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术教学设计【通用15篇】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初中美术教学设计

时间:2024-09-26 12:50:44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初中美术教学设计【通用15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初中美术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初中美术教学设计【通用15篇】

初中美术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三原色、对比色以及色彩的三要素等知识,观察色彩在作品中的效果,感受艺术家利用色彩传递出的自然之美和主观情感,并运用色彩搭配的方法创作出一幅表达情感的作品。

  过程与方法:观察色彩的三要素变化实验和色彩图片,了解色彩基础知识,学会搭配方法,通过观察生活中的色彩,体会不同色彩搭配产生的心理感受,运用不同的色彩,通过组合表达主观感受。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色彩搭配的魅力,用色彩美化和装饰生活。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色彩知识和搭配的方法。

  难点:合理运用色彩搭配,表达主观感受。

  三、教学过程

  (一)趣味情境导入

  分别播放音乐《蓝色多瑙河》和《西班牙斗牛曲》,提出问题:

  ①这两首音乐带给你们怎样的感受呢?(舒缓的音乐感觉平静、激昂的乐曲感受到了兴奋)

  ②什么样的颜色能表达这种感受?(蓝色、红色)

  教师总结:音乐可以触动我们的心灵,其实色彩也可以表达我们的情感。我们生活在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里,色彩不仅能愉悦我们的视觉,更能触动我们的心灵。让我们一起走进色彩的世界,一起感受它的魅力吧!引出课题《色彩的魅力》。

  (二)作品图像识读

  1.了解色彩基础知识

  ①展示色相环提问学生:哪些是三原色?为什么称之为“原色”?(红、黄、蓝,三者不可被其他色彩混合得出,但可混合得出其他色彩)

  ②演示三原色颜料互相调和的实验,提问:三原色发生了什么变化?(色彩改变,颜色明暗程度改变,纯净度改变)

  教师总结:色彩三要素包括色相、纯度和明度。色相是每一种色彩的“相貌”,明度是色彩的`明暗深浅程度,而纯度则是色彩的饱和度。

  2.色彩搭配方法

  ①展示图片《树枝上的樱桃》和《蓝天下的麦苗》,提问:图片中都有什么颜色?它们在色相环的什么位置?(红色和绿色,色相环对应180°;蓝色和绿色,色相环相邻90°以内)

  ②继续展示火焰和冰山图片提问:图片中主要有什么颜色?给人什么感觉?(火焰以红色和黄色给人温暖的感觉;白色和蓝色的冰山让人感觉寒冷)

  教师总结:对比色带给人强烈的感受,类似色带给人和谐的感受;带有红色、橙色色调的色彩,给人以温暖的感觉,一般称为暖色,而以蓝色、青色为主色调的色彩,给人寒冷的感受,一般称为冷色。

  ③对号入座:出示三幅色彩搭配图片和词语卡片(欢快、压抑、休养),请学生参与图与词的对应游戏,提问:三幅作品中面积最大的分别是什么颜色?用什么词语形容?(左图主色为红色,代表欢快;中图主色为黑色,代表压抑;右图主色为绿色,代表休养)

  教师总结:色彩除了以上感受,还能给人前进、后退等诸多感受。色彩之间通过互相搭配,能够传达出不同的情感,只要把握好搭配原理和方法,色彩就能变幻出无穷的魅力。

  (三)技法表现探究

  教师以四季为主题,分析色彩,为学生演示搭配方法:

  1.选取相同的造型和构图,形成一个系列;

  2.根据季节选取合适的主色调,进行色彩搭配。

  (四)美术创意实践

  1.布置活动练习:制定主题,绘制能表达主观感受的色彩画面。

  2.教师巡视辅导,辅导要点:色彩搭配除了考虑三要素的变化,调节色调也可以丰富画面。

  (五)多元展示评价

  设置“魔幻色彩碰撞大赛”的情境,请学生将作品贴在展示板上,并从色相对比和冷暖对比等多方面评价作业。

  (《多彩玩具世界》,两幅相同的构图,采用造型简括的玩具娃娃形象,将娃娃分别放置在绚丽温暖的阳光下和幽静清凉的树林中,突出冷暖色调的对比,色彩之间运用明度变化进行调和,强烈对比中又不失协调。)

  (六)小结升华作业

  1.总结色彩的相关知识。

  2.升华情感:色彩装点和美化着我们的生活,也传达着我们的情绪感受,合理利用色彩,让我们的每一天就像色彩一样绚丽多姿。

  3.课后尝试运用色彩表达情感的功能来记录自己每一天的心情。

  四、板书设计

初中美术教学设计2

  课题背景:

  课程的学习方式不只是传统方式的学习和理解,还必须能反映现实社会中的问题,使学生在解决课题的过程中参与知识的创新,教学活动也不是课堂上的理论讲解和实验室的操作,还必须让学生到真实的世界中,去获得各种切身体验的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充分利用艺术教育资源,拓展艺术教育空间,丰富课程资源,使学生在真实的世界中感知生活空间,是当代教育对美术教育工作者提出的新课。活动目标和内容:

  活动目标:

  结果性目标

  感受并理解色彩在生活空间的装饰效果方面所起的作用

  从空间面积、空间装饰和空间设计等方面分析现代社会对空间设计的要求

  掌握用线条、色彩等多种表现形式来描绘室内空间

  体验性目标

  感受美术创造力在创造生活空间的作用

  感知不同国家地区和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生活空间的异同

  理解运用色彩的自然联想和情感联想的相互关系

  信息资料的收集、检索、归纳、整理

  利用绘画、设计、手工模型等形式进行具体操作体验

  方法反馈、评价和选择

  活动内容:

  教材分析: 《和谐温馨的生活空间》是新教材改革初中二年级的课题内容。色彩作为一种普遍的审美形式,存在于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人们对色彩的选择完全按照自己的喜爱且不受室内外气温的影响来进行设计。色彩在居家环境中日益成为现代人重要的设计因素。

  本课重点是要把色彩知识和家居色彩设计联系起来。

  知识点:1。色彩的自然联想和 情感联想。 2。 色彩在家居设计的运用。3。色彩与家居设计的和谐统一。

  学生分析: 赤橙黄绿青蓝紫 ,色彩无处不在,她们宛如一道绚丽的虹,点缀着自然和生活。丰富人们的视觉感受,又赋予居室鲜明的节奏和个性色彩。而我们的学生就和这些七彩的颜色一样各具特色,作为教师要把学生对色彩不断尝试和运用与学生自身联系起来,让学生把独特的色彩运用到生活中,让色彩和学生的生活一体化、具体化。学生才会有较佳的表现。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呈现录像(学生自带的家庭装饰片段)

  教师:请这位同学来介绍一个自己的家吧。并请学生讲解自己家庭居室设计的特点。

  学生:同学观察其家庭居室的色彩变化。

  教师总结:我们欣赏了生活中居室的色彩变化。也看到了美的居室需要用心去创造。才能有和谐温馨舒适的家。

  (出示课题----和谐温馨的生活空间)

  教师:

  和谐温馨的生活空间,展现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体现着人与建筑的和谐,人与生活空间的和谐统一。

  (放映---家居设计录像)

  同学欣赏艺术设计师在居室中对色彩的大胆采用。

  教师:家庭居室的色彩是否合理是直接影响到使用者的生活的,也是最能体现家居设计的设计思路的。这里有设计师用色独特,设计大胆的作品。

  (出示资料图片)

