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习作》教学反思(荐)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语文《习作》教学反思

时间:2024-07-01 10:26:38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语文《习作》教学反思(荐)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课堂教学,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怎样写教学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习作》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习作》教学反思(荐)

语文《习作》教学反思1

  在这次精品课的研磨中,我一共上了四次人教版四年级第五单元的习作评讲课,上完了评讲课后,我有如下的反思:

  这节课的收获就是能鼓励学生围绕修改的要求大胆的去修改作文,并且立足点是放在以他们的修改为主。在教师利用范文示范如何修改后,引导学生理出修改的方法。然后,学生们按修改的要求自由修改作文,再交换修改,最后教师展示学生修改的作文,再次明确修改的方法。这节课上,教师引导学生修改作文时,许多学生都能按要求从作文中找到要修改的地方,并能提出自己不同的修改意见。老师发挥了组织者、指导者、引导者的作用,让作者本人发表看法,让同学们对作者提建议,说鼓励的话,让作者谈感受等。

  这节课的缺憾是对学生能力了解不深,如果示范评讲时评讲两篇风格不同的作文,展示时出示两篇修改效果较好的作文可能效果会更好。在引导学生修改作文时语言要简明扼要,用范文去引导。评讲时语速过快,第一篇有一个地方出现了错字,学生没有指出,我也没有指出。对一些中下生,要让同学多,这样不仅对作者有好处,对大家都有好处。

  教学中在问题的发现后,我思考以下改进的一些策略:

  改进策略一、每节课评讲只注重一个重点,不要关注的太多,如果关注多了,一节课只评得到一两篇,涉及的面就砂少了,起不到最大的作用。这是我今后要改的'地方。

  改进策略二、在指导学生写作时要注意方法的示范和引导,导游词的结构可从范文中让学生理解透彻,学会运用。

  改进策略三、学生对自己查找的资料不能正确进行改编,学生的作文就是搜集材料的堆积,有些词句不懂的材料不知道取舍,导游与游客间的亲和力不强。在教学中,应该及时进行调整,把创写变成改写,重点指导改写的方法。降低习作要求,允许学生可以把学习的课文《长城》、《颐和园》和《秦兵马俑》,改编成导游词,让学生切合实际地创写。

  对于作文评讲的教学,我还在不断地摸索和学习中,一些收获和缺憾都是通往成功路上的小小基石。

语文《习作》教学反思2

  习作3的教学内容是让孩子们学会观察,做个有心人,在草丛、树林、池塘甚至泥土中去发现,并把自己的发现写下来。

  经验告诉我,这次习作是非常难写的,因为,孩子们最缺乏的就是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的经历。怎么办呢?那就引领孩子们去观察。

  在观察之前,我设想了教学思路:

  一、猜谜导入:

  上边草,下边草,中间一颗黑葡萄。谜底是眼睛。人人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现在正是春天,你发现了什么 ?

  在学生的发言中,我总结并板书:植物、人物、动物

  二、学习例文

  在阅读例文的过程中,总结每一段所写的内容:

  1、发现什么

  2、是什么样

  3、想到什么

  三、设想发现

  如果老师带你去校园中发现,你觉得会发现什么?在观察的过程中要注意:有动有静、有声有色;要发现动态美和静态美。

  在观察的时候要带着眼睛看一看、耳朵听一听、鼻子闻一闻、用手摸一摸、用心去感受……

  四、范文引路

  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观察,我还找出来以前孩子写的文章,让孩子们欣赏,这样,他们在观察的时候就可以有的放矢了。

  有了设计思路,到校园什么地方观察呢,我多次到校园中采风,确定了学校西南角的小花园为观察地点。

  万事具备,之前东风了,这天,天不凑巧,夜里下了雨,早上起来,有些凉意。不知道小动物们是否能出来呢?带着期待,我在教室里指导完之后,就带着孩子们下楼了,刚到了地点,远处的杨树上就飞来了几只小鸟,在喳喳叫着,像是欢迎我们。接着,我们来到花园观察了梨花、海棠花,苹果花,观察了花的.形状、颜色、闻了气味。结合《荷花》一课对花的形状的描写,我让孩子结合实物,观察花园里的花。在这样的引导下,孩子们还发现了许多植物的与众不同之处。

  接着,我让孩子们分散开,去寻找小动物的踪迹。可能是刚刚下过雨的原因,小动物都躲起来了,那些淘气的男孩子找了半天才发现了一只蜘蛛、一些飞蛾、半截蚯蚓。时间关系,孩子们不能再找了,我告诉他们,下课的时候,再来找找呀。

  通过这样的指导,孩子们的习作写好了,个个有话可写。写好后,我又进行了讲评,结合孩子们的薄弱环节——增加想象方面,又再次进行了指导,这样,孩子们写出了比较满意的文章。我想这都是因为他们在校园中真的又发现。

语文《习作》教学反思3

  【学习目标】

  1、发现和运用识字方法。

  2、巩固识字,积累词汇。

  3、初步掌握部首查字典的方法。

  4、积极参与展示活动。

  5、拓展:说说课外知道的带提手旁的字和姓氏。

  【课前准备】

  1、每人准备──本常用的字典。

  2、实物投影仪、课本“语文园地二”投影片。

  3、“我会认”里的生字卡片。

  4、学生准备“露──手”里的内容。

  5、小奖杯、红五星若干。

  【教学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我的发现

  1、我的发现:

  出示投影“我的发现”,指导学生发现识字方法。

  ⑴ 教师引导分析“纺”字的字形特点:“方”与“纺”有什么不同?

  ⑵ 鼓励学生观察熟字与生字:你发现了什么?

  ⑶ 鼓励用其他方法认识这些生字,如“柏、纪、织”也可用“熟字换偏旁”的方法识记(伯──柏、记──纪、识──织)。

  2、我会认:

  轮流出示生字卡片检查认读“我会认”里的生字。

  3、我会读:

  出示投影“我会读”:有什么发现?

