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设计精选15篇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语文教学设计

时间:2023-02-20 17:07:38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语文教学设计精选15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学设计精选15篇

语文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

  《泉水》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一篇课文。课文以拟人化的手法、儿童化的口吻描写了泉水从冲出石缝到汇入大海一路经过的地方及发生的故事。山腰的水池、山间的平地、

  山坡的果园、静静的山谷四幅场景意境优美,极富画面感。语言清新明快,充满诗情画意。本课重在创设一幅幅美丽的意境,让读者在美景的熏陶下感受泉水的热情与助人为乐。

  【设计理念】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本课通过示范、设问、表演、声音等手段创设多种情境,营造一种“在乐中学,在学中乐”的良好氛围,激发师生激情和真情,唤起学生的求知欲。针对低年级年龄学生和心理特征,教学中采用多元激励性评价用语,旨在尊重孩子的个性和情感体验,让学生充分体验学习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一切为了孩子的发展”,本节课探索和创造充满情感的课堂气氛,目的促使学生获得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

  【教学目标】

  1.会认写“然、塔”两个生字;

  2.抓住描写四幅场景的.句段认识泉水“多、清、甜、美”的特点,体会泉水一路奉献的精神和奉献的幸福感;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重点】通过品词析句,感情朗读,体会泉水“多、清、甜、美”的特点,感悟泉水的快乐、无私。

  【教学难点】感悟泉水的快乐、无私。

  【课 型】以读代讲

  【教学准备】课件、生字卡片、有关音乐及文字图片资料。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词,师范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1、复习生字词:(指名读齐读)(出示幻灯片2)

  丁冬 清泉 石缝 杜鹃 清脆 欢快 天然水塔

  2、老师范读课文

  3、师依据板书简单小结泉水去过哪些地方。

  【设计意图:让学生整体感知全文,在老师的示范朗读中理清文章脉络。】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出示幻灯片3)播放“泉水”声音。

  2、,品味 “丁冬,丁冬”“弹琴”和“冲”感受泉水的快乐心情。

  【设计意图:运用声音情境引入,引导学生通过重要词语的品读感受泉水快乐的心情。】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1、师设境引读,通过教师评价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

  2、师相机板书:多

  3、(出示幻灯片4)对比“人工水塔图”理解“天然水塔”。

  4、书空生字“然”;田字格示范教写“塔”:提醒学生右下“合”。

  【设计意图:情境引读,在读中感受泉水的“多”,运用多种评价方式,鼓励学生朗读,在读中对比理解“天然水塔”的含义,在语言环境中认识与熟记生字并正确书写。】

  四。学习第三自然段

  1、(出示幻灯片5)播放“泉水”声音。

  2、运用个别朗读与引导方式,品味比喻句领悟泉水的“清”一特点。

  【设计意图:情境引入,运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品味泉水“清”的特点,在个别朗读与角色朗读的过程中读好文段。】

  五。 学习第四、五、六自然段

  1、品读泉水对果树说的话,体会“甜”

  2、师引读:(唱)泉水丁冬泉水丁冬泉水丁冬响,流进山腰流过平地流到果园里,泉水穿过静静山谷,画眉鸟尽情唱,泉水说------齐读。

  3、个别读、角色读、分组读,感受泉水的“美”

  (板书:热情 大方 可爱 乐于助人-------)

  【设计意图:品读泉水的语言,在朗读中感受泉水的无私奉献,在情境朗读中强化泉水“热情 、大方 、可爱 、乐于助人”的形象。】

  七。检查背诵(出示幻灯片6)选背3456段

  1、自由背诵全文

  2、个别背诵(选择背诵内容)

  【设计意图:再次整体感知全文,分层次地让学生自主选择背诵内容进行背诵。】

  八。发挥想象,拓展练习

  1、(出示幻灯片7)分角色朗读《泉水你到哪里去》

  2、(出示幻灯片8)播放泉水的声音

  3、(出示幻灯片9):泉水流到--------,她看到了--------,泉水说:“-------------”)

  【设计意图:课内外结合,课外拓展朗读的引用为后面的练习做铺垫,打开学生的想象空间。】

语文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会写“晰伞”等五个字,理解“戈壁、茫茫、清晰、浑黄一体、高大挺秀、分辩、介绍、抚摸、表白、沉思”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抓住重点词、句、段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边疆建设者哪儿需要就在哪儿扎根作贡献的好品质。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体会爸爸说的话的深刻含义,懂得爸爸的心愿。

  【教学准备】

  1、课件:有关大戈壁的录像片。理解白杨特点及体会爸爸心愿的一些句段的文字片。

  2、配乐朗读录音带。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检查预习

  1、出示彩图,揭示课题,释题。

  2、检查预习情况,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3、听配乐朗读录音带。

  二、默读课文,初晓大意

  三、学生自学课文,出示自学思考题

  1、大戈壁是什么样的?白杨树是什么样的?

  2、爸爸是怎样向孩子介绍白杨树的?

  3、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四、再读课文,理清结构

  1、学生试着给文章分段,用铅笔标示。

  2、学生讨论,说出自己的分段并说明理由。如果有分歧,可以再讨论。

  第一段,从开头到“一个高大挺秀的身影”,讲列车在茫茫的大戈壁运行,不时有高大挺秀的白杨树闪过。

  第二段,从“一位旅客”到“也不动摇”,讲爸爸向孩子们介绍白杨的特点。

  第三段,从“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到“那么高大”,讲爸爸的话也是在表白自己的心。

  第四段,是最后一个自然段,讲孩子们也会像小白杨那样,扎根边疆,茁壮成长。

  五、自由朗读课文,学生质疑问难

  六、练习

  用段意归并法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学生有分歧,再读再讨论。

  第二课时

  一、激情导入

  1、出示大戈壁的精彩图片,师:你们想不想和作者一起走进大戈壁去看一看呢?现在假想我们也坐上了开往新疆的火车,火车把我们带到了戈壁,大戈壁是什么样的呢?齐读第一自然段。

  理解大戈壁的环境恶劣,抓住“茫茫”、“浑黄一体”、“没有……没有……也没有”等词语

  2、出示大戈壁的录象,教师描述:茫茫的大戈壁上,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只有满地的沙石。大风一起飞沙走石,遮天蔽日,一片浑黄,分不清哪里是天,哪里是地。戈壁是多么荒凉呀。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感知初步了解大戈壁的特点,从而进一步认识白杨,最后升华到对在那里生活的`建设者的了解。)

  3、作者要写白杨树,为什么开篇写这荒凉的大戈壁?

  请学生发表看法。

  (告诉我们白杨树所生长的环境很恶劣。这里用恶劣的环境烘托白杨树的高大形象。)

  齐读第3自然段,读后回答:

  在戈壁上白杨树长得怎样呢?

  (高大挺秀)

  师:在满目荒芜单调的大戈壁,看到这清秀挺拔的白杨树,那碧绿向上的叶子,银白泛青的树干,给茫茫的戈壁带来了生机和希望,这怎能不使人油然而生敬意呢?

语文教学设计3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整体把握文章片段内容,体会细节描写的作用,在写作中学会运用。 2.过程与方法:①用普通话正确地朗读文段并研读、品读关键词语、句子意义。

  ②学习使用圈点批注的方法阅读思考问题。

  ③品味赏析文章朴实饱含深情的语言,根据自己的生活感受体会文旨。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体味文章片段所表现的父亲深深的爱子之情,引导学生理解父母的爱并培养他们学会关爱他人的优良品德。

  二、教学重难点:激发学生审美情趣,通过细节描写体会浓浓的父子深情,学会珍惜至爱亲情。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复习旧课导入。(导语略)

  2、全班齐读课文第六自然段:师:这段是全文的核心,作者具体描写父亲买桔子的“背影”的句子有哪几句?其中表现父亲举动艰难的词语有哪些?请快速阅读并在文中划出来。师(评价):林文青同学的回答好不好?好在哪里,不足在哪里,谁来补充?师(评价):刚才几位同学的发言都很积极,大家都能抓住要领回答了问题,真聪明。写背影的句子是:“我看见……显出努力的样子”写父亲举动艰难的词语人“蹒跚”“探身下去”“攀”“缩”“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努力”

