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教学设计【必备15篇】
作为一名老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
语文园地一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关于观察,勇于交际的能力。
2、通过习作训练,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3、通过我的发现教学,培养学生边读边想象的习惯。
4、积累对联。
5、通过趣味语文教学,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
1、培养学生关于观察,勇于交际的能力。
2、通过习作训练,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学难点
1、通过我的发现教学,培养学生边读边想象的习惯。
2、积累对联。
教学准备
自制课件等。
课时安排
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口语交际
教学目标:
1、通过多渠道搜寻,了解并介绍美丽的自然景观这一过程,让学生从中感受美,热爱美,从而学会捕捉美!
2、举办自然景观展示会,让学生走进大自然,热爱祖国的山山水水。
3、寻找身边的美丽的自然景观,用自己的语言把它表达出来,让大家一起分享。
教学重难点
寻找身边的美丽的自然景观,用自己的语言把它表达出来。
教学准备
自制课件等。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一、情境体验,引起话题
我们的祖国山水秀丽,美丽的自然风光无处不在。(课件出示)远在天边的天山草原,圣洁的雪山、湛蓝的天空、雪白的羊群、碧绿无垠的草原是那样的令人神往;而近在身边的,例如,在放学路上,在公园里,在家里的庭院中,你有没有发现奇特的花草树木?夜晚的.星空,日出日落的景观,下雨时的天象……这些你都进行过观察吗?哪些景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外出旅游时,看到过什么奇特的景象?
美就在我们的身边,需要我们有一双寻找美,善于观察的眼睛。这几天大家一直在搜寻美丽的自然景观,这节课就把你发现的寻找到的美展示给大家。(课件出示:课题)
请同学们静心回忆一下,有哪些景物让自己感到惊奇?
二、研究话题,明确方向
1、读《语文园地一》口语交际与习作的要求:(课件出示)
2、根据要求,按什么顺序介绍最好?重点是什么?
(1)介绍是什么。
(2)怎样介绍。重点:有序、抓奇特之处、具体形象。
(3)怎样形成的。
(4)自己的感受。
3、组织小组内交流。巡回指导,组织小组成员轮流叙说,相互启发,相互提问,相互评价,推荐说得好的同学到班上交流。
(1)学生个人准备怎样和同学交流。把重点内容自己小声练说。(2)组内轮流叙述,相互补充、指点,推荐最好的。
三、围绕话题,互动交流
1、指名试说,教师点评。根据各小组推荐,先让学生上台试说,然后教师根据发言情况作出点评。如,景物的特点说清楚了没有?说的内容是否给大家新奇的感觉?还有哪些内容需要补充得更具体?
2、全班交流。要求听的学生能提出问题,或对说的内容作补充;说的学生能解答同学提出的问题。
(1)根据各小组推荐,学生上台试说(2)提出问题或补充。
四、教师总结:(课件出示)
五、作业:(课件出示)
把口语交际的内容与亲朋分享。板书设计
讲清奇特之处
口语交际
说明怎样形成有序、抓奇特之处、具体形象
自己的感受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习作指导教学目标:
1、通过习作训练,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2、培养学生描写景物的能力,能够运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大自然的景物。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有顺序、抓特点观察景物的写作方法。教学准备:自制课件等。教学时间: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课
我们学习了这一组课文,《观潮》、《雅鲁藏布大峡谷》、《鸟的天堂》、《火烧云》,又听了同学们的介绍,我们知道美就在身边,今天来写一写我们寻找到的美景。(课件出示:课题)
二、搜索你的记忆,哪一处自然景观令你印象深刻?
1、可以是著名的大型风景区,如黄山、杭州西湖、峨眉山、乐山大佛风景区。
2、也可以是身边的微型景观,如金口大峡谷、大瓦山湿地公园、公园(校园的)一角。
3、也可以是一次偶遇,如日出、月色、都市夜景。
三、例文赏析(课件出示)
四、你准备怎样去写呢?回忆我们学过的课文,以及上节课同学们的介绍,对你有何帮助?
1、可以用方位、时间等顺序来构成文章,让人读来视野清新。
2、把笔墨多花在所写的自然景观的特色上。
3、要写好以状物为主的记叙文(课件出示)。
五、学生作文,把自己想好的内容按一定顺序写下来,要突出景观的特点。教师巡视指导,及时解决学生的难题。
五、学生作后修改,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修改作文。
六、作业:(课件出示)
课外修改习作,广泛征求修改意见。板书设计
用方位、时间等顺序仔细观察
自然景观
描述的“物”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准确、形象的语言逼真的描摹多种修辞手法
第三课时教学内容:作文讲评
教学目标:学会正确修改自己的作文。教学重难点:修改作文的方法。教学准备:实物展台等。教学时间:教学过程:
1、挑选若干“典型”作文片段,用实物投影仪展示,请小作者朗读自己的文章。
2、同学们认真倾听后交流。可以提意见、建议、欣赏、补充。着重留意:(课件出示)
3、听取后,再次修改完善作文。(可以自行修改,也可以四人小组交流修改)
4、欣赏佳作。(实物投影仪出示本次作文的“擂主作文”)
a、可以教师朗读,学生边听边随机点评。
b、也可以学生自由朗读,你从中学到了什么?(教师引导学生用欣赏的眼光去发现优点)
c、还可以四人小组组成“评审团”,派代表发言。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我的发现日积月累
教学目标:
⑴通过我的发现教学,培养学生边读边想象的习惯。
⑵积累对联。
⑶通过趣味语文教学,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教学重难点:
通过我的发现教学,培养学生边读边想象的习惯。教学准备:相关课件等。教学时间:教学过程:
一、我的发现
1、(课件出示)课本里的两句话,我们一起去听听小林小东的发现。你有何发现?
2、说说自己的发现:
第二句话加上了作者的想象,就更形象了。(受到的启发是把画面呈现于脑海中,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它写出来)
3、说说你还积累了哪些这类的句子。
二、日积月累
要写一手好文章,离不开平时的词汇语句的积累。(课件出示)“日积月累”。
1、看看下列这些词句对你有何帮助?(课件出示)自由读,指名读。
2、你发现了什么?(每一组中的两个句子的写法是一样的,四组各有特色。诗句都是写景的,并且每组中都有联系。)
3、你最喜欢哪一组?为什么?在哪儿运用比较合适?
4、背诵诗句。
5、你在哪儿也看到过这样特别的句子?试着说几句。
6、抄写诗句。
7、课外去找一找这样有意思的句子,课下交流。
三、趣味语文
1、(课件出示)好读书,不好读书。好读书,不好读书。
⑴生试着读,看应该怎么读。
⑵生读后,思考:这样读有什么意思?哪种读法更有道理。⑶师生小结。⑷再读。
2、练习:
⑴生自由读:
分析每种读法的意思。⑵师生再读。
⑶小结:(课件出示)
3、生收集其它这样的例子。
四、课后总结。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教学设计2
教材分析:
《送元二使安西》是盛唐著名诗人、画家和音乐家王维所著的一首脍炙人口的送别诗。这首诗以送别为主题,前两句写景,后两句叙事,表达了作者对友人即将远赴阳关时的依依惜别之情。王维的好友元二将远赴西北边疆,诗人特意从长安赶到渭城来为朋友送行,其深厚的情谊,不言可知。这首诗既不刻画酒筵场面,也不直抒离别情绪,而是别巨匠心地借别筵将尽、分手在即时的劝酒,表达出对友人的留恋、关切和祝福。这首诗洗尽雕饰、明朗自然的语言,抒发诚挚、深厚的惜别之情,以情意殷切、韵味深永独树一帜。
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在课堂上的思维比较活跃,已具备一定的理解能力和自读自悟方面的学习能力,而且大部分学生喜欢阅读与背诵大量古诗,常常会在课堂上结合自己查阅的资料来理解诗文内容,谈自己的认识。王维的这首《送元二使安西》为什么能脍炙人口,流传至今,甚至便被人披以管弦,殷勤传唱,成为送别诗中的极品呢?肯定是有它独树一帜之处。根据学生年龄特点以及本班学生的学习程度,我认为在整个教学环节中应当以悟诗情为教学主线并把新课程中的教学理念运用到课堂上,并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与其有效地融合在一起。
教学目标:
1、借助教材注释,自主读懂诗意。
2、通过反复吟诵、想象画面,体会渭城景的美,了解借景抒情表达方式。
3、学习品味古诗语言,感知“雨”、“柳”在诗中的特殊情味,了解诗的意象,体味古诗的文化意蕴。
4、通过“更”字、品景、品酒、品地点等,进行质疑、想象、情境诵读、补充材料、对比朗读,体验出诗人离别时的伤感,感悟朋友间的深情。
重难点:
感知“雨”、“柳”在诗中的特殊情味,了解诗的意象,体味古诗的文化意蕴。感悟朋友间的深情,感受古诗的魅力。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方法:
情景渲染学习法对话交流学习法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法
教学流程:
一、直接导入:
1、读题释义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唐代著名诗人王维写的诗,谁来读一读课题。
(《送元二使安西》)你了解到了什么?(送别诗,还有吗?是王维送元二出使安西)元二是王维的好朋友,姓元,在家排行老二。当时,朝廷在新疆设立安西都护府统管西域各国,王维的好朋友元二奉命去安西都护府传达朝廷的最新旨意。 这次路途遥远而且任务艰巨,王维一路上都在护送元二,一直到渭城才分手离别。
师:离别时,写下了这首诗,学生读课题。
二、自主学习,粗知大意
1、大家以前读过吗?那谁能字正腔圆地读一读这首诗?(2个,齐读)
要求:读出节奏、读出韵味。 大家自己也来试一试。(齐读)
2、解义
师:读得真不错,不知大家的自学能力怎样,就让我们借助注释自己理解诗句意思,待会儿来说说诗中的大概意思?
3、同桌互相说说。
三、品读诗句,情感共振
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别人的帮助我们已把古诗基本读懂。你们的自学能力真有一手。大家看看这首诗,前两句都是写什么?(写景)后两句呢?(抒发情感)。
(一)一品景物第一、二句
1、谁来读读这写景的句子。生读。读着读着,你的脑海里看到些什么?
2、自由说,(根据学生回答进行点拨指导)那么多画面作者只用两句话就精炼地写出来。
3、指导读。
多美的画面,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两句诗。
听了大家的朗读,让我觉得雨后的天空变得更加明朗,空气更加清新。渭城的景物也都异常美丽,让人陶醉,让我们再陶醉地读一读这两句诗。
4、重点品“雨”“柳”之意象
(1)春日的渭城有很多美的景物,但作者为何重点选中雨和柳呢?就像我们写文章时,在选材料一样,为何选雨和柳呢?
(这雨总会让人产生什么?这雨是绵绵细雨,绵绵不断,正如此时作者的情丝。情也似乎连绵不断,有着淡淡的忧愁。)
(2)我们不仅要理解文字表面的东西,还要理解这文字背后的深刻含义。
我们知道古人写到月亮,会引起他们思念家乡。那柳呢?(“柳”和“留”谐音,折柳有挽留、惜别、不舍之意。)
板书:依依不舍
诗人王之涣也写过这样的含柳的离别诗。 出示:送别-唐·王之涣
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 近来攀折苦,应为离别多。
(3)读出依依不舍,留恋的情感。
王之涣看到树上的柳枝被折去不少,想到这都是那些多情的送行者所为。在这里,我们看到古人以前就是有折柳送行的习俗,杨柳,更是离别的象征。这里的雨、柳不是一般的景,已包含着作者无限情感,让人有着淡淡忧愁,我们不能像刚才那样喜悦地读了,应该怎么读(依依不舍,留恋等)你来试一试。(2个)
读古诗,我们要读出节奏,读出韵味,现在我们还读出深深的离别之愁,让我们一起再来读读。
(二)品酒
师问:元二啊元二,既然去安西这么艰辛、危险,你为什么还要去安西?估计:皇帝下的命令谁敢不从?
