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四年级语文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时间:2023-03-06 13:13:14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四年级语文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四年级语文第五单元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四年级语文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四年级语文第五单元教学设计1

  【课标要求】

  1、识字与写字?能正确认读本单元生字,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本单元生字、词语,做到规范、端正、整洁。

  2、阅读 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

  3、习作读懂习作要求,解决两个问题:写什么,怎样写?

  4、口语交际?能用普通话交谈。

  【教学目标】

  一、基础性目标

  1、读本单元的生字词语,并能正确地书写。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句的意思,通过对语言的理解,领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二、发展性目标

  1、充分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

  2、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并运用于自己的作文中。

  【教学内容分析】:

  第五组课文以“我国的世界遗产”为专题,包括两篇精读课文和一篇略读课文,编者精心地挑选文章,三篇课文都配有精美的`实景或实物图片,展现了中华文化的魅力,是引领学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一扇扇窗户。

  【教学重点】

  1、认读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要品味语言,领悟作者的写法,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的情感。

  【本单元教学难点】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要品味语言,领悟作者的写法,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的情感。

  【解决措施与教法建议】

  1、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留心文章表达的方法。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 引导学生品味语言,领悟作者的写作方法。

  3、调动学生已有的阅读积累和旅游经历,收集本单元的资料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

  【课时划分】:

  《《长城》 2课时

  《颐和园》 2课时

  《秦兵马俑》 1课时

  《语文园地五》 4课时

  共9课时

  【问题研讨】

  1、如何将理解课文内容与品味语言领悟写法相结合,让学生在认识事物的同时,学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2、如何引导学生将作者的表达方法运用于自己的习作中。

四年级语文第五单元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动弹、欲望、糟蹋、珍惜"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4.通过导读品悟,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5.拓展阅读《生命的壮歌》,把学了《生命生命》后的感受写下来。

  教学重点、难点:

  抓住重点词语,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体会句子的含义,引导学生思考人生、感悟生命的意义。

  一、预习探究

  1、师生交流。

  同学们,课前我们搜集了有关生命的格言,现在让我们先来交流交流吧。(自由交流)听了刚才的交流,你对"生命"最深的感受是什么?

  老师也搜集了两段有关生命的格言,想同大家一切分享,你们愿意听听吗?

  (屏幕出示)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师生齐读。能读懂吗?这段话究竟怎样理解,让我们一起随着作者到9课中去寻找答案。

  2、板书课题。齐读。质疑。

  二、合作交流

  (一)生字

  1、检查生字预习情况。(1)我会读。(2)我会讲。(3)我要问。

  2、生自由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

  3、指名读课文,想想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课文写了几个事例?

  4、交流,理清脉络。

  (板书)飞蛾:挣扎求生

  香瓜子:砖缝冒苗

  我:静听自己的心跳

  (二)课文

  1、自读课文二、三、四自然段,着重选择其中一段反复朗读,体会作者从每个事例想到什么?为什么会有这些感受?

  2、小组合作学习。在自己的前后左右寻找一个与自己选择同一段的同学,交流各自的体会。

  3、全班交流。

  (1)作者分别从每个事例想到什么?为什么会有这些感受?

  (板书)飞蛾:挣扎求生--求生欲望令我震惊

  19、生命生命香瓜子:砖缝冒苗--不屈向上令我(敬佩)

  我:静听自己的心跳--沉稳而有规律的心跳给我震撼

  (2)在刚才的学习中,你体会最深的句子有哪些?

  A、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蹋它。

  B、一切由自己决定,我必须对自己负责。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三、品读感悟

  1、作者由这三个事例引出的对生命的思考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朗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2、是怎样理解这段话的,让我们来交流交流。

  3、教师引导:

  (1)第一句话中有一对反义词,你能找出来吗?在前边的事例中,"有限的生命"指什么?"无限的价值"指什么?从现实生活中,人的生命中体现的"无限的`价值"指什么?

  (2)怎样才算活得"光彩有力"?结合你搜集的资料说说你觉得哪些人活得光彩有力?哪些人的生命是白白流失的?

  (3)连起来说说,这段话怎样理解。

  4、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最后一自然段。

  5、结合课题理解

  细细品味了作者对生命的思考,现在让我们再来读读课题,你会带着怎样的语气读?(赞叹、回味、留念、……)作者在课题中重复两遍生命,你体会到什么?(强调感情)

  四、拓展延伸

  在这篇课文的学习即将结束的时候,老师向大家推荐我搜集的第二则格言。

  (屏幕出示)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四年级语文第五单元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以“保护文物”为题,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培养文物保护意识。

  2、学写介绍“世界遗产”的导游词,提高书面与口头表达能力。

  3、领悟并在习作中运用“比照”的写法。

  4、背诵“日积月累”中的诗句。

  教学重难点:

  学写介绍“世界遗产”的导游词,提高书面与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

  课件:与中国的“世界遗产”有关的音像图文资料。

  学生搜集有关文物保护的资料,搜集泰山风景图片资料。

  教学时间:4课时

  教学过程:

  学生展示课前两分钟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激情引入,揭示话题

  1、长城,是华夏儿女的骄傲!然而,她却正在遭受毁灭性的破坏。课件出示相关报道。

  2、你有什么感受?

  板书:口语交际――保护文物

  二、 展开讨论,提出建议

  1、4-6人为一组,围绕保护长城的.问题展开讨论,提出建议。一人主持,一人记录,人人发言,充分讨论。教师巡回倾听,引导学生打开思路。

  2、各组推荐代表在全班发言,并组织评议。教师适当板书要点,引导把建议相同或相似的归为一类。

  3、自由发言:由保护长城开始,交流各人了解的其他文物古迹被破坏的情况,说说怎样加以保护。

  三、创设情景,模拟交际

  交际过程中,教师要通过点拨、组织评议等方式引导学生把话说清楚、说具体。

  四、课堂小结,表扬激励

  第二、三课时 (习作)

  学生展示课前两分钟

  一、创设情景,

  1、有一批外国游客专门到中国游览“中国的世界遗产”,我们要成立“导游团”评选十佳导游,大家愿意吗?