  “我爱我家----名人说家” 教师:请学生假设自己是《我爱我家》的`英达导演,来分析英达家的装饰用色。

  学生:假如我是英达导演,选用的是中国传统的家具设计和装饰用色。

  追求古香古色的风格。

  刘欢的家装饰的色调比较重,用了别人很少用的黑色,时尚,大胆。

  教师总结:家居色彩的独特魅力,是继承传统,是表达个性,是展现自己的一种方式。用色是和家居的整体设计相吻合的。

  二. 色调与人的视觉心理

  (出示图片资料 ---居室相同,色调不同)

  师: 这是一组居室相同,但是色调不同的家庭居室设计。请同学找到色调搭配不合理的色彩组合。

  生: 学生自由讨论。

  最佳的居室色彩设计,色调不能乱。整个设计要有统一的色调。颜色杂乱会破坏人的视觉。色彩运用好,就可以有好的效果。

  (出示图片资料 ---色调和人的视觉关系)

  生: 主色调的居室。有红色调,黄色调,蓝色调,多种色调的组合,一种色调的组合。

  教师总结: 居室的色调可概括为暖色调,冷色调,中性色调,对比色调,调和色调等等。

  (出示图片资料---- 红色、绿色的自然联想和情感联想)

  师: 色彩运用的好,就需要了解颜色的各种变化。

  红色:

  生:(讨论析出 )看到红色会联想到日出,太阳,国旗。给人以热烈,温暖的感觉。

  (出示图片---以红色调为主的居室设计)

  师:以红色调的为主的居室设计,温馨浪漫,卧室和客厅的方面比较多,

  如果能把色调的明度和纯度提高或者降低,色调的选择会更多,更丰富。

  绿色:

  (出示图片--讨论析出)绿色自然联想和情感联想。

  生: 看到绿色会想到春天和树叶,草地,给人青春,希望,和平的感觉。

  (出示图片-以绿色调为主的居室设计)

  生: 以绿色调为主的居室设计,清新,明净。心态平和。可以用在厨房,客厅等房间。

  (出示图片----对比色为主的居室设计)

  生: 色彩鲜明的色调,给人的感觉强烈,醒目,给人以明快,鲜明的特点。

  师总结:

  1.家庭居室是一个整体,在色彩设计上要有一个统一的构思;也要根据不同居室的功能和特点也有所区别。

  2. 家庭居室的设计色彩主要体现在:墙面、地面、家具设置、装饰物品等方面

  3. :“我爱我家”设计宝典:

  主题要“明” :一旦定下来某一种风格就不要轻易改变,有时候我们在选择居室色彩的过程当中会不由自主地被一些其他的色彩、造型所诱惑,最终将所有的喜好都集于一室,布置成了大杂烩。

  墙面要“色” 白色是传统的色调,而要独特的个性特性就是用色大胆,其中一点就是要有大面积的彩色墙面。因此,要打破墙面由浅色一统天下的局面,让我们墙面也“秀”一把。

  用色要“准” 不是所有的色彩作为装饰都好看。也要注意用色,而这些色往往是从多色中提取,比如黄色、蓝色、橙色等色,这样做会比较保险。

  教师总结:

  家庭居室是每个人都可以用心去创造的空间,是个展现美好生活的途径。更是体现个性的一个方式。在相同的空间可以展现多种的装饰风格。

  教学小结:赤橙黄绿青蓝紫 ,色彩无处不在。她们宛如一道绚丽的虹,点缀着自然和生活。丰富人们的视觉感受,又赋予居室个性的节奏和个性色彩。我们的居室在同学们大胆的设计下,一定会象这些多彩的颜色一样各具特色,各具魅力的。我们的家也会真正成为我们施展个性,表达自我的一个途径,也会真正成为我们心灵的港湾。

初中美术教学设计3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收藏的意义与价值,了解博物馆的不同类型,学会从博物馆的自身规模和定位出发,选取艺术品收藏。

  过程与方法:通过赏析、讨论和探究,学习博物馆藏品分类的方法,提高艺术审美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对收藏品的兴趣,能够有效利用课余时间参观不同类型的博物馆,扩大知识面。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从博物馆的定位和规模出发,选取合适艺术作品收藏。

  难点:感悟收藏品的意义与价值。

  三、教学过程

  活动一:融合新闻,设疑导入

  播放故宫展出《清明上河图》时的相关图片及新闻,并提出问题:

  你们都看到了什么?谈谈你的感受。(人山人海,非常拥堵。)

  学生回答,教师顺势引导:我们去故宫看展览多么不容易,那么故宫中除了藏有名贵书画,还有什么?又为何收藏?今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一起走进收藏的故事,板书课题《走进收藏》。

  活动二:走进馆内,体验感悟

  1.博物馆的类型

  教师播放多媒体课件,以“解说员”的身份,简要介绍故宫博物院成立的背景,随机展示馆内各收藏厅的收藏品。并提问:

  ①馆内主要收藏有哪几种类型的.艺术品?(书画、档案、器物……)

  ②《清明上河图》属于其中哪一类别?(书画)

  学生以“参观者”身份认真欣赏并发言,教师小结:故宫博物馆收藏主要是明清时代遗留下来的皇家宫殿和古书画、古器物、宫廷文物、书籍档案等旧藏珍宝。

  教师展示四种博物馆类型,并设问:根据收藏品的不同,故宫博物馆属于哪一类别?

  学生交流探讨,教师总结:博物馆类型有历史博物馆、自然科学博物馆、文化艺术博物馆和综合博物馆。故宫收藏品种类众多,属于自然科学和社会双重属性的综合博物馆。

  2.博物馆藏品选择

  继续展示《兵马俑》《溪山行旅图》和蝴蝶标本、赣傩面具等多件藏品,设置情景,引导学生同桌之间讨论,并提出问题:

  你们能将这么多的藏品正确放入不同博物馆的购物车吗?是如何判断的?

  学生大胆回答,教师小结:秦始皇是重要的历史人物,因而兵马俑属于历史博物馆。蝴蝶标本、生物化石等反映了自然的演变过程,属于自然科学博物馆。《溪山行旅图》反映书法、绘画等属于文化艺术博物馆。

  教师播放《鉴定》片段,并提问:

  是不是所有年份永久的物品都可以纳入博物馆内收藏?看一看下面这些“宝物”是不是都可以当作博物馆藏品?

  学生讨论,发表见解,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小结:在选购藏品时,博物馆首先应根据本馆的定位来划分范围,做好计划,再组织相关的专家,从作品价值和品质方面来物色和遴选。

  活动三:布置任务,拓展提高

  1.教师展示多件不同类别的作品。学生之间小组讨论:

  假如你是一家博物馆馆长,从自身的规模和定位出发,你会选择收藏哪一件作品?谈谈你的理由。

  2.教师巡视辅导,随时解决学生疑惑,并提出可行建议。

  3.以发布会的形式展开,各组自行选取小组代表,积极分享自己关于作品的见解。

  4.同学之间交流评议,教师从美术术语的运用、博物馆定位的可行度方面总结评议,语言多以鼓励为主,师生共同评选出“最独具慧眼奖”“最佳口才奖”“最缜密思维奖”等奖项。

  (如山西博物馆:青铜器众多,山西历史悠久,可以把有关历史的藏品纳入博物馆。)

  活动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1.师生共同回忆本节课重点,并升华:藏品都凝聚了制作者的心血和智慧,是艺术的瑰宝。然而现在有很多藏品被破坏的新闻,提醒学生注意文物保护。

  2.课后请同学们多去博物馆等地方,陶冶情操,提升文化视野,并将体悟用绘画的方式表达出来。

初中美术教学设计4

  一、 设计思路

  (1)本课从选择学生熟悉的板报为切入口,把板报的设计、制作、欣赏、评说等知识元素和能力培养综合起来,激发学生对设计艺术的兴趣与探究,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设计能力、创新能力,以此形成在设计艺术方面基本的美术素养。

