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五年级教学设计(通用15篇)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语文五年级教学设计

时间:2023-04-08 15:42:42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语文五年级教学设计(通用15篇)

  作为一名老师,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语文五年级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五年级教学设计(通用15篇)

语文五年级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 、归纳课文主要内容,初步懂得详写月略写的作用。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凭借课文语言材料,感受郑和与我过古代人民为促进与亚洲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不怕困难,顽强探索的精神,激发为振兴中华而发奋努力的情怀。

  二、教学重难点

  1读懂郑和第一次远航的内容。

  2感受郑和下西洋的艰难和重大意义。

  三、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在世界上有许多的航海参家,有哥伦布发现新大陆,麦哲伦环球航行,而在中国的明朝也有一位的航海家,他第一次下西洋的时间比哥伦布早了87年,比麦哲伦早了114年呢!他的名字说叫郑和。(板书课题)你对郑和知道多少,来说说看。

  (二)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派遣太监魁梧抱拳扶老携幼瓷器脱缰野马撕裂威胁

  2、指名读。字音:“瓷”、“撕”是平舌音。 “梧”声调是第二声,不是第三声。字形:“拳”上半部分两横,不是三横。 “魁”的“鬼”的“竖弯勾”要写得大一些,是一个半包围结构的字。

  3、指名分小节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指导,正音。

  4、指导分段。

  (1)课文哪几个小节,写了郑和第一次下西洋的内容?(第1~5自然段)

  (2)课文的第6~7自然段又写了什么? (郑和下西洋的次数和意义)

  (3)学生划分段落,归纳大意。

  5、同座位互读全文。

  (三)指导书写

  1、撕:左中右结构的字,结构要紧凑。

  2、魁:半包围结构的字,“斗”要被“魁”包住,“厶”写得小一些。

  3、监:上大下小。

  (四)精读课文

  1、学习第1段(第1~5节)。

  (1)郑和第一次远航的时间和地点是什么?(1405年7月11日;苏州府刘家河码头)

  (2)自读第一段,边读边想。为什么把“远航的大船”叫做“宝船”?交流,反馈。

  (①这些船大,的长150米,宽60米,可乘1000多人;②船上有指南针、航炸弹图等当时最先进的航海设备,这些都是能远航的`条件;③船上载着瓷器、丝绸和茶叶。)

  (3)将近中午,郑和登船准备起航,自读第三自然段,从文中的字里行间你体会到什么? (郑和十分自信,十分威武)师:这是一个多么威武而自信的人,你该怎么通过读来体现?训练学生朗读。过渡:宝船起航了,郑和在航行中和各国进行了哪些友好交往?在途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又是如何克服的?这些都是我们关心的问题,让我们一起去看看课文的第4、5自然段。

  (4)生自学4、5自然段。小组交流。

  ①抓住体现各国人民友好态度的词语。

  ②训练学生在读中表现文字中流露出来的友好感情。

  ③出示表现海上风险浪恶的句子,从中你体会到什么?边谈边读。

  ④还有什么困难?这种惊心动魂的场面你能表现出来吗?训练朗读。

  ⑤这时,你对郑和又有了什么认识?生各抒己见。

  2、讲读第6、7自然段。生自由读这两个自然段。这时你对郑和又有什么新了解?

  (五)回顾全文

  1、你能谈谈郑和远航的意义吗? (具体的内容可以从第4自然段中挖掘)

  2、讨论:为什么略写其余六次的远航呢?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先小组讨论,再全班反馈。

  (六)课堂总结

  郑和在众人的欢呼声中“扬帆起航”,途中和各国友人“友好交流”、一次又一次“战胜凶险”,真是令人回味无穷。今天,我们再读到这激动人心的一幕幕,还能为以郑和为代表的中国古代人民的开拓、探索精神而感到自豪。

  五、教学结束

  作业

  1、有感情朗读课文写一则读后感受。

  2、完成课后的描红和临写。

语文五年级教学设计2

  【教材简析】

  本课是一篇鼓励求知、鼓励大胆想象、鼓励探究发现的课文,通过作者回忆童年时发现胚胎发育规律这件趣事,反映了儿童求知若渴的心理特点和惊人的想象力。第一部分先概述了“我”九岁时发现了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却在后来因此受到惩罚。第二部分具体叙述“我”发现有关胚胎发育规律的前后经过。最后,写这个发现在几年后老师讲课时得到证实,“我”情不自禁地笑出了声,结果被老师误解受到处罚,但“我”从中获得感悟。本文故事情节充满童真童趣,语言风趣幽默,并有多处内心活动的描写,真实展现了孩子内心世界。

  学习这篇课文,要让学生通过自读自悟和讨论交流,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我”发现了什么、是怎么发现的;从中激发学生勤学好问、大胆想象、乐于探究的学习精神;体会心理活动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作用,能真实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

  【教学目标】

  1、认读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胚胎、祸患、滑翔、天赋”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解课文内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领悟作者童年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象的精神。

  4、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培养想象能力和积极关注生活的态度。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入情入景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我”发现了什么,重点了解“我”是怎么发现的。

  2、感受人物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课文幽默活泼的语言风格。

  【教学难点】

  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危险”等含义深刻的句子。

  【课前准备】

  1、回忆自己童年的“发现”。

  2、通过查阅课外书,上网等途径收集有关科学家发明发现的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读题质疑,激发兴趣

  难忘的童年生活中,我们不知不觉得成长着,有笑,也有泪;有喜,也有忧……今天我们学习《童年的发现》,不知它又能带给我们哪些感受。

  出示课题:

  童年的发现

  从课题中,你最想了解什么?

  (从课题着手,学生提出自己最想了解的问题,五年级的学生已具有较高的阅读能力,因而学生通过自行梳理,确定有探讨价值的问题,如:“我”的发现是什么?是怎么发现的?即明确了本课的主要学习任务。)

  二、紧扣“发现”,初读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我”童年的发现是什么?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

  “人是由细胞构成的……从细胞变成小鱼,经过了很长的时间。现在,这一段时间就折合成一个月。从小鱼变成青蛙又得经过很长时间,又折合成一个月。这样推算下来,到变成人,正好是九个月。”

  3、仔细读读这几句话,理解句子意思,并带上自己的理解转述这几句话。

  4、联系整段话,反复朗读,体会当“我”发现这个规律时,是怎样的心情。

  (格外高兴、得意……)

  (前后几句连起来理解,抓住“绞尽脑汁”、“想啊想啊”、“嘿”、“哈”等词语体会发现的来之不易,从而更能体会出发现后的兴奋之情,才会发出“如此简单明了”、“大概还没有人发现这个道理”的感慨。)

  5、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三、围绕“发现”,精读课文

  1、默读课文,思考:

  “我”是怎样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又是怎样找到答案的?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谈谈自己的体会。

  分小组学习,将找到的句子读一读,谈谈自己的体会,并讨论交流不理解的问题。

  2、探讨交流,理清脉络:

  ⑴“我”是在做梦中发现自己总在飞翔,并且发现其他同学也具有“飞行”的天赋,于是便产生了好奇,想解决这个奇妙的问题。

  “只要双脚一点,轻轻跃起……似乎想去哪里就能飞到哪里。”

  (借这些优美的`词句,闭上眼睛想象这段话描写的情景,体会“我”在梦中飞行的无比快乐和惬意。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成长过程中是否有类似的经历,进行大胆的想象和扩充,并带着自己的感受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⑵我们一起找到老师,请他给我们解答。

  “为什么只有晚上睡觉时才长?”“那么为什么人在生长的时候就要飞呢?这究竟是什么道理?”“人怎么会是鸟?”

  (找出这些问题之间的关系,明白后一个问题都是对前一个问题的追问,从一个又一个的追问中,感受到“我”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想象当时的情景,分角色朗读对话,读出人物的心情,加深对人物的印象。)

  ⑶老师并没有给我们一个满意的答案,便激发了“我”的想象力,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来的。以至于亲自抓来鱼,仔细观察,想从鱼身上发现人应具有的某些特征。

  “我想得是那样痴迷,以至于从河里抓到一条鱼,我都会翻来覆去地看个仔细,恨不得从鱼身上发现将来的人应具备的某些特征。”

  (用心朗读这句话,想象“我“研究一条鱼的样子,会翻来覆去地看些什么?想些什么?初步感受“我”执着探究的精神。)

  ⑷“我”经过思考、推算,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答案。

  四、转述发现,小结课文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我”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体会作者执著探究的精神。

  五、布置作业

  用自己的话说说“我”的发现和发现的过程。

  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有感情的朗读。

  第二课时

  一、回忆导入,激趣朗读

  “我”的发现有趣吗?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有感情地朗读。

  二、再读课文,体味感受

  1、学生自读课文说说作者的秘密被是怎样被证实的。

  2、引导理解“老师误解了我的笑声,以为我的笑不怀好意。”

  当老师讲到“母腹中的胎儿再现了从简单生命进化成人的过程”时,“我”想起了自己的发现居然跟进化论的观点完全一致,因此,“情不自禁”地笑出了声音。这里丝毫没有恶意。那么,为什么老师会以为“我”不怀好意呢?

