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人教版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14篇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时间:2024-10-04 15:26:29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精)人教版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14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人教版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精)人教版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14篇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标

  1.借助1拼音认识“桦、胸”等5个生字,会写“郊、散”等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郊外、散步、胸脯”等14个词语。

  2.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和句子意思的能力。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二、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自主识字,多读多认,巩固识记。

  2.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和句子意思。

  三、教学准备

  灰雀的图片、列宁的图片及简介,教学课件。

  四、教学设计

  (一)导入,交流资料

  1.出示列宁照片,说说他是谁?利用课前预习搜集的资料,谈谈你对列宁的了解。

  2.学生交流后,教师小结简介列宁。

  3.出示灰雀图片,了解灰雀。

  板书课题,书空“雀”字的笔顺,提示“雀”字是从描摹鸟的体形而造出的象形字。

  (二)读通课文,初步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完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指名逐段朗读课文,检查自读情况。

  重点指导读准“(sàn)散步”“(xiōng)胸(pú)脯”“白(huà)桦树”;注意“诚”“病”“蹦”要读后鼻音。

  3.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思考:课文哪几自然段是具体写列宁寻找灰雀、灰雀回到林中的事?

  4.学习生字词语。

  调皮的生字宝宝和词语朋友来和大家打招呼了!

  认读生字,说说自己怎样记住他们。开火车读,同位互读,男女生赛读。

  试着联系文中的.句子理解“郊外”等词语的意思。

  过渡:同学们,我们知道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也知道了哪几个自然段是写寻找灰雀,灰雀回来的事。那么,第一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呢?

  (三)体会灰雀的可爱和列宁对灰雀的喜爱

  1.请一个学生朗读第一段,其他小朋友思考这一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2.这篇文章题为“灰雀”,这是怎样的“灰雀”呢?你能找出描写灰雀的句子吗?把它画下来。

  3.这几只灰雀有什么特点?漂亮、活泼、歌声优美;惹人喜爱。

  4.理解“惹人喜爱”,体会“非常惹人喜爱”。

  5.这三只灰雀确实不一般,那可是“人见人爱”。列宁喜爱灰雀吗?你从什么地方能知道?

  教师抓住“每次”“都”体会列宁的喜爱。

  6.喜欢它们,所以想让它们吃好一点,就像照顾“朋友”一样。教师引读列宁喜爱灰雀的句子,体会列宁心中的感受。指导朗读第1自然段。

  7.巧妙小结:第二天,那只深红胸脯的灰雀竟然不见了。那只灰雀到哪里去了?列宁和小男孩围绕着这只灰雀发生了一段怎样的故事呢?下节课继续学习。

  (四)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学生自主观察本课生字有什么特点。

  2.说说你是怎么记住它们的字形的?

  3.提醒:本课左右结构的字较多,注意左右比例。独体字“步”“者”书写时笔画要舒展。

  4.学生练写。

  (五)作业设计

  1.练习写生字词语。

  2.把课文中描写灰雀的句子抄下来。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2

  【教材分析】

  《中国石拱桥》是一篇事物说明文。文章主要介绍了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及光辉成就。作者选取了“赵州桥”和“卢沟桥”这两座我国石拱桥的杰出代表,着重说明我国石拱桥在设计、施工上的伟大创造和高超的技术水平,从而歌颂了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伟大的创造力。

  1、教材地位及作用

  中国石拱桥这课是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一课,核心内容是介绍中国石拱桥的主要特点,教材以赵州桥和卢沟桥为例,说明我国石拱桥在设计施工上的独特创造以及不朽的艺术价值,赞扬了我国劳动人命的聪明才智。在此之前,学生学习过事理说明文,未学过事物说明文,所以本课在初中语文事物说明文中占据着开篇的第位,是学习事物说明文的基础,在初中说明文学习中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2、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自然段背诵下来。

  2、通过理解重点词句,了解赵州桥的有关知识,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增强民族自豪感。

  3、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把握事物的特征,掌握抓住特征说明事物特征。理解说明顺序,探究作者说明技巧。

  【学情分析】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新课程理念,在教学中以学生的需要,知识基础,学习兴趣等为出发点,运用有效的教学手段,让课堂教学成为学生生命成长和个性张扬的过程。教学策略教学说明文,我们最易犯的错误就是面面俱到,提出很多问题,将文章肢解。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了解得虽多,但却不易掌握。为此我遵循整体把握,坚守目标,分层突破的原则。

  【教学策略】

  教学说明文,我们最易犯的错误,就是面面就到,提出很多问题,将文章肢解。学生一堂课内容了解的虽多,但却不易掌握。为此我遵循“整体把握,坚守目标,分层突破”的原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向大家介绍的是一座古老的桥。大家一定想知道这是怎样的一座桥。下边就让我们先来看看这座桥(出示赵州桥的图片),它的名字叫赵州桥。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把带有生字词的句子读两遍。

  2、抽查自学效果,出示不带音节的生字词卡让学生读。

  3、理解生词。(质疑、交流)

  4、指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句子读连贯。最后一个自然段可全班齐读。

  为什么说"赵州桥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带着这个问题认真地学习每一个自然段。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1、自学第一自然段,这段介绍了有关赵州桥的什么?

  2、小组讨论交流,各组代表相互补充。(介绍了赵州桥的地点,设计者,建造的年代,还告诉赵州桥是世界闻名的)。

  3、初步理解"世界闻名"。

  四、学习第二自然段

  1、了解句与句之间的联系

  (l)这个自然段共有6句话,先读前2句,这两句告诉我们什么?(第①句概括地写赵州桥非常雄伟。第②句具体写大桥的雄伟,是用具体数字写了桥的长度,宽度;用既能走车,又能走人,进一步说明桥宽。两句都是写桥非常雄伟。)

  (2)读③④两句边读边想:赵州桥在设计上有哪些特点(第一个特点,没有桥墩,只有一个拱形大桥洞;第二个特点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各有两个小桥洞。)

  (3)这样的桥有什么优点?读⑤⑥两句话。(既减轻流水对桥身的冲击,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

  (4)有顺序地说一说第二自然段介绍了有关赵州桥的什么?(先讲赵州桥非常雄伟;再讲赵州桥在设计上的两个特点;最后讲了桥的优点。)

  过渡:学习第二自然段知道了作者是按照这样的顺序介绍有关赵州桥的情况,使我们对桥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作者还要告诉我们什么呢?

  2、深刻理解语言

  (l)出示:"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

  理解"这种设计"指怎样的设计?(第二自然段的③④句)

  (2)理解"创举"。字典中的解释:从来没有过的举动或事业。

  (3)理解"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这句话的意思。(赵州桥这样的'石拱桥是隋朝的李春第一个设计出来的,这是李春的首创,是没有先例的。)

  (4)第二个句子除了告诉我们赵州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实际上也就告诉了我们桥怎样?(桥很坚固)

  (5)远在1300年前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就创造性地设计建造了这样雄伟。坚固的赵州桥,这说明了什么?(说明了古代劳动人民是聪明的,是有才干的……)

  (6)显然文章在介绍桥、赞美桥的同时也在赞美谁?(赞美建桥人,赞美劳动人民)。

  五、学习第三自然段

  1、读第三自然段,这段的第1句话告诉我们什么?(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说桥"坚固"是哪一段?(第二自然段说桥坚固)这一段说桥怎样?(桥美观)

  小结:这句话由两个小分句组成,前一个小分句与上边一个自然段紧密相连;后一个小分句又与本自然段紧密相连。一句话把两个自然段连接在一起,在文章的结构上起了连接作用。这句话在第三自然段又起了什么作用?