师讲解:唐代国势强盛,内地与西域往来频繁,经常有关于贸易或外交活动。从军或出使阳关(唐出使西域的必经之路)之外,在盛唐人心目中是令人向往的壮举。朋友“西出阳关”,虽是壮举,但作为好友的王唯,他想到好友要经历万里长途的跋涉,想到好友要备尝独行穷荒的艰辛寂寞,于是,特意从长安赶到渭城来送他的朋友。这份情可谓重矣!
此时,他们来到了一家小客栈里。正在惜惜相别。让我们来看诗的后两句。一起读一下。
师:劝君——
1、读着这几句诗,你又看到什么?(王维与元二举杯共饮美酒的场面,王维与元二话别的情景) 2
2、他们酒喝了多少?(更:体会很多)
面对着好友的离去,王维举起酒杯——劝君
3、地点。此次分别,不知何时相见。西出阳关到安西,安西到底有多远呢?我们看:出示地图
从渭城到安西有3000多公里,古时候没有汽车、火车、飞机,就是用上最快的交通工具骑马去也要用上半年时间。
西出阳关,满目荒凉,元二此次之行,何日是归期。这一去,去的地方是:
出示满目荒凉的图
渭城这儿生机勃勃,春雨绵绵,安西那儿——黄沙满天!
渭城这儿能与朋友饮酒做诗,而在安西那儿——可能孤身一人,孤独漂泊!
想到朋友即将远去塞外荒漠,路途遥远,充满艰辛,这种难分难舍的情都尽在这两句诗中,让我们把这份情读出来。——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4、小练笔
此时一去,不知何时能回来。路途遥远,充满艰辛,你想此时王维举杯劝酒之时,他会对元二说些什么呢?交流点评。
5、读“劝君……”
刚才大家说的,其实就是王维想说的,然而他把这份牵挂,把这份祝福,把这份对朋友深深的离愁,都浓缩在这一杯杯酒中,汇成这两句话——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6、配乐朗读
一杯酒,一生情,一个“更”字,一个“尽”字,无不浸透了诗人对朋友的全部真挚感情。我们也把这份情也深深埋在心里,让我们配着音乐再来读读整首诗。
同学们此时你听到的歌曲名称叫《阳关三叠》,他是唐代最流行的音乐之一,之所以能成为当时的“流行音乐”,那不仅是因为它的旋律古朴幽雅,更重要的是,它是根据唐代著名诗人王维的'一首著名的诗谱曲而成,是当时送别亲人、友人时必唱的“主题歌”,而且,每唱一次反复三遍,所以人们称此曲为“阳关三叠”。让我们再来送元二一程吧。
大家知道吗,王维与元二这次的分别,居然是永别。当元二还出使在安西之时,没几年王维就去世了。面对好友的死去,元二将会多伤心呀。我想此时,元二的情也都化在这首诗中,谁来读(生读:渭城……)抬头仰望夜空,想到自己再也无法与好友饮酒作诗了,此时他会不禁深情地喊道:渭城……
四、拓展对比,深化别情
(1)拓展送别组诗
1、人生自古伤离别。但并不是所以的离别都是伤感的。 出示: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别董大--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2、大家发现这两首诗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写作方法:借景抒情。最后表达的情感不同:一个非常伤感的。另一个是充满祝福、鼓励,也充满豪情壮语的。)
无论是伤感的离别诗,还是鼓励的离别诗,都充满了对朋友深深的“情”。因为有了情,这些文字才被人们代代传颂,因为有了情,才被称为民族的瑰宝啊!
3、继续拓展送别诗。(出示送别组诗)
作业:
小练笔:试着把这首诗改写成为一篇记叙文。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一、强调景物的想象。
在学习《送元二使安西》一、两句时,我边朗读边让学生想象,在你的面前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初读古诗后,就让学生想象在春天看到的景色:朝雨、柳树、旅馆……想象渭城的景色,与后面安西的满目凄凉的景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我猜想学生在理解安西会遇到困难,于是我就补充安西的图片:漫天黄沙、一望无际的沙漠、荒芜人烟。
二、注重情感的想象。
读《送元二使安西》中“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两句,想象诗人与元二是怎样进行分别的。
在一次次渲染离别时的愁绪,学生的情感渐渐地达到了高潮,有几个孩子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大部分的学生已经深深体会到到那份浓浓的离别之情了。
三、注重创设情境。
让学生能够设身处地的感触到学习目的,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在课堂上,我多次创设学习情境,时而让学生回到旧知识、时而引领学生观赏“渭城朝雨浥青城,客舍青青柳色新”的伤感景色,时而让学生变成作者,时而听乐、时而摇头吟诵……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百分之百的参与学习,让学生真正理解“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佳句,这里面,不仅有依依惜别的情谊,而且包含着对远行者处境、心情的深情体贴,包含着前路珍重的殷勤祝愿。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生物科学取得的新成就,感受科学实验和科学研究的神奇作用,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及探索的欲望。
2、学习准确地用词、形象地表达,初步学习说明文的基本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通过自主阅读、自主探究,了解植物种子经过太空旅行后所发生变化、变化的原因及变化后的作用,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及探索欲望。
【教学难点】
探究种子变化的原因,领悟“魔力”一词的深层含义。
【教学准备】
引导学生收集关于太空蔬菜、花卉的相关文字和图片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镜头回放,激发阅读期待
1、20xx年10月15至16日,我国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神舟五号成功发射,让我们一起重温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观看神舟五号飞船成功发射的录像。
2、回忆镜头,想想这些科学术语你理解吗?
第一组:载人航天、神舟飞船、返回式卫星
你知道三者的区别吗?简介“神舟飞船”帮助理解。
这句话你能读懂吗?“在神舟五号飞船上,有一批‘特殊乘客’——植物的种子。其实,它们已搭乘过先前发射的神舟飞船和返回式卫星,算得上是航天旅行的老乘客了。”欣赏句子,哪个词用得特别准确?
补充资料:1987年我国开始在卫星上搭载植物的种子,先是蔬菜、粮食,1996年才开始搭载花卉种子。
第二组:宇宙射线、微重力、高真空
飞船里的杨利伟和在地球上一样吃饭、睡觉吗?
(失重,即微重力;呼吸靠供氧──高真空。)
什么是“宇宙射线”?读这个小故事你能明白:美国“阿波罗”号的宇航员们飞上太空第一次看到了人类从未见到的宇宙奇景。他们看到了美丽的地球,看到了月亮的背面,但同时他们的眼睛也感到了不适。回到地球后,他们患了白内障。从那时开始,有39位宇航员已经患了这种疾病。科学家说,这是宇宙中的射线所造成的危害。宇宙射线是比原子更小的宇宙粒子,它们像子弹一样射击宇航人员的眼睛,使人的大脑产生错觉,好像是看见面前不断有闪光一样。受到宇宙射线打击后,人的眼睛被伤害的程度是很严重的。
3、预习课文了吗?你知道“神舟五号”飞船上的特殊乘客是谁?经过太空旅行后,发生了哪些有趣的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让我们一起来学习《飞船上的特殊乘客》,相信同学们能够从课文中找到答案。
4、指读、齐读课文,梳理文路:课文有六个自然段,开头和结尾请全班同学读,中间请四位同学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想,用一个词语概医这一段的.内容。
读后梳理,板书:种子的变化、变化的原因、变化后的用途
二、探究课文,感受科学的魅力
1、出示中心句:小小的植物种子经过一番太空旅行,好像获得了“魔力”,可以有这么多美妙的变化和神奇的用途。听说过“魔力”吗?在什么情况下用?(童话中的魔镜、魔法师的神奇力量)你怎么理解“魔力”?
2、自读课文2~5自然段,看看种子经过太空旅行后,有了哪些“魔力”,自学、同桌交流,全班交流:
⑴有哪些魔力?产量高、品质好、生命力强(展示图片:太空水稻、黄瓜、番茄、辣椒、花卉等)。你能想象太空种子还有别的“魔力”吗?
⑵这些“魔力”有什么用途?(食用、药用、他用……)绿色蔬菜、治病良药、美化生活、绿化祖国……
⑶太空种子为什么具有这样的“魔力”?再读第3段,重点引导:“在浩瀚的宇宙中,由于宇宙射线的辐射,由于处于微重力、高真空的特殊环境,使得一部分植物种子内部的遗传物质产生了微妙的变化。”结合课文,你猜想一下可能有哪些微妙的变化?如:外形、味道、颜色、营养、抗病性……
“科学家对经太空遨游的植物种子进行选育,不断地选择优良的变异植株,淘汰那些不良的变异植株,并将优良的变异植株经过四代以上的培育,使其性状稳定,最终培育成拳的太空品种。”
读得懂吗?变异植株什么意思?联系两句话,说说太空种子的“魔力”来自哪里?大自然、科学。
三、回扣主题,激发探索欲望
1、再现中心句,齐读:小小的植物种子经过一番太空旅行,好像获得了“魔力”,可以有这么多美妙的变化和神奇的用途。这是科学的魅力!
2、真正的“魔法师”是谁?
补充中心句:真正的魔法师是聪明勤劳的科学家们,是他们的知识和工作创造出一个个奇迹!
3、科学创造着一个又一个神话,科学改变着人类的生活。科学家们对太空的探索还在继续,20xx年,我国的“神舟七号”不但要上天,还要实现让宇航员走出座舱、行走太空的目标!
4、课后作业:未来的科学家是谁呢?是你们!让我们从现在开始,收集关于太空蔬菜、花卉、粮食的相关文字和图片,设想出你心中的新产品,还要用一段话简要介绍一下。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教学设计4
【教学模式】
一、激趣导题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三、品读课文,感悟美丽
四、总结点题
五、课外拓展
【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异国的田园风光。
3、揣摩课文中优美的语言,并摘抄下来。
4、搜集查阅有关荷兰的图片及资料。
5、实物投影仪。
学习重难点
重点:积累词句。
难点:培养通过语言文字想象画面的能力。
教学准备
1、收集有关荷兰的风土人情的资料。
2、教学挂图、课文录音,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题
1、出示郁金香图片,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郁金香代表哪个国家吗?
生:荷兰。
2、汇报资料:
师:是的,荷兰以郁金香、风车、牧场和运河而闻名天下。同学们,你们了解荷兰吗?
生:展示搜集的资料。
3、简介荷兰:
师:下面就让我们随作者一同走进这优美、恬静的地方吧!去感受真正的荷兰。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师:
请几个同学来读一读。其他同学听听他读得对吗?读通顺了没有?听了课文后,说说荷兰给你留下了怎样的整体印象?
师:谁能评一下?(教师相机出示重难点词语和生词,提示朗读。)
2、师:
谁来谈一谈荷兰留给你的整体印象。
读完后,你能用文中的词句来完成老师大屏幕上的填空吗?
白天,奶牛_________,骏马_________,家畜_________。
傍晚,人们_________,这里一片寂静,__________________。
夜晚,_________不断地运往远方,车船过后,__________________。
3、填完以后,你有没有什么发现?
你真是个善于思考的孩子,发现了本文是按照从白天到傍晚到夜晚这样的时间顺序来写的。
很好,你的发现又上了个台阶,你已经掌握了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也就是把每一自然段的大致意思连接起来。
是啊,碧绿如丝绒般的草原,娇艳欲滴的郁金香,动物们的自由王国,黄昏挤奶的劳作,寂静无声的夜晚,这一幅幅画面就组成了荷兰无限美丽的田园风光。
师:正如大家所感受到的,荷兰是个牧场之国,是个美不胜收的地方!咱们带着自己的感受读课文第一段。
三、品读课文,感悟美丽
1、现在,赶快让我们来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荷兰的田园风光,说说这个迷人的田园什么最吸引你,它又让你感受到了怎样的诗情画意了呢?同时画出你不理解的地方。如:课文第一自然段与全文是什么关系?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作者为什么四次讲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你喜欢文中的那些语句,为什么?
