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读读记记“颧骨、两鬓、斑白、搪瓷、严厉、收敛、疙瘩、粗糙、抽噎、红锈、宿营地、青稞面、喜出望外、热气腾腾、无边无涯、昏迷不醒、奄奄一息”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受到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品质的教育。
3、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展现人物内心的表达方法。
4、练习快速阅读,简要地复述故事。
教学重点:
体会文章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在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含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引出主要人物
1、出示长征系列图片,思考:这是发生在什么时候的事情?长征,当我们感叹红军创造的这一奇迹时,也应该去看看这伟大奇迹背后那些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让我们来认识今天故事的主人公。出示课文中对老班长的描写:他,快四十岁了,个儿挺高,背有点驼,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皱纹,两鬓都斑白了。
2、这是属于哪一种描写方法?这描写的是谁?明确:外貌描写大家亲切的称呼他为“老班长”。他是一位普通的红军战士,也是一位挽救了3位年轻战士生命的英雄。
3、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位英雄人物,齐读课题(板书),看到这个题目你有哪些疑问?故事主角是老班长,那又为何以鱼钩作题?鱼钩又怎么会是金色的呢?
4、回顾自主学习的方法:文章读薄、重点读厚、主题读透
二、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将文本读薄
1、请同学们快速地浏览课文,借助六要素简要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2、在我们解开鱼钩与老班长之间的谜底之前,先来将这些词语读准确:颧骨、两鬓、斑白、搪瓷、严厉、收敛、疙瘩、粗糙、抽噎、红锈、宿营地、青稞面、喜出望外、热气腾腾、无边无涯、昏迷不醒、奄奄一息3、交流课文各要素,并将六要素连起来。概括就是去烦就简,这是略读课文重要的学习方法。我们大家一起把它们连成一句话,就成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总结:1935年秋,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一位老班长接受党交给的任务,尽心尽力地照顾好三个红军伤员,在即将走出草地时,自己却牺牲了。
三、以老班长的外貌为主线,将重点读厚。
(一)抓住老班长的外貌变化,体会老班长的形象
1、再读课文,找出课文中描写老班长外貌的语句,在文中作标记。
2、第一处:“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个儿挺高,背有点驮,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皱纹,两鬓都斑白了。”
①大家读一读,发现了什么?是啊,一个快四十的人怎么会有五六十岁老人的外貌特征呢?
②你读出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③小结:可想而知,在长征途中他必定是饱经风霜,多么平凡朴素的一位红军战士啊!
3、第二处:“他整夜整夜地合不拢眼”→“他喜出望外地跑回来”。
①看到的老班长似乎遇到了什么难题。什么叫“合不拢眼”?老班长又为什么“整夜整夜”地合不拢眼?请你给大家解释解释。
②是的,饥饿正一步步的向他们逼近!如果找不到食物,大家将有生命危险。让我们一起去看看这看似平静却暗藏杀机的大草原。(图片理解困境)
③如果再找不到食物,他们也将长眠于此,你说,老班长还能睡得着吗?他们能甘心放弃吗?多少人在等着他们走出草地?
④正当老班长为找不到吃的而忧虑时他发现了什么而变得喜出望外?他的高兴是无法形容的。这一忧一喜之间,你看出来这是一个怎样的红军战士啊!(板书:尽职尽责)
4、第三处:“老班长看到这情况,收敛了笑容,眉头拧成了疙瘩”→“老班长看着我们吃完,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嘴边露出了一丝笑意”。
①是什么原因,老班长的笑容收敛了?他在担心什么?仅仅是担心他们不喝吗?是啊,还担心他们没有体力支撑到走出草地的那一刻啊,担心自己不能完成指导员交给的任务!
②当他看到我们吃完,脸上又露出了笑容。又是一忧一喜,说明了什么?,这是一个舍己为人的红军战士!(板书:舍己为人)
5、第四处:这鱼汤,他自己有没有喝过一口?我们来看看,老班长最后给我们留下的印象。出示:“瘦得只剩皮包骨头,眼睛深深地陷了下去”(板书:忠于革命)
6、结合板书小结:从老班长外貌的变化我们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红军战士?
(二)感受其他描写,加深体会
故事中还有许许多多的地方都蕴含着感人至深的情,把让你感动的句子找出来,动情地和同桌相互读一读,再来感受老班长这份深深的爱。预设以下几个方面。
1、老班长吃鱼骨头的画面(6、7、8自然段)为什么让你感动?是啊,我们和你一样体会到了老班长为别人着想的可贵品质。你能用通过朗读把“我”的心情和感受表达出来吗?让我们一起读出这份感动。
2、老班长严厉劝“我”吃鱼汤。(21、22自然段)
①当时已经发现了秘密的“我”,能喝下这碗鱼汤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出示“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你是怎么理解这个句子的?
②老班长又是怎么劝我的?
(出示老班长的语言描写:怎么了?小梁,你不要太脆弱。)重点体会:最后这句话,以及“严厉地”,暗示小梁,要他记牢“员要服从党的分配。你的任务是坚持走路,安定两个小同志的情绪,增强他们的信心“。从中感受老班长崇高的牺牲精神。感受老班长的心情读老班长的语言描写。
③我明白老班长的苦心,即便是我喝下鱼汤“可是我的心里好像塞了铅块似的,沉重极了。”“千斤重”是什么意思?你能把这千斤重的心情读出来吗?
3、每天只吃草根和鱼骨头,老班长的身体又怎么熬得住?好景不长,就在我们要走出草地时意外发生了。
出示第28自然段。
①自由轻声读这部分内容,注意自己内心的感情。
②说出内心感受,并说说为什么有这样的感受?是啊,当生命垂危的`时候,老班长竟然想到的还是3个小战士。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呢?这真是一个好战士啊!
③让我们来分角色朗读。我们从他身上看到了什么?(复述板书:舍己为人,忠于革命,尽职尽责)
四、品味“金色”,将主题读透
1、引读最后一段:可亲、可敬的老班长永远离开了我们,战士们撕心裂肺的呼喊也无法唤醒他了。擦干了眼泪。
2、他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战士们的生命,他用自己的忠诚和无私完成了党的委托。他永远地留在了那片无边无际的草地上,留给战士们的只有那根用缝衣针弯成的钓鱼钩。你说,这鱼钩不就是班长生命的象征吗?是这小小的鱼钩,钓到了挽救战士生命的小鱼,是这看似平凡的老班长,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三个小战士的生存的希望!
3、回味质疑:现在你能理解为什么说长满了红绣的鱼钩上,闪烁着金色的光芒了吗?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凝结了老红军心中只有战友,唯独没有自己的高贵品质;长满红锈的铁鱼钩,体现了红军战士舍己为人的伟大精神;长满红锈的鱼钩见证了红军战士互相关心、互相扶持、一心北上的艰苦历程,表现了战友之间伟大的爱。
五、读长征诗,总结全文
这不是一枚普通的鱼钩,万分沉重。这鱼钩,是是一种深深地怀念,还是一份革命的力量,更是对一代代享受着美好生活的人们的教育呀!在长征途中有多少这样可歌可泣的英雄,正因为有了他们,才有了我们现在美好的今天,让我们用一首我们学过的毛主席的诗《七律长征》一起来缅怀他们!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板书设计:
金色的鱼钩尽职尽责老班长
舍己为人金色鱼钩忠于革命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2
教材简析
《金色的鱼钩》记叙了红军过草地时,一位老班长接受党的嘱托,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光荣牺牲的感人故事。文章生动感人,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进行细致入微的描写,揭示出人物崇高的内心世界。全文语言朴实,像讲故事一样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叙述,表达了对老班长的深切怀念。
教学目标
通过理清文章结构,了解文本内容,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使学生明确文章的写作特色---“组织材料有重点、层次清晰有条理、刻画人物有方法”,从而学会布局谋篇的知识。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通过学习《长征》,我们了解了红军在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中爬雪山,过草地,经历了千难万险。今天,我们学习阅读课文《金色的鱼钩》。(板书26金色的鱼钩)这是一篇革命回忆录,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这个故事就发生在长征途中。
二、检测预习
昨天晚上老师要求大家预习这篇课文,我知道,在我没有要求预习之前,
已经有好多同学读过此文,都有哪些同学不止一次读过这篇文章?
既然你们这么喜欢这个故事,昨天晚上又做了认真的预习,现在老师就来了解一下你对课文掌握的情况。
1、字词
我们来看这些词语,会读就读,不会读隔过去。
颧骨 青稞 支吾 两鬓斑白
粗糙 收敛 抽噎 喜出望外
瞻仰 疙瘩 搀扶 夜色弥漫
脆弱 衰弱 奄奄一息
作(zuò)料 禁(jīn)不住
和(huò)着青稞面
拧(nǐng)成疙瘩
这些词语中有两个带弱的词语,是哪两个?
我们虽然还是一天一天衰弱下去,比起光吃草根来毕竟好多啦。
眼看我们的身子一天比一天衰弱,只要哪一天吃不上东西,说不定就会起不来。
同志们,为了革命,你们必须吃下去。小梁,你不要太脆弱!
