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15篇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时间:2024-05-18 12:54:21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精选)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15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精选)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15篇

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轰隆隆”等15词语。

  2、能复述故事,积累优美生动的词语。

  3、学习女娲为了拯救人类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甘于奉献的精神。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开课激趣导入

  小朋友,我们每天抬头看着蓝蓝的天空,广阔无比,博大的宇宙,深不可测,你们会想到些什么呢?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个流传千古的神话故事──女娲补天。

  (板书课题)

  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读课文,勾画生字词。

  2、小组自学,看谁的方法好?

  3、交流汇报:(熟字带生字,加减或替换偏旁,字形比较)

  冶──治(读音、字形)多音字“挣”课文中读zhēng,不读zhèng,“燃、熄、炼”注意写法、字意。

  三、熟读课文、了解故事大意

  1、抽生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2、讨论: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师归纳:

  课文讲的是古时候女娲为了拯救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人们,冒着生命危险补天的故事,赞扬了女娲的勇敢,善良的品质,和不怕危险、甘于奉献的精神。

  四、布置作业

  写生字、抄词语。

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6个生字,认识多音字“嚷、溜”。正确读写本课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说出故事中让自己最意想不到的内容,并复述这部分内容。

  过程与方法:

  1.默读课文,说说故事中的哪部分是你最意想不到的,理解课文内容。

  2.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懂得世界一天天在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应该随着改变的道理。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2.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进行复述。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课文说明的道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出示各种帽子图。

  2.启发谈话:同学们,我们都知道帽子是一种戴在头部的服饰,多数可以覆盖头的整个顶部。帽子有遮阳、装饰、增温和防护等作用,因此帽子的种类也很多,选择也有很多讲究。我们现在戴的帽子各种各样,种类繁多。非常奇怪的是,从前有一家帽子店只做方帽子,从来没有做过别的帽子。你见过方帽子吗?方帽子戴在头上舒服吗?方帽子店的生意红火吗?让我们一起读读课文,从课文中寻找答案吧!

  3.板书课文题目,齐读课文题目。

  设计意图:

  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帽子,用简单的问题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检查预习,自主识字。

  1.指名读课文,学生评价朗读情况。

  2.在小组内汇报交流预习情况。

  3.课件出示“我会读”。

  橱chú(橱窗)改gǎi(改变)蕉jiāo(香蕉)

  扣kòu(扣子)筒tǒng(圆筒形)董dǒng(古董)

  嚷(rāng)嚷叫嚷(rǎng)一溜(liù)烟

  溜(liū)冰

  (1)注意:“嚷”“溜”是多音字,“橱”是翘舌音,“筒、董、嚷”是后鼻音。

  (2)学生讨论记忆生字的方法。

  (3)学生读生字,组词,说句子。教师进行点拨。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讨论记忆生字的方法,利用生字组词造句,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下识字,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思考问题: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出示题目,学生填空。

  这篇课文讲了从前有一家帽子店只做(),从来没有做过(),方帽子戴着又()又()。小孩子们不喜欢(),他们喜欢(),戴着()。后来,方帽子店对面又开了一家卖()的商店,顾客们最后都进了()。那些不舒服的(),慢慢地成为()。

  设计意图:

  运用填空题可以降低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难度,让学生有法可循,降低学习的难度。

  四、细读课文,感悟理解。

  (一)师生研读课文第1~4自然段。

  1.出示自学提示一。

  (1)这家帽子店为什么只做方帽子,从来没有做过别的帽子?画出句子读一读。

  (2)人们戴着方帽子舒服吗?画出句子读一读。

  2.汇报交流。出示相关句子。

  (1)“我们从来都是做方帽子,方帽子才是好帽子,不能改的。”(概括介绍帽子店的情况。理解“从来”)板书:方帽子

  (2)他们的橱窗里都是方帽子。第一顶是方的,第二顶是方的,第三顶还是方的……(这段话先概括叙述,后具体讲解,强调橱窗里都是方帽子。省略号表示列举的省略)

  (3)他们圆圆的脑袋藏在方帽子里,紧的地方太紧,宽的地方太宽,冬天戴着不太暖,夏天戴着却热得满头汗。舒服吗?真不舒服!(第一句话写出了方帽子的缺点,后面是设问句,发出感叹,表明方帽子戴着真不舒服)板书:不舒服

  3.学生自由读这几段话,用自己的话概括出这几段话的主要内容。(帽子店只有方帽子,人们只好戴不舒服的方帽子)

  (二)小组合作学习课文第5~15自然段。

  1.出示自学提示二。

  (1)小孩子们喜欢戴方帽子吗?他们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

  (2)大人们认为方帽子戴着舒服吗?

  (3)孩子们戴上了圆帽子,方帽子店的主人有什么表现?

  (4)孩子们喜欢圆帽子吗?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

  2.汇报交流。

  出示相关句子。

  (1)①小孩子们觉得方帽子又奇怪又不舒服,他们想,圆圆的头为什么戴方帽子呢?圆的不行吗?(这两句话用疑问的语气写出了孩子们的想法,他们不喜欢方帽子,想戴圆帽子)

  ②小孩子们可不喜欢戴方方的帽子,他们喜欢用纸做出圆的、尖的、香蕉形的帽子,戴在头上,又舒服又漂亮。(孩子们用纸做出的各式各样的帽子又舒服又漂亮。真有创意)

  ③他们设法找到一些布,试着做了几顶圆帽子,像碗一样扣在头上,很舒服。(孩子们用布做出的圆帽子戴着很舒服)

  (2)大人们总是这样回答:“因为一直以来都是这样的。”(大人们也觉得方帽子戴着不舒服,但是没有办法,理解“一直”的意思。这句话说明人们没有创新意识,守着传统的东西,不求改进)

  (3)在密密麻麻的方帽子中,忽然出现了几顶圆帽子,方帽子店的主人大吃一惊。最让他吃惊的是,自己的儿子也戴了一顶圆帽子!

  “快快把它丢掉!”方帽子店的主人抓起圆帽子,丢在地上。

  “我要!我要!”儿子嚷嚷着。

  “不懂事的孩子!好好的方帽子不戴,要戴圆帽子!”(方帽子店的主人大吃一惊,大声呼喊,还把儿子戴着的圆帽子丢在地上。方帽子店的主人思想守旧、固执,不敢改变传统的'东西)

  (4)①“我要!我要!”儿子嚷嚷着。

  ②儿子不理他,拾起圆帽子戴在头上,一溜烟似的跑了。(孩子们非常喜欢圆帽子,他们不顾大人的反对,坚持戴圆帽子)

  3.出示课文插图,分角色朗读这几段话。

  4.用自己的话概括出这几段话的主要内容。

  5.在小组内练习表演。

  (三)自学课文第16~20自然段。

  1.出示自学提示三。

  (1)孩子们长大后做了哪些事情?

  (2)新帽子店和方帽子店有什么不同?

  (3)后来的人们还喜欢方帽子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4)方帽子店的主人又有什么表现?

  2.汇报交流。

  (1)孩子们长大后做出了各式各样的帽子,不同的季节戴不一样的帽子,还在方帽子店对面开了一家帽子店。板书:各式各样的帽子

  (2)新帽子店:橱窗里放着各式各样的帽子,却没有一顶是方的。“专卖各式各样的舒服的好帽子。”板书:舒服

  方帽子店:方帽子店里摆放着方方正正的帽子,却没有一顶是圆的。“专卖从不改变的方的好帽子。”

  (3)路上的行人已经变了样子,夏天戴着宽边的香蕉形的草帽,冬天戴着圆筒形的呢绒帽……板书:变了样子

  (4)方帽子店的主人气得几乎昏过去!板书:几乎昏过去

  (四)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讨论:“古董”是什么意思?那些方帽子为什么变成了古董?

  “古董”的意思是古代流传下来的器物。也比喻过时的东西或顽固守旧的人。各式各样的新帽子代替了方帽子,人们都不戴方帽子了,所以那些方帽子变成了古董。

  设计意图:

  通过自学提示,引导学生品读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启发学生思考,发展学生思维。

  五、回顾总结,体会道理。

  1.指名朗读课文,读后交流:读了课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日子一天天地过去,世界一天天在改变,我们的思想观念也应该跟着转变,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不能因循守旧,要与时俱进,开拓进取)板书:改变

  2.说说故事中的哪部分是你最意想不到的,再用自己的话复述这部分内容。

  设计意图:

  通过讨论交流,复述课文,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感悟文章说明的道理。

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3

  【教学内容及分析】

  《可贵的沉默》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五组课文的第一篇,本单元的主题是“感受真情,关爱他人”。这篇课文对孩子来说,它是一篇“爱”的教育。课文以一课堂的教学进程为线索,以师生对话交流为载体,以孩子们的情绪变化为描写的重点。课文抓住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进行细致生动的描述,讲述的是:老师在上课时,发现几乎所有孩子的爸爸妈妈都知道自己孩子的生日,然而孩子们却很少知道父母的生日。在孩子沉默之际,老师引导孩子们要学会关心父母,回报父母的爱。

  【设计理念】

  本课在学生完全没有预习的情况下讲授,教师针对孩子的“最近发展区”进行预设、生成,通过创设情景、读悟结合等教学手段来实现教学目标,充分体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沉默、祝贺、神气十足、左顾右盼、迅速、重复、安静、沉静、恰恰、缓和、外婆、建议、惊喜、表达、烦恼、享受”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自己喜欢的词语、句子。

  3、读懂课文内容,体会沉默的可贵,学会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爱,懂得关心父母、关心别人。

  4、体会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进行生动描写的方法。

  【重点和难点】

  重点:体会沉默的可贵,懂得关心父母、关心别人。

  难点:学习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进行生动描写的方法。

  【教法与学法】

  教法:图文结合,读悟结合,适当点拨。

  学法:品读感悟,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的`句子,理解孩子们的情绪变化,体会写作方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重点了解“迅速”两个字的构造。

  2、读懂课文内容,体会沉默的可贵。

  3、体会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进行生动描写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读懂课文内容,体会沉默的可贵。

  体会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进行生动描写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学习生字,理清脉络。

  1、揭题,质疑,设疑。【板书课题】

  2、初读课文,自主学词。

  (1)学生认真读一遍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圈出生字。

  (2)教师随机点拨指导。

  3、交流、反馈。

  (1)学习生字,重点学习“迅、速”。

  (2)借助插图走进文本:用上“祝贺”这个词说说课文写了什么内容。

  二、在“热闹”中感受爱--学习第一部分(1-9段)。

  观察插图,你想到什么词?从哪些句子能体会到孩子们的心情?

  【板书:热闹】

  预设:(1)“知道!知道!”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

  (2)他们骄傲地举起了手,有的还神气十足地左顾右盼。

  (3)我的情绪迅速地传染给了他们,他们随着我一起点起数来,“15、16、17……”越点越多,越点越兴奋,声音越来越响,前排的孩子都回过头往后看,几个男孩子索性站了起来,我也不阻止他们。【板书:兴奋】

  2、总结,过渡到第二部分。【板书:感受爱】

  在“沉默”中寻找可贵--学习第二部分(10-15段)。

  1、默读课文第11-13自然段,划出描写课堂安静的句子。

  预设:(1)霎时,教室里安静下来。我把问题重复了一遍,教室里依然很安静。过了一会儿,几位女生沉静地举起了手。

  (2)教室里寂然无声,没有人举手,没有人说话。孩子们沉默着,我和孩子们一起沉默着……

  2、感受沉默的可贵。【板书:沉默】

  (1)感受学生的内疚。

  课文补白:想象孩子在这沉默中,想到了什么?

  他们可能在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可能在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可能在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板书:内疚】

  (2)体会沉默中的可爱。

  “沉默了足足一分钟,我悄悄地瞥了一下这些可爱的孩子们--他们的可爱恰恰在那满脸的犯了错误似的神色之中。”

  3、在再一次的“热闹”中感受“沉默”的可贵。

  “像获得赦免一样,那一道道躲闪的目光又从四面八方慢慢地回来了。”

  “教室里又热闹起来,只是与沉默前的热闹已经不一样了。”【板书:回报爱】

  四、总结。

  1、结合板书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预留作业:孩子们会以什么方式向父母表达爱?那你呢?

  五、布置作业。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自己喜欢的词句。

  2、课后阅读《爱的教育》,跟父母或老师交流你读了之后的感受。

  【板书设计】

  可贵的沉默

  热闹 沉默

  (兴奋) (内疚)

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白鲸喜爱音乐的生活习性,激发学生探索生物奥秘的兴趣,产生喜爱动物的思想感情。

  2、抓住“纷纷”“马上”等词语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类对动物的关爱?