  教材第14 页介绍《钱江晚报》,通过观察它的作用、结构、比例、编排方式、色彩,可以了解平面设计,认识设计中体现的形式和规律。第15-16页介绍了四种常见的字体、书写方法、各种不同的变形美术字体。第16-17页介绍了刊头设计的范例、六种标题编排的方法。第17-18页介绍了两种不同的版面编排方法。第19页介绍了编排设计在板报中的重要性以及提供四种编排的样式给学生作业时参考。

  (2)本单元分三课时:第一课时,学习美术字以及刊头设计和标题编排,为第二、三课时的练习铺垫;第二课时,完成版面编排,以及铅笔底稿;第三课时,完成色彩稿。

  注重直观性教学,注重与学生的实际经验相结合,通过学生的设计练习,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创造性地处理综合信息的能力,大胆、自由地把所想所感的事物表达出来,体验设计制作活动的乐趣。

  二、 教材分析

  本单元位于浙教版初中一年级美术13册第三单元的内容,它是学生第一次学习设计课,了解字体的书写方法、标题编排、版面编排以及其重要性。也为第五单元《迎接新的一年》的设计与编排打下必要的基础。“有人的地方就有生活,有生活的地方就有美”,“艺术源于生活”。因此,本单元主要使学生通过体验生活的细节,了解板报的特点与设计方法。通过学习本单元的内容

  三、 学情分析

  学生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教师只有全面地了解学生的情况,才可能结合实际,有的方矢。本次教学设计针对的是某农村初中一年级的学生,由于地处偏僻,因此他们的学习基础较弱,对报纸与板报的设计了解甚少,但是他们的学习兴趣浓厚且求知欲强。在以往的学习过程中,他们没有学习过类似的设计课,对于本节课存在陌生感。并且处于青春期的他们仍以感性思维为主,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都还比较欠缺,需要教师的引导。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板报设计的基础知识,初步掌握字体设计、版面编排的基础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提高学生处理信息资源、独立思考、抓住关键、创造性表达的能力,学以致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美术、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字体的设计与版面编排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选择一种版面编排的形式,确立主题,收集相关素材,设计一幅有创意、有美感、有思想板报。

  六、教学方法 情景导入法、探究研讨法、多媒体辅助法

  七、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景,表达感受

  教师:展示一张常见的报纸,提问:报纸设计包含哪些内容?你认为在编排中应注意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板报设计包含的内容:字体、刊头和标题的设计、编排等。

  板书:板书设计

  (二) 传授方法,激发创意

  (1)教师提问:写美术字时应注意什么?如何进行刊头设计?标题编排怎样才能做得漂亮?结合课本的范

  例,学生讨论。

  (2)教师总结:隶书体:平整美观,活泼大方,蚕头燕尾。楷体:从字势看,隶书是向外扩散的,而楷书则是向内集中的。宋体:与楷书笔形相似,结构方正匀称,后来人们把它刻成书版印成书籍,成为一种规范的印刷体,横细竖粗。黑体:粗壮醒目、简洁明快。总体看,黑体所有笔画粗细均等。

  (3)教师在黑板上示范各种字体的书写方法。

  学生练习

  (4)刊头设计与标题编排。

  ①刊头与标题在板报设计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标题的位置、字体、大小、形状、方向的处理,直接关系到整个版面的视觉效果。

  学生思考:如果标题的位置、字体、大小、形状、方向改变,会产生怎样的变化?

  ②刊头和标题的内容要和板报的主题思想一致,可以采用纯文字或文字与装饰纹样相结合构成的形式。③出示多种图片,开拓学生视野。

  (三) 布置作业,尝试设计

  (1)提出作业的主题:以“我最喜爱的卡通形象”为内容,设计一个板报刊头,要求具有个性、活泼、色

  彩明快、简洁。

  (2)提供创作的建议:注重与自己的实际经验相结合,独立思考,结合板报刊头设计的知识,大胆、自由地把所想所感的事物表达出来,尽量做到与众不同。

  (1)小组内展示作业,互评作业。

  (2)选出典型作业,全班欣赏评述,教师小结。

  提供评价建议:①作品是否大胆、自由地表现出自己的感受;②作品是否有创意,与众不同;③作品的造型与色彩的表现是否和谐统一等。

初中美术教学设计5

  一、说教材:

  教材的地位了作用: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的一个学习内容,也是线条系列的一部分,本课编辑的目的是让学生在进一步体验线造型带给人美感的同时,了解,体验、感悟装饰画的艺术特点及其美感。

  二、说教法:

  为了便于学生理解装饰画与写实画的区别以欣赏、分析法为主,还采用了讲授、谈话法。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为主。

  三、说教学目标:

  知识:通过本课学习,了解装饰画的特点,感悟装饰画带给人的美感。

  能力:通过学习,能用富于变化的线条(色彩)创作一幅装饰画。情感: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情感及对美术学习活动的兴趣。

  四、说教学内容:感悟装饰画带给人的美感,能用富于变化的`线条创作一幅装饰画。

五、说教学重点:装饰画的特点及表现方法。

  六、说教学难点:如何表现出装饰画的特点。

  七、教学用具:图画纸或刮画纸,铅笔,勾线笔。

  八、说教学流程

  (一)导入(欣赏导入)一幅装饰画和一幅写实画进行对比,引出装饰画与写实画的区别。区别:装饰画与写实画不同,它偏重表现形式的装饰性,不强调真实光影和透视关系,注重色彩的象征性及整体的和谐,多以夸张、变形、的手法作画,给人以简洁、明快、强烈的艺术美感。引出课题:装饰画

  (二)讲授新课:

  1、装饰画的特点:构图:饱满、

  造型:夸张、变形

  色彩:鲜艳、对比强烈。

  2、对照丁绍光的重彩画作品讲解如何使构图看起来饱满,线条看起来概括,丰富,富于变化。

  3、简介“云南画派“代表丁绍光及其艺术作品的特点。 4。浏览有关装饰画的资料:概念、题材、起源、分类。

  5、出示两幅装饰画的半成品,几名学生到黑板前边来添画。师在下边总结:欣赏与临摹的作用。艺术来源于生活,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习惯培养善于观察的好习惯。

  (三)创作作品:

  学生用富于变化的线条创作一幅风格别致的装饰画。

  (四)展示作品:师点评

  (五)总结:从今天学生的作品上来看,同学们能够对今天学习的装饰画知识活学活用。下结课继续学习装饰色彩。来更好地表现装饰画。

  (六)板书设计

  装饰画构图:饱满

  造型:夸张、变形

  色彩:鲜明、对比强烈

初中美术教学设计6

  今天,我讲的是书法欣赏的《书法的结构之美》,下面我将从书法欣赏、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几方面对这节课的教学设计进行讲述。

  1.书法欣赏

  根据教学大纲要求而设计的教学内容;是以“欣赏·评述”为主,并结合“临写”于一体的综合课型,主要让学生感知、学习书法间架结构的法则和特点。采用自然万物和建筑

  结构等作比喻进行启发,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用生动的形象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书法形态。

  2.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心理、智力发展水平以及当前书法教学的实际情况,我将欣赏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①认知目标:欣赏书法间架结构的法则和特点,初步认识书法的结构之美。

  ②能力目标: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字形结构,并用形象的语言进行描述;按照要求用硬笔尝试临写不同书体,并能表述自己的心得体会。

  ③情感目标:通过赏析“形似物象”的例字结构的巧妙之处,结合临写和交流,让学生感受书法结构的美感,领悟“艺术源于人们对生活的体验”之真谛;按照所学书法结构知识,

  养成平时自觉规范书写的良好习惯等。

  3.教学重点难点

  ①教学重点:让学生认知书法“端正平稳”、“均衡对称”、“疏密匀称”等的结构之美。

  ②教学难点:让学生在临写时加强对字形的整体把握,自觉养成规范书写的良好习惯。

  在课堂欣赏课的教学中,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让学生欣赏探究创造,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知识的能力,让学生保持高度的探索欲、尝试欲,并通过实际的操作,让学生更多地