  3、引导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这句话的意思。

  ⑴结合自己的实际回忆讲述生活中探究秘密的小事。

  ⑵引导学生结合课前收集的资料,通过哥白尼、布鲁诺、伽利略等人的遭遇,用自己的话举例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

  ⑶通过朗读体会作者内心的感受。

  三、结合课文,赏析作者

  从“我”的发现和发现过程,你觉得“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找出相关的句子来理解,并带着理解有感情地朗读。

  1、“我”是一个富于幻想的孩子:

  “每天夜里做梦我都会飞……似乎想去哪里就能飞到哪里。”

  “人是由细胞构成的……这样推算下来,到变成人,正好是九个月。”

  2、“我”是一个执着探索的孩子:

  “那天我们几个人决定去见我们的老师,让他来解答这个奇妙的问题……等你们升入高年级,上课时老师都会给你们讲解。”

  “我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来的……恨不得从鱼身上发现将来的人应该具有的某些特征。”

  3、“我”是一个幽默风趣的孩子:

  “听完这句话,你大概会忍不住哈哈大笑……竟使我当众受到了惩罚。”

  “幸亏他没有容我解释……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或发现,有时还会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四、联系生活,总结交流

  1、从“我”的童年发现中,你有什么启发或体会?

  (鼓励学生多角度地理解、体会,如:“发现童年的胡思乱想,异想天开也是一种发现、创造”“童年很美好,可以漫无边际的幻想”“我们也要培养大胆创新、坚持不懈的钻研精神”……)

  2、你在学习、生活中有没有自己的发现?说出来和大家交流交流。

  五、布置作业

  1、写一写自己的“发现”。

  2、收集同学间的发现,看看谁的发现最有意义。

  【练习设计】

  1、写出近义词:

  祸患──迷恋──妨碍──

  2、写出反义词

  轻盈──澄澈──

  3、理解句子:

  “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我对这句话的理解是____________________

  【补充资料】

  1、胚胎:在母体内初期发育的动物体,由卵受精后发育而成。

  2、滑翔:某些物体不依靠动力,而利用空气的浮力和本身重力的相互作用在空中飘行。

  3、细胞: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形状多种多样,主要由细胞核、细胞质、细胞膜等构成。植物的细胞膜外面还有细胞壁。

  4、繁殖:生物产生新的个体,以传代。

  5、草履虫:原生动物门,纤毛虫纲。体圆筒形,前端较圆,中后部较宽,后端较尖;从背上看,形状像倒置的草鞋底。

语文五年级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理解铺垫这一写法在本课的运用及作用。

  四、尝试运用铺垫的手法写一段话。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猜猜老师现在是什么样的`心情?

  同学们,看到这么多领导、老师坐在这里听课,你们有什么感受?(紧张)你们猜猜老师现在是什么感受?(也紧张)对了,老师也紧张。老师提出这些问题就是为了突出老师现在激动、紧张的心情,这种手法在写作上就叫作铺垫。

  板书:铺垫

  这节课我们就重点来学习“铺垫”。

  板书课题:圆明园的毁灭

  二、课前质疑:

  本课标题是“圆明园的毁灭”,为什么作者却用那么多笔墨来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

  在解决这一问题之前,我们先来学习“圆明园的毁灭”这一部分。

  三、小组合作学习第五自然段。

  (一)要求:1、自读文段,感知文段主要内容。

  2、小组合作学习:你从文段中得到哪些信息,有什么感受?

  3、组长组织,注意顺序,每人都要发言。

  (二)小组汇报学习结果。

  教师适时点拨:出示原文,采用去词法(把“凡是、统统”去掉),原文好在哪里?体会用词的准确,同时体会英法联军的可耻!有感情地朗读朗读。

  四、毁灭前的圆明园什么样子?学习2—4自然段,采用联想和想象的方法,学习辉煌。

  先把“有……有……有……”标红,让学生介绍圆明园里有什么。

  然后让学生联想和想象。如,说说在“山乡村野”里你看到了什么?在“热闹的街市”你又看到了什么?学生就会充分感受到圆明园的壮美。在此基础上,对于“雷峰夕照”等学生不易想象的,难以理解的,可放图片,增强感受。

  最后指导学生读出辉煌。

  五、体会铺垫的作用。

  既然写毁灭,为何大篇幅写辉煌?如果去掉2—4自然段,好不好?为什么?(体会“对比”表达的作用:进一步衬托……)

  说一说,议一议:

  描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这就是运用了铺垫的手法,引起读者共鸣,激发读者情感。

  六、自读文段,看一看外国人(雨果)眼中的圆明园是什么样子,找出属于“铺垫”的段落,读一读。

  课堂交流。

  七、口语交际

  我心爱的物品丢了。

  要求:运用铺垫的手法描绘出物品之珍贵,从而衬托心情。

  小组内交流,然后课堂交流。

  七、作业

  将口语交际的内容整理,写一篇习作。

  板书设计:

  损失巨大

  圆明园的毁灭建筑风格———富有特色

  价值赞叹赞美

  历史文化———价值庞大

  毁灭————惋惜痛心

语文五年级教学设计4

  一、知识积累与运用

  1、根据拼音写汉字。

  生意cōnglóng( ) bānbó( ) 垂màn( )

  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眼睑( )眸子( )呷嘴( )瞅( )雏鸟( )

  3、文学常识

  本文作者 ,小说家,著有长篇历史小说 。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作者对珍珠鸟有怎样的.一种感情?

  2、“我”在与鸟儿相处中得到什么感受?

  三、自主探究课文

  朗读课文,画出文中交代“我”的举动的语句。说说在我的努力下,“我”和珍珠鸟之间的信赖关系是怎样逐步建立起来的?

  四、小组合作探究课文

  1、“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句话应该怎样理解?

  2、怎样做才能产生信赖?

  3、在你看来,为了在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创造这种境界,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

语文五年级教学设计5

  一、填空题

  1、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 、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课程。

  2、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3、《语文课程标准》阶段目标从“识字与写字”、“阅读”、“习作”(小学1~2年级为“写话”,3~6年级为“习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课程标准还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

  4、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5、汉语拼音能帮助学生识字,帮助学生说好普通话,帮助学生阅读。

  6、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一二年级的教学重点。

  7、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不仅要重视口语交际课的教学,而且要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和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全方位多角度地训练。

  8、阅读教学过程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9、《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10、语文综合性学习应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区等教育资源。

  11、“交融式目标”在叙写时不会出现“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几个明显的提示语,但它的每一点目标却极好地把二维乃至三维的目标都交融在一起。最大的优点就是叙写方便。清晰明确,乃是教学目标叙写的灵魂。

  12、《语文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中指出:“评价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应重视考察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情意态度。评价必须在具体的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让学生承担有实际意义的交际任务,以反映学生真实的口语交际水平。”

  13、语文素养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主要分为六个层次:一是必要的语文知识,二是丰富的语言积累,三是熟练的言语技能,四是良好的学习习惯,五是深厚的文化素养,六是高雅的言谈举止。

  14、课程资源从获取途径看,可以划分为校内资源、校外资源、网络化资源三大类。

  二、基本概念题

  1、语文素养P1

  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其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和人文素养等。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2、探究学习P5

  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和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情感态度,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学习方式和过程。“探究”重要的不是结果,而是过程,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培养主动探究的意识,获取探究乐趣。

  3、课堂即时评价P41

  在语文课堂教学的真实情境中,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质性评价,称为“课堂即时评价”,亦称“情境性评价”。

  4、人本语文课程资源P50

  以人为载体的语文课程资源。包括教师、学生、家长以及社会相关人士等。

  5、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P1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基本理念主要集中在四大方面:(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二)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三、简答题

  1、 新课程教师角色应如何定位?