从这几个句子中,你能理解脆弱和衰弱的区别吗?
2、内容
昨天晚上预习时,你们采用了什么样的方法读的课文?(朗读、快速默读)这么长的阅读课文,我们就应该采取快速默读的方法。能概括课文的主要
内容吗?
大家读过课文,知道文章是写人的,是赞美老班长的,为什么用“金色的
鱼钩”做题目?
课文最后有这样一句话,直接描写了鱼钩,“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幻灯)怎么理解?(板书:舍己为人)
回忆一下课文,你能说说老班长带领三个小战士在草地上走了大概多少天吗?故事里没有精确的数字,但某些句子还是做了交待,细心的同学可以看出来。
(从老班长和小梁谈话时说过的一句话“我看还有二十天才能走出这片草地”及“走了十五天,断粮了”,陆陆续续又走了几天引导。)
这四十多天的草地生活,作者没有一一描写,而是选取了几个特别的日子,回忆回忆是哪几个日子?(板书:1、第一次吃鱼。2、发现秘密。3、命令喝鱼汤。4、老班长牺牲。)
这四个日子,哪个作者只是做了简单的交待,没有详细写?四十多天,他选择了这三天详细地写,又把必须交代的'发现鱼那天,稍微略写。但是你看到这几天是不是就能够想到整个儿四十多天的情况呀?这就是作家艺术的写作手法。(板书:组织材料有重点)比如你们将来写“愉快的假期”是不是要一天一天挨着写呢?
现在可以打开书了,从哪个自然段到哪个自然段写的是这四十多天的草地生活呢?这四天又分别是哪几个段?(给课文可以分为三段,亦可分为六段。)
把整个文章内容整体掌握了,再看看它究竟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把每一个内容弄清楚了,再给课文分段就比较容易了。
课文篇幅虽然很长,段落很多,但是我们这样一理顺,就会发现层次非常清晰,(板书:层次清晰有条理)
三、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仅仅抓住重点组织材料,条理清晰,是远远不能把文章写得引人入胜,这篇课文非常吸引读者,在没有要求预习前,你就不止一次地读过,原因在哪里?(故事性强,感动人)
是啊,课文就像在给我们讲故事,娓娓道来,生动感人。作者之所以能把故事叙述得这么打动人心,一个原因是这个故事是真实的,更为关键的是他刻画人物有方法。(刻画人物有方法)
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赞诵老班长舍己为人)但通篇课文没有一句赞美的话语,作者是通过哪些描写来体现人物的内心品质?(板书:外貌、语言、神情、动作行为)
是的,故事中有许多关于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情和心理的描写感动着我们,从中可以体会到老班长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作者详细写的这三天中老班长的一言一行就足以表现他崇高的内心世界。
1、发现秘密
我们先来看发现老班长不吃鱼的这一天情况的描写,这部分内容人物对话
比较多,三人合作分角色读。读完后,看一看哪些地方的描写能体现老班长舍己为人的品质,能够成功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用波浪线画出来,批注感受。
预设一
他坐在那里捧着搪(táng)瓷(cí)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下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yàn)下去。我觉得好像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失声喊起来:“老班长,你怎么……”
这段话既有动作描写,又有神态描写,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预设二
“不要紧,我身体还结实。”他抬起头,望着夜色弥(mí)漫的草地。好久,才用低沉的声音说,“指导员把你们三个人交给我,他临走的时候说:‘他们年轻。一路上,你是上级,是保姆,是勤务员,无论多么艰苦,也要把他们带出草地。’小梁,你看这草地,无边无涯,没个尽头。我估计,还要二十天才能走出去。熬(áo)过这二十天不简单啊!眼看你们的身子一天比一天衰弱,只要哪一天吃不上东西,说不定就会起不来,真有个三长两短,我怎么去向党报告呢?难道我能说,‘指导员,我把同志们留在草地上,我自己克服了困难出来啦’?”
从中体会到什么?(完成任务的决心大,忠于革命。)
预设三
“不行,太少啦。”他轻轻地摇摇头,“小梁,说真的,弄点儿吃的不容易啊!有时候等了半夜,也不见鱼上钩。为了弄一点儿鱼饵,我翻了多少草皮也找不到一条蚯蚓……还有,我的眼睛坏了,天色一暗,找野菜就得一棵一棵地摸……”
从人物语言描述出人物行为。
2、命令喝鱼汤
对于老班长命令我们喝鱼汤这一天的描写,课文只用了三个自然段,别看内容不多,作者可是字斟句酌。在这三个自然段中,作者主要是通过什么描写来表现老班长舍己为人的精神品质?(神情)请您在这三个自然段中画出描写老班长深情的词句?(笑-收敛—一丝笑意)
从老班长的表情变化,你体会到什么?
(因为他想起昨天晚上的事,虽然他告诉小梁不要让那两个小同志知道,但是,也许那两个小同志在远处也听到了。他知道大家今天的心情很沉重,所以他做出一个笑来,是要改变这种气氛,用这个笑来动员大家吃鱼,)
最后为什么用“一丝笑意”不用“开怀大笑”?
“一丝笑意”。我们从老班长两次笑的表现中,就能深深地体会到他的内心。一看他怎么笑,就知道他心里想的是什么,体会到了他的情感。可见作者写这篇文章,句句掂量,字字斟酌,颇费心思!
在这部分内容里,还有两处小梁的心理描写也非常打动人心。请圈画出来。
3、老班长牺牲
对于老班长牺牲部分内容,我们采用快速默读的方法,画出你认为能表现老班长精神品质的地方。
预设一
当我俯下身子,把鱼汤送到老班长嘴边的时候,老班长已经奄(yǎn)奄一息了。他微微地睁开眼睛,看见我端着的鱼汤,头一句话就说:“小梁,别浪费东西了。我……我不行啦。你们吃吧!还有二十多里路,吃完了,一定要走出草地去!”
预设二
老班长虽然瘦得只剩皮包骨头,眼睛深深地陷了下去,还一直用饱满的情绪鼓励着我们。
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个儿挺高,背有点儿驼,四方脸,高颧(quán)骨,脸上布满皱纹,两鬓(bìn)都斑白了。
总结:作家写文章,表现人的内心世界的时候,往往通过人的外部表现如动作语言神态等来写,你们将来写人的时候,也可以用这个方法。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受到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的熏陶。
2、学习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展现人物的内心的方法。
3、练习快速阅读,简要地复述课文故事。
过程与方法
1、理解课文内容,找出文中的几种描写方法。
2、反复读课文找出描写作者感情变化的语句。体会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重点语句理解红军战士忠于革命的精神,感悟红军战士在艰苦的长征进程中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学习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教学难点:
理解“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含义。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课前收集有关资料,并预习课文。
2、课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诗歌导入,情景渲染
1、学生背诵的《长征》诗。
2、学生自由谈谈长征。
3、简介作者。
4、谈话导入,板书课题。(课件展示)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快速读课文,提出自读要求: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注意入眼看得快,入脑想得快。
a、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b、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有感情的多读几遍。
c、课文的题目是“金色的鱼钩”,这个鱼钩真的是金色的吗?可是作者为什么说“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
2、班级交流。
三、入情入境,重点赏析
1、学生再读课文,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多读几遍,并在旁边简单的记下自己的感受。谈话:作者是怎样讲述这个故事的.呢,要想使故事精彩,必须抓住细节来描写,以及一个个动人的片断。
2、全班交流。
a、语言描写。
b、动作描写。
c、神态描述。
3、小结:班长正是按着指导员的要求去做的,在精神上给予战士安慰和鼓励,就像“上级”,在生活上时时处处给予关心,就像“保姆” “勤务员” 。
4、再次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用最富深情的朗读来表现。
四、品味“金色”,升华情感
可亲可敬的老班长永远离开了我们,战士们撕心裂肺的呼喊也无法唤醒他了,他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战士们的生命,他用自己的忠诚和无私完成了党的委托。他永远的留在了那片无边无际的草地上,留给战士们的只有那根用缝衣针弯曲的鱼钩。课件出示文章最后一句话。
1、指名学生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
2、指导朗读。
五、音乐渲染,深化主题
作者要用鱼钩表明自己向老班长学习的决心,也想教育后代学习老前辈们为了革命事业的成功,为了战友的生命而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的高贵品质。作为新世纪的少年,我们一定要继承和发扬老一辈们的优良传统,那么让我们用歌声许下我们的誓言。
六、复述课文
以讲解员的身份讲解“金色的鱼钩”的故事。注意讲解要点。
1、叙述的条理要清楚,可采用倒叙的方法。
2、注意把感人的场面表达出来,渲染出故事的情境,从而使听众在情感上产生共鸣。
板书设计:
15金色的鱼钩关心同志老班长
舍己为人忠于革命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借助课文进一步提高阅读速度,提升阅读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找出文中的几种描写方法。
(2)引导学生反复读课文找出描写作者感情变化的语句。体会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自读课文,深入理解课题“金色的鱼钩”所蕴含的意义。
(2)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鱼钩与老班长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
借助课文进一步提高阅读速度,提升阅读能力。
教学难点:
通过自读课文,深入理解课题“金色的鱼钩”所蕴涵的深刻意义。
教学过程:
一、设置悬念,导入课文
(大屏幕出示一段文字:他快40岁了,个儿挺高,背有点驼,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皱纹,两鬓都斑白了。)
1.请同学们读一读这段文字,说一说这属于哪种描写方法?