  2、自由读第三自然段边读边思考,第一句话与后边内容的关系。(第1句的第2个小分句概括地写桥美观,其他内容是具体地写桥的美观。)

  3、具体描写部分作者详细描写了桥上的什么?(桥面两侧有石栏,栏板雕刻着精美的图案,作者具体描写了栏板上雕刻的图案。)

  4、理解"雕刻",体会工匠技术的高超,桥的美观。

  5、研究书中是怎样描写这些精美图案的。(有的……有的……有的……所有的……)

  (1)这段里写了几幅雕刻图案?(3幅)

  (2)这3幅图案有什么相同之处,有什么不同之处?(相同之处:刻的都是两条龙;不同之处:姿态不同。)

  (3)栏板上只有这三幅图案吗?为什么选择这3幅图案?(这3幅图案最精美。)

  (4)"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真像活了一样。"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明确:"所有的"指桥上栏板上雕刻的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是作者的想象。因为雕刻的太逼真了,活灵活现,给人一种游动的感觉。"真像活的一样"是因为雕刻的太精美了,精美绝伦,栩栩如生。这句话不仅是对这层内容的总结,也是对桥上所有图案的高度评价。

  6、朗读训练。

  六、学习第四自然段

  1、齐读第四自然段。

  2、重点理解"赵州桥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引导学生理解关键性的词语:智慧,才干,历史遗产。

  七、小结

  教师小结:赵州桥以它独特的建筑风格闻名中外,世界上许多桥梁专家都到赵州桥参观学习。如今赵州桥旁,树立着李春的塑像,以纪念这位伟大的古代建筑师。可见赵州桥的影响多么深远。

  八、作业

  搜集有关赵州桥的资料,办一张介绍祖国名胜古迹的手抄报或画报。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3

  教材分析:

  《不懂就问》这篇课文记叙了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学习时明知可能挨打,还是向老师提问的故事,反映了他学习主动、喜欢刨根问底的好品质。其中,课文的第三至八节是课文的重点内容。全文所写内容虽然与当代学生的生活相距甚远,但学习孙中山先生敢于质疑、主动学习,依然有着现实意义。

  学情分析:

  三年级小学生经过一年的语文学习,已具备了一定的自主识字的能力,他们能借助拼音自己朗读课文,大多数学生都能做到读准字音,不加字,不漏字,也能读出句子的语气。但课文所写内容与当代学生的生活相距甚远,要引导学生了解简单的背景知识。

  教学目标:

  1、能识记8个生字;正确书写6个生字。积累8个词语。

  2、正确朗读课文,想想为什么孙中山明知会挨打,还要向老师提问。

  3、学习边读边思考。

  4、知道不懂就问是人的美德,更是学习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新词。能在课文的语言环境中认读。

  教学难点: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懂得不懂就问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师:小朋友,现在我们每天坐在学校里学知识。但是古时候,人们把学校不叫学校,你们知道叫什么吗?

  板书:私塾

  师:想知道那时候孩子们在私塾里是怎样读书的吗?

  1.出示第二小节,学生自由读。

  (1)这段话中有个生字宝宝,师指:诵(上面有拼音),集体拼读。谁记准它的样子了,给大家介绍一下你的方法。(诵,可以采用熟字换部首的方法识记。)在书写时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什么?(右上角最后一笔点不能忘。)我们写写这个字好吗?(田字格指导书写。)

  (2)私塾里读书的情景怎么样,谁读给大家听?

  (3)他读得很传神,大家学着他的样子齐读一遍。

  (4)简单交流读后的感受。

  师补充、小结:那时候的私塾老师一般都比较严厉,谁不听话或不认真读书,还会挨老师戒尺的打。上课时,学生大多不敢向老师提出问题。

  2、出示课文第一节: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读书。

  集体读。

  过渡:可是,孙中山却敢于不懂就问。

  揭示课题:

  3.不懂就要问(“懂”用红色和黄色粉笔书写)

  师:指“懂”,谁做小老师领大家认这个新朋友?

  指名读课题。齐读课题。

  过渡:孙中山怎么敢问老师呢?我们马上翻开课本,探个究竟,好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自学建议:

  (1)轻声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不加字,不漏字,读通句子。

  (2)边读边思考:孙中山为什么要向先生提问?怎样提问的?提问后,同学和先生有什么反应?后来怎样?

  2、学生自读。(师巡视,督促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

  3、学习生字:段、糊、涂、但、厉、详

  (1)这6个生字宝宝就藏在课文中,你都认识了吗?我们开小火车认读好吗?

  (2)出示:厉

  这个生字宝宝还有个孪生兄弟,出示“历”,你发现他们的秘密了吗?

  (3)出示:糊

  谁能在这些生字宝宝中为“糊”找个好朋友?

  男生读“糊涂”(涂,轻声)引出“糊里糊涂”(涂,扬声)女生读,集体读。

  (4)我们比赛,看谁把这六个字都能认准(卡片抽读)。

  4、我们把生字宝宝送到课文中,看看大家还认得他吗?

  指名五个学生按1、2节;3节;4~7节;8节;9、10节轮读课文,随机正音。

  好,大家课文读得很流利,我看哪位有心的小朋友边读边思考这些问题了(指“自读提示”)。

  三、细读课文,深入了解

  1、师:孙中山为什么要向先生提问?

  生稍作思考,然后交流。

  师:糊里糊涂是什么意思?如果不糊里糊涂呢?(学习反义词)

  师:于是,他就(等学生接下去)?

  生交流,师出示句子:于是,他壮着胆子站起来,问:“先生,您刚才让我们背的这段课文是什么意思?请您为我们讲讲吧!”

  指名读。

  孙中山怎么问老师的?“壮着胆子”问是怎么问呢?谁来壮着胆子问一问?(指名读)

  师:不错,你犹豫了一下,鼓足勇气读下去了。谁再来?

  好,你提问时态度很诚恳,很尊重先生。我们一起来提问一次,好吗?

  你壮着胆子问老师时心情怎么样?(体会孙中山此时紧张的`心情)为什么紧张?(初步感受孙中山明知可能会挨打,但仍然勇敢地向老师提出问题的可贵精神。)

  2、当他提出自己的问题后,老师和同学又是怎样的呢?再读课文4~8节。

  师:谁来说说同学们是怎么做的?

  学生交流。

  师:“摇头晃脑念书”是怎么念?

  出示:冬冬爱写诗,作诗时摇头晃脑,真像()。

  指名填写。

  “课堂里霎时变得鸦雀无声”是什么样子的?谁来描述?

  出示:教室里鸦雀无声,连一根针()。

  指名填写。

  谁能给“霎时”找个意思相近的朋友?

  过渡:老师真的打孙中山了?为什么?

  生交流,师出示:孙中山说着,就把那篇课文一字不漏地背了出来。

  指名读(注意语调)。

  你为什么要重读“一字不漏”?(体会孙中山是一个认真学习的好学生,因此,老师没有用戒尺打他。)

  3、分角色朗读课文4-8节。

  过渡:既然孙中也怕挨打,那他为什么还要向老师提问呢?读课文第9、10节。

  学生交流后出示句子: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为了弄清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

  男女生轮读句子。

  齐读句子。

  交流感悟。

  四、小结、拓展

  不懂就问是人的美德,更是学习的良好习惯。你平时遇到不懂的问题时是怎么做的?

  拓展作业:课后了解孙中山的其他故事。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4

  设计意图:

  新课标指出:第二学段的阅读要求是:“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而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教师更要充分尊重学生对文本的独特体验。以及对文本的感悟与理解。在本课设计中,我以读为本,引导学生在读中积累词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品味与内化,然后进行迁移运用,从而提高每一位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目标:

  1、会认“怒、暮、雅”等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语境理解词语,并用欣赏的心情朗读和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读懂课文内容,体会课文用不同的说法表现鲜花开放的特点。

  3、激发观察的兴趣,初步养成留心观察和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理解不同的表达句式,对一些句子尝试换一种说法。

  教学过程:

  一、欣赏鲜花,悄然入情

  1、语言叙述:同学们,说起美丽的鲜花,那是我们都喜爱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入花的世界,去领略一下花的美丽与神奇吧!(课件播放:各种各样的花,伴着轻音乐)

  2、你能用一个词语或一句话来描绘你刚才看到的景象吗?(学生自由谈感想,感受花的美)

  3、老师也想用一句话表达一下我的感受:鲜花朵朵,争奇斗艳,芬芳迷人。(出示)愿意读读这句话吗?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4、这么多的花争着开放来比美,真是繁花似锦,美不胜收呀!那么,你们知道吗,这么美的花儿身上还蕴藏着许多奥秘呢!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一篇有关于花的文章。(出示课题花钟,齐读)

  5、读了课题以后,你首先会想到什么?

  二、自主朗读,感悟文意。

  那就让我们到课文中去找找答案吧。

  1、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

  ( 1)读通课文,课文中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边读边圈出课文中的生字,把它们读准确。

  (3)你认为课文哪部分让你很感兴趣?多读几遍。)

  2、有喜欢的句子吗?读给大家听听吧。(学生边读,边正音。)

  3、刚才有些同学提出了问题,通过读课文有哪些同学的问题得到了解决?