  师:全班齐读买描写桔子背影细节的句子。并请同学表演一下这个过程。师(评价):不错,朗读大声,准确但感情突出不够,要细细体味作者的语言和感情来读。表演认真,对动词理解到位。

  师:作者这样细致入微在刻划父亲的背影有什么作用呢?同学们思考后,前后左右讨论并派一位代表回答。师(评价):通过外貌描写体现家境惨淡,父亲衣着俭朴、寒酸与后文提及的“我”的紫毛大衣形成强烈对比,突出了父亲对我无私的爱。冯岚同学说得真好。还有其它意见的吗?师(评价):胡建辉同学又补充说了,写父亲的马褂也说明了父亲买桔子行动艰难的原因之一。说得真好,是一个细心的孩子。师:细节描写的地方还有吗?师(评价):有,父亲买桔子的动作描写就是我们这节课的重点了。前面让大家找的表现父亲举动艰难的词语就是很好的证明,对吗?叶志强说对了,这些细节描写表现父亲举动艰难,进而突出了父亲爱子的深情。

  1师:父亲为我买的桔子和我们现在吃的桔子不一样吗?不是很金贵的?那他为什么要这样费劲去买呢?师(评价):同学们说的.好,桔子是普通的,但为人父亲为儿子受累,以此来关爱孩子是为人父母的常有之心。这真是桔子普通,父爱无价呀!师:同学们对于这个文段还有什么问题没有解决的可以提问了?师(评价):哦,你的这个问题(课后练习四·1)很有代表性也很有争议性,我们课后问题也出现了,老师打算针对这个问题开一个讨论会,并结合我们学校开展的“感恩”活动让大家写一篇《背影》读后感。这也是这节课老师要给大家布置的作业。

  学完了这课,同学们都在说:这篇文章怎么读也达不到让人流泪的境界。我想这就是我们没有那样的经历又缺与人共情的能力,加上自私自利之心较重,对于语言文字的理解也还不到位的原因吧。希望通过我们对课文的学习,学会理解父母的爱并培养自己关爱他人的优良品德。

  3、作业布置:完成校长布置的“国庆感恩作业”请大家回到家里,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向父母、亲人表示你对他们理解,对他们给予你的无微不至的关怀的感激。给父母夹一次菜,替他们洗一次脚,为他们倒一杯水,向他们道一声辛苦……

  4、板书设计:

  父亲买橘子的背影

  衣着:黑帽、黑褂、青袍

  家境惨淡

  细节描写:父亲爱子深情

  动作:穿、爬、探、

  艰难费劲攀、缩、倾

语文教学设计4

  一、义教科目:小学趣味语文知识

  二、教案适用年级:小学二三四年级

  三、教学目的:介绍语文知识上一些比较有趣的知识,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探索

  的热情。让他们领悟我们的生活处处存在着关于语文的相关内容,

  从而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更好的学习语文,培养独特的

  情操。

  四、教学难点:让学生准确理解语文的意义,在生活中发现趣味语文。在课堂上

  配合老师,跟上老师的节奏。

  五、教学注意点:

  1、注意学生的接受能力,尽量把课文解释得浅显易懂。

  2、注意课堂气氛的活跃,使课堂生动有趣,加强与学生的互动。

  六、教学过程:

  1、 自我介绍:同学们,大家好,我们是来自XX学院的哥哥姐姐,(四个人特色的介绍自己)今天呢和你一起上这节课。同学们欢不欢迎呢?

  学生:欢迎!

  2、导入:

  老师:同学们今天好乖哦,老师讲一个故事送给你们。好不好啊?

  学生:好!

  老师:你们知不知道年的来历啊??年,就是我们过年的年。

  出示故事:

  过年的来历

  相传:中国古时侯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尖角,凶猛异常。

  “年”兽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爬上岸来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的伤害。

  今年的除夕,乡亲们都忙着收拾东西逃往深山。

  这时候村东头来了一个白发老人对一户老婆婆说只要让他在她家住一晚,他定能将“年”兽驱走。

  众人不信,老婆婆劝其还是上山躲避的好,老人坚持留下,众人见劝他不住,便纷纷上山躲避去了。

  当“年”兽象往年一样准备闯进村肆虐的时候,突然传来白发老人然响的爆竹声,“年”兽混身颤栗,再也不敢向前凑了。

  原来“年”兽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

  这时大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哈哈大笑,“年”兽大惊失色,仓惶而逃。

  第二天,当人们从深山会到村里时,发现村里安然无恙。

  这才恍然大悟,原来白发老人是帮助大家驱逐“年”兽的神仙。人们同时还发现了白发老人驱逐"年"兽的三件法宝。

  从此,每年的除夕,家家都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灯火通明,守更待岁。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过年”。

  (在这个故事中,我们会尽量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讲,可以适时加一些表情和动作,以便同学们能理解)

  3、抢答:以此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可将全班分组抢答,哪个组织回答最积极,

  最多,最活跃,就加以加分,哪个组分数最多奖励学习用品。(用时:10分钟)

  老师:小朋友,你们喜不喜欢猜谜语啊?

  学生:喜欢。

  老师:那好,那现在呢,我们出几个谜语给你们猜好不好啊?你们呢,要分组回答,哪个组最积极就可以得到我们的奖品。

  1) 出示谜语:

  A. 上边毛,下边毛,中间一个黑葡萄。 【谜底】:眼睛

  B. 像糖不是糖,不能用口尝,帮你改错字,纸上来回忙【谜底】:橡皮

  C. 五个兄弟,住在一起,名字不同,高矮不其。【谜底】:手指

  D. 什么东西只能加,不能减 。 【谜底】:年龄 E. 什么东西经常会来,但却从没真正来过? 【谜底】:明天 F. 有一匹马,它向南走5步,向北走3步,又向西跑了10步,请问最

  后它的尾巴朝什么地方 【谜底】:朝地

  G)有时候,圆又圆,有时候,弯又弯,有时晚上出来了,有时晚上看不见。(打一自然现象) 【谜底】月亮

  老师:好,同学们都回答得不错哦,没有回答的同学别灰心,下面还有几道题目呢,看看你们谁积极啊,积极就有分加哦。

  2) 根据下列题意,选填词语。

  苦哭 暗笑 假笑 哈哈大笑 捧腹大笑 (只能用一次)

  A、开怀纵情的笑( )

  B、藏在心里不公开笑( )

  C、捂住肚子开心地笑( )

  D、不愉快而勉强的笑( )

  E、故意做出的,不真实的笑()

  3) 同学们,请你将下边的十条成语补充完整,然后再将补充的字竖着连成

  四句数学上用的术语,好吗?

  ( 五)花( 八 )门 ( 五 )湖( 四 )海

  ( 七 )上( 八 )下 (七 )擒( 七) 纵

  ( 三 )头( 六)臂 ( 三)心( 二 )意

  ( 十 )全( 十 )美( 十 )全( 十 )美

  ( 五)湖( 四 )海 ( 五 )行( 八)作

  4、出示趣味故事——十二生肖(用时:10分钟)

  老师:同学们,想不想听故事啊?

  学生:想。

  老师:那你们在听的过程中要留意故事究竟说了什么哦。

  学生:好。

  你知道自己属什么吗?

  有属小白兔的,有属大老虎的???有属猫的吗?没有,怎么有属老鼠的,没有属猫的呢?这里有个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天,人们说:“我们要选十二种动物作为人的生肖,一年一种动物。”天下的动物有多少呀?怎么个选法呢?这样吧,定好一个日子,这一天,动物们来报名,就选先到的十二种动物为十二生肖。

  猫和老鼠是邻居,又是好朋友,它们都想去报名。猫说:“咱们得一早起来去报名,可是我爱睡懒觉,怎么办呢?”老鼠说:“别着急,别着急,你尽管睡你的大觉,我一醒来,就去叫你,咱们一块儿去。”猫听了很高兴,说:“你真是我的好朋友,谢谢你了。”

  到了报名那天早晨,老鼠早就醒来了,可是它光想到自己的事,把好朋友猫的事给忘了。就自己去报名了。

  结果,老鼠被选上了。猫呢?猫因为睡懒觉,起床太迟了,等它赶到时,十二种动物已被选定了。

  猫没有被选上,就生老鼠的气,怪老鼠没有叫它,从这以后,猫见了老鼠就要吃它,老鼠就只好拼命地逃。现在还是这样。

  你知道哪十二生肖吗?

