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教学设计[热门]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司马光》教学设计

时间:2024-07-12 10:40:51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司马光》教学设计[热门]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司马光》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司马光》教学设计[热门]

  《司马光》教学设计 篇1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8个生字和8个词语,认识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教育学生遇事要像司马光一样沉着机智。

  教学重点

  1.朗读课文。

  2.指导识字、写字。

  3.通过朗读第四、五段理解司马光遇事时与别的小朋友反应不同,说明他是个爱动脑筋机智聪明的孩子。

  课前准备

  1.生字生词卡片。

  2.朗读课文的录音带。

  3.分别抄有第四、五两段课文的小黑板。

  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师述: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好听的故事,你们想听吗?

  2、师绘声绘色地讲故事,并相机出示挂图。生思考故事主要讲的是谁?

  3、生回答,师板书:司马光(齐读课题)

  4、师简介司马光。(司马光是宋朝的文学家,司马是复姓,光是名。)

  设置悬念:今天我们就是要讲一讲司马光小时候救人的故事,他是怎么救人的,为什么要救呢?(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指导看图,初步了解图意。

  1.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这个地方有些什么?

  2.图上有几个小朋友?他们在干什么?哪个是司马光?

  三、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是怎样写图画上的故事的。

  1.提出初读要求:

  (1)读准每个字音。

  (2)画出本课的生字。

  (3)标好自然段

  2.说说课文写了一个什么故事。

  四、精读一至三自然段。

  1.第一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出示生字卡片“古时候”,帮助学生理解“古时候”就是很久以前。

  (3)让学生说说,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知道这篇课文要写谁的事情。

  (4)回到课题,是以人物的名字作为课题的。

  2.第二自然段。

  (1)第二段有几句话,这两句话分别讲了什么?

  (2)借助图画学习第2句话,弄清缸与假山的位置,看清缸是一口大缸,强调是装满了水的大水缸。

  卡片出示:花园里有假山,假山下面有一口大水缸,缸里装满了水。

  3.第三自然段。

  (1)自读课文,思考:

  ①那个小朋友是怎样掉进缸里的?

  ②掉进缸里的小朋友会出现什么情况?

  (2)学生回答思考题后,教师略作小结,为突出司马光遇事不慌,聪明果敢作好铺垫。

  五、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1.再次自由认读生字词。

  2.不看拼音,直接认读生字词。教师检查:开火车读。

  3.看到课后字表里的字,你觉得哪个字最难记住?你记住了吗?你是怎样记的?你已经记住了哪些生字?

  4.指导书写“几、个”两个生字。

  第二课时

  一、学习四至六自然段课文。

  1.第四自然段。

  (1)指名朗读课文。

  (2)讨论:从哪里看出别的小朋友都慌了?

  (3)出示卡片:有的吓哭了,有的叫着喊着跑去找大人。

  (4)在学生读文想象后,让学生表演第4段的内容。

  (5)小结:别的小朋友心里着急,动作忙乱,司马光表现怎么样呢?

  2.第五自然段。

  (1)要求学生仔细读课文,用笔画出司马光砸缸的动作。

  (2)出示卡片:司马光没有慌,他举起一块石头,使劲砸那口缸,几下子就砸破了。

  (3)讨论:

  ①司马光没有慌,他是怎样做的呢?

  ②“举起”与“拿起”作比较,“举起”说明什么?

  ③指名让学生表演“使劲砸”的动作。

  ④“几下子”告诉了我们什么?

  (4)再引导学生看图,讨论:

  ①司马光为什么要砸缸?

  ②能用别的办法救出那个掉进缸里的小朋友吗?

  (5)小结:司马光砸缸救人这件事可看出他是个遇事不慌、聪明、果敢的孩子。

  3.第六自然段。

  (1)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准“得(dé)”的读音。

  (2)让学生代得救的小朋友向司马光说一句感谢的话。

  二、朗读四至六自然段课文。

  三、发散学生思维。

  如果你是当时那些小朋友中的一员,你会怎么做呢?司马光是砸破水缸救小朋友的.,那么你还有什么办法救小朋友呢?

  要求:大胆想象。

  学生踊跃讲出自己的办法。

  四、说话训练。

  夸夸司马光。(你真是个好孩子!)

  五、小结。

  学了司马光砸缸救人,我们懂得了遇到紧急事件,要沉着冷静、动脑筋、想办法。

  第三课时

  一、总结全文。

  1.指名朗读。

  2.看图复述故事。

  3.让学生说说司马光是个怎样的孩子。

  二、完成课后作业第2题。

  1.卡片出示两组句子:

  (1)他跟几个小朋友玩。他跟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

  (2)司马光砸缸。司马光用(石头)砸缸。

  2.要求学生找出每组的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

  (1)第1组的第2句写明在什么地方玩,并体会表示地点的词语在句中的作用。

  (2)第2组的第2句写清楚了司马光用什么东西砸水缸。

  三、指导学生识记字形并书写

  1.开火车读生字,读词语。

  2.自己描生字,记字形,相互交流记字方法。

  3.指导写字。重点指导下面几个字。

  候:不要漏写第三笔“竖”。

  孩:第三笔是“提”,右边要写紧凑。

  都:指导双耳旁的写法,第一笔“横撇弯钩”,不要误写成2笔。

  哭:不要漏写最后一笔“点”。

  回:是大口套小口,注意大口的最后封口。

  朋:由两个“月”组成。

  跑:“足字旁”,右边是书包的“包”。

  四、作业布置。

  把故事讲给家人听。

  板书设计

  20 司马光

  都慌了

  掉进缸里

  别的小朋友—————叫 喊 跑 找

  没慌

  司马光———————拿砸(几下子)

  得救了

  (遇事不慌机智勇敢)

  《司马光》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司、跌”等5个生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结合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故事。

  3.紧扣重点词句,感悟司马光聪颖机智、遇事沉着冷静的美好品质。

  【教学重点】

  参考注释、抓住重点词句等方法理解全文的意思,用自己的话说说全文的意思。

  【教学难点】

  体会司马光聪颖机智、遇事沉着冷静的美好品质。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诵读《孔融让梨》和《道边李苦》。

  一、导入新课,感悟语言。

  1、老师说一句话,同学们说意思。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同学们说出老师说的话和现代语言不一样,

  教师小结:像这样的语言就叫“文言”,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就叫“文言文”,也叫古文。文言文非常简练,有时一句话就只有一个字,但细细品味,隐藏着很多意思在里面。学习文言文要会想象,把一个字读成好多字,把一句话读成好多句话。今天就让我们学习一篇文言文《司马光》。(板书:司马光)。

  3、学生齐读课题,师介绍“司马”是复姓。

  二、初读课文,培养语感。

  1. 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司马光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wèng),足跌(di)没水中。众皆(ji)弃(qì)去,光持(chí)石击瓮破之,水迸(bèng),儿得活。

  后出示读音易错字:登瓮 水迸

  2. 有节奏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读准停顿:

  (课件出示)

  司马光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3. 师生承接读

  师:群儿/戏于庭,

  生:一儿/登瓮,

  师:足跌/没水中。

  生:众/皆弃去,

  师:光/持石/击瓮/破之,

  生:水迸,儿/得活。

  4. 你问我答读

  读:群儿干什么? 诵:群儿/戏于庭,

  读:一儿干什么? 诵:一儿/登瓮,

  读:发生了什么? 诵:足跌/没水中。

  读:其他小孩子的反应如何? 诵:众/皆弃去,

  读:司马光又是怎么表现的? 诵:光/持石/击瓮/破之,

  读:事情结果怎么样? 诵:水迸,儿/得活。

  5.变换格式读(ppt上竖着排列,由右往左读)

  6.记忆比拼读

  群儿戏于庭,( ),( )。众皆弃去,( ) ,水迸, ( )。

  7.去掉标点读。(配乐)

  司马光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三、理解课文,感知人物。

  1.理解句子的意思。

  谈话引入:同学们,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下面同学们就来说说你读懂了哪些词句的意思。

  要求:利用注释、插图、工具书、联系上下文、已积累的经验等方法理解文中词句。

  2.交流汇报

  句式:我读懂了 (词或句子),它的意思是 。

  3.古今对译读。

  古文:群儿戏于庭, 现代文:一群小孩在庭院里面玩,

  古文:一儿登瓮, 现代文:一个小孩站在大缸上面,

  古文:足跌没水中。 现代文:失足跌落缸中被水淹没。

  古文:众皆弃去 , 现代文:其他的孩子都离开了,

  古文:光持石击瓮破之,现代文:司马光拿石头砸开了缸,

  古文:水迸,儿得活。 现代文:水从而流出,小孩得以活命。

  4.一主两翼对对读。(带文)

  主:群儿戏于庭, 两翼:有几个小朋友

  围呀围着那大水缸

  大家一起捉迷藏

  调皮又欢畅

  主:一儿登瓮, 两翼:扑通通一声响

  足跌没水中。 有人掉进了大水缸

  主:众皆弃去 , 两翼:大家全都吓坏了

  慌里又慌张

  主:光持石击瓮破之 两翼:有一个小朋友

  名字叫做那司马光

  搬起一块大石头

  砸向那大水缸

  主:水迸,儿得活。 两翼:呀 哐当当一声响

  流水哗啦啦往外淌

  伙伴钻出那破水缸

  5、学生复述故事。

  6、想象补白,丰满故事。

  一群小孩在庭院里面玩,他们(怎么玩?),一个小孩(玩着玩着?),就站在大缸上面,( 他朝水里看,看到了?),失足跌落缸中被水淹没。(那个落水的小孩?)其他的孩子好慌张,(有的'······有的······还有的······)都跑掉了,司马光灵机一动,(他心想:?)拿石头(怎样?)砸开了缸,水从而流出,小孩得以活命。(小孩和司马光会说些什么?)