  4、只要看看什么花刚刚开放,就知道大致是几点钟,这太不可思议了。

  三、自悟自得,品味花美

  1、美丽的“花钟”上到底是有哪些花呢?这些花又是什么时候开放的呢?自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边读边划出来。

  2、交流:

  1)课文中写了哪些花?指名说。课文为我们展示了这么多的花,课件出示带图片的花:牵牛花、蔷薇、睡莲、午时花、万寿菊、烟草花、月光花、夜来香、昙花。

  叫一叫他们的名字吧。许多花一齐显示,这么多的花真是争奇斗艳,芬芳迷人啦!连读。

  2)那这些花分别在什么时间开放?指名说。

  师连起来说什么时候什么花开了。问:听老师刚才说些什么了?出示:

  凌晨四点,牵牛花开了;

  五点左右,蔷薇开了;

  七点,睡莲开了;

  中午十二点左右,午时花开了;

  下午三点,万寿菊开了;

  傍晚六点,烟草花开了;

  月光花在七点左右开花;

  夜来香在晚上八点左右开花;

  昙花却在九点左右开放……

  自己读一读,你觉得怎样?(单调、干巴、乏味无趣)

  3、课文是不是这样写的?文中是怎样写的?

  咱们再静静地、细细地读读课文第一段,去寻找发现课文怎么写花儿开放,想想写得好在哪儿。可以划一划。

  4、反馈:课文是怎么写花儿开放的?大屏幕出现花名及相关词。

  5、生反复读,想想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写花儿开放的?根据发言小结整理:每一种花开放,课文可不是随便写写的。出示:(填空)同样写花开放,可以根据花的(名字)、(颜色)、(形状)和花开放的(时间)等方面来描写。比如你看到太阳花十二点完全开放了,又看到它形状圆圆的,五颜六色的,所以你可以这样写:(中午十二点,太阳花在明媚的阳光下绽开笑脸。)作者把花朵陆续开放写得丰富而有变化,让咱们仿佛看见花朵千姿百态。

  6、引导练笔:发现没有,还有两种花,课文没有写出它们开放的样子,(午时花、夜来香),咱们能不能写写它们的开放,选择一种花写出它是怎么开放的。

  交流评价:我们把这两种花的开放写美了,而且也学会了不同的方法表达。

  7、引导朗读:鲜花用自己的开放这种特殊的、美好的方式告诉你、我、我们大家时间。现在,让我们用美妙的朗读、用开放这种美好的方式告诉大家时间。(出示段落)

  8、在读的`时候你还发现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总分写法、按时间顺序有条理写)

  9、积累、背诵(出示提纲)这么美的句子,我们把它记在脑子里好吗?

  四、修建花钟,引导探究

  1、有一位植物学家发现了花中的秘密后,就修建了一座美丽的花钟。我们就带着他的创意,共同修建一座花钟吧。师生合作,一起完成花钟。

  2、花钟是根据不同的花在不同的时间开放的现象修建的,细心的小朋友已经发现,有不少时刻是空着的,那该用什么花来表示呢?这就需要你们到书中、到大自然中去寻找!

  五、课外作业

  1、课后观察、搜集有关花的知识。学习用不同的表达方法介绍“四季的花”或“花日历”。可以自制“花日历”或花钟,贴到“展示台”上。

  2、大自然中还有哪些有趣的“钟”?把了解到的知识与同学一起分享。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5

  16、跟踪台风的卫星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台风的语言。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习课文,感受台风的狂暴、气势汹汹、疯狂、骄傲自大。

  教学重点、难点:学习课文,感受台风的狂暴、气势汹汹、疯狂、骄傲自大。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课激趣。

  1、板书:跟踪,指名正音。这个词什么意思?你在电视或电影中看过“跟踪”的情形吗?

  想怎么读这个词?为什么要这样读?

  2、知道我们今天要读谁跟踪谁的故事吗?板书:台风卫星

  3、质疑:读了课题,你有什么想问的?(台风是什么样子的?怎样跟踪?为什么要跟踪?)同学们真爱动脑筋,学完了课文这些问题我们都能找到答案。

  二、初读感知课文内容,学好生字。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A.读准生字新词。B.把课文读正确,不添字,不漏字。C.将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检查初读。

  (1)出示词语,指名读。

  盯住、监视、跟踪、嘲笑、自豪

  舒展、大声嚷、狂怒、怒吼、狂暴、暴跳如雷、疯狂、泄气、懒洋洋

  堤坝、撑牢、谈笑风生、不慌张

  A、指名读。这些生字中有那些字的读音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B、这些词语的排列有规律吗?

  三、再读课文,找出含有这些词语描写卫星、台风、人们生活的句子,读一读,相机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

  四、精读课文,感悟台风的语言描写。

  (一)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认识一下今天的一个主人公——台风。

  这个台风可不一般,它会说话呢,请找一找台风说话的句子,并试着有感情地读一读。

  (二)读一读描写台风语言、行为的句子,感悟台风的特点。

  1、出示句子:他刚刚舒展开巨大的身子,猛然望见天空中有颗小星星不停地朝他眨着眼睛,便大声嚷道:“你是谁?竟敢盯着我!”

  (1)台风为什么要“大声嚷道”?抓住“大声嚷道”来读好句子。

  (2)相机板书台风的特点。

  2、出示句子:“小东西!”台风狂怒地嚷道,“你可知道我的厉害?鱼儿见我钻入深水,船儿见我避进港湾,树儿见我把腰弯。嘿嘿……”

  (1)提醒学生注意“狂怒地嚷道”这个提示语的位置。相机板书台风的特点。

  (2)老师这里有段视频,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台风的威力。

  (3)有感情地读句子。

  3、出示句子:“哼,我要把你甩掉!”台风呼呼呼地朝大海的深处奔去。

  相机板书台风的'特点。

  4、课文除了描写台风的语言,还描写了台风的神态、动作,找出来,有感情地读一读。

  出示句子:

  台风狂暴地跳起来,对准气象卫星猛扑过去。

  台风暴跳如雷,像头疯狂的巨兽,呼呼地向着城市扑去。

  台风泄气了,只好懒洋洋地朝海洋的另一个方向奔。

  5、配合音效来帮助学生读好描写台风行为的句子。

  6、另一个主人公又有什么表现?下节课学习。

  四、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分角色朗读。

  2、了解第三代气象卫星的主要作用,激发学生从小学科学,长大用科学为人类、为社会造福的志趣。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台风和卫星的对话、神态及动作了解第三代气象卫星的特点和作用。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台风为什么会“大声嚷”、“狂暴地跳起来”、“暴跳如雷”?这都跟卫星的“跟踪”有关。

  二、品读气象卫星跟踪台风的句子,了解气象卫星的主要作用。

  (一)默读课文,画出描写气象卫星跟踪台风的句子,再读一读。

  (二)同桌讨论交流,来概括卫气象卫星的特点。

  (三)检查交流:找出句子,指名读。

  1、出示句子:“哈,”小星星笑了笑说,“我是第三代气象卫星,人们叫我时刻跟踪你,监视你,直到你消失为止。”

  (1)抓住“时刻”,品读句子。

  (2)“时刻”说明了什么?

  2、出示句子:“可我偏偏爱跟着你走……”

  (1)这个“你”是谁?他到底是个怎样的人物?(回顾板书)

  (2)这么厉害的台风,卫星却偏偏爱跟着他,这句话还可以怎么说呢?

  (3)生读。

  (4)过渡:台风会善罢甘休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我们一起读。

  (5)师生接读:台风狂暴地跳起来,对准气象卫星猛扑过去。可他哪里知道,气象卫星站设在离地面三百公里的高空,他再蹦跳也不管用。这句写出了台风的狂暴,请你再读一读,你读懂了什么?

  3、出示句子:他感到有点累,正想歇歇脚,无意中发现气象卫星仍然紧紧地跟踪着自己。

  (1)老师也是找到的这一部分,我也想读给大家听听。

  师读漏掉“无意中”、“紧紧地”,行吗?

  (2)体会台风满以为把卫星甩掉了,但卫星却不放松地紧跟它。

  4、读好对话。

  出示对话:

  “哼,我要把你甩掉!”

  “想甩掉我?没门儿!”气象卫星用嘲笑的口气对他说。

  5、过渡:最后台风甩掉卫星了吗?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出示句子:“哈!这里的人们早就知道你快要来了。”气象卫星自豪地说,“每隔二十五分钟,我就向他们报告一次你的行踪。”

  (1)抓“自豪”。气象卫星为什么会“自豪”?