2.你知道这描写的是谁吗?
3.大家都亲切地称呼他为“老班长”。他是一位普通的红军战士,他也是1位英雄,他曾经挽救了3位年轻战士的生命。今天就让我们去认识一下这位老班长。(板书课题:金色鱼钩。)
4.看到这个题目你有哪些疑问?
(1)老班长与金色的鱼钩有什么关系?(2)为什么说是金色的鱼钩呢?
【评析:开篇设计老班长外貌描写的语句既回顾了以往学过的描写方法,又激发了学生读书的兴趣,使学生迫不及待地去了解这位老班长是谁。同时课题与人物的相背离引出了文章的重点,使学生能有目的地去读书。】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我们会发现课文很长,还记得我们过去学过的快速阅读课文的方法吗?
2.请同学们用学过的'速读方法完整地阅读一遍课文,注意不能仅图快,还要想一想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这篇课文可以分为几部分。并结合你们提出的问题边读边思考。
3.学生汇报交流体会。
【评析:通过回顾以往学过的快速阅读方法,使学生按照一定的方法去读书,从而提高了他们的阅读能力。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使他们在快速阅读中掌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学生对文章内容有了一个初步的感知,为进一步学习语文课文做好铺垫。】
三、步步设疑,引入主题
1.老班长欣然接受了照顾伤员并带着他们走出草地的任务,但眼前就遇到了难题,请大家交流思考一下,他们遇到的难题是什么,并如何解决的?
(1)学生交流后,得出结论:难题就是缺少食物。引导学生找出有关词句“他就到处去找野草”让学生交流对于“到处”的理解。
(2)(大屏幕出示:眼前的难题让老班长整夜整夜______。)让学生补充并谈谈对“合不拢眼”的认识。
2.如何解决3个伤员的温饱问题成了老班长的心病,他终于想到了解决的办法,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文的第二部分找出老班长想到了什么办法。
3.学生交流。(师相机板书:做鱼钩、钓鱼。)
“老班长想到的办法使我们每天总能喝上热腾腾的鱼汤,然而细心的我却发现了其中的一个秘密。”谁能说一说是什么秘密?
(1)学生交流,引出“回味”一词,让学生读一读句子,说一说“回味”的意思。
(2)接着问:当我看到老班长皱紧眉头把鱼骨头和草根咽下去时,我的心情如何。
(大屏幕出示: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下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我觉得好像有万根钢针扎着喉咙,失声喊起来:“老班长,你怎么……”)
(3)你能通过朗读把“我”的心情和感觉表达出来吗?(指名朗读。)
(4)教师范读,学生练读。
(5)如果你们是这位老班长会这样做吗?老班长为什么这样做,你怎样评价这位老班长?
4.(指着大屏幕出示内容)刚才我们读的这段话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5.文中还有运用这种方法描写的语句吗?
6.发现秘密后老班长是怎么做的?
(1)虽然老班长一再嘱托,可发现了秘密的我,还能欣然喝下老班长千辛万苦弄来的鱼汤吗?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第二部分,找出有关语句并在小组内与同学交流。
(2)集体交流,引出对“千斤重”的理解,并找出对我心情描写的语句。(大屏幕出示:好像塞了铅块似的。)
(3)你能通过朗读表达出这种心情吗?(指导学生朗读。)
【评析:在步步设疑与步步追问中引出学生对老班长这个人物的看法,使学生对老班长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同时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使感情进一步升华,更好地体会人物的心情,从而更深刻地理解文章所表达的内容。】
四、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1.每天只吃草根和鱼骨头,老班长身体能受得了吗?好景不长,就在我们要走出草地时意外发生了。
(1)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第三部分并找出有关语句来谈一谈发生了什么事。
(2)老班长昏倒了,我们每天喝着老班长弄的鱼汤,而老班长面对着我们为他做的鱼汤却一口也没喝,谁能说一说为什么?
(3)学生交流,教师相应追问:你觉得老班长没有完成任务吗?你怎样评价这位老班长。
(4)这部分的语句运用了哪种描写方法?文中还有运用这种描写方法的语句吗?
2.(大屏幕出示:老班长走了,永远地离我们而去了,而他却给我们留下了。)让学生补充。
3.现在我们重新回到课始提出的问题,老班长与金色的鱼钩有着怎样的关系?
4.总结:金色的鱼钩代表老班长崇高的品质和伟大的精神,而这种精神也将在我们的心里永远放射着金色的光芒。“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在红军长征途中有多少像老班长这样可歌可泣的无名英雄,正因为有了他们,才有了我们现在美好的今天,让我们共同缅怀他们吧。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5
《金色的鱼钩》是一篇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阅读课文,文中作者通过对老班长外表的描写,和以“我”的言行、神态作烘托,揭示了老班长宁可牺牲自己也要完成党交给的任务的崇高的内心世界。教学时可打破“顺着课文次序逐段阅读”的陈规,试用“幅集跳跃法”进行教学,从课题入手,先把学生引到课文的'最后一段,让学生体会“金色”的含义,抓住文章的中心。然后再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分别找出描写老班长的外貌、神态、行动和语言的词句,并通过这些词句来分析、理解课文的中心思想,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人物外表的描写来表现人物内心的。
【教学目的】
1、认识本课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学习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3、练习快速阅读,简要地复述故事。
【教学重点】
练习快速阅读,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
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揭示题目,导入新课
1、鱼钩,钓鱼用的钩子。课文所指的鱼钩是老班长的珍贵遗物。这是发生在红军过草地时的一个感人故事。请你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小结:
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一位老班长接受党的嘱托,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光荣牺牲的故事。
二、默读课文,提出不理解的地方,同学互相解疑,教师适时点拨
解词:
支吾:用话搪塞,说话含混躲闪。
安顿:安排妥当,使人或事物有着落。
衰弱:体衰力弱,失去了旺盛的精力和体力。
奄奄一息:形容气息非常微弱,只剩下一口气。
三、快速默读课文,想想文章是按怎样的顺序来记叙的,可以分为几部分
1、快速默读,标在书上。
2、小组讨论后小结。
3、放录音。
四、默读课文,划出文中使你感动的部分,然后有感情地读一读
1、指名读课文,读后说说自己体会。
2、围绕老班长的语言、动作、神态来体会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采取读读──议议──评评的形式。)
3、小结提问:你对“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的这句话是怎样理解的?
(揭示中心,让学生说一说,练习口语表达。)
五、口语交际
假如你是“革命烈士纪念馆”的解说员,你怎样向前来参观的人介绍金色鱼钩的故事呢?
1、在小组里练习。
2、各组派代表在全班介绍。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能找出点明题意的句子,能有感情朗读描写老班长语言的句子,体会人物的精神,从而理解“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含义。
2、学习生字新词,理解“三长两短”、“喜出望外”、“奄奄一息”等词语。
【教学过程】
一、检查自学字、词情况
1、根据意思听写词语:
“三长两短”、“喜出望外”、“奄奄一息”。
2、齐读生字、新词。
3、说说容易读错、写错的字、词。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默读课文并思考:
⑴简要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⑵找出点明题意的句子(用直线划下来)。
2、反馈。
三、理解“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将永远闪烁着金色的光芒!”的含义
1、齐读。
2、质疑:“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怎么会“永远闪烁着金色的光芒”?
3、讨论。
4、定向。找一处老班长的语言,读读,简要说说意思,然后想想反映了老班长的什么精神,最后有感情朗读。
5、自学。
6、交流。(以感情朗读为重)
7、体会老班长的精神。
8、说说“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将永远闪烁着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含义。
9、练习。
四、课堂作业设计
1、根据意思写词语。
2、体会“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将永远闪烁着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含义。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7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初读课文
1。出示课题:金色的鱼钩。
(1)朗读课题,应当强调哪个词?
(2)读到金色这个词语,你想到了什么?
学生能够根据自我对语感,说自我想到的,教师能够引导:光明、灿烂、永垂不朽等。
2。快速默读课文。
(1)用自我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语言表达能够多种多样,也不要求过分简练,大致的意思是: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一位老班长理解党的嘱托,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光荣牺牲的故事。
(2)读了课文你有哪些疑问?
对学生的问题进行梳理,重点出示两个问题:
①为什么说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②课文为什么以金色的鱼钩为题?
二、再读课文,深入理解
1。默读课文,思考:1935年秋天,红四方面军进入草地,当我和两个小同志病得实在跟不上队伍时,老班长理解了一个什么任务?当时指导员是怎样嘱咐的?