  7.读了课文,说说司马光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乐于助人.、机智勇敢、沉着冷静)

  四、延伸拓展,以文带文。

  1. 自由诵读《你读我诵》中的《孔融让梨》(p132)和《道边李苦》(p134),用横线画出表现主人公美好品质的句子,在边上批注上合适的词。

  2.交流

  3.作业

  自选《你读我诵》中的《孔融让梨》(p132)或《道边李苦》(p134),利用丰富的想象,把它改编成一篇现代文。

  【教学反思】这是同学们第一次接触文言文,为了激发孩子们热爱文言文的兴趣,不让他们产生畏难情绪,我设计了“读一读”“译一译”“说一说”“编一编”四大板块,在教学中进行层层推进,特别是在“读一读”上下足了功夫,通过划分节奏读、你问我答读、变化格式读、记忆挑战读、去掉标点读等多种形式的美读,培养学生的语感,达到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效果。因为《司马光砸缸》是一个耳熟能详的故事,同学们基本上都听过,所以在理解文言文的意思时,我没有一词一句地去解释意思,而是放手让孩子们自主学习,利用以往理解词语的方法去翻译,从同学们的发言中可见效果还可以。最后说说课文大意,也是本单元的一个训练重点,我依然由“趣”入手,在按原文复述的基础上设计了一个补白想象的创编,目的是为学生平时学会抓细节写一件具体的事而服务的,课后练习的布置也是这种指向。纵观同学们的课堂表现,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挺高涨的,跟我的配合也很默契,不足的方面也有很多,如课堂上我对个体学生的关注还是不多,对学生的评价语也缺少针对性,对于个别偶发细节处理得不够机智,这些方面都是以后我需要在教学中大力去完善的。

  《司马光》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司、跌”等5个生字,会写“司、庭”等7个字。

  2、正确跟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借助注释等方法了解课文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4、学生能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简单说出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区别。

  教学重点:

  通过各种富含情趣的朗读形式,让学生熟读背诵文言文。

  教学难点:

  通过学法迁移,让学生能初步感受文言文和其他课文在语言上的不同。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导入: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写人的文章

  2、板书课题:司马光齐读

  3、提问:知道司马光姓什么吗?

  他姓司马,是一个复姓。

  4、指导书写“司”字。

  让学生观察。想写好这个字,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什么,里边的横和口要写在框外。

  5、通过课前预习,你对司马光有哪些了解?用一两句话给大家介绍一下。

  6、指名答。

  他是北宋时期的史学家、文学家和政治家。写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小时候有砸缸救人的故事。

  二、了解学情

  1、提问:昨天预习时,你发现这一课和平时学过的课文有什么不同呢?

  2、指名答,归纳总结。

  字数比较少,内容很短

  特别难读,读后还不太明白是什么意思;

  这是一篇文言文,和以前学的现代文不一样;

  有些字右上角还标有数字。

  3、那你知道这些数字有什么用?

  对,下面就有这个字的解释,这是一个很大的发现,如果不知道这个字的意思,就可以往下看注释

  三、初读感知

  1、学生自由练读,要求碰到难读的字多读几遍。

  2、解决难读字音,提问:你觉得哪些字音比较难读?

  出示生字,谁愿意来当小老师,带大家来读读这些生字呢?

  3、指名领读

  4、比较“瓮”和“缸”。

  出示两者不同的图片,解释这两种都是装东西的容器,只是在形状上有所不同,你发现了吗?收口为瓮,敞口为缸。

  5、这些难读的字音你都会读了,相信这个难读的文言文也会读了,那么谁愿意第一个站起来展示读一读呢?

  6、指名读。提示:读文言文不仅要读得正确,还要读出节奏来。指导学生根据魔法小棒读出停顿

  7、再指名读,最后齐读一遍。

  四、理解感悟

  1、了解起因‘群儿戏于庭’

  2、学生试着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3、以‘戏’字引出组词法

  4、感悟运用“于”

  提示:在庭院里嬉戏,古人说是“戏于庭”

  如果在田野里嬉戏,古人会说“戏于野”

  如果在庭院里学习,古人会说“学于庭”

  5、一群孩子在庭院里嬉戏,你觉得他们的心情一定特别开心。指导朗读这句话。

  6、过渡:正玩得开心时,突然发生了什么事呢?

  7、学习经过

  8、出示句子:

  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9、学生自由练读。

  10、思考:句中意思不懂的字怎么解决?你有什么好办法。

  11、指名答。归纳总结:

  12、组词法、注释法、联系上下文等。

  13、根据这些方法自学理解不懂字的`意思。

  14、个人汇报交流。

  15、重点学习代词“之”

  这里指瓮,可以联系上文理解。

  若持石击缸破之,那这“之”指的就是缸

  若持石击鼓破之,那这“之”指的就是鼓

  小结:原来后面这个之就是指代前面的词语。

  16、不懂字的意思都明白了,那句子是什么意思就不难理解了

  17、学生自己试着翻译这两句话。

  18、同桌相互练习讲,再指名讲。

  19、再指名有节奏地读。持石击瓮加快语速

  沉着冷静 机智勇敢

  20、指导背诵。

  出示提纲:

  群儿( ),一儿( ), ( )。 众( ),光( ),( ),儿( )。

  六、拓展延伸

  1、运用本节所学理解字的方法,同桌合作,读懂古文。

  2、出示《道边李苦》

  3、学生自学,汇报交流文

  《司马光》教学设计 篇4

  【课前透视】

  司马光是我国宋代伟大的史学家。这篇课文讲的是他七岁的时候砸缸救人的故事。全文情节生动,叙事性强,利于激发学生读书兴趣,浅显易懂的语言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沉着、机智、勇敢、聪明的小司马光形象,对学生也起到了一定的榜样感召作用。

  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课文内容相对熟悉,但是城乡学生会存在差别,教学中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抓住课文故事性强的特点,突出以读为主的线索,促使学生在读中熟悉,读中感悟,读中思考,进而体会司马光的机智、勇敢。同时应结合课文插图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增进对课文的理解感悟。

  【教学目标】

  1、认识“司、假”等13个生字,会写“别、到”等6个字。

  2、能正、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通过朗读来感悟司马光遇到紧急情况,沉着、勇敢、果断救人的品质。

  3、能从课文插图中观察出人物的表情、动作、神态。

  4、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1、导言:同学们,在距今九百多年前,也就是在我国北宋时期有历史学家,他就是司马光,这篇课文讲述的就是司马光小时候的一件事。

  2、哪个同学对司马光有了解呢?请你说一说。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自由读课文,看看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这个地方有什么?图上有几个小朋友?他们在干什么?你知道哪个孩子是司马光吗?

  2、学生简述画面的内容。(出示有关课件)

  (图上画的.是花园的一角,有假山和树木。花园里有五个小朋友,他们中的一个正从被砸破的缸里往外爬,其他人有的在一旁看,有的去喊人……其中蹲在缸边、扶着往外爬的孩子的那个小孩子就是司马光 。)

  3、回答:这一课写的是司马光的一件什么事?

  三、学习生字、词

  1、边读课文边画出生字生词。

  2、借助汉语拼音,读准生字的字音。

  3、小组内互相交流,互相读着,听对方读得对不对?不对请给以纠正。

  4、汇报:指名读字音,如有不对的及时纠正

  5、记住字形:

  学生交流识字方法,如换偏旁、猜字谜、组词识字等。

  四、讨论(读书交流,理清故事内容。)

  1、指名分段读文,引导学生思考课前提出的不懂的问题

  2、分组讨论,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读懂的问题。

  五、写字

  1、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我会写”中的六个字,发现六个字的规律:左右结构。组织学生讨论在书写中应注意什么?

  2、自由练写,教师有意识地指导难点字:如“那、都”两字中的“双耳”的写法。

  3、书写展示,相互评价,引导学生把不好写的字多写几遍。

  六、作业

  1、抄写生字。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词语

  二、朗读、理解课文

  1、指名读课文,数数全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2、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⑴ 指名读,读了这段,你读懂了什么?

  ⑵ “古时候”是指什么时候?你还知道哪些朝代?

  3、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⑴ 指名读,深入地思考:你读懂了什么?

  ⑵ 结合书上的内容和图上的画画,请你说说:这是一口怎样的水缸?