  (2)人们早就知道台风会来了,可是他们仍然能-----用一个词来形容?(谈笑风生)

  (3)理解“谈笑风生”并用这个词造句。

  (4)指导朗读“台风暴跳如雷,像头疯狂的巨兽,呼呼地向着城市扑去,可是他很快发现,堤坝筑高了,树木撑牢了,人们谈笑风生,一点也不惊慌。”

  6、出示句子:气象卫星迅速地转过身,有紧紧地跟踪者,监视着……

  从中可以看出什么?

  7、看来,气象卫星确实应该自豪,因为他的工作帮助人们战胜了台风,我们再也不怕台风带来的灾难了。气象卫星为我们为类做出了这样大的贡献,有什么话对它说吗?你有什么话要对制造它的科学家说吗?

  三、分角色朗读,角色表演。

  四、知识拓展,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第五题:你还想知道哪些人造卫星?选择一个做点研究,再把结果跟同学们交流交流。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6

  【学习目标】

  1、会认5个生字,学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寓言、亡羊补牢”等词语。

  2、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两则寓言故事。

  3、了解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涵的道理。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在感受寓言揭示的形象、了解寓言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说成语,引入新课

  1、说说你们知道的成语。

  2、导语:

  在我国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中,成语是一颗璀璨夺目的珍珠。在日常生活的交流中,人们习惯用成语来表达意思,准确、生动、简洁。知道吗?许多成语都蕴涵着一个动人的故事。今天,我们来学习两个成语故事。读完故事,相信你会对成语有更深的了解。

  二、熟字新解,引导板书

  1、板书“亡、牢”:

  你能说说你知道的关于亡和牢的词吗?通过这些词,你知道它们通常表示什么意思?

  2、板书“羊、补”:

  在亡羊补牢中,“亡、牢”又是什么意思呢?认真读书,一定会找到答案的。

  三、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读正确流利。认读生字。

  2、思考“亡、牢”的意思,并在课文中找依据。

  四、检查自读效果,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指名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

  2、出示生字,认读生字。提示多音字“圈”

  3、汇报“亡、牢”的意思。可争论,可查字典。

  4、相机指名读课文,师生评议,进一步理解内容。

  ⑴第二段,要读出劝说的语气。

  ⑵第三段,要读出养羊人着急、泄气的心情。

  ⑶最后一段,要读出醒悟、积极补救的`心理和做法。

  五、练习讲述这个故事

  六、交流体会,明了寓意

  1、四人合作交流:

  你从故事中明白了什么?

  2、全班交流。

  七、总结

  《亡羊补牢》这个寓言故事,情节简单。它使我们明白了,做错了事或出了问题,及时改正或补救,还不晚。所以人们常说:“亡羊补牢,为未晚也!”

  八、学习生字,巩固练习

  1、认读生字。

  2、指导写字。

  3、比一比,组成词语:

  悔()叼()屈()窿()

  梅()叨()窟()隆()

  第二课时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战国时期,魏王曾想进攻赵国。魏过的贤人季梁十分着急,就匆匆地去见魏王。为了开导魏王,他给魏王讲了一个故事。你相知道是什么故事吗?魏王最终会不会打赵国呢?请你读课文。

  二、自读自悟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认读生字“缠”。

  2、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提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

  三、汇报交流,指导朗读课文

  1、检查读文和认读生字。

  2、交流课文内容及不理解的地方。理解“南辕北辙、盘缠”两个词。

  3、练习朗读课文,讲述故事。

  四、创设情景,练习口语交际

  1、面对那个人走远的影子,他的朋友会说什么?

  2、你相对哪个楚国人说什么?

  3、回到课文开始的故事,楚王会不会打赵国呢?为什么?

  五、总结

  《南辕北辙》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任何事,要是选错了方向,无论怎么努力,也是达不到目的的!

  六、写字练习

  1、抄写生字。

  2、难点提示:

  “缠”右边不要写成“厘”。

  3、抄写词语。

  七、拓展活动

  搜集寓言故事,准备参加语文活动:讲寓言故事。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7

  学习目标

  1、认识“桦、胸”等5个生字。会写“郊、散”等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3、了解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小朋友放鸟归园的故事,体会列宁爱鸟更爱小朋友的情感,懂得知错就改是老实的表示。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

  2、教学挂图。

  3、多媒体课件。

  4、收集关于列宁的生平、故事等资料。

  第一课时

  看图导入,交流资料

  1、出示列宁照片,说说他是谁?利用课前预习收集的资料,谈谈你对列宁的了解。

  2、同学交流后,教师小结简介列宁。今天要学习的这个故事,就是一个发生在伟大领袖列宁身上的看似平凡而又不平凡的故事。

  3、板书课题,书空“雀”字笔顺,提示“雀”字是从描摹鸟的体形而造出的象形字。

  读通课文,初步感知

  1、同学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好自然段序号。

  2、指名逐段朗读课文,检查自读情况。重点指导读准“散(sàn)步”、

  “胸(xiōng)脯(pú)”、“白桦(huà)树”。注意“诚”“病”“蹦”读后鼻音。

  3、赛读课文,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读书竞赛,互相提提意见、协助他人读得更好。

  4、课文哪几自然段是具体写列宁寻找灰雀、灰雀回到林中的事的?

  2~13是课文的具体写这件事的,那第1自然段告诉了俺们什么呢?

  学习课文,第一小节

  1、指名读第1自然段,说说了解到了什么。

  2、课文是怎么描写这三只灰雀的?找出来读一读。

  说说哪几个词语用得好,借助多媒体动画,相机理解“婉转”、“来回跳动”、“惹人喜爱”。

  3、教师引读列宁喜爱灰雀的句子,体会列宁心中的感受,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

  4、巧妙结尾、设置悬念:第二天,那只深红胸脯的灰雀竟然不见了。那只灰雀到哪里去了?列宁和小男孩围绕着这只灰雀发生了一段怎样的故事呢?下节课继续学习。

  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同学自主观察本课生字有什么特点。

  2、说说你是怎么记住它们的字形的?

  3、提醒:本课左右结构的字较多,注意左右比例。独体字“步”、“者”书写时笔画要舒展。

  4、同学描红、摹写。

  第二课时

  贴图导入,激发兴趣

  1、贴出三只灰雀在枝头欢歌、跳跃的图画。

  听,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多么惹人喜爱。列宁每天散步都来到这儿,和它们打打招呼,问候问候它们。可有一天,列宁发现有一只灰雀不见了,那只灰雀到哪儿去了呢?

  精读课文,感悟真“爱”

  1、自由轻声读一读课文3-10自然段,哪几段是列宁说的话,哪几段是小男孩说的`,找一找、读一读。

  2、屏幕出示课文3、5、7、9自然段,请大家读列宁的这几句话,仔细体会列宁这些话的意思。

  a.同学交流。哪句话特别有体会,可以说一说,也可以把体会到的用朗读来告诉大家。

  b.列宁的着急、担心、惋惜、关心集中表达了列宁对灰雀的一种情感。用一个词来概括,是什么?板书:爱。

  3、聪明的小朋友,有谁知道灰雀到底到哪里去了?你从课文哪儿看出来的?出示4、8、10段。

  a.各自练读这几段话,指名朗读检查。指导读好“一定会飞回来的!”教师运用手势,指导同学加强语气。

  b.读后体会:这时候,小男孩在想什么呢?

  c.男孩为什么要捉走这只灰雀?他对灰雀的喜爱和列宁对灰雀的喜爱有什么不同?小组讨论、发表看法,相互补充,汇报体会。

  4、相机小结:列宁的爱是给鸟自由,男孩的爱却夺去了鸟的自由,列宁才是真正的爱鸟!

  5、细细体会列宁和男孩的心理感受,分角色朗读3-10自然段,烘托高潮,深入体会

  1、在列宁真爱的感染下,小男孩把灰雀放回树林,看,它们又在枝头欢唱了。

  多媒体投影显示:列宁和小男孩在白桦树旁看着灰雀。

  2、学习课文11-13自然段,自由朗读体会,3、读了这几段,你会提出什么问题吗?同学交流、提出疑问,如“列宁为什么要问鸟?鸟怎么会说话呢?”等等。

  4、小组讨论,解答上面列出的两个关键问题。教师参与讨论、引导同学深入体会,列宁尊重小朋友,理解小朋友,他可不愿伤害这个可爱的小男孩的心,这就是对小朋友的爱!

