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方案【必备】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教学设计方案

时间:2024-08-31 08:53:18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教学设计方案【必备】

  为保障事情或工作顺利开展,常常要根据具体情况预先制定方案,方案是计划中内容最为复杂的一种。我们应该怎么制定方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学设计方案【必备】

教学设计方案1

  【教具准备】

  一棵大苹果树(能贴在黑板上);用吹塑纸做成的写有生字的10个大苹果(课文中要求认的10个字);

  小黑板;本课要求写的生字卡12个。

  【教学目标】

  1.认识“质、勘”等10个生字,会写“册、岩”等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的对话。

  3.了解一些地质勘探知识,增强爱科学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重点难点】

  写好笔画“竖撇”;有感情地朗读好人物的对话。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揭示课题(2分钟)

  小朋友,我们都读过书,从书里学到了不少知识。今天我们要读的这本书,可不是一般的书。请小朋友们看老师板书。

  2.板书课题。说说你最想知道什么?

  提出问题:“书”字为什么要加引号呢?

  开展活动,读文识字

  (18分钟)

  读书展示会 是啊,“书”字为什么要加引号呢?小朋友,你想知道这本“书”的奥秘吗?那就请你自己读读课文吧,不认识的字自己想办法解决。 请小朋友自己去找一个学习伙伴,两人一组互相读课文给对方听,互相检查字音都读准了没有,句子都读通了没有。比一比哪一组小朋友最善于合作。 现在我们来评选最佳“读书小组”。哪个小组想读就举手读,可以读全文,也可以读你们最喜欢的一个部分。

  4.小朋友,你们的最佳“读书小组”选出来了吗?请你们跟我们这儿的读书小组比一比,看谁读得更棒,好吗?

  结苹果、摘苹果 黑板上贴出一棵苹果树,出示写有生字的大苹果。 同学们,你能读出这些苹果中的生字吗?你读准一个字,老师就挂上一个苹果。我们来比一比哪个同学结出的苹果最多。 你们看,苹果树上已经结满了苹果。现在我想请小朋友来摘苹果,请不摘果的小朋友负责评一评谁摘得又快又好。 送生字回家

  1.小黑板出示含有生字的句子:

  a.一位地( )( )探队员正趴在一块大石头上看着什么。

  b.( )石一层一层的,不就像一本( )( )的书吗?

  c.雨点留下的脚( ),叫雨( )。

  d.把岩石书读懂,能为祖国找到更多的( )藏。

  2.小朋友,你能把苹果树上的生字送回到句子家中去吗?

  3.生字回到了家,多高兴呀。我们来把这些句子读一读吧。

  4.出示本课要写的字(二、三排),认读,组词。

  说说写这些字要注意什么?

  (四)现在,让我们一起再读读课文吧。

  自由朗读课文。

  自由选择学习伙伴组成小组互读互查。

  小组自由展示读课文。

  指名展示读课文。

  认读生字。

  根据老师说出的某个字的特征找出这个字并读出字音,如果正确就将苹果摘下。如:

  力气很大──勘

  山下有石──岩

  厂里过日子──厚

  包旁一把刀──刨

  家里一块玉──宝

  练习填字。

  练读句子。(指名读,集体读)

  “印、陆”单耳旁和双耳旁的不同;

  “刨”左宽右窄,“包”的最后一笔不能拖得太宽,不能超过竖中线;

  “埋”左边是提土旁,不能写成“理”字。

  齐读课文。

  朗读感悟(10分钟)

  第二课时:

  小朋友,上节课,我们认识了生字,写了几个字,还朗读了课文。这节课,我们要举行一场朗读竞赛,看看谁是今天的朗读小明星。今天的`朗读竞赛,我们要评选出“最佳川川”和“最佳叔叔”。请小朋友先自己读读课文,用“──”画出川川说的话,用“~~~”画出叔叔说的话。再练习读一读。 听你们读的这么有意思,老师也想来读一读。示范朗读。 同学们准备好了吗?现在我们要开始朗读竞赛了。你们谁愿意做勤学好问的小川川呢?请上台来参加竞赛。(其他同学当叔叔,评选最佳川川) 面对小川川的提问,谁愿意当知识丰富的地质勘探队员叔叔,为川川做出解答呢?也请你来参加竞赛吧。(其他同学当川川,评选最佳叔叔。) 现在,请我们的最佳组合来为我们做朗读展示。

  6.采访评选出来的“朗读明星”:

  请问川川:“书”到底指的是什么呀?你现在知道书字上面为什么要加上引号了吗?(电视机前的同学们,川川已经弄明白了,你们明白了吗?通过读这本“书”,你们知道了什么呢?)

  请问川川:你长大以后想干什么呢?你准备怎样去读懂这本最大的“书”呀?

  请问地质勘探员叔叔,你还能告诉我们一些关于“岩石书”的知识吗?

  (大家快找一找,看看谁最先找到。)

  大家读读我知道中的知识,看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把它读通顺、读懂。 指名两个读。

  自由读课文。

  练读人物对话。

  听老师读。

  展示朗读“川川”的话。

  展示朗读“叔叔”的话。

  生:当然可以。不过我告诉你们,不如你们自己从书中去找答案。

  我找到了。就在课后的我知道里。

  7.自由读我知道。

  指 导写 字(10分钟)

  (出示本课要求写的生字字卡)小朋友,请你仔细观察:我们可以把哪些生字放在一起呢?请你摆一摆字卡,再说说你的想法。 请小朋友再看看这些生字,同桌互相讨论讨论,这些字的哪些笔画容易写错。

  我们不但要把字写正确,还要把字写得漂亮。你们发现了吗?今天要写的很多字当中,都出现了一个笔画“竖撇”。(边讲边范写,让学生观察由“竖”到“撇”的演变过程。) 小朋友,你能把带有这个笔画的字写好吗?请你在自己的本子上练一练。

  5.(把学生写得好的或是存在共性问题的字拿到黑板上)谁愿意做“小医生”,给这些字来看看病。

  做课后“我会填”中的练习。(先写再说)

  说清楚要求。

  摆字卡并说明理由:半包围结构、上下结构。

  “厚”字和“底”字都是半包围结构,但“厚”字上下都没有点,而“底”字上下都有点。

  练习书写。

  当小医生,判断哪些字写得好,哪些字写得不够好。

教学设计方案2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品味语言,学习作者描写景物的技巧。

  课前准备:

  1、 学生熟读课文,了解课文的整体结构并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教师收集与课文内容有关的相应诗句、图画和音乐。

  课堂实录:

  一、导入:

  师: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听过唐代诗人朗士元的《听邻家吹笙》:“凤吹声如隔彩霞,不知墙外是谁家。重门深锁无寻处,疑有碧桃千树花。”虽然我们不知道诗人在写这首诗身处什么季节,但在美妙的音乐声中,诗人看到了无数盛开的桃花。今天,我们身处万物凋零的.秋季,但我们仍然可以从《春》这篇教学设计>文章看到一个明媚的春天。(出示“春”动画)

  通过相关的诗和画面营造一个美丽的氛围,吸引学生,提高学习积极性。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悟。

  师:首先,让我们听着音乐,朗读课文,一起走进朱自清先生为我们创造的美好的春的世界吧!配乐朗读,请大家注意读出语气基本语调轻柔、缓慢,语句清晰自然,语音质朴。同时朗读层次清楚,由低到高,由慢而渐快。首先我请一个同学来读读第一、二两个小节,然后四个小组依次来读一读三至六小节,我们可以比一比哪个小组读得最动情。最后四个小节全班齐读,请大家注意衔接自然一些。

  (学生配乐朗读)

  初步了解朗读要求,通过不同的朗读方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且使学生能够集中注意力品味课文语言。此过程也是学生掌握朗诵要求的起点。

  三、品味语言。

  师:本文共分为三段:盼春、绘春、赞春,其中写得最形象、最生动、最美丽的是第二段,而这一段又可以分为几幅画面?