  4、谁还知道课外的'带提手旁的字?

  1、⑴ 同桌合作学习:观察两字有什么不同?

  ⑵ 小组合作学习,汇报:熟字与生字的读音有关,熟字加与字义有关的偏旁组成生字。

  ⑶ 自主运用多种识字方法识字。

  2、小组为单位开火车认读并口头组词。

  3、个别发言:带点的字都有提手旁,字义与手的动作有关。

  4、个别拓展说。

  日积月累

  1、 读读比比:

  ⑴ 出示投影“读读比比”,指导学生读词。

  ⑵ 指导区别异同:注意每一行上下两个词中带点的字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2、读读记记:

  ⑴ 指导读“读读记记”中的内容。

  ⑵ 指导记姓氏:你是怎么记住的?

  ⑶ 谁还知道课外的姓氏?

  3、学习查字典。

  ⑴ 出示“庞”字。

  ⑵ 出示投影“查字典步骤”。

  ⑶ 做课本上的练习,比一比谁能查得又准又快。 1、⑴ 自由读,齐读。

  ⑵ 同桌交流,区别带点字的异同。

  2、⑴ 自读,发现姓氏歌特点。

  ⑵ 个别介绍记姓氏的方法。

  ⑶ 自由说课外的姓氏。

  3、⑴ 认读。(当学生答不上来时,提示学生可以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

  ⑵ 看投影“查字典步骤”,认读,全体用部首查字法查“庞”字。

  ⑶ 查字典比赛,每一组评一名优胜者奖励红五星。

  展示台

  小朋友都来露一手怎么样? 1、组内展示。

  2、选出代表在全班展示、评价,开展“擂台赛”。

  3、分类选出擂主,颁发奖杯。

语文《习作》教学反思4

  教学反思:

  这是一节作文课,内容不是书中园地的习作题目,通过设计一个情境,获得一次体验,完成一次写话练习。

  这节课我设计了三大环节:

  一游戏亲自实践

  二动笔写写体验

  三作品简单展现

  设计理念:

  三年级是学生作文起步阶段,对于他们来说,写作可能还是个难题,缺乏的不是写作的热情,而是不知该怎么写,写什么。在这节课中,我采用了活动式导入,选择了一个小游戏,想通过游戏,提供一个写作素材,激发孩子的写作灵感,学生不会感到厌烦,不会把写作当做成一种机械,枯燥乏味的任务去完成,希望通过这种形式,让孩子不害怕上作文课,期待下一次的作文课。

  这节课没有提出太多的`写作要求,孩子不会望而生畏,只要能用通顺流利的话来表达出自己的所见所感就值得赞扬和肯定。

  课后名师点评:

  1在说一说游戏过程时,教师应该放手让学生说。

  2作品展现的同时要加入现场的点评。

  课后自我反思:

  学生有真实的感受,作品在上完课后检查,基本都很充实完整,经过评改,已经抄写在大作文本上。

语文《习作》教学反思5

  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经过三上教材的试教和习作反馈,我们欣喜地看到,苏教版国标本紧扣《课程标准》习作教学理念,一洗陈旧思维定势。以“勇立潮头敢当先”的魄力和“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设计匠心,从三年级开始全面推出习作教学科学序列。

  习作教材特点分析

  上、下册习作教材的编写意图是一脉相承的,既有螺旋重复,又有质量提升。从下册看,习作教材的编写特色更加鲜明,主要体现在“三本三从”六个特点上。

  1.本位转向。

  即从片面应试为本位转向以儿童发展为本位。在以应试为本位的前提下,老师和学生都围绕着考试的指挥棒,哪管儿童独有的认知规律和心理规律,如兴趣、注意、思维、记忆等规律。只管以成人成熟的心理和成人的语言、见解、认识与思想去要求或指导学生习作。儿童不再是习作的主体,却被异化成作文考试或“奉命”作文的机器。要么猜题押宝,要么背、抄、套作。一味要求通过观察抓特点、巧选材,立意要高,描写要生动形象,不管你习作空话、假话、言不由衷,只要骗过阅卷人的眼睛,得高分就好。苏教版习作教材一开始就突出“儿童本位”的理念,关注学生年龄、生理和心理特点,一反以往偏重于回忆性习作训练,安排的话题都是写儿童最感兴趣的,且刚刚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现在和他(她)生活、学习、游戏在一起的人。从《脱棉衣》到《小草中的发现》,从《我的朋友武建设》到《肚子再也不痛了》……哪一篇习作不为儿童所喜闻乐见又乐写、易写呢?

  2.本体确认。

  即对儿童习作本质的认同,还儿童习作的本色。小学生对事物的感知、对事件的认识,。多源于感观和形式多样的活动,而不像成人以理性成分居多。《课程标准》有一段针对第二学段习作的话,很明确:“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这就是儿童作文本体观的内涵所在。习作不是创作,也不是文学作品。它是一种自由的、真实的、有自己个性的表情达意的练笔或书面交际活动。苏教版习作教材在创设活动情境和提供同龄人本体、本色例文以及互相交流方面,引导儿童习作向本、真发展。

  3.本源回归。

  即从立意本源(老师预定中心思想或设定命题)走进生活本源。长期以来,“立意本源”的习作理念一直占统治地位。儿童的构思、选材、谋篇、用词、造句和老师的批改、评价、反馈等一系列操作环节,都必须遵循“立意本源”这个理念。老师命题或框定中心思想之后,不管儿童有无这方面的材料和认识,都必须写。写不出的学生只能靠胡编乱造或抄袭或他人代笔来完成习作任务了。其实,儿童习作本源应来自于日常生活,习作教学必须引导学生从观察、体验身边的人、事、物人手。正如《课程标准》所说:“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三年级下册的8篇习作教材,均来自儿童熟悉的生活,并服务于生活。儿童都能在各自的生活环境和前期经验中找到与之匹配又易于表达的“相似块”。苏教版习作教学已回归童真、童趣的生活,踏上了一条返璞归真、正本清源的康庄大道。

