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设计通用[15篇]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语文教学设计

时间:2024-06-29 09:16:36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语文教学设计通用[15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教学设计通用[15篇]

语文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内容,感悟古今不同内涵。

  2、反复诵读,品味文章语言,感受孟子酣畅淋漓、灵活而丰富多彩的论辩艺术。

  3、掌握文言词汇,加强基础积累。

  课前准备

  1、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孟子生平。

  2、根据预习导学,自主释疑。

  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播放《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视频,从历史画面中我们可以看出,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以摧枯拉朽、排山倒海的气势于四日内成功横渡长江,取得了解放战争中决定性的胜利。这一震撼人心的壮举再次证明了人心向背在战争胜负与治国成败中的决定性作用,这正应了亚圣孟子所阐述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观点。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孟子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篇经典美文。

  二、简介作者

  (幻灯片展示有关孟子生平的填空题)

  孟子是儒学大家,名轲,字子舆,邹(现山东邹县)人,战国时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他是儒家思想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孔子,后世常以“孔孟”并称。与弟子著有《孟子》一书,该书长于言辞,其文气势磅礴,论证严密,富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对后来散文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三、明确学习目标

  本文是一篇精悍短小的文言议论文,本节课我们打算完成以下任务。(幻灯片投影展示学习目标)

  1、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2、学习文章逐层深入的论证方法,领悟文章思想内容,继承传统文化之精华。

  3、品味文章语言,感受孟子酣畅淋漓、灵活而丰富多彩的论辩艺术。

  四、整体感知,诵读训练

  (此环节以学生自学为主)

  1、教师配乐示范读课文,在教师示范读课文的过程中,要求学生画出课文中自认为重要的字词,并听清楚教师朗读时的语气、语调、停顿、节奏等。

  (多媒体配乐示范读课文)

  2、学生展示所画字词,并讲解画那些字词的理由,同时其他同学注意做好标记。

  3、学生尝试模拟教师,根据自己的理解来吟哦讽诵课文,朗读时要求注意以下问题:读准字音、把握好节奏、尝试读出气势并能结合书下注解大致贯通理解文句的意思。

  4、学生展示朗读(多媒体配乐),并请同学加以评点。

  5、教师归纳以后,师生共同吟哦讽诵课文,注意朗读节奏与气势。

  五、深入文本,品读赏析

  (此环节重在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内容,教师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理解、把握课文)

  第一步:合作探究、疑难字词释义。(多媒体展示疑难字词句)

  目前仍在使用的相关成语或词语。(教师注意点:学生对“兵”的古义可能出现疑问,《说文解字》中说,“兵”,械也,“械”器之总名。可以借助“兵”的篆体字来加深理解,成语中作兵器讲的词:兵不血刃、短兵相接)d、能够理解“之”的意思,并要求能够指出文中其他“之”的用法。(例如:①作“的”讲,“三里之城,七里之郭”,与“域民不以封疆之界”;②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例如“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e、找出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畔”同“叛”,背叛)

  第二步:探究文章主旨,赏析论证艺术。

  孟子长于辩论,其文逻辑严密,言辞犀锐,气势磅礴,领略其文采,需注意思考以下问题:

  (1)本文就战争问题展开论述,战争中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你是如何看出来的?孟子关于战争胜负的观点是什么?

  (明确:战争的要素是“天时”、“地利”、“人和”;孟子所持的观点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2)孟子是如何论证自己的观点的呢?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明确:逐层深入论证,用了举例论证的手法。论述“天时不如地利”,从攻方的角度加以论证,论述“地利不如人和”从守方的角度加以论证)

  (3)孟子写作此文的目的,仅仅是为了论述战争的胜败要素吗?更深层次的目的是什么呢?

  (明确:不是!作者更主要的目的是为了劝诫当时的统治者在治国的过程当中认识到“人和”的重要,认识到“得人心者得天下”的道理。论述范围由战争而扩大到治国)

  (4)学生四人一组合作研讨第四小节,探讨孟子是如何深入论述其深层次目的.并得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一论断的;“道”具体指的是什么?

  (明确:从反面论证,运用正反对比论证的手法来强调“得道”的重要。“道”指的是施行仁政,重视人民的生存权利,争取人心;也就是要求君主以仁爱之心,来改善人民的生活,提高百姓的道德与文化水平,以便争取民心,作为富国强兵的基础)

  (5)小结归纳:通过学习,我们共同探讨了课文,明确了中心论点,学习了孟子逐层深入论证的方法,懂得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深刻内涵。

  第三步:吟哦讽诵,积累经典。(此环节重在诵读欣赏,及时巩固,加强积累)

  六、归纳总结

  同学们,通过短暂的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初步领略了孟子文章气势磅礴、逻辑严密的风采,而且对“和”这一传统文化精华有了新的感悟,“和”的思想内容随着社会发展不断丰富,现在“和”包括了和谐、和睦、和平、祥和、和善与中和等含义,蕴涵着和以处众、和衷共济、政通人和、内和外顺等深刻的处世哲学和人生理念。这种思想对处理国际关系、人与人之间关系、商业关系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幻灯片展示“和”的新意)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能够多多汲取民族的智慧与精华,早日成才。最后让我们一起来高声讽诵全文吧!(师生共同讽诵全篇)

  教学反思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是一篇文质兼美的经典之作,鉴于是诵读欣赏篇目,在设计教案时,注重在读中理解,在读中品味,在读中感悟;在备课中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同时,以诵读为主线,采用合作探究的方式,采取诵读、点拨、讨论、质疑等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整节课的教学实施过程由几个板块内容构成:第一板块“整体感知,诵读训练”;第二板块“深入文本,品读赏析”,具体又分合作探究、疑难字词释义,探究文章主旨、赏析论证艺术,吟哦讽诵、积累经典;第三板块“古为今用,拓展迁移”,设计一道开放性思考题谈谈“和”的新意,力争让学生学会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和运用现代观念的角度来理解和评价文章内容,注重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培养学生主动阅读文言经典的兴趣;增强学生对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吸取民族智慧;丰富学生传统文化积累,积淀传统文化底蕴,应当成为所有教师在教授经典文言文时的终极追求。

语文教学设计2

  一、学习“我的发现”

  1、板书:我的发现。

  (学生读一读)

  2、观察图画,引导发现:

  图上画的是什么?这些事物之间有什么联系?

  根据提示,学生想象。请你把伙伴泡泡里的话补充完整(我发现燕子的尾巴像剪刀)。还能换一种说法吗?

  (剪刀像燕子的尾巴)

  3、联系经验,拓展交流。在日常生活中你还发现哪些事物之间非常相似?学生大胆想象,自由表达。

  (如眉毛像弯弯的月牙儿,河水像一面镜子等)

  二、完成“日积月累”

  1、读读认认:

  ⑴读:读读下面的字词,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都是用熟字加偏旁组成的新字)

  ⑵记:你是怎么记住这些字的?

  学生交流识字方法。

  ⑶说:给每组的两个字分别组词,然后再用喜欢的.词语说一句或几句话。

  2、读读背背:

  ⑴教师示范对联的读法,学生感悟吟诵的语气。

  (注意读的节奏稍慢,上联和下联节奏要相同,以显示其对应关系。上联一般要吟诵得低缓一些,下联一般要吟诵得高而平。如,杨柳绿千里,春风暖万家。)

  学生模仿读、对读、齐读、想象读。

  ⑵指导背诵。

  学生用适合自己的方法背诵对联。

  ⑶展示。

  学生互相交流课外搜集的描写春天的诗句。

  3、我会说:

  ⑴指导说说:

  读读横红后面的词语,说说横线上应该填上什么。

  ⑵教师要启发学生说出不同的词语,只要搭配准确就要给予鼓励和表扬。同时还可以让学生从学过的课文中找出一些这样的短语,读读写写。

  在组内说自己填的内容,其他同学评评。

  三、展示台

  1、教师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展示学习成果:

  可以是搜集描写春天的词句;是展示有关春天内容的书法作品;还可以唱唱有关春天的歌曲,创编赞美春天的舞蹈,画一幅春天的图画。

  2、教师巡视、指导:

  小组内交流,大家互相分享学习的收获。

  3、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评价,评选“最佳创意”奖和“最佳期才艺”奖。

  四、教学效果测评

  1、个别指导,进一步保证每个学生知识积累落实。

  2、“开火车”认读词语。

  3、小组里抽背春联。

  (点评、表扬)

  五、拓展性学习

  展示自己搜集的春联。

语文教学设计3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有写日记的兴趣,并按照日记的格式,开始学写日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懂得应该关心有困难的人,增强团结互助的意识。

  二、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培养写日记的兴趣,能按格式写日记。

  教学难点:写作上的难点:培养写日记的兴趣

  情感上的共识:通过学文,懂得了助人为乐献爱心的道理。

  三、教学策略与手段

  教学策略: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教师适时引导点拔。

  教学手段:多媒体

  四、课前准备

  多媒体、日记本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读词语(齐读、学生带读)

  2、复习日记的格式。

  二、学习课文

  (一)学习第一则日记

  1、指名读每个自然段,其他学生带着问题思考:

  ①“我的节日)是什么节日?

