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小学语文教学设计15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理解两首古诗,能说出诗歌大意,归纳学习方法。
2、感受春天的美好和大自然旺盛的生命力,领悟“一枝红杏出墙来”的哲理意味。
3、有感情的朗读、背诵两首诗。
教学重点:感悟、积累、应用语言
教学难点、关键:
1、理解《游园不值》的第一句。
2、领悟“一枝红杏出墙来”的哲理意味。
教学过程:
一、导语引入:
记得在我的学生时代,曾经学到过一篇著名作家朱自清爷爷写的文章,叫《春》。有些话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我给大家朗诵几句,好不好?师朗诵:“春天像……”写得美吗?这几句话,赞美了春天万物复苏、繁花似锦、生机勃勃地喜人景象。今天这节课,老师和大家一起来学习两首宋朝诗人写的古诗,看看古人眼中、笔下的春天是怎样的!
设计意图:用朱自清的《春》中的一组排比句引入,既是联系新知,是下面诗文整合的一个铺垫和引子,又含蓄地揭示了诗文。同时又暗示学生,老师学生时代学过的课文还记忆犹新,说明优美文章的段落是需要长期积累,记忆的。
二、打开书,自己读读《春日》《游园不值》这首诗。觉得哪一首难学?
三、学《游园不值》
1、读题目,能读懂题目的意思吗?想到友人的花园内去游玩,但没有碰上他。
2、要理解诗句的意思,我们以前学到过很多方法,回忆一下,有哪能些好方法?补省略、换语序、查字典、看注释、看插图、
板书:补换查看
3、请大家用这样的方法字古诗
4、反馈:齐读1、2句。练写“屐、扉”。
设计意图:高年级写字教学不该忽视,更不该遗忘。
1、经过自学,你学懂了哪个词或那句诗?来汇报一下。
“怜”“应”分别解释成什么?
辩析“怜”的字义,根据下句的意思来确定。
让学生得出“联系上下文”的方法。
设计意图:回忆总结理解古诗的方法很有必要,“善教者授其法也”,五年级学生已积累了一定的理解古诗的方法,在回忆的基础上鼓励学生提出创新的方法,是照顾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这种字字落实的方法,也为今后的古文学习打下基础。
诗人游园心切,然久扣柴扉而不开,该是多么失望,该怎么读这两句话?
2、正当诗句有占垂头丧气的时候,猛一抬头,看到什么了?一枝红杏、于是情不自禁地吟出了下面两句诗。齐读。
引导学生说成感叹句、反问句。
a、满园的春色是关不住的呀!呀!一枝红杏伸出墙外来啦!、
b、满园的春色怎么能关得住呢?一枝红杏不是伸出墙外来了吗?、
说出了诗人的惊喜心情,该怎么读这两句?男女分工读、
设计意图:因地制宜,既进行了语言文字训练,又能让学生充分感悟诗人看到一枝红杏后那种由失望到惊喜的心情变化。
3、齐读整首诗,读出心情的变化。
设计意图:读出心情的变化是第一个层次的朗读要求。
5、诗人兴冲冲地来游园寻春,结果只看到了伸出墙外的一枝红杏,为什么就那么高兴了。
6、你们想不想去欣赏一下这满园的春色?
7、放媒体欣赏满园春色。
8、用学过的或课外看到的诗文描绘满园春色。
设计意图:诗文整合、新旧知识整合、课内外整合,通过调动学生头脑中优美诗文的储备,强化了语言的积累、应用。正如巴金所说,“有两百多篇文章储蓄在我的脑子里面,——使我明白所谓文章究竟是怎么回事”。
欣赏着你们动情的朗诵,我又想起了《春》里的那几句话,跟老师一起朗诵,媒体出示:“春天象……”
设计意图:再次吟诵《春》中的排比句,好似在已掘过的泥地上再掘了一锄,打下了更深的烙印。
四、学《春日》
1、你们吟诵了那么多优美的诗文来描绘这满园的春色,其实《春日》这首诗中好几句也可以用来描绘这满园的春色,有没有兴趣一起来研究一下?请你跟边上的同学组成学习小组,一起来研究找到哪几句可描绘满园的春色?
找到哪几句可描绘满园的春色?
任选一句或几句或用朗读、或用自己的话来描绘
设计意图:顺势研读《春日》,形成了一种诗中有诗、景中有景的意境,课堂结构呈现出一中曲径通幽,别有洞天的态势,这是和古诗本身的意境幽远相和谐的。
2、反馈:“我找到了哪一句”、“我用……来描绘”
设计意图:朗读指导要从纯粹的技巧性的指导转向“启发语感、训练朗读”之路上来,注重边读边想象,真正读活语言,“读出声,读出形,读出情,读出神。
这首诗诗人朱熹向我们描绘的是泗水河边,无边无际的大好春色,春光真是无处不在啊!让我们一起读整首诗。
五、回归第一首诗,体会“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的深刻意蕴。
刚才,我们和诗人叶绍翁一样,插上了想象的翅膀,联想了满园的'春色。同学们,是什么唤起了我们对满园春色的联想?
再指导读《游园不值》中最后两句。
其实,这两句诗,诗人含蓄地告诉了我们,一切新生事物,是任何力量都阻挡不了的。
至此为直,整堂课的结构已实现“递归”,这两句诗的第二次朗读,升华了学生的认识与情感,深化了文章瓣主旨。
六、回归全课整体
1、学完了这两首诗,老师又情不自禁地想起了朱自清爷爷写的话,一齐读“春天像……”
跟我们今天学的那几句诗联系得起来的?
设计意图:最后再用《春》当中的排比句整合两首诗,找到诗、文中的契合点,进行概括、总结,使整堂课的结构回归一个“圆”。
2、配乐齐诵两首古诗。
七、学生自己设计作业。
画、说、写、背、演、默、收集两位诗人的诗或春天的诗。
设计意图:把代表老师至高权力的“布置作业”的权力下放给学生,真正把学生当作了课堂的主人。同时,学生还有选择作业的权力和自由,真正体现了因材施教,照顾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学生自己设计作业的五花八门,也体现了语文学科和其他各学科知识间的整合、课内向课外的延伸。
板书:
查、看、补、换、屐、扉
联系上下文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2
一、教学目标:
1、知识 学会本课生字,两条绿线间的生字只识不写。
2、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有感情得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理解课文内容,激发热爱祖国的感情,激发学生热爱地球、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
2、背诵课文。
三、教学准备:
1、配套光盘、课件。
2、了解美丽的祖国。
四、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家》这首优美的诗歌。
2、多媒体出示配套光盘里的生字卡。
3、过渡:小朋友们读得真美,你们也能把课文美美地读出来吗?让我们先来欣赏这首优美的儿歌。
4、多媒体图文并茂地朗读课文。
5、学习第一句。
(1)出示:蓝天是白云的家。
(2)多媒体动画演示:蓝天白云图
(3)描述:一朵朵白云在蓝天上飘荡,有的像羊群,有的像冰山,你见过什么样的白云呢?
(4)蓝天衬着白云,白云依偎着蓝天,所以说蓝天是白云的家。谁来美美地读这一句话。
6、学习“树林是小鸟的家”。
(1)多媒体演示:鸟儿在树林里飞行、觅食、筑巢的情境。
(2)小鸟在树林里生活多么愉快,让我们愉快地读一读。
7、自学三、四两行。
(1)播放动画:鱼儿水里游、种子钻出泥土。
( 2 ) 有感情地齐读课题。
( 3 ) 学生开火车认读生字卡,口头扩词。
( 4 ) 用“天上的白云可真多呀,有的像_______,有的像_____,有的像_____,还有的像______,真是千姿百态。”描述自己见过的白云。
(5)指名读这句话。
(6)多人挑战读,其他同学评价。
(7)想象练说:小鸟会在树林里干什么呢?(小鸟在欢快地唱歌…..)
(8)指名读,分组赛读。
(9)想想:为什么说小河是鱼儿的家、泥土是种子的家?
第二课时
1、学习“我们是祖国的花朵,祖国就是我们的家”。
(1)过渡:我们小朋友也有一个共同的家,我们的家在哪里呢?
(2)出示这句话。
(3)我们的祖国叫什么名字呢?
(4)多面体动画演示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形图,地形轮廓里依次出现雪山高原图、草原牧羊图、平原丰收图、小桥流水图,最后空格为开满鲜花的中国地形图。看了以后,你想说什么?
(5)多媒体演示:许多穿着鲜艳服饰的儿童跑到开满鲜花的中国地形图里,儿童和花朵的形象互相幻化、叠印。 生
(6)用“我是一条快乐的小鱼,因为……”、“我是一颗种子,我要感谢我的妈妈,因为……”句式练习说话。
(7)自由练读,指名表演读,男女生比赛读。
2、有感情的齐诵这句话。
(1)指名读。
(2)齐答:中华人民共和国。
(3)哇!祖国真美呀!祖国真像一个美丽的大花园呀!