(语言的优美及拟人写法)
第二自然段:
⑴ “牛犊跑前跑后,活像顽皮的孩子;老牛仪态端庄,好似牛群的家长。”
生读说喜欢的理由指导读学生评读
概括出牛犊和老牛各自的特点;瞧,牛群这一家子多么温馨和睦,其乐融融啊
⑵ 不仅是牛犊和老牛,草原上的奶牛也各具情态,有的──引读“牛背上盖着防潮的毛毡,正在低头吃草;有的站立不动,仿佛正在思考什么。”
老师也特别喜欢这两句,同学们看,前一句用“有的…有的…”排比的方法刻画了牛的姿态,后一句则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它们看做牛群大家族的家庭成员,生动地描写了他们的活动或姿态,刻画出了各自的特点。
这段文字让人想象到如同丝绒般柔软而细密的碧绿草原上,活动的全是黑白两色的花牛,景致壮观,色彩明丽,于是作者发出了赞叹“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相信这片牧场,会因大家精彩的想象而分外迷人,令人心驰神往的。描述得好,读得可要更好哦!让我们齐读第二自然段,读出奶牛生活的悠闲、有趣。
第三自然段:
生读说理由再读
⑴ “成群的骏马骠悍强壮,腿粗如桩,鬃毛随风飞扬。”
骠悍强壮是怎样一种体魄!鬃毛飞扬又是怎样一种速度啊!谁能表现出骏马的力量、速度之美?
⑵ “辽阔无垠的原野似乎归它们所有,它们是这个自由王国的主人。”
没有了这些骏马,原野还会这样充满生机吗?
欣赏一组骏马奔驰图,增强感悟,再读体味。
李白也曾写下“扬马激颓波,开流荡无垠”的诗句来赞美奔马朝气蓬勃、奋发向上的力量。
徐悲鸿的八骏图不知同学有否看过,他笔下的骏马有的腾空起飞,有的蹄下生烟,有的勇往直前,英姿勃发。
如果说刚才我们所欣赏的奶牛还是以静态、安闲为主的话,那么这里骏马则是挥洒了阳刚和奔放,请我们班的男子汉们一起来读好这两句话!
第四自然段:
⑴ 不止是骏马和奶牛,绿色草原还是其它许许多多动物们的天堂般的`王国,你是怎么理解这里的“天堂般的”、“它们自己的王国”的?
⑵ 生交流感悟
⑶ 请一小组带着喜欢之情读好这一自然段,读出动物们的悠然自得?
第五、六自然段:
⑴ 相比之下,荷兰牧场的夜就另有一番独特的丰韵了,请同学前后比较一下,你能说说荷兰牧场的白天和傍晚、夜晚有什么不同吗?
⑵ 板书:白天 生机勃勃
傍晚
宁静安详
夜晚
⑶ 哪儿写出了傍晚、夜晚的寂静?你能读好它吗?
⑷ 总结:
白天,是生机勃勃的;夜晚,是宁静安详的;白天是热闹富有动感的;夜晚,是优美独具韵味的。带着这种感受,请女生一起朗读4、5自然段。
⑸ 你觉得女生读得好吗?找出你认为你可以读得更好的句子,再读给大家听听,感受感受!
四、总结点题
1、课文学完了,你能说说你心目中的荷兰吗?
2、出示“的荷兰”先总的概括一个你印象最深的特点,然后用一两句话来叙述叙述,谁想来试试?
3、对啊,这就是真正的荷兰,不仅是花之国,水之国,牧场之国,动物们自由的天堂,更是寂静得让人神清气爽的夜晚,是默默无言、享受生活的荷兰居民。
4、真正的荷兰是一个如诗如画(板书)、充满诗情画意的国度,是优美恬静而充满生机的人与自然的完美和谐。
5、最后让我们在舒缓的音乐中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五、课外拓展
荷兰之所以能拥有如此天堂般幽雅洁净、风景宜人的环境,是因为荷兰人民的由衷的热爱和保护,他们的付出同样也得到了自然的回报,使他们能在这片优美、独具景致的土地上自由安闲地生活。
课后,我们可以继续搜集更多有关荷兰的风景、风情,了解它的更多。
【教学反思】
我根据本班学生的情况设计了本节课的教学模式,新课伊始我用郁金香激趣导入,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能回答出荷兰,然后自然而然的想了解荷兰,所以这时汇报资料,在学生对荷兰有一个初步印象、心里想了解荷兰时在读课文。本节课的重点是积累词句,难点是培养通过语言文字想象画面的能力。
为了能解决这两点我以读为主,使学生在读中学读中悟,最终,圆满的完成了教学任务本节课的缺点是评价语言的单一,部分学生平翘舌音不准,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在这方面训练学生。
这节课的教学模式基本适用。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教学设计5
第一单元
1、古诗词三首2、桂林山水 3、记金华的双龙洞 4、七月的天山
语文园地一
第二单元
5、中彩那天 6*万年牢 7、尊严 8、将心比心
语文园地二
第三单元
9、自然之道 10、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11、蝙蝠和雷达12、自然的启示语文园地三
第四单元
13、夜鹰的歌声 14、小英雄雨来 15、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16、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 语文园地四
第五单元
17、触摸春天 18、永生的眼睛 19、生命生命20、花的勇气
语文园地五
第六单元
21、乡下人家22、牧场之国23、古诗词三首 24、麦哨
语文园地六
第七单元
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26、全神贯注 27、鱼游到了纸上28、父亲的菜园语文园地七
第八单元
29、语言两则 30、文成公主进藏 31、普罗米修斯 32、渔夫的故事
教学进度:
时间 教学内容
第1 –3周 第1单元
第4 –5周 第2单元
第6 –7周 第3单元
第8 –9周 第4单元
第10 –11周 第5单元
第12 –13周 第6单元
第14 –15周 第7单元
第16 –17周 第8单元
第18 –20周 全面复习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第一单元
教学目标:
1. 读懂三首古诗,感悟每首诗中描绘的独特景色,体会表现手法。
2.通过自读自悟,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3.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练习给课文编提纲。
教学重难点:通过自读自悟,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时:13课时
1.《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读懂三首古诗,感悟每首诗中描绘的独特景色,体会表现手法。
2. 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意思,并由此想象画面。
3. 会认读本课中?螺??谙?等生字,会写?亭??庭??潭??螺??谙?5个生字,理解?闲??厌??和??谙?等词在诗句中的意思。
4.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5. 搜集、背诵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重难点:
1. 感悟诗中描写的景色,想象美好画面。
2.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预习:
1. 自学生字,读熟三首诗。
2. 借助注释试讲诗意,画出有疑问的地方。
3. 搜集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课时:2—3节
第一节
教学目标:掌握生字词,读熟三首诗,理解大意。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假期里,很多同学都出去旅游了,祖国名山大川的壮丽风光一定在你脑海中留下了深刻印象。你能用简要的话语介绍你所看到的名山大川吗?
今天,我们还要从三首古诗中感受一下古代大诗人笔下的山山水水是什么样的。
二、读课题,指名读三首古诗。(检查通过预习对课文熟悉的情况)
三、指名认读生字,提示应注意的地方。
亭庭——指导读准后鼻音
谙——暗:区别音、形、意
四、分组学习
1. 读熟三首诗
2. 借助注释在组内试讲每首诗大意。
3. 交流预习中的疑问,组内解疑。
五、班内交流汇报小组学习情况。
六、作业:
1. 抄写生字。
2. 读、背三首诗。
第二、三节
教学目标:通过想象,进一步感受每首诗所表现的美好意境及表达方法,背诵、默写。 教学过程:
一、吟诵、理解〈独坐敬亭山〉
1. 议:诗中除了敬亭山还提到哪些事物,分别是什么样的?
鸟:多、高飞无影
云:少(孤)慢慢飘走(闲)
——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画面
2. 在诗人笔下,万物似乎都与人相通,是有感情的,请你从诗中找出这样的词句。闲、相看两不厌——体会诗中拟人的表现手法。
3. 教师简介写作背景,让学生粗略了解诗中寄寓的情感。
此诗是李白在政治上受挫,心情郁闷时所作,因此通过众鸟高飞、孤云闲浮、人与山?相看两不厌?来表达自己抱负不得施展,有志难酬的无奈。读起来使人产生一种失落、孤独之感。
4. 指导背诵《独坐敬亭山》
二、吟诵、理解〈望洞庭〉
1. 试用自己的话描述诗中所写的洞庭湖景色,看谁描述得最美。
此环节注意提示学生在描述中突出:
(1)湖光和月光的交融和谐;湖面的光亮平静。
(2)白银盘和青螺分别所指。
——从诗中不但看出洞庭的山美水美,还看出那天夜里的月色很美。2. 从诗中哪些地方看出诗人是站在湖边往远处看的'?
3. 诗人通过恰当的比喻把洞庭秀色写得惟妙惟肖,请找出诗中的比喻。
二句,把光亮平静的湖面比作未经打磨的镜子。四句,把月光下的湖面比作银盘,把湖中的君山比作青螺。
4. 指导背诵《望洞庭》
三、吟读、理解《忆江南》
1. 释题:忆,在此当回忆讲忆江南?为词牌。
2. 根据学生可能产生的疑问补充注释。(旧:过去胜:超过)
3. 说说你从这首词中体会到怎样的景色,诗人用什么手法来表现这样的景色的。(太阳升起的时候,天空布满火红的朝霞,江边的花朵被映照得比燃烧着的火焰还要红;那一江春水像蓝草一样青绿,像晶莹的翡翠。——比较、比喻)
4. 请联系前面几句诗的意思,把最后的反问句写完整。江南的景色,让我怎能?
5. 指导背诵《忆江南》
四、交流搜集的其它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1. 白居易所作《忆江南》另两首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2. 其它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鹿砦》《望庐山瀑布》《滁州西涧》《山行》《小池》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等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教学设计6
【学材简析】
作者在这篇课文中描写了一只白公鹅的所作所为,表现了鹅的海军上将派头。课文是从白公鹅走路的姿态和平时的活动两方面写的。写鹅走路的姿态,突出了“慢条斯理”的特点:不仅每一步都掂量着走,即使是遇到狗,也不举步奔跑;写鹅的活动,突出了“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特点:不仅声势大──翅膀有力、嗓门大,而且与人抢占水面、公然吞食鱼饵,真是率性而为,毫无顾忌。拟人和夸张的写法,风趣而幽默的语言,是本文写作上的特点。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一是通过与《白鹅》进行同题对比阅读,使学生体会到,不同的人写同一类型的事物,语言各具特色;二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通过比较,对文章的写法有所感悟。
【设计理念】
教学这篇略读课文,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从整体人手,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自得。以“读”为主,通过感知读、理解读、体会读、感情读等多形式的读来理解内容、体会感情,感悟表达的特点。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交流阅读感受;运用比较的方法,领悟和了解不同作家的表达方法、语言特点。
【教学策略】
《白公鹅》是一篇通过与《白鹅》进行同题对比的阅读。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体会到,不同的人写同一类型的`事物,观察角度不同,心里体验不同,运用的表达方式就不同,语言也就各具特色。通过比较,对文章的写法有所感悟。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作者笔下动物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能与前篇课文的描写方法作比较,学习作者的观察与表达方法。
4、读记好词好句,积累语言。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体会白公鹅的特点,比较《白鹅》和本文两篇课文写法的异同,感受作者语言的特点,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2、制作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我们认识了著名作家丰子恺笔下的白鹅,丰子恺笔下的白鹅有什么特点?
2、观察、说话: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俄国作家叶。诺索夫写的白鹅。这是一只什么样的白鹅?