  ②我做了一个什么梦?

  ③看到妈妈的礼物后,我的心情有什么变化?

  2、汇报交流:

  ①出示课文“昨天晚上……眼光。”(女同学读)

  过渡:是呀,多好的梦呀,她梦想着“穿上白纱裙”(板书)心想妈妈“一定”给她买,可真买了吗?看插图。

  ②出示插图:小女孩的表情是怎么样的`?(板书:不高兴)为什么?(妈妈没给她买)从哪里看出?

  ③出示句子:“妈妈明明……真小气!”读出不高兴的语气(可指名读、分组读、男,女读)

  ④小女孩为什么怪妈妈小气?你认为妈妈小气吗?为什么?(妈妈买了两条粉红色的布料连衣裙,两个红书包,两套《少年儿童百科全书》。)

  (二)学习第二则日记

  过渡:后来发生了什么事让小女孩理解了妈妈?她自己也变得快乐无比呢?我们分小组来学习第二则日记。

  1、出示问题分小组自由讨论学习

  2、汇报交流:(指名回答)

  ①妈妈其实是个怎么样的人?“我”还生妈妈的气吗?你想对妈妈说什么?

  ②阿英是个怎么样的姑娘?

  3、过渡:所以“我”明白了妈妈,从哪里知道呢?出示第七自然段。请男同学读第二个梦。

  4、你觉得小女孩的心情怎么样?出示插图,为什么?(板书:高兴)

  5、后来“我”为什么又没让妈妈买裙子?(是想让妈妈省钱买书送给苗家小姑娘。板书:省钱买书)

  6、是呀,小姑娘终于明白妈妈是个大方的人,懂得了助人为乐献爱心的道理(板书:助人为乐献爱心)

  三、总结:同学们,在我们的身边,在我们的国家还有许多需要帮助的人,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人间永远是春天。

  四、拓展学习

  1、写日记,出示要点。

  2、学生练笔

  3、展示评改。

  五、板书:

  24 日记两则

  日记 梦想 心情

  第一则: 穿上白纱裙 不高兴

  助人为乐献爱心

  第二则: 省钱买书 高兴

语文教学设计4

  一、教学课题

  本组课文围绕“人间真情”这一专题,引导学生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的感情,体会到人与人相互关爱,生命才更有意义,人生才更幸福。选编本课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体会到其中的人性美,二是学习作者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美、感受美。

  二、教材分析

  《搭石》是人教版语文第七册第六组第21课,该组主题是“人间真情”,目的一是让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体会到其中的人性美,二是学习作者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美、感受美。作者紧紧围绕“搭石,构成了家乡一道美丽的风景”这一中心句,选用了“摆放搭石、调整搭石、集体过搭石、对面过搭石、老少过搭石”五个场景来表现家乡人默默无闻、无私奉献、文明礼让、尊老爱幼的精神品质。

  三、设计思路

  1.整体感知,走近搭石感受美 本课的教学设计从整体入手,首先让学生整体阅读,初步感知搭石构成了家乡一道独特的风景。

  2.自主学习,走上搭石寻找美 通过学生的自主批画,引导学生找出表现搭石美的语句,体会搭石带给人的美好画面。

  3.多种方法,亲近搭石升华美 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创设情境、想象画面、抓住重点词句等多种方法,在听说读写的有效训练中,体会文章内涵,升华美的情感。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山洪暴发、间隔、懒惰、俗语、平衡、清波漾漾、理所当然、联结”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1、运用抓住重点词句、边读边想象画面、创设情境、联系生活体验等方法,理解“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展现的情景,体会搭石中蕴含的美好情感。

  2、学习作者仔细观察,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表现美的写作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在学文的基础上,受到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精神的感染和熏陶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生字新词,读议理解课文内容。

  突破方法:让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从对“搭石”的描写中感悟乡亲们善良、友爱、互帮互助的美好品德。

  突破方法:抓住课文中对“搭石”的描写,感悟乡亲们善良、友爱、互帮互助的美好品德。

  六、教法与学法

  教法:读讲结合法。

  学法:读议结合法。

  七、教学准备

  学生:1、初读课文,知道课文大意。

  2、自学生字新词,读准字音,初知词义。

  3、标出自然段。

  老师:课文朗读录音

  八、课时安排

  二课时

  九、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初步理解课文;理清课文段落。

  学会本课生字词。

  (一)、谈话导入

  1、师:同学们,今天老师有一个问题想向你们求助,你们都愿意帮助我吧?

  (生:愿意)

  师:老师在回家的路上有一条很浅的小溪,每次我都要脱鞋挽裤才能过去,现在天气非常寒冷了,我每次都要忍受寒冷的水的'冲击,你们现在帮我想想怎么样才不用脱鞋挽裤也能通过呢?

  (引导学生说使用石头当桥来帮助教师,以此导入文章)

  2、那今天我们就去领略刘章爷爷家乡最美的地方——平凡而美丽的搭石。

  3、板书课题:21.《搭石》

  4、学生齐读课题。

  5、了解什么是搭石。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文,完成以下要求

  ①解决生字(标音、组词)划出文中的生字词语。

  ②划出不懂的句子,并和同桌相互讨论。

  2、教学生字

  谴qiǎn 惰duò 俗sú 协xié 序xù 绰chuò 伏fú

  3、注意的生字

  间 读音jiàn 俩 读音Liǎ

  暴 下部不是“水” 序 里面是“予”,不要写成“矛”

  4、自由读文,了解课文内容

  作者通介绍了家乡的小溪在汛期后,总有人摆石,为大家的出行提供方便及搭石时一道亮丽风景。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落

  1、文章可以分为几个部分,选择你喜欢的段落读一读,并说说讲了什么内容。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介绍什么是搭石。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乡亲们摆搭石。

  第三部分(第3~4自然段):乡亲们走搭石。

  第四部分(第5自然段):搭石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2、理解词语

  汛期:指江河水位定时性上涨时期。

  绾裤:把裤挽起来的意思。

  (四)、自由读文,感知搭石给作者的印象

  1、在作者眼中搭石给他的印象是什么?(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你眼中的风景是什么?作者通过哪些内容来说明家乡这道风景的?感知作者在表现结构上的特点。(总分结构)

  2、学习第1自然段,明白在没有搭石前人们是怎么做的?

  (如果没有溪里的石头,人们出工必须脱鞋绾裤,反复读出脱鞋绾裤)

  人们收工就必须——( )

  人们赶集就必须——( )

  人们访友就必须——( )

  一句话,人们来来往往,都必须——( )

  3、一次次的脱鞋绾裤,你们体会到了什么?