  (让同学们举手回答,能答一个是一个,我们会尽量鼓励同学们回答,如果碰上有些比较偏的生肖,我们就可以适宜做一些动作来让同学们猜,)

  它们是:老鼠、牛、老虎、兔子、龙、蛇、马、羊、猴、鸡、狗、猪。怎么让小小的老鼠排在第一名呢?这里也有个故事。

  报名那天,老鼠起得很早,牛也起得很早。它们在路上碰到了。牛个头大,迈的步子也大,老鼠个头小,迈得步子也小,老鼠跑得上气不接下气,才刚刚跟上牛。老鼠心里想:路还远着呢,我快跑不动了,这可怎么办?它脑子一动,想出个主意来,就对牛说:“牛哥哥,牛哥哥,我来给你唱个歌。”牛说:“好啊,你唱吧---咦,你怎么不唱呀?”老鼠说:“我在唱哩,你怎么没听见?哦,我的嗓们太细了,你没听见。这样吧,让我骑在你的'脖子上,唱起歌来,你就听见了。”牛说:“行罗,行罗!”老鼠就沿着牛腿子一直爬上了牛脖子,让牛驮着它走,可舒服了。它摇头晃脑的,真的唱起歌来:

  牛哥哥,牛哥哥,过小河,爬山坡,驾,驾,快点儿罗!

  牛一听,乐了,撒开四条腿使劲跑,跑到报名的地方一看,谁也没来,高兴得昂昂地叫起来:“我是第一名,我是第一名!”牛还没吧话说完,老鼠从牛脖子上一蹦,蹦到地上,吱溜一蹿,蹿到牛前面去了。结果是老鼠得了第一名,牛得了第二名,所以,在十二生肖里,小小的老鼠给排在最前面了。

  好了,同学们,你们都知道十二生肖的来历了吗?都知道十二生肖为什么是老鼠第一了吗?

  提问:十二生肖有哪些呢?(巩固知识)

  (让同学们举手回答,能答一个是一个,我们会尽量鼓励同学们回答,如果碰上有些比较偏的生肖,我们就可以适宜做一些动作来让同学们猜,)

  5、联系学生的实际(用时:10分钟)

  老师:同学们,听完了老师的故事。你们想不想说一下你们对语文的看法啊?语文也可以很趣味的啊。

  学生说出自己对趣味语文的看法及感受。我们在听的过程中要尽量看着学生,给他鼓励。

  6、总结(用时:10分钟)

  表扬同学们配合得很好,希望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更喜欢语文,在生活中去发现那些趣味的小知识和小知识,谢谢同学们的配合,这节课我们相处得很愉快??

  备注:如果时间多出,就讲小故事三则并与同学们交流。

  1、晚饭后,母亲和女儿一块儿洗碗盘,父亲和儿子在客厅看电视。突然,厨房里传来打破盘子的响声,然后一片沉寂。儿子望着他父亲,说道:「一定是妈妈打破的。」

  「你怎么知道?」

  「她没有骂人。」

  (注:我们习惯以不同的标准来看人看己,以致往往是责人以严,待己以宽。)

  2、在故宫博物院中,有一个太太不耐烦地对她先生说:「我说你为甚么走得这么慢。原来你老是停下来看这些东西。」

语文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熟悉“枣、浅、秃、忍、呗、虽、乘、思”8个生字,会写怎、思、穿、弯、比、服、浅、漂、啦、啊“10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不同的语气表现角色的不同性格。

  3、读懂课文内容,懂得“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知道要多看别人的优点。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不同的语气表现角色的不同性格。

  教学难点:懂得“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知道要多看别人的优点。

  教学过程:

  一、感知生字:

  ⑴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全文,边读边画出生字。

  ⑵师:现在我出示字卡,同学们找出带这个字的词和句读给大家听。

  ⑶师:指导学生看清声母读:枣、虽、思、乘。提示:“思”在“意思”一词中读轻声,看清韵母读:忍。

  ⑷师:现在听老师范读课文(听课文录音),注意老师的口型。

  二、识记生字:

  ⑴出示要求认识的生字,让学生自主识字,说说自己认识了哪个生字,是用什么办法记住的。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黑板上这8个生字,现在同桌之间说说在老师教之前你认识了哪几个字,告诉同桌你是怎样记住的?

  ⑵师:谁来说说你最喜欢和哪个生字交朋友?为什么?目的是让学生在组词说话中识记生字。

  ⑶师:现在呢我们来开火车认读生字。读之前,先以小组为单位做准备,特别是要帮助不会认的学生想办法认字。

  三、巩固生字:

  ⑴巩固会认的字:

  师:同学们,以前我们已经学习了许多的字,现在就让我们来回忆一下已经认识的生字,看谁说得多。

  游戏1:听音出示字卡。(老师读生字,学生在自己的字卡中找出生字,看谁找得又快又对。)

  游戏2:组字。

  禾+几=(秃)口+贝=(呗)口+虫=(虽)田+心=(思)

  ⑵巩固会写的字:

  师:本课要写的字较多,其中,左右结构的'有六个,上下结构的有四个。因前几课要求写的字大多是左右结构的字,所以,本课左右结构的字老师就不再详细指导了,重点教一下上下结构的字。

  “怎、思”二字可以合在一起指导,重点指导“心字底”的写法。左点不能写成撇,中间一点要写在竖中线上,右点要写在卧钩的外边,卧钩一定要“卧倒”,不能写成“竖弯钩”。“穿”字的特点是上宽下窄,上短下长。“弯”字的特点是上宽下窄,下面比上面略长一些。教师在示范书写时,要提示学生先仔细观察然后再仿写。

  师:现在同学们可以尝试着抄写课后“读读抄抄”中的词语,同桌互相检查、订正。

  四、布置作业

  课后抄写今天学的所有生字,一个写一行。

语文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体会作者热爱春天的感情,感悟古诗的意境。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生字;正确、流利地诵读古诗。

  难点:通过朗读,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的能力,并通过想象领悟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猜谜激趣,揭示课题

  1.猜谜引入:上课之前我们先猜一个谜语,看看谁能猜出来?生回答。出示谜底:风筝。

  2.引出课题:是啊,春天来了,天气暖洋洋的,如果这个时候能到田野里去放风筝,那真是一件太开心的事啦!古时候,有一位诗人叫做高鼎,他居住在农村,他在田野里散步的时候,看到了非常美丽的春色,还看到了一群正在放风筝的孩子,于是他便写了一首诗,诗题就是:村居。(板书课题)

  3.学生朗读课题,并说说“村居”的.意思。

  二、初读感知,认读生字。

  1.自读古诗,要求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把诗句读连贯。

  2.检查自读情况,课件出示生字,教师指导认读生字。

  三、诗画结合,读中感悟(诗之美,画中悟)

  1.师:老师告诉大家一个小秘密,这首诗里藏着一幅画,细心的小朋友只要认真读诗就能发现它,大家可以边找边画。

  2.找生回答,师和学生在黑板上共同把画完成。

  四、品味诗句,朗读悟情(诗之韵,读中品)

  1.师:(观察黑板上的画)你们看,在我们的认真观察、共同努力下,一起完成了这幅画。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请大家看着这幅画,再读读古诗,看一看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

  2.学习前两句诗。

  (一)生回答诗中描绘的景物:草、莺、柳(教师板书)

  (二)通过播放课件图片,教师相机引导学生理解以下词语;

  草长莺飞拂堤醉春烟

  (三)师指导学生朗读前两句,突出重点词,指导读法。

  3.学习后两句诗。

  (一)(出示课件)师:你们瞧,图中的孩子在干什么?(板书:儿童)

  (二)你们放过风筝吗?

