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的意义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比的意义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在学生原有分数知识基础上,使学生知道分数的产生,理解分数的意义,知道分子、分母和分数单位的含义。
2、经历认识分数意义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3、利用操作、讨论、交流等形式展开小组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培养质疑和验证科学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
明确分数和分数单位的意义,理解单位“1”的含义。
教学难点:
对单位“1”的理解。
教具和学具:
卷尺、四张长方形白纸、四条一米长的绳子、若干个小立方体和一捆绘画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温故引新。
1、师: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板书:分数)谁来说几个分数?(板书:如1/4)你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吗?(板书):师:那你们知道分数是怎样产生的吗?
二、教学分数的产生。
2、能根据成语说出下面的分数吗?
一分为二( )七上八下( )百里挑一( )十拿九稳( )
1、请一个学生用米尺测量黑板的长,说一说,用“米”做单位,看看测量的结果能不能用整数表示。那剩下的不足一米怎么记?
2、在古代,人们就已经遇到了这样的问题。(师用一根打了结的绳子演示古人测量的情况)。课件呈现情境图,介绍分数的起源和发展历史。
3、总结:在测量、分物的时候,可能得不到整数的结果,需要用一种新的数表示——分数表示。所以分数是人类为了适用实际需要而产生的。
4、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为了平均分配一些东西,也常常会遇到不能用整数表示的情况。比如两个小朋友平分一个橘子、一块月饼、一块饼干等,每人分到的能用整数表示吗?用什么分数表示?
三、教学分数的意义。
师:下面老师要先考考大家,你能举例说明1/4的含义吗?(投影出示题目,学生口答)
出示一个1/4的正方形的阴影部分。
师:阴影部分可以用什么分数表示?它表示什么意思?
2、师:下列图中的阴影部分能用1/4表示吗?为什么?
如生说可以,则问:你为什么觉得可以用1/4表示呢?生说理由。
(强调一定要平均分)(板书:平均分)
3、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操作。
师:现在我给每一个小组都提供了四种材料,一张长方形纸、一条一米长的绳子、6个小立方体,4根绘画笔。下面请每组根据这四种一样的材料,通过折一折、画一画、分一分等方法,创造出几个不同的分数。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2)交流
师:谁愿意上来说一说,你得到了哪些分数?这个分数是怎样得到的?
小组交流。
(3)认识单位“1”。
师:利用这四种材料,同学们创造出了好多分数。刚才在表示这些分数时,我们都是把哪些东西来平均分的?
生:一张长方形纸、一米长的绳子、6个小立方体、4根绘画笔平均分。
师:象把一张长方形纸平均分,我们可以称之为把一个物体平均分
(课件显示:一个物体)
把一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我们可以称之为把一个计量单位平均分。(课件显示:一个计量单位)
把6个小方块、4根绘画笔平均分,我们又可以称之为把一些物体平均分。(课件显示:一些物体)
师小结:一个物体、一些物体等都可以看做一个整体,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课件显示)
师:(投影出示):我们可以把这3只象看作一个整体吗?
我们可以把这6颗草莓看作一个整体吗?这4只老虎呢?
我们还可以把哪些物体也看成一个整体呢?(学生举例。)
师:象这样的`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一个整体,我们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课件显示)强调说明:①单位“1”不仅可以指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也可以是很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如:一个苹果、一枝铅笔、一个计量单位、一堆煤、一仓库粮食等等,把什么平均分,就应把什么看做单位“1”。②单位“1”和自然数“1”的区别:自然数1是一个数,只表示一个具体事物。如:一个人、一本书、一间房子……它是自然数的计数单位。而单位“1”不仅可以表示某一个具体事物,还可以表示一堆、一群……它表示被平均分的整体。
概括分数的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4)理解分子分母的意义。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大家知道了分数的意义,请同学们想一下,这个“若干份”是分数中的什么?(分母,表示平均分的份数)“这样的一份或几份”是分数中的什么?(分子,表示取的份数)
(5)师:接下来我想出几道题来考考大家,你们愿不愿意接受挑战?
①把这个文具盒里的所有铅笔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个同学得到这盒铅笔的几分之几?
生:1/2
②师:为什么可以用1/2来表示?
③师:如果把这盒铅笔平均分给5个同学,每个同学得到这盒铅笔的几分之几呢?
如果把这盒铅笔平均分给10个同学,每个同学得到这盒铅笔的几分之几呢?
如果把这盒铅笔平均分给50个同学,每个同学得到这盒铅笔的几分之几呢?2个同学得到这盒铅笔的几分之几?
如果把这盒铅笔平均分给100个同学,每个同学得到这盒铅笔的几分之几呢?10个同学得到这盒铅笔的几分之几呢?
④师:现在这个文具盒里有6支铅笔,把它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个同学得到的铅笔能用1/2表示吗?是几支铅笔?
⑤如果我再增加2支铅笔,把8支铅笔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个同学得到的铅笔还能用1/2表示吗?是几支铅笔?为什么同样是1/2,铅笔的支数不一样?
师:因为一个整体表示的具体数量不同,所以同样是1/2,铅笔的支数不一样。
四、教学分数单位。
师:整灵敏有计数单位个、十、百、千、万……分数是否也有计数单位呢?它的计数单位又是怎样规定的?
显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
师:也就是说分数单位是由一个分数的分母决定的,分母是几,它的分数单位就是几分之一。(师举例说明后,并说出几个分数让学生回答,后再让学生自己举例说明)
加强练习,深化概念。
练习:
1、35表示把( )平均分成( )份,表示这样的( )份,它的分母是( ),表示( );分子是( ),表示( )。
2、67的分数单位是( ),有( )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3、说出每个分数的意义。
(1)五(1)班的三好生人数占全班的29 。
(2)一节课的时间是23小时。
4、课本练习十一第9题。
5、判断(对的打“√”,错的要“×”)。
(1)一堆苹果分成4份,每份占这堆苹果的14 ( )
(2)把5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7段,每段占全长的57 ( )
(3)14个19是914 ( )
(4)自然数1和单位“1”相同。( )
五、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你有哪些收获?
小学数学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5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数学第八册分数的意义。
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册分数的意义。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分数的产生和其它数学知识一样是由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实际中产生的。
2.使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单位“1”的含义及分子、分母的含义。
3.培养学生形象思维,抽象概括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4.使学生受到初步的辨证唯物主义观念的启蒙教育。
教学重点与难点:
让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是本节课的重点,讲清单位“1”的含义是本节课的难点。
教具准备:
电脑软件一套。
学具准备:
每人一张正方形纸片、每组一个信封里面装有一张圆形、长方形纸片,4个苹果图片,6个玩具熊猫图片。
教学过程:
课前组织教学
今天我们和许多小动物一起去参加小猴的生日聚会高兴吗?你们看小猴准备了许多好吃的、好玩的东西(电脑显示画面)请同学们观察一下都有什么?它还想测测同学们的智力利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帮它分一分、算一算能做到吗?(上课)
一、分数的产生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在进行测量和计算的时候,有时不能得到整数得结果,例如,用一个计量单位“米”测量黑板的长度(屏幕显示)量了3米后,剩下的一段不够1米了,还能用整数表示吗?又如,老师只有一个苹果要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得多少个/还能用整数表示吗?这就需要用新的数,谁知道用什么数来表示?