语文教学设计5

  一、调查的背景、目的

  学生分析、需求分析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定性或定量的分析结果不论是对课程设置、教学设计,还是对课堂决策都有着指导性作用。

  本次调查的直接目的是旨在了解大学新生的英语学习状况,包括他们的前期课程学习、英语学习元认知和目前的学习期望及需求。其根本目的是为了分析统计结果,提供定量数据,用科学的方法完善公共英语的课程设置、教学设计,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课堂决策。

  二、调查数据的收集与分析

  (一)调查数据的收集

  此次调查对象是08级新生,4个专业:应用电子、数控、计算机应用、韩语,8个班级,共计318人,其中计算机应用是对口单招班。收回问卷318份,全部有效。以下是此项调查的详细内容和分析报告。

  (二)调查数据的分析

  根据统计结果,我就有共性并具有探讨意义的23个问题,设计成4张汇总表格进行分析:1、高中期间英语学习状况(表1);2、英语学习动机(表2);3、英语学习信心(表3);4、英语教、学倾向(表4)。

  从表1中可以看出,我院大学新生主要毕业于县城及农村中学;高考英语成绩中等偏低,集中在60―79分分数段;大部分学生偶尔在多媒体教室上英语课,很少利用网络进行英语学习;高中期间大部分学生接受过听力训练,但很少口语训练。问题8表明大部分学生的英语主要依赖英语课堂。

  表2充分显示我院新生英语学习兴趣较高、动机明确。问到大学英语学习的具体目标时竟有62%的学生选择了通过国家四级,24%选择了通过国家六级。作为大专院校,一般只要求学生通过pretco-A,对于国家四、六级没有任何要求。可是问卷结果只有3%的学生把通过pretco-A作为自己大学英语学习的`目标。

  表2反映学生最迫切想提高的还是听说能力,尤其是说的能力(46%),因为这两项正是中学英语教学的弱点甚至盲点,而社会又急需能用英语与外界进行面对面直接交流的人才。

  从表3的数据看,我院新生整体对英语学习有信心。但有41%的学生认为英语学习的难点在于语法。一般认为,语法是英语学习中较容易的部分,而且在中学已基本学完,大学里不再专门安排课时学习语法。但数据表明事实并非如此。

  随着时代的发展、民主意识的增强,我们的课堂、师生关系也正悄然发生着变化。表5的统计结果证明,学生希望与教师建立平等的关系(33%),渴望与教师进行教学协商(66%),喜欢互动的课堂教学(51%)。问题20与21的统计结果和前面英语学习动机问卷中的问题12与13的结果不谋而合,再次证明学生十分重视口语能力的培养,45%的学生认为口语教学比书本教学更重要,57%的学生认为应专门安排口语课时。另外,值得关注的是22题的统计结果,73%的学生喜欢多媒体软件与教师讲授相结合的英语学习形式。

  三、讨论

  本次调查统计结果大多验证了教师的经验认识,但有些数据对学院现行的课程设置、教学设计提出了挑战,值得重视。

  第一,就目标而言,绝大部分学生选择了通过国家四、六级,只有3%的学生把通过省级统考作为自己大学英语学习的目标。这意味着我院的公共英语教学要吸引住学生,就应当或者说必须满足他们参加不同考试的要求。如果我们的教学仅仅是把课文内容上完,然后进行期中、期末考试,那就很可能导致学生失去对英语课的兴趣和参与热情。

  第二,就需求而言,问题12、13、20与21的统计结果都证明学生十分重视口语能力的培养。该结果表明将口语训练纳入教学计划是符合学生需求的。

  第三,就学习困难而言,相当的学生认为语法难、没学好。这意味着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困难,将语法教学适当地穿去。

  第四,就课堂教学而言,大多数学生倾向于与教师协商、互动的模式。这要求教师在进行课堂决策时,应充分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在教学设计前尽量和学生协商,教学后要根据学生的反馈作出及时的调整。

  第五,就学习形式而言,学生普遍反映喜欢多媒体软件与教师讲授相结合的英语学习形式。随着现代教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网络极大程度地拓展了英语教学的时间与空间。作为学院公共基础课程,建设英语教学的网络平台对促进学院国家示范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值得投资。

语文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发现并运用识字方法。

  2、积累词语,练习朗读,巩固生字。

  3、通过展示自己从电视上认识的汉字,培养学生通过各种途径自主识字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和运用两种识字方法。

  【教学难点】

  积累词语和句子。

  【用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想】

  “我的发现”要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可放手让学生去观察、讨论,鼓励学生发表个人见解。生字条中的六个生字,可在学生充分自学的基础上,检查认读和识记情况。“日积月累”中“我会读”要让学生反复读词语,读准音,还可让学生口头造句,巩固词语。“读读背背”首先要让学生自己读课文,如有不认识的字,可引导学生回忆,或向别人请教。最后,可用竞赛的方法,看谁先把短文背下来。“展示台”中可引导学生通过各种途径认字。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语文园地二”。

  二、我的发现

  1、有个小女孩发现了两种有趣的识字方法,你想知道是什么吗?

  ⑴ 课件出示小女孩的话:

  ① 自己练读。

  ② 齐读。

  ⑵ 动脑筋,找规律:

  课件出示第一组生字:

  ① 学生自主观察。

  ② 自主发表见解,集体归纳方法:

  减一减。

  ③ 运用归纳的方法自主识字:

  票、元、旦。

  ④ 用生字扩词巩固:

  课件出示第二组生字,用同样方法学习。

  ⑶ 检查生字认读:

  ① 齐读。

  ② 指名读

  ③ 开火车。

  ⑷ 我们学过得哪些字可以用加一加、减一减的方法认记?

  2、读读想想:

  ⑴ 课件出示词语,学生认读。

  ⑵ 这些词有一个共同点,你发现了吗?

  (都有一个张)

  ⑶ 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词中意思就不一样。引导学生理解各个词中“张”的意思:

  “张贴”、“东张西望”、“张开嘴巴”学生演示理解。

  “一张画”用实物讲解。

  “张爷爷”的“张”是人的姓。

  “开张”在句子中理解,如:某某饭店今天开张了。

  三、小结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二

  邮票 元月 元旦

  值钱 诗篇 遍地

  〖教学后记〗

  本节课学生能够通过自己观察找出认字规律,并能举出不少用加一加、减一减的方法认记的字,这说明学生的思维是比较活跃的。在读读想想中,多数词中 “张”的意思学生都理解,只需重点指导“张贴”和“东张西望”中“张”的意思即可。

  第二课时

  一、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语文园地二”。

  二、日积月累

  1、我会读:

  ⑴ 课件出示词语,学生自由练读。

  ⑵ 谁想读给大家听?比一比谁读的好。

  ⑶ 齐读。 (也可采用多种方式认读)

  ⑷ 分别用“照顾、精彩、奇妙”口头造句:

  ① 自己思考。

  ② 指名说,及时纠正错误。

  ③ 同桌互说。

  2、读读背背:

  ⑴ 课件出示儿歌。

  教师范读。

  ⑵ 生自由练读,也可同桌一起读,互相帮助。

  ⑶ 检查自读情况:

  ① 齐读。 ② 男女生分读。

  ③ 指名读。

  ⑷ 生尝试背诵。

  ⑸ 检查背诵情况。

  三、展示台

  有个小女孩在看电视的时候认识了许多字,你呢?能不能读给大家听。

  1、同桌交流:

  互相说说自己在看电视的时候认识了哪些字,互相学习。

  2、集体交流:

  指名说,其他同学补充,师可适当板书。

  3、互相学习:

  看着板书,把自己不认识的字学会。

  4、你还从什么地方认识了许多字?也说一说。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二

  照顾

  精彩

  奇妙

  〖教学后记〗

  “我会读”中,多数学生自由练读时就读得很正确,一部分同学掌握不够好,需加强练习。“读读背背”一题,许多学生当堂就能背过。在“展示台”中,有些同学不光从电视上认识了许多字,还有从宣传牌上,从广告语中,从门牌上等等,由此鼓励学生养成在生活中识字认字的习惯。

  第三课时

  口语交际·我该怎么办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口语交际,动脑筋想办法,劝说父母让自己做家务。

  〖教学重点〗想办法劝说父母让自己做家务。

  〖教学难点〗想办法劝说父母让自己做家务。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想〗本次口语交际可先创设情境,引学生入情入境,再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商量办法,然后把想到的办法表演出来,集体评一评谁的办法好。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最近,我们学了很多写关心父母、尊敬长辈的课文,许多小朋友都在家里帮助爸爸妈妈做了很多家务事。有没有爸爸妈妈不让做家务的.情况?(如果没有,介绍教材中的例子)

  二、引导倾听

  1、这位同学非常需要大家的帮助,需要同学们为他想想办法。大家愿不愿意啊?

  2、如果真想帮助他,就得仔细听听他的介绍,搞清楚为什么爸爸妈妈没让他做家务,然后再替他想想办法。下面就请这位同学介绍,我们认真听,要边听边想:

  他父母为什么不让他做家务?怎样才能说服父母?