2。出示句子:他们年轻。一路上,你是上级,是保姆,是勤务员,无论多么艰苦,也要把他们带出草地。
上级就是领导,上级怎样会又是保姆和勤务员呢?指导员的意思是什么?
老班长既是上级,要在遇到困难时安抚小战士的情绪,要不断鼓励病号战胜困难,走出草地,要在重重困难面前想方设法。又要像保姆和勤务员一样时时处处关心照顾小战士们。
3。同学们,要完成这一任务容易吗?再读课文,想想老班长在完成任务时要碰到哪些困难?
4。为了完成他既是上级,又是保姆、勤务员的任务,老班长是怎样做的?
学生抓住课文句子和资料自由讨论。
5。这是一位怎样样的老班长?舍己为人,忠于革命,忠于职守
三、品读课文,体会情感
1。课文主要是抓住老班长的什么来表现他既是上级,又是保姆、勤务员的呢?(外貌、动作、神态等)
小组合作学习,请再读课文,找出描述老班长外貌的句子,划下来,深入体会理解。交流,品读:
小组汇报,出示描述老班长外貌的句子,重点讲解:
◇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个儿挺高,背有点儿驼,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皱纹,两鬓都斑白了。
为什么不到四十岁的炊事班长会显得那么苍老?这说明了什么?
◇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我觉得好像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失声喊起来:老班长,你怎样
老班长吃得多吗?嚼字写出了什么?(食物少,难吃,硬)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一句,说说:读后你有什么感受?
3。研读笑意。
◇他笑着说:吃吧,就是少了点儿。唉!一条好大的鱼已经上了钩,又跑了!
◇老班长看到这情景,收敛了笑容,眉头拧成疙瘩。
◇老班长看着我们吃完,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嘴边露出了一丝笑意。
鱼汤这么少,为什么老班长还笑着说?从笑到收敛了笑容,再到露出了一丝笑意,你读懂了什么?
4。长时光的辛苦劳累,长时光的饥饿折磨,最终把老班长累跨了,饿跨了。他最终支撑不住昏倒在黑水潭边。同学们,当我好不容易钓到了小鱼,做好了救命的鱼汤送到老班长面前时,老班长又是怎样说,怎样做的?
出示句子:老班长已经奄奄一息了。他微微地睁开眼睛,看见我端着的鱼汤,头一句话就说:‘小梁,别浪费东西了。我我不行啦。你们吃吧!还有二十多里路,吃完了,必须要走出草地去!’
奄奄一息是什么意思?既然是奄奄一息了,为什么他说的话中还用了两个!?
是的,生命垂危的老班长,即使在最终一刻,也没忘记要鼓励三个小战士克服困难走出草地,也没忘记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也没忘记一个共产党员忠于职守的职责。多么可敬的老班长啊!
5。把最让你感动的地方用最富深情的朗读来体现。
四、前呼后应,解困释疑
1。出示最终一段话。思考:我为什么要把老班长留下的'鱼钩细心地包起来?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象征着什么?用自我的话说说。
一个小小的鱼钩,象征着老班长那忠于革命,忠于人民,舍己为人的金子般的心,也象征着千百万革命前辈的英雄事迹。所以,这篇课文要以金色的鱼钩为题。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最终一句话。
3。总结:同学们,我们今日的幸福生活是无数的革命先辈用他们的青春与热血换来的。我们要珍惜今日的幸福生活,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完美。
五、作业
复述课文。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8
教学内容:
选自北师大版语文教材六年级下册第6单元。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主题是英雄,教材选编了5篇课文通过不同的角度展现了英雄的事迹。本篇文章是第二篇课文,以叙事为主,讲的是长征途中的感人故事。1位炊事班长牢记党的嘱托,为照顾3个生病的战士走出草地,而不惜牺牲生命的故事,表现了红军战士忠于党、忠于人民和忘我牺牲的革命精神。文章中运用了大量的外貌、神态、语言、行为描写,突出了人物的个性特点,指导学生阅读理解时,应把其作为重点。同时本篇课文较长,应该借助课文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学情分析:
1.在学习英雄这一单元的第一篇文章《你,浪花里的一滴水》时,我对学生进行了调查,什么样的人可以称之为英雄?我发现学生对于英雄的认识仅局限于只有做出惊天动地业绩的人才是英雄的层面。针对学生思想上的缺憾,我想在《金色的鱼钩》这一课的教学中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使学生对英雄的含义能有更深、更广的理解。
2.本篇文章发生的年代离学生的生活年代有一定的距离,老班长的所作所为对于生活在优越环境中的学生来说可能无法理解。因此在教学中我设置了特定的问题情境,以指导学生朗读为主,使学生受到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的熏陶,在读中感悟,在感悟中升华。
教学设想:
1.本篇课文内容较长,教学中不能面面俱到,这样内容显得零乱,使学生抓不住课文的重点,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一定的障碍。基于这样的考虑,我采取抓重点字、找重点句的方法指导他们理解课文内容,以点带面逐步扩展到对全文的理解,同时指导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把自己独特的感受表达出来。既有个性的张扬又有多元化的比较和理解。
2.同时我设置了一条主线贯穿于全文:接受任务——遇到困难——解决困难(做鱼钩)——发现秘密——永远离去,以老班长的角度展示了故事的主要内容,使学生沿着这条线逐步挖掘到文章的主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借助课文进一步提高阅读速度,提升阅读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找出文中的几种描写方法。
(2)引导学生反复读课文找出描写作者感情变化的语句。体会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自读课文,深入理解课题“金色的鱼钩”所蕴含的意义。
(2)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鱼钩与老班长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
借助课文进一步提高阅读速度,提升阅读能力。
教学难点:
通过自读课文,深入理解课题“金色的鱼钩”所蕴涵的深刻意义。
教学过程:
一、设置悬念,导入课文
(大屏幕出示一段文字:他快40岁了,个儿挺高,背有点驼,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皱纹,两鬓都斑白了。)
1.请同学们读一读这段文字,说一说这属于哪种描写方法?
2.你知道这描写的是谁吗?
3.大家都亲切地称呼他为“老班长”。他是一位普通的红军战士,他也是1位英雄,他曾经挽救了3位年轻战士的生命。今天就让我们去认识一下这位老班长。(板书课题:金色鱼钩。)
4.看到这个题目你有哪些疑问?
(1)老班长与金色的鱼钩有什么关系?(2)为什么说是金色的鱼钩呢?
【评析:开篇设计老班长外貌描写的语句既回顾了以往学过的描写方法,又激发了学生读书的兴趣,使学生迫不及待地去了解这位老班长是谁。同时课题与人物的相背离引出了文章的重点,使学生能有目的地去读书。】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我们会发现课文很长,还记得我们过去学过的快速阅读课文的方法吗?
2.请同学们用学过的速读方法完整地阅读一遍课文,注意不能仅图快,还要想一想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这篇课文可以分为几部分。并结合你们提出的.问题边读边思考。
3. 学生汇报交流体会。
【评析:通过回顾以往学过的快速阅读方法,使学生按照一定的方法去读书,从而提高了他们的阅读能力。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使他们在快速阅读中掌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学生对文章内容有了一个初步的感知,为进一步学习语文课文做好铺垫。】
三、步步设疑,引入主题
1.老班长欣然接受了照顾伤员并带着他们走出草地的任务,但眼前就遇到了难题,请大家交流思考一下,他们遇到的难题是什么,并如何解决的?
(1)学生交流后,得出结论:难题就是缺少食物。引导学生找出有关词句“他就到处去找野草”让学生交流对于“到处”的理解。
(2)(大屏幕出示:眼前的难题让老班长整夜整夜______。)让学生补充并谈谈对“合不拢眼”的认识。
2.如何解决3个伤员的温饱问题成了老班长的心病,他终于想到了解决的办法,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文的第二部分找出老班长想到了什么办法。
3.学生交流。(师相机板书:做鱼钩、钓鱼。)
“老班长想到的办法使我们每天总能喝上热腾腾的鱼汤,然而细心的我却发现了其中的一个秘密。”谁能说一说是什么秘密?
(1)学生交流,引出“回味”一词,让学生读一读句子,说一说“回味”的意思。
(2)接着问:当我看到老班长皱紧眉头把鱼骨头和草根咽下去时,我的心情如何。
(大屏幕出示: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下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我觉得好像有万根钢针扎着喉咙,失声喊起来:“老班长,你怎么……”)
(3)你能通过朗读把“我”的心情和感觉表达出来吗?(指名朗读。)
(4)教师范读,学生练读。
(5)如果你们是这位老班长会这样做吗?老班长为什么这样做,你怎样评价这位老班长?
4.(指着大屏幕出示内容)刚才我们读的这段话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5.文中还有运用这种方法描写的语句吗?
6.发现秘密后老班长是怎么做的?
