行角色置换:“假如你就是那个儿子,你会对爸爸说什么?学生把自己当成儿子,用儿子的口吻,说出了他当时的想法,孩子们说得生动形象,很好地理解了人物心情。

  (三)联系生活学语文,再把课堂延伸到生活中

  在体会父亲失望痛苦的心情时,还有儿子挣钱的辛苦时,都联系了生活实际,更好地理解了课文;而在学文后,谈想对父母说什么,怎样看待父母的钱,又把课堂延伸到生活中,从而使学生在受到语言文字熏陶的同时,又指导了学生的行动。

  (四)对于积累成语进行再现扩展

  本课出现了两个成语:筋皮力尽满头大汗。在让学生想象儿子一个星期遇到了哪些困难时,当学生说他会很累时,我适时引导学生说出累到什么程度,这时学生很快用到了以上两个成语,同时我引导学生说出带“汗”字的成语,既给他们做运用的示范,又巩固了积累,培养了学生主动运用自己所积累词句的习惯。

  不足之处:

  1、在让学生理解儿子受不了的心情时如果能采用“抓”与“拿”进行对比的方法让学生来体会,我想学生不但能更好地体会人物的心情,同时也能体会到作者用词的准确。

  2如果能给学生分角色朗读全文的时间,我想学生能更好地体会人物内心的变化。

  上完本节课我深深地感到要使自己的教学方法贴近学生实际,得心应手地驾驭好一堂课,全方位把握整个教学过程,需要教师卓有成效的引导,要求教师对教材的理解有十分的把握,需要教师对学生的实际有深刻的了解,也需要教师有较高的应变能力。

四年级语文上册《一枚金币》优秀教学设计4

  一、学生分析

  现在的学生,因为大多是独生子女,家长非常疼爱,在物质上总是尽量满足孩子,因此,在孩子的心中,金钱来得很容易,自己想要什么家长总能满足,身上的零用钱从不缺少,因此,也养成了花钱无计划、大手大脚的不良习惯,希望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能让孩子珍惜财富,把钱花在有意义的地方。

  二、教学目标

  1、朗读并讲述故事,体会课文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写作的思路,感悟老人这么做是想让儿子懂得劳动换取金钱的道理。

  2、学习要认识和要写的生字。

  3、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儿子“受不了”的心情。

  三、教学准备

  1、调查同学的压岁钱是怎样支配的。

  2、请学生用力所能及的方式自己挣十元钱。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你是用什么方法挣来了十元钱?你是怎样支配这十元钱的?你在花这十元钱时和父母给你的零用钱时心情有什么不同?这是什么原因呢?是呀,不是自己劳动挣来的钱就不知道珍惜。有位老人准备把自己辛苦一生积攒下来的财产送给别人,这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出示课题:一枚金币

  (二)初读课文

  1、读了课题后,你有什么疑问?你想知道什么?

  2、自读课文,在读课文的过程中解决生字,不会的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

  3、学生初读课文后有不懂的问题提出来,师生共同研讨,暂时解决不了的放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去思考。

  4、这篇课文中有几个角色?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你能把它简单完整地说出来吗?

  儿子花钱如流水、懒惰――父亲要儿子挣一枚金币――母亲放纵儿子来欺骗老人,两次被识破――劝儿子自己去挣金币――儿子自己挣来的金币被父亲第三次扔进火里,儿子连忙从火里把金币抓出来――父亲相信这枚金币是儿子挣来的

  5、你能用关联词把这几件事串联起来吗?因为……所以……因为儿子花钱如流水,懒惰,所以父亲要他自己挣一枚金币。因为母亲放纵儿子欺骗老人,两次被识破,所以母亲劝儿子去挣金币。因为……,所以……

  (三)学习课文

  1、刚才,通过大家的.努力,我们已经初步了解了这个故事。那么,儿子一共交给父亲几枚金币呢?三枚。父亲是怎样对待儿子交给他的这三枚金币的?(把它扔进火里。)父亲为什么要这样做?(因为父亲认为这金币不是儿子自己挣来的。)

  2、在文章中,父亲与儿子有几场对话?三场,请你把它们找出来并读一读。

  3、在这三场对话中,父亲与儿子的神态与心情有什么变化呢?请学生分组展开讨论并填表。

  4、前两次父亲扔掉儿子的金币,儿子只是笑笑而已,为什么第三次金币被父亲扔掉儿子就“受不了”?(因为是儿子辛辛苦苦挣来的。)哪些句子体现了儿子挣钱的辛苦?当辛苦挣来的钱被父亲扔掉后,儿子是怎样的心情?(伤心与气愤)那么,我们应该怎样读儿子的话呢?指导朗读。

  5、课文中有几处“受不了”?分别是谁“受不了”?儿子“受不了”是因为辛苦挣来的钱被父亲扔掉,那么,父亲为什么“受不了”呢?是呀,父亲因为儿子不愿挣钱,只会花钱,是个无用的人,因此非常失望痛苦,你能读出父亲的这种心情吗?指导朗读。

  6、父亲与儿子的这三场对话,有哪些相似之处,又有哪些不同之处呢?父亲与儿子的情感又有哪些变化呢?请同学分角色朗读这三场对话。你觉得他们读得好吗?好在哪里?不足之处又在哪里?教师指导朗读。

  (四)讨论

  1、假如你是这个儿子,你会怎样做?假如你是这个父亲,你又会怎样做?