3、导入新课:叶。诺索夫是怎样描写这只白公鹅的?两位作家的描写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设计意图:图画导入,能吸引学生的注意。两幅“白鹅图”形象鲜明,姿态不同,气度各异,学生有兴趣进行观察比较。通过图画的比较,一方面能让学生初步感知自公鹅的特点,另一方面运用形象“引路”,能有效地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在比较中开始阅读。)
二、初读课文
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看看白公鹅有什么特点,课文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白公鹅的特点,作者的写法又与丰子恺的写法有哪些异同?读书时有了新发现,可以在书上写一写。
(设计意图:“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学生“读书”要有认真的态度、良好的习惯、明确的目标,不能马虎、走过场。通过初读,把课文读通、读顺,大致了解课文的内容,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检查预习
1、齐读生词。
2、汇报交流。
①、课文写了白公鹅的什么特点?
(它有“海军上将”的派头的特点。)
②、课文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白公鹅的特点?
(作者从白公鹅走路的姿态和平时的活动两方面写它的派头。)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设计要求读前有要求、读后有反馈,将学习任务落到实处。通过充分的朗读,自主的交流,既强化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感知,又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四、自由读文,感受白公鹅的派头
1、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看看这是一只怎样的白公鹅。请大家边读边划出重点词语。出示:这是一只的白公鹅
2、白公鹅这些特点,是从哪些语句看出来的,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读一读,划一划,写一写。
3、边听学生汇报,边出示相关语句,指导学生朗读,体会鹅的特点。(设计意图: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该环节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了解白公鹅的特点,以及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这些特点的。学生通过自我阅读,自我发现,自我探究。老师注意引导学生学习品析词句、观察想象、联系生活、感情朗读等方法,既加强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受,又促进了与作者的情感交流,因而在学生头脑中形成的“白公鹅”将逐渐鲜明、丰满、可爱。)
五、对比阅读,领悟方法
1、设计表格,引导对比阅读。
小组合作:先让学生复习旧课内容,再读新课,划出重点词句,进行对比阅读和交流。
2、比较《白鹅》与《白公鹅》写法的异同
相同点:
①、行文结构,都是先总述鹅的特点,再分述;
②、描写方法,都使用了拟人的手法;
③、都用反语来表达对鹅的喜爱之情。
不同点:
①、语言风格不同;
②、叙述的语气不同。
(设计意图:在充分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比较,在比较中,孩子们体会到不同的作家写同一类型事物,有异曲同工之妙。通过比较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对文章的特点感悟也更深。教师可适时指导学生运用阅读中学到的方法,学以致用,读练结合,练习表达,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
六、拓展学习
课文用准确的词语和生动的事例写出了鹅的高傲。你愿意把自己当作一只有海军上将派头的白公鹅,向别人介绍吗?
(设计意图:通过向别人介绍环节,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语言对课文进行拓展和扩充,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实践活动中,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培养想象创造能力。)
七、课外小练笔
1、小结,点出白公鹅的可爱。
2、小练笔。以“我是一只XX的白公鹅,XX。”的形式写一段话,介绍那只既高傲又可爱的白公鹅。
(设计意图:紧扣单元主题及课文特点,由课内引申开去,进行了适度的拓展和延伸,为读写结合奠定了基础。)
板书设计:
走路的姿态
白公鹅——海军上将的派头喜爱
平时的活动
(设计意图板书设计理清了文章的思路,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结构简明,语言简洁,整体感强。)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教学设计7
第一单元
单元主题:美丽的自然景观
单元内容:
1、观潮
2、雅鲁藏布大峡谷
3、鸟的天堂
4、火烧云语文园地一单元
教学重难点:
1、识字。写字。朗读。感悟。
2、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及丰富的想象力和仔细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
3、让学生走进大自然,热爱祖国的山山水水。
4、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充分发表自己见解的能力。
单元教学时数:13课时
1、观潮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和新词(其中5个会认的字,6个会写的字,7个要掌握的词语。)
2.学习抓住重点句子,按课文的表达顺序理解课文的内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欣赏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的景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二、设计理念:
语文学习目标是多维的,是立体的,不仅有知识与能力的目标,还有过程与方法的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引导。所以,本节课的教学旨在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句子、自己觉得美的句子,受到美的熏陶与感染。三维目标实现的最终途径还是读,各种形式的读,默读、朗读、快速读,边读边想象等,并把自己读的感受与同学交流、讨论,遵循课标的这些精神、理念,本课教学设计的最大特点就是入情入景地读,动心动情地读。
三、教学重难点:
课文3、4自然段是教学的重点,也是学生理解的难点。
四、教学时间:3课时
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吟诵古诗,导入新课:
同学们,古代诗人王在晋曾经在《望江台》中写道:海阔天空浪若雷,钱塘潮水自天来。唐代大诗人刘禹锡也曾经写道: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今天就让我们一起随着作者的脚步去钱塘江观潮。
(设计意图:古诗的引入,可以让学生了解古人赞美钱塘江大潮的诗句,知道钱塘江大潮这一天下奇观自古以来就被人们称颂,同时,为学生营造出了一种浓郁的学习语文的氛围,让孩子们能够在一点一滴中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
二、自主读文,探究识字:
1.自由小声读课文,画出生字和新词,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自学生字。
2.同学之间互相交流自学生字的情况,争取做到把字音读准确。
3.全班齐读生字和新词。
4.全班共同交流生字中比较复杂的字形和容易读错的字音。教师重点强调“卧”字的第六笔是“竖折”。
5.朗读全文,力争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设计意图:要充分发挥学生识字的主动性,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来识字,重视对学生自主识字的引导和交流,激发学生自主识字的兴趣。)
三、指名读自己感受最深的段落,全班纠正读错的字音。
四、默读课文,在读书的过程中遇到不懂的问题,请你用铅笔做个标记。
(设计意图:学贵有疑,在阅读教学中一定要给学生创造质疑问难的机会,要给足时间,让学生能够在读中生疑,并最终达到在读中释疑。)
五、变换身份,释疑解惑
1.同学们,你们在课前都搜集了有关钱塘江大潮的资料,现在就请大家来做一名“小小地理勘探家”,结合你自己搜集到的资料和老师下发的资料(见附文),看看刚才同学们提的问题你能解决哪一个,想想钱塘江大潮为什么被称作天下奇观?
2.学生结合资料,认真研读,充分交流。
(设计意图:变换身份学习,让学生感受到了一种乐趣和新奇,同时也有效地调动起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在这个过程中的学习是主动的,充满了探究,利用资料来解决课文当中的问题,也会让学生感觉到适当地搜集一些课外资料对于了解课文的内容的重要作用,从而激发他们主动搜集资料的兴趣。)
3.同学们,你们真是一个个成功的地理勘探家,看来,学习课文的时候,适当地搜集一些课外资料对于了解课文的内容很有帮助啊!
六、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
3.继续搜集有关钱塘江大潮的资料。
第二课时
一、精读课文,深入理解
1.播放潮来时的录音。
教师:听!这是什么声音?你听到了什么?(学生自由说)
(设计意图:播放潮来时的录音,将学生带入到情景之中,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调动起了学生的阅读期待。)
2.深入学习课文3、4段,体会钱塘江大潮。
(1)教师:潮来时的壮观景象,课文中也有描写,现在请你认真默读课文3、4自然段,看看课文是怎样把钱塘江大潮这一“天下奇观”写具体的?可以边读边画出你喜欢的、感受深的语句,还可以在旁边做批注。
(学生边默读,边画批)
(2)小组内交流,边读边想象,把你感受到的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3)全班交流,深入体会。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以下的内容:
①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在滚动。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说:“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重点体会:人声鼎沸
教师:怎么沸腾的,能表演一下吗?
学生表演:跳着叫着,挥手喊着:潮来了,潮来了
教师:刚才的场面可以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人声鼎沸,人们说话的声音就好象开了锅的水一样。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进入情境,入情入境地去读书,这样,课文中的一些词语的意思就自然地理解了。)
②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
(重点体会:横贯江面、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
师:同学们,这时你们的心情怎么样?(激动)读出这种感受,读到这儿,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面对这么壮观的潮水,你还有什么样的心情?(吃惊、惊喜)
体会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引入范仲淹的诗句:海面雷霆聚,江心瀑布横)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大潮来临时的壮观景象,体会作者的心情,受到感染和熏陶,自然而然地把学生带入了文本当中,实现了与文本的深层次的对话。)
③比较句子
A浪潮越来越近,犹如白色战马飞奔而来。
B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飞奔而来。
C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小组讨论:体会潮来时声音之大,形态之壮观。
(设计意图:通过句子的对比,让学生充分地品味课文中的'精彩语言,感受课文中的精彩描写,从而获得更深层次的体验,并且在不断的朗读比较中,把课文中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从而把语言文字的训练真正地落到实处。)
(4)引入文字资料:钱塘江大潮来临时,另外一位作家这样写到(小黑板出示文字资料):
潮头已经带着雷鸣般的声响铺天盖地的来到眼前,后浪推着前浪,前浪引着后浪,浪拍着云,云吞着浪,云和浪绞成一团,水和天相撞在半空,好象千万头雪狮踏江怒吼,乱蹦乱跳,撕咬格斗,你撞我,我撞你,一起化为水烟细沫,付之流水,波涛连天,好象要和九天银河相汇,大浪淘沙,好象要淘尽人间的污染,潮水腾跃,好象要居高临下,俯瞰风云变幻的世界。
(自己读,并说说体会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时刻树立“大语文”教学观,不要就教材而讲教材,应该把视野投向更加广阔的语文天地,适时地给学生补充一些语文学习的内容,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且可以拓宽学生学习语文的渠道,长此以往,学生将受益终生。)
(5)拓展:假如你是一个游人,你会怎样赞叹?
教师:同学们,请闭上眼睛想:成千上万的游人来到钱塘江观潮,这观潮的人山人海当中有老人,有小孩,有中国人,有外国人,有普普通通的平民百姓,有国家的元首,有胆大的人,有胆小的人,有走遍世界的旅游者,也有很少到外面的乡下老奶奶,他们看到了这伟大的钱江潮,会发出怎样的赞叹?(教师随机采访学生)
(设计意图:课文的优美语句让学生感受到了钱塘江大潮的壮观,使他们的心灵得到震撼,让每一位学生都有身临其境之感,教师及时地抓住学生情感体验的高峰,引导学生体会不同的人观看钱塘江大潮之后的不同感受,使学生对课文内容地理解进一步深化。)
(6)教师:是啊,不论是谁,当看到了钱江潮的壮观景象后,无不发出赞叹。请你把自己的感受送入课文之中再来读一读。
(7)同学们,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潮来时的情景的呢?(远—近)
3.潮过后,还能称作是奇观吗?
(学习第五段:重点体会“漫天卷地”“风号浪吼”等词语)
4.那么潮来之前又是什么景象呢?是否也能算作是天下奇观呢?
(学习第二段,体会:平静、人山人海)
(设计意图:第二段和第五段略处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选准重点,防止面面俱到。)小结: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正像诗人苏轼所说的: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
(二)内化语言,拓展延伸
教师:同学们,这么壮观的景象,我们应该让更多的人知道,现在,就让我们再来完整地感受一下钱塘江大潮吧!请大家读完课文之后做一次小导游,把钱塘江大潮这一天下奇观介绍给更多的人。
1、教师:你觉得作为导游应该怎样介绍呢?