  (缸很大,比小孩还要高,缸里装满了水(课件播放)

  ⑶ 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读这段文字,把你感受最深的句子渎给你的同桌听—听。

  4、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⑴ 自由读这段,思考:正当孩子们玩得高兴时,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⑵ 展开想像:这个小朋友掉进水缸里,小伙伴们什么心情呢?请你仔细想想,把自己当作其中的一个人物,说说此刻此时,你的心情如何?

  ⑶ 为什么着急呢?掉进缸里的小孩子面临着哪些危险呢?

  ⑷ 你准备怎么读?

  ⑸ 组内练读后,全班汇报读。

  5、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

  ⑴ 思考:小朋友们为什么这么惊慌?

  (因为这关系到人的性命,大家都很害怕,又毫无办法)

  ⑵ 练习朗读,读出惊慌、害怕的语气。

  ⑶ 小组内练渎。

  ⑷ 个别同学展示读。其他同学进行评价。

  ⑸ 在这万分紧急的情况下,一个小朋友去叫大人,大人来了能不能救出孩子呢?他的方法好吗?小组讨论。

  (这个办法不好。虽然大人个子高或者能想办法去解救孩子,但是等大人来了,孩子的性命不一定能保住)

  6、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⑴ 自由读第五自然段,思考:司马光的表现与其他人有什么不同?

  (遇事不慌,很沉着)试着用这样的语气读读这段。

  ⑵ 试着做司马光砸缸时的动作。评议:谁表演得好?为什么?

  (学生砸缸的动作要十分用力,才能体现是“使劲砸”)为什么司马光要用这么大的力气?小组讨论。(因为这样才能很快地把缸砸破,救出小朋友)

  ⑶ 练习朗读,读出自己的体会。

  ⑷ 讨论司马光的做法好在哪。

  (司马光的办法最好,因为缸大,水深,水对缸中小朋友威胁最大,如果让水流出来,小朋友不就得救了吗?所以他想到砸缸,并且用力砸,赢得了时间)

  ⑸ 小组讨论:司马光是个什么样的孩子呢?

  (遇事不慌、善于动脑筋、 聪明勇敢的孩子)

  ⑹ 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读这一段。

  7、学习课文第六自然段:

  ⑴ 自己读读这段。思考: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这段?

  ⑵ 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一读。

  8、发散思维训练:

  还有别的方法救出落水的小孩吗?

  三、总结全文

  天气晴朗,司马光和一大群孩子一起出去玩,路上,有一位孩子提议大伙来玩捉迷藏,输的人要翻跟斗,大家都同意了。

  “石头剪子布!”

  “哇!司马光你输啦!你来抓!”

  说完,孩子们一下没了踪影,藏得非常隐秘,只有一个躲在假山后面的孩子在探头探脑地张望,可一不留神,“扑通”一声掉进了缸里。

  大家闻声而来,不由得着急了,在那儿议论纷纷,有的说想把水舀干;有的则慌张得不得了,询问是否要叫大人过来。只有司马光镇定自若,只听他大喝一声:“慢!”说着就拿起大石头砸去。他知道,时间紧迫,不能让人离水,就让水离人。一,二……

  “等一下!等一下!”村长闻讯赶来对司马光说:“孩子,缸砸不得!这是咱地区的利税大户。”司马光定睛一看,缸上印着“酒”这个字。村长对司马光搬出了“地方保护主义理论”:“虽然是假酒,但咱们得靠它谋生哪,孩子死了不要紧,酒才是最重要的……”

  面对这样的场面,如果你是司马光,你该怎么办?的确,这真是现代社会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生命与财产,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司马光》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感受到司马光遇到紧急情况,沉着、勇敢、果断救人的品质。

  2、学会本课的8个生字,会读多音字“得”,理解“花园、小心、没有、石头、用力”等词语的意思。

  3、学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理解课题,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学习生字词,完成课堂练习1、2题。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今天学习第13课 《司马光砸缸》(板书课题。)

  司马光是古时候得一个人的名字。姓司马,名光。看老师写这个“光”字(边写边书空)。阳光、灯光的“光”就是这个光字。

  什么叫古时候呢?古时候就是很早很早的时候。看,(课文插图)这就是小时候的司马光,他的衣服、头上的打扮和我们现在是不是不一样?“砸”,用石头等东西敲破叫“砸”(动作表示)。“缸”,(看图)用来盛水的叫缸。那么,司马光为什么要砸缸,小朋友读了课文就知道了。

  二、范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读后讨论:这篇课文写了司马光小时候的一件什么事?

  三、自学生字

  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想想在句子中的意思。找出难读、难写、难懂的字词。

  四、教学生字词。

  (一)教学生字。

  1、认读生字,注意“心”字是前鼻音,“块、光”是三拼音。

  2、学生交流识记生字的情况。

  指名分析:“心、没、块、用、破”的字形。 指导认识“月、石”两个新偏旁。

  3、指出不懂得词语进行讨论。

  (二)出示带读字。

  si za gang hai hou diao bie 司马光 砸缸 孩子 古时候 掉 别的

  huang na na han jiu po liu

  慌 了 拿起 那口缸 喊着 就 砸破 流出来

  (de)jiu

  得 救

  1、指名读准音。(注意指导读准多音字“得”)

  2、交流词语理解情况。(注意联系课文。)

  五、指名逐节读课文。

  六、课堂练习。

  1、认读生字卡片。

  2、比较下面两组字的音、形、义有什么不同。 力---办 皮---破 友—有

  七、作业。

  完成课堂作业第

  1、2题。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讲读全文,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完成课堂作业

  3、4题。

  教学过程:

  一、认读生字新词。

  二、讲读全文。

  1、指名读全文。

  2、哪一部分课文写了“一个小朋友不小心掉到大水缸里去了”?(板书:掉到大水缸里)

  3、齐读第二节。

  4、当一个小朋友掉大水缸里的时候,其他小朋友都怎么样?(板书:都慌了)

  5、他们为什么会慌呢?(缸大水深,小朋友个子小,掉到大水缸里要淹死的。)

  6、图上那些地方可以看出其他小朋友都慌了?(让学生看图说说)

  7、课文中那些词语说明小朋友们多慌了?(板书:叫、喊、跑、找

  8、用慌张的语气齐读第三节。

  9、别的小朋友都慌了,司马光怎么样?(板书:没有慌)

  10、当时司马光心里会怎么想呢?(司马光心里会想:小朋友掉进缸?拿块石头把缸砸破,让水流出来,不就可以把小朋友就出来了吗?)

  11、书上哪一节是写司马光砸缸救人的?

  12、指名读第四节。出示小黑板:司马光( )起一块石头,用力( )那口缸。这两个括号里该填哪两个字?(板书:拿、砸)“拿”和“砸”这两个动作能不能调换?为什么?司马光是怎样砸那口缸的?(板书:用力)什么叫“用力”?(用足力气)谁能做一个用力砸的动作?

  13、司马光拿起石头,用力砸,几下子就把缸砸破了,结果怎么样?(齐读最后一节)(板书:得救了)

  14、司马光救人的办法与别的小朋友哭着、喊着去找大人的`办法,那种好?为什么?

  15、你觉得司马光是怎样一个孩子,你从这件是中懂得了什么?(司马光是一个聪明、机智、遇事沉着、镇定、会动脑筋的孩子。懂得如果在生活中遇到意外的事情,也不要慌张,要开动脑筋想办法。)

  16、齐读课文。

  三、课堂练习。

  1、口头组词:光、朋、友、心、用、力、破。

  2、抄写词语:古时候、小朋友、花园、小心、没有、石头、用力

  四、作业。

  课堂作业第4题。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

  听写生字新词,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听写生字新词。

  2、回答课后第2题

  3、口头填空。

  一个小朋友( )到大水缸里,别的小朋友都( )了。司马光( )一块石头,用力( )那口缸,几下子就把水缸( )了。掉到大水缸里的小朋友( )了。

  二、指导朗读。

  1、回答问题,结合练读。

  (1)“有个小朋友不小心,掉到大水缸里去了。”这时情况危急,这句话该怎么读?

  (2)那部分课文些别的孩子都慌了?谁能用惊慌、着急的语气读这几句? (3)司马光“没有慌”三个词要读的重一些,“拿起”、“用力砸”要读的有力,表现出司马光的机智、果断。

  2、指名练读,小组读、集体读。

  三、复述课文。

  1、找出与这三幅课文插图相对应的课文。

  2、看投影或看课文插图复述课文。

  3、集体评议。

  四、总结。

  这篇课文写了司马光小时候砸缸救人的故事。司马光离开我们将近九百多年了,他小时候不但聪明、机智、遇事不慌。小朋友们也要想他那样,遇到危急情况不要慌,要动脑筋,想办法。

  五、作业。

  把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六、板书设计:

  13、司马光砸缸

  小朋友 司马光

  都慌了 没有慌 掉到大 叫 拿

  水缸里…… 喊 用力……得救了

  跑 砸

  找

  《司马光》教学设计 篇6

  一、教学目标

  1、认识“司、假”等12个生字,会写“别、到”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重点和难点

  1、认识并书写生字。

  2、通过朗读感悟司马光勇敢、机智的品。

  3、能从课文插图中学习仔细观察人物的表情、动作、神态。

  三、教具

  多媒体课件、小黑板、生字卡片、录音机(带)

  四、课时: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认识生字、感悟课文

  二、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了解人物。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学生自由、轻声地读课文,遇到生字多读几遍。

  2、小黑板出示带有生字的词语。(学生自由读,抽读检查)。

  4、出示生字卡片,认读生字。(指名读、齐读、开火车读)。

  (三)、细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指导朗读。

  1、听录音机,数数全文共有多少个自然段。

  2、看第一张幻灯片,说说水缸在假山的什么位置?

