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

时间:2024-09-12 18:39:25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职工,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

  2, 读懂诗句,想象诗歌描写的画面,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3, 通过理解诗句,感受自然的美,陶冶学生爱美的情趣.

  教学重点:

  读懂诗句,想象诗歌描写的画面,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激情导入.

  1, 创设情景.

  (放西湖风景幻灯投影)

  师旁白:同学们,你们到过美丽的杭州西湖吗 它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被誉为人间天堂.不管是多年居住在这里的人们,还是匆匆而过的游人,无不为这天下无双的美景而赞叹.南宋诗人杨万里来到这里,看到这样的美景,情不自禁地吟诵起诗来……(放朗诵录音)

  2, 导入课题.

  这一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古诗,这首诗的`题目是《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二, 自主探究,1,出示学习要求:

  诗人杨万里是怎么写出西湖的美的呢 下面就请各小组的同学根据学习要求学习这首诗.

  学习要求:

  1, 读一读.(读读全诗)

  2, 说一说.(说说你对这首诗的理解)

  3, 议一议.(议议不明白的地方)

  3, 学生自学.

  (引导学生按照自己喜欢的学习方法,可以查找工具书或有关资料,也可以借助课后的注释自己学习这首诗,理解诗的大意,在小组内进行质疑,释疑.)

  三, 汇报自学收获.

  1,读通诗句.

  2,学生点评.

  师随机提示:我们在朗诵一首诗时,不但要读准诗句中每个字的音,还要注意诗的停顿,把握诗的节奏,读出诗的韵律.

  3,读懂诗句.

  引导学生自由阐述对整首诗或某句诗的理解.

  4,质疑.

  四, 创设意境,体会感情.

  1,创设情景,想象意境.

  当我们读到"接天连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句诗时,脑子里会呈现出一幅怎样的画面呢 下面请同学们听一段音乐,对照诗句,展开丰富的想象.

  2,自由发言,描述意境.

  (1)小组讨论,自由发言.

  (2)每组派代表上台描述意境.

  3,自主创作,描绘意境.

  请同学拿出彩笔把你想象出来的画面描绘出来.

  4,展示交流,表达感情.

  五, 指导感情朗读并背诵.

  同学们看,这么美的风景诗人只用这么简短的诗句就描绘出来了,这么美的风景,这么好的诗,我们应该有感情地朗诵并试着把它背下来.

  (1)小组自由朗读.

  (2)全班背诵.

  (3)学生配乐朗诵.

  六, 总结.

  引导学生谈体会

  七, 课外延伸.

  西湖是一首首诗,一幅幅画,一个个美丽动人的故事.古往今来,有多少名人志士为之惊叹,为之陶醉,写下了无数绚丽的诗篇.有我们刚刚学过的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有我们这节课学的《晓出净慈诗送林子方》,还有欧阳修的《采桑子》等等等等.今天老师要向大家介绍的是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也是一首赞美西湖美景的诗.

  (引导学生仍按照自己喜欢的学习方法学习《钱塘湖春行》).

  八, 作业.

  背诵并默写《晓出静慈寺送林子方》

  自选作业:

  (1)收集关于写景的诗歌(古体诗,现代诗都可以).

  (2)摘录背诵有名诗句,并学会运用.

  (4)根据收集到的诗歌,愿意画的把它画下来,愿意编成故事的把它编成故事讲给大家听.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理解“毕竟”、“映日”在诗句中的意思。

  2、背诵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3、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体验诗人的感情,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感悟诗情,感悟祖国山河的美好。

  教学难点

  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境。

  教具准备

  应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制作的多媒体课件

  采取措施

  1、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强化教学。

  2、结合“乐中学”的课堂教学模式,达到课堂教学“学中乐”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风景如画。从白雪皑皑的北国到诗情画意的江南,从苍茫无限的草原,到郁郁葱葱的林海,每一方山水,都是一幅美丽的图画,请同学们欣赏图片。(出示课件中的祖国风景图)

  我们的祖国不仅山美、水美、诗也美,千百年来,许多脍炙人口的诗句,陶冶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心灵。我们班的同学爱读诗、也爱背诗。今天,你们愿意再背几首吗?

  1、请同学们看着大屏幕背诵以下诗句。(出示《山行》、《小池》、《敕勒歌》、《望庐山瀑布》四首古诗及动画)

  2、这几首古诗有什么共同之处?

  这几首古诗都是写景的,都歌颂了祖国壮丽的山河。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写景的古诗。(板书课题)应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祖国风景的美好,激发学习兴趣。 应用课件中的动画,以图释义,回忆以前学过的写景的古诗,导入新课。

  二、知诗人,解诗题。

  1、齐读诗题。

  2、介绍作者。

  3、解诗题。

  这首诗写了哪里的景色?从哪个字眼可以看出来?

  介绍西湖,位于浙江省杭州市,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古往今来,人们用最美好的语言赞颂西湖,又用最凝练的语言对它的风景作出了不同的概括。其中最广为人知的说法是西湖十景。(出示课件中的西湖十景图)

  同学们,西湖美吗?看过如此美丽的西湖,此时此刻,你想对西湖说点什么呢?(同学们谈感受)

  作者杨万里为我们介绍的西湖又是怎样的呢?让我们在诗句中找一找吧! 用多媒体展示西湖美,激发学生学习这首古诗的兴趣。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三、读诗句,识新词。

  1、自由读。

  2、指名读。

  3、齐读。

  毕竟:到底。

  四时:四季,这里指六月以外的其他季节。

  接天:一直铺到水天相接的地方。

  映日:阳光照射。

  让学生通过读,体会诗句。

  四、抓字眼,明诗意。

  “诗情画意”,我们要融入诗情,感悟画意,先要把诗读懂。怎样才能把诗读懂呢?要学会“抓字眼,明诗意”。请同学们看注释,想想每句诗的意思,再用自己的话说给小组的同学。

  1、学习小组展开合作学习。

  2、汇报自学情况。

  3、师讲诗意,生答诗句。

  4、读全诗,体会每句话的意思。

  诗是最凝练的语言,让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走进西湖,看一看诗句的风光吧!(出示古诗的动画)让同学们根据课件中的注释,理解诗句。再通过课件中的动画,体验诗人的'感情,进一步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五、想画面,入诗境。

  我们在西湖的一只游船上,在朝阳辉映下,这无边无际的特别红艳的荷花和这一眼望不到边的碧绿莲叶,真是美不胜收,妙不可言呀!真是“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出示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

  1、想一想,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诗的前两句用感叹句表达了作者当时的心情,同学们能不能根据诗意用感叹句来表达一下你的心情。

  3、说话练习:

  (1)西湖太美了,不仅……而且……

  (2)无论是……还是……,西湖都……

  生闭上眼,假想在西湖的一只游船上伴随着轻快的音乐欣赏这美丽的景色,师读本段话创设情境,让学生更进一步感悟诗情,感悟祖国山河的美好。 让学生通过语言表达诗句的意思。感悟诗境。

  六、感情读,悟诗情。

  风光迷人的西湖,孕育了这千古流传的诗句,这首诗的流传,给西湖的景色增添了光彩,美丽的西湖景美、诗更美。请同学们伴随着轻快的音乐读一读诗句吧! 学生配乐(课件中的音乐)读全诗感悟诗情。

  七、拓展延伸。

  让我们再来欣赏两首描写西湖的名诗。(出示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望湖楼醉书五首》的读音和图片)

  我们的祖国,江山如此多娇,让我们用最美的语言描述她,用最美的诗句吟诵她,用最美的歌歌唱她吧!(出示祖国风景图,伴音乐,师读本句话,结束本节课)通过课件中的读音、图片和歌曲,让学生更进一步了解西湖的美、祖国更美。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3

  一、教材分析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小学语文第十册第23课《古诗两首》中的后一首。这是一首送别诗,作者抓住了那满湖的荷花荷叶作为写作对象,前两句议论,后两句写景,抒发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叹热爱之情。整首诗口语成诗,景色醉人,韵味十足。特别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句,意境广阔,给人无尽的喜悦和想象。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学习有节奏、有感情地诵读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结合画面,理解诗句的意思,品味重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二)能力目标:在理解感悟诗的过程中,能通过想象诗歌呈现的画面和朗读了解诗意。

  (三)情感目标:能感悟古诗内容、意境,体会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理解古诗的内容,体会古诗所描写的意境。

  2.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四、教学教法

  1.创设情景法:通过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六月西湖的美景,帮助学生理解古诗并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古诗表达的感情和描写的意境。

  2.情感诵读法: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并达到当堂背诵的程度,让学生在读中明义,在读中悟情。

  3.想象理解法:通过鼓励学生想象诗人当时的神态、心情以及和老朋友的对话,加深学生对于古诗的理解和对所表达感情的领悟。

  五、教学过程

  (一)激兴趣、导新课

  1.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风景如画。从白雪皑皑的北国到诗情画意的江南,从茫茫无垠的草原,到郁郁葱葱的林海,每一幅山水都是一副美丽的画。

  2.我们的祖国不仅山美、水美、诗也美,千百年来,许多脍炙人口的诗句,陶冶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心灵。我们班的同学爱读诗,也爱背诗,你们愿意背几首吗?

  3.这几首诗都是写景的,都歌颂了壮丽的山河。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写景的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二)知诗人、解诗题

  1.齐读诗题

  2.介绍作者

  杨万里:字廷秀,吉水人。他平时力主抗金,秉性刚直,立朝廉洁,遇事感言。他作诗主张师法自然,构思新颖奇特,笔调幽默诙谐,语言通俗活泼,风格爽朗轻快,人称“诚斋体”。他工于奇绝,以写景咏物见长,著有《诚斋集》。

  3.解诗题

  早晨从净慈寺出来送别林子方。

  (三)读诗句、识新词

  1.自由朗读。

  2.小组理解词语的意思后集体反馈:

  毕竟:到底

  四时:四季,这里指六月以外的其他季节。

  接天:一直铺到水天相接的地方。

  映日:阳光照射

  在教学时,我先安排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本诗中的词语,然后,再让学生把不理解的词在班上提出来,由师生共同解决。这样做,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只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这一教学理念。

  (四)抓字眼、明诗意

  1.“诗情画意”——我们要融入诗情,感悟画意,先要把诗读懂,请同学们看注释,想象每句诗的意思,再和同学交流。

  2.小组合作学习。

  3.汇报自学情况。

  到底是西湖的夏日,风景与其他季节完全不同。远远望去,在阳光照射下,满湖碧绿的荷叶,衬托着鲜艳的荷花,真是美丽极了!