(1)虽然老班长一再嘱托,可发现了秘密的我,还能欣然喝下老班长千辛万苦弄来的鱼汤吗?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第二部分,找出有关语句并在小组内与同学交流。
(2)集体交流,引出对“千斤重”的理解,并找出对我心情描写的语句。(大屏幕出示:好像塞了铅块似的。)
(3)你能通过朗读表达出这种心情吗?(指导学生朗读。)
【评析:在步步设疑与步步追问中引出学生对老班长这个人物的看法,使学生对老班长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同时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使感情进一步升华,更好地体会人物的心情,从而更深刻地理解文章所表达的内容。】
四、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1.每天只吃草根和鱼骨头,老班长身体能受得了吗?好景不长,就在我们要走出草地时意外发生了。
(1)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第三部分并找出有关语句来谈一谈发生了什么事。
(2)老班长昏倒了,我们每天喝着老班长弄的鱼汤,而老班长面对着我们为他做的鱼汤却一口也没喝,谁能说一说为什么?
(3)学生交流,教师相应追问:你觉得老班长没有完成任务吗?你怎样评价这位老班长。
(4)这部分的语句运用了哪种描写方法?文中还有运用这种描写方法的语句吗?
2.(大屏幕出示:老班长走了,永远地离我们而去了,而他却给我们留下了。)让学生补充。
3.现在我们重新回到课始提出的问题,老班长与金色的鱼钩有着怎样的关系?
4.总结:金色的鱼钩代表老班长崇高的品质和伟大的精神,而这种精神也将在我们的心里永远放射着金色的光芒。“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在红军长征途中有多少像老班长这样可歌可泣的无名英雄,正因为有了他们,才有了我们现在美好的今天,让我们共同缅怀他们吧。(放音乐,师朗诵诗词《长征》。)
【评析:在豪壮的音乐声中朗诵《长征》诗缅怀那些无名英雄,进一步升华了主题。同时使学生对英雄的含义有了更深的理解。】
反思:
对于这样长篇的课文如何进行教学,一直是我的一大困惑。初次尝试用这种步步设疑的方法进行教学,感觉达到了我预设的效果。下面是我针对本课设计的几点想法:
一、在设计问题时,教师要起到“引”的作用
有些教师总认为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不能问的太多,使学生失去了主动发展的空间,我觉得这不是绝对的。比如《金色的鱼钩》这样长篇的课文,教师就应捋好一根线,层层设疑给学生引好路,这样学生才能把握住文章的主脉络深刻挖掘到文章的主旨。
二、问题的设计要紧扣主题,才能起到有效的导向作用
在问题设计时不能背离主题,所有的问题都应为主题服务。背离文章的问题只能让学生走弯路,越走越远而不能正确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从而为理解课文内容也造成了一定的障碍,因此我们应在问题的设计上把好关,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正确读写“皱纹威胁咀嚼保姆勉励蹲下瞻仰”等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通过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学习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3.领会作者通过人物神态,行为,语言,展现人物内心世界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体会文章蕴涵的思想感情.
难点:理解:“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光芒。”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请看《长征》片断(运用课件播放)
2.长征塑造了一个个动人的,可歌可泣的故事,你们已经学过了长征中的哪些故事?
3.今天我们学习发生在长征中的又一个感人故事:金色的鱼钩(板书)学生读题
4.这篇课文为什么叫“金色”的鱼钩呢?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有没有象征意义?还含着一个怎样的感人故事,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走进草地学习课文.
二.检查预习情况.
1.课件出示生字词语,认读:皱纹,威胁,咀嚼,保姆,勉励,蹲下,瞻仰
2.解词:回味严峻瞻仰闪烁喜出望外奄奄一息
3.在预习中你有哪不懂的问题?(提出后小组解决,解决不了的在学习过程中大家一起解决).
三.理清文章脉络.
1.快速阅读,课文讲一个什么故事?看看作者按什么顺序写这个故事,分为几部分写?说说段落起止和为什么这样划分?(按事情发展顺序写,分四部分)
2.学生汇报后师小结
四.教师范读课文.
1.这篇课文写得非常感人。我忍不住读一读.大家听好.看好.注意自己的'感受和心情变化.
2.师范读(入情入境)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我们一起回忆一下.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感人故事?(讲一位快四十岁的老班长为了带领三个有病的小战士走出一望无际的草地,无微不致地照顾他们而牺牲的故事)
2、老班长为什么要无微不致地照顾三个病号小战士呢?(这是党交给的任务)老班长是怎样用实际行动完成这个任务的?请继续学习课文.
二.精读重点段.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一)老班长一路上无微不致地照顾病号.他们在草地上要走多少天?(四十多天)作者重点写了几天的事情?(四天:钓鱼、不喝鱼汤、命令、牺牲)
(二)这四天最能体现老班长是怎样无微不致地照顾三个病号的,认真读课文.在书中画出描写老班长言行的句子.选择自己最受感动的一段.好好地读一读,再深入体会:为什么会受感动.体现了老班长什么品质?
(三)重点赏析.领悟情感.
1、汇报最让自己感动的语段.
(1)出示:(3-4自然段)
三个病号走不快,一天只走二十来里路。一路上,老班长带我们走一阵歇一阵。到了宿营地,他就到处去找野菜,和着青稞面给我们做饭。不到半个月,两袋青稞面吃完了。饥饿威胁着我们。老班长到处找野菜,挖草根,可是光吃这些东西怎么行呢?老班长看我们一天天瘦下去,他整夜整夜地合不拢眼。其实这些天,他比我们瘦得还厉害呢。
一天,他在一个水-塘边给我们洗衣裳,忽然看见一条鱼跳出水面。他喜出望外地跑回来,取出一跟缝衣针,烧红了,变成个钓鱼钩。这天夜里,我们就吃到了新鲜的鱼汤。尽管没加作料,可我们觉得没有比这鱼汤跟鲜美的了,端起碗来吃了个精光。提问:
老班长想出什么办法来解除饥饿的威胁?(钓鱼)“到处”这个词可以看出什么?(找野菜,挖草跟也很不容易).老班长“整夜整夜合不拢眼”说明了什么?(担心病号)齐读3-4自然段.
2、出示:(第8自然段)
我不信,等他收拾完碗筷走了,就悄悄地跟着他。走近前一看,啊!我不由得呆住了。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我觉得好象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失声喊起来:“老班长,你怎么……”
提问:老班长为什么不喝鱼汤而吃草根和鱼骨头?从“皱紧眉头”“硬咽”体会到什么?(吃草根和鱼骨头有多么困难)“我觉得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失声.喊起来……”从这句体会到了什么?(心里万分痛苦)我当时怎么想呢?(围绕着老班长坚强、舍己为人的品德想)
指导感情朗读.体会老班长的忠于党的事业.舍己为人的内心世界.
3、出示:(第21自然段)
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两个同志不知道为什么,也端着碗不往嘴边送。老班长看到这情况,皱起眉头,说:“你怎么了,吃不下?要是不吃,咱们就走不出着草地。同志们,为了革命,你们必须吃下去。小梁,你不要太脆弱了!”最后这句话是严厉的,意思只有我知道。
提问:老班长为什么要命令“我们”喝鱼汤?为什么“我”端起碗有千斤重?“千斤重”含义是什么?老班长看到战士们不吃鱼汤时他皱起了眉头.心里是怎么想的?老班长看见“我们”吃完了.脸上的皱纹舒展了.嘴角露出了一丝笑意.此时他心里又想些什么?
指导感情朗读.体会“我”沉重的心情和老班长欣慰的心情.
4、出示:(第28-30自然段)
当我俯下身子,把鱼汤送到老班长嘴边的时候,老班长已经奄奄一息了。他微微地睁开眼睛,看见我端着的鱼汤,头一句话就说:“小梁。别浪费东西。我……我不行啦。你们吃吧!还有二十多里路,吃完了,一定要走出草地去!”
“老班长,你吃吧!我们抬也要把你抬出草地去!”我几乎要哭出来了“不,你们吃吧。你们一定要走出草地去!见着指导员,告诉他,我没有完成党交给我的任务,没把你们照顾好。看,你们都瘦得……提问:老班长临终前是怎样做的怎样说话的?
师:为了三个生病的战士.老班长耗尽了自己全部生命.这是多么感人的情神啊!而这几个小战士却只能眼睁睁看到老班长牺牲,真是悲痛欲绝。
指导分角色朗读.(读出老班长对战士的牵挂.关爱.战士们悲痛欲绝的心情.)
三.学习课文最后一段
1.齐读.
2.我为什么要小心地把鱼钩放在贴身的衣兜里?
3.理解:“在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鱼钩记录老班长的英雄事迹,老班长虽然牺牲了,但在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上,可以看到老班长像金子一样的品质,才使他闪闪发光……学生能围绕主题作答即可)
4.你们现在知道为什么要用“金色的鱼钩”做题目吧?