  3、学生自读课文,思考:正当们玩得高兴时,发生了什么事情呢?“不小心”是什么意思?

  ①展开想象:这个小朋友掉进水缸里,小伙伴们什么心情呢?

  ②看第二张幻灯片有一个小朋友掉进水缸里,体会小伙伴着急的心情。

  ③用急切的语气练习朗读。

  过渡:在这危险的情况下,司马光是怎样做的?请默读第四自然段。

  3、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

  ①思考小朋友们为什么这么惊慌?

  ②在这万分紧急的情况下,一个小朋友去叫大人,大人来了能不能救出小孩呢?他的方法好吗?小组讨论。

  ③练习朗读、读出惊慌、害怕的语气。

  4、学习第五自然段

  ①学生自由读,思考:司马光是怎么做的`呢?他的表现与其他人有什么不同?看第三张幻灯片。

  ②全班试着做做司马光砸缸的动作。

  ③小组讨论:司马光的做法好在哪?他是个什么样的孩子?

  5、学习第四张幻灯片,并指导朗读。

  (四)发散思维训练。

  还有别的办法救出落水的小孩吗?

  (五)总结全文

  (六)布置作业:

  背诵课文,并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里人听。

  (七)板书设计

  20司马光—机智、勇敢

  ↓

  砸缸

  ↓

  救→小朋友

  资料提供者:小林

  《司马光》教学设计 篇7

  教学目标:

  1、识记8个要求会写的字,认识14个要求会认的字,掌握两个部首“足字旁”、“石字旁”。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内容。

  3、感受司马光遇到紧急情况时沉着、勇敢、果断救人的品质。

  4、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教学重点:

  识记生字。

  教学难点:

  明白砸缸救人事情的前因后果,感受司马光沉着、勇敢、果断的品质。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板书课题,学生或老师简要介绍司马光——姓司马,名光。学习“司”字,字谜:这个同学真马虎,“同”字丢掉一小竖。司马光是北宋时期的人,离现在有九百多的年,是我国古代的历史学家。

  2、设置悬念:今天我们要讲一讲司马光小时候救人的故事,为什么要救人,又是怎么救人的呢?

  二、指导看图,初步了解图意

  1、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这个地方有些什么?

  2、图上有几个小朋友?他们在干什么?哪个是司马光?

  三、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是怎样展开图上画的故事的。

  1、教师范读,学生注意听准字音。

  2、提出初读要求:

  (1)读准每个字音。

  (2)画出本课的生字。

  3、说一说课文写了一个什么故事。

  四、细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识记生字。

  1、第一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从前”是什么意思?

  (3)在这一自然段,发生了什么事?

  (4)思考:那个小朋友是怎样掉进缸里的?掉进缸里的小朋友会出现什么情况?

  2、第二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讨论:从哪里看出小朋友都慌了?还可能有什么样子的`?

  (3)相机学习“叫”“跑”,请学生列举其他带有“足字旁”字,说说它们都与什么有关。

  (4)小结:别的小朋友慌了,动作忙辞职,司马光表现怎样呢?

  3、第三自然段。

  (1)要求学生仔细读课文,画出描写司马光砸缸动作的句子。

  (2)出示句子:司马光没有跑。他拿起一块石头,使劲砸那口缸,几下子就把缸砸破了。

  讨论:

  司马光没有跑,他是怎样做的?

  指名让学生表演“使劲砸”的动作。

  “几下子”告诉了我们什么?

  (3)再引导学生看图,讨论:

  司马光为什么要砸缸?

  能用别的办法救出那个掉进缸中的小朋友吗?

  (4)相机学习“使、劲、砸、破”。学习“石字旁”,说一说带有“石字旁”的字有哪些?都与什么有关?

  (5)结果怎样了呢?

  (6)学习“出”、“终”、“于”、“救”。

  (7)通过这件事,你能看出司马光是个怎样的孩子?

  (8)让学生代表得救的孩子向司马光说一句感谢的话。

  五、朗读课文

  六、课后作业

  把故事讲给家里人听。

  第二课时

  一、总结全文

  1、指名朗读。

  2、复述课文。

  3、让学生说一说司马光是个怎样的孩子?

  二、复习字词

  1、开火车读生字卡片。

  2、完成课后活动——连线。

  3、完成课后活动二,涂色。

  4、完成课后活动三,读词语。

  三、指导书写。

  司:注意第一笔先写“横折勾”

  跑:注意“足字旁”的写法。

  出:注意笔顺

  四、课后作业。书写生字。

  《司马光》教学设计 篇8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认识本课生字,会写本课生字。

  过程与方法:以读代讲,读懂课文,想一想,说一说,司马光是怎样救人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司马光的聪明,鼓励学生做一个善于动 脑筋的孩子。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感受司马光遇到危急情况,沉着、勇敢、果断救人的品质?

  一、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同学们,今天有一个聪明又机智的少年郎穿越时空隧道来到了咱们一(6)班,他就是司马光。咱们一起把他的名字写出来吧。(齐读课题)关于司马光,你了解多少?司马光姓什么?司马光姓司马,是由两个字组成的,这样的姓叫做复姓。中华大地,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我国历史上就有一些名人,他们的姓是复姓。比如:上官婉儿,诸葛亮。

  今天我们特别荣幸,因为司马光要带领咱班同学攀登智慧山。只要我们齐心协力,闯过读文关、识字关、写字关,就可以到达最高峰,人人获得小勇士的称号,大家有信心迎接挑战吗?

  二、 读文关

  关于司马光的故事很多很多,今天,我们来学习司马光小时候见义勇为的一件事。请大家打开语文书85页。

  1、听老师读一遍课文。

  2、司马光特别想听一听6班的孩子读课文,大家自己借助拼音宝宝,把课文读一读。要求:1级音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进行朗读比赛,看看谁是朗读小达人。

  (恭喜大家闯过第一关:读文关)

  三、 识字

  司马光把词语宝宝请到了大屏幕上,让词语宝宝和我们来一场对抗赛呢!

  带拼音读:

  1、1级音量同桌互读

  2、小老师读(奖励最佳小听众)

  去拼音齐读

  1、齐读,读出温度

  2、开火车读识字

  司马光来到了现代,有许多汉字都不认识了,需要我们的帮助。苏老师先来抛砖引玉,我来讲解救字,求加反文旁就是救,当有人向我们求助时,我们就要伸出援助之手。救的偏旁是反文旁,这一学期我们已经学过了反文旁的字了,今天我来给大家讲一讲反文旁的前世今生。反文旁由攴字旁演变过来,在金文中,它就是木棍的样子,因此,带有反文旁的`字都与棍仗或鞭打有关。你能想到哪些带有反文旁的字(放、牧、收、救)

  花园里的花开了,但是,你把生字宝宝介绍一下,让同学们记住,它们才会开出美丽的花来。

  司 吓 慌 块 劲

  指名让学生上台讲解,做种花朵的游戏。

  司马光也对我们竖起了大拇哥呢!

  四、 回文

  朗读接力赛

  1、面对突发事件,别的小朋友是怎么做的?

  2、司马光是怎么做的呢?

  3、你喜欢司马光吗?用一句话夸夸司马光。

  4、司马光夸咱班的孩子真机智!

  我们都非常喜欢司马光砸缸的故事,还有人把它编成了歌曲,咱们邀请司马光来跳跳舞吧。

  五、 写字

  到

  讲解,组词,观察,书空,描红,写字。

  六、 课堂小结

  学了这一课,你有哪些收获?

  恭喜大家闯关成功,司马光奖励大家做一做手指操呢。

  《司马光》教学设计 篇9

  【课前透视】:

  司马光是我国宋代伟大的史学家。这篇课文讲的是他七岁的时候砸缸救人的故事。全文情节生动,叙事性强,利于激发学生读书兴趣,浅显易懂的语言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沉着、机智、勇敢、聪明的

  小司马光形象,对学生也起到了一定的榜样感召作用。

  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课文内容相对熟悉,但是城乡学生会存在差别,教学中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抓住课文故事性强的特点,突出以读为主的线索,促使学生在读中熟悉,读中感悟,读中思考,进而体会司马光的机智、勇敢。同时应结合课文插图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增进对课文的理解感悟。

  【教学目标】:

  1、通过读书,认识“司、假”等13个生字,会写“别、到”等6个字。

  2、能正、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通过朗读来感悟司马光遇到紧急情况,沉着、勇敢、果断救人的品质。

  3、能从课文插图中观察出人物的表情、动作、神态。

  4、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信息资料】:

  生字卡片、挂图或课文故事的VCD、课件等。

  【教学时数】:两课时

  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

  1、谈话:这节课我们来拜访一位古人,他是谁呢?(板书:司马光),这个人你了解吗?相机教认生字“司”,介绍复姓“司马”以及司马光。

  (创设谈话情境,引发提问,组织学生谈话交流,了解学生对人物及课文内容的感知,为新课展开做铺垫。)

  2、观察:出示插图,从图中你看懂了什么?还有什么地方不懂?