(4)交流自己的感受:祖国是一个巨大的花园,我们就是祖国的花朵,祖国就是我们的家。
(5)小结:祖国大花园里有温暖的阳光,有清新的雨露,我们生活在祖国这块土地上,所以祖国就是我们的.家。
3.过渡:生活在美丽、可爱的家里,多么幸福呀!让我们带这种感情练习读课文。
( 1)这首诗写得多美呀!现在让我们也试着做个小诗人。
( 2 )出示沙漠图、南极冰天雪地图等。
( 3 )多媒体配套光盘出示“我要写”,学写“土、子”两个字。
( 4 )范写。
( 5 )小朋友们真不简单,今天不光学了这首诗,还作出了这么美的诗,课后让我们把它写到采蜜本上。
(6)激昂地齐诵这一句。
(7)自由练读练背。
(8)指名有感情地表演背。
(9)全体起立,加上动作,有感情地齐背。
(10)用“什么是谁的家”的句式作诗。
(11)扩展练说:
沙漠是骆驼的家;
海洋是海豚的家;
南极是企鹅的家;
树林是老虎的家;
夜空是星星的家;
地球是我们的家;
宇宙是地球的家;
春天是小草的家;
冬天是冰雪的家;
云儿是雨点的家;
大海是浪花的家……
①指名读,分析字形。
②描红。
③练写。
五、教学结束:
布置学生回去背诵课文。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3
《牛和鹅》一文记叙了作者在回家的路上被鹅追赶,后来在金奎叔的帮助下赶走了鹅,再也不怕鹅的故事。文章故事性强,语言生动、童趣十足,同时又蕴含着深刻的哲理。细致的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生动刻画,都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最后作者从金奎叔的话中体会到看待周围的事物,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就会得到不同的结果这一寓意深刻的哲理。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会读写生字、新词,在语言环境中理解生字新词,读准除生字外,一些易读错字的读音。
情感目标:通过朗读感悟,了解课文蕴含的道理,认识看待周围的事物,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就会得到不同的结果这个道理。
能力目标: 学会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抓住有关词句,揣摩人物的心情及心理活动。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它虽然把我们看得比它小,可我们实在比它强呀!”这句话的含义。朗读感悟课文,了解看待周围的事物,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就会得到不同的结果。
教学课件:powerpoint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它虽然把我们看得比它小,可我们实在比它强呀!”这句话的含义。让学生明白看待周围的事物,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就会得到不同的结果这样一个道理。
陈述:
一、开篇明意,导入新课
接着出示有关资料:牛的眼睛里像有一个放大镜似的,什么东西在它眼里都比原样大。在牛的眼睛里,人比自己不知要高大多少倍,所以牛害怕人。请女生朗读,老师强调一下,这是从谁的角度得到的结果?(牛)同样(出示)请男生读这句话,什么东西在它眼里都比原样缩小了。在鹅的眼睛里,人比自己还要小。所以鹅不怕人,这是从谁的角度来看的?(让学生了解是从鹅的角度来看的)。所以人们都说,(点击)这句话学生齐读。
询问学生是否相信这句话?指出作者任大霖和他的伙伴都很相信从而引导学生打开课文纸走进课文,进入第二环节的学习。
(这个环节的设置,主要起温故知新的效果,同时通过反复朗读第一自然段,让学生对牛的角度看人人比它大,鹅的角度看人人比它小这样的状况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为后面的转折角度作铺垫。)
二、精读课文,引导感悟
老师语言过渡:牛是怕人的,鹅是不怕人的,作者是怎么对待他们的呢?要求学生轻声自由读3、4自然段(出示),边读边要求用直线画出作者及伙伴们对待牛的语句,用波浪线画出作者他们对待鹅的语句。重点用小圆圈圈出他们对待牛和鹅不同态度的词语。
交流时,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出示相关片断,比如学生先找对待牛的态度的片断,(出示)指名读后,让学生找出作者胆大的对待牛的一系列动作,点击这些词,再请学生感情朗读。根据这些动作,体会我们不怕牛!(板书:不怕)
同样,(点击另一个片断)对待鹅的态度也在读中由学生找出(远远,才敢,绕个大圈子)这些词语,学生体会到鹅不怕人,我们却十分(板书:害怕) 鹅!
(说明一下,这部分学生比较容易理解,所以我们不多花笔墨,让给学生朗读的空间即可)。
5~13自然段是本课的重点段落
(板书:“我”)对于强壮的牛,一点也不害怕,可是对于小小的鹅,却害怕极了。后来发生了一件事从而改变了我对牛和鹅的的看法,(板书箭头)请学生拿起课文纸认真用喜欢的方式读5~11自然段,学生合作讨论,老师巡视指导。
设计问题什么事情让作者改变了看法?(学生各抒己见,概括主要意思)
(本环节旨于提高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和学生概括能力)
然后老师作小结:在回家的路上我们被鹅追赶,后来在金奎叔的帮助下赶走了鹅。通过这件事让作者改变的看法。
(课件出示)要求默读这两个片断,鹅是怎么对我们的,我们又是怎么的害怕?(点击)让学生通过对这些词句的品悟,鹅的不可一世、不怕人(好像眼里根本没有我们似的);我的狼狈不堪,害怕鹅!(以为鹅要把我吃了)
接着学生练读,让学生可以自由发挥,甚至利用躯体表演,加深感受鹅的不可一世,我的狼狈不堪。
由此引出后来发生的一件事,改变了“我”的看法。金奎叔的一句话,直到现在我还记着,让学生用慧眼找出那句话来!
(点击)“他飞快地走了过来,一把握住鹅的`长脖子。鹅用脚爪划他,用嘴啄他,可是金奎叔的力气是那么大,他轻轻地把鹅提了起来。老雄鹅害怕了,好不容易挣脱束缚,张开翅膀,连飞带跳“啪啪啪”地落到了池中。”多名学生朗读,快速圈出描写鹅动作的词语,让学生体味老雄鹅害怕的样子。通过个人读,齐读读出鹅的害怕。 如果学生朗读不到位,我们还设置老师范读,根据学情来定。
金奎叔是这么做的,也是这么说的(出示)指名读这段话,从此,作者对牛和鹅的认识发生了巨大变化,(出示12自然段)学生读,理解作者记住了金奎叔的话,从此对牛和鹅都改变了态度和做法。对牛,不再无缘无故的欺负它(板书:不欺负);对鹅,也不再怕它。(不怕)有什么可怕的?(出示)“ 它虽然把我们看得比它小,可我们实在比它强呀!” 仔细品读这句话,让学生体会在鹅的眼里我们比它小,但在我们的眼里,我们比它强!这就是观察的角度不同,结果也不同。从而引导学生认识生活中类似的事例。从而感悟从中受到什么启发?这里我们设计了一张得益卡,让学生写下自己的收获和启发,并在班里简单交流。
(本环节是全文重点,也是本课时的精华,所花时间占据课的三分之二,让学生从人怕鹅到鹅怕人的转变的认识中,体会角度的不同,结果也不同这个看似简单实质深奥的道理。整个环节以读促理,层层深入,揭示道理自然流畅,融听说读写于一堂。)
三、总结升华、领悟道理
(课件出示)老师随着优美的音乐揭示“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待事物,处理问题,就会有不同的答案。(板书:角度不同,结果不同 )面对同样的一件事情,不同的人就会有不同的见解,这就是平常所说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同学们,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能够正确、全面的看待问题,正确的认识事物,那么你就是生活的有心人,你一定会有新的发现,新的感受!
四、布置作业、课外拓展
作业设计我们采用课外推荐阅读:《两个农夫》、 《牛鹅换眼》两篇文章,并且要求收集跟本课有关的故事、诗句、成语等,丰富学生知识,培养积累的习惯。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会认“隼、瀚”等5个生字,会写“冠、俯”等10个生字,掌握“猎豹、鸵鸟”等词语。
2、快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明白课文按照事物由慢到快的顺序排列来安排写作顺序。
3、学习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及这些说明方法各自的作用。
教学重点:
快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明白课文的写作顺序。
教学难点:
学习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及这些说明方法各自的作用。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出示课件2)
同学们,今天老师让你们猜一个谜语:
似虎不是虎,
速度快过虎,
身披花点衣,
羚羊填饱肚。
——打一南非动物
生猜谜语。
同学们,我们知道,猎豹是动物界非常著名的运动健将,它奔跑的瞬间时速可达一百千米每小时。猎豹厉害吧?可是,还有比猎豹更厉害的呢?它们是谁?让我们走进课文去看看吧。(板书: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
二、读文识字。
1、自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词。
2、查阅工具书,理解生字、词语。教师相机指导。
3、小组内交流,运用词语造句,借以理解。
三、速读检测。(出示课件5)
同学们,我们在阅读的时候要能把握文章内容。如果我们能加快阅读的速度,那么阅读的效果是不是就会增强呢?下面,我们就进行速读练习。
1、本文共700多字,我的阅读速度为_______分钟。
2、讨论、交流:如何才能加快阅读速度?
3、速读课文,你有什么体会?