  生:春醒图、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

  师:回答的很好,我觉得全文中写得最美的就是这六幅画面,刚才我要求同学们划出你认为最值得欣赏的句子和不理解的句子,那么现在我给大家一分钟时间,从中选出一幅你觉得写得最美的画面,在下面小声朗读一下。

  (学生自由朗读自己所选段落)

  师:哪位同学来回答一下你选择了哪些画面呢?请同学们在回答时突出你喜欢什么词句?这个词句有什么特点?表达效果如何?

  生:我觉得春草图这一句话写得很好——“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它让我感到春天的人很快乐。

  师:人为什么会感到如此快乐呢?

  生:因为受到小草旺盛的生命力的感染。

  师:所以,这里实际上是突出小草的生命力。

  生:我觉得“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这一句写得很好,它写出了小草的生命力很旺盛。

  师:为什么要强调“偷偷”,是不想让人发现吗?

  生:是因为人在不知不觉中发现了小草已经出现了。

  师:这里正如一首唐诗中所说的:“天街小草润如酥(sū),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这里所表现出的就是这种意想不到的欣喜。

  (学生与教师一起重复这首诗)

  生:我觉得“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这一句写得好,这句写出春天百花烂漫的情景。

  师:这里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生:比喻、拟人。

  师:作者用拟人手法让你们感到了春花的什么特点?

教学设计方案3

  秋游

  教学内容: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4—5页

  教学目标:

  1、探索并初步掌握100以内数连减的计算方法。

  2、发展初步的估算意识和能力。

  教 学重 难 点 :使学生掌握100以内数连减的计算方法。

  教 学准 备:情境图

  教 学 过 程

  一、情境引入。

  1、出示挂图,引导学生观察画面,说图意。

  2、结合这幅图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先独立思考这个问题,然后在小组内互相交流一下各自的想法。

  二、探讨计算方法。

  1.全班汇报提出的问题。

  (1)两队都上了船后,船上还有多少个空座位?

  (2)乘车返回学校,还有多少人没上车?

  2、独立探究与小组合作相结合。

  刚才同学们提出了两个问题,我们先来看第一个问题:两队都上了船后,船上还有多少个空座位?

  请同学们先独立进行计算,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一下你是怎样算的?

  3、全班交流算法。

  (1)90-45-25=20(人)

  (2)两只船共能坐下的人数。 不能上船的人数。

  45+25=70(人) 90-70=20(人)

  重点指导第一种算法的`竖式,问:每一步都求的是什么?个位不够减怎么办?

  4、解决第二个问题。

  乘车返回学校,还有多少人没上车?

  请你说一说解答的理由。

  5、算一算。

  89―36―27=100―54―38=

  先独立完成,再全班交流计算方法。

  三、巩固练习。

  1、填空。

  8 55 67 16 4 ― 2 5― 1 7― 3 4― 1 2( )( ) ( )( )

  2、计算。

  77―33―2596―39―45 100―91―8

  四、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 书 设 计 : 秋游

  (1)90-45-25=20(人)

  (2)两只船共能坐下的人数; 空着的座位数数。 45+25=70(人) 90-70=20(人) 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方案4

  教材分析:

  1、认识古诗生字,指导书写“蓑”,准确,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并能背诵。

  2、通过注释,边读边想象的方法,感知诗歌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讲述诗歌大意。

  3、通过对诗歌的感受、体验诗歌中所表达的童乐、童趣,感悟诗人的心。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1、认识古诗生字,指导书写“蓑”,准确,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并能背诵。

  2、通过注释,边读边想象的方法,感知诗歌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讲述诗歌大意。

  3、通过对诗歌的感受、体验诗歌中所表达的童乐、童趣,感悟诗人的心。

  重点难点:

  能通过读、想象,体验诗歌的境界。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第一课时

  诗人导入,整体感知

  1、导入:今天我们要来认识两位诗人(板书:吕岩、杨万里)。吕岩,我们对他很陌生;杨万里呢?(引导背诵杨万里的小诗)。看来大家很熟悉它们了。但是老师要说,看似陌生的诗人,其实我们早已耳闻他的大名;看似熟悉的杨万里,但我们并未真正走进他的内心。相信吗?不信,等我们认真学完它们的古诗,你一定会恍然大悟。

  2、你们说,怎么学?(读准-〉读懂-〉读出感受)。请同学们慢慢地,认真、仔细地将这两首诗读三遍以上。(老师板书课题)

  3、谁有勇气单独为大家朗读这两首诗。

  (评价、正音。指导书写“蓑”字:手和老师一起书空,默记5秒钟)

  4、故事读正确,读通了,我们还应该争取把诗歌--(读懂)。请大家借助注释,理解故事的大意。同学们可以单独思考,也可以前后左右相互提醒学习,还可以询问老师。

  5、学生说故事大意,老师纠正。

  6、从刚才同学对故事的理解,你能发现这两首诗有很多共同点吗?

  (1)、都是些孩童的故事。

  (2)、都是表达一种愉快的心情。

  (3)、都表达了诗人向往孩童生活的闲适。

  (学生如果说不全:老师相信同学们学完他们的两首古诗,一定还会有更多地发现)

  (二)、从形象入手,教学《牧童》

  1、让我们先来认识第一位孩童,他是一位--(牧童),大家在电视动画片中看过牧童吗?你印象中的牧童是怎样的?

  2、让我们认真地读,没读懂,细细体会,你一定会从诗句中找到牧童的形象。

  3、大家说你从古诗的哪些字句中看到了牧童?

  [预设一]: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1)你看到了什么样的牧童?

  (你看他,正撑着小肚皮,一路归来,吃饱了,喝足了。困了,就往草地上一趟,有清风明月为伴)

  (2)这样的生活真是--?(板书:悠闲、自在、无拘无束)

  (3)请同学们想象一下,牧童会是怎样归来呢?(展开丰富的联想)

  (4)如此悠闲、自在、轻松的牧童,谁能将他读出来?(指导朗读,范读)

  [预设二]: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1)你能给我们描述一下那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在一片葱茏的广阔原野上,牧童正在逗弄他的短笛,偶尔吹出几声清脆的笛声,好不自在)

  (2)那是一片怎样的原野?五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三首》教案设计

  (“铺”:着一“铺”字,让我们想起眼前绿草葱茏,一片生机。

  “六七里”:眼前是无限宽阔的原野。随身一躺,都似乎躺进了大自然的怀抱。

  (3)你能读出这样的原野吗?

  (4)眼前绿草茵茵,我们耳畔似乎又听到什么?

  (清脆悦耳欢快牧童的笛声。你是从哪个字中,听到了这样的笛声。)

  “弄”:逗弄的意思。快乐的牧童吹着悠扬的笛声。同学们,张开我们想象的翅膀,听着晚风中传来的牧笛声(音乐《牧童短笛》)或许,他刚一吹气,老牛便张起头看着牧童;或许,不远处传来了更有远的牧童声,或许老牛一听着笛声,便……或许……

  4、眼前绿草茵茵,耳畔牧笛声声;白日老牛牧笛为友,晚上清风明月为伴,真如世外桃园的生活。在这样的怀抱中的牧童,是怎样的牧童?

  (板书:童乐)你能读出这样的快乐吗?

  5、你向往这样的生活吗?读出你的向往。

  6、吕岩又为何要写这样的牧童呢?(展开吕岩小传)你知道了些什么?

  7、总结:生于兵荒马乱的'吕洞宾更渴望能过上这样安悠、快乐的生活。谁能读出这种渴望。

  (三)、从场景入手,学习《舟过安仁》

  1、牧童在清风明月下安然入睡,让我们目光跟随杨万里。在晴空之下,碧波之上,路过安仁,看到了什么?