2、出示小组活动建议:
(1)可以选择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中的任意一部分进行介绍。
(2)介绍时可以用课文中的语言,也可以加上自己的一些感受或运用资料中的知识,可以一个人介绍,也可以小组成员分工合作进行介绍。
(3)介绍的语言要符合导游的身份。
3、小组活动,教师巡视。
4。小组汇报,教师相机点拨,并组织语言,适时评价学生。
小结:听了你们的刚才介绍,相信一定会有更多的人前往观潮。希望同学们下课以后,继续关注钱塘江大潮,同时也可以关注更多的天下奇观。
(设计意图:学生再一次变换身份,作为导游来介绍钱塘江大潮,实际上是让学生学以致用,进一步将课文中学到的语言内化,将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这对学生是一个挑战,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学语文的兴趣,孩子们在愉悦、欢快之中得到了能力上的提高。)
附一:板书设计:
潮来前:风平浪静人山人海
观潮潮来时:齐头并进山崩地裂(远—近)
潮来后:漫天卷地风号浪吼
附二:钱塘潮的形成
到过海边的人,都会看到这样的景象:有时候海水像野马,向岸边奔来;有时候海水又像逃兵,退到离岸很远的地方。海水这种有规律的涨落,叫做潮汐(xī)。
著名的钱塘江在每年农历八月十八这一天潮汐最大。
钱塘潮为什么偏偏在八月十八最大呢?潮汐是由月亮和太阳对地球表面海水的吸引力造成的。农历每月的初一前后和十五前后,太阳、月亮和地球排列在一条直线上,太阳和月亮的吸引力合在一起,吸引地球表面的海水,所以每月初一和十五的潮汐比较大。特别是中秋节前后,是一年中地球离太阳最近的时候,所以每年农历八月十五前后的秋潮是一年中最大的。
钱塘江的秋潮,比其他地方的秋潮更壮观,这是由于杭州湾的地形特殊。钱塘江入海的地方叫杭州湾。杭州湾外宽内狭,出海处宽达一百公里,而往西到海宁县盐官镇附近,只有三公里宽。潮水刚进杭州湾,水面宽阔,越往西就越受到河流两岸地形的约束,只好涌积起来,潮头越积越高,好像一道直立的水墙,向西推进。同时,由于潮流的作用,把长江泻入海中的大量泥沙,不断地带到杭州湾来,在钱塘江口形成一个体积庞大、好象门坎(kǎn)一样的“沙坎”。当海水推着江水向钱塘江口内涌去的时候,沙坎挡住了潮头,就形成后浪赶
前浪、一浪叠一浪的壮观景象。
钱塘江高达八米到九米。潮水到来的时候,汹涌澎(péng)湃(pài),像千军万马。这就是举世闻名的钱塘潮。
2、雅鲁藏布大峡谷
一、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生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在教学中,采用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合作学习,进行交流反馈。这既体现了教师“导”的作用,也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且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会探究。
二、教学目标
1.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特点,感受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丽神奇。
2.通过学生自学交流,培养学生自主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4.学习收集资料。(课前查找有关西藏、雅鲁藏布大峡谷的资料)
三、教学重难点
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特点,学习作者表现事物特点的写法。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
师:我们的祖国有奔腾的江河,澎湃的大海!有辽阔的草原,茂密的森林!有宁静的山林,繁华的都市,还有令人向往的西藏,提起西藏你想到了什么?谁来说一说。学生交流课前查找的资料。
1.(教师放歌曲《喜马拉雅山》)同学们,在课前先请大家听一首非常好听的歌曲,请大家闭上眼睛仔细听,感受一下,看看你的眼前会出现什么?
2.学生汇报(会出现蓝天白云、青山碧水等)
3.师:(出示挂图)这就是美丽的雅鲁藏布大峡谷,今天老师就带着同学们跟随作者一同去游览雅鲁藏布大峡谷。
(板书:雅鲁藏布大峡谷)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2.检查生字.词。
3.指名分段读课文,思考:雅鲁藏布大峡谷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奇)
4.读书百遍,其意自见。再次读课文,出示阅读提纲:
①读一读,想一想,雅鲁藏布大峡谷“奇”在什么地方?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的?
②对课文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并做标注。
5.学生根据阅读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
三、交流汇报:
1.交流自读疑难:
师:读了课文,你们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需要提出来一起研究的吗?
2、生汇报,师引导学生评价所提出的问题。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7个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白公鹅的特点。
3、比较《白鹅》和《白公鹅》在表达上的异同之处,体会作者的语言特点。
教学重难点
通过阅读课文,了解白公鹅的特点。
课文重点课文的2———7自然段。
感情朗读训练点
读说结合训练点
教学准备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检查自学,总体感知课文内容。
导语:上节课我领略了“架子十足”、高傲的白鹅,那在俄国作家叶?诺索夫眼中课文2、3、5自然段。动物是人类的朋友,你喜欢什么动物,说说他们有什么特
的白公鹅又是如何呢?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自己去寻求答案吧!
1、根据常规预习提纲预习课文。
2、读读记记下列词语。
腔调、慢条丝理、掂量、涟漪、举步、官司、径直、勾当、属于、主宰
3、把下面的多音字整理在课本上(注音、组词)。
调diàotiáo
4、结合上下文(或查工具书)解释词语。(写在课本上)
涟漪慢条丝理主宰
5、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提示:本文主要围绕白公鹅的哪些特点来写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6、再读课文划出重点句,与上课进行对比阅读和交流并试着填下表:
白鹅白公鹅
姿态
叫声
步态
吃相
玩相
8、质疑。(至少提出2个问题,并在文中做好标记)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白公鹅的特点。
2、比较《白鹅》和《白公鹅》在表达上的异同之处,体会作者的语言特点。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上一课,我们认识了丰子凯老先生笔下的白鹅(板书:白鹅),今天,和我们见面的是叶诺索夫笔下的白公鹅(加板书:公),你猜猜,这两只鹅会有什么不同。我们一起去看一看。
二、初读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地把课文读一遍,我的要求是不读错一个字,不读得结结巴巴的,能办到吗?
2、交流,找到海军上将了吗?(板书:荣膺)你知道什么样的人能当海军上将吗?
3、一只白公鹅理当荣膺海军上将衔!太有意思了,我们再读一遍这有趣的课文,怎么样?这回我要抽同学读。(抽生分段读)
4、交流:现在你知道白公鹅凭什么理当荣膺海军上将衔了吗?(板书:傲)
三、比较
1、同学们讲得都不错,上一课我们认识的是丰子恺先生笔下的一只白鹅——高傲的鹅老爷,现在我们又认识了叶。诺索夫笔下的.海军上将。我想考考大家,我这有它们俩的肖像,你能认清哪个是海军上将——白公鹅吗?
2、出鹅图,交流想法。
结合引导学习白公鹅走路:
A、走路的样子(请生表演,评演)读出慢条斯理
过渡:在这一段中,关于白公鹅的走路,作者还有怎样的描写?
B、车辙凌乱而泥泞的路可不好走,你能想象它用什么办法使自己的细翎不沾一点污泥吗?
C、狗追赶都不奔跑,这又是为什么呢?它心里会想些什么?(板书:傲气)听了你们的介绍,我知道了,这是一只特别有趣的,特别高傲的白公鹅。同学们也谈了很多自己的想法,有的认为??现在,我来揭晓正确答案——我也不知道是哪只。
四、辩论
“不过,你们先别笑。读了课文,有一点我却可以确定地告诉你们,叶。诺索夫先生可不喜欢这只白公鹅。”不信,我还有证据——
1、证据一:捣乱
出句“有时??乱羽”
听你这么一说似乎也有些道理。不过我每次读到这都感觉叶。诺索夫讨厌它,你听——(师读)
引导生读出喜爱。
2、证据二:偷食
出句“有多少次?主宰。”
不光偷吃鱼饵,还拖走挂着鱼饵的钓绳,多讨厌,这回你们无话可说了吧?(导:它知道自己偷东西吗?)
(那作者是喜欢它偷东西吗?板书:傲骨)
3、证据三:“吃惊”
A、出句“白鹅大概认为这个??大吃一惊了。”
B、瞧,作者想到小男孩要把它吃了,该是讨厌了吧?(结合讲讲破折号)
C、听你们这么说,作者是在讲俏皮话啊。
你听听看,当时作者是不是这么说的(师范读,引学生说出讲俏皮话的特点)“讲得有理,那你来试试。”
D、那你看看这幅图,白公鹅要去捣乱了,谁能用叶。诺索夫的调侃的语气对白公鹅说几句话吗?
五、小结
看来作者明着是写白公鹅的缺点,实际上是对这只有着傲气和傲骨的鹅充满了喜爱。还有谁喜欢这样的鹅?
六、拓展:
动物是人类的朋友,你喜欢什么动物,说说他们有什么特点?板书设计:
海军上将
白公鹅步态:慢条斯理不慌不忙
教后反思:
活动:无忧无虑自由自在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拼读注音的生字,学会8个生字,重点学习"若、昂、崩、震"这四个易错的生字;读写"平静"等九个词语,能够理解并运用这些词语。
2、了解课文是按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顺序来写文章,并能按此顺序分段。
3、能运用“边读边想画面”的阅读方法学习本课,使阅读能力进一步提高。
4、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3、4自然段。
5、通过学习,了解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是按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顺序来写文章,并能按此顺序分段。
教学难点:体会潮来之时的壮观景象,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大致了解课文是按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顺序来写文章,并能按此顺序分段。
2.能正确拼读注音的生字,学会8个生字。重点学习"若、昂、崩、震"这四个易错的生字;读写"平静"等九个词语,能够理解并运用这些词语。
3.阅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学生通过自学读懂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初读课文,初步了解作者写钱塘江大潮的写作顺序。
教学过程:
一、揭题,解题。
1、同学们,我们浙江省的旅游景点非常多,自古以来就吸引了无数的文人墨客,像美丽如画的杭州西湖,文化底蕴深厚的绍兴,优美自然风光的千岛湖,佛教胜地普陀山……真是举不胜举。我国宋代有大诗人苏轼游览了浙江的一处胜景后,让他久久不能忘怀,写下了这样的诗句:“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你们知道他讲的“潮”是哪儿的潮?
2、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去海宁的盐官镇去领略一下这名扬中外的钱塘江潮。
(板书:观潮)(学生读题)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读课文时自学课文。要求:
(1)遇到带拼音的生字多读几遍,读准字音,记住字形;自学新词,想想意思;读通课文,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遇到不懂的地方打上“?”。
(2)边读边想:钱江潮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交流自学结果:
(1) 检查字词――――出示投影,指名读
重点掌握:字音:堤、颤、涨、薄
字形:若、昂、崩、震
(2) 畅谈感受,理解“观”:
A、读完课文,谈谈钱江潮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先由学生自由说)
B、你能用一句话来概括这一景象吗?(天下奇观)
C、“观潮”和“天下奇观”,两个词语中都有一个“观”字,这两个“观”字意思一样吗?
“奇观”的“观”是“景象”的意思,那么“奇观”的意思呢?“天下奇观”的'意思?
3、再读课文,理清顺序,给课文分段
(1)大家再读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作者在写这一天下奇观时,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2)完成填空,并按这几个表示时间的词把课文分成三段。
( ),我们来到了海宁市盐官镇观潮。
( ),潮来了。
( ),潮头奔腾西去。
(3)师小结:给这类课文分段,除了要注意这样的事情是怎么发展的,分几个阶段,还可以在课文中找一找有哪些表示时间或地点的词句。通过这些表示时间的词语,可以较快地给课文分段。
三、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课文第1节,你读懂了些什么?
