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时间:2023-10-30 06:55:10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关于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关于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关于小学语文教学设计1

  一、营造氛围,激发兴趣

  1、播放歌曲《感恩的心》。

  2、听了这首歌你有什么感受?

  师补充叙述:我们的身边,时时会发生许多令人感动的事,它让我们感到人世间最美好的是真善美的情感,让我们终身难忘。当我们被一幕幕事情感动着,我们的'心灵正一次次得到洗涤。

  3、教师利用课件展示一些感动画面或场景,营造表达氛围。

  二、抛砖引玉

  1、谈话,拨动“琴弦”

  同学们,在你的成长过程中,我想你曾开心地笑过,痛苦地哭过;也曾感动过,懊悔过;更沐浴过爱的圣洁,遭遇过烦恼与无奈……这些情感是什么造成的呢?你若能把这令你最熟悉、最动情的东西说出来,定能感动听众。老师我也有种种的情感体验,特别是我亲爱的学生最让我感动。

  观看一则公益广告:一个五六岁的男孩,用稚嫩的双手颤巍巍的打来一盆洗脚水,要给他妈妈洗脚。

  看一部电影简介:一个穷苦的学生为了完成学业,背着病患的父亲去上学。

  2、阅读87页口语交际内容提示,说说你通过阅读明白了什么?想一想你喜欢选择什么内容来和同学交流?

  3、学生整理自己的材料。

  4、小组交流:

  (1)交流自己感动的事。

  (2)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畅,感情要真实。

  5、全班交流

  学生开展口语交际活动,要求说话有顺序,条理清楚,有重点。让学生”说自己最难忘、最动情的事”,让学生打开记忆的大门提取“存货”,发言交流。教师适当进行点拨。(教师多作鼓励性点评)

关于小学语文教学设计2

  一、教学内容:

  小学语文新课标版第十册第六课

  二、教材和学情分析

  《猫》是我国著名作家老舍的作品。作者通过观察猫的神态、动作,倾听猫的叫声等,用通俗生动的语言细致地把成年猫的古怪性格以及刚满月的小猫的淘气可爱描写得活灵活现,文章结构严谨,内容具体,语言形象逼真。

  全文字里行间流露着老舍先生对猫的喜爱之情。绍猫的性格特点时,用平实、朴素无雕琢的语言将事实具体地写出,使猫的形象越来越丰满,性格越来越鲜明,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本文是一篇讲读课文,基于五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理解、分析和概括的能力,教学本课应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通过学生合作交流,自主探究,引导学生理清文章脉络,通过朗读和对重点词句的推敲,加强学生对课文内容理解,培养学生的分析、观察能力,学习作者精妙的写作手法;体会人与猫之间那份和谐、美好,感受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意境。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习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过程与方法:揣摩重点词语、句子,体会猫性格古怪的特点及它的活泼可爱。感受作者用具体事例表现动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猫(自然)的喜爱之情,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趣。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体会猫性格古怪的特点以及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教学难点: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感悟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和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感情色彩。

  五、教学准备

  学生:

  1、查找相关资料,了解老舍先生的及作品。

  2、借助字典,预习课文中的生字和不理解的词语。

  老师: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发兴趣。

  1、出示多媒体课件:不同形态的猫。

  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认识了很多小动物,它们很可爱,给我们带来了的快乐。猫就是其中的'一个。你们喜欢猫吗?猫给你留下怎么的印象呢?

  2、我国著名作家老舍先生也特别喜欢猫,还写了一篇文章,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走进老舍先生家的猫。

  3、如何有效进行小学语文教学

  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语文教学的生命,而这生命能否得以延续,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充分发掘学生的兴趣点,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否做到与文本有机结合,真情演绎文本内涵,提升孩子们对文本的感悟,让我们的语文教学呈现实效。

  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兼顾知识的传授、情感的交流、智慧的培养和个性塑造的过程。那么,怎样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

  我有几点体会:

  一、深入钻研课本

  新课程提倡开发与利用教学资源,其实最重要的教学资源就是语文教科书。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根本途径在于教师必须先钻研、理解文本,要在文本中走几个来回,明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挖掘训练要素,并选取符合教材与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如果教师自身对文本没有吃透,不了解编写意图,教学目标不明,教学重点不详,甚至南辕北辙,便很难做到以文本为凭借,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

  课文也很少朗读,上课时对教材内容都不甚了了,以其昏昏,使其昭昭,这样的课堂教学自然是不可能取得高效的。因为语文学科的本质特征表明: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均具体地体现、落实在语言文字上;语文一旦离开了语言文字,‘工具’也就无法成为工具,‘人文’也就无所依附,只能是虚无缥缈的空中楼阁。

  我每每钻研一篇新的课文,总是先通读一遍,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画出学生可能不理解的词语,对这些词语的理解方法作出预设,或查字(词)典解释,或对照近义词、反义词理解,或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或联系上下文理解。如果要联系上下文理解的,则在一旁作上标记。

  对于要通过查字(词)典理解的词语,自己先查字(词)典并把义项写在一旁。为了扫除阅读障碍,我总是认真地把课文朗读或默读几遍,发现一些难于把握停顿或比较拗口的语句,及时做上记号,备课时写入教案,课堂上予以指导。