  (课件: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你看到了什么)

  2、看到这样的一幕,假如此时你也和杨万里立于船上,心中会发出怎样的疑问?

  3、诗人也和我们一样百思不解,左思右想,愣是想不明白。大白天撑着一把雨伞,撑篙、船桨叶放在船上。忽然,他明白了,他--(恍然大悟),原来是用伞使风,让船前进,你是从哪里读出了诗人的恍然大悟?--怪生(理解“怪生”)来,谁能读出这样的恍然大悟?(知道朗读)

  4、请同学们想象:假如是你,假如你便是杨万里,恍然大悟,你会是怎样的表情?(体验诗人情绪--〉引出童趣)

  5、小结:一个“怪生”让我们看出了诗人的恍然大悟,还让我们看到两个有趣的孩童,更让我们看到了诗人对孩童的喜爱之情。

  6、如此有趣的一幕,如此可爱的诗人,谁能用你的读书声,传递给在座的每一位同学呢?

  7、拓展:诗人杨万里,还写过其他描写孩童的诗篇呢。请同学们读读这几首诗,再看看我们今天学的诗歌(轻音乐起),结合起来,你能见到诗人一颗怎样的心?(喜爱儿童,未泯的童心)

  8、总结:诗人杨万里就是这样一位对孩童充满喜爱之情,童心未泯的大诗人。杨万里还写了许多其他的田园杂诗,每一首诗的背后,我们都能见到诗人深藏的美好的心。

  四、诗人结尾,两手整合。

  1、现在我们在读这两首诗(老师范读),你发现他们还有什么共同点?

  2、陌生的诗人:吕岩,其实我们早已认识,今天更让我们看到了吕岩对悠闲、安定生活的向往。熟悉的诗人:杨万里,之前我们并没真正走进他的内心,今天让我们看到了他那颗未泯的童心。千百年前的诗人,今天依然呈现他们那么美好的心,让我们怀着对诗人的崇敬,齐读一遍,老师引读。你们愿意了解更多的诗人吗?那就去读更多的诗,是个给我们指明了一条走进诗人内心的路。

  第二课时

  清平乐村居

  课前预热

  1同学们,你在农村生活过吗?

  2和城里相比,有什么特别的感受?

  一、导入

  1、时光如水,岁月如流,今天让我们一起慢慢回头,走进南宋词人辛弃疾笔下的田园,去品味那个时代的乡村生活------一起读:《清平乐?村居》。

  2自己读一读这首词,看看和我们平时所学的诗有什么不一样?(读)

  交流:(词牌名上下片押韵长短句)

  二、初读

  1、打开课本,自己读读课文,注意读正确,读流利,争取读得有感情。

  2、谁来读一读。(1-2人)

  3、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再读一读,看看你能读懂哪些词句。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1)学生自由读。

  (2)交流:我们来交流交流,说说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懂的?

  A翁媪:根据字形就能猜测它的意思。

  在这首词里,老爷爷和老奶奶的关系是?(夫妻)所以,在这首词里“翁媪”的意思是?(一对年老的夫妻)

  相媚好:你认为呢?

  吴音:吴的地方话!

  醉:知道意思吗?可能是谁喝醉了?你们认为呢?

  无赖:调皮的样子。

  卧剥:谁知道?(躺、趴)

  词语的意思你们都读懂了,这首词你们读懂了吗?谁来说一说。

  三、品读。

  过渡:刚才有同学提到了“相媚好”,老师还有更深的思考:词中说到“茅檐低小”,足以看出生活的清贫,可为什么他们还这么“相媚好”呢?

  (一)自由读:自己读一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思考这个问题。

  (二)交流:(感悟大儿、中儿的勤劳孝顺)

  这个问题读懂了吗?谁来说一说。

  1、学生发言:我觉得儿子勤劳孝顺,他们才相媚好。

  2、你是从哪儿读懂的?

  出示:大儿锄豆溪东,

  中儿正织鸡笼;

  3、你是怎么理解的?

  大儿子正在锄草,他觉得父母年纪大了,想尽孝心,体谅父母。(谁来补充的?你认为呢?你是怎么想的?你是怎么理解的呢?)

  二儿子正在织鸡笼虽然没有哥哥力气大,能干,但也很尽力。

  4、小结:夫妻俩看着勤劳能干的大儿、中儿,心中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那么年幼的小儿也让他们喜欢吗?

  (三)感悟小儿调皮可爱。

  1、你是从哪儿读懂的?点击“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2、为什么喜欢?(小儿子调皮可爱)

  3、自己读一读这句话,哪些地方写出了小儿的调皮可爱?

  无赖:a一般情况下“无赖”是指什么样的人呢?(蛮不讲理游手好闲)

  b在课文中是这个意思吗?

  C从“无赖”这个词你读懂了什么?(老夫妇对小儿特别喜欢,是对小儿的爱称)

  a“卧”可能是什么姿势?(躺趴)

  b从“卧”字你感受到了什么?你是怎么理解的?(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天真可爱调皮可爱)

  C练习说话:看看图,想象一下小儿顽皮的样儿,可以自己说一说,好可以同桌讨论讨论。

  4指导朗读:小儿顽皮的样儿该怎么读出来呢?

  (1)听老师读一读?

  (2)你觉得老师哪些词读得好呢?(好在哪儿)

  (3)谁能读出小儿的顽皮?

  小结过渡:大儿、中儿勤劳孝顺,小儿调皮可爱,难怪他们“醉里吴音相媚好”

  过渡:还有什么原因让他们相媚好呢?(再读读课文,想一想)

  (四)感悟景美

  1、生回答:我觉得还有一个原因:这儿的景色很美。

  2、你从哪儿读懂的?

  3、谁来读读这句话:[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4、从青青草你读懂了什么?(草青草茂盛生机勃勃)

  5、他们就生活在这样优美的山村,你能按顺序说说这乡村的美景吗?(可以由远到近,也可以由近到远)

  A自由练说

  B指名说

  6、指导朗读:这么美的风景,真是如诗如画呀!你能读好吗?

  指名读。(草真青啊!)

  7、小结:瞧这一家子,生活在山清水秀的农村真是自有一番乐趣呀。

  那就让我们走进画中,听他们聊聊吧!

  (五)感悟: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1、自己读一读,想一想,你仿佛听到老两口在说什么?

  2、自己说一说,然后同桌讨论讨论,

  3、交流:(假如你是老爷爷、老奶奶,你会说什么?)

  4、小结:乡村的景色如此优美,农家的生活如此幸福,真令人陶醉呀!

  5、指导朗读:女生齐读,男生齐读。

  四、感情朗读全文。

  1、喜欢这首词吗?自己练习读一读,注意把感情读出来。

  2、老师读上阕,谁来读下阕。

  3、还有谁愿意读的?你读上阕,老师读下阕。

  4、回过头来,我们来看看作者的生平:

  出示: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居士。南宋爱国词人。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即归南宋。任地方官期间,表现出非凡的军事和政治才干,可是却受到朝廷当权者忌恨,被罢职,闲居在信州上饶(今江西省上饶市)前后近20年,中间虽短期出任福建安抚使等职,但很快就被罢免。到了晚年,朝廷情势危急,被起用,但仍然得不到信任,最后含恨辞世。

  教案设计

  (1)这样一个孤苦伶仃的老人,经历了风风雨雨,饱受了打击,而如今还要面对晚年的凄凉和寂寞。当他看到眼前这一农家的生活时,他有什么想法和感受?

  (向往之情油然而生)

  (2)羡慕有多深,忧愁就有多深,面对如此美景,诗人自然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让我们在静静地聆听中走进他的忧愁,读懂他的向往。

  5、配乐吟唱。

  五拓展积累

  1、像这样清新的诗,辛弃疾还写过不少。辛弃疾一生写过600多首词。你读过他的哪些词?

