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称象》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老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称象》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称象》教学设计1
一、谈话导入,课题处质疑
常话说得好: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教学中,我一向都很重视导入的教学,特别对于一年级的学生,能吸引人的导入,可以很快抓住学生的心,引起学生的注意。会很快进入到教学中来。另外精心设计导入语,也会使教师自己充满自信心,能很快进入教学正题,不至于东拉西扯,避免课堂随意性。这节课我是这样设计导入语的:“同学们,在现代社会,科学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要称一头活着的大象甚至更重的东西是不成什么问题的,但是,要是在古时候,这却是一件很难的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古时候的故事——《称象》。”接着我板书课题,这个导入,很快抓住了学生的心,我很快就提出问题:“读了这个课题,你想了解些什么?”学生很踊跃,他们纷纷发言:“我想知道这个故事中讲谁要称象,为什么要称象?用什么方法来称?最后真的称出来了吗?”因为我前面已讲过,这是一个发生在古时候的故事,所以学生很想了解在科技不发达的时候,人们是怎么来称一头活着的象的,对这件事很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的导语也就成了学生的`质疑的前提条件。从这个教学环节来看,我是成功的,我达到了激发学生兴趣,开启学生思维的目标。
二、识字与课文紧密结合,字不离文,游戏中学,创新中学
一年级孩子的主要任务是识字,我班孩子在生本书中学过很多字,经过培养,学生有一定的自学生字能力。这课书对我班学生来讲,认识其中的生字不是本文的难点,所以我设计学生在读文中来学,不逐个分析,不花太多时间,我先指名一名学生来范读全文,这是个优等生,让她起一个示范作用,其他学生认真听,听清字音,并弄清故事的概貌,再让学生试着小声自读,不会认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接着我开始检查:“我们跟字宝宝来打个招呼!”学生认一个,组一个词。再去掉拼音来认几个难字“艘、腿、沉”,让孩子来说一说你是怎么记住这个字的,把你的好办法告诉大家,学生这时进行创新记字,有的说:“沉,沉下去,一般指物品在水中沉下,所以记住它有个三点水旁。”有的说:“腿,每个人都有腿,腿用来走路,它与人的身体有关,要记住月字旁。”总之,学生思维很活跃,使你想像不到,他(她)有那么多可爱的记法,但这就是孩子,他有他的思维,他说的方法就是他很好的记忆法,联系他自己的生活体验,根据他自己的感受。只要是他动脑想过的,就是最好的方法,我坚信。然后,我和孩子们玩了一个游戏,就是“对口型”,这是我针对一年级的孩子上课很喜欢喊叫、吵闹特意安排的,实践中我感到教学效果很好,学生参与积极性很高,很好地巩固了本课的生字。
三、学生读文质疑,自读解疑,多读精练,课件突破难点。
阅读课的教学是语文科教学的重点,而每篇课文都有各自的特点,怎么样来教,每个老师又有各自的风格,《称象》这篇课文就是让学生感悟曹冲是个遇事爱动脑筋,能找出解决问题办法的聪明孩子,这一课,我设计让学生读书提出问题,再沿着学生的问题来组织教学,学生先默读课文,问:“你有什么问题吗?”学生在充分读书的基础上,提出了很多问题:“曹操为什么要称象?官员们用什么办法来称象?曹冲用的是什么办法?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然后,老师梳理学生的问题,调整自己的教法,循着学生的问题来安排教学思路,逐个解答学生的问题。
曹冲称象这一段是本文的重点,我先让学生找到这一段读出来,看课件演示,理解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称象的步骤,再试着背诵这一段,进行填空练习,给学生一个台阶,让学生再看称象录相,做小小解说员,强化理解,通过这几个环节,学生对这一难点基本上突破了,而且还训练了学生的分析背诵能力,增加了课堂的有效性。
(课堂实录)
提问:官员们想出了哪些称象方法?(用“有的……有的……也有的……句说)
提问:曹操听了态度怎么样?“直摇头”什么意思?(做个动作看看)
讨论:为什么直摇头呢?
提问:曹操认为曹冲的办法好不好?从课文中哪句话看出来?这种方法好在哪儿?(曹操微笑着点点头,用船代秤,解决“提不动”的问题,用石代象解决宰象的问题,既称出大象的重量,又不伤害大象,是一种科学的称象方法,与官员们笨拙的称象方法形成鲜明对比)提问:结果怎样?“果然”一词什么意思?曹冲当时几岁?“才”什么意思?
师:现在称象是件轻而易举的事,可是在古时候要想知道大象的重量就困难了。曹冲7岁就想出了科学的称象方法,是很了不起的。
讨论:我们应该向曹冲学习什么?
生:动脑筋、想办法
提问:曹冲为什么能想出科学的称象方法?(其一,认真观察事物,善于动脑思考。其二,从官员们的议论中得到启发)
《称象》教学设计2
课文特点:
这篇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了七岁的曹冲想出称象的好办法,称出大象重量的事,从中可以看出曹冲是个聪明。爱动脑筋的孩子。
教学目标:
1、通过曹冲称象的故事,使学生了解曹冲是个怎样的孩子,懂得遇到问题要善于动脑筋。。
2、继续学习预习课文,边读边电教,并练学生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边读边思考,提出不懂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曹冲想出的称象办法及官员们想出的称象办法和曹冲的办法之间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现在,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要称一头活着的大象的重量是不成问题的,可在古时候,这却是件很难的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9课:称象,让我们看看曹冲想出一个什么好办法称得大象的重量的。
二、范读课文
思考:围绕着称象,课文却写了什么?
你们有什么不懂的问题试着提出来。
三、出示目标
通过学生的质疑导入目标。
四、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
思考: 从这一段中你知道了些什么?
A: 称象这件事的时间: 古时候。
B: 大象的来历: 人家送给曹操的。
C: 人物: 曹操,曹冲,官员们。
2、当时曹操什么心情?谁能试着读出这种语气?
过渡:曹操看到的那头象是什么样子呢?
五 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 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思考:这头大象是什么样子的?(用––––画出来)
默读画–––––句,这句话是个什么句?
把什么比作什么?说明什么?
2 课文写的是称象的事,可为什么介绍这头大象的样子呢?
3 谁能试着读出大象的高大?
4 官员们看着这头象,发出了议论,议论在课文中是什么意思?
5 官员们议论什么问题?
6 谁能把议论的语气读出来?
过渡: 大家都在认真地看,都在不停地议论,曹操却提出了问题,官员们是怎样回答的'呢?
六 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 默读第三自然段
思考:官员们想出哪几种称象方法?用(–––––)画出来。
2 曹操听了他们的话怎么样子,为什么会这样?
3 比较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有什么不同?(体会直的意思)
曹操听了摇头
曹操听了直摇头
4 谁能试着读读这段,看谁体会得最好?
指名读–––评议––––分角色读
过渡:曹操听了官员们的话都不满意,这时七岁的曹冲站出来说”我有个办法”?曹冲的称象的办法是怎样的呢?
七 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
1 自由读第四自然段
说一说:曹冲所说的办法,要先干什么,再干什么,最后还干什么?
2 做实验突破难点
让学生一边说称象的步骤,老师一边演示。
然后对学生提出的不懂问题展开讨论。
(1) 大象上船后,船为什么下沉?
(2) 象上船后,为什么沿着水面在,船舷耻面一条线。
(3) 象上岸后,往船上装石头,为什么要装到画线的地方。
(4) 再读这一段,说说曹冲想出的办法比官员们提办法好在哪儿?(通过比较,体会曹冲正是从官员人的办法中得到启发)。
3 指名朗读课文,其他民学看插图。
过渡:曹冲这样做对吗?他到底称出大象的重量没有?