  (三)哪个字最能看出孩子们特别着急放风筝呢?看着乡村的孩子们快乐的放起了风筝,此时此刻你的心里在想些什么?学生交流并回答。

  (四)指导朗读,体会孩子们快乐的心情。

  (五)总结并板书:爱春天赞春天

  五、品读全诗。

  出示风筝动画,跟随着音乐,边做动作边吟诵全诗。

  六、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一)师:除了《村居》,还有很多咏春的诗句,把你积累的诗句说一说。

  (二)课件出示咏春的诗句,学生朗读。

  (三)布置作业:请大家课下再找一些描写春天的诗句,并画一画。

  七、板书设计

  村居

  景:草 莺 柳

  当场作画

  }爱春天

  人:儿童

语文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嗅、奈、煞”等7个生字,会写“呆、巢、齿”等13个生字,理解相关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体会重点词句的意思,体会母爱的伟大。

  教学重点:

  1.学习生字新词,积累好词佳句。

  2.明确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3.抓住描写老麻雀和猎狗动作的词语,体会老麻雀的无畏精神。

  教学难点:

  1.体会作者是如何把一件事情写清楚的。

  2.从老麻雀在猎狗面前奋不顾身保护小麻雀的动人故事中,懂得动物也有伟大的母爱。

  课时安排:2课时

  1.认识本课“嗅、奈、煞”等7个生字,会写“呆、巢、齿”等13个生字,正确读写“打猎、无可奈何”等词语。

  2.学习用查字典等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感受老麻雀伟大的举动。

  1.读写、积累并运用生字新词。

  2.交流、学习、掌握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麻雀图片,引导学生观察麻雀的体型,获得视觉上的观感。

  导语:“小小尾巴高高翘,不会走路只会跳。房檐树洞是它家,爱吃谷物不吃草。”大家知道这个谜语说的是什么动物吗?清早出门时,我们经常能听到它们叽叽喳喳的叫声哦。(生答麻雀)没错,说的就是生活中最常见的一种鸟——麻雀。请大家看看图中的这只麻雀,再回忆一下你们见过的麻雀,说说它们给你的印象是什么吧!(学生自由发表看法)它们又活泼,又机灵,又胆小,外貌非常普通。今天这节课,我们将认识一只特别的麻雀哦。

  2.出示课题,引入课题。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

  1.介绍作者及相关写作背景。

  屠格涅夫(1818—1883)19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屠格涅夫的创作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强烈的批判精神,善于把握时代的脉搏,主题鲜明,结构紧密,人物形象鲜明,语言优美,对俄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的代表作有《猎人笔记》《贵族之家》《父与子》《罗亭》等。《猎人笔记》描写了俄国农奴制度下农奴的悲惨生活,暴露了俄国农奴制度的的黑暗和残酷,在俄国文学史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文就节选自《猎人笔记》。

  2.听音频朗读,一边听,一边学习停顿和朗读语气。注意自己读不通顺的地方。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新词。

  4.检查字词预习情况。

  (1)出示带拼音的字词卡片,指名认读。教师纠正字音,学生识记生字。

  会写的`字:到呆无可何里牙身

  儿斗大力住

  会认的字:扎救

  (2)指导归类识字。

  ◆部首归类:

  扌:掩(掩盖)护(保护)搏(搏击)打(敲打)

  口:嗅(嗅觉)嘶(嘶哑)喊(喊叫)唯(唯一)

  (3)引导学生观察字形、结构及笔画,重点字书写示范,指导生字书写。

  ◆书写指导:

  〔奈〕上下结构,上宽下窄。“大”撇、捺伸展盖下,“示”两点呼应。

  〔齿〕上下结构。“止”两竖宜短,末笔横长,写在横中线上,下部略小。

  〔庞〕半包围结构。“广”撇往左下长伸,“龙”右部整体略出“广”。

  ◆易错提示:

  〔嗅〕右下部是“犬”不是“大”,不要漏写一点。

  〔巢〕上部三个“”,不要多写或少写,方向不要写反。

  〔齿〕下部是“”,不要写成“凶”。

  〔庞〕被包围部分是“龙”,不要写成“尤”。

  (4)学生书写练习,教师巡视,纠正坐姿、握笔姿势、书写错误等。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圈画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2.交流圈画内容,教师结合交流情况点拨理解重点词语。

  (1)风猛烈地(摇撼)着路旁的白桦树。

  预设:先出示狂风吹动树木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什么是“摇撼”,再引导学生用找近义词的方法理解词义。可以理解成“摇动”的意思。在阐述词义的过程中要强调词语的适用范围,以免学生误用。

  (2)猎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嗅了嗅,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

  预设:出示猎狗的图片,最好能突出它锋利的牙齿。学生仔细观察图片,说出对猎狗牙齿的主观感受,在教师的引导下想象猎狗的牙齿在捕杀猎物时所起的作用,从而体会句中“锋利”一词的准确性。在学生明白“锋利”指兵器、工具等尖而薄的基础上发问:为什么人们也会用“锋利”来形容某篇文章的语言?由此发散到“锋利”的另一个释义,即抽象意义上的“尖锐”感受。

  (3)可是因为紧张,它浑身发抖了,发出(嘶哑)的声音。

  预设:可以引导学生回忆“嘶哑”的嗓音是什么样的,如老师长时间讲课后的声音或学生嗓子不舒服时的声音,还可以播放具有代表性的歌手的歌唱片段,让学生重点体会它是一种“沙哑”的嗓音状态,一般出现在人或动物疲累、紧张的情况下。

  (4)在它看来,猎狗是个多么(庞大)的怪物啊!

  预设:教师先展示猎狗和麻雀体型对比的图片,引导学生理解“庞大”的意思。再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说一说什么东西给大家带来“庞大”的感觉,教师可适当进行提点,如高楼、高山、大树、长得很高的人,等等。最后可以采用造句的方式进行巩固。

  小结:这一次,我们又学到了几种理解词语的方法。当然,理解词语的方法并不仅限于这几种,大家要从词语本身出发,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法,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希望大家多多挖掘自己在学字识词方面的才能,争取找到自己独特的小妙招。

  3.指导词语归类。

  ◆AAB式:悄悄地呆呆地慢慢地

  4.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1)阅读与思考。

  A.文中出现了哪些角色?(“我”,小麻雀,老麻雀,猎狗)

  B.本文的叙述顺序是什么?(事情发展的顺序)

  C.课文围绕麻雀写了一件什么事?(写了一只老麻雀在猎狗面前奋不顾身地保护小麻雀,并吓退了猎狗的故事)

  预设:引导学生抓住核心角色——“老麻雀”,围绕它的举动进行总结。

  D.出示课件,填空并齐读:本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先交代事情的起因——(“我”的猎狗发现了一只被风吹落在地的小麻雀),接着叙述事情的经过——(老麻雀奋不顾身地从树上飞下来,保护小麻雀,吓得猎狗慢慢后退),最后交代事情的结果——(“我”带着猎狗走开了)。老麻雀的举动让我们感受到了(母爱的伟大)。

  预设:以填空的形式引导学生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借机总结规律,凡是按照事情发展顺序来写的文章,只要抓住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进行概括,再将其串联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2)合作与交流。给课文标上段序,小组合作,给课文划分层次,交流为什么这样划分,归纳出每一层次分别写了什么。

  预设:先引导学生找到对应的描述事情起因、经过和结果的段落,再进行层次的划分和段意的总结。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讨论时间,不急于确认答案的正误。

  ◆结构梳理: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讲猎狗随“我”打猎归来,途中看到从巢里掉下来一只小麻雀的经过。

  第二部分(第4~6自然段):讲老麻雀在庞然大物——猎狗面前奋不顾身地掩护小麻雀,吓退了猎狗。

  第三部分(第7自然段):讲猎狗被“我”带走,小麻雀得救了。四、课堂回顾,交流收获

  1.适当总结本课时教学内容,点评学生的课堂表现。

  过渡:弱小的老麻雀竟然逼退了庞大的猎狗,这场面多么令人震惊啊!我们都知道本文节选自屠格涅夫的《猎人笔记》,其实作者在这篇文章后面还写道:“是的,请不要见笑。对那只小小的、英勇的鸟儿,对它的爱的激情,我是怀着虔敬之情的。”鸟儿的英勇表现在哪里?“它的爱的激情”又是指什么?作者是如何表达自己的虔敬之情的?这些问题我们将在下节课上解决。

  小结:这节课上,我们共同学习了本课中的生字难词,整体把握了课文内容,并且受到了一定的情感熏陶。看到大家在课堂上的活跃表现,老师非常开心。

  (示例:同学这次在识字写字环节中表现得非常突出,让老师感到很惊喜,希望你以后也能多多参与,主动和老师、同学进行互动;同学对词义的理解真是太有一套啦,你的很多想法给老师也带来了不少启发;和的朗读既流利,又充满感情,老师和同学们都被你们的朗诵感动了呢。同学划分段落、概括段意做得非常准确,是在课前做了预习准备吧?希望大家多向这些同学学习,开动脑筋,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这样,学到的不仅有知识,还有方法和思维,而这些才是获得知识的诀窍。)