  2、学生推荐

  宋词历来和唐诗并称双绝。每首宋词都是一幅绚丽多彩的画,一曲委婉动听的歌,一段绵长不绝的情。课后,找来宋词读读,感受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

教学设计方案5

  学习目标

  ①熟悉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旅游、侦察、愚蠢、争先恐后、若无其事”等词语。

  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

  ③丰富见闻,激发探究大自然对人类启发的兴趣。

  课前预备

  教师课前在小黑板上

  抄写:

  ①生字新词。

  ②两组要比拟的句子。

  A案

  第一课时

  ●阅读“单元导读”,引入新课

  ①指名读“单元导读”,说说本单元专题是什么,有什么新的要求。

  ②今日,我们先来学习一个真实而又令人难忘的故事,初步了解大自然给人类的启发。(板书课题)

  ●自由朗读,自主预习

  ①按常规或按要求自读自学:把课文读两三遍,读通读顺;认读生字,找诞生词,查字词典理解生词,标自然段序号,想一想课文大意。

  ②出示小黑板,检查生字词认读与理解状况:指名读,想读哪些就读哪些,想说哪个词义就说哪个,有的词语可用形象表演的方式,如:“欲出又止、鱼贯而出、气喘吁吁”等。

  小黑板

  旅游筑巢幼龟沙滩侦察企图

  情愿蠢事返回海鸥补救

  争先恐后欲出又止若无其事见死不救

  鱼贯而出愚不行及气喘吁吁响彻云霄

  ③指名或推举学生逐段朗读全文,检查是否到达正确、流利朗读课文,重点指导难读的句子并多读几遍。

  ④汇报: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师生共同确定学习目标与重点:了解课文大意,理解“自然之道”的含义并从中受到启发,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以演促读,感悟“蠢事”

  ①出示句子:“我们干了一件愚不行及的蠢事。”

  这是一件什么“蠢事”呢?我们读懂了三、四、五自然段就明白了。请自由读第三、四、五自然段,等一会儿,我们来分角色表演表演这三个自然段表达的情景。假如你会表演了,也就读懂了。

  ③演中促读,演中理解:

  a.请一个学生朗读第三自然段,请两个学生扮“幼龟”“嘲鸫”,带头饰上台表演,大家边听边看。表演后评议,教师引导学生抓住“欲出又止”“踌躇”评议“幼龟”的表演,并理解这两个词语的意思,比拟并书写“幼”和“幻”字;引导学生抓住“突然”“啄”“拉”评议“嘲鸫”的表演,范写“啄”字。

  b.先找出第四自然段中表示感情或表情的词语,如“着急”“若无其事”“冷淡”“极不情愿”“颓丧”,自由读该段,要求读出各自的表情。再分角色朗读,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范读、仿照读、竞赛读,初步读出感情。最终指名上台表演,教师采访“向导”扮演者:你说“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这是什么意思呢?引导学生初步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③想象课文描写的场景,分小组再说一说。

  ④答复:我们干了一件什么样的“蠢事”?

  ⑤比拟句子:下面两个句子有什么异同?

  我们干了一件蠢事。

  我们干了一件愚不行及的蠢事。

  通过比拟,并联系课文明确:我们确实是弄巧成拙,好心办坏事,是“愚不行及”。然后范写“愚蠢”,学生在草稿本上写两遍。

  ●课堂小结,完成练习

  自主读课文,遍数自定,抄写生字新词。

  其次课时

  ●导读课文,感悟“启发”

  ①观看课文插图,说说图意。

  ②课文第六、七自然段就描述了这幅图的'情景,请大家再自由读一读。

  ③默读六、七自然段,绽开想象:

  食肉鸟是怎样“饱餐一顿”的?请大家绽开想象写几句话,描述一下,并写一点儿自己的感受。

  ④指名读自己写的片段,表达出自己的心情。

  ⑤比拟句子,体会“悲叹”“根本”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a.向导一边走一边说:“假如不是我们,这些海龟就不会受到损害。”

  b.向导一边走一边发出悲叹:“假如不是我们,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损害。”

  ⑥感悟启发:同学们,假如你们就是当时在场的和他的同伴,你们肯定从这件事中受到了教训,得到了启发。那么,就把你受到的启发对大家说一说吧!

  在学生广泛发言后,请大家找到《黄河是怎样变化的》的“阅读提示”,画出其中一句话,并齐读;“假如不根据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与我们的愿望相反的结果。”

  ●朗读全文,归纳大意

  ①齐读课题,再指名说说课题的含义和“道”的意思。

  ②朗读全文,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先指名说一说,假如学生不能概括清晰,就出示小黑板让学生填空式地说一说,最终小结方法──把各局部意思连起来。

  ●明确要求,启动“综合性学习”

  ①读一读“综合性学习”的安排,说一说活动方式与要求。

  ②分组协商:预备怎样开展这次活动。

  ③全班沟通,教师针对实际状况提出活动要求和留意事项。

  ④课余时间学生分头行动,教师准时了解状况。

教学设计方案6

  【教学目标】

  1、通过外祖父爱梅花,体会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感情。

  2、懂得梅花的高品格,学习这种品格。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理解外祖父爱梅花,并在爱梅花中寄托了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梅花魂”中“魂”的含义。

  【教具准备】

  投影片、挂图。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挂图:

  这是一幅( )?学生答。

  板书:梅花

  2、喜欢梅花吗?你能说出描写梅花的诗句吗?

  3、从这些诗句中,可以看出梅花的特点有( )。指名答。

  4、正因为如此,古往今来,多少人对梅花情有独钟,多少文人、画家赞颂梅花。今天,老师配合大家学习一篇与梅花有关的.课文。

  板书:魂

  5、齐读课题《梅花魂》。

  二、探究本课学习思路

  1、这是一篇阅读课文,以同学们自学为主:

  投影出示:

  本课教学目标:

  1、自学为主,读懂课文,解决课后思考题。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默读课文,用——画出令你感动的句子,用~~~~画出不理解的地方。

  3、交流:

  哪些句子令你感动?为什么?你有哪些不懂的问题?

  4、分小组讨论不理解的问题。

  三、讨论讲解重点问题

  1、小组汇报:

  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问题未解决?

  2、小组互助合作解决问题,教师适时引导,并重点讲解以下问题:

  ⑴ 课文围绕梅花讲了哪几件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投影出示)

  ⑵ 课文的开头与结尾有什么联系?从这样的开头、结尾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① 自由读开头、结尾。

  ② 指名说。

  ③ 齐读。

  ⑶ 课题中《梅花魂》的魂,在文中究竟指什么样的魂?

  ① 投影出示13节。

  ② 自由读。

  ③ 你知道了什么?你还知道了什么?

  ④ 祖父保存梅花图,是为了( )?祖父爱梅花,就是( )。

  ⑤ 齐读。

  四、指导朗读

  1、选择喜欢的段落,用心用情地练读。

  2、自由读文,指名读(可范读)。

  3、指导读13节:

  ⑴ 读这段应注意什么?