  2、要求:

  (1) 熟悉景点风光,了解有关故事,明确注意事项;

  (2) 写出并熟悉导游词。

  二、交流资料

  1、你想介绍哪一处“中国的世界遗产”重点介绍什么?

  2、说说你最有特色的内容;

  三、阅读范文,借鉴写法

  教师出示一篇导游词,让学生自主发现如何写,再默读教材中的揭示语,进一步明确写法与要求。

  四、自主完成习作

  五、修改习作,誊抄。

  第四课时

  学生展示课前两分钟

  一、 学习“我的发现”

  1、学生自由朗读“我的发现”中的句子。

  分角色朗读小林和小东的话。

  2、说说小林和小东发现了什么。

  3、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将自己的发现运用于自己的作文中。

  二、学习“日积月累”

  1、学生多种形式朗读四句诗。

  2、学生展示读,教师相机补充关于四句诗的资料,指导学生朗读。

  3、学生练习读,并拭着背诵。

  4、指名展示——点评——再背。

  三、展示台:

  1、明确任务

  指名读,说一说本次资料搜集的范围。

  2、交流方法

  你是采用什么方法搜集资料的?遇到困难是怎么克服的?

  教师随机板书:

  随时摘抄、剪贴、或复印;

  查阅或购买书籍、杂志、碟片;

  查找相关古诗;

  登录网站查找;

  调查访问亲朋好友;

  观看有关的电视节目。

  3、资料展示会

  展示搜集的图片、文字资料,简要谈谈搜集的过程。

  4、老师的建议:

  (1) 建立资料袋,分类收藏;

  (2) 组成合作小组进行收集与整理;

  (3) 要纠正一些不当作法。

  四、课后延伸:

  抄写“日积月累”中的诗句。

四年级语文第五单元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兵马俑的神态与气势,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1、感受秦兵马俑的宏伟气势。

  2、想象秦兵马俑鲜明而丰富多样的神态。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学生展示课前两分钟

  一、导入

  师:1974年在西安市临潼区发现秦始皇的陪葬坑——兵马俑坑,轰动了中国,震惊了世界,是20世纪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9课,感受秦兵马俑的宏伟气势。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思考:秦兵马俑给你的印象是什么?指生说说自的想法。

  三、检查、交流:

  1、白板出示生字:指名朗读。

  2、白板出示词语:指名朗读。

  3、指名朗读课文,说每一自然段讲什么意思。

  4、从过渡段入手给课文分段。(将3至10段归并在一起。引导学生用过渡段概括段意。)

  四、细读课文,感受秦兵马俑的气势。

  1、指名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课文从哪些方面来表现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学生交流:

  (1)三个俑坑的总面积和兵马俑的数量;一号坑的长、宽、面积和兵马俑的数量。

  (2)这一段在说明方法上有何特点?

  列举了大量的数据,增强直面感受。

  (3)人们看到如此规模宏大的秦兵马俑会有什么感受?(走进大厅,人们无不为兵马俑的'恢弘气势和高超的制作工艺所折服。)

  引导学生换种说法,体会它的规模宏大。

  走进大厅,所有的人都为兵马俑的恢弘气势和高超的制作工艺所折服。

  走进大厅,人们怎能不为兵马俑的恢弘气势和高超的制作工艺所折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段。

  3、学生读第三段,感受兵马俑的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1)学生交流,朗读相关语句。

  (2)小结:每一件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

  4、齐读最后一段。

  (1)这一段写了什么?与第一段是怎样呼应的?划出相互呼应的句子。

  (“举世无双的秦兵马俑是我国享誉世界的珍贵历史文物"与"这在古今中外的雕塑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2)找出两句中的一对近义词。("举世无双"与"绝无仅有")

  (3)体会句中体现出的秦兵马俑的珍贵历史价值,流露出的拥有这样的历史文物的自豪之感。

  五、总结课文

  课文生动地描绘了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和(个性鲜明)的特点,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表达了作者对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艺术的热爱。

  六、课后延伸:

  1、抄写文中的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

  七、板书:

  规模宏大

四年级语文第五单元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品读安静的神奇之处,感悟盲童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关爱,懂得热爱生活,珍惜生命。

  教学的重点:深入体会一些关键语句的含义。

  教学难点:感悟作者揭示的深刻道理。

  教学过程:

  一、预习探究

  1、请同学回忆校园春景图,说说大家是通过什么来感受这明媚的春光的?

  2、体验盲人的黑暗。(请同学闭上眼睛,想想假如自己失去了光明,会有怎样的感受?)

  3、生交流感受后揭题

  师:正如大家所说的那样,假如我们失去了光明,我们就看不见美丽的校园,看不见敬爱的老师和同学,更看不见色彩斑斓的春天,我们的眼前将永远是无边无际的黑暗。可是,有个8岁的盲女孩,她 虽然不能用眼睛去观察春天,但她眼中的春天依然是多姿多彩的,这节课,老师就带大家去认识这个盲女孩。

  板书课题:触摸春天

  4、读题,理解"触摸"后再读题。

  5、质疑。

  二、合作交流

  (一)自读课文,要求:

  1、读通课文,读准字音,同桌互相检查词语。

  2、思考,课文写了谁用什么触摸春天?你认为她是个怎样的孩子?

  交流:

  1、说说课文讲了什么?

  2、说说你眼中的安静是个怎么样的孩子?(教师根据学生回答随机板书:安静是神奇的女孩。)

  (二)自学

  1、提出自学要求:安静的神奇体现在哪里呢?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到让你的心灵怦然一动的地方划划点点,多读几遍。

  2、学生自读,教师巡视。

  3、同桌交流自学情况。

  过渡:在这个春天的早晨,你看到了哪些神奇的镜头?

  三、品读感悟

  重点句子一:

  "安静在花丛中穿梭。她走得很流畅,没有一点磕磕绊绊。"

  1、生所说自己的体会。

  2、找个学生蒙上眼睛,从后面走到前面,大家说说这个同学走路时的.样子,然后读好这个句子。

  3、师:同学们,安静为什么能走得那么流畅,没有一点儿磕磕绊绊?