  2.引导学生交流收获。

  (1)自由交流并积累学习方法。

  (2)摘抄、积累文中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五、作业设计,巩固提升

  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1.理解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

  2.体会老麻雀为保护小麻雀所表现出来的不畏**的精神,感受“母爱”的强大力量。

  3.理解作者传达出的同情、爱护弱小,藐视、不惧强大的思想感情。

语文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理清文章结构,划分文章层次,培养学生对辨析的关键信息进行归纳总结的能力。

  2.通过对课文的主干部分内容和观点展开讨论,提高学生关注周围事物以及探究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关注现代建筑的变革发展,理解大师的科学思想,培养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

  划分文章层次,培养学生对辨析的关键信息进行归纳总结的能力。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对辨析的关键信息进行归纳总结的能力。

  教学流程:

  一、导入

  你所知道的中国传统建筑有哪些?并能说出它所代表了中国建筑的什么特点。(学生口头表达)

  二、课堂流程:

  1.请一位同学介绍一下你所知道的'梁思成以及科普文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学生站起来口头表达,需要补充的话则邀请学生进行补充)

  过渡语:那以上这些观点都是我们自己对中国建筑的感性的、零散的、直白的认知,那么今天我们将带着科学的、理性的、整体的眼光来看一看,在梁思成这一伟大的建筑家,他的笔下,中国建筑有何特征。

  2.出示PPT中的学习目标。

  3.整体感知。快速浏览课文,并给文章划分出层次,并组织语言概括段意。(3分钟左右,2分钟学生展示,教师点评。)

  4.细读文本。“一篇标题是一篇文章的眼睛,那么你认为这篇文章的标题中的中心词是什么?”“那么我们的研读重点就放在了文章的第二层。接下俩我们将要仔细品读第二部分的文章内容。

  5.小组合作讨论。每个小组按照顺序,分析自己的特征,并用自己的话归纳概括其特征是什么。(学生板书展于后黑板。)

  6.那么这九大特征能否调整?并说出你的理由。

  教师点拨:文章的写作顺序是怎样的?

  三、课堂作业

  用你自己的话按照文章中你所学到的写作顺序介绍你的学校。

语文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积累词语,扫除障碍,熟读课文。

  2.了解魏明伦及《变脸》的剧情。

  3.了解川剧的一般特点。揣摩语言,找出戏剧冲突,理解人物形象。

  过程与方法

  1.整体感知,把握戏剧情节,理解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

  2.了解戏曲唱词和说白的语言特色,深刻理解剧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初步培养学生的戏曲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我国传统社会底层人民极其艰难的求生经历,感受他们身上所闪耀的人性光辉,破除重男轻女的世俗观念,与时代同步。

  教学重点:

  1.把握剧情,理解水上漂与狗娃之间的矛盾冲突。

  2.悉心体会剧中的细节刻画、心理刻画,理解它们所表达的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正确认识水上漂重男轻女的世俗观念。

  教学方法: 1.文献法 2.演读法(课本情景剧)3.讨论法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情境激发兴趣

  1、教师朗读将学生带入课堂情境

  “我背靠传统,面向未来,身后是川,剧眼前是未来。面向着瞧不起祖宗的愣头青!背靠着看不惯后代的倔老太!……”同学们!刚才我朗读的是当代著名剧作家魏明伦的散文《川剧恋》总的片段,从中我们可以触摸到作者对川剧的赤诚之心。到底川剧的魅力如何?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魏明伦的《变脸》,体会来自巴蜀的戏曲之美吧!

  二、资料助读

  1、作者魏明伦(1941年-)四川内江人。9岁唱戏,14岁即开始发表习作,中国当代著名的剧作家,被誉为"巴山鬼才"。代表作品有《易胆大》《四姑娘》《潘金莲》《夕照祁山》《变脸》等。

  川剧剧本《变脸》是作者于1997年,根据他先前创作的同名电影文学剧本改编而成的。全剧共六场,本文节选的是第二场。故事的时代背景是我国上世纪20年代,人物活动的地点是当时的川江沿岸一带。剧本写的是:流孩狗娃被人贩子装扮成男孩,被身怀“变脸”绝技、孤身闯荡江湖的老艺人水上漂买下,收为自己的孙子,二人之间,就此发生了富有传奇色彩的命运纠葛。

  全剧共六场,本文节选的是第二场。剧情着重描写了一个叫狗娃的女孩的人生遭遇,同时也刻画了心地善良而命运不幸的老艺人水上漂的形象,反映了民间艺人的苦难命运,以及官场的、军阀横行、匪盗为患、民不聊生的社会现状,从一个侧面展现了旧社会的人民的生存状态。

  三、初入情境 把握情节

  1.学生自读课文,了解剧情。

  学生自行积累词语。多媒体显示:

  糍粑(cī bā) 打鼾(hān) 阴霾(mài) 鹭鸶(lù sī) 怡然自得(yí):怡然,形容喜悦的样子。 睡眼惺忪(xīng sōng):因刚睡醒而眼睛模糊不清。 蹑手蹑脚(niè):轻手轻脚。

  2.学生交流初读课文的感受,用一句话概括剧情。

  示例:

  (1)本科描写的是老艺人水上漂与女孩狗娃之间的命运冲突。

  (2)这部戏曲描写了水上漂买来狗娃、发现狗娃是女孩要将她抛弃而最终又将她收留的一段波折。

  3、提问:矛盾冲突的关键是什么?(所谓冲突,就是在同一件事上双方持不同态度,有不同看法)

  示例:(1)水上漂重男轻女 的思想 。(2)水上漂想要个男娃接续变脸绝活,可狗娃是女孩。

  4.比较阅读找出特点 (与《威尼斯商人》比较试找出戏曲剧本的特点。)

  示例:

  (1)本课既有台词又有唱词,这是与话剧的不同之处。

  (2)本课出现了一个帮腔人,是川剧的特色。

  (全班交流,互相评价、补充,老师适当总结)

  教师总结:我国的传统戏剧主要是以曲演唱的.因此称为“戏曲 .在戏曲剧本中.曲词是戏曲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戏曲语言包括说白.唱词和舞台提示.三者互相配合.推动情节发展.刻画人物形象.其中说白和唱词.构成剧中的人物语言.而曲词又有其独特的形式和作用.在形式上.曲词是一种用韵文写成的歌词.要与一定的唱腔.曲潜相配合.具有和谐的音韵美,并常用反复.排比.叠词.比喻.夸张等修辞方法.使得语言生动形象.声情并茂.具有浓郁的感情色彩.曲词的主要作用是抒发人物的感情.渲染环境氛围.

  四、品味情境体会人物 1、小组合作组揣摩人物表情、语气、心理。

  2、组内分角色朗读 相互纠错、点评、完善。(老师适时指导:台词可生活化一点,唱词要读出节奏感)

  重点研读:

  1、“船上晚饭”一幕,水上漂一脸慈祥,甚至有些“得意洋洋”,有孙足矣,心满意足,在他苦难的生活中,这是多么难得的一瞬间幸福啊!狗娃也兴高采烈,与爷爷应和,对这个苦难的孩子来说,这也是难得的一瞬间幸福。

  2、“真相暴露”一幕,水上漂怒气冲冲,痛苦万分,狠心抛弃又心存不忍。狗娃惊恐不已,苦苦哀求。

  五、布置作业 1.把剧中的几段唱词找出来,体会一下它们在形式上具有怎样的特点,在剧中分别起什么作用。

  2、小组排练课本剧,力求做到脱稿表演。

  3、将排练中对人物的揣摩、理解、赏析写到书上相应的句子旁边。

  第二课时

  一、导入课本剧表演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戏曲表演难度很大,我们表演不要求过高,我们排练的目的是了解戏曲剧本的'特点,把自己对剧中人物的认识表现出来,下面请各组一展风采吧!