  4.读全诗,体会每句诗的意思。

  5.诗是最凝练的语言,让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看一看诗句的风光吧!

  这个环节是本课的重要一环,教学的重点、难点都要通过这一环节得到解决。由于古诗词的教学,忌逐句讲解。让学生自读自悟,通过小组讨论,全班讨论交流来解决。同时教给学生抓住字词进行读议的方法,使学生在合作探究时既有的放矢又有法可依,使学生饶有兴趣的.积极的投入到学习活动当中。

  (五)想画面、入诗境

  引导学生感受诗歌描写的意境,在学生充分掌握了古诗的内容之后,进行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默写。从而使本课的教学目标一步步得到实现。

  课后反思

  执教这节《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时,我遵从了从整体感知到品读悟情,再到感情诵读的教学规律。在教学中,我力求做到教学从学生出发,在读诗题(净慈寺、林子方)、明题意、明诗意、品诗境、悟诗情等教学环节上都一一落实。上完这节课,我也知道了自己还需改进的地方:

  1、课堂上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及时调整教案,真正做到学定教。

  在教学“接天莲叶无穷碧”这句时,当我提问“莲叶怎么就接到天了呢?”学生都说莲叶很多,这时我反问他们“难道是莲叶长得很高,一直长到天上去了?”如果此时,我能及时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在他们说莲叶多时顺势引导他们向远处看,你们看到了什么?再向远处看,看到了什么?学生可能就会顿悟不仅莲叶多,而且面积广,给人一碧万顷的感觉!

  2、课堂上“写”的落实。

  整节课教学下来,学生读了,诵了,背了,但学生却没能拿起笔写一写。语文教学要扎实听说读写的训练,学生书写习惯的养成,书写能力的提升、情感的内化都离不开写!如果在这节课的教学中能安排3——5分钟的时间,学生或写古诗,或将自己从这首诗中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景象动笔写下来,这样学生的能力又会有一个新的提升!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4

  教材分析:

  1、课文的两首古诗,分别是宋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和唐杜甫的《绝句》。《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描绘的是六月西湖荷花盛开的独有美景,语言浅白,表达了诗人喜爱和赞美西湖美景的情感;《绝句》则通过朴实自然的语言,动静结合,远近交错,声色相衬,描绘了诗人所居的草堂周围明媚的春景,表达了诗人欢快愉悦的心情。诗歌语言浅显易懂,朗朗上口,有利于学生诵读理解。

  2、课文以中国画分别与诗歌相配,诗画对应,既给予学生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又有利于图文结合了解诗句内容,有利于激发想象画面说话的兴趣。

  3、虽然这篇课文由两首古诗组成,但一篇课文相对而言是一个整体,从优化的角度思考,能整体处理的教学内容,应该整体处理,如识字写字、读准读通课文等。

  4、课后练习“读下面的诗句,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学生需要经过一系列的复杂的学习心理过程才能达成,需要经历从阅读理解到内化转换,再到联系生活经验想象,再表达的全过程。切实做好该目标的任务分析,设计合理的教学流程,是确保目标达成的保障。

  学情分析:

  1、学生已经学习了20首古诗了,他们对什么是古诗、对古诗的诵读要求、古诗的背诵已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对古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和现代汉语词语的词义与古汉语词语的词语关系已有所了解;并且已经形成一定的借助插图了解诗句意思的能力,这些都是学习这篇课文的有利条件,应充分利用。

  2、二年级的学生要高质量达成教学目标“读下面的诗句,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无论从拥有的知能水平还是认知心理来说,都是十分困难的,因而评价的目标水平要求不宜太高,只要能借助插图和生活经验说出符合诗句意思的画面,就应该视作达成教学目标,不宜提出具体形象的要求。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图文结合和结合生活实际,了解诗句意思,了解诗歌内容;通过读读指定的两个诗句,展开想象,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自己看到的是什么样的画面,感受夏日西湖景色的美好和春景的明媚艳丽,感悟诗人的情感。

  3、能正确认读“晓”等11个生字新词;正确认读多音字“行”在本课的读音,能据音组词或据词定音。

  4、能正确读写“湖”等8个字,注意部件和笔画在田字格的位置,能做到执笔姿势和写字姿势正确。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正确认读“晓”等11个生字新词,正确认读多音字“行”在本课的读音,能据音组词或据词定音。

  3、正确读写“湖”等8个字,注意部件和笔画在田字格的位置,能做到执笔姿势和写字姿势正确。

  教学难点:

  图文结合和结合生活实际,了解诗句意思,了解诗歌内容;通过读读指定的两个诗句,展开想象,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自己看到的是什么样的画面,感受夏日西湖景色的美好和春景的明媚艳丽,感悟诗人的情感。

  教学准备:

  教师:“晓”等11个会认读字字卡,“湖”等8个会写字的田字格字卡;课文图画、写字的PPT。

  学生:每人一套“晓”等11个会认读字字卡(不注音)。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过程:(注:教学过程中的“反馈指导”指的是采用班级的组织形式进行交流汇报,以获取学生学习结果以及思维过程,相机进行指导达标。)

  一、激趣导入,板题释题,明确主要学习目标。

  (一)激趣导入,板题释题。

  导语:同学们,这个学期我们学习的第一篇课文是《古诗二首》,谁能背一背里面的古诗《村居》或《咏柳》?(指名分别背诵这两首诗歌。)这两首诗歌写的是春天的景色和景象。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古诗,好吗?请看老师板题。

  板书题目:15古诗二首

  全班齐读课题。

  过渡语:同学们,读了课题,你知道我们要学习多少首古诗呢?(预设:要学习两首古诗。)你是从课题的哪个词知道的?(预设:二首)对了,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是两首古诗。

  (二)明确主要学习目标。

  1、导语:那么,这两首古诗分别描绘了什么时候,什么样的景色?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呢?我们学习了这课的生字新词,把古诗读准确通顺了,了解了古诗的内容,就能够知道了。

  二、学习朗读课文,学习会认的字。

  (一)尝试朗读课文,学习会认的字和多音字“行”。

  1、出示任务:

  (1)请同学们轻声朗读课文,遇到不会读的字,拼读一下字上的音节,看看自己能不能将课文朗读下来。

  (2)读完课文后,在课文里把会认读的字圈画出来,然后借助拼音把这些字宝宝读准。

  2、反馈指导:

  (1)订正会认的字的圈画情况。

  (2)出示会认的字字卡(注音),指名拼读(学习速度中等的2—3个学生)相机指导。

  (3)自由拼读、全班齐拼读。

  (4)指名拼读(学习较慢的学生)相机指导。

  3、学习多音字“的”。(注:多音字的内容板书在副板书位置。)

  (1)导语:除了要读准这些会认的字外,这一课还有一个多音字要读准。(出示“行”,注本课的读音音节并组词“一行”)

  出示任务:自由读读,读准它在本课中的读音。

  (2)反馈指导。

  指名读。

  (3)出示任务:“行”字,我们还学过那个什么读音呢?读这个音可以组什么词语呢?

  (4)反馈指导。

  预设:读xínɡ;组词:行走、步行、行李。

  (5)小结:“行”这个多音字,不同的读音表示不同的意思,要联系具体的词语读准确,千万不要读错了。

  (二)会认读的字音难字学习,读准课文学习。

  1、导语:(小结会认读的字学习情况后)请同学们再次轻声读读会认读的字,看看哪个字容易读错,提出来让大家注意。

  出示任务:轻声读读会认读的字,看看哪个字容易读错,提出来让大家注意。

  2、反馈指导:(注意归类指导,即一生指出一个后,就让学生找出相同类型的字,一齐正音。)

  预设:平舌音的:慈;边音的:鹂、岭;后鼻韵母的:竟、映、鸣。

  正音后,单字开火车检查、巩固(直呼)。

  3、读准课文练习。

  (1)出示任务:自由朗读课文,在读准音的基础上,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回读。

  (2)学生自由练习。

  (3)反馈指导。

  ①指名一人朗读一首评议一首的`朗读。(一首指名两、三人)

  ②以会认的字音准和不添字、不漏字、不回读为标准师生评议。

  ③评价完一首,齐朗读一首。

  4、小结:朗读课文我们首先就要做到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字,不回读,这才叫做把课文读准了。

  (三)继续学习会认读的字。

  1、导语:刚才我们读准了会认读的字的读音,读准了课文,接下来继续学习会认读的字。

  出示任务:轻声朗读课文,读完后给会认读的字找朋友,在它们的下面画上横线(提示:连在一起读的就是它们的好朋友)。(注:有些字在课文中是单音节词,这些单音节词不要硬找朋友,可留待口头组词找朋友。)

  2、反馈指导:

  (1)反馈订正画词情况,相机强调“连在一起读的才是好朋友”。

  预设:晓净慈寺毕竟映绝句黄鹂鸣含西岭泊

  (2)PPT示课文词语,会认读的字注音,双音节词直呼读字读词,方式如:“慈、慈、慈,净慈寺的慈”;单音节词直呼读词,方式如:“晓,晓、晓、晓”齐读,自由读。

  3、“晓、慈、毕、竟、映、绝、鸣、含、岭、泊”口头组词。

  (1)(贴出要求口头组词的会认读字的字卡<不注音>后)出示任务:请同学们想一想,这些字在生活中,它们会和哪个字宝宝组成词语的呢?同桌说一说。

  (2)反馈指导:

  ①逐一反馈,学生组词正确的,就以字卡为中心板书成词语;如学生用同音字组词的,则把这个词语板书在副板书位置,以示区别和纠正。

  ②将学生组的词语带读(或齐读)一、两遍。

  ③如诗歌中的单音节词所组词语是诗歌中的本义的,则要告知学生,例如:晓(拂晓),鸣(鸣叫)。

  (3)小结:同学们真用心,能在生活中知道那么多的词语,其实生活就是一个大课堂,我们可以通过生活认识很多字,知道很多词语的。

  三、会认读的字认字初步评价

  (一)同桌打乱字卡顺序相互检查纠正。

  (二)游戏认字(注:1、所出示的字脱音节;2、游戏要能让全体学生都参加。)。

  四、图文结合和结合生活实际,学习两首诗歌。

  (一)尝试质疑。

  1、导语:通过课文的词语和我们组的词语,我们了解了会认读的字在诗歌里的意思,但是由于古诗是古时候写的,有些词的意思与现在的意思不太一样,同学们可能读不懂。有不懂的不要紧,把它找出来,我们一起解决,好吗?