师归纳:潮来前江面平静,看潮人已人山人海、昂首东望。
2、你是从哪里体会到“江面平静”的?(横卧、笼罩、屹立)
3、交流读,引导学生抓住“横卧、笼罩、屹立”等词把当时的气氛读出来,注意及时请学生评价朗读的情况。
“望”字在课文里除了看,还有一层意思——等着、盼着。该怎样读读人们的这种心情
4、朗读。
四、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文章第二、三自然段,了解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部分学生能够背诵该部分课文。
3.通过拓展资料的交流,学习,将学生引向更广阔的学习天地。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学习,了解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激趣
钱塘江大潮自古被称为“天下奇观”,每年的观潮节都有成千上万的游客去目睹它的风采,你们有没有见到过?别遗憾,我马上就带着大家去看看这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
不过,老师不是让大家用眼睛去看,而是要用心去看。现在请你们轻轻地闭上眼睛,屏幕就在你的脑海里,需要你用心去看,用心去体验这一“天下奇观”。(师范读第二段)
二、品读词句,欣赏佳景
1、生闭目听老师范读第2、3小节,听文字,想画面。想想你都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钱塘江大潮的哪些方面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
2、什么也别说,赶快投入到文本之中,看看刚才哪些景象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你惊叹钱江潮真是“天下奇观”,划出有关的句子,点出最让你惊叹的词语,好好体会。可以采用谈体会的方法,也可以采用朗读的方法。
3、交流汇报,重点研读:
(1)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A、闷雷的响声是怎么样的?(低沉的,“轰隆隆”)为什么会这样?
B、指导朗读这句话。(低沉)
(2)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A、“水天相接”是什么地方?“白线”是什么?(远)
B、那条白线就是大潮的潮头。观潮的人们从一大早一直等到了午后一点左右,这时终于看到了一条白线,如果你们是观潮的人,你们会怎么样呢?(情不自禁地喊起来。)怎么喊?
C、那么多的人,大家都这样情不自禁地喊呀,叫呀,这样的场面就是――“沸腾”。D、有一点老师不明白了,怎么说人群“又”沸腾了呢?(结合理解上文“人声鼎沸”)
E、指导朗读。
(3)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A、 重点理解“横贯”一词。(速度快、面积大)“横贯”与“横卧”能否调换?
B、“横贯江面”多么壮观!让我们闭上眼睛去想像那个情境,再读一读。
C、那条白线“很快”地移来,却“逐渐”地拉长变粗是否矛盾?
(3) 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六七米高的白色城墙。
指导读好这两句话。读出潮水变长,变粗,形成白色城墙的气势。(速度快,气势大)
(5)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了。
A、 理解“齐头并进”、“浩浩荡荡”的意思。
B、想像一下“千万匹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是怎样一种壮观的场面?再想想加上“山崩地裂”的声音,大潮是怎样的一种气势!
C、 潮来汹涌,当你们面对着万马奔腾似的潮水,你想对它些什么呢?
D、这么雄壮的气势,不得不让人惊叹它确实是“天下奇观”,那就读出这份激动吧!
个人自由读,指名读,小组赛读,全班齐读。
4、理清顺序,试背
(1)刚才大家很有感情地朗读了这些描写潮水的语句。不过,把“观潮”的顺序给打乱了。其实,作者写得可有顺序了。(生动笔在练习纸上填写)
( ),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 ),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 ),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
( ),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2)师生齐读这段话
(3)现在,只留下括号中的词语,你还能说出刚才那段话吗?(学生自由准备背诵)
三、结合名句,再次解读
1、关于钱江潮,许多文人墨客曾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句,你们有知道的吗?说给大家听听。
2、老师也给大家准备了几句,看看他们笔下的钱江潮跟我们今天所学的课文有哪些相似之处。每个同学选择2――3句来谈谈理解。
3、让我们再一次满怀激情地朗读课文第二段。
4、师读第三段,结束课文的教学
四、实践运用,活用文本
请你当当主持人,给画面配解说词。主题是――《钱塘潮来》?
五、拓展阅读,引向课外
阅读拓展资料《话说钱江潮》,探究钱潮的成因及历史等,作简单交流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教学设计10
第一组
单元分析:
本组精心描绘祖国的山山水水,作者笔下的千山万水是多姿多彩的,江河是奔流不息的,江山如诗如画!学习本组课文要读懂三首古诗,感悟每首诗中描绘的独特景色,体会表现手法。通过自读自悟,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练习给课文编提纲。教学重难点是通过自读自悟,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时:
3+2+2+1+2=10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读懂三首古诗,感悟每首诗中描绘的独特景色,体会表现手法。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意思,并由此想象画面。
3、会认读本课中“螺”“谙”等生字,会写“亭”“庭”“潭”“螺”“谙”5个生字,理解“闲”“厌”“和”“谙”等词在诗句中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搜集、背诵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教学重难点:
1、感悟诗中描写的景色,想象美好画面。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教学课时:
3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独坐敬亭山》,掌握生字词,理解大意。
2、背诵此诗。
教学重难点:
1、感悟诗中描写的景色,想象美好画面。
2、有感情地朗读,默写《独坐敬亭山》。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假期里,很多同学都出去旅游了,祖国名山大川的壮丽风光一定在你脑海中留下了深刻印象。你能用简要的话语介绍你所看到的名山大川吗?
今天,我们还要从古诗三首中的《独坐敬亭山》感受一下古代大诗人笔下的山山水水是什么样的。
二、学习诗歌。
1、教师范读。
2、划出节奏。
3、小组合作学习,了解诗句的意思。
4、汇报解决疑难。
5、欣赏诗歌。
(1)自由朗读,找出最喜欢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并说说自己的理解及喜欢的原因。
(2)师生互动,共同欣赏诗歌。
议:诗中除了敬亭山还提到哪些事物,分别是什么样的?鸟:多、高飞无影
云:少(孤)慢慢飘走(闲)
——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画面
在诗人笔下,万物似乎都与人相通,是有感情的,请你从诗中找出这样的词句。
闲、相看两不厌——体会诗中拟人的表现手法。
教师简介写作背景,让学生粗略了解诗中寄寓的情感。
6.背诵全诗。
三、想象练习。
四、拓展学习李白的其它写景诗歌。
五、课堂小结。
六、作业:抄写生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望洞庭》。
2、了解诗句的意思,能对诗句展开想象。
3、背诵诗歌,默写诗歌。
教学重难点:
1、感悟诗中描写的景色,想象美好画面。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此首诗,默写《望洞庭》。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吟诵、理解《独坐敬亭山》。
二、学习生字词。
1、自由读诗,读通,读顺诗句。
2、自由学习生字。
3、检测朗读。
三、了解白诗人生平。
四、自主学习诗歌,进行质疑。
1、教师范读,划出节奏。
2、了解词语的意思。
3、理解诗句的.意思。
五、欣赏朗读诗歌。
1、试用自己的话描述诗中所写的洞庭湖景色,看谁描述得最美。
(1)湖光和月光的交融和谐;湖面的光亮平静。
(2)白银盘和青螺分别所指。
——从诗中不但看出洞庭的山美水美,还看出那天夜里的月色很美。
2、从诗中哪些地方看出诗人是站在湖边往远处看的?
3、诗人通过恰当的比喻把洞庭秀色写得惟妙惟肖,请找出诗中的比喻。
二句,把光亮平静的湖面比作未经打磨的镜子。四句,把月光下的湖面比作银盘,把湖中的君山比作青螺。
4。指导背诵《望洞庭》
六、课堂小结。
七、作业:默写诗歌。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忆江南》。
2、了解诗句的意思,能对诗句展开想象。
3、背诵诗歌,默写诗歌。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背诵诗歌《独坐敬亭山》和《望洞庭》。
二、学习生字词。
1、自由读诗,读通、读顺诗句。
2、自由学习生字。
三、了解诗人的生平。
四、了解词的特点。
五、吟读、理解《忆江南》。
1、释题:忆,在此当回忆讲。“忆江南”为词牌。
2、根据学生可能产生的疑问补充注释。(旧:过去胜:超过)
3、说说你从这首词中体会到怎样的景色,诗人用什么手法来表现这样的景色的。(太阳升起的时候,天空布满火
红的朝霞,江边的花朵被映照得比燃烧着的火焰还要红;那一江春水像蓝草一样青绿,像晶莹的翡翠。——比较、比喻)
4。请联系前面几句诗的意思,把最后的反问句写完整。江南的景色,让我怎能?
5。指导背诵《忆江南》
六、交流搜集的其它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1、白居易所作《忆江南》另两首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2、其它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鹿砦》《望庐山瀑布》《滁州西涧》《山行》《小池》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等
七、作业:选画一首古诗所表现的画面。
板书:鸟飞云去
不厌敬亭山
湖光秋水潭面无风
山水翠一青螺
能不忆江
南?
春来江水绿如蓝
教后反思: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盘旋、城砖、城墙、屯兵、堡垒、打仗、气魄雄伟”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势。
3.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初步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教学重难点:
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初步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教学过程:
一、出示图片,激发兴趣
1、师:上课之前先请同学们欣赏这一组图片。多媒体出示长城的图片。
2、学生欣赏图片,师导入新课:这就是闻名中外的长城,象征着中华民族的长城,华夏儿女为之骄傲的长城。从秦代到明代,从明代到现在,千百年的岁月过去了,历史的硝烟已经散尽,但长城依旧巍然屹立在中国的领土上。
今天我们从图片中领略了它的风采,请你们用一个字或一个词、一个句子来说说你眼中的长城。
3、学生说感受。(美、长、壮观、雄伟、气势磅礴等)
师过渡:长城就是以其雄姿和壮美,深深吸引着中外游客。我们就跟随作者一起走近——(长城),了解——(长城)。
4、板书课题。
师:作者眼中的长城又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翻到——82页。
二、初读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用心感受,你可以把你的感受写在旁边,这就是批注。要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2、指名分段读课文(4个人),正音。
师:谁愿意站起来为大家朗读这篇课文?
师:看来预习很成功,4个同学都读得很流利。那作者眼中的长城是怎样的呢?课文中有一句非常概括的话,找到了吗?
3、指名学生交流。
师出示最后一段话:
“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师:这句话中有两个新语(描红:气魄雄伟、奇迹),指名学生读准确。
自由读句子,你比较关注哪个词语?
气魄雄伟写出了长城的特点,气势。工程,可见非常浩大,不是一两天能完成的。世界,不仅仅是中国,可见长城威名远播,世界闻名。奇迹同上。
师:读懂一句话可以从关键词语入手,这是我们读书的一种方法。
过渡:为什么说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呢?
三、细读品味,积累语言
1、请同学们再来读课文,划出相关的段落或句子。
师:谁先来与大家分享你的收获?
2、交流。
(1)品“长”,感悟气势。
①指名学生读句子说感受,师出示句子:
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有一万三千多里。
师:读了这句话,你有什么感受?
◆长
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有多长?
一万三千多里,同学们,你知道多长吗?二十年前,有一个年轻人曾徒步走完了这一万三千多里,用了整整五百零八天。长吧,来读出你们的惊叹吧,就读“长”的这句,指名读,齐读。
我们的操场一圈有二百米,而要走完长城相当于绕操场跑上35000圈,长吗?来再读。真是名副其实的万里长城。一起读。
(出示图片)一万三千多里,长城从东头的'山海关,经河北、天津、北京、内蒙古、山西、陕西、宁夏到甘肃省的嘉峪关,横贯9个省市,基本上贯穿了全国。难怪作者会用这两个词语来形容它:前不见头,后不见尾。(出示)齐读词语。再读句子。
◆ 气势
请看,这是一张长城远景图。从远处看长城,除了感觉长,还有什么特点?(弯弯曲曲、连绵起伏)
你们看,长城是曲曲折折,起起伏伏,随着山势而变幻。遇到陡峭的山岭,它就直冲云天,遇到低矮的峡谷,它就俯冲直下。它时而盘旋,时而笔挺,这样的姿态作者用了一个什么词?(描红蜿蜒盘旋)非常正确,齐读 词语,读出它的意思。
像一条巨龙,蜿蜒盘旋在崇山峻岭之间,多有气势啊!谁愿意来读读第一段?就读出这种美,这种气势。齐读。(不错,美中有气势。)
②、回归“奇迹”。
这样美而又有气势的长城,让我们情不自禁地发出了这样的感叹——齐读“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过渡:我们继续交流,文中还有哪里可以说明长城是个奇迹?