  二、体会人物 再现情境

  小组表演师生点评:

  1、每组表演完后,大家说说最欣赏谁的表演,为什么;谁的表演需要改进,为什么。

  教师指导:

  (1)对人物形象是否把握准确。

  (2)是否体现出了“变脸”----水上漂和狗娃的面部表情的变化、语气、语调的变化。

  (3)象征性的舞台动作是否能让大家看明白。

  (4)能否区别说白与唱词。

  三、挖掘内涵 与作者对话

  精读课文,自由发言,探讨以下问题:

  1、“变脸”表现的只是表面的变化吗?人物内心情感有怎样的变化?

  (紧紧抓住“变”这个关键词,引导学生由表及里认识剧本内涵)

  示例:唱词、动作、表情的变化,都是为了表现人物内心思想感情变化服务的。也可以说,人物内心的变化,反应在表面上,就是“变脸”。

  2、怎样看待水上漂“重男轻女”的思想?

  (引导学生用历史的眼光看待文学作品,结合历史背景分析人物形象)

  示例:水上漂的生活年代、环境、他自己的悲惨遭遇使得他有根深蒂固的“重男轻女”思想,我们理解但不赞同。狗娃担心女孩身份被发现的大段唱词、水上漂最后在危急之中救起狗娃,都表现了作者否定“重男轻女”世俗思想的立场。

  四、课堂拓展

  1媒体展示本地戏曲,欣赏了解当地戏曲特点。

  2、课堂小结

  《变脸》是非常有名的川剧作品,情节美、形象美、语言美、手法美,美不胜收,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建议同学们课余时间观看戏曲,阅读戏曲剧本,慢慢地,你就会发现你已经成为一个准戏迷了。

  五、布置作业

  1、完整阅读《变脸》全剧剧本。

  2、写一篇学习体会:“浅谈我对川剧的认识”

  【板书设计】 变脸(节选)

  船上晚饭,其乐融融—真相暴露,震惊绝望—危急救难,无奈收留

  喜 (变) 怒 (变) 哀

语文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1、学习诗歌,理解内容。

  2、能联系诗歌内容说说赞美了小草的哪些精神。

  3、联系上下文,体会拟人修辞手法的作用。

  4、背诵自己喜欢的小节。

  重点:

  学习诗歌,理解内容,并体会拟人修辞手法的作用。

  难点:

  联系诗歌内容说出赞美了小草的哪些精神,并且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教具准备:

  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幻灯片出示小草图,欣赏歌曲《小草》。

  2、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3、齐读课题。

  二、学习诗歌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二)学习诗歌第1小节

  1、指名朗读课文第1小节。

  2、师生共同评价朗读情况。

  3、幻灯片出示学习提纲。

  4、小组自主交流学习。

  5、反馈学习情况。

  (三)学习课文第2—7小节

  1、总结学习方法,同法学习第2~7小节。

  2、分组分段朗读诗歌。

  3、师生共同评价朗读情况。

  4、作者在描写这些段落时都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找出相关语句)

  5、你知道每个小节都突出了小草的什么特点吗?

  6、能读出小草的特点吗?同桌互读。(说作用及体现何种精神,板书。)

  7、你能用一个词或一句话来赞美小草吗?

  三、总结

  1、学了这首诗歌,你能说说诗歌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赞美小草的呢?

  2、你喜欢小草吗?为什么?

  3、教师小结。

  四、课外延伸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用笔画一画你心中的.小草。

  教学反思:上完《小草之歌》后,感触颇深。本课是一首现代诗,教学时我抓住诗歌教学的特点,以读为本,创设情境,让学生走进文本,进入角色。抛出自学提示后,直奔中心抓住小草防洪,固沙,美化三大特点来讲解,再回过头学习第一部分和最后一部分,突出中心,环环相扣。由于学生的知识面不够宽,所以有些难一点的问题大部分学生都不敢举手回答。在指导朗读方面我比较笼统,比如小草的自信应怎样读,顽强精神怎样表现,如何读出小草的蓬勃生命力。如果我进行范读,再让学生读,就可以深入感悟诗的内涵,感受诗歌的语言美、韵律美。

语文教学设计11

  学情分析

  这两篇短文都是关于生命的文章,该怎样来度过一生,对于十二三岁的孩子,可能对人生、生命有一些思考,也许有自己的一点见解,大多处于稚嫩状态,谈论这样的话题,学生应该感兴趣。阅读学习这些中外先贤的优秀散文,教师引导得当,会让学生树立良好的价值观、人生观。讲解前指导学生多读,多思考,合作交流讨论,学生应该不难理解作者的`情思,教学目标也就不难完成。

  教学目标

  (1)通过富含哲理的文句,读懂文章的内容。

  (2)理解两篇文章的主旨以及作者的感情;了解文章的结构及揣摩文章的语言。

  (3)启迪学生体会生命不息,奋斗不止。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总体把握作者的思想倾向,启迪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难点:揣摩语言及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朗读,探讨体会富含哲理的文句,以合作探究教学为主。

语文教学设计12

  教学意图

  一、教材解读

  (一)人文主题及教学策略

  本单元的语文园地,围绕本单元内容进行复习巩固、拓展运用。其中五个板块旨在以丰富多样的形式,让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中的语言文化现象,通过学习感受中国传统文化,并积累传统文化的经典内容。

  (二)教材解读

  本册《语文园地一》安排了五个板块的内容。

  第一板块:“识字加油站”是一首谜语诗,将数字“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巧妙地镶嵌在谜语诗中。“一”“二”“三”“四”“五”在第一单元识字课中已学过,“六”“七”“八”“九”“十”是借助谜语诗需要识记的五个汉字,其中“八、十”是需要书写的汉字。

  第二板块:“字词句运用”安排了3组容易混淆的形近字,引导学生关注汉字的笔画,建立汉字是由笔画构成的概念,多一笔、少一笔就会成为不同的汉字,让学生在去分中巩固。

  第三板块:“书写提示”一是提示写字时的书写姿势,二是提示从上到下、先横后竖的笔顺规则,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本园地里的“识字加油站”和“书写提示”都与数字相关,教学时,可做整合处理。如,读数字诗学写数字“十”时,可以与“书写提示”整合;也可通过“一”和“十”的比较,“二”和“三”的书写,联结与“字词句运用”中的形近字比较学习。

  第四板块:“日积月累”编排的是古诗《咏鹅》,引导学生积累经典诗文,不要求完全理解古诗,会背诵即可。

  第五板块:“和大人一起读”编排的是一首学生熟悉的儿歌《小兔子乖乖》,让学生在有趣的听唱活动中和大人一起读儿歌,体验课外阅读的快乐。

  二、单元整体架构

  三、板书设计

  四、教学评价

  五、资源链接

  《小兔子乖乖》音乐。

  教学过程

  单元整体架构

  参见上方

  识字加油站

  1.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吗?(预设:喜欢。)现在老师说一个谜语你们来猜,如果你知道答案就举手。谜语是:一片两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九片十片无数片,飞入水中都不见。你能猜出这是什么吗?(谜底:雪花)

  (2)你们很快就猜出了答案,谁能说说你这么猜的.理由?

  (3)那你们想不想学习这个谜语呀?学会了你们不仅能考考家长,还能认识新的生字宝宝呢。

  2.多种形式读谜语

  (1)教师带读谜语

  (2)男女生一人读一句。

  (3)教师示范边做手势边读

  3.闪卡巩固

  认读字一闪而过,学生大声读出这个字,并用铅笔把这个字圈画在书上。

  4.连连看,巩固识字

  板书1—10的阿拉伯数字,请同学们在数字下面贴上对应的生字卡片。

  提示:“两”就是“二”的意思。

  5.拓展含有数字的成语

  七上八下十全十美九死一生四面八方 五颜六色

  书写提示

  过渡:刚才同学们很快就学会了谜语中的认读字,相信你们回到家可以用这个谜语考住爸爸妈妈,特别了不起。那你们想不想继续学学里面的生字宝宝呀?