  出示任务:轻声朗读课文,想一想有哪些词是不懂的、不理解的,在词的下面写个问号,待会儿提出来请同学老师帮忙解决。

  2、反馈指导。

  预设:

  晓:早晨。毕竟:终究、到底的意思。四时:泛指其他的时节。接天:水天相接的地方。无穷:没有边界,没有尽头的意思。

  绝句:四句一首的诗歌叫绝句,它是诗歌的一种体裁。窗含:被包含在窗框之中的意思。东吴:三国时期,孙权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建立的政权,史称“东吴”,这里泛指现在的江苏、浙江一带。“千秋”“万里”:在我国,数量词在使用中并不一定表示确切的数量,只是表示很多的意思。千秋:只时间很久很久。万里:指路程十分遥远。

  (二)图文结合和结合生活实际,学习和背诵《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1、释题,简介诗人。

  (1)导语:同学们,阅读要思考,有不懂的、不理解的,要提出来想办法弄清楚、弄明白。善于思考,学会提问,你的阅读能力就会一天比一天强。让我们打开课本71页,开始学习第一首古诗吧。请看老师板书诗歌的题目。(板题后齐读课题)

  提问:通过刚才的质疑,你们知道题目是什么意思吗?(预设:题目的意思早晨从净慈寺出来送别林子方。)

  导语:对了。净慈寺是西湖岸边的一座寺院,林子方,是诗人杨万里的好朋友,诗歌题目的意思是早晨,从净慈寺出门送别好朋友林子方的意思。诗人在送别好朋友的时候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色,让他欣然写下这首诗歌呢?让我们先了解一下写这首诗的诗人——杨万里。

  (2)简介杨万里(见《教师用书》)。

  2、图文结合和结合生活实际,了解《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的大意。

  (1)导语:那么,诗人在诗歌里描绘的是什么时候西湖的景色?看到西湖的景色,他发出什么感叹呢?让我们一起读诗歌了解了解吧。

  出示任务:朗读诗歌,想一想:诗人在诗歌里描绘的是什么时候西湖的景色的?用实心圆点点出有关词语。看到西湖的景色,他发出什么感叹?用横线画出有关诗句。

  个体操作思考。

  (2)反馈指导。(采用读中理解、理解中读的策略,形成答案;指导朗读相关的诗句,重点指导朗读诗歌的节奏。)

  预设:(注:学生答案只要求意思相同,不要求文字雷同,后面的回答、说话要求相同,不再注明。)

  第一问:诗人在诗歌里描绘的是六月时西湖的景色的。有关词语:六月中。

  第二问:看到西湖的景色,他发出了这个时候西湖的景色与其他时候的景色不同的感叹。有关诗句:风光不与四时同。

  (3)小结:诗歌一开始,诗人就发出感叹:毕竟是六月中的西湖啊,景色风光就是与其他时候的不同。

  (4)导语:究竟诗人杨万里在送别好朋友的时候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色让他发出如此的感叹呢?让我们一起继续读诗歌了解了解吧。(PPT出示《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插图)

  出示任务:朗读《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观察课文的图画,想一想,你根据图画上画的内容可以找到哪句诗句?图文结合能猜出这句诗句是什么意思吗?然后用“我在图画上找到的诗句是……。我猜诗句的意思是:……”说一说。

  个体读、看、说,同桌相互交流(师巡视指导和了解学习情况,为班级交流汇报做准备)

  (5)反馈指导。(采用读中理解、理解中读的策略,边说边在PPT的图画上指出相对的地方;说话后,指导朗读相关的诗句,重点指导朗读诗歌的节奏。)

  预设:

  诗句:第三、四行。猜的意思:荷叶在湖面上铺展伸向水天相接的地方,碧绿碧绿的;荷花在朝阳的映衬下格外的红艳。

  3、说说想象到的诗句描绘的画面。

  (1)导语:结合图画,我们读懂了这两行诗句的意思。这两行诗句描绘的是诗人送别友人的时候,看到的西湖荷叶茂密、荷花盛开的景色。你能通过朗读,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读这两行诗句看到的画面吗?

  出示任务:有感情地朗读这两行诗句,结合插图和自己的生活经验,想象诗句描写的画面,用上课内外学到的词语,说说自己看到的是什么样的画面。

  个体操作练习,同桌交流。

  (2)反馈指导。(先有感情朗读诗句,再说看到的画面。)

  预设:

  又大又圆的荷叶密密层层在湖面铺展开去,一直延伸到水天相接之处,一望无边都是青翠碧绿的。无数亭亭玉立的荷花,在朝阳的映衬下盛开着,显得与众不同的鲜红娇艳。

  (3)个体根据评议再练说,再反馈指导。

  4、体会诗人情感,背诵全诗。

  (1)提问:西湖六月的景色确实太美了,难怪诗人会发出“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的感叹。那么,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呢?(指名回答。预设:诗歌表达了诗人喜爱和赞美西湖美景的情感。)我们一起来当当诗人,带着这样的情感诵读诵读这首诗吧。

  (2)自由诵读,指名诵读。

  (3)导语:在刚才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已经把《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朗读了很多遍了,你能背诵下来吗?背诵也要讲究诗歌的节奏,把诗人的情感也表现出来哦。

  (4)个体试背;同桌互背;指名检查。

  4、小结:通过实践,我们知道图文结合、结合生活实际和展开想象,了解诗句意思,了解整首诗歌大意,是一个好方法。接着,我们也用这个方法学习《绝句》,好吗?

  (三)图文结合和结合生活实际,学习和背诵《绝句》。

  1、释题,简介诗人。

  (1)导语:好的。请看老师板书诗歌的题目。(板题后齐读课题)

  提问:通过刚才的质疑,我们知道什么是绝句了。这首绝句是杜甫闲居在成都浣花溪草堂写的四首绝句中的一首。究竟诗人闲居在家里看到的是什么样的景象,能让他情不自禁写下这首诗歌呢?让我们先了解一下这位诗人吧。

  (2)简介杜甫(见《教师用书》。)

  2、图文结合和结合生活实际,了解《绝句》的大意,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

  (1)导语:那么,诗人闲居在家里看到的是什么样的景象呢?(PPT出示《绝句》插图)提问:图画上,诗人正在什么地方,干什么?(指名回答。预设:诗人正在家里坐在窗前看窗外的景色。)

  出示任务:朗读《绝句》,观察课文上的图画,想一想,你根据图画上画的内容可以找到哪句诗句?图文结合能猜出这句诗句是什么意思吗?然后用“我在图画上找到的诗句是……。我猜诗句的意思是:……”说一说。

  个体读、看、说,同桌相互交流(师巡视指导和了解学习情况,为班级交流汇报做准备);班级交流汇报。

  (2)反馈指导。(要求:采用读中理解、理解中读的策略,边说边在PPT的图画上指出相对的地方;说话后,指导朗读相关的诗句,重点指导朗读诗歌的节奏。)

  预设:

  第一、二行诗句猜的意思: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上鸣叫,一行白鹭飞向蓝蓝的天空。

  第三、四行诗句猜的意思:透过窗户望到了西岭千年不化的白雪,门外江面上停泊着将要远去东吴的船只。

  3、体会诗人情感,说说想象到的诗句描绘的画面。

  (1)导语:我们通过图文结合,结合生活中了解到的,读懂了《绝句》的大意。(复述诗歌大意后)诗歌前两句是描绘了诗人看到的由黄鹂、翠柳、白鹭和青天构成的由近到远的、色彩明丽的景色。后两句写了诗人透过窗户远眺西岭壮美的雪山,以及门外江面上停泊的船只,由远到近,构成另一个清新广阔的景色。

  提问:诗人写自己在家里看到的如此色彩明丽、清新广阔的景色,想表达自己什么样的心情呢?(指名回答。预设:诗人想表达自己愉悦的心情。)

  导语:那么,你能根据诗句,结合插图和自己的生活经验想象诗人描绘的第一个景色,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吗?