  答:新课程强调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把教师的角色定位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是“平等中的首席”;新课程认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角色由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新课程提出要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教师角色由教材使用者转变为语文课程的开发者。

  2、《语文课程标准》对口语交际教学提出了哪些要求?《语文课程标准》P14

  答:《语文课程标准》对口语交际教学的要求是: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重视口语交际的文明态度和语言修养。努力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不必过多传授口语交际知识。鼓励学生在各科教学活动以及日常生活中锻炼口语交际能力。

  3、什么是阅读教学?阅读与阅读教学有什么区别?P15

  答:《小学语文课程标准》:“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通过阅读教学,使学生学会读书,学会理解;通过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能力,提高学生感受、理解、欣赏的能力,使学生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4、与以往的教学大纲相比,《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习作教学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语文课程标准》

  答:①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②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激发学生展开想像和幻想,鼓励写想像中的事物。③应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④写作知识的教学力求精要实用。应抓住取材、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

  5、“分解式目标”与“交融式目标”的异同是什么?P29

  答:(1)区别:分解式目标:按照“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设计,每个维度根据实际情况罗列若干小标题。这种叙写方式,思路清晰,具体明确,便于操作。

  交融式目标:在叙写时不出现 “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几个明显词语,但它的每一点目标都把二维或三维的目标交融在一起。优点是叙写方便。

  (2)相同点:无论是“分解式目标”还是“交融式目标”,他们都将目标的“三维”进行有机整合。无论是由目标导向的学习过程还是由目标指向的学习结果都具有可操作性、可观察性和可测量性。

  6、新课程倡导怎样的学习方式?P5

  答:新课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自主学习是与接受学习相对而言的,是指学生自己有目的的学习,对自己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有自觉意识和自我控制的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学习的关键在于引导,要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自觉性,逐步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合作学习是在学生独立读书、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有自己的见解以后再去“合作”。通过学生间的“合作”学习,互相取长补短,不断丰富自己,加深理解,提高认识,获取深刻的体验。

  探究学习,即“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情感与态度,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学习方式和过程。“探究”重要的不是结果,而是探究过程的本身。要培养小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要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获得探究的乐趣。

  7、你认为,当前课堂上的合作学习存在哪些问题?P55

  答:当前新课程起始阶段中的小组合作学习不同程度存在“花架子”和“假繁荣”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合作学习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学生之间根本没有产生与合作。第二,合作学习没有明确的分工,任其自然,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合作技能。第三,合作学习的时间没有保证,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被大量剥夺。第四,采用合作学习过于随便,不考虑合作的时机,信手拈来。第五,团团围坐成摆设,小组学习有名无实。第六,角色轮换周期长,“优生”“独舞”唱主角。第七,离开课文讲迁移,舍本逐末,漫无边际,学生预习失去依托,有的甚至上成了政治课。第八,座位设置老一套,不运用小组学习的学习方式,我行我素,雷打不动。

  四、观点论述题

  1、谈谈你是如何理解“语文素养”的?P1

  答: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其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把“语文素养”的内容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分为6个层次:第一,必要的语文知识。轻易否认语文知识对语文学习的指导和促进作用,容易使语文教学走向非理性主义的误区。第二,丰富的语言积累。语文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一篇篇具体的范文,这就决定了语文教学必须让学生占有一定量的感性语言材料,在量的积累的基础上产生质的飞跃。第三,熟练的语言技能。熟练的技能到了一定程度就成为一种能力。第四,良好的学习习惯。语文教学必须牢记叶圣陶先生的名言“教是为了不需要教”。第五,深厚的文化素养。第六,高雅的言谈举止。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儒雅气质和文明举止。可见,《课程标准》中语文素养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它绝不是一种纯粹的语言技能,而是一种综合的文明素养,是个体融入社会、自我发展不可或缺的基本修养。

  2、在当前正在进行的课程改革中,有许多老师认为新课程特别强调三维目标中的“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那就是意味着“知识和能力”不重要了。请问您如何看待这个问题?P29

  答: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在教学目标中强调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并非简单的并列关系,而是彼此渗透、相互融合,统一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中。在这三个维度中,知识和能力是基础,是核心,是实现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关两个目标维度的载体。过程与方法是链接知识与技能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两个维度的桥梁,情感、态度、价值观是教学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升华。语文素养的核心是语文能力。假如把语文素养比做一座大厦,由三维目标构成,知识与能力就是大厦的基座。

  3、你觉得怎么做才能使各种学习方式更加有效呢?请选择一种学习方式具体阐述。

  答:小学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组成了一种整体的学习方式,相互作用。在具体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正确理解,合理利用。(2)注重方法的指导。(3)加强过程的引导。(4)充分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如合作学习:

  (1)把握“小组合作学习”中的教师定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要让小组合作学习真正发挥作用,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课前就要做认真的准备,要根据学生情况和教学内容有所选择,从而避免一些形式主义的做法,提高小组学习的效率。课中,当学生在合作学习时,教师不是等待,不是观望,更不是干自己的其他事情,而是深入到小组当中,了解学生合作的进程,讨论的焦点等等,为下一个教学环节的安排作好充分的准备,担负着更大的管理和调控的职责。

  (2)规范“小组合作学习”的行为,营造合作的良好氛围。

  课堂氛围是合作学习成功的关键因素。要营造良好的氛围,合理分组是前提,规范合作行为是保证。(简答题7)

  (3)形成“合作学习”的评价机制,促进合作习惯的养成。

  课堂上的小组合作不仅仅只是完成学习任务,还应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要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会与人合作的方法。首先应该让学生学会倾听,处理好踊跃发言与虚心听取的关系。其次是让学生学会思考,处理好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关系。第三是要让所有的人积极参与,特别关注小组学习中保持沉默的学生。

  4、有人说语文课程建设和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是课程专家的事,我们只要按教科书教完该教的书就是了,何况我们基层(农村)也没什么语文课程资源。你认为这种观点对吗?为什么?P50—54

  答:这种观点是不对的。因为,我们一线的许多老师对于“课程资源”的认识比较模糊,总认为语文课程资源建设和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是课程专家的事,我们只要按教科书教完该教的书就行了。其实这也是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中存在的误区。语文课程资源是教学的基础,是语文实践的必要。语文课程资源是为语文教学服务的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的、校内、校外一切课程资源。对于小学语文课程,其可以开发与利用的资源很多,可以开发的素材丰富多彩。如:语文教材、学校图书室、实践基地、教师、学生、家长及社会相关人士,语文课堂上的生成性资源,师生的生活经验,校园课间文化等。因此,作为一线的语文老师,进行语文课程建设和语文资源的开发是必要的,也是有条件的。每一位语文教师都要树立课程资源观,积极开发利用新的课程资源,以切实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语文能力和综合素质。

  5、多媒体教学手段直观形象,对学生有利无弊。请谈谈你的观点。

  答:这个观点是错误的。运用多媒体,不仅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感性认识,也使课堂教学目的完成,教学难点的突破更省时,更省力,更有效。但有时我们片面夸大了其作用,忽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在语文教学中,过多过滥的使用,只会适得其反,降低了文本阅读材料的地位。替代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感悟,使学生的思维定格在画面上,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

  五、教学设计题

  1、请设计教学片断,让学生学会“左”、“右”二字。(音、形、义三者结合)P10

  答题要点:音、形、义三部分综合考虑,左的字音难点、左右字形的比较、左右方位的辨析、词语的积累等。

  2、北京将在 举办奥运会,请你以〈〈奥运——北京〉〉为主题设计一个综合实践活动片段。P22

  答题要点:教学过程的展开要强调实践性,教学方式的选择要强调自由性,学习的组织要强调合作性,学习活动要发挥创造性;重实践、重过程、重参与、重体验;

  基本流程:(1)谈话导入,明确目标;(2)围绕目标,收集资料;(3)学生分组,交流资料(相关奥运的知识、图片等);(3)确定主题,分组准备(小组讨论汇报的形式、选用的内容,分工完成设计、图片处理、文字编辑等工作);(4)小组汇报,师生评议;(5)全班展示,畅谈感想。

  3、在阅读教学中进行读写结合,是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请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拟一份教学设计。P25

  答题要点:以阅读理解为基础,以日常生活和语言积累为素材,将课文的学习和学生习作有机结合起来。读写结合的形式:续写(《凡卡》:凡卡把信寄出后,会发生什么?)、仿写(《四季》、《春雨的色彩》)、扩写(《燕子专列》:“于是,政府通过电视和广播呼吁人们立即行动起来,寻找燕子,把它们送到炎车站”,假如你是瑞士政府的发言人,你会怎样呼吁大家?)、改写(古诗比较多,《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补写(《纸船和风筝》:小熊和松鼠吵架后,在等待和好的日子里,会发生什么事?)等方法。

语文五年级教学设计6

  一、教材依据

  《顶碗少年》是人教课标版第十二册第一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描写了一场扣人心弦的杂技表演。顶碗少年在一次表演中,连续两次失误,可是他沉着拼搏,第三次终于获得了成功,博得了观众暴风雨般的掌声。本篇略读课文情节简单而又一波三折,十分吸引学生;文章表述层次清楚,学生理解起来也比较容易;而作者从“少年、观众、碗”三个角度抓动作、神态、语言具体描写,生动而细腻,很有特色。