  ⑵ 指名读。

  ⑶ 齐读。

  4、导读开头、结尾:

  ⑴ 学生说如何读。

  ⑵ 小组练读。

  ⑶ 指名读。

  ⑷ 齐读。

  五、总结本文思想内容

  六、布置作业

  1、读有关乡愁的文章。

  2、写摘录笔记或读后感。

  【板书设计】

  品格

  梅魂花 灵魂 爱国心

  骨气

教学设计方案7

  教学内容:教材第六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内容。

  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目标:

  1、巩固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乘法、笔算乘法和估算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增强计算能力,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并能去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激趣定标

  1、复习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

  2、出示教学目标。

  二、自学互动,适时点拨

  1、师生一起说说复习单元的的内容:口算乘法、笔算乘法、估算乘法。

  2、小组分工合作完成,并逐一展示,最后全体评议。

  (1)先出示口算乘法算式,分小组指名回报,全体评议。

  (2)请写出你自己喜欢的不进位的笔算乘法,并完成计算。

  (3)请写出你自己喜欢的不连续进位的笔算乘法,并完成计算。

  (4)请写出你自己喜欢的.连续进位的笔算乘法,并完成计算。

  (5)请写出你自己喜欢的一个乘数中间有0的笔算乘法,并完成计算。

  (6)请写出你自己喜欢的一个乘数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并完成计算。

  (7)请写出你自己喜欢的估算乘法的笔算乘法,并完成计算。

  三、测评训练

  1、列竖式计算

  24×5=? 123×3=? 412×6=? 324×5=? 138×6=

  108×6= 204×5=? 150×6= 300×3= 235×3=

  39×5≈ 302×8≈ 599×6≈ 71×9≈? 108×4≈

  2、解决问题

  (1)小红每天上学骑7分钟自行车,他平均每分钟骑185米,小红家和学校距离多少米?

  (2)老师把全班分成9组做实验,每组5人。后来有改成每组9人,这样可以分成几组?

教学设计方案8

  学习目标:体味作者对夏的独特感受。

  体会文章生动准确的语言特点,感受语言的魅力。

  学习难点:了解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待同一问题会得出不同结论的道理。

  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设计说明]此步骤用学生自己的感受引入对课文的学习,为学生体会本文对夏的独特描绘作铺垫。

  我们知道,一年有四季,目前我们已经进入了秋季,你对秋天有什么感受呢?(请二三位同学交流感受)

  那对于刚刚过去的夏季,你的感受又如何呢?(请二三位同学交流感受)

  这样看来,我们每一位同学对夏的感受是不一样的,那作家梁衡又是如何看待夏天的呢?学习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文章《夏》。

  二.交流预习

  请二三位同学上讲台展示并交流预习情况。

  三.整体感知

  [设计说明] 此步骤是让学生通过朗读和重新拟定标题的方法感知文章主要内容。

  请同学们齐声朗读这篇课文,边读边想,能否根据文章描述的内容,给本文重新拟定一个标题。可以采用___________的夏 或 夏是________________的形式,

  学生齐读课文,读后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交流讨论。

  三.品味语言

  [设计说明] 体会文章生动准确的语言特点,感受语言的魅力。

  读文章不仅要了解内容,还得细细地品味语言。一篇好文章往往要用一些精彩的语句表达思想感情。请同学们静下心来把课文再默读一遍,感受一下哪些词用得好,哪些句子写得美,能打动你的心,哪些语句能引起你的联想,让你想起你自己曾经看过或感受过的类似情景。

  学生先默读课文,勾画相关的词语和句子。

  学生独立学习以后,先在小组内交流感受。再由小组推荐代表全班交流。

  例如:“烘烤”这个词用得好,能使人感受到太阳的温度特别高。

  “吹送着已熟透了的麦子的香味”这句写得好,我们仿佛能闻到麦子的这种香味。

  “热风浮动着”这句让我联想到夏天走在柏油马路上的炽热。

  学生在交流的时候,可以选择时机让他进行个别的朗读,也可以全班朗读某个片段。

  四.课后作业

  [设计说明] 此步骤是通过对描写夏天的不同文章进行比较,让学生懂得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待同一个问题,会得出不同的结论的道理。并查找资料,更多地了解夏天,以及人们对夏天的不同看法。

  1. 必做

  1)寻找并阅读本册课本中以及其他书籍中描写“夏”的诗词或文章,通过比较,想一想:不同的.作者对“夏”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感受。

  2)文章最后说:“有闲情逸致的人,自然不喜欢这种紧张的旋律。我却要大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黄金的夏季。”你是否同意作者的观点,为什么?

  2.选做

  你能搜集到更多的关于夏季的资料吗?

  例如:你知道夏天是怎么形成的吗?

  你能描述我们镇江夏季的特点吗?

  你能说出多少关于“夏”的成语或谚语。

  你能找到以“夏”为主题的照片、图片或音乐吗?

  ……

  简案

  课题:《夏》

  学习目标:体味作者对“夏”的独特感受。

  体会文章生动准确的语言特点,感受语言的魅力。

  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设计说明]此步骤用学生自己的感受引入对课文的学习,为学生体会本文对夏季的独特描绘作铺垫。

  由学生对秋季及夏季的感受导入新课

  二.交流预习成果

  三.整体感知

  [设计说明]此步骤是让学生通过朗读和重新拟定标题的方法感知文章主要内容,

  齐声朗读课文,思考:能否给本文重新拟定标题。

  四.品味语言

  [设计说明] 此步骤是让学生在感知文章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文章生动准确的语言特点,感受语言的魅力。

  感受一下哪些词用得好,哪些句子写得美,能打动你的心,哪些语句能引起你的联想,让你想起曾经看过或感受过的类似情景。

  五.课后作业

  [设计说明] 此步骤是通过对描写夏天的不同文章进行比较,让学生懂得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待同一个问题,会得出不同的结论的道理。并查找资料,更多地了解夏天,以及人们对夏天的不同看法。

  2. 必做

  1)寻找并阅读本册课本中以及其他书籍中描写“夏”的诗词或文章,通过比较,想一想:不同的作者对“夏”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感受。

  2)文章最后说:“有闲情逸致的人,自然不喜欢这种紧张的旋律。我却要大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黄金的夏季。”你是否同意作者的观点,为什么?

  2.选做

  你能搜集到更多的关于夏季的资料吗?

  例如:你知道夏天是怎么形成的吗?

  你能描述我们镇江夏季的特点吗?

  你能说出多少关于“夏”的成语或谚语。

  你能找到以“夏”为主题的照片、图片或音乐吗?

  ……

教学设计方案9

  【教学目标】

  1、学习、把握诗中记事写人以及直抒胸臆的特点。

  2、学习对比、反复、排比等表现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本诗通过记事写人来抒情,这是区别一般抒情诗的最主要的特色。

  2、难点:

  诗人在构思诗篇时,把自己起伏的思绪,奔腾的激情作为最主要的依据,这一点较难捉摸。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作者及作品介绍

  艾青,原名蒋海澄,1910年出生于浙江。艾青出生时母亲难产,一位算命先生胡说他的命是“克父母的”,因此,他被送到贫苦的大堰河家去抚养,5岁时被领回家中读书,但依然受冷遇,不准称自己的父母为爸爸妈妈,只准叫叔叔婶婶,正如他自己所说,他是在“冷漠和被歧视的空气里长大的”。这首诗是艾青在狱中写的。

  二、播放朗读录音

  三、课文分析

  1、提问:根据诗人感情和思绪的发展脉络,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各写些什么?诗人的感情又是怎样的?

  明确:

  共分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1~3〕:交代大堰河的悲苦身世以及与我的关系。感情:怀念与痛悼。

  第二部分〔4~8〕:回忆大堰河辛劳而又悲苦的一生,集中刻画了大堰河勤劳、善良的品格。感情:眷恋与感激。

  第三部分〔9~11〕:写大堰河死后的凄凉和一家人的悲惨遭遇,诅咒和控诉了黑暗的社会现实。感情:同情与控诉。

  第四部分〔12~13〕:是诗人呈给大堰河的挽歌和赞美诗,抒发了诗人对大堰河深情的怀念和由衷的赞美之情。感情:讴歌与赞美。

  诗,是十分讲求意象的一种文学体裁,可以说,没有意象就没有诗。所谓“意象”,用艾青的话说就是“纯感官的,具体化了的感觉”。是所描绘的生活图景和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

  在这四部分中,有一条贯穿始终的感情线索,那就是诗人对大堰河的挚爱以及对旧社会的痛恨。有了这条感情线索,才使本诗成为一个艺术整体。诗中作者的情感是通过记事写人来抒发的,而这些事又是通过一系列的意象来表现的,这一系列的意象又写出了人物形象。

  2、提问:在第一部分中,作家用了哪些意象来写?