【设计意图:设计速读这个环节,有助于帮助学生提高阅读效率。】
生读课文,交流。(预设)
生1:我读这篇文章,用了大概5分钟。
在阅读的时候,我先根据题目提出了一个问题,然后带着这个问题读,这样读得更快一些。
生2:我读这篇文章用了4分钟。
在阅读的时候,遇到不明白的词语,我也不纠结,而是直接越过,继续读下去。
生3:我读这篇文章用了大概6分钟。
我在读课文的时候,用的时间比较多。因为,遇到不理解的词语,我会稍作停留,思索一下,这样就拖慢了阅读速度。
生4:我用了大概四分钟多点,不到五分钟。
在阅读的时候,我抓住每段的重点句子,重点读,其他的地方,我会加快速度。
师:同学们总结得非常好。那么,速读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生1:速读课文,能尽快把握课文内容。
生2:速读课文,能节省阅读的时间,这样,就能把更多的'时间用在对课文的理解上。
生3:在做题的时候,加快阅读速度,能提高效率。
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我们明白了速读的好处后,要经常练习,这会让我们受益匪浅。
【设计意图:用表格的形式理解课文,使学生一目了然,方便学生总体把握。】
四、整体感知。(出示课件6)
1、指名朗读课文,总结一下,这篇文章介绍了哪些事物的速度?由慢到快完成下列表格。
名称速度名称速度人二十四千米喷气式飞机鸵鸟火箭猎豹流星体游隼光声音
五、小结
这节课,我们了解了课文内容,并且知道了速读的好处,希望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运用速读,提高学习效率。
六、布置作业。(出示课件7)
1、熟记本课的字词,掌握重点词语的意思。
2、继续阅读课文,看看课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读拼音,写词语。
1、鸵鸟善于奔跑,是鸟类中的奔跑guàn jūn( )。
2、他在超市的专柜买了yì méi( )chì hóng( )色的胸针。
二、选词填空。
轻易轻松
1、人不要( )做出承诺,做出了承诺就要做到。
2、面对考官的提问,他( )应答,没有一丝慌乱。
三、填空。
文中提到的速度最快的事物是( )
A喷气式飞机B声音C光
【答案】
一、1、冠军2、一枚赤红
1、轻易2、轻松
C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反复诵读诗歌,欣赏图画理解图题诗的诗情画意。
2、能力目标:增强学生的朗读能力。
3、德育目标:体会诗人的卓尔不群的气节和人品
4、创新素质培养目标: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的卓尔不群的气节和品格。
教学重点:
理解本图题诗的.诗情画意。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常听人说起岁寒三友这个词,谁愿意告诉老师岁寒三友具体指什么?
2、你们见过梅花吗?(出示图片)
3、都说梅是傲骨的象征,更是高洁操守的象征,“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历代有志之士,讴歌梅礼赞梅,王冕的《墨梅图题诗》正是咏梅,赞梅的上乘之作,今天们一起来体味那绝美的诗篇。
4、板书课题。(出示古诗)
二、初次朗读诗歌,解决生字新词
1、让学生默读课文,找出不认识或不理解的字词。
2、小组讨论交流,自学字词。
3、出示字词,检查自学情况。
三、熟读诗歌,理解诗文
1、这首诗的题目是什么?从题目上,你知道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学生交流后老师点击重点问题学生读一遍)
2、好,带着这些疑问大声朗读诗歌
3,小组讨论古诗意思。
4,汇报交流诗意。
5、引导分析墨梅特点及精神
6、诗人真是光赞美梅花吗?他为什么要做这首诗呢?出示作者的资料,学生读一读。交流做诗的原因及目的。
7、认真欣赏图画,说说你对他的理解。
8、再读诗歌,体会感情。
四、 回顾反思:
1、“岁寒三友”的象征了怎样的精神:
(明确:“竹”是有气节,象征诗人“任而东南西北风”的气概;松:不畏风霜,生机勃勃,象征诗人的铮铮铁骨;梅:超凡脱俗,象征了诗人卓尔不群的气节和人品。)
2、请学生说说“岁寒三友”对自己的启示。
五、布置作业:
1、默写古诗。
2、积累与梅花有关的古诗。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6
一、教材分析:
《鸟语》是一篇充满童趣、耐人品味的好文章。课文以生活中生动真实的事例情真意切地表达了“我”倾听、揣摩鸟语的情景,字里行间都充满着作者对鸟儿的喜爱之情。文章写的是“我”在特定的生活环境中产生的独特感受.
二、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疏忽、顽强”造句。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鸟是人类的朋友,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4、观察一种喜欢的鸟,抓住特点写出它的样子和叫声。
三、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鸟是人类的朋友,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四、教学时间:三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齐读课题。
2、读了课题后,想问什么问题?(鸟儿怎么会说话呢?鸟儿会说些什么?人怎么能听懂鸟儿说的话?)
二、初读指导
1、自读课文。
(1)轻声自由读,边读边画出生字新词,读准字音。
(2)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通晓矫健催促无拘无束疏忽预报应验呆楞楞
(3)再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畅。
2、检查自读情况。
(1)检查生字读音。
(2)交流词语的掌握情况。
(3)指名分自然段试读课文。师生共同评议。
三、指导分段。
1、默读课文,想想每个自然段的意思。看看哪几个自然段联系比较紧密,合起来讲了一个意思,就合并为一段,哪个自然段单独讲了一个意思,就独立成段。
2、分组交流。
3、分段:
第一段(第1-3)自然段):“我”从小就爱鸟,爱听鸟语,并想通晓鸟语。
第二段(第4-11自然段);“我”从鸟儿们的语言中悟出了许多做人的道理。第三段(第12自然段)鸟是人类的好朋友。四、作业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指读生字词。
二、精读指导
1、学习第一段。
(1)齐读第1自然段,填空:我从小就爱鸟,爱看(),爱()。
(2)自由读第2自然段。指名讲公治长的故事。理解“通晓”
(3)指导朗读第3自然段。“我多想做一个通晓鸟语的‘公治长’啊!”这句话怎样读?(要把“我”那种向往的心情读出来。)
2、学习第二段。
(1)自由读4-9自然段,把“我”喜爱布谷鸟的地方画出来多读几遍。读后讨论,相机指导朗读。
①它们那“布谷、布谷”的亲切啼叫,分明是催促人们快快出工呢!从哪些词看出“我”对布谷鸟的喜爱?(亲切、分明)指导朗读
②这样无拘无束的一问一答,有趣极了,我自己仿佛也变成了一只翩翩飞翔的鸟儿。联系上下文,体会“我”与布谷鸟对话的有趣。指导朗读
③一想起布谷鸟那充满深情的声声催促,我在学习上还真不敢疏忽怠慢。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指导朗读
(2)读第10-11自然段,体会鸟语的“丰富”及鸟语给“我”的心灵带来的影响。
①引读第10自然段。人们为什么喜欢“喜鹊”?从哪儿看出人们喜欢“喜鹊”?从哪儿看出“我”的爱鸟之情?
②指名读第11自然段,思考:从哪些词句看出“我“与鸟儿建立了异常深厚的感情?读后朗读,指导朗读。
(3)小结:“我”不光听懂了鸟语,而且从鸟语中学到了许多做人的道理。3、学习第三段。“我”与鸟儿建立了深厚的感情,鸟儿成了“我”学习的榜样,所以“我‘情不自禁地发出感叹。齐读最后一段。
三、总结课文。
1、朗读全文。
2、讨论:为什么说“鸟儿的确是人类的好朋友”?
3、总结。
四、作业
1、造句:疏忽……顽强……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一、读课文。
二、指导背诵。
1、第1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都只有一句话,很容易背诵。
2、重点指导背诵其他部分。
(1)第2、3自然段引导学生按语言的叙述顺序进行记忆。
①边读边记:作者先写什么,再写什么?
②练习背诵
(2)第4-11自然段引导学生借助语言文字在头脑中构成的画面帮助记忆。
①边读边在脑子里想象画面。
②练习背诵。
三、识记字形,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说说自己是怎样记住它们的。
2、观察田字格中生字的写法,说说难写的和容易写错的字。
四、作业
1、钢笔描红。
2、抄写词语。
3、比一比,再组词。
治()催()碌()预()
冶()摧()绿()硕()
4、按课文内容填空。
从()的燕子那里,我()到勤劳的可贵;从飞行()的大雁那里,我();从()的苍鹰那里,我()……
5、仔细观察一种你喜爱的鸟,抓住特点,写出它的样子和叫声。
六、板书设计:
15鸟语
接近交谈
鸟语倾听猜想(丰富)
人类的朋友
七、教学后记:苏教版小语四下《鸟语》是一篇充满童趣、耐人品味的好文章。课文以生活中生动真实的事例情真意切地表达了“我”倾听、揣摩鸟语的情景,字里行间都充满着作者对鸟儿的喜爱之情。文章写的是“我”在特定的生活环境中产生的独特感受,教学中,如何让学生经历着“我”的经历,感受到“我”的感受,使孩子们在与文本对话的同时,体会到深深的人鸟情,教学这一课我做了如下尝试:
一、激发兴趣——爱鸟
课开始,我借助多媒体播放“百鸟争鸣”的视频画面,以此把学生领进鸟儿的世界,面对如此热闹的场面,学生不会无动于衷。于是,他们也像鸟儿一样情不自禁地叽叽喳喳议论开来,此时的情绪表达是他们的主观所需,于是感叹句、反问句等表达强烈感情的话语此起彼伏:“多么可爱的鸟儿呀!”“怎么会有这么多鸟儿呢?”“太壮观了!”“鸟儿的鸣叫真听牙!”由此可见,鸟儿的形象美已把学生心中的“爱鸟情”激活。
二、引发对话——知鸟
在学生对鸟儿已有“好感”的基础上,教师再绘声绘色地讲述公冶长的故事,使鸟儿的魅力倍增,“我多想做一个通晓鸟语的‘公冶长’啊!”此时也成为了孩子们的心声。“鸟儿”真能表白么?我们能否听懂?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猜想、带着向往走进文本。赞可夫认为,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感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此时,把课文读通、感知课文内容便是“触及精神需要”,他们迫不及待地走进文本,进行自主、有效的对话。
三、启发性灵——懂鸟
有人曾经说过:小孩子都是有灵性的,天生都有很强的好奇心和表现欲,他们对课文中的人、事、物都会产生自己独有的'感受和想法,虽然他们说不清,但一心想表现,教师要给他们充分的机会。学生在初读感知的基础上,“我”与鸟儿动听的交谈感染着他们,由动听到动心,他们也想尝试着做鸟儿的知音。于是,再次播放百鸟争鸣的视频请学生欣赏,并创设让他们表现的空间,即:观后可把自己的收获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呈现出来。在这种“有我之境”中,学生便情不自禁地把自己放进他们曾经经历的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以他们独特的心态聆听鸟语,并将他们的独特的感受以各种方式表现出来:有的在文中搜索与“我”同感的句段,细细欣赏品味;有一位学生谈到“‘喳喳喳喳’、‘喳喳喳喳’,那不是分明在说‘喜事到家,喜事到家’吗?”这一句时说:“有一次,我考了双百分,放学的路上,喜鹊枝头叫,仿佛在说:‘恭喜你呀,恭喜你呀!’所以我认为喜鹊真能给我们带来喜讯。”说完,他动情地朗读了第10自然段;有的迫不及待地寻找恰当的语言,进行了创造性的表述:鸽子“咕咕咕咕”、“咕咕咕咕”,分明是催促我“多读点书,多读点书”,白头翁在告诉我“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有的学生说,上次我过生日,同学们为我唱了这样一首歌“小斑鸠对我说:‘咕咕’,幸福,‘咕咕咕咕’,真幸福。你可真幸福”,这次听鸟语,我仿佛又听到这首歌??孩子们尽情地渲染着,多角色、多层面地触摸语言、揣摩语言,教师适时点拨。
四、情感延伸——护鸟
学生在上述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对鸟儿的喜爱之情已默默地渗透到他们的心中,鸟能给人启迪、带来智慧和乐趣,还有哪些可爱之处?联系旧知,学生知道鸟儿是森林的护卫天使,是人类的朋友。你现在最想为鸟儿做点什么?孩子们有的写诗赞鸟,有的写护鸟标语,有的走出校园为鸟儿护窝搭巢??爱鸟之情化为实际行动,既升华了情感又付诸了实践。
爱鸟、知鸟、懂鸟、护鸟,将文本激活,将旧知激活,将孩子们的情感激活。声声鸟语都牵动着孩子们的心,体现着孩子们心中的爱鸟情。的柔弱无援,还可欣赏某些写法。以下为阅读的第三层面:带着问题研读课文,经受人文熏陶,提升心灵感悟。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7
教学目的:
1、朗读课文,认识8个生字。
2、了解黄河发生变化的过程和原因,从中受到启示,培养学生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3、搜集黄河资料,激发学生保护母亲河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黄河演变的过程和变化的原因。
教学准备:
1、学生查字典理解词语,查找与黄河有关的资料。
2、课件,教学资源(两段视频)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情境导入
1、人们都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对于黄河,你有哪些了解?交流所查的资料。
2、老师备课的时候,也准备了一些资料,请大家欣赏。
(播放黄河流域近年来实景录像,《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黄河与我国其他河流相比,有着显著的特点”开始。)
是什么原因导致黄河从“中华民族的摇篮”变为“中华民族忧患”呢?