  4.内容从封闭走向开放。

  要开阔儿童的习作思路,启发自由表达,能自主选择表达材料,关键是要开放作文内容,摆脱封闭式思维的束缚。以往以命题作文为主,题目大多封闭在《记一件难忘的事》、《童年趣事》、《记一个助人为乐的人》、《美丽的校园》等等一类圈子之内,为一代又一代小学生所操练。有的老师提供现成的材料让学生“依葫芦画瓢”写“葫芦文”;有的为学生列好提纲,提供语串语词,写“框架文”、“喂食文”。而通观本册教材,习作内容堪称“贴得紧、放得开,前有孕伏、后有铺垫,内容资源有机整合。”所谓贴得紧,是指贴近儿童生活、贴近阅读教材内容、贴近儿童前期经验。放得开,是指内容开放、思维发散。例如《习作2》,“画一张像,写一写”,可以画同学、老师、家长,还可以画想象中的人。除了写外貌,还要写写性格、爱好。导学既宽松,又富有启发性层次性。又如《习作1》,通过图文对照学例文,知道怎样按内容分段写。然后在两组图画中,任选一组写,也可以自找课外的一组连贯的图写。例文浅显、易仿、能创,导学又关注儿童兴趣和认知的差异性,尊重学生多向选择,处处体现开放性和人文关怀。关于“孕状”、“铺垫”、“资源整合”这一特色,它又像一条暗线贯穿于整套教材。例如,一年级课文《秋姑娘的信》中有“给小树裹上冬衣…”的内容,本册《习作1》例文就有给小树“脱棉衣”的句段,前呼后应,长线联系;二年级有“舐犊之爱、乌鸟私情……”的读背练习,本册《习作4》的例文《乌鸦反哺》,学起来也就不陌生;二年级有口语交际课“买文具”,本册《习作4》,看类似买玩具的图写一段人物对话,应该说是用不同语言形式呈现熟悉的“相似块”;三上《习作2》有《我的自画像》,重在写外貌和长相,本册《习作2》又有写“画像”(画别人),除了写外貌长相,还要写写性格、爱好,似是一种习作反复,实则是螺旋上升。

  5.形式从单一走向多元。

  如前所述,以往的习作是在单元练习里安排一个题目,然后按要求作文。基本上是:“命题(或半命题)+提示+要求”——单一的线性呈现方式,大多是空泛的说教文字。而苏教版习作教材呈现方式是多元的、立体型的:有的是配图例文——导学语——迁移性图画导写;有的是激趣导人——配图例文——讨论合作——选图仿写;有的则是提供数条素材资料——配图想象——围绕话题写介绍文等等,可以说形式活泼多样,图文简明生动,促动儿童自主习作、自能作文。

  从习作体裁形态上看,有记事、有写人、有日记、有童话,还有随笔和说明式介绍,形式上不拘一格,让学生自由表达,发展个性。

  6.思维从手脑分离走向手脑合一。

  多年来,在片面追求应试的扭曲下,我们没能让学生自主地表达自己熟悉的生活,做到“用我心思我事,用我口抒我情,用我手写我心”,常常是“用自己的笔写人家的话”,习作者的手与自己的大脑思维处于分离状态。教学归根到底就是一门思维科学。学生习作其实就是其大脑思维成果的物化。教材编委、特级教师高林生先生运用脑科学,针对苏教版习作教材的运作机理,作了一番精辟的分析:“选材与构思是一个人接受外部信号刺激,调用自己已有的相似块,使用内部言语,根据话题要求所做出的相似激活、相似选择、相似重组、相似匹配等一系列的思维活动过程。”这段话把手脑合一的重要意义和内隐操作说得很透彻。苏教版三下习作教材利于激活学生思维、促进手脑合一,易化儿童习作。例如《习作8》是编写童话故事。故事怎么编?学生能很快地从上学期“摆玩具编童话故事”找到文体“相似块”。至于本册是围绕“习惯”这个话题编故事,学生除了从话题示图中得到信号刺激,拓展思路,还能从1—6册习惯篇教学中选择到一系列匹配信息,有事可思,有话可写。苏霍姆林斯基有一句名言:“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从整册教材的设计看,每次习作的版面都是图文并茂、多姿多彩、形象鲜明生动,还有同龄人誊写例文的视觉美。教学中,再适当配以音响、音乐,视听交互感染,能有效地促动学生乐于用脑、易于动笔、手脑合一的进程。

  教学策略与基本步骤

  理解编写意图和抓住新教材特点,实施新的教学策略与采用求真务实的操作步骤,是有效导学、不断提高习作教学质量的关键。

  “制度作文”与读写迁移式小练笔结合

  所谓“制度作文”,是指教材中规定的习作。一学期下来单靠8篇习作显然是不够的。鲁迅先生曾经指出:“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并无心得或方法的。”这里的“多看”,指阅读,要大量阅读。这里的“练习”,指练笔,要多写。笔者认为,结合阅读进行尝试性运用练笔,是提高小学生表达能力非常有效的途径。张庆先生说到读写结合时要求:“长线”孕伏积累,“多布云彩”;“短线”相机渗透,机动练笔,做到“长短结合”、“大小互补”。“长线”应该是一种隐陛的言语积淀,有一个先吞噬后反刍——吸收、内化,再到倾吐的过程。而“短线”则是一种显性的,“趁热打铁”式的小练笔。例如,学了《雨点》,让学生仿照句式续写不同的句子:雨点落进___________,在___________。又如,学了《拉萨的天空》之后,就按照课文开头段总写的句式结构仿写:海口是___________。那里的天空___________,好像___________。再如,学了《飞驰在高速公路上》,可以按课文段式层次,用上“这条河好宽哪!——这条河好长啊!——这条河好美啊!”开头学写三段话。还有,学了《小露珠》之后导学:假如你是一种小植物(或小动物),会对小露珠说什么呢?先互相说说,然后写下来。……这些因势利导式语言实践,既有句式历练,也有段式的尝试运用。这样,不但有助于学生对课文表达的理解,又为习作储备了怎样表达的语言材料。再加上教材中“语串”读读背背的积累和内化,已为儿童自主建构句段、重组相似模块、习作成篇打好了基础,做好了铺垫。

