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设计原则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语文教学设计原则

时间:2024-06-12 07:43:05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语文教学设计原则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学设计原则,欢迎大家分享。

语文教学设计原则

  一、目标驱动原则

  目标驱动原则是指课堂问题设计必须遵循语文新课程的教学目标,学生思维发展目标为原则,它体现着语文教学的目的和任务,体现着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

  (一)克服问题设计的随意性

  无论是年龄、社会阅历,还是专业知识,教师都具有凌空的优势,面对十几岁的初中生,无论如何设计问题都可以游刃有余。但问题的关键不全在于教师懂多少、会多少,而恰恰需要的是通过语文教师的劳动,借助教材的蓝本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怎样学习,把学生的学习活动与语文教学目标和谐地联系在一起,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克服问题设计的随意性,是落实目标驱动原则首先要做到的。

  如讲《风筝》一课时,开口就问:“文中作者的性格怎样?”,全班顿时鸦雀无声。在学生没有真正体会、理解文章的情感时,提出来一个需要从根本上解决的问题,别说学生答不出来,就是没有接触到这篇文章的语文教师也未必能答得出来。问题设计太具有随意性,违背了目标驱动的原则。

  (二)问题设计的层次性

  很少有人在认识事物时能一下子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别是十几岁的初中生,他们认识事物的特征是由浅向深、由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转化,不断从事物发生、发展过程中逐步接触到事物的本质。根据初中生这一认知规律,在问题设计时层层相接、环环相扣,像剥笋一样一层一层剥,最后挖掘事物的本质。问题的设计始终遵循着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达到让学生具有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问题的设计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

  初中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它的特殊性表现在一是急于从父母、教师的“管束”下解放出来,想展示自己的才华和能力;另一方面由于知识层面、社会阅历的限制,考虑问题又不失幼稚和容易动摇两个偏面性。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兼顾到初中生的年龄特征,给学生留有充分思考的余地。

  二、激发学生兴趣原则

  兴趣是乐学的起点。语文教材其本身的形象性、艺术性、人文性,都是极容易调动起学生的兴奋点。在设计问题时把学生最关注的热点,最善于求异的特点调动起来,把教学目标驱动与学生的情绪巧妙地融合到一起,问题的设计才有生命力。

  讲朱自清的《春》时,文中有一段话:“桃、杏、梨,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儿赶趟…”我说,朱自清写错了,大家一愣,我提问:“大家谁知道桃树、杏树、梨树谁先开花?”,问题的设计一下子捅到了学生春游的生活情趣上,学生不难找出杏树先开花的结论。当我进一步问:“朱自清为什么这样排列顺序?”学生又是看课文,又是争论,结论是把桃树开花的次序向前一提有两个作用。一是与后面“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的比喻相对照,二是突出了争春的“闹”字。

  问题的设计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学生的兴趣,激活学生内在的思维潜能,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习惯。

  三、学生参与问题设计原则

  不能把初中生看成是真正的小孩子,他们有着丰富的创新思维潜能。美国教育家在上世纪二十年代给小学生出了一道作文题《二十年后的美国是什么样子》。学生作文写完后老师当时没有看,过二十年后教师看这些作文时大吃一惊。百分之六十的预言在美国都成为现实,而有些设想正是美国科学家们正努力攻克的课题。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他们真正能知道他们想学什么,急于知道些什么。教材仅是课程资源的一部分,而更多、更广阔更深邃的在于图书、杂志,在于社会生活,在于初中生自己生活的氛围之中。在不违悖语文新课程目标的原则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参与问题设计。再胆大一点,教师走下讲台,让学生上讲台提出问题,师生共同讨论、共同学习、共同提高也未尝不可。

  四、发散性思维设计原则

  问题的设计不是框框,不是为了框住学生的思维,而是为了更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思维。

  例如在讲《皇帝的新装》一文时,我设计了这样的一个问题:“皇帝游行结束后,回到皇宫他第一件事可能会做什么?”学生们展开想像,一个个举起了小手:

  “我认为皇帝会下令抓住那两个骗子,因为他们触犯了皇帝的尊严,还有可能他会把那两个骗子处死。”

  “我不同意这种看法,以皇帝虚伪的性格,他处死了骗子则表明了他是一个蠢才,连这样的当也能上,不是蠢才是什么?他可不愿承认这一点,我想他会制作一个特殊的容器,把那件不存在的衣服珍藏起来,而且下令抓住那个小孩子,让他当奴隶,而这种做法也会得到所有大臣的赞同,所以皇帝做这件事的可能性更大些。”

  学生在发言过程中,不仅拓展了思维的广度,而且学会了结合现实中人性的理性思维进行综合的分析,思维能力得到了较好的培养。

  五、理性思维设计原则

【语文教学设计原则】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学设计12-06

语文教学设计08-03

“语文天地”教学设计07-20

语文《鲸》教学设计03-09

语文《麻雀》教学设计03-15

语文单元教学设计02-23

语文《画》教学设计03-09

语文优秀教学设计09-28

有关语文的教学设计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