四.总结:
1.老班长有哪些品质?(忠于革命.舍己为人)
2.课文在表达方法上有什么特点?(通过人物的神情.动作.语言展现内心世界)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10
教学设想:
1、本篇课文内容较长,教学中不能面面俱到,这样内容显得零乱,使学生抓不住课文的重点,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一定的障碍。基于这样的考虑,我采取抓重点字、找重点句的方法指导他们理解课文内容,以点带面逐步扩展到对全文的理解,同时指导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把自己独特的感受表达出来。既有个性的张扬又有多元化的比较和理解。
2、以设疑的方法一步步的让学生随着这条线索贯穿于全文,以老班长的角度展示了故事的主要内容,使学生沿着这条线逐步挖掘到文章的主旨。
教学目标:
1、借助课文进一步提高阅读速度,提升阅读能力。
2、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引导学生反复读课文找出描写作者感情变化的语句。体会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3、通过自读课文,深入理解课题“金色的鱼钩”所蕴含的意义。
4、在朗读中,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鱼钩与老班长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
借助课文进一步提高阅读速度,提升阅读能力。
教学难点:
通过自读课文,深入理解课题“金色的鱼钩”所蕴涵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质凝导入
出示:
他快40岁了,个儿挺高,背有点驼,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皱纹,两鬓都斑白了。
师:请同学们读一读这段文字,说一说这属于哪种描写方法?
师:你知道这句描写的是谁吗?
师:大家都亲切地称呼他为“老班长”。他是一位普通的红军战士,他也是一位英雄,他曾经挽救了3位年轻战士的生命。今天就让我们去认识一下这位老班长。
板书课题:
金色的鱼钩。
师:看到这个题目你有哪些疑问?
1、老班长与金色的鱼钩有什么关系?
2、为什么说是金色的鱼钩呢?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你们有没有发现这篇课文很长,还记得我们前面学过快速阅读课文的方法吗?
2、师:现在,请同学们用学过的速读方法完整地阅读一遍课文,注意不能只图快,还要想一想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这篇课文可以分为几部分。并结合你们提出的问题边读课文边思考。
3、学生汇报交流体会。
三、步步设疑,引入主题
1、师:是呀,老班长二话没说欣然接受了照顾伤员并带着他们走出草地的任务,可眼前就遇到了难题,大家思考一下,他们遇到的是什么难题,又如何解决的?
⑴学生交流。引导学生找出有关词句“他就到处去找野草”并理解“到处”。
⑵出示:
眼前的难题让老班长整夜整夜。
学生补充完后说说对“合不拢眼”的理解。
2、师:如何解决3个伤员的温饱问题成了老班长的心病,终于有一天老班长想到了解决的办法,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文的第二部分找出老班长想到了什么办法。
3、学生交流:
板书:
做鱼钩、钓鱼。
师:“老班长想到的办法使我们每天总能喝上热腾腾的鱼汤,然而细心的我却发现了其中的一个秘密。”谁能说一说是什么秘密?
⑴学生交流,引出“回味”一词,让学生读一读句子,说一说“回味”的意思。
师:当我看到老班长皱紧眉头把鱼骨头和草根咽下去时,我的心情如何。
出示:
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下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我觉得好像有万根钢针扎着喉咙,失声喊起来:“老班长,你怎么……”
⑵你能通过朗读把“我”的心情和感觉表达出来吗?(指名朗读)
⑶教师范读,学生练读。
⑷如果你们是这位老班长你们会这样做吗?老班长为什么这样做,你怎样评价这位老班长?
4、师:我发现老班长的秘密后是怎么做的?
⑴虽然老班长一再嘱托,可发现了秘密的我,还能欣然喝下老班长千辛万苦弄来的鱼汤吗?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第二部分,找出有关语句并在小组内与同学交流。
⑵集体交流,引出对“千斤重”的理解,并找出对我心情描写的语句。
⑶你能通过朗读表达出这种心情吗?(指导学生朗读。)
四、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1、每天只吃草根和鱼骨头,老班长身体能受得了吗?好景不长,就在我们要走出草地时意外发生了。
⑴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第三部分并找出有关语句来谈一谈发生了什么事。
⑵老班长昏倒了,我们每天喝着老班长弄的鱼汤,而老班长面对着我们为他做的鱼汤却一口也没喝,谁能说一说为什么?
⑶学生交流:
师:你觉得老班长有没有完成任务呢?你怎样评价这位老班长。
师:是呀,这么好的一位老班长走了,永远地离我们而去了,但他那美好的品质却永远留在我们的心中。
2、现在我们重新回到前面提出的问题,老班长与金色的鱼钩有着怎样的关系?
3、总结:
金色的鱼钩代表老班长崇高的品质和伟大的精神,而这种精神也将在我们的心里永远放射着金色的光芒。在红军长征途中有多少像老班长这样可歌可泣的无名英雄,正因为有了他们,才有了我们现在美好的今天,让我们共同缅怀他们吧。
板书:
照顾
老班长 救
做鱼钩 三个病员
钓鱼
怀念
教学反思:
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所以这个单元中的课文都较长,前几篇课文我让学生用分部分的方法阅读课文,了解文章的旨意,可效果不是很好,由此,这篇文章我就尝试着用步步设疑的方法进行教学,虽然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了很多毛病,但总体来说还算可以。下面是我针对这篇课文设计的几点想法:
一、在设计问题时,教师要起到“引”的作用
有些教师认为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不能问的太多,教师问得太多就会使学生失去了主动发展的空间,但我觉得这不是绝对的。如《金色的鱼钩》这样长的一篇文章,只要我们教师理好一条线,层层设疑给学生引好路,这样学生就能把握住文章的主脉络深刻挖掘到文章的主旨。
二、问题的设计要紧扣主题,才能起到有效的导向作用
在问题设计时不能背离主题,所有的问题都应为主题服务。如果背离文章的问题只能让学生走弯路,越走越远而不能正确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从而为理解课文内容造成了一定的障碍,因此我们应在问题的设计上把好关,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虽说这堂课已基本按我的设想完成了,可在上这堂课的过程中还是出现了很多问题。并不很完美。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11
一、教学目标:
1、训练运用圈划的读书方法,理解在人物刻划中关键词语的作用,体会从多种角度刻划人物的写作方法。
2、学习老班长舍己为人的品质,培养学生团结友爱的精神。
二、重点和难点:
正确圈划、理解中心是重点。理解小病号的描写与中心的关系是难点。
三、教时:
一教时[第二教时]
四、教学过程:
[一]回顾第一教时,总结:课文《金色的鱼钩》主要出现了两个人物:老班长、我。思考:课文中的人物描写与课文中心有什么关系?
[二]分段阅读,分析人物:
1、默读课文第一大段,完成下列步骤
(1)这段文字从哪些内容作了圈划?
在对学生个别提问的基础上,老师归纳:
课文对老班长的外貌、心情、动作、神态作了圈划。
(2)就圈划内容提问,并体会其作用。
朗读描写老班长外貌的句子,提问:人物外貌的描写对表达课文中心有什么作用?
体会描写老班长心情的句子,提问:人物心情的描写与课文中心有什么联系?
圈划出描写老班长动作的词语,提问:圈划词语从哪些角度揭示了老班长的品质?
在个别回答或小组讨论的基础上,老师小结:
对老班长的外貌、心情、动作等描写,突出了老班长的有极强的责任心、舍己为人的精神。圈划词语也从不同角度揭示了老班长的这一品质。
2、默读课文第二大段,注意从多种角度刻划人物的写法,对表达文章中心的作用。
(1)圈划出表现小病号“我”的心情的词语。
(2)就这些词语从不同角度提问。
(3)分析其表达的作用。
(4)小结:课文对小病号的描写,特别是写出了“我”在知道事情真相前后的心情变化,突出了“我”的感激之情。
圈划词语突出了老班长品质的感人,写小病号是为了从侧面烘托出老班长的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和对革命事业无比忠诚的高尚品质。
3、默读课文第三段,找出描写老班长竭尽全力全力不让病号挨饿的神情、语言的句子,体会其作用。
(1)圈划描写老班长神情、语言的句子。
(2)提问:这些词语对塑造人物形象有何意义?与课文中心有什么关系?
