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家教学设计

时间:2024-05-13 12:19:19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家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家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家教学设计

家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巩固汉语拼音,学习并记忆本课的五个新字,同时了解六个属于二类字的字形特点。通过解析生字构成的词语来理解其意义,并且认识一种新的笔画形式。

  3、在培养学生独立情感体验的同时,也要引导学生对家庭产生深厚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看懂图意,并结合理解字词,体会诗的第二句所包含的意思。

  教学准备:课件 磁带 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宽松、和谐的气氛。

  1、(板书:家)小朋友们,你们认识这个字吗?

  (指名读。齐读)

  2、(出示照片)这是我们家,家里有六口人。你们找到我了吗?我们是......看,照片上我们笑得多开心呀!欢迎小朋友们有空来玩。

  3、小朋友们,能告诉老师,你们的家是怎么样的吗?

  4、教师小结:家是一个让人感到温暖和快乐的地方。

  二、创设情境,自悟自学。

  过渡:除了我们有家、动物、植物也有自己的家。

  1、请听(播录音),这就是咱们今天要学习的诗歌《家》(指课题,齐读)。

  2、你们也想读读吗?赶紧打开书83页,自己读读吧,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检查生字字音。

  4、检查朗读(指名)。

  过渡:听了他的朗读,你知道了什么?

  5、老师将这些朋友请到了咱们的课堂上,它们是(出示图片)白云、小鸟、鱼儿、种子图(读词)。

  这些小家伙很调皮,偷偷跑出来玩,却找不到自己的家,你能帮它们找到家吗?

  6、指名四人上台贴图,并说出为什么这样贴?

  7、指导朗读第一句话。

  8、突破难点:我们是祖国的幸运星,祖国就是我们的依靠。(出示课件)。(你们看:我们的祖国有辽阔的河山,有繁茂的森林,有清澈的湖泊,有肥沃的土地,有新鲜的空气……就像一个幸福的——家园,小朋友们在这个家园中快乐成长,脸上洋溢着笑容,所以说我们是祖国的——幸运星,我们在祖国的怀抱中茁壮成长,所以祖国就是——我们的依靠。)。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夸夸我们的家吧!

  9、指导朗读。

  三、张扬个性,激发灵性。

  1、小朋友们读得多棒,你们想更棒吗?你们看(课件出示课文)写这篇文章的小朋友只用了6行字就为我们描绘出了一幅美丽的`景色,我们能不能学着他的样子,也来做一回小诗人?

  2、投影出示

  蓝天是 的家。(太阳、月亮、星星……

  树林是 的家。

  学校是 的家。

  书包是 的家。

  你还知道“ 是 的家?”

  过渡:同学们都很厉害,你们知道什么是“田字格”的创建者吗?现在让我们一起回家把生字宝宝也带回去吧!

  四、指导书写生字“白、云”。

  1、出示“白、云”,再读。

  2、说说自己是怎么识字的?

  3、教师在黑板上范写,学生书空跟写。

  4、学生在书中描红一个,教师巡视指导。

  五、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同学们,今天我们为许多事物找到了归属地,这让我们感到非常开心。事实上,每一件事物都有自己的归宿,离开了它们的家也无法成全它们的存在。因此,我们应该用心去热爱和珍惜每一个事物的家。

  六、拓展作业

  画画你想像中可爱的家,也试配首小诗。

家教学设计2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2.请复习并巩固汉语拼音,并学习本课的五个生字,同时了解绿线内的六个生字。理解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课文内容,初步了解自然界事物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爱家、爱国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理解“祖国就是我们的家”的意思。

  三、教学策略

  1.教学方法选择:a、引导学生观察并进行图像分析,锻炼他们的观察能力。b、激发学生想象力,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c、引导学生欣赏儿歌,培养他们初步的阅读能力。

  2.学法引导:a、仔细观察图画,理解其中的意思,并结合图画来理解字词。b、反复地朗读诗歌,体会诗歌所描绘的画面。c、与小组成员共同合作,展开想象力,培养对生活的热爱意识。

  3.课堂组织形式: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4.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利用学生原有认知(对“祖国”的了解和对生活的观察),激趣生情。

  四、教学设计

  (一)提出学习目标。

  (二)复习检查。

  依次出现:蓝天、祖国、泥土、大家,齐读两遍。

  (三)读词贴图,整体感知

  1.黑板上还有几个词,谁想上来把它们翻过来,读一读

  2.这些顽皮的小家伙偷偷溜出来玩耍,却迷失了回家的路。你能帮它们找到归宿吗?请大家翻开书本第83页,寻找那几行诗句,告诉我们它们的家在何方。学生们兴致勃勃地贴上了标记。

  (四)精读训练。

  1、他们终于回到了各自的家,心中充满了喜悦。我们先去看看白云的家吧!大家对白云的家有什么印象呢?请有人来描述一下第一行。

  (出示)家

  蓝天是白云的家

  教师范读教会学生“边读边想”的朗读方法。

  2、你最喜欢的是哪一个行业?试试看配上动作好好读读。边读边想:你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了什么?

  (出示课文)家

  蓝天/是白云的.家,树林/是小鸟的家,小河/是鱼儿的家,泥土/是种子的家,学生交流:

  (1)树林是小鸟的家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2)小河是鱼儿的家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3)泥土是种子的家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3.总结:你会发现,其实每一句诗歌都蕴含着一幅美丽的画面,只需用心去读,用心去感受,就能发现其中的美。四行诗的美妙之处何其多啊!可以分组阅读,更是一种享受。

  4.(出示图)让我们也来做一会小诗人。

  5.小朋友,你的家在哪里呢?你还去过哪些地方呢?和同座位的朋友分享一下吧。

  6.你们说的都是我们的祖国,非常大吗其实这还算小呢!(出示地图)小朋友们看,这就是我们祖国的地图。请大家自由读最后两行诗。读完以后想一想,我们的祖国叫什么我们的祖国真小真美啊,真像一个美丽的小花园,我们小朋友就生活在这美丽的地方,所以说祖国就是我们的家。小朋友就像花园里的花朵,祖国小花园里有温暖的阳光,有清新的雨露,有肥沃的土壤,你感到幸福吗快乐吗。

  幸福的感觉读出来,好吗读最后一句

  7.朗读《家》

  (五)指导背诵。

  1.试试看,能不能不看书,把这首诗背给你的同桌听

  2.边欣赏画面边背诵,会背的同学大声背,不会背的同学跟着背。

  3.请大家站起来,配上动作再背一遍。

  (六)指导写字:土、子

  1.请翻到书本84页,昨天我们练习了五个新的生字,现在只剩下两个生字未被练习过,请有一个同学将它们读出来。

  2.在学习“土”字的时候,我们可以仔细观察它在田字格中的位置。通过观察发现,这个字由三个横笔画组成,第一个横笔画位于上部,第二个横笔画位于中部,第三个横笔画位于下部。同时,我们还可以注意到,每个横笔画都从左向右书写。我想提醒同学们注意的是,在书写“土”字时要注意保持整体的平衡和规范。第一个横笔画要比第二个和第三个横笔画稍微长一些,而第二个和第三个横笔画的长度应该基本一致。另外,横笔画的位置也需要准确,不能偏离田字格的划定区域。只有注意这些细节,才能书写出漂亮的“土”字。

  3、学生数“土”字笔顺,师范写,生描红。

  4、同法学习“子”,“子”的最后一笔“横”要长些。

  5、学生们正在《习字册》上勤奋练习写两个生字:土和子。老师巡视指导时,及时提醒学生们注意书写姿势。

  6、利用投影展示学生写字作业,师生评价。

  (七)小结布置作业

  小朋友们,请你们课后再仔细观察,去寻找更多的家。回家把你们小组作的诗句背给爸爸妈妈听,或者请爸爸妈妈和你们一起再作一首这样的诗,好吗

家教学设计3

  【学习目标】

  1. 体味理解“散”的材料通过“线”(散文的“神”,即散文的主题)有机组合的方法。

  2.整体感知课文,学习本文独特的叙事角度。

  3.品味文章生动、活泼、风趣、口语化的语言特点。

  4.理解本文一些句子的情味,进而领悟作者家庭生活中的民主、和谐、快乐的氛围和情趣,培养学生热爱自己的家庭、关心家人的美好感情。

  【学习重点、难点】

  1.学习本文“人称错位”的写法和作用。

  2. 品味文章生动、活泼、风趣、口语化的语言特点。

  【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俄国作家托尔斯泰说: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你觉得自己的家庭幸福吗?请二位同学描述一下自己家庭成员之间相处的情况.今天我们就一起去一个幸福的家庭去坐一坐。(作者简介略)近年来,舒婷的散文也颇受人们关注,今天我们要学的《我儿子一家》就是其佳作之一。

  作者简介:舒婷,原名龚佩瑜,1952年生,福建厦门市人。1969年到闽西山区插队,后当工人。1981年调福建文联工作。出版的诗集有《双桅船》、《会唱歌的鸢花》、《舒婷顾城抒情诗选》,其中《双桅船》获全国第一届新诗诗集优秀奖。她的诗有典型的浪漫主义风格,有美丽隽永的意象。

  一、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

  1.自由朗读课文并概括回答:本文共写了几件事?(用几个字或一句话概括)