  (把观察与谈话结合起来,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能力,口语表达能力,鼓励学生质疑,有利于教学活动有的放矢。)

  【对话平台】:

  自读:(扫清字词障碍,打下读悟基础。)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读准字音。

  (培养自我读书能力,确保读书活动有效,应该从一点一滴抓起。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识字:(多种方法巩固识字,促进学生记忆。)

  1、同桌利用字卡,互读检测。借助“我会认”和“我会写”引导学生交流识字方法,如换偏旁、猜字谜、组词识字等。

  2、开火车读生字,读词语。随机选择生字扩词或选择句子指导朗读。强调重点字“玩、司”的读音,同时引导学生注意“一”的不同读音。

  (课标指出:识字和识字能力的培养是一二年级语文教育的重点。多形式的识字与交流识字方法,激发学生识字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识字能力。)

  写字:(突出重点字的指导,培养良好写字习惯。)

  1、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我会写”中的六个字,发现六个字的规律:左右结构。组织学生讨论在书写中应注意什么?

  2、自由练写,教师有意识地指导难点字:如“那、都”两字中的“右双耳”的写法。

  3、书写展示,相互评价,引导学生把不好写的字多写几遍。

  (课标指出:识字与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扎扎实实的加强写字训练,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写字能力,更重要的是促进学生良好书写习惯的养成。)

  讨论:(读书交流,理清故事内容。)

  1、指名分段读文,引导学生思考课前提出的不懂的问题,如:小孩子是怎样掉时缸里的?当时情况怎样?是谁救了他?是怎样救的?等。

  2、分组讨论,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读懂的问题。

  (充分发挥学生自读交流的优势,实现生生互动,培养了学生阅读、合作的能力,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第二课时

  【对话平台】:

  导入:(自然引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司马光是个聪明、机智的`孩子,那么在救小伙伴的过程中,他是怎样表现的?这节课让我们来更加深入地阅读课文。

  读议:(通过读书,想像讨论。)

  1、自由读文,引导学生体会那口水缸在哪?是什么样的水缸?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相关的语句,以了解故事发生的环境。

  2、观察插图,认真读书,想像思考:司马光为什么要“砸破”缸救小朋友?教师相机引志学生想像:小孩子落水的情景和他落水后的心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融观察、想像、朗读、表达于一体,以读促思,以读悟情,进面初步体会司马光的沉着、机智。)

  读演:(读书体会,表演,感悟司马光的勇敢。)

  1、引导学生阅读“怎样救”的段落,画出相关的句子及重点词语,如:“没有慌”“使劲砸”“几下子”等。重点体会读一读。

  2、组织学生表演体会司马光救小伙伴时的表情动作,同学之间互相评议,也可组织学生在读4、5节的基础上,分角色表演(掉进缸的小孩、其他小伙伴、司马光),在表演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再读体会。

  (阅读与表演的结合,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了学生的语感,提高最阅读能力,促进了他们对课文及人物品质的感悟。)

  背诵:(练习背诵,促进积累。)

  1、采用自由背诵、小组比赛、师生共背等形式,练习背诵。

  2、同学之间互相配合检查背诵情况。互相评议。

  讨论:(激发学生思考,引发想像,深化认识,拓展思维。)

  1、从司马光的身上你明白了什么?请你对司马光或那个被救的小朋友说句话。

  2、如果你在场,你还会有什么方法救那个小朋友吗?组织学生讨论表达。

  3、假如你身边发生了意外的事,你会怎么办?(如:一家长到校想要把一名同学带走,而老师不在怎么办?在热闹的大街上和家人走散了,你会怎么办?

  (从课内走向课外,引导学生进行积极地想像思考,并结合生活实际开发课程资源,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创新精神的培养,并对学生生活适应能力的形成起到指引作用。体现了大语文的观念。在这个环节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注意引导学生的把句子说通顺,把意思表达清楚。)

  【伴教锦囊】: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陕州夏县(今属山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宝元二年进士,官至左仆射兼门下待郎。

  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他是北宋著名的史学家,主持编撰了大型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著有《司马文正公集》等。

  司马光从政近五十年,对北宋的国计民生、典章制度发表过不少独特的见解。诸如虚心纳谏、崇尚务实、注意民心、知

  人善用等治国主张,长期不懈地编纂《资治通鉴》,使其成为中国古代史学史上一座高耸的丰碑,为历代统治者所借鉴。

  自古光山山水素有“浮光熠彩”之誉,所以县名也以“光山”命名。又因司马光在光山出生,故其父为其取名为“光”。

  司马光为其出生地光山县增添了不少的光彩。古往今来,光山人民无不以此为自豪。对于司马光这样一位重要历史人物,光

  山人自然给予更多的挚爱,自宋代以来,以他的名字命名的街道、弄巷、水井、书院随处可见;为他建词立碑、题诗、作记,更是代不乏人。

  宋时,光山县署在东北大街(现司马光大道与正大街交叉口的东段)的路北。明代初,县署迁移,遗址被改建为学宫

  (现为司马光宾馆)。原署内有一口水井,司马光出生满三天时,用这口井的水洗浴(光山当地风俗,叫“洗三”)。后来这口井

  被叫做“司马光井”,简称“司马井”,迄今仍完好存在,另外,世人皆知的“司马光砸缸”的故事,也发生在这里。

  【阅读在线】:

  司马光砸缸新传

  天气晴朗,司马光和一大群孩子一起出去玩,路上,有一位孩子提议大伙来玩捉迷藏,输的人要翻跟斗,大家都同意了。

  “石头剪子布!”

  “哇!司马光你输啦!你来抓!”

  说完,孩子们一下没了踪影,藏得非常隐秘,只有一个躲在假山后面的孩子在探头探脑地张望,可一不留神,“扑通”一声掉进了缸里。

  大家闻声而来,不由得着急了,在那儿议论纷纷,有的说想把水舀干;有的则慌张得不得了,询问是否要叫大人过来。只有司马光镇定自若,只听他大喝一声:“慢!”说着就拿起大石头砸去。他知道,时间紧迫,不能让人离水,就让水离人。一,二……

  “等一下!等一下!”村长闻讯赶来对司马光说:“孩子,缸砸不得!这是咱地区的利税大户。”司马光定睛一看,缸上印着“酒”这个字。村长对司马光搬出了“地方保护主义理论”:“虽然是假酒,但咱们得靠它谋生哪,孩子死了不要紧,酒才是最重要的……”

  《司马光》教学设计 篇10

  《司马光》是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这是一篇历史人物故事,讲的是司马光小时候他和几个小伙伴在花园里玩,一个小伙伴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遇到这样的突发情况,司马光急中生智,举起大石头,砸破水缸,小伙伴得救了。本文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朗读课文,我们能体会到:遇到困难时,切忌慌张,沉着机智才会想出好办法。全文共有六个自然段,从落水到得救,情节扣人心弦。本课的教学,要使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同时,通过朗读课文,体会司马光遇事沉着、机智救人的品质。

  根据文本我定下以下教学目标:

  1、认识“司、假”等13个生字。会写“别、到”等6 个生字。

  2、理解课文的内容,感悟到遇到困难时,切忌慌张,沉着机智才能想出好办法。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背诵课文,体会司马光勇敢、机智的品质。

  本课的重难点是: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

  2、认识本课的生字、新词。

  3、学会观察书中插图中人物的动作、表情、神态。

  设计理念:

  《标准》中指出:"教师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使学生获得思想启迪,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因此,教学中不妨这样做:

  读一读,重感悟。

  朗读是语文课堂活动中的重要方式。朗读不仅仅是为了理解课文内容、故事情节,更重要的是获得充满灵性的感悟。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放手让学生自读感悟,引导学生通过读书读懂课文的内容,想象课文的情境。通过朗读,可以让学生脑中再现小朋友惊慌的表现,体会慌乱的场面。通过演读,让学生体会司马光遇事沉着,机智救人的品质。

  说一说,重迁移。

  语文教学要逐步培养学生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教师应充分利用文中插图,情节的空白处,创设说话的情境,让学生乐说、想说、会说。教学第四自然段时,先让学生观察图画,说一说小朋友惊慌的表现;学完课文后,让学生想象说说人们会怎样称赞司马光,从而培养学生想象能力,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思路:

  《司马光》是一篇传统的老教材。在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我在课的一开始设计了让古代的司马光超越时空以学生朋友的身份出现在今天,并准备了司马光自我介绍的录音,来拉近古今间的距离,使其产生亲切感。让学生听司马光自我介绍录音,其实一方面也在培养学生学会专心听讲的好习惯。为了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我在“复姓“这一陌生的姓氏上进行了拓展,鼓励学生进行质疑。

  课文中的图是一幅单幅图,学生不了解故事内容是不易看懂的。因此在教学时我化难为简,设计了让学生看图,听老师讲故事的形式让学生初步感知故事内容来看懂图片,然后再提出几个问题,如:这个故事主要讲谁?哪个是司马光?你是根据什么知道的?学生图文结合,主动地会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借助拼音自己读一读课文,培养自学生字的能力,初步了解课文是怎样讲图画上的故事的。

  在学生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直奔重点让学生说说课文里司马光做了什么事?以此来打开,清理阅读的思路。我根据一年级学生好动的特点,让他们试着做司马光砸缸的动作,让他们在做动作的过程中轻松地理解了“举”、“砸”、”使劲”“几下子”等词的意思。在小朋友“砸”得不亦乐乎时,我又设计了:“这么漂亮的一口大缸司马光为何要把它砸破?”来引出故事的原因,指导学生读出别的小朋友焦急,慌张的语气,让他们进行合理的想象,别的.小朋友会怎样叫喊,学一学,喊一喊。体会想象当时玩耍的小朋友着急的心情,动作忙乱的情景。我让学生讨论:这些表现对解决问题有用吗?得出结论:哭一点也没用,喊比哭好,但周围没有人在的话也没用,跑去找大人需要一定的时间,即使有人来也怕晚了,总之,都不是可行之法。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看图后再仔细读第五自然段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司马光遇到这件事是如何做的,与别的小朋友的区别,从而使学生感受司马光的聪明。在感知司马光的表现之后,我让学生发散想像:假如当时你在场,会想什么办法来救人?学生有的说:“把水缸扳倒过来, 让水流出来,让小朋友爬出来。”有的说:“伸手去拉,把小朋友给拉出来。”我让学生讨论这两种方法是否可行,得出结论:都不如司马光的办法好。从而使学生再次感受司马光的聪明。在教到课文结尾处,我让学生发散想像:“假如你是那个落水小朋友,脱险后会对司马光说些什么?”学生首先想到的是说些感谢之类的话,我再问:“假如你是边上的小朋友之一,看到司马光救出了小伙伴,肯定很高兴,那会对司马光说些什么?”学生这是就会想到说些夸奖之类的话,我再发问:“假如你是那个落水小朋友的父母,知道是司马光救出了自己的孩子,会对司马光说些什么?”学生就会说出一些感谢兼夸奖的话。这样层层深入,就再次深化了文章的中心,达到了文以载道的教学目的。

  最后通过朗读来感悟到遇到困难时,切忌慌张,沉着机智才能想出好办法。在教学中我把朗读始终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重点句、段,要让学生多读,在读中反复体会。

  教学过程

  一、揭题走近人物

  1.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新朋友,他是谁呢?(板书课题,并从中认识生字“司”)跟新朋友打打招呼,亲切地叫叫他的名字。

  2.光知道名字还不行,我们还是听听司马光的自我介绍吧!放录音:小朋友们好,我是古时候的宋朝人,姓司马,名光,比你们早出生好几百年呢!

  (1) 听了他的自我介绍,你知道了什么?(相机指导了解复姓,理解“古时候”当学生说司马光姓“司马”时,随机问:那你们姓什么?你呢?他呢?大家都是一个字的姓,而司马光他是两个字的姓叫复姓。你还知道哪些复姓?教师补充几个如:皇甫、使徒、东方、欧阳。让学生认读。)

  (2)小朋友们听得真仔细,今天所学的课文就是写司马光小时候的故事,打开书找找课文哪句话也是介绍司马光的。(出示第一段读一读)

  (3)对司马光你还想知道些什么?(鼓励质疑,梳理问题)

  3.司马光生活在古代,他不能来和我们见面,如果我们想要认识他,和他交上朋友,可以从读懂课文开始。

  二、初读观察人物

  刚才,老师发现大家在读第一段时,小眼睛忍不住看书上的插图,这样吧,老师把这个故事读一读,大家可边看图边听老师讲故事。不过,老师讲完了,要考考你们听的能力。

  1.教师范读。

  2.大家听得那么认真,那么你知道故事主要讲谁?(学生回答)

  3.插图中,哪个孩子是司马光?你是怎么知道的?

  4.小节:这是一个益智小故事,让我们来读懂它好吗?

  5.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遇到生字多读几遍,读到自己满意为止。

  6.同桌交流会认的生字,挑自己喜欢的自然段相互读读评评。

  7、快速再读一遍课文,边读边在每个自然段前标上序号。

  三、朗读感悟人物

  1.我们已经读了几遍课文,应该逐渐开始认识司马光小朋友了。说说课文里司马光做了什么事?(先同桌小声交流,再全班交流)

  △和同伴玩:出示:有一回,他跟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

  △ 砸缸救人(重点):出示第五自然段

  △ 司马光没有慌,他举起一块石头,使劲砸那口缸,几下子就把缸砸破了。

  (1)自己读读,根据句子的意思你会做做动作吗?

  (2)讨论:你学着司马光做了什么动作?(询问了解学情)

  (3)情景感悟:请一学生上台做做。

  ①你做这样的动作想说“砸”是什么意思?其余学生再作补充。

  ②通过朗读体会,让学生提建议怎样把砸这个动作做得再好些。(如要举双手,要对准了,要用力等)愿意做的站起来做一做。

  (4)这么漂亮的一口缸司马光这样用力把它砸破,想干什么?(想砸缸──想救人)

  ①引入学习第3自然段,得出结论:这时候不救人,一件危险的事就要发生了。

  ②指导读出担心、焦急的语气。

  (5)司马光举起石头砸缸时,心里怎么样?对照别的小朋友的表现,说说怎样做是“慌”了?

  ①结合学习第4自然段,指导读好第四自然段,了解哭的、叫的、喊的、跑的都是慌的表现。

  ②想象一下,他们慌张的时候会一边哭一边喊些什么?(快来人啊!救命啊!有人掉进水缸里了!)

  ③学着喊一喊,感受事情的紧急。再读一读第四自然段,读出小朋友慌张的样子来。小组讨论:这些表现能解决问题吗?

  (6)继续探寻司马光心理,他不喊不叫不慌,砸缸之前在想什么呢?

  (7)小结:原来砸缸不是目的,救人才是目的。司马光的这口缸砸得好!

  (8)了解结果,引读第6自然段。

  (9)学着司马光的样子,把他遇事不慌、奋力救人的心情和样子读出来。

  2.假如当时你也在场,你会怎样想,怎样做?(引导动脑筋想办法,求异思维)

  假如你是得救的小朋友,你会怎么说?假如你是边上的小朋友,你会对司马光说些什么?

  假如你是落水小朋友的父母,会对司马光说些什么?

  4.从司马光砸缸救人这件事上,你觉得他是怎样一个小朋友?想对他说什么话?

  (把“会想办法”、“聪明”、“勇敢”等星送给他。)

  5.让我们有感情地来读一读课文,感受司马光的沉着勇敢。

  四、延伸走进人物,教师讲解总结

  由于司马光从小爱动脑筋,会想办法,所以后来他成了宋朝一位非常有名的人,几百年后我们也一直记得他。课后你们再去找一些有关司马光的故事读读,你会更加了解司马光。

  五、指导写字:

  《司马光》教学设计 篇11

  [教学目标]

  1.通过多种朗读形式,把课文读准、读通,读出停顿和节奏,并尝试背诵。

  2.通过借助注释、结合插图等方法,理解课文内容,感悟司马光的机智勇敢,沉着冷静。

  3.感受文言文的特点,培养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古今对比揭示课题

  (一)出示图画,引出课题。

  1.出示司马光砸缸图片。提问:看到这幅图,你想到了哪个故事?(司马光砸缸)读过这个故事的同学请举手。

  2.出示现代文《司马光》:你们以前看到的司马光的故事可能是这样的。

  3.出示古文《司马光》:但在六百多年前,司马光的故事却是这样的。引出课题。

  4.一起写课题。(教师板书课题,学生书空)

  司马光姓什么?名什么?像这样由两个汉字组成的姓,叫做复姓。你能说出几个这样的复姓吗?其实咱们早在一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姓氏歌》里就曾经接触过复姓,一起读一读。(PPT出示《姓氏歌》)

  (二)感受文言文语言特点。

  1.第一次看到这篇课文,你觉得它和我们以前学的课文有什么不一样?