  4、出示:"安静整体在花香中流连。"理解"流连",说说为什么?(热爱生活)

  5、读第二自然段,用读把春天的美丽景色告诉安静。

  6、小结:安静就是这样爱生活,才能够在花园里神奇般地穿梭!

  重点句子二:

  "她慢慢地伸出双手,在花香的引导下,极其准确地伸向一朵沾着露珠的月季花。"

  1、生说说从哪里看出安静的神奇?

  2、出示句子,比较:

  她慢慢地伸出双手,在花香的引导下,伸向一朵沾着露珠的月季花。

  她慢慢地伸出双手,在花香的引导下,极其准确地伸向一朵沾着露珠的月季花。 A 自由读句子,体会这两句有什么不同,哪一句更好?为什么?

  B 带着自己的感觉(惊讶、赞叹等语气)读第二句。

  3、小结:多么爱生活的安静啊,竟然能准确地伸向月季花,真是一个奇迹!

  重点句子三:

  "安静的手指悄然合拢,竟然拢住了那只蝴蝶,真是一个奇迹!挣着眼睛的蝴蝶被这个盲女孩神奇的灵性抓住了。"

  1、生谈体会

  2、师:同学们,一个盲童居然能抓住一只蝴蝶,你们觉得怎么样? 请你通过朗读把你的这种心情表现出来--自由读--齐读

  3、师:同学们,安静是个盲童,她是凭什么抓住这只睁着眼睛的蝴蝶的?

  4、学生交流,教师点拨--理解"神奇的灵性"。

  5、师归纳引读:

  这灵性来自安静对春天,对大自然的热爱,当她抓住蝴蝶的那一刻是多么高兴啊,读……

  安静抓住的不是静静开放的花朵,而是扑腾翅膀的蝴蝶,多么激动人心啊,再读……

  6、师:同学们相信这个奇迹的发生吗?让我们来听听盲人海伦凯勒的切身体会吧。

  出示:"我是个盲人,但是我光凭触觉就能发现数以百计的有趣的东西。我能摸出树叶精巧的图形,或者松树凹凸不平的硬皮。在春天,我感觉到花朵美妙的丝绒般的质地。如果我幸运的话,在我把手轻轻地放在小树上时,还能偶然感到小鸟在枝头讴歌时所引起的欢乐的颤动。"

  7、小结:上天是公平的,他使你失去视觉,便会让你的嗅觉和触觉非常灵敏,安静虽然不能用眼睛看春天,却会用心灵触摸春天,她就是这样 一个神奇的女孩。

  重点句子四:

  "许久,她张开手指,蝴蝶扑闪着翅膀飞走了,安静仰起头来张望。"

  1、师:自己读读,想想,这句话中哪些描写感受到了安静的神奇?"张望"这个词放这里有问题吗?

  2、指名读。

  师:同学们,安静是个盲童,她仰起头来张望,此刻她会张望些什么呢?

  3、语言训练:安静仰着头张望着,她望到了……望到了……望到……了。

  4、配乐读上面研读的四句话。(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四、拓展延伸

  师:这是一个多么爱生活的女孩,这是一个多么神奇的女孩!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能创造奇迹的还有许多人。教师讲述:

  (1)海伦凯勒:一个幽闭在盲聋哑世界的女性,竟然毕业于哈佛大学,并用生命的全部力量处处奔走,建起了一家家慈善机构。

  张海迪姐姐:身体高位疾瘫,却会说四个国家的语言。

  (2)21位聋哑姑娘: 平均年龄才17岁,却在20xx年的春节晚会上为全国的观众朋友们表演了精彩的节目《千手观音》。

  (3)少年指挥家舟舟:加减法只会算一位数,却用一根小小的指挥棒挥出世界上最美妙的音乐。

  (4)培智学校的两男孩:刚从北京领回了第二届全国听障儿童才艺绘画大赛优秀奖。

  (5)许村青年周月峰:5岁失去双臂,却成为我省第一位残疾人博士研究生。

  师:听了这些故事,你有什么感受?学生有感而发,自由交流。

  师小结:同学们,生活在世界上的每一人,他们都有权利在自己的岗位上发出光和热,体现出自己的人生价值。在生活中我们要像他们那样珍惜生命。读完了这个故事,我们同作者一样感动,感动安静创造的奇迹,我想,我们一定有很多的话想说,或者你想对安静说点什么,或者你想对作者说点什么,或者你想对自己说点什么,或者你想对家人、朋友、同学说点什么,那么,就拿起笔,把你想说的写下来。

四年级语文第五单元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 学习本课生字。积累本课词语。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在三位亲人去世后捐献角膜的过程中的情感和认识上的变化。

  3. 学习作者一家人正确对待死亡,自愿死后捐赠器官,为他人造福的崇高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作者在三位亲人去世后捐献角膜的过程中的情感和认识上的变化。

  教学用具:

  图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探究

  1、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题目是《永生的眼睛》。齐读课题。 本文为什么要用"永生的眼睛"为题?你怎么理解"永生的眼睛"?要求 学生初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

  2.指名读课文,并纠正读音。

  3.练习复述课文,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1) 详细地复述课文

  (2) 简要地复述课文

  (3) 提示:文中都有谁捐赠了角膜?

  (母亲 父亲 女儿)

  (4) 用几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课文记叙了作者的三位亲人死后捐献角膜,使他人重见光明的感人故事)

  二、合作交流

  1.分别指名读"母亲、父亲、女儿"捐赠角膜这三部分内容。

  2.自由读课文,分组讨论:为什么写女儿温迪捐献角膜的经过要简略地写?

  3.指名回答。

  4. 检查生字词预习情况

  1.出示生字,让学生认读

  2.指生认读。

  三、品读感悟

  1.学习第一部分:母亲捐献角膜

  (1) 默读课文,找出"我"对父亲同意母亲捐献眼角膜这件事态度的句子,体会一下当时"我"的态度是怎样的?(不理解)

  (2) 画出父亲说的话,并出示投影:

  父亲平静地搂着我,"你所能给以他人的最珍贵的`东西莫过于你自身的一部分。很久以前,你妈妈和我就认为,如果我们的死亡之躯能有助于他人健康的恢复,我们的死就是有意义的。

  ① 自由读父亲说的这段话,思考:父亲认为怎样的死是有意义的?