  三、讨论交流

  四人一小组讨论:

  怎样才能劝说父母让他做家务?

  四、组内表演

  小组内的几个同学分别扮演父母、孩子、同学等角色,表演劝说父母的过程。说服“父母”后,请“父母”谈谈,为什么接受了“孩子”的要求。

  五、上台表演

  选代表在全班表演。

  六、评价

  表演后,对所有想到办法劝说父母的同学给予鼓励性评价。

语文教学设计7

  《自己的花大给别人看的》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南昌市松柏小学刘青

  (一)教学目标:

  1认识、会写本课生字、生词,小学语文5年下《自己的花大给别人看的》教学设计。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自然段,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

  3了解作者所介绍的德国风景与风俗特点,结合上下问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从中受到启示与教育。

  ·

  (二)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了解一些德国的民族风情特点,积累优美语言。

  2使学生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中潜移默化地受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教育。

  (三)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情感:

  1·爱美大概也算是人的天性吧。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交流自己心中最美的东西吧!(指名自由交流)

  2·是呀,宇宙间美的.东西很多,花在其中占重要的地位,有一位季羡林老爷爷他也深有同感,让我们一起随着他认识一个爱花的民族吧!(板书:25花)

  二初读识字,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字音读准,生词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顺。

  2出示生词,读并释义。(结合图片)接力读课文。

  3·这个民族指谁?你从哪里知道的?齐读第一自然段。

  三自读自悟,升华情感:

  1就让我们和季爷爷一起去感受一下德国对花的独特的爱!浏览课文,季爷爷一共几次去德国?

  2四五十年前,季爷爷第一次到德国就对德国人的爱花之情有了自己的感受,是什么?找出文中相关的句子读出来,小学语文教案《小学语文5年下《自己的花大给别人看的》教学设计》。

  3德国人是如何爱花真切的呢?哪个自然段描写了?

  4·自由读第二自然段,把你感受到的德国人爱花之情用你的语言记录下来,并画出相关的语句。

  *大家知道“脊梁”是什么吗?“花的脊梁”是什么?德国人种花自己只看花的脊梁,最美的朝向别人,你的体会是?指导感情朗读。

  5·正是这样,德国人种花都是种给?(板书课题、读题)

  6·也确实不错,就让我们一起走上德国的大街,去欣赏这样一道独特的风景!(看课件)一边看图一边用自己的语言说说你看到以及看图的感受。

  7·我们的课文是怎样描写这样独特的风景的?你从第三段的哪些语句中体会到什么?同桌齐读第三自然段,讨论。练习朗读。

  *“花团锦簇”是什么样?老师也了解到“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的含义。

  8·“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大家是怎样理解的?在这里指的是什么精神呢?

  9·如果让大家用“因为……所以……”来说这句话应该怎么说?正是这样!正因为你的付出,我为人人,所以才会有人人为我的境界!

  *在我们的身边,有哪些能体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精神的事例呢?

  10让我们再次体味德国人的爱花的特殊情怀,引读第三自然段,指导背诵。

  四研习写法,总结收获:

  1再让大家回答一次:你现在是如何理解德国人爱花的真切之情的?用上“不但……而且……”、“虽然……但是……”来说一说。

  2是呀,第二自然段一开始就埋下了伏笔,引着大家去自己体会文章的情感,其实,这篇课文在表现迷人景色展现德国民族精神的方面用了许多好的写作手法,你发现了吗?浏览课文。

  *好词,好句用得多。(如“姹紫嫣红”、“耐人寻味”、排比句等,学生积累。)

  *过渡句。(“爱花的民族也很多,……”、“正是这样,也……”)说说作用。

  3读单元导读,明确本单元的学习目标和要求,学生自主总结学习方法。

  4是呀,这堂课我们收获良多,下节课就让我们随着季爷爷再次来到德国,一同去生成我们新的感受、获得新的收获好吗?

  板书设计:

  25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人人为我

语文教学设计8

  一、导语的改变

  因为上课的那天早上,一直下着微雨,所以,我就抛弃了原来的设计,从身边的雨引入课文,设计了一个句子:从一早到现在,窗外下着一场(怎么样)的雨?给学生展示说话和运用积累好词的机会。跟着我说:“在雨的家族里,既有像外面那么斯文的牛毛细雨,又有威猛的雨,就是我们今天课堂上要学的——”全班齐读”板书封面。”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认识6个生字,正确书写14个字。记住本课的一些词语。

  3、读懂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所描写的雷雨景色。

  4、在阅读中体会作者细致入微的观察方法,积累、揣摩语文、领悟作者形象生动的描写方法。

  在读中想象雷雨的景象,学习作者观察与描写的`方法。

  找与本课相关的资料如电影。

  导入新课:

  播放雷雨的影片,感受雷雨的景象

  如果要你来描写,你能写得出来吗?

  初读感知:

  1、读文:自由读,通顺,流利,质疑。

  2、再读:同桌读边读边想象

  3、再读:圈出你认为描写精彩的语句。最为形象的语句。

  4、交流,解疑。

  一)大雨到来前的景象

  想象大雨到来前是什么样的,跟作者笔下的是否相同,作者为什么能描写的这么传神,你认为这是为什么?

  说说大雨到来前作者抓住了几方面来描写,读出这种情景

  练习有感情朗读,读到如临其境

  二)风来的景象

  读风来的感觉

  作者分几个层次写的风。都借什么景物来写风。

  这种借物写的物的写作方法你有什么体会?

  三)暴风雨来了

  作者用了哪个修辞方法来写风,画出你找到的语句。说说你认为这样写有什么优点。

  1、会认4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默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声音表现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

  3、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能写观察日记。

  1、重点:认字、写字、朗读课文。

  2、难点:体会本文的写作顺序朗读感悟,“垂”字的书写。

语文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抓住动物特点进行口语交际,激发他们习作的兴趣和热情,培养良好的习作习惯。

  2、积累词句,发现新的描写动物的方法,抓住一种动物写一篇文章。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短文,明白待客之道,了解苏东坡的机智、聪明。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抓住动物特点进行口语交际,抓住一种动物写一篇文章。

  【教学准备】

  1、学生课前观察小动物。

  2、教师查找有关动物的资料。

  【教学时间】

  5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播放“动物世界”录像,引入新课

  1、提问:

  动物世界里的动物有趣吗?有哪些动物,它们长得什么样子?

  2、小结:

  同学们介绍了录像里的这么多小动物,现在大家将课前看到的动物也说给大家听一听。

  二、提出说话要求

  喜欢什么动物就说什么动物,抓住动物特点把话说通顺连贯。

  三、学生自愿结合,小组练说

  1、喜爱同一种小动物的学生自愿结成小组,讲自己喜欢什么小动物,再讲它的外形,生活习性、与人类的关系和用处等。

  (讨论中鼓励学生质疑,特别是对某种小动物不太了解同学,可以向喜欢这种小动物的同学咨询。)

  2、各小组推荐成员,讲一讲喜欢的小动物:

  ⑴说说动物的外形:

  如眼睛、耳朵各有什么特点。

  ⑵说说各种动物的叫声有什么不同?

  ⑶说各种动物的生活习性和作用。

  3.师生评议:

  谁表现最优秀?

  从态度大方、口吃清楚、声音响亮、普通话标准、表达完整、发言积极等方面评价。

  第二课时

  习作指导

  一、谈话,引发兴趣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各种动物的特点是不同的,即使是同一类动物,也有不同的特点。例如同样是猫,有的调皮活泼,有的懒惰,有的温顺,有的凶猛,各有各的特点,因此,观察时一定要认真仔细,找出它们各自的特点,弄清它们的生活习性,了解它们对人类的用处。

  二、范例引路,指导写作

  1、点击课件:

  ⑴松鼠是一种美丽的小动物。它玲珑的小面孔上,嵌着一对闪闪发光的小眼睛。一身灰褐色的毛,光滑得好像搽过油。一条毛茸茸的大尾巴总是向上翘着,显得格外漂亮。

  (注:先总写松鼠外形美丽,然后按头部、身体、尾巴的顺序具体写外形美。)

  ⑵一身乌黑的羽毛,光滑漂亮,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一对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那样活泼可爱的小燕子。

  (注:带点的词语把小燕子的样子写得惟妙惟肖。)

  2、复习《猫》、《白鹅》,了解描写动物的方法。

  3、学生作文:

  ⑴提出作文要求:

  怎样才能写出小动物的样子和生活习性呢?