3、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前我们预习过课文,请大家浏览一遍课文,找一找哪个段落介绍了黄河变化的原因。第1——5、第7自然段又讲了什么呢?把握文章结构。
(第1——5自然段 黄河的变化
第6自然段 变化的.原因
第7自然段 治理黄河)
3、检查学习情况
课文中出现的生字你能认识吗?
(屏幕出示生字 词语)
祸 乃 侵 蚀 垦 亩 营 扣
三、自主学习,理解课文
第一部分 黄河发生了哪些变化
1、快速默读第1——5自然段,看黄河发生了哪些变化。再与同学交流一下。
2、作者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黄河当作人来写,概括了黄河的变化,你能找到这个句子吗?
3、读句子,理解“叫苦不迭”。
(屏幕出示“可是,后来黄河变了,它变得凶猛暴烈起来,折腾得两岸百姓叫苦不迭。”)
第二部分 变化的原因
1、认真默读课文第五自然段,边读边思考
(1)哪些原因导致黄河发生了变化?把相关的句子画出来。
(2)这些原因有什么关系?
2、小组内交流,相互补充,完成作业一。
黄河变化的原因
自然原因
秦朝后,黄土高原暴雨集中,黄土结构松散,造成水土流失。
社会原因
人口迅速增长,无限制开垦放牧,破坏了植被,水土流失更严重。
3、各小组推荐代表在全班交流学习情况。
老师概括:水土流失和人口增长是造成黄河变化的主要原因。(板书)
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指导朗读“更严重的是……因而黄河决口、改道的次数也就越来越多。”
体会水土流失和乱垦滥伐的恶性循环,从而给人类带来了灾难。
4、老师总结水土流失导致多开垦荒地,而开垦荒地又导致更严重的水土流失。
而人口的增长也是造成水土流失的一个主要因素。母亲河也在向我们发出了紧急求救信号,那么,我们应该如何保护好黄河呢?
第三部分
1、快速默读第7自然段,思考治理黄河的关键和措施分别是什么?
2、学生边读边画,指名回答。
治理黄河的关键
把泥沙管住治理黄河的方案措施
林牧为主;保护好森林资源;合理规划利用土地;大量修筑水利工程。
四、知识拓展
1、其实,保护母亲河,不仅仅是管住泥沙。请大家看屏幕。
2、我们从黄河的变化中应吸取怎样的教训?
引导学生回顾九八年长江、嫩江、松花江特大洪灾造成的危害。
3、你读了这篇文章后想说些什么,又想做些什么?人们要保护好环境,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8
【设计理念】
教学是一种价值导引,蕴含着教育者的价值选择和价值预设;教学也是一种自我建构,是受教育者精神世界自主地、能动地生成的过程。教学过程不只是授受,而是信息加工的过程、发现探索的过程和人格形成的过程。这个教学理念很有水平,值得学习、实际上最好的教学就是这样一种"对话"的过程。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正确读写文中词语。在整个设计中,没看到具体落实方式、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抓住主要内容,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并受到感染。从教学论上看,整个设计呈现的方式不太合理、
4、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和目标2一样,这是语文学科的本色,也应该是重头戏。
【课前准备】
⒈教师准备:窃读记节选、印发给学生
⒉学生准备:搜集读书故事。
【课时安排】 1~2课时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一、从“窃”中明了文意
师:同学们在假期都读过哪些书?把自己感受最深的给大家讲一讲。
师:出示课题、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和读书有关的文章。看到这个课题你有什么感受?想了些什么?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师:老师在课前查了字典,知道“窃”的含义有三种,①偷;②偷偷地;③谦指自己。联系课文内容,你认为应该选择第几种解释?第二种、[设计意图]学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暑假来到课堂,需要一个调整学习心理的过程,需要一种渐入佳境的过程。教师应以朋友的身份参与学生的交流,介绍自己在假期中的读书心得,营造自然和谐的课堂氛围。因为是本学期第一次阅读课,学生预习课文情况可能不尽如人意少数学生可能还来不及将课文通读一遍、,因此出示课题后教师的问话方式能够面向全体学生,引发不同层次的阅读期待,如“觉得题目很怪,想知道文中到底写了件什么事?”“‘窃’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只听过‘偷窃’‘窃贼’,‘窃读’是什么意思?”“读书是一件光彩的事。作者为什么要‘窃读’?”……初读之后让学生选择字典中词语的解释,既是对学生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情况反馈,也是良好学习习惯的以身示范。 这个导入非常好!实在,扎实根据儿童的阅读心理,初看到"窃读记"这样一个题目,一般心里都会产生一些好奇和疑问。这也符合写作者的意图——题目总是要吸引人的注意或思考的。因此从促进儿童思维发展的角度都可以这样问:你觉得这个题目会写些什么内容?你对关于这个题目的什么问题感兴趣?然后引入整个学习过程,这对培养儿童的思维是有利的。而一般儿童的问题也有思路可循,比如:为什么要窃读?怎么窃读?对作者有什么影响或改变?——这也是暗合了写作的逻辑。
二、从“窃”中品味爱书之情
师:浏览课文,看看哪一句话直接写出了作者“窃读”的滋味?勾划下来。“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窃读”伴随着一种复杂的感受。你能从文中读出作者窃读的酸、甜、苦、辣吗?从课文中找一找相关句子,划一划,读一读。选择你自己的方式再来读书,大声读、轻声读、默读都可以,一会儿与大家交流。生读书、交流、我以为这种问题方式是带有教师意图的,直接指向某个答案的问题——“作者爱书”。这种思考方式不是学生的阅读方式。学生是不会这样去阅读和思考的,因此我以为这种不合理的提问方式并不能促进儿童阅读思维能力的养成。因此关于这一环后面的教学设计,愚以为都不可取。我以为在采取“你能从文中读出作者窃读的酸、甜、苦、辣吗?”这个好的问题外,是否可以这样去设计:读书既是一种精神享受,也是一种思维的体操,读书需要思考,比如:我读懂了什么?对我有什么作用价值我感受到了什么?《窃读记》这一类文章,写的是作者小时侯的`一段生活经历,这样的文章,作者肯定有很多感触,这也是我们读书时要特别留意,仔细咀嚼的。然后提问:“你能从文中读出作者窃读的酸、甜、苦、辣吗?”——这样设计,主要是引导学生注意不同类型文章的区别,注意作者在其中可能存在的写作意图和倾向。这种阅读注意能比较快乐而正确地理解文章的重点。——继续思考:
1、作者自己怎么看待她的这段生活经历的?也既问题:读书影响改变、了她吗?