(3)小结:这些对老班长神情、语言的描写,将老班长的形象刻划得淋漓尽致,充分表达出他忠于革命忠于党舍己为人的崇高的品质。
4、朗读课文最后一段,思考:
“这枚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与“闪烁着灿烂的金色光芒”是否矛盾?为什么?与课题有什么关系?(可分组进行讨论)
5、总结:不矛盾。因为“长满了红锈的鱼钩”记录了老班长舍己为人最终献出生命的光辉事迹,这枚鱼钩虽普通却闪烁出老班长崇高品质的灿烂光芒,因此它“闪烁着灿烂的金色光芒”。课文以“金色的鱼钩”为题,揭示了文章中心,有其深刻的含义。
6、讨论学习《金色的鱼钩》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发扬同学间团结友爱的精神。
五、板书:
老班长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12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主题是英雄,教材选编了5篇课文经过不一样的角度展现了英雄的事迹。本篇文章是第二篇课文,以叙事为主,讲的是长征途中的感人故事。1位炊事班长牢记党的嘱托,为照顾3个生病的战士走出草地,而不惜牺牲生命的故事,表现了红军战士忠于党、忠于人民和忘我牺牲的革命精神。文章中运用了很多的外貌、神态、语言、行为描述,突出了人物的个性特点,指导学生阅读理解时,应把其作为重点。同时本篇课文较长,应当借助课文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提升学生的阅读本事。
学情分析:
1.在学习英雄这一单元的第一篇文章《你,浪花里的一滴水》时,我对学生进行了调查,什么样的人能够称之为英雄?我发现学生对于英雄的认识仅局限于仅有做出惊天动地业绩的人才是英雄的层面。针对学生思想上的缺憾,我想在《金色的鱼钩》这一课的教学中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使学生对英雄的含义能有更深、更广的理解。
2.本篇文章发生的年代离学生的生活年代有必须的距离,老班长的所作所为对于生活在优越环境中的学生来说可能无法理解。所以在教学中我设置了特定的问题情境,以指导学生朗读为主,使学生受到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的熏陶,在读中感悟,在感悟中升华。
教学设想:
1.本篇课文资料较长,教学中不能面面俱到,这样资料显得零乱,使学生抓不住课文的重点,学生理解课文资料,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有必须的障碍。基于这样的研究,我采取抓重点字、找重点句的方法指导他们理解课文资料,以点带面逐步扩展到对全文的理解,同时指导学生经过不一样形式的朗读把自我独特的感受表达出来。既有个性的张扬又有多元化的比较和理解。
2.同时我设置了一条主线贯穿于全文:理解任务遇到困难解决困难(做鱼钩)发现秘密永远离去,以老班长的角度展示了故事的主要资料,使学生沿着这条线逐步挖掘到文章的主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借助课文进一步提高阅读速度,提升阅读本事。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理解课文资料,找出文中的几种描述方法。
(2)引导学生反复读课文找出描述作者感情变化的语句。体会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经过自读课文,深入理解课题金色的鱼钩所蕴含的意义。
(2)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鱼钩与老班长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
借助课文进一步提高阅读速度,提升阅读本事。
教学难点:
经过自读课文,深入理解课题金色的鱼钩所蕴涵的深刻意义。
教学过程:
一、设置悬念,导入课文
(大屏幕出示一段文字:他快40岁了,个儿挺高,背有点驼,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皱纹,两鬓都斑白了。)
1.请同学们读一读这段文字,说一说这属于哪种描述方法?
2.你明白这描述的是谁吗?
3.大家都亲切地称呼他为老班长。他是一位普通的红军战士,他也是1位英雄,他以往挽救了3位年轻战士的生命。今日就让我们去认识一下这位老班长。(板书课题:金色鱼钩。)
4.看到这个题目你有哪些疑问?
(1)老班长与金色的鱼钩有什么关系?(2)为什么说是金色的鱼钩呢?
【评析:开篇设计老班长外貌描述的语句既回顾了以往学过的描述方法,又激发了学生读书的兴趣,使学生迫不及待地去了解这位老班长是谁。同时课题与人物的相背离引出了文章的'重点,使学生能有目的地去读书。】
二、初读课文,了解资料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我们会发现课文很长,还记得我们过去学过的快速阅读课文的方法吗?
2。请同学们用学过的速读方法完整地阅读一遍课文,注意不能仅图快,还要想一想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这篇课文能够分为几部分。并结合你们提出的问题边读边思考。
3.学生汇报交流体会。
【评析:经过回顾以往学过的快速阅读方法,使学生按照必须的方法去读书,从而提高了他们的阅读本事。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使他们在快速阅读中掌握了文章的主要资料。学生对文章资料有了一个初步的感知,为进一步学习语文课文做好铺垫。】
三、步步设疑,引入主题
1.老班长欣然理解了照顾伤员并带着他们走出草地的任务,但眼前就遇到了难题,请大家交流思考一下,他们遇到的难题是什么,并如何解决的?
(1)学生交流后,得出结论:难题就是缺少食物。引导学生找出有关词句他就到处去找野草让学生交流对于到处的理解。
(2)(大屏幕出示:眼前的难题让老班长整夜整夜______。)让学生补充并谈谈对合不拢眼的认识。
2.如何解决3个伤员的温饱问题成了老班长的心病,他最终想到了解决的办法,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文的第二部分找出老班长想到了什么办法。
3.学生交流。(师相机板书:做鱼钩、钓鱼。)
老班长想到的办法使我们每一天总能喝上热腾腾的鱼汤,然而细心的我却发现了其中的一个秘密。谁能说一说是什么秘密?
(1)学生交流,引出回味一词,让学生读一读句子,说一说回味的意思。
(2)之后问:当我看到老班长皱紧眉头把鱼骨头和草根咽下去时,我的心境如何。
(大屏幕出示: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下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我觉得好像有万根钢针扎着喉咙,失声喊起来:老班长,你怎样)
(3)你能经过朗读把我的心境和感觉表达出来吗?(指名朗读。)
(4)教师范读,学生练读。
(5)如果你们是这位老班长会这样做吗?老班长为什么这样做,你怎样评价这位老班长?
4.(指着大屏幕出示资料)刚才我们读的这段话运用了什么描述方法?
5.文中还有运用这种方法描述的语句吗?
6.发现秘密后老班长是怎样做的?
(1)虽然老班长一再嘱托,可发现了秘密的我,还能欣然喝下老班长千辛万苦弄来的鱼汤吗?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第二部分,找出有关语句并在小组内与同学交流。
(2)团体交流,引出对千斤重的理解,并找出对我心境描述的语句。(大屏幕出示:好像塞了铅块似的。)
(3)你能经过朗读表达出这种心境吗?(指导学生朗读。)
【评析:在步步设疑与步步追问中引出学生对老班长这个人物的看法,使学生对老班长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同时经过有感情地朗读使感情进一步升华,更好地体会人物的心境,从而更深刻地理解文章所表达的资料。】
四、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1.每一天只吃草根和鱼骨头,老班长身体能受得了吗?好景不长,就在我们要走出草地时意外发生了。
(1)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第三部分并找出有关语句来谈一谈发生了什么事。
(2)老班长昏倒了,我们每一天喝着老班长弄的鱼汤,而老班长应对着我们为他做的鱼汤却一口也没喝,谁能说一说为什么?
(3)学生交流,教师相应追问:你觉得老班长没有完成任务吗?你怎样评价这位老班长。
(4)这部分的语句运用了哪种描述方法?文中还有运用这种描述方法的语句吗?
2.(大屏幕出示:老班长走了,永远地离我们而去了,而他却给我们留下了。)让学生补充。
3.此刻我们重新回到课始提出的问题,老班长与金色的鱼钩有着怎样的关系?
4.总结:金色的鱼钩代表老班长崇高的品质和伟大的精神,而这种精神也将在我们的心里永远放射着金色的光芒。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在红军长征途中有多少像老班长这样可歌可泣的无名英雄,正因为有了他们,才有了我们此刻完美的今日,让我们共同缅怀他们吧。(放音乐,师朗诵毛泽东诗词《长征》。)
【评析:在豪壮的音乐声中朗诵《长征》诗缅怀那些无名英雄,进一步升华了主题。同时使学生对英雄的含义有了更深的理解。】
反思:
对于这样长篇的课文如何进行教学,一向是我的一大困惑。初次尝试用这种步步设疑的方法进行教学,感觉到达了我预设的效果。下头是我针对本课设计的几点想法:
一、在设计问题时,教师要起到引的作用
有些教师总认为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不能问的太多,使学生失去了主动发展的空间,我觉得这不是绝对的。比如《金色的鱼钩》这样长篇的课文,教师就应捋好一根线,层层设疑给学生引好路,这样学生才能把握住文章的主脉络深刻挖掘到文章的主旨。
二、问题的设计要紧扣主题,才能起到有效的导向作用
在问题设计时不能背离主题,所有的问题都应为主题服务。背离文章的问题只能让学生走弯路,越走越远而不能正确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从而为理解课文资料也造成了必须的障碍,所以我们应在问题的设计上把好关,这样才能到达事半功倍的效果。
反思:一向以来,上每一堂课我都要求是全员参与,并且也在尽力地去做好它。一般在课上,只要学生愿意回答问题的,我都会给予满足,一些不太愿意的有时也会硬逼着他来回答,我坚信只要多叫几次,他也会慢慢融入到这个团体中来的。但今日的这堂课让我发现其实我做得还很不够。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13
第一课时
目的要求:
1读准字音。
2学习第一,二段,知道红军过草地时的艰苦情况,学习老班长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3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重点:练习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难点:练习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语。
鱼钩是什么颜色的?可是,一篇文章的题目却是<<金色的鱼钩>>,这是怎么回事呢?(板书:金色的鱼钩)
二检查预习
1听课文录音,把自己读错的字标出来。之后,多读几遍。
2联系课文说说词语的意思(单击课前预习中的字词练习)
3说说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当时的环境。指名说,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4你划下了哪些令你最感动的句子?