  5、你们一定也和列宁一样,为鸟儿重归自然、为小朋友改正错误而高兴吧!拿起书来,美美地读读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

  6、小结板书,总结课文。

  收集故事、积累提高

  1、学了这篇课文,你发现了什么?大家一起来说说。

  2、收集列宁或其他名人的故事,读一读,开展讲故事竞赛。

  【反思】

  《灰雀》一文中,伟人列宁像一个普通老百姓一样跟小男孩交朋友,蕴涵着浓浓的人文精神。在这一片断的教学中,利用学生的疑问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启发,再通过学生读书思考,从而领悟到课文所表达的男孩爱灰雀、列宁爱灰雀更爱男孩的情感,学生对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有了深刻的认识,得到了人文精神的陶冶。

  《灰雀》一课的目标一是以爱为线索,建构爱的话题,引导学生树立"爱"的价值观。二是初步学习默读课文,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

  人对事物的认识,一般总是从整体到局部再回归到整体;对事物本质的把握,总是由浅入深的。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也必得经历这样的过程。因此,在建构阅读话题的时候,教师要充分考虑话题的层次性。因此,在教学中,我设计了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列宁,灰雀,男孩,他们三者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呢用简单的句子或词语概括。"这是本课以"整体感知"为主要目的的阅读话题,让孩子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走近文本。

  第二个层次:"体会列宁与男孩对灰雀的爱"。这一层次的主要目标是引导学生深入走进文本,和文本进行探究式的对话。

  第三个层次:"体会人与人,人与自然的爱——爱的真谛"。再次回到整体,深化对文本的体验,升华情感的体验,目的是以读引写,以读引读。

  在课堂中,学生以这篇课文为依托进行交流展开讨论,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产生自己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我们可以看到,学生的思维状态非常活跃,能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联系生活经验来思考问题,理解课文,体会人物的情感。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会认“彤、陪”两个生字,会写“彤、陪”等四个字;正确读写“红彤彤、晚霞”等五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全诗,并进行背诵。

  3、继续培养摘抄优美词句的习惯。

  4、理解诗歌内容,体会各国儿童的团结友爱,以及只有全世界人民和睦相处,加强信任和理解,人类才有更美好的明天,感受诗歌的快乐氛围。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朗读、背诵诗歌。

  教学难点:理解诗歌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拟人写法,感受诗歌特有的语言魅力。

  课前准备:学生搜集与太阳有关的资料。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每个小组自制一套字词卡片。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游戏,自然导入

  1、以小组为单位开展传话游戏,传话内容分别是:艳阳高照旭日东生阳光明媚

  2、想一想传话内容有什么共同点?

  3、学生介绍课前以各种形式(如:诗歌、谜语、歇后语、歌曲等)搜集到的与太阳有关的资料。(由学生的已知入手,激发学诗的兴趣。)

  4、我们这节课的学习内容也与太阳有关,是著名诗人薛卫民写的一首儿童诗——《太阳是大家的》。

  5、板书诗题,学生和老师一起认真书写课题,齐读诗题。

  6、学生针对诗题质疑。

  (如:这里的“大家”指谁?为什么说太阳是大家的?为什么要以太阳是大家的为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整体感知诗歌内容。)

  2、教师检查读诗效果:指名朗读诗歌,一人读一节诗,听听是否读得既正确又通顺。

  3、特别强调“彤”的读音:“彤”字本音读第二声,在ABB式词组中变成第一声。

  三、展开想象,感情朗读

  1、自由读第一节诗,边读诗边想象,用语言描述自己看到的画面。(边读边想象是重要的语文能力,既可以丰富孩子们的想象力,又有助于加深理解诗歌所描述的意境。

  教学预想:学生也许会想象到如下画面:

  ①天上的云朵洁白如雪,就像我们吃的棉花糖,特别诱人,我真想摘下几朵来吃个够。

  ②洁白的云朵,千奇百怪,形状各异,有的像可爱的小白兔,有的像奔腾的白色骏马??

  ③傍晚时天边的白云变成了红色,火红火红的,就像是天边着了火,特别美丽;

  ④刚才还是雪白雪白的云朵,一转眼就被染成了红色,真是太神奇了!

  2、指导学生反复练读,读出太阳落山时那美丽神奇的画面。(学生在理解、想象的基础上会很自然地产生读诗的兴致。)

  3、指名朗读并进行评议,读出变化之快,变化之奇以及景色之美。

  4、小结:多奇妙呀,太阳就像一位神奇的魔术师,一转眼就给白云穿上了一身绚丽的衣裙,从这节诗中我们知道了太阳是属于谁的?

  (太阳属于天上的朵朵白云。)

  四、迁移学法,创作表达

  1、自读第二节诗,思考:从这节诗中可以知道太阳还属于谁?边读书边动笔在书上做标记,同时标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

  2、继续运用边读诗边想象的方法感情朗读并描述自己看到的最美的画面。(迁移学法,继续培养丰富的想象及表达能力。)

  ①“她把金光往鲜花上洒”,教师引导:太阳给原本就美丽无比的鲜花带来了怎样的变化?

  教学预想:引导学生展开想象:

  一朵朵芬芳艳丽的花儿在金色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更加绚丽多姿;太阳仿佛给每一位“花仙子”戴上了一个个无比耀眼的光环,披上了一件件金纱,把她们打扮得更加高贵迷人了?

  ②“她把小树往高处拔”,运用刚才的方法描述自己看到的画面:

  教学预想:学生也许会想象到如下画面:

  在温暖的阳光的照耀下,小树茁壮成长;太阳就好像长着一双神奇的大手,把小树苗拔成了一棵参天大树;太阳带给小树苗充足的阳光,使它浑身充满了力量,不停地长啊,长啊太阳带给小树苗充足的阳光,使它浑身充满了力量,不停地长啊,长啊。

  ③“她陪着小朋友在海边嬉水,看他们扬起欢乐的浪花,”

  (学生描述时教师可追问:“如果你在阳光明媚的海滩上会做什么?心情怎样?)

  教学预想:学生也许会想象到如下画面:

  一群小朋友在海边尽情地打水仗,溅起的水花在阳光照耀下,闪闪发光;我躺在金色的海滩上,太阳暖暖地照着,真是舒服极了。

  3、过渡:瞧,诗人用短短的几句诗就能把那么美的画面展现在我们眼前,这就是诗的魅力,让我们再来读读这节诗,陶醉在这美的`意境中吧!(每一次的读书要有每一次的要求,每一次读书都有收获。)

  学生再次感情朗读这节诗。

  4、学生提出自读这节诗时不明白的问题,互相解疑,教师相机点拨。(时刻引导学生进行质疑,关注学生的“关注点”,才会使学生乐学。)

  教学预想:学生一般针对“她”和“拔”的特殊用法提出问题,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拨:

  ①“拔”:不是“拔苗助长”的“拔”,而是夸张地再现了小树在充足的阳光中充满了生机、茁壮成长的样子。

  ②“她”:用了拟人的手法,使太阳给人的感觉就像女性一样温柔、美丽。

  5、教师小结:真不愧是大诗人,一个“拔”字让我们看到了茁壮成长的小树,一个“她”字则让我们感觉到和太阳的关系更亲近了,也让我们不由得更喜欢它了,这就是拟人手法的妙处。我们从这节诗中知道了太阳还是属于——生接:鲜花、小树和小朋友。

  6、太阳仅仅是把阳光赐予了鲜花、小树和小朋友吗?从哪儿知道的?

  (从这节诗结尾的省略号可以知道,太阳还属于更多的人和物。)

  7、猜猜看,这里的省略号省略了什么?太阳还会照在哪里?

  学生尝试做小诗人,展开丰富的想象,也像诗人一样用凝练的语言(一句话即可)写写太阳照在其它景物上时的美景并读给大家听。

  (学生创作中遇到困难时,教师要利用课件或语言相机引导:她给洁白的雪山罩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她给沙漠铺上了一块金色的毯子?)

  五、创设情境,感情朗读

  1、教师过渡:太阳给我们带来了光明、温暖、快乐、幸福,可刚才还陪我们尽情玩耍的她就要从西山落啦!此时你的心情怎样?最想对太阳说什么?(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2、带着恋恋不舍的心情朗读第三节诗。(理解是朗读的基础,而有感情地朗读又能反映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3、学生自由练读,指名读,师生点评。

  4、齐读:读出那种万分惋惜、依依不舍的心情。

  六、以读代讲,揭示主题

  1、过渡:咦,太阳不是属于我们吗?怎么离我们而去了呢?还是到诗中去寻找答案吧!

  2、指名朗读,教师追问:你为什么读得那么轻那么熳呢?(或善意地提醒:噢,你的声音有点儿高,都要把小朋友吵醒了!)