  ①写自己最熟悉的动物:

  仔细观察它的外形──头部、身子、叫声和动作各有什么特点。从颜色、形状、大小及作用等方面去写。此外,还要写它的动作情态。

  ②写出动物的生活习性:

  如吃食、睡觉、活动等。

  ⑵学生完成初稿,教师个别辅导。

  第三课时

  习作指导

  一、概述上节课习作的情况

  要充分肯定成绩,表扬写得好的同学及有进步的'同学。

  二、进行习作交流

  1、选出初稿中描写动物外形较精彩的片断,由小作者自己朗读,大家欣赏后讨论:

  这段好在哪里?

  2、挑选初稿中对动物生活习性或动作情态描写不具体的片断让学生集体修改。

  3、学生根据老师的评改建议,修改自己的文章并誊写。

  第四、五课时

  一、谈话激趣

  同学们,今天老师带你们到语文园地去游览,首先我们到“我的发现”这一游览区,在这里你能发现什么小秘密。

  二、完成“我的发现”

  1、学生自由试读。

  2、讨论交流,你发现了什么?

  3、学生齐读,思考:

  小林、小东与你的发现有什么不同?

  4、教师总结。

  三、完成“日积月累”

  教师过渡:

  咱们告别“我的发现”,我们又来到“日积月累”游览区。

  1、出示课件。

  2、自由读词:

  读准字音,并说说这些词语有什么特点。

  3、指明读词,正音。

  4、自由读:

  在组内交流词语的意思。

  5、学生汇报交流情况,教师补充,学生再读。

  6、鼓励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有动物名称的成语。

  四、完成“趣味语文”

  1、自由读短文:

  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明白待客之道,了解苏东坡的聪明机智。)

  2、再读短文:

  读准字音,扫清自词。

  3、默读,思考讨论:

  ⑴从短文中你学到了什么?

  (学对对子等)

  ⑵联系实际谈谈自己平时是怎样待人接物的,使学生从中明白待客之道,不能以貌取人。

语文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会写“锈、揉、玛、蘸、毒、撇”等字并能准确认读,知道摩这个多音字。

  初步感知插叙和对比的写作手法。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阅读课文,体会凡卡的悲惨命运。

  通过收集资料,了解作者。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凡卡的痛苦生活和悲惨命运,引导学生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以及体会现在童年的美好时光。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会凡卡的痛苦生活和悲惨的命运。

  难点:感知凡卡命运的悲惨,珍惜现有的快乐生活。

  教学方法:

  讲授法、任务驱动法、自主学习法

  教学过程:

  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刚刚读了安徒生的著名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今天我们跟随俄国伟大作家契诃夫来感受一下小学徒凡卡的生活。(板书课题凡卡)大家齐读课题。

  整体感知:

  师:昨天老师不知了大家预习课文,并收集关于作者的资料,现在有谁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你收集到的资料?

  生:契诃夫是俄国的世界级的短篇小说巨匠,他的代表作有《套中人》、《变色龙》、《凡卡》等等。

  师:看来大家的预习工作都非常的认真,契诃夫是俄国十九世纪末期最后一位批判现实主义艺术大师,与莫泊桑、欧.亨利并称为三大短篇小说巨匠。

  师:有没有哪位同学愿意给大家读读生字呢?

  生:(读字)

  师:这位同学读的非常的洪亮,也很准确,其中“摩”这个字它是一个多音字,一般情况下都读mo(第二声),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把揉皱的东西抚平,这种时候它就读ma(一声),有没有哪位同学能用ma,组一个词呢?

  生:摩平。

  师:非常好。那现在请同学们齐读一遍课文,在读的过程中想想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呢?

  生:回答

  师:总结:课文主要写了凡卡写信给他的爷爷,告诉他在莫斯科的鞋匠家里当学徒的生活非常的痛苦,希望爷爷能接他回乡下。

  深入研读:

  师:现在请同学们自己快速阅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把凡卡写信的内容勾画出来。并想想你从中看出了什么样的凡卡?并在书的旁边做好批注。

  生:开始读

  师:我看大家都都已经读完了,现在谁愿意起来和大家分享一下你的看法?好,这位同学你先来说,你看到了怎样的凡卡?

  生:痛苦的、生活悲惨的凡卡。

  师:那你是从文中哪一段看出的呢?

  生:第八自然段。

  师: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第把自然段。大家看看,这一自然段中哪些句子最能体现出凡卡的痛苦和悲惨?窗边的那位同学你举手了,你先来说说。

  生:“昨天晚上我挨了一顿毒打......”

  师:这句话中哪些字词让你感觉凡卡的痛苦呢?

  生:毒打

  师:同学们你们认什么样的打才能称为毒打?

  生:狠狠的打,下手很重,打得全身是伤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文中是怎么描写毒打的。大家能不能从文中找到老板是怎么打凡卡的呢?

  生:“老板揪着我的头发,把握拖到院子里。”

  师:同学们想想,老板揪的是凡卡的头发,而不是衣服。揪着头发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呢?相信我们班的女同学们在扎头发的时候如果不小心用了过猛拉着头发了都会非常痛是吗?老板是揪着凡卡的头发将他拖出去,大家想想这是不是比扎头发是用力拉头发更痛呀?

  生:是

  师:同学们还从哪里看出老板是怎么毒打凡卡的呢?

  生:用皮带打。

  师:用皮带打是什么样的感受呢?

  生:就像跳绳时不小心打到自己。

  师:对,同学们跳绳时如果不小心打到自己,身上是不是会出现红痕呢?而且跳绳时还是偶尔抽到一下,而凡卡是被皮带连续的抽打,同学们想想那是有多痛呀!那除了老板,老板娘又是怎么对待凡卡的呢?

  生:用鱼嘴戳脸。

  师:同学们,我们的凡卡才几岁呀?

  生:9岁

  师:9岁,那时的凡卡还只是个小小的孩子,皮肤那么嫩,但老板娘就因为凡卡在收拾鱼时从鱼尾开始就用鱼嘴戳他的脸他,这样的毒打,这样的生活让你有什么感受呢?

  生:凡卡命运的悲惨,生活的痛苦。

  师:老板太狠毒了,而我们9岁的.小凡卡实在是太可怜了,现在大家就带着你的感受再次读一读这一自然段。

  生:读

  师:老师从大家的读中都感受到了凡卡悲惨的生活,那么从这一段中,我们除了看到了挨打的凡卡,还能看到怎样的凡卡呢?

  生:看到了吃不饱的凡卡、被捉弄的凡卡

  师:是啊!凡卡在当学徒的生活受尽了虐待,睡不好、吃不饱还要被其他人捉弄、经常挨打。大家联想一下凡卡每天的生活,我们仿佛能看见瘦小的凡卡刚刚吃了几口剩饭,就被老板叫去干活,伙计们还要打发去买酒,买酒回来小小的凡卡早已累的气喘吁吁,可还没来得及休息一下,老板娘又叫他去收拾鱼,可怜的凡卡终于承受不住,晕过去了,可是可恨的老板却对他置之不理,甚至是恶狠狠的说:“懒虫,不干活,还想装死,罚你晚上不准吃饭。”同学们,你们感受到了凡卡的痛苦了吗?你们听到了凡卡的苦苦的呻吟了吗?凡卡是怎么向他爷爷哀求的呢?同学们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

  生:“亲爱的爷爷,发发慈悲吧,带我离开这儿回家,回到我们村子里去吧!我再也受不住了!……我给您跪下了,我会永远为您祷告上帝。带我离开这儿吧,要不,我就要死了!……”

  师:我们都看见了凡卡的痛苦,听到了凡卡无助的哭泣,看到了凡卡被皮带抽出的血痕。这封信不是用墨水写的,而是用凡卡的血泪写成的!现在让我们带着对凡卡的同情再次朗读这一自然段。

  小结:

  凡卡小小年纪就受尽了折磨,那么他的命运又将会如何呢?他给爷爷写的信又会写些什么内容呢?我们下节课再继续学习。

  作业:

  凡卡只是个九岁的孩子,比起我们还要小,读了这篇课文,了解了凡卡痛苦的生活,相信大家都为他感到悲哀,假如凡卡来到了我们身边,你想为他做些什么事呢?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把你想说的想做的都写下来,我们明天在课堂上一起来交流。

语文教学设计11

  教学建议

  1、指导学生朗读时读出节奏,并注意韵律。拍手歌节奏感很强,指导学生朗读时,一方面要根据标点停顿,另一方面,根据句子所表达的意思。本课形式上是儿歌,每两行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末尾押韵,指导朗读时,要提醒学生注意体会课文押韵和灵活换韵的'特点。

  2、引导学生调动已有知识经验,巩固识字成果。,还可以通过组词、造句等方式巩固识字。如:拍,拍手,同学们喜欢玩拍手游戏。

  3、进行写字指导时,教师要板书示范,提醒学生注意笔画、笔顺。

语文教学设计12

  在新课程背景下,迅速推进语文作业设计的科学化,应当成为语文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因为它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无论对于学生将学到的语文知识顺利内化入个人的知识结构,顺利生成和发展语文应用能力,还是对于语文教学彻底摆脱应试教育窠臼,正确践行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理念,焕发出素质教育的灿烂光芒,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语文作业设计是否科学,应以所设计的作业是否能够体现出语文教学的规律为依据。然而,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教学却忽视了作业的本质性内涵的挖掘,导致本来应该能够促进学生提升语文素养的作业练习,变成了学生学习的沉重负担。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倾向来认识中学语文作业设计的误区:

  1、简单化倾向。简单化倾向又叫随意化倾向,指的是教师对作业题目的难易和数量的多少不加慎重考虑,在给学生布置作业的时候表现出明显的随随便便。在语文教学实践中,一些语文教师虽然认识到作业对学生语文知识的巩固和语文能力的增强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对作业的操作却过于简单化。或者是过分地依赖课文后面的“思考和练习”,满足于学生完成这些作业,不作任何拓展性训练,更不作研究性探讨和争论性思辨的训练;或者是过分地依赖课外资料上的题目,机械地采取“拿来主义”,照搬原题,囫囵吞枣,不贴近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基础实际,不加以合理的筛选和科学的“改编”。以上几种现象的出现,都是因为教师在教学中形成了荒谬的逻辑定势:只要做作业,就一定对学生学习有好处。

  2、欠系统倾向。直至今日,我们广大教师还没有清醒地认识到,语文作业系统化设计对学生语文知识结构和语文能力素养的有效形成能够产生多么大的积极影响。对学习主体——学生来说,他们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从小学到中学,要接受不同语文教师的`教学导引,要面对所从之师的不同意图、不同方式、不同内容、不同特点的作业设计。有些学生则难以适应这些变化,学习效果长期显现不出来。即使在同一个教学阶段,在同一个教师的训导下,学生也难以得到系统化的作业训练,因为许多教师还没有认识到作业设计系统化的科学理趣,更没有在教学实践中去自觉地进行系统化的作业设计。不少教师对新课标的思想和理念虽然能够夸夸其谈,但他们不能将新课标阐明的总体要求和理论蕴涵,与语文教材的内部机制自然地联系起来,难以将这些要求和理论内化为自己的语文教学思想体系,从而使之成为教学实践的航标,导致教学中整体感悟不足,而条分缕析有余,致使意韵深长的语文变得索然无味。在这种教学情境下,他们自然将语文作业设计的系统化内涵排除在“问题意识”之外。

  3、高难度倾向。现实中语文作业设计有攀高拼难的趋向,一些教师不注重作业设计的规律,认为只要加强学生语文高难度作业的解题训练,就能使学生掌握娴熟的操作技巧,就能夯实学生的语文基础、增强学生的语文能力,全然不考虑语文的感化、陶冶、交流、融会等特质功能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所具有的积极影响。在作业设计中,不仅脱离教学目标要求,擅自提高基础性、客观性作业的难度,而且滥用所谓的“新理念”,无原则地淡化文本学习目标的重要性,引发对文本问题的极端自由化讨论,放纵学生生发出一些“不着边际”的“观点”(其实还称不上观点,只能算是想法而已)。在提高性、主观性作业中,更是设计出一些较为高深、难以操作的所谓研究性的题目,让学生去想当然地自行解决。这些远离学生实际的作业,只能增加学生的压力和负担,起不到多少促进作用。

  二、语文作业设计的依据

语文教学设计13

  教材分析

  1、口语交际:

  保护文物:

  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提高文物保护意识,树立“保护文物,人人有责,从我做起,从小处做起”的观念。

  2、习作:

  自选内容、自由表达、自主习作:

  写写介绍“世界遗产”的导游词。把说和写充分结合起来,写好后安排模拟导游讲解,给学生创设表达的机会。在习作活动中,体会“世界遗产”的魅力,感受中国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

  3、我的发现:

  读一读2个例句和小林、小东的对话,引导学生发现一种表达的方法:

  描写事物时,用大家熟知的事物作比照,就会使事物变得十分具体、形象,使读者很容易想象出所描写事物的特征。在思考、交流中使学生体会到这样写的好处,并能有意识地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

  4、日积月累:

  熟读并背诵4个风景名胜区的有名对联,交流自己对这几副对联的大体理解,感受风景名胜的优美。

  5、宽带网:

  课外搜集与中国的“世界遗产”有关的图片、诗词、楹联或故事、传说,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世界遗产”的魅力,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并与同学分享信息的习惯。

  学习目标

  1、以“保护文物”为题,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培养文物保护意识。

  2、学写介绍“世界遗产”的导游词,提高书面与口头表达能力。

  3、领悟并在习作中运用“比照”的写法。

  4、背诵积累对联,提高记忆力,感受泰山美景。

  教学策略

  引导为主,少讲多练,以练说带练写。

  教学重、难点

  1、学写介绍“世界遗产”的导游词,提高书面与口头表达能力。

  2、领悟并在习作中运用“比照”的写法。

  课前准备

  准备与中国的“世界遗传”有关的音像图文资料,搜集有关文物保护的资料。

  教学时间

  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学习“我的发现”

  1、读“我的发现”:

  ⑴城墙顶上铺着方砖,十分平整,像很宽的马路,五六匹马可以并行。

  ⑵已发掘的三个俑坑,总面积近20000平方米,差不多有五十个篮球场那么大。

  2、了解句子的特点和作用:

  句子的后半部用大家熟知的事物作比照,就会使事物变得十分具体、形象,使读者很容易想象出所描写事物的特征。

  3、另外找出相似的句子写、读。

  4、举一处景物仿写。

  二、积累对联

  1、读对联。

  2、找出欣赏的句子讲讲对它的理解,例:

  一径竹阴云满地半帘花影月笼纱(写出云漫月浓的境界)

  一径对半帘竹阴对花影云满地对月笼纱

  3、读、记、吟。

  4、另举几例对联。

  三、了解宽带网的知识

  1、明确任务:

  指名读,说一说本次资料搜集的范围。

  2、交流方法:

  ⑴方法展示台:

  你是采用什么方法搜集资料的?遇到困难是怎么克服的?

  教师随机板书:

  随时摘抄、剪贴、或复印;

  查阅或购买书籍、杂志、碟片;

  查找相关古诗;

  登录网站查找;

  调查访问亲朋好友;

  观看有关的电视节目。

  ⑵资料展示会:

  展示搜集的`图片、文字资料,简要谈谈搜集的过程。

  ⑶老师的建议:《语文园地五》

  ①建立资料袋,分类收藏。

  ②组成合作小组进行收集与整理。

  ③要纠正一些不当作法。

  四、课后实践

  进一步搜集相关资料,为专题展示活动准备。

  第二课时

  口语交际

  一、****引入,揭示话题

  1、长城,是华夏儿女的骄傲!然而,她却正在遭受毁灭性的破坏。

  出示相关报道。

  2、你有什么感受?