(2)品结构,感受巧妙。
①指名读句子说感受。(长城的高大坚固;宽)
师:是呀,长城是用巨大的条石和城砖筑成,而且五六匹马可以并行,足以看出它的高大坚固。
(齐读这部分)这一段,作者还向我们介绍了长城的构造。
看看作者分别向我们介绍了构成城墙的哪些部分?圈出来。(垛子、瞭望口、射口、城台)
②请同学们细读第二段,在83页的上面的插图中找一找,标一标。
③出示长城近景图。这是长城的近照,谁上来指着图片向大家介绍长城的结构呢?(指名板演)评:真会读书!你已经读懂了长城的构造了。
④想象一下,在战争中,这样的设计有什么作用呢?(城墙高,易于防守;垛子高,躲在后面安全;城台可以让士兵养足精神等)
这样的设计让你们感受了什么?(巧妙,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师:长城用它独特而巧妙的设计,高大而坚固的身躯,一次次地抵御了外族的侵略,保卫了祖国的领土,真正地做到了“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像这样的设计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当你知道这些的时候,你想说点什么?
⑤回归“奇迹”。
让我们在此由衷地赞叹——齐读“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四、总结升华
1、(出示图片)长城不仅震撼着我们,也震撼着全世界。凡到过长城的人无不惊叹它的磅礴气势。
出示:
设计者太伟大了,长城不愧为世界奇迹!(以色列前总理拉宾)
只有一个伟大的民族,才能造得出这样一座伟大的长城!(美国前总统尼克松)
同学们,面对这巍然屹立的万里长城,此时此刻,你心中肯定有千言万语。就让这千言万语汇成一两句话写下来。
2、出示句式,学生配乐写话。
长城, 。
3、开火车交流,汇成一首诗。
4、有一个小诗人也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写下了一首奇丽的小诗,出示:长城啊,长城!
你像一条巨龙,盘旋在崇山峻岭,
你如一座堡垒,为中原大地遮风。
你似一座丰碑,见证炎黄子孙的智慧。
长城啊,长城!
我为你歌唱!
我为你自豪!
我为你列入“世界八大奇迹之一”骄傲!
学生齐读诗歌。
五、理清写作顺序
1、远看长城,像一条巨龙蜿蜒盘旋。我们不禁赞叹——“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近看长城,高大坚固,构思巧妙。我们由衷地赞叹——“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目的一样,效果一样,但作者的观察点却发生了变化,你发现了吗?
(板书:远——近)这就是作者的写作顺序。他从不同角度让我们游览了——长城,见识了——长城,赞叹了——长城,下节课作者还会从另一个角度带领我们去理解——长城。
板书设计:
17 长城→奇迹 远
↓
近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教学设计12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生物科学取得的新成就,感受科学实验和科学研究的神奇作用,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及探索的欲望。
2、学习准确地用词、形象地表达,初步学习说明文的基本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通过自主阅读、自主探究,了解植物种子经过太空旅行后所发生变化、变化的原因及变化后的作用,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及探索欲望。
【教学难点】
探究种子变化的原因,领悟“魔力”一词的深层含义。
【教学准备】
引导学生收集关于太空蔬菜、花卉的相关文字和图片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镜头回放,激发阅读期待
1、2003年10月15至16日,我国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神舟五号成功发射,让我们一起重温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观看神舟五号飞船成功发射的录像。
2、回忆镜头,想想这些科学术语你理解吗?
第一组:载人航天、神舟飞船、返回式卫星
你知道三者的区别吗?简介“神舟飞船”帮助理解。
这句话你能读懂吗?“在神舟五号飞船上,有一批‘特殊乘客’——植物的种子。其实,它们已搭乘过先前发射的神舟飞船和返回式卫星,算得上是航天旅行的老乘客了。”欣赏句子,哪个词用得特别准确?
补充资料:1987年我国开始在卫星上搭载植物的种子,先是蔬菜、粮食,1996年才开始搭载花卉种子。
第二组:宇宙射线、微重力、高真空
飞船里的杨利伟和在地球上一样吃饭、睡觉吗?
(失重,即微重力;呼吸靠供氧──高真空。)
什么是“宇宙射线”?读这个小故事你能明白:美国“阿波罗”号的宇航员们飞上太空第一次看到了人类从未见到的宇宙奇景。他们看到了美丽的地球,看到了月亮的背面,但同时他们的眼睛也感到了不适。回到地球后,他们患了白内障。从那时开始,有39位宇航员已经患了这种疾病。科学家说,这是宇宙中的射线所造成的危害。宇宙射线是比原子更小的宇宙粒子,它们像子弹一样射击宇航人员的眼睛,使人的大脑产生错觉,好像是看见面前不断有闪光一样。受到宇宙射线打击后,人的眼睛被伤害的程度是很严重的。
3、预习课文了吗?你知道“神舟五号”飞船上的特殊乘客是谁?经过太空旅行后,发生了哪些有趣的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让我们一起来学习《飞船上的特殊乘客》,相信同学们能够从课文中找到答案。
4、指读、齐读课文,梳理文路:课文有六个自然段,开头和结尾请全班同学读,中间请四位同学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想,用一个词语概医这一段的内容。
读后梳理,板书:种子的变化、变化的原因、变化后的.用途
二、探究课文,感受科学的魅力
1、出示中心句:小小的植物种子经过一番太空旅行,好像获得了“魔力”,可以有这么多美妙的变化和神奇的用途。听说过“魔力”吗?在什么情况下用?(童话中的魔镜、魔法师的神奇力量)你怎么理解“魔力”?
2、自读课文2~5自然段,看看种子经过太空旅行后,有了哪些“魔力”,自学、同桌交流,全班交流:
⑴有哪些魔力?产量高、品质好、生命力强(展示图片:太空水稻、黄瓜、番茄、辣椒、花卉等)。你能想象太空种子还有别的“魔力”吗?
⑵这些“魔力”有什么用途?(食用、药用、他用……)绿色蔬菜、治病良药、美化生活、绿化祖国……
⑶太空种子为什么具有这样的“魔力”?再读第3段,重点引导:“在浩瀚的宇宙中,由于宇宙射线的辐射,由于处于微重力、高真空的特殊环境,使得一部分植物种子内部的遗传物质产生了微妙的变化。”结合课文,你猜想一下可能有哪些微妙的变化?如:外形、味道、颜色、营养、抗病性……
“科学家对经太空遨游的植物种子进行选育,不断地选择优良的变异植株,淘汰那些不良的变异植株,并将优良的变异植株经过四代以上的培育,使其性状稳定,最终培育成拳的太空品种。”
读得懂吗?变异植株什么意思?联系两句话,说说太空种子的“魔力”来自哪里?大自然、科学。
三、回扣主题,激发探索欲望
1、再现中心句,齐读:小小的植物种子经过一番太空旅行,好像获得了“魔力”,可以有这么多美妙的变化和神奇的用途。这是科学的魅力!
2、真正的“魔法师”是谁?
补充中心句:真正的魔法师是聪明勤劳的科学家们,是他们的知识和工作创造出一个个奇迹!
3、科学创造着一个又一个神话,科学改变着人类的生活。科学家们对太空的探索还在继续,2007年,我国的“神舟七号”不但要上天,还要实现让宇航员走出座舱、行走太空的目标!
4、课后作业:未来的科学家是谁呢?是你们!让我们从现在开始,收集关于太空蔬菜、花卉、粮食的相关文字和图片,设想出你心中的新产品,还要用一段话简要介绍一下。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教学设计13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读懂课文内容,从字里行间感受小男孩美好的心灵。
3、体会“给予是快乐的”这句话的含义,激发学生无私奉献、助人为乐的美好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从文章中人物的言语和行为中体会小男孩的心理活动和保罗的心里感受;激发学生无私奉献、助人为乐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题解题
1、同学们,当老师表扬你时,心情怎样?
2、是啊,受到表扬,我们的心情是高兴的、快乐的,但是有一种快乐,不但表现在脸上,还表现在心里,这种快乐便是给予。这节课,老师将和大家一起学习第24课《给予是快乐的》。 板书课题,理解“给予”意思,理解课题意思。(课题就是助人为乐的意思。)
齐读课题。
二、预习探究,理清思路
1、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谁来说说通过预习,你知道了什么?
2、请同学们打开课本113页,自由朗读这篇文章,边读边想:文中写了谁给予谁快乐?
3、同桌交流:看看谁找到的答案最多。
4、全班汇报:生说,教师副板书
( )给予( )快乐
保罗 男孩和弟弟
男孩 弟弟
保罗哥哥 保罗
教师小结,表扬同学们会读书并问:在这些答案中,你认为作者重点写的是谁给予谁快乐?(男孩给予弟弟)
三、品读文本,感悟男孩美好品质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1——5自然段,边读边想:你从哪句话中读出男孩想把快乐给予弟弟?并把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地方画下来。
学生默读,教师巡视
汇报:你从哪句话中读出男孩想把快乐给予弟弟?
学生读画的句子,教师重点指导朗读第5自然段。
(1)指一生读这段话,谈体会。
(2)男孩和保罗的想法一样吗,你能说说他们的不同吗?
(3)生说,教师填充表格,请同学们观察表格:这两个人的想法仅有一字之差,你能找到吗?(学生找到“有”和“当”)
这两个字分别意味着什么?生说,教师总结:“有”意味着拥有、索取,“当”意味着奉献、给予,板书:奉献
(4)你能读出他们的不同吗?找两位同学读,读出不同。师生分角色读,男女生合作读。
小结:男孩虽然小小年纪,但是当他看到这样一辆又大又漂亮的车时,他想到的不是自己拥有,而是想到要奉献给他的弟弟;当他听说保罗有一个给予弟弟新车的哥哥时,男孩想到的不是想有一个这样的哥哥,而是想当这样的哥哥。听了男孩的这句话,保罗大吃一惊,可是,更令他吃惊的还在后头呢。
2、品读第11自然段,体会男孩美好心灵
(1)出示11段内容,指一生读。
(2)大家都来读读这段话,老师相信会读书的你一定能读出自己的体会。
(3)指生读,谈体会。引导学生从男孩的心情以及对弟弟的关爱方面谈。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读出男孩的快乐心情以及对弟弟的关爱。
“讲”字,你读出了什么?男孩平时除了对弟弟讲圣诞礼物,还对弟弟讲什么?师小结:多好的哥哥啊!始终想的都是弟弟,平时给他讲好看的圣诞礼物,今天想到的还是弟弟,你能把这种对弟弟的爱读出来吗?
3、在这之前,当男孩请求保罗把车开到家门口时,保罗怎样想?现在,听了男孩的话后,保罗明白了什么?
小结:保罗明白了,男孩不是想在小朋友面前炫耀汽车,而是想让他那腿有残疾的弟弟亲眼看看汽车啊!听了男孩的话,保罗的眼睛湿润了,为什么?
师:是啊,他从没见过这样的孩子,一心想到不是自己,而是他的弟弟,所以保罗下了车——
生接读课文“把小弟弟抱进了车里。那个男孩眼睛里闪着喜悦的光芒,也坐了进去。” 师:三个人一起走向了圣诞前夜,(出示圣诞夜景)瞧,圣诞节的夜晚流光溢彩,圣诞树在璀璨的灯光下显的更美丽了,上面挂满了一份份美好的祝愿,欢声笑语溢满整条街道,望着这美好的一切,从没出过门的小弟弟很快乐,他第一次坐上了漂亮的汽车,第一次到过了他从没到过的地方,第一次看到了他从没看到的景物,所以今晚的'他一定很难忘。
男孩和保罗为什么难忘?