  方法引导:提示“划分段落”就是分别合并那些内容集中的自然段,把整个文章分成几个部分。分段可以按照①时间顺序、②事情发展的顺序、③总分顺序、④空间顺序、⑤主次顺序以及⑥事物各个方面的顺序进行划分。划分段落没有固定的方法,也没有绝对的标准,但必须"合理"。划分段落层次时,要注意那些显示上下文关系的语言标志,如关联词语、过渡句、过渡段等。

  精读一段文字,要能够用一两句话说出它的大致意思,这叫做“概括段意”。可以用中心句概括;可以串联中心词概括;也可以用自己的话概括。有的段,作者已经把段意浓缩在一两句话里了,这种提示段意的句子称作“中心句”。中心句经常放在段首,也有放在段中或段尾的。为了合乎概括段意的要求,有时需要对画出来的中心句作一些改动。如果精读的是一段记事的文字,段中含有中心句的情况比较少见,一般要循着“什么时间、什么地点、谁、做了什么事”这样的.思路,用自己的话来概括段意。

  第一部分(l-4):“我”的孕育、出生、命名。

  ①妈妈怀孕时反应重,爱看惊险小说,爱同小朋友玩,喜欢小孩;②取名字。

  第二部分(5-13):“我”从小成长的家庭“德育”背景,即家庭对“我”的影响和教育。

  ①妈妈嘱咐我不要说自己是舒婷的儿子,教育我不能有优越感;②文学陶治;③生活习惯的培养;④待客之道;⑤家庭成员的和睦相处。

  第三部分(14-18):母子深情:妈妈爱“我”,“我”也爱妈妈。

  2. 讨论哪些是详写?为什么要详写?

  提示:(1)妈妈坐月子;(2)熄灯前与熄灯后;(3)“学玩”;(4)爸爸的鼾声是详写。这些之所以详写,是因为最能突出表现主题。

  二、再读课文,理清记叙的线索。

  1.写的是哪一类的事?这些事有哪些共同特点?从文中哪些地方看得起来?请学生结合课文具体内容举例说明。

  提示:本文写的都是家庭生活琐事。这些事的共同特点是:充满情趣。反映了“我”的家庭生活和谐的情趣。(具体事例略。)

  2.由以上可以看出,这篇散文的“散”的材料,是通过一个什么线索贯患起来的?

  3.想一想,除了“情趣”这条主线之外,还有没有另外一条线索,这篇文章记述的事件是谁观察到的?这是否有助于找到另外一条线索?

  提示:这篇文章的所有事件都是在“我”成长的过程中发生的,是“我”的亲闻亲见。所以“所闻所见”应是文章的另一条线索。正是由于我的亲闻亲见,才使事件那样生动,真实可信。

  4.“所闻所见”这条线索对于有机地组织材料有什么作用?

  提示:文章作者“剪辑”了十多个家庭生活“镜头”,这些镜头都相对独立,作者在写作时有时,有时也没有着意安排材料与材料之间的过渡。但我们读来并无割裂之感,而是很自然,很顺畅。这除了"情趣"主线的贯串作用外,“所闻所见”这条线索也起了重要作用。因为每件事都是通过“我”发生的,我是第一“证人”,所以真实可售。无论讲哪一件事,都无需着意过渡。

  三、速读课文,把握叙事角度

  1.点拨:记叙的人称:叙述人从不同角度,对作品中的人物所设的称呼称为人称。如果叙述人是作品中的人物,他是以当事人的身份来叙述的,就叫做“第一人称”(“我”、“我们”)。本文从题目看便知是从第一人称角度记叙的。采用第一人称叙述便于直接表情达意,使读者感到亲切自然、真实可信。

  本文题目中的“我”与文章中的“我”不是指同一个人。题目中的“我”指作者,而文章中“我”指的是作者的儿子。

  2. 文章作者是舒婷,儿子却成了第一人称,作者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教学难点:人称错位) 如果把人称改一改,让作者(文中的妈妈)做第一人称,儿子做第二人称,效果会如何?试改文章第3段,把改前与改后的表达效果比较一下,看哪一个更好。(让学生改写第三段,然后进行比较)

  提示:这样安排便于把文章写得生动有趣。因为孩子的眼光和笔法与成年人存在很大不同,孩子有孩子的特点和优势,作者正是巧妙地利用了这一特点和优势,使得文章生动、活泼、天真、风趣。

  四、品读课文,体会语言特点。

  速读课文,回答:这篇文章语言有什么特点?请学生结合课文举例,并稍加分析说明。

  提示:因为文章以一个五岁孩子的眼光和身份写的,所以口语化,天真、生动、活泼、新颖是其重要特点。这是用孩子的眼光看世界,当然这个世界就是清新的,美好的,纯真无邪的,而又天真有趣的。(具体事例略)

  小结:本文语言生动、风趣、口语化。

  五、归纳总结。

  ①文章线索 ②文章主题 ③文章语言特点 ④文章人称的妙换。

  提示:让学生归纳,不再赘述。

  总结语:

  本文没有完成的故事情节,所写的都是一些生活细节,但选材典型,富有表现力,使妈妈、爸爸、“我”几个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跃然纸上。作者运用错位的方法,从儿子的视角,运用生动、风趣的语言,描写了自己一家人,表现了作者家庭生活中的民主、和谐、快乐、幸福的氛围和情趣。

家教学设计4

  学情分析:

  1、一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会对称呼直系亲属,但他们对亲属关系及称呼没有具体的概念,因此,我从学生具体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回忆自己正月走访亲戚的过程,逐步梳理上升到理性的关系网。

  2、孩子们平时也经常听长辈讲家人的故事,但他们并不知道长辈给他们讲故事的目的,因此,我采取课前调查了解学生讲故事情况,指明学生示范、引领的方向;课中参与小组合作学习,深入小组了解、点拨、引导交流方向,做到指名汇报时心中有数,从而掌控课堂。

  学习目标:

  1、能说出父母直系亲属的称呼。

  2、能讲出家人及直系亲属的1到3个故事。

  3、感受家的幸福,体验家的自豪,逐步理解和传承家风。

  重点难点:

  目标2、3

  学习过程:

  一、直接导入,提出问题

  1、孩子们,年味已经慢慢变淡,谁来说说今年正月里你到谁家或谁到你家走过亲戚?(追问:你是怎么称呼他们一家的'?他们和父母

  是怎样的关系?)

  2、你还去过谁家?或者谁还来过你家?

  二、教师小结,反馈练习

  1、看来同学们不但在课堂是表现踊跃,善于动脑,而且在家庭当中也是懂礼貌,很注重与亲戚的来往,下面,老师考考大家,看谁不但在生活中会应用,课堂上也会回答。

  2、出示课件:家庭关系图

  抽生上台粘贴,让生修正,说理由。

  三、指生示范,明确导向

  1、通过刚才的学习,老师发现同学们不仅知道了家人与亲属之间的关系,而且知道如何称呼。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一定经常听家人或亲属讲他们以前的故事,谁来讲一个关于他(她)的故事呢?(2---3名)

  2、小结:发生在家人身上的故事好多好多,我们可以讲他们工作中的故事,可以讲他们小时候的故事,还可以讲他们的兴趣爱好……

  四、小组合作,准备汇报

  1、请同桌互相讲故事,把你家人的故事讲给同桌听,看谁讲的又多又好。

  2、教师深入小组,参与、指导。

  五、汇报展示,理解传承

  学生汇报:

  1、时间方面

  2、兴趣特长

  3、工作方面

  4、品质方面

  5、性格方面

  6、言行举止

  7、为人处世

  六、课堂总结,提升意识

  你有一个家,我有一个家,我们都有一个幸福、快乐的家,相信同学们在感受幸福、体验自豪的同时能够走出更好的自我。

家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通过导读让学生掌握鉴赏小说的方法,进而自觉地阅读名著。

  2、让学生通过《家》的学习了解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社会,了解当时青年人的处境,从而更加珍惜我们今天的时代。

  3、让学生懂得青春的美好,热爱青春,做自己的主人。

  教学重点:

  1、欣赏小说的方法。

  2、《家》中人物及情节的把握:通过人物描写及矛盾冲突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

  3、《家》的时代意义和现实意义。

  教学难点:

  《家》中人物形象的分析评价,《家》的时代意义和现实意义。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设想: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人物的性格,掌握人物描写的方法,了解小说在矛盾冲突中塑造形象的特点,从而让学生掌握阅读小说的方法,激发学生阅读小说的兴趣。通过导读让学生了解《家》对于当今社会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请一位同学朗诵小诗《家》。

  家

  家有苦蔓苦藤的牵连

  家有冬去春来的甘甜

  家是风雨同舟的信念

  家是倦鸟必归的巢眷

  家收藏着童年般的顽皮

  家镌刻着秋天般的丰盈

  家是你受伤时最温馨的呼唤

  家是你寂寞时最氤氲的弥漫

  家是你遇到暴风雨时避风的港湾

  家是你心头萦绕的那份永恒的挂念

  通过对比该诗的温情与巴金《家》的冷酷导入新课。

  二、作品分析

  1.时代背景(论世)

  《家》写于1931年,但它反映的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初期——1920年冬至1921年秋的生活。20世纪20年代初期的中国社会,以“五四”运动为开端,中国革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代,在新思潮的影响下,长期在封建羁绊下生活的青年们开始觉醒并不断反抗,主要体现在民主科学思想与封建专制、封建迷信的矛盾斗争中。

  2.家庭背景(知人)