  (我们的死亡之躯有助于他人健康的恢复,这样的死是有意义的.)

  ② 听了父亲的话,"我"的情感有了怎样的变化?

  ③ 指导背诵这段话。

  (3)有感情地朗读第一部分

  2.学习第二部分:父亲捐献角膜

  (1) 自由读课文,画出父亲的心愿。

  交流:

  他愉快地告诉我:"我去世后要捐赠所有尚完好的器官,尤其是眼睛。如果一个盲童能够借助我们的帮助重见光明,并像你女儿温迪一样画出栩栩如生的马儿,那有多美妙!

  ① 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② 体会父亲说这些话时的心情是怎样的?(高兴、愉快)

  ③ 指导背诵这段话

  (2)"我"将父亲的心愿告诉了温迪,温迪有什么表现?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出示句子:孩子热泪盈眶,过去紧紧地拥抱外公。

  (体现出温迪对外公的敬佩之情。)

  (3) 父亲也遵照遗愿捐赠了他的角膜,这使温迪有了怎样的认识?

  体会最后一句话:在这一刻,我领悟到父亲所留下的远非一副角膜,还有辉映在我女儿眼睛里的一种骄傲!自己默读这句话体会"骄傲"指的是什么?

  (4)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二部分

  3.学习第三部分:女儿温迪捐赠角膜

  (1) 齐读"奥列根勇敢者角膜中心来信的内容"

  (2) 理解句子,并出示投影:

  我那金发的温迪手中的画笔,依旧不辍地挥动着,她的碧眼仍然闪烁着骄傲的光芒。

  ① 指名读句子

  ② 结合题目"永生的眼睛"来理解这个句子的意思。

  ③ 请同学说自几的理解。

  四、扩展延伸

  1.请你结合实际说说,你是如何看待"死后捐赠角膜"这件事的?

  2.指名说

  1.请你课下写一件给你感触最深的事情,要求内容要有详有略。

四年级语文第五单元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

  1、学习生字,能正确读写本课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颐和园、学习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4、学习作者按游览顺序有序观察,抓住景物特点准确描写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

  受颐和园、学习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学习作者按游览顺序有序观察,抓住景物特点准确描写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

  课文重点语句、课文相关资料、图片。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生展示课前两分钟。

  一、导入。

  二、读文,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教师引导学生梳理每段的主要内容。

  3、理清作者的游览顺序。

  三、再读文,学习生字词。

  1、出示本课的生词,学生多种形式的认读。

  2、出示本课生字,引导学生观察生字的结构,交流应该注意的地方。

  3、学生抄写本课生字、词语。

  四、积累语言。

  1、通过朗读,学生交流自己喜欢的词、句、段。

  2、背诵自己喜欢的语句。

  五、课后延伸:

  1、抄写本课词语,

  2、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第二课时

  一、读课题,了解颐和园的背景。

  学生齐读课题,教师引导学生读准“颐”的字音,注意“颐”的字型,理解“颐”的意思,从而了解颐和园的历史背景。

  师:在这样一个寄托着美好愿望的园林里,究竟有哪些景物呢?让我们来朗读课文。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学生交流颐和园的景物。

  (1)师出示生词:

  长廊 万寿山 佛香阁 排云殿 昆明湖 堤岸 画舫 十七孔桥

  学生自读,指生读

  师强调“佛香阁”“佛”读音,并介绍佛香阁的相关资料啊:佛香阁里不仅有佛像,而且佛像高无米,全身镀金。让我们再来读这个词。(生齐读)

  师:其实,佛香阁、长廊、排云殿,都是我国的传统建筑,在今天的大城市已经不多见了,让我们来欣赏一下:

  (2)出示(图片):

  师介绍长廊的设计特点,引导学生观察佛香阁和排云殿。

  (3)师引导学生想象画面来朗读生词。(生齐读)

  (4)由这些景物组成的颐和园究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

  学生交流。

  师:那颐和园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学生交流)

  师:同学们看,课文的首尾段都在赞美颐和园,作者是用怎么的顺序游览颐和园,谁发现了?

  (生说,师板书:长廊——万寿山——昆明湖)

  师:同学们看,这么长长的课文,在老师的板书下变短了,这就是文章的骨架,它能帮助我们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二、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1、游赏长廊。

  师:接下来,就让我们跟着作者去细细游赏颐和园的景色,首先我们来到长廊,它为什么叫长廊呢?它又有什么特点呢?让我们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可以拿起笔,把那些重点词语画下来!(学生读、画)

  交流长廊的特点:

  (1)整体看:

  学生交流,师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数字感受长廊的长。

  指导学生朗读句子。

  (2)看廊内:

  出示: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

  引导学生从“人物、花草、风景、五彩、几千幅、两幅”等词语理解画的美。

  师指生读句子,读出自己的理解。

  师出示长廊里的图画,教师解说,引导学生感受长廊的`艺术美。

  引导学生背诵,师:这里面有神话,有传说,还有历史故事,走在这样的画廊里,触摸到的是我们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啊!带着这样的情感,能把这些话记在心里吗?自己试着背一背。(指生背,齐背)

  (3)看廊外:

  生交流描写廊外的句子。

  师:我们也来读读这两句话。

  师:看得出,廊外的风景美也吸引了你。廊内的艺术美,廊外的风景美,相映成趣。这就是我们祖国的园林艺术啊!长廊已经成为了颐和园里一道亮丽的风景,让我们再看长廊。出示:

  整体看:绿漆的柱子……

  看廊内:……

  看廊外:……

  师:原来作者就是这样看长廊的,先整体看,再看廊内,最后看廊外。三看长廊,练句成段,用列数字、作比较的方法把长廊的长、美展现在我们画面。

  2、游赏万寿山

  师:颐和园里的建筑不仅有长廊,还有佛香阁和排云殿。作者又是怎么看它们的?看到了哪些特点呢?快默读课文第3自然段,比比谁最先发现。(学生朗读课文)

  引导学生抓住“耸立、闪闪发光、金碧辉煌”来体会皇家园林的特点。

  学生朗读三自然段,读出皇家园林的气势。

  师:同学们看,在这,作者又先看佛香阁,再跟排云殿,把它们练句成段了,多有意思啊!其实,在颐和园里,占地面积最大的不是万寿山,而是昆明湖。

  3、游赏昆明湖

  师:烟波浩渺的昆明湖,占了颐和园面积的四分之三,我们可以登上万寿山向下看,也可以来到昆明湖畔,漫步堤上,来到湖心小岛,来到十七孔桥。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景物,不同的特点,一定会带给你不一样的感受,那你最想去哪游赏?