2、这个故事影响或改变了你吗?——找出文章中的某句话或某个行为来交流。——这样设计,是符合“对话”教学的主旨的:由书本走向人,对话由文本和人,作者和学生,生活世界和儿童世界构成。 师:忍受了腿酸腰麻、饥肠辘辘,经历了担忧恐慌、惧怕痛苦,最终体验了惊喜快乐、满足幸福。在酸甜苦辣的交织中,作者却仍旧说“我很快乐”。你从中体会到什么?对书的挚爱、诗人徐志摩曾这样形容读书的愉悦:“如听到绝妙的音乐,五官受了感动,精神上复新了一般。似乎每一个字有灵魂,它们在那里活泼地跳跃着。许多字合起来,就如同一个绝大的音乐会,很和谐地奏着音乐。这种美的感觉,音乐的领会,只有自己在那一瞬间觉得,不能分给旁人的。”你有过类似的体验吗?说一说。生交流、师:出示句子、“你是吃饭长大的,是读书长大的。”谈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生感情朗读、预设回答: “吃饭能让身体成长,读书能获取精神的养分,让自己成熟、豁达。” “读书和长大有相类似的地方。读书的滋味是丰富的,酸甜苦辣都有,人生就像一本书,成长的过程也包含酸甜苦辣,逆境中更能磨练人的意志。” ……
[设计意图]
年幼的林海音爱书也爱到了如痴如醉的境界,那欲罢不能、欲说还休的渴求,那内心交织的复杂情绪,既烙印着儿童的天真,也有着超出年龄的伤感。让学生用味觉的“苦”“辣”“酸”“甜”去含英咀华,直接而直观,个中滋味定能涌上心头,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的“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有学生会抓住“饿得饥肠辘辘”体味其劳苦,有的会找“害怕被书店老板发现”后的辛辣,有的读“我的腿真酸哪”品其酸,有的读“合上书,咽了一口唾沫,好像把所有的智慧都吞下去了”感悟读书的甘甜。如果说酸甜苦辣还只是感性的,表象的,读懂作者心灵深处的一个“爱”字,则是深入其骨髓。“跨进店门,踮起脚尖,从大人腋下钻过去,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总算挤到里边来了。”“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结合自己的切身体验,学生能形成共鸣。
三、从“窃”中感悟人之尊严
师:贫穷不是耻辱,放弃尊严才是耻辱。小女孩没有钱,只能在“窃读”中满足对书籍的渴求,却执著坚守着一份令人感动的自尊和高尚。你从文中读出来了吗?这种刻意拔高的教师“自做主张”式的理解,可以休矣。请大家抓住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重点词句,一边咀嚼一边提出问题,加深理解。预设问题:“我的眼睛急切地寻找却找不到那本书。从头来,再找一遍。”为什么小女孩用眼睛寻找而不用手去翻找?、 “下雨时非常的高兴,却装着皱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好像在说:“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为什么小女孩要装着皱起眉?她装给谁看?、 “我要把自己隐藏起来,有时我会贴在一个大人身边,仿佛我是他的小妹妹或小女儿。”为什么“贴”在大人身边?“站”不行吗?、这些问题与其是关于“自尊”和“高尚”的,不如说是被现实生活逼的,在现实困难和强烈渴望之间的无奈,属于一个孩子式的机灵和狡猾。需要体会的不是“自尊”和“高尚”,如果需要引导。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9
小学语文课文《珍珠鸟》为我们谱写了一曲人与动物之间爱的颂歌,本文语言自然清新,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浓浓的爱意。因此在教学时先借助多媒体视听材料唤起学生的兴趣,然后让学生在反复阅读中细细品味作品所蕴含的丰富、细腻的情感。在师生互动、对话交流中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教学目的:
(1)知识和能力目标:
积累生动的词语和优美、深刻的语句。
进一步强化学生朗读、默读、快读、精读等能力。
(2)过程和方法目标: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分析“我”与“珍珠鸟”建立相互信赖关系的过程和原因。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理解文章内容,把握全文感情基调,领会作者的情怀。激发学生珍视生命,关爱动物的情感,引导学生初步思考人与动物的关系。
教学重点与难点:
①重点:分析珍珠鸟在“我”的照料与呵护下发生变化的过程。
②难点:理解“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涵义
教学准备:小学语文课文《珍珠鸟》课件
教学过程:
一、以旧引新
1、在第二单元里,我们学了《挑山工》,同学们还记得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谁?(冯骥才)
2、简介作者。(出示幻灯片)
3、这是一位非常出色的作家,在他的作品里往往通过一件事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请你们回忆一下,在《挑山工》里,作者说明了什么道理?
4、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他的一篇著名的散文---小学语文课文《珍珠鸟》。
二、初读课文
1、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思考:课文讲述了一件什么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2、学生交流、汇报。
(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关键字:珍珠鸟)
(课文主要写了作者对珍珠鸟的悉心照顾和真切关爱,让小鸟由怕人到喜人、近人、亲人、爱人,最后到与人融为一体的经过。并由衷地发出了“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感慨。)
三、细读课文
1、“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作者创造了怎样的境界?是用什么创造出这样的境界呢?让我们再来仔细地读一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1)用“———”画出描写“我”照料与呵护珍珠鸟的句子。
(2)用“~~~~~~”画出描写珍珠鸟变化的句子。
2、体会“我”是怎样照料与呵护珍珠鸟。读1—7自然段,找相关的句子。
(重新为它们加工鸟笼;按时添食加水;按捺住好奇心不轻易打扰)
3、我对珍珠鸟关心爱护,珍珠鸟跟我的关系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起先如何,后来又怎样呢?(先怕人→熟悉)
体现这一变化过程的动词有哪些呢?
(躲——伸出小嘴——伸出小脑袋瞅)
4、后来小鸟发生了什么变化,我是怎样对待它的?默读课文8-9自然段,按课文内容填空:
起先,小鸟只在()活动,随后在()飞来飞去,落在()、()、(),啄着()、撞()。可作者却(),任由它自由自在地飞。
(1)有感情地朗读。
5、鸟儿的胆子变大了,它一步一步接近我,它又会有哪些惊人的`动作呢?默读课文10-12自然段,按课文内容填空:
鸟儿胆子()。它蹦到(),绕着我的笔尖(),用小红嘴啄()而我却(),默默享受这小家伙(),以至我用手()它也不怕。
(1)有感情地朗读。
(2)理解“索性”的意思,体会“反而”“再三”说明的含义。
6、这时鸟儿已经完全信任我了,直到有一天,发生了一件意料之外的事,是什么事呢?默读课文13-15自然段,按课文内容填空:
直到有一天,鸟儿落在“我”的()我停下手中的笔,怕(),过了一会,它竟扒在“我”的()睡着了。作者写下一时的感受()这是一种更深层次的爱——()。
(1)有感情地朗读。
(2)体会“居然”“竟”的意思。
(3)你是怎样理解:“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作者创造了怎样的境界?是用什么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四、体验与反思:
1、结尾说:“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在你看来,要想在人与动物之间创造这种美好境界,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2、要想在人与人之间创造这种美好境界,我们又应该做些什么?
五、品读文章
作者对小鸟的神态、动作描写融入了自己的喜爱之情,你喜欢这些句子吗?说说看,谁说的多,用句式:“我喜欢……,是因为……。”说话
六、课堂小结:
真好!小学语文课文《珍珠鸟》教会了我:
提示:在写作上,学到了仔细观察生活的点点滴滴,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其中,并通过精心的描绘来表达的表现手法。在情感上,我们顿悟了善待生命,关爱生命的理念。
七、布置作业:
1、摘抄精彩的含鸟的成语和诗句。
2、为我们的校园设计一些保护鸟类的标语。
3、试着接触一种不熟悉的小动物,努力使它成为你的新朋友,并尽力记录这一过程。
八、板书设计: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10
【学材简析】
作者在这篇课文中描写了一只白公鹅的所作所为,表现了鹅的海军上将派头。课文是从白公鹅走路的姿态和平时的活动两方面写的。写鹅走路的姿态,突出了“慢条斯理”的特点:不仅每一步都掂量着走,即使是遇到狗,也不举步奔跑;写鹅的活动,突出了“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特点:不仅声势大──翅膀有力、嗓门大,而且与人抢占水面、公然吞食鱼饵,真是率性而为,毫无顾忌。拟人和夸张的写法,风趣而幽默的语言,是本文写作上的特点。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一是通过与《白鹅》进行同题对比阅读,使学生体会到,不同的人写同一类型的事物,语言各具特色;二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通过比较,对文章的写法有所感悟。
【设计理念】
教学这篇略读课文,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从整体人手,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自得。以“读”为主,通过感知读、理解读、体会读、感情读等多形式的读来理解内容、体会感情,感悟表达的特点。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交流阅读感受;运用比较的方法,领悟和了解不同作家的表达方法、语言特点。
【教学策略】
《白公鹅》是一篇通过与《白鹅》进行同题对比的阅读。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体会到,不同的人写同一类型的事物,观察角度不同,心里体验不同,运用的表达方式就不同,语言也就各具特色。通过比较,对文章的写法有所感悟。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作者笔下动物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能与前篇课文的描写方法作比较,学习作者的观察与表达方法。
4、读记好词好句,积累语言。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体会白公鹅的特点,比较《白鹅》和本文两篇课文写法的异同,感受作者语言的特点,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2、制作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我们认识了著名作家丰子恺笔下的白鹅,丰子恺笔下的白鹅有什么特点?
2、观察、说话: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俄国作家叶。诺索夫写的白鹅。这是一只什么样的白鹅?