  3、教师指导反复朗读,读出对太阳的热切期盼之情。

  4、思考:一上课时提出的问题解决了吗?课题中的“大家”还包括谁?

  5、小结:是的,太阳不仅属于我们,还属于别的国家的小朋友,还属于别的国家的小树和鲜花,还属于世界上的万事万物,一句话,太阳是属于大家的。(升华主题)

  6、我们用读诗歌想画面的方法,不仅领略到了诗的意境美,而且同诗人一起欣赏到了太阳带给我们的无限美景,让我们再读读(尽量背诵)整首诗,把这美的语言铭记在心,把这美的画面永远定格在脑海中吧!

  七、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1、大家读得真美,使我们真切地感受到太阳是属于地球上的万事万物的,仅仅太阳是属于大家的吗?还有什么是属于大家的?为什么?

  2、一句话,整个世界都是大家的!(板:世界)

  3、如果想更好地拥有一切,首先必须学会珍惜,珍惜我们拥有的整个世界吧!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认识“帘、女”等14个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在父母生病或有困难时,要体贴,照顾父母的愿望和行为。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内心的感受。

  教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激情导入:

  1.板书:心愿

  谁会读这个词语?同学们老师想问你们一个问题,你们的心愿是什么呢?生自由回答,同学们现在已经春暖花开了,郊外的景色一定很美,在这个多彩的季节里你们最大的心愿是什么?(郊游)有个班的小朋友也要去郊游了,我们去看看吧?今天一起和我们去的还有月亮姐姐哟!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图1、图上画了什么?

  出示图2、图上有画了什么?

  2、聪明的`同学一定发现这两幅图上月亮的表情不一样,月亮的表情为什么会发生变化呢?请同学们先自由地读一遍课文,不认识的字看拼音读,一定要读准字音,不掉字,不加字。

  3、老师看同学们读得可认真了,如果老师把词语单独抽出来考考大家怎么样?出示词语:

  窗帘背包装着照顾生病太累医生悄悄(轻声)离开点心孩子们太阳公公商量商量玩玩吧窗户

  生自由读、师教读、生齐读、男女赛读、抢读(以各种形式读词语)。抽读——评议

  3、看着同学们读得那么认真,老师也想表现一下,但是老师读的时候呢?请同学们认真听。(师范读)

  三、深入朗读,感悟亲情。

  (一)创设情境,朗读感悟。

  1、一天,月亮姐姐在空中散步,她来到一个小女孩家的窗户前,看到了什么呢?

  (1)男生读1——2自然段。想月亮姐姐来到第一个小女孩的家,她有什么心愿?是从哪里看出来的,能读一读吗?

  (2)什么是自言自语?谁来表演一下?练习用“自言自语”说一句话。

  2.思考:月亮为什么要跟太阳商量,让明天的天气好起来?

  3.情景再现:月亮找到太阳公公会说些什么呢?太阳公公会说些什么呢?(学生表演)

  (二)角色表演,理解体验。

  1.可是,当月亮来到另一家窗前时,又改变了主意,想让明天下雨,为什么呢?女生读3——8段。

  2.引导看图:月亮看到了什么?妈妈和珍珍在说什么呢?

  3.此时的珍珍是怎么想的?如果你是珍珍,你会怎么样决定?(老师渲染:一年就这么一次郊游,我们盼了多少个日日夜夜,终于盼来了春游的这一天,东西我老早就准备好了,可是妈妈却病了。)

  过渡:是啊,珍珍真是个好孩子。如果你听到了珍珍与妈妈的对话,你会更感动的。(师范读对话)

  4、听了以后,你有什么感想?珍珍她真的不想去吗?她的哪一句话可以泄露了她心里的秘密?(可是……)

  听到珍珍说的这些话,相信大家更了解珍珍了。现在,你们想读一读吗?(小组合作读珍珍和妈妈的对话。)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10

  一、知识与技能:

  1.会认6个生宇,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名堂、浪费、镜片、看守、定时、清闲、放大镜、细微、阅读、随意、调节、简单、显微镜、挤来挤去、微生物、拜访、玩具”等词语。

  2.有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列文虎克在玩放大镜的过程中,是怎样发明显微镜和发现微生物的,从而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增强创造意识。

  4.写玩中的乐趣和收获。

  二、过程与方法:

  1.自读,自由选择读的方式。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理解课文内容。

  2.布置收集有关微生物的资料,引导读课后资料袋,了解常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列文虎克在玩放大镜的过程中,是怎样发明显微镜和发现微生物的,从而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启发生活中的细心观察,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增强创造意识,养成好习惯。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了解列文虎克是怎样从玩中发明了显微镜和发现了微生物的,并交流从中受到的启发;

  2.写玩中的乐趣或收获。

  【教学准备】

  1.课前发动学生搜集有关在玩中获得的乐趣或收获资料。

  2.了解显微镜的知识,收集有关微生物的资料。

  3.生字、词卡片。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结构。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质疑导入

  1.同学们,你们爱玩吗?都玩什么?玩耍可使我们得到许多快乐;玩耍常常被有些大人认为是浪费时间,不物正业的事,然而在科学史上有很多伟大的发现都是在玩耍中发现的。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15.玩出了名堂》

  2.读了这个课题,你有什么想问的吗?师边听边板书、归类。

  二、自读课文,读准字音

  1.同学们都很会思考,相信通过深入的学习课文,这些问题都能得到解决。接下来要先请同学们自学课文,小黑板出示自学要求。

  2.刚才大家自学得很认真,这些词语,你们会读吗?(出示课件:要认的生字组成的词语)

  3.词语读得真不错,这篇课文当中还藏着几个多音字呢,请你快速默读课文,把这些多音字找出来,(出示课件:看、磨、待、调)

  4.这两个多音字都在课文里,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吧,读的时候要注意把这几个多音字读准。

  三、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自由读文,注意正确、通顺。用你喜欢的方式读一读。

  2.我想知道文中所说的放大镜和显微镜是什么?

  3.放大镜和显微镜的作用就是将物体放大,放大镜能将物体放大,显微镜能将物体放得更大,4.接下来让我们再把课文连起来读一读,看看这一次是否能把课文读得流利。

  5.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

  6.那么老师就请五位同学来轮读。其他同学认真听,听他们读得是否正确?

  7.他们读得怎么样?

  8.老师发现第三自然段有一个句子特别难读。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老师先给大家读一读,请大家认真听。(出示课件:第三段的最后的一句话)。

  9.接下来请同学们带着问题去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你能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吗?

  10.刚刚开始,有些同学对课题提出一些问题,我们共同来解决,逐个提出并自由举手发言。谁能说说课文主要说什么?(列文胡克通过玩放大镜发明了显微镜,并且发现了微生物。)。

  11.交流各自收集到的资料。

  12.你读课文非常仔细,同学们,列文胡克是怎么玩出名堂的?为什么说他玩出的名堂是大名堂呢?让我们下节课再一起去研究吧。

  四、写字指导

  1.我们首先要解决写字的问题,小黑板出示要求会写的字:“堂、镜、闲”

  等字。

  2.交流如何识记这些字。

  3.非常好,强调“腿、镜、待、调、访、闲”等字结构。让我们把这些生字再来读一读,注意要把生字的音读正确。

  4.同学们,你们觉得要写好这些生字应特别注意些什么?接下来我们来写字吧。(先把每个生字在田字格里写两遍,再把词语表中的词语抄写一遍。)

  五、课堂小结,引伸

  同学们,你们想知道列文胡克是怎么玩出名堂的吗,为什么说他玩出的名堂是大名堂呢?让我们下节课再一起去学习课文吧。

  六、作业:生字组词;抄写多音字。

  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列文虎克在玩放大镜的过程中,是怎样发明显微镜和发现微生物的。

  2.引导从具体的语句中体会列文虎克认真观察、勇于创新的精神。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十五课的生字和词语。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谁能来回忆一下,课文主要写了些什么呢?

  2.听写本课词语。

  二、品读感悟

  1.学习第一自然段。指名读,齐读。

  2.议论一下,这一段告诉我们什么?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吗?

  3.学习2~4自然段。边读边找出具体描写列文胡克是怎么玩的句子,把它画下来。

  4.谁来说说列文胡克开始是怎么玩的?

  5.原来一开始列文胡克是把厚玻璃磨成放大镜,这个内容是由课文的哪一段来写的呀?(出示课件:第三自然段。)

  6.那么我们一起来读读第三自然段,看看列文胡克是怎么做放大镜的?