板书:分数
对于分数同学们并不陌生,在三年级的时候我们已经初步认识过谁能说几个分数(指名说老师板书),谁还记得分数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
到底什么样的数叫分数呢?分子、分母各表示什么意思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进一步学习分数的意义,板书:的意义
二、分数的意义
1。把小猴准备的一部分礼物装在信封里,倒出来看一看都有什么?下面小猴要利用这些东西测测同学们的智力,看哪一个小组表现的好?听要求小组同学研究想办法表示出每种东西的。小组研究汇报。
2.根据刚才分的过程,把这些物体归两类,为什么这样分?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一个物体、一个整体(解释整体的含义)。
说明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或许多物体组成的整体都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叫做单位“1”
上面我们分的这些物体就可以用一句话表示出来谁能说出来?(把单位“1”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它的)
3.请同学们看屏幕,仔细观察回答问题
(1)把一块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它的()。
(2)把一张正方形的纸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它的(),其余的3份是它的()。
(3)把一条线段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它的()其余的是它的()。
(4)同时显示以上3幅图,让同学们认真观察它们的分法和表示每一部分的分数有什么异同?小组讨论汇报。
4.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苹果和熊猫图片,平均分看有几种分法,其中的一份用什么数表示,小组讨论汇报,电脑显示平均分的苹果和熊猫图画,让学生按照第一幅图的说法说一说其余的几幅图的意思。
5.电脑同时显示一块饼、一张正方形纸、一条线段、四个苹果、六只熊猫图,提问:刚才我们分了这些物体都是把谁看作单位“1”?谁来说一说什么叫做单位“1”?电脑显示单位“1”的含义。
6.根据刚才所学的知识小组讨论到底什么样的数叫做分数呢?引导学生总结分数的意义,电脑显示分数的意义。
7.根据分数的意义指名说出刚才写的这些分数表示的意义。
8.教学分子、分母的含义:电脑显示分数各部分的名称,指名回答分子、分母各表示什么?写几个分数让学生说出分子、分母所表示的含义。
9.做一做电脑显示。
三、课堂练习:
1.让同学们闯三关,电脑显示三关题。
2.三关闯过了,别忘了还要帮小猴分东西呢,苹果、熊猫已分过,还有西瓜和蛋糕,看小狗分西瓜(电脑显示)学生回答。提问:如果小狗把西瓜平均分成8块,小猴吃了3块,吃了西瓜的几分之几?小兔吃了2块,吃了几分之几?还剩下西瓜的几分之几?
分蛋糕,蛋糕上有四朵小花、12支蜡烛,平均分成4份,每份都能用来表示,但是这个所表示的数量一样多吗?为什么?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五、板书设计:
分数的意义
一个物体
一个计量单位单位“1” 2/3 4/15 5/11
一个整体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2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近段时间,我们接触了大量的比,今天这节课,我们先来请每个同学在草稿本上任写三个比,并算出比值。
请一个同学读读他写的几个比。问:老师也写了一个比(大屏幕出示6:3),说说你的三个比中有没有可以和老师这个比做好朋友的?(说说理由)
每个同学找一找,你们有和老师比值相等的比吗?(教师板书)
同桌找一找,看哪一桌也找到了这样的一对好朋友?(教师板书)
二、学习探究比例的意义
1、观察黑板上的这几组比,有什么共同的特点?(比值相等)
因为它们比值相等,我们可以用等号对他们加以连接,(教师在黑板上板书)
2、师:像这样的等式,我们给它取了一个新名字——比例。谁能说说什么叫比例?
3、数学的语言是非常精练的,打开课本,看看课本中是如何定义的?(学生读,教师板书),教师阐述:有两个比,且比值相等,就能组成比例;反之,如果是比例,就一定有两个比,且比值相等。
4、大屏幕出示教师写的另一个比,6:4,谁能为它配上一个好朋友,并写成比例。
5、练习:出示例1(大屏幕)提问,这列火车两次行驶的时间不同,行驶的路程也不相同,但这两次有没有相同的地方?我们能不能这个根据速度相同,写出一个比例。(交流)
6、大屏幕出示课本中的试一试:下面哪一组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手指表示)
7、师生小结:如果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最关键是看什么?
三、学习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
1、比和比例有着密切的联系,你觉得它们有区别吗?
教师小结:“比和比例的意义不同,比例中有两个比,有四个数;比是一个比,有两个数,两个比值相等的比能组成比例。”
2、比有两个数,分别叫做比的前项和比的后项,那么比例的四个数也各有名字,叫什么呢?快速浏览课本67页,找到并读一读,然后把书合拢,看谁最先合拢课本?
教师检查学生对各部分名称的掌握情况,如果写成分数形式,还能说说各自的名称吗?
6:4=3:2 =
3 、探索比例的基本性质
(1)填数。老师这里有一个比例“12∶□=□∶2”,不过它的两个内项看不清了,想一想,这两个内项可能是哪两个数?
(2)猜测。学生回答,教师在方框下面板书,如1和24,2和12,……追问:“你有什么发现?把你的.发现悄悄地说给同桌听一听。”
(3)验证。大家猜测说“在比例中,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是不是所有的比例都有这样的规律呢,还需要我们验证。
教师组织学生用黑板上的比例和各自写的比例进行验证。
(4)小结。其实我们的发现与数学家不谋而合,他们也发现在“比例中,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并且给它起了个名字,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5)如果比例写成分数形式,这怎么相乘?
(6)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的比例是否正确?(大屏幕出示)
(7)小结: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既可以通过计算比值来判断,也可以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来判断。
大屏幕出示:用你喜欢的方法判断下面的比例是否正确?
四、巩固提升
1、猜猜我是谁?(大屏幕出示)
2、选择题:(大屏幕出示)学生用手指表示正确选项的序号
3、(1)小游戏:下面我们轻松一下,由你出题考老师,规则是:请你说出10以内4个不同的自然数,看老师能为能马上告诉你,它们是否能组成比例?(学生报数,老师回答)
谁能说出老师的秘诀?
(2)现在轮到我考你:3、4、6、8 4、6、7、9
(学生回答后让他说出判断理由)
(3)请你独立用3、4、6、8写比例,然后小组交流讨论,把最好的办法推荐给大家。
4、同学们知道,在一天的同一时间内,物体越高它在太阳下的影子也就越长,你能运用今天学习的比例知识,想办法算出我们学校旗杆的高度吗?
五、全课小结。
谁能整理一下,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六、布置作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认识比例的各部分的名称。学会应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能正确组成比例。
2、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及合作探究能力。
3、经历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形成的过程,体会分析比较、归纳概括、验证的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
应用比例的意义或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能正确地组成比例。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进一步理解等分活动与除法之间的关系,进一步体验除法运算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2、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倍”的含义,知道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3、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体会“倍”的含义,知道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为新课铺垫。
1、小朋友们,喜欢去麦当劳、肯德基吗?吃过薯条、汉堡包吗?
2、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去哪里看看有哪些好吃的东西,好不好?
3、多媒体出示即时练习,指名回答,并说明理由。
二、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小朋友,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文具的用处可大了!哪位小朋友能说说,你有哪些文具?
2、原来你们有这么多的文具呀!袋鼠妈妈听了可真羡慕呀!于是她决定要在森林里开一家文具店,让小动物们和小朋友一样,都能买到各种各样的文具。我们一起去看看,好吗?
3、出示课题:文具店。
二、自主探索,研究新知。
1、出示教学目标,了解今天的学习任务。
2、了解图意,获取信息。
(1)我们一起看看小动物们都买了什么文具呢?
小兔买了一支笔,花了2元钱。
大灰狼买了一个文具盒。
小牛买了3支铅笔。
(2)们说得真不错,除了这些以外,你还知道什么?
大灰狼花的钱是小兔的4倍。
3、小组交流,解决问题。
(1)你真是一个认真观察的好孩子!现在大灰狼想考考大家,你们知道他们买文具花了多少钱吗?请小朋友在组里互相说一说,然后完成书上的'“填一填”。
(2)学生分组交流,解决问题。
(3)师生共同探讨:你是怎么想的,说说你的理由。
(4)小朋友说得真好!大灰狼和小牛为你们喝彩。谁和他们一样棒,也来说一说。
(5)小朋友们说得太好了!香蕉和小鸡想请你们来帮它们解决问题,你们愿意帮助它们吗?
(6)小结: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4、画一画。
同学们通过了大灰狼和小牛的考验,现在老师想考考你们,愿意接受挑战吗?
请小朋友完成课本48页“画一画”。
(1)学生独立思考。
(2)让学生用学画一画。
(3)指名回答。
(4)你会用什么是什么的几倍说一句话吗?
5、经过刚才的学习,你能解决下面的问题吗?
(1)5的2倍是多少?
(2)3的9倍是多少?
(3)6的5倍是多少?
(4)4的8倍是多少?
三、巩固应用,拓展创新。
1、练一练1、2。
(1)袋鼠妈妈看见小朋友这么聪明,也带来了四个问题想考考大家,我们一起来解决,好吗?