八 学习课文第五自然段
1 齐读第五自然段
思考:从这一自然段中,你从哪儿可以看出曹冲称象的办法好?
你还从哪个词当中得知他的办法好?谁能读出来?
2 称象这件事发生在曹冲几岁时?试比较下列句子的意思
曹操的儿子曹冲七岁
曹操的儿子曹冲才七岁
九 总结全文
1 我们应该向曹冲学习什么?
2 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称 象
↙ ↘
官员们 曹冲
造大秤 象上船, 画线, 象上岸
宰大象 装石头。 齐线, 称石头
↓ ↓
直摇头 ← 曹操 →点头微笑
一、看拼音写词语。
Guan yuan yi lun chuan xian
( ) ( ) ( )
cheng gan zai ge yi du qiang
( ) ( ) ( )
二、选择带点字的正确读音或意思,在括号里画∨。
1 有的说,得造一杆大枰。
(1) de ( ) (2) de ( ) (3) dei ( )
2 曹操听了直摇头。
(1) 不弯由( ) (2) 把弯由的伸开( )
(3) 爽快( ) (4) 一个劲儿地( )
3 曹操听了儿子曹冲才七岁。
(1) 能力。( ) (2) 一个劲儿地。( )
三、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
一( )象 一( )秤 一( )船
四( )柱子 两( )树 一( )线
四、组词语
官( ) 沿( ) 柱( )
宫( ) 船( ) 住( )
《称象》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会认13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会用“一边┅┅一边┅┅”造句。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人物对话,理解课文内容。
2、过程与方法:弄懂曹冲称象的办法,从曹冲称象的故事中受到启发。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愿意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教学重点:
弄懂曹冲称象的办法,从曹冲称象的故事中受到启发。
教学难点:
了解曹冲和官员们称象的办法,想想还有什么方法可以称出大象的重量。
教学方法:
读中感悟、理解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启发谈话:同学们,你们见过别人称东西吗?那你们见过称大象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古时候称象的故事。(板书:称象)
认识生字“称、象”
2、板题质疑:板书课题,读课题,认识生字“称、象”
围绕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谁称象?为什么称象?怎么称的?)
二、范读课文
听老师读课文中的故事,听完后要能知道课文讲的是谁称象,用什么办法称,称出来没有?
三、学生感知课文:自读、小组读;认识生字
1、这个故事好听吗?小朋友自己读读故事吧。要求读通句子。
2、小组读:
⑴、交流认字情况。
⑵、有几个字特别难认,你怎么记?
⑶、读通课文。
四、检查自读情况,巩固识字
1、用猜字的游戏检查认字情况。
2、男女同学比赛,看谁组的词语多。
3、自愿读课文。
4、在小黑板上出示读得不够好的长句练读。
5、读了课文,你了解了什么?提示:
⑴、官员们想了什么办法?用横线勾出官员说的话,读一读。
⑵、出示玩具杆秤:谁来用自己的话说说官员们的办法?
⑶、你觉得这些办法好吗?曹操的态度怎样?理解“直摇头”。
⑷、曹冲的办法是什么?再读一读。
⑸、这个办法可行吗?从哪个句子知道的?曹操的态度怎样?他会说什么?
五、有疑就问
1、把不懂的地方做上符号,小组讨论,还不懂的,留着全班讨论。
思考理解:官员们同时做了哪两件事?从什么词语可以看出是同时做的?
想想我们可以一边唱歌一边还可以做什么?
想想谁还可以同时做什么事?说说句子。
2、梳理学生的问题。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有些问题留待第二节课解决。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复习生字。
2、纠错分清字音。
3、上节课我们还有什么收获?
二、学习重点段
1、看看书上是怎么写大象的?请找出来读一读。
2、曹冲提出了怎样的办法来称象?
3、四人小组读课文。
⑴、要求:看哪一组读得最好,能理解称象的办法。
⑵、你有什么收获?
4、学生说边做动作
三、把曹冲的办法和官员们的办法比一比,说说它好在哪里。
1、曹冲怎么能想出这么好的办法呢?
2、小朋友再想想看,还有没有更合适的'办法?
3、给想出了妙法的孩子发“聪明这星”标志。
四、朗读课文:用喜欢的方式、读给喜欢的人听
1、你觉得这个故事怎么样?想怎样读?可以自己读、分角色读、表演读。
2、你想读给谁听?
3、展示台:你把哪些地方读得特别好,读给大家听。
4、谁想读给老师听?
五、讲故事:愿讲、能讲
1、愿意把这个故事讲出来吗?愿意讲给谁听?
2、故事先讲什么、再讲什么可别弄错了。
3、谁能讲清醒官员们的办法?谁能讲清曹冲办法?
4、同桌讲故事。
5、回家后想讲给爸爸妈妈听吗?爸爸妈妈听到你讲的故事,会怎样说?
六、写字
1、读要写的字,你有什么发现?
谁能用“象”、“像”组词或说句子?
2、这些字是什么结构的字?
怎样记清字形?
3、哪些字比较难写?我们来观察一下,怎样写好这个字。根据学生观察和回答示范:“象”的笔顺;“再”的笔顺;四点底的写法。
4、巡视、指导,表扬写得好、姿势正确的学生。
七、课外拓展
回家和爸爸妈妈说说,看还有哪些办法可以称象。
板书设计
21、称象
直摇头 微笑点头
官员们 曹冲
砍树造秤 赶象上船
宰象 画线装石
称石头
反思
教学中,我在指导学生理解曹冲称象的方法后,我想进一步启发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于是,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曹冲能想出这样巧妙的方法,是因为他注意观察,善于动脑。小朋友们能不能也像曹冲一样,开动脑筋,想出称象的方法呢?”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自己的办法,一会儿汇报。学生的情绪高涨起来,有的读课文,有的看插图,有的热烈地讨论。孩子们的方法很多。有的说:“可以把石头换成人,一样可以称出大象的重量”,有的说:“可以用吊车用磅秤”,还有的同学说:“可以将大象的细胞抽出来,进行化验分析,直接用生物技术测出大象的重量。”
当了解曹冲这个形象的时候,我问孩子们:“你们喜欢曹冲吗?为什么?”孩子们的回答更是让我惊讶。
看来,他们小小年纪就能够开动脑筋想办法!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不能看低他们。
《称象》教学设计4
1。通过官员们的称象方法和曹冲称象方法的对比,理解曹冲称象方法的科学性。
2。掌握本课12个生字,理解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分析比较课后习题2中三对句子间的不同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讲述这个故事。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曹冲称象的方法。
教学思路:
在通读课文,整体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引出课文的教学重点,然后通过实物演示和分析联想,落实教学重点。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出课题。教课前,教师先讲有关曹冲的故事,使学生对曹冲的聪明才智有初步的了解,以此激发学生急于知晓曹冲小时候的故事的兴趣,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来,并在最短的时间内进入最佳状态。接着板书课题,在引导学生审题中,向学生说明今天我们要学习有关曹冲的另一个故事——称象。然后启发学生:“象又高又大,身子像堵墙,腿像四根柱子,这么大的象怎么称呢?我们读课文时,就要弄明白曹冲怎么称象的,他称象的方法好不好,好在哪里?”
