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天火之谜》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天火之谜》教学设计

时间:2024-02-15 08:09:06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精品]《天火之谜》教学设计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天火之谜》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精品]《天火之谜》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推测”、“不足为奇”造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复述课文。

  3、学习给课文分段,并用课文中的语句概括段意。

  4、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富兰克林勇于探索、敢于试验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富兰克林用语探索,敢于试验的精神。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导入。

  1、同学们,夏天雷雨时的景象你们见过吗?雷暴发生时,电闪雷鸣,还伴有,你能说说当时心情吗?

  2、你们的爷爷奶奶是怎样看这个雷电的呢?你知道这个雷暴是怎样发生的?

  3、揭题天火之谜

  4、学生质疑:“天火”指什么?古人不知道雷暴发生的原因,它成了一个谜,谁来解开这个谜?他是怎样解开的?这就是这篇课文要讲的内容。

  二、初读课文。

  1、出示自学题。

  (1)给课文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

  (2)自由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读顺句子和课文。

  (3)读读生字词,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想想它们的意思。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适时辅导后进生。

  3、检查自学情况。

  (1)抽读生字卡片,注意读准字音。

  (2)理解词语。

  4、分自然段指名试读课文,教师相机指导。

  三、理清文章脉络

  1、再读课文,想想每一节写了什么内容?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按照分好的段落,选用课文的语句概括段意。

  第一段(第1自然段)讲雷暴在人们的心目中是种可怕的东西。

  第二段(第2—5自然段)写富兰克林用风筝实验解雷暴的谜。

  第三段(第6自然段)富兰克林根据放电的原理发明了避雷针。

  四、学习第一节

  1、指名读课文。

  2、这一节的主要内容可以用哪些语句来概括?

  (长期以来,雷暴在人们的心目中一直是种可怕的东西。)

  3、为什么说它可怕?

  板书:把人击倒树木劈成两半

  4、古时候的人把雷暴看成什么?这说明什么?

  5、指导朗读。

  6、指名读,齐读。

  五、指导写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练习3中的10个词语。

  2、指名读课文。

  通过上堂课的学习,你知道雷暴是什么吗?中国人称“雷神”。西方人叫“上帝的怒火”。

  3、同学们你们是怎么认为的呢?

  二、学习第二段。

  1、出示第2节。雷暴到底是什么呢?齐读

  “这个谜直到18世纪才被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揭开。”

  2、你了解富兰克林吗?家,发明了避雷针

  3、齐读第2节,想想这一节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这一自然段有两句话,第一句承接上文,提出问题,第二句作者自答,引出下文,这是一个过渡段。(承上启下)

  4、你们想了解这个谜揭开的经过吗?自由读3--4节

  思考:富兰克林是怎么做的?(请划出有关词语)

  请用简单的几句话来说,并想想你觉得富兰克林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板书:注意观察认真思考勇于探索大胆推测决定实验认真实验勇于实验)

  5、分四人小组学课文。找一找,从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富兰克林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想一想为什么;读一读,表达出来。

  6、讨论交流

  (1)天上的雷暴与静电放电现象有很多相似之处……那么雷暴究竟是什么呢?

  观察比较:富兰克林早就观察到什么?有哪些相似之处,抓住“都”、“相同”、“相似”等词语。

  (2)富兰克林从观察和比较所得之中大胆地推测什么?富兰克林的过人之处表现在哪儿?

  大胆推测:雷暴就是人们熟知的放电现象。(熟知:很熟悉,很了解)

  这种推论现在看起来不足为奇,但是在当时却是令人难以接受的。为什么不能接受?

  这一段中用了“推测”和“推论”这两个词,它们有何区别。

  人们习惯地认为怎样?理解“冷嘲热讽”。指导有感情地朗读“人们已经习惯地认为……也对他冷嘲热讽。”

  (3)富兰克林经过仔细观察和大胆推测反复思考决定用实验来揭开雷电的秘密。

  (4)勇于探索还表现在哪里?(在雷电交加的情况下亲自进行风筝实验)

  风筝上有哪些配件,富兰克林放风筝时还在干什么?望见什么?发现了什么?他的心情怎样?

  (5)富兰克林发现天火之谜的实验过程能读懂吗?

  用朗读把你读懂的内容表现出来。他读得怎么样?

  7、有感情朗读2-4节,体会人物特点。

  8、同学们现在你认为雷电怎样的呢?(不是天火,不是雷神)

  还怕吗?(指名原来有误解的学生回答)可是还需要注意安全。

  9、引出第5节。

  齐读第5节,理解“震惊”、“宣告”、“无稽之谈”

  板书:震惊世界

  想象一下当时的人们会怎样说?(自我惭愧、夸奖富兰克林)

  有感情地朗读第5节。

  第三课时

  一、复习导入。

  复述实验经过。

  二、继续细读第6自然段。

  1、指名读。

  2、富兰克林实验成功有何伟大意义?

  板书:安然无恙(理解)

  3、指导朗读,想想这一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4、指名读。

  三、总结课文。

  1、齐读全文,说说文章主要讲了什么?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为了揭开天火之谜,在雷电交加的天气进行了风筝实验的事,赞扬了他勇往直前大胆探索的科研精神,说明了只有经过精确细致的观察、研究和试验,才能揭开大自然的奥秘。

  2、完成课后练习4。

  四、指导复述全文。

  1、凭借段意,安排好复述的顺序。

  2、根据板书内容提取重点词语,组织语句进行连缀复述。

  3、指名上台复述,师生评议。

  4、以四人为一组,轮流复述。

  5、优选复述。

  板书设计:

  (起因)雷暴是个谜

  19、天火之谜(经过)解开“雷暴之谜”风筝实验

  (结果)发明避雷针

  作业设计:

  1、按照分好的段落,概括段意。

  2、用“推测”、“不足为奇”造句。

  3、抄写。

  富兰克林注意观察,认真思考,勇于探索,大胆推测,认真实验,勇于实验,用风筝实验解开了雷暴之谜,震惊了世界。

  教后记:

  本课是一篇科学故事,里面涉及到较为广而深的电子学、物理学等方面的知识。如“静电放电现象、导体、避雷针”等。在教学过程中,当学到富兰克林早就观察到,天上的雷暴与静电放电现象有很多相似之处时,我引导学生从生活体验中了解静电放电现象:同学们,在生活中你何时感受到了静电放电现象的存在?老师与学生一起交流,秋冬季节,气候干燥,有时碰金属门柄会有一种麻麻的感觉。有时与同学一起碰到手会有一种被电的感觉。还有晚上,关灯,脱毛衣会有蓝色火花伴着“啪”的一声出现。这都是静电现象。这样的交流让学生很好地延伸了知识面并很好地理解了其两者的相似之处,体会到富兰克林的观察细致、全面。当学到“富兰克林发现麻绳上的纤维“怒发冲冠”般地竖了起来。”时我补充说明纤维的特性,及理解带电现象的“怒发冲冠”时,例举干燥时节早上起来用梳子梳头,头发会竖起来,这也是带电有信号。当最后学到富兰克林根椐放电的原理,发明了避雷针,我以引读的方式引导学生课后阅读了解相关知识,去走近富兰克林,特意为学生引荐《小学语文课文同步拓展阅读》,使本课的学习有了较深较广的延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