(2)学生独立完成,师生交流。
2、练一练3。
(1)小朋友们,喜欢去旅游吗?
(2)你们去旅游都离不开什么交通工具?
(3)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3辆车,你能说出是什么车吗?
(4)从图中你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5)你知道大客车上有多少位乘客吗?小轿车上呢?请小朋友们讨论一下,也可以用小棒或圆摆一摆。
四、评价体验。
今天,我们班的小朋友真聪明,不仅解决了小动物提出的各种问题,而且最难的思考题都没有难住你们!现在,谁来说说你有什么收获?
五、板书设计:
文具店
老黄牛花的6元钱 2×3=6(元)
大灰狼花的8元钱 2×4=8(元)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分数的产生,理解分数的意义,特别是理解单位“1”、分子、分母的意义,学会用分数描述生活中的事情。
2、培养学生动手操能力和概括能力。
3、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中主动参与,在操作体验中,激发学习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分数的意义,正确认识单位“1”。
教学难点:
单位“1”概念的建立。
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图片,电子白板。
学法指导:
引导学生 自学、带着问题学,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活动一: 复习导入
1、提问:
(1)把2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的几个??
(2)把1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的`几个?(每人分得这个苹果的 2/ 1)?
活动二:
1、关于分数,你知道了分数哪些知识?分数是怎样产生的呢?能说出几个简单的分数吗?
2、关于分数,你还想知道什么?
设计意图:注意新旧知识的衔接,为建立单位“1”打下基础。
活动三:
探究单位“1”是一个物体或一个计量单位的分数
初步得出:把一个物体或一个计量单位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我们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活动四:探究单位“1”是许多物体的一个整体。
引导学生说出:原来是把一个物体或一个计量单位看作一个整体,现在是把许多物体看作一个整体。
练习:举例,然后说出各个例子中的单位“1”。
设计意图:把单位“1”从一个物体过渡到一个整体,初步建立单位“1”概念。
小结:单位“1”可以指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还可以指由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能说说我们生活中哪些物体可以看作单位“1”?
设计意图:进一步认识单位“1”,使学生理解单位“1”,不仅可以是一个物体,许多物体也可以看成单位“1”。为充分理解分数的意义基础。
练习
活动五:归纳分数的意义
⑴我们学到这里大家能说说什么叫做分数?(同学试着说说)
⑵读读书上是怎么说的?
⑶课件出示分数的意义:让学生再读一遍。
⒎认识分数的各部分名称
同桌同学说分数,说名称。
活动六:巩固应用?? 拓展练习?? 思考题
?课件出示
(五)总结全课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知道了什么?
板书设计:
分数的产生和意义
分数的产生? 生活的需要
分数的意义
1/4? 3/4
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都可以用分数表示。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一)在学生初步认识分数和小数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
(二)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的计数单位及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
(三)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在学生初步认识一位和两位小数的基础上,进一步把认数范围扩展到三位小数,使学生明确小数表示的是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并了解小数的计数单位及单位间的进率,既是本课的重点,也是本课的难点。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谈话引入:
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有些数量不一定都能用整数表示,例如商品的价钱,就不一定都是整元钱,在进行测量的时候,往往不能正好得整数的结果,常常用小数表示。
我们上学期已初步认识了小数,你能以元作单位,把下面数先写成分数,再写成小数吗?
2.口答:(1)1角=(—)元=( )元
(2)3角=(—)元=( )元
(3)9分=(—)元=( )元
3.把一条线段平均分成10份,1份是这条线段的,平均分成100份,l份是这条线段。
(二)学习新课
1.谈话引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小数。(板书课题:)
在日常生活中,除了商品标价不够整元可以用小数外。在量屋子的高度时,它不够整米时,以米作单位也常用小数表示。
2.教学。
(1)利用旧知识继续研究。
我们已经知道1角是0.1元,就是把1元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1元的1/10,用小数表示是0.1元,1/10元与0.1元是不同的形式,表示的是同一数量,那么十分之几的数用小数表示是几位小数?(一位小数)
思考:1分钱是1元的.几分之几?(1/100)用小数表示是多少?(0.01)。
那么百分之几的数用小数表示是几位小数?(两位小数)
(2)通过观察米尺,引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都可用小数表示?
先想想,米、分米、厘米、毫米的进率分别是多少?
板书:1米=10分米
=100厘米
=1000毫米
观察米尺。提问:
①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几分米?写成分数是几米?写成小数是几米?
学生观察得出: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1分米,写成分数是1/10米,写成小数是0.1米。1要写在小数点右面第一位。
3分米是多少米?用分数、小数怎样表示?
学生类推出:3分米是3/10米,还可以写成0.3米。
师生共同明确:把1米平均分成10份,一份或者几份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
②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每份在尺子上是多少?写成分数是多少米?写成小数呢?
学生观察米尺后得出:把l米平均分成100份,l份是1厘米,写成分数是1/100米,写成小数是0.01米,l要写在小数点右面第二位。
怎样把7厘米写成以米作单位的分数和小数?
学生推理得出:7厘米是7/100米,还可写成0.07米。
启发学生想:15厘米怎样写成以米作单位的分数和小数?
经小组议论后,学生得出:15厘米是15个1/100米就是15/100米,5个1/100就在小数点右面第二位写5,还有10个1/100,够1个1/10,就在小数右面第一位写1。所以15厘米是0.15米。
明确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一份或几份都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
②把1米平均分成1000份,l份在尺子上是多少?(1毫米)
l毫米是几分之几米?(1/1000米)
千分之一米怎样用小数表示?
启发学生推理得出:千分之一写在小数点右面第三位,写作0.001。
9毫米、63毫米以米作单位写成小数分别是多少米?
启发学生根据上边的推理得出:9毫米是9/1000米,还可写成0.009米,63毫米是0.063米。
根据上述问题,把1米平均分成1000份,1份或几份的数都可以用几位小数表示?(三位小数)
教师提出,我们还可以照前面的方法继续分下去,可以得到四位、五位……小数。
启发学生根据前面3个问题的研究,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把1米平均分成10份,1份或几份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分成100份,1份或几份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分成1000份,1份或几份可以用三位小数表示……)
(3)启发学生概括。
启发性提问:
①上面例子都是把l米平均分成多少份?(10份,100份,10加份)
②这样的1份或几份,用什么样的分数来表示:(十分之几,百分之儿,千分之几);
③这些分数的分数单位分别是多少?(1/10,1/100,1/1000)
④每相邻的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如1/10米有几个1/100米?(10个)
1/100米里有几个1/1000(10个)
所以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也是lo。
师指出:像上面这些分数也可以依照整数的写法来写,写在整数个位的右面,用圆点隔开,用来表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的数,叫做小数。
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分别写作0.1,0.01,0.001;等。
阅读课本295页结论。
反馈:95页“做一做”。
订正时说明意义,计数单位。
(4)强化概念。
启发性提问:
①十分之几的数用几位小数表示?一位小数表示几分之几?一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多少?
②百分之几的数用几位小数表示?两位小数表示几分之几?两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多少?
③千分之几的数用几位小数表示?三位小数表示几分之几?三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多少?
④每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三)巩固反馈
1.练习二十第2题、第5题。 ·
2.填空(投影)。
用分数表示用小数表示
7分米米米
7厘米米米
7毫米米米
3.判断下面各题是否正确?为什么?