  7.那后来他又是怎么玩的呢?(出示课件:后来,他突然想到,把两片放大镜放在一起会怎么样呢?他一试,啊,不得了,蚊子的腿看上去像兔子的腿。)

  8.这句话中的“突然想到”,说明了些什么呢?(说明列文胡克虽然在玩,但他同时也是在思考的。)

  9.看来列文胡克是一边玩一边还在思考,这就是我们课文的第四自然段,让我们一起读读这两句话吧。

  10.列文胡克又有什么新的发现?(出示课件:列文胡克又有什么新的发现呢?)(出示课件:他越玩越带劲,就把一片放大镜固定,另一片放大镜可以随意调节,这样,就做成了一架简单的显微镜。通过显微镜,他看见水里有许多小生命在挤来挤去;他看见了牙齿里从未看见过的小东西;他还看到了一个小人国,一个平时我们看不见的世界)

  11.列文胡克有了新的发现以后,他的心情是怎么样的呢?(他一定特别激动,因为他有了新的发现。)

  12.那么同学们,让我们带着激动的、新奇的心情再来读读课文的第四自然段吧。

  13.大家读得可真有感情呀!的确读出了列文胡克当时激动的心情。

  14.大家看看文中为啥要加这么多的引号?(出示课件:为什么这里的“小人国”,“居民”都打了引号呢?谁能帮帮老师?)。(出示课件:小人国是指列文胡克在显微镜里看到的另一个世界,而小人国中的居民就是指微生物。并不是指我们现在的人类,所以要加上引号。)

  15.课文的第五自然段其实已经告诉我们了,小人国里的居民其实就是指微生物。现在我们一起来看资料袋(出示课件:资料袋)

  16.同学们,课文中写道:列文胡克玩放大镜玩出了大名堂,(出示课件:为什么说列文胡克玩放大镜玩出了大名堂呢?)请同学们读读三到五自然段,再好好想一想吧。

  17.读到这,你有什么体会?

  (出示课件:列文胡克通过玩放大镜,发明了显微镜,而且通过显微镜,他最早发现了微生物,发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所以说他玩出了大名堂。)

  18.又想对列文胡克说些什么呢?

  19.看得出来,同学们都很佩服列文胡克。列文胡克受到了英国皇家学会的尊重,连英国女王和俄国沙皇也去拜访他,欣赏他的玩具,就让我们带着对列文胡克的敬佩之情来读读课文的第五自然段吧!

  三、拓展。

  1.现在,你们对玩又有新的看法了吗?

  2.在中外历史上,有许多科学家正是因为具备了这些可贵的品质,最终也取得了大名堂。你知道还有谁吗?(出示课件:爱迪生发明电灯、富兰克林发明避雷针、莱特兄弟发明飞机等)

  四、课堂总结。

  看一看,玩耍常常被认为是浪费时间的行为,但在科学史上,有许多伟大的发现是在玩耍中产生的。我们要玩,在玩中也要去思考,去观察,这样你可能就会有新的`发现。

  五、作业:那么在课后,就请同学们写一写玩中的乐趣和收获吧。

  【板书设计】

  15.玩出了名堂

  看想收获

  玩镜片——做放大镜——玩放大镜——做显微镜——发现微生物

  (善于观察、善于思考)

  【教学反思】

  对于三年级的小孩子们,这是一篇较结近他们生活实际的课文。这是一个有趣的故事,说的是荷兰人列文虎克喜欢玩镜片,做成放大镜玩,接着又做成简单的显微镜,进而发现了微生物世界。全文紧扣题贯穿一个“玩”字,启发孩子们学习列文虎克的这种在平时的玩耍、游戏中细心观察、善于思考的习惯。

  我在实际教学中,先让孩子们了解有关显微镜的知识,收集有关微生物的资料,然后以课题入手让学生质疑,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走进教学。

  在识字、写字教学中注意培养孩子们独立识字的能力,用自主识字的方式进行,重点提醒多音字、形近字、同音字等。

  放手让孩子们自由选择读的方式,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理解课文内容。学文时我主要让学生在理解中注意一下几点:

  教学中,我注意引导课文以“玩”为线索,每段都是写“玩”,并且提醒孩子们与“名堂”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以“列文虎克是怎么玩的,玩出了哪些名堂”作为贯穿全文的一个问题。让学生们带着问题去阅读。

  另外在教学中,我注意了重点研读课文的重点:三、四自然段,从三个方面写列文虎克是怎样玩出了名堂的:边看门,边磨镜片,玩出放大镜,发明显微镜,发现微生物。

  教学中,我知道引导学生从故事中受到启发,学习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本课的重中之重。我引导孩子们联系以前学过的课文,开拓思路,及时延伸、交流,进而趁热打铁让孩子们写一写玩中的乐趣和收获,鼓励自由选择写的形式,写出自己的乐趣和收获。

  课堂教学中,我力求结合这段时间里在“国标学习”中的所学所得,时时用“大语文”观,用发展的眼光对待我的语文教学,以提高孩子们的整体语文素养为目的去对待我的语文教学,对待我的学生们。

  总之我们要努力地成为学生欢迎的老师,就一定要有一定的专业修养,也要有一定的积极心态。专业素养的提高,需要我们认真地学习有关的理论知识,让知识丰富我们的精神生活,让理论指导我们的教育教学(此文来自)实践,也才可以使学生获取更多有趣、有效、有用的知识,从而真正实现“学以致用”。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我也力求能学以致用,让“国标学习”进驻我的语文教学,扎根我的语文教学。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词语意思,能正确读写“郊外、散步、胸脯”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这是本课教学重点)

  3.了解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子放鸟归园的故事,体会列宁爱鸟更爱孩子的情感,懂得知错就改是诚实的表现。(这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一、讲故事,引出人物

  1.出示《蜜蜂引路》的故事,让学生阅读并找出主人公,说说他是个怎样的人?

  2.介绍人物:列宁简介(出示课件)

  3.讲述故事《诚实的孩子》认识小时候的列宁为本课内容做铺垫。

  今天,我们要学习有关列宁的另一个故事《灰雀》,从题目看好像看不出他们之间有什么关联,那我们就一起走进文本去了解内容吧。(板书课题)

  二、初读了解内容,感知情节

  1.自由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生字新词,不懂得查字典或同桌交流学习。

  2.检查预习,认读生字新词(出示课件)指名让学生来读并帮助纠正字音。

  3.读懂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理清思路找出(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来概括文本内容。

  三、理解内容,体会感情

  1.从文中的哪些语句中可以看出列宁对灰雀的'喜爱?列宁为什么喜欢灰雀?

  2.理解词语意思,体会列宁的用心用情。

  3.当你喜欢一件东西时你会怎么想怎么做?

  4.当有一天你喜欢的东西不见了,你会是什么感受?列宁呢?感同身受。

  5.分角色阅读对话,体会各自的心理活动,并读出当时的语气,体会列宁的担忧着急、惋惜关心灰雀的心情。

  6.当你是那个小男孩,看到这一幕听到列宁的话,你是什么感受?你又会怎么做?

  7.当列宁第二天看到灰雀回来之后的感受是怎样的,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体会。小男孩又是怎么表现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现?

  8.思考:列宁为什么问灰雀而不问小男孩?

  9.列宁和小男孩都爱灰雀,你更喜欢赞同哪种爱,说说你的理由。

  10.小结:爱不一定要拥有,放手也是一种爱,就像你的父母把你捧在手心里是爱,但这种爱会很累会让你失去了体验生活的感受,不如放手让你自己来走进生活感受生活会活的有尊严更自信。

  四、延伸拓展,感情升华

  1.列宁对灰雀的爱是给予自由,而对小男孩的爱是尊重,让他做个诚实的好孩子,这就是列宁小时候的故事。

  2.学了这课你有什么感受或收获?

  3.假如你是这只灰雀,面对列宁或小男孩想说点什么?

  4.学习并积累列宁名言。

  五、课后作业

  1.搜集阅读列宁的一些故事,学习他的优秀品质。

  2、把读后的故事写写感受。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12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的故事情节。

  2、理解陶罐的谦虚宽容和铁罐的傲慢无礼以及懂得课文所蕴含的道理。

  3、掌握抓住人物的神态、语言体会人物特点的方法。

  二、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思维铺垫。

  小朋友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两位朋友,今天,我们就来看看他们之间的一个小故事。板书课题:陶罐和铁罐

  (二)自读自悟,突显个性

  1、初读课文

  请同学们自己朗读课文,遇到生字词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把课文正确流利地读下来。

  (1)学生练习读课文,理解生字词。

  (2)认读字词带拼音不带拼音

  (3)浅谈感受(大家读了以后有什么感受?)