语文《习作》教学反思6

  第一单元的习作内容,是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围绕自己游览过或了解到的一处自然景观,写一篇习作,《第一单元习作批改》教学反思。可以写著名的旅游景点,也可以写身边的景物。写之前要想想主要突出哪一点奇特之处,大体按怎样的顺序写。利用国庆这个假期,第一单元的作文已批改完毕。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要让学生有意识的丰富自己的见闻;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在习作中写出真情实感。

  1.充分利用文本

  本单元是以“自然奇观”为专题编写的,由四篇课文组成,这些课文虽然都是描写自然景观,但描写的方法却不一样,各有特色,每篇课文都是经典之作。除了四篇课文以外,还安排了很多与专题密切相关的学习内容,如“资料袋”中有相关背景材料的介绍;“口语交际”与“习作”要求学生就自己了解的自然奇观展开交流;“日积月累”中,安排的是描写自然景物的趣联,教学反思《《第一单元习作批改》教学反思》。教学本组课文,主要引导学生认真读书,揣摩、品味语言,从字里行间感受大自然的美。同时要重视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课文中精彩的语段应让学生熟读成诵。另外,应建议学生运用课上获得的阅读方法阅读选读课文中的'《五彩池》。通过学习进一步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和神奇。

  2.做好充分的准备

  虽然,用了整整两节课来进行作文教学,但我觉得值得,在孩子下笔前进行指导,有助于学生养成下笔三思的作文习惯。教学本单元开始,让学生收集自己曾经旅游过的景点的资料,初步学会筛选资料,这样要求明确具体,有助于学生目标明确的搜集资料,而且有助于在资料搜集过程中回忆自己当时的亲身经历,为写作选材作准备。)接着,我利用连堂进行作文教学,让学生上台介绍他们的景点,老师相机在一旁点拨、提问,有意引导同学留意选材。最后,老师才介绍“如何写景”的几种不同结构、方法。

  3.学生写作水平有所提高

  通过批改第一单元的习作,学生的写作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一是作文结构更加完整,掌握了习作的三段式,重难点突出,观察仔细。二是学会运用自己平时阅读中积累的好词佳句,为习作锦上添花。三是学会运用课文中学过的写作方法,如修辞方法、中心句、过渡句、首尾呼应等等。四是书写水平也有了进步,学生的对待态度端正。

  还需要努力的地方就是个别学生的习作内容有些偏少,今后还要加强阅读,多积累,多运用。

语文《习作》教学反思7

  本次习作是写想象内容,围绕“假如我会变”,展示学生的童心、童趣和梦想。在进行作文教学时,我建议这样指导。

  1、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展示想象的翅膀,在幻想的天空中自由翱翔。首先要从激发学生习作兴趣入手,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开课时我从该年龄段孩子的兴趣入手,引发他们谈喜欢看的动画片,随之出示他们最喜欢的动画人物,灵活地为学生创设写的情境。正如一位教育专家所言“语文教学,教者应时时把自己作为学生中的一份子,透过他们的眼光来看世界,多进行心与心的沟通。”形象生动的孙悟空的出现打开了孩子们的思绪,使他们有了说的欲望。

  2、教师不要怕学生胡思乱想,异想天开,要明白孩子们的想象是他们聪明才智的表现。在孩子们看了《西游记》片段后我创设了这样的口语交际情境 “你和孙悟空一样有了会变的本领,你最想变成什么?”这一问的抛出,给学生提供了说话的空间,激发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孩子们的话匣自一下子就打开了。

  3、中年级的学生习作就是要不苟形式,自由表达。习作的前提是先让孩子进行说话的训练,也就是让孩子进行“口语交际”。在这个环节,我建议先是让孩子自由说,然后以4人为一个学习小组进行交流,最后在小组内选派代表展示,这样更能充分发挥孩子们的聪明才智。我们都知道,“口语交际”是在特定的环境里产生的言语活动,创设口语交际的相关情境,把学生引领到特定的情境中,唤醒学生已有的经验,激发其表达的欲望,形成其良好的心理体验,这是“口语交际”的关键。离开了“特定的环境”,“口语交际”就无法继续进行。因此在教学时,我们应该尽可能地给每一个“话题”创设与实际生活相似的交际情境。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似曾相识的'感觉,从而怀着浓厚的兴趣,带着饱满的情感,走进“交际情境”,去作进一步体验。在孩子进行口语交际时,教师要想方设法打开学生的思路,比如:提示学生可以变成纳米医生到人体旅行,可以变成神鸟守卫美丽的大森林,可以变成火星居民离开受污染的地球,并加倍珍惜火星清洁美丽的环境……孩子在说的基础上,然后用文字进行梳理,(即是将“说、写”有效地融合,以实现预期的写话目标。)这样孩子对写作就会水到渠成。

  4、重视对学生习作的评价与修改。在这个环节上,我首先让孩子以自荐的方式“谁愿意把自己的习作与人分享”?把自己的习作大声朗读出来。然后让同学们进行评价“你认为那些地方值得你学习,那些地方需要改进的或者你有什么更好的建议”,最后才是老师做精辟的点评。在评价过程中我们要考虑学生各学段的作文目标,重视孩子对写作的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如:孩子是否有写作的兴趣和良好的习惯,是否表达了真情实感,对有创意的表达应予鼓励。我们还要重视对作文修改的评价,在评价时不仅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内容的情况,而且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和方法。要引导通过学生的自改和互该,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