9/100=0.9 4毫米=0.04米
75/1000=0.075 5厘米=0.5米
(四)作业
练习二十第1—3题。
板书设计:
1米=10分米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儿,计数单位是
=100厘米0.1
=1000毫米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计数单位是
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长1分米。 0.01
1分米=1/10米=0.1米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计算单位是
把l米平均分成100份,每份长1厘米。 0.001
1厘米=i米=0.01米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都是10。
15厘米=15/100米=0.15米
把1米平均分成1000份,每份长1毫米。
1毫米=1/1000米=0.001米
63毫米=63/1000米=0.063米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6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二册P62——6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从具体实例中认识成正比例的量的过程,初步理解正比例的意义,学会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2、使学生在认识成正比例的量的过程中,初步体会数量之间相依互变的关系,感受有效表示数量关系及其变化规律的不同数学模型,进一步培养观察能力和发现规律的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从生活现象中探索数学知识和规律的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正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掌握成正比例量的变化规律及其特征
设计理念:课堂教学中从学生的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从而发现成正比例量的规律,概括成正比例量的.特征。课堂教学中给学生提供探究的平台,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发现的,就让学生亲自去探究。通过数学活动,让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去,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发现规律的能力。
一、复习铺垫激情促思
1、说出下列每组数量之间的关系。
(1)速度时间路程
(2)单价数量总价
(3)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2、师:这些是我们已经学过的一些常见数量关系,每组数量之间是有联系的,存在着相依关系。当其中一种量变化时,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而且这种变化是有一定的规律的,你想知道其中的奥秘吗?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和认识这种变化规律。
学生口答,相互补充
二、初步感知探究规律1、出示例1的表格(略)
说说表中列出了哪两种量。
(1)引导学生观察表中的数据,说一说这两种量的数值分别是怎样变化的。
初步感知两种量的变化情况,得出:路程和时间是两种相关联的量,时间变化,路程也随着变化。(板书:相关联的量)
(2)引导学生观察表中数据,寻找两种量的变化规律。
根据学生交流的实际情况,及时肯定并确认这一规律,特别是有意识地从后一种角度突出这一规律。
根据发现的规律启发学生思考:这个比值表示什么?上面的规律能否用一个式子表示?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关系式:路程/时间=速度(一定)
(3)揭示概括成正比例的量:路程和时间是两种相关联的量,时间变化,路程也随着变化。当路程和对应时间的比的比值总是一定(也就是速度一定)时,我们就说行驶的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行驶的路程和时间是成正比例的量,
(板书: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
2、教学“试一试”
学生填表后观察表中数据,依次讨论表下的4个问题。
根据学生的讨论发言,作适当的板书
3、抽象表达正比例的意义
引导学生观察上面的两个例子,说说它们的共同点。启发学生思考:如果用字母x和y分别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比值,正比例关系可以用怎样的式子来表示?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k(一定)
揭示板书课题。
先观察思考,再同桌说说
大组讨论、交流
学生可能发现一种量扩大(缩小)到原来的几倍,另一种量也随着扩大(缩小)到原来的几倍。也可能发现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不变。
学生根据板书完整地说一说表中路程和时间成什么关系
学生独立填表
完整说说铅笔的总价和数量成什么关系
学生概括
三、巩固应用深化规律
1、练一练
生产零件的数量和时间成正比例吗?为什么?
2、练习十三第1题
先算一算、想一想,再组织讨论和交流。
要求学生完整地说出判断的思考过程。
3、练习十三第2题
先独立判断,再有条理地说明判断的理由。
4、练习十三第3题
先说出把已知的正方形按怎样的比放大,放大后正方形的边长各是几厘米,再画一画。
分别求出每个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并填写表格。
讨论、明确:只有当两种相关联的量的比值一定时,它们才成正比例。
5、思考:明明三岁时体重12千克,十一岁时体重44千克。于是小张就说:“明明的体重和身高成正比例。”你认为小张的说法对吗?为什么?
讨论、交流
独立完成,集体评讲
说明判断的理由
说一说,画一画
填一填,议一议
讨论
四、总结回顾评价反思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能正确的读写百分数,了解百分数和分数在意义上的不同点,能应用百分数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收集、分析信息的过程,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综合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结合相关信息,使学生体会百分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百分数与分数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准备:
课前让学生从书本或生活中收集有关百分数的材料;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课
1、导入课题
同学们,课前老师让大家收集生活中的百分数,你们收集到了吗?你是在哪些地方收集到的?老师在每次考试后都要填写这样的表格,这里也有百分数(示课件)。看来生活中到处都有百分数,这节课我们就走进百分数的世界(板书课题)。
2、明确目标
关于百分数,你有什么想要研究的吗?看来大家对百分数充满了好奇与渴望,今天我们主要理解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补充课题)。
齐读目标:
1、理解意义。
2、掌握写法。
3、预期效果
有了目标就有了方向,相信同学们有了课前的研究,一定能顺利完成,有信心吗?
二、民主导学
任务一:信息发布会
请同学们拿出课前小研究,说一说资料中的百分数表示什么?从中了解到什么?
同学们的信息发布使我们理解了更多的百分数,到底什么是百分数呢?(板书: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
百分数就是两个量比较的结果,所以百分数也叫百分率或百分比。
选一选:
71%100%
(1)海洋面积约占地球总面积的()。
你会选择填写哪个百分数?能不能填100%?为什么?
(2)学校合唱队中,女生人数是男生的()。
这里又可以填哪个百分数?填71%,说明什么?填100%又说明什么?如果在合唱队中,女生人数比男生人数多,你们觉得会填怎样的百分数呢?
98%
(1)小红的身高是姐姐的()。
(2)小红的身高是()米。
通过刚才的辨析,你们知道了什么?
小结:分数既可以表示两个量相比的结果,也可以表示具体的数量,而百分数只表示两个量相比的结果,不能表示具体的数量。
同学们真棒,通过课前小研究和我们小组的力量顺利完成了第一个目标,恭喜你们!
通过任务一的信息发布,老师发现大家都会读百分数了,会写吗?
任务二:信息展示会
1.自学83页百分数的读写法。
2.从收集的资料中选一个百分数大声地读出来,并漂亮地写出来。
3.派一名代表选一个百分数写在黑板上。
这么多的百分数,和分数的'写法一样吗?
哪个最大?哪个最小?看来百分数非常便于比较!
再看一看,哪个写得漂亮?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吗?
写一写:这里有十个百分数,看谁写得规范又漂亮!
停!你写了几个?直接说出你写了几个太简单了,你能用百分数说一句话让大家猜猜你的完成情况吗?
第二个目标顺利完成!
敢接受老师的考验吗?
三、检测导结
1、目标检测:
(1)写出下面的百分数:
(2)从上题写出的五个百分数中,选择合适的填空。
2、小组订正。
3、语文课中也有百分数,想看看吗?
4、畅所欲言谈收获。
老师对同学们这节课的表现是100%的满意,最后送给大家一句话:
天才=99%的汗水+1%的灵感——爱迪生
如果我们每节课都有收获,相信大家一定会成功!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8
教材分析
百分数的意义和读写是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百分数较为重要的教学内容,是百分数认识的第一课时。这一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认识百分数,会正确读写百分数。在具体情境中,正确解释百分数的意义,体会百分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目标
1. 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百分数的过程,体会引入百分数的必要性。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读、写百分数。
2.在具体情境中,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体会百分数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
3. 提高学生收集、分析信息的能力,使学生体会数学的价值,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兴趣和应用数学的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
难点: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百分数的实际含义。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我们学过一些什么数呢?今天我们学习一种特殊的分数百分数。板书(百分数的意义和读写)
同学们,你们在使用电脑或手机时,见过类似这样的情境吗?
师:电脑安装程序化时,屏幕上会显示的进度条,上面有这样一个数。
师:除了电脑安装,生活中还有一些地方也有类似的信息。大家请看。(出示课件)
设计意图:从最常见的电脑安装程序进度、服装面料和里料的成分、A品牌汽车销售情况切入,突出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将学生的'生活经验与教学内容联系起来。这里的百分数包括百分号前面的数是整数的、小数的,让学生认识到各种情形的百分数。
二、感受生活中的百分数
1.揭示百分数的概念。
【教学提示】学生举例时,如果涉及了用分母是100的分数表示具体的量,教师可以板书在黑板旁边,提示“这个分数是不是百分数,我们等会儿再确认”,等后面理解了百分数的意义后再进行判断。 师:你们还在什么地方见过这样的数?举例说一说。
我们将这三幅图中与“83%”是同一类的数都找出来。(出示课件)
83% 65.5% 34.5% 100% 120% 241%
师:像上面这样的数,如83%、65.5%、120%、241%……叫做百分数,其中的“%”叫做百分号。(板书)
师:观察一下“%”前面的数有什么特征?可不可以是分数?
2.百分数的读法。
【教学提示】为了便于交流,将百分数的读法移至此。在学生读的时候,要具体指导。
师:这些百分数怎么读呢?有没没同学知道读?