  (1)学生交流后,找到相应的语句进行朗读。

  (2)师重点指导朗读昆明湖的句子,体会昆明湖的静、美。通过引导学生体会“滑”,更深地理解昆明湖的静。

  学生自由朗读句子,指生读、齐读。

  (3)指导学生朗读描写湖心小岛、十七孔桥的句子,体会特点。

  同学们看,作者从山上向下看昆明湖,从昆明湖畔看,在十七孔桥上看,由远到近为我们展现了昆明湖不同的美景。

  三、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读了很多美好的句子,这些美好的句子和这些具体的描写,就是文章的血肉啊!它能让我们的文章更具体。

  师:颐和园这个昔日的皇家园林,已经被记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了一座人人都可以尽情游赏的美丽的大公园。颐和园的美景,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游赏。

  四、课后延伸:

  1、抄写本课词语。

  2、学习《颐和园》的写作方法,结合自己最近的游览活动练习写一篇游记。

  五、板书:

  18、颐和园

  长廊→万寿山→昆明湖

  大公园

四年级语文第五单元教学设计8

  一、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由四篇课文组成:《说勤奋》、《李时珍夜宿古寺》、《维生素C的故事》、《奇妙的国际互联网》。如何通过这四篇课文的教学,让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有所提高,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受到启迪熏陶?在研读文本,设计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越来越强烈感受到,教一篇课文眼光绝不能只盯着这一课,课文学习本身并不是目的,目的是驾文本之舟驶入孩子们的生活:在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拓展学生的生活领域,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

  二、教材文本解读

  学生要达到课程标准中规定的第二学段的阅读阶段目标,并为第三学段的学习打下基础。按照课程标准第二学段的阅读阶段目标,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四个方面:

  1.学习默读,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3.能复述叙事性课文的大意,初步感受文章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文章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4.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

  读教材,可以看出本单元四篇课文后的练习都围绕着上述目标。《说勤奋》课后练习4“抄写句子,并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为的是训练学生“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进而“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课后练习5“给课文分段,说说段落大意”既帮助学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也暗示着说理文的一般写法。《李时珍夜宿古寺》课后练习1“朗读课文,复述课文”,《维生素C的故事》课后4“默读课文,说说维生素C被人们发现的经过”,《奇妙的国际互联网》课后练习5“默读课文,想想为什么说国际互联网和我们息息相关”,这些练习设计的目标无不指向学生朗读、复述、默读能力的培养,并由此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奇妙的国际互联网》课后练习4“找出课文中加引号的词语,说一说这些词语为什么要加引号”其实是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的变化,进而体会引号的用法。《李时珍夜宿古寺》课后还要求学生用上课文中的一组词语练习“说一段话,描写夜景”,这是语言的积累与运用。看得出,这样的安排头绪简单,重点突出,方便教师教,也方便学生学,语文阅读实践落在了实处。

  三、本单元教学目标

  1.联系上下文理解、体会重点词句的意思。能说出课文中关键词句在整篇文章中的作用。

  2.抄写、听写词语,用词语说话,积累语言。

  3.通过朗读、默读、背诵、复述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

  4.通过对语言的理解、感悟,感受人物形象,体验人物内心世界,体会文章思想感情。对理想、成功、勤奋,有初步的感受和体验。

  四、教学理念:

  自主探究,小组合作

  五、教学措施:

  1.拉近学生和文本之间的距离。

  2.走进文本,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情感。

  要注意的是,不管采用哪种方式,都应该以读为本,在反复的朗读、默读中理解感悟。

  3.适当教给学生理解句子含义的方法。本单元课文中有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可以适当教给学生一些理解句子的方法,如联系背景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抓住关键词理解等。

  4.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尝试让学生提出问题。

  六、课时安排:

  每节课二课时,作文一课时,单元练习1课时。共10课时。

  16、说勤奋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司马光、童第周勤奋学习的事例,从中受到教育。

  3.懂得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知道只有勤奋学习,长大后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教学重点:

  学习司马光、童第周勤奋学习的事例,懂得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从中受到教育。

  教学难点:

  理解句子“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的意思。

  养成教育训练点:

  教育孩子从小养成做任何事情都要下苦功夫的习惯。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简介匡衡“凿壁借光”的故事

  2.师板书“勤奋”,学生齐读“勤奋”一词,说说自己的理解,并为它找近义词。

  板书“勤”字(书写认真),我们从小就应当要认认真真写好中国字,堂堂正正做好中国人。请生读(正音:qín)。

  3.解题:题目中的“说”就是谈、讲的意思。

  二、初读感知,理清文路

  1.自由读课文,划出不认识的生字词,先拼读生字。注意翘舌音、前鼻音。

  2.再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用最快的速度读课文《说勤奋》一课,思考:课文讲了一个什么道理?找一找作者对勤奋的观点是什么?用横线画出来。

  指名说。

  3.出示投影: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什么?是勤奋。

  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生齐读以上两句话。

  4.默读,思考:课文又怎样证明这个观点的?最后又讲了什么?

  交流,并分段。

  三、学习第一段

  1.自由读文,画出中心句,并齐读。

  理解第一句:生读,这里的“桥梁”是什么?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这句话的`意思。换一种说法可以怎么说?