3、导入新课:叶。诺索夫是怎样描写这只白公鹅的?两位作家的描写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设计意图:图画导入,能吸引学生的注意。两幅“白鹅图”形象鲜明,姿态不同,气度各异,学生有兴趣进行观察比较。通过图画的比较,一方面能让学生初步感知自公鹅的特点,另一方面运用形象“引路”,能有效地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在比较中开始阅读。)
二、初读课文
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看看白公鹅有什么特点,课文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白公鹅的特点,作者的写法又与丰子恺的写法有哪些异同?读书时有了新发现,可以在书上写一写。
(设计意图:“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学生“读书”要有认真的态度、良好的习惯、明确的目标,不能马虎、走过场。通过初读,把课文读通、读顺,大致了解课文的内容,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检查预习
1、齐读生词。
2、汇报交流。
①、课文写了白公鹅的什么特点?
(它有“海军上将”的派头的特点。)
②、课文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白公鹅的特点?
(作者从白公鹅走路的姿态和平时的活动两方面写它的派头。)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设计要求读前有要求、读后有反馈,将学习任务落到实处。通过充分的朗读,自主的交流,既强化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感知,又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四、自由读文,感受白公鹅的派头
1、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看看这是一只怎样的白公鹅。请大家边读边划出重点词语。出示:这是一只的白公鹅
2、白公鹅这些特点,是从哪些语句看出来的,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读一读,划一划,写一写。
3、边听学生汇报,边出示相关语句,指导学生朗读,体会鹅的特点。(设计意图: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该环节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了解白公鹅的特点,以及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这些特点的。学生通过自我阅读,自我发现,自我探究。老师注意引导学生学习品析词句、观察想象、联系生活、感情朗读等方法,既加强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受,又促进了与作者的情感交流,因而在学生头脑中形成的“白公鹅”将逐渐鲜明、丰满、可爱。)
五、对比阅读,领悟方法
1、设计表格,引导对比阅读。
小组合作:先让学生复习旧课内容,再读新课,划出重点词句,进行对比阅读和交流。
2、比较《白鹅》与《白公鹅》写法的异同
相同点:
①、行文结构,都是先总述鹅的.特点,再分述;
②、描写方法,都使用了拟人的手法;
③、都用反语来表达对鹅的喜爱之情。
不同点:
①、语言风格不同;
②、叙述的语气不同。
(设计意图:在充分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比较,在比较中,孩子们体会到不同的作家写同一类型事物,有异曲同工之妙。通过比较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对文章的特点感悟也更深。教师可适时指导学生运用阅读中学到的方法,学以致用,读练结合,练习表达,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
六、拓展学习
课文用准确的词语和生动的事例写出了鹅的高傲。你愿意把自己当作一只有海军上将派头的白公鹅,向别人介绍吗?
(设计意图:通过向别人介绍环节,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语言对课文进行拓展和扩充,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实践活动中,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培养想象创造能力。)
七、课外小练笔
1、小结,点出白公鹅的可爱。
2、小练笔。以“我是一只XX的白公鹅,XX。”的形式写一段话,介绍那只既高傲又可爱的白公鹅。
(设计意图:紧扣单元主题及课文特点,由课内引申开去,进行了适度的拓展和延伸,为读写结合奠定了基础。)
板书设计:
走路的姿态
白公鹅——海军上将的派头喜爱
平时的活动
(设计意图板书设计理清了文章的思路,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结构简明,语言简洁,整体感强。)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五自然段。
2、学习生字新词,会用“惊心动魄”造句。
3、通过对具体语言材料的阅读赏析,理解含义较为深刻的句子,学习人民子弟兵在恶浪面前,为了保卫国家和人民的生命安全而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的精神。
教学重点:
通过三个富有典型意义的材料,叙议结合,以情动人,从三个不同侧面体会人民子弟兵的英雄本色。
课前准备:
1、歌曲《为了谁》
2、收集抗洪抢险的有关感人资料。
课时划分: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习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3、通过朗读短句训练,感受长江遇特大洪水时万分危急的形势。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播放歌曲《为了谁》,进入情景
2、揭示课题,简介背景。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理解自己不懂的字词
(1)字词:兼 嶙 峋 虐 坠 烁
(2)词义:
a、日夜兼程b、惊心动魄c、铮铮铁汉 d、摇摇欲坠e、劈波斩浪 f、嶙峋
2、思考分段,理清脉络
第一段(1)长江遭遇特大洪水,人民子弟兵打响了大江保卫战。
第二段(2—5)部队官兵在与恶浪的决战中表现神勇,涌现出了许多动人事迹。
第三段(6)人民子弟兵的精神永远铭记在人民心中。
三、学习第一段
1、范读第一段
2、这一段写了几层意思?(灾情危急,奔赴战场)
3、画出反映灾情危急的语句。
4、第一层的句子较多地使用了短句,词组,感叹号,为什么?并指导朗读。
(1)连用“!”醒目地表示水情的异常严重和情况的十万火急。
(2)短句、词组等形式渲染了紧张的气氛,交代了背景,把读者一下子就带入了那非常情况之中。
(3)朗读时声调要高亢,语速要加快。
5、画出子弟兵奔赴战场的词语,读出英雄气概。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这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2课——《大江保卫战》。
上堂课同学们学得很认真,还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问题。这堂课我们就围绕两个重点,去感受铮铮铁汉的英雄本色,去领略人民救星的崇高精神!(板书:铮铮铁汉人民救星)【第一课时已经将所有的问题归结为两个重点,第二课时开始重新提出两个问题,也明确提出本课的学习任务。】
二、学习课文。
1、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找一找课文哪些自然段描写了人民解放军保大堤、救群众的感人场面。(默读课文,汇报)【总体把握人民解放军保大堤、救群众的感人场景。】
小结:课文的2-5自然段描写了这些场景。
2、学习课文第2自然段。
(1)、1998年7月27日凌晨两点,当我们还沉浸在甜美的梦乡中时,九江赛城湖的大堤塌陷了!灾情就是命令,四百多名官兵迅速赶到现场。他们是如何与洪水决战的呢?请同学们认真读一读这段话,并且找出令你感动的句子,说说为什么感动,并试着把它读好。(出示第2自然段)
(2)、找到令你感动的句子了吗?愿意读给大家听吗?(指名读,交流感受。)
【第二自然段描写了人民子弟兵不畏危险、奋勇救堤的感人场景。此段中对战士们动作、语言、神态描写得极为传神,读来格外惊心动魄。让学生们品读这段,为的是充分感受战士们的献身精神。】
A、官兵们……保住大堤!
体会“全然不顾”、“嶙峋的片石割破了脚趾”、“只有一个念头”等词句。
小结:战士们肩上扛的是沉重的沙包,脚下是泥水,还夹杂着嶙峋的片石,可是这些并不能阻挡战士们前进的脚步,因为他们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引读)大堤,保住大堤!保住大堤就意味着保住了无数人的生命,所以
尽管嶙峋的片石割破了脚趾,但是他们全然不顾,因为他们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再次引读)大堤,保住大堤!
B、战士们……加油!