师:读百分数时,先读百分号,再读百分号前面的数,读作“百分之……”,如83%读作百分之八十三,要写汉字。百分号前面是几就读几。让我们一齐再读一遍。
教师板书:83%读作:百分之十四,65.5%读作:百分之六十五点五。百分之一写作:100 % , 百分之二十八 写作:28 %百分之零点五 写作:0.5 %,老师报百分数,同学们来写一写。
师:我们会读、写百分数了,下面我们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三、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课件出示图片。
【教学提示】根据习惯学生一般会概括出“什么是百分数”,很难想到“百分数表示······”的表述。同时教师要适当引导
师:这里的83%表示什么意思?
师:那么没有安装的部分占所要安装的总量的多少?(17%)
师:再来看看这里的百分数,表示怎样的意义呢?(出示课件)
2.归纳百分数的意义。
(1)师:你能选一个百分数说说它表示的意思吗?
师:现在你们能说说什么是百分数吗?
引导学生说出: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多少。(板书)
◎教学笔记 师:百分数都是几个数比较的结果?(2个)
师:根据这句话,你们对百分数有怎样的理解?
师:同学们说得很对,百分数表示的是两个量之间的一种比的关系,所以不需要带单位。(板书)
师:说一说自己收集的百分数的意义。
【教学提示】此处要广泛地听取学生意见,让学生在辨析、争论中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设计意图:以上环节体现了“建立表象—形成模型—得出概念”的总体教学思路。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说说这些百分数表示的具体含义,而不是局限于对“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多少”这一抽象概念的表述。
4.百分数和分数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提示】百分数和分数的联系与区别要结合具体的数来说明,学生回答时,教师可举例说明,帮助学生掌握,不能仅仅让学生记忆。
师:通过学习,你认为百分数和以前学的分数有什么联系与区别呢?
学生小组合作交流互动,认识到百分数和分数的联系与区别。
结合学生的发言,课件呈现百分数和分数的联系与区别。
3.进一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及优越性。
师:同学们元旦节快到了学校组织套圈比赛。(出示课件)
师:才才去合适吗?
同学们真会思考,确实缺少一个条件。老师把这个条件给你们补充完整。(出示课件)命中率怎么计算?套中的个数除以套圈总数。
师:请同学们计算一下每个人的命中率,看看谁去比较合适?
状状的命中率是90%,元元的命中率是80%,才才的命中率是84%。
师:百分数的优势非常明显,确实像刚才同学们所说的那样,因为百分数分母固定为100,所以比较起来非常方便,可以为我们解决很多问题
百分数又叫百分率或百分比。(板书)
四、实践运用,加深理解
课件出示习题。
设计意图:不仅要让学生知其然,更要让学生知其所以然。在这一教学环节中,通过比较练习,突破了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同时帮助学生加深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
五、课堂小结
师:学习这节课后,你们有什么收获?谁能说一说?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成功是99%的汗水加1%的天才。说明一个人的成功离不开辛勤的努力,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能付出99%的努力,你一定会达到成功的彼岸!
板书设计
百分数的意义和读写
像这样的数,如83%、65.5%、120%、241%……叫做百分数,其中的“%”叫做百分号。
83%读作:百分之十四,65.5%读作:百分之六十五点五,百分之一写作:1 % , 百分之二十八 写作:28 %
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
百分数也叫做百分率或百分比。
教学反思
数学本源于生活,又必须回归生活。数学只有在生活中才赋予活力与灵性。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及生活中学生所熟悉的场景,注重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寻找、收集生活中的白分数。通过一个个熟悉的物品,不仅使学生深刻地感受到百分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在本堂课上,大部分同学对本节课的内容掌握得较好虽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接触了百分数,很多学生认识百分数,并且会读百分数,但是对百分数的意义以及其应用的认识还处于模糊阶段。因此,本节课在教科书已有素材的基础上,增加了较多的实际生活中的素材,结合具体的情境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感受百分数的价值,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而在读、写方面,主要通过练习落实。总的来说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我还是很满意的。但“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一节课下来,我深感还有很多地方处理得不够到位。有以下几点需要完善。
1、教学时间没有控制好,以后要注意。
2、让学生课前准备一些生活中的百分数,只有少数部分的学生搜集了。在这一方面,学生还有所欠缺。
3、师生之间的互动还是不够,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较薄弱。人们常说:一滴水能折射太阳的光芒。点滴的细微决定着教学的成败,丝毫的细节决定着课堂效率与质量。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也使我强烈地感受到这一点。教学细节看似平常,但平常中蕴含着智慧;看似简单,而简单中孕育着深刻。教师只有把关注细节落实到每一节课,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提高教学的质量。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9
教学设想
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优势,真正的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体现知识的建构过程,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分数的意义”是五年制小学数学课本第八册的内容,这部分教材是在第五册里学习初步认识了分数的基础上,通过学习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理解单位“1”概括出分数的意义,本节课设计上力求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充分体现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优势。
这节课在教学设计上有几个突出特点:
1、注重学习方法的熏陶。教师让学生课前通过互联网查寻资料,了解分数的有关知识,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拓宽了学生的学习渠道,这种学习方法的渗透,把课堂教学向课前延伸,会使学生终身收益,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2、确定探究式的教学模式。教师把整个学习过程放给学生,让学生小组合作,全员参与,共同探究,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让学生参与知识获得的全过程。
3、建立新型民主的师生关系。教师放下架子,走下讲台,成为课堂的一员,成为学生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和合作者。
4、关注学生个性的发展,课堂上,教师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让学生感知的同时,体现个性、展示特色,把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落到实处。
教学内容: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8册
教学目的:
1、拓宽学生学习的渠道,让学生经历上网查阅资料,初步了解分数产生的条件,背景和发展史。
2、让学生经历玩学具的过程中,理解单位“1”,感受什么是分数,归纳分数的意义,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学习数学,体验学习数学的成功和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
教学重点:单位“1”和分数的意义的教学
教学难点:突破一个整体的教学。
教具与学具:多媒体课件 苹果 一分米 8个小方块 10根小棒 6面小旗
一、导课
课前老师让大家查阅了资料,谁能结合自己的资料说说分数是怎样产生的呢?
学生汇报教师总结
师:很好,看来,同学们的资料查的挺不错的,今天呢,我们就不一一交流了,我建议大家课后再把自己查的资料互相交流好吗?
通过同学们查资料,我们知道了分数实际上是由人们的生产,生活的需要而产生的。
二、新授
师:我们在三年级对分数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那么你能说出几个具体的分数来吗?
生:举例
总结:实际上,同学们已经知道了很多的分数,那要是给大家几种材料,你们能不能动手分一分,并且用分数来表示呢?(能)
师:自信就好,祝你们各有所得。
下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拿出课前准备的材料,分一分,并讨论一下。
生:操作讨论(师巡视指导)
师:同学们得到分数了吗?哪个小组来说说你们是怎样得到的呢?
学生汇报
你们组来说一说,噢,手里拿一个大苹果。
生1:我先把这个苹果平均分成两份,取出其中的一份就是 。
把这个苹果平均分成四份,取出其中的一份就是 。
把这个苹果平均分成八份,取出其中的一份就是 。
这样依次类推,可以分成许多份,就可以得到许多分数。
(生说师板书)(平均分)
师:行不行啊,我感觉他里面有个词用的特别好(非常好)谁知道,好,你说(大家说)。
那“它”是什么意思呢?(--)还可以继续再分的意思。
师:看来这个小组已经想的很透彻了,哪个组还有不同的材料需要展示的吗?
生2:我们组是把一分米平均分成了10份,其中的一份就是 。
把一分米平均分成了2份,其中的一份就是 。
把一分米平均分成了5份,其中的一份就是 。
(师板书:1分米 , , ……)
师:他刚才说了很多分数,咱就按这个同学刚才说的把1分米平均分成10份,除了 ,我们还能得到别的分数吗?
(生:-)(师板书: )
也就是表示其中的几份,它就是十分之几,同意吗?