  2.出示:成功者手中的鲜花,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讨论:“鲜花”在这里是比喻什么?“汗水和心血”又是指什么?再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鲜花”是指获得的成就或成果,“汗水和心血”是指付出的辛勤劳动。)

  比较: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四、学习事例

  学习司马光的例子

  (1)出示句子:小时候,每当老师讲完课,哥哥、弟弟读了一会儿书就去玩了,他却躲在屋里一遍又一遍地高声朗读,一直读到滚瓜烂熟为止。

  抓住“一遍又一遍”、“滚瓜烂熟”、“稍微”词,让学生体会司马光的勤奋。

  (2)出示句子:为了抓紧时间,他用圆木做了个枕头,睡觉时只要稍微一动,枕头就会滚开,他醒来后便继续读书写作。他管这种枕头叫“警枕”。

  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警枕”的理解,进而体会司马光的勤奋。

  齐读大屏幕上的两句话,好好体会司马光的勤奋。(生自由读、齐读)

  (3)齐读本段

  (4)小结。再读句子:“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什么?是勤奋。”“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5)总结学法

  五、指导生字的书写:“枕”、“惯”。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抽读生字卡片

  2.检查第一自然段的背诵

  二、运用前一段的学法自学童第周的事例。

  1.回忆前一段的学法,自学第三自然段。

  2.交流:童第周的故事又说明了什么?童第周的“鲜花”是什么?他又是怎样取得成功的?

  3.齐读“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并理解“勤能补拙”的意思,说说童第周的“拙”的表现在哪里?他是怎样做到“勤能补拙”的?

  4.生读相关句子。(引导学生抓住“毫不气馁”“名列前茅”等词,体会童第周的勤奋。)

  5.把司马光和童第周的“勤奋”放在一起读读,比较异同。

  再读句子:“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什么?是勤奋。”“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6.小结:对于时间,有人说过:时间就是金钱,时间就是力量;对于时间,鲁迅说过: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挤挤总是有的;对于时间,老师想说:勤奋的人总觉得时间那么短,懒惰的人总觉得时间那么长。

  三、学习第4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思考本段主要写什么?

  2.这段在全文起什么作用?

  四、总结全文

  五、延伸与拓展

  1.请看几句名人名言。

  出示投影:成功=1份天才+99份汗水。——发明家爱迪生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数学家华罗庚

  无论你有多么聪明,也不论你基础有多么差,只要勤奋,都能获得成功。

  (生自由读,说说自己对这些名言的理解)

  2.小结:但愿我们每位同学都能通过自己的勤奋实现自己的远大理想!

  3.生齐读名言

  六、课外收集中外名人勤奋好学的事例和名言。

  板书:

  说勤奋

  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

  汗水和心血→鲜花

  司马光(天资聪明)滚瓜烂熟警枕→编成《资治通鉴》

  童第周(基础差)毫不气馁→完成高难度的青蛙卵剥离手术

  17、李时珍夜宿古寺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李时珍为编好《本草》而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踏实的认真作风。

  教学重难点:

  抓住课文重点词句,体会李时珍为编好《本草纲目》而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踏实的认真作风。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文生字,理解生字新词。

  3、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理清课文脉络。

  4、品读第一、二部分,感受李时珍为编好本草纲目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本书吗?(出示:《本草纲目》图,并板书:《本草纲目》)。这部《本草》是一部药物著作,但原先并不完善,存在很多错误,于是,李时珍决心重新编写一本药物书,纠正那些错误。经过二十七年的时间,李时珍终于完成了。一起看看它的影响力(出示:著作简介)

  3、这就是著作的作者——李时珍(出示图像、板书:李时珍)

  4、通过课前的预习,你们对李时珍了解多少呢?(学生简介,教师再出示李时珍的简介)

  5、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李时珍在创造本草纲目过程中发生的故事(板书:夜宿古寺)齐读课题。看到课题,你有什么想知道的吗?(学生质疑:李时珍为什么要夜宿古寺?)

  6、那么就请大家带着问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课文,看看有什么收获

  (出示读书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上小节号,并根据事情发展的顺序将课文分成三个部分)

  二、初读课文

  1、检查生字情况

  ①谁来读读这些词?

  出示:

  饥餐渴饮晓行夜宿药材师徒

  灰尘断垣残壁青苔破庙

  呃逆生嚼涎滑生嚼无涎

  2、指名回答分段(为了察访药材而一心赶路,所以错过了客店)

  3、那现在谁能说一说李时珍为什么要夜宿古寺吗?三、精读课文第一部分

  1、出示第一自然段

  重点理解感悟“饥餐渴饮、晓行夜宿、好几个月”,体会李时珍吃苦耐劳的精神。

  问:他为什么这么做呢?(为了编写《本草纲目》)从哪儿看出来的?(出示第七自然段)指名读

  他为什么说,在破庙例过夜要比住在家里苦多了呢?(指名说)

  出示第四自然段:

  学生交流,重点体会“到处是灰尘、断垣残壁、长满青苔、厚厚的蜘蛛网”

  指导朗读,体会李时珍不怕吃苦的精神

  教师板书:住破庙

  2、除了住得苦,你还感觉他有什么苦?(学生交流)

  教师板书:喝泉水、吃干粮

  指导朗读

  面对这些磨难,李时珍是怎么看的呢?出示李时珍和徒弟的对话。

  指名学生分角色读

  重点体会“长年累月”并板书,让学生想象李时珍这么多年是怎么过来的。

  (教师可出示冬天、夏天的图景,让学生充分感受,发挥想象)再指名学生想象说

  这么多年,他都挺过来了,当遇到哪些困难的时候,是什么想法支持他坚持下来呢?(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

  指名朗读这句话

  分角色朗读

  再次感受他的伟大(读“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

  板书:万民得福值得

  再指名读这句话,齐读

  他认为一人苦,而使万民得福,值得(板书)

  四、想象拓展

  此时,瞻仰着他的像,你想说些什么呢?