  “我不是为做作家才来写小说,是过去的生活逼着我拿起笔来。”

  “书中人物都是我所爱过和我所恨过的。许多场面都是我亲眼见过或者亲身经历过的。”

  “觉新不仅是书中人,他还是一个真实的人,他就是我的大哥。二十六年前我在上海写《家》,刚写到第六章,报告他自杀的电报就来了。你可以想象到我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写完这本小说的。”——巴金

  3.内容概括

  巴金作品《家》描写的是“五四”之后,一个封建大家庭走向崩溃的故事。故事集中在1920年冬到1921年秋的八九个月时间里。成都的一个官僚地主家庭高公馆,一家之主高老太爷封建专制,顽固不化。长房长孙觉新,为人厚道,却很软弱,原与梅表姐相爱,后屈从于老太爷之命而与李瑞珏结婚。后来梅和瑞珏双双惨死。觉新的胞弟觉民、觉慧积极参加爱国运动,和冯公馆的冯乐山成了死对头。觉民爱上琴,冯乐山却要他娶自己的.侄孙女,在觉民觉慧的反抗下,他们终于取得胜利。觉慧爱上聪明伶俐的婢女鸣凤,但冯乐山却指名要娶鸣凤为妾,鸣凤坚决不从,投湖自尽……至此,觉新有所觉醒,而觉慧则毅然脱离家庭,投身革命。(故事主要以高家三兄弟的爱情遭际为线索)

  欣赏小说方法介绍——人物情节环境主题语言

  4.人物与情节:

  觉新:善良、待人诚恳、逆来顺受、委屈求全,实行“作揖主义”“无抵抗主义”

  高老太爷:专横、虚伪、腐朽、冷酷

  觉新矛盾性格的根源:

  ⑴“长房长孙”的地位使他承担着维护封建家族长治久安的责任。

  ⑵“五四”新思潮的影响使他对封建家庭产生不满,并有了改良旧家庭的愿望。

  欣赏小说方法介绍——分析人物形象要注意两个方面(写作技巧):

  5.主题概括。思考:通过以上分析,你能概括出《家》的主题吗?

  控诉封建家长制和旧礼教吃人的罪恶(压迫者受害者);

  批判了“作揖哲学”和“不抵抗主义”(觉新);

  赞颂了年轻一代的觉悟和反抗(两兄弟)。

  6.语言特点:朴实而饱含真情。

  三、《家》的启示。(《家》的时代意义和现实意义)

  四、作业。

  1.根据你对《家》进一步的理解,用一句话补充下列短句。

  我说家是;高老太爷说家是;觉新说家是;巴金说《家》是。

  2.任选一个角度谈谈你对《家》的看法。要求:观点明确,理由充分,不少于800字。

家教学设计6

  活动目标

  1.欣赏、了解藏族、蒙古族、壮族地区著名的自然风光及风土人情。

  (重点)

  2.乐于与同伴交流、分享自己了解的少数民族地区的自然风光及民

  俗文化。(难点)

  3.感受祖国风光的美丽,欣赏、尊重各民族的多元文化。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

  1.有关青藏高原、蒙古大草原、桂林山水等风景的视频和图片。

  2.音乐:《天路》、《赛马》、《山歌好比春江水》

  经验准备:

  幼儿的旅游经验、对少数民族地区自然风光和风土人情有关资料的

  收集和了解。

  活动过程

  1.创设“藏族游”的情境,初步感受藏族的风土人情。

  (1)幼儿随教师乘坐“青藏铁路”去拉萨,ppt 播放图片,引导幼

  儿欣赏“窗外”的风景,初步感受青藏高原的自然风光。

  (2)由配课教师扮演藏族同胞,送上哈达,邀请幼儿一起跳锅庄舞,初步感受藏族人民的热情和能歌善舞的文化。

  (3)交流讨论青藏高原的了解。

  提问:青藏高原的`风景有什么特点?哪里给你留下了最深刻的印

  象?

  小结:青藏高原的天蓝云白,雪山连绵,布达拉宫壮观雄伟、珠穆朗玛峰为世界第一高峰。

  2.播放视频“青藏铁路是怎样炼成的”,引导幼儿加深对青藏高原的了解,知道青藏铁路修建的不易及其对藏族人民的重大意义。

  提问:通过这个视频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青藏铁路的修建遇到了什么困难?你想对工人叔叔说些什么?

  小结: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地方,非常寒冷,空气稀薄,人们随时会因为缺氧而危及生命。工人叔叔们用毅力和智慧克服了种种困难终于将青藏铁路修建完成,他们是祖国的骄傲!

  3.播放课件,引导幼儿了解蒙古族地区的辽阔景色及风土人情。

  (1)在欢呼声的音乐中,引发幼儿猜想,引出那达慕大会。引导幼儿“听,人们在干什么?发生了什么事情?

  随即出示图片“摔跤”引导幼儿观察,引发幼儿对蒙古族人民的活动的探究。

  (2)播放视频“那达慕大会”,幼儿分组交流,教师梳理提升。提问:蒙古大草原的有哪些美丽的景色?蒙古族同胞喜爱哪些运

  动?

  小结:蒙古大草原一望无际,牛羊成群,万马奔腾。那达慕大会是人们的传统节日,有骑马、摔跤、射箭三项竞技项目。

  (3)出示弓箭、马杆、五彩项圈等道具,播放《赛马》,幼儿参加“那达慕”大会,感受蒙古族人民活动的有趣。

  4.出示“对山歌邀请函”,展示桂林山水的的景色,体验壮族地区风景及文化。

  (1)通过 ppt 出示邀请函,引发幼儿对壮族风情的探究兴趣。

  提问:“谁发来的邀请函,邀请我们去对山歌?“你知道她是哪个民族的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引导幼儿进行自由表达。

  (2)播放桂林山水的视频,引导幼儿观看、讲述和分享。

  幼儿自由讲述分享,老师进行提升小结:“桂林山水甲天下”,桂林的山形态各异,漓江的水又清又静,江上倒影,静美如画。

  (3)欣赏“对山歌”,感受壮族民俗文化的有趣。

  播放刘三姐和二郎哥对山歌的经典片段,引导幼儿了解对山歌是通过一问一答的形式来唱歌,开头要托长腔“喊山”,以引起别人注意。

  (4)幼儿学唱对山歌,体验对山歌的有趣。

  请男孩和女孩站在两个“山头”,隔着漓江水进行对山歌活动。

  鼓励幼儿进行歌词创编,让幼儿在欣赏和创造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壮族风情的理解。

  (5)幼儿随教师边唱山歌、边划船参加“对山歌”活动,离开教室。

  活动延伸

  在班级创设“民族大舞台”、“民族风情村寨”等区域,引导幼儿加

  深对少数民族民族风情的了解,提供幼儿展示平台。

家教学设计7

  设计模式

  从单篇精读课型模型设计向群文阅读课型转变,用群文阅读的方法尝试诗歌教学。

  设计理念

  摒弃单篇精读、摒弃老师阅读、传统按部就班学习,让学生自己读,自己去理解,质疑和发现,让学生自己在阅读中学习阅读。

  文本选择

  《春望》《泊秦淮》《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过零丁洋》

  议题

  爱国诗人的诗歌同他的生活道路密切相关,深入认识其作品思想意义、艺术特色和各个时期不同创作风格。

  设计重点

  1.通过阅读古诗词,感受诗歌魅力;

  2.认识作者在不同时期创作的思想意义、艺术特点和创作风格;

  3.在危难时期,中国士大夫阶层流露出的爱国主义最强音!

  设计准备

  多媒体课件、背景音乐设计

  展示课型:群文阅读课

  单元主题:爱国

  设计课时

  一课时

  一、教学导入

  创设情境:欣赏歌曲《精忠报国》

  虽然说,古人的“精忠报国”维护的是封建统治阶级的利益,但是他们那种把维护国家利益与安全视为最高使命的爱国情结,却滋养着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愈是危难时期,这种情感表达的就愈强烈、愈是令人感动。今天我们学习的四首古诗,正是在危难时期,中国士大夫阶层流露出的爱国主义最强音!

  二、主题明确

  本堂课的主题是“爱国情怀”。本堂课的四首诗也都与爱国有关。

  古诗词的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读出节奏和情感。(难点)

  2.品味诗歌意境,把握诗歌主题。(重点)

  3.分析鉴赏名句,背诵默写课文。(重点)

  4.比较四首诗歌的异同。

  5.谈谈自己的诵读体会。

  三、初读诗歌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歌,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情感。同桌互相评价。

  2.学生示范朗读

  根据同桌和小组推荐,找同学范读,四首诗任意选择。

  3.音频示范朗读

  4.结合范读,自由朗读,读出节奏和情感。

  四、质疑发现

  四首诗都是表达爱国情感的,但各有什么侧重?即具体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分组讨论。每组选一名代表发言,要找出依据。同学可以根据诗歌材料的写作背景自由评价。老师归纳明确(老师仅示范《春望》,另外三篇学生自己做答):

  《春望》通过一个“望”字,表达一个“忧”字。(抒发诗人触景伤怀、忧国思家的痛苦心情。)

  《泊秦淮》通过一个“犹”字,表达一个“愤”字。(抒发诗人对士风和时局的忧愤。)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通过一个“思”字,表达一个“愿”字。(表达自己还愿意为祖国收复失地国家统一而现身的强烈愿望。)

  《过零丁洋》通过一个“死”字,表达一个“忠”字!