  3、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白鲸喜爱音乐的生活习性,激发学生探索生物奥秘的兴趣,产生喜爱动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预习课文

  1、查看地图,找到北极,了解北极的特点,搜集白鲸及《蓝色多瑙河》的有关资料。

  2、用自己的办法自学生字,把课文读通顺,提出自己的问题。

  二、 导入课文

  1、板书并齐读课题。

  2、学生根据课题质疑。

  三、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分小组带问题自学课文,认识生字、理解词语,了解课文大意。

  2、请学生分节读课文,师生共议、正音。

  四、学习生字新词

  1、认读词语:

  zhāo wán hán jiānyìng yōu yǎ qì qū

  召唤 顽皮 寒冷 坚 硬优 雅 奇迹 冰区

  jīng jǐ liè záo zhèngfǔ yuán

  白鲸 脊背 猎人 凿开政 府援助

  2、共同讨论该如何记住生字

  3、怎样才能把这些生字写得好看?

  (练习书写)

  4、重点理解词语:召唤顽皮坚硬优雅脊背

  5、选词造句

  五、巩固练习:

  1、抄写词语

  2、比一比,组词:

  招()玩()坚()雅()区()

  召()顽()竖()准()医()

  第二课时

  一、听音乐,导入新课。

  播放《蓝色多瑙河》师述:居住在海洋中的白鲸也喜欢这首曲子,它们还和这首乐曲之间发生了一个有趣的故事呢,这节课咱们就来学习《喜爱音乐的白鲸》。

  二、小组讨论学习

  1、读课文,说说小白鲸和蓝色多瑙河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

  2、为什么说白鲸得救是个奇迹?

  3、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人们对白鲸的关爱?找出来读一读。

  4、交流反馈自学情况。

  三、自由读课文,质疑。

  读完课文,你有什么跟课文讲到的内容有关的疑问?请大胆提出来。

  四、学生间交流相关资料,解决部分问题。

  五、老师提供“知识大餐”,供学生“点单”。

  六、小组交流自己学习的`收获。

  七、指导朗读(听音乐读课文)

  八、发散:听声音编故事。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整个课堂设计我以“丰富学生知识,开拓学生视野”为目标,将学生收集的大量资料和自己整理的大量资料作为“知识大餐”供学生“享用”,确实达到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突破教材局限,使学生学到教材以外的知识的目的。

  老师们听了课后,整体感觉还不错,觉得课堂设计比较“新”、“活”,但课文学习还不够“实”,朗读训练还不够到位。怎样解决课本知识和课外知识学习在时间上反映出的矛盾?这是我今后要探究的。

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5

  一、教学目标

  1.能交流、总结一段话中关键语句可能的位置及关键语句的作用。

  2.认识“蝌、蚪”等6个生字,能说出“蝌、鲤”等字声旁表音,形旁表义的特点。

  3.能说出“懒洋洋、慢腾腾”等词语想象到的画面,并能选择一两个词语写句子。

  4.能围绕给出的关键语句说一段话。

  5.朗读、背诵古诗《早发白帝城》。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来学习统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六。

  第六单元围绕“祖国河山”这一主题编排了四篇课文:有描写山水美景的《古诗三首》;有表现海疆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富饶的西沙群岛》;有描绘南国风光的《海滨小城》;还有展现北国四季迷人景色的《美丽的小兴安岭》。通过第六单元的学习,我们领略了祖国各地的美丽风光,学习了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今天老师带大家一起复习学过的知识并积累新的知识。

  我们首先走进交流平台学习。

  (二)学习“交流平台”

  1.找出关键句

  我们一起来复习本单元学过的课文,找一找这些段落的关键语句。

  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岛上有一片片茂密的树林,树林里栖息着各种海鸟。遍地都是鸟蛋。树下堆积着一层厚厚的鸟粪,这是非常宝贵的肥料。(课件出示)

  《富饶的西沙群岛》的第五自然段,关键句就是第一句“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后面通过写“鸟种类多、鸟蛋多、鸟粪多”写出了西沙群岛是鸟的天下。

  再看《海滨小城》的第五自然段。

  小城的公园更美。这里栽着许许多多榕树。一棵棵榕树就像一顶顶撑开的绿绒大伞,树叶密不透风,可以遮太阳,挡风雨。树下摆着石凳,每逢休息的日子,石凳上总是坐满了人。

  《海滨小城》第五自然段的关键句是第一句“小城的公园更美”。我们再看《海滨小城》的第六自然段。

  小城的街道也美。除了沥青的大路,都是用细沙铺成的,踩上去咯吱咯吱地响,好像踩在沙滩上一样。人们把街道打扫得十分干净,甚至连一片落叶都没有。

  《海滨小城》第六自然段的关键句是“小城的街道也美”。

  同学们,你们是怎样借助关键句理解段落意思的?

  看下面的段落,说说段意,找一找关键语句吧!

  校园的东墙边有一张乒乓球台。球台的四周围满了同学,不时传来喝彩声和欢笑声。乒乓小将们打得多精彩啊!他们你攻我挡,一个球常常打了几十个回合还不分胜负。

  这段话前半部分通过写同学的反应,来体现乒乓小将打得精彩,后面直接写乒乓小将打球时的精彩场面。“乒乓小将们打得多精彩啊!”就是这段话的关键句,这个关键句,在段落的中间。

  春天在哪里呢?到大自然中找春天去!春在枝头,柳条嫩绿,桃花鲜艳。春在空中,和风送暖,燕子翻飞。春在水里,鱼儿追逐,鸭子戏水。春在田间,麦苗返青,菜花金黄。到处都有春天,春满人间。

  这段话对“春天在哪里呢?”这个问题自问自答,紧紧围绕“到处都有春天,春满人间”这个关键句的意思写。这段话的关键句在句子的结尾。

  原来一段话的关键句可能位于一段话的开头,也可能是中间,还可能是结尾。你发现了吗?

  2.和学习伙伴交流

  我们现在去读读学习伙伴的话,看看他们有哪些发现吧!(课件出示)

  有的时候,一段话的开头就表达了这段话的主要意思,后面的内容都是围绕开头这句话来写的。

  这样的句子也有可能在一段话的末尾或中间。

  找到这样的句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一段话的意思。

  我们习作的时候也可以学着这样写。

  同学们,你们读懂了吗?这几个学习小伙伴说到的“这句话,这样的句子”指的是什么?

  有的时候,一段话的开头就表达了这段话的主要意思,后面的内容都是围绕开头这句话来写的。

  这样的句子也有可能在一段话的末尾或中间。

  找到这样的句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一段话的意思。

  我们习作的时候也可以学着这样写。

  对,指的就是关键句。关键句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一段话的意思。我们在今后的阅读中,要善于发现关键句来帮助我们理解文章的意思。当然,我们也可以在习作中,围绕关键句的意思展开写作,让我们的表达更精彩。

  接下来让我们学习“识字加油站”。

  (三)学习“识字加油站”

  1.自由读词

  读一读,认一认,想一想加点的字有什么特点。

  让我们先自由读词,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蝌蚪

  飞蛾

  螃蟹

  鲤鱼

  鲫鱼

  鲨鱼

  2.发现特点—形声字

  你们发现了吗?第一行加点的字,都有虫字旁,但是有的事物并不是昆虫,比如:“螃蟹、蝌蚪”,这是怎么回事呢?这里的“虫”不是现代科学意义上的昆虫一类,在古代,“虫”可是一个大类呢!包含很多动物,比如:第一组中的“蝌蚪、螃蟹”。还有“青蛙”“龙虾”等等。

  第二行加点的字都有鱼字旁,和“鱼”有关。这里都有什么鱼呢?鲤鱼、鲫鱼、鲨鱼。

  你们还有什么发现?

  有些同学还发现了“蝌蚪”的“蝌”,和它右半部分“科”读音相同。“蚪”和它右半部分“斗”的读音相近。“飞蛾”的“蛾”和它右半部分“我”的读音接近。“螃蟹”的“蟹”上半部分的“解”是个多音字,我们学过jiě这个读音,其实它还有另外一个读音xiè。他们都是形声字。表意思的部分是形旁如这些字中的“虫、鱼”,提示读音的是声旁,如这些字中的“科、旁”。

  3.借助形声字特点记住生字

  去掉拼音,你们还能读准这些字吗?读一读吧!(课件出示)

  蝌蚪、飞蛾、螃蟹

  鲤鱼、鲫鱼、鲨鱼

  让我们给这些词语找到对应的图片吧!你们找对了吗?

  你们能借助形声字的特点,猜出这些词语的读音吗?

  蟑螂

  蝴蝶

  蟋蟀

  鲶鱼

  鱿鱼

  鲈鱼

  汉字中,有很多形声字,我们运用这一规律可以积累更多汉字。但是我们可不能“秀才认字读半边”,因为有些形声字只是和声旁的读音接近,比如“鲫鱼”的“鲫”字,整个字读jì,右半部分读jí,所以要想真正读准字音,必须查字典验证一下。

  接下来我们学习词句段运用。

  (四)词句段运用

  1.词语积累

  读题目:看到下面的词语,你的.眼前会浮现出怎样的画面?选一两个词语写句子。

  先借助拼音,把这些词语读准确吧!

  懒洋洋

  慢腾腾

  颤巍巍

  兴冲冲

  静悄悄

  空荡荡

  乱糟糟

  闹哄哄

  你们读准确了吗?第一行词语和动作有关,同学们可以边读边做动作。第二行词语和环境有关,同学们可以边读边想象。有的同学还发现它们都是ABB式的词语。重叠的形式突出了这些词语的表达效果。

  接下来,同学们默读词语,想象画面。这一组和动作有关的词语,我们来边表演边理解一下吧!(懒洋洋

  慢腾腾

  颤巍巍

  兴冲冲)

  “静悄悄

  空荡荡

  乱糟糟

  闹哄哄”这样的景象,你见过吗?当时是怎样的情形呢?结合自己的经历,回忆一下吧!

  同学们,想好了就可以选择一两个词语来写一两句话,开始吧!(停顿)

  我们看看其他同学都是怎么写的。

  下课铃一响,同学们就兴冲冲地跑到操场上玩起来。

  人们上了火车以后,闹哄哄的站台一下子就变得空荡荡的。

  他拿着得了第一名的奖状兴冲冲地跑回家,却发现家里静悄悄的。

  同学们都能结合自己的真实经历,恰当地用上这些词语来准确地表达。我们常用的ABB式的词语还有很多,比如描写神态的“笑呵呵”“喜滋滋”“气呼呼”等;描写环境的“黑漆漆”“光秃秃”“阴沉沉”;描写颜色的“绿油油”“白茫茫”“黑乎乎”等。同学们,在生活中做个有心人,积累、运用这些有趣的ABB式词语。

  接下来,我们练习围绕给出的关键语句说一段话。

  2.说句子

  用下面的句子开头,试着说一段话。(课件出示)

  车站的人可真多……

  我喜欢夏天的夜晚……

  读了这两个句子,你想到了什么?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

  车站的人可真多……描述这个画面,你会怎么说?我们可以从人的数量、动作等方面来说“人真多”这个意思。(课件出示)

  再来看第二句话:我喜欢夏天的夜晚……(课件出示)

  同学们,这句话,请你们发挥想象,可以从喜欢做的事情、看到的景色、听到的声音等方面来表达“喜欢”这个意思。

  现在回忆一下你积累的描写“人多”“喜欢”的词语,然后运用这些词语,围绕关键句尝试自己说一说吧!

  同学们,你们说得怎么样?有没有围绕这两个关键句来说呢?我们来看看下面两位同学们是怎么说的吧!

  车站的人可真多,人来人往的乘客络绎不绝。车站外的道路上、天桥上、广场上挤满了人。有的坐着,有的站着,还有的玩手机。售票处早就排起了一条长龙,售票大厅被挤得水泄不通,进站口人潮涌动,人们提着行李,慢慢地向站台走去。

  我喜欢夏天的夜晚。静谧的花园里,小花、小草都安静地睡着了;竖起耳朵细细聆听,虫儿们奏响了属于他们的交响乐。一轮明月高高挂在夜空中,月光普照着大地,满天的星星像无数珍珠撒在深蓝的夜空中。我昂着头,眼睛一眨不眨地望着星空,全神贯注地数着满天的星星,一颗,两颗,三颗……一直数到几百颗。夏天的夜晚真美呀!

  这两位同学紧紧围绕一个意思从不同方面写出了“人真多”和“喜欢”的段落,这样写既清楚又明白。你学会了吗?我们也可以给自己出一个喜欢的开头,然后围绕这个句子说一段话。

  下面我们来学习“日积月累”里的一首古诗《早发白帝城》。

  (四)日积月累

  1.初读

  我们先借助拼音来读李白的这首古诗《早发白帝城》,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早发白帝城

  唐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2.教师范读

  同学们,你们读准确了吗?这里有两个多音字,朝,朝向;朝,朝阳。这里读zhāo。早晨的意思。还,这里读huán,一日还,意思是回来。它的另个一读音是hái,还有。同学们,你们再试着读一遍。

  “辞”是“告别”的意思。“白帝城”在现在的重庆奉节,“江陵”在现在的湖北荆州,它们都在长江沿岸;“还”是“回”的意思。“彩云间”指笼罩在云彩之中,这里说明白帝城非常的高。“千里”与“一日”对比,写出了小舟速度快和诗人心情愉悦,“猿声啼不住”和“已过万重山”也写出了舟行速度之快和诗人内心的畅快。

  同学们,边读边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感受作者愉悦的心情。

  3.指导理解

  这首诗的意思是:早晨,我告别笼罩在云彩之中的白帝城,江陵远在千里之外,但船行的速度极快,只一日的时间便可到达。长江两岸的猿声还在耳边不停地啼叫;不知不觉轻舟已穿过万重青山。

  同学们理解了意思,再试着读一读,读出作者愉悦的心情。

  3.背诵

  同学们,把这首诗多读几遍,边读边理解,背诵下来。如果你对李白的诗歌感兴趣,课下也可以搜集积累他的古诗。

  (六)作业布置

  今天我们学习了语文园地六,相信同学们会有不少的收获,课下我们要及时复习、积累所学的知识啊!下面布置作业。

  1.复习第六单元。

  2.预习《大自然的声音》。

  同学们,以上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全部内容,下课!