  2、老人想让儿子明白什么道理?

  3、你觉得老人、儿子、母亲是怎样的人?你想对他们说什么?

  (五)课外延伸

  快到新年了,长辈又要给你们压岁钱了,你每年能收到多少压岁钱?你们是怎样支配压岁钱的?布置学生课后分组调查访问,每组写一份调查报告,在班上进行交流。

四年级语文上册《一枚金币》优秀教学设计5

  一、教材分析

  本篇课文的教学既要抓住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理清思路,又要抓住整体感知课文,了解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在阅读理解课文时,可以引导学生在感悟的同时,把重点放在课文两处“受不了”时人物的心情体会上,在此基础上领悟文章的中心思想。教学中,可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体会父亲的失望和痛苦的心情。其间,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引导学生思考前两次父亲扔掉儿子的金币,儿子只是笑笑而已,第三次为什么会这样呢?针对自己的质疑进行集体交流,还可以分角色读课文,进入情境,体会儿子心情的变化。

  二、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课文,体会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写作的思路,感悟老人这么做是想让儿子懂得劳动换取金钱的道理。

  三、教学难点

  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儿子“受不了”时的心情。

  四、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课文

  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请大家再次快速浏览一遍课文,说一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默读思考

  1、老人是怎样教育儿子懂得这个道理的?(补充画批课文)

  2、组织好语言,准备小组交流。

  (三)集体交流

  学生先把自己找到的语句读一读,再联系上下文谈理解。随后在理解的基础上再有语气地读一读这些语句。

  这个环节展开生生互动,互相补充、质疑、评价对方的朗读……

  1、第一部分(1~8自然段)

  抓住“再也受不了了”一句体会老人寒心、恨铁不成钢的心情,带着悲哀、痛心、无奈、失望的语气读这部分课文。

  “老人坚决地说”读出毫不犹豫的语气来。对于不劳而获、坐享其成惯了的儿子,老人此时的心理活动是怎样的呢?

  2、第二部分(9~20自然段)

  抓住“儿子笑了起来”这一句,体会:一枚小小的金币对于一个花钱如流水的儿子来说根本不算什么(联系前文第一自然段),所以“扔”金币的举动对儿子没有任何触动。

  抓住“儿子又笑了起来”这一句,体会到儿子仍然无动于衷。

  3、第三部分(21~28自然段)

  读“儿子受不了啦,忙跑到炉前,用手从熊熊大火里把金币抓出来,大声叫……”一句,可以边读边加上动作表演,体会:儿子这回是眼睁睁地看着爸爸把自己辛辛苦苦亲手挣来的一枚金币扔进火里,正因为这枚金币的来之不易,所以儿子才会有如此强烈的反应。一枚小小的金币看起来不起眼,但只有亲身体验才会懂得珍惜呀。

  (四)分角色朗读第二、三部分课文,再次对比前后三次儿子的不同反应,充分感悟:父亲的做法妙在以让儿子亲身体验,代替枯燥的说教,取得很好的教育效果。(小组内可分工进行角色扮演,表演课本剧。)

  (五)展开讨论:分析人物

  此时你能来评价这个故事中的三个人物吗?可以通过文中对人物语言和动作的不同描写,有根有据地运用书中的词语来评价,再加上自己的感受。要求语言流利,表达清楚。

  小结

  故事中的父亲对儿子没有一味的说教,而是用三次扔金币的方法来告诉儿子珍惜财富是获得财富的前提条件,劳动果实的获得是要付出艰辛劳动的,我们在享受时一定要珍惜劳动成果,同时还应该知道劳动者的艰辛。

  教师发给每个小组一枚印制好的金币,请同学们将这节课的最大收获浓缩为一句话或者几个词写在金币背面。写好后大家交流(分享收获)。

  课后延伸

  1、完成《语文伴你成长》册上的相关习题;

  2、继续练习朗读课文;

  3、你打算怎样支配自己积攒的`压岁钱?给自己设计一个小账本。

  板书设计:

  一枚金币

  扔第一次:逛第二次:跑第三次:挣笑笑抓

  五、教后反思

  这节课在教学时抓住了两条线,一条是情节线,即引领学生按事情的发展顺序理解课文内容;第二条是抓重点词句来感悟,如对话部分。为体现“文道统一”,在第一遍理解的基础上,二遍理解采用了分角色朗读的形式,而后又通过“评价人物”的方式进一步挖掘理解课文。

  因为课文中的对话很多,所以这节课上尤其加强了朗读的指导,通过学生互相“评读”的形式展开,父亲与儿子的三场对话,环境一样,事件也有极其相似之处,随着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人物情绪也在发生变化,要读出这种变化,朗读的语气就要符合人物的身份,在反复的“评读”过程中,学生的“读”确实表达出了父亲失望、痛苦、无奈和惊喜的情感变化以及儿子冷漠、自私、伤心和愤慨的情感变化。

【四年级语文上册《一枚金币》优秀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一枚金币》教学设计03-11

《一枚金币》教学设计[精选]04-25

四年级语文《一枚金币》教学设计04-04

四年级《一枚金币》教案设计(精选10篇)10-27

童话故事《一枚金币》说课稿06-29

语文上册教学设计10-25

语文上册《大禹治水》教学设计优秀05-08

小学语文上册教学设计04-10

四年级语文上册《钓鱼的启示》教学设计优秀10-25

四年级上册语文《举手的秘密》教学设计优秀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