  体验一种成就感,进一步激发他们强烈的创造欲望。在整个教学流程中,我主要采用的教法是:问题发现法,比较分析法,示范指导法,临写体验法,直观展示法,欣赏评述法。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由音乐韵律的动感情景导入教学,再由“整体感受”,让学生在书法练习纸中临写“中、盖、人、台”等例字,较好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求知欲望。在合

  作探究环节,通过课件展示,加深了学生对“均衡对称之美”和“疏密匀称之美”的认识。在展示交流环节,要求掌握初步的临写技能,挖掘潜能,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本节课的基本教学流程如下:

  第一部分:导入目标。用《高山流水》的音乐韵律之美来导入展示课题《书法的结构之美》,后分步展示本课的认知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让学生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

  为下面设计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环节做好铺垫。

  第二部分:自主学习。首先,让学生结合问题“中国书法与中国建筑的结构规则有何联系”,随后播放形似物象的“高、台、至”的课件,整体感受“中国书法与中国建筑有着

  一致的结构规则”。其次,导学“端正平稳之美”:让学生“独学”后回答所选字“中、盖、人、台”都通过什么对照,体现了书法结构中什么位置起到的端正平稳的作用?再次,让学生

  欣赏感受课件“端正平稳之美”两张的图片,在练习纸中临写“中、盖、人、台”,体验楷书的笔画特点,养成“练字先练眼”和“自觉规范书写”的良好习惯。

  第三部分:合作探究。导学“均衡对称之美”:首先,让学生欣赏课件前两张图片“山、莫、暴、无、奉、禁”,思考“图片所选字体为什么,其结构有何特点,字形呈啥状?”

  这一问题。其次,教师深入各学习小组督导学生合作探究,让学生代表对学习成果发表看法,营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氛围。再次,播放课件例字“禁、及”,师生一同分析“禁、

  及”的结构,教师临写示范。

  导学“疏密匀称之美”:首先,依次播放课件“登、群”“妙、张”,让学生思考“重复笔画的排列分布应怎样,左右部件的向背应做到怎样?”这一问题,在赏析中领悟“疏

  密匀称”结构之美,并形成“看法”上的共识。其次,播放课件“妙、张”,让学生思考“下面两个字哪个向而相犯了?哪个背而相离了?”这一问题,以提高学生的归纳、评述能力。

  第四部分:展示交流。首先,以《高山》作为背景音乐,播放课件“临写提示”和例字“古、六、自、高”,引导学生比较分析例字“古、六、自、高”的比列、位置、重心和

  外形,让学生养成“练字先练眼”的良好习惯。其次,进行临写指导;②再次,教师巡导、组织学生“互评”,在增强学生的“互动”意识的同时,进一步让学生明确笔画的典型特征。

  第五部分:达标提升。首先,提出“我们这节课学习了哪些书法的结构之美?”这一问题,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使学生的知识体系系统化,力争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

  其次,让学生思考课件中的书法的结构之美外,并在愉悦中感受“书法的结构之美”,激励他们品尝收获、体验成功,进一步强化他们积极奋发进取的价值取向。

  书法课的板书应融书法与一体,因此,在教学中,我会将书写过程与板书相结合,将范帖与多媒体课件相对应,做到直观清楚,突出主题,照顾全面

  >学情分析

  本课内容有些深奥,对12/13岁七年级学生理解力和认识水平达不到。为了化难为易,教材出示了大量建筑图片和自然景观摄影照片,如:中国古代四大名楼滕王阁、天安门、故宫太和殿、人民英雄纪念碑。还有企鹅、鸭子、朱、白头翁、蜻蜓等具有和谐之美生存法则之自然景观予以佐证,帮助学生理解对一个个汉字的分析、欣赏评述。 对我们基础学科教育较薄弱的学生,故教材内容略显深奥,七年级学生们达到会欣赏评述、会书写美观还有些欠缺,因此教学中必须针对实际,化难为易,在有限的40分钟分析30多个字纯粹不可能,因此老师必须很好地整合教材、制作课件、组织课堂,精讲多练。

  《书法的结构之美》效果分析

  欣赏书法间架结构的法则和特点,初步认识书法的结构之美。

  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字形结构,并用形象的语言进行描述;按照要求用硬笔尝试临写不同书体,并能表述自己的心得体会。

  通过赏析“形似物象”的例字结构的巧妙之处,结合临写和交流,让学生感受书法结构的美感,领悟“艺术源于人们对生活的体验”之真谛;按照所学书法结构知识,养成平时自觉规范书写的良好习惯等。

  让学生认知书法“端正平稳”、“均衡对称”、“疏密匀称”等的结构之美。 让学生在临写时加强对字形的整体把握,自觉养成规范书写的良好习惯。

  在课堂欣赏课的教学中,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让学生欣赏探究创造,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知识的能力,让学生保持高度的探索欲、尝试欲,并通过实际的操作,让学生更多地体验一种成就感,进一步激发他们强烈的创造欲望。在整个教学流程中,我主要采用的教法是:问题发现法,比较分析法,示范指导法,临写体验法,直观展示法,欣赏评述法。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由音乐韵律的动感情景导入教学,再由“整体感受”,让学生在书法练习纸中临写“中、盖、人、台”等例字,较好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求知欲望。在合作探究环节,通过课件展示,加深了学生对“均衡对称之美”和“疏密匀称之美”的.认识。

  让学生结合问题“中国书法与中国建筑的结构规则有何联系”,随后播放形似物象的“高、台、至”的课件,整体感受“中国书法与中国建筑有着一致的结构规则”。其次,导学“端正平稳之美”:让学生“独学”后回答所选字“中、盖、人、台”都通过什么对照,体现了书法结构中什么位置起到的端正平稳的作用?再次,让学生欣赏感受课件“端正平稳之美”两张的图片,在练习纸中临写“中、盖、人、台”,体验楷书的笔画特点,养成“练字先练眼”和“自觉规范书写”的良好习惯。

  让学生欣赏课件前两张图片“山、莫、暴、无、奉、禁”,思考“图片所选字体为什么,其结构有何特点,字形呈啥状?”这一问题。其次,教师深入各学习小组督导学生合作探究,让学生代表对学习成果发表看法,营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氛围。再次,播放课件例字“禁、及”,师生一同分析“禁、及”的结构,教师临写示范。

  >的教材分析

  根据浙教版《书法》的教学大纲要求而设计的教学内容;是以“欣赏·评述”为主,并结合“临写”于一体的综合课型,主要让学生感知、学习书法间架结构的法则和特点。采用自然

  万物和建筑结构等作比喻进行启发,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用生动的形象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书法形态。

  在教学中注重让学生学会观察,学会评价。评价他任何自己的字,看到别人的优点,找到自己的不足,以评促写。

  通过写字教学,使明确教学生写字任重道远,这是一项常抓不懈的工作。需要教师的坚持,更需要学生的努力。为了把我们中国的汉字发扬光大,就让我们每一位教师做好学生的坚强后盾