  1.我说你做

  模仿本单元《口语交际》的游戏形式,教师发指令,学生做动作,巩固书写习惯。同学们请注意倾听,老师现在发出指令,看谁听的清、做的准。

  手离笔尖一寸,胸离桌子一拳,眼离书本一尺,执笔。(同桌间互相检查)

  2.学写“八”

  (1)教师范写,学生跟着书空。

  撇起笔左上半格,收笔出尖;捺在撇上起笔,收笔出脚。撇捺写舒展。

  (2)学生描红,师根据正确、端正、整洁进行评价。

  3.学习笔顺规则

  (1)在本单元,我们学习了“二”和“三”的写法,现在老师写这两个字,同学们举起手和我书空,谁发现这两个字的笔顺规则有什么共同点吗?(预设:这两个字笔顺规则都是从上到下的)

  (2)“十”、“禾”的教学方法如上,教师板书,学生跟着书空,观察笔顺规则,强调先横后竖的笔顺规则。

  (3)现在大家记住这两种笔顺规则了吗?我们学过的哪个字也是这样的笔顺规则呢?(预设:“云”是从上到下,“田”里的十是先横后竖)

  (4)学生描红书写。

  (5)同桌间运用学过的方法自评并互评。

  评价标准:

  字词句运用

  过渡:刚才同学们学得特别认真,不仅学会了笔顺规则,书写得也非常整洁、美观。老师想奖励你们几粒带有魔力的种子。种下这些种子,就会长出我们学过的字宝宝,神奇不神奇?猜猜看,上面会长出哪个我们学过的字?

  1.好多同学都猜对了,现在咱们一起揭秘,看看到底长出了哪些字?出声读一读。

  2.你们读得真准确,一朵花上长出了两个字,因为这两个字长得——(预设:很像)那它们有 什么不同呢?(预设:后面的字比前边的字多几笔)。

  是呀,我们看,人加上两笔就变成了天,口加上两笔就变成了田,日加上一笔就变成了目。可见,书写汉字的时候一定要认真,不然多一笔或者少一笔就会构成不同的汉字了。

  3.现在两人一组给这些字宝宝找找朋友吧,看谁能组更多的词。

  日积月累

  过渡:神奇的魔法让种子开了花,还吸引来了可爱的小动物,它就是——鹅。你知道吗,唐代的诗人骆宾王还为它写过一首诗呢。想不想一起学一学?

  1.教师带读,提示学生注意停顿。

  2.同桌间互相读,互相检查,注意把字音读准确。

  3.同学们,这首诗描写了可爱的大白鹅,它是有一定描写顺序的,你们看,曲项就是它弯弯的脖子,然后描写了它雪白的毛,最后写了拨水的红色脚掌(手指着图片,帮助学生直观领会)

  现在我们一起根据图片,试着背诵这首诗吧。

  4.以前有很多同学学过这首诗,没学过这首诗的同学也没关系,给你们一点时间,两人一组背诵这首诗吧。

  和大人一起读

  过渡:我们今天在语文园地中大有收获,学了不少知识,现在请你们放松一下,听老师讲个故事。

  1.学生观察插图,听教师讲故事《小白兔和小灰兔》(课件出现课文插图)。

  2.交流故事,分享感受

  (1)故事讲完了,谁记得故事中出现的动物有谁?

  生:老山羊、小灰兔和小白兔。

  (2)老山羊送给小灰兔的是?(一车白菜),小白兔要的却是?(一些菜籽)。

  (3)你喜欢小灰兔还是小白兔,为什么?

  预设:我喜欢小白兔,它很聪明,也很勤劳。

  3.布置家庭任务

  (1)回到家给爸爸妈妈讲这个故事。

  (2)和大人分角色演一演。

语文教学设计13

  一、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感受雪景的美丽和下雪带给我们的好处,产生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3、会认6个生字,会写6个字。

  二、教学难点

  感受雪景的美丽和下雪带给我们的好处,产生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三、教学重点

  1、认识6个生字,写好6个字。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教学准备

  1、雪景图片、录像。

  2、生字、词语卡片。

  五、教学时数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喜欢下雪吗?为什么?

  2、播放下雪的录像带。

  导语:同学们你们看,洁白的雪花从天上飘落下来。它们飘呀飘呀,落到树上、房上、地上,给大地披上了银装,看着这漂亮的雪花,你想说些什么?

  3、有一个小作者和你们一样也非常喜欢雪花,快让我们来读读课文。

  (二)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然后把生字圈出来,再多读几遍。

  2、同桌同学互相指读生字,如果读不准,请你帮助你的小伙伴。

  3、反馈生字的读音。请学生采用多种多样的方法认读生字,如指名读,开火车读,同桌指读,小组长带读等。

  如:纷纷扬扬———扬

  小仙女———仙

  裁剪———剪

  4、把生字词语放回到课文中你还认识吗?请同学们再读读课文,要把语句读通顺,遇到不好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三)读中感悟,品味语言,指导朗读。

  1、指名学生读课文。边读边想一想,这是一场什么样的雪?作者喜欢这场雪吗?你能从哪儿体会出来?

  2、根据学生的汇报,重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在汇报中防止学生不按顺序汇报,教师可根据某一个学生发言,让其它学生对这一部分的内容进行补充。重点指导如下语句。

  (1)纷纷扬扬的雪花,像柳絮在空中飞舞,像鹅毛飘落人间。你觉得这场雪下得怎么样?

  (2)想不想看看大雪纷飞的景像?(播放大雪纷飞录像片),请学生说说有什么样的感受。

  (3)带着你的感受读读这句话。教师可进行示范性朗读,请学生评一评哪里读得好,然后再请学生练习。

  我伸出小手接了一片雪花。瞧,它多漂亮啊!那六角形的花瓣不知是哪位仙女特意裁剪的`。

  你们知道雪花什么样吗?想不想看一看?

  3、出示不同形状的雪花照片。请学生说说看到的雪花什么样,并完成填空练习。

  ()的雪花

  4、带着你的体会再读读这句话。

  (1)我和小伙伴们在雪地上快活地蹦啊,跳哇,笑哇,唱啊!有的堆雪人,有的打雪仗,还有的在滑雪。我们玩得多开心哪!

  你在下雪的时候喜欢干什么?你的心情怎样?

  5、带着你的感受再来读读这两句话。

  (1)大地铺上了洁白的地毯。树上挂满了盛开的“梨花”。

  想一想“洁白的地毯”是什么?为什么这么说?

  梨花是什么颜色的?树上挂的是“梨花”吗?说明什么?

  再读一读,读出雪下得大,雪花洁白。

  (2)“在厚厚的雪被下,麦苗儿甜甜地睡着,小嘴还不停地吮吸着甘美的乳汁。”

  出示句子:在雪被下,麦苗儿睡着,小嘴还吮吸着乳汁。读一读这句话,说说和课文原句比,有什么不一样?

  说说哪句好,好在哪儿。你能读出来吗?

  6、练习朗读。

  不仅小作者喜欢这场雪,农民伯伯也特别喜欢这场雪。你们知道为什么吗?读读书上的句子。

  你知道什么是瑞雪兆丰年吗?再读一读书上的句子。

  (四)练习背诵,深入体会。

  1、导语:这么美的景色,用这样优美的语言描述下来,多值得我们积累下来呀!下面就选择你喜欢的自然段背诵下来。

  2、学生选择背诵的段落练习背诵。

  说说你为什么选择这一段,然后再背诵。

  (五)语言训练,回归整体。

  欣赏了这么美的雪景,你最想说什么?

  (六)作业。

  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中你喜欢的段落。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课文,检查背诵。

  1、请学生说一说课文写了什么内容。

  2、老师用引读的办法,引导学生读课文。

  如:雪花是什么样子的?下雪了,小朋友都在干什么?下雪了,农民伯伯为什么喜上眉梢?