  二、设计思想

  对于略读课文,叶圣陶先生说过这样的话:“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是补充;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是应用。”“精读课文,是例子,是出发点,目的是指向学会自主阅读。”因而,本课教学,我尝试隐去教师“明目张胆”地教,转而让学生“粉墨登场”去学。主要采用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进行,教师只是适时点拨。“把握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领悟表达方法”这是六年级阅读教学重点强化的内容,也是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重点训练内容。因而,在学生自读自悟及交流的过程中,我重点在“主要内容”、“思想感情”、“表达方法”方面作点拨。

  三、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把握主要内容,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通过学习,使学生懂得不论遇到多少艰难曲折,也不要退缩,只要坚持下去,就能获得成功的道理。

  4、学习作者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四、教学重点:

  1、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从故事中感悟人生哲理。

  2、感知作者多角度细腻描写的表达方式,并学以致用。

  五、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六、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揭题导入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我国著名作家赵丽宏先生写的《顶碗少年》,一起读课题:(《顶碗少年》)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请大家翻开语文书第十一页,认真地把课文读一遍,包括阅读提示也要读一读。

  (二)初读感知,把握全文

  1、大家认认真真地读了一遍,肯定有不少收获吧。比如主要内容、文章的结构等。谁先来说一说。

  2、学生自主交流。

  预设:

  当学生说到主要内容时,让学生说说是用什么方法概括的。教师点出:像这样写人写事的文章,“段意连接法”和“谁做什么”的句式来概括主要内容都是相当不错的.方法。以此达到强化目的。

  当学生说到课文首尾呼应时,注意引导学生说说具体从哪些句子来体会的。毕竟,学生对文章的表达方式的体会一直比较弱。以此达到对教学重点的巩固,实现学法的延伸。

  (三)研读感悟,咀嚼文字

  1、作者带我们欣赏了20多年前的一场杂技表演,请同学们细读2——7自然段,特别要留心少年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的表演,勾出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语句,从中你体会到这是一场怎样的表演?在品读的时候,还要思考作者是怎样表达的?(出示问题:1、勾画出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句子。2、从中体会到这是一场怎样的表演?3、作者是怎样表达的?可以批注你的感受)

  2、学生自主学习,作批注,教师个别指导。

  3、小组交流,整理答案。

  4、课堂交流,教师点拨。

  每个小组选择体会得最好的一处全班交流,小组成员相互补充。教师相机点出作者的表达方式,毕竟这是文章的重难点所在。

  预设:

  这是一场充满关爱的表演

  一位矮小结实的白发老人从后台走到灯光下,他走到少年面前,脸上微笑着,并无责怪的神色。他把手中的碗交给少年,然后抚摩着少年的肩,轻轻摇了摇,嘴里低声说了一句什么。少年镇静下来,手捧着新碗,又深深地向观众们鞠了一躬。

  (众目睽睽之下、接连两次失败,观众起哄,一向镇定的少年也不知所措了,是白发老人的关爱与宽容让他重振旗鼓。从“微笑”、“抚摸”、“轻轻摇了摇”“低声说”等动作神态,体现关爱。 板书:动作、神态)

  这是一场挑战自我的表演顶碗的少年歉疚地微笑着,不失风度地向观众鞠了一躬。音乐又响起来,碗又高高地顶在了少年头上。少年沉着地重复着刚才的动作,依然是那么轻松优美,紧张不安的观众终于又陶醉在他的表演之中。

  (“微笑”“鞠了一躬”这样的动作、神态描写,生动地写出了少年在失败面前的镇定自若,这得需要多大的勇气! 板书:少年、动作、神态)

  这是一场精彩的表演

  在轻松优雅的乐曲声里,只见他头上顶着高高的一叠金边红花白瓷碗,柔软而自然地舒展着肢体,做出各种各样令人惊羡的动作,忽而卧倒,忽而跃起……碗,在他的头顶摇摇晃晃,却总是掉不下来。

  (从少年、碗的的动作体现难度高,表演精彩。 板书:碗)

  这是一场惊心动魄的表演

  到最后关头了,又是两个人叠在一起,又是一个接一个艰难的转身,碗,又在他头顶厉害地摇晃起来。观众们屏住气,目不转睛地盯着他头上的碗……眼看身体已经转过来了,几个性急的外国观众忍不住拍响了巴掌。那一摞碗却仿佛故意捣蛋,突然跳起摇摆舞来。少年急忙晃动脑袋保持平衡,可是来不及了。碗,又掉了下来。

  (抓“厉害地摇晃”“屏住气,目不转睛地盯、忍不住拍、跳起摇摆舞、急忙晃动”等观众的动作、神态,少年的动作、碗的动态体会惊心动魄。 板书:修辞)

  (四)学以致用,课堂练笔

  师小结:

  本篇课文的写作方法:作者从碗、观众、少年三个角度来描写,而我们也正是从这三个角度抓住动作、神态等关键词语以及修辞来体会到了表演的惊心动魄,同时作者也运用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突出了表演的扣人心弦。

  (五)点化主题,拓展延伸

  1、齐读最后一段,作者从頂碗少年身上认识到了什么?或者说作者要赞美什么?他没有说,但是他又分明说了,作者想说的话都藏在哪儿了?(省略号)我们都来写一写:我从頂碗少年身上感受到,或者说我想对顶碗少年说什么?

  2、学生交流,教师小结

  师:老师也有自己最真实的感受,那就是人的一生就像顶碗少年表演杂技一样,可能会遇到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与挫折,但是,我们要记住面对失败,要有战胜自己的勇气和决心,坚持不懈,永不言弃。同时,当别人处于失败中时,我们要给予更多的安慰与鼓励。

  人的一生是拼搏的一生。只有敢于拼搏的人,才可能取得成功。在山穷水尽的绝境里,再搏一下,也许就能看到柳暗花明;在冰天雪地的严寒中,再搏一下,一定会迎来温暖的春天——这就是那位顶碗少年给我的启迪。

语文五年级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认识1个生字,会写3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饮杯茶去;劳心苦,劳力苦,苦中寻乐,拿壶酒来!”这副对联的妙趣。

  3.通过本课的`学习,初步了解有关对联的知识,激发学生对“对联”这一汉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的喜爱。

  教学准备

  搜集带有趣味故事的对联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在我国古代文学殿堂中,有一支瑰丽的奇葩——对联。我们对对联并不陌生,前几天我们已经学习了《对子歌》《郑板桥题联赠渔民》等文章,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与对联有关的文章《茶酒联趣》。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一)读文识字。

  1.师范读课文,生听准字音,做好标记。

  2.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

  3.出示生字词拼读。

  4.出示含有生字的句子测读。

  5.读准“悬”“赐”“吩咐”等词语。

  6.齐读课文。

  (二)练读课文

  1.指名读课文,生仔细听,强调读准字音。

  2.学生试读课文

  ①自读;

  ②教读节奏(生个读,点评)——读准节奏

  ③生自由读——读出味道(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情感)

  ④生竞读;点评。

  三、复述课文,锻炼口语表达。

  1.再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2.小组内先练习讲一讲,看看谁讲故事语言流畅,有条理。

  3.试着用3——5句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4.再试着用1——2句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四、发挥才智,探究对联的妙处。

  (一)读了这则对联,你想到了什么?

  (二)这个办法是怎样帮助了富商的?

  (三)从这则故事中,你觉得富商是怎样一个人?

  (四)猜测一下,这个学者长什么样子?可能有着怎样的经历?

  五、搜集这样与对联相关的小故事,开一个“故事交流会”。

  六、布置作业:背诵“积累”中提供的对联。

语文五年级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瞥、栩、眶、忡、蝶”5个生字,学会“瞥、瓷、栩、寄、琢、眶、遮、胶、陌、堪、晕、歹、徒”13个生字,掌握“瞥见、陶瓷、栩栩如生、琢磨、眼眶、遮掩、胶卷、陌生、疲惫不堪”等词语。

  2.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把握课文内容,了解威廉叔叔为什么夸奖纳塔莉是个聪明的孩子,学习纳塔莉聪明、机智和勇敢的精神品质。

  3.领悟作者是怎样通过对人物的心理活动和动作的刻画,来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纳塔莉在十分危急的情况下,能够机敏地地将陶瓷虎口里藏的宝物——胶卷进行调包,躲过了歹徒的搜查,保护了胶卷的故事,体会纳塔莉的聪明、机智和勇敢。

  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是怎样通过对人物的心理活动和动作的刻画,来表现人物特点。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看到《虎口藏宝》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要提出吗?面对这个题目,你又想知道什么呢?