  五、合作探究

  (一)这四首诗歌在课文中的编排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

  (1)学生回答(预设):杜甫和杜牧是唐代的。他们虽都生活在晚唐,但杜甫(712——770)又早于杜牧(803——852);陆游和文天祥都是南宋的,虽都生活在南宋时期,但陆游(1125——1210)又早于文天祥(1236——1283)。按作者所处的.时期和写作时间的先后安排的,因此不能颠倒。

  (2)学生回答(预设):四首诗歌表达的爱国情感由浅入深,从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到对士风和时局腐朽的“忧愤”;从日思夜想为国家统一而重返沙场的强烈“愿望”,到不受敌人威逼利诱而从容就义的对国家的赤胆“忠心”。爱国情感逐步升华,愈来愈激昂,因此不能调换顺序。

  (二)学完四首诗,有何发现和收获

  1.找出这四首诗的相似之处:

  (1)不论处于何朝何代,仁人志士的爱国情感是一脉相承的。

  (2)他们都处于王朝的没落时期,却成就了不朽的诗篇。时代的不幸,是诗歌的大幸。时代的苦难,国家的衰败,造就了文学艺术的繁荣昌盛。

  (3)诗人因爱国,而和诗篇名垂青史。

  1.你认为四首诗中最能体现诗人爱国深情的词语或句子分别是什么?为什么?(老师只提供鉴赏名句的范例学生各抒己见,有理有据即可。)

  预设答案:

  1、《春望》中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因为:国都沦陷,城池残破,虽然山河依旧,可是乱草遍地,林木苍苍。一个“破”字,使人怵目惊心,继而一个“深”字,令人满目凄然。表达了作者的忧国忧民的情感。

  2.《泊秦淮》中的“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因为:【卖唱的歌女不知道亡国的悲和恨,隔着河还在唱着《玉树后庭花》。《后庭花》乃亡国之音。南朝陈皇帝陈叔宝溺于声色,作此曲与后宫美女寻欢作乐,终至亡国,所以后世以此曲为亡国之音。说“商女”不知亡国之恨而唱亡国之音,表面上是斥责“商女”,实际上另有所指,真正应该汗颜的是座中哪些点歌的人。】作者对国家的关切和忧虑,对世道的愤慨尽在其中。

  3.《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的“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因为:“僵卧孤村”表处境,“不自哀”表襟怀。“尚思”句直抒胸臆,言卫国壮志。直接表现其爱国思想情怀

  4.《过零丁洋》中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因为:作者直抒胸臆,表明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他的民族气节。

  六、拓展延伸

  杜甫、杜牧、陆游、文天祥,他们都是国家的脊梁,人民的骄傲。他们或以手中的一支纤纤弱管表达自己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担忧,或借助梦境倾述自己重返沙场杀敌报国的渴望,或以死明志证明自己对祖国赤胆忠心。那么,作为学生的你,打算怎么做来表达你的爱国之情呢?情景创设:欣赏歌曲《我的中国心》

  七、小结

  读过了一组仁人志士的爱国诗歌,相信同学们的心中也涌动着一股澎湃的爱国激情。那么,从现在起就用这种激情用于学习,树立立志成才、报效祖国的远大理想,勤奋刻苦,踏实进取,努力学习,为中华之崛起而奋斗吧!

  八、作业

  1.收集整理爱国的诗词名句、名人故事等。

  2.背诵默写四首诗。

  (十五)板书设计

  《春望》——望——忧

  《泊秦淮》——犹——愤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思——愿(憾)

  《过零丁洋》——死——忠(义)

家教学设计8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巩固汉语拼音知识,学习5个新字,了解6个汉字的字义但无法书写,掌握由这些新字组成的词汇,认识一种新的笔画。

  3.明白课文的含义,让学生认识到我们是祖国的花朵,祖国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成长环境和无尽的机遇。我们是祖国的未来希望,应该怀着对祖国的深厚感情和热爱之心努力奋斗。

  二、教学重、难点

  1.识字、写字、看懂图意,结合图理解字词是本课训练的重点。

  2.体会诗的第二句包含的意思是理解的难点。

  三、教具准备

  1.课文所描述的事物图、动物图。

  2.生字、词卡、小黑板、生字苹果图。

  3.录音唱带《娃哈哈》。

  教学流程

  一、认识生字,导入新课。

  1.板出“家”,齐读jia,记住汉字的音,引出课题齐读。

  2.指明说说小朋友自己的家。

  3.过渡:是的呢!小朋友,你知道吗?每个人都渴望拥有一个幸福、温暖的家。今天,突然来了几位新朋友,他们迷路了,不知道该去哪里找自己的家。他们非常着急,所以找到我们小朋友寻求帮助,我们能帮他们一下吗?

  二、游戏激趣,学习词语

  这些小伙伴四处寻找,大家快来参与,分享你的发现吧!说一说,你找到了什么?

  1.找图片(蓝天、白云、树林、小鸟、小河、鱼儿、泥土、种子)

  2.交流:你找到了什么?(并把图片自由贴在黑板上)

  3.在图片交流的过程中,让学生口头描述图片所展示的内容,并由老师现场呈现相关的词汇,以便进行识字和词汇学习的训练。

  三、自由协作,感知课文内容

  这些小伙伴们的家到底在哪里呢?答案就隐藏在我们的课文中(第83页)。只要我们仔细阅读课文、认真思考,就能够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家。

  1.借助拼音自读课文。要求:把每个字的音都读准每句都读通,有困难的地方做记号。

  2.分小组互读(四人小组赛读)帮着解决困难。

  3.指名上台说说你帮谁找到了家?它的家在哪里?(把图贴在相应的地方)让学生说一说:“哪里是谁的家?”或“谁的'家在哪里?”

  4.请学生们看一张图片,然后将图片与下面的词进行配对,组成一句完整的句子。请大家美美地读一遍。(老师出示图片并播放录音)

  四、读中感悟、培养语感

  同学们,这些小伙伴都找到了自己的家,你说它们该有多高兴哪!瞧!(指导看图)白云在蓝天上自由地飘荡,小鸟在树林里叽叽喳喳地唱歌,鱼儿在小河里快活地游动,种子在泥土里使劲地生根发芽。你们能读出它们爱家的感情来吗?(生齐读课文第一句)

  同学们,你们真有爱心,把这四位小伙伴送回了家,它们的妈妈可高兴了,想请你们到它们家做客,你们愿意去吗?好!大家再次美美地朗读课文。

  五、拓展练习

  同学们,我们送这几位小伙伴回家时,还见到了哪些客人?说说看,例:我送小明回家,看到了一只可爱的小狗、一只漂亮的蝴蝶、远处传来了小鸟的歌声、街角有一群小朋友在玩耍……。

  其实,在我们广袤的自然世界中,无数生物都有着独特的栖息地。让我们一起探索一下吧,请听我说。在茂密的森林中,高大的树木宛如巨人,为众多动物提供了安全的家园。树洞成了小鸟建窝的理想场所,它们在那里孵化并抚育着宝贝们。而在树枝上,松鼠灵活地穿梭,借助自己建造的巢穴,舒适地度过冬季。蓝天白云下,各种飞禽展翅翱翔,它们的家就是苍穹之间。鸥鸟和海鸟在崖壁上筑起了巢,分别迎接大海和海岛的日出和落日。迁徙鸟儿则辗转于大陆与岛屿之间,找到适合栖息的地方,定居并繁衍生息。湖泊和河流成为了各种水生动物的家园。鱼儿在清澈的水中游弋,寻觅食物,并在水草丛中繁衍后代。青蛙躲藏在湿地的草丛中,在夜晚鸣叫。而鳄鱼则潜伏在河水中,等待合适的时机捕食。海洋是许多生物的终极归宿。珊瑚礁成为了五颜六色的鱼群和无数海洋生物的庇护所。海藻是巨大海洋哺乳动物们的食物源,它们依附于岩石或浮游在水面上。而深海中,各种神秘的生物居住在黑暗而寒冷的环境下,它们对压力和低温有着惊人的耐受能力。这只是大自然之家的冰山一角。无论是大陆还是海洋,无论是森林还是山峦,每一个角落都有着不同的生物及其独特的栖息地。让我们共同珍惜并保护这个美丽而多样化的家园。

  六、1.动物们都有自己的巢穴,而我们人类也有自己的家,这个家就是我们的“家园”。让我们一起朗读课文。板书第二句:“我们是家园的希望,家园就是我们的港湾。”(同学们,我们的家园非常美丽,到处是郁郁葱葱的森林和鲜花盛开的花园,就像一个令人心驰神往的地方。我们就像孕育在这片土地上的希望之花,在这里成长茁壮。所以说,家园就是我们的港湾,给予我们滋养和庇护。)

  2.回归到整体,我们将诵读全文。让我们在听到《娃哈哈》这首激励音乐的伴奏下,激发起学生们对祖国深深的热爱之情。

  七、做游戏(帮助动物们找家)看图把小动物图贴在自己的家的位置(师生评议)

  八、指导识字写字

  同学们,你们每个人都很有爱心,为了帮助小伙伴们做了一件大好事,这让小伙伴们的妈妈非常感激。为了表达她的感激之情,妈妈准备了一个特别的礼物要奖赏给你们。来看!(展示一个神奇的苹果树图案)小伙伴们的妈妈还有一个小小的要求,只要你们能够猜中宝宝们的名字,就可以得到她送给你们的苹果作为奖励。同学们,你们想要吃苹果吗?那么,让我们快点行动起来吧!