  总之,教无定法,只有选择适合自己孩子的就是最好的。

  口语交际《神话、传说故事会》教学建议

  一、在开始学习本组课文时,要激发学生对神话、传说的热爱,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推荐并指导学生阅读相关的书籍。如:《白娘子传奇》和《梁山伯与祝英台》,《中国历史故事集在》(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作者林汉达);《中国神话故事》(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

  二、在平时交流收集的资料时,注意学生对神话、传说故事题材的把握,要与童话、语言等题材区分开来,感受这类故事生动有趣、想象神奇的特点。

  故事会的召开要有一定的准备,尤其对中年级的孩子,本次口语交际要求能按一定的顺序把内容讲清楚,尽量用语言打动别人。所以在故事会召开事前,要对孩子提出具体的要求,至少要能够把故事将完整。

  三、这次故事会作为口语交际课的要求提出来,评价交流时很好的交际环节,老师要注意指导小组成员在小组长的指导下进行互评、自评。

语文《习作》教学反思8

  在作文教学中碰到最大的难题是大部分学生无从下笔,不喜欢作文课。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作文失去了兴趣,将是作文教学面临的最大难题。每次作文课上课前,学生都流露出厌烦情绪,叹声一片。究其原因,不外乎是作文写不好,无事可写。试想,每次作文,学生都能潇洒行文,轻轻松松写出一篇好文章的,作文教学自是一件易事。

  解决这一难题,须从根源上找原因。教学中发现学生作文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内容空洞无物,缺乏创新;

  二、没有真情实感,空喊口号;

  三、语言乏力,品之无味。

  四、字数达不到要求。

  找到了问题的结症所在,教学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帮助学生作文中存在的问题:

  1、培养兴趣,搜集材料

  学生作文言之无物,缘于学生知识面窄,可写之物太少。在这样的情况下要想让学生写出有新意的作文是较难的。为此,在语文教学中,我总是有意无意地把发生在身边的事,网上的新闻告诉他们,让他们说出来,交流后在写,并及时表扬学生的闪光点。

  2、善于发现,勤于思考

  其实,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还是很多的,只是学生都熟视无睹,习以为常。老师的一个眼神,父母的一句叮嘱,同学的一个灿烂的'微笑以及校园里的一草一木、一枝一叶,都是学生写作的题材。学生缺少发现的眼睛,不善于思考。教学中我会就某一件事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

  3、欣赏美文,品味语言

  常于教材和课外读物中找一些精美的文章,从写作手法,修辞,感情色彩等方面引导学生赏析,让学生学会如何表达,怎样遣词造句才使语言富有表现力。鼓励学生多读有益的课外书,在丰富知识的同时也提高自己的品味能力。

  通过努力,学生的写作能力有了提高,对作文有了很大的兴趣。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思考,寻找解决的途径,问题还是可以解决的。

语文《习作》教学反思9

  我把习作二的教学目标定为“学习通过具体的事例,表现人物的主要特点,能按要求写一篇简单的推荐文章。并在学习过程中,努力发现他人身上的闪光点,学习真诚地赞美、热情地推荐。”,

  教学重难点定为“学习用具体的事例表现人物的主要特点”。通过这节课,基本上达到了教学目标,并且能围绕教学重难点来进行。

  课上同学们也踊跃发言,说出了自己心中的小明星,有些同学还引入了当代的著名篮球星科比并与班级的篮球小明星的'投篮动作做对比,还有的同学用上了形象的比喻等,这些都是可喜之处。

  但在教这节课时,存在许多不足。例如在四人小组讨论方面,如果之前教师可以给多点指导,那么4人小组交流就更有效果。另外,在引入方面,如果有更生动的视频等会更激发学生的兴趣。

  而且,在例文选读上,可以把表示动作、语言、心理活动、神态等不同的方面用不同的颜色标示出来,那学生就一目了然了。

  最后,板书还欠成熟,应该把最精粹的部分板书出来,这样这节课将会更好。

  针对以上的几点,在第二和第三次试教时分别做出了调整,例如把两次四人小组讨论合为一次,这样不仅节约了时间而且连贯得更好。

  另外,在课件里加入了吸引学生的图片和问题,所以学生更有兴趣,但如果能加入相关的视频,效果应该会更好。

  在板书设计上,突出了主要事项,避免了混乱与重复。

  常言道:作文是修改出来的。也许,上课也是修改出来的,不停的改进就会有进步。

语文《习作》教学反思10

  三年级的孩子对“作文”二字感到很陌生,一听说写"作文"好像觉得遥不可及,不是他们能够做得到的事似的.我告诉孩子们,作文不是今天才会写的,以前我们写的话都是作文,今后我们积累更多、经历更多、感受更多,我们的作文就会写得更好。学生兴趣高涨,都想伸手试一试。

  第一课时讲了作文宗旨:用自己的口说自己的事,用自己的笔写自己的情。从三个方面入手,和学生讨论了三个问题,1作文材料从哪儿来?从每个人的生活中来,一花一木皆入文。2作文中好词句哪来的?无字词典与有字词典中的,就是积累。3作文中的感情哪来的?心中所感,抒发胸意.之后孩子们饶有兴致地交流了自己的课余生活,看来孩子们的课余生活安排得很好,内容丰富多彩,而且很有意义.接着分析了例文《金色的草地》一文中,抓住了兄弟俩的神态、动作进行细致描写,把他俩在草地上互相往对方脸上吹蒲公英绒毛的情景写得有童趣。《槐乡的孩子》一文,抓住槐乡的孩子劳动的愉快场景,写出了孩子们劳动的快乐。《爬天都峰》一文中也体现了孩子们去野外登山,战胜困难后的那种快感。