体会:这是战士们在面对洪水、面对挑战时所体现出的不怕任何艰难险阻的乐观主义精神。(男生读)
C、一个个……伤痕累累。
体会“奋然”、“伤痕累累”、“鏖战”等词句。
小结:战士们毫不畏惧,高声喊着口号,奋然跳入水中,没有犹豫,没有胆怯,用生命之躯作为屏障去阻挡肆虐的洪水!可怕的洪水冲垮了堤坝,冲毁了房屋,却冲不倒战士们誓死护堤的信念!女同学一起来读好这几句。(女生读)多么英勇的战士啊!可是,(引读:经过几个小时的鏖战……伤痕累累)【通过重点句的品读,加上教师适时的概括描述,更深更细致地体会当时情况的危急、人民解放军的英勇无畏,为理解“铮铮铁汉”打好基础。】
(3)这段话是人民子弟兵与洪水进行大决战的情景,这惊心动魄的抗洪场面,作者用了这样一幅对联进行了高度概括。(出示对联)一起来读好它。(齐读)【对联是对抗洪场景的.大概括。】
(4)让我们再次却感受一下当时那紧张而又刺激的情景。(多媒体播放抗洪片断)【事情发生在98年,如今的学生当时是尚未懂事的孩童,因此书上的描写学生们只能抽象理解,播放当时片断能让学生们仿佛回到当年的场景,加深感性认识,从而对人民解放军产生崇敬之情。】
(5)凭着钢铁般的意志,战士们以铮铮铁骨保住了大堤。在那鏖战的几个小时里,战士们付出了多少代价?从那累累的伤痕里,我们读到的是官兵们那大无畏的英雄气概!让我们怀着对他们的敬佩之情一起来读好这段话。(齐读全段)【通过充分的感情铺垫,学生们此时读起来已然是充满了对官兵们的敬意。】
3、学习第四自然段
过渡:曾经有战士说:“站着是一根伫立的桩,倒下是拦洪的沙袋”。与洪魔英勇搏斗的子弟兵们早以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解放军某部连长黄晓文就是其中的一位。
(1)、(出示第四自然段)谁来深情地读一读黄晓文的故事?(指名读)【第二自然段是面的描写,第四自然段树立一个典型人物,品读他的故事能更深刻地体会到抗洪的战士们顽强不屈的精神。】
(2)、听了这个故事,你想说些什么?【学生们谈体会可将战士们的勇敢精神内化到自己的情感之中。】
(3)、同学们都被黄晓文的勇敢和奋不顾身所感动,课文中哪儿可以看出他很勇敢呢?(一系列的动作和“二话没说”、“三下两下”等词语体现出时间的紧迫,动作的迅速,黄晓文的奋不顾身,相机指导朗读)
(4)、是啊,他知道,大堤随时都会坍塌,也许,一分钟的松懈就会使无数房屋被冲毁;一秒钟的休息就会使无数人的生命被夺去。所以当团长要派人去找随队军医时,黄晓文大声说——(引读)“来不及了!”说着,——(引读)……爬上了大堤。【一连串的动作描写不仅体现了黄晓文的铁汉精神,也体现了当时情况的危急。】
(5)、为了保住大堤,制服洪魔,我们的子弟兵们献出的何止是鲜血,更有他们年轻的生命!(播放抗洪战士牺牲的片断)【抗洪过程中感人的事太多太多,一些战士们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播放此片断能更深刻的打动人心。】
(6)、小结:又是一个年轻的战士倒下了,他就是李向群,年仅20岁的李向群,在与洪魔的斗争中,他永远地长眠在抗洪大堤上!无论是久经考验的将军,还是刚入伍的新兵,他们都像黄晓文、李向群那样,发出了“人在堤在,人不在堤也得在”的誓言,他们奋不顾身保大堤的英雄壮举,显示出我人民子弟兵铮铮铁汉的本色。(板书:奋不顾身保大堤)【圆满小结第一个问题,所有的人民子弟兵都具备了整整铁汉的英雄本色。】
4、学习第五自然段。
过渡:不仅是保大堤、制洪魔的战斗惊心动魄,解放军官兵们在滔滔洪水中救出被困群众的场面也同样震撼人心。
(1)、(出示第五自然段)请同学们读一读这段话,看你能读懂些什么。
(2)、交流:你读懂了些什么呢?【第二自然段的学习是教师跟学生共同品读,第四自然段基本放手让学生来讲故事体会,到了第五自然段自然而然地充分放手让学生自己谈理解,循序渐进,不但能锻炼学生们的理解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更能体现学习上学生的主体性。】
A、汹涌的激流中……摇摇晃晃的电杆。
(抓住三个“飞向”,体会人民子弟兵抢救群众的急切心情。男生齐读。)
B、在安造垸……希望
(理解省略号,解放军还救出了无数的群众。女生齐读)
小结:是啊,人民子弟兵们救出的何止是周运兰和小江珊两个人,他们把老大娘背出了危险的房屋,他们把小木船送给了无家可归的母女,他们把救生衣让给了在洪水中苦苦挣扎的人民群众。他们把生的希望送给了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了自己,这种舍生忘死救群众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我们的心。(板书:舍生忘死救群众)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12
[教学目标]:
1、能在阅读中自主识字,积累词语。
2、默读课文,知道课文写了“登泰山”和“观日出”两部分内容;了解作者抓景物特点、展开想象,将景物写清楚、写具体的写作方法。
3、领略五岳之尊的神秀壮丽,开阔胸襟,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陶冶情操。
[教学重点和难点]:
1、了解作者抓景物特点、展开想象,将登泰山、观日出的过程写清楚、写具体的写作方法。
2、进一步学习比喻等修辞手法的巧妙作用,从而感悟泰山、日出的特点。并能尝试着写几句。
[教学准备]:
老师:词语若干,相应的课件。
学生:
1、读课文,并理解词语。
2、按课后要求预习课文。
3、查找资料,了解泰山的绮丽风光。
[教学设计]: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学生“课前两分钟演讲”——以“小导游”的形式简单介绍泰山。
播放泰山风景资料,请学生介绍有关泰山的知识。
2、揭示课题。
师:今天,让我们跟随小导游到闻名中外的游览胜地——泰山,一起登上泰山观看日出。出示课题:17登泰山观日出
说明:查找资料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而交流则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利用“课前两分钟演讲”,请一名“小导游”边播放泰山风光边向大家作介绍,让学生对泰山有一个初步的印象,为学习课文作一个铺垫。活泼的形式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读通课文,理清脉络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要求:(1)依据课题,把课文分成两个部分。(1—6节、7—9节)
(2)请分别用一个词语概括你读了“登泰山”和“观日出”这两部分内容之后的感受。
2、讨论交流。板书:登泰山(千辛万苦)
观日出(壮美)
说明:充分开拓课文资源,以词句为重点,设计各种语言文字训练,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选词用语的能力。让学生在初读课文后分别用一个词语表达自己读了“登泰山”和“观日出”这两部分内容之后的感受,对于加强学生选用恰当词语表情达意的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三、研读课文,品味词句
学习第一部分内容(1—6小节)——登泰山。
1、指名读1—6小节,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时候,作者分别到了什么地方,看到了什么景物?请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圈出有关词语。
2、小组讨论并填空。
时间地点景物
凌晨2时半山脚下整个泰山
刚4时半中天门
天已微明对松亭山势、云海7点10分南天门、日观峰石阶
3、师小结:课文1—6节,作者以时间、地点的变化介绍了登泰山时在中天门、对松亭、南天门、日观峰的所见所感。文中运用了许多优美的句子描述了泰山绮丽的景色。
4、指导学生默读课文1——6小节,用“——”划出登泰山时感受最深的句子,并和大家分享自己的感受。
5、交流句子,体会泰山的特点以及“我”由此产生的感受。
(1)高:
“山势越来越陡,抬头望去,夜色中的整个泰山就像一堵高大的墙顶天而立,给人以天有多高,山有多高的感觉。”板书:雄伟担心
(2)美:
山势美:“……山势依稀可辨,有的如马鞍俯卧,有的如驼峰耸立。”
指名读。理解:“依稀可辨”。想象一下“马鞍俯卧”、“驼峰耸立”。
云雾美:“云雾不断地扩展着,飘动着,升腾着,有的像雪白的棉絮层层叠叠地飘落在山峰中间,有的像长长的绸带悬在空中,有的撞碎在山崖上,像涨潮时的海水溅起无数朵白色的浪花。”
引读:“云雾不断地扩展着,飘动着,升腾着,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板书:变幻莫测迫不及待
小结:作者通过比喻,形象地写出了山势的高低起伏、形态各异;又采用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描绘了云雾升腾缭绕、扩展幻化的美景,让人不禁赞叹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
(3)险:
猛抬头一看,南天门正在头顶上,山路宽一丈,像一张瀑布从峭壁上直落而下。我扶住路边的铁栏杆,沿着窄窄的石板砌成的台阶,艰难地向上攀登着。
板书:险峻
齐读。再次体会比喻的生动、贴切。
6、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找出的句子。
说明:把文体知识的教学与课文的理解结合起来,如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更有利于学生有感性上的认识。语言形式是语文教学的核心,上语文课还是要让学生知道作者使用怎样的语言形式来表现内容的。
7、学习方法,训练说写
(1)做小导游,带领大家登上泰山,向大家介绍泰山美丽的景色。
(2)仿照课文第四小节,发挥想象,说说依稀可见的泰山还会有哪些美丽的.山势?美丽的云海还会有哪些壮丽的景象?尝试写几句比喻句。
说明:在阅读教学中,结合文本特点渗透写作指导。在体会了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后,在此处举一反三,达到学以致用之效。
8、师:雄伟壮丽的泰山吸引了无数的游人,不仅是年轻人,连白发苍苍的老人也被吸引来了,他们登山的快乐让疲累的我——备受鼓舞。(板书)
过渡:登泰山的快乐是在日观峰看日出,那壮丽的景象是其他地方无法比拟的,现在让我们去领略一下日出时的美景。
学习第二部分内容(7—9小节)——观日出。
1、观看日出音像资料。运用能力迁移,与学过的《火烧云》比较,掌握写作方法。
2、学生自由读课文。
要求:用不同符号划出文中表示时间、天空颜色变化以及太阳逐渐变化的词语。
3、交流、板书。
观日出过了七八分钟出现鱼肚白不断扩大
一会儿淡红色加深了
一刹那出现一道弧边半圆挣脱地面
4、用媒体图片演示,让学生复述“日出”过程,进一步感受其美丽与壮观。
5、配乐朗读比赛。
说明:语文课上的朗读指导尤为重要。文本所展现的是日出的瑰丽景色,因此要让学生通过读来感受文本的语言之美,要让课堂充满琅琅的书声。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并配合画面与音乐的渲染,学生更能感受泰山日出的壮观景象和磅礴气势。
6、师小结:泰山的日出景观真是太奇妙了,读了课文,大家一定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但在我国古代,有许多诗人也赞美过这座雄伟壮丽的山,下面请同学们把搜集的有关泰山的诗或诗句进行交流。
四、搜集诗句,拓展交流。
附板书:17登泰山观日出
观日出(壮美)过了七八分钟出现鱼肚白不断扩大
险峻被受鼓舞一会儿淡红色加深了
变幻莫测迫不及待一刹那出现一道弧边半圆挣脱地面
雄伟担心
登泰山(千辛万苦)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13
一、谜语导入
1、师:上课前,老师请大家猜个谜语,好吗?“名字叫作牛,不会拉犁头。说它力气小,背着房子走。”猜猜是哪种小动物?