还有不同的.材料需要展示的吗?(有)你们来说说。
生3:我们是把8个小方块平均分成两份,取出其中的一份,就是 。
把8个小方块平均分成4份,取出其中的一份,就是 。
把8个小方块平均分成4份,取出其中的2份,就是 。
(师板书:8个 , , ……)
师:你们有问题吗?
疑问:他把它平均分成4份,一份是两个方块,他为什么说是 呢?
生3答:把这八个方块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就是 。
还不懂:这其中的一份是两个方块,为什么说是 ,我还不明白。
生3答:因为这两个方块组成了一份。
师:你满意吗?
生:不满意。
师:那像你们能再来解释解释吗?
生3:因为它要分成4份的话,是论份,而不是论块。这两个方块组成了一份,是4份中的一份,所以是
师:(鼓掌)说得非常经典(论份不论块)
看来呀,这是一个难点,刚才同学们提的问题很有价值,我们要想得到一个分数,必须要把8个小方块看成一个整体。(板书)而这两个小方块或者四个小方块只是这个整体的一部分。
生4:拿10根小棒来分
师板书
师:我教你,行吗?看你是不是真正理解了,我把10根小棒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成两份,其中的一份是 ,那这一份是几根小棒呢?(5棍)看来真正理解了你想展示?
生5:6面小旗
师:看来呀,我们要得到一个分数,必须先把它平均分成几份,取出其中的几份,就得到了。
师:经过小组讨论,我们得到了很多分数,以前我们已经研究过分一个物体(板书),分一个计量单位(板书),今天我们主要研究分多个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板书)。
我们还知道,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都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那么一个整体可不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呢?通常把它们叫做什么呢?请同学们在书中找到答案。
生答:也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们叫做单位“1”(板书)
师:小结
看来,不论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还是一个整体,都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我们把它叫做单位“1”。
生质疑:“1”上面为什么带引号
生答:因为“1”可以代表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一个整体,不同于自然数“1”,在它上面加上引号,表示很特殊。
师:除了这些例子,你还能举出单位“1”的例子吗?
生:--
(师:刚才同学们举得都是一个物体的,还能举出一些别的吗?)
师:同学们的想象力可真丰富,看来真正理解了单位“1”,世界万物,小到一颗沙粒,甚至细胞,大到宇宙空间,我人研究谁,就可以把它看作单位“1”。
那么你能结合刚才的这些例子,用自己的话说出什么叫分数呢?
同桌讨论
生:--
(刚才都是说分一个物体,还有没有别的啦)
师:不错,看来大家都已经明白了,下面我们看看数学家是怎样归纳的。(放电脑,伴音乐)
请大家默读一下,比你们总结的怎么样?
语言简洁明了,这就是我们这堂课要学习的“分数的意义”(板书)
闭上眼睛,再把这句话理解一下。
师:你能通过这些分数,说说分数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分子,分母各表示什么呢?
分母表示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分子表示取了其中的几份。
师:再次强调:分母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几份……
注意:回答问题的全面性
三、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分数(学生运用画图软件等).
四、同学们这节课你学习了什么?你学会了什么?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10
设计说明
复习课既不像新授课那样有“新鲜感”,又不像练习课那样有“成就感”。而是担负着查缺补漏、系统整理和巩固发展的任务。所以,要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复习,在轻松、平等、和谐的氛围中学习,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活泼愉悦的过程中“温故而知新”。
1.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
这部分知识比较多、散,但难度不大,所以让学生先独自整理,再汇报交流。这样就让学生逐渐地形成了自己的知识体系,也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同时在梳理知识的过程中养成反思的意识和习惯,形成归纳总结能力。
2.梳理知识与做习题相结合。
汇报交流中,老师出示相应的习题加以检验,以便让学生相互学习,查缺补漏,夯实自己的知识基础,形成基本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交代本节课的复习内容。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结合教材习题,复习与分数有关的知识。
整理复习
引导学生构建分数知识框架。
1.回忆与分数有关的知识有哪些?独自整理,组内交流。(师巡视,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2.全班汇报,补充交流。(师举例辅助并检验)
梳理的知识如下:
(1)分数的意义。
①观察下图,理解什么是分数,什么是分数单位。
②分数可以分为哪几类?
分数
(2)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①根据下面的式子,说一说分数和除法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和区别。
=13÷42
②根据学生汇报整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课件出示)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联系
区别
分数
分子
分数线
分母
是一种数,也可看作两个数相除
除法
被除数
除号
除数
是一种运算
(3)复习分数的基本性质。
联系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以及商不变的规律来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
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4)结合复习约分。
①把一个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除以它们的公因数,分数值不变,这个过程叫作约分。
②约分的步骤:找出分子和分母的'最大公因数;利用分数的基本性质,分子、分母同时除以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③约分的目的:把分数约成最简分数。
(5)结合和、和复习通分。
①把分母不相同的分数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并且分母相同的分数,这个过程叫作通分。
②通分的两个要点:和原来分数相等;分母相同。
(6)结合○和○复习比较分数的大小。
①同分母分数相比较:分子越大,分数越大;
②同分子分数相比较:分母越小,分数越大;
③分子、分母都不相同的分数相比较的方法。
方法一:先把两个分数化成分母相同的分数,再比较大小。
方法二:先把两个分数化成分子相同的分数,再比较大小。
补充知识点:通分一般以最小公倍数作分母。
(7)先想一想分数加减法应该怎样计算,再计算下面各题。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结合实例,理解比的意义,知道比的前项和后项,会正确地读、写两个数的比,会求比值。了解比和分数、除法之间的联系,会把比改写成分数的形式。
2.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了解比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比的意义,比和分数、除法之间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 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比
电脑出示三幅长方形的画(标出每一幅的长和宽)。
谈话:这里有三幅不同形状的画,你们觉得哪幅画的形状看起来最舒服、最美观?(学生都认为第二幅比较美观)三幅画画的都是美丽的海滨,为什么同学们都认为第二幅比较美观呢?(第一幅和第三幅画要么太长,要么太窄,长和宽的比例不合适)这三幅画长和宽的长度不同,所以给人的感觉就不一样,你知道可以怎样来表示每幅画长和宽的关系吗?(第一幅画长是宽的2倍,宽是长的1/2……)
提问:还可以怎样表示它们的关系?
过渡:是的,我们还可以用比来表示每一幅画长和宽的关系。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比。
二、 自主活动,认识比
1. 用比表示两个同类量的相除关系。
(1)讲解:像第一幅画长是宽的2倍,也可以表示为:长和宽的比是2比1,记作2 ∶ 1,“∶”是比号。宽是长的1/2也可以表示为:宽和长的比是1 ∶ 2。你能说一说怎样用比表示第二幅画、第三幅画长和宽的关系吗?
学生分别用比表示另外两幅画的长和宽的关系。
(2)出示一瓶××牌洗洁液,用实物投影放大洗洁液的使用说明。
谈话: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用比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如:这瓶洗洁液,上面的使用说明就是用比来表示的。
指说明中1∶4的图,提问:这里浅色部分和深色部分分别表示什么?你知道1 ∶ 4是表示什么意思吗?(表示洗洁液和水的比是1 ∶ 4,就是1份洗洁液要加4份水的意思,洗洁液的体积是水的1/4)
再问:那么水和洗洁液的比是几比几?表示什么意思?
师生共同讨论1 ∶ 8和1 ∶ 1的含义。
2. 用比表示两个不同类量的相除关系。
谈话:通过刚才的学习,同学们对比有了初步的认识。下面我们再看一幅图(出示图:一堆梨,下面标有2千克,共3元;一堆苹果,下面标有3千克,共6元)。
提问:根据图中的信息,你知道梨的单价是多少元吗?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单价=总价÷数量。
讲解:像这样总价和数量之间的关系也可以用比来表示,梨的总价和数量的比是3 ∶ 2,表示总价除以数量。
提问:你能用比来表示苹果的总价和数量之间的关系吗?
这里的6 ∶ 3表示什么意思?(表示总价除以数量)
3. 理解比的意义。
谈话:根据上面的例子,你能说一说什么叫两个数的比吗?
小结: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4. 自学课本。
提问:关于比,你还想了解哪些知识?下面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自学课本第53页,再和小组里的同学互相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
反馈:通过自学,你又了解了哪些知识?