  接下来的第二课时,我用来给学生小组交流学习,交流后要求孩子们也来写一写自己的课余生活,写出参加课余生活后的.感受.并指导修改。宗旨: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讲了托尔斯泰改小说的故事作为范例。修改入手的几个方面:1、改病句。方法:自己多读两遍,不通的句子改过来,不会改,可以请教老师同学。2、添词句。方法:小组讨论,互提建议。修改效果自评办法:自己读读修改前后的作文,觉得有进步就给自己画上一朵红花。互评办法:请小组其他成员或班上其他同学读两篇作文,有进步就给打朵红花,看谁得的红花多。

  这算是开了个好头,有兴趣就要保护,今后如何保护这种兴趣,是我作文教学的关键。

语文《习作》教学反思11

  教学目标:

  1.巩固汉语拼音,能准确地拼读音节,并把字写端正、匀称、正确。

  2.巩固已经学会的字。

  3.扩大古诗积累,积累格言、成语。

  4.口语交际练习,鼓励乐于说、敢于说的习惯。

  5.写话练习,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描写人物语言的能力。

  教学重点:

  准确地拼读音节,把字写匀称、正确。口语交际练习。

  教学难点:写话练习,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描写人物语言的能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目标1、2、4

  第一课时

  一、看拼音写词语,把字写端正,写匀称。

  (一)自己独立完成。

  (二).同桌互查,看字是否正确,比一比谁写得最漂亮。

  3.讲一讲三个成语的意思。

  4.再找几个你会的写下来。

  二、下面的字加上不同的偏旁可以组成不同的字。请你认真想一想,看看能够写出几个来。

  (一).读题,看有几点要求?

  (二).自己思考,独立完成。

  (三).交流:

  此:(柴)(些)(紫)

  兑:(锐)(说)(悦)(脱)

  台:(苔)(抬)(殆)(始)(治)

  三、口语交际

  (一).自读材料要求,看从中了解了什么?

  (二).引导准备:争论什么?(非看不可的理由)

  怎样达成协议?达成怎样的协议?

  (三).自愿挑选一角色准备。

  (四).自选伙伴,三人一组,表演争论的情景及达成的协议。

  (五).全班表演,评价。

  教学反思: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学生的学习效果会更好。

  第二课时:

  完成目标3

  一、读读背背下面的古诗,不认识的字查字典,然后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一).查字典自学完成:会正确读出古诗,了解古诗意思。

  (二).检查自学效果:

  ①读音:悯绅粟闲犹

  ②字义:悯粟闲犹(查字典理解)

  (三).指导朗读背诵

  (四).质疑:农民获得了丰收,为什么还会饿死?

  二、读读下面的格言,愿意背的可以背下来。

  (一).自学:读准字音,了解字义,查字典或请教同桌。

  (二).交流:这些格言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三).读一读,背一背。

  三、回忆由寓言故事形成的成语。

  (一).提前准备一个寓言故事讲。

  (二).交流:讲寓言故事,说一说从中你懂得了什么?

  教学反思:教学中充分估计学生的情况,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成资源,使学生的生成资源得到最大的利用。

  第三、四课时

  完成目标5

  一、回忆《自相矛盾》

  (一).朗读课文。

  (二).自己讲一讲,说一说。

  二、指导习作:

  (一).引导思考:那个卖矛和盾的人,什么也没有卖出去,回到家后会对家里人说什么呢?它的家里人会说什么呢?

  (二).大家交流,评价,补充。

  (三).指导开头:

  回到家里,那个卖矛和盾的人……,他对……说:“……”……

  (四).独立完成。

  三、讲评:

  (一).二人一组互读习作,二人互评。

  (二).请2——4组同学做示范,把握语言,通顺,想象合理,思维灵活,重点指导语言生动。

  (三).自己修改作文。

  (四).再次交流

  教学目标:

  1.巩固汉语拼音,能准确地拼读音节,并把字写端正、匀称、正确。

  2.巩固已经学会的字。

  3.扩大古诗积累,积累格言、成语。

  4.口语交际练习,鼓励乐于说、敢于说的习惯。

  5.写话练习,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描写人物语言的能力。

  教学重点:

  准确地拼读音节,把字写匀称、正确。口语交际练习。

  教学难点:写话练习,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描写人物语言的能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目标1、2、4

  第一课时

  一、看拼音写词语,把字写端正,写匀称。

  (一)自己独立完成。

  (二).同桌互查,看字是否正确,比一比谁写得最漂亮。

  3.讲一讲三个成语的意思。

  4.再找几个你会的写下来。

  二、下面的字加上不同的偏旁可以组成不同的字。请你认真想一想,看看能够写出几个来。

  (一).读题,看有几点要求?

  (二).自己思考,独立完成。

  (三).交流:

  此:(柴)(些)(紫)

  兑:(锐)(说)(悦)(脱)

  台:(苔)(抬)(殆)(始)(治)

  三、口语交际

  (一).自读材料要求,看从中了解了什么?

  (二).引导准备:争论什么?(非看不可的理由)

  怎样达成协议?达成怎样的协议?

  (三).自愿挑选一角色准备。

  (四).自选伙伴,三人一组,表演争论的情景及达成的'协议。

  (五).全班表演,评价。

  教学反思: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学生的学习效果会更好。

  第二课时:

  完成目标3

  一、读读背背下面的古诗,不认识的字查字典,然后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一).查字典自学完成:会正确读出古诗,了解古诗意思。

  (二).检查自学效果:

  ①读音:悯绅粟闲犹

  ②字义:悯粟闲犹(查字典理解)

  (三).指导朗读背诵

  (四).质疑:农民获得了丰收,为什么还会饿死?

  二、读读下面的格言,愿意背的可以背下来。

  (一).自学:读准字音,了解字义,查字典或请教同桌。

  (二).交流:这些格言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三).读一读,背一背。

  三、回忆由寓言故事形成的成语。

  (一).提前准备一个寓言故事讲。

  (二).交流:讲寓言故事,说一说从中你懂得了什么?