  3、请学生背诵你喜欢的段落,先让背的同学说一说,为什么背诵这一段.让听的同学评一评,是否背诵正确、流利、有感情。

  (二)复习生字,自主识记。

  1、认读生字、词语卡片,读准字音,读准“我的词语库”中的词语的读音。

  2、同桌同学互相指读,互相帮助。

  3、说一说怎么记住这些字。(让学生能够自主记忆,学生可用多种的方法,如以旧字代新字,组词语记忆,编儿歌,顺口溜记忆等等,教师都要给予肯定。)

  (三)指导书写,细致到位。

  1、请学生认真观察( 个范字,说一说,这几个字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2、认真观察汉字每一笔在田格中的位置。个别字指导学生先整体观察,然后再说重点笔画在田格中的位置。

  3、请学生提出较难写的字,教师范写。

  (1)请学生书写。

  (2)反馈纠正、评议。

  (3)学生再次练习书写。

  (4)再选择其他汉字练习书写。

  板书设计

  雪花

  美丽 快乐 丰收 忙年

语文教学设计14

  一、单元主题、引入课题

  同学们,第四单元我们已经学习了两篇感人的故事,这节课,我们走近一位普通的山村老汉,学习第3篇课文,题目是《桥》(板书课题)。

  二、出示目标、明白任务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咆哮、狞笑、放肆、势不可当、清瘦、沙哑、豹子”等词语。

  2、通过自读、齐读等不同形式熟悉课文内容,领会老汉在危难面前表现出来的舍己为人、大公无私的高贵品格;

  3、读中思考,领悟课文表达方法的特点。

  三、初步感知,掌握生词。

  1、出示自学提示一:

  自由朗读课文,要求:

  (1)注意读准字音。

  (2)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词语:

  咆哮狞笑放肆势不可当清瘦揪出豹子沙哑

  检查方式: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观察一下,看这两行词语有什么特点?嗯,细心的)

  (2)概括课文主要内容黎明,当洪水袭来时,老汉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指挥村民们有序过桥,而他和自己唯一的儿子却被无情的洪水吞没了。

  四、细品词句、感受品格

  (一)体会洪水的无情与凶猛

  1、默读课文,用曲线画出描写大雨和洪水的句子。

  2、出示答案,学生对照:

  ①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②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③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④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⑤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⑥一片白茫茫的世界。

  3、播放山洪暴发的视频,指导朗读

  (自读、指名读、教师范读、齐读)

  4、领会比喻、拟人的写作特点,明白这样描写洪水和雨水之大是为下文老汉出场做铺垫。

  (二)体会老汉的品质和精神。

  1、默读课文7—23自然段,画出文中描写老汉的语句,圈出重要词语,也可以在旁边简单写一写自己的体会,最后与小组同伴交流。

  2、小组代表投影仪展示学习成果。

  3、老师强调点拨重点,指导朗读。

  【预设句子一】:

  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从“盯”、“一座山”等词语感受老汉的沉着、冷静。)

  【预设句子二】:

  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站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舍己为人)

  (强调三个感叹号,感受当时危急情况下老汉语言的简洁、干脆,语气的坚定、有力。在读中感受老支书舍己为人的精神。)

  【预设句子三】:

  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抓住“冲”“揪”“吼”“凶”体会老汉的大公无私、不徇私情。)

  五、质疑探究、领悟写法。

  1、启发学生质疑课文内容,或者谈课文在写法上值得学习的地方。

  2、教师点拨。

  3、小结:

  比喻、拟人,描绘凶猛洪水。

  运用短句,渲染紧急气氛。

  设置悬念,达到震撼效果。

  六、联系实际、拓展延伸。

  1、展示韩国沉船事件中船长丢弃全船乘客争先逃生的行为。

  2、为老汉写颁奖词(背景音乐《为了谁》)

  3、交流展示

  七、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1、黎明时的一场洪水,淹没了村庄,村子里那座窄窄的木桥成了村民的生死通道,桥的一头是生,另一头是死。在这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是老汉舍己为人、大公无私,把生送给群众,把死留给自己,村民们送上了跨越死亡的生命桥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生命之桥。(完成板书)

  2、一起诵读老师送给老汉的颁奖词。

  在危难到来之时,为自己,可耻!为别人,可敬!老支书,您用血肉之躯架起的生命之桥,将永永远远、世世代代矗立在我们的心中!

语文教学设计15

  第一节 诗歌的形象的鉴赏

  诗歌的形象包括意象、人物形象。诗歌的形象倾注了诗人的思想感情,因此,只有真正了解了诗歌的形象,才能深入领会诗人思想感情。

  一、鉴赏诗歌的意象

  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事物形象(景物、山川草木等)表现诗人的主观的感情。客观事物形象,不仅是现实生活中的事物,更是含有“意”(情感)的形象,即“意象”。意象是诗人情感显现的载体。

  1.抓景物特点,探知诗人的感情。

  “诗言歌咏,见景生情”,诗人的写景作为后一两句的情感抒发的基础。由景物的物象可以探知诗人的情感。如李白的《静夜思》前两句是写景,以地上霜喻月光,十分真切地描写了深秋静夜的寒意萧瑟。后两句则直接抒发了思念故乡的情感。

  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分析]

  这是一首山水名篇。首联,初秋傍晚,山雨初霁,空气清新,景色美妙。颔联,天色已暝,却有皓月当空;群芳已谢,却有青松如盖。山泉清冽,淙淙流泻于山石之上,有如一条洁白如瑕的素练,在月光下闪闪发光,多么幽清明净的自然美。颈联,竹林里传来一阵歌声笑语,那是一些天真无邪的姑娘洗罢衣服笑逐着回来;亭亭玉立的荷叶纷纷向两旁披分,掀翻了无数珍珠般晶莹的水珠,那是顺流而的渔舟划破了荷塘月色的宁静。诗人极力渲染一幅纯洁美好的图景,反映了诗人过安静纯朴生活的理想,同时也从反面衬托出他对污浊官场的厌恶。诗人以自然美来表现人格美和一种理想中的社会美。诗人选择的意象“新雨”、“明月”、“清泉”、“竹喧”、“莲动”等积极的意象。

  2.析意境,探知诗人的感情。

  “意”就是指作者的主观感情,“境”是指的是作者所创设的生活图景,主要是由景物构成。“意境”就是将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生活场景融合在一起所塑造的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在意境的创设上,画面或雄浑壮丽,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或幽清明净,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或沉郁孤愁,如“野旷天底树,江清月近人”;或和谐静谧,如“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或开阔苍凉,如“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或高远辽阔,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意境常见的表达程式有两两相对的四组概念:

  宏阔——苍凉、雄浑、莽苍、辽阔、高远、壮阔、深远

  细腻——空寂、缠绵、幽静、幽美、宁谧、婉转、朦胧

  繁复——繁丽、热烈、高亢、繁华、淳朴、喧闹

  清冷——暗淡、渺茫、寥落、萧条、荒凉、冷寂

  “一切景语皆情语”,在古代诗歌中,诗人常把要抒发的情感寄寓于所描写的景物之中,即人们常说的融情于景,借景抒情。

  台城

  (唐·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分析]

  南京古城阴雨连绵,青草茂盛。昔日的六朝已成为一场旧梦,如今只听到凄凉的鸟鸣。古城的柳树不管它谁兴谁亡,依然枝繁叶茂,如绿烟笼罩长堤。开头描写阴雨、江草、鸟鸣,渲染了一种凄凉的气氛,后两句寓情于景,于常见的景物中寄寓了无限的惆怅,抒发了盛衰兴亡的`感慨。

  3.透过表面意义,挖掘深层含义

  古代诗词常是感情深沉,含蓄不露,富有哲理,在表面意义之下,还可以挖掘到其深层含义,这正是作者要表达的主题。如李白的《早发白帝城》,从字面是看是写一段行程,水流急,船行快,实质是写心情的轻松和愉悦。

  谒金门

  (唐·冯延巳)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红杏蕊。

  斗鸭阑干独倚,碧玉搔头斜坠。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

  [分析]

  词一开头,作者就用生花妙笔“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把特定环境中的春天景色用特定的镜头推到读者的面前。但它的妙处不仅仅在写景,而在于它以融情于景的手法,把女主人公不平静的内心世界巧妙地揭示了出来。春风搅动了池水,也搅乱了思妇的内心。她,一位富贵人家的少妇,因为丈夫远出,迟迟未归,心中的挂念自不必说。随着光阴的流逝,季节的更迭交替,春天又悄悄地6来到她身旁。春风乍起,春色迷人,这一切怎能叫她无动于衷而不勾起春思的愁绪呢!这种由景入情、以景寓情的手法,把景与情如胶似漆地糅合在一起,交织成一幅完整而鲜明的画面。

【语文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语文《泉城》教学设计03-23

语文《习作》教学设计03-23

语文《蜜蜂》教学设计03-24

语文《咏雪》教学设计01-17

语文《马》教学设计03-24

语文《种子》教学设计03-24

语文《冬不拉》教学设计03-24

语文《秋游》教学设计03-24

语文《插秧》教学设计03-24

语文《登山》教学设计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