  出示任务:有感情地朗读第一、二行诗句,结合插图和自己的生活经验,想象诗句描写的画面,用上课内外学到的词语,说说自己想象到什么样的画面。

  (2)反馈指导。

  两只黄鹂在不远处翠绿的柳树上欢乐地鸣叫着,一行白鹭在蓝天上飞翔,越飞越高,越飞越远。

  4、背诵全诗。

  (1)导语:黄鹂、翠柳、白鹭、青天、千秋雪、东吴船,看到如此绝美的景色,诗人的心情是多么的愉悦舒畅啊。让我们一起来当当诗人,带着这样的情感诵读诵读这首诗吧。

  (2)自由诵读,指名诵读。

  (3)导语:在刚才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已经把《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朗读了很多遍了,你能背诵下来吗?背诵也要讲究诗歌的节奏,把诗人的情感也表现出来哦。

  (4)个体试背;同桌互背;指名检查。

  (四)小结:(两首诗歌的学习方法,见第一首的小结。)

  五、会认读的字认字的评价。

  (一)同桌打乱字卡顺序相互检查纠正。

  (二)游戏认字(注:1、所出示的字脱音节;2、游戏要能让全体学生都参加,关注学习慢的学生。)。

  六、写字指导。

  (一)字形教学。

  1、PPT示会写的字,读一遍。

  2、同桌互相说说自己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然后班级交流。(学生在说记法中说到的形近字、音近字,组词板书在副板书位置,以帮助区别字形细部,识记字形。)

  (二)指导书写。

  1、根据结构给这些会写的字分类。左右结构:湖、绝、岭;上下结构:莲、穷、荷、含、吴。

  2、指导“湖”“绝”“岭”的书写。

  (学生提笔写字前,提示写字姿势和握笔姿势。以下相同,不再重复。)

  (1)观察并说说“湖”“绝”“岭”各部件的占位和书写要注意的笔画。

  (2)分别提示:“湖”三点水偏左;“古”字瘦长,主体在竖中线左边;竖压竖中线起笔,第一横过竖中线收笔,横折在横中线下方起笔到竖中线转折,折压竖中线;“月”的撇穿插打“古”的下方收笔。“绝”字右比左上下都要伸出;“色”竖弯钩在竖中线左边起笔,舒展。“岭”字山字旁竖折的折要斜;“令”的撇穿插到山字旁竖折对着的位置收笔,点压横中线。范写“湖”和“岭”。

  (3)学生在教科书上全部描一个写一个,反馈纠正后改错,写另一个。

  3、指导“莲”“穷”“荷”“含”“吴”的书写。

  (1)仔细观察,说说“莲”“穷”“荷”“含”“吴”各部件的占位和书写要注意的笔画。

  (2)(小结:“莲”“荷”“吴”下窄下宽;“穷”“含”上宽下窄。)分别提示:“莲”字的“车”撇折压竖中线起笔,过横中线和竖中线交叉处转折,压横中线收笔;走之底的点起笔与“车”的短横齐平,捺舒展托住“车”。“穷”字的穴宝盖点压竖中线起笔;“力”的撇压竖中线起笔,穿插进穴宝盖,横折钩的横在横中线下方起笔运笔。“荷”字下面的单人旁靠左,“可”的横河“口”都过竖中线,“可”的横写在横中线上方。“含”字的“人”撇和捺要舒展,撇富哦横中线收笔,捺压横中线收笔;下面点压竖中线收笔,横撇的横压横中线,撇在竖中线收笔。“吴”字上部的“口”略扁;“天”的第一横在横中线上方起笔运笔,撇压竖中线起笔,舒展,捺舒展,收笔与撇齐平。范写“莲”“穷”“荷”字。

  (3)学生在教科书上全部描一个写一个,反馈纠正后改错,写另一个。

  七、会写字书写练习。(略)

  八、总结。(学习状况和知识能力点)

  作业设计: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口头组词和会写的字字形比较板书(略)

  15古诗二首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绝句

  六月中黄鹂翠柳

  不与同白鹭青天

  无穷碧千秋雪

  别样红万里船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5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感受古诗语言文字的魅力和意境的美,培养学生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鉴赏力。

  3、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教学重点:

  反复吟诵,想象画面,感悟诗情。

  教学准备:

  西湖一年四季风光图片,配乐的荷花组图,有关杨万里的古诗三首。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感知

  1、杭州西湖素有人间天堂的美称,那儿一年四季风光如画,景色宜人。让我们一起去饱览一番。(映示画面)

  尤其是夏日的西湖更是让人留恋往返,心旷神怡。(定格画面)望着这景象,我情不自禁想起了杨万里的两句诗:“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2、出示诗句,指名朗读。这可是两句脍炙人口、千古传诵的名句。今天就让我们认真研究研究这两句诗好吗?围绕诗句可以研究什么?怎样研究?

  二、自主探究,理解感悟

  1、请同学们充分利用拥有的资料围绕诗句的背景、作者、意思、表达的感情等方面认真研究,比谁获取的'信息多。

  2、交流研究成果:

  作者介绍杨万里。

  题目指导读课题,在读中理解题意

  出处采用各种方式组织学生朗读古诗

  3、重点研究三四两行为什么脍炙人口?

  (1)启发学生想象画面,描绘画面,感悟荷叶的茂盛荷花的艳丽。欣赏荷叶组图,指导朗诵。

  (2)体会一碧一红荷叶和荷花的相互映衬,美不胜收。

  (3)体会语言的对仗工整。

  两行诗十四个字就把满池的荷叶荷花送到了我们面前让我们置身于西湖岸边,使我们浮想联翩,令人惊叹!难怪诗人脱口而出……

  (4)指导朗诵,想象画面,体验古诗的意境。

  4、看书鼓励学生质疑。

  (1)引导学生修改完善书上插图。

  (2)引导学生研究〈杨万里与荷花〉,补充三首杨万里写的有关荷花的古诗。

  (3)引导学生开展研究这首诗与其他送别诗比较研究,补充其他送别诗。

  三、布置作业

  围绕今天的研究写一份研究报告:

  〈关于“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研究报告〉

  〈关于杨万里与荷花的研究报告〉;

  〈关于送别诗的比较研究〉;

  〈关于“……,……”的研究报告〉。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6

  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描写杭州西湖六月美景的诗。全诗通过对西湖美景的赞美,曲折地表达了对友人深深的眷恋。诗人从议论入手,开篇即说“到底是六月的西湖,风光不与其他时节相同”,这仿佛是诗人的一声喝彩,一声赞叹,不禁让人心驰神往。接下来两句对仗工整,具体描绘西湖六月“毕竟”不同的风景:满湖的莲叶清新碧绿,一望无垠,一直铺到水天相接的远方,荷花在朝阳的映衬下显得更加红艳。碧”和“红”突出色彩,对比强烈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学习古诗的能力,但还不是太强,他们需要在老师的引导下感受诗人的情蕴藏于景之后。所以我采用“自主探究、诵读感悟”的学习方式。因为学生在课外阅读和积累中已经背诵过不少古诗,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下把诗句的意思大概地连起来表述,通过诵读感悟能够进一步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感情。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2、初步感知诗歌大意,想象画面之美,感受意境。

  3、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体会诗人对友人深深的眷恋,领悟诗人“借景抒情”的`表达手法。

  图片

  图片

  教学重难点

  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并背诵古诗;初步感知诗歌大意,想象画面之美,感受意境。

  难点: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体会诗人对友人深深的眷恋,领悟诗人“借景抒情”的表达手法。

  图片

  图片

  教学过程

  图片

  (一)关联引入。

  同学们,古诗文记载了中华古国几千年灿烂的文明,中华文化得以传承,古诗文功不可没。出示古诗《赠汪伦》,齐读。你知道这是一首什么诗吗?(送别诗)。

  自古以来,离别就是文人墨客的瑰宝,因为在古代,相见时难别亦难,关于离别的古诗更是数不胜数,今天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送别诗。

  (二)巧解诗题。

  1、出示诗题。指名读,齐读。

  2、你从题目中读出了什么?

  相机点明时间(早晨)、地点(净慈寺)和人物(林子方)。

  3、原来题目告诉了我们这么多信息啊,那根据这些信息我们该怎么把握诗题的节奏呢?齐读诗题。

  (三)初读古诗。

  1、读准字音、读通。

  出示古诗,同学们请你们自由地读一读这首古诗,把诗句读通读顺。指名两个同学读,相机评价。

  2、读出节奏、读顺。

  师范读。生画出节奏齐读。

  (四)品读诗意。

  1、品读后两句。

  (1)思考:这首诗写的是西湖的哪个季节?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预设一:夏季——六月中

  预设二:荷叶荷花只在夏季有。

  诗人是怎样描写荷叶、荷花的呢?指生读。

  (2)学习“映”。

  师:看图猜猜它表示的意思?

  学生猜,老师适机出示动画,发现“映”就是照射。

  (3)小组合作。

  出示合作要求,学生讨论,每个题目推选一名同学进行汇报。

  图片图片(4)学生汇报。

  a相机引导从哪能看出荷叶非常多。

  预设一:无穷碧。

  预设二:接天莲叶。

  师:“接天莲叶”是怎么样的莲叶呢?

  预设:荷叶和天接在一起。

  师:“莲叶”是在水中的,怎么会是接天的呢?是很多荷叶堆在一起,叠起来,叠到天上去了吗?(不是)

  师:(出示图片)你看,天和什么相接?(大海、草原)如果我们的眼睛往前看,你看到的是什么呀?你往远处看,看到的?你再往远处看,一直看到视线的尽头,你看到的全是什么呀?所以,远远望过去,就与天相接了!(出示莲叶接天图片)

  指生读。

  b师:这荷花为什么这么红?

  预设一:在阳光的照射下!

  师:那是什么时候的太阳呀?

  预设:早晨的太阳!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晓)

  师:你还能结合诗题来理解古诗的内容,真不错!

  师:(出示图片)你看,这就是早上的阳光,在这红红的朝阳之下,整个世界仿佛都染上了红色。荷花也在朝阳的映照下特别红。齐读诗句。

  c你看,池中这几朵荷花在莲叶的映衬下荷花变得更红了!一红一绿,多么强烈的对比啊!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句诗,读出它的美!男生读叶,女生读花。(板书景美)

  (5)生做小诗人,补充诗句,体会颜色对比。

  原来颜色的对比,能给我们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今天,让我们也来当一回小诗人,老师这有两句诗,请同学们完成颜色对比的部分,看能不能让诗句变得更美。

  横堤杨柳肆意(),含羞桃花悄悄()。

  压枝冰雪无瑕(),仰面梅花点点()。

  你们可真厉害,看来我们班的同学都有当小诗人的潜力呢!

  【设计意图:通过体会诗句红与绿的对比,引导学生拓展尝试补充诗句,感受到古诗构思的巧妙和美,让学生走进古诗,爱上古诗。】

  2、品读前两句。

  这满湖的荷叶清新碧绿,这盛开的荷花红艳娇媚,难怪诗人发出了这样的赞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1)理解四时。

  你知道“四时”原来是指——春夏秋冬四个季节。西湖的四季各具特色,(出示春、秋、冬西湖美景)春天的西湖——桃红柳绿鸟语花香,秋天的西湖——秋高气爽层林尽染,冬天的西湖——白雪皑皑银装素裹。

  在这里你认为“四时”是什么时候?

