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烛之武退秦师》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烛之武退秦师》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烛之武退秦师的前因后果。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诵读、交流的方法品味烛之武的言辞。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分析烛之武的人物形象,学习他爱国、临危不惧、充满智慧等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烛之武说服秦军退兵的具体内容和逻辑性。
2.难点:分析烛之武的人物形象。
三、教学方法:
诵读体味法、小组讨论法和问答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正式上课之前,老师想先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有一次周总理在接待一位美国记者的采访时,这位美国记者无意中发现周总理的桌子上竟然放着的是美国的钢笔,所以这个时候他便以几分嘲讽的口气问道:请问总理,为什么你们中国人要用我们美国产的钢笔呢?这个时候周总理他幽默地回答道:这是我的一个朝鲜朋友送给我的战利品,我本来想着无功不受禄,但是他说让我收下做个纪念,我不好拒绝,于是就留下了。这位美国记者听到周总理的回答之后是哑口无言。周总理用他的智慧挽救了国家的外交尊严。而在中国古代,同样也有一位人物用他的智慧挽救国家于水火之中,这个人就是烛之武。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烛之武退秦师》这篇文章,看一看烛之武是如何运用他的智慧挽救国家命运的。
【板书:烛之武退秦师《左传》】
(二)整体感知
1.(资料积累。)
《烛之武退秦师》一文选自《左传》,同学们对《左传》了解多少呢?(……)嗯,同学们说到了“春秋三传”、编年史。没错,《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作者是左丘明。《左传》和《公羊传》《谷梁传》都是为了解说《春秋》而作的,所以它们被称作“春秋三传”。《左传》以《春秋》的记事为纲,以时间的先后为序,非常详细地记述了春秋时期各国的内政外交等大大小小的史实。
《左传》不仅是我国最早最完备的编年史,也是先秦著名的文学作品,是历代散文的典范。在写作特点上,同学们知道《左传》有哪些特点吗?(……)没错,《左传》善于描写战争和人物辞令,它记事条理清楚,详略适宜;写人简而精,婉而有致,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寥寥几句就能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2.我们在上节课已经梳理了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以及关键句式。现在,请同学们诵读本文,思考文章的四个段落围绕“退”字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好,同学们的诵读还是很流畅的。那这四个段落围绕“退”字分别写了什么内容呢?第一排这位同学,请你来回答。(……)嗯,你说第一段写的是为何退,第二段写的是谁来退,第三段写的是怎样退,第四段说的是退的结果,你的概括非常准确,请坐。
【板书:为何退;谁来退;怎样退;结果】
通过这位同学的准确概括,我们已经理清了全文围绕“退”字所描写的四部分主要内容。
(三)深入研读
1.接下来我们就正式进入文章,看看这四部分都是如何展开的。我们知道《左传》在记事时条理清楚,详略适宜,文论家对它有“言简而要”的,首先请同学们浏览第一段谈谈为什么要退?
明确:好,这个问题很简单,就是因为秦晋两个大国围住了郑国,郑国为了自己的国家不得不想办法摆脱这样的困境。
除了秦晋围郑以外,同学们还能从第一段中得出哪些?第二排的同学举手最快,来说说你的理解。(……)。嗯,你说第一段还交代了秦晋围郑的原因以及秦晋驻军的地点,那你能再展开一些作具体阐述吗?(……)好,你的思路很清晰,请坐。这位同学说,秦晋围郑的原因是因为“郑无礼于晋,且贰于楚”,意思是“郑国曾经对晋文公无礼,并且在从属于晋的同时又从属于楚”;然后秦晋两国的驻军地点,一个在函陵一个在氾南。
好,第一段所交代的内容我们都梳理出来了,请同学们结合这些信息思考一个问题,郑国在当时被两个大国围困的情况下,为何还能够退秦呢?第三排这位同学你来说。(……)嗯,你说首先是因为秦晋围郑的理由,“郑无礼于晋,且贰于楚”,这两件事都与晋国相关而与秦国利害关系并不大,所以郑国可以争取说服秦国退兵;其次是因为秦晋两国的驻军地点,一个在函陵一个在氾南,他们是分开驻扎的,所以郑国有机会单独与秦国接触,从而说服秦国退兵。非常好,你的思维很敏捷,请坐。
2.第一段围绕“为何退”所描写的具体内容已经分析完了,请同学们浏览第二段并思考,郑国处于被困的危难局势,这样的情况下烛之武为何会出面去说服强秦退师?