  四、作业

  1、生字描红

  2、课后第四题:分段、写段意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精读课文,通过重点词句,分析人物形象,体会李时珍的严谨认真的踏实作风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啊?(指名学生说)

  二、学习课文第三部分

  1、为百姓经历生活上的困苦已让我们对李时珍生起敬佩之情,然而更让我们感动的却不止这些。

  默读第8-13自然段,画下让你感动之处,在旁边写出你感动的原因。

  2、交流。

  “庞宪,趁着大好……记下来吧。”(放弃自己休息,在月光下记录)出示他在月光下记录的图片,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李时珍端详了一阵,各扯下……若有所悟。”

  李时珍为什么要尝药?指导朗读

  尝药会存在怎样的危险?想象,并指名说

  从这几句话中,你读懂了李时珍的内心了吗?指名学生说

  寺外,山风呼啸,猫头鹰在尖叫着,圆盘似的月亮,慢慢移到了当空,但李时珍还在认真辨别着,记录着。(天已晚,李时珍依旧没有放弃工作)

  3、相机指导有感情地朗读上列句子。

  三、拓展说话

  1、同学们,我们今天学的这个故事(朗读课题),仅仅是发生在李时珍撰写《本草纲目》中的一个故事,你还了解他的哪些故事?(指名一两个学生说)

  2、正是由于李时珍这种不畏艰辛,认真踏实的作风,才发现了很多有用的中药,例如课文讲到的:

  忍冬花初开时,……消暑解寒。

  胭脂草……治虫咬伤。

  刀豆子……治呃逆。

  鸡肠草……

  3、你还知道哪些中药?说说它的药效!

  4、中国医药学的史册上要永远记着这个名字——李时珍;世界医药学的史册上也要永远记着这个名字——李时珍,他创造出了举世闻名的医药著作《本草纲目》(出示图片)

  四、总结课文

  让我们永远记着这位为了人民,行程一万余里,倾注毕生心血和精力,足迹踏遍大江南北,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完成医学著作《本草纲目》的李时珍(齐读)!

  五、作业

  板书设计:

  17李时珍夜宿古寺

  住破庙

  一人苦喝泉水

  吃干粮万民得福值得

  长年累月

  不怕吃苦,工作严谨、认真、踏实

四年级语文第五单元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会写生字。正确读写 “盘旋、城砖、气魄、雄伟”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势。

  3、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

  4、激起民族自豪感,产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难点: 如何指导学生理解课文的观察顺序和写作思路。

  教学准备:

  中国地图,重点词句的`出示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生展示课前两分钟

  一、默读本组“导读”,了解本组内容,明确训练要求。

  二、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见过长城吗?长城给你的印象怎样?

  2、长城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象征,它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体现了我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文化。学了这篇课文从内心深处来体会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之情。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三、初读课文:

  1、学生朗读课文,了解各自然段的意思,然后找出相对应的插图。

  学生朗读课文。

  2、师生交流:

  第1自然段:远看长城,蜿蜒盘旋,如同长龙。(第一幅图)

  第2自然段:近看长城高大坚固。(第二幅图)

  第3自然段:由长城联想到我国古代伟大的劳动人民。

  第4自然段:长城是世界历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

  四、再读课文,认读字词。

  1、自由朗读课文,圈画生字,认读生字。

  2、用横线画出不理解的词,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字典理解它们。

  3、重点点拨:垛口、瞭望口、射口等词语。

  4、写字:

  学生观察生字的结构,进行书写。

  五、练习朗读课文。

  要求:准确、通顺。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师:长城——中华民族的象征,华夏儿女的骄傲,它以其自身的魅力吸引着成千上万的国内外游客。你能用书中的一句话来评价一下长城吗?

  学生交流。(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板书: 长城 气魄雄伟

  伟大奇迹

  二、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1、出示: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指生读,齐读。

  师:请同学们读课文一、二自然段,看看那从文中哪些语句可以看出长城气魄雄伟?

  (1)学生朗读课文后交流汇报:

  长:像长龙,蜿蜒盘旋,一万三千多里。

  宽:城墙顶上平整得像马路 ,五六匹马可以并行。

  高大坚固:城墙外沿的垛子有两米多高,长城用巨大条石和城砖筑成……

  作用:瞭望口和射口供瞭望和射击用,每隔三百多米就有城台,打仗时……

  引导学生细读课文,鼓励学生从所搜集的资料中选择相应内容进行补充。

  (2)朗读课文,读出气势。

  学生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指生读第一自然段。

  (3)观察插图

  学生仔细观察插图,以小导游的身份,试着介绍长城的雄伟气势。

  学生在全班介绍,学生互动评价。

  2、体会劳动人民的智慧

  师:长城仅仅因为它的雄伟气魄就被称为世界历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吗?你用书中的一句话概括出其他原因吗?

  生交流句子。

  师出示:“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学生朗读句子,谈谈自己的感受。

  学生交流感受,师相机引导学生理解“血汗”,补充资料,结合《孟姜女寻夫》的故事及当时的劳动条件,体会劳动的艰辛。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指生读。

  师:让我们包含着对劳动人民的敬意,再读读这句话。

  三、再读课文,升华情感。

  1、为什么说长城是世界历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

  学生交流。(指导学生整合认识,感悟情感。)

  2、学生自由地朗读课文。

  四、课后延伸:

  1、抄写课后生词。

  2、背诵课文一、二自然段。

  五、板书:

  17.、长城

  气魄雄伟

  伟大的奇迹

  血汗与智慧

四年级语文第五单元教学设计10

  教学内容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习作5:“××的自述”,内容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是习作例文《小闹钟》和《小溪流的自述》片断的阅读提示。第二部分是学生的两篇习作片断。第三部分是习作要求,要点有二:一是用“××的自述”的形式介绍一个自己“熟悉的事物”;二是要求写得具体生动。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写作知识的教学力求精要有用”。“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我通过让学生比较对闹钟的不同介绍,感知自述的形式,并在层层深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会写好自述形式的习作。

  教学目标

  1.读懂例文《小闹钟》和《小溪流的自述》中的片断,学会用拟人化手法介绍生活中常见事物的方法,并领悟到这样写的好处。

  2.领会本次习作的要求,采用“××的自述”的形式,用拟人的手法来写熟悉的事物,要能抓住事物的特点,展开丰富的想象,写得具体、生动。

  教学准备

  教师:有关课件

  学生:每人带一件自己喜欢的物品。

  教学过程

  一、初读例文,感知写法

  1.学生介绍自己带来的物品。

  2.幻灯出示课本中的小闹钟插图,教师口述介绍《小闹钟》。

  3.议一议:老师的介绍和你的介绍有什么不同?引出“自述的形式”。

  4.教师小结:把小闹钟当作人来写了,像这样的写法,叫做“自述的形式”,(板书:自述),也就是以第一人称“我”来介绍自己的特点,这样可以使文章更生动,更有趣。

  【通过学生说、听、议,组织学生交流感悟,明确本次习作片断最值得学习的是让被介绍的事物开口说话,自己介绍自己,也就是用“自述的形式”来介绍熟悉的事物,使文章生动有趣,让学生在交流中感知自述的写法。】

  二、研读例文,学习写法

  1.学习例文《小闹钟》。

  (1)其实,老师介绍的《小闹钟》就在你们的书上,请同学们翻开书第99页,默读例文《小闹钟》,想想:它是从哪些方面来介绍自己的?