二、展开学习目标。
1。通读课文后复述故事情节。
2。学会本课12个生字。
3。联系课文内容讲讲“又高又大”、“谁有办法把这头大象称一称”等词、句的意思。
三、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因人而导。
四、学生分小组相互交流学习情况,复述故事。
五、练习填空:
1。官员们想出来的办法一共有两个,一个是( ),一个是( )。第一个办法别的官员认为( ),第二个办法曹操( )。
2。曹冲称象的办法是( )。
第二课时
一、对比分析,突出教学重点。先指导学生把曹冲的称象和官员们的称象进行对比分析,在比较分析中使学生了解曹冲称象的高明之处。要求学生读课文思考:
1。官员们想的第一个称象办法是什么?(砍一棵大树做秤杆称)这个办法好不好?(这个办法不好,因为有了大秤也不成啊,谁有那么大的力气提得起这杆大秤呢。)
2。官员们想的第二个称象的办法是什么?(把大象宰了,割成一块一块的再称。)这个办法好不好?为什么?(这个办法也不好,因为把大象宰了,割成一块一块,大象活不成了。)
3。曹冲用什么办法称象?曹冲称象的办法与官员们称象的办法相比较,谁称象的办法好?(曹冲称象的办法好,曹冲称象既不需要造大秤,又不宰大象,这个称象的方法很科学。)
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认真阅读曹冲称象的段落,仔细分析曹冲称象的方法。
二、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把曹冲称象的.步骤讲出来。(第一步,大象上船,人在船舷上画线;第二步,大象下船,船上装石头;第三步,石头装到齐线的地方,然后分几次称石头;第四步,把石头的分量加起来。)
三、实物演示,让学生按曹冲的称象方法操作。
1。指导学生反复阅读这几句话:“把大象赶到一艘大船上,看船身下沉多少,就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再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等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称一称船上的石头。”读后要求学生讲讲这几句话的意思,把理解课文的重点内容与词句训练结合起来。
2。在学生理解以上句子意思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演示的程序是:先把小象放到船上,沿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接着把小象拿出来,把石头往船里装,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时,停止装石头,石头有多重,小象就有多重。
四、分析联想,深化教学重点。
1。读课文,联系演示操作,想想曹冲在称象中联系了哪些实物?(船、石头、水)
2。请同学们根据这些实物想想,曹冲称象的科学道理在哪里?(水能载船,船上放了石头,船就会下沉,东西越重,下沉得就越多。石头是一块一块的,可以一块一块的称。大象在船上时,沿船舷画一条水平线,然后用石头代替大象,等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这时称船上的石头,船上石头的重量就是大象的重量。)
3。请学生根据这个科学道理,讲讲怎样解决生活中类似的问题,促使学生把理解的原理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去。
4。完成课后作业2、3题。
附:板书
《称象》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学会11个生字(其中“杆”和“量”为多音字)及新词,认读3个字,结合句子理解“直”和“才”的意思。
能力目标:
1、认识冒号和引号,体会它们的用法。
2、学习边读边思考提出不懂的问题。
情感目标:
了解曹冲称象的办法,知道曹冲是个聪明、爱动脑筋的孩子,懂得遇到问题要善于动脑筋。
教学重点:
学习边读边思考,提出不懂的问题;知道曹冲是个聪明、爱动脑筋的孩子,懂得遇到问题要善于动脑筋。
教学难点:
了解曹冲说的称象办法,知道这个办法好在哪儿。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重点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识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义,把握文章内容。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默读课文,学习边读边思考提出不懂的问题。
4、认识冒号和引号,体会用法。
5、了解曹冲称象的办法,知道曹冲是个聪明、爱动脑筋的孩子,懂得遇到问题要善于动脑筋。
教学重点:
学习边读边思考,提出不懂的问题;知道曹冲是个聪明、爱动脑筋的孩子,懂得遇到问题要善于动脑筋。
教学难点:
了解曹冲说的称象办法,知道这个办法好在哪儿。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你日常生活中都知道有哪些秤呢?(结合实际说一说)
问:你们知道这么多啊,那要是想秤大象应该用什么秤呢?我们一起看看古代的曹冲是怎么做的?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读后标上自然段的序号,并同桌互查生字。检查读词,了解大意。(生字带音节)
曹操、曹冲(你对他们有哪些了解)(曹操,即魏武帝,字孟德,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曹冲是曹操的儿子,自幼聪明好学,深得曹操宠爱)
秤杆(指一指,“杆”是多音字,读准音)、船舷(读准“舷”的音)、像堵墙(有些夸张)
2、指名朗读课文,大家评议是否正确,并提出不懂的问题。
三、精读课文。
1、大家提出了几种称象的办法?
3种。官员们的办法有2种:造大秤、宰大象。
曹冲的办法是:课文第4自然段
指名读读曹冲的办法,并进行课件演示。
2、你认为谁的办法好,为什么?
(曹冲的办法好,既能称出大象的重量,又能保全大象。)
3、比较:曹操听了摇头。曹操听了直摇头。(结合课文说一说。)
4、果然是什么意思?(按照曹冲的办法真的秤出了大象的重量。)
5、曹冲怎么想出这么好的办法来的?
四、拓展延伸。
如果你也生活在那个时代,你还有比曹冲更好的办法吗?
五、课堂小结。
科技发展到今天,称量一头大象的重量已经不是什么难事,可我们从曹冲称象这件事中应该的'到什么启示呢?
教学反思: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11个生字(其中“杆”和“量”为多音字)及新词,认读3个字。
2、结合句子理解“直”和“才”的意思。
3、认识冒号和引号,体会它们的用法。
4、培养认真书写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学会11个生字及新词,完成课后习题。
教学难点:
能够把字写好。
教学过程:
一、朗读课文。
指名朗读课文,大家评议。(复习课文,检查朗读课文情况。)
二、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读,读准字音,识记字形。(带音节)
曹操官堵重杆
秤砍割沿舷(注意舷的读音。)
2、说说你怎样记生字。
①左右结构:操堵杆
②秤砍割沿舷等字可以按部件记,可以用熟字加偏旁、熟字换偏旁的方法识记。
③曹官重,要注意笔画。如重,要先写千。
3、给每个生字组词,辨析“割”“砍”,可做做动作。
4、写生字:
要求:先整体观察每个字,记好每一笔的位置,然后一气呵成。
(先观察,再比较,然后把字写规范。)
三、完成课后习题。
1、比较句子:
(1)曹操听了摇头。(2)曹操的儿子曹冲七岁、
曹操听了直摇头。曹操的儿子曹冲才七岁。
指导:朗读句子,比较异同。
A、第一组的“直”,是“一个劲的”的意思,说明曹操对他们的提出的办法很不满意。
B、第二组加上“才”,强调了曹冲的年龄很小,却能想出这么好的称象的办法,可见他是多么的聪明,多么爱动脑筋。
2、认识冒号和引号,体会用法。
(1)冒号和引号我们早就接触过了,读读句子,说说用法。
(2)以后在写话的时候要注意正确应用。
(冒号用在谁谁说的后面谁说的话用引号引起来)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学习了生字,体会了词语的意思,认识了冒号和引号的用法,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中正确应用。
五、作业:抄写生字。朗读课文。
《称象》教学设计6
一、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讲读课文。讲的是曹操的儿子曹冲小时候称象的故事。这个故事说明遇事动脑筋,想办法,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全文共有五个自然段,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的。
第一段写的是曹操带着儿子和官员去看人家送给他的一头大象。
第二段写的是这头大象又高又大,官员们议论大象的重量。
第三段写的是官员们想出了几种称象的办法,曹操听了直摇头。
第四段写的是曹冲想出了称象的办法。
第五段写的是人们照曹冲说的办法去做,果然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在三、四自然段中,通过官员们与曹冲不同的称象方法的对比,揭示了文章的中心,把一个聪颖、质朴的儿童形象展现在读者面前。
第四自然段讲曹冲叙述的称象方法和步骤是本课的教学重点。曹冲的称象方法是用5句话说明的。第一句是总写。第二至第四句具体地写出了称象的方法,一句话就是一个步骤。文中通过“赶、沉、画、赶、装、沉、称”这几个动词的连用、准确、清楚地写出了称象过程,使学生理解曹冲以船代秤、以石代象的科学的称象方法。
二、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曹冲称象的办法和过程。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培养学生注意观察,善于思考的能力。训练学生正确完整地回答问题和复述一件事的能力。
3、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懂得曹冲称象的`过程和道理,使学生明白:爱动脑筋能成为聪明的人。
三、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时间:
两课时。本课的教学为第二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引入新课。书写板书:6、曹冲称象。
(二)讲读课文。范读课文 。(播放多媒体课件)
(三)、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播放多媒体课件)
思考: 从这一段中知道了些什么? 体会到了曹操什么样的心情?