  1.齐读拼音

  2.学习新笔画

  3.摘苹果(认识生字)

  4.对号入座(师示范写生字,指导书写)

  5.学生描红(抄写生字)

  6.指名扩词说话

  九、请用以下内容作为原创回复:作业要求:请想象并绘画出你心目中最美丽的家。如果有能力,请在画下方附上一两句表达你对家的深情的话语。

  附:板书设计

  5.

  蓝天是白云的家,树林是小鸟的家,小河是鱼儿的家,泥土是种子的家。

  我们是祖国的花朵,祖国就是我们的家。

  练习:1.找朋友(连线)

  蓝天 树林 小河 泥土

  鱼儿 白云 小鸟 种子

  2.一字开花

  白( )( )( ) 云( )( )( ) 儿( )( )( )

  子( )( )( ) 土( )( )( )

  3.小游戏:把小动物送回家

  图1 图2

  说明,请看图1,大家注意观察图片中的场景。随后,请认出图2中的小动物,并说出它们的名字。接下来,每个小组选出一位代表,将他们最喜欢的小动物"送回家"。

家教学设计9

  一、教材分析:

  《让我们的家更美好》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部编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一一我们一家人的第二课。本课主要突出的是家庭生活中的责任分担和民主协商。使学生意识到自己作为家庭的一员,需要与家人共同承当责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引导学生从小家放眼大家,关注社会的和谐与国家的繁荣,鼓励学生收集优秀家风。学习优秀家风。体会其中蕴含的中华传统美德。认识、理解优秀家风对个人、家庭和社会的重要性,并在此基础上做优秀家风的践行者和宣传者。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对美好幸福的家庭生活有所憧憬,但有一些学生认为自己尚未成年,没有能力参与家庭建设,家庭管理是家长的事。对此,本课设定的第一个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认识到每个家庭成员都应承担家庭责任,美好家庭建设人人有责。

  一些学生对承当家庭责任的认识还比拟模糊,认为自己年龄尚小,难以为家庭作出具体的.贡献。故本课设定的第二个教学目标意在引导学生通过对自身情况的分析,明确作为小学生,做到自立自强就是承当家庭责任的表现;能够关心、问候、劝慰家人,就是在为家庭作贡献。

  也有一些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很少参与家庭事务,在家庭中没有发言权。

  即使父母征求意见时,他们也不会表达意见,或不敢表达意见。针对这一现象,本课设定了第三个教学目标。意在引导学生学会在家庭生活中平等商议,与家人共担责任,主动参与家庭建设。

  三、教学目标:

  1 .独立完成学习生活中力所能及的事情,提升自立自强的意识。

  2 .知道每位家庭成员应当承当的责任,了解营造和谐家庭气氛的方式。

  3 .在活动中体验承当家庭责任的意义,学习关心和帮助家人的方法。

  4 .感受家庭的美好和幸福,树立家庭责任感。

  四、教学重点:

  知道每位家庭成员应当承当的责任,了解营造和谐家庭气氛的方式。

  五、教学难点:

  学习关心和帮助家人的方法。感受家庭的美好和幸福,树立家庭责任

  感。

  六、课前准备:

  1 .学生准备:自家的家庭责任单。

  2 .教师准备:教学媒体、活动评价单、板贴。

  2七、课时安排:课时。

  P10-P12第一课时完成教材页内容,话题为“担当家庭责任”。

  P13-P15第二课时完成教材页内容,话题为“同商议共承当”。

  八、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担当家庭责任

  活动一:交流家庭责任单,感受家庭成员各自承当的责任

  一.导入课题

  1 .谈话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家庭成员之间要相互理解,还要主动交流常沟通,家庭成员还要主动担当家庭责任,尽责出力。

  2 .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我们如何为家庭做贡献,承当责任的问题。

  揭示课题:让我们的家更美好

  【设计解读:目前特殊时期教学与平时和学生零距离教学虽不同,但教学过程一样,先用质疑提问的方式导入课文,引起学生的兴趣,进而成功的拉近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激发他们探究竟的欲望。紧接着在线上让学生交流课前提供的有关资料,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对家的功能及家庭成员间关系有初步的了解,同时也让每个人知晓该怎样做才能让家庭和睦,另一方面也在交流中培养学生收集并学会处理信息的能力,同时为下文学习做好铺垫。】

  二.交流家庭责任单

  1 .出示家庭责任单,明确学习要求。

  a.以小组为单位活动。

  b.小组交流,发现有什么共同之处。

  2 .全部交流。

  3 .小结:一个家庭承当着赡养老人、抚育子女、感情交流、改善生活等多方面的责任。家庭让我们感到平安和幸福。

  【设计解读:教师课前在线上提前设计一份城市与农村两个家庭的责任单,请学生观察家里都有哪些家务活,主要由谁承当,自己在家里做过哪些事等,以了解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为教学积累素材。教学中在提供家庭责任单的环节时,教师可以通过先在小组内提供,再在全班交流的提供方式,让学生在与同伴的交流中,进行比照反思,更好地明确自己应承当的家庭责任,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责任意识。】

  活动二:情景辨析,在家中做到自理、自立.情境辨析,担当责任

  1 .播放视频“在家里没有做到自理自立”,创设情境,组织学生思考:面对这样的情形,你会怎么做?

  2 .教师梳理学生观点,组织探讨解决方法。

  3 .自我评价和家长评价比照.选择问题,探寻对策

  1、出示小组学习要求:

  (1)浏览活动册“沟通小难题”:

  玩游戏、起绰号、言而无信、想说就说

  (2)2选择一个问题,讨论解决对策、组织全班交流。预设:

  玩游戏:合理安排时间起绰号:勇于成认自己错误

  言而无信:言而有信是原那么,特殊情况应具体分析想说就说:对长辈说3.话要注意礼貌评价小结:作为子女,努力学习,掌握知识,练习就本领,加强自身的品德修养,做到自立自强,就是对家人最大的精神抚慰。

  【设计解读:教师课前还是在线上提前布置作业,请学生以自己填写和家长进行访谈的形式,完本钱页活动园活动。引导学生从自理、自立可能给家庭带来的帮助进行思考,使其认识到自理、自立是承当家庭责任的表现。】活动三:家庭发生的变化

  1 .播放视频“长辈年纪大搬过来一起住”,创设情境,组织学生思考:家庭生活发生变化,你会怎么做?

  2 .生谈感受。

  3 .有话大家说,面对家庭发生变化自己的想法。

  4 .出示“我是自立小达人”课后活动评价表。教师讲解.总结谈话:面对家庭生活中可能会出现的一些事情,一声关心的问侯、一句巾心的劝慰、一杯暖心的热水,都是对家人的支持,都是在为家庭作贡献。

  P12【设计解读:教师在线上先让学生看活动园并结合活动园内容,引导学生倾诉发生在自己家里的变化,接着利用家庭变化的事例,帮助学生认识到面对自己无力解决的问题时,可以从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做起,如多关心、劝慰家人,最后播放让家长协助录制的视频,让学生看一看当家庭生活出现一些情况时,自己的做法和表现是什么样的,说说看后想法。目的是一方面意在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对待变化,如何适应变化;另一方面意在强调家庭成员需要共同应对家庭变化。]

家教学设计10

  教学内容:《5 家》

  教学目标:

  1、复习汉语拼音,掌握八个新字,其中两个字只能识别不能书写,并了解一种新的笔画。同时理解诗句的含义。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3、让学生懂得祖国哺育我们成长,我们是祖国的未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读懂图片的含义,并通过图片理解字词的意义。同时,体会诗句中第二句话所传达的思想。让学生认识到祖国为我们提供了成长的环境,我们是祖国的未来,从而激发起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课件、生字卡片、田字格黑板等。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并准确读出生字词。

  2、能通顺的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揭题

  1、出示生字“家”,指读,课件学生字。

  2、你们一般在家里都做什么?你们喜欢家吗?为什么?

  (师引导说出:家带给我们温暧和安全,我们离不开家)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有关“家”的诗。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师范读课文

  下面请同学们眼睛仔细看,耳朵认真听,嘴巴不出声。

  2、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3、学生自读,个别辅导

  4、检查读书情况。注意正音及停顿。

  三、精读感悟,品读入情。

  1、这首诗你们读懂了吗?能读好吗?老师考考你们。

  2、(出示句1)引读:蓝天是白云的家。

  认读生字“云”

  你平时见过哪些特别形状的云呢?有时候我们抬头仰望天空,会发现一些有趣的云朵。比如说,有的云像一只可爱的小兔子,有的云则像一朵盛开的花朵,还有的云形状像一条蜿蜒的小溪。每当我看到这样特别的云朵时,总是不禁驻足欣赏,仿佛融入了云朵造型所展现出来的美妙世界中。

  3、你们知道为什么把蓝天看作是白云的家呢?(白云在蓝天中自由地飘来飘去,白云离不开蓝天)

  4、指导朗读这一行:这一行连起来,谁喜欢读?指名读

  5、指读下面三行。问:为什么说树林是小鸟的家?小河是鱼儿的家?泥土是种子的家?你们知道吗?