小结:男孩因为帮助弟弟,让弟弟坐上汽车,看到弟弟快乐,男孩也很快乐,所以今晚的他也很难忘。
保罗呢,被男孩的品质感动、感染,帮助兄弟俩坐上汽车,看到兄弟俩快乐,他也懂得了帮助别人是快乐的,最重要的是,他从内心里感受到:给予是令人快乐的。
出示最后一段:齐读。
四、拓展延伸
1、通过刚才的学习,你能不能说说现在理解的“给予”的内涵。
2、自古至今,人们都把乐于助人、无私奉献当作美好的品德,有许多人,也在像文中的男孩一样,像保罗以及保罗的哥哥一样,默默奉献着爱心。出示名人名言,指生读。
3、生活中,书籍中都有许多关于奉献,关于给予的故事,请同学们拿出课前老师发给你的阅读材料《爱心树》,然后思考,大树为什么很快乐?学生读后,交流问题。
4、总结:大树因为给予男孩帮助而感到快乐,他的爱心同样让我们感动,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够多给予别人一份帮助,多给予别人一丝关怀,自己也收获一份真正的快乐。
5、阅读:
《给,永远比拿愉快》
《爱的教育》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教学设计14
设计理念:
一堂好的语文课犹如一条流淌的河,清晰简约,主流突出;流畅自然,思绪奔涌;情感细腻,浸润无痕;清爽甘甜,回味悠长。《给予是快乐的》是一篇略读课文,讲述了圣诞节前夜,保罗在与一位穷苦小男孩的短暂交往中,受到心灵的震撼,体会到“给予是快乐的”。这样一篇简短朴素又情味浓厚的课文,只有真正在如水的课堂中去和她对话,才能体悟到“爱可以启迪爱,快乐能够繁衍快乐”的道理。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从字里行间感受小男孩美好的心灵。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给予是快乐的”的含义,激发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思想感情。
重难点:
从文中人物的言语和行为中体会小男孩的心理活动和保罗的心理感受。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从“快乐”说起)
师:(板书“快乐”)同学们,快乐经常萦绕在我们的周围,什么时候你觉得特别快乐?
学生根据生活实际畅所欲言。
师:是的,当我们认识一位新朋友的时候是快乐的,得到一件礼物的时候是快乐的,受到表扬的时候是快乐的。在圣诞节的前一天,保xx都特别快乐,因为他的哥哥送给他一辆崭新的汽车,(出示汽车的图片)看,这是一辆怎样的汽车呀?
学生看图说(漂亮、高级、时尚……)
师:是呀,得到这样的一辆车当然快乐,可是,就在这一天,他明白了,快乐有很多种,给予才是最快乐的。(教师把课题补充完整,并重点指出“给”的读音jí)
[设计意图:通过说“快乐”、谈汽车把学生带入愉快轻松的学习氛围,然后,话锋一转,引出课题。环节简洁自然,又为深入学习课文起到铺垫的作用。]
二、初读感知(用“心灵”体会)
师:让我们抛除一切杂念,用心去细细品味,轻声读课文,哪里最让你感动,最让你思绪万千,感到有一股暖流充满心间?
学生自读课文。
学生根据自学情况交流,教师不做过多点播,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意见,了解学生理解的程度,为下一环节的学习做好铺垫。
[设计意图:语言的学习,情感的提升都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一环节,了解的就是学生的“第一印象”。随着学习的深入,学生的体会会更丰富和深入。]
三、精读品味(抓“意外”品读)
师:同学们都为小男孩感动了,当保罗第一眼见到他时,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男孩,从哪里看出来?
学生学习1、2、3小节,讨论。
从衣着看:家境不富裕。
从动作看:非常喜欢保罗的汽车。
从表情、语言看:可爱、直率。
师:就是这样一位普通的小男孩却两次让保罗感到意外,最终让他明白“给予是快乐的”道理。学习课文4——11小节,找到男孩两次让保罗意外的句子,反复读,想一想,他们两人的想法有什么不同?
学生自学。
[设计意图:从保罗观察的角度,了解到男孩的普通,和后面的他带给保罗的意外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更彰显其人格的高大。]
品读第一次“意外”
出示句子:
“你是说,这车是你哥哥给你的,你不用花一分钱?”保罗点点头。男孩惊叹地说:“哇!我希望……”
当看到小男孩惊叹的表情,听到他说的话时,保罗是怎么想的呢?小男孩又究竟希望什么呢?
(1)保罗:保罗当然知道他希望什么,他会希望他也有一个这样的哥哥……
(2)小男孩:“我希望我将来也能像你哥哥那样……”
师:保罗想到的是“得到”,而男孩想到的却是“给予”,这是他们两人想法不同的根本所在。试着读读这几句话,把这种强烈的反差读出来。
学生朗读练习。
品读第二次“意外”
师:出人意料的'回答让保罗开始觉得眼前的这个小男孩有点不同寻常,于是便邀请他乘车兜一圈。这时,男孩提出(出示句子)
“先生,你能把车开到我家门口吗?”
这一次,男孩又让保罗吃惊了,保罗是怎么想的呢?而小男孩呢?
(1)保罗:坐一辆又大又漂亮的车子回家,在小朋友的面前是很神气的事。
(2)小男孩:让残疾的弟弟坐在车里,亲眼看看好看的圣诞礼物。
师:保罗以为男孩想到的是自己,而男孩想到的却是他人。
[设计意图:通过研究标点、体悟语言、合理想象、情感朗读等各种手段,体会小男孩的心理活动和保罗的心理感受。以对比的形式,感受男孩带给保罗的“意外”,体会“给予”的真谛。]
师:车子开到了男孩门口,小男孩背出了他腿有残疾的弟弟,对他于下了承诺……
出示句子:
“看见了吗,很漂亮,对不对?这是他哥哥送给他的圣诞礼物!到那时候,你就可以坐在车里,亲眼看看我跟你讲的那些好看的圣诞礼物了。”
师:反复读,你感受到了什么?
学生读、悟、交流,再感情朗读。
师:多么坚定的承诺,多么美好的愿望。相信小男孩会在多年后实现自己的梦想,一个为了别人的梦想。你们认为那时最快乐的人是谁?为什么?
(可以是弟弟得到礼物的快乐,更应是男孩能为弟弟付出而感到快乐,给予所带来的快乐)
[设计意图:由衷的羡慕、难以抑制的兴奋、坚定的信念和对未来的美好向往都在这短短的一句话中流露出来。这句话值得细细品味、推敲。把它掰开了、揉碎了细琢磨,再整体通过朗读表现其中的种种含义]
四、感悟升华(以“练笔”表达)
师:保罗为这一对兄弟感动了,他把小弟弟抱进车里,他们三个人一起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在圣诞节前夜,他们坐在车里看到了什么?三个人的心都很不平静,他们又想到了什么?拿起你得笔,乘着想象的翅膀,描绘下这美好的一夜。
学生补写“他们三人坐在车上,车子缓缓地向前开着
(反馈)
师:在这个夜晚,保罗从内心里感受到,给予是令人快乐的。在这个故事里,谁给予谁什么?
男孩给予弟弟
男孩给予保罗
保罗给予男孩
保罗给予弟弟
弟弟给予男孩
学生讨论。
师:当我第一次看到这个故事的时侯,我真的很感动,她让我想到一句格言“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设计意图: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给予”的含义和小男孩的高尚情操有了一定的体会,在此基础上,补写三人夜游的情景,相信“给予”所带来的快乐和美好一定会出现在学生的笔端,这一环节,是情感的升华。讨论不同人之间的给予,是要让学生明白,每个人都有给予的能力,也要善于感受到别人的给予。“爱可以启迪爱,快乐能够繁衍快乐”]
板书
给予是快乐的
男孩保罗
给予得到
他人自己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教学设计15
【学材简析】
《我最喜欢的小动物》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里的一次口语交际,也是学习了本组课文之后的一次口语训练,本组课文学习中,学生已经体会到作者笔下的动物是那样栩栩如生。
经过调查,我班学生都特别喜欢小动物,有好多同学家里都饲养了小狗、小猫等动物,对动物有亲近感,同学们对动物流露出的是喜爱。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在口头表达能力比较强,在词句积累、观察、想象上都有了一定的基础和经验,在交流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抓住小动物外形、生活习性、发生的趣事等方面,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描述,并且做到选材新颖,能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交流时要求学生做到态度自然、大方,进行流利的表达,内容充实。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四组课文后的《语文园地四》中的口语交际训练《我最喜欢的动物》。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抓住动物特点进行口语交际。
2、引导学生互动交流,把动物特点说清楚、说完整的能力。
3、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培养学生倾听和交流的能力。
4、在情境中感受交流的乐趣,激发学生的表达兴趣和自信,增强学生亲近动物,爱护动物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学会介绍动物的生活习性。
2、学会把与动物发生的趣事说清楚。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通过学习第四单元我们认识了几种有趣的动物,有高傲的(白鹅)性格古怪的(猫),慈爱尽职的(母鸡),你们喜欢他们吗? <<口语交际>>(板书:我最喜欢的动物)
二、播放视频,出示要求
动物听说同学们特别喜欢动物,今天邀请你们去动物王国看看,你们想去吗?刚才我们欣赏到了动物家族的许多成员,很开心。今天动物王国正在举行动物猜猜猜的擂台赛,你们敢不敢去打擂?不过比赛可有要求哦,要求我们在表达时必须有礼貌、大声讲、认真听。你们能做到吗?
三、开始闯关
第一关:【听声音,猜动物】
1、播放四种动物的声音,让学生猜猜是什么动物?
2、让学生模仿一遍,再学学其它动物的叫声。
3、这一关你有什么发现?
第二关:【说外形,猜动物】
1、出示片段,学生齐读。
(说说是怎么猜出来的?)
2、板书,外形(特点)。
3、请同学们在小组里说一说,你最喜欢的小动物是什么?它的外形有哪些特点?让同学猜一猜。
4、按学生汇报并评价。
第三关:【 说趣事、争擂主】
最后一关到了,这一关需要小组内同学合作完成。请喜欢同一种动物的同学坐在一起,让我们按照外形、脾性、进食、嬉戏、休息以及你和动物之间的趣事在组内讨论发言,并选出两个代表上台来介绍自己喜欢的'小动物。要求在交流时除了做到刚才说的有礼貌、大声讲、认真听之外还要,善质疑、详讲解。
1、组内交流
2、学生轮流说。
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来说,可以说外形、生活习性(脾气、进食、休息、嬉戏等),也可以说你和动物之间的趣事等,要求说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3、代表汇报
小组推出代表在班上汇报,师生共同评价学生对动物特点的把握,评价表达的方式、用词等。
4、汇报过程
(1)认真听:听听这位同学给我们描述的是动物的哪个方面?
(2)下面的同学还有什么想知道的,可以提问?由台上同学回答。(也可找其它同学补充)
(3)评价:
四、总结评价,拓展延伸
1、你在这次动物世界里有哪些收获?
(从小动物的可爱、生活习性与人发生的有趣的事方面来表达)
2、今天谁表现最优秀?
(从态度大方、声音响亮、普通话标准、表达连贯、发言积极等方面来表达)
四、课外延伸,提高能力
快乐总是让人觉得很短暂,当我们还兴趣盎然,兴致勃勃的时候,一节课将要结束。但是,我们的快乐不会结束,我们还可以把快乐带回家,与家人分享。请你把在这节课中听到的奇妙的动物趣事说给家人听,也可以把自己最喜欢的动物及有趣的事写下来,读给家人听。
【小学语文四年级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的教学设计02-27
小学语文《猫》教学设计03-06
小学语文《雷雨》教学设计03-17
小学语文穷人教学设计02-27
小学语文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05-08
小学语文《燕子》教学设计04-09
小学语文上册教学设计04-10
小学语文识字教学设计03-10
小学语文《草原》教学设计03-09
小学语文《咏柳》教学设计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