(四)、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思考:这头象是什么样子的?(用“——”画出来) 并知道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把什么比作什么? 议论、理解这句话,想象大象的样子。“像……像……”这两个比喻句把大象的高大写得既生动又形象。
2、能试着读出大象的高大? 能知道课文写的是称象的事,为什么介绍这头大象的样子?
3、理解“议论”在课文中的意思。官员们议论什么问题呢?读出议论的语气。
教师出示:(多媒体课件)
大象有多重呢?
大象到底有多重呢?
学生能够说出两句的不同之处。
(五)、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默读第三自然段。思考:官员们想出了哪几种称象的方法?用(––––)画出来。
2、曹操听了他们的话怎么样?为什么会这样?
3、比较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有什么不同?(体会“直”的意思) (播放多媒体课件)
曹操听了摇头。
曹操听了直摇头。
4、试着读读这段,看谁体会得最好?
指名读–––评议––––分角色读 。
(六)、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
1、自由读第四自然段。
说一说:曹冲所说的办法,要先干什么,再干什么,最后还干什么? 小组讨论、交流。
2、做实验突破难点。(播放多媒体课件)
让学生一边说称象的步骤,老师一边演示称象过程。
然后对学生可能提出的不懂问题展开讨论。例如:
(1)大象上船后,船为什么下沉?
(2)象上船后,为什么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
(3)象上岸后,往船上装石头,为什么要装到画线的地方?
(船下沉的深浅和大象上船时一样,说明这时石头重量和大象相同)
(4)再读这一段,说说曹冲想出的办法比官员们提出的办法好在哪儿?(通过比较,体会曹冲正是从官员们的办法中得到启发。)
(七)、学习课文第五自然段。
1、齐读第五自然段。
思考:从这一自然段中,从哪儿可以看出曹冲称象的办法好?
你还从哪个词当中得知他的办法好?
2、称象这件事发生在曹冲几岁时?
(学生回答:七岁。)(播放多媒体课件)试比较下列句子的意思。
曹操的儿子曹冲七岁。
曹操的儿子曹冲才七岁。
才:说明曹冲刚刚七岁,年纪很小。
(用船代秤,解决“提不动”的问题,用石代象解决宰象的问题,既称出大象的重量,又不伤害大象,是一种科学的称象方法,与官员们笨拙的称象方法形成鲜明对比。)
曹冲才七岁的时候,就想出了这么好的称象方法,如果让你称象,你会用什么办法呢?同学们,曹冲只有七岁。按理说,大人们的经验应该比他丰富,可偏偏是他从官员们的议论中得到了启发,称出了大象的重量。你可以用一个词或一个句子说一说曹冲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吗?
(八)、总结全文。
1、曹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2、我们应该向曹冲学习什么? 我们应该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总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七岁的曹冲想办法称象的故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平时多观察,遇事多动脑筋,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好办法。老师真心的希望你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像曹冲那样遇事多动脑筋,要勇于创新,做一个聪明的孩子。
(九)、布置作业。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2、见附页。
(十)、板书设计。
曹冲称象
称象
↙ ↘
官员们 曹冲
造大秤 象上船, 画线, 象上岸
宰大象 装石头,齐线,称石头
直摇头←曹操→点头微笑
《称象》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⑴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⑵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随文认识12个生字。
重点难点: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随文认识12个生字。
教学用具:多媒体生字卡片
一、导入:
出示一杆秤。问:同学们,这是什么?(板书:秤)它是做什么的?(称东西的)噢,它是用来称东西重量的。秤是由秤盘、秤砣和秤杆组成的。怎么称才行呢?咱们来试一试称一称苹果。现在我知道了苹果的重量了,怎么样?秤杆平了。提起秤,指着秤杆问:这叫什么来着?板书杆仔细看看老师手中的秤,在认真观察一下杆字,你发现了什么?读秤杆。
它能称大象吗?(贴象的图片)古时候,就有人提出来要称大象的重量,到底是怎么称的呢?今天咱们就来学习一篇文章称象(板书:称)
二、初读课文,注意生字。
1、自由读课文。
(同学们读一读课文,注意带拼音的字,读准字音,看准字形。如果还有不认识的字,可以问一问同学和老师。)
2、用最快的速度数一数文章有几个自然段。
3、指名分段读课文。
三、讲读课文,随文识字。
1、刚才同学们说不能称大象,为什么?
象很大,看看书,这头象有多大?它是什么样子的.?指名读。
过渡:这么大的象,你说有多重呀?(指着一名同学问。)你问一问;另一位官员。官员们在做什么?(议论)
2、出示:议论。什么叫议论?(讨论)刚才我们就是在议论。议论离不开语言,所以这两个字都有言字旁。
3、齐读议论
官员们又接着议论了。
4、指名读第三自然段。看看官员们在议论什么?
5、官员们首先想出了什么方法?(指名说)
拿着板书指名读:砍一棵树造一杆秤
老师在这里提醒一下,很早以前,人们用来砍树的斧头是用石头做的,所以砍字是石字旁。
这种方法行吗?
6、官员们又想出了什么办法?出示:宰割
啊?他们竟然要把人家辛辛苦苦,不远万里送来的大象宰了?还要用这么锋利的刀个割了。读
读完后你心里有什么感觉呀?
这种方法行吗?
7、谁想出办法来了?(曹冲)板书:曹冲
8、谁愿意把曹冲的方法读一下?(指名读)
9、看课件(咱们把曹冲称象的过程来看一看好不好?注意在看时,一定要用心去听,一会儿,老师让你来说)边看教师边叙述。(注意用:首先然后接着直到为止最后)
10、指名到前面叙述曹冲称象的过程。(教师适当给予指点)
11、曹冲真聪明,造不出大秤,可以用一艘大船来代替,船舷就相当于秤杆;不能宰大象,就用石头代替,他们想出了连大人都想不出来的方法,真了不起。我想咱们班的同学更聪明,观察一下这两个字,你发现了什么?
12、你们观察得真仔细,看一看,咱们黑板上还有哪两个字长得象?
注意秤和称这两个字的读音不同。读。
13、记住这个聪明的孩子,(曹冲)他想出了称象的好办法。咱们班有姓曹的吗?((预设:如果有就说:你一定也和曹冲一样聪明,同学们一定早认识这个曹字了是不是?如果没有就说,那今天咱们就来学一学这个曹字。跟老师读)
14、说到曹冲,希望你也要记住另一个名字曹操,以后咱们会学到关于他的许多故事。
操字,咱们经常用,就是我们每天伸伸手,弯弯腰做的早操的操。
四、巩固识字,借助板书讲故事。
今天我们收获真不少,认识了爱动脑筋,善于观察的曹冲。下面,谁能借助老师的板书,把《称象》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指名复述课文。
五、文章升华、拓展。
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小礼物了,想不想要?咦,怎么锁上了?怎么办?哎呀,还有拦路虎呢!我们开火车大声喊一喊它们。
出示儿歌。自由读。一齐拍手读。
儿歌内容:
曹操一日好心情,众人观象真高兴。
一个问题提出来,大象到底有多重?