  明确:描写了一系列图景,有“草盖的坟墓、枯死的瓦菲、典押的园地、长满青苔的石椅”,给人创造一种孤独、凄凉、冷落的意象。

  3、提问:在第二部分中回忆了大堰河对我的爱抚,作家是怎样来表现这种爱的.?

  明确:诗人不惜笔墨进行了铺排,先用8个排比句刻画出8个细节,这8个真切、动人的意象,把大堰河对乳儿的爱写得非常具体、充分。还写了自己回到家中的陌生、忸怩,来衬托出大堰河对我的爱。大堰河为了生活,到地主家干活,劳动是极繁重的,作者用了6个排比句写出来,然而她却是“含着笑”,这表明她的勤劳与善良,为能够和乳儿在一起而笑。这种爱是超越了功利关系的伟大而无私的爱,真正的母爱。又通过一系列具有典型意义的意象的描写,有切糖、夸画、赞儿,特别是那个梦,表现她具有美丽、丰富的内心世界。

  4、提问:在第三部分中,运用了哪些意象来写大堰河的葬敛之薄?

  明确:用了“同着……”五个意象,犹如五组电影的特写镜头,给大堰河这一勤劳、善良、普通农村妇女的一生画上了一个血淋淋的句号。

  在文章的最后,作者用呼告的手法,直抒胸臆,把诗中的感情推向高潮,诗人的感情也升华到了极致。这与前三段中通过塑造大堰河形象来进行抒情不同,作者抛弃了具体的叙述或描写,直接喧泄自己心中火山噴发似的激情。

  小结:

  从以上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时而记人写事,时而直抒胸臆,时而回忆历史,时而直面现实,时而写保姆,时而写诗人自己。这都是以自己起伏的思绪,奔腾的激情作为最主要的依据。艾青曾经多次说过:“诗人必须说真话。”他还说:“诗人只能以他的由衷之言去震撼别人的心。”这首诗正是依靠真情实感,塑造一系列真切动人的意象,打动了千百万读者的心。这点正是我们所要学习的。

教学设计方案10

  《匆匆》是九义教材第十二册新入选的课文,课文通过作者对日子的匆匆,一去不复返,逝去如飞的感慨,给我们以珍惜时间,在有限时间里多做有意义事情的启示。

  《语文课程标准》里强调:阅读教学应重视主体阅读感受和体验,对课文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根据这点本课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过程。

  中“悟情,悟理,悟文”。

  一激趣导入。

  说几句有关时间的格言送给别人或自己。

  揭题,问: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交流对作者以及其作品的认识,教师作适当补充,并介绍当时社会背景。

  二、初读,感知课文大意。

  (一)、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如轮读、范读、荐读、小组读、默读等)读课文。

  画出最能体现时光特点的词语。

  看看自己能读懂什么,有什么地方读不懂。

  (二)、交流学习体会。

  三、细读课文,感受作者情感,感悟文章道理。

  认真读课文,画出与作者有同感的句子,并通过感情朗读表达出来。

  说说自己画了哪些句子。

  出示句子:

  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读句子,思考:作者为什么是这种感受?

  指导朗读:画横线的词读慢一点,重一点。③

  在逝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呢?只有罢了,只有匆匆罢了。

  理解:徘徊罢了

  匆匆罢了

  问一问自己,能做些什么

  问一问自己想问的.人能做些什么

  写话练习:在逝去如飞的日子里,我能做____________,我能做______________,我还能做_____________.

  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雪,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呢?我何曾有着些像游丝样的痕迹呢?

  理解画横线部分,体会作者感情。

  仿写:过去的日子如___________,被_____________;如_____________,被__________.

  反复吟读,说说自己的感想。

  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思考: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用书本的句子或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四、品读好句,感悟文采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品读第三自然段,看看哪些写法值得你学习,你也来一两句。

  五、综合活动:与时间老人真情告白。

教学设计方案11

  【教学目的】

  1、学习生动有条理地说明事物。

  2、学习写读书摘要。

  【教学过程】

  一、引题、结合《春》和《济南的冬天》导入新课、析书课题

  二、出示教学目标

  1、生动用条理地说明事物。

  2、做读书摘要。

  三、第一次尝试,理清文章层次和条理

  1、出示尝试题、学生默读尝试题。

  2、听录音,给各段标上序号。

  3、快速阅读课文,勾划出文中和课后练习相对应的`概括性语句,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再勾划出七、八、九、十段中表顺序的关键词句,理解文章说明的条理性。讨论完成尝试练习。

  4、检查、肯定。

  5、归纳总结:说明顺序的条理性。

  主要-→次要

  空间-→时间

  四、第二次尝试、理解文章说明的生动性

  1、出示尝试练习题。

  2、点名朗读课文第一、二段。其他学生合拢书,体会感受语言的生动。

  3、学生朗读第一、二段,根据相关语句生动说明和平实说明的对照、加深体会。

  4、学生讨论、互评,理解生动说明的好处。

  5、信息反馈,归纳肯定。

  6、齐读课文一、二段,进一步加深理解。

  五、第三次尝试、编写读书摘要

  1、提出尝试要求。

  2、学生跳读课文,根据课后练习一中四个问题在文中寻找答案。先画线标出内容要点,再连缀成文。完成尝试要求。

  3、学生小组内交换阅看、互相订正补充。

  4、反馈信息,给予肯定。

  5、出示教师的摘要,学生对照自己的摘要作为参考。

  六、课堂小结(略)

教学设计方案12

  导入新课,激发阅读兴趣

  (板书课题:父亲的菜园)一位极其普通的农民,为家人开出了一块菜园,但子女收获的绝不仅仅是四季的蔬菜,而是一种人生精神。是什么精神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文。

  出示自读提纲

  1.自由轻声读课文,练习读正确,读流利。

  2.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3.在父亲开垦菜园的过程中,哪些地方最让你感动,把这样的语段画出来,并在空白处进行批注。

  小组内交流自读提纲中的2、3题

  全班交流,体会人物精神

  1.师生共同交流最受感动的语段,教师指导学生朗读。

  a.第三自然段,通过“每天……就……直到……才”写父亲通过一个星期起早贪黑地劳动,才开出了三四分的黄土地。

  b.第五自然段,“从山脚下把土一筐筐地挑上去”,为了填土,父亲累得双肩红肿,双脚起泡,靠自己的.身体,在岩石之上创造了一块菜园。

  c.第八自然段,育肥时父亲的一段话,表明了父亲对土地的了解和热爱,目光长远,不贪图眼前利益。

  2.用自己的话说说作者从父亲的身上得到了什么?(如,执著的精神,坚忍不拨的毅力,不服输的性格,勤劳,为了理想竭尽全力地付出等)

  积累语言

  选择你最受感动的语段摘抄下来。

教学设计方案13

  教学目标 :

  1、认知目标:

  (1)了解作者,了解科学小品文的文体特点。

  (2)了解北极旅鼠的三大奥秘。

  2、技能目标:理解本文独特的写法,体味其知识性、趣味性。学会生动形象地介绍科学知识,清楚明了的说明复杂事物,逐步提高写作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科学理性的精神和人文关怀精神,关注社会问题,善于观察生活,热爱自然。

  教学重点难点:

  (1)把握文意,领会文章给人的启示。

  (2)把握本文独特的写法,即说明文与记叙文的杂交种。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延伸拓展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

  放出旅鼠的图片,学生描绘一下旅鼠的样子。

  这种生活在北极草原上的小动物,有许多难解的谜团。几个世纪以来,科学家绞尽脑汁却始终解不开它们的奥秘。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旅鼠之谜》,去探索一下。

  二、检查预习:

  1、请学生介绍课前收集的.作家、作品。

  位梦华, 1940年生于山东平度,地质学家.1991年他独闯北极,深入到阿拉斯加北极爱斯基摩人聚居区进行了一个半月的综合性科学考察,成为直接与爱斯基摩人接触并广交朋友的第一个中国人.1992年回国后撰写了大量文章介绍北极的各种情况。他的主要著作有 《神奇的北级》、《南极之梦》等 。

  2、读一读,写一写:

  徘徊 媲美 笃信 幼崽 啮齿

  仓皇逃窜 饶有兴趣 神秘莫测

  焦躁不安 东跑西颠 鼠目寸光

  传宗接代 道听途说 若有所思

  三、速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在课文中找找北极旅鼠有哪些奥秘,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概括。

  明确:三大奥秘

  (1)繁殖力惊人,为动物世界之最。一对旅鼠,一年就有百万后代。

  (2)旅鼠的繁殖并非年年如此,一旦繁殖过多,就有种种奇怪的自杀行为,或停止进食,或在天敌面前主动挑衅,或改变毛色,吸引天敌。

  (3)死亡大迁移,数百万旅鼠汇成浩浩荡荡的队伍,奔向大海,葬身大海。

  四、合作研讨,深层探究:

  1、 提问:你从课文中可以获得哪些启示?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之后由各组选代表发言,共同交流。

  学生可能有的答案有:

  l 大自然有许多奥秘人类还无法解释,有待继续研究

  l 人类也不应该毫无节制的繁衍下去

  l 在位梦华和丹尼斯身上我们看到了为科学的崇高献身精神

  l 只有创新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才能揭开大自然的奥秘

  l 自然界本身就具有调节机制,一旦被破坏,就会向新的平衡转化

  重点品味文末丹尼斯的话,他说的有道理吗?谈谈你的感受。

  学生自由讨论,鼓励创新思维,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

  五、 品读课文,体味文章独特的写作手法:

  a) 提问:本文介绍了旅鼠的三大奥秘,知识性很强,但读来生动有趣,引人入胜.想一想,文章的写法有什么独特之处?它是说明文还是记叙文?在课文中找出你的依据来。

  学生思考、明确:

  本文是一篇科学小品文,用文学的笔调介绍科学知识。

  记叙的框架、说明的内容、对话的方式。

  通篇寓知识于叙事之中,让人既长知识又有兴趣。

  b) 学生自主选例评析,品味文章的知识性和趣味性。

  六、 延伸拓展:

  除了旅鼠之外,其他动物也有一些奇异的现象。请根据你的观察和了解,说说某种动物奇异的表现及其原因。

  七、 课堂小结:

  《旅鼠之谜》是一篇文质兼美的科学小品。文章用记叙的框架、对话的形式生动形象地介绍了旅鼠的三大奥秘,新奇有趣,意味深长。自然是一位智慧老人,他用多种形式启发我们。从旅鼠的身上,我们如果反观人类自身,也许会领悟到很多

  作业 布置:

  1、 抄写生字词。

  2、 完成课课练。

  3、 选择北极旅鼠三大奥秘中的任一一个奥秘,大胆而合理地猜测一下吧!

教学设计方案14

  教材简说

  炎热的夏日,骄阳似炎,一场雷雨,送来了一阵凉爽。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欣赏着美丽的彩虹,耳边传来声声蛙鸣,淘气的孩子光着小脚丫,在积满雨水的路上嬉戏。这就是夏天雷雨后的情景。雷雨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许多乐趣。本文用精炼的文字,为我们描绘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如能把看图与读文有机结合起来去感受雨前、雨中和雨后的不同特点,一定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有条件的话,可以组织孩子观察这一自然现象,相信同学们会有新的发现。

  学习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默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声音表现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

  3.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能写观察日记。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小朋友们,你们听这是什么声音?(哗哗哗的声音)学生猜。它有可能是雨的声音,雨的声音都有哪些种呢?什么样的雨才会是这样的声音呢?

  二、识字

  1.初读生字。

  自由地读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圈出来问问周围的同学。

  2.识记生字。

  出示生字,让学生观察这些字的特点,然后用不同的方法识字。如,用动作记压、垂;用联想法记乱。联系自己观察的情景,想象狂风中的小树乱摆的样子从而记住乱字;用换偏傍识字法记虹。

  3.巩固识字。

  (1)联系文中的词语、句子巩固识字。如:

  压:压下来。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乱:乱摆。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

  垂:垂下来。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虹:彩虹。一条彩虹挂在天空。

  (2)联系自己的生活和阅读实践巩固识字。

  三、写字指导。

  (1)我的发现。

  ①读音:垂、沉、阵、蝉、蜘、蛛都是翘舌音,彩是平舌音。

  ②同偏旁:虹、蝉、蜘、蛛四个字都有虫字旁,蜘的虫字旁最瘦。

  ③压、逃、越都是半包围结构的字,逃是走之旁,越是走字旁。

  ④垂字中间宽,上下两头窄。

  (2)我能写好。

  请学生先把每个字临写一个,对照总结之后,再临写一个,争取第二个比第一写得好。

  (3)示范讲解

  彩字右边的三撇是上下排列的,起笔处要在一条垂线上,第二撇起笔处在横中线上。虫字旁的扁口上宽下窄;蜘字中的虫字旁要写得瘦长。垂字上边的撇要写得短而平,下面的横逐渐加长,最后一横又要缩短。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展示课文第一幅插图,引导学生说说看到和听到了什么?

  二、朗读感悟

  1.比较课文插图,激发初读兴趣。

  出示课文的两幅插图,比较两幅图有什么不一样,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图中的不同景象。

  图1:天空乌云密布、电闪雷鸣;空中狂风怒吼、大雨哗哗、树枝乱摆;小朋友关上窗户观赏雨景。

  图2:蓝天白云、彩虹高挂、空气清新、树木新绿,小朋友惊喜若狂。

  2.同桌互读互评,培养合作精神。

  如果你的同桌读得比你好,请你向他学习;如果你的同桌哪里读错了,或者哪里没有你读得好,请你读给他听。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会接受别人的意见,从而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3.默读课文,想象图景。

  边读边想象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整体感悟课文的意境。

  4.选读积累,研读交流。

  朗读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勾画描写这些景象的词句,按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归类整理词语。

  从以上的词语中,你体会到雷雨前后有什么特点?把你的体会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小组研读,读后交流朗读体会。

  5.汇报交流,欣赏评价。

  小组表演读喜欢的那一部分,其余同学听读欣赏,品评读得好的词句。如:

  (1)压字用得好,读得也好,我感觉到乌云来势很凶猛。

  (2)挂字用得好,读得也好,我感觉到彩虹像一条五颜六色的绸带挂在空中,它十分美丽。

  (3)垂字用得好,读得也好,我感觉到风特别大,蜘蛛特别害怕。

  (4)坐字用得好,读得也好,我能感觉到蜘蛛的悠闲和愉快。

  6.再读课文,把你的体会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三)积累运用

  1.词语串串烧。

  越来越亮

  越下越大

  越()越()

  一动不动

  一声不响

  一()不()

  2.你一言我一语。

  (1)雷声小了,(雨声也小了)。

  (2)池塘里的水满了,(青蛙也叫起来了)。

  (3)()了,()也()了。

  3.完成课后读读抄抄练习。

  (四)实践活动

  1.创造情境,以我为你广播为话题,进行口语交际。学气象员向市民广播天气预报。市民可以通过打电话向气象台咨询不明白的问题。

  2.课外留心观察天气的变化,写一篇日记

教学设计方案15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的对话。

  2、激发探究自然知识的兴趣。

  一、复习回顾

  1、师: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最大的书》这一课,知道了我们平时读的书,书上有字、有画、有丰富的知识,读书能更好的建设祖国。现在老师来考考你们这些词语会读了吗?指名读(4名)——齐读

  师:点击“刨根问底”,谁来说说刨根问底是什么意思?