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3个字。会写“争奇斗艳、芬芳迷人”等优美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1自然段。

  3.能借助关键语句说出第1、2自然段的大意。

  4.能体会用不同的说法表达鲜花开放的好处,并借鉴课文的表达方法进行仿写。

  过程与方法:

  1.朗读课文,体会、感悟不同表达方法的妙处。

  2.根据花开放的时间制作花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认真思考的习惯。

  2.培养学生美的情趣,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用不同的词句表达鲜花开放的特点,仿照这种特点写一段话。

  【教学难点】

  学习运用多样的句式表达。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3个字。会写“争奇斗艳、芬芳迷人”等优美词语。

  2.读懂课文内容,会用文中的重点语句概括段意。

  【教学过程】

  一、谈话质疑,激趣导入。

  1.板书“钟”,说说钟是干什么的。

  再板书“花”,组成课题“花钟”。

  2.(自由读一读)读到“花钟”这个题目,你最想知道什么?你有什么想问的呢?

  预设:“花钟”是什么?是怎么制作的?

  设计意图:

  用熟悉的事物引导学生质疑,调动学生朗读课文的积极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速读课文,用文中的话说说什么叫“花钟”。

  出示:

  你只要看看什么花刚刚开放,就知道大致是几点钟,这是不是很有趣?

  2.“花钟”到底有趣在什么地方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选择自己最喜欢的读书方式,可以自己读,也可以和同桌一起读,同学互读。

  朗读要求:(课件出示)

  (1)读通课文,课文中难读的、你认为精彩的地方多读几遍。

  (2)边读边用“△”画出课文中的生字新词,把它们读准确。

  (3)说说课文围绕“花钟”这个题目写了哪些内容。

  (4)你认为课文哪部分最有趣?画出有关句子,多读几遍。

  3.了解课文讲的内容。

  师:课文读通顺后,你觉得自己已经读懂了什么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不同。

  原因:与温度、湿度、光照、昆虫活动的时间有关。

  植物学家把花圃修建成花钟。

  4.我把大家总结的内容写在黑板上了。原来,课文围绕“花钟”这个题目写了三部分内容,我们请一位同学来说一说。

  课件出示:(课文围绕“花钟”写了三部分内容,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不同;开花时间不同的原因与温度、湿度、光照以及昆虫活动的时间有关;植物学家利用以上特点把花圃修建得像花钟)

  5.请同学们再看黑板,每一部分内容恰好能概括每一个段落的段意,你能从文中找到和这些内容有关的语句吗?

  课件出示语句: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

  6.今天我们学习了一种概括段意的方法:借助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

  7.同学们,想看看花钟的场面吗?

  课件出示:日内瓦大花钟图片。

  说说感受:欣赏完这些花,你们有什么感受?

  老师也想用几个词语表达一下自己的感受:鲜花朵朵,争奇斗艳,芬芳迷人。

  板书:鲜花朵朵争奇斗艳芬芳迷人

  指导朗读:你愿意读读这几个词语吗?(用欣赏的语气读)

  设计意图:

  用学生最感兴趣的问题串联起来整篇课文的内容,并引导学生借助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指导朗读,能读出自己的感受,体会到花的美,“花钟”创意的巧妙。

  三、生字过关,感悟文意。

  1.这些生字宝宝你认识吗?

  出示会认字,(说说哪个生字识记起来有困难,大家讨论讨论)指名读。

  2.这些生字宝宝脱了帽子你认识吗?(去掉拼音)小组开火车读。

  3.这些生字宝宝回家了,你还能认出它吗?分组开火车读。

  (课件演示,结合课文组词)

  4.小组互动:“我说你找”。小组中一个同学说出课文中含生字的词语,其他成员迅速在文中找出来。

  5.当当小老师:你发现这些生字中哪些生字最容易出错?请你做回小老师提醒提醒大家。

  四、总结延伸。

  美丽的“花钟”上到底有哪些花呢?课文是怎么介绍的呢?下节课,我们一起去细细地欣赏。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语境理解词语,感受作者用词造句的准确性,背诵第1自然段。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用不同的词句表达鲜花开放的特点,仿照这种特点写一段话。

  3.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引出“花钟”。

  1.什么是“花钟”?(指名介绍)

  出示:你只要看看什么花刚刚开放,就知道大致是几点钟,这是不是很有趣?

  板书: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不同。

  2.“花钟”有趣,花更有趣,接下来我们一起去欣赏吧。

  二、入境入情,欣赏“花钟”。

  1.同桌合作,你读我找:美丽的“花钟”上到底有哪些花呢?课文是怎么介绍的呢?

  2.出示并欣赏照片,说出花的名字。

  3.同桌二人合作:这么多花是什么时候开放的呢?请找出相关的句子来说一说。

  4.指导朗读。

  (1)这些花不仅按时开放,而且开得特别有趣。听老师读,帮助老师设计花开的动作。(学生表演动作)多有意思呀,花儿就像你们表演的那样开放了。

  (2)你们自己也读读课文,边读边想象。

  (3)出示鲜花的画面,引导朗读。

  画面一: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

  凌晨四点,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

  画面二:

  五点左右,艳丽的蔷薇绽开了笑脸;

  七点,睡莲从梦中醒来。

  画面三:

  下午三点,万寿菊欣然怒放;

  下午五点,紫茉莉苏醒过来;

  月光花在七点左右舒展开自己的花瓣;

  夜来香在晚上八点开花;

  昙花却在九点左右含笑一现……

  (4)体会课文用词的丰富。

  师:这么多花中,每种花开放的姿态都有不同的表达方式。

  课件出示:

  凌晨四点,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

  五点左右,艳丽的蔷薇绽开了笑脸;

  七点,睡莲从梦中醒来;

  中午十二点左右,午时花开花了;

  下午三点,万寿菊欣然怒放;

  下午五点,紫茉莉苏醒过来;

  月光花在七点左右舒展开自己的花瓣;

  夜来香在晚上八点开花;

  昙花却在九点左右含笑一现……

  可以选择其中两种花改变其表达方式,怎么改呢?

  (例:中午十二点左右,午时花对着太阳微笑;夜来香在晚上八点散发出缕缕清香)

  小结:可以使用多种表达方式表示出花开放的姿态。

  5.背诵竞赛。

  把花可爱的样子记在我们心里吧。

  6.检查背诵情况。

  学生看着画面背诵或根据表格进行背诵。

  7.出示小练笔。

  课件出示:仿照第1自然段,写一写其他的花。

  (课件上同时展示牡丹花、向日葵、蝴蝶兰的图片,也可以增加别的植物开花的图片)

  设计意图:

  指导学生朗读背诵,体会课文用不同的词句表达鲜花开放的特点。让学生进行仿写创作,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另一方面可以依托文本拓宽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思维中充分地融进自己的`感性积累、独特感受。

  三、了解原因,引读。

  1.为什么这些植物开花的时间会不同?

  默读课文第2自然段,画出说明植物开花时间不同的原因的句子。

  2.朗读并交流“有的植物开花的时间,与……有着密切的关系”和“还有的花,需要昆虫传播花粉,才能……”等句子。

  出示:比如,昙花的花瓣又大又娇嫩,白天阳光强,气温高,空气干燥,要是在白天开花,就有被灼伤的危险。深夜气温过低,开花也不适宜。长期以来,它适应了晚上九点左右的温度和湿度,到了那时,便悄悄绽开淡雅的花蕾,向人们展示美丽的笑脸。

  板书:温度、湿度、光照、昆虫活动的时间

  3.据理推测,合理想象。

  (1)四人小组内交流。除课文提到的花以外,自己熟悉的花什么时候开放?推测一下是什么原因。蝶类一般在露水消失后出来活动,所以蝶媒花大约在早上9点~10点开花。

  (2)全班交流。除了书上提到的开花原因,你还知道其他原因吗?

  四、总结拓展,写话。

  原来奥秘在这里。花儿开放的时间跟“温度、湿度、光照、昆虫活动的时间”有关系。发挥想象,我们也来设计一个花钟。(老师在黑板上贴一个钟面,相应的地方贴上蛇麻花、羊须草、龙葵花、蒲公英……)

  师:(指着师生共同设计的花钟)一个美丽的花钟出现在我们面前。有点可惜的是,这花钟上还有几个时刻,没有花来表示,(在空白处贴上问号)这就需要你们到书中、到大自然中去探究奥秘了。花的开放就可以表示时间,这才是真正的——花钟(指课题)。

  【板书设计】

  13花钟

  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不同

  原因:与温度、湿度、光照、昆虫活动的时间有关

  植物学家将花圃修建成“花钟”

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7

  设计思路:

  《空气在哪里》是一篇童话故事。通过写小猴子和空气玩捉迷藏的游戏,介绍了空气的作用及特点。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内容浅显易懂,趣味性强。根据这一特点,在教学中,应让学生自主学习。在教学设计中,首先用猜谜游戏引入,激发学习兴趣。接着让学生据题质疑,带着问题自由、充分地朗读课文,读后说说自己知道了什么。在教学设计中,抓住关键要素,创建学习平台,让学生自学自悟,互帮互助地了解“空气在哪里,它又有什么作用?”通过学习卡的填写,概括了空气的特点和作用。最后,启发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学习有关空气的知识,发挥学生想象力。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默读课文,初步了解空气的特点和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2.分角色朗读课文,能学会本文语言描写的方法。

  3.会认“隐、计、胎、墨、瓶、捏、旺”等字。

  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自主学习、探究,了解空气的特点和作用。

  教学难点:了解空气在我们身边的各个地方,植物、动物都离不开空气。

  课前准备:

  1.多媒体。

  2.学习卡。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一)(展示第三屏)猜谜语。

  [(二)看来同学们都是猜谜小能手!那你们知道空气在哪里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2课《空气在哪里》。导入课题。]

  (三)据题质疑。

  1.课题本身就是一个问句,围绕课题,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2.师生梳理:

  (1)题目中的问题是谁提出来的?他找到答案了吗?

  (2)空气有什么作用?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自由轻声读课文。

  1.自学生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同桌互相检查。

  [3.教师以多种形式抽查生字读音。

  4.整体感知:题目中的问题是谁提出来的?他找到答案了吗?]

  5. 在四人小组中说:读了课文,自己知道了什么?

  三、熟读课文,合作探究

  (一)(展示第四屏)读一读问题。

  (二)自学感悟:带着问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边读边在课文中做好笔记。

  (三)交流汇报,完成学习卡。

  1(展示第五屏步骤一)。

  2. 四人小组交流。

  3. 小组分工合作填写学习卡。

  4.小组展示学习卡。

  5. (展示第五屏步骤二)。

  6. 完善自己小组的学习卡。

  7.分组朗读学习卡两部分内容。

  (四)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读出问句的语气和小猴子的心情。

  四、拓展思维

  你还发现空气在哪里?各有什么作用?

  (展示第六屏)

  1.齐读问题。

  2.同桌说一说。

  3.指名汇报。

  4。(展示第七屏)师适时提出:空气到底在哪里呢?请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谈谈。

  五、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一)学习了本课,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1.向同桌谈谈自己的看法。

  2.指名汇报。

  3.师生评议,明确:空气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世界上任何生命都离不开空气等。

  (二)既然任何生命都离不开空气,那么我们该如何预防或减少空气污染呢?