  预设:除了夏天的其他季节。

  出示“接天莲叶”与“小荷才露尖尖角”做对比。引导学生指出诗中的“四时”指的是——除了六月的其他时间。

  (2)师生合作读诗句。

  西湖的春天、秋天、冬天的景色已经非常迷人了,但是在诗人杨万里的眼里,都比上西湖六月的风光。(齐读)

  六月的西湖可真美啊,谁再来赞叹赞叹?(齐读)

  (五)感悟诗情。

  1、我发现杨万里笔下的西湖真漂亮,我想把题目改成《西湖美景》可以吗?

  2、出示写作背景。

  杨万里和林子方是志同道合的好朋友,两人经常聚在一起畅谈理想、切磋文艺。后来,林子方被调离皇帝身边,赴福州任职。林子方自以为是仕途升迁,因而很高兴。但杨万里却觉得去福州不好,在与林子方离别之际,以《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为题,写下两首诗,劝告林子方不要去福州,这是其中一首。

  3、创设情境。

  你认为,通过这首诗杨万里想对林子方说什么?(西湖这么美,留下来吧!)(板书情深)

  4、体会借景抒情。

  这么美的景色,杨万里多么希望好友林子方能留下来与他一同欣赏啊!诗人对西湖美景的极致赞美,恰恰是表达了对友人深深的眷恋之情,我们把这种写法就叫做借景抒情。

  (六)拓展延伸。

  1、刚开始上课时,我们说《赠汪伦》也是送别诗,请同学们再来读一读这首诗,这首诗中是以什么来相送友人呢?(以歌相送)

  2、出示《送元二使安西》,学生读,这首诗中诗人以什么相送友人呢?(以酒相送)

  3、出示《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学生读,这首诗诗人又是以什么相送呢?(以目相送)

  4、再看《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以什么来送别友人呢?(以景相送)

  这就是古人送别诗的浪漫之处了。让我们在诵读中体会诗人那一份别样的不舍之情吧!

  (七)作业布置。

  必做:有感情的背诵古诗。

  选做:我是小画家—请你们把从诗中看到的美景画出来。

  我是小歌手—学唱李叔同的《送别》。

  我是小作家—帮杨万里给林子方写一封信,劝他留下来吧。

  我是书法家—把这首诗工整的抄写下来吧。

  (选其中一项)

  (八)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按照“关联导入、巧解诗题、初读古诗、品读诗意、感悟诗情、拓展延伸、课后作业”等环节设计。在教学中重点突出自学、展示、小组合作、朗读感悟引导学生学习古诗,体会古诗的韵律意境之美,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学有提高。课堂上,学生的读书声不绝于耳,一层层地深入文本朗读、感悟,被西湖的美景所折服,体会到了诗人对友人的眷恋之情,感受到古典诗词的魅力。通过《赠汪伦》、《送元二使安西》、《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三首送别诗与本诗类比,感悟诗人借景抒情的写法,貌似咏荷,实则“情中状景,景中溢情”。教学后两句时,通过让学生补充诗句进行颜色对比,体会做小诗人的乐趣,感受古诗构思的巧妙和美,让学生走进古诗,爱上古诗。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7

  一、美文导入

  1、出示关于西湖的三段美文。(课件2:出示三段话)

  2、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美美地读一读。

  3、谁来美美地读一读。

  4、教师精练地赏析过渡:西湖,是一首诗,一幅天然图画,古往今来,人们无不为这天下无双的美景所倾倒。今天,让我们走近南宋诗人杨万里,去看一看他眼中的西湖又是一种怎样的境界。

  二、初读古诗,感知意境。

  1、出示古诗。(课件3:古诗全文)

  2、读通古诗。①自由读一读;②指名读一读,并注意正音;③齐读。

  3、读懂古诗。

  ①能说说你读过之后的感受吗?(美)

  ②美在那儿?用你的话说说好吗?(无边的荷叶,一片碧绿!)

  从哪些词可以看出呢?(接天无穷碧)相机板书:莲叶无穷碧

  “接天”是指荷塘与天边相接。那“无穷碧”又是什么意思呢?(应该是照应接天,指范围广。)(可能是指很绿,绿得很美,绿得难以形容。)(课件4:突出接天、碧。)(也许是指有很多种不同层次的绿:深绿、浅绿、淡绿、草绿、浓绿。)

  ③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那么此诗除赞美西湖的“无边的荷叶,一片碧绿”外还赞美了西湖的什么呢?(阳光下的荷花,格外红艳!)

  从哪些词可以看出呢?(映日、别样红)相机板书:荷花别样红

  “映日”什么时候的日?你是怎么知道的?“别样红”是什么意思呢?(特别的红,不一般的红,红的有层次,有变化。)(课件5:突出映日、红。)

  这景色多美啊?用你自己的话把这两句诗的意境说出来好吗?(指名说说这两句话的含义)

  4、同学们对这两句话理解得很好了,相信你们也能读好!邻桌之间相互读一读吧。

  (生读后)请你来试试吧!(指名读)大家说他读得好吗?给点掌声!

  5、同学们的表现真不错,为了表扬同学们,老师特地为你们准备了一组荷花图,请看大屏幕。(课件6-13:配乐荷花景图组)

  6、再读一读这两句诗好吗?(课件14:莲叶荷花淡景为背景的古诗)真是“荷塘美景现眼前,便引诗情到碧霄”啊!看来用心感受后,我们也能读得诗情画意、韵味十足!

  7、正因为西湖六月的荷叶无穷的碧、荷花别样的红,所以诗人一见到这美丽清新画面就发出了由衷的赞叹——引读一二两句。

  谁来赞一赞?你能用自己的话赞一赞吗?(先试一试再指名说,注意赞叹)

  相机理解诗中的.“毕竟”、“四时”。

  三、想象画面,赏读悟境。

  1、同学们,如果你就是杨万里。

  当你和友人畅谈一夜后,从寺中走出,一副清秀幽雅的荷花图跃入眼帘,你会吟诵......(学生朗诵古诗)

  当你和友人漫步岸边、与友人依依惜别时,阵阵荷香迎面飘来、侵入心脾,你会不由自主的吟诵......(学生朗诵古诗)

  当你和友人荡舟湖中,从层层叠叠的荷叶中穿梭而过依依话别时,忽见阳光下的荷花竟如此晶莹剔透,你会情不自禁的吟诵......(学生朗诵古诗)

  2、同学们,这首诗题为送别,可诗中却一字未提,这是怎么回事呢?难道大诗人作诗也有走题的时候?(可能受到荷花的美丽所感染,他们没有太多伤感,所以不写。荷花是西湖六月的最大特色,诗人想让友人记住这满湖荷花,记住他今天的送别之情。)

  同学们的想象真丰富,这或许也是杨万里诗风的精妙之处吧!

  3、让我们继续发挥丰富的想象力,闭上眼睛,在头脑中绘制一幅西湖荷塘的水墨画。想像着这么多美丽可爱的荷花荷叶就在你的眼前,清风徐来、荷香阵阵,同学们,你们瞧见了吗,那满塘的荷叶(挨挨挤挤、错落有致、随风摇曳)再看那星星点点的荷花(亭亭玉立,暗香浮动、娇艳动人)此时,你自己就是一朵荷花、一枚荷叶,荷塘里的一汪池水,荷花上的一只蜻蜓,用你的声音、你的表情、你的动作一起来背诵这首古诗吧!(课件14:荷花图为背景的古诗)

  4、配乐背诵。(课件15:送别图为背景配乐)(指两人背,齐背)

  四、课外拓展

  同一种事物,在不同的诗人笔下,有着不同的意蕴。荷花是古往今来文人笔下高歌咏叹、泼墨抒怀的对象,老师再同学们推荐几句:(课件16)

  1、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宋·杨万里《小池》

  2、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宋·杨万里《暮热游荷池上》

  3、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唐·王昌龄《采莲曲》

  4、一片秋云一点霞,十分荷叶五分花。——清·曹寅《荷花》

  美美地读一读。

  同学们,骄阳似火中吟诗,它是你解渴的一杯清茶;月圆人欢时吟诗,它是你抒情的一枝好花;烦恼萦绕时吟诗,它是你消愁的一曲笙歌。就让我们在诗文化的浸润中茁壮成长,营造出属于自己的碧海蓝天!

  五、布置作业(课件17)

  作业: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理解古诗词句的意思。

  3、结合本课第一首古诗感受六月西湖在晴雨之时的奇特景象,体会诗人的情感和诗句的语言之美。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理解意思。

  教学难点:

  比较两首古诗异同,体会诗人情感。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诵读描写西湖的古诗和送别诗。

  一、回顾旧知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24课《古诗两首》[板书]

  1、课件出示:

  A、背诵《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B、这首诗的作者是(宋)代诗人(苏轼),作者描写的是(六月)【时间】(西湖)【地点】(疾雨)【事物】急来急去的变幻景色,表现了西湖(奇特)的景色。

  2、被誉为“人间天堂”的西湖的魅力不仅于此,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描写西湖奇景的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作者宋代诗人杨万里。[板题齐读]

  二、知诗人,解诗题

  1、我们先来了解诗人[课件出示:杨万里(1127-1206年)南宋诗人。字廷秀,学者称诚斋先生。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人。绍兴进士,曾任秘书监。主张抗金。诗与陆游、范成大、尤袤齐名,称“中兴四大家”或“南宋四家”。以构思精巧,语言通俗明畅而自成一家,形成了他独具的诗风,号为“诚斋体”。

  杨万里学问渊博,才思健举。亦能文,对理学亦颇注意。相传有诗二万余首,现存诗四千二百余首,诗文全集一百三十三卷,名《诚斋集》,今存。]

  2、我们班的学生个个都是聪明的孩子,谁来说说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

  3、交流:晓,晴好的天气;净慈寺,西湖旁边的一座寺庙;林子方,诗人的朋友。

  4、小结:题目告诉我们,这首诗是诗人杨万里在一个晴好的天气里在西湖边送别自己的好朋友林子方时所作。看来它不仅是一首写景诗,也是一首送别诗。[板书]