  教学反思:教学中充分估计学生的情况,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成资源,使学生的生成资源得到最大的利用。

  第三、四课时

  完成目标5

  一、回忆《自相矛盾》

  (一).朗读课文。

  (二).自己讲一讲,说一说。

  二、指导习作:

  (一).引导思考:那个卖矛和盾的人,什么也没有卖出去,回到家后会对家里人说什么呢?它的家里人会说什么呢?

  (二).大家交流,评价,补充。

  (三).指导开头:

  回到家里,那个卖矛和盾的人……,他对……说:“……”……

  (四).独立完成。

  三、讲评:

  (一).二人一组互读习作,二人互评。

  (二).请2——4组同学做示范,把握语言,通顺,想象合理,思维灵活,重点指导语言生动。

  (三).自己修改作文。

  (四).再次交流

  板书设计:

  语文实践活动7

  此:()()()()()

  兑:()()()()()

  台:()()()()()

  教学反思:习作要为学生打开思路,帮助学生说出想说而又不能说出的话,指导学生自己修改自己的习作。

  板书设计:

  语文实践活动7

  此:()()()()()

  兑:()()()()()

  台:()()()()()

  教学反思:习作要为学生打开思路,帮助学生说出想说而又不能说出的话,指导学生自己修改自己的习作。

语文《习作》教学反思12

  今天上课上到了《习作一》,从文本表面上看是就是一篇很平常的三年级的学生要掌握的看图写话习作。在研读文本的时候,我对这样简单的习作没有什么特别的感受,不就是按照教学要求而让学生知道如何根据图画写出图意,知道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和完整的意思来分段。

  说实在的,孩子们真是我们教育最好的研究对象,他们的不定性和随机性给我们很大的研读空间。因为我所带班级有从一年级就开始学些日记的基础,再加上我比较重视孩子早期对文字的敏感度以及接受能力的培养与关注,总的来说,每天的日记无论是什么题材,只要是坚持写,对他们的习作和表达能力的提高是有很大帮助的。于是,在我个人看来,这样简单的范文对我班级的学生来说,他们还能在掌握本次习作所必须掌握的知识后,还可有自己更高层次的领悟与发展。于是,我这样开始了一种习作教学的尝试。

  首先,我让孩子们就原文学习,达到了本次习作的教学要求。但是,就在孩子们以为就此往下继续学习其他内容时,我却让孩子们再看图,想象,我们还可根据自己的观察将如何给范文增色?让它更加生动形象,更能将一件简单的`叙事文章更声情并茂。在我的鼓励下,孩子们重新观察图画,他们看到范文中对人物的心理活动和神情没有细致的描写,于是,他们就在原文的基础上添加了自己新的理解和观察到的内容;他们看到字里行间的缺少修饰成分和具体描写,随后,他们就一点一点的补充,最后,他们还能在原文的结尾加上自己的感受。

  从第一段开始在老师的提示下的查找、补充、扩展;由于我不断的激励,让孩子们有了更多更主动的自我发现。每个孩子都努力的关注细节和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到最后,他们以敏锐的观察和发现,反复的比较和斟酌,把一篇平实的文字让它更为生动的展示在我们面前,孩子们的兴奋和幸福就象花一样的绽放。

语文《习作》教学反思13

  一、引入焕发精彩

  一节课的开始仿佛是一首优美的乐章的序曲。好的开始会引人入胜,燃起孩子们求知的欲望,能收到一举成功的奇效。这堂课我就在引入部分花了心思。课堂伊始,我出示自己的日记《贝贝天空》集,读了其中两篇日记《趣味童言》《早餐的故事》。学生听得津津有味,不时发出笑声。这时同学们对我的日记发生了兴趣,翘首观看我的日记。这时我对他们说:“我把日记当成了我自己的朋友,对他倾诉自己的乐与悲,记录生活中和贝贝点点小事,你看有意思吧:”学生心有所动,齐声说:“有意思!”但是也有一部分学生说的时候犹犹豫豫,没有自信心。接着我出示了《日记》儿歌,学生读后谈谈感受。学生们信心增加了不少,有了写作的欲望,悄悄和同位交流起了自己最近的事情。接下来的指导写法学生们听得异常认真。

  这次的导入,不仅拉近了学生与日记的距离,消除了他们写作的胆怯心理,产生了对日记的兴趣。

  二、修改别出心裁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这句话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面批能收到好的效果,这个大家也都知道。但是我们更应该注意“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虽然三年级学生年龄不大,刚刚开始写作文。但是他们也有一定的词语运用、语言感知能力,为了培养他们自己修改文章的能力,根据他们的年龄及知识水平,特提出比较具体的修改习作的方法。并要求学生根据提示,平时的日记,课堂小练笔,作文都按此步骤进行。长此以往,何愁能力不提高呢?

  不足之处:

  在进行“读文品趣”这个环节中,明显有力不从心的感觉。学生听得认真,但无论怎么启发他们不能积极响应“趣”在哪儿?显得死气沉沉的。这可能与我钻研教材不够,启发引导的方法不恰当。课前在导入和修改方面花了心思,方法的引导就显不足,今后在这方面注意。

  本次习作结果统计:

  1、本次习作47人中有将近40人使用了优美词语,有意识使用优美词语人数占80%左右。摘录部分优美词语:一蹦三尺高、香喷喷、撒娇、严肃、又香又脆、无可奈何等。这其中也有使用不恰当的词语。

  2、能说清楚事情,句子通顺的学生60%左右,写出优美句子的同学之友十几人,只占20%左右。还有20%的学生句子谢不通顺,前后句子意思跨度太大,不连贯,事情写得不清楚。这说明学生积累语言少,驾驭能力不行。