  1.小组讨论交流。

  2.汇报评议。

  六、布置作业

  《语文百花园三》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语文教学要重视综合知识的整合与运用,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去探求新知,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合作学习,构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同时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议、练、说、评等,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乐中学到知识,学到方法。

  教学内容:语文园地三所有内容,包括:语海畅游、积少成多、阅读平台、能说会道、笔下生辉五项内容。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运用中区别同音字。

  2.积累ABB式的重叠词。

  3.学会进行句型转换,即“把字句”与“被字句”的相互转换。

  4.丰富语言积累:有关学习方面的名人名言。

  5.通过学习阅读材料是学生受到启发:要从小养成认真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

  6.学会向老师请假或请别人帮助请假,并会写请假条。

  教学重难点:阅读有关请假条的内容,分析 向老师请假的方法,习作时,将分析探究到的方法运用到习作中。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课时: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运用中区别同音字。

  2.积累ABB式的`重叠词。

  3.学会进行句型转换,即“把字句”与“被字句”的相互转换。

  4.丰富语言积累:有关学习方面的名人名言。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第三单元的学习接近尾声了,在这一个单元的学习中,我们看到了许多有趣的现象,从中认识到要想有新的发现,就要像科学家那样,细观察,勤思考。多动手,与此同时,我们还收获了一些学习语文的方法,这节课我们来整理近一段时间的语文知识,运用我们的语文能力去大显身手一番!让我们一起走进“语文百花园三”(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用简洁的语言回顾单元重点,导引出本节课的任务,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知道,语文学习的目的,就是实际运用。]

  二、 语海畅游

  你认为汉字有趣吗?举例说说。(捕捉信息,进入同音字区别的学习)

  1.打开书看看“汉字真有趣”,先读一读,然后说说读后知道了什么。

  2.你认为怎样才能将同音字用准确。(先组词,再造句,在具体的语境中区别字义,达到准确运用。)

  3.用“须”和“需”扩词、造句,再次说说这两个字的字义区别。

  4.举例说说,还有那些像这样有趣的汉字,并进行区别。

  (如:静和净,领和岭等等)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自主探究出同音字的区别方法,再运用方法去拓展练习,学生不仅获得了“鱼”,也会去运用“渔”去捕获更多的“鱼”。]

  三、照样子写词语

  1.自由读例子,说说自己发现了词语的什么特点。

  (都是ABB式的表示颜色的词语)

  2.结合语言习惯,照样子完成练习:

  3.红( ) 黄( ) 黑( ) 白( )

  4.交流,评改。

  [5. 引导质疑:现在问题出现了,描述颜色时,“红”“黄”“黑”“白”就能说清楚,为什么要写成“ABB”式呢?

  (使色彩更浓了,使表达更生动,更形象。)]

  6.小组合作:看来,“ABB”式的词语真的好神奇呢。那我们多多积累些吧。比一比,那个小组在规定时间内想出来的词语数量多,正确率高。

  7. 汇报展示。

  小结:这么多的叠词陪伴我们,我们今后在说或者写的过程中多该自信呀!

  [设计意图:此环节,不仅让学生练习了叠词的正确组成,同时又润物细无声地插入了“ABB”式形容词的修辞特征及功能,激发了学生积累和积极运用的兴趣。]

  四、句型转换

  词语没有难倒我们,加大难度,来检验你们的能量!

  1.指名读例,再齐读,感悟“把字句”的结构特点。

  2.读读学习伙伴的话。

  3.动手完成练习。

  4.交流答案,说说做题的过程或做后的感想。

  5.课堂练习:

  (1)我读懂了这篇课文。

  (2)大家一起努力,终于找到了失踪好几天的小狗贝贝。

  (3)指名出题,同桌答。

  [设计意图:“把字句”由“把”字短语接动词短语充当谓语的句式,小学生不必说这些术语,但结合生活经验在潜意识里其实就是这么个意思。让学生说说做题的过程或做后的感想正是做题方法的总结。]

  五、积少成多

  出题的同学自信满满,答题的同学胸有成竹,可见知识与本领的积累是我们制胜的法宝!下面我们就再来积累一些名人名言吧。

  1.自由多读几遍。找出名言的共同点。

  2.指名读,纠正不恰当的读法。

  3.齐读。

  [4.小组讨论句子的意思,结合实际谈谈自己的认识。]

  5.交流。

  6.读读背背。

  7.背出自己已经积累过的读书方面的名言,也可自己写一句。

  [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让学生在开放的学习过程中,自始至终处于积极状态,主动地进行探索与发现,多角度和多样化地解决问题,从而实现知识的自我建构。]

  六、总结:一节课中,同学们充分调用自己的知识技能,完成了四项练习,轻松自如,还收获了一些方法,希望同学们再接再厉,一天比一天有进步!

  板书设计:

  ● 形近字 ● ●读书的名言:

  需 静 领 红 红彤彤 其义自见(xiàn)

  须 净 岭 黑 黑洞洞 懊悔(huǐ)

  ●走马灯吸引住了茅以升。

  走马灯把茅以升吸引住了。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阅读材料是学生受到启发:要从小养成认真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

  2、学会向老师请假或请别人帮助请假时,要把请假的原因说清楚,说话要有礼貌。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指名背诵有关读书的名言。

  [2.过渡:的确,“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同样,读一篇好,也会有收获。一起走进“阅读平台”。]

  二、阅读平台

  1.自由读故事。

  2.指名读,思考:一次偶然的发现后,科普希是怎样做的?他这样做取得了什么成就?画出相关的句子。

  3.讨论交流。

  [4.拓展:说说自己平时观察事物有哪些独特的发现。]

  5.小结:看来,养成认真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的确是受益终身,让我们们做生活的有心人,去发现奥秘,享受其中的乐趣。

  [设计意图:加强自主练习,凸显阅读训练重点,注意读与说的结合,着眼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

  三、谈话导入:同学们,如果你生病了,或有什么重要的事,不能去上学,你准备怎样向老师请假?是打电话请假,还是请爸爸、妈妈或者邻居小伙伴帮你请假?这节课,我们就来谈谈如何请假。

  1.明确要求:

  (1) 自由读要求,归纳要点。

  (2)交流要点:(学生在向老师请假或请别人帮助请假时,要把原因说清楚,说话要有礼貌。

  2.向老师请假

  [(1)想一想,如果是打电话向老师请假,应该怎么把原因说清楚,要用到那些礼貌用语?

  (2)假如老师同意或不同意,又该怎么说?

  (谢谢老师 再次讲清楚请假的必要性,有礼貌)

  (3)两人小组合作练习。]

  (4)指名表演,集体评议。

  3.委托他人向老师请假

  [(1)如果请爸爸、妈妈或邻居小伙伴向老师请假,你认为该怎么说?

  (向对方说明意图 说清请假的原因 有礼貌)

  (2)强调:相比较,有什么不同?

  (要说明自己想要干什么,礼貌用语有所不同。)

  (3)练习后指名向全班表演,集体评议。]

  4.总结:看来无论自己请,还是请他人代请,都得注意:一是把请假的原因说清楚,二是说话要有礼貌。我们评价的时候也是针对这两点去评,估计同学们今后有事,一定会把请假这件事完成得很出色!

  [设计意图: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语文课程的实践性,感受到语文学习是可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同时着重培养了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课后作业:

  1、 搜集一些名人小时候的故事读一读,想一想。

  2、 与家人或伙伴表演请假的全过程。

  板书设计:

  第一个望远镜 请 假

  利普希 说明原因,有礼貌

  {认真观察} (说明意图)

  { 勤于思考}

  第3课时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本上的请假条,明白请假条要写的内容、格式以及表达时要有礼貌。

  [2.自己试着写请假条,用书面形式表达自己要请假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又掌握了一种语言技巧——口头请假。这节课呢,我们就从中选取一种,讲话语变成文字。让我们的信息传递更为多样化,从而以不变应万变。

  二、思考交流:

  打开书,读题目要求和李晓芳同学的请假条,心中归纳一下,请假条应该怎么写。用自己清楚地记号标注。

  [交流所得:

  1.应写清楚请假的原因,请多长时间的假;

  2.注意请假条的格式,包括称呼、落款、日期以及正文的格式;

  3.要讲礼貌,注意使用礼貌用语。

  小结:同学们真是火眼金睛,要点一个也没逃脱,下面的请假条一定不成问题!]

  三、自主探究:

  1.出示自学提示:

  (1)请假的原因可能有哪些?

  (2)请假的时限为多长更合理?

  (3)请假条的格式要注意些什么?

  (4)列举可用的礼貌用语。

  2.学后交流,集体评议总结。

  3.小结:大家的生活经验可真丰富,你们的大脑像一个容量极大地储存器,列举的内容包罗万象呢,真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哪!佩服你们!

  [设计意图:要让学生更扎实地掌握请假条的写法,自己静心思考更为有效。学生对要求的自我分析,归纳的过程是其理解和内化的过程,加之学生在这方面的生活经验也不少,通过教师的肯定、鼓励性的语言,学生体会到自豪感,成就感。既发挥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又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

  四、实践内化:

  1.小组合作完成:回忆自己近期的一次请假,或自设一个请假的原因,根据当时的情况,口头表达请假条的内容。

  2.推荐小组代表上台口述,集体评议。

  [3.动手写一张请假条。

  4.同桌互评,可请老师帮助解疑。]

  5.认真修改。

  五、课后作业:

  试着写一张请假条吧。

  板书设计:

  请假条

  (称呼):

  (请假的原因,请假的时限)

  姓名

  [教学反思]

  百花园中通过词句的练习,了解同音字的不同,激发学生对汉字的兴趣,引导学生寻找同音字,并能区分不同;初步理解了叠词的特点,积累了词汇;能够把陈述句改为“把”字句,培养了学生的语感,提高了表达能力。通过 朗读、理解并背诵关于名人读书的名言,懂得了读书的重要。 学生在独立阅读《第一个望远镜》中,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激发了学生观察、思考的兴趣。 通过练习请假和学习写请假条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8

  教材分析:

  《望洞庭》这篇课文是描写秋夜景色的七言古诗。《望洞庭》是唐代诗人刘禹锡在被贬为朗州司马后,赴任的途中经过洞庭湖时所作。这首诗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通过丰富的想象和形象的比喻,描绘了一幅宁静优美的洞庭月夜图,重在表现洞庭湖的柔和秀美。古诗先写“秋月”与“湖光”相映照,月光如水洒在湖面上,水平如镜,静静的月,静静的湖,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沉静、和谐、秀美的景色。“潭面无风镜未磨”贴切地表现了千里洞庭风平浪静的安宁温柔的景象,在月光下别具一种朦胧美。古代没有玻璃,镜子是用青铜铸的,磨光以后才能照人。未磨的镜面,朦朦胧胧,用来形容月夜湖光,真是恰到好处。以生动形象的比喻补足了“湖光秋月两相和”的诗意。因为只有“潭面无风”,波澜不惊,湖光和秋月才能两相协调。放眼远望,皓月银辉之下,洞庭山愈显青翠,洞庭水愈显清澈,山水浑然一体,望去如同一只雕镂透剔的银盘里,放了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如精美绝伦的工艺珍品,生动形象。全诗纯然写景,既有细致的描写,又有生动的比喻,诗人极富想象力的描写,将洞庭的湖光山色别出心裁地再现于纸上。

  设计理念:

  古人云:“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古诗语言凝练,所描绘的意象所构成的意境美,能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学生欣赏美,感受美的能力。但很多时候,古诗的教学都只是注重让学生理解诗的意思,忽视对意境的感悟。对于学生来说“诗境”难以感悟,这也是我们古诗教学的难点。

  《望洞庭》这首诗总体给人空灵、缥缈、温柔、宁静、和谐的感受,特别是诗中形象的比喻,形、色和谐,让人感到洞庭山水如设色淡雅、造型精致的艺术品,玲珑剔透。根据这首诗的特点,本节课,我力图引导学生走进文本,通过丰富想象,感受水天一色物象的画面美,从而感悟空灵、缥缈的'意境美。为了突破难点,我在设计时整首诗紧扣“和”教学,首先从“色调”方面来引导学生想象水天一色的画面美,感悟“和”。其次抓形象的比喻,从形、色两方面引导学生想象洞庭山水工艺品般的画面美,进一步品味“和”。在学习后两行诗,感悟诗句“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诗人别出心裁的比喻后,巧妙引出唐五代诗人雍陶的《题君山》中的名句“疑是水仙梳洗处,一螺青黛镜中心”两首诗都运用丰富的想象和巧妙的比喻,写出了洞庭的宁静、和谐的景象。这两句巧妙地以“螺”作比,但一首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成银盘中的青螺,一首将倒映湖中的山比成仙女青黛色的螺髻。把名句拿出来让学生进行赏析,想象画面。使学生在体会巧妙的比喻同时,洞庭的山水的秀美也给他们留下深深的印象。最后是拓展6句古诗名句。一是让学生迁移学诗的方法。二是领略诗人从不同角度写洞庭的山水的美。三是激发诵读经典兴趣,引导学生积累绝妙佳句。本节课设想做到三抓:⑴?抓字眼:旨在明确诗的意思。⑵?抓想象:旨在领悟诗的意境。⑶?抓吟诵:旨在进一步升华情感,得到美的熏陶。(紧扣我校经典诗文诵读实验的课题”经典诗文名句的教学研究”设计教学)

  教学目标:

  1、学会《望洞庭》诗中出现的生字,能结合注释理解词义。

  2、通过品读,想象《望洞庭》古诗词所描绘的画面,感悟意境,感受古诗词的语言美、韵律美。

  3、在交流体会描写月夜洞庭的美景时,随机指导学生有感情的诵读,体会作者的情怀。背诵《望洞庭》。

  4、拓展吟诵洞庭美景的名句,达到深化和积累的目的。

  教学重点:

  理解“两相和”、“白银盘”和“青螺”,想像诗人笔下的月夜洞庭水天一色的画面美,感悟诗境,体会形象的比喻。

  教学难点:

  想像诗人笔下的月夜洞庭水天一色的画面美,感悟诗境,体会形象的比喻。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是李白眼中的水。“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是苏轼笔下的水,祖国的山山水水,从古到今不知吸引了多少文人墨客,写下了许多美诗佳句,今天我们随唐代大诗人刘禹锡去感受一处山水,板书《望洞庭》。指导书写“庭”

  二、读准古诗,整体感知

  1、师配乐范读古诗,提出倾听的要求。

  2、自学古诗,小组交流

  要求;

  ★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借助插图、注释、字典理解古诗的大意。

  ★小组合作学习:交流难理解的字、句。

  三、读好古诗,理解古诗

  1、指名读诗。(通过评价导向,从读准字音,字正腔圆到读出节奏)

  2、指名讲古诗的大意。

  四、想象画面,感悟诗境

  ☆再读古诗,边读边想象诗中的画面,读到有所感觉时把你的手举起来。

  ☆美读古诗,想象画面。

  1、品读前两行诗,抓住“和”来引导学生想象水天一色的画面美。感悟“和”

  (1)你从前两行诗中读懂了什么?“和”是什么意思?