  (预设:字数少、句子短、语言不同)

  2.揭示文体。

  像这样,用几十个字就能表达几百字甚至上千字的意思的语言,称为“文言”。用这样的语言组成的文章,叫做“文言文”,也叫古文。这个故事最早被收录在《宋史司马光传》里。

  二、初读文言文

  (一)教师范读课文。

  (二)学生自由读文。

  (三)字音指导:“瓮”和“迸”。

  1.引导学生借助注释,理解“瓮”和“迸”。

  2.把这两个字放进句子里面,再读一读。

  (四)借助停顿符号,同桌练读,读出节奏。

  读文言文,不仅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还得读出文言文特有的`节奏。请同学们借助停顿符号,跟同桌一起练一练,看看怎样才能把这篇小古文读的更好听,更有节奏和韵味。

  (五)配乐全班读。

  (一)图文对照。

  1.出示三幅图片,请学生把这三幅画的内容跟课文中句子对应起来,并拿出学习单连一连。

  2.指名反馈。

  (二)学习课文第一句。

  1.用课文中的句子回答,这个故事是怎么发生的?(“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2.这个“戏”字是什么意思?你是怎么读懂的?(组词、看图片)(板贴“戏”)

  3.“群儿戏于庭”是什么意思?(一群孩子在庭院里玩耍)

  (1)我们平时说“谁在什么地方玩耍”,古人却偏偏说“谁玩耍在什么地方”,这也是文言文的一个语言特点。

  (2)一群孩子在庭院里玩耍,是“群儿戏于庭”,一群孩子在公园里玩耍是?(群儿戏于园)

  一群小鸟在树林里玩耍是?(群鸟戏于林)

  4.一群孩子在庭院里玩耍,本来应该是很开心的,可是忽然发生了一件什么事?(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5.生字教学“登”。

  (1)出示“登”的古体字,根据字形理解字义。

  (2)“登”字书写指导。

  板贴“登”,教师师范书写,并强调书写要点,然后让学生在学习单上写两个。

  6.有孩子掉进了水缸中,现在的情况是怎样的?(危险,危急)

  7.从哪个字看出现在情况“很危险”?(没,贴板书“没”)

  8.怎么读出这种危急的感觉?

  (一)刚才读的这一句,其实就是这个故事的起因。(板贴:起因)

  (二)用课文中的句子回答,这个故事的经过是怎样的?(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

  1.这两句话,一句说的是面对如此危急的情况时其他小朋友的表现,还有一句说的是司马光的表现。你能分清楚吗?

  2.其他小朋友都吓坏了,他们可能会做什么?(一儿呼救、一儿大哭、一儿受惊,呆若木鸡)

  3.司马光有没有一同“弃去”?

  4.采访一下司马光:“你何不呼救?何不弃去?”(指名作答)

  结论:真是一个冷静、镇定的司马光,原来你早已经想到救人的办法了。

  5.想到办法以后,司马光一连用了三个动作,请把它们找出来。(板贴:经过、持、击、破)

  6.一边做动作一边读读这句话。(边做动作边读“光持石击瓮破之”,读出一气呵成的感觉)

  7.最后把什么砸破了?(水瓮)

  “破之”的“之”,就是指水瓮。

  (三)学习课文最后一句。

  这个故事最后怎么样了?

  水迸,水流出来了,那个孩子得救了。这就是故事的结果。(板贴:迸、活)

  (一)再读课文

  再把这个文言文故事连起来读一读。齐读课文。

  (二)讲述故事

  谁能把它当成故事来讲一讲?可以借助注释,也可以借助图片。(指名反馈)

  (三)尝试背诵课文

  1.填空式背诵。

  2.借助板书背诵。

  3.配乐背诵。

  1.今天我们学习了文言文故事《司马光》,你觉得司马光是一个怎么样的孩子?(冷静、镇定、勇敢、机智)

  2.我们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群英荟萃。历史上还有很多像司马光这样聪明的孩子。老师还要给大家介绍一位,他就是“灌水”取球的文彦博。

  这也是一篇文言故事,可以运用我们今天学习到的文言文学习方法细细品读。

  《司马光》教学设计 篇12

  【教材简析】

  本课讲的是司马光小时候的故事。他和几个小伙伴在花园里玩,一个小伙伴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遇到这样的突发情况,司马光急中生智,举起大石头,砸破水缸,小伙伴得救了。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朗读课文,我们能体会到:遇到困难时,切忌慌张,沉着机智才会想出好办法。

  【导学目标】

  1、认识“司、假”等13个生字。会写“别、到”等6个生字。

  2、课文插图中仔细观察人物的表情、动作、神态。

  【能力素养点】

  1、理解课文的内容,感悟到遇到困难时,切忌慌张,沉着机智才能想出好办法。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背诵课文,体会司马光勇敢、机智的品质。

  【导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

  2、认识本课的生字、新词。

  3、学会观察书中插图中人物的动作、表情、神态。

  【导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了解人物:

  1、导言:同学们,在距今九百年前,也就是在我国北宋时期有一位历史学家,他就是司马光,这篇讲述的就是司马光小时候的事。

  2、哪个同学对司马光有了解呢?请你说一说。

  二、借助图画,初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

  1、请你轻声读读课文,边读边标画出本课的生、新词。

  2、出示本课的生字卡片,请同学们认读。

  红色卡片:(会认的字)

  黄色卡片:(会写的字)

  3、指导学生看图。

  ⑴通过初读课文,看看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这个地方有什么?图上有个个小朋友?他们在干什么?知道哪个孩子是司马光?

  ⑵学生简述画面的内容。

  三、细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指名读文,说说全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2、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⑴指名读,读了这段,你读懂了什么?

  ⑵“古时候”是指什么时候?

  3、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⑴指名读,深入地思考:你读懂了什么?

  ⑵再次看图,假山和水缸在什么位置?请你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⑶结合书上的内容和图上的画面,请你说说:这是一口什么样的水缸?

  ⑷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读这段文字,把你感受最深的句子读给你的同桌听一听。

  4、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⑴自由读这段,思考:正当孩子们玩得高兴时,发生了什么事情呢?“不小心”是什么意思?

  ⑵展开想像:这个小朋友掉进水缸里,小伙伴们的心情怎样?情你细想想,把自己当作其中的一个人物,说说此时此刻,你的心情如何?

  ⑶为什么着急呢?掉进缸里的小孩子面临着什么危险呢?

  ⑷用着急的心情练读。

  ⑸小组内练读后,全班交流。

  ⑹在这么危险的情况下,小司马光是怎么做的?请你默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5、学习课文第上自然段。

  ⑴思考:小朋友们为什么这么惊慌?

  ⑵练习朗读,读出惊慌,害怕的语气。

  ⑶小组内练读。

  ⑷个别学生展示读。其他们学进行评价。

  ⑸在这万分紧急的情况下,一个小朋友去叫大人,大人来了能不能救出孩子呢?他的方法好吗?小组讨论。

  ⑹司马光是怎么做的'呢?

  6、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⑴自由读第五自然段,思考:司马光的表现与其他人一们吗?为什么?

  ⑵试着做司光砸自由缸的动作。说说:谁表演得好?为什么好?练习朗读,读出自己的体会。

  ⑶讨论司马光的做法好在哪。

  ⑷小组讨论:司马光是个什么样的孩子呢?

  ⑸再读这一段,思考“花园里为什么要一口大缸呢?有什么用?

  ⑹这口缸有它的自身价值,可是却被司马光砸碎了,耸不怕大人批评他吗?

  ⑺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读这一段。

  7、学习课文第六自然段。

  ⑴自己读读这段。思考: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这段?

  ⑵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一读。

  四、发散思维训练:

  还有别的方法救出小孩吗?

  五、总结全文:

  读完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呢?遇到紧急情况时应如何去做呢?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课文:

  1、练习背诵课文。

  2、同学们相互评议。

  二、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练习书写:

  1、学习生字“我会认”

  2、合作学习:讨论如何记住本课的生字、新词?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吗?

  3、学生交流学习。

  4、汇报学习体会。

  5、学生反复认读生字。做游戏。

  3、学习“我会写”,指导书写本课的生字。

  ⑴出示生字卡片,学习“我会认”

  ⑵仔细观察本课在写的生字,说出规律:均为左右结构的字。

  ⑶指导书写“别、到”两个字,这两个字都是左右结构的字。

  ⑷学生仿写、描红,教师相机指导。

  ⑸教师进行评价,并及时鼓励。

  三、课堂练习:

  1、比一比,再组词。

  救()劲()司()

  球()径()同()

  2、扩词。

  司()()假()()

  使()()别()()

  四、课堂总结:

  《司马光》教学设计 篇13

  一、教学目标

  1.读好停顿,背诵课文。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故事,体会人物品质。

  3.掌握学习小古文的方法。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请同学们默读单元导语,看看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什么?(美好的品质)

  过渡:同学们,我来说一段话,考考你能不能听懂,好吗?(吾姓为刘,乃河北人士。爱静亦爱动,运动、音乐、阅读皆为所好。)这就是古时候人们写文交流的方式,叫古文。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这样的文章,跟老师数空写课题。(可相机讲解“司”的写法:半包围的字不要包得太严,“一”和“口”向左稍稍露出)

  (二)活动一:读停顿。

  1.试读:学习古文最重要的就是先要把停顿读好,请大家借助拼音读一读这篇小古文,读准字音,试着读出停顿。

  2.过渡:同学们都读完了,来,读给大家听听。(出示课文停顿,再次练习,熟练掌握停顿)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三)活动二:读理解。

  1.过渡:这篇小古文你能读懂吗?每句话是什么意思呢?请大家借助文后的注释或者猜读,同桌合作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2.全班交流,预设句子:

  (1)足跌没水中(“没”的意思是什么?怎么“没水中”的?)