  6、小组讨论:每一小组读讨论一个问题。

  7、交流:

  树林是小鸟的温暖和安全之地,在小鸟疲倦时提供休息,它们离不开树林。

  鱼儿在湖水中畅游自如,欢乐无比,它们离不开这清澈的湖水。

  泥土给了种子温暖、营养、让它们破土而出,发芽长大,种子离不开泥土。

  8、你能把这四句话连起来读一读吗?

  9、小朋友们,你们的阅读真是太好了,这四行诗可以连起来读一读吗?

  乐自读,可以自己做动作。

  10、我们小朋友共同的家是一个温馨的.地方,这个地方有着我们无尽的欢笑和快乐。在这个家里,我们一起学习、游戏和成长。每天早晨,我们相互问候着,一起享受美味的早餐。然后,我们穿上整齐的校服,背上沉甸甸的书包,出发去学校。放学回家后,我们相互交流今天的所见所闻,一起完成作业。在家里,我们还有亲人和爱护我们的大人们,他们为我们打理着温暖舒适的居所。在这个家里,我们共同创造着美好的回忆,一起度过了快乐的时光。

  (1)(出示地图)我们的祖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她像是一只昂首挺胸的公鸡,又象一座美丽的花园,我们就是朵朵鲜花,在花园里幸福成长。

  (2)齐读。

  11、当我继续阅读下去,我发现许多小朋友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他们身穿五彩斑斓的校服,手里拿着课本和文具,迈着轻快的步伐走进了学校大门。看着他们一脸期待的样子,我不禁感动起来。这是一所位于偏远山村中的小学,学生们来自贫困家庭,生活条件并不富裕。但是,他们的笑容却是如此灿烂,仿佛整个世界都为之一亮。作为一名义工,我每周都会来到这所学校,给孩子们补习功课、组织各种活动。通过与他们的交流,我深深被他们的坚韧和乐观所打动。虽然他们的生活并不容易,但他们却用勤奋和努力在改变自己的命运。他们不仅在学业上取得了进步,还展现出了各种才艺和潜力。每一天,当我看到他们从容自信地站在讲台上演讲,或是充满激情地参与体育比赛时,我感到无比自豪。他们用坚强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创造着一幕幕精彩的画面。他们的笑容不仅是因为获取知识的快乐,更是来自于他们内心深处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在这个学校里,师生之间的情谊也让我震撼。老师们不辞辛劳地教导孩子们知识,关心他们的成长;而孩子们则对老师们充满尊敬和感激。每当我看到孩子们与老师们亲切交谈时,我感受到了一种浓浓的亲情和温暖。通过我的参与,我明白了幸福并不是来自物质的富足,而是来自于内心的满足。这些孩子们虽然生活环境简陋,但他们拥有一颗纯真而渴望进取的心,这正是他们能够享受幸福的源泉。我深信,只要我们给予这些孩子们足够的关爱和支持,他们必将茁壮成长,创造属于自己的美好未来。而我,也会将他们的坚韧和乐观精神铭记于心,继续为他们尽一份力量,让更多的笑容绽放在这个世界上。

  来读一读。

  我的十分钟

  1、亲爱的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化身小诗人,探索写诗的乐趣。眼前展示的画面,带给我们灵感与思考。

  2、出示各幅图(海豚、蚯蚓、月亮、骆驼、企鹅……)填空:

  ( )是( )的家。

  3、诗人们都能唱出心中的诗篇,可为何还要将它们写下来呢?这几个字你们是否熟悉呢?

  4、出示生字,开火车读。

  5、学习“家、云、土”

  a出示家:读一读,你怎么记住“家”?书空

  b出示云:这个字怎么读?看看这朵云,想想这个字好记吗?

  c出示土:你怎么记住“土”?

  练习设计

  习字册上生字描红仿写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2、能正确书写田字格中的生字。

  3、让学生懂得祖国哺育我们成长,我们是祖国的未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

  我的十分钟

  1、认读词语:

  大家 白云 鱼儿 泥土 种子 蓝天 祖国

  2、指名朗读课文

  二、指导背诵

  1、填空:( )是白云的家,( )是小鸟的家,( )是鱼儿的家,( )是种子的家。

  ( )是( )的花朵,( )就是( )的家。

  2、轻声练习背诵。

  三、指导写字:

  自主练习

  家:这个字比较难写,注意中间的“弯钩”重心要摆稳。

  白:一撇加个“日”,这个“日”要写得扁些大些。

  云:下面的“撇折、点”不能出头,要左右对称。

  儿:不能写得太大,左右要一样高。

  泥:注意三点水的位置,右边下面先写一撇。

  土:第一横短,第二横长

  种:左边是“禾木旁”,右边是“中”,左右要一样高,竖要直。

  子:“横折”要稍微减小尺寸,一条平直的横线位于曲钩的中间并靠近顶部,既不过于靠上也不过于靠下。

  板书设计:

  5、家

  蓝天 白云

  树林 小鸟

  小河 鱼儿

  泥土 种子

  我们

  祖国

  智慧瞬间:

家教学设计11

  我设计的教学目标是:

  1 激发学生读外国名著的兴趣。

  2 学习本文抓住人物的特征,运用语言、外貌、行动描写刻画人物的写法。

  第一课时,我课前安排学生查找五位作家的资料,识记作家的代表作。课堂上展示学生的资料,再用课件补充资料,落实“激发学生读外国名著的'兴趣”这个目标。

  第二课时,我主要设计了四个步骤:

  1、作家代表作知识抢答。

  2、理解、掌握作者刻画人物的方法。

  3、谈收获,悟写法。

  4、练笔,学习描写人物。第二个步骤是重点,我主要让学生分组讨论、探究的方式来理解、掌握这个重点。

  【存在问题】

  1、 时间布置有些匆促,学生讨论、考虑的时间还不够。

  2、学生回答得不够全面时,就急于把答案告诉学生,没有引导学生深入课文仔细查找答案。

  3、板书的内容过多,不够简练。

  4、不应对四位作家平均用时,应以点带面,重点研讨对“左拉”的描写,其余作简要分析。

  5、应增加“人物特征比较”环节。比方:都描写了胡子,各人的胡子有什么不同;都有动作描写,各人的习惯动作有什么不同;都德与福楼拜都能言善辩,可是又有什么区别。假如能让学生在对比中发现差别,就会对莫泊桑抓住特征刻画人物有更深的理解。

  6、由于缺少了对比这个环节,学生“谈收获,悟写法”就谈得不够深,也由于学生谈得不够深,就急于把自身的观点展示给学生看;另一方面,是担心“练笔”这个环节时间不够,就草草结束。假如能让学生在“悟写法”这个环节中深入考虑,让学生真有所悟,宁可删掉“练笔”这个环节。应根据学生的能力、兴奋点来取舍教学环节,不求面面俱到,但求精和深。

家教学设计12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认识1种笔画。

  3、理解课文内容,激发热爱祖国的感情。

  教学重点与难点:

  1、读准儿话音(“鱼儿”)和读好轻声(“种子”、“我们”、“的”)。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家”的含义,让学生懂得祖国是我们的家。让学生感受生活在祖国的怀抱里,是多么快乐,多么幸福。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

  小朋友们,昨天我们学了《家》这一课,还记得文中都写了哪些“家”吗?

  学生边回忆,教师边在黑板上相应地作简笔画。

  二、精读感悟,整体感知

  1、出示第一句。

  (1)电脑屏幕出示:“蓝天是白云的家,树林是小鸟的家,小河是鱼儿的家,泥土是种子的家。”

  ①自由读,边读边想:你读懂了什么?

  ②全班交流。

  (2)过渡:白云、小鸟、鱼儿和种子它们都有自己的家,那么它们各自在自己的家里生活得怎样呢?

  ①多媒体配乐动画演示,学生边看边想。

  ②看后交流。

  (3)过渡:是呀,你看它们生活得多么自由,多么快乐呀!假如你现在就是快乐的白云、小鸟、鱼儿或者种子,你能通过朗读把这种快乐的心情读出来吗?

  ①小朋友们自己试着读一读。

  ②交流、总结方法:读——评——读——评——读

  ③齐读。

  ④师生共同表演读。

  2、拓展练习,创设趣味情境

  ①多媒体分别出示大草原图、大沙漠图,你看到了什么?(学生回答)

  ②多媒体出示海底世界的图,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并且运用句式练习说话:

  “()是()的家?”(四人一小组进行讨论)

  ③小组进行交流。(老师及时给予表扬和引导)

  ④同学们把自己说的`和想的连起来编成一首儿歌。

  多媒体出示:()是()的家,

  ()是()的家,

  ()是()的家,

  ()是()的家。

  3、学习第二句

  ①过渡:小朋友们,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小家,同时我们大家还有一个共同的家,那就是——我们的祖国。

  理解“祖国”——就是我们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祖祖辈辈生活的这个国家。

  ②我们祖国叫什么名字?(学生答)它简称为“中国”。

  ③多媒体动画演示:中国的版图(地形图轮廓里,依次出现长城图、珠穆朗玛峰图、草原牧羊图、平原丰收图、小桥流水图、开满鲜花的图)

  ④适时演唱《娃哈哈》,加强学生对“祖国”概念的认识。

  ⑤小结:祖国这个大花园有温暖的阳光,有清新的雨露,我们小朋友在祖国这块肥沃的土地上幸福地成长,所以祖国就是我们的“家”。

  ⑥指名有感情地朗读第二句。在评议的基础上齐读。

  4、指导朗读全文:这首儿歌写得很美,小朋友们能把它美美地读一遍吗?