  (2)说说你想象的画面。

  (引导学生语言描述想象中的美,如:感受银色的光辉撒在湖面,朦胧的月光。)

  (3)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引导学生读好诗句。

  如:用你的朗读来表达你的感受。(师生评价)

  应该怎样读?(轻轻地读、读出柔和的美)

  引读:秋月的清辉静静地洒在湖面,湖面好象披上了一层薄薄的轻纱——

  是多么的宁静!一起来读……

  洞庭湖在淡淡的月光笼罩,点点银光,此时那就像一位仙女降落人间,是那么温柔,一起读……

  小结:一个“和”字让人有多少遐想啊,“和”字就是这首诗的“眼睛”叫诗眼。

  2、品读后两行诗,从形、色两方面引导学生想象洞庭山水工艺品般的画面美,进一步品味“和”

  (1)这洞庭湖是怎样的山,怎样的水?

  (2)你能说说,到底从哪里感觉到,诗眼“和”你想象的画面怎么样?(引导感悟比喻用得形象、生动、巧妙。)

  (3)你有这样的感受,你觉得应该怎样读?

  (只要学生讲出读的理由符合诗意即可,让学生个性化朗读,或惊讶或赞叹等,让学生练习读互相听,听出什么感觉,告诉同学。)

  (4)指名读(以评促读,引导学生读出韵味,逐步提升读的质量。)

  (5)品味独特的比喻:末句改为“君山好像一青螺”好像更清楚,这样改行吗?

  3、补充教材内容二,通过对比,欣赏比喻的巧妙

  (1)谈话引出诗人“雍陶”,投影出雍陶的《题君山》“疑是水仙梳洗处,一螺青黛镜中心”。

  (2)学生自读,感悟诗意,品味语言的形象生动。

  (3)师读,要求同学闭上眼睛听,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4)反复引读这两个比喻句,让学生体会两种不同的比喻生动和所描绘的美。

  点点银光……翠绿的君山,诗人不由赞叹到——

  君山倒映在洞庭湖中的妩媚姿态,美如仙女,楚楚动人如——

  4、配乐朗读古诗一和补充材料

  5、体会诗人宽广、豁达的胸怀。

  6、背诵古诗。

  四、欣赏名句积累名句(10分钟)

  自古人称“洞庭天下水”。许许多多有名的诗人,像李白、杜甫、孟浩然都慕名而去,写下了不少经典名篇,传诵至今,我们一起来欣赏。

  1、还记得我们学习〈望洞庭〉是用什么方法学习的?

  2、出示6个名句,提出要求。

  (1)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两句诗,多读几遍,并品味诗句好在哪里。

  (2)同桌交流读后的感受。

  3、学生选自己喜欢的诗句读,并想诗句的意思,品味诗句。

  4、集体交流感受。

  交流2-3句诗,采用指名讲,讲后读,同学补充等形式,好的句子全班齐读。

  5、背诵自己喜欢的诗句。

  五、总结

  六、作业

  背诵剩下的名句,默写《望洞庭》。

  板书设计:

  望洞庭

  光、色和(柔)形

  补充教材内容二疑是水仙梳洗处,一螺青黛镜中心

  ——雍陶《题君山》

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9

  教材分析:

  语文乐园(三)共有“我来试试”、“探究与发现”和“口语交际”三大板块。

  其中“我来试试”包括:认一认,读一读,想一想;读一读;写一写,背一背;读一篇短文《有志者,事竟成》。

  “探究与发现”是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学习积累词语。

  “口语交际”的话题是“大海”。让学生加深对大海的认识,激发学生热爱海洋的情感,并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认真倾听和评议。

  教学目标:

  1、学习认识由意思相近、相反的字组成的词语。

  2、能根据词语想象画面。

  3、学习名人名言,使学生懂得做一个胸怀宽广的人,在苦难和磨难中锻炼自己。

  4、了解短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

  掌握生字新词,学习积累好词好句。

  教学难点:

  理解短文,学习作者表达方法。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我来试试。

  (一)认一认,读一读,想一想。

  1、出示词语卡片,请同学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

  2、读一读,想想词语的意思,看看从上下两组词中发现了什么?

  3、小组交流。

  4、全班反馈,指导理解词义。

  5、有感情朗读词语,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神奇美妙。

  6、拓展学习:试着说说类似词语。

  (二)读一读。

  1、自由朗读,读准字音。

  2、请同学结合课文内容,朗读词语,体会词语所表达的感情。

  3、默读词语,想象画面。

  4、小组交流,用自己的话说说脑海中出现的画面。

  5、全班反馈。

  6、拓展学习:试着说说类似词语。

  (三)写一写,背一背。

  1、请同学自读句子,感受句子内容。

  2、交流:读句子的感受。

  3、用多种形式朗读。

  4、学生背诵名言警句。

  5、指导抄写名言。

  (四)读一读。

  1、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2、自由朗读短文,读准字音,读通短文。

  3、回顾全文,畅谈体会。

  4、全班反馈,指导朗读。

  5、拓展:读了这篇短文,我懂了做人要有志气。结合自己实际,说说怎样才能做倒有志气。

  第二课时

  一、探究与发现。读一读,想一想,说一说。

  1、自由读词语。

  2、学习交流自己的发现。

  3、根据自己的发现,想想自己还能说出几个不同的带“海”字的词语。

  4、全班反馈交流。

  教学目标:

  1、介绍自己喜欢的一个或几个玩具,做到语句通顺,有真情实感。

  2、学会和玩具交朋友,学习利用玩具来丰富自己的生活,发展想象力。

  教学准备:学生带一件自己喜爱的玩具。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路激发兴趣

  教师出示“小乌龟”的玩具,并用“小乌龟”的语气说:“同学们,我就是那只敢和兔子比赛跑步的乌龟,我今天来到三(4)班做客,你们欢迎我吗?喜欢我吗?”

  (这一环节的设计旨在激发了学生编写故事的兴趣。)

  二、展示玩具揭示课题

  师(用热情的语调)说:“同学们,你们带来什么玩具?把它们请出来,在全体同学面前亮一亮相吧!”“来,告诉大家,这是什么?”

  (指名展示玩具,并说出玩具的名字。)

  师(鼓励的语气):同学们,这么多可爱的玩具,它们的身上一定有许多精彩的故事。快介绍给大家吧!

  板书课题《玩具宝贝》

  三、放飞想象自由练说

  1、自主学习。

  学生独自根据所选择的玩具准备介绍(外形、颜色、功能、玩法等)。教师巡视,发现有困难的.给予指导,发现有创新的想象给予表扬和鼓励。

  2、小组内交流。

  以四人为一小组,每人轮流在小组内介绍自己的玩具。其他同学对所介绍的情况若有疑问,可以提出问题,组内的同学互相补充,共同改进。教师要认真观察和了解每个小组的活动情况,深入到学习小组中,去发现,去感受学生思维的火花,对学生交流时出现的思维受阻不能深入的情况,教师要及时地点拨。

  3、组际交流。

  每一组选一名中心发言人代表小组在班内汇报。其他同学可以质疑、评议,然后师生共同修改、补充,达到较好的水平。

  四、生独自习作师巡视指导

  学生根据刚才说的内容,独自习作,教师巡视指导。

  五、作文讲评

  1、改正共同的缺点

  2、欣赏佳作,选择几篇写得好作文,请小作者大声朗读。

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10

  【教学要求】

  1.了解一段话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写清楚的。

  2.学会观察,在日常生活中多识字,掌握生字新词,提升语文素养。

  3.仿照本组课文内的句子或段落仿写句子,品析排比修辞手法的妙处,并在口语交流中提升语言表达的能力。

  4.了解和背诵日积月累中的知识,积累文化常识,增强审美情趣。

  5.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主交流的方法,提升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

  6.通过读、写、练的方式,让学生在学中积累,在积累中锻炼。

  7.品析排比修辞手法的妙处,并在口语交流中提升语言表达的能力。

  8.提升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教学重点】

  1.了解一段话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写清楚的。

  2.仿照本组课文内的句子或段落仿写句子,品析排比修辞手法的妙处,并在口语交流中提升语言表达的能力。

  【教学难点】

  提升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走进语文园地这个模块,一起来交流学习。

  二、交流平台

  1、课文中有许多段落,围绕一个意思把这段话写得清楚。

  2、出示:《赵州桥》第三自然段。

  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桥面两侧有石栏,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有的刻着两条相互缠绕的龙,嘴里吐出美丽的水花;有的.刻着两条飞龙,前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还有的刻着双龙戏珠。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真像活了一样。

  (1)为了写清楚“赵州桥非常美观”,详细介绍了桥面石栏上精美的图案,把各种姿态的龙写得活灵活现。

  3、出示:《一幅名扬中外的画》第三自然段。

  画上的街市可热闹了。街上有挂着各种招牌的店铺、作坊、酒楼、茶馆……走在街上的,是来来往往、形态各异的人:有的骑着马,有的挑着担,有的赶着毛驴,有的推着独轮车,有的悠闲地在街上溜达。画面上的这些人,有的不到一寸,有的甚至只有黄豆那么大。别看画上的人小,每个人在干什么,都能看得清清楚楚。

  (1)写了各种各样的店铺,还写了来来往往、形态各异的人,清楚地写出了“画上街市的热闹”。

  (2)抓住一个瞬间的精彩把它写具体,那么文章就如画一样,活起来了。

  4、同步练习:

  春天来了,公园里百花齐放、争奇斗艳:迎春花,黄色的蓓蕾在绿叶中若隐若现;桃花,粉红的脸蛋惹人喜爱;梨花,雪白的花瓣随风起舞……

  三、识字加油站

  1、出示要求:

  生活中,你见过这些标牌吗?(出示图片)

  2、读准字音,学会书写。

  税(shuì)务局档(dàng)案馆

  咖(kā)啡(fēi)馆阅(yuè)览室

  废(fèi)品收购站农贸(mào)市场

  3、出示生字:

  shuì dàng kā fēi yuè fèi mào

  税档咖啡阅废贸

  点拨:“税”是翘舌音;“档”是后鼻音;“咖”读kā,不能读成jiā;“废品”不能写成“费品”。

  4、自由组词。

  四、词句段运用

  1、出示要求:

  对照流程图读读下面这段话,照样子口头介绍一次手工活动的过程,如剪纸、捏泥人、拼装玩具、编花绳。有个叫蔡伦的人,吸收了人们长期积累的经验,改进了造纸术。他把树皮、麻头、稻草、破布等原料剪碎或切断,浸在水里捣烂成浆;再把浆捞出来晒干,就成了一种既轻便又好用的纸。剪碎或切断——浸——捣——捞——晒

  2、讲述一次手工活动过程,并写出流程。

  只见泥人张左手伸到桌子下边,打鞋底抠出一块泥巴。右手依然端杯饮酒,眼睛也只瞅着桌上的酒菜,这左手便摆弄起这团泥巴来,几个手指飞快捏弄,比变戏法的刘秃子还灵巧。(节选自《泥人张》)流程:伸→抠→端→瞅→摆→捏

  首先,老师把剪纸准备的材料:剪刀、彩色纸拿出来,做了剪纸的示范。老师先把粉红色的纸剪成正方形,把纸对着角折三次;再用剪刀顺着纸顶端边上剪成锯齿形,或半圆形;然后,在折叠的边上剪成波浪形,或花草,或鸟兽;最后,展开来就是一朵栩栩如生的花。剪→折→剪→展开

  3、读一读,想一想下面这两段话有什么共同特点,再照样子写一段话。

  走在街上的,是来来往往、形态各异的人:有的骑着马,有的挑着担,有的赶着毛驴,有的推着独轮车,有的悠闲地在街上溜达。桥面两侧有石栏,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有的刻着两条相互缠绕的龙,嘴里吐出美丽的水花;有的刻着两条飞龙,前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还有的刻着双龙戏珠。

  4、这两段话有什么共同特点?