  部分优美句子:香气扑鼻,在大门口就能问道香味。我在家哄我那可爱又调皮的妹妹……

  习作7的教学要求:首先读懂例文,结合作文提示,让学生明白写日记就是把一天的见闻真实、明白、通顺地记录下来;其次帮助学生掌握日记的一般格式。

  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我读几篇有趣的日记给同学们听,然后告诉学生这些都是发生在过去的事情了,当时作者把它们一件一件地记在本子上,所以,不管过去多久,这些有趣的往事都已被作者永远地保留了下来。把当天发生的事写下来,就是写日记。然后,让学生明白日记与我们以前写的作文的.区别——有特定的格式。

  结果,这堂课收效不能令人满意,任我三番五次强调,学生还是要犯错。不是学生无内容可写,也不是学生语句不流畅,或者出现错别字多等现象。使我恼火的是日记格式一错再错。教学过程中,为使那些基础不好的,学习不太认真的学生能真正知道日子的写作与其他作文的区别,我把日子格式“第一行要写上某月某日、星期几以及天气情况,然后再写正文。”画出个模版给他们看,但是他们当中还是有人弄错。教学以来,一直都害怕小学应用文的教学,不知该怎么讲,学生才能完全记忆那些格式。还请名师指点。

  又到习作了,这许多孩子紧张而又充满兴趣的一项语文活动,学生们可以在习作中尽情的挥洒自己的想象力,并让他们得到老师的肯定和赞许。

  这次的习作对我们的学生简直是小菜一碟——学写一篇日记,而我们的学生算起来已经写了两学期的日记了,每天都会得到老师的批阅和指导,他们许多人的日记我自己认为,远已超过我的水平,不但内容具体,还影射出他们那与众不同的思想和奇异的想象,所以这次习作我们完成的很轻松,很满意!

语文《习作》教学反思14

  学习目标 :

  1.围绕“难忘的‘第一次’”这一话题进行口语交际,交流时能抓住重点,内容要真实,叙事要具体,表达要有条理,语气、语调要适当;听他人说话时要认真耐心、尊重对方,敢于提出自己的意见或建议。

  2.根据习作提示,从三个内容中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习作,能围绕所选内容的写作要点分段表达,内容要具体,感情要真实。

  课前准备:

  1.留心观察周围的普通事物,想想它们有什么特点,看看能否从它们的身上得到启示或有所感悟。

  2.搜集自己喜欢的一两幅漫画,想想画家的创作意图。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教师谈话:同学们,你们现在已是12.3岁的少年,从你们呱呱坠地到现在,在成长的'过程中,经历了许许多多个“第一次”,例如,第一次动手做饭,第一次单独睡觉,第一次得奖……这许许多多个“第一次”, 就像一个个脚印,记录下我们成长的经历。今天,我们来一起说说自己的“第一次”好吗?

  2.学生朗读要求。

  3.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经历过的“第一次”,师及时板书,以拓展学生的思路。

  二、创设情境,唤醒记忆

  1.提出问题:在这么多的“第一次”中,你印象最深刻的“第一次”是哪一个呢?为什么这个“第一次”你忘不了呢?

  2.学生选择自己印象最深刻的“第一次”进行口语交际。

  ⑴明确说话要求

  ①交流时要说清楚“第一次”的经过。

  ②要说出自己当时的真实感受或得到的启示。

  ③也可以说说现在对当时“第一次”的看法。

  ⑵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准备。

  三、课内交流,取长补短

  1.小组交流:组内的同学依次讲述自己的“第一次”,每个组员讲完后,其他组员及时评价,可以质疑,也可以提出自己的意见或建议。

  2.各组选派一两个同学在全班交流,每交流完一个,师生及时评议、质疑。教师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交际习惯。

  四、拓展延伸,课外交际

  1.课后,与其他同学或者你的伙伴交流自己的“第一次”。

  2.放学回家,把自己印象深刻的“第一次”(可以是自己说的,也可以是同学、伙伴说的)讲给父母听,也可以请他们讲讲自己最难忘的“第一次”。

语文《习作》教学反思15

  本次“习作”要求我们写一篇观察日记,也可以进行连续观察,用观察日记记录自己的收获。

  一、教学效果

  本节课围绕着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效果:

  “习作”教学时,我积极地指导学生进行说的练习,从而为写好日记打下坚实的基础。学生掌握了读写音节后,我便有意识地指导学生由说到写。通过学生现身说法的一读一讲,无形中让其他学生在欣赏中提高了自己的写作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同学之间互评作文的能力。

  二、成功之处

  上这节课的时候,我最大的成功之处是: 引导学生积极讨论交流自己观察过的某个对象,通过足够的交流,使学生对自己要写的习作胸有成竹。

  三、不足之处

  在教学习作时,习作内容中语言不够丰富。虽然学生观察的对象很真实,但总有叙述平平的感觉。四年级学生表达能力有限,积累不多,多数只能写出直观所能及的东西,这还需要在日常的口语训练中多下功夫,不断积累,不断创新。

  四、改进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首先我先是和平常一样对写作的一般技巧做一些要求。如:按顺序写、抓特点写、运用修辞手法等。枯燥的理论总是令人乏味的,所以此后,我也准备了许多的图片,让同学们能产生更多的研究兴趣,果然一些有趣的图片一出,他们瞬间精神抖擞了。有蚂蚁搬家的图片、有豆芽生长图、还有乌龟爬行图等等。写完后,同桌互评互改,修稿后全班交流。

【语文《习作》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语文习作教学反思03-18

语文习作教学反思02-14

语文《习作》教学反思05-15

(实用)语文《习作》教学反思05-15

[优]语文《习作》教学反思05-15

语文习作教学反思(15篇)02-14

【精选】语文《习作》教学反思15篇05-15

《人与动物》语文习作教学反思09-04

语文习作教学反思15篇02-14

语文习作教学反思(通用15篇)02-14