砍树造杆大秤用,秤大没人提得动。
先宰再割分成块,活活大象要送命。
曹操有子叫曹冲,小小年纪很聪明。
议论声中站出来,我有注意大家听。
一艘大船停水中,大向稳稳站船中。
船舷上面刻记号,再换石头容易称。
石头多重象多重,智慧解题传美名。
我们立志学文化,中华少年出英雄。
《称象》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曹冲称象的具体方法和步骤。
2、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和善于观察,勤于动脑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曹冲称象的具体方法和步骤。
教学难点曹冲想出办法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1、出示跷跷板:提问:你玩过吗?跷跷板为什么会上下跷呢?课件出示图片分别对人物的经重进行判断。
2、看来,我们小朋友不仅会跷跷板,也知道其中的道理。
二、回顾导入
1、上节课我们跟着曹操一起看到了一头大象,这头大象可真是——(又高又大,身子像一堵墙,腿像四根柱子)师:大家对重量非常感兴趣,一边看一边还在议论——(生:象这么大,到底有多重呢?)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师:现在让我们来看一下哪些小朋友最聪明,还能记得官员们都想出了哪几种办法?那曹操非常不满意睥心情读出来。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1、官员们你一句我一句的说着,站在人群的曹冲认真地听着他们说的每一句话,你知道哪个是曹冲?你是怎么知道的?
出示句子:曹操的儿子曹冲才七岁了,才七岁是什么意思?那么,一个七岁的孩子会想出什么办法呢?
读一读第四自然段。
曹冲是用什么称象的?
①那么这个办法到底是怎么样的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数一数曹冲的办法有几句话,每句话在说什么?学生自由读。
②谁来读第一句,对这是第一句,也是这个办法的第一步。那么他们在说什么呢,我们来动手做。
③谁来读第二句,分别指名读第三、四句。
④现在我们看到曹冲的办法可以分四步,而且说的非常清楚,我们再一起说一次。
2、完整地读一遍第四自然段
五、学习第五自然段
1、刚才我们听了曹冲介绍的方法,但这不只是嘴巴上说说,到底怎么样呢?我们一起读最后一自然段。
2、你知道了什么?从哪里读出曹操很满意?(微笑着点点头)办法成功了吗?从哪里知道的?(果然)。
3、曹冲这么小就能想出这么好的办法?你觉得他聪明不聪明呢?你想对曹冲说什么呢?
4、曹冲看到大家这么爱学习,在课文的最后想把他成功的经验告诉大家,想知道吗?
5、改进曹冲的方法。
极书设计:
称象
官员曹冲
造秤象用船称(四步)
曹操:直摇头点点头
遇事多动脑,勤思考
《称象》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认识“称、象”等13个生字,会写“再、象”等6个字。能用“一边…一边…”说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曹冲称象的具体方法和步骤。
4.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和善于观察,勤于动脑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和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了解曹冲称象的方法。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准备
字词卡片,演示曹冲称象过程的投影片及实验模拟物。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式导入
同学们,你们见过别人称东西吗?板书:称。人们称一件东西是想知道什么?(想知道那件东西有多重。)你们见过别人称大象吗?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古时候称大象的故事。(板书:象)
二、初读
课前同学们读过课文,现在我请一个同学把课文读给大家听听,希望读准字音,不加字,不丢字。(被指定的学生读后,其他同学给他正音)
三、读书讨论,比较称象方法
1.曹操为什么要大家想办法称象?请大家读读第二自然段后回答。(相机板书:议论)
2.曹操听了官员们的议论,便问:“谁有办法把这头大象称一称?”
请你们看第三自然段,跟我学读这一句。(教师读,学生跟着读,自己读。)
3.曹操提出这一问题后,官员们是怎么议论的?(指板书上的“议论”,指导读官员们说的话)
思考:
(1)官员们想用什么办法称象?
(2)曹操听了他们的称象办法后是什么态度?
四、演示称象过程,体会曹冲的聪慧
1.师过渡:官员们提的两个办法都不好,曹操不同意,曹冲听了官员们的议论后他是怎样说的?(指名读第四自然段)
2.曹冲的这个办法是用几句话说清楚的?
生:(读书、画序号、讨论)
师生合作,边叙述边利用投影片进行演示曹冲称象全过程。
(1)这四句话里的.第一句告诉我们什么?(学生读第一句,老师板书:上船、画线)在哪画线?用投影片演示。
(让一个学生指投影片上的船舷)
(2)在船舷的什么地方画线?再仔细读这一句。
生: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线。
(3)接着,老师用“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线后接着干什么”、“在什么情况下停止装石头”、“最后怎么知道大象有多重”等问题,诱导学生读懂曹冲说的四句话中的二、三、四句,并分别板书“上岸”、“装石头”、“沉到线”、“称石头”、“石头一共的重量=大象的重量。”
4.在此基础上,老师用一组模拟物让学生演示曹冲说的办法。
学生各自准备后让四名学生演示。大家读一句,该生演示这一句的内容。
五、课外活动
同学们,课文里说“石头一共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刚才我们的演示没有称给你们看。如果你们有兴趣的话,在课外活动或者在家里,把刚才的演示再做一做,然后把石头称一称,把“大象”称一称,看石头和“大象”是不是同样重,好吗?
《称象》教学设计10
下面是这一课一共要认识的13个生字:
称象官腿柱议杆秤倒艘沉止微
师:同学们分小组合作想办法记一记这些生字。
全班交流:
生1:我用“加一加”的方法来记字。左边一个禾字旁加上右边一个“平安”的“平”字就是一杆秤的“秤”。
生2:我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来记“杆”。干净的干加上木字旁就是秤杆的“杆”。
生3:我说个谜语你们猜:天狗要吃月亮了,月亮就使劲往后退,你们猜是什么字?
生齐:是“一条腿”的“腿”。
生4:我也打个谜语大家猜:禾苗喜欢出尔反尔,什么字?
少数学生:这个字是——称,是称象的“称”。
生5:我给“倒”组几个词:倒车倒水倒立倒转
生:还有“倒茶”“倒垃圾”
生6:我发出一种声音,大家来猜字:
(该生发出类似喇叭的颤音,孩子们很兴奋都跟着叫起来,并且齐声说:是大象的“象”字)
生7:我来画一画,你们猜:
(该生上台用简笔画画出了大象的图案,学生大声说:也是大象。)
生8:我来做表情大家猜:
(该生站在讲台前面对大家微微一笑,学生说——微笑)
生8:是黑板上的什么字?
生齐:是“微”字。(说着大家都做出了微笑的表情)
生:我来画图大家猜:
(该生在黑板上画下了一张略带笑容的脸)
生齐:是笑脸,“微笑的脸”。
生9:我来指地方,你们来猜字:
(该生站在前面用手拍了拍自己的腿,孩子们都跟着拍起来很兴奋地说:是大腿的“腿”字)
师:谁来记“艘”?