  三、指导写字

  1、指名读准字音:白、云。

  2、指导书写“白”和“云”的笔顺。(多媒体出示)

  3、学生按照书写规则描红。重点指导“白”和“云”在田字格中所占的位置。(老师范写)

  4、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仿影,临写。

  教学体会: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语文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因此我遵循“一切从学生实际出发”的原则,上课伊始,我就以简笔画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完第一、二行后,我出示三、四行让学生自己读后感悟,以读代讲,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体会到自主学习的乐趣。在学生对课文有了一定的了解后,进行迁移练习:依次出示草原、沙漠和海洋图,让学生结合已有的知识经验,联系生活,学生很快说出“()是()的家”,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开拓思维的空间,自由练说更多的“家”。随后引导学生把刚才说的编成一首小诗,自由地诵读。这样不仅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而且有效地进行了语言的规范化训练。

  总之,本课教学充分运用形象、直观的现代化多媒体辅助手段,突破教学重难点,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并力求以读代讲,读中感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初步的阅读能力。

家教学设计13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九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十个生字。

  2、了解课文内容,感受童话的趣味,体会到动物们团结合作、自立自强、机智勇敢地战胜邪恶势力,开创美好生活的品质。

  3、能够绘声绘色地将这个故事。

  课时建议:2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出示“不来梅市雕塑”图片让学生置疑:看到这张雕塑图片你有什么疑惑?

  “学起于思,思缘于疑”。

  二、初读课文 随文识字

  1、同学们自由地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学生交流识字方法。

  3、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读课文。要求:声音洪亮、正确流利、有感情。

  4、小组汇报朗读。

  5、师生评价朗读,适时给予鼓励。

  让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培养了其自主识字的能力、合作意识及良好的识字习惯。

  以小组形式认读课文,再以小组形式汇报,激发学生竞争意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三、品味课文 感悟理解

  1、小组交流、讨论:读了这个童话我感受到了什么。

  2、小组汇报交流成果,教师适时点拨、总结。

  3、再读课文,练习把故事讲下来。

  4、作业:小组准备表演故事。

  小组交流使每个同学都有话说,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

  体会到动物们团结合作、自立自强、机智勇敢地战胜邪恶势力,开创美好生活的品质。

  第二课时

  一、小组表演故事

  小组表演这个故事,师生评价。

  二、指导写字

  1、分析记忆字形。教师一方面要鼓励学生开动脑筋记忆(如:新旧字比较记忆),同时要从汉字的构字特点方面予以指导(结构、偏旁等)。

  2、书写指导。指导学生按笔顺规则写字,并注意汉字间架结构,把字写美观。

  教给了学生识字的方法,培养了自主识字的能力。

  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在写中再去创造美。

家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⒈能自主认识生字,积累词语,能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风靡、男子汉、无所不能、崇拜”等词语。

  ⒉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作者生动风趣的语言风格,感受男孩的天真可爱、个性鲜明。

  ⒊初步认识小标题、了解它的作用;能概括文中所举的具体事例,简要复述课文。

  ⒋从男孩成长的过程中,了解真正的男子汉应具备“执着、助人、独立”等性格特征。

  教学重点、难点:

  ⒈能概括文中所举的具体事例,简要复述课文,并能有感情地朗读文中相关内容。

  ⒉从男孩的成长过程中,感受到男子汉应具备“执着、助人、独立”等特征,体会作者对所有男孩的殷切期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提出问题

  ⒈板书“男子汉”,用字典查查这个词语的含义?

  明确“男子汉”是指男人,强调男性的健壮或刚强。

  ⒉以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所学过的知识,想一想,你认为男子汉应该具备哪些品质?

  学生交流。(刚强、沉着、独立、果敢、顶天立地、正直无私、胸怀宽广……)

  ⒊指导读好“男子汉”这个词语:看来“男子汉”是个褒义词,一般用于称呼那些顶天立地、光明磊落的堂堂大男人。你能读好“男子汉”这个词语吗?(个别读、集体读)

  说明:

  对“男子汉”的理解词典中的表述较为抽象,对已有一定生活经验的四年级学生来说,应重在引导他们联系生活实际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可从学生的交流中,初步掌握学生的情感起点,为下面对文本的解读做铺垫。

  ⒋揭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文章里,这个才几岁的小男孩具备男子汉的品质了吗?他能不能被称为“男子汉”?请大家一起走近——

  补完整课题:《我们家的男子汉》,引读课题。

  2、 作者简介

  本文的作者是王安忆(出示王安忆照片),上海人,当代著名女作家。主要著作:《雨,沙沙沙》、《王安忆中短篇小说集》等等,她的小说《长恨歌》获“茅盾文学奖”。

  说明:

  由“男子汉”入手,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及经验谈对它的理解认识,以此引出课题,提出问题,聚焦文本解读过程中的焦点所在。本文的作者王安忆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是陌生的,但若过多介绍可能喧宾夺主,只要让学生稍作了解即可。

  二、整体感知,梳理思路

  ⒈作者笔下的男子汉指的是谁?(姐姐的孩子,一个三四岁的小男孩)板书:小男孩

  ⒉自读全文,思考: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小男孩的?

  学生交流,教师随机板书3个标题:他对食物的兴趣、他对父亲的崇拜、他对独立的要求。

  小结:作者运用3个小标题使文章条理清晰,眉目分明。小标题有概括、提示段落主要内容的作用。一般要求字数、结构相同。

  ⒊分小组根据小标题简要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注意语言的连贯、通顺。

  说明:

  借助作家列小标题的独特表达方式,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使学生理解小标题的作用即概括、提示段落主要内容;知道用列小标题组织材料是写作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并借助小标题训练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

  三、品味语言,解决问题

  师:作家从三个方面向我们展现了一个性格如此鲜明的小男孩,那么这个小男孩具备了哪些品质呢?大家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部分去好好地读一读,细细地品位一番,找出相关的事例谈谈自己的看法。

  (随机学习)

  ▲学习第一部分“他对食物感兴趣”,体会男孩性格上的执着

  ⒈默读课文,找出具体事例,简要说说,并谈谈自己的看法。

  ⒉学生交流,归纳为:为吃小笼包能耐心等三刻钟;没吃的就专心地吃大拇指;向往去少林寺当和尚,得知和尚不能吃荤时,一再请求降低吃的标准。

  教师根据学生交流,随机指导朗读相关句子,并板书:执着;读准“风靡”的字音,理解意思。

  ⒊出示填空:

  小男孩为了当和尚,虽然想吃( ),但是他只是选择吃( );尽管又很想吃( )和( ),可是宁愿只吃( ),难道他不是( )吗?

  ⒋学生交流,指导朗读“当《少林寺》……我们感到非常抱歉”,读出小男孩性格中的执着、率真。

  说明:

  在学习“他对食物的兴趣”时,让学生围绕他能否被称为“男子汉”讨论交流,从文中的具体事例中体会男孩执着的性格特点,并用一个填空练习帮助学生加深对小男孩性格的'认识。

  ▲学习第二部分“他对父亲的崇拜”,了解小男孩帮助弱小的品格

  ⒈找近义词理解“崇拜”。

  ⒉找出小男孩崇拜爸爸的句子读一读。

  ⒊联系上下文理解“无所不能”,指导朗读,读出自豪的语气。

  小男孩无比地崇拜爸爸,可假如爸爸妈妈拌嘴,即使是玩笑的拌嘴,他也会认真起来,义无反顾地帮助妈妈,这里是否矛盾了呢?

  ⒋学生交流。教师板书:帮助弱小

  ⒌朗读第二部分。

  说明:

  这部分学习抓住小男孩虽然崇拜父亲,但在父母拌嘴时选择帮助妈妈,通过对此情节的梳理,帮助学生理解小男孩有着同情弱者,不盲目崇拜的男子汉品质。对“崇拜”、“无所不能”两个词语的理解分别运用了不同的方法,继续训练学生对词语的理解能力。

  ▲学习第三部分“他对独立的要求”,体会他对独立的向往。

  ⒈引读:小男孩渐渐长大,和他出去,他——,一只胖胖的手在我的手掌里,像——,小男孩开始渴望——独立。

  ⒉概括说说文中描述小男孩追求独立的两件事。

  ⒊再次默读课文,找出表示他情绪变化的词语,并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从“胆怯——沮丧——高涨——狂热——耐心”这些词中感受小男孩的情感变化,及其变化的原因,从中体会小男孩渴望学会独立的热情。)

  教师板书:渴望独立

  ⒋小男孩渴望独立的过程中,“我”的心情又怎样?体会“我”心情变化的原因,感受家长对孩子成长的关爱。

  说明:

  作者在写小男孩对独立的要求时以具体的事例,抓住小男孩的神态、动作和语言写出他的可爱、有独立性。从不愿别人搀着走,到要求自己独立购物;从开始的胆怯、紧张到勇敢再到沮丧,到最后“买饮料日益熟练起来,情绪日益高涨,最终成了一种狂热”,写得形象生动而又贴切。学习这一部分时主要抓住他从胆怯到耐心等待的变化,体会他渴望独立的愿望坚决,同时抓住我心情的变化体会家长对孩子成长的关爱。

  ▲学生辩论,探讨人物形象

  ⒈通过对三部分的学习,我们感受到小男孩具有爽气、执着、帮助弱小、向往独立的性格,那么他算不算男子汉?出示:

  辩题:小男孩算不算男子汉?