  和指挥官,引领学生练就一手好字。

  >测评练习

  1让学生尝试临写“古”、“六”、“自”、“高”,并将自己的感受和临写的结果与同学相互交流。

  2思考“秒”“张”两字的向而不犯、背而不离。

  3尝试分析“欲”“额”“钟”“识”凳子的应让避就之美。 4分析“山”“出”“言”等字是主要笔画。 5分子“欣欣然,陶陶然”的形态变换之美。

  >的教学反思

  要上好写字课,首先要强调学生的双姿,只有坐端正,笔拿正,才有可能写好字。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制定写字姿势儿歌或不厌其烦的纠正学生的不良姿势。需要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形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其次,教师要详细指导写字的基本笔画、笔顺规则,要求每一个字,每一个笔画,都要注意运笔,注意笔画的轻重缓急,都要对照书本上的范字,一横、一竖、一撇、一捺……教师都要笔笔指导到位。教师的范写很重要。每次写字,都要在黑板上画好的田字格中示范,向学生展示写字的全过程。并且边演示边讲述:每一笔画的名称、运笔方法以及笔顺。强调这个字是什么结构,这样结构的自由什么特点,主笔是什么,存在怎样的规律,使学生脱离田字格一样会写字。写完一个字后还要从整体看这个字写得是否匀称,整体感觉如何,学生再加以模仿,使学生有一个初步的感性认识。

  再则,教师要鼓励学生学会临摹,临摹是一种练字的最好方法,学生练得多了,写得像了,无师自通。

  另外,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让学生学会观察,学会评价。评价他任何自己的字,看到别人的优点,找到自己的不足,以评促写。 最重要的一点,还是教师在教学中要手把手教孩子写,教师要坚持每节课指导一定量的学生,久而久之,学生便能体会书写的真谛。

  教师在任何时候,对学生的字都要严格要求,你对你的学生要求有多高,你的学生就能做得多好。

  总之,通过半学期的写字教学,使我明确教学生写字任重道远,这是一项常抓不懈的工作。需要教师的坚持,更需要学生的努力。为了把我们中国的汉字发扬光大,就让我们每一位教师做好学生的坚强后盾和指挥官,引领学生练就一手好字。

  >课标分析

  书法的结构就是点画组合的规范和规律。本课旨在帮助学生了解书法间架结构的法则和特点。“结构”指组成整体的各部分的搭配和安排,有结合、构造的意思。教材用形形色色的自然万物和建筑结构等作比喻进行启发,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用生动的形象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书法形态。

  知识与能力目标: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字形结构,并用形象的语言进行描述。 过程与方法目标:能够按照要求临写不同字体,并且能够表述自己的心得体会。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能够按照所学书法结构的知识自觉规范平时的书写方法。

初中美术教学设计7

  花 卉 装 饰 画

  教材分析:

  《花卉装饰画》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美术》教材(冀教版)第14册第3课,本课的设计以“花”的造型变化为切入点,让学生欣赏和感受花儿的美丽,通过大胆畅想和表现的方法,采用概括、归纳和夸张的手法,设计绘制出美丽的花卉装饰画。培养学生用心观察生活的习惯,多角度认识和变形生活中的事物,美化生活空间。 学生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刚刚完成从小学到中学的过渡,一方面他们保持着强烈的好奇心和表现欲望,渴望成功和被肯定;另一方面他们的抽象思维开始占有相对优势。通过观察和引导,能够对事物本质特征有一定认识。能够独立思维和完成一定的任务。 教学思路:

  通过播放花卉幻灯片,引起学生对花卉装饰画的兴趣,以视频的方式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探究花卉装饰画的特点和形式,能够独立完成一幅花卉装饰画。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能够欣赏和感受花儿的美丽,知道花卉装饰画的一些基本手法 ,例如:概括、归纳和夸张。

  2. 过程与方法目标:能够运用自己设计、绘制的.装饰画,美化生活空

  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够大胆畅想和表现,抒发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健康的审美观念;培养学生观察体验生活中的乐趣与情感;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增添幽默和智慧,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

  教学重点:运用装饰画的基本手法对花卉进行取舍、夸张和变形。 教学难点:尝试用夸张、变形、手法设计花卉装饰画 课 时:1课时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花卉图案

  学具准备:铅笔、水粉颜色、水粉笔等色彩用具、花纸

  课后反思:

  作为老师,不仅仅是简单的把课本上的知识灌输给学生,而应更进一步的拓展课本内容,把所教知识和学生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使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受到美的熏陶,身心得到健康成长。因此在本课教学中,我注重学生的参与意识,让他们充分活动起来,提出自己的观点,叫他们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同时我还注重了学生之间的互动,通过观察——分析——讨论——探究——欣赏,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作能力。注重学生之间的情感体验和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同时我还注重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比如叫学生了解,发现花卉装饰画在生活中的运用之后,在运用所学知识表达对生活的认识和理解,这样,这些知识就不再是枯燥的凌驾于情感之上了,就会生动地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体现了教材的一种人文精神。通过启发引导,学生能过比较深入地挖掘生活中与花卉有关的问题,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良好,实现了教学要求,达到了教学目标。但我觉得还应该在今后的教学中要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

初中美术教学设计8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单色版画的艺术特点,结合材料与制作方法,创作一幅生动有趣的单色版画。

  过程与方法:通过描述、分析,感受其肌理美、印痕美与层次美,并在艺术实践中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验单色版画的创作乐趣,激发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提高自身审美趣味。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单色版画的艺术特点,创作一幅单色版画作品。

  难点:结合各种材料与制作方法,能创作出形象生动有趣的单色版画。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激趣导入

  教师演示用手指蘸取一种颜料,在绘有树枝的画面上拓出手印,形成树叶的图案。并提问:以上演示与以往的创作方式有何不同?学生观看并回答:用拓印的方式完成。教师总:艺术的`形式各异,这种用一种色彩拓印而成的叫做单色版画。引出课题《单色版画》。

  环节二:描述分析

  1、教师出示《镇宅神虎》木版年画,提出问题:

  (1)作品中拓印的是什么形象?给人怎样的感受?

  (2)为什么使用红色进行渲染?

  学生欣赏并回答问题:一只气势威猛的老虎;形态生动逼真,呼之欲出。采用红色是要符合主题中避除妖邪的寓意。教师总结:版画是美术的一类重要画种,木刻则是传统版画的主要制作形式,具有独特价值与地位。

  2、继续出示作品《戴花的女人》《儿童版画》《大蜻蜓》,思考问题:

  (1)作品中有哪些内容?造型方面有怎样的特点?

  (2)《戴花的女人》中正面人物形象与侧面形象的刻画有什么不同?有什么作用?

  (3)仔细观察《儿童版画》《大蜻蜓》由哪些材料制作而成?具有怎样的独特美感?

  学生对比观察并分析得出:

  画面内容:人物、动物、植物;

  特点:生动有趣。

  不同:正面人物采用阴刻,侧面采用阳刻;

  作用:不同刻法能丰富画面效果。

  材料:由吹塑纸、纸板与各类的树叶制作而成;

  美感:具有肌理美、印痕美以及黑、白、灰关系的美感。

  教师:感受单色版画中的独特美感,即肌理美、印痕美以及层次美。

  3、教师出示不同类型版画作品,并提问:

  (1)依据制作方式可以将版画分为哪几种类型?

  (2)结合课本总结剪贴纸版画与吹塑纸版画的制作方法是怎样的?

  (3)创作一幅好的版画应从哪几方面入手?