  二、课前预习

  1.自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本课生字和不懂的问题。

  2.熟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3.全文围绕着“藏”字,分几部分来写的?

  三、展示交流

  1.学生自主汇报字词:

  形近字:胶( )堪( ) 多音字:晕

  绞( )甚( )

  理解:疲惫不堪什么样?

  在疲惫不堪时说的话,该怎么读?

  提问:“虎口藏宝”的“宝”指什么?(胶卷)

  谁藏的?为什么藏?怎么藏的?通过读书初步解疑。

  2.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3.理清文章层次:全文围绕着“藏”字,分几部分来写的?

  第一部分(从开头到“他为什么又要让我再把它藏起来呢?”)写纳塔莉从陶瓷虎口中发现了一卷胶卷。

  第二部分(从“纳塔莉把胶卷塞进衣服口袋……”到“好了,大功告成!”)这部分写陌生人搜查胶卷、纳塔莉藏起胶卷、歹徒枪走被调了包的胶卷的过程。

  第三部分(从“那两个家伙一溜烟似的离开了……”到结束)写威廉叔叔知道纳塔莉巧妙地保住了胶卷惊呆了,高兴地夸奖纳塔莉“真是个聪明的孩子”。

  4.指名读文,互相评价。

  四、反馈检测

  1听写生字。

  2练习册第39页1 、2、3题。

  板书设计: 18 、虎口藏宝

  发现胶卷

  藏胶卷

  保住胶卷

  第二课时

  一、课前预习

  1.威廉叔叔为什么夸奖纳塔莉是个聪明的孩子?

  2.画出文中有关人物心理描写与动作的句子。

  二、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谁来说说这篇文章主要写了谁的一件什么事?

  三、汇报展示,深入学习.

  (一)默读课文想一想,威廉叔叔为什么夸奖纳塔莉是个聪明的孩子?

  (二)抓人物言行、心理,体会文章主要内容

  1.浏览全文,“纳塔莉”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聪明、机智……)

  2.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的,用笔画出纳塔莉的.动作、心理,仔细读读,谈谈体会。(学生读出相关的语句,教师出示语句。)

  “纳塔莉一边琢磨着这些字句的意思,一边用手指去摸陶瓷虎的那对眼睛。”

  “胶卷算什么宝物呢?”纳塔莉想,“难道威廉叔叔是在同我开玩笑吗?他为什么又要让我再把它藏起来呢?”(天真、爱动脑筋)”

  胶卷!纳塔莉有点儿心虚地在口袋里摸摸。“原来他们是要找这玩意儿!为什么呀?他们肯定不是好人。我得把胶卷快藏起来!”(机敏、果断)

  “还是藏在那只陶瓷虎里最保险,对,应该把胶卷放回那儿!”

  “纳塔莉关上房门……然后把自己的胶卷塞进口袋。”(聪明、机敏、果断、勇敢)

  “纳塔莉竭力把目光避开照相机……她顿时感到一阵头晕。”

  “纳塔莉点了点头,跟他一起来到过道。”

  “纳塔莉背对着那个高个子……赶忙把胶卷放进老虎口中。”

  3.小组分角色朗读

  (三)朗读体会

  ⑴学生自由选择句子,对自己所选的句予进行品析、朗读。

  ⑵指名提出自己的不同理解或对同学的理解进行补充。

  ⑶教师进行适当的评价,并抓要点进行引导,帮助学生进一步地理解和感悟。

  ⑷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拓展活动

  同学们,根据课文内容,你们也来夸一夸纳塔莉吧!(学生自由地说一说)

  四、反馈检测

  1. 读句子,回答括号里的问题。(课后练习第3题)

  2. 读读写写。(课后练习第4题)

  板书设计: 18 、虎口藏宝

  天真、 机敏、

  聪明、 勇敢

  课后反思: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概括出文章主要内容;然后引导学生理解纳塔莉身上的品质;再结合文章内容找出具体体现这些高贵品质的语句,交流体会、指导朗读,体验情感;最后分享在纳塔莉身上学会了什么。整个教学过程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热烈。不足是当学生交流自己学习成果时,应该在精彩之处多作停留,深入词语理解、朗读,体会,而不是一语带过。

语文五年级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学会记事,要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

  2.通过事情表达童年的美好,旨在突出“趣”,选择自己印象最深的事,体现个性化。

  3.记事的内容具体,要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中心明确。

  教学重点

  具体有序地写出童年有趣的事情,表达真情实感。

  教学难点

  把事情的过程写清楚,表达了童年生活的“趣”。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前调查。

  教学过程

  一.课前游戏,营造氛围

  这个游戏的名字叫“拍手反应快快快”。我叫准备的时候,请你们摊开双手;我叫开始的时候你们就拍手。真是一个有趣的游戏!其实呀在我们生活中还有许许多多非常有意思、非常值得回味的趣事。

  二.情景激趣,走回童年

  (一)播放五彩缤纷的儿童生活图片,并配上歌曲《童年》

  (二)揭题、释题

  [设计意图:学生怕写作文,通过创设轻松、愉悦的环境,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调动课堂气氛,自然而然地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三)回忆童年故事,选择最有趣的事说一说。(板书:选好材)

  三.出示片段,指导写作

  现在我们已经选好了材料,那如何把材料,把我们的趣事写具体呢?(板书:写具体)

  (一)欣赏《我给爸爸化化妆》的片段。自由地读一读吧!(课件出示精彩片段)

  当爸爸照着镜子,发现自己的脸已经被我画得像个孙悟空的时候,他顾不上洗脸,拿起我最怕的“打狗棒”,追得我满屋子跑,边追边喊:“你给我站住,不许跑!你这个捣蛋鬼,居然敢在老虎头上拔毛,看我今天怎么收拾你!”我吓得抱着脑袋,边跑边喊我家的“王母娘娘”——妈妈帮忙:“救命啊!救命啊!孙悟空大闹天宫啦!”

  ——选自《我给爸爸化化妆》

  这件趣事重点描写了人物的什么?(师板书:语言)

  [设计意图:通过品读范文,拓展学生思维,把学到的写作方法运用到实际的写作之中。]

  (二)课件出示《吃辣椒》。

  我三步并成两步,直蹿上台前,真恨不得一步跨上讲台。来到讲台上,我迅速抓起一个“红果子”往嘴里一塞,牙齿使劲一咬,“哎哟……”一种火辣辣的味道快速地钻进了我的嘴里。我惊恐的张开嘴,伸出舌头,呼呼地直喘着粗气,不停地用手扇着,汗珠顺着额头直往下流,接着就“哇”的一声哭了起来,小朋友们都吓坏了。陈老师慌慌张张地倒来了一杯水,我迫不及待地抢了过来,“咕咚咕咚……”一大杯凉水一眨眼就被我喝光了,嘴里依然火辣辣,脸红得像关公……

  ——选自《吃辣椒》

  生找出哪些地方很有趣?(生找出动作)(板书:动作、神态)

  (三)哪一段写得好,写得更有趣?你是从哪些句子比出来的?

  出示两段话:

  1.那天下午,我在外面玩得满头大汗,口渴极了,便回家喝开水。可是家里的开水没有了,爸爸妈妈也不在家。怎么办呢?忽然,我看到桌上有一瓶红色的葡萄酒,就拿过来“咕咚咕咚”喝了好几口。没过多久,我就醉了。幸好爸爸回来了,看到我这个样子,就把我抱到了床上。

  2.这天下午,我在外面玩得满头大汗,口渴极了,便跑回家喝开水。咦,怎么没开水了?爸爸妈妈呢?都不在家!怎么办,我渴得受不了了。忽然,眼前一亮,桌上不是还有一瓶没喝完的葡萄酒吗?我想:爸爸总是说酒不好喝,可他自己却那么喜欢,一定是在骗我。今天我倒要尝尝酒的滋味。于是,我拿了那瓶红色的葡萄酒,小心翼翼地打开瓶盖,一闻,还真香啊!一喝,还有点甜呢!口渴的我忍不住咕咚咕咚喝了好几口。原来酒是这个甜味儿!可是慢慢地,我感觉浑身热乎乎的,脸颊烫得像在燃烧。糟了,糟了,房屋里的东西怎么都会转了?我赶紧坐到凳子上。恰好爸爸回来了,他看到我这个样子,先是一急,马上又笑了,问我:“是不是偷酒喝了?我看你是酒喝醉了!”说完,就把我抱到床上,我很想告诉爸爸我没醉,可就是没力气了,话也说不出来了,渐渐地便什么也不知道了……

  [设计意图:通过范文引路,小结写法,从而掌握要把一件有趣的事写具体、生动,可以加上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等。学生在习作课前完成此练习,为完成本次习作奠定基础。]

  (板书:心理)

  四、学生习作,教师巡视

  1.先写标题。

  2.不写整个故事,只写最有趣的片段。适当地加上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使事情变得更具体、有趣。

  五、评议修改,完善习作。

  1.故事导入,激发学生修改的兴趣。“文章不厌百回改”,孔尚任写剧本《桃花扇》,十五年中作了三次大修改;曹雪芹写《红楼梦》,批阅十载,增删五次……大作家尚且如此,更何况我们小学生呢?