明确:靠窗这位同学,你来说。(……)嗯,你说是因为郑文公的劝说才使得烛之武愿意出面,那郑文公具体是如何劝说烛之武的?(……)好,你找到了,郑文公对烛之武说“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意思是:我没有及早重用您,现在由于情况危急来求您,这是我的过错。但是如果郑国灭亡了,这对您也是没有好处的!于是烛之武就答应了去劝退秦军。你的思路非常正确,请坐。
3.到这里我们已经把第一段“为何退”、第二段“谁来退”都分析清楚了,接下来我们重点来看看烛之武是“怎样退”的。请同学们诵读第三段,按学习小组讨论,烛之武都使用了哪些方法来说服秦伯退军。
明确:好,看来各小组都已经有结果了。第二组举手最快,先请你们组的代表来说。(……)嗯,你们组认为烛之武见到秦伯后首先用了个以退为进的办法,你们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呢?(……)很好,就是这一句“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请你结合这句话再具体阐述一下。(……)嗯,你们组的分析很到位,请坐。第二组认为烛之武首先说“郑国已经知道自己要灭亡了”,目的是解除秦伯的戒备心,进而表达出自己是设身处地在为秦国的利益着想,一下子就拉进了二者之间的距离。
【板书:以退为进】
第一组,你们接着来说。(……)你们组认为从“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这句话可以看出烛之武接下来分析了灭亡郑国对秦国没有好处反而有害,然后在“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这句话中又许诺如果秦国放弃围困郑国,那么郑国以后将会为来往的使者提供便利,对秦国也是有好处的,以此来劝说秦伯。那你们组找到的这两个点可以分别用哪四个字来概括呢?(……)非常好,可以分别概括为“晓之以弊”、“许之以利”,你们组的分析也很透彻,请坐。
【板书:晓之以弊;许之以利】
还有哪个组要来分享讨论成果的?第四组,(……)嗯,你们组找到了烛之武挑拨秦晋关系的句子,是哪几句呢?(……)不错,就是“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以及“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这两句。这两句分别是从什么角度来挑拨秦晋关系的?(……)很好,先是从回顾历史的角度,说“秦伯呀,您曾经给予晋惠公恩惠,惠公答应给您焦、瑕这两座城池。然而惠公早上渡过黄河回到晋国,晚上就筑城防御”,实在是不守信用;说完历史,又展望未来,说“晋国怎么会有满足的时候呢?现在它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又想要向西扩大边界。如果不使秦国的土地亏损,它到哪里去夺取土地呢”,如此一来,就使得秦晋之间关系破损。第四组的思路也很清晰,请坐。同学们,烛之武如此巧妙地挑拨秦晋关系,我们又可以用哪四个字来加以概括呢?(……)非常好,就是“巧施离间”。
【板书:巧施离间】
在烛之武的一番劝说之下,“退秦”的结果如何呢?(……)没错,秦国退兵,并且还与晋国结盟。
4.烛之武退秦师的整个过程我们已经梳理完毕,从这件事当中,烛之武给同学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明确:好,课代表,你来说。(……)嗯,你说烛之武是个爱国之士。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很好,烛之武原本是怀才不遇的,但是当国家遇到危难时他却深明大义,不计个人安危,挺身而出挽救了国家命运,你的分析很正确,请坐。除了爱国之外,烛之武在强大的秦国面前又是怎样的呢?左边这位同学,你来补充。(……)非常好,在强秦面前,他不卑不亢,能言善辩,充满智慧,你的分析也是对的,请坐。这两位同学分别分析了烛之武爱国和智慧的形象,总结起来,可以说烛之武是一个爱国、勇敢、充满智慧的外交家形象。
(四)总结升华
同学们,今天的课到这里已经接近尾声了。这节课我们都有哪些收获呢?好,请课代表来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很好,你的总结很全面,请坐。这节课我们先是一起了解了《左传》的相关知识,明确了烛之武退秦师这件事的来龙去脉,包括“为何退、谁来退、怎样退以及退的结果”四个方面,重点分析了烛之武说服强秦退兵的过程,最后总结了烛之武的人物形象。
(五)布置作业
1、在课后,请同学们反复诵读本文,进一步体会烛之武说服秦伯的逻辑过程。
2、本文在写作上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特点,请大家选择一两个方面谈谈你的看法,形成一篇小短文,下节课分享和交流。
好,同学们,下课!
(结语:我的试讲到此结束。)
五、板书设计
烛之武退秦师
《左传》
为何退
谁来退 以退为进
怎样退 晓之以弊
结果 许之以利
巧施离
【《烛之武退秦师》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烛之武退秦师》教学设计06-11
《烛之武退秦师》教学设计15篇06-21
《烛之武退秦师》教学设计(15篇)06-21
《烛之武退秦师》教学设计(通用12篇)10-21
烛之武退秦师优秀说课稿10-10
左传欣赏烛之武退秦师08-29
《烛之武退秦师》译文及注释10-14
《烛之武退秦师》原文及翻译03-03
《烛之武退秦师》课文译文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