  这两段话都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还运用了总分的写作手法,让句子有气势、生动。

  5、仿写段落:

  选定具体描绘的对象,运用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者相似的语句进行描写。预设:湖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湖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湖底的沙石;湖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朋友是快乐日子里的一把吉他,尽情地为你弹奏生活的愉悦;朋友是忧伤日子里的一股春风,轻轻地为你拂去心中的愁云。朋友是成功道路上的一位良师,热情地将你引向阳光的地带。

  6、小结:

  用排比修辞具体描绘一件身边的事物,可以是一件事情,可以是一个人物形象,发挥自己的想象,大胆交流,在学习中学会运用排比修辞手法,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五、日积月累

  1、出示:

  文房四宝:笔墨纸砚

  雅人四好:琴棋书画

  花中君子:梅兰竹菊

  中医四诊:望闻问切

  2、学生自读四组短语,读准字音,老师适当点拨并拓展。

  3、出示:文房四宝:笔墨纸砚

  文房四宝之首:浙江湖州市区的湖笔,安徽的歙县、休宁现成的徽墨,安徽泾县的宣州的宣纸,广东肇庆的端砚。

  4、出示:雅人四好:琴棋书画

  弹琴(多指弹奏古琴)、弈棋(大多指中国象棋和围棋)、书法、绘画是文人骚客(包括名门闺秀)修身所必须掌握的技能。今常表示个人的文化素养。

  5、出示:花中君子:梅兰竹菊

  梅:探波傲雪,剪雪裁冰,一身傲骨,是为高洁志士;

  兰:空谷幽放,孤芳自赏,香雅怡情,是为世上贤达;

  竹:筛风弄月,潇洒一生,清雅淡泊,是为谦谦君子;

  菊:凌霜飘逸,特立独行,不趋炎势,是为世外隐士。

  6、出示:中医四诊:望闻问切望,指观气色;闻,指听声息;问;指询问症状;切;指摸脉象。与中医有关的成语:妙手回春、悬壶济世、药到病除、药到病除。

  7、拓展类似的词语:

  人生五味:酸甜苦辣咸

  生活四事:衣食住行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

  六、课堂小结

  同学们在课后可以根据我们本单元学习的内容,在课下去搜集更多的传统节日的知识,以及补充阅读更多古诗词,积累更多字词。并在以后的习作中多加运用修辞手法,不断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从神态、动作变化中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感受阮恒身上所体现出的真诚的友谊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3、抓住关键语句,深入体会阮恒无私奉献的品格。

  教学重点:

  抓住描写阮恒献血时的表情、动作的语句,了解人物当时的复杂心情。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朋友之间真挚的友谊,树立正确的友谊观。

  教学过程:

  一、导入:同学们,你们有自己的朋友吗?你和朋友之间做过什么让对方难忘的事?(学生1-2名回答)。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课文,了解文中两个主人公之间的友情,齐读标题。

  二、提问:之前我们预习过课文,“她”和“我”分别指谁?——“她”指小姑娘,“我”指阮恒。所以这是阮恒说的一句话。

  三、快速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四、复习字词、整体感知:

  1、提问这篇文章有一个字很特殊,全文都围绕它展开,是什么?——“血”(老师介绍“血”两种读音用法)。

  2、出示四个生词,指名朗读、齐读

  3、谁能够根据这四个词,按顺序将课文大意概括出来?

  五、学习三、四段:

  1、提问:小姑娘受伤严重,生命危在旦夕,情况十分紧急,课文中用了一个词语来概括是什么?——迫在眉睫。

  2、提问:你知道“迫在眉睫”什么意思吗?(老师根据字形解释)。看来观察字形真是个分析词义的好办法。

  3、我们还可以联系上下文,看看为什么说输血迫在眉睫?从文中找出句子。

  ——“经过查看,他们确认这个小姑娘伤的最重,如果不立刻抢救,就会因为休克和流血过多而死去。”

  ——“医生和护士都不具有她的血型。”

  ——“一位女医生告诉这几个孤儿,如果他们不能补足这个小姑娘失去的血,她一定会死去,问是否有人愿意献血。”

  4、联系“迫在眉睫”的意思,谁能有感情地读出这种分秒必争的紧迫感?指名朗读。

  5、师生合作,共度句子:因为……所以……

  六、学习五至七段:

  1、提问:在这迫在眉睫、紧张万分的时刻,有人帮助她吗?——有,阮恒。阮恒是怎样做的呢?我们齐读黑板上的句子“一阵沉默之后,一只小手颤抖地举起来。忽然又放下去,然后又举起来。”

  2、提问:这句话中写了阮恒的哪些动作?——“举、放、举”

  3、老师范读,学生做动作。

  4、假设你是阮恒,结合全文,思考:刚刚你沉默时、举手时、放手时、又举手时分别都想了什么?

  5、学生齐读句子。

  6、 这一连串的思想斗争和复杂的心理变化,作者只用了三个动作就展现出来了,所以我们今后也要通过动作描写感受人物的内心活动。

  七、学习八至十一段:

  除了动作,我们还能从图中阮恒的神态揣摩出他的心理感受。默读8-11段,找出描写阮恒动作和表情的句子,用“__”画出来,体会他的.内心世界。

  1、提问:最初阮恒的表现是?——“叫阮恒的小男孩很快地躺在草垫上。他的胳膊用酒精擦拭后,一根针扎进他的血管。抽血过程中阮恒一动不动,一句话也不说。”

  2、提问:这句话中有三个“一”,你们找到了吗?当一根针缓缓扎进他的血管时,他——“一动不动,一句话也不说”。学生齐读句子。

  3、看得出来他在极力忍住自己的痛苦,再请男女生分别齐读最后一句话。

  4、 提问:你从哪些句子中体会到阮恒的痛苦与恐惧?

  ——“过了一会儿,他突然啜泣了一下,全身颤抖并迅速用另一只手捂住脸。”

  ——“但过了一会儿,他又开始呜咽,并再一次试图用手掩盖他的痛苦。”

  ——“接着,他那不时的啜泣变成持续不断的低声哭泣。他眼睛紧闭着,用牙咬着自己的小拳头,想竭力制止抽泣。”

  5、提问:这三句话中描写哭的表情的词是什么?——“啜泣”“呜咽”“低声哭泣”“抽泣”

  6、 为什么会有这种表情变化呢?同桌间小声朗读几个句子,谁读懂了到前面演示。

  (1)“过了一会儿,他突然啜泣了一下,全身颤抖并迅速用另一只手捂住脸。”生读生演,提问:如果你是阮恒,为什么啜泣?为什么捂着脸?是只怕疼吗?为什么要救女孩?——“她是我的朋友”。

  (2)“但过了一会儿,他又开始呜咽,并再一次试图用手掩盖他的痛苦。”师读生演,提问:和刚才有何不同?说明什么?为什么还要掩盖?

  (3)“接着,他那不时的啜泣变成持续不断的低声哭泣。他眼睛紧闭着,用牙咬着自己的小拳头,想竭力制止抽泣。”师读全班演,提问:和刚才又有何不同?

  7、教师引读,师生合作:想不想把阮恒的心情表现的更充沛一些?老师告诉大家一个好办法,那就是走进人物内心,去倾听他的心声,咱们一起合作。

  (1)抽血开始了,随着针管扎进身体,一股鲜血流了出来,我害怕极了,想到这,______

  (2)望着鲜血不停流入针管,我似乎看到死亡之门正在向我打开,于是,______

  (3)血越抽越多,我的身体也越来越无力,接着,______

  (4)也许我的生命就这样要走向终点了吧,于是,______

  8、提问:阮恒明知自己会死,却依然要救女孩,这是为什么?——“她是我的朋友”。

  八、教师引读:

  1、他不能眼睁睁看女孩就这么死去,因为______

  2、当恐惧一次次来袭,他决心以死相救,因为_____

  3、此时此刻危险近在咫尺,阮恒只有一个朴实却很坚定的想法,那就是______

  九、提问:在你眼中阮恒是个什么样的孩子?——善良、无私。

  十、提问:在善良无私的阮恒心中,最珍贵的不是生命,而是——友情。

  十一、提问:你们想要这样的朋友吗?拓展“真正的朋友”,学生填空,配乐朗读友情小诗。

  十二、布置作业:想一想,假如你是苏醒过来的小女孩,你会对阮恒说些什么?把小女孩要说的话写下来。

  板书设计:

  18.她是我的朋友

  小姑娘 阮恒

  迫在眉睫 善良无私

  友情

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12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11个生字,认读3个字。ABC

  2.能区别指定的四组形近字,并组成词语。ABC

  3.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语:“黑炭条、以免”。

  4.正确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ABC,

  5.读书质疑,进行二次预习。AB

  教学重点:

  1.“溪、教、互、免”的字形。

  2.理解词语“黑炭条、以免”。

  3.正确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生字“溪”的书写和记忆;读书质疑,进行二次预习。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3分钟)

  同学们,你们上学路上都做什么?有哪些开心的事情?

  板书课题:上学一路歌

  齐读课题,读了这个课题,你有什么问题?

  (学生可能会问:小作者上学一路上都做了什么?“一路歌”唱的是什么歌呢?……)

  二、检查读书学习生字新词。(22分钟)

  (一)检查读书,随机学习生字(完成教学目标1)

  1.读课文,初步感知。

  2.结合预习本,说说你学会了哪些生字?随机指导。

  (1)字形记忆:溪。

  儿歌记忆:三点水,爪字头,一扭一扭碰石头,溪水都往大海里流。

  (2)确定偏旁。

  “互”查一横。

  “免”是刀字头。

  “或”是“戈”字旁。

  (3)引导学生归类学习。

  熟字加偏旁的字。

  弟——梯孝——教骨——滑

  亡——忙更——便才——闭

  熟字去偏旁的字:惑——或兔——免

  熟字换偏旁的字:到——室

  教师:检查自己的预习,对错误及时改正。

  3.练习:(完成教学目标2)

  (1)比一比,再组成词语。

  梯( )或( )免( )闭( )

  第( )惑( )兔( )才( )

  便( )教( )室( )滑( )

  更( )孝( )到( )骨( )

  (2)选择字义。

  滑:A光溜,不粗涩。B在光溜的物体表面上溜动。C狡诈,不诚实。

  光滑( )滑头( )滑梯( )

  (二)学习词语(完成教学目标3)

  1.理解重点词语。

  黑碳条:看图理解

  以免:为了避免,害怕发生某事的意思

  “蒲公英、二月兰”看图理解

  2.象声词:叮咚叮咚嗒嗒嗒你能说几个象声词吗?

  嗒嗒嗒( )( )( )

  叮咚叮咚( )( )( )

  (三)考考你

  听写词语:溪水教室滑梯或者帮忙方便关闭互相以免

  三、再读课文,了解段意。(7分钟)(完成教学目标4)

  1.自由读课文,想一想每个自然段讲什么?同桌说一说。

  2.汇报交流。

  3.整篇课文讲了什么?

  四、读书质疑。(7分钟)(完成教学目标5)

  1.自己读课文,提出不明白的问题。

  2.交流问题,梳理问题。

  3.读了这篇课文,你最想知道什么?

  预设:说说题目中的“歌”是什么意思吗?(唱歌,欢歌)

  引出问题:你从哪些地方能感受到“我们”上学路上很快乐?

  五、分层作业:(1分钟)

  A、B、C:1.正确流利地读课文;2.学会生字并听写;完成课后2题。

  A、B进行二次预习:你从哪些地方能感受到“我们”上学路上很快乐?标画在书上。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山区的孩子一年四季上学时的情景,感受他们上学时的欢乐。(ABC)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ABC)

  3.知道课文是按照春夏秋冬一年四季的写作顺序写的。(ABC)

  教学重点:

   了解山区的孩子一年四季上学时的情景,感受他们上学时的欢乐。

  教学难点:

  想象一年四季“我们”在上学路上的欢乐情景。

  教学流程:

  一、课题导入,体会心情。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课,你从哪里能感受到上学的路上多么愉快呢?轻声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边读边做批注)

  二、品味语言,集体交流:(目标1、2)

  你从哪里能感受到上学的路上是多么愉快呢?

  1.第一小节。

  (1)引发学生想象:除了这些,还有什么花?

  (2)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出示课件图片,视觉感受花的种类多、颜色多,嗅觉感受花香味浓。帮助体会春暖花开、花多(种类、颜色)花香。

  (3)把你体会到的情感读出来。

  (4)师生共同读:教师读第一句,孩子们读其他的句子,说说:发现了什么?

  (5)谁能把春天在上学路上的欢乐情景读出来?

  (学生有感情地读第一节。)

  2.第二小节。

  谁还从不同的地方感受到上学路上我们是那么愉快呢?

  (1)你们蹚过水吗?说一说你们蹚水时的心情怎么样?带着你的感受读。

  (2)再读:除了溪水的叮咚叮咚声,你还听到了什么声音?(“歌声、笑声”)

  (3)简直就是一片欢乐的海洋,伴随着叮咚叮咚的水声我们来到了学校,结果,教室的地上满是湿鞋印,这是为什么呢?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4)师生共同读:教师读第一句,孩子们读其他的句子,说说:发现了什么?

  (5)学生有感情地读第二节:看谁能把夏天在上学路上的欢乐情景读出来。

  3.第三节。

  (1)你还从哪里感受到上学路上“我们”是多么愉快?