  板书:

  口语交际──保护文物

  二、展开讨论,提出建议

  1、4~6人为一组,围绕保护长城的问题展开讨论,提出建议。一人主持,一人记录,人人发言,充分讨论。教师巡回倾听,引导学生打开思路。

  2、各组推荐代表在全班发言,并组织评议。教师适当板书要点,引导把建议相同或相似的归为一类。

  3、自由发言:

  由保护长城开始,交流各人了解的其他文物古迹被破坏的情况,说说怎样加以保护。

  三、创设情景,模拟交际

  交际过程中,教师要通过点拨、组织评议等方式引导学生把话说清楚、说具体。

  四、课堂小结,表扬激励

  第三、四课时

  习作

  一、创设情景

  1、有一批外国游客专门到中国游览“中国的世界遗产”,我们要成立“导游团”评选十佳导游,大家愿意吗?

  2、要求:

  ⑴熟悉景点风光,了解有关故事,明确注意事项。

  ⑵写出并熟悉导游词。

  二、交流资料

  1、你想介绍哪一处“中国的世界遗产”重点介绍什么?

  2、说说你最有特色的内容。

  三、阅读范文,借鉴写法

  教师出示一篇导游词,让学生自主发现如何写,再默读教材中的揭示语,进一步明确写法与要求。

  四、自主完成习作

语文教学设计14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本篇课文节选自曹文轩的《青铜葵花》。课文内容清新动人,动人心弦。围绕本单元语文要素——学习怎样把握长文章的主要内容,本教案结合自读课文的特点,进行了以下教学设计。引导学生为每个部分列出小标题,注重对概括方法的训练,提高学生提取主要信息的能力。注重对理解感悟能力的培养,注重对学习自主性的探究,组织学生围绕印象最深的内容进行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启发学生运用学过的阅读方法,抓住关键语句畅谈感受。同时,鼓励学生阅读整本书,提高阅读兴趣。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了解《青铜葵花》的主要内容和情节。

  2、学生准备:搜集曹文轩的相关资料。

  3、教学重难点:运用学过的方法自读感悟人物形象,体会文章纯美的文字风格。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激发兴趣

  1.出示芦花鞋图片。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鞋吗?

  2.过渡:这就是芦花鞋。它有着一段美好的故事。那感人的情节,那纯真的情感,久久萦绕在每一个读者的心间。相信读了这个故事,你将会爱上芦花鞋。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很多学生并未见过芦花鞋,通过图片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产生阅读期待,为深入读文奠定感情基调。

  二、自主读文,梳理内容

  1.这篇课文很长,是分成几部分来写的。同学们仔细观察,看一看:每部分之间是怎样隔开的?(用空行的方式)

  2.请默读课文,想一想:每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为每个部分列出小标题。

  3.同桌合作学习生字,读准字音,口头给生字组词。

  4.检测对生字的掌握情况。

  (1)课件出示词语,指名读词语。

  搓绳葵花祈求遗憾污迹雪屑

  (2)重点强调:“搓”是平舌音;“祈”的读音为qí,不读qǐ;“屑”的读音为xiè,不读xuè。

  (3)开火车读词语。

  5.请同学们快速浏览每一部分的内容,试着列出小标题。指导学生概括段落大意,能根据段落大意列出小标题即可,不要求统一标题内容。

  预设:引导学生先将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用一两句话来说一说,再用一个短语来列出小标题。

  第一部分:青铜和妹妹葵花一起采芦花,青铜一家编织了一百零一双鞋。(采芦花,做芦花鞋)

  第二部分:青铜打算冒雪去镇上卖鞋。(青铜雪天坚持去卖鞋)

  第三部分:风雪中青铜意外卖掉十双鞋。(城里人买走芦花鞋)

  第四部分:青铜卖了脚上的芦花鞋。(青铜卖脚上鞋)

  设计意图:通读全文,学习生字,对易错字加以强调。引导学生发现课文用空行分出每部分的特点,先概括每部分的主要内容,再列小标题。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

  三、合作交流,品析感悟

  1.这篇课文的篇幅很长,相信你在读的过程中一定会发现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内容。请再次品味令自己印象最深的部分,勾画相关的词句,批注自己的感受。

  2.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自己印象最深的内容。

  小组合作学习时,引导学生围绕一个话题,抓住关键句交流感受,避免零碎地分析。

  3.这是怎样的芦花鞋?找到自己印象最深的句子谈一谈。

  (1)重点语句:这两双芦花鞋,实在是太好看了。那柔软的芦花,竟像是长在上面的一般。被风一吹,那花都往一个方向倾覆而去,露出金黄的稻草来。让人想到落在树上的鸟,风吹起时,细软的绒毛被吹开,露出身子来。两双鞋,既像四只鸟窝,又像两对鸟。

  预设:“柔软的芦花”“金黄的稻草”写出了芦花鞋的美丽与舒适。

  这段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将两双鞋比喻成四只鸟窝、两对鸟,体现出芦花鞋带给人的亲切、温馨的感觉,里面包含着满满的爱。

  (2)重点语句:那十双被雪地映照着的芦花鞋……一股稻草香,在这清新的空气里,格外分明。

  预设:

  ①侧面描写:从“啧啧啧地感叹不已”“抚摸”“闻了闻”可以看出他们对芦花鞋的喜爱,借城里人看见芦花鞋的反应来写芦花鞋的艺术之美。

  ②直接描写:“一股稻草香”强调了芦花鞋的.美。

  (3)指导朗读描写芦花鞋的句子,读出自己的喜爱之情。

  4.品析描写青铜的语句,交流对青铜的印象。教师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相机进行指导。

  (1)感受青铜的勤劳。

  ①重点语句:青铜拿着一只大布口袋……从穗上捋下来。(关注动词“拿”“钻”“挑”“捋”,体会青铜的勤劳。)

  ②重点语句:但青铜却坚持着……便跑进了风雪里。(大雪天,青铜不顾天气寒冷坚持要到镇上去卖鞋,可以看出青铜很能干。)

  ③重点语句:对面屋子里围炉烤火的人招呼青铜……守在芦花鞋旁。(青铜非常能干,一直守在芦花鞋旁,祈求鞋快点卖出去。)

  过渡:你们喜欢这样能干的青铜吗?把你的喜爱之情读出来吧!(学生齐读这几句话)青铜还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2)感受青铜的善良。

  ①重点语句:他没有因为他们的眼神里闪现出来的那份欣喜而涨价,还是报了他本来想卖的价。

  引读:在这大雪天里卖鞋,青铜付出了更多的辛苦,可他——没有因为他们的眼神里闪现出来的那份欣喜而涨价,还是报了他本来想卖的价。

  这些城里人这么喜欢芦花鞋,如果青铜提高一点儿价格,他们也会买的呀,可青铜——没有因为他们的眼神里闪现出来的那份欣喜而涨价,还是报了他本来想卖的价。

  此时,青铜给你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诚实、朴实、善良)

  ②重点语句:走着走着,青铜放慢了脚步……后来停下了。

  我们眼前仿佛出现了青铜做决定时的样子。你们能结合重点词语说一说他当时的心理吗?(从“放慢了脚步”“越走越慢”可以看出他一直替那个没买到芦花鞋的人感到遗憾,一直在心里琢磨着怎样帮助他。从这里可以看出青铜是一个善良的孩子。)

  ③重点语句:他看看天空,看看雪地,最后又把目光落在了自己脚上的芦花鞋上。

  此时此刻,请你们走进青铜的内心世界,猜一猜:他的心里也许在想什么?(他看看天空,已经不下雪了,心里想:或许我可以把脚上的这双芦花鞋给那个没有买到鞋的人。他看看雪地,心里似乎有些犹豫:这样冰冷的雪地,我能受得了吗?最后,他终于下定决心,把脚上的芦花鞋脱了下来。)

  ④重点语句:但过了一会儿……朝那个人追了过去。

  请你抓住细节谈一谈青铜留给你们的印象。(“又是一股刺骨的寒冷”体现了雪地的寒冷,而此时青铜却顾不上寒冷,一心想着把这双芦花鞋给那个城里人送过去。)

  为什么连脚上的这一双芦花鞋青铜也要卖掉呢?是为了获得更多的钱吗?(青铜是一个善良的孩子,看那个城里人那么喜欢芦花鞋,他不想让那个城里人失望,所以才决定卖掉脚上的这双芦花鞋。)

  “他笑了笑。”这是怎样的笑?(满足的笑,帮助别人之后的快乐的笑,天真善良的笑……)

  小结:这就是作者笔下的青铜,一个勤劳、能干、善良的人。

  5.交流文中描写雪的作用。

  导思:文中多处描写下雪的情景,请你们找一找并画出来,说一说: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预设:

  (1)天下了一夜大雪,积雪足有一尺厚,早晨门都很难推开。雪还在下。(渲染了当时雪很大,天气很恶劣,起到了烘托的作用,突显了青铜的吃苦耐劳。)

  (2)到了镇上一看……挂在绳子上的十双芦花鞋就落满了雪。(大雪中,青铜坚持卖鞋,可以看出青铜肯吃苦的精神。环境描写突显了人物性格特点。)

  (3)到了中午,雪大了起来,成团成团地往下抛落。(“成团成团”“抛落”体现了雪大,突出了青铜想要尽快卖出芦花鞋的强烈愿望。)

  小结:这些描写雪的句子,为故事情节发展做了铺垫,烘托了人物的性格特点,使故事更加吸引人。这正是恰当的环境描写的妙处!