  师:是呀,川川就是这样不停地向叔叔提出问题,我们去看看他俩都谈了些什么?

  二、学生分角色读课文1-4小节的对话,了解岩石书

  1、师:打开19课,我们一起来读1-4小节,谁来读川川?谁来读地质勘探队员?

  再请一位小朋友来读叙述部分。 其它小朋友有一个任务,边听边想,从他们的对话中你明白了什么?

  师:读得真不错。从刚才的对话中,你们知道了什么?(岩石就是一本书。 这本最大的“书”就是岩石。)

  师随机板:岩石“书”。

  2、认识岩石书,朗读指导。

  师:小朋友,想不想看看这本“岩石书”呀?点击课件,这就是岩石书,多么神奇啊!谁来读读这句话。

  师进行适当的评价。

  男女声比赛读——评价

  三、感知“书”的内容。

  1、生分角色读课文5-8小节。

  师:当川川明白岩石就是一本书后,好奇心可来了,他又向叔叔提了什么问题?下面就请两位小朋友来读读5—8小节,谁来读叔叔的话?谁来读川川话?小朋友读叙述部分。

  2、师生共同研读“书”的内容。

  师:你们读得真投入!读了这本书,你们知道了什么?

  (1)如若生回答:我知道了这书中有雨痕、波痕,还有矿物。 引出“字”

  师概括:其实这些就是书中的“字”(师板书 字:雨痕、波痕、“矿物)。

  师:小朋友,你们见过雨痕、波痕吗? 那你们想象一下,这雨痕、波痕会是什么样子的呢?

  师:你们太会想象了,你们想不想看看它们的庐山真面目呢?

  师:(师点击课件)这三幅图你能认出哪个是雨痕,哪个是波痕,哪个是矿物吗?

  师:我们看看答案吧,真棒,全找对了!看,它们多有意思啊!谁能用书上的文字来介绍一下它们呢?( 两位学生介绍)

  师:真能干,介绍得非常流利。

  下面谁来读读书中叔叔的话呢? 老师来当川川,读 川川认真地问:“这上面有字吗?” 生:“有。你来看,这是雨点留下的脚印,叫……”

  师:哦,你这个叔叔当得有板有眼的。 (再请一组学生朗读,一生读川川的话,一生读叔叔的`话,师评价:你看,“认真”一词读得真有味道,这真是一位充满求知欲望的小男孩!)

  引:这本厚厚的书上除了有字,还有什么?

  (2)生:书上有树叶、贝壳、小鱼。

  师:这些树叶、贝壳、小鱼,就是书中的“画”。(师板:树叶、贝壳、小鱼)。

  师:你们看,(出示课件)这岩石书上的画与我们平时见到的树叶、小鱼、贝壳有什么不一样呢?(这里的小鱼没有鳞片。这里的小鱼是死的,看不清楚。这里的小鱼是不动的,好像凹进去了。平时看到的树叶是绿色的。平时的贝壳可不是这样的。 …… )

  师:孩子们,这里的树叶、小鱼、贝壳,本来也有美的颜色,也是活的,可由于特殊的地壳运动,他们被包了起来,死后没有腐烂,埋在地底下,经过漫长的时间之后,就变成这个样子了。很多年以后,这些动植物就成什么呢?(指名回答:“化石”。)

  师:你怎么知道的? 对该生进行表扬

  师:(出示句子),谁来读读这些化石呢?

  生:读“你看,这儿有树叶,有贝壳,那儿还有一条小鱼哩!”

  师:是呀,当叔叔从岩石上发现化石心情是怎样的?很激动,好,请你也带着这份激动读读发现的化石……

  (3)拓展

  师:孩子们,其实像这样的图画,岩石书里还有许多,想不想看?

  师:(师点击课件,出示各种化石),你们认识这些有意思的东西吗?

  师:对!这么有意思的东西,能不能也像刚才那样介绍呢? (出示句式:你看,这儿有( ) ,有() ,那儿还有( ) 哩!),小朋友先试着说一说

  师:现在你就是地质勘探队员,我来作川川,向你请教,谁来和我合作。师生对话表演。

  师:这上面有图画吗?

  生:有,你看,这儿有乌龟,有蝴蝶,那儿还有可爱的对虾哩!

  师:大大方方的,挺不错。 ……

  师:谁如果能一边介绍一边加上动作就更好了! 生边介绍边指着画面(3位)——同桌介绍师:小朋友介绍的真投入。

  (4)师:川川此时真的被岩石书深深地吸引住了,他可不明白这些神奇的字、画,又能说明什么呢?请大家闭上眼睛,边听边想,此时你的脑海里似乎出现了怎样的一幅幅画面?(师配乐朗读第10节)

  师: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描述各种画面……

  师:是呀,陆地变成大海,大海又变成高山,那是神奇的地壳运动,这不是一下子的事情,它要经过漫长的岁月,请大家读读课文第10小节,你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地壳运动要经过漫长的岁月。

  生:“很久很久”,“很多很多万年”,“慢慢”。

  师:谁来读读这些词,让我们感受时间的漫长呢? (2位)

  师:把这些词放回课文中,一定会读得更好,谁来读读第10小节?请两位学生读。(师评价: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地壳变化的漫漫过程!)

  师小结:是呀,只要研究这本厚厚的岩石书上的字、画,我们还真能探究地壳运动的漫长过程呢!

  四、了解“书”的作用

  师:爱提问题的川川还真不罢休呢,他又向叔叔提了什么问题?(指名读川川和叔叔的话)

  师:读了这本岩石书有什么用呢? 生:读懂这本岩石书,我们可以找到地下的宝藏。

  师:还告诉我们地下藏着哪些宝藏呢? (石油、铜矿、铁矿、天然气)

  师:那你知道川川长大想干什么呢? (做地质勘探员)

  师:对!这真是一位有理想的小男孩。

  五、整体回味课文,引向更广的“书”。

  师:让我们再次来读读这篇课文,看,这篇课文的对话特别多,我请一位小朋友读川川的话,其他小朋友读叔叔的话,合作读。

  师:现在你能明白刨根问底的意思了吗?(生说)

  师:是呀,川川不停地提问题,不断的解决心中的疑问,这就是“刨根问底”!川川刨根问底的精神,也让我们学到了很多知识,读懂了这本最大的书上有字、有画,读懂这本最大的书能找到地下的宝藏。小朋友,你们知道吗,其实在我们大自然中,还有许多这样的“书”呢?你们看,(点击课件),这美丽的星空就是一本书,读懂它我们可以找到北斗七星的位置;我们居住的舟山群岛也是一本书,读懂它就知道它的发展历史;这朵娇艳的蓝玫瑰是书,读懂它就知道它的地下有铜矿;小燕子是书,低飞时就是在告诉我们要下雨了;这可爱的胖猪是书,它爱睡懒觉是因为它的大脑里有一种特殊的麻醉作用的物质,让它常处于昏睡状态。其实我赵老师也是一本书,我脸上悄悄出现的皱纹告诉你们我已不再年轻,我的穿着打扮告诉你们社会在不断地发展。孩子们,茫茫宇宙,万物生灵,书无处不在。只要我们带上一双善于发现的慧眼,一颗善于探究的心,我相信你们肯定能发现更多的秘密。

  六、做课堂作业

  1、说一说

  师:这句话换一种说法,还能怎么说?(你看,这岩石一层一层的,就像一册厚厚的书。)

  2、做一做

【教学设计方案】相关文章:

教学设计方案06-13

教学设计方案07-13

教学设计方案经典05-11

(精)教学设计方案07-13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06-14

【热门】教学设计方案06-14

教学设计方案【推荐】06-14

教学设计方案【热门】06-15

教学设计方案优秀10-07

教学设计方案范文[精选]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