  三、正确、流利朗读古诗

  1、这首古诗诗句很简单,如果你能一遍读正确,我们就送给你掌声。

  个别诵读。

  2、如果你能流利诵读,读出节奏感,我们会送给你更热烈的掌声。

  个别诵读

  3、课件出示,划出节奏线齐读。

  四、明诗意

  1、大家都很了不起,请同学们借助工具书理解诗句意思,自己学习完后先在小组内交流。

  2、集体交流,请同学到台前依次板书诗句并讲解意思。

  A、毕竟,到底。四时,指四季。无穷碧,一片碧绿,无边无际,写莲叶之多,望不到头。映日,与太阳相映。别样红,与往日不一样的红,因为荷花在阳光映照下,显得特别红艳。

  B、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到底西湖六月中的景色不与四季相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莲叶与天相接,无边无际,碧绿碧绿,荷花与日相映,谁曾见过这样的鲜红。)

  C、找找藏在诗中的小奥妙。倒装句: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西湖六月中风光,毕竟不与四时同。夸张:接天莲叶无穷碧。对偶: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3、理解了诗意,相信你会读出更深的韵味。

  个别诵读——集体诵读——尝试背诵

  五、感情诵读,想象奇景

  1、这么美的诗句,如果配上音乐,会给你以独特的享受,请闭上眼睛,在你脑海中描绘出这幅美景吧。师配乐诵读。

  2、把你脑海中的奇景和我们一起分享吧。

  六、比较异同,体会诗人感情

  1、又到了展示你智慧才华的时刻了,看看谁的思维敏捷吧。

  课件出示:

  A、《六月二十七日)书包(望湖楼醉书》描写的是(六月)【时间】(西湖)【地点】(疾雨)【事物】急来急去的变幻景色,表现了西湖(奇特)的`景色。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描写的是(六月)【时间】(西湖)【地点】(接天莲叶)和(映日荷花)【事物】的奇丽美景。

  B、你能说说两首诗的异同吗?

  交流:相同点:都描写的是西湖六月的奇景。

  不同点:第一首描写的是风雨天的景色,第二首描写的是晴天;前一首描写的景物多,重点描写的是西湖之水,后一首景物少,重点写“接天莲叶”和“映日荷花”。

  对比读,读出不同的感觉。

  C、诗人送别友人不诉离别之情,为何写景?

  交流:借景抒情,这么美的景色,希望友人留下。他们的友谊就像莲叶与荷花,就像莲叶连接着碧空,就像红日映照着荷花,互相映衬,难舍难分。这也是两首诗的不同点之一。

  2、就请你把杨万里对友人的眷恋之情融入到你的朗读中,让我们感受到。

  七、课后作业

  1、拿起画笔,把这首诗描绘的美景画下来。

  2、把这首诗变成一篇写景的文章。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9

  一、导入新课

  1、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写了很多描写荷花的诗词,能背出两首吗?(荷——君子,出淤泥而不染)

  2、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描写荷花的古诗。

  二、出示课题

  1、齐读课题。

  2、师:“晓”是什么意思?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题的意思吗?(早晨,杨万里走出净慈寺去送别林子方。)

  3、从诗题能看出这是一首 ?(生答:送别诗)

  三、课件出示全诗

  1、自由读,注意读准字音。

  2、指名读,注意纠正“净、寺、竟、映”的读音。

  3、师:我们知道,古诗文都是非常有韵味的,读起来琅琅上口。请同学们大声诵读,试着读出诗的节奏来。

  4、相机标出诗的节奏,生配乐诵读。

  四、学习古诗

  刚才我们说了,这是一首送别诗,那么诗人杨万里在这六月的一天早晨,走出净慈寺时,首先映入他眼帘的是什么?

  1、课件出示后两行。(板书:莲叶 无穷碧 荷花 别样红)

  2、理解“无穷碧、别样红”和后两句诗的意思。

  3、师:同学们,闭上眼睛,此时此刻,你也来到了西湖边,你也和杨万里、林子方一起站在西湖边,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课件播放音乐)

  4、生交流汇报。

  5、齐读后两行。

  过渡:这满湖的荷叶挨挨挤挤,青翠欲滴;这朝阳照射下的荷花又是如此的娇艳、动人。难怪诗人发出感叹: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1、理解“毕竟”和诗句的意思。

  2、师:谁能像杨万里一样对着美景发出感叹。(配乐诵读)

  3、师:这风光不与四时同,究竟不同在哪?(生齐读后两句诗。)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五、探究离别之情:

  诗人杨万里给我们描绘了这么一幅美丽的西湖风景图,而诗题却明白地告诉我们这是一首送别诗,那么诗人的别离之情究竟在哪呢?

  1、师出示背景资料。

  2、生交流汇报。

  3、师:分别就在眼前,诗人杨万里又会对朋友说些什么?林子方呢?拿出笔写下来吧,等会我们来交流。

  六、小结:

  送别诗我们学过很多,有桃花潭水深千尺,——。有海内存知己,——。有劝君更尽一杯酒,——。有莫愁前路无知己,——。不过,今天的这首送别诗却与众不同,诗人巧妙地借助对西湖美景的描写,抒发了他对友人的祝福,赞美了他们之间的真挚友情!

  七、课外作业

  1、请你也当回小诗人,拿出笔来,模仿本诗写一首送别诗。

  2、拿出笔画下西湖的美景。

  板书设计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宋)

  莲叶 无穷碧

  荷花 别样红

  教后记:

  这是一首送别诗。不过,诗人杨万里没有直接抒写和友人之间的离别之情,而是借助于对西湖美景的描写,巧妙地借景抒情,表达了他对友人的美好祝福,希望他的事业有如这莲叶一般无穷碧,有如这荷花一样别样红。

  教学本课时,我先从后两句诗入手,引导学生在理解“无穷碧、别样红”的基础上,结合课件的`展示,让他们感受到那无穷无尽的绿,那分外红艳的荷是如此的美丽,如此的动人。进而引出诗人的感慨: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这样,学生对本首诗的学习也应该是水到渠成了。在此基础上,再去感悟诗人的离别情也就容易多了。不过,对古诗文的教学,更应该注重入情入境的诵读,这一点,在本课的教学中,还显得不够充分。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10

  古诗内容: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意,体会表达的情感,感受意境美。

  2、在创作诗与课文的比较中,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领悟一些创作的技巧,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

  3、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培养读背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诗意,体会表达的情感,感受意境美。

  教学难点:

  在创作诗与课文的比较中,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领悟一些创作的技巧,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

  课前准备:

  课文情境图;搜集有关诗人及诗的资料

  教学过程:

  入境激情,师生联句

  1、今天,老师要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仔细 1、听朗诵,想象作画倾听老师带来的一段文字,发挥你的想象,在头脑中挥笔作画。

  师诵读译文:到底是六月中的西湖哇!风光和平时迥然不同。看哪!清波荡漾,浩淼无际,莲叶挨挨挤挤,那怡人的绿色,无边无垠,远接天际。那么水灵!

  2、谁来说说你的画中有什么? 2、说话训练,描述头脑中的画面。

  3、出示荷塘美景图以及译文。师:再读这精彩的 3、自由畅说:吟诗、文字,观赏这美丽的风景,同学们想干些啥呢? 唱歌,拍照……

  4、“吟诗”,是个好点子!今天,让我们做回诗人,来一次龙虎师生观荷塘美景即兴联句如何? 4、即兴联句。写在白纸上,注明作者,大声朗读,贴于黑板。

  师范句:

  绿衣一片云中来

  艳赛朝阳送暖香

  二、质疑欣赏,理解古诗

  过渡:大家竞相联句,真是“荷塘美景现眼前,便引诗情到碧霄”啊!说来也巧,宋朝著名诗

  人杨万里也曾置身此情此景,并随即写了一首诗,让我们来看看他是怎么写的。

  1、出示古诗。范读。 1、听范读。

  2、学生练读

  师:全诗共二十八个字,我相信经过认真的练 2、练读—指名读—齐习,你们一定能把它读得正确、流利。 读

  师:谁愿意展示一下自己美妙的读书声?

  3、研读古诗。 3、结合课前搜集的资

  师:同学们一下子就把诗句读得这么流畅,真 料和工具书,自学古

  是好样的!接下来,请大家带着欣赏、探究的 诗。(质疑、欣赏)

  眼光,利用手中现有的资料,研读诗句,看看

  能读懂什么,碰到的问题,可以在小组中讨论,

  解决不了的等会在全班讨论解决。

  4、交流自读收获 4、交流

  师:请大家交流一下各自的阅读收获,以及想 理解诗意,描述杨万里和伙伴们一起讨论解决的疑惑之处! 在送别林子方时,到底看到了什么。在质疑讨论中,加深理解。

  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师:把你们各自的感受用动情的朗读,恰当的 5、练读-个读-齐读

  身体语言表达出来吧!

  三、完成创作,比较感悟

  西湖的夏日美景,让杨万里的一首佳作浑然天

  成,今天,就着大诗人激起的豪情,让我们也 1、欣赏图画,在前面联

  写诗填词吧,黑板上的 诗句可以选用。 的基础上完成自己的创

  1、指导学生在音乐中创作。 作诗。

  2、交流创作

  师:有些同学已有佳作初成,不管你完成了 2、实物投示学生诗作,

  几句,我们都渴望分享你的喜悦! 小作者朗读简介。

  3、比较感悟。

  师:有比较才有进步。让我们一起来读读某 3、比较感悟(可小组讨

  同学的诗,再读读诗人的诗,以公正的眼光 论,从对仗、压韵、用

  说说它们优于对方或逊于对方之处。 词的准确优美等方面比

  较,感受古诗的'艺术美、意境美和技巧。)

  激励学生,回归诗作

  大家说得很有道理,课后都试着把自己的诗作与诗人的诗作比较一下,然后写一写你的

  4、起立,背诵《晓》诗启发和收获,自古“长江后浪推前浪”在吸取古人营养的基础上,我们的同学一定能写出更优秀的作品,相信新一代的“李白”“杜甫”将在你们中诞生!最后,让我们再次领略杨万里这首诗的美妙吧!

  总结谈话,拓展延伸

  同学们,骄阳似火中吟诗,它是你解渴的一

  杯清茶;月圆人欢时吟诗,它是你抒情的一

  枝好花;烦恼萦绕时吟诗,它是你消愁的一

  曲笙歌。就让我们在诗文化的浸润中茁壮成长,营造出属于自己的碧海蓝天!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11

  一、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新词,背诵古诗。

  2.读懂诗句,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3.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二、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映示图片)

  杭州的西湖景色怡人,妩媚多姿,古往今来,无数诗人用饱含深情的诗句描写赞美西湖,谁能背诵一些?