生:我用组词的方法来记:一艘轮船
众生:一艘军舰
生10:我用编儿歌的'方法来记“柱”字:主人靠在柱子旁,柱子细又长。
生11:我来记“止”:正字屋顶被接掉。
生12:我也来记为止的“止”:上字左边加上“1”
生13:我用“止”组词:为止终止停止行人止步
师:你们比曹冲还要聪明,想出了很多奇妙的方法记生字,真是让老师大开眼界!我们的交流就到此为止吧。
教学反思:
汉字具有“音形义赏”四位一体的特点。因此,识记汉字就应该从这四个方面入手。在上述课例中,孩子们除了应用比较常用的“加一加、减一减、编儿歌”等方法以外,还创造性地提出了“听声音猜字、看表情猜字、画图形猜字、指实物猜字”等一系列的识字方法。也许有人认为,这些是识字方法吗?其实,我也有类似的思考。但是,我觉得这些方法首先是建立在识记者认识汉字的音,理解汉字的义的基础上的。比如:那个“发声音猜字”的学生,他首先要弄清“象”字的读音,要发出大象的叫声,他还要进一步理解这个字的意思,我想在完成这两方面的时候,他本人对“象”的字形也是目睹了很多遍的,好似“字认多遍便熟记于心了”。并且,他的这种方法给人的印象是极为深刻的,我想效果也应该是好的。所以采用这些方法孩子们至少要弄清汉字“四位”中的“两位”,而在弄清这两位的过程中,其他的一位或两位也便随之而解了。
《称象》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称、象”等 13 个生字,会写“再、象”等 6 个字,能用“一边……一边……”说话。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曹冲称象的具体方法和步骤。
4.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和善于观察、勤于动脑的良好品质。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指导学生识字、写字和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了解曹冲称象的方法及想出称象办法的原因。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曹冲称象的具体方法和步骤,及其原因。
[课时安排] 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引趣,导入新课
1.教师:古时候有个大官,叫曹操。有一次,别人送他一头大象,他很高兴,就带着自己的儿子曹冲和官员们一起去看大象。他们看到的大象是什么样子的呢?让我们也去看看吧! (多媒体展示大象图片。)
2.请同学们描述大象的样子。(注意培养学生观察的顺序和方法)
出示“大象又高又大,身子像一堵墙,腿像四根柱子。”“象这么大,到底有多重呢?”
3.出示课题,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引导学生针对题目提出问题,老师注意疏理、归纳。)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前同学们读过课文,现在我请一个同学把课文读给大家听听,希望读准字音,不加字,不丢字。(指名读,其他同学给他正音)
2.读后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三、细读深究,突破难点
教师:这个故事发生在古时候,那时科技不发达,只有一种秤,(多媒体展示古时候秤的.图片)这样的秤怎样称象呢?
1.曹操提出这一问题后,官员们是怎么议论的?(指板书上的“议论”,指导读官员们说的话)
2.找出有关官员提出的称象方法的句子。(多媒体显示内容)小组讨论:官员们的办法到底好不好呢?不好在哪里?汇报交流。
3.曹操听了是什么态度呢?(显示:曹操听了直摇头。品读这句话,并练习用“直”说话。)
四、演示称象过程,体会曹冲的聪慧
1.教师过渡:官员们提的两个办法都不好,曹操不同意,曹冲听了官员们的议论后他怎样说的呢?(指名读第四自然段)
2.曹冲的这个办法是用几句话说清楚的?(读书、画序号、讨论)
师生合作,边叙述边利用投影片进行演示曹冲称象全过程。
(1)这四句话里的第一句告诉我们什么?(学生读第一句,老师板书:上船、画线)在哪画线?(用课件演示。让一个学生指幻灯片上的船舷)
(2)在船舷的什么地方画线?再仔细读这一句。
就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学生一边说,一边用手指在幻灯片的船舷上画线)
(3)接着,老师用“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线后接着干什么”“在什么情况下停止装石头”“最后怎么知道大象有多重”等问题,引导学生读懂曹冲说的四句话中的第二、三、四句,并分别板书“上岸”“装石头”“沉到线位”“称石头”“石头重量相加=大象的重量”。
3.在此基础上,老师用一组模拟物让学生演示曹冲说的办法。
学生各自准备后让四名学生演示。大家读一句,该学生演示这一句的内容。
4.小结:教师总结曹冲称象的方法。
五、课外活动
同学们,课文里说“石头一共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刚才我们的演示没有称给你们看。如果你们有兴趣的话,在课外活动或者在家里,把刚才的演示再做一做,然后把石头称一称,把“大象”称一称,看石头和“大象”是不是同样重,好吗?
六、拓展延伸
1.请你写几句话夸夸曹冲。
2.用在课文中学到的办法做一做实验,并想一想我们现在还可以用什么办法称出大象的体重。
3.把这个故事讲给周围的小朋友们听。
七、板书设计
21 称 象
官员 曹冲
议论 上船 画线 上岸 装石头 沉到线位 称石头
石头重量相加=大象的重量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训练说话
上一节课,我们知道了曹冲提出的称象办法是用四句话说清楚的,这四句话一句一个意思,又一句接一句说,连起来说明了一件事,现在我们来学习用这种方法说话。请你们分别用“关”“洒”“扫”说几句话,这几句话连起来说明一件事。
二、识记生字
1.请同学们根据本课生字的特点想办法记字形。
2.出示小黑板,上面写着:
义──议(议论) 管──官(官员) 槽──曹(姓曹)
你──称(称象) 平──秤(大秤)
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住生字。
三、学写生字
1.出示生字,组织学生进行观看,说出自己认为难写的、易错的地方进行汇报。
2.重点指导:
“点、照”二字的四点底;“象、像”二字指导下面的弯钩,要写正;“再”字要下横长,后三笔是:竖、横、横,并注意“在”与“再”二字的不同。
3.学生自己练写,教师检查,并单独指导。
四、板书设计
21 称 象
点 照 象 像 再
《称象》教学设计12
一个七岁的孩子,想出称象的办法比官员强,比官员妙,这实在难能可贵。曹冲称象的故事,因此而广为流传;曹充爱动脑筋,善于观察,富于联想的品质,值得我们认真借鉴。本课重点介绍了曹冲称象的具体方法和步骤。我在设计这一课时,抓住第四自然段让同学充分朗读,让同学在读中感悟;并借助课件或教具进行直观演示、充分利用课文插图辅助学习,分散教学难点。
学习本课,无需分析课文。要通过朗读,让学生感悟曹冲是个遇事爱动脑筋,能找出解决问题办法的聪明孩子。文末的问题,给学生创设了拓展思路的氛围,可以给学生留下时间和空间,进行讨论交流。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1、导语:现在,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要称一头活着的大象的重量是不成问题的,可在古时候,这却是件很难的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21课称象,让我们看看曹冲想出一个什么好办法称得大象的重量的。
2、学习生字“称”和“象”。
二、学生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要求:
1、借助汉拼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提出不懂的问题
三、指名学生读课文,检查是否读的正确。
四、朗读感悟
1、看多媒体动画(事先自制课件),听教师范读,初步了解课文写了一个什么故事。
2、学生自由读课文,了解课文里介绍称象有几个办法?
3、小组交流:说说自己对这些办法的`看法。
4、指导朗读重点词句,练习说句子。
5、用实验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1)曹冲称象具体的办法是什么?听第4自然段录音课文,边听边看课件演示。
(2)让学生自己再读读这段课文。
搞清楚要称出大象的重量:
6、对学生提出的不懂问题展开讨论.
(1)大象上船后,船为什么下沉?
(2)象上船后,为什么沿着水面在,船舷耻面一条线.
(3)象上岸后,往船上装石头,为什么要装到画线的地方.
(4)再读这一段,说说曹冲想出的办法比官员们提办法好在哪儿?
我们应该向曹冲学习什么?