  (2)学生交流,教师相机点拨。

  生:介绍了小闹钟的大小。

  师:请你读一读描写的句子(学生读)。

  师:写小闹钟的大小就是介绍它的外形(板书:外形)。

  生:还介绍了小闹钟的颜色是天蓝色的。

  师:写小闹钟的颜色也是介绍它的外形。

  生:介绍了小闹钟的时针、分针、秒针,调节时间的旋钮和改变报时音乐的操纵杆。

  师:这是介绍小闹钟的构造,(板书:构造)还有哪句话也介绍小闹钟的构造?

  (学生读:“在我的头顶,有一处精致的小房子,上面有精美的花纹,看上去像是古代帝王的宫殿。”)

  师:小作者看到闹钟上精致的小房子,就联想到古代帝王的宫殿,这是作者展开了丰富的想象(板书:展开想象)。

  生:还介绍了小闹钟的作用,它可以到点报时和定时闹铃(板书:作用)。

  师:在介绍小闹钟的作用时,用了几个这样的词,请大家认真听,老师来读这些词,你觉得这些词用得怎么样?(师读:告诉、伸出、拿着、敲、唱)

  生:交流。

  师:用拟人的手法,展开了想象,把小闹钟写成了会说、会动、会唱的人,使文章显得形象生动。

  2.学习例文《小溪流的自述》。

  (1)指名读《小溪流的自述》,其余学生边听边想:《小溪流的自述》这篇文章又是怎么写的?

  (2)学生交流。(板书:心理)

  3.教师小结: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的两篇例文在用自述的形式介绍自己熟悉的事物时,是从事物的形状、结构、作用、心理等方面去写。那是不是介绍一个事物,这每一个方面都要写到呢?对,我们要抓住这个事物的一两个或两三个方面的.特点去写,把它写得具体、生动。(板书:抓住特点)

  【通过学生细读、思考、交流以及教师的点拨,使学生明白:在用自述的形式介绍自己熟悉事物的时候,可以从事物的形状、色彩、结构、功能以及心理、愿望等方面来写,写的时候要展开丰富的想象,抓住事物的特点来写。】

  三、明确要求,练写自述

  1.明确习作要求。

  学生齐读书上第100页习作要求。教师强调:今天要用“自述的形式”介绍事物,就是要把这个事物当作“我”来写。

  2.开拓选材思路。

  (1)师:在我们身边,除了你今天带来的东西以外,还有哪些熟悉的事物?

  (2)学生交流,教师相机归类板书。如:玩具、家用电器、学习用品……

  3.指导写作。

  在这么多的熟悉事物中,你准备选哪个熟悉的事物写?打算从哪些方面来写?(学生之间交流)。

  4.学生习作,教师巡视指导。

  师:拿出作文纸,赶快拿起手中的笔,替自己最熟悉、最喜欢的一个事物写个自我介绍吧。注意写的时候不要看别人的,也不要说话,一个劲地往下写,遇到不会写的字用拼音代替。

  【从亲身体验中选择材料,组织材料,发挥想象,进行合理的、大胆的写作,让学生从中自由发挥。写作的时间完全交给学生,教师不多说一句话。这段时间看似寂静,实际上是教师和学生的思维活动都高度紧张的时刻,是决定这节课能否收到效果的基础。】

  四、赏读习作片断

  请两位学生分别上台读自己的习作,师生围绕习作要求来对照习作,共同评改。

  (如果学生是写带来的物品,交流时可出示物品进行指导。)

  【通过赏读习作片断,学生参与评价、修改,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教学反思

  1.例文引路,感知写法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写作知识的教学力求精要有用”。自述的形式是四年级学生学写习作的一种新形式。对新知识的学习,本课教学没有采用“填鸭式”,而是让学生先兴趣盎然地介绍事先带来的小物品,再听老师对例文《小闹钟》的介绍,然后比较师生的介绍有什么不同?从而引出“自述的形式”。教学中通过学生说、听、思,组织学生交流感悟,让学生在交流中感知自述的写法。这样的教学,既让学生轻轻松松就学会了写作新知识,也克服了学生畏惧习作的心理。

  2.例文引路,学习写法

  “例文是最好的示范”。通过两篇例文的学习来探究内容,了解例文如何进行“自我介绍”,使学生明白:在用自述的形式介绍自己熟悉事物的时候,可以从事物的形状、色彩、结构、功能以及心理、愿望等方面来写;介绍时用上了哪些好词好句。从而明确自我介绍”时不但要把内容说清楚,还要把句子写具体、生动。如此层层递进,无形中把写作方法渗透到交流之中,充分将主动权交给学生,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3.例文引路,自由表达

  叶圣陶说过:“生活就如泉涌,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通过例文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写作是生活的需要,帮助学生打开写作的思路,让学生明白可写的事物很多后,拓宽学生视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地观察、认识事物,明确不同的事物要抓住它们不同的特点来写;鼓励学生自由、有创意地表达,并激发想象。课堂中学生愿写、会写、乐写,写出了自己的童趣、童情,从而培养学生的作文创新能力。

  苏教版中年级段“习作训练”大都安排了“例文”。例文有助于学生在理解与表达、学习与运用之间架设起一座桥梁,从而降低起步作文的难度,让我们恰当地用好例文,努力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四年级语文第五单元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语文第五单元教学设计03-01

语文第五单元教学设计15篇03-01

语文第五单元教学设计(15篇)03-01

语文第五单元教学设计(汇编15篇)03-01

语文第五单元教学设计(集锦15篇)03-01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12-29

2020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学设计12-29

语文第五单元教学计划03-17

第五单元语文教学反思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