师生共同讨论下面的问题:
(1)比由哪几部分组成,分别叫什么?比的后项能为0吗?为什么?
(2)什么叫比值?怎样求比的比值?
(3)比和除法、分数有什么联系?
(4)比还可以写成怎样的形式?
小结:(略)
三、 巩固练习,深化理解
1. 完成“练一练”第1、2题。
学生完成填空后,让学生说一说每个比所表示的意思。
2. 完成“练一练”第3题。
学生改写后,再读一读,并分别指出每一个比的前项和后项。
3. 小强和爸爸身高的比。
出示:小强的身高是1米,他爸爸的`身高是 173厘米。写出小强和他爸爸身高的比。
学生练习后,组织交流,并说一说为什么小强和他爸爸身高的比不能写成1 ∶ 173。
4. 糖水的甜度。
出示:两杯糖水,并标出糖和水质量的比,第一杯是1 ∶ 20,第二杯是1 ∶ 25。
提问:你知道哪杯水甜吗?为什么?
出示:第三杯中糖4克,水100克。
谈话:这杯糖水和刚才的哪一杯一样甜?先想一想,再和同桌说一说你是怎样比较的。
提问:根据第一杯糖和水质量的比是1 ∶ 20,你能说出第一杯中糖和糖水质量的比吗?
四、 课堂总结
提问: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了什么?你们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
五、 课外延伸
出示课始的三幅画,谈话:还记得我们一开始出示的三幅画吗?为什么大家都认为第二幅比较美观呢?你能算出这幅画长和宽的比值吗?(学生算出长和宽的比值大约是0.618)其实呀,这里面还藏着许多奥秘呢,同学们想了解吗?
课件播放短片,介绍黄金比。
谈话:其实,在我们的身边就有很多的黄金比,如我们经常见到的长方形纸的长和宽的比,等等。同学们如果有兴趣,可以在课后再去研究。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12
【教学内容】
人教课标版教材五年级数学下册第60-62页
【课程标准摘录】
1、 进一步认识分数。
2、 进一步体会数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会运用数表示事物,并能进行交流。
【教学目标】
1、通过图1和图2,认识到分数产生的条件和必要性
2、认识单位“1”的丰富含义,知道单位“1”即可以表示一个物体,也能表示一些物体,并且会根据一句话判断单位“1”。
3、能在教师指导下归纳出分数的意义,并能应用来解释一个具体分数的意义;
4、能结合创造分数的过程说出分子分母的含义,并且能说出一个具体分数中的分子分母的含义。
能力目标:
5、培养学生的实践观察和创新能力,促进其思维的发展。
在教学中拟订教学的重难点为建立单位“1”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
【学具准备】
长方形纸,正方形纸,圆形纸片,四个苹果。
【教学设想】
本节课第一个环节是通过图1学生理解分数产生的意义,然后再通过图2学生更加明白分数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应用广泛。
第二个环节是通过平均分的过程,重点理解单位“1”的意义,可以是一个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结合图2,说明单位“1”还可以是一个橘子、一块月饼、一包饼干。再结合“做一做”,学生理解单位“1”可以是多个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使单位“1”的概念广泛化。接着通过老师讲解理解分数的分数单位。最后通过练习举例,学生更加了解分数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教法学法】
讲授法、演示法;实验法(学生对折)和练习法
【方案】
1、 通过评价样题和练习十第二题第三题完成目标2、3
2、 通过提问检测目标4
【教学流程】
一、了解分数的产生
教师:我们长度可以用“米”作单位,但是在测量物体长度时,用“米”做单位,结果往往不是整数,在古代,人们就已经遇到了这样的问题(教师用一根打了结的绳子演示古人测量的情况)。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为了平均分配一些东西,也常常会遇到不能用整数表示的情况。比如,两个小朋友平分一个橘子、一块月饼、一包饼干,每人分到的能用整数表示吗?
引入:正是这样的实际需要,产生了分数。这也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一个新的概念。
二、学习分数的意义
1、以前,我们已经学过分数的初步认识,你能举例说明的含义吗?
2、看课本插图,说一说,每个图下面的分别是:
(1)把什么看作一个整体?
(2)平均分成了几份?
(3)表示这样的几份?
3、如果把改成,请再说说它的具体含义。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逐步总结:把一个图形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这样的一份是,三份是。把4根香蕉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每根是这把香蕉的,三根是。把一盘面包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这盘面包的,三份是。
4、概括分数的意义。
(1)一个物体或一些物体等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几分之一或几分之几来表示。
(2)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
(3)请说出上面三个例子中的单位“1”分别指什么。
(4)你能说出分子、分母的含义吗?同桌两人议一议。
分子:表示有这样的几份
分母:表示把单位“ 1”平均分成了几份
(5)以为例,说一说分数的书写顺序及其含义。
①先写分数线,表示平均分;
②再写分母,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了几份;
③最后写分子,表示有这样的几份。
三、基本练习
完成“做一做”
1、学生完成第62页上的“做一做”(填写在课本上)。
2、交流、核对答案。
3、一堆糖,平均分成3份,每份( )颗,2份是这堆糖的几分之几?
设计意图:边讲边练,对学生掌握的情况及时地反馈,把知识落到实处。
四、学习分数单位
1、自然数的单位是几?6里面有几个1?42呢?
2、的分数单位是什么?它有几个这样的单位?
3、理解分数单位的概念: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
4、说出上面“做一做”中几个分数的分数单位,它们分别有几个这样的单位。
5、提问:分数单位是与哪个数有关?
6、引导发现:一个分数,分母是几,这个分数的分数单位就是几分之一。
五、巩固练习
1、你能从这几句话中找出单位“1”吗?
我班有( )名学生,男生( )人,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女生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
独生子女占我班的几分之几?
2、完成练习十一第1—3题。
六、小结
1、本节课我们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通过概括,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对所学习的知识有一个整体的认知,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
板书设计:
分数的意义
1、 分数的产生,生活的需要产生了分数。
2、 分数的意义 。
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13
教学要求: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定律、法则。
能正确地、合理灵活地进行四则计算和四则混合计算,
教学过程:
练习
选择正确答案的题号填在括号里。
计算(58/15+7.8-3.5÷7/15)×5/7时()比较简便。
把分数化成小数
把小数化成分数.