  2.自主评议。自读习作,看有无添字漏字、有无病句,是否写具体。

  3.小组评议。四人小组相互传阅习作,互批互改。

  4.集体评议。选择典型习作三篇,师生共同评议。从是否写出了童趣、是否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了等。结合评议,引导学生对习作口头修改或补充。

  六、总结延伸

  1.结合总结,提醒学生写作注意的几点问题:

  (1)“趣事”不等同于“难忘的事”,也不等同于“有意义的事”。本次作文所记叙的事不必包含深刻的思想教育意义,但要具有健康的生活情趣,使人感到心身愉快,或者包含有趣的内容,使人增长见识。但也不能写一些低级趣味的东西。

  (2)要想写出“趣”,要注意用词的生动性,尽量多形象的描写,少平淡的叙述,

  (3)在叙述事件描写人物时,要多仔细观察,多写人物的细节,写出人物有趣的地方。

  (4)在结构上也要精心构思,什么话写前,什么话写后,哪里详,哪里略,都要仔细考虑。

  2.教师总结:老师希望你们回去的时候给这件趣事添头补尾,把童年趣事写得更具体,更生动,当我们长大读起来的时候都能回忆起儿时最有趣的事,也让更多的人来分享你们童年的美好和欢乐!

  板书设计

  童年趣事

  选好材

  写具体(抓住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心理活动)

  叙完整

语文五年级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边听录音边浏览课文,了解相声的艺术特点和语言特色。

  2.指导学生通读课文,体会故事中的人说话啰唆的特点,明白简洁明快地说话的重要性。

  3.指导学生了解相声是以说、学、逗、唱为主要表现形式的语言表演艺术,培养其对相声艺术的兴趣。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在笑声中得到启迪,说话不仅要把话说明白,还要说得简练得体。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体会相声的表现形式,感受幽默风趣的语言带给我们身心的愉悦;练习说这则相声,增强对相声艺术的理解。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听相声吗?相声是一种雅俗共赏的语言表演艺术,深受人们的喜爱,在春节联欢晚会、大型文艺晚会上是必不可少的节目。我国也涌现出了一批杰出的相声表演艺术家,你们都知道哪些呢?(学生七嘴八舌地发言。)今天,我们就要来欣赏一则由马季、郭启儒合说的相声《打电话》。

  二、学习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流利。

  2.再次默读课文,思考:这则相声讲了一件什么事?(讲了一个人打电话约朋友看戏,却很啰唆,最后甚至还耽误了看戏的时间。)

  3.请同学们和同桌的小伙伴一起合作读读这则相声,看看两个人的分工有什么不同。

  说说你们各自读不同的角色的体会。(甲主要是扮演故事中的`角色,说的话也特别多,也比较好笑,他的语言推动故事的发展;乙是在一旁针对甲的每一句话发表感慨或作补充的,他的话比较短小,就像一个尾巴似的,但他的话使甲的语言更富感染性。两个演员的对话互相配合,才能呈现相声的艺术性。)

  三、拓展练习

  1.刚才同学们是“读”相声,那么,怎样才是“说”相声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这则相声的原创者——相声大师马季、郭启儒的精彩表演。(多媒体播放相声《打电话》。)

  2.看了相声演员的表演你有什么体会?(说相声的时候可以加上自己的表情、动作,可以夸张一点,配合语言表现出它的感染力;两个人的配合更要默契。)

  3.找自己要好的小伙伴合作说说这则相声。

  4.集体交流,评选“最佳搭档”。

  四、总结

  今天,我们了解了相声这种语言表演艺术,从同学们的笑声中我们体会到幽默风趣的语言能带给我们身心的愉悦。当然,我们祖国的语言文化是相当丰富的,同学们可以在学习中积累语言,在学习中运用语言,感受祖国语言的魅力。

  五、板书设计

  打电话

  语言表演艺术

语文五年级教学设计11

  一、导入:

  师:大家都预习过课文了,下面我想请问大家在自学的过程中都有哪些收获呢?自由谈一谈。

  学生可以交流字词的读音,片段的朗读,积累的ABB的词语,以及有关萧红的资料等。

  师:在《呼兰河传》里边,萧红用了大量的文字写了这个园子,而且写得非常细致入微。一个普普通通的菜园,为什么会让萧红如此留恋呢?那就让我们走进祖父的园子。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把直接描写园子的段落找出来。用横线画出来。

  学生找到第一、二和第十七小节。

  第一、二小节:请个别朗读。体会园子的五彩缤纷,生机勃勃并圈出表示颜色的词语。感受色彩美和形态美。

  第十七小节:

  师:(出示幻灯片)自由读,读着读着,你就会产生一种感觉,脑子里马上会出现哪一个词语呢?

  生:自由自在、无忧无虑、随心所欲、生机勃勃等等。

  请用片段中的一句话解释“随心所欲”。

  师结合板书“自由”。

  二、品读:

  1、自然的自由。

  师:仔细阅读第十七小节,你觉得

  ①什么是随心所欲的,自由的?(花、鸟、虫、倭瓜、黄瓜、玉米、蝴蝶)②这个小节中的哪些词语、句子最能表现“自由”?请做上记号。

  学生自读自悟,抓住“愿意……就……”“想……就……”“一会儿……一会儿……”“又……又……”等词语、句子进行交流,感受园子中的花、鸟、虫以及倭瓜、黄瓜等各种蔬菜的自由。

  师:注意到了吗?这个片段中一连用了11个“就”字,读起来是不是有点罗嗦?谈谈自己的感受。

  生:(读起来很顺畅;感觉园子里的小精灵自由自在、我行我素;好像是萧红一口气说出来的;用了拟人和排比的修辞手法更能表现自由。)

  师:萧红的文字很普通,很朴素,字里行间都体现了两个字――“自由”。

  齐读第十七小节。

  想像体验。师:(引读并出示幻灯片)。一到了这个园子里,我就玩了起来,闹了起来,不知不觉地,园子里的一切都活了,

  我就变成那倭瓜啦!我_____就______;

  我就变成那黄瓜啦!我______就______;

  我就变成那玉米啦!我_______就_______;

  我就变成那蝴蝶啦!我________就________;

  我就变成( )啦!我想_______就________。

  师:当萧红写到这里时,你觉得她此时此刻的心情如何,会有什么样的表情呀?

  生:(手舞足蹈等等。)

  师:多么幸福,多么快乐呀!读书就是要和作者一起体验,让我们齐读第十七小节。

  (幻灯片出示第十七小节,师生合作背读片段。)

  2、人的自由。

  师:园子里的动植物是自由的,那萧红自由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请大家找到相关语句,并画下来。

  交流。(第四、五、十三、十四、二十小节。)

  指导朗读第四小节:大家想跟着祖父一起到园子里走走吗?那就让我们来美美地读一读吧!

  师:是啊!在园子里,祖父在做农活,而我在做什么呢?我的活动和祖父有哪些不一样,你们发现了吗?从中感受到什么?

  (幻灯片出示第四、五、十四小节内容,分小组朗读。)

  师:发现了吗?结合板书“瞎闹”“乱钩”“乱闹”。

  她是怎么“闹”的,如何写具体的`?找出相关语句。

  正是这些让我感到只有在祖父的园子能享受真正的自由与快乐。所以在萧红一生当中唯有对祖父的园子念念不忘,明白了吗?(板书:快乐)

  (过渡:学到这里就结束了吗?那你觉得还有什么让萧红更加留恋的呢?找出相关内容。)

  3、感受祖父的爱。

  引导读第五到第十二小节,谈谈体会到了什么?

  生:体会到祖父对自己的关心。

  师:特别是从哪些词语中表现的?

  (三个“笑”。)

  师:这里一连用了三个“笑”,在萧红眼里,祖父是一个怎样的人?(和蔼、慈祥、爽朗等等。)

  师:你还从祖父的“笑”读出了什么?(宽容和耐心)

  师:是啊!这笑中还有祖父对我的耐心教育,这就是祖父对我的――爱。(结合板书“爱”。)

  师:那我们一起来分角色读读,读出滋味!

  (师生合作朗读片段。)

  三、超越文本。

  师:同学们,现在你知道题目为什么叫《祖父的园子》了吗?