  学生小组讨论并汇报:

  类型:凸版、凹版、孔版和综合版。

  制作方法:剪贴纸版画运用剪或刻进行造型,再贴于底板上,形成凸版;吹塑纸版画用各类工具刻画出划痕,形成凹版。

  一幅好的版画要切合主题、布局巧妙、造型生动、恰当的表现形式。

  教师:优质的版画作品需要潜心揣摩才能创作出来。

  环节三:示范讲解

  分发各种材料,分析其形状、纹理等特性,启发创意联想。示范纸版画的制作方法,师生共同总结步骤:1。剪刻;2。制版;3。涂色;4。拓印。其中重点讲解如何将制好的版均匀的拓印出来。

  环节四:实践展评

  1、布置活动练习:自选制版材料和方法,单独完成一幅单色版画或者以分组的形式完成主题系列单色版画,并注意安全用刀与卫生问题。教师巡视辅导,提示要点:画面形象切合主题,油墨或水色拓印均匀等。

  2、组织学生展示作品,小结评价学生扮演艺术家与评论家的角色,进行自评、互评,教师点评。

  环节五:小结作业

  小结:总结重点知识,并升华情感,引导学生养成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提高自身审美趣味。

  布置作业:搜集鲁迅版画运动的故事,同学之间相互交流。

  四、板书设计

初中美术教学设计9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体验和感悟传统纹样寓意吉祥的精神特征,认识和了解连续纹样。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讨论、对比了解连续纹样的骨式特征并绘制连续纹样。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能够把纹样应用到生活中,美化生活环境。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感悟传统纹样的精神特征,了解连续纹样的骨式特征并绘制连续纹样。

  难点:创作绘制出美丽的纹样并应用到生活中,装点我们的生活。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播放纪录片《原始社会的彩陶纹样》,请同学们说一说看完之后的感受?这些原始彩陶身上的.纹样,是原始先民艺术的结晶,代表了原始先民们祈求丰收、祝福本氏族人员兴旺的愿望。教师提问:在现实生活中都在哪些地方见过纹样?学生回答:衣服上、墙壁上、器皿上等,纹样的设计历史悠久,这些纹样又是如何创作出来的呢?引出课题《纹样的魅力》。

  环节二:描述分析

  1.初识纹样

  教师运用多媒体,出示作品《亚窦方罍》《花卉纹六角银盘》,提出问题:作品由哪些纹饰组成?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亚窦方罍》作品中的纹饰有鸟纹、弦纹、夔龙纹、饕餮纹等;《花卉纹六角银盘》有折枝花卉、莲花等纹样;教师继续追问这两个器皿身上的纹样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不同呢?《亚窦方罍》的纹样高度概括,富有神秘色彩;《花卉纹六角银盘》的纹样繁复、细腻,富有生活气息。

  2.探究纹样特点

  组织连一连活动,出示花卉单独纹样、自然形适合纹样、圆形适合纹样,让同学们根据这些纹样的特点得出纹样常见的两种类型:单独纹样、适合纹样。并说一说你为什么要这样连,依据是什么?学生连线并回答后,教师总结:单独纹样是在纹样四周与其他形态不产生结构关系、能够独立存在的纹样;适合纹样是指适合一定外形限制的纹样。

  3.连续纹样骨式

  教师展示教材中的二方连续纹样作品及其骨式,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

  ①二方连续纹样是什么?(二方连续纹样亦称“带状纹样”,是纹样的一种组织方法,是由一个单位纹样向上下或者左右两个方向连续反复而形成的纹样)

  ②它们排法有哪些?(散点式、直立式、倾斜式、波纹式、结合式等)

  环节三:示范讲解

  教师示范波纹式骨式排法作品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1.以荷花形象为设计纹样雏形;

  2.用流畅的线条勾画出纹样;

  3.按照波纹式骨式排法左右连续示范两个相同纹饰组合在一起;

  4.最后把设计好的纹样装饰在书籍的封面上。

  环节四:实践展评

  1.布置活动练习:观察身边可以用于设计的素材,设计一幅纹样作品。教师巡视辅导,辅导要点:注意设计形象的穿插、大小的错落、简繁对比、色彩呼应、及连接点处的再加工等变化。

  2.组织学生将作品剪下来,并选择合适的背景,装贴组成集体作品集。教师引导学生可从色彩、构图、线条等多方面评价作业。

  环节五:小结作业

  1.总结重点知识,并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认识到纹饰其实是图案的一种,而图案是一个多层含义的概念一般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的。它是在工艺、材料、成本、美观、实用功能等条件的制约下制成的图样、模型、装饰纹样等方案的通称。

  2.作业是请学生课后运用学到的方法预习四方连续纹样,为下节课讲《四方连续纹样》作铺垫。

  四、板书设计

初中美术教学设计10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铅笔淡彩在工具、材料、色彩等方面的特点,初步掌握铅笔淡彩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欣赏、讨论掌握铅笔淡彩的绘画技法,尝试用铅笔淡彩的绘画方式记录身边的景物。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验造型的乐趣,提高动手实践能力,激发热爱生活,关注艺术,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铅笔淡彩的绘画技法。

  难点:铅笔淡彩中色彩的调和方法。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直接在画纸上用水彩颜料进行描绘,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问题:水彩与之前学习过的水粉有什么区别?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总结:透明、薄等特点,并追问:水彩画又可以分为哪几类?展示铅笔淡彩作品,进而引出课题《铅笔淡彩》。

  环节二:交流探讨,欣赏作品

  1、展示水彩画与铅笔淡彩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并思考:这几件作品有什么不同?

  学生观察思考,教师总结:水彩画使用水调和水彩颜料进行作画,强调色彩的透明;而铅笔淡彩在强调色彩的同时体现线条。

  2、继续展示《蔬果》《圣维多克山》《植物图鉴》等作品,小组讨论:这几件作品有什么异同点?

  学生交流探讨,教师总结:

  不同:《蔬果》《植物图鉴》描绘精细,注重物体轮廓线的`描绘;《圣维克多山》不求具体的形象轮廓,表现的更加自由,注重线条的表现,色彩更加的轻薄。

  相同:在素描的基础上进行色彩的描绘。

  环节三:示范讲解,实践练习

  1、讲授铅笔淡彩所用的工具材料。

  2、学生在画纸上尝试水彩颜料相互调和、叠加等,并思考:有什么样的色彩效果?

  学生动手尝试并回答,教师总结:水越多,明度越高,纯度越低;两个颜色调和会产生第三种颜色;颜色叠加后会使色相、明度、纯度发生变化。

  3、教师示范铅笔淡彩的绘画步骤:

  (1)用铅笔画出草稿,定好大体的位置;

  (2)画出大概的形,铺上大致的明暗;

  (3)薄薄地涂上色彩;

  (4)细致刻画,调整完成。

  4、布置课堂作业:用铅笔淡彩的方式记录身边的景物。学生练习,教师巡视辅导。

  环节四:展示评价,小结作业

  1、展示作品,并从形象、构图、色彩等几个方面进行自评、互评、师评。

  2、总结升华:总结铅笔淡彩的特点并引导学生要多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运用淡彩的方式记录生活。

  3、作业:寻找一定的特殊媒介(盐)并将其运用到水彩画中。

  四、板书设计

  (略)

初中美术教学设计11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手绘的特点。

  2.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表现生活。

  3.获得美术创作的体验,提高造型表现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

  徒手画是一种独特的绘画方式,它不仅不受技法的约束,而且还具有广泛的适用性,是一种以简便的工具和简练的线条来描述对象、进行表达与交流的有效手段。学生在正式学习绘画之前,首先要学习的就是具有美术特有的审美思维,即想法,这节课所要带领学生学习的就是一个多角度的观察能力训练为接下来的想法养成做铺垫。

  三、重点难点

  1.重点:学会多角度观察的方法。

  2.难点:用多角度观察去表现物体。

  四、课前准备

  1.教具:教材、课件、音乐、板书、叶子道具、示范

  2.学具:深色硬笔、图画纸、叶子道具

  五、课时安排:

  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

  ①.师:我们先来欣赏几张图片,看完之后谈谈你的`感受。

  播放从水底往天空拍摄的摄影作品,学生欣赏。

  ②.学生谈感受:跟以往不一样的视角……井底之蛙,青蛙的视角……世界变的不一样……

  师:那么今天我们也从不一样的角度去表现一样物体。

  2.新授:

  ①.打出课题《多角度表现物体》。

  师:老师给你们每个人都准备了一份礼物,就放在桌上,现在可以打开了。

  学生拆礼物

初中美术教学设计12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画家,学习山水画马远的《踏歌图》在用笔、用墨、皴法和构图等方面的特点,学习鉴赏中国山水画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探究与对比欣赏的方法,了解踏歌图的艺术特色。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感知美、欣赏美的能力,增强对中国传统绘画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踏歌图的艺术特色。

  难点:学习欣赏方法,并尝试独立欣赏作品。

  三、教学过程

  活动一:激趣导入

  教师借助多媒体播放宋代民间踏歌时的欢快场景,提出问题:你听说过这种舞蹈形式吗?人们往往在什么时候会跳这种舞蹈?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踏歌,是中国的传统舞蹈。这一古老的舞蹈形式源自民间,远在两千多年前的汉代就已兴起,到了唐宋年间更是风靡盛行。所谓“丰年人乐业,陇上踏歌行”。而南宋画家马远就用自己精湛的中国画技艺为我们留下了极为珍贵的记录资料。由此引出课题《踏歌图》。

  活动二:描述分析

  1、教师展示《踏歌图》,介绍作者及创作年代,引导学生观察画面并提问:在这件作品中看到了什么?

  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总结:南宋画家马远的《踏歌图》貌似是山水画实则是风俗画,画家表现了阳春时节雨后天晴的京城郊外,几个老农带有几分醉意地在田埂上踏歌而行的欢乐情景,故名《踏歌图》。

  2、教师继续提问:画家用了怎样的线条和色彩描绘山水的?这样的描绘给你什么感觉?

  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总结:画家用简括的线条,清秀的.色彩,巧妙地把山环水抱的复杂景物画得远近分明,远山奇峭,近石方硬,给人清旷秀劲之感。

  教师补充讲解:山石运用斧劈皴。

  3、教师展示《踏歌图》和《溪山行旅图》作品,引导学生对比分析,并提问两幅图在构图上有何不同?

  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总结:《溪山行旅图》为全景构图;《踏歌图》为边角之景,喜作山之一角,水之一涯,正是马远典型的艺术风格,人称“马一角”。

  4、多媒体展示《踏歌图》的题诗:“宿雨清畿甸,朝阳丽帝城。丰年人乐业,垄上踏歌行。”引导学生仔细阅读并结合作品内容体会作品的意境。

  活动三:总结解释

  1、师生共同总结《踏歌图》的艺术特色。

  2、小组讨论:从哪几个方面欣赏一幅山水画作品?

  学生交流探讨,教师总结:作品背景、内容、感受、形式、意境等方面。

  活动四:比较欣赏

  教师在PPT中出示马远的另一幅代表作品《寒江独钓图》及相关资料,提示学生根据《踏歌图》的欣赏方法赏析此画,3分钟后,请学生扮演讲解员介绍此画。

  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总结:南宋画家马远的《寒江独钓图》以严谨的铁线描,画一叶扁舟,上面有一位老翁俯身垂钓,以淡墨寥寥数笔勾出水纹,令人觉得江水浩渺,寒气逼人,而且空白之处有一种语言难以表述的意趣,可取唐人诗意——“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活动五:小结作业

  1、师生共同总结《踏歌图》的艺术特色。

  2、请学生在课后搜集南宋山水画家的资料,并找出与马远的艺术特点类似的画家。

  四、板书设计

初中美术教学设计13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色彩调和的概念、分类和表现方法,能对不同的美术作品和色彩现象进行色彩分析。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优秀作品的赏析和对于色彩调和的体验,色彩分析能力和造型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自主探究意识,对色彩的兴趣,充分感受色彩调和含蓄的美,关注色彩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了解色彩调和的概念,掌握色彩调和的方法。

  【难点】

  对美术作品进行色彩分析,辨识出其中的色彩调和关系。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图片展示,激趣导入

  教师出示课件,展示四幅图案分别代表春、夏、秋、冬,请学生将图案与其代表的季节一一对应。提示大家感受四季风景的色彩和谐关系,顺势引出课题《色彩的调和》。

  环节二:感知作品,提出问题

  出示莫奈的作品《池塘》,提问:画面中有哪些色相?这些色相在色相环中有什么关系?

  学生通过观察并回答:蓝、绿,它们属于相邻的关系。

  进而继续追问:画面描绘了什么内容?给人什么感觉?学生举手回答:莫奈运用蓝色和绿色描绘出静谧的夏日池塘景色。几块浓重的绿荫和点点睡莲以及桥栏的亮部使画面富有节奏,各种不同的绿色使画面达到了和谐的效果。顺势总结出色彩和谐的概念: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色彩放在一起时的效果,使人感受到的是一种统一协调的色彩现象。

  (一)了解同色相调和的方法

  教师展示蓝色调、绿色调和紫色调三个画面,请学生分析色调调和的色彩关系。

  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总结:以蓝色色调作品为例,底色偏湖蓝、稍亮,书桌和电脑偏钴蓝,稍暗,形成明度变化。明度不同、冷暖不同打破了容易产生的单调问题,从而使画面在统一中达到活泼、对比的`效果。进而总结出:同色相调和的方法,可采用明度变化、纯度和冷暖的变化。

  (二)了解不同色相调和的方法

  展示现代摄影作品《秋林》并提问:秋天的树林中都包含了什么颜色的树叶?它们在一起为什么显得那么和谐?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总结:秋天的树林呈现一派绚烂的橘红色,深深浅浅的大红、中黄、赭石、土黄等交替出现,虽有不多的绿色隐藏其中,但其零星的分布和较暗的色调也不足以和大面积的红黄色调抗衡,画面达到了和谐统一的效果。进而总结出:不同色相调和的方法,可采用带有某些明确色彩倾向的色调,弱化各色相的个性或直接采用灰色调进行统一。

  环节三:分析辨认,掌握方法

  展示教材中的四个花瓶,请学生辨认哪些是同色相调和,哪些是不同色相调和?

  结合刚才所学的两种色彩调和规律进行分析,进一步掌握色彩调和的方法后,教师运用同色相调和进行示范,学生观察学习。

  环节四:作品展览,交流评议

  1.布置活动练习:以教材中的花瓶图案为参考,为妈妈设计一块色彩调和的围巾。根据时间提示创作。教师巡视辅导,辅导要点:注意运用本课所学的色彩调和的知识设计围巾的色彩搭配。

  2.展示学生作品:从能否积极参与对色彩调和知识的认知、探讨色彩调和的原理等各个方面进行评价。教师引导学生从色彩、形象、想象力等多方面评价作业。

  环节五:课堂总结,开放作业

  1.总结重点知识,并升华情感,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更多关于色彩的美术现象。

  2.课下搜集色相调和在生活中其他领域的运用,下节课与同学进行分享。

  四、板书设计

初中美术教学设计14

  教材分析:

  本课的设置是让学生了解民间艺术美,发扬我国民族,民间优秀的艺术传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本课知识点与第一册的图案有相通之处,学习时可相互联系。教师在教学中应运用典型作品启发学生发现知识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与创造力,将民间艺术发扬光大。艺术历史悠久,它向产生发展同古代的风俗有直接关系,人们用它作为迎春、喜庆的装饰品,还广适应用到刺绣、印染、陶瓷等工艺中。具有单纯、简洁、明快、朴实、富装饰性的特点。一般来说北方粗犷朴拙,南方精巧秀丽。题材广泛,表现劳动人民生活、思想情感和审美情趣。其形式有阳纹、阴纹、点色、套色、分色、衬色等。使用简化、夸张和添加的造型装饰了法,着意艺术情趣和意境的表现。构成形式呈均衡或对称式。经起稿、剪刻和贴裱完成。剪刻时按先细后粗、先密后疏、先内后外、先上后下、先在后右的'顺序进行。在剪刻时阳纹要“剪剪相连”阴纹“剪剪相断”注意剪刻刀味。