学生在完成选择题后,分别总结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和在分数、小数混合运算中把分化成小数还是把小数化成分数计算简便,总结其规律。
试做教材91中第11题、第12题。
口算练习,提高学生口算能力。
1/2+1/31.5+1/23/4÷3/484/7×025.4÷12+33/4
脱式计算。
完成教材91页第13题。学生计算后,要说说估算的方法,通过估算和计算,对其结果进行比较。
引导学生分析、解答91页第14题、15题和思考题。(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展示自己思维过程)
全课小结
教学反思: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14
一、现在的环境艺术教学中发展的限制性因素
1、因为受到我国的传统教育的影响以及应试教育的束缚,对于现在的高校的教学来说,考核的制度还在沿袭着传统的教学形势下的相关制度对于考核的形式以及答案,都是具有传统的教育形式,具有固定的模式以及固定的答案。但是这种具有固定的标准答案的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局限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以及创新的意识。现在的很多的高校对于环境艺术设计相关的专业方面都是具有一定的顺序的,按照基本的造型基础、设计理论以及设计基础和专业设计方面的基础进行教导,在这方面就可以很清晰的看到学生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是需要按照一定的严格的教学标准进行学习,但是这样就会局限让学生局限于现有的教育模式,不能够进行思想上的创新以及发展。不能充分的发挥自己的想象以及设计的思绪。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导致学生不善于改变学习的思路,充分的发挥自己的想象以及思维。不管是课程的横向发展还是课程的纵向发展,都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情况,并且不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学习兴趣以及积极性。
2、限制学生的思维方式的转变因为学生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一直处于固有的学习模式,并且相对的封闭的教育。这种教育形式在环境艺术相关教学中主要体现在学生在进行设计某个项目是,只是单方面的进行相关的环境问题,但是并不能全面的考虑到设计的经济环境以及社会环境。学生只是接受了教师的相关的意见进行设计,但是并没有自己的创新的想法,所以,在进行设计时,相对的局限性严重的影响了学生的思维方向,因为传统的教育模式的影响,导致学生的创新思维形成了单一的模式,不能很好地适应现在的经济发展形势。并且学生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不能将设计的理念以及设计的思维进行有效的结合以及统一。对于这方面的意识也非常的薄弱,还有很多的学生根本不会动用自己的思维进行创新,只是一味的按照教师的教导思维进行设计,这样不仅不利于设计形式的展现,更不利于学生的创新性思维的体现。
3、禁锢学生的创新性的思维传统的教学形式最不利于学生的就是比较传统,抑制学生的相对的开放性的.思维。非常的不利于学生的创新以及对于设计的相关的知识的掌握。当然,并只是体现在的学生的思想上面。教师对于学生的思想教育也是过于的传统以及教条。很多的教师对于学生的设计作品因为不符合或是比较夸张一点的形式就予以否认,这样就非常的不利于学生的思想创新,并且还会打击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对于环境设计的热情。
二、发散式教学对于环境艺术设计的体现
1)发散式教学在环境设计中的应用,可以使相关的标准答案可以进行多方向的延伸,这样就会促进环境设计教学的多样化的发展。不管是任何的关于设计的想法,对于环境设计来说都是具有创新价值的。好的创意,好的环境设计的信息点以及一个关于设计的好的想法都是对于环境设计创新的体现。发散性的教学主要体现就是不管是什么样的创新想法以及创新意识。,都有可能成为正确的答案。所以,在进行环境设计得教学中,要重视多多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独立思考的能力,这样才能让学生获得更加重要的设计价值以及关于设计的知识技能,创造出更好的设计产品。并且教师在进行教学的具体方案的设计时,将需要讲解的相关的知识以及设计理念在课堂上教授给学生。发散性教学不仅推翻了关于环境设计的基础教学以及专业性的教学之间的差距。并且在面对大型的考试时,可以让学生掌握各个阶段不同的环境设计的状态,在进行考试的同时,不用过于的烦恼与固定的答案不符的现象。可以充分的发挥自己的想象,将自己的想法进行充分的展现。
2)充分的发挥学生的思想,可以让学生的想法得到充分的展现。想象是这个世界上最神奇的东西,在环境艺术设计的学习中,永远离不开的就是学生对于设计的想象。关于发散性教学,可以让学生充分的发挥自己的想象,对于环境艺术的设计,离不开的就是学生的创新性的思想。发散性教学可以让学生打破固有的思考模式,采用创新性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问题。可以改变学生的单向的思维方式,将学生慢慢的引向多元化的思维方式中,通过多角度的思考进行创新设计理念。针对于同一个设计方案,需要学生们通过多方面的进行思考,无限的延伸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对于设计理念的无限潜能。并且在挖掘潜能的基础上进行多方面的设计延伸,实现设计的效果的最大化。随着现在的经济形式的多元化的发展,对于环境艺术的设计已经不能单单的从表面进行定论,需要学生从多角度的方向进行深层次的分析,然后进行设计。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15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在学生初步认识分数和小数的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认识小数的计数单位及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
(二)过程与方法
在操作中使学生体会小数产生的必要性。通过观察、比较,以及自主探究建立小数与分数之间的联系。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和迁移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小数的意义,理解小数的计数单位及它们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理解小数的计数单位及它们间的进率。
三、教学准备
米尺、彩带、磁条。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在前面的学习过程中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还会用工具测量物体的长度,估一估,课桌面的长度是多少?
2.你们估计得对不对呢?让我们一起用直尺来验证一下。
3.谁愿意把你测量的结果告诉大家?
学生汇报预设:
学生1:我测量课桌面的长度是120厘米。
学生2:我测量课桌面的长度是1米2分米。
教师:课桌的长度如果以米为单位就是1.2米。
(1)在生活中,人们进行测量和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常用小数表示。
(2)认识小数吗?在哪儿见过小数?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小数的意义。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实际提出问题,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在实际测量和记录的过程中发现有时得不到整数结果,从而引发认知冲突,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感受小数产生的必要性。
(二)尝试探究,理解意义
1.认识一位小数。
教师:出示1米长的彩条,如果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多长?把1分米改写成
用“米”做单位的分数怎么表示?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交流想法。
教师总结:米用小数表示就是0.1米。
教师:3分米,7分米改写成用“米”作单位的分数应该怎样表示呢?小数呢?请同学们试着写一写。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交流分享学生的思考过程。
教师:仔细观察黑板上的每组分数和小数,你发现了什么?
结合学生回答,教师小结:像这样,小数点的右面有1个数字,这样的小数,就称为一位小数。也就是说,分母是10的分数,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
练习:用小数怎么表示?呢?0.5怎样用分数表示?
参考答案:0.9,0.6,。
2.认识两位小数。
教师:我们都已经知道了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猜一猜:两位小数可能与什么样的分数有关?
1厘米写成用“米”作单位的分数应该怎么表示?小数呢?4厘米呢?8厘米呢?
学生先独立完成,再合作交流。
教师:观察每组中的分数和小数,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1:分数的分母都是100。
学生2:小数点的右面都有2个数字。
教师小结:同学们观察得都非常正确。类似刚刚学习的一位小数,像这样,小数点的右面有2个数字的小数就称为两位小数。也就是说,分母是100的分数,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
【设计意图】让学生根据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猜想出两位小数和什么样的小数有关,有意识地促进迁移,让学生体验成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
3.小数的意义。
教师:结合我们刚才对一位小数和两位小数的认识,自选两位以上的小数进行研究,完成表格。
学生先独立研究,再汇报交流结果,教师根据学生回答适时板书。
教师:通过你的研究,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1:我发现分母是1000的分数可以写成三位小数。比如:把1米平均分成1000份,这样的一份就是1毫米,也就是米,写成小数就是0.001米。
学生2:三位小数就表示千分之几。
教师:其他同学还有谁也研究了三位小数的'意义?谁愿意也来说一说?
学生预设:我选择的小数是0.023,也是一个三位小数,可用分数表示为千分之二十三。
教师:说得非常好!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三位小数就表示千分之几。那么四位小数表示什么?五位小数呢?
学生:四位小数表示万分之几,五位小数表示十万分之几。
结合板书,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回忆一下我们刚才的探讨过程,和同伴交流一下,你都发现了什么?
学生1:我认为分母是10、100、1000、10000等的分数可以用小数来表示。
学生2:我知道了十分之几可以写成一位小数,百分之几可以写成两位小数,千分之几可以写成三位小数……
学生3:也就是说,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
小结:分母是10、100、1000……这样的分数可以用小数表示。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
4.认识小数的计数单位。
教师:大家都知道分数中,十分之几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百分之几的计数单位是百分之一,千分之几的计数单位是千分之一。请同学们想一想小数的计数单位分别是多少呢?
学生交流,教师根据学生汇报归纳整理: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借助对“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的直观认识,独立探究三位小数、四位小数、五位小数……表示的意义,最后抽象概括出小数的意义,有效地锻炼了学生的多种能力,突破了重难点,同时也渗透了小数中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
(三)巩固练习,强化认知
1.第33页做一做。
2.第36页练习九第1题。
3.填空:
0.6 里面有6个( );再增加( )个 0.1就等于1。
0.25里面有( )个0.01。
32个0.001是( );32个0.01是( );32个0.1是( )。
4.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小数。
学生先独立完成,教师再让学生汇报答案,集体评议。
【设计意图】通过不同层次的练习设计,让学生在对比练习的过程中不断加深对小数意义的理解,同时有意识地结合生活实际体现知识的应用价值,帮助学生根据小数意义理解生活中常见的小数所表示的含义。
(四)总结梳理,拓展延伸
1.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2.介绍对小数发展具有杰出贡献的两位数学家。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帮助学生梳理本课所学的知识,最后通过课外延伸向学生介绍与小数发展相关的数学资料,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文化,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方程的意义教学设计05-31
《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03-01
《比的意义》优秀教学设计07-14
《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06-18
比的意义优秀教学设计07-25
《小数的意义》教学设计07-28
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06-15
小数的意义教学设计06-22
《分数的意义》的教学设计07-27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优秀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