  即使是同样的风、同样的雨、同样的花,在不同的诗人眼里也是不尽相同的。有位名叫杨万里的诗人,一天早晨从净慈寺出来送林子方,看到西湖的美景,不禁赞叹道:(师读诗)

  (映示诗句)

  二、学诗

  1.试读

  同学也想来读读这首诗吧?好,那就大声地自由读几遍这首诗,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检查

  指名读古诗,相机正音。

  2.细品

  想进一步读读,把它读懂吗?

  我们要读懂古诗,可以(映示四步法:1、释诗题2、知诗人3、明诗意4、悟诗情)

  请同学们参照这样的方法自学古诗,把读懂的记在心里,不懂的地方作个记号。

  学生自学。

  小组合作:把你不懂的地方在小组中提出来,讨论解决。

  交流:通过自学讨论,你知道了什么?

  [诗题:早晨,从净慈寺出来送林子方

  诗人:杨万里南宋诗人,字廷秀,好诚斋,世称“诚斋先生”,一生写了两万多首诗,著有《诚斋集》、《小池》、《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等。

  诗意:

  (1)相机映示:“接天莲叶无穷碧”

  读了这句你感受到了什么?

  荷叶多:“连天”、“无穷”

  颜色绿:“碧”

  指导朗读

  (2)诗人看到了无穷无尽碧绿的荷叶,还看到了什么?

  映示:“映日荷花别样红。”

  细细品味这句诗,你读懂了什么?

  你能用朗读来告诉大家,你已经读懂这句诗了吗?

  指名读、齐读。

  多美啊,真想到西湖边亲眼看一下荷花,可是西湖太远了,

  别急!老师这有一些荷花的照片呢?(播放)

  你能用个词或一句话来描述一下你看到的荷花吗?

  交流。

  这样婀娜多姿,颜色鲜艳的荷花在阳光的映照下,真正是“别样红”。

  读句

  读诗下两行,边读边想,眼前出现了怎样的情景?

  再读,要求边读边想象。

  六月的西湖除了有“接天的莲叶”、“映日的荷花”,还可能有些什么美景?

  交流

  (3)六月的西湖波光粼粼,鱼儿在莲叶间自由嬉戏,在阳光的映照下,亭亭玉立的荷花显得特别红润,这样的'景色真是与其他季节截然不同呀!难怪诗人会发出这样的赞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扫除词语意思

  你能用自己的话来夸夸西湖美景吗?

  谁也愿意学学诗人来赞一赞?(指名读)

  (4)读诗

  多么美的景色,多么美的诗呀!如果有优美的乐曲来配一配那就更美了。老师这里有段优美的音乐,很适合这首诗,请你欣赏一下,并配上乐曲练习朗诵这首诗。

  指名朗诵。

  三、拓展

  诗学完了,但西湖的美景还深深的印在我们的脑海里,请你选择你喜欢的方式,可以写一写,画一画,也可以唱一唱,把它表现出来。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12

  教学目标:

  1.通过赏画配诗,体会中国古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

  2.通过对比赏析,体会这首诗境界空阔的写景特点;

  3.通过添加语气词,体会这首诗直抒胸臆的抒情特点;

  4.通过文本细读,想象拓展,这首诗乐观豪放的抒情特点,并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预习要求:

  1.正确、大声、熟读地朗读诗歌,争取上课前能够做到接近背诵的程度;

  2.对不理解意思的字与词,查一查工具书;

  3.说说诗歌的意思,并努力将自己对两首诗的理解用声音读出来(用节奏、轻重音等方式)。

  教学过程:

  一、赏画配诗,揭题诵诗。

  1.孩子们,诗歌是我国古代的文学瑰宝,古人常说“一首诗就是一幅画,一幅画就是一首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幅画,你知道它是表现哪一首诗的吗

  宿新市徐公店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预设:同意吗这是我们刚刚学过的南宋诗人杨万里的一首诗,来读读看。再来看这幅图)

  小池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预设:这又是杨万里的一首小诗。咱们一起朗诵一遍。不过,一转眼的功夫,荷叶层层,荷花烂漫——,你还能配出来吗)

  (预设:一下子配不出来,是吗没关系,因为这就是咱们今天就要学习的南宋诗人杨万里的另外一首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齐读)。)2.请大家把课本打开,自由朗读这首诗。会读了吗谁来试试出示: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A一气呵成,正确连贯,不过,古诗的朗读需要讲究节奏韵律的,谁再来试试

  B颇有诗人风范,能告诉大家像这种七言的诗歌一般在哪几个字后面停顿吗对,有时在第六个字也会稍稍停顿。大家自己体会一下,好吗

  C古人吟诗不仅注意词的停顿,还非常注意字的音律,一般将第一二声的字读得稍长些,而将第三四声的字读得稍短些,就像这样(范读)

  大家跟着老师的教师试试,好吗

  二、赏画品诗,重点突破。

  现在咱们再来看这幅画,与画面对应的诗句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我们就来认真品一下这两行诗,看看你能从中读出什么,哪怕是对一个字、一个词学习的收获(学生批注:俗话说:古人读书喜欢批注,所谓批注就是圈圈画画,或者把学习的收获写在内容旁边。)

  很多同学都像我露出了微笑,一定是收获满满的。如果请你各用一个字概括一行诗的意思,你选择哪个字

  1.碧是什么意思是怎样的绿呢圆润、鲜亮、光滑、无穷等。读着这句诗,你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好一个无穷啊!满湖的荷叶无边无际。脚下是——荷叶,远处是——荷叶,极目远眺,那与天相接的地方还是——荷叶,所以说:接天莲叶无穷碧。)

  2.红,怎样的红(特别的红,不一样的红)为什么会这样的红(映日)闭上眼睛,看到那红了吗究竟红得怎样呢(红得娇艳、灿烂、热烈、鲜艳)这真是:映日荷花别样红。

  3.无穷碧的莲叶衬托着别样红的荷花,一碧一红,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绝世的夏日咏荷图。孩子,我们欣赏写景的诗句,就是要品出每个字、每个字、每句话的滋味,在头脑中品出一幅鲜活的画面,达到“诗就是画,画就是诗”的境界。

  书:景诗←→画

  4.让我们一起把这两行诗连起来读读。欣赏着这样的画面,朗诵着这样的诗句,你有着怎样的感受呢

  怎一个美字了得,但美是有多种表现形式的,还记得《小池》中杨万里写荷花的两行诗吗它们的美一样吗

  成熟灿烂的美:,如果说“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表现的是小荷刚刚萌发时稚嫩的.美,那这一句诗呢你能读出这种热烈蓬勃的美吗

  气势壮观的美:如果说“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表现的是一株小荷瞬间细节的小美,那这一句诗呢你能读出这种气势磅礴的美吗

  诗人的赞叹是发自内心的,这脸上总会有一些表情吧,说不定还有动作呢。

  三、体会语气,深情赞叹。

  1.如果你是诗人杨万里,在美丽的西湖边送别好友,猛然看到那朝阳照射下的荷花,你最想说什么呢难怪作者情不自禁真情赞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齐读知道这句诗的意思吗

  2.诗中哪个词集中表现了诗人的赞叹(毕竟,换个词)你能用“毕竟”说句话,也表达一种赞叹的意思吗(老师今天听到几位老师在闲聊时,其中一个老师说了这么一句话:到底是天妃宫小学的学生,素质与其他学校就是不一样。我也把它写成了一句诗,送给我们天妃宫谢谢XX班的孩子们。毕竟金陵天妃宫,学生不与它校同。)

  3.孩子们,我们现在表示强烈的感情的语气一般都会加一些语气词现在你就是诗人,加上语气词深情赞叹一下,好吗如:

  啊,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呀,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哇,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噢,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为什么大部分同学都加在前面呢(加在前面更能表现作者的惊叹与赞美,所以诗人一反古人写景抒情的套路,而是先抒情,后写景,也是为了体现这种第一感觉的惊叹与赞美。)

  4.让我们把这种惊叹融入到诗句的朗诵中间去。齐读全诗。

  5.孩子们,我们在感悟作者的感情的时候,就要像诗人当初吟诗一样,反复体会、吟诵,达到“我是诗人,诗人是我”的境界。书:情我←→诗人

  下面请大家自由朗诵诗歌,已经能记住的,把书合上,同桌相互背诵。四、题文对照,拓展悟情。

  1.最后,我们看看诗的题目,你从题目中读懂了什么

  2.看看题目,再读读这首诗,你有问题吗(“晓”是清晨,天刚亮,怎么会有映日荷花呢题目是送林子方,怎么诗中没有一个送字呢其他送别的诗歌都是很伤感,而这首诗却不是,为什么)

  3.其实,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写了两首,大家自由读读,想想刚才的问题,你有新的收获吗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13

  一、导入新课,解读课题。

  1、我们读过,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我们读过,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我们读过,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从这流传千古的送别佳句中,我们读出了浓浓的友情、亲情。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送别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齐读课题。

  请看诗题,来,读一读。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2、读了这个诗题,你从中了解了什么?

  送别的时间是早晨,从“晓”字中可以看出;

  送别的地点是净慈寺外;

  送别的人是林子方。连起来说一说,题目的意思。

  3、说诗人:好像缺了个主语,谁在送林子方?