  出示①:我们吃落在地上的青皮核桃,砸核桃弄得手指像黑炭条,洗也洗不掉。

  这是一个什么句?把什么比成了什么?生活中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吃到自己亲手砸的核桃心情怎么样?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出示②:今天不红,明天就红了。

  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孩子们心中充满了希望)

  (2)学生用自己体会到的情感读。

  (3)师生共同读:教师读第一句,孩子们读其他的句子,说说:发现了什么?

  (4)学生有感情地读第三节;谁能把秋天在上学路上的欢乐情景读出来?

  4.引导学习课文第四节。

  还有谁从不同地方感受到上学路上的欢乐?

  (1)重点提示:结合生活实际说说滑梯什么样?(有什么特点?)

  (2)为什么说小溪变成了长长的大滑梯?想象:坐在这样一个长长的'大滑梯上,会是什么感觉?我们一起来读读作者的感受?

  (3)同学们是怎样滑冰的?读一读。如果去掉“一路嗒嗒嗒!嗒嗒嗒!睁开眼睛,好像坐汽车;闭上眼睛,好像坐飞机。”好不好?为什么?

  (4)出示:我们或者站,或者坐,往冰上一冲,要么让小伙伴一推,便从自己家门口一直滑到了学校。

  这一段描写了孩子们的什么?把描写动作的词语画出来。有感情朗读相关的句子。

  (5)再读这段,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吗?

  处理:“跑进校门,大伙又都怪学校太近太近……”

  ①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读书,联系上文解决。

  ②看看这句话后面用了什么标点符号?省略号省去了什么?把它补充完整,试着用陈述句或者感叹句来说一说。为什么大伙都怪学校太近太近?(可引导:玩滑梯给你留下什么印象?什么时候你会觉得时间过得特别快?)

  (6)指导朗读:把你刚才感受到的读出来!

  5.教师:同样,你们在上学路上也有许多快乐的事情(这一问题第一课时导入已经作为谈话内容,所以此处省略掉)

  (1)谁愿意讲给大家听?

  (2)是呀,上学路上的快乐就像一首唱不完的歌。孩子们上学一路歌,唱出了我们的心声,唱出了我们的欢乐,让我们把课文连起来读一读!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目标3)

  三、小结、分层作业。

  1.小结。

  2.分层作业。

  A、B、C: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

  A、B:选择自己喜欢的小节练习背诵;

  A:动手写一写你的《上学一路歌》(一个片段即可)

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13

  教材分析:

  《童年的水墨画》是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文章,也是—篇略读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童年”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体会词句表达的感情。从习作上,本单元的重点是丰富语言积累,交流和描绘自己的童年生活。

  学情分析:

  本课特点为了减少束缕,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机会。引导学生通过自主独立的读书,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情。要求学生边读边想象,能体会儿童丰言的想象力,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感悟儿童诗的特点,这样可以激发学生读儿童诗和写儿童诗的兴趣。

  教学目标:

  1.认识染、笠等13个生字,学写染﹑碎等10个生字。指导写好碎的“+”字部分、爽的笔顺。

  2运用“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识别结果子z如:从“染”字体会溪水的绿﹔从“蹦跳”一词体会儿童钓鱼的欢乐3比较小蘑菇和儿童的相似之处体会采蘑菇儿童的可爱。

  3.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画面。

  4.续编诗歌的第四小节,体现儿童生活的欢乐。教学重点:

  运用“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和句子,如:从“染”字体会溪水的绿;从“蹦跳”一词体会儿童钓鱼的欢乐﹔比较小蘑菇和儿童的相似之处体会采蘑菇儿童的可爱。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画面。

  教学难点:

  续编诗歌的第四小节,体现儿童的欢乐。教学准备:

  教师:搜集图片,制作课件。学生:预习诗歌。

  教学时数:

  课时教学过程:

  第—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题解题

  1.孩子们回忆童年中的趣事,讲给大家听听,一起分享快乐。

  童年是一幅画,画里有我们五彩的生活,童年是一个梦,梦里有我们的想象和憧憬。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童年的水墨画》,分享童年的快乐。

  【设计理念:从学生已有经验出发,通过回忆意年趣事激发学生对童年诗欲的兴规,调动课堂积极性。】

  ( 1)生书空和老师—起板书课题。师随机指导“墨”的写法。(2)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这些问题的答案就藏在课文里,请你打开课本,结合注音,借助课后生字表,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雅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请3名学生接读课文,每人一节。师随机正音。预设点:

  《1)染,出示演变过程,字本义:用取自草木的色汁浸泡丝帛绢布,使之着色。读句子,于文中识字,组词:染绿、耳濡目染。

  (2)碎:造字本义:岩石经过多次爆碱最后形成的小石块。形近字:翠、

  醉

  【设计理念:引导学生利用知晓汉字的意义来识记生字o加深学生的印象,拓宽学生知识宽度o

  三、复习生字,指导写字1.课件出示生字,自由练读。⒉生字组词,巩固识字。

  3.指导书写“碎”。提示最后一笔出头,但不要写到从字上。指导书写“爽”。注意笔顺,长横要像房顶—样盖住下面部分。

  第二课时

  一、创设阅读情境,激发兴趣

  播放歌曲u童年》。

  师导入:同学们,美好的童年就如—幅幅水墨画,或浓或淡,意境优美,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读―读著名儿童文学家张维楼的诗歌一《童年的水墨画》。

  二、整体感知:

  本课包括三首小诗,分别是:溪边﹑江上、林中〈板书)看到这三个题目,你能发现什么?学生随便发言

  师:是的,都写出了童年生活发生的场景,在这些场景里究竟发生了些什么呢让我们—起来看一看。

  三、学习《溪边》

  1.自由读,做到读正确、读流利2.个别读。

  3.默读,边读边思考:你读懂了什么﹖那些不懂的?4.交流:你读懂了什么你有哪些不懂得?

  预设1∶为什么说“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呢全【设计理念:体会诗歌用词的精妙o

  是啊,这是为什么呢?大多数学生同样不明白。

  老师点拨:我们如果联系上文读—读,也许某个词语或者某个句子会给你灵感呢!自己试着联系上文读—读,思考一下。

  生:老师:我从这句话“钓竿上立着一只红蜻蜓”知道一个小孩在这里钓鱼。从“忽然扑通一声人影碎了”知道小孩钓上鱼来了,特别高兴。所以“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

  师:谁给大家读—读,读出儿童的欢乐。指导学生有感情读好最后一句话。

  预设2∶生:老师,我不明白“溪水给人影染绿了”这句话。平时我们的人影都是黑色的,为什么这里溪水给人影染绿了呢?

  师:这位同学能够联系生活经验来思考,很值得大家学习。刚才我们采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读懂了最后一句话,现在大家也可以采用这种方法﹐联系上文读—读,思考一下。

  生:默读、思考

  生:老师,我从“溪水像绿玉带―样平静,知道了溪水很绿,所以人影倒映在溪水里也变成绿色的了。

  师:为什么说溪水染绿了人影呢?你觉得这里哪个字用的最好好在哪里?同桌交流。

  设计理念:体会诗歌用词的精妙o

  生:“染”字最好。这样把溪水当成人来写,就把溪水写活了。

  生:这样写就让人感觉溪水好像魔法师一样,特别神奇!谁给大家读出这美丽深的景色?个别生读。

  师:多美的想像啊!大家体会得真不错。你还知道了什么?

  生:老师,我从“钓竿上立着一只红蜻蜓。”知道了前面写溪水和人影是绿色的,这里写蜻蜓是红色的,颜色特别票亮!

  5.多么富有生机的`画面啊!谁给大家读―读,读出景色的美丽﹐儿童的快乐?自由读、个别读。

  6.师范读:生i闭眼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画面?自由交流。思考一下,作者写孩子们快乐钓鱼的场面,为什么还要写景呢?

  师总结:写景色突出了“平静”,为什么要突出平静呢﹖联系《小儿垂钓》体会儿童钓鱼的专注。也更能体现钓上鱼后的欢乐。

  四、学习《江上》

  1.如果说《溪边》是写儿童溪边钓鱼,那么《江上》是写什么呢?请同学们运用刚才学到的方法: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经验﹑联系学过的知识自学《江上》

  2出示自学提示,自学。

  思考《江上》是写什么?你有不明白的地方吗?《江上》与《溪边》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

  设计理念:巩固诗歌的学习方法,发现写法上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孑3.交流:

  师:《江上》是写什么?生:游泳

  生:戏水

  师:你们觉得哪个词更好?生(异口同声):戏水!

  师:《江上》与《溪边》有什么相同点?生:都是写儿童的。

  生:都写童年的快乐的。生:都运用了比喻的方法。

  师:《江上》与《溪边》有什么不同点呢?

  生:《江上》没有写景色的美丽·只是写了儿童的戏水的情景。

  师:如果说《溪边》是一幅动静结合的画作,那么《江上》就是一幅活脱脱

  的动态图画了,读过之后,你仿佛能看到怎样的画面呢?想象一下,孩子们会怎样戏水?你仿佛还听见了什么?引导学生体会儿童的游泳水平高、戏水的快乐。

  4.感情朗读。读出儿童的游泳水平高、戏水的快乐。

  五、学习《林中》

  5总结学法:刚才大家运用什么方法学习了前两小节?读诗,找到不理解的地方,运用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经验﹑联系学过的知识等方法读懂。

  6.请大家利用刚才学过的方法继续学习《林中》

  7.交流:文中有两个斗笠“小蘑菇钻出泥土戴―顶斗笠,”和“只见松林里一个个斗笠像蘑菇—样。”,意思一样吗?

  生畅所欲言∶第一个斗笠指“蘑菇”,第二个斗笠指“儿童”

  8.小蘑菇和儿童有什么相似之处呢?都戴着斗笠,很卡爱。除了可爱,还能读出什么呢?儿童的欢乐。在哪里能读出来?

  9.谁给大家读—读,读出儿童的可爱和欢乐。齐读并想象﹐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一幅画面?

  五、动笔仿诗,抒发情感

  1.诗里用优美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童年生活的欢乐片断,你的童年生活一定更有趣味。说说童年生活的还可能发生在哪些地方?

  ⒉.续编诗歌的第四小节,体现儿童的欢乐。

  【设计理念:争当小诗人的环节,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让学生学习写诗。】3.共同交流,师当堂点播。

  六、总结谈话,结束教学

  师:童年的生活是—幅连绵不断的水墨画,里面有许多值得我们记忆、收藏的场景,我们以往阅读了许多描写童年生活的文学作品,今天又学习了这首儿童诗,的大门,请大家课外阅读其他儿童诗,丰富我们对童年生活的记忆。

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宁”等10个生字,规范书写“郊”等13个字。

  2、学习带着问题默读课文的方法,梳理文章内容,了解大意。

  3、抓住关键句阅读,感受列宁和小男孩对灰雀的喜爱。

  教学重点

  正确识记生字,规范书写。

  教学难点

  学习带着问题默读的方法,通过抓住关键句体会人物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介绍作者。

  1、出示图片,引入新课。

  师:瞧,树林里的三只灰雀多可爱呀,,粉红的、深红的,真漂亮。它们在树上婉转地唱着歌,欢快极了!你喜欢它们吗?

  2、出示作者,简要介绍。

  列宁是苏联著名的革命家、思想家和政治家,是一位著名的伟人,也是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认识生字,示范跟读。

  师:现在,请跟着老师一起读读词语,一边读,要一边留意生字的读音。

  列宁、胸脯、惹人喜爱、仰望、面包渣、或者、可惜、诚实。

  2、重点生字,指导理解。

  (1)后鼻音:宁、胸、仰、望、诚

  (2)形声字:胸、脯

  师:大家看,“胸脯”这两个字的偏旁都是“月”字旁,说明是和身体部位相关的字,因此“月”字旁是这两个字的形旁,右边的“匈”和“甫”则是作为声旁,因此这两个字属于形声字。请大家跟老师读——胸脯。你还想到哪些带有“月”字旁的形声字呢?

  (3)形近字:仰

  师:刚才有同学说,不理解“仰望”这个词语的意思。哪位同学能帮帮他?

  师:这位同学读书非常仔细,还会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词语,很有学习方法。

  师:请大家看,这里有一些表示“看”的词语,你能把它们正确地填入语境中吗?试一试吧。

  (4)词语辨析:仰望、凝视、环顾

  课件出示:来到呼伦贝尔大草原,抬头仰望,只见朵朵白云点缀在瓦蓝的天空上,就像纯洁的棉花那般柔软。环顾四周,风吹草动,不远处有一群牛羊在低头吃草,多么自在!我静静地凝视着前方的额尔古纳河——这条孕育着两岸草木的河流,心中充满了敬意。

  3、学写汉字,规范书写。

  (1)指导书写:郊、养、或

  师:先看到“郊”这个字,这是一个左右结构的字,偏旁是“右耳旁”。在书写的时候,左边“交”字的“捺”要变为“点”,笔顺是:点、横、撇、点、撇、点、横撇弯钩、竖。请你在本子上练习写两个。

  师:现在请同学们看“养”这个字。在书写的时候,我们要注意羊字头的3个横长短有变化,间距要均匀。请你先看一遍书写提示,再练习写两个。

  师:最后,请同学们看“或”这个字。这是一个半包围结构的字,在书写的时候要注意第一笔横写短,稍稍向上斜,斜钩要写得舒展,最后一笔是右上角的点。现在请同学们练习写两个。

  (2)学生提示:粉、粒、冰、冻

  师:除了老师讲解的这三个字,你还想提醒同学们注意哪些字的书写呢?