  (2)瓮(图片区分“瓮”与“缸”,知道“收口为‘瓮’,敞口为‘缸’)

  (3)儿得活(什么叫“得活”?用哪个词更合适?“得救”)

  3.再次自主练习讲故事,全班展示。

  4.原文、译文对照,从字数上感受古文的“言简意丰。”

  一群小孩儿在庭院里玩游戏,其中一个小孩儿登到大瓮上面,不小心跌了进去,就要被淹没了。其他的小孩儿都吓得扔下他跑了。这时,只见司马光从地上拿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瓮砸去。只听“哗啦”一声,水瓮破了,里面的水流出来了,小伙伴得救了。

  (四)活动三:背诵课文,议品质。(这篇小古文大家都读懂了,那你觉得司马光是个怎样的`孩子呢?说说理由。)

  群儿(),一儿(),足跌(),众(),光()

  破之,水迸,儿()。

  (填空试背诵,去掉辅助背诵)

  预设:他机智,危机时刻想到了最好的解救办法;他仁义,没有弃伙伴而去;

  他勇敢,敢想敢做等。

  (五)总结本课学法:本节课我们就是用这样“一读停顿,二读理解,三读思考”的方法读懂了这篇小古文,感受到了司马光的美好品质。

  (六)整合阅读《人与自然》第59页《司马光》。

  1.过渡:司马光小小的年纪,为什么会有这样让人敬佩和赞叹的仁义和智慧?让我们从另一篇小古文中去寻找答案。

  2.出示学习要求:用同样的方法学习这篇小古文,说说司马光为什么具有这些优秀品质?

  过渡:下面,请同学们们用本节课学到的方法:一读停顿,二读理解,三读思考,学习这篇小古文,思考:小小年纪的司马光为什么具有这些优秀品质?

  3.全班交流。(司马光具有这些美好品质是因为他博览群书、勤奋好学,他的仁义、勇和智慧是从书中而来。)

  结语:最后,送给同学们一句话,(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具。)请大家把这句话记在心里,希望同学们像司马光一样做一个仁义、智慧、勇敢的人。(齐诵结束)。

  《司马光》教学设计 篇14

  教学目标:

  1.多种形式朗读,把课文读准、读通,读出停顿和节奏,尝试背诵。

  2.通过借助注释、结合插图等方法理解字词意思,理解这篇文言文的内容,感悟司马光的机智勇敢,沉着冷静。

  3.通过观看微课,反复朗读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有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教学重点:

  反复朗读,读准、读通,读出停顿和节奏,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初步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了解文言文的基本特点。

  教学过程:

  第一板块:初读,感知文本特点

  1.同学们,你知道吗?在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长河里,有一些少年,他们智慧的光芒点亮了我们的童年,想认识他们吗?逐次出示图片,学生说出故事。(课件出示——图1:孔融让梨;图2彦博灌水取球;图3曹冲称象;图4司马光破瓮救友。)

  2.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谁?生说。(板书:司马光)司马是姓,光是名。亲切地叫一叫。大声喊喊他。生读课题。像这样由两个字组成的姓,你还知道吗?生说。听说过“司马光砸缸”这个故事吗,哪位同学来给我们讲讲。

  3.如果把刚才同学讲的原原本本写下来,就是白话文。那你知道古人是怎么描述这个故事的吗?翻开课本102页,自己大声地读一读。

  4.读过了吗?和平时的.课文有什么不同?生自由说。

  5.师小结:你们发现得真好,这是古人写的文章,我们把它叫做——文言文(板书:文言文)。那什么是文言文呢?让我们简单了解下。生观看微课视频,初步了解文言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小学阶段的第一篇文言文——齐读课题。

  第二板块:细读,把握停顿节奏

  1.朗读生字。小老师带读。“瓮”字的读音强调,“瓮”长什么样子?图片出示瓮和缸,让学生来猜,说出理由。(板书:插图)补充和瓮有关的成语:请君入瓮,瓮中之鳖。

  2.一读,意在正音。

  要求:两分钟时间,用自己的速度,朗读课文,能读几遍就读几遍。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自由读。指名读。师相机引导正音。

  3.二读,重在停顿。

  引言:读古文讲究“断句”。我们知道原来古文是没有标点的,课文为了大家学习方便,加上了标点。有标点的地方当然要停顿,但一些句子中,根据它的意思,没有标点的地方需要拖个长音。这样读,你自己比较好理解,听的人也容易听懂。请大家拿出笔来,听老师读一遍,注意听我读到哪里没有标点却拖长了字音,你就在哪里画一条斜线。(板书画斜线“/”)为了便于大家听和画,我读的慢一点,拖音也放长一些,明白吗?师范读。指名读。

  课件出示: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生校对修正。

  按照这样的停顿方法,自己再试着读一读课文,要求:不但要读正确,更要注意句子的停顿。男女生读。

  2.三读,贵在节奏。

  古人读书讲究吟咏,读得入情后还要摇头晃脑,甚至身子也跟着节奏晃动。(师示范)读出滋味来的人都是这样,你们也试一试,看看能读出滋味来吗?

  自由读。齐读。

  第三板块:品读,理解文本含义

  1.课文读通读顺了,那你是否读懂了呢?我来考考大家?出示电子课文。

  老师刚才读了课文内容,发现没有司马光这个名字啊?(生说)光就是司马光,你是怎么知道的。(生说,师板书:注释)这是学习文言文的好方法,借助注释,我们还理解了这些字的意思。(课件出示注释)

  文中就只有司马光一个孩子吗?还有哪些人,用横线划一划。(群儿、一儿、众、儿)生说,并理解意思。

  这些孩子在干什么?请用笔圈出文中人物的动作。(戏、登、跌、去、持、破)指名说。师圈画。

  2.品读句一: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戏”是什么意思?生说。

  一群孩子在庭院里嬉戏、玩耍,用古文来写就是——群儿戏于庭。那么,如果一群孩子在园中玩耍呢?就叫——(群儿戏于园),在树林中嬉戏呢?叫——(戏于林),在池塘里嬉戏呢?原来,这“戏于什么地方”就是在什么地方嬉戏、玩耍!一群孩子在庭院里嬉戏、玩耍,玩得多开心哪!读——群儿戏于庭。

  “足跌没水中”,一不小心,脚下一滑,“呯——”地一声,掉进了瓮中,水很深,一下没过了头顶!这一切发生得太快了,一眨眼的工夫哪!所以,“跌没/水中”你不妨读得快、急。

  3.品读句二: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猜猜看这一句大致是什么意思?生说。当看见有人掉进瓮中,其他的小孩有怎样的反应?能想象一下他们当时的样子吗?有的孩子……有的孩子……还有的孩子……小朋友们,让我们穿越时空,也来当一回古人,把刚才的话用简短的文字说一说。试着用“众皆弃去,一儿XX,一儿XX……”的句式说一说。(一儿呼救,一儿大叫,一儿惊走,一儿狂叫,一儿大哭……)

  当小伙伴们惊慌失措的时候,司马光在干什么?生说。这“持石击瓮”要读得迅速有力,才能显得司马光做事果断、利落!“破之”呢?你就长舒一口气吧,紧张的气氛一扫而光,所以读地慢些——破——之——,结局皆大欢喜,所以要缓,语气上扬,儿——得活——。

  4.师生合作带着语气读课文。

  5.从司马光破瓮救友这件事上,你觉得司马光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指名说。生说师板书。

  6.司马光真了不起,想记住这个故事吗?自己先试着背一背。生自由背诵。填空形式集体尝试背诵。

  小结延伸

  小结: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了《司马光》这篇课文,从司马光破瓮救友这个故事中,我们看出司马光小时候是一个机智勇敢、沉着冷静的孩子;我们还第一次学习了文言文,初步了解了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可以借助注释、插图,碰到难句反复多读几遍。

  延伸:还记得以前学过的《曹冲称象》的故事吗?老师这儿有一篇用文言文写的《曹冲称象》,想不想读一读?(下发课外阅读:文言文的《曹冲称象》)喜欢的话课后去读一读吧!

  板书设计

  司马光文言文

  机智勇敢插图

  冷静沉着注释

【《司马光》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司马光》教学设计06-05

司马光教学设计07-12

《司马光》教学设计06-17

《司马光》教学设计[集合]04-06

《司马光》教学设计优秀06-12

《司马光》教学设计优秀【优选】11-14

(必备)《司马光》教学设计14篇07-05

《司马光》教学设计15篇[集合]11-30

(推荐)《司马光》教学设计15篇04-06

《司马光》优质课教学设计(通用10篇)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