三。分段。
1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几件事?(一件是讲老班长煮鲜鱼野菜汤给三个病号吃,他自己没吃一点鱼;一件是讲快走出草地时老班长牺牲了。)
2快速默读课文,思考:全文可分几段?说说段意。(第一段,1---2自然段;第二段,3---22自然段;第三段。23---33自然段;第四段,34自然段。
四通过自学,理解内容,体会思想感情。
1齐读第一段。说说关于老班长的描写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默读第二段,边读边注意体会人物当时的思想感情,看你从文中体会到什么?(学生发言,教师和其他同学补充或提出异议)
可引导讨论:
(1)你觉得哪些词句可以看出老班长对我们非常负责?
(2)当小梁发现老班长不吃鱼汤却嚼草根,咽着鱼骨头时,老班长地神态有什么变化?划出有关词句。(单击课前预习中的'内容理解2)
(3)想象一下,老班长的神态变化反映了他当时怎样的内心活动?(单击课前预习中的内容理解3
(4)划出小梁神态变化的句子,想象一下,他当时心情怎样?(单击内容理解4)
(5)写老班长的一忧一喜,为什么忧,为什么喜?这说明了什么?(单击内容理解5)
第二课时
目的要求:
1学习第三段,学习老班长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2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总结上节课的学习方法。
二学习第三段。
1默读课文第三段。
2抓住有关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1)老班长始终不肯吃鱼,仅仅是因为鱼太少了吗?
(2)为什么说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单击内容理解7)
(3)课文最后一句有什么含义?在写法上有什么作用?(单击内容理解6)
(4)课文写老班长,为什么用”金色的鱼钩”作题?单击内容理解8)
三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把你认为最能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的一段话找出来,试着读一读,其他同学讨论交流,可以补充改正。最后,把全文有感情地朗读下来。
四巩固练习。
(单击巩固练习中的拼音填空,比字组词,词语搭配,选字填空。学生口头练习。)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14
教学目的: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红军过草地是时的艰苦情况,学习老班长终于党、终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教学重、难点:
理解重点词句、体会人物感情。
教具准备:
相关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示课题,生疑激趣
1、板书课题、解题。
(这是一篇阅读课文,从审题入手,在交流解答中点出文章中心,达到了从整体入手的目的。)
2、简介时代背景。
(提高学生搜集信息、交流信息的能力。)
3、欣赏课件。
(使学生对课文有个初步的了解,达到激趣的目的。)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全文,读后练习概括主要内容。
(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意愿读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全文。
(出声读、默读、边读边记……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读,兴趣会比较浓厚。)
2、用一句话概括主要内容。
(注意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发生、发展、结果。学生可根据自己理解,用自己的话进行概括,鼓励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
三、细读课文,理清层次
1、指名读文,想想按什么顺序给文章分成哪几部分。(展开讨论,只要分段能讲出自己的道理即可。)
2、练习用小标题概括各部分内容。
(培养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由小组合作完成,再分别汇报,全班交流。)
四、选读课文,体会情感
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段落读一读,初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五、课堂练习
交流自己喜欢的句、段,谈谈体会,再有感情地读一读。
学生边读边画,简单记下自己的体会。
第二课时
一、温故知新
1、回忆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出示课文最后一句话,谈谈你的理解。
(从文章中心入手,为理解文章内容作铺垫。)
二、在精读中品析鉴赏
1、老班长闪光的品质在作者描写的三次喝鱼汤的情景中得以充分体现。请各小组选择其中一个情景读一读、想一想、议一议、画一画、品一品。
2、交流汇报、教师点拨。
(1)、第一次喝鱼汤的情景是怎样的,从中看出老班长具有怎样的闪光品质。
(2)、第二次喝鱼汤的情景,你想抓住哪几句话体会老班长的闪光品质。
“我起初不喝鱼汤,老班长命令我们喝下鱼汤”。投影出示课文插图,观察人物神态,体会人物内心。
联系前文老班长“硬咽鱼骨头”和“摸黑找野草”等感人场面,体会老班长的崇高品质。
(强化学法指导,使学生由“学会”转到“会学”上来。)
(3)、第三次喝鱼汤的情景,又是怎样的?抓住你深受感动的句子谈谈体会。
启发想象:假如你是课文中的小梁,此时此刻,手掣鱼竿,会想些什么?
(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揣摩人物内心。)
抓住老班长临终前的话语思考:给老班长喝鱼汤是“浪费”吗?为什么老班长这么说?
体会“浪费”的意思,品悟到老班长即便剩下最后一口气,仍坚持把鱼汤留给病号吃的'平凡而伟大的精神。
三、在研读中感悟、感染
1、课文中前后一共八次出现“啊”字,找出带有“啊”字的句子,练习朗读,品悟情感。
(以往学生往往对“啊”字的读法不加区分,这就不利于对句子的含义的理解。读好这不引人注目的“啊”字,对品析人物情感大有好处。)
(1)、典型示范
投影出示“鱼啊!快些来吧!这是挽救一个革命战士的生命啊!”请把“啊”和全句联系起来轻读,体味这两个“啊”字表现的思想感情。
(2)教师范读
(由词联句,由句联文,指导学生读好这两个“啊”字,就突出了老班长可敬可佩的形象,突出了革命战士之间的深厚友情。)
(3)、自读自悟
(交流、朗读中体会到不同的句子中的“啊”字的语调、语速、语气不能都一样,应随句子所表达的内容和感情的变化而变化。)
2、配乐分角色朗读全文。
(透彻的理解之后,配上感人的音乐,带学生进入感人的情景之中,入情入境地感悟、感染。)
3、总结升华,课堂练习。
(1)、说一说你对“金色的鱼钩”的理解。
(2)、写一写学了本文的感受。写心里话,抒心中情。
板书:
金色的鱼钩
三个病号 饥饿 喝上 难过 不吃 咽下 走出
威胁 鱼汤 激动 鱼汤 鱼汤 草地
老班长 合不 喜出 语重 皱起 皱纹 壮烈
拢眼 望外 心长 眉头 舒展 牺牲
终于革命、舍己为人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15
第一课时
目的要求:
1。读准字音。
2。学习第一,二段,明白红军过草地时的艰苦情景,学习老班长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3。经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重点:练习经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难点:练习经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 导语。
鱼钩是什么颜色的?可是,一篇文章的题目却是<<金色的鱼钩>>,这是怎样回事呢?(板书:金色的鱼钩)
二。检查预习
1。听课文录音,把自我读错的字标出来。之后,多读几遍。
2。联系课文说说词语的意思(单击课前预习中的'字词练习)
3。说说故事发生的时光,地点,和当时的环境。指名说,其他同学能够补充。
4。你划下了哪些令你最感动的句子?
三。分段。
1。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几件事?(一件是讲老班长煮鲜鱼野菜汤给三个病号吃,他自我没吃一点鱼;一件是讲快走出草地时老班长牺牲了。)
2。快速默读课文,思考:全文可分几段?说说段意。(第一段,1---2自然段;第二段,3---22自然段;第三段。23---33自然段;第四段,34自然段。
四。经过自学,理解资料,体会思想感情。
1。齐读第一段。说说关于老班长的描述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默读第二段,边读边注意体会人物当时的思想感情,看你从文中体会到什么?(学生发言,教师和其他同学补充或提出异议)
可引导讨论:
(1)你觉得哪些词句能够看出老班长对我们十分负责?
(2)当小梁发现老班长不吃鱼汤却嚼草根,咽着鱼骨头时,老班长地神态有什么变化?划出有关词句。(单击课前预习中的资料理解2)
(3)想象一下,老班长的神态变化反映了他当时怎样的内心活动?(单击课前预习中的资料理解3
(4)划出小梁神态变化的句子,想象一下,他当时心境怎样?(单击资料理解4)
(5)写老班长的一忧一喜,为什么忧,为什么喜?这说明了什么?(单击资料理解5)
第二课时
目的要求:
1。学习第三段,学习老班长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2。经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经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 总结上节课的学习方法。
二。学习第三段。
1。默读课文第三段。
2。抓住有关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1)老班长始终不肯吃鱼,仅仅是因为鱼太少了吗?
(2)为什么说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单击资料理解7)
(3)课文最终一句有什么含义?在写法上有什么作用?(单击资料理解6)
(4)课文写老班长,为什么用金色的鱼钩作题?单击资料理解8)
三。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把你认为最能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的一段话找出来,试着读一读,其他同学讨论交流,能够补充改正。最终,把全文有感情地朗读下来。
四。巩固练习。
(单击巩固练习中的拼音填空,比字组词,词语搭配,选字填空。学生口头练习。)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语文《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04-23
语文《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05-09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及反思04-05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及反思04-05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精选10篇)11-07
语文《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范文05-09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精选6篇)03-31
语文《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5篇04-23
语文《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5篇)04-23
语文《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精选5篇)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