  三、品读课文,体会情感。

  1、回顾内容,梳理文章大意。

  师:通过刚才的朗读,你知道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吗?

  (课件出示图示:灰雀不见了、列宁找灰雀、男孩放回灰雀)

  师:灰雀被男孩拿走了,说明男孩和列宁一样,都很喜欢灰雀。

  2、带着问题默读,找关键句。

  师:现在请同学们带着问题默读课文,你从哪里看出列宁和小男孩喜爱灰雀?在课文中画出相关的语句。

  3、交流汇报。

  (1)灰雀外形

  句子①:树上有三只灰雀:两只胸脯是粉红的,一只胸脯是深红的`。它们在树枝间来回跳动,婉转地歌唱,非常惹人喜爱。

  师:粉红的、深红的灰雀,来回跳动着,唱着婉转动听的歌。这句话描写了灰雀的颜色和动作,表现了灰雀的漂亮和活泼,真让人喜欢。请你自己再读一读,读出灰雀的可爱。

  (2)列宁行为

  师:你还从哪里感受到列宁对灰雀的喜爱呢?

  句子②:列宁每次走到白桦树下,都要停下来,仰望这三只欢快的灰雀,还经常给它们带来面包渣和谷粒。

  句子③:他在周围的树林中找遍了,也没有找到。

  师:是呀。“找遍了”,这个词语还可以读到列宁着急的心情。如果你是此时的列宁,你会想些什么?

  师:是呀,喜爱的灰雀不见了,列宁该多么着急、多么难受啊!除了列宁喜欢灰雀,故事里还有谁喜欢呢?是的,一个小男孩也喜欢。你是怎么知道小男孩喜欢灰雀的?

  (3)男孩行为

  句子④:没……我没看见。

  句子⑤: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

  句子⑥:“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

  师:是呀,列宁和小男孩都很喜爱灰雀,但是他们喜爱的表现和内心的想法却是不同的。下节课,再让我们一起走进列宁和小男孩的内心世界吧。

  四、恰当留白,布置作业。

  1、完成本课生字书写练习。

  2、正确、流利熟读课文。

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15

  吴忠市利通区第十二小学??马学兰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词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词语,进一步感受泡泡的美。

  2、能仔细观察吹泡泡的过程,并能按一定顺序用“先……接着……然后”等表示顺序词的句式表达出来。

  3、理解作者的情感和态度,并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课文内容。

  4、用“那么……那么……那么……那么”造句。

  5、培养学生观察和想象的能力,体会作者是怎样仔细观察事物的,学习如何把事物写清楚、写具体。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语句所表达的内容,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有顺序地说出吹泡泡的动作。

  3、能通过认真观察按照一定顺序把事写具体、写详细。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词、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词语,进一步感受泡泡的美。

  3、理解作者的情感和态度,并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课文内容。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语句所表达的内容,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有顺序地说出吹泡泡的动作。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小朋友,你们平时最喜欢玩什么游戏呢?我们敬爱的冰心奶奶小时候最爱玩的是吹泡泡游戏了。同学们一定也玩过这个游戏,对吧?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课文,看看冰心奶奶是怎样吹泡泡的,好吗?(板书课题,读题目。)

  二、认读生字,理清层次

  1、自由读课文,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在文中画出本课生字,读熟会认,再用自己的方法记一记,再同桌交流。

  3、全班交流认字方法,“开火车”认读生字。

  4、再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说说课文先写了什么,再写什么。

  5、小组交流。

  6、指名回答,全班评议。

  (先介绍吹泡泡的时间和地点,接着写怎样吹泡泡及肥皂泡的美丽和神奇,最后写喜欢吹肥皂泡。)

  三、朗读课文,质疑问难

  1、细读课文,说说你读懂了什么,或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2、学生质疑问难,教师归纳难题。

  四、作业设计

  1、抄写字词。

  2、朗读课文。

  、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仔细观察吹泡泡的过程,并能按一定顺序用“先……接着……然后”等表示顺序词的句式表达出来。

  2、学会用“那么……那么……那么……那么”造句。

  3、培养学生观察和想象的能力,体会作者是怎样仔细观察事物的,学习如何把事物写清楚、写具体。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写泡泡的,并且能有顺序地说出吹泡泡的动作。

  2、能通过认真观察按照一定顺序把事写具体、写详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巩固旧知

  1、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吹泡泡》,对课文内容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根据老师给出的提示,谁来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出示:?课文主要回忆了“我”小时候和小伙伴? ?、 ?????????的事。

  师:是的,冰心奶奶的童年充满了无穷的乐趣,今天,就让我们继续走进冰心奶奶的“吹泡泡”,重温一下当年游戏带给她和伙伴们的欢乐。

  2、板书课题:吹泡泡(齐读课题)

  二、精读课文,弄清楚泡泡的制作过程

  师:想要玩吹泡泡的游戏,首先要制作泡泡。课文哪个自然段写了制作泡泡?同学们想不想知道冰心奶奶是怎样制作泡泡的??老师已经把制作泡泡的过程写在了精美的卡片上,可是由于粗心一不小心把卡片的顺序弄混了,你们能帮帮老师给卡片排一下顺序吗?

  ①给制作泡泡的过程排序

  卡片1:轻轻一提,那轻圆的球儿,便从竹管上落下来,慢悠悠地在空中飘游。用扇子在下面轻轻地扇,它们有时能飞得很高很高。

  卡片2:我们把用剩的肥皂头儿,放在一只小木碗里,加点儿水,和弄和弄,使它溶化。?卡片3:用一根细竹管,蘸上那黏稠的肥皂水,慢慢地吹起来,吹成一个又轻又圆的泡儿。

  师:正确的排序是?你为什么这样排呢?(312)

  出示句子:我们把用剩的肥皂头儿,放在一只小木碗里,加点儿水,和弄和弄,使它溶化。用一根细竹管,蘸上那黏稠的肥皂水,慢慢地吹起来,吹成一个又轻又圆的泡儿。轻轻一提,那轻圆的球儿,便从竹管上落下来,慢悠悠地在空中飘游。用扇子在下面轻轻地扇,它们有时能飞得很高很高。

  ②用“先......然后......再”说话

  师:我们知道,作者是按照一定顺序来制作泡泡的,这段中的哪些词是表示顺序的词?请你迅速圈出来。

  师:我们把这种表示动作先后的词语称作什么词呢?你还能列举一些这样的词语吗?谁能用这三个顺序词说一句话呢?

  出示练一练:?我先? ???????,然后???,再?????????? 。

  师:只有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写,才能把一件事情写具体、写清楚。

  (2)指导朗读

  ①指名读。

  师:我们从冰心奶奶的文章中感受到了制作泡泡的快乐,那这种快乐我们是否通过朗读能读出来,哪位同学愿意来试试。

  师:老师听出来了,你把“慢慢的”和“轻轻”这两个词读的很轻,说说为什么要这样读吗?(引导学生体会制作泡泡时快乐的心情)

  师:在这里作者连续用了两个“轻轻”,有什么用意呢?

  (喜欢泡泡,生怕泡泡破裂,可见他们制作泡泡时快乐的心情。)

  师:有了这样的理解,同学们再次朗读的时候回别有一番情趣!一起来读读。

  (3)体会动词的妙用

  师:制作泡泡和吹泡泡的过程与动作在字里行间流露,能找出这些动词吗?并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①指名标出动词。(师随机板书:动词:放、和弄和弄、蘸、吹、提、扇)

  师:用上恰当的动词,不仅能清楚的表达要说的话,还能使描写的句子更有条理、有次序。

  2、学习第4自然段(泡泡的美丽、神奇)

  师:按照冰心奶奶教给我们的方法,泡泡制作出来了。接下来,该做什么了呀?(吹泡泡)

  师:这一个个五彩的泡泡,在作者笔下变得又美丽、又调皮。

  (1)默读第4段,在文中找出你喜欢的句子,并说说原因。(学生上台来画)

  出示句子:

  这肥皂泡很美丽,五色的浮光,在那清澈透明的球面上乱转。若是扇得好,一个大球,还会裂成两三个玲珑的小球,四散纷飞。有时吹得太大了,扇得太急了,这脆弱的球儿,会扯得又长又圆,颤巍巍的,光影零乱。这时,大家都悬着心,仰着头,屏住呼吸--不久,这五彩的薄球,就无声地散裂了,又变成肥皂水落了下来,水珠洒到我们眼睛里。大家都赶忙低下头揉眼睛,揉出了眼泪。

  (2)指名读,指导朗读

  师:你为什么这样读呢?你是怎么想的?

  (随机板书:美丽、神奇:颜色?、形状、变化)

  (3)再读感受语言的优美

  师:是的,作者仅仅抓住对泡泡的颜色、形状描写和泡泡的变化,就把泡泡的美丽与神奇展现给我们了,我们也要学习作者这种抓住事物特点来描写的方法。

  师:现在,带着你学习之后的收获和理解,谁愿意再来读一读呢?

  3、展开丰富的想象

  师:同学们,你们觉得这神奇的泡泡会飞去哪里呢?

  ①学生回答

  ②师:(总结、评价)那一个个晶莹透亮的泡泡或许还会飞向......(指向白板的手势)

  齐读:

  那一个个球儿,是我们自己小心地轻轻地吹出来的。它们轻轻地飞起,那么圆润,那么自由,那么透明,那么美丽。借着扇子的轻风,它们一个个飞到天上,轻轻地挨着明月,渡过天河,跟着夕阳西去。或者轻悠悠地飘过大海,飞越山巅……目送着它们,我们心里充满了快乐、骄傲与希望。

  ③出示:那么,那么,那么,那么

  师:在你们心目中,你觉得什么最美呢?

  接下来请你用“那么,那么,那么,那么”这样的排比句赞美你心中最美的人或事物。

  师:同学们,要想写出这美丽又神奇、又会千变万化的泡泡,离不开作者的?

  (板书:观察、想象)

  三、小结:

  师:生活中的美无处不在,就看你有没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只有细心观察,才能把一件事的过程写具体、写清楚。

  四、板书设计

  3、吹泡泡

  观制作、吹泡泡:先、然后、再(快乐)

  察美丽、神奇:颜色、形状、变化(变化)

  五、作业设计

  选取一个有趣的游戏,把游戏过程写具体、写清楚。

  六、教学反思

  《吹泡泡》篇课文,是著名作家冰心写自己小时候和小伙伴们吹肥皂泡泡的童年趣事。表达了冰心对自己童年时代快乐生活的留恋之情。

  本节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写吹泡泡的,体会冰心奶奶是怎样仔细观察事物,把吹泡泡的过程写清楚的。三年级的小学生,想象力是很丰富的,但是对于如何把一件事情的过程写具体,写清楚,还是有相当大的难度,尤其是在制作泡泡的顺序上,所以在课堂中故意将制作泡泡的顺序颠倒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排序,也就是整理制作泡泡的先后顺序,进而顺其自然引导学生认识顺序词,并试着用“”“先”“然后”“再”这组顺序词造句来巩固顺序词。学生只有深刻掌握了这组顺序词,弄清制作泡泡的先后顺序,?才会知道泡泡是如何制作出来的,也就解决了我们的教学重点。在训练中,教师采用图片与训练内容相结合的方法,学生根据图片提示,可以先回忆制作或完成顺序,再把它加工成文字表达出来,这样不仅训练了学生的思维,也练了口语表达。

  对于阅读,学生很容易出现唱读,没有节奏,感情不丰富。在本课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反复的读,读中感悟,来体会和感悟阅读的魅力。指导学生阅读时不是直接告诉学生要怎样去读,而是引导学生大胆的尝试自己读,教师对学生的读做评价,在客观的评价中让学生知道自己阅读的优缺点。在评价时,注重表扬学生的优点,注重教给学生朗读技巧,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来理解。比如在学生读完第3段后,追问:“老师听出来了,大家在读的时候,把‘轻轻地’和‘慢慢地’读的很轻,老师想知道你们为什么要这样读?”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词语表达的感情,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读,这次的读,情感上会有升华,这就是“有感情的朗读”,但是课堂中在实践时由于紧张,学生优秀的朗读没有完全的表现出来,师生之间的配合和交流不是很默契,这也是这堂课欠缺和不足的地方。

【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学设计12-06

语文三年级教学设计04-02

[经典]三年级语文的教学设计05-17

三年级语文的教学设计05-17

三年级语文的教学设计【精选】05-17

语文优秀教学设计09-28

语文教学设计08-03

“语文天地”教学设计07-20

语文《散步》的教学设计02-24

语文观潮教学设计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