  教学目的:

  唤起学生对民间艺术的热爱;使学生认识民间艺术,学会运用的基本技法制作作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重点:重点理解和掌握的造型装饰手法,培养学生创造性地设计作品能力。

  教学难点:是创作和正确把握纹样好连接与完整性。

  教学准备:作品若干,各色电光纸,剪刀、刀子各一把,2

  开白纸两张;投影仪。

  作业要求:能够在课堂上独立设计完成一幅窗花图样,做到造型

  单纯、简洁、富有情趣。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具。(l分钟)

  (二)学习新课(10分钟)

  l、教师出示邳县作品,问学生:这是一幅什么艺术作品?学生回答:。引出课题。

  教师讲述:这些作品出自邳县农民之手,它不仅表现了人们喜闻乐见的事物,也反映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丰富的艺术想象力。

  2、请学生欣赏课本(P17P18)作品。欣赏的同时归纳的题材种类。(教师板书)

  3、结合作品教师讲:是我国传统的民间艺术,历史悠久。大体上分为南北两大流派:北方粗犷朴拙,天真浑厚;江南精巧秀丽、玲珑剔透。的样式很多,这是窗花、墙花、门笺。喜花、枕花、礼花等。具有单纯、简洁、明快、朴实、富装饰性的特点。(教师板书)

  4、教师将展示给学生问:这些作品是运用哪些工具制作出来的?(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5、教师指图1、图2,用启发性的手势、语言提问:图1、图2都是人物头像,但在眉眼等细节上却用了截然不同的表现手法,那位同学发现了?(教师综合学生回答板书)教师再指图3图4问:用什么方法能让这两幅出现多种色彩呢?(学生回答困难,教师可用半成品给学生示范,结合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板书)。

  6、教师展示图5、图6、图7,讲:下面我们研究的造型装饰手法,图5这幅突出了人物的形态,而次要的细部却没有刻画,它采用的是什么方法?(学生回答,教师板书)教师指图6图7问:鱼和猪的形象和生活中的形象有什么差别?大家讨论一下。(同学讨论后回答,教师板书)

  7、教师展示图8、图5问:这两幅图的构成形式有什么不同?(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8、教师给学生做示范。示范时配以讲解,注意扩展学生的思路。如::运用折叠法剪的是光卉(图9),如果剪单独对称式的人物怎么剪(图5)?均衡式的呢?(图8)?

  (三)布置课堂作业,学生设计制作,教师辅导。先让学生认真观察图1图2,指出阳刻时应“剪剪相连”,阴刻时要“剪剪相断”。再让学生观察图9图10,指出对错。经过比较议论得出画纹样时必须注意纸的连断的结论。突破难点。

  (教学建议:展示和板书用投影仪)

  (四)展评学生作品,请部分学生阐述表现意图。

  (五)师生回顾本节课的知识点。并点题:以上学习的是的一般常识,剪刻纸来自民间,表现民间,我们要从民间中吸取营养,多看,多想、多动手,一定会创作出好作品。

初中美术教学设计15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传统中国画梅花的象征精神,掌握梅花的花朵、枝干的画法,能够用中国画的形式完成梅花的作品。

  2.通过观察、欣赏、讨论和实践练习,学会中国画梅花的绘制方法,提高造型表现能力。

  3.感受托物言志的人文精神,体会中国传统绘画所蕴含的情感,热爱中国传统文化。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中国画梅花的画法。

  难点:体会梅花的象征精神。

  三、教学过程

  活动一:激趣导入

  朗诵王冕的《墨梅》,请学生带着以下问题观看:

  1.作品主要以什么为主题?(梅花)

  2.诗中你能领会到梅花有怎样的精神?(傲骨独放的坚强意志,不同流合污的精神)

  学生回答,教师引导:中国画中梅花形象是多见的题材,梅花多为文人志向的载体在诗歌绘画中多作表达,是中国艺术载体中的重要表现元素。梅花以其高尚的品格备受尊重,大家想不想知道在中国画中梅花是运用怎样的.方法创作出来的,想不想也用梅花表达自己的情操志向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中国画的梅花。

  活动二:描述分析

  1.感受梅花寓意

  教师展示清代吴昌硕的《寻梅》,提出问题:

  (1)《寻梅》作品中的梅花给你怎样的感受?(傲寒独放、坚韧不拔)

  (2)作品和现实中的梅花有什么不同?(水墨勾勒、黑白无色)

  (3)画面由创作要素组成?(诗书画印)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梅花拥有着坚韧不拔的精神、吴昌硕先生以其特有的笔力遒劲表现更加彰显梅花的傲骨,画面结合诗书画印的创作要素,更加体现了作品的文人情怀。

  2.分析创作技法

  教师展示作品《寻梅》以及点画和勾花法创作的梅花,提出问题:

  (1)作品中的梅花由哪几部分组成?(枝干、花朵)

  (2)在进行枝干创作时需要注意哪些变化?(用笔急徐的变化和墨色浓淡来表现枝干的俯仰穿插)

  (3)作品中的梅花创作分别用了什么方法?(勾花法、点画法)

  (4)作品是怎样表现出花朵不同变化的?(表现出了梅花正、背、俯仰的不同姿态)

  学生回答,教师启发引导:我们在进行梅花创作时有点画和勾花两种最基本的画法,分别表现梅花不同的姿态,但是两种画法的共同特点是在创作时构图有都要注意花朵的俯仰、聚散之分;笔墨有浓淡、粗细之分;这样才会使画面显得更加生动和谐。

  活动三:示范讲解

  教师分别示范讲解梅花的枝干以及花朵的点画及勾花画法:

  1.枝干:中锋写枝(用笔急徐变化,墨色干湿浓淡结合);

  2.点画法:侧锋点画梅花花朵的正侧,花蕾和花蕊;

  3.勾花法:中锋画花瓣、花蕊(注意表现花朵的不同姿态)。

  活动四:实践展评

  1.请同学绘制一幅中国画梅花作品,可以选点画或者勾画任意一种表现方式。

  2.教师巡视指导。提示学生注意用笔的中锋侧锋、用墨的浓淡干湿、花朵的聚散、提款压印等。

  3.完成作品后举办“傲骨寻梅”中国画梅花画展,请学生自愿展示并介绍自己作品的内涵寓意、笔墨色的应用方法。

  4.其他同学从画面的布局、表现方法、用笔用墨及用色等方面加以点评。

  (如《无处可寻》:画面简洁生动,一枝梅由右下方穿出,用勾画法绘制、枝干遒劲花朵聚散有序。)

  活动五:小结作业

  1.请学生谈一谈本课收获,并进行情感升华:传统文化发新芽,梅花是我国传统花鸟绘画中常见的表现题材。当我们了解其背后所蕴含的人文情怀时会发现画面中的梅花不再是那支傲寒独放的野梅,而是一个有着远大理想而为之奋斗的“你我他”。这就是中国画的魅力,是值得我们继承弘扬的一门高级艺术。

  2.课后请学生向家人介绍自己的作品。

  四、板书设计

【初中美术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初中美术教学设计09-26

初中美术教学设计06-01

初中美术《设计与生活》教学设计07-09

美术教学设计06-10

美术教学设计07-18

美术教学设计优秀10-09

小学美术教学设计07-12

[优选]美术教学设计05-11

小学美术教学设计06-16

美术剪纸教学设计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