  (4)看插图,猜一猜哪个是铁罐,哪个是陶罐?为什么?

  2、默读思考

  (1)小朋友们都觉得铁罐很骄傲,陶罐很谦虚,你们从课文的哪些地方感悟到铁罐是骄傲的?请你默读课文,划一划能看出铁罐骄傲的句子,圈一圈描写铁罐神态的词语,然后读一读,看能不能把它的神态读出来。

  (2)学生按要求读课文

  (3)反馈:从课文的哪些地方感悟到铁罐是骄傲的?

  3、指导朗读,感受铁罐之傲

  (1)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

  奚落是什么意思?(讽刺、讥笑、嘲笑,)看来铁罐很自以为是。那么,他是如何奚落陶罐的?

  (2)‘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傲慢地问。

  铁罐为什么敢这样问陶罐?

  重点指导朗读:(板书:傲慢)

  (3)‘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铁罐说,带着更加轻蔑的神气。铁罐为什么称陶罐为“懦弱的东西”?师:铁罐认为陶罐胆小、无能,是不敢去碰它的,对吗?像这样胆小、软弱无能,就称作懦弱。陶罐真的是懦弱的东西吗?这是铁罐对它的轻视,结合插图理解“轻蔑”。(板书:轻蔑)

  (4)‘住嘴!’铁罐恼怒了,‘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对呀!铁罐由傲慢到轻蔑,再到恼怒了,小朋友们,你们感觉到铁罐的情绪变化了吗?请用你精彩的朗读把它的情绪表现出来。(板书:恼怒)

  (5)“‘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铁罐说,‘走着瞧吧,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

  在说第四句话时,作者没有写是怎样的神态,作者是留给你们来想象,在说这句话的时候,会是怎样的神态呢?(出示句子)“‘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铁罐()说,‘走着瞧吧,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请你联系前几句话读一读,想想填哪些词比较合适?(暴跳如雷、生气、愤愤、蛮不讲理、不可一世、自高自大……)带着你的理解读读这句话

  (三)课时小结

  1、铁罐就是这样傲慢、轻蔑、恼怒地奚落陶罐,它为什么看不起陶罐呢?

  2、铁罐自以为坚硬,瞧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陶罐会有什么反应,随着时间的流逝,故事又有什么变化呢?咱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四)复习巩固

  1、出示字词,认读课文1至9自然段里出现的.生字。

  2、交流记忆这些生字字形的方法,教师小结:可以利用形声字特点来记,可以利用熟字来记。

  3、练习用这些生字扩展组词。

  4、指导写字

  引导分组观察:“陶、谦、嘴、恼、吵”都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的字。“怒、感”都是上下结构、上长下短的字。“虚”是半包围结构的字,注意第三笔是“”。

  5、学生提出需要教师指导书写的字。教师范写学生提出的字。

  6、学生练习写字,教师巡视,进行辅导。

  7、展示学生写的字,互相评议。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13

  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本节课生字。理解“奚落”、“轻蔑”、“覆灭”、“遗落”、“相提并论”和“和睦相处”等同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对话。

  3、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了解课文蕴含的道理。学会全面地看问题,懂得要多发现别人的长处,学会与他人和睦相处,学会合作。

  教学重点:

  懂得陶罐和铁罐的对话,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体会其中表达的寓意。

  教学难点:

  深刻理解寓言的寓意。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趣,导入新课

  1、出示陶罐和铁罐的图片,让学生说说它们各自的特点。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讲述的就是发生在这两个罐子之间的故事。

  2、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如果遇到有困难的地方,放慢速度多读几遍。

  2、扫清文中生字障碍。出示词语,学生认读。

  3.同桌之间互相读课文,形式自定:可以交替一人读一段,或分角色读。互相评议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

  三、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1、默读课文,边读边想:文中主要写了陶罐和铁罐之间的什么事?

  2、快速浏览课文,要求学生认真思考:文中的陶罐和铁罐分别像是怎样的人?可在表现他们特点的词句下作标记。

  四、研读感悟,体会寓意

  1、组织学生交流讨论,思考以下问题:

  (1)陶罐和铁罐的长处和短处各是什么?

  (2)铁罐用了哪些尖刻的话奚落陶罐的短处?(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

  (3)面对铁罐的奚落,陶罐又是怎样回答的呢?

  2、请同学们边读就边把有关的句子用横线画出来,结合相关的语句谈理解。

  3、演一演。

  (1)小组练习分角色表演读,要求只读对话,在读对话时要有人情人境的动作和表情。

  (2)表演展示。(视频出示对话句子。)

  五、表达感受,升华情感

  学到这里,同学们一定有不少的想法和感受,你们想说什么呢?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

  师:同学们,你们都说得很好!我们不能拿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短处来比,要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正确看待自己的短处。我们要相互尊重,友好相处!

  六、编写童话,强化感悟

  1、改编童话。

  (1)陶罐和铁罐各有什么优点和缺点?(引导学生不要被课文所限制,放开思路,畅所欲言。)

  铁罐:优点——不易碎,坚硬

  缺点——易生锈,难看

  陶罐:优点——不生锈,美观

  缺点——易碎,不坚硬

  (2)指导学生以《铁罐和陶罐》为题,改写这篇童话故事。

  2、自编童话。

  以《____和____》(如:小溪和大海、绿叶和红花、铅笔和钢笔、牙齿和舌头……)为题,展开想像和幻想,编一个童话故事。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14

  知识技能:

  1、学会“要、先、思、很、少、讲、于、气”8个字,会认“那、背、跟、着、答、怕、识”8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过程方法:练习使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及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理解课文。

  情感态度:体会遇到问题要积极面对,不懂就要问。

  教学重点:

  1.学会16个生字,认识新偏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学习孙中山刻苦读书,勤学好问的精神。

  教具:生字词卡片。

  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师:孙中山是我国的国父,是个很有学问的人,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他小时侯上学的事情。

  2、板书课题,读题。

  二、找“生字伙伴”,评“识字大王”

  1、教师范读课文,整体感知。学生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勾画出“生字伙伴”。

  2、合作交流:

  这些生字你认识几个?做“小老师”教同学们读一读,争取把字音读准。

  3、以小组形式向全班展示学习情况,评选“识字大王”。

  4、出示生字词卡片,全班认读。

  三、学习1-2段。

  1.生自由读课文,想:你读懂了什么?

  2.同座互相交流。

  3.指名回答。

  4.指导朗读。示范读、指名读、齐读。

  过渡:孙中山背得这么流利,可课文说的是什么意思,他却一点也不懂,那孙中山会怎么做呢?

  四、学习生字

  1、借助多种识字方法识字。

  方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用熟字带生字的方法识字等。

  2、写字比赛:教师范写,学习新笔画,引导书空笔顺。学生练习后,自荐写字,并评奖。

  第二课时

  学习过程:

  一.复习导入。

  认读生字卡。

  二.学习3-4自然段。

  过渡:面对不懂的问题,孙中山会怎么去做呢?

  1.自由读3-4自然段,想: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

  2.同座交流各自学习的情况。

  3.全班讨论读懂的内容。

  重点指导:孙中山为什么会这样想?

  他为什么能做到“不懂就问”?

  4 指导朗读孙中山的话。

  5.拓展训练:遇到不懂的问题,你会怎么办?

  三.朗读全文。

  学了这篇课文后,你明白什么道理?

  四.指导书写。

  1.认读生字卡片。

  2.出示四个生字。

  3.生交流如何记忆字形。

  4.重点字师范写。

  5.生描写。

  板书: 4 不懂就要问

  孙中山 勤学好问

  课后反思:

  课文借用孙中山小时候上私塾的故事,告诉我们“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当学生问道孙中山向先生提问,不怕挨打吗?孙中山说:“为了弄清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理解孙中山回答同学的那句话,学习他的勤学好问的精神。特别是课文中的一个教学难点,理解为什么孙中山宁可冒着挨打的危险,也要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通过学习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像他学习不要害怕被责备,不同就要大胆的问。同时我也反思自己平时有没有这样的行为,是不是在无意间扼杀了学生提问的勇气很积极性。

【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学设计12-06

语文三年级教学设计04-02

三年级语文的教学设计05-17

[经典]三年级语文的教学设计05-17

三年级语文的教学设计【精选】05-17

语文《劝学》教学设计05-26

语文《画》教学设计03-09

语文《鲸》教学设计03-09

语文《麋鹿》教学设计03-07

语文翠鸟教学设计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