  此外,在阅读各种教学参考书的同时,我总是把文章的结构分析在教本上作好标注,把每一段的段意写在段末空白处。对于重点词句的含义,总是写在一旁,方便课堂上参考表述。

  只有在对文本内容、教学重点、难点等了然于胸的基础上,我才开始撰写教案,而且几乎是一气呵成。课堂上,我可以不看教案执教,但却不能离开教本上课。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的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让他们置身于一种探索问题的情境中,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愿望,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新知识。

  创设问题情境,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心理上的愉悦感,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针对题目引发学生发挥想象课文有可能写什么内容。因此学生也毫无顾虑的提出很多有价值的问题。

  如:太阳给人们带来哪些好处?太阳给人们送来什么?等问题。教师是教学过程中问题情境的创设者,一个好的问题情景,能够激起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探究动机,引起学生积极地思考。

  创设问题情境的常用方法有:

  (1)联系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

  (2)利用演绎推理创设问题情境;

  (3)利用类比推理创设问题情境

  (4)借助多媒体直观手段创设问题情境;

  (5)借助童话故事创设问题情境。在探究中唤醒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发现提出问题。

  爱因斯坦也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问题是思维的开始,在弘扬创新精神的今天,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显得尤为迫切。

  在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无论从提炼文章主题,还是分析人物形象,唤醒学生的问题意识,会增强学习效果。美国学者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问题。

  因此我们在课题研究课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我们通过研究总结出的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的策略。

  1、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信任学生,相信学生能提出问题;要激励学生,哪怕是一个赞许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欣赏,是一种给予,一种沟通与理解;要允许学生犯错误,不轻易否定。

  2、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够提出问题。

  (1)创设游戏情境,让学生能够提出问题。

  (2)注意观察比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3)组织汇报讨论,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4)开展课外实践,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3、重视对问题进行筛选,让学生提出有价值问题。

  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尝试解决问题。问题是思维的开始,问题解决过程就是创造性思维的过程。

  当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后,教师应该是学生解决问题过程的指导者,应该鼓励并放手让他们通过查找资料、独立思考、小组交流等多种途径尝试解决问题。这对启发、提高学生的思维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大有好处的。

  三、把握学生思维发民的年龄特点,发展学生的智力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对形式新异,生动活泼的东西特别容易发生兴趣,一旦有了兴趣,他们就会发挥极大的主动性,对一些问题主动地多思多想,并在这个过程中发展自己的智力。因此,我在低年级课堂教学中,画画写写,模仿表演。

关于小学语文教学设计3

  学习目标

  1、学会“箩、杭”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会边读边想象课文描述的情景,边读边体会作者通过景物表达的思想感情

  4、培养热爱生活的情趣和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

  1、按要求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2、查找有关桂花的资料、

  3、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复习引入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位华侨老人,傲雪而立的梅花寄托了这位老人对祖国的无尽思念。现状正值中秋前后,还有一种花也装点起我们的生活,它就是——桂花

  2、提起“桂花”你会想到些什么?(链接生活与积累的古诗词)

  3、生活在江浙的琦君每见桂花飘香,就会想起那一场场“桂花雨”板书课题

  4、读题质疑

  二、品析开头结尾

  1、接读课文,思考:在作者美好的记忆中的桂花雨是什么样的?课文哪句话点了题。

  2、交流:

  (1)文中描写桂花落的语句。课件

  (2)结尾的句子。课件师点拨:文末点题是写作常用的方法,可以使文章结构更完整,要学会运用。

  (3)结尾的写法值得我们学习,那么开头一二节呢?

  A、采用对比的方法,突出对桂花的喜爱。旧知牵引——《桂林山水》课件

  B、读了这段语句,你能用合适的AA式叠词补充这段文字吗?课件词语手册P36

  点拨:叠词往往能更生动地表情达意,富有童趣,习作中有意识地加以运用。

  3、那么,文中是什么使我“又”想起了故乡同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

  课件出示母亲的话

  三、品悟重点句,辐射全文

  1、“这里”指哪里?课文哪些句子在描写杭州的桂花香?哪些句子在描写家乡的桂花香?

  2、读这两段语言,你觉得杭州的桂花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吗?

  3、为什么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哪些方面比不上)

  (1)第三节:关注桂花、馈赠桂花的快乐。(类比我们自己育出来的豆苗和买来的没什么两样,但感情不同)

  (2)第四节:桂花给邻居带来的香甜。

  (3)第五节:收获桂花的快乐——板书:摇花乐桂花雨指导感情朗读。

  (4)第六节:吃着这些桂花做的食品,喝着桂花茶。香甜四季,香甜了人们的生活。桂花成了母亲生活的一部分,生命的一部分。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融进了母亲的情感,仅仅是母亲的吗?

  4、再读课件“于是,我又想起……”你还读懂了什么?(又一次)

  作者仅仅为了写摇花乐、桂花雨?板书:思乡情。

  四、阅读延伸,品读同题材文章。

  同步中的《故乡路》

  板书:桂花雨

  摇花乐——桂花雨

  思乡情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的教学设计02-27

小学语文《早春》教学设计07-22

小学语文《画》教学设计08-09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09-23

小学语文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05-08

小学语文《坐井观天》教学设计05-09

[精选]小学语文教学设计07-05

小学语文《观潮》教学设计03-17

小学语文趣味教学设计02-21

小学语文识字教学设计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