  生交流。(留恋和纪念)

  师:祖父是萧红一生中最重要的人,萧红一生坎坷,历经苦难,但萧红从祖父那里知道了什么是真正的自由和快乐,享受到了什么是爱。所以才会对那个普通的园子念念不忘,那是个普通的园子吗?它普通吗?

  (师引)那是一个装满――自由的园子;那是一个装满――快乐的园子;那是一个装满――爱的园子。

  四、延伸练笔。

  师:假如时光能够倒流,“我”又在祖父的园子里玩着,闹着,玩累了,就在园子里的一棵榆树下睡着了,一觉醒来( )。

语文五年级教学设计12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积累】学会本课6个生字,正确读写“戈壁、清晰、浑黄一体、高大挺秀、大伞、抚摸、介绍、边疆、陷入”等词语;背诵爸爸介绍白杨树的那段话。

  【方法与能力】背诵爸爸介绍白杨树的那段话。

  【情感与思想】抓住重点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白杨的特点和爸爸的心愿。

  【重、难点突破】抓住重点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白杨的'特点和爸爸的心愿。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新课

  同学们,看了题目,你们知道课文写的是一篇什么的文章吗?

  提示:由于学生已经预习,可能或者认为是状物的课文,或者认为是写人的文章,向学生说明这是一篇“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的文章,文章写的是在通往新疆的火车上,一位父亲和两个孩子,望着车窗外的白杨展开讨论的事。然后引导学生从“物与人”和“物与志”两个方面来学习课文。

  二、课文的哪些自然段是写“白杨”的?白杨有什么特点?

  引导学生找出相关的段落,注意从环境、外形特点抓住相关语句来加以理解。

  三、课文的哪些内容是“言志”与“喻人”的?你体会到了作者是在用“白杨”比喻什么样的人?用白杨的特点寄托什么样的志向?

语文五年级教学设计13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语言文字的美。

  2、营造学生的“月亮文化”的氛围,让学生浸润其中,在此基础上,教师引信学生对语言文字进行体验、感悟。

  3、通过吟诵诗词,激发学生主动积累句子、诗词的兴趣。

  4、启发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受和反映世界。

  ◆学生和内容分析:

  《望月》是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五年级的一篇阅读课文,语文隽永,思想深邃,是一篇构思独特、感悟趋势的散文诗,文章主要通过写“我”在甲板上欣赏月亮时,聪明好学、爱幻想的小外甥和“我”比赛背诵写月亮的诗句以及小外甥对月亮的独特而富有童趣的想像。从语文的角度解读《望月》一文,它既有丰富鲜活的语言表达,又有优美如画的意境呈现,还有人物形象的诗性流淌,所以引导高年级的学生在语言文字及文章所营造的意境中走个来回是这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课时安排

  第二课时

  ◆教学手段

  自制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同学们,昨天我们初读了课文,唐老师让大家课后去搜集含有“月”的诗句,今天我们旅游事业进行一场赛诗会,好吗?

  2、学生自由交流、诵读含有“月”的诗句。教师指导: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味。

  3、师:作者和小外甥也进行了一场赛诗会,他们又吟诵了哪些诗句呢?

  二、研读课文,体验感悟。

  (一)感悟“诗中月”(第5至第12小节)

  师:这每一句诗中都有一轮月,但诗人在月下的感受却又那么的不同。我们来读读这些诗句吧,去感受诗人当时的情怀。(学生自读古诗)

  2、教师引读诗句。

  3、师:是什么样的月,什么样的美景让作者和小外甥有兴致赛诗,吟诵了这么多含有月的诗句呢?让我们走进那个月夜,走上江轮的甲板,一同去望月吧!

  (二)欣赏“眼中月”,再次感悟“诗中月”。

  1、师:在作者的眼中,这是一轮怎样的月呢?请大家读读第二自然段。

  2、指名读第二自然段,引导学生把句子读流利、注意标点的停顿。

  3、教师引导学生感受月的多变与丰富,品味朗读。

  “月亮出来了,安详地吐洒着它的清辉。”

  师:月亮出来了,这是一轮怎样的月呢?(抓住“安详”,让学生感受到月的宁静、安详、温暖。教师指导学生读出月的宁静、安详。)

  师:这月是安详、宁静,李白望着这样的月光,会这样写到: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学生读诗句)

  “月光洒落在长江里,江面被照亮了,流动的江水中,有千点万点晶莹闪烁的光斑在跳动。”

  师:当月光洒落在长江里,又有了怎样的变化?(教师抓住月的灵动、跳跃、活泼指导朗读)

  师:这月光淤泥、调皮,所以诗人才会写下这天真烂漫的诗句: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学生读诗句)

  “江两岸,芦荡、树林和山峰的黑色剪影,在江天交界处隐隐约约地伸展着,起伏着。”

  师:月光不仅洒在长江里,也洒在了江两岸,这月光又给了你怎样不同的感受呢?(教师引导学生抓住月的`神秘、旷远来朗读)

  师:这神秘、清幽旷远的月光洒落在诗人的身上,诗人怎能不感叹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学生读诗句)

  “月光为它们镀上了一层银色的花边”

  抓住省略号。此时无声胜有声啊!一个省略号将许多说不尽的都概括了!

  4、教师小结:指名配乐朗读

  5、齐读。教师:“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让我们一同沐浴着这月光,走进这清幽旷远的月夜吧!

  教师引读课文:夜深人静,我悄悄地走到江轮甲板上坐下来,抬头仰望天空……

  (三)升华感情“诗中月”。

  1、师:沐浴着这样的月光,难怪诗人和小外甥会陶醉,情不自禁地吟诵起诗句来。让我们再读读这些诗句吧,相信此时你们一定有了不同的感受。

  教师一句学生一句朗读诗句。

  小结感悟

  ★打出第13小节:“诗,和月亮一起,沐浴着我们,使我们沉醉在清幽旷远的气氛中。”

  师引读论都进与朋同时浸润着我们,才让我们感觉到……“诗,和月亮一起,沐浴着我们,使我们沉醉在清幽旷远的气氛中。”

  (四)幻想“心中月”。(第14至21小节)

  导入:这诗一般的月光下谁能不浮想联翩呢?小外甥想到了什么?请你自己读读后面的课文。2、交流小外甥想到了什么。读小外甥的话。

  3、讲小外甥的话变成诗的格式,再读。

  师:小外甥心中的月亮是一首诗,是诗一般的月亮。我们一起来好好地欣赏一下,你能体会出其中的诗意吗?

  月亮,

  像/眼睛,天的眼睛

  这是/明亮的眼睛

  它很喜欢/看我们的大地

  所以/每一次闭上了

  又忍不住/偷偷睁开

  每个月都要/圆圆的/睁大一次

  4、引导想象。

  (1)齐读末1小节。

  ★打出末一句话:“我久久地凝视着月亮消失的地方,轻轻地展开幻想的翅膀…”

  (2)引导想象。

  师:读到这里,相信同学们跟作者一样,心中也有一轮诗一般的月亮。让我们插上幻想的翅膀,去勾画自己心中的月亮……

  (3)学生闭目冥想自己“心中的月亮”,并书写下来。(播放音乐)

  (4)交流。

  三、总结

  月本无情人有情,你有一颗怎样的心你就会看到一轮怎样的月。这就是“望月”的乐趣。带着你对月的理解再读读课题吧!(学生齐读课题)

语文五年级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词,学习诗歌理解内容。

  2.个性化体会诗歌情感,用朗读表现自己的理解。

  3.提升学生对诗歌的解析能力,并发展对诗歌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流利、有节奏的朗读并能背诵这首诗。

  2.能想象并说出《村晚》所描绘的景象。

  【教学难点】

  个性化理解诗歌。

  【教学道具】

  大黑板,每人一份表格,课件。

  【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营造情境。

  二、初感诗歌,激发疑问。

  1.我们今天要去领略的是宋代乡村的.一段美丽风光。这段风光是一位诗人带给我们的,

  他的名字叫——雷震(板书)。

  指名解题:看了诗题,你想到什么?

  (“村晚”意思就是乡村的傍晚,这首诗是描绘乡村傍晚景色的。)

  这首诗老师想请我们班书法最棒的一名同学写在黑板上。其他同学可以先打开书本,自己来读读这首诗,要求:读流利,有问题可以在书上做个记号。

  自由读古诗,可分组讨论或同桌共同学习。

  2.好,诗已经写完了,现在谁能愿意来为大家读一下这首诗呢?

  (指名读)

  读完后教师组织学生评点一下朗读情况。

  3.激发疑问。

  读了这首诗,谁有问题吗?