  净慈寺,是西湖边上的一座寺庙。林子方,是南宋诗人杨万里的一个朋友。这一天,林子方正要到外地做官,杨万里在西湖边上送别他。杨万里的诗写得好,尤其擅长写景。因为啊,他常常观察生活,观察大自然,善于从中发现别人不易察觉的美(板书完成:眼中有景),山川、河流、春风、秋雨、夏荷、冬雪等等都被他写成诗,以至于他的朋友跟他说了这样一句玩笑话:处处山川怕见君。你看,这些山水一碰到你,就被你写到诗里,连它们都怕了。

  我们曾学过的——《小池》就是他写的。谁来背背?(课件出示《小池》)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先读读这首诗,读上两三遍,注意读准生字,把诗读通读顺。(生自由读) 2.谁来读?其他同学注意听,看他读准了没有。(指名两生,师生正音) 3.古诗还要读出节奏韵律,像这样(范读全诗) ,谁再来读读? (指名两生,评价) 4.齐读,让我们一起读出诗的节奏韵律。

  三、自学古诗,理解大意。

  1.诗读正确了,那这首诗的意思呢?轻声读,可以借助注释,也可以想象画面,看看读懂了什么?和同桌说一说,如果遇到不懂的地方在上面做个记号。

  2.有不懂的字词先提出来。(交流重点字词)

  毕竟:到底。

  四时: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本诗指除六月外的其他时候。

  接天:与天相接。

  映日:映照着太阳。本诗中映照的是朝阳。(从题目的“晓”字中可以看出)

  别样:特别。

  3.理解了重点词语,谁来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的大概意思,前两句和后两句分别写的是什么?(交流古诗大意,两生左右,鼓励用自己的.语言连贯地描述)

  到底是西湖的六月时节,此时的风光与其他时候相比确实不同。与天相接的莲叶绿得无边无际,映照着阳光的荷花显得特别的鲜红。

  4.理解了诗的大意,相信我们能读得更好了,谁来试试?注意读出诗的味道。(指名评价)怎样才能读得更有感情呢?让我们品诗、赏诗,走入诗境。

  四、品读诗境,感受画面

  1.你读懂了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吗?(整理归纳为:西湖的荷叶与荷花)

  请同学们再默默地读一读这首诗,你也来关注一下这些景物的特点。说说看,诗人见到的是怎样特别的莲叶,又是怎样特别的荷花呢?

  诗人见到的是(接天,无穷碧)的莲叶。诗人见到的是(映日,别样红)的荷花。理解词义,别样红,红得怎么样?(鲜艳,通透)指导朗读,特别是“无穷”、“别样”。指名先读词,再齐读。

  2、这两句诗,是千古名句,你觉得写得美不美?美在哪里?

  (1)从哪个词读出了这种美?

  “无穷碧”会是怎样的?指名说。指导朗读。

  (2)体会“多”

  从这一行里你还感受到了什么美?从哪里体会出来的?

  “接天”是怎样的一幅景象?能读出来吗?

  分组读,齐读。

  3、荷叶如此之多,如此之绿,如此之广,真令人过目不忘呀!那荷花又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感受呢?读第四行。你还会感受到什么?

  (1)体会“红”

  那是怎样的红呀?指名说,读出来。

  想做其中的一朵吗?男生读,女生读。

  4、这么绿的荷叶,这么红的荷花,想去看看吗?出示图片。

  5、看哪,无穷的碧,别样的红,组成了一幅一碧万顷、连接天日的画卷,这就是西湖六月的荷塘美景。引读第二句。

  6、配上音乐,静静地走进西湖美景。自由读、指名读、分男女生读。

  7、荷叶田田,荷花朵朵,难怪诗人发出这样的赞叹!出示第一句,师范读。

  8、谁也发自内心的赞叹一下。自由练读,谁来当当小诗人夸夸西湖?

  9、西湖其他季节也很美,但每个季节的美却各有不同。出示图片。(师配乐介绍)

  10、在你们眼里,西湖的夏天是怎样的呢?(那绿色的莲叶,极目一望,无边无际;那艳丽的荷花,娇艳妩媚,辉映朝阳。)

  11、西湖一年四节都美如画卷,但又各有不同的景致。而诗人在送林子方时正好看到的是夏天的西湖美景,所以是人发出这样的赞叹。师生合作读第一句。

  12、看哪,你能通过朗读,把这样的美景留在每个人的心中吗?

  (1)同桌读。

  (2)指名读。

  (3)分角色读:男读叶,女读花。

  (4)齐读。

  五、背诵古诗

  同学们,杨万里是南宋最著名的四个诗人之一,他的一些写景抒情的小诗特别有名。《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一首与众不同的送别诗,这首诗告诉我们,离别可以是一幅明朗的画,可以是一个动人的微笑,可以是一片广阔的美景。让我们把这与众不同的送别诗记下来吧!

  生自由背诵,指名背(2-3生),齐背。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14

  杨万里

  一

  出得西湖月尚残,荷花荡里柳行间。红香世界清凉国,行了南山却北山。

  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4.预设:

  大家自由读读这两首诗

  把两手是诗起来看,诗人写送别了吗写了集中在第一首里面。

  诗人与友人感情深吗从哪里看出与友人难舍难分,送了一程又一程;月尚残就出来,一直到太阳东升。

  诗人与好友感情深厚,而且就要分别了,可他却只给我们描绘了这样一幅壮观的、烂漫的夏日咏荷图,如果你就是诗人,你其实是想对友人说什么呢

  A杨万里不想让友人伤感,勉强控制了自己的感情。好一个豁达的杨万里啊,堪与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高适的“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相媲美。

  B杨万里借荷花预示他与友人的友谊。好高妙的.写法呀。

  诗人真正想表达什么,我们今天可以读,明天还可以读,随着年龄的增长,你会有更别样得体验。

  4.背诵古诗。

  同学们,假如你就是杨万里。当你和友人从净慈寺出来,执手相送,一程又一程,突然荷风拂面,清新的荷花映入眼帘,你不由自主放声吟诵……(指名朗读全诗)当你和友人漫步岸边柳下,与友人互相祝福勉励时,阵阵荷香迎面飘来,你会情不自禁地深情吟诵……(指名学生读全诗)

  当你和友人纵论时局、指点江山之后,策马由缰,各赴前程之时,忽见阳光下荷叶层层叠叠、荷花晶莹剔透,你会豪气满怀地纵情吟诵……

  (学生齐声吟诵全诗)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15

  古诗内容: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意,体会表达的情感,感受意境美。

  2、在创作诗与课文的比较中,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领悟一些创作的技巧,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

  3、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培养读背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诗意,体会表达的情感,感受意境美。

  教学难点:

  在创作诗与课文的比较中,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领悟一些创作的技巧,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

  课前准备:

  课文情境图;搜集有关诗人及诗的资料

  教学过程:

  入境激情,师生联句

  1、今天,老师要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仔细听朗诵,想象作画倾听老师带来的一段文字,发挥你的想象,在头脑中挥笔作画。

  师诵读译文:到底是六月中的西湖哇!风光和平时迥然不同。看哪!清波荡漾,浩淼无际,莲叶挨挨挤挤,那怡人的绿色,无边无垠,远接天际。那么水灵!

  2、谁来说说你的画中有什么?说话训练,描述头脑中的画面。

  3、出示荷塘美景图以及译文。师:再读这精彩的自由畅说:吟诗、文字,观赏这美丽的风景,同学们想干些啥呢?唱歌,拍照……

  4、“吟诗”,是个好点子!今天,让我们做回诗人,来一次龙虎师生观荷塘美景即兴联句如何?即兴联句。写在白纸上,注明作者,大声朗读,贴于黑板。

  师范句:绿衣一片云中来,艳赛朝阳送暖香

  二、质疑欣赏,理解古诗

  过渡:大家竞相联句,真是“荷塘美景现眼前,便引诗情到碧霄”啊!说来也巧,宋朝著名诗人杨万里也曾置身此情此景,并随即写了一首诗,让我们来看看他是怎么写的。

  1、出示古诗。

  2、学生练读

  师:全诗共二十八个字,我相信经过认真的练2、练读—指名读—齐习,你们一定能把它读得正确、流利。

  师:谁愿意展示一下自己美妙的读书声?

  3、研读古诗。

  师:同学们一下子就把诗句读得这么流畅,真料和工具书,自学古是好样的!接下来,请大家带着欣赏、探究的诗。(质疑、欣赏)眼光,利用手中现有的'资料,研读诗句,看看能读懂什么,碰到的问题,可以在小组中讨论,解决不了的等会在全班讨论解决。

  4、交流自读收获

  师:请大家交流一下各自的阅读收获,以及想理解诗意,描述杨万里和伙伴们一起讨论解决的疑惑之处!在送别林子方时,到底看到了什么。在质疑讨论中,加深理解。

  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师:把你们各自的感受用动情的朗读,恰当的5、练读-个读-齐读身体语言表达出来吧!

  三、完成创作,比较感悟

  1、西湖的夏日美景,让杨万里的一首佳作浑然天成,今天,就着大诗人激起的豪情,让我们也欣赏图画,在前面联写诗填词吧,黑板上的诗句可以选用。的基础上完成自己的创指导学生在音乐中创作。作诗。

  2、交流创作师:有些同学已有佳作初成,不管你完成了

  3、实物投示学生诗作,几句,我们都渴望分享你的喜悦!小作者朗读简介。

  4、比较感悟。

  师:有比较才有进步。让我们一起来读读某。

  5、比较感悟(可小组讨同学的诗,再读读诗人的诗,以公正的眼光论,从对仗、压韵、用说说它们优于对方或逊于对方之处。词的准确优美等方面比较,感受古诗的艺术美、意境美和技巧。)激励学生,回归诗作大家说得很有道理,课后都试着把自己的诗作与诗人的诗作比较一下,然后写一写你的。

  6、起立,背诵《晓》诗启发和收获,自古“长江后浪推前浪”在吸取古人营养的基础上,我们的同学一定能写出更优秀的作品,相信新一代的“李白”“杜甫”将在你们中诞生!最后,让我们再次领略杨万里这首诗的美妙吧!

  总结谈话,拓展延伸

  同学们,骄阳似火中吟诗,它是你解渴的一

  杯清茶;月圆人欢时吟诗,它是你抒情的一

  枝好花;烦恼萦绕时吟诗,它是你消愁的一

  曲笙歌。就让我们在诗文化的浸润中茁壮成长,营造出属于自己的碧海蓝天!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08-03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15篇08-03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通用10篇)11-07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必备(15篇)08-03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反思(精选10篇)05-25

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反思(通用13篇)11-04

改写《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作文(通用12篇)02-14

五年级语文下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03-04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原文及翻译(附赏析+教学设计+人物生平)04-21

小学三年级语文《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案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