  设计意图:通过品析关键语句,交流自己对印象最深的内容的感受。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能够针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发表见解,充分体现出学习的自主性。

  四、想象练笔,拓展延伸

  1.故事到这里戛然而止!一个省略号引发了我们无限的遐想。请你展开合理想象:那个城里人被青铜追上后会是什么反应?他们会说些什么?把你想到的写下来。

  2.分享自己的练笔。

  3.这个故事节选自曹文轩的《青铜葵花》。青铜冒雪卖芦花鞋正是为了给妹妹葵花攒钱照相。(课件出示《青铜葵花》的封面)这本书讲述了青铜与葵花成长中的故事。书中还有一个又一个精彩的故事情节,相信每个读者都会被那份真情打动。请你走进书中,去领略它的精彩吧!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想象力,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想象故事的结局,借机进行小练笔,提高习作能力。同时,鼓励学生阅读整本书,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板书设计

  芦花鞋

  教学反思

  学生读完这个故事后,对青铜的印象颇深。依据本单元语文要素,教师引领学生抓住关键语句交流自己印象最深的内容,畅谈自己的感受。学生的交流大多数集中在对青铜的认识上。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品析关键语句,展开想象,揣摩人物心理,学生兴趣较为浓厚,纷纷结合关键语句谈感受。在解读课文时,教师关注到了对芦花鞋的描写和对下雪的环境的描写对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和烘托人物形象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因此,教师依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引导学生重点关注这几处描写,体会其妙处。

语文教学设计15

  一、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范围”“一刹那”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文中重点句的含义。感受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领会作者追求光明的精神,培养热爱自然的情感。

  4.学习按照一定顺序观察事物的方法。

  二、学习准备

  1、课前自己有可能观察日出景象,观察要求:

  (1)从日出之前到太阳完全升起来,天空和太阳有什么变化;

  (2)太阳升起前后周围的景物有什么不同;

  2、收集有关巴金的生平、文章等相关资料;

  3、收集有关描写日出的诗或文;

  三、学时安排

  两学时。

  第一课时有感情地朗读、品评1——3自然段课文;

  第二课时诵读4——6自然段,质疑及交流收集的资料。

  四、学习过程

  第一学时

  1、同座相互检查课文朗读情况,要求正确、流利;

  2、听两组(4人)读课文,评价读的情况,穿插正音(注意生字“范、刹、镶”的读音);

  3、反复诵读第一自然段,谈谈自己的理解(能讲的讲,不能讲的可以读。体会出“观看日出的时间、地点和次数”;以“机帆船的机器声”衬托“周围很静”;能熟知日出的整个过程及不同天气情况下的日出景象,得益于作者“常常”不懈的观察);

  4、诵读、品评

  二、三自然段,体会出:

  (1)作者在晴朗的天气里看到的海上日出。先写出了日出前天空的变化。从天空是一片浅蓝到出现红霞,这一变化非常迅速,只在一“转眼间”;“红霞”给蓝色的天空、大海抹上了一层瑰丽的色彩;“从天水相接的地方出现”既体现了海上日出的特色,又将这幅壮观的画面无限延伸,让人感到视野开阔、心旷神怡。“红霞的范围慢慢扩大,越来越亮”这一句可以通过想象画面来感受:红霞慢慢布满了蓝色的天空;渐渐焕发出光彩;天空的霞光映在海水中,海天相接,绚丽壮观。

  (2)能熟知日出的整个过程及不同景象,既得益于作者不懈的观察,又与其观察的认真专注分不开,文中体现为“目不转睛”。

  (3)可结合两幅插图理解领会重点的句子:

  1)“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慢慢儿,一纵一纵地,使劲儿向上升。”这句话先将太阳升起的过程形象地比作“负着”“重担”,又用“慢慢”、“一纵一纵”、“使劲儿”具体描述如何上升,具体的动态又和负着重担的感觉极吻合,强调了上升的缓慢和吃力。朗读时可想象太阳升起时吃力的样子,使自己的.语速语调和句子表达的意思一致,从“慢慢”开始速度要慢,“慢慢儿”、“一纵一纵”、“使劲儿”三个词语气加重一些。

  2)“一刹那间,这深红的圆东西发出夺目的亮光。”可结合上句太阳升起时的艰难来理解:太阳尽管很吃力,可仍然不懈地努力上升,一旦冲出海面便发出夺目的光芒。读这句话时语速稍快,在“刹那”、“夺目”、“突然”三个词上要加重语气。)

  5、诵读、背诵1——3自然段。可以先在同座或小组里练读、练背,再和他人赛一赛。

  6、抄写自己喜欢的词语;巩固1——3自然段的背诵、体会;收集的资料自己相互交流。

  第二学时

  1、听老师报词语,会写的写下来:

  (1)目不转睛;

  (2)转眼间—一会儿—一刹那间;

  (3)浅蓝—红霞—红霞的范围慢慢扩大—小半边脸—跳出海面—发出夺目的光。

  2、自由练读第

  4、5自然段,抓住“透”、“镶”、“染”来体会太阳的光芒是不可阻挡的,光明的力量是不可阻挡的。

  3、品评最后一节,体会出:既赞美了奇妙的自然景观,更惊叹于光明的伟大力量,表达了作者热爱光明、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这句话用反问的句式表达了赞美之情,朗读时语调稍平,语气上体现出赞叹的感情。

  4、质疑。

  5、练习背诵全文,可按“无云——微云——厚云”的顺序背;也可一边背一边想象画面。

  6、相互讨论“思考-练习”3。

  7、交流收集的资料。

  资料提供者:严学龙

  11、诵读欣赏《古诗二首》(己亥杂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导学案(八年级上册)

  诵 读 欣 赏

  古 诗 二 首

  学习目标

  1.掌握诗歌中重点字词的读音和含义,理解诗句的内容。

  2.体会诗歌的意境,熟读成诵。

  3.理解和感悟诗人豁达的胸襟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重点:体会诗歌的意境,理解和感悟诗人豁达的胸襟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预习导学

  1.下面是某同学制作的知识卡片,请你帮着补充完整。

  王勃(650—675),字 子安 ,唐代诗人,与 杨炯 、卢照邻、 骆宾王 齐名,齐称“初唐四杰”,一生短暂坎坷。有《 王子安集 》传世。

  龚自珍,号定庵, 清 代人,近代思想家、文学家。由于力主改革弊政,受当局排挤,48岁那年愤然辞官南归。著有《龚定庵全集》。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城阙(què) 宦游人(huàn) 吟鞭(yín) 歧路(qí) 己亥(hài)

  3.结合课文,解释下列词语。

  城阙:这里指唐朝的京城长安。

  宦游:出外做官。

  无为:不要。

  落红:落花。

  辅:这里是拱卫的意思。

  海内:指四海之内。古人称国境以内为海内。

  歧路:岔路。

  吟鞭:诗人的马鞭。

  4.通读课文,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词语。

【语文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学设计12-06

“语文天地”教学设计07-20

《语文活动》教学设计02-21

语文《咕咚》教学设计02-16

语文教学设计[精选]07-04

语文《劝学》教学设计04-23

语文《母鸡》教学设计04-23

语文观潮教学设计02-25

《语文园地》教学设计02-26

语文单元教学设计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