  让学生阐述自己想到的疑问,教师则在黑板的诗歌上用红粉笔打上相应的记号。

  师:好,还有问题吗?(肯定已经没有学生再有问题了)如果没有,那我们就要开

  始运用我们的智慧来解决这些问题了。

  三、指导学法,理解诗歌。

  1.开始尝试通过各种方式解决问题。

  2.集体交流。

  3.谁能将自己对整首诗的理解说说看?

  学生运用自己的语言讲述自己个性化的理解。

  四、深入诵读,表达感悟。

  1.诗歌讲究音律美,我们读诗时应该注意什么呢?(指名说)

  2.提出要求:应该把这首诗的韵脚“陂、漪、吹”读得清晰、响亮。

  3.学生自由练读。

  4.指名读,学生评议。

  5.指名有感情地朗读。

  6.诵古诗。

  五、拓展延伸,善加积累。

  《村晚》这首古诗描写了夏末初秋傍晚时乡村的景色,给人一种无限的遐想。课前,老师曾让大家搜集了一些像《村晚》一样描写乡村景色的古诗,并发到了社区中,现在派上用处了,让我们一起来瞧一下吧。

  请同学们分成小小组进行交流:

  A、选取你们组喜欢的一首诗,并讨论:你从中感受到了怎样的美景?再完成表格。

  诗题季节描写的景物

  B、尝试着吟诵好这首诗。

语文五年级教学设计15

  一、教学目标

  1.学会11个生字,理解课文内容,复述课文。

  2.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感悟能力、想象能力、表达能力。

  3.通过揣摩人物的神态、心理,感悟“快乐王子”和“小燕子”的善良之心,体会“快乐”的真谛。

  二、基础知识

  区别字

  贴( )坊( )剑( )

  帖( )防( )箭( )

  多音字:坊

  三、教材分析

  1.教材特点:

  《快乐王子》是英国作家王尔德的得意之作,也是近百年来世界公认的优秀童话之一。文中的王子和燕子,一个原本快乐、高贵,令人羡慕,一个原本自由自在、快乐高飞;可他们都因帮助别人而牺牲了自己。在作家营造的浓浓悲情中,我们分明感受到了一种“极善”,领悟到了一种“大乐”。文章语言平实,讲述性强,字里行间蕴涵着一种荡气回肠的美,激发了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

  2.教学重点:

  揣摩人物的神态,心理,感悟“快乐王子”和“小燕子”的善良之心,体会“快乐”的真谛。

  3.教学难点:

  感悟作者从燕子入手突显王子品质的写作方法。

  4.教学突破点:

  以疑促思,把握情感主线组织教学。

  四、教法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学会11个生字。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在我们的记忆里,有美丽的白雪公主,有可怜的灰姑娘,还有丑小鸭和拇指姑娘,今天,我们再一次走进童话故事里,认识一位善良的王子。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想想课文写了件什么事?

  2.检查读书情况,回答问题

  3.默读课文,边读边理清故事情节。

  4.同桌交流

  5.反馈归纳

  三、学习课文1-4段

  1.自由朗读1-4段:快乐王子给你什么印象?

  2.反馈信息,让学生说出快乐王子给自己留下的印象。

  3.指名读第1段并指导学生评读。

  4.出示快乐王子的图像,并请学生配乐朗读第1段。

  5.快乐王子如此漂亮,他的心情一定非常快乐,对吗?

  6.请学生发表不同意见并顺势指导朗读2-3段,要读出王子的悲伤和小燕子的怜悯之情。

  四、作业:抄写生字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精读课文,了解课文王子的三次救助,体会快乐王子自我牺牲的精神 。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上次课,我们认识了一位美丽的快乐王子,他(生接:满身金片,有一对蓝宝石眼睛,还有一颗红宝石嵌在剑柄上,灿烂发光),是呀,多么美丽的王子呀,可是,当他看到城市的丑恶与穷苦的时候,他忍不住哭了,于是,他和他的朋友小燕子一起帮助了很多的穷人,大家想知道后边的故事吗?让我们再一次走进快乐王子吧。

  (二)精读课文5-19段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5-19自然段,看看王子帮助了哪些穷人,又是怎样帮助的?把你感动的地方作上批注。

  2.反馈默读情况,学生说感受。

  3.反馈第一次:救助女裁缝

  (1)出示句子“王子说……凉水。”

  (2)揣摩人物神态,心理,感受她们的穷困。

  (3)读出自己的感受

  (4)理解“再三求他”,训练说话:你是王子,你怎样求?

  (5)理解“奇怪,天这么冷,我却觉得很暖和。”

  (6)你想对王子和燕子说什么?

  4.反馈第二次:救助写剧本的年轻人

  (1)出示句子:“……可他太冷……他又饿得……”

  (2)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读出自己的体会。

  (3)体会燕子矛盾的心情和王子的决心。

  (4)读出自己的感受

  (5)你想对王子和燕子说什么?

  5.指名复述三次救助

  6.回归整体,完成填空

  (三)课后作业

  1.把“快乐王子”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2.阅读童话故事《自私的巨人》

  五、板书设计

  快乐王子

  付出所有收获快乐

  六、资料索引与精华

  王尔德是英国作家、戏剧家、诗人。他生于都柏林,毕业于牛津大学。虽然他主要以成人作家而著称,但他的早期作品中有两本童话集:《快乐王子故事集》和《石榴之家》已载入英国儿童文学史册。在王尔德的墓碑上,他被誉为“才子和戏剧家”。的确,他是当之无愧的戏剧家。在他事业的顶峰,代表的是他的几部大戏,如《温德摩尔夫人的扇子》、《理想的丈夫》等,都是一时绝唱。说到“才子”,早在王尔德为世人所知之前,年仅二十四岁,他的诗作就荣获大奖;在他短短的创作生涯中(享年四十六岁),行文演论,无处不是智趣横生。然而他事业的起飞,风格的形成,可以说都源于童话,也正是他的第一部童话集问世之后,人们才真正将他视为有影响的作家。英国《典雅》杂志将他和安徒生相提并论,说他的《自私的巨人》堪称“完美之作”,整本童话集更是纯正英语的结晶。他的“为艺术而艺术”的美学观点影响颇广。

  小学五年级语文《快乐王子》教学反思

  《快乐王子》是长春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童话故事。整篇童话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借助王子的眼睛展现了人民的苦难生活。他有着一颗悲悯的心,他不忍心看着裁缝的孩子遭受疾病的煎熬;他怜惜有为的年轻人;他担心穷苦孩子的命运于是,快乐王子求小燕子,让小燕子帮他把红宝石、两颗蓝宝石眼睛送给他们,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其中王子和燕子“舍身取义”的美好心灵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执教完这节课,我觉得我这节课的有三大亮点

  1.对人物的取舍

  课文出现了好几个角色:王子、燕子、市长、上帝等等。我在教学中仅取“王子”这一主要人物,舍弃其他。倾全力“一点”上突破。

  2.具体教学环节中的`取舍

  在故事中涉及到的“丑恶”和“穷苦”、“求助”和“帮助”的教学上,我都采取了以点带面的方法。表现“丑恶”和“穷苦”的三个场景重点讲一个,其他二个略讲。“求助”和“帮助”的教学重点放在两次献眼睛的语段上,这样做既简化了教学内容,也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3..以点带面,落实语言训练。

  无论课文有多长,无论有多少教学的“点”可以去选择和利用,但是一节课只有四十分钟,不能每个“点”都去作深入挖掘,只能选择一些关键的“点”来教学。本课主要描述了王子看到的反映这个城市丑恶和穷苦的四个场景以及王子求燕子依次帮助这些穷苦人的过程,

  如果一一花时间学习、感悟,必然耗时长,学生感到乏味。因此我选取了两个“点”精讲。一是精讲描述女裁缝的语句,指导学生抓住“瘦”“病”“满”“只有”等关键词感悟女裁缝的穷苦和可怜;二是精讲王子两次“献眼睛”的语段,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动之处,我抓住这两个“点”,通过朗读、思考、体验、感悟、表达等多种活动,让学生在品味文本语言的精妙过程中感受王子的真诚和善良。

  本节课也有很多的不足

  1、配乐读女裁缝一段,忘记放音乐了。

  2、指导朗读不够到位,学生体会不出女裁缝的穷苦和可怜。

  3、评价过于单一。

  我想在以后的教学中,还要进一步加强自己的语言修炼,多用语言激励学生,肯定学生,学生的兴趣会更浓,学习会更积极。

【语文五年级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语文五年级语文教学设计03-26

语文五年级教学设计04-08

语文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03-28

五年级语文《松鼠》教学设计04-04

五年级语文《挑山工》教学设计03-22

五年级语文《草原》教学设计03-31

五年级语文《推敲》教学设计01-09

五年级语文望月教学设计03-24

五年级语文教学设计10-12

五年级语文鲸教学设计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