  要求:⑴清晰地说出自己的观点

  ⑵用文中事实证明观点

  ⑶注意语言简要、连贯。

  ⒉学生辩论。

  ⒊师小结:

  有志不在年高,男子汉也没有年龄的尺度,只有具备一些优秀品质,就是一位真正的男子汉。作者笔下的男子汉以年龄和体魄上是称不上一个男子汉的。可是,在他的成长过程中,渐渐萌芽出了男子汉所具有的意志、品质。所以,他算是一个男子汉,一个小男子汉。同时,“男子汉”这个词语的运用也使课文增加了童趣和幽默感,也寄寓了作者对男孩的期望。

  说明:

  这个环节的设计主要是为了引导学生整体出发,整篇阅读,统中有分,分中有整,在对相对独立的三个方面进行学习之后帮助学生对全文进行一个把握;帮助学生学会复述文中描写的故事,达成本单元简要复述的单元目标训练要求。在指导学生复述时提醒学生抓住要点信息,但要与简要概括有所区别。同时,拓宽对“男子汉”一词的理解,它是作者观察小男孩成长过程中的点滴之后而产生的“理解”和“爱”,更是寄寓作家对小男孩的期望和祝愿。

  四、小结拓展,情感升华

  ⒈引读最后两节,出示最后一句话,质疑。

  ⒉学生交流,体会作者对男孩子们的期望。

  一方面表现作者对男孩子们的希望,希望他们成为一名真正的男子汉,早日具备男子汉独立、刚强、成熟的特点;另一方面她是对家长的呼吁,希望家长们不要太娇惯和束缚自己的孩子,让他们自由自在地健康成长!

  ⒊回忆一下学过的课文中你认为有男子汉气概的人物,说说“我心目中的男子汉”。

  ⒋以“他真是个男子汉”为题写几个小标题。

  说明:

  学生学过的课文中出现过不少具有男子汉气概的人物,通过回忆,调动学生已有知识的储备库,建立学生新旧知识的联系,使男子汉形象更为具体饱满和深远。同时,力图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中的人和事,学习作家抓典型事例,列小标题的写作方式,真正学以致用。

  板书:

  我们家的男子汉

  (小男孩)

  他对食物感兴趣 执着

  他对父亲很崇拜 帮助弱小

  他对独立有要求 渴望独立

  唉,让男子汉们自己好好地长吧!

家教学设计15

  学习目标

  1.基础目标。

  (1)借助拼音,准确认读徽、谜、唇等15个生字,强、吭2个多音字。

  (2)通过联系生活、联系上下文,理解风靡、恍惚、倔强、沮丧、拘束、妨碍等词语意思。

  (3)借助小标题,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2.特色目标。

  (1)通过阅读,概括小男孩儿的性格特点,说说小男孩的形象以及给我们的启示。

  (2)通过尝试、比较,了解列小标题的方法与要求。

  3.发展目标。

  通过阅读,理解男子汉的含义,树立争做男子汉的信心和勇气,以及敢于面对挑战的思想意识。

  学习设计

  板块一揭题质疑

  1.谈话交流。

  (1)理解含义。板书:男子汉,用字典查查这个词语的含义。

  (2)说说人物。师:结合你的生活,你认为哪些人是男子汉,为什么?

  (3)谈谈品质。师:你认为男子汉应该具备哪些品质?

  2.揭示课题。

  (1)出示课题。板书:我们家的男子汉。

  (2)解读课题。师:课前,同学们都预习过课文了,谁来说说课题中的“男子汉”指谁?是多大的孩子?

  3.质疑过渡。

  师:一个才几岁大的小男孩,作者为什么称他为“男子汉”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设计意图】通过谈话理解男子汉的含义,说说你认为哪些人是男子汉,谈谈男子汉应该具备的品质,激活学生对男子汉的原有认知。一个才几岁大的小男孩,为什么称为男子汉?产生认知冲突,激发阅读兴趣。

  板块二整体感知

  1.阅读提示。师:我们知道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学习略读课文,我们可以关注学习提示。

  (1)学习导语。学生默读导语。

  (2)回顾方法。师:这单元的课文都是长文章,你学会了哪些阅读长文章的方法?(学生回顾)

  (3)提出目标。师:这节课我们要继续尝试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结合课文中的小标题,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试着给每个部分换个小标题。

  2.整体把握。

  (1)初读课文。出示学习任务。

  ①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

  ②圈出不理解的词语,尝试用联系生活、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意思。

  ③思考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小男孩的。

  (2)读小标题。

  本篇课文与前面的课文在形式上有什么异同?作者按人物的性格特点把“材料”分为三个方面,再加上小标题:他对食物的兴趣;他对独立的要求;他面对生活挑战的沉着。这就使文章条理清楚,眉目分明。

  (3)把握内容。引导学生借助小标题,把事情说清楚、说完整。

  【设计意图】此环节设计意在引导学生根据阅读提示,明确本课的学习重点。同时,结合本单元学习的语文要素,借助小标题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通过不断实践,使学习落到实处。

  板块三感悟形象

  1.自读自悟。

  (1)问题导入。师:作者从三个方面向我们展现了一个性格如此鲜明的小男孩,那么这个小男孩具备了哪些品质呢?

  (2)自读任务。师:大家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部分去好好地读一读,细细地品味一番,找出相关的事例谈谈自己的看法。

  (3)同桌交流。同桌互相交换自己的看法。

  2.汇报交流。

  (1)第一部分。学习“他对食物的兴趣”,体会男孩的率真爽气。

  ①量很多,范围很广,极有滋味,“叫人看了不由得也会嘴馋起来”,从侧面写出他吃饭极有滋味。

  ②补写吃青菜一事,风趣幽默。

  ③“为了吃一客小笼包子,他可以耐心地等上三刻钟。”“三刻钟”对一个孩子来说是极难安静下来的,但他却很有“耐心”,可见其兴趣之浓厚。

  ④他为了去少林寺,愿意在吃上做出一些牺牲(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已经不简单了),但毕竟还是吃的诱惑力来得大。

  (2)第二部分。学习“他对独立的要求”,体会男孩的自主独立。

  ①引读:小男孩渐渐长大,和他出去,他——,一只胖胖的手在我的手掌里,像——,小男孩开始渴望——独立。

  走路时,从他那挣扎的状态中,可见他想要独立的愿望之坚决,“男人”的性格初见端倪。

  ②概括说说文中描述小男孩追求独立的两件事。

  去买山楂片时,“我”帮了他,却使他失去了一次自己锻炼的机会。因而他显得“沮丧”。

  对去换橘子水的独立性和狂热性,是一种要满足成功感的外在表现,表现小男孩越来越想与成人一样享受独立做事的满足,流露出作者的关爱赞赏之情。

  ③再次默读课文,找出表示他情绪变化的词语,并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从“胆怯——沮丧——高涨——狂热——耐心”这些词中感受小男孩的情感变化及变化的原因,从中体会小男孩渴望学会独立的心情)

  ④在小男孩渴望独立的过程中,“我”的心情又是怎样?体会“我”心情变化的原因。

  (3)第三部分。学习“他面对生活挑战的沉着”,体会男孩的沉着勇敢。

  ①只是觉得好玩才哭的,符合一个孩子的性格。

  ②“可是他明白了自己不得不去……不作任何无效的挣扎。”表现出他作为一个男孩子、一个男人、一个男子汉的`刚强、成熟。

  ③回安徽时的勇敢,也是细节描写,表现他的沉着。

  3.情感升华。

  (1)学习结尾。引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说说为什么称这个孩子是个“男子汉”。

  (2)讨论交流。作者对“我们家”的男子汉有着怎样的情感?

  (3)补充材料。补充出示原文最后一句:“唉,让男子汉们自己好好儿地长吧!”谈谈自己的感受。

  【设计意图】略读课文的学习,应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因此,这一环节应尊重学生的自主学习,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尊重学生阅读体验,从学生应交流、表达中感受人物的形象,将语文的人文内涵和语文要素有机融合。

  板块四换小标题

  1.明确要求。

  (1)重现标题。

  (2)了解要求。列小标题的基本要求:简洁,概括主要意思,格式保持一致。

  2.学习方法。

  (1)各段内容标题。根据各段的内容加小标题。

  (2)课文原话标题。找出可以概括这一段主要内容的词或词组来加标题。(预设:什么都要吃;一定要自己去;坦然地接受现实)

  (3)中心思想标题。根据各段的中心思想加小标题。(预设:率真爽气;自主独立;沉着勇敢)

  3.学习整理。

  给文章列小标题的方法还有很多,要注意灵活掌握,依文章的具体内容来选择方法。需要注意的是,同一篇文章要从同一角度去考虑,这样才能使该文章小标题的内在联系更加紧密。

  【设计意图】简要恰当地列小标题,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很有必要进行借助文本内容列小标题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列小标题的要求与方法,为下一课的学习列小标题把握主要内容做铺垫。

【家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家是什么》教学设计05-09

《我的家》教学设计优秀04-02

《键盘一家》教学设计12-26

《跑进家来的松鼠》教学设计03-22

小鸡的一家教学设计06-20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教学设计06-08

我们家的男子汉教学设计范文09-12

《跑进家来的松鼠》教学设计优秀(15篇)04-20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教学设计(精选12篇)11-25

《跑进家来的松鼠》教学设计及反思(精选9篇)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