五、鼓励学生创新,启发学生动脑筋想一想:
曹冲的办法在当时的情况下是好的。你还有没有比曹冲更好的称象办法?
六、课堂小结:
曹冲称象的办法很有创造性。造不出称象的大秤可以用船;不能把大象宰了,就用石头,想出了一个别人想不出的办法。曹冲爱动脑筋,善于观察的,富裕联想的品质,值得我们每个同学学习。
《称象》教学设计13
教学目标
1、学习13个认读生字,8个书写生字。
2、通过上下文了解“议论”“果然”“反驳”等词语,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3、在阅读中理解动脑筋是一种良好品质,可以帮助人们解决遇到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运用实验情境导入。
1、今天,你们看看老师带来了什么东西?(教师出示秤)好,请几位同学帮我称一称这些东西的重量。(教师拿出准备好的水果、盐、奶粉,请同学们称一称)
[在学生的动手实践中,使他们了解到物体的重量需要用秤称。]
2、这些日常我们拿得动、提得起来的东西可以用秤来称。但是,如果这个东西很大很重,怎么来称呢?古时候,有人送给曹操一头大象,大象怎么来称呢?(板书课题。生齐读。)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积累词语。
1、请学生尝试着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圈出来。运用以前学过的,自己喜欢的方法独立识字。(师巡视中发现学生普遍不认识的字有:驳、割、艘、舷、线等。)
2、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出示字词)
你们来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记字的?
生1:我运用偏旁记忆,知道了“艘”和“舷”都和船有关,“割”有立刀旁,所以与刀有关,“线”有绞丝旁,所以与丝线有关。
生2:一个记者想要去采访,前面有一面土墙,就把他“堵”住了。这样就记住“堵”了。
生3:我查字典知道了“杆”是一个多音字,在课文中读称杆(gǎn),在“旗杆”中读(gān)。
生4:我觉得“议论”两个字都有言字旁,所以与说话有关系。
师:你觉得“议论”可以用什么词来替代。
生4:可以用“讨论”来替代。
师:你能用“议论”说个句子吗?
生4:在小组合作中,同学们都议论纷纷。
生5:“驳”在书中的词语是“反驳”,我觉得这个“驳”就可以这样记,一个人,他姓马,做题总是不认真,这不,他又错了两道题。
师:你觉得“反驳”是什么意思?
生5:就是反对,不同意别人的说法的意思。
3、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可以针对自己学习时遇到的困难,请其他同学帮助解决。
4、请学生从课文中找一些喜欢的词语、句子读一读,并说个句子。
生1:我喜欢这一句“这头象又高又大,身子像堵墙,腿像四根柱子。”我造的句子是“这只小狗又矮又小,身子像面包,腿像四根火腿肠。”
生2:我喜欢“反驳”这个词。我造的句子是“妈妈说星期天带我去公园玩,爸爸立刻反驳:‘星期天,你得去学钢琴,不能去公园。’”
生3:我喜欢“果然”这个词,我想用果然说句话,“天气预报今天有雨,果然,天不亮就下起了雨。”[学生可以结合生活经验学习,积累词语。]
5、同桌之间互相抽读生字,考一考,给抽读好的同学加分。
6、做组词游戏:教师抽出一个生字,请小组同学至少组两个词,组员可以补充,以合作最好的组为优秀组。[丰富学生的词汇,促进学生的.小组竞争意识。]
三、品读课文,自读自悟。
1、学生自读课文,想一想你读到了什么?读懂了什么?
生1:这篇课文主要讲曹冲称象的故事,讲他是用什么方法称的大象。
师:他用的是什么方法呢?
生1:他先把大象赶到一艘大船上,看船下沉多少,然后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再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石头一共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
生2:老师,我画了一幅图,可以说明曹冲称象的办法。(教师实物投影)
生3:课文中还讲了两种称象的方法,但都不可行,一种方法是用一棵大树做称杆,但是,没人能提动称杆;另一种方法是把大象割成一块一块的再称,但是这得先杀了大象。
生4:我觉得曹冲很聪明,那么多大人都没有办法,他却想出了这么好的办法。
师:你认为曹冲为什么能想出这样的好办法?
生4:因为曹冲他肯动脑筋。
生5:因为曹冲他注意观察。
生6:因为曹冲他愿意听取别人的想法。
2、小小的曹冲善于动脑筋,称出了大象的重量,让我们也来动动脑,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曹冲称象的过程。
学生先自己想一想,互相说一说。(教师注意引导学生按顺序叙述,叙述有条理,语言明确,可以提示他们运用“先”,“再”,“然后”,“其次”,“最后”等表示顺序的词语)
四、联系生活实际,延伸课堂内容。
你曾经动脑筋解决过什么问题?怎样解决的?请说一说。
生1:有一次,妈妈让我给手电筒装电池,我装上以后,怎么推按扭,手电筒都不亮,我想手电筒前些天还亮的,不可能坏,是什么原因呢?后来,我想可能是我把电池装反了,于是换了电池的方向,果然,手电筒亮了。
生2:一次,我想去游泳,爸爸在给我吹救生圈,看着他吹得很累的样子,我一下想到了打自行车轮胎用的打气筒,于是我就用打气筒将救生圈吹起来了。
《称象》教学设计14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学会本课称、曹、议、论、秤、砍、块、沉、线、止、然、量12个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曹冲称象的办法,学习曹冲遇事开动脑筋。
3.朗读课文,复述故事。
(二)能力训练点:
培养学生遇事要开动脑筋,平时多观察,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教育学生学习曹冲,平时多观察,遇事要开动脑筋想办法。
二、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曹冲称象的办法以及他和官员称象的办法之间的联系。
解决办法:教师启发学生把官员们提出的称象办法与曹冲提出的称象办法进行对比。
难点:曹冲想出称象办法的原因。
解决办法: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用船代替秤,解决了提不动的难题,用石头代替大象,化整为零,找到了称大象的巧办法,实验过程就是突破难点的过程。
三、课时安排:
2课时。
四、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引入新课,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课文《称象》(板书课题),象就是我们在公园、电视中看到的大象。称象就是称大象的重量,看了这个题目你们想知道什么呢?(谁称象,为什么要称象,怎样称的,称出来了吗等)这些问题,同学们学了课文就知道了。
(二)初读课文:
1.了解课文内容。
2.动笔勾画出本课的生字新词。
3.分组,联系上下文理解字义。
4.分段朗读,纠正字音,分析字形。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自由读课文,思考:本文主要写的是谁称象的事?(曹冲)
曹冲是曹操的儿子。曹操是什么人?(古时候的大官)
2.学习课文第一段。
(1)指名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这段主要讲的是谁?讲了他什么事?引导学生感知这段的主要内容。
(2)读第1句话,回答曹操是什么时候的人?理解古时候指三国时期,离现在大约有一千七百多年。
(3)读第2、3句,回答:人家送给他一头大象,他心情怎样?是怎样做的?(他很高兴,所以就带着官员和儿子去看象)
(4)指导朗读。
3.学习第二段
(1)指名读第2段,思考并回答:象是什么样子?官员们怎么做的?(使学生了解本段主要写了象又高又大,官员们边看边议论象的重量)。
(2)读第1句,看图回答:从哪地方看出象又高又大?
理解身子像堵墙,腿像四根柱子的意思,具体认识象的高大。
(3)再读课文,从中体会象很大。
(4)读第2句话,举例说说议论的意思,再回答:从官员们议论的话里你知道了什么?(象很重,官员们很想知道象有多重)。
再读这句话,读出官员们疑问语气。
(5)朗读第2段。
第二课时
(一)朗读全文。
(二)回顾第1、2自然段。
(三)学习第3段。
1.朗读第3段,思考官员们想出哪些称象的办法。引导学生抓住这段的主要内容。
2.曹操问:谁有办法把这头大象的重量称一称?官员们是怎样说的?这个办法行吗?