(板书:蜗牛)
2、看图说说蜗牛有什么特点?(相机板书:坚硬的外壳、爬得慢)渗透蜗牛的相关知识。今天我们来接着学习寓言故事《蜗牛的奖杯》
3、昨天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第一自然段,了解到在很久很久以前,蜗牛可不像现在这个样子。那时候的它有一对有力的翅膀,而且飞得很快。(出示带翅膀的蜗牛图)(相机板书:有力的翅膀、飞得快)
二、对比质疑
同样是蜗牛,却又有如此大的差别,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三、精读课文,自我探究
(一)学习第二自然段
1、蜗牛之所以发生这么大的变化,源于一次(飞行比赛)
2、一起走进飞行比赛。
3、自由读第二自然段,指名读。
理解体会
A: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蜗牛捧走了冠军奖杯?(遥遥领先、甩下、所有)
B:对手有谁?除了文中的.3个还有别的对手吗?(……)
4、看到小蜗牛这么轻松的得到了冠军,你想不想夸夸它?能把你的夸奖通过朗读读出来吗?指名读,点评。还有谁愿意挑战她?齐读。
大声的赞扬一下,这位飞行冠军。(齐读)
5、蜗牛凭着出色的飞行本领赢得了冠军,还得到了让人羡慕不已的奖杯呢!蜗牛的奖杯什么样想看吗?你觉得这只奖杯怎么样?(好看、漂亮)
6、蜗牛捧走了冠军奖杯,其它选手会对蜗牛说什么呢?(送去祝贺)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1、在鲜花和掌声中,蜗牛陶醉了。从此——(得意洋洋)
2、怎么对待奖杯的呢?
出示句子:它成天把奖杯背在身上,唯恐别人不知道它是飞行冠军。到了晚上,蜗牛就睡在奖杯里,生怕被别人偷了去。(男女生互读)
3、这段话里有两个意思相近的词语,你发现了吗?(唯恐生怕)
4、那蜗牛怕什么呢?(别人不知道自己是飞行冠军;奖杯被偷)
5、对于两个结果,蜗牛更怕什么呢?
(体会唯恐:只怕生怕:很怕)
6、让我们带着蜗牛那害怕的心情再好好读读这段话吧。
7、蜗牛这是这样,白天背着奖杯四处炫耀,晚上睡在奖杯里。假如你是蜗牛的好朋友,你会怎么办?
预设:
1、蜗牛,你不要背了,否则你会和奖杯粘在一起的。
2、蜗牛,胜利只是暂时的,你要接着努力练飞行呀!
3、蜗牛,你不背,我们也知道你是飞行冠军。
(三)渗透第四小节
1、可是,蜗牛没有听大家的劝告,还是我行我素,一天过去了,一年过去了……换成词说是-----天长日久
2、蜗牛的翅膀呢?(退化)
3、蜗牛再也-----(飞不起来了),沉重的奖杯变成了-----(坚硬的外壳),蜗牛只能------(慢慢地爬行)。
4、昔日的冠军到今天的这个样子,蜗牛心情怎么样?
5、把蜗牛的心情读出来吧。
四、总结整理,渗透教育
1、那现在你知道答案了吗?同样是蜗牛,却又有如此大的差别,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2、看见再也飞不起来的蜗牛,你有什么话对它说呀?
师总结:同学们,我们在学习生活中,经常会取得好成绩,得到表扬,得到奖杯,甚至得到奖杯,但我们不能骄傲得意,不能像这只蜗牛一样,让小小的成功阻碍了自己的进步,而应该让它成为我们不断进步的动力。
3、蜗牛知道错了,它后悔极了,它想下面的顺口溜送给同学。小蜗牛,本领强。超蝴蝶,甩蜜蜂。得冠军,捧奖杯。唯恐别人不知道,日夜背着奖杯跑。小朋友,要记牢。骄傲得意,不能要。要努力,向前跑。天天进步心情好。
4、故事讲完了,老师希望小朋友们不但要记住这个蜗牛的故事,更要记住蜗牛的教训。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受大禹顾大家、弃小家的无私奉献的精神,以及他的智慧、勇敢、坚强。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课文。 理解课文第二自然段大雨治水的经过。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来理解整篇课文的内容。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课件:
师:小朋友,你看到了什么?(洪水) 师:你看到了什么样的洪水?指名说。
师:洪水给老百姓带来了哪些危害呢?出示课件。
师:农田被淹没了,老百姓就没有吃的了;房屋被冲倒了,老百姓就没有住的地方了,老百姓过着什么样的日子啊?出示第一小节 生齐答。
相机板书:无家可归 指名读第一小节,齐读。
2.过渡:洪水这么无情,老百姓多么可怜,是谁来救老百姓的呀?(大禹)
师:本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15、大禹治水 ,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
课件中的画面生动形象地展示了人们被洪水袭击的悲惨场面,学生受到了视觉冲击,心灵也因此被深深震撼,为后面的学习做了情感的铺垫。
二、简单回顾课文
1.师:大禹是怎么治理洪水,洪水有没有被制服呢?请小朋友
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想。
生自由读课文。
2.师:洪水被制服了吗?(制服了)老百姓过上了什么样的日子?(安定)
相机板书:安定
【设计意图】:
这是对整篇课文的通体认识,整体了解课文。教师设计了相关问题,主要锻炼孩子们的语言概括能力。到此为止,学生对课文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
三、学习第二小节
1.过渡:大禹看到这样无情的.洪水心里是怎样想的呢?课件出示第二小节第一句话。 指名读、齐读。
2.师:“下决心”说明了什么?指名说并相机板书:下决心 3.学生默读课文第2小节,圈画出反映治水艰难的关键词或者句子。师板书:艰辛
交流:吃尽 走遍 千辛万苦 千山万水 九条大河 九座大山 师:这里的九是不是真的就是九呢?(不是,而是很多) 4.同桌之间互读体会所划的词语或者句子。
5.课件出示图 师:他们是怎样治理洪水的?让我们一起看这里 用“有的??有的??还有的??”的句式说一句话。
指名读第二小节 师:同学们,治理洪水多么艰难啊!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早上,月亮还没有回家,大禹和人们在干什么;晚上,星星已经出来了,大禹和人们还在干什么;渐渐的,他们的脸变黑了,身子变得越来越瘦了。带着你此时的感受一起朗读课文第二小节。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15
教学要求:
1、正确有感情朗读课文。
2、认识10个生字,积累6个词语和1句句子。
3、根据课文内容,想象沙滩上城堡和城堡发生的故事。
4、培养学生对理想、幸福的追求和向往的情感。
教学重点:认识10个生字,积累6个词语和1句句子。
教学难点:根据课文内容,想象沙滩上城堡和城堡发生的故事。
教学准备:投影片、课文录音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看图说话,揭示课题。
1、出示沙滩图,练习说话。
(1)这是一片怎样的沙滩?你想在那儿干什么?
(2)小结、过渡:这片沙滩确实太迷人了,因此有一群孩子在放学后也来到了这儿,他们在这里干什么呢?
2、出示孩子垒城堡图及课文第3节。
(1)看图,自由读句子,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读。
(3)说说孩子们在沙滩上干什么?(指名回答)
(4)根据回答,出示词语:垒城堡
(5)齐读句子,边读边思考:孩子们垒了一座怎样的城堡?
(6)想象说话:(指名说、同桌互说)
在沙滩上,孩子们垒起了一座()的城堡,城堡外面(),城堡里()。
(7)这群聪明的孩子不但垒起了一座美丽的城堡,而且还编了一个非常美丽的童话故事呢。出示课题。(课题出示稍显晚了一点,可以放到前面去,再提早一点。)
(8)过渡:想知道这个童话故事的内容吗?请听课文录音。
3、听课文录音,思考:孩子们编的童话故事的内容是什么?(学生说故事的内容时,比较罗嗦,教师在总结时可简略一些。)
4、指名回答,板书:救公主
5、自读课文,思考:孩子们为什么要去救公主?
6、根据回答出示有关句子,指导读出气愤、焦急的语气:(自由读、小组分角色读)
大家你一句,我一句:“这里住着一个凶狠的魔王。”
“你抢去了美丽的公主!”
“你们快听,公主在城堡里哭呢!”(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没能做到恰当地表达焦急的语气,可以通过比较读的方法,激发学生的热情。)
7、我们想了什么办法去救公主呢?出示有关内容引读:
师:在我们编织的童话中,我们亲手建造的`城堡成了……我们也成了……我们又在商量着……一个伙伴说……我说……我的方法得到了大家的赞赏。于是……我挖呀,终于……我把手……,就……。
读后学习生字“窟”、“塌”。
8、救出了公主,我们的心情怎样?出示下面句子,指导学生读出兴奋的语气。(指名读、男女生轮读)
噢,公主被我们救出来了!在这儿,在这儿!
我们欢呼胜利,欢呼炸死了魔王,欢呼救出了公主。
9、小组分角色读课文。
(1)组内练习。
(2)指名小组交流、简评。
二、总结课文,想象说话。
1、齐读全文。
2、想象说话:(内容可在两题中自选一题,形式可自编或与同桌合作编。)
(1)城堡里发生了什么事?我们是怎样把公主从城堡里救出来的?编故事《沙滩上的童话--勇救公主》。
(2)你在那金色的沙滩上垒了什么?那里发生了什么事?编一个童话故事。
3、指名讲故事,评议。
三、复习巩固。
1、读词语。
2、引导积累带有建字低的字。
3、指导抄写句子。(指导抄写时要注意提醒学生不要看一个字,抄一个字,要读通整句句子的意思再抄,同时要注意抄写完成后要检查。)
板书设计:
4、沙滩上的童话
成勇士(孩子)
编织童话:攻城堡
炸魔王
救公主(妈妈)
教后反思:交流所学的生字,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但在交流时有侧重点。我觉得,在初读课文时,要求不可过高,先读正确,教师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赢得胜利的无比兴奋的心情。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的教学设计02-27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10-12
关于小学语文的教学设计10-12
小学语文《早春》教学设计07-22
小学语文《画》教学设计08-09
小学语文《白杨》教学设计10-23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09-23
小学语文上册教学设计04-10
小学语文《松鼠》教学设计04-20
小学语文雷雨教学设计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