(先引导学生把第一种办法概括为造大秤,再让学生理解第3句话,了解这个办法不行的原因是因为谁也没有那么大的力气提起这杆大秤。)
3.读第4句,说说第二种办法是什么?为什么也不成。
(联系曹操得到象时高兴的心情,认识把象割成几块称的办法更不成。)
4.读最后一句,说一说摇头和直摇头有什么不同。(直摇头的意思是不住地摇头,表明曹操对官员们提出的称象办法持坚决反对的态度)。
再读一读课文体会曹操的态度。
(四)学习第4段。
1.朗读第4段,思考曹冲想出了什么样的称象办法。
(1)从才七岁体会出曹冲的年龄怎样。(年龄太小了)
(2)这么小的年龄就能想出称象的好办法。谁能分步说说曹冲称象的办法呢?
(3)教师根据学生说的内容演示称象过程的前两步。
第一步:把演示用的船放在装水的大玻璃缸里,再把大象放进船里,船身下沉,沿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
第二步:把象拿出,往船上装演示用的小石子,装到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为止。
(通过演示帮助学生理解这两句话的.意思及下沉沿着水面船舷为止等词语的意思。)
第三步:称一称船上石头。着重理解石头可以一部分一部分地称。第四步:知道石头有多重,就知道大象有多重,着重理解知道石头的总重量就等于知道大象的重量。因为石头和大象使船下沉的深度是一样的。
2.朗读第5段,思考:用曹冲想出的办法称象,结果怎样?
(1)曹操微笑着点点头,说明什么?(对这个办法很满意)。
(2)果然说明结果和预想的一样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3.曹冲是怎样想出称象的办法的?
讨论:(分成小组或同桌)
(1)曹冲听了官员们议论造大秤的办法,想到了什么?
(曹冲想:大秤没有人能提得起来,船却能装得很重很重的东西,可以用船做秤。)
(2)曹冲听了官员们议论宰象、称象块的办法又想到了什么?(用石头代替象块。称出石头的重量就可知道象的重量)
4.你向曹冲学习什么?(启发学生从两方面学习)。
(1)曹冲用心听别人的议论,积极动脑筋想办法。
(2)曹冲善于观察和学习,知识丰富,知道船在水里下沉的程度与重量有关系。通过学习课文认识到必须有丰富的知识,肯动脑筋思考问题,就会变得聪明起来。
(五)分析识记字形,完成本课作业。
1.读生字卡片,分析字形组词语。
(1)比较称和秤字音字形相近,字义不同。
(2)曹和线的笔画笔顺。
曹:上半部分的笔顺为,下半部分是日字,共11画。
线:左边是绞纟旁,右边的笔顺为:共8画。
(3)块、议论、砍、沉止等字利用熟字识记。
2.完成课后第2题,会用直才到底造句。
3.完成课后第3题,读这段话,再抄写。
4.把这篇课文内容讲给别人听。
《称象》教学设计15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3个生字,会辨析“象”与“像”、“称”与“秤”的使用,初步学会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理解10上新词语的意思。
2、会仿照课文例句“……又……又……”和按“谁带着什么人一同去干什么”写一句话;会按照课文内容,把句子补充完整。
3、能带着课文后的思考题材边看边想,默读课文;能复述出曹冲设想的称象的好办法,是因为他善于把平时已经知道的一些常识联系起来进行思考,并灵活地加以运用;感受我们祖先的聪明才智。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第四自然段,知道曹冲称象的简单科学道理,知道曹冲能想出好办法的原因。
教学准备;
电脑课件 生字卡片 实验仪器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3个生字,辨析“象”与“像”、“称”与“秤”的使用,初步学会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理解10个新词语的意思,知道“直”“才”在特定的语句中的作用。
2、能带着课文后的思考题边看边想,默读课文;能复述出曹冲设想的称象的好办法的具体操作步骤;能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教学重点:
学习13个生字,理解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教学难点:
曹冲称象的具体方法和步骤。
教学准备:
卡片 电脑课件 实验工具一套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设计问题、激发学习兴趣。
1、谈话:同学们你们谁见过秤?它有什么用?
2、揭题:
①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6课《称象》
②出示课题《称象》质疑。
看了这个题目你想知道那些问题?
3、检查预见情况。
①认读生字 ②完成作业题1
二、导向自学
同学们根据预习情况,你能告诉大家画中谁是曹冲、曹操。
1、出示电脑课件画面
2、指名学生介绍两个人物
小结:介绍人物时,我们可以根据人物的衣着、长相、姿态、动作来介绍,
并把他运用于我们平常的生活和写作。
三、学习第三、四自然段
过渡:同学们看了图,想知道官员们想出什么办法称象。曹冲又想出什么办
法称象呢?请在家一起来看课文的第三、四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三、四自然段,划出有关的句子。
2、选把学习内容,你最想知道谁想出的称象方法?(曹冲的称象办法。)
3、选学第四自然段。
①指名读曹冲说的方法。思考:曹冲一共说了几句话?第一句和后面三句话
是什么关系?
②出示电脑课件,第四自然段。
③想想曹冲称象的过程分为几步?用“ ”线划出表示序号的词,并用
“。”标出称象的动作词。
④反馈、填表、完成板书。
曹冲 先 赶 画
再 赶 装
然后 搬 称
⑤根据板书说称象的.办法,并校对表格中的内容。
曹冲用什么办法称出了大象的重量?说说称象的经过。
人 物顺 序 怎 么 做
曹冲先赶象上船 画线
再赶象上岸 装石头
然后搬石头 称石头
⑥深究讨论,这个办法行吗?为什么?
⑦演示,复述称象的过程,学做小曹冲。
过渡:官员们想出的称象办法又是怎样的呢?
4、自学第三自然
思考:官员们提出了哪几种称象的办法?
曹操听了以后,为什么直摇头。
①学生自由读课文,讨论。
②指句回答,完成板书。
官员:造大秤
宰大象
③用因为……所以……回答,曹操为什么直摇头。
④分角色朗读第三自然段。
5、指导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①曹冲想出这个办法是才几岁?“才”说明了什么?
②齐读曹冲想出的办法,完成作业第6题。
小结:同学们,曹冲之所以能想出称象的好办法,是因为他善于把平时已经
知道的一此常识联系起来进行思考,并灵活地加以运用的结果。
四、设计智力题,培养创造性思维习惯。
有一个老农挑着一百斤重的西瓜过一条只能载重一百斤的小桥,那天河水正
好漫过了小桥。请你帮助老农顺利过桥。
①用“先……再……然后……”的顺序说说过桥的办法。
②讨论、发言。
③延伸到课外。
板书设计:
称 象
官员 造大秤
宰大象
曹冲 先 赶 画
画 赶- 装
然后 搬 称
教后感:
1、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2、学生自由先择训练内容,突出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
3、利用课文插图,形象主动的再现课文内容,初步了解介绍人物的方法。
4、利用实物演示,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动手能力。
5、智力练习,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
【《称象》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曹冲称象教学设计06-25
《称象》语文教学设计03-24
语文《曹冲称象》教学设计05-02
《称象》教案设计05-13
《称象》语文教学设计7篇03-24
《称象》语文教学设计(7篇)03-25
语文《曹冲称象》教学设计10篇05-02
语文《曹冲称象》教学设计(10篇)05-02
语